美章网 精品范文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1篇

摘 要:要想在超大班额的背景下提升教学效益,必须彻底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益。

关键词:超大班额;八年级;数学课堂;效率;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91-01

当前,不少学校班级的学生人数增多,有的学校八年级每班人数已达70人,处于饱和的大班额状态,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在超大班额的背景下提升教学效益,必须彻底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特别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一、超大班额背景下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承上启下,属于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段。这一时段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形成时期,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超大班额影响教学效益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师生互动不充分,学生缺乏主体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很长时间内都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老师的课堂开始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超大班额的背景下,学生人数众多,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加上教学时间有限,导致许多老师又回到传统的教学路子上,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新挑战,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很多数学老师深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式就是写满一黑板的板书,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老师已开始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但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小组学习模式缺乏可操作性。老师往往将宝贵的教学时间分配到调控小组任务和对各组学习纪律的管理上,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3)教师对学生关注难以全覆盖,学困生有增无减。对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结合具体习题条件进行灵活运用。但在超大班额背景下,合作学习的小组数量和组员数量都比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组员的学习情况。于是,一些内向的、懒惰的学生即使对某个公式或定理不明白,没有老师的督促,也不会主动提出来。天长日久,知识欠账越来越多,学生成绩不断下滑,学习兴趣、信心不断下降,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越来越低。

二、提高超大班额背景下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增强超大班额背景下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同时,要注重课后延伸。只有坚持两者结合,持续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1)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班级的进取精神和学习面貌,很难想象一个死气沉沉、闷声不响的课堂有多高的教学效益。由于大班人数众多,教师实在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为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通过情境创设、激情调动、幽默语言等多种方式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互动,调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科学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但在超大班额背景下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探讨的话题。首先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分组,综合考虑同质分组、异质组合等原则,尽量使各组综合学习水平处于同等档次,以便开展竞争。同时要明确每组的负责人,实行组长负责制。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发挥团队作用。要提升教学效率应尽量覆盖全体学生,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组长组织组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讨论时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讨论完毕后由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可予以协助,最后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发言情况给小组加分。这种方法可促使优等生为了小组荣誉主动帮助后进生,增强团队意识,同时也调动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注重课后延伸。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仅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思维训练需要的。况且在超大班额背景下,课堂效率本就有了不小的折扣。因此,要想提高下一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的巩固训练和及时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注意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尽量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教师要精心挑选典型的、有思维训练价值的题目让学生训练,以避免}海战术的低效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在超大班额背景下,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升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教师要正视超大班额背景下教学的不足,着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2篇

一、数学软件为师生提供新的教与学的工具,丰富教与学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内容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无论用什么模式来教,学生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学,他们都要作图和计算,这些操作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并且这些操作本身对达到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个好的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由计算机代替师生完成这些工作,把软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使师生从繁重的机械性的操作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超级画板”正适应了这一需要,它的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承担了许多机械的繁重的任务,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次函数的作图,采用的是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二次函数的特征决定了这项工作的繁重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作图方法,作出一个标准的图像学生大约需要2分钟,而“几何画板”画图只要输入表达式就能得到图像。这样在研究函数图像时,利用它可以使学生赢得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图像或进行与图像有关的探究性活动。“几何画板”进入课堂,并初步将其技术上的优势与资源转化为教学的优势,使许多教学环节更方便快捷,真正实现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现实有效的探究性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应用数学软件真切展示丰富多采的教学情境,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在描述目标时用了许多“经历”、“体验”、“感受”等字眼,但传统数学知识不像物理、化学那样能够形象地用实验来演示。“超级画板”的引入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学习手段,而且让学生“看到”数学中的变化过程、规律或本质,感受到数学知识存在于情境之中。应用“几何画板”,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能实现多种教学目标。在探索正方体的截面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都很好理解,而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况就很难想象,过去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来辅助理解,但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用“几何画板”模拟截割过程,通过演示可以让学生感受截割的过程。又如在做“转盘游戏”时,如果转盘制作得不好,就会影响游戏的公平性,而且需要转动很多次,才能估计出结果,这样会带来很多不便。而用“超级画板”教师可制作一个能随机停止的转盘,模拟转盘的转动,还可以在编辑框中显示转盘转动的次数,并将相关数据统计成表格,试验与统计一起完成。通过尝试发现,充分发挥“超级画板”的优势,进行丰富的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应用数学软件丰富想象,启迪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靠灌输,而是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思考、亲身经历而获得。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抽象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直观表象的支持,所以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充满运动变化而富有探究性的活动中体会数学思维过程,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如研究四边形四边中点连成的图形时,在“几何画板”上拖动,学生很容易观察出中点组成的四边形形状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关系,既能直观感知又能引发思考,在丰富的数学变化中思考其中不变的本质,提升思维能力。在截几何体时,借助“超级画板”可直观获得空间想象,使学生空间想象力得到提升。在研究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时,教师借助“超级画板”不仅可以做长方体变化的动画,而且可以由数据直接产生一个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正方形边长x与体积V之间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感知数学变化中不变的关系,加深对函数的理解,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课堂上,学生就会在画板所架设的思维阶梯上攻坚克难,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四、发挥数学软件优势,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七年级;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课堂现状;分析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97-02

一、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促使高效课堂在初中院校的开展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及重视。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各大初中院校紧跟时代步伐的表现,也是各大初中院校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效课堂的开展,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保证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可见,加大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力度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1,2]。为此,本文通过结合高效课堂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内容展开讨论,现具体分析如下。

二、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现状分析。高效课堂,作为现阶段师生交流知识、情感及生活的一种理想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并保证教学效果的理想化。从当前高效课堂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验情况来看,人们普遍认为,开放式的课堂对于教学工作更具有可行性。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采用师生互动、情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更能够满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促使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在各初中院校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3]。不过,就目前来说,在七年级数学中推进高效课堂教学,还受到来自于效率、标准及途径等几个方面教学因素的制约,需要引起各初中院校的高度重视。

2.现阶段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下,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七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途径。不过,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当前高效课堂开展现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高效课堂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推广应用[2]。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传统教学模式给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带来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传统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单向性传授课本知识,学生一味接收知识,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主动积极性,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②一切从学生成绩出发,大搞题海战术,不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③部分教师缺乏学习心,对于新知识、新内容学习能力不够等。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在各大初中院校的教学工作当中根深蒂固,给高效课堂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2)推进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当前来看,推进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①在数学教师方面,大多数教师的年龄偏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亲和力,且对于现今学生的认知领域及价值观念不理解;而年轻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较重,没有充沛的时间、精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此外,部分数学教师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缺乏经验、在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畏难情绪,或是受自身素质能力限制,研究不够深入等,都给高效课堂的推进带来影响。②在初中院校方面,现阶段大多数初中院校仍处于传统教学与高效课堂教学的转变阶段,学校教学新观念还不够明确;大多数初中院校缺少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资料、培训课程及教学工具等,无法真正投入到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此外,初中院校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编写模式的理论环节上,对于每个环节的组织不够深入、驾驭能力不高等。

三、构建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及实例

1.重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在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工作中,教师应该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认真落实到指导学生的学习当中,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合作及探索能力的培养,从而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效果。例如在学习平行线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和配合研究时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最终高效掌握平行线性质,实现对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锻炼。

2.重视对数学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化。在七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包括了激发学习兴趣及动力,领悟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检查知识等几个环节。其中,在优化领悟知识的环节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借助形象有趣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空间里的平行关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面、面与面等空间平行关系进行自主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兴趣;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小组抢答的形式,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讨论时间;三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提高学生对数学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及掌握能力。

3.重视教学环境及氛围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能够促使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营造教学环境及氛围的重视,也是保障高效课堂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起到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在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学习环境及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方式,让教师的授课内容新颖化、趣味化,例如在对函数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手中的道具“优惠券”发放到每组学生当中,并创设情景“现有一超市搞九折促销活动,另有一超市可凭你们手中的优惠券,享受一次购满200元送八折会员卡优惠,那么,选用哪家超市购物会更为优惠?”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二是巧妙利用易错题,例如在判断“邻补角的两条角平分线构成一个直角”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刻度尺进行检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判断,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趣味性。

4.重视课后的总结与评价及其他工作。课后总结与评价,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和教师各自表现等几个方面的总结和评价,对于开展高效课堂所取得的阶段性效果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同时,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等工作,以便更好地推动高效课堂在七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茂军.如何让高效课堂拔地而起——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设计[J].科技信息,2010,12,(18).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4篇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科技发展在当今数学教学中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由于信息技术能力欠缺,而不愿尝试改革的现象相当普遍,往往由于技术问题,这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中难以迈出更大的步伐.

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操作不熟练,影响了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教学的程度和范围.目前,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并会使用一些信息处理软件,如Word、Excel、Internet等,但与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第三,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认识不到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不高,形式化的现象严重.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上课时再逐一播放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把黑板变成电子白板而已,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形式的多样化,使用的课件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课堂变成了信息技术的展示或信息资源的机械呈现.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减弱了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本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四,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主要表现在:(1)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2)课件不是自己亲自制作的,而是网上下载得来的,不经修改,不符合所任教的学生实际,也不明白制作的原理,只会生搬硬套,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3)课件制作的画面背景复杂,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却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课件;(4)制作课件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5)课件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方法陈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6)编写和制作课件没有进行细节设计,只注重课件的外在表现和计算机操作,缺乏对知识内容的挖掘,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被削弱了,体现不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应对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关键在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现代信息技术能否有效地融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仅教师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而且需教师更新观念.为此,农村初中学校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1)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2)信息技术能力培训;(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如,组织教师集中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市级、区级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活动;请专家到校进行技术培训等.

2.找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切合点,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5篇

义务教育 学校 班额

一、班额的界定

1.班额及班级规模的界定

班额是指一个教学班中的学生数量,也是一名任课教师在某段教学实践内面对的学生数量,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和工作量。[1]班额是教育环境和条件保障的标志性数据之一。班额越小,表明教师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越多,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教育机会和指导越多,教师的相对工作量越小。[2]

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3]班级规模的选择受制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教育、经济、人口、政治、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综合。

可见,班级规模与班额的内涵基本等同。

班额或班级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某一地区的社会、人口、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班额或班级规模的大小也可以作为一项基本指标评价教师的工作负荷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

2.班额的类型

对班额类别的划分,全国教育统计数据的基本划分类型为六种: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46~55人、56~65人、66人及以上。北京市教育统计数据的基本划分类型和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一致。也有研究者将班额类型分为大班额、中等班额以及小班额三个种类。根据北京市班额的实际分布情况,将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0人以下的班级定义为小班额班级;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0~39人的班级定义为中等班额班级;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0人及以上的班级定义为大班额班级。[4]

综观这样两种班额分类方式,其一为六种班额类型,是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的分类方式。以25人为班额低端线,以66人为高端线,其间间隔10人为一个分段标准,分类六种类型。其二为基于课题研究基础上的三种班额类型:大班额、中等班额以及小班额三个种类。这样的班额分类与北京市教委公布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相呼应,《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做了具体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

二、基于政府部门公布的班额数据的分析

1.基于教育部公布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统计数据的分析

从全国班额资料分析:城市与县镇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36~45人、56~65人;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1)。城市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36~45人、56~65人;县镇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56~65人、66人及以上;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56~65人、36-45人(见图2)[5]。

图1 2009年全国小学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图2 2009年全国初中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2.基于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统计数据的分析

从北京市班额资料分析:城市小学生的主体班额为26~35人、25人及以下、36~45人;县镇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6~35人、36~45人、25人及以下;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3)。城市与县镇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36~45人、26~35人、25人及以下;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4)。[6]

图3 2009-2010年北京市小学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图4 2009-2010年北京市初中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3.全国层面与北京市层面的班额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小学层面,全国城市、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46~55人,北京城市、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26~35人;全国农村与北京农村位居首位的班额均为25人及以下。初中层面,全国城市、县镇、农村位居首位的班额是46~55人,北京城市与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36~45人,农村是25人及以下。

从总体层面可以看出,北京市中小学的班额较全国要小。这一方面说明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北京市在监督中小学办学条件(班额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06年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的班额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北京市小学与初中数据的纵向比较发现,北京市小学的小班额、中等班额的数量相对要多于中学的小班额、中等班额的数量。

三、基于全国及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学校班额的现状描述视角

自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小学入学人数的自然减少,加之择校风愈演愈烈,使得基础教育内部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分布,一方面,生源、师资急剧地向城市学校、县镇学校、重点学校聚集,呈现出“吃不了”的大班额局面;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一般学校在生源、师资方面又呈现出“吃不饱”的现象,形成了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

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现状

(1)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教育现状

我国各省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不均衡,大班额成为困扰学校、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

来自江西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的情况:近年来江西省许多中小学班额过大已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江西省小学46人以上的大班有36628个,初中56人以上的大班有13187个。“大班额”导致师生俱疲,不仅加大了班级管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过大的班级规模不利于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容易引发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淡漠等。[7]

来自河南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的情况: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2008年河南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结果,2008年全省普通初中班数共有79155个,大班额(小学45人以上,中学50人以上)占61.01%,超大班(66人以上)有27489个,占总班数的34.73%。[8]

(2)一线教师对于大班额的描述与感慨

面对如此大的班额,一些来自一线的教师对大班额班级中的教学进行了形象描述:

“我今年教一年级,班里有76名学生,课堂纪律总是很乱,就像水缸里的皮球,按下了这一个,那一个又浮起来了,我的鼓励和表扬甚至物质奖励也只能管一会儿,我该怎么办?我真不想再教下去了……”当你走进很多中小学校园后,可能你会觉得上面的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前贴讲台后靠墙”就是对“大班额”的形象描述。一间间教室几乎全被学生黑压压的课桌填满,五六十人以上的班级“臃肿”现象相当普遍。课堂上,教师在黑压压的教室中声嘶力竭,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车夫,拉着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车,奋力地向前。大班额教学的困难可见一斑。[9]

2.义务教育阶段小班额的教育现状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随着小学入学人数的自然减员,城市中心地带的拆迁、变迁,部分学校,特别是基础一般或比较薄弱的学校迎来了班额的明显递减,形成了自然减员、甚至是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据我们近年对北京市9个区县95所小学6203位学生、94所中学6100位学生的大范围抽样调查表明:小班额(30位学生以下的班级)已经占所调查班级的三成多。且小班额在郊县的比例高于城区的比例,在班额与学生成绩关系方面:呈现出班额越小学生成绩越低的现象。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小班额均是一种非常态的小班额,是在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在这种非常态的小班额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更好地把握不同班额课堂教与学更显得迫不及待。[10]

四、基于政府部门颁布的班额政策的分析

近十年来,国家为了有效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对班额进行了限定。

1.关于学校体育卫生条件方面对教室设计的基本规定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制订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平方米。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米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2.关于大班额的限定

教育部针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班额过大的局面,已经对中小学班额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小学每班班额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

许多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省市纷纷响应。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新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做了具体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独立设置的高中班额不得超过45人。

上海市教委明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班额必须控制在40人以内。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可在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

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的现象,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0人。

3.关于小班额的推进

上海市自1996年秋季就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并开展了“步入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及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研究,对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认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是为了适应上海面向21世纪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急切需求。[11]

我国自1996年上海率先试行小班化教育以来,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对小班化教育理念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五、基于研究者的班额研究视角

1.关于班额研究的总体评价

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多年来对大班额和生师比研究的缺位和无知觉,说明我们的教育研究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我国目前在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班额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进入我国众多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视野之中。似乎在任何班级环境中,我们各级教师都可以从教如流,我们各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并应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似乎班级人数的多少,在中国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可以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12]

2.关于大班额的弊端

有研究者对中国大班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担忧:“只有从教学目标到考评方式都关注到学习者的差异性,都注意对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才会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当然,在大班额的教育条件下,这是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必须尝试解决的难题。”“中国中小学班额过大,教师精力不足分配,这种无序或失序有可能导致某种失控状态,因而需要用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来解决。”[13]

有研究者指出:学校规模大、班级规模也大的超大规模学校,这类超大规模学校虽然班级数相对较少,但会造成班级学生人数人满为患。而研究表明:班级规模对教师的“教育关照度”(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程度)有影响,而且班级规模通过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相互作用会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班级人数过多会使教师“教育关注度”下降,从而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学校规模过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气氛、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归属感、人际关系和平等性都有负面影响。[14]

突破班级规模限制的大班教学存在许多明显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大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班内学生过多,个体差异大,教师难以了解学生情况;过大的班级尤其不利于课堂教学。班级课堂教学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启发、提问、辅导答疑、反馈讲评等教学方式面对突破班级规模的学生,无法有效实施;大班教室只能秧田式座位排列;大班教室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污浊,不利于学生健康。

大班额的班级更易产生学习困难学生。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30~40人的班级里有0~3个差生,40~50人的班级里有3~5个差生,50~60人的班级里有5~8个差生,60~70人的班级里有8~12个差生,70~80人的班级里有12人以上的差生。由此可见,差生人数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呈递增趋势。

有研究表明,现实中义务教育阶段大小班额是非常态班额分布,是在择校基础上形成的,表现为大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良好的学校,学校生源较好;小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学校生源一般。即现实中的学校呈现的是薄弱学校小班化,优秀学校大班化。大班额班级的学生学习负荷大于其他类型班额班级的学生。对不同班额班级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班额大的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明显少于班额小的班级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教授式教学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5]

任何一种事物在量上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学校也是如此,学校规模过大必然导致学校性质的变化。

可见,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 梁国立.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之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3).

[2]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人民日报,2004-03-18(13).

[3] 胡进.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都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班额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DHA100264[R].

[4] 源自教育部网站()教育统计资料[EB].

[5] 源自《2009-2010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EB].

[6]江西着手解决班额过大义务教育推行小班教学,http://2011-01-23[OL].

[7] 张竞.初中大班额现象缓解.郑州晚报,2009-2-26.

[8] 李金刚.人满为患何时休――中小学班额过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湖南教育,2004(22).

[9][13] 胡进.北京市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1] 文.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人民教育,2009(5).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6篇

数据分析(见表格)

初一年级:

1、 学科间较为平衡

2、 班级间较为平衡。

3、 前十名分数比较接近。

与第一次课堂练习比较,班级间的差距略有扩大。

与瑞祥初中比较,语文数学均分比较接近,英语超过12.1,总均分超过15.4

与常乐初中比较,语数英均分都高于常乐初中,总均分高于常乐13.63

初二年级:

1、学科间总体较为平衡,个别学科略有差距

2、班级间较为平衡。

3、前十名的分数相当接近,非常有竞争力。

与上一次课堂练习比较,班级差距有所缩小。

与瑞祥初中比较,语文物理均分基本持平,数学低于6.8,英语超过6.8分。总均分基本持平。

与常乐初中比较,语数英物均分都高于常乐,总均分高于常乐12.55

初三年级:

1、 学科间总体平衡,个别学科略有差距

2、 班级间非常平衡,几乎持平。

3、 前十名分差较大,缺乏竞争力。

与上一次课堂练习比较,学科间差距有所缩小,班级间差距明显缩小。

与瑞祥初中比较,语文数学均分基本持平,英语超过8.5分,物理化学政史均分都有一定的差距。总均分低于12.47分。

与常乐初中比较,语文化学历史都比他们略低,数学、英语、物理、政治都略高于常乐,总均分基本持平。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要反思在教学管理上的得与失,班主任要反思班级管理上的利与弊。$2老师要反思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

我想用三句话作为后阶段工作的建议:

第一句话就是何局长经常强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 初中数学链接资源 实时互动 检测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01-02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很多中小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赢得了多数一线教师的喜爱和好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

一、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链接学习资源,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数学学习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例题讲解和单调的练习训练。灵活应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不但可以拓展数学课堂的教学空间,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还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展示功能,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借助电子白板超强的导入功能,通过Notebook进行超级链接,展示了一则“海上日出”的视频,通过唯美的画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看到这个超链接视频时,内心产生了疑惑:“这则视频与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呢?”这时,教师又通过flash动态呈现“海上日出”的情景,把太阳看作一个圆,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将太阳升起的过程与海面相切、相交、相离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这则动画视频,对于圆与直线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感性信息,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由上例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应用数学学习资源,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打造高效有趣的数学课堂。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实时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素,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常态。只有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及时地做出反应,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密切配合,高效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更加强大的交互性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书写,及时进行批注和讲评,突出学习的重点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运用圆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图,而真实的教具不方便携带使用,但电子白板中的Notebook软件中设计了很多常用教具,可以自由灵活地使用这些虚拟工具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播放一则flas片,为学生生动直观地演示了尺规作图的全过程,清晰地展示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这种动态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模仿兴趣,在教师提出作图要求后,学生积极配合,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作图。此外,在完成作图之后,还及时地与动态演示课件进行对比,判断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下,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由上例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更加自由灵活的优势,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支持,帮助师生及时做出反应,促使师生全身心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把握数学学习的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检测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评价反馈的实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客观评价学习情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改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克服传统课堂练习数量较少、评价方式简单单一的弊端,更加方便快捷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之后,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练习题: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过(1,0)、(-3,0)两个点,请用“>”“

由上例来看,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方便快捷的特点,创新课堂练习的呈现形式,能使课堂练习的针对性更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四、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记录教学过程,提升师生课后反思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即使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也难免会出现“节外生枝”,教师通过反思教学活动,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在回顾学习活动中,复习巩固知识,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记录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并且能够灵活地进行回放,为师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复习,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和性质”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对整个引导学生列表、描点、连线的作图过程进行了记录。在进入学习新知阶段后,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记录功能,开始记录整个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完成过程,包括列表时出现的几个关键数据,(0,0)、(-1,1)、(1,1)等,接下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动态显示描点的过程,分别描出相对应的点。最后,教师通过带颜色的笔,对描出的点进行连接,强调“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得到二次函数y=x2的完整图象,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准确地描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师课堂上给出的批注,标注的重点内容“对应”“光滑”等都进行了如实的记录。课后教师把这些电子白板记录的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利用这种课堂实录资料,让学生及时地回顾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巩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和性质”的知识,强化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由上例来看,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并将此存储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还能够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活动,高效地复习数学知识,提升自主W习能力。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分层次” 课堂教学 应用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启迪学生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进行课堂创新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实行课堂“分层次”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标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等生能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要求得了,达到班级整体优化”要求来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在班级里出现了优秀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后进生。为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 “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一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二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对学生的了解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三是将数学知识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最终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共同进步,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二、实行“分层次” 教学的方法

.备课要有“层次性”。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后进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中等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优等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笔者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全体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的“层次性”。“分层次”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一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中等生、后进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优等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对此类学生进行课外定向启发发展)。 二是在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面的问题,又要激励低层面学生回答高层面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3、评估学生“分层级”。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估: 一是在综合考察中对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优等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中等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后进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二是在单元考察中采用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优等生、中等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后进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在这两次考查中,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学;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生活化

虽然数学是学生各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充满奥秘,应该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课程,但因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生硬,导致教材和课程设置难以调动学生兴趣。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生活化将成为数学新课改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1.教材内容生硬,与实际生活脱节

数学教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多学生对数学教材已经产生畏惧心理,视之为天书。笔者通过对当地部分初中学校进行的问卷小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中学生认为数学教材没有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见数学教材改革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课堂形式古板,灌输式教育仍然存在

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将同龄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类,组成一个集体,统一安排课程,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管理,利于团队合作,但是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所有人的学习习惯和需要,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挥。

二、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生活化措施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观念上,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转变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教授某个数学概念之前,教师可提前适当地布置几道思考题,思考题要以生活为题材,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概念内容,届时会提问学生的思考答案。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思考题目:小明过年收到有面值5元和10元的钞票共100张的压岁红包,总值为800元。5元和10元的钞票各多少张?

布置完题目后,老师没有立即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思考,并进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在完成一元一次的概念教学后,老师问谁的答案正确时,学生几乎都能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计算出正确答案。

该初中数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自己找到了答案,也通过他的教学指导,让学生理解了他们当初的解题方法的繁杂以及错误原因又在哪里,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还及时地巩固了相关概念,且印象深刻。此外,该教师引用实际的生活题材,学生不会觉得学习起来索然无味,而是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其中的奥妙,加上超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自信,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这位教师的这节数学课课堂教学成效甚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创新生活化课堂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新时代的学生团体,乐于探索、渴望接受新知识、新文化,更加追求新颖、刺激、有挑战性的事物,对于贴近生活的题材更加感兴趣,根据学生团体的这一特点,某初级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中的绝对值教学时,对于课堂形式做了如下创新:

放学前数学老师对学生第二天的学习进行了如下的安排:课前20分钟由老师对绝对值概念进行介绍和讲解,之后的一节半课交由学生自己来上。老师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分组,全班8组人员共分成4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代表小组成员发表见解和解答题目。老师布置的题目如下:

由下列公式的绝对值算法得出|2|=2,|-2|=2,|0|=0,那么根据这种算法,|a-b|=|b-a|是正确的吗?

第二天上课后,老师在对绝对值概念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和讲解后,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由各个小组长代表整合本组成员的答案和认识上台进行题目的讲解,给出演算步骤和答案。第一小组上台后,讲解了要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确定这个数本身是正数、负数还是零,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而零的绝对值则是零。因此,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可以根据a,b这两个数值的性质来。即当a≥b时,|a-b|=a-b;而当a

数学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必要的前提,针对现阶段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不满现状,教育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引起重视,通过生活化、形象化的设计和改革,让数学变成充满趣味的学科,提升人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10篇

童趣元素抽象性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单纯,在思维上侧重于事物和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思维,而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如小学二年级的乘法教学,角的认识等,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遵循孩子的认知水平,适应孩子的性格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植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并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在童趣中转化为有趣、生动、直观的画面和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生动的课堂中主动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学习抽象性知识时,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强制教学”或“填鸭式的告诉”,学生不仅学不会而且还会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教师也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事倍而功半。在学习中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在抽象教学中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以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

在课时开始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小熊开超市”的画面,展示“小熊超市的陈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好,这是小熊的超市,小熊要盘点一下货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熊盘点一下好吗?”

生:“小熊的超市真漂亮呀。”

“货物真多呀。”

“真好玩呀。”

师:“小熊的超市特别漂亮,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文具区,那有好多漂亮的书包。同学们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漂亮的书包?”(每个格子2个书包,一共8个格子)。

生:16个。

师:“你是怎么算得?”

生:“我是数的。”

师:“好,其他同学怎么算的?”

生:“我用的加法。2+2+2+2+2+2+2+2=16,一共8个2相加。”

师:“好,你感觉麻烦吗?”

生:“是,有点麻烦。”

教师板书:书包2+2+2+2+2+2+2+2=16

师:“下面同学们看一下鞋帽区,有很多顶漂亮的帽子,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共有多少顶漂亮的帽子?”(每个格子6顶帽子,一共6个格子)。

生:“一共36顶。”

师:“怎么算得?”

生:“用加法6+6+6+6+6+6=36。”

教师板书:帽子6+6+6+6+6+6=36

师:“同学们感觉这样算麻烦吗?”

生异口同声:“麻烦。”

师:“确实很麻烦,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数学的乐趣在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那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寻找简便的方法吧。”

学生热情高涨:“好呀。”

师:首先观察一下我们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灵机一动:他们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非常好,真聪明。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计算起来非常麻烦,于是数学家发明了一种叫做“乘法”的运算方法。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既方便又简单。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乘法的认识。

二、快乐教学,举一反三

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课堂教学应遵循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使教学内容有趣、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够举一反三。

通过充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乘法”都充满着期待,这时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像一颗闪光的宝石充满着神秘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前去探索。

师:“在学习“乘法”时,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充满魔力的符号‘×’。”

生:“它跟我们的字母‘X’一样。”

师:“对,它跟字母‘X’非常相似,在这里读作‘乘号’。”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算式1,试着用乘法来计算一下小熊超市的书包,同学们来数一数有几个2相加?

生数到1、2、3、4、5、6、7、8,一共8个2相加。

师:“对,一共有8个2相加,我们用乘法可以这样计算。”

师:“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他计算起来既方便又快,在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一眼就可以得出结果,计算速度超极快。下面跟老师一起熟悉一下这个算式,并且记住各个符号和数字的名称。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大胆的提出来呀。”

……

师:“好了,我们关于乘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课件:小白兔收萝卜

师:“小白兔收萝卜了,每行4个,他一共种了6行萝卜,乘法算式怎么列?”

生:“6×4或者4×6”。

师:“非常好,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课件‘小猫钓鱼’”

……

这样,在一次次的趣味练习中,学生们就能逐步地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真正意义,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为以后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在教学中植入童趣元素,并且在课堂中运用得当就能使一节课的内容妙趣横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三、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抽象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实践练习,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实际,更加具体,便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更加目标明确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基本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时,可以通过有趣的实践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叫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乘法,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发现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列乘法算式的问题。老师来举一个例子,老师有3盒粉笔,每个粉笔盒里有30支粉笔,可以用30×3表示。好了,同学们开始分组进行讨论。”

生1:“老师我们班一共有32个学生,每排有8个,一共4排。用乘法计算为8×4或者4×8。”

生2:“我们的教室里有6个窗户,每面3个,一共两面,记作3×2或者2×3,等于6。”

生3:“我们的操场上有4个篮球栏,每边两个,记作2×2=4。”

……

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对于乘法这一抽象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课时内容的有效分解和整合,并在课时教学中植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使整节课时充满生动的童趣色彩,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为有趣的探索旅程,学生也必然在学习的旅程中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秦春霞.童年童真童趣――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童趣.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3).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11篇

一、从学习内容上看

中小学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决定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升入初一后,学生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从小学单纯研究算术数,着重于数的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方程、函数、平面几何的引入,在思维上是一次重大突破。初中数学已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数形结合,学生认知结构需发生根本变化。对许多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发展跟不上学习的要求。

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高段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比如:计算

1+2+3+…+100,首先将本题简化为1+2+3+…+10,并运用倒序相加的方法,再要求学生会解这一题,然后加以适当的变式,(1)1+2+3+…+50 (1)2+4+6+…+100 (3)5+10+15+…+100并通过练习巩固这一类练习的方法,最后再总结规律为:(首项+末项)×项数÷2,当然方法为主,规律为辅。通过这样的步骤,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用害怕了。等到中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只要借助相同的方法很快就能得出这类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学教师,教学中应该适当兼顾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现状,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如果遇到这一问题,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也应该采用“退”的手段,和前面的方法一样,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求和规律及方法,同时加强当堂巩固并落实,切不可一带而过。

二、从课堂结构上看

初中的课堂信息容量大,教学节奏快,比较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也在有意渗透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因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有些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而小学阶段比较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信息量不多,课堂教学小学生活动以游戏为主,注重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探究。数学课时多,练习机会多,检查面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也没有很高的升学压力,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

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从小学低段到小学高段的教学中,要注意适应这一变化随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的增长,加大课时内容,提高部分课时教学节奏,并逐步提高对学生每节课应该达到的要求,以帮助其适应这一变化。而在课堂中,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将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三、从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上看

小学阶段孩子通过死背、死算、死记、死做可能有所收获。但进入初中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果仍像过去一样靠“四个死”来学数学,而不去主动分析、探究、归纳、总结,数学能力很难提高,不仅如此,学习兴趣也将受到严重打击。现在很多女生在小学可以学得很好,但中学就不行了。因为一般女生都喜欢背、记,在这方面也比男生有优势。但是只管记忆,不注重思考是她们难学好数学的原因。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12篇

低年级的孩子,初学文化知识,还常常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那么我抓住儿童活泼好动,但又乐于倾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每次上新课之前,都会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小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每次我一说到要讲故事,教室里就立刻安静下来,学生们个个都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开始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那这些小故事就会营造出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还经常运用一些小游戏来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抓住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让游戏也成为低年级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构建富有活力的生命课堂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思维需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这些都是要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两个方面的做法:

1.在练习中“多面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我采用超市式的练习形式。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每个学生作答,这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脸上出现了不满、失望的表情。如果教师此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革新”练习形式,将之改为“超市式”练习。即逐步加深、层层递进的有梯度的练习题。

2.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一题多解训练,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的练习活动。其主要目的有三点:一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一道题,学生能够想出多种解法,表明学生的思路很开阔,思维很灵活。一题多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的思维发散了,思路扩宽了,思维由量的变化达到质的变化,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13篇

一、利用地图的放大、缩小,使地理信息更为清晰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挂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教学挂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所以,照顾了全局就照顾不到局部。例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我们通常会选择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对中国的海陆疆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但是,当分析中国的邻国,特别是我国的西部边疆与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的部分时,学生就无法观察清楚了,这时,如果应用《超级地图》的自由放大功能,就可以对地图的任何一个局部进行无级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再比如,讲到中国的地形分布,利用中国地形图可以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分布状况。但是,分析到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具体的地形区时,学生就无法从挂图中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了,这时,同样需要《超级地图》的放大功能,就使局部地区的地形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利用长度和面积压算,对地理事物进行定量描述

在教学挂图上,利用比例尺计算长度和面积是非常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无法操作,就是在一些电子版的地理图像上也难以完成这一功能。然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长度和面积的量算。例如,在《国际海洋法公约》中规定一个国家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为200海里,学生对这些距离没有实际的概念。由于《超级地图》中的地理图像都是矢量方式的,所以,能够计算任意两点的距离,并实时显示在输出窗口中,甚至可以以为中心画一个200海里为半径的圆,并计算出面积,以此说明海洋国土的重要性。再如,世界地理中两条重要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这两条运河的修通对于海洋航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超级地图》的长度量其功能就能够设计出具体的航线,并计算出所节省的距离。还有,在国土面积大小的对比、铁路线的长度等教学环节中,这一功能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三堆场景演示,说明等高线的基本原理

等高线原理的教学是初中地理中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难以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超级地图》为了解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利用GIS中目前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等高线数据为学生创造了一组立体地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拖动鼠标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组立体地形,再利用“淹没”功能观察不同高度等高线的形状,从而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还可以根据山体不同高度的颜色讲解,分层设包地形图的含义,并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特点。这就使原来一节枯燥、难懂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在我的教学实验中,利用《超级地图》通过两节课的有关等高线的学习,学生的掌握率达到了95%以上,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为100%。

四、利用图层的隐藏,创设课堂提问情景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地理图像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变化,并引领着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纸质的教学挂图是将所有地理要素一次呈现在学生面前,经常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在《超级地图》中提供了图层的隐藏和显示功能,可以使地图中不同要素在教师的控制下逐步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在“长江”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把长江流域图中省界、水电站、支流名称、主要港口等都隐藏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长江的干支流,这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长江干流的形状、流向等,在学习长江流经的省区时显示省区图层,在学习主要支流时显示支流名称图层,在学习丰富的水能资源时显示主要水电站的图层……。这样做,去掉了地理图像中的其他干扰因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这一功能的操作上,《超级地图》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只需要在图例窗口中相应的圈层前点一下鼠标,去掉或添上图层名称前的“√”就可以了。利用这一功能,再配合地理图像的输出,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制各种填充图,并方便地输出到word文档中作为练习题的一部分,解决了地理试卷中图像质量差的问题。

五、利用不同图层的叠加,表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14篇

    一、利用地图的放大、缩小,使地理信息更为清晰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挂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教学挂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所以,照顾了全局就照顾不到局部。例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我们通常会选择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对中国的海陆疆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但是,当分析中国的邻国,特别是我国的西部边疆与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的部分时,学生就无法观察清楚了,这时,如果应用《超级地图》的自由放大功能,就可以对地图的任何一个局部进行无级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再比如,讲到中国的地形分布,利用中国地形图可以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分布状况。但是,分析到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具体的地形区时,学生就无法从挂图中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了,这时,同样需要《超级地图》的放大功能,就使局部地区的地形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利用长度和面积压算,对地理事物进行定量描述

    在教学挂图上,利用比例尺计算长度和面积是非常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无法操作,就是在一些电子版的地理图像上也难以完成这一功能。然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长度和面积的量算。例如,在《国际海洋法公约》中规定一个国家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为200海里,学生对这些距离没有实际的概念。由于《超级地图》中的地理图像都是矢量方式的,所以,能够计算任意两点的距离,并实时显示在输出窗口中,甚至可以以钓鱼岛为中心画一个200海里为半径的圆,并计算出面积,以此说明海洋国土的重要性。再如,世界地理中两条重要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这两条运河的修通对于海洋航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超级地图》的长度量其功能就能够设计出具体的航线,并计算出所节省的距离。还有,在国土面积大小的对比、铁路线的长度等教学环节中,这一功能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三堆场景演示,说明等高线的基本原理

    等高线原理的教学是初中地理中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难以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超级地图》为了解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利用GIS中目前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等高线数据为学生创造了一组立体地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拖动鼠标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组立体地形,再利用“淹没”功能观察不同高度等高线的形状,从而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还可以根据山体不同高度的颜色讲解,分层设包地形图的含义,并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特点。这就使原来一节枯燥、难懂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在我的教学实验中,利用《超级地图》通过两节课的有关等高线的学习,学生的掌握率达到了95%以上,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为100%。

    四、利用图层的隐藏,创设课堂提问情景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地理图像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变化,并引领着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纸质的教学挂图是将所有地理要素一次呈现在学生面前,经常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在《超级地图》中提供了图层的隐藏和显示功能,可以使地图中不同要素在教师的控制下逐步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在“长江”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把长江流域图中省界、水电站、支流名称、主要港口等都隐藏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长江的干支流,这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长江干流的形状、流向等,在学习长江流经的省区时显示省区图层,在学习主要支流时显示支流名称图层,在学习丰富的水能资源时显示主要水电站的图层……。这样做,去掉了地理图像中的其他干扰因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这一功能的操作上,《超级地图》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只需要在图例窗口中相应的圈层前点一下鼠标,去掉或添上图层名称前的“√”就可以了。利用这一功能,再配合地理图像的输出,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制各种填充图,并方便地输出到word文档中作为练习题的一部分,解决了地理试卷中图像质量差的问题。

    五、利用不同图层的叠加,表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藏区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地方文化背景,为本地区的生物学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开发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适当充实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另外,由于中考的原因,生物被认为是一门小学科不被重视,利用藏区生物课程资源使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解藏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笔者就所在学校对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一、学生方面

1.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和所在班级的课堂气氛。七八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生物课,七年级占85%,八年级占66.67%。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出现了下降的现象,这与目前合作市的考试制度有关,目前合作市的初中毕业考试科目中不包含生物这门学科,由于升学压力,学生、家长甚至学校最关心的是毕业会考的成绩,所以部分学生越来越不重视生物学习。

2.对学习素材的认识。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对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更有帮助。所以开发与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在生物教学中发挥本地生物资源的优势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对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态度。超过8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且80%的七年级学生、86.67%的八年级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由于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多一些,认识也更深,所以86.6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生物学知识对自己的未来和生活更有用。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合作市的本土资源很有特色,当老师在教学中列举了本地区的一些自然资源、生活现象时会觉得更有兴趣,并且增进了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七年级80%、八年级86.67%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渗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学生对开发和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

4.对教师使用地方课程资源的反馈。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本地资源为例介绍教材中相关内容的频率不高,而只有25%的七年级学生和16.67%的八年级学生会经常尝试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生物有关的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所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当务之急,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5.对本地特色资源的了解程度。卧奶是合作市的一种特色美食,大多数学生都了解卧奶的制作,八年级有46.67%的学生自己家里制作过卧奶,并且有36.6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卧奶的制作过程和生物知识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对本地特色资源了解比较多,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普遍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教材、教参和教辅材料,因为适用于考试。学校实验室和网络资源的使用也比较多,因为前者学生比较感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后者则比较方便实用,有利于教师查阅资料。

2.教师对本地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多的是本地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并且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当中,但是本校一线的生物学教师中外地人占了半数,对本地生物课程资源了解相对较少。

3.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狭义的课程资源概念上。对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一定的意识,但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深入学习和开发,更愿意去利用现成的资源。

三、分析与结论

1.学生对本地生物课程资源比较熟悉,更希望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地生物课程资源;教师也普遍认为在课堂中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初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对口率比较低,虽然初中生物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目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

3.初中生物学年轻教师居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限,加之老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4.合作市目前的初中考试制度对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影响。目前,合作市的初中毕业考试中没有生物这门课程,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也很少,所以学生及家长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

总之,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使本地区的课程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且通过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生物学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曾秋珍.客家地区生物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