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

体育赛事教案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35-02

近年来,我国以竞技体育为依托的体育比赛市场日趋成熟,商业化运作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而使我国的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得到了很大进步。

同时,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各类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迈出了相当重要的一步。然而,与职业联赛相比,我国各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 相关概念

1.1 高 校

高校即为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而所谓高等教育就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二者对各自领域的学生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学历教育又可以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目前,这三种教育中,研究生教育级别最高。

1.2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是具有项目管理性以及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并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形式一般会受到规则、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 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程序

2.1 设置机构

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一定要注重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并且要随着赛事规模、性质以及历史传统文化随时变化,从而更加有利于体育赛事的进行。

2.2 统筹资源

在体育赛事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根据赛事具有的市场资源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统计、整理以及分类,做出最正确的评估报告,以免后期实施出现不可弥补的问题,使学校、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2.3 目标确定

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的目标即为能够实现多少体育赛事收入,其运作会不会给学校、赞助商带来经济利益损失。只有在事先制定明确的目标,赛事开始后才能按部就班,将每一步都做好,使赛事达到完美。

2.4 确立规则

从目前来看,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的关键是实现“等价交换”,因此,体育赛事商业运作规则的制定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注明主办单位,使规则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让赛事顺利进行。

2.5 制定并实行方案

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方案的制定是极其必要的,有了方案,体育赛事才能顺利进行。而且所制定的方案要包括市场开发总计划,要有市场开发目标、对象等内容。同时,在体育赛事进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赛前制定的规则,将这些规则运用于实际,使赛事进行的更加顺利,让赛事举办的更加完美。

2.6 评估总结

在赛事完成之后,相关人员要对这次赛事进行档案建立,并撰写评估报告。将这次赛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报告。

3 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程序的方式

3.1 体育赞助

体育赞助就是某一组织或个人向某一体育资产,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商业行为,其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解决举办体育赛事学校资金匮乏问题,从而实现双方共同利益。

3.2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体育商业运作最重要的一部分,若没有做好前期的计划工作,则可能会失去赞助机会。在计划阶段,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寻找有实力且可能为其提供赞助的企业,并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这些企业,让他们为体育赛事提供赞助。

3.3 销售阶段

在这一阶段,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和一切有可能的赞助商进行接触,了解他们的实力,筛选出适合的企业,并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让这些企业为学校的体育赛事提供赞助。

3.4 回报阶段

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赛事运作者要按照承诺给予赞助商利益,并与赞助商保持联系,让赞助商继续支持本学校,从而解决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中出现的企业赞助延续性差的问题。

3.5 效用评估阶段

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即时统计赞助效果,看是否达到预计效果,若未达到,需清楚差距在哪,并做出分析,争取下次做到更好。效用评估的基础是传播价值,体育赛事运作者要将赛事的价值传播出去,让学生以及赞助商对赛事有更好的了解。

4 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发展越来越快,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仅在个别级别高、具有影响力的高校中出现,而且规模一般较小,无法实现全面的商业化运作。

其问题主要有:形式单一、资金投入少、内容空乏,同时赞助企业单一、项目有限,而且无法保证赞助商的利益,从而导致企业赞助的延续性差,使得高校体育赛事商业不能良好运作。

各高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制定一定的解决方法,让高校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良好运作,使高校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5 结 语

高校体育赛事的商业运作是由于高校体育教育经费不足而演变出来的。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市场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其目标越来越明确,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了很大进步。高校体育赛事商业运作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扩大学校的对外交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让学校有更大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让企业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在市场上有更有利的竞争优势。从而使高校和企业达到各自的目标,取得各自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国营,王伟.高校体育赞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4,(6).

[2] 陈颖川,徐武,吉建秋,等.商家赞助校园体育竞赛的影响效应[J].体育科 研,2004,(5).

[3] 韩开成,房淑珍,张晓春,等.论高校体育赞助的制约因素与营销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2).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2篇

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从相关活动中获取教学经验,在活动中增强自信,为将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是我们将来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挑战教师”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切身体验课堂中的教学乐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的挑战精神,在活动中增加自己的胆量,同时也享受其带来的快乐。为此我们教育系联合法律系,中文系,美术系策划举办第五届“挑战教师”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活动意义及目的

在教育系,数学系合作及各系学生会id努力与支持下“教坛新星之模拟课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更好地发扬挑战精神,加强各系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各系干部及成员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各系学生间的感情,让更多师生更加了解我们教育系,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从而扩大“挑战教师”活动的影响力。

三、活动名称

挑战教师

四、活动时间

1, 初赛:xx年12月1日 18:00—21:00 (星期一)

2, 决赛:xx年12月5日 18:00—21:00 (星期五)

五、活动地点

主教3299教室。

六、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教育系,中文系,美术系,政教系,外语系,体育系,数学系。

七、参与人员

参与对象: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所有同学。

评委:1,初赛: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学生会主席及学习部长(共7位评委)。

2,决赛:教育系政教系中文系美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美术系的系主任或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共7位评委)

八、活动流程

1初赛(12月1日)

2决赛(初赛前20名于12月5日参加决赛)

3由评委颁奖

九、活动细则

<一> 合作原则:自愿 公平 平等 分工合作

<二>具体规则:

第一条:评委打分后的计分卡,进行活动方式:初赛: 智力问答或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由主持人提出智力问答或课堂突发事件问题,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在突发事件中将自己定位成任课教师,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法并简述理由。⑵在主持人读完问题后,参赛者有20秒钟的时间思考时间并在2分钟内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⑶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对选手进行打分。④每次打完分后评委将选手总分写在相应选手号下,记分员收集统计分数。⑤初赛结束后主持人宣布参赛者比赛得分及进入决赛者名单,并向进入决赛者交待决赛具体事项(包括:决赛时间,地点,以及决赛活动方式。)⑥进入决赛者,要在初赛结束后三天内制作一份备课教案,用以决赛时现场说课 (说课指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即授课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对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内容以小学初中及高中教材(人教版)为主。教案包括决赛中选手所选的课程范围和大概内容,以及参赛选手的姓名(例如:参赛选手选上英语课,范围初一,内容,词汇及语法讲解,参赛人姓名)备课教案统一交到各系学习部长处,再由各系学习部长将其交到教育系青年自愿者协会会长陈国菊处,将教案进行复印,以便在决赛中供评委评分和参考。⑦主持人宣布初赛结束。

2决赛:

具体方式⑴主持人事先把准备好的教案分发给评委处。⑵主持人宣布决赛开始,选手按抽中的序号上台进行讲课,讲课包括三个部分:导课,课程进展,课堂总结。在“上课”阶段,当场进行授课,选手可以充分地调动嘉宾评委及观众的积极性,进行互动,使他们更好的配合讲课,使课堂更逼真。⑷给每位选手5-8分钟的时间(超过10分钟者将不能参评本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5)评委根据选手的表现评分的细则对每位选手打分,与初赛记分方法相同。(6)待所有参赛者比赛都结束以后,主持人邀请评委老师对各位选手进行点评,并请评委老师对本次活动作简评。(7)点评发言完毕后,由主持人宣布选手的总得分情况,并对获奖者颁奖,最后获奖者,评委及本次活动人员合影留念。(8)主持人宣布决赛结束。

第二条:评分细则

记分时,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计算平均分的原则。

附表一:(一)初赛采取十分制(10分制)

选手顺序号

12345678910选手精神面貌1分

回答问题及处理方式4分

语言组织性3分

普通话是否标准2分

最后得分

(二)决赛采取百分制(100)

选手顺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精神面貌分10分

普通话是否标准10分

语言组织性10分

课堂氛围10分

肢体语言、表情

教学目标10分

教学内容10分

教学过程10分

教学方法10分

教学成效10分

附表二:奖项表

奖项

选手好

姓名

系别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参赛将(6名)

注:(评分细则补充:)

1、精神面貌:整体气质、神态1分。

2、回答问题及角度是否新颖、创新力1分,回答问题是否完整1分。

3、普通话的标准性:语言是否清楚﹑连贯2分,普通话的语调标准性2分。

4、语言组织性:所说的话是否连续1分,所说的话是否紧凑有中心2分。

5、课堂氛围:是否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5分。

6、肢体语言:肢体语言6分、板书4分。

7、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否有针对性5分。

8、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素质等,评委酌情给分。

9、备课教案:字迹是否清晰、美观5分,备课内容是否让人一目了然10分,教案的规范性10分。

十、经费预算:

1、荣誉证书共12个,共计53元,其中包括:一等奖证书1个8元,二等奖证书2个12元,三等奖证书3个15元,优秀参赛奖证书6个18元。

2、初决赛横幅预计300。

3、比赛所需茶水开支初、决赛共计14元,其中:决赛,10瓶开水2元,胶杯子一包5元;决赛,10瓶开水2元,胶杯一包5元。

4、纸张及打印费开支预算共计256元,资料费、评分表格、评委打分记分卡、策划草案制作预算,20名决赛参赛者及七位评委,每位评委一份参赛选手的备课教案复印大约需20*7*1.5=210元。评分表格及记分卡预计需2包纸共计16元,策划草案制作需纸张3份*1.5元/份=4.5元,通知及策划打印预计开支40元。

注:不可预算经费

1、比赛中茶水杯子费用共计5元。杯子一包5元。

2、比赛活动中纸张及印刷费用256元。

3、不可预算经费共计280元。【2】

故本次活动经费预算共计647元。(本次活动经费由教育系、法律系、中文系、美术系共同承担,即每个系承担95元)

十一、活动后勤工作安排

(一)1、各系负责本系宣传工作,扩大本活动影响。

2、各系宣传部负责将活动通知发放到每班班长处。

3、各系学习部负责按时收取决赛选手备课教案并交到教育系青年自愿者协会会长处(联系电话:7825710)。

4、各系负责人当面或短信方式邀请本系的评为。

5、教育系负责

6、中文系负责

7、:美术系负责

8、政教系

9、外语系

10、体育系

11、数学系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3篇

珍藏在保定市档案馆的“红万字会保定分会”档案,是162号全宗,档案的起止年代为1925年至1949年

主要内容有:《乒乓球比赛报告书》、《呈报体育场开幕》、《特约民众茶馆报告书》、《演说比赛》、《剧曲研究会报告书》等,大部分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写给河北省教育厅的呈文。这些案卷所使用的卷皮,都是制式的,上面标有“中华民国X年X月X日立”、“一宗XXX卷”、“第XX号”。里面档案使用的纸张也是制式的,首页标题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稿”,为表格形式,分别标注:“来文字第X号”、“文别”、“送达机关”、“类别”、“附件”、“事由”等,并留有“馆长”、“主任”、“文牍员”签名空格。案卷的书写工具,都是使用的毛笔,文字为小楷繁体字,由左至右竖排排列,正文标题和落款时间上均盖有“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方章。从这些档案当中,我们可以管窥民国时期的档案,是如何形成、归档和保管的。

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自成立后,到底都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至今给我们都留下了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下面,我们透过这些历史珍贵档案,一一加以揭示和探讨。

《乒乓球比赛报告书》

档案记载保定最早的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报告书》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梁馆长写给河北省教育厅陈厅长的呈文。记述了该馆在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组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乒乓球比赛。迄今为止,笔者多方询问、查考,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组织的乒乓球比赛,是档案记载保定最早的乒乓球比赛。为了再现80年前的比赛盛况,现将《乒乓球比赛报告书》择要摘录如下:

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造呈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举行乒乓球比赛报告书稿谨将我馆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举行乒乓球比赛会筹备经过及比赛情形,缮具报告书 恭请 鉴核计开

甲、举办主旨。利用民众休闲时间,给与正当娱乐调剂精神,以增加其工作效率。本馆虽多次举行球赛,成绩尚属当佳,但关系男子,而女子乒乓球赛,尚未举行。因念一般女子,除作饭抱孩子以外,所有闲暇,多在东邻四舍,说长道短,徒生是非,或以消磨时光,殊可惜可怜!本馆有见于此,拟组建妇女会女子乒乓球赛,以资提倡。但保市妇女,从无参加公共聚会之习惯,若遽然举办,困难。故此次举办儿童比赛,分男女两组,即拟先由女童入手,提倡籍资响应成年妇女之兴趣,养成正当娱乐之习惯。

乙、筹备经过。一、组成乒乓球比赛会筹备会,推定张德泉(后略)等七人为筹备委员,负责筹备。二、布告比赛日期及地点。六月三日(星期一)上午八时开始比赛,地点在北大街分馆游艺室。三、购置奖品。购买学生字典及白话尺牍等十本、铅笔六打、橡皮八十块,分赠获胜儿童,以资鼓励。四、拟定比赛规则。1、比赛员不得喧呼争吵。2、比赛员得按号码入场比赛。3、比赛员得使用本馆球拍。4、在比赛时,如以手扶台,以负球论。5、比赛时不到,取消比赛资格。6、比赛员得听评判员指导。五、比赛类别。此次比赛系儿童比赛,分男女两组。六、比赛方法。以报名先后顺序抽签,按抽之号码,以淘汰法比赛,均以三局为限,并于三局中能胜两局者,始得优胜。如各胜一局,于第三局中再取最后胜负。共取八名,每组各取四名。

丙、比赛情形。一、举行仪式。当日上午八时,参加比赛男女儿童均已列齐,由游艺部主任张德泉报告,举行乒乓球赛的意义。次由评判员解释比赛规则。二、参加人数。参加比赛者九十九人,男儿童五十九人、女儿童四十人。三、比赛情形。解释规则完毕,即开始比赛。该男女比赛儿童,均兴奋异常、精神百倍。自上午八时开始至下午二时完毕。四、登记分数。由职员四人轮流担任记分,淘汰结果随时公布。五、比赛结果。录取八名,姓名及号码列下:(略)。六、领发奖品。附呈照片二张,当场发给奖品,摄影闭会。

丁、所感的困难与心得。1、一般儿童活泼好动,在长时间等候比赛,不行动不合于儿童心身,动则难免互相打闹,紊乱秩序,比较维持成人比赛时,秩序较难。2、初次举行女儿童比赛,参加女儿童竞选四十人之多,因王吾等所料,尤其是女儿童,击球的技术较男儿童为精,足可以作女童不弱于男童之证明。自经此次比赛后,游艺室中练习乒乓球之女孩较前增多六成,足证明为此次比赛,所得的收获。3、由此次维持秩序困难中所得之经验。等候比赛儿童,在长时间若无适当的活动,就失于枯燥,即陷于紊乱。拟于下次比赛时,派定专人负责领导等候,比赛儿童作有趣之集团活动。儿童有事可作,既不感静待无聊,而秩序不无形中易于维持矣。

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

以上《乒乓球比赛报告书》,详细记载了比赛的主旨、裁判员、运动员的组成、比赛时应遵循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奖品设置、比赛出入证、比赛结果等。依照现在举办乒乓球大赛的标准,这场比赛,从各个环节上,组织的十分周密到位,已然算得上非常正规的比赛了。在此次比赛之前,保定民众教育馆已经举办过二次乒乓球比赛。一次是在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另一次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

通过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举办的三次乒乓球比赛,给我们透露出以下三层信息。

第一、说明保定开展这项运动的时间较早。乒乓球这项运动起源于英国,1904年12月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是由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平从日本购回10套乒乓球器材,并在店内作表演,于是买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渐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广了这项活动。具体保定何年何月开始有这项运动?笔者不得而知。但从举办乒乓球比赛的时间、人数、规模上推断,这项运动引入保定的时间,还应该再提前若干年。这是笔者所见,有档案记载保定最早的乒乓球比赛。

第二、说明保定人民非常喜欢乒乓球运动。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的《乒乓球比赛报告书》中记述:“窃查我馆自游艺部成立以来,每日参加民众极为踊跃,尤以练习乒乓球者不乏其人”。说明当时保定民众教育馆还有其它运动项目,但是从事乒乓球运动的人数居多,且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从事此项运动的人们逐渐增多。从这三次比赛中,也可以看到,由起初的三十余人参加,到后来近百人参加;由最初的只有成年男子参加,到后来男女都有。正因为历史上保定乒乓球有着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早的乒乓球启蒙,才有了后来保定多名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取得世界冠军的结果。保定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就是由乒乓球运动员郗恩庭取得的,后来在这个项目上,为保定取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还有王浩、齐宝香、高军、牛剑锋等。在中国,乒乓球被视为国球;在保定,乒乓球是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第三、说明开展乒乓球运动非常有益。《乒乓球比赛报告书》中,对开展此运动的益处,是这样阐述的:“兹为谋民众联络感情,增长游艺兴趣起见”、“利用民众休闲时间,给予正当娱乐,调剂精神,以增加其工作效率”等。的确,与现代人们所倡导的,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我运动、我快乐”的目的如出一辙。况且,乒乓球这项运动,身体不接触,从而减少了因碰撞而致伤的可能性、运动量也可自己掌控、所占场地也无需过大、运动器材可繁可简。是一项非常适合男女老少从事的运动项目。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小小的乒乓球视为“国球”,足见对乒乓球的喜爱和重视。往大里说,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爱国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往小里说,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人民体质,传达了一种正能量。开展乒乓球这项运动,益处良多。

《 呈报体育场开幕 》

全民健身的动员令、号召书

《呈报体育场开幕》这卷档案,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写给河北省教育厅的呈文。呈报的事项是公共体育场开幕日期及筹备经过等事宜。正文包括保定东河坑公共体育场筹备经过、开幕情形、将来计划三个部分。

当时体育场的筹备,是由保定民众教育馆召开馆务会,会上推定了靳照亭等五人小组,负责公共体育场的筹备工作。并且,确定借用“东河坑”空场,做为体育场的地址。按置体育场牌一座、设篮球架二处、另设单杠一架。同时,还购置了各种球类、彩带等物品。在当今保定市,提起“东河坑”这个地名,知道的市民寥寥无几,此处曾经还是体育场,那就更浑然不知了。那么,东河坑究竟在保定城区的什么地方?周围情形如何?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二位“老保定人”郝毅生和李松欣先生,对东河坑进行了一番考证。原来,东河坑位于现今保定市中华小区东北角处。以前东河坑是个河坑,夏季雨水多时,起到蓄水防涝作用,周围居民也在此洗衣。后来逐渐添平,面积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闲暇之时,人们在这里搭台唱戏、放风筝。建国初期,还在这里举行过运动会。以后,随着城市的拆迁发展,东河坑作为地名,在地图上,不复存在,逐渐被新名取而代之,岁月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里逐渐被遗忘。

体育场开幕时,举行了一个正规仪式。仪式前向民众散发了传单。首先,由馆长报告开会意义及宗旨。再次由三位主任讲演设立体育场的意义及解释规则等。仪式完毕后,由民众教育馆职员和男女民众各组队,分别运动了足、篮球。

关于体育场的日后发展,也拟定了一个计划。诸如扩充体育场的范围;再按置个网球场;添置沙袋、双石、键子等民间流传运动器具;提倡国术等。

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当初建立东河坑公共体育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倡民众锻炼身体”。为了使体育场有个良好的运动环境和秩序,确保正常运转,特制定了《本馆暂定规约》和《本场运动员规约》。规约的内容,与现今各体育场馆的诸如管理规定等,都有着相近或相似之处。可见,当时东河坑体育场在管理上,已经考虑的较为周全。

为了吸引市民积极踊跃参与休闲健身运动,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还了《公共体育场正式开放敬告民众书》。全文如下:诸位同胞你是听,敬告绝好事一宗。本馆公共体育场,暂设本城东河坑。积极筹备已就绪,场里用品制备清。篮足各球满都有,更立单杠助威风。另备沙袋两三个,最近目前也成功。其他各种运动品,均在一一计划中。这些东西谁人制?欢迎农工商学兵。再问此物何故设?只为大家方与工。身体强健精神爽,自己事业定高升。无奈全国各兄弟,早享东亚病夫名。个人身体快锻炼,惟有运动收效宏。敬告诸君莫迟误,快来运动是正经。十月十二开幕礼,到时参加更欢迎。再劳诸君一大驾,顺便宣传贵亲朋。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启

《公共体育场正式开放敬告民众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道出了健身的好处,指明了健身的意义。可以说,它是当时保定市全民健身的动员令、号召书。

东河坑体育场已是80多年前的事了,至今,它早已不复存在。通过档案,我们知道,保定历史上有个东河坑体育场,至于它是何时终止的,笔者也尚未考证。但是,它所倡导的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精神,我们仍在享用。保定东河坑场在保定市全民健身的发展历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特约民众茶馆报告书》

正当娱乐、普及休闲教育的场所

《特约民众茶馆报告书》,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第二特约民众茶馆筹备经过报告书稿。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特约民众茶馆,与普通茶馆不同,它将茶馆与民众教育相联,自有其特色。开设特约民众茶馆的目的是“为提倡正当娱乐,普及休闲教育起见。”馆址设在城内鼓楼东侧,此地为当时保定市内的繁华中心地点。茶馆设有演讲桌和墨板等物品。书籍有:各种通告、图书及杂志刊册(每星期交换一次),附有书名簿及签名簿;报章有:《全民实报》、《河北民声日报》、本馆旬画报、各地周报、旬报等;游艺品有:象棋、军棋、围棋等。这些是普通茶馆所不具备的。特约民众茶馆的平时工作计划、《特约民众茶馆规则》、《特约民众茶馆简章》等,不再赘述。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4篇

本次教学技能比赛,是为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而设置的专门展示性比赛活动,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也是针对近二十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下降情况而创生的赛事。

一、本次教学技能比赛的特点

与所有部级体育比赛活动不同,参与比赛的是体育教师。因此,本次比赛,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比赛,是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比赛,是一个体育教师展示其职业才华的比赛。

(一)开创性

本次教学技能比赛,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比赛。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体育教研活动,是体育教研活动的顶层设计。毫无疑问,本次教学技能比赛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本次比赛的见证人和策划者之一,笔者能参与其中,倍感荣幸。

(二)权威性

本次教学技能比赛是在总结20多个省(区、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大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赛的设计方案汇集了大部分省市的设计思路,是全国既有教师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比赛设计智慧的结晶。

中国教科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为完善比赛方案,分赴全国5个省、市进行调研,在包头、上海、北京分别举行座谈会征求意见,最后结合本次比赛的条件,将调研结果和征集意见有机吸纳到比赛方案中去。

2011年11月5日,利用浙江省举行教学技能比赛的机会,按照比赛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性质的“测试赛”,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将解决意见写入到最后的比赛方案。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准备,三易其稿,形成了本次比赛的执行方案。本次比赛,为了最大限度体现对体育教师“教学的”技能这个核心的检测,比赛设置的内容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应用能力”――与体育教师实际教学紧密联系的教学应用能力。

本次比赛的设计理念,与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理念完全不同,没有使用试卷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也没有采用任何以时间、距离、高度、长度等量化指标为尺度的达标竞赛。所有的比赛,都采用质性评价。

最后形成的执行方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实践部分包括队列队形、广播操(武术操)、专项技能(自选)和教学技能(规定)。

为了保证本次比赛的权威性,组委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体育教学专家担任比赛的裁判。本次比赛的裁判,主体是各省省级体育教研员、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授,还有部分地(市)级体育教研员及优秀高级教师。

(三)引领性

本次比赛设置的比赛内容,以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为主,理论部分是体育教师对具体教材的处理能力、教学计划制定能力、教学资源统筹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能力;实践部分是口令与队列队形、广播操和武术操、专项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等内容。其中,专项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设置了田径、武术、体操、球类、韵律操与舞蹈五大类技术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传授能力。

专项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内容的设置,在最初的设计中,内容和项目要丰富得多,难度也要大得多。如有跆拳道、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但在方案实验过程中发现,本来,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作为一个受过专业培养、培训的体育教师,田径、武术、体操、球类、韵律操与舞蹈五大类技术、技能,都是曾经学过的最基本的技能,教师应该掌握。但是,实际上,当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中,真正掌握这些内容的并不多。于是,掌握“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成为本次比赛的主体目标。

事实上,由于大学扩招,九十年代进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基础差,致使新一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水平低下,所以,今后一个时期,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最重要的任务,而体育教学技能比赛是这种培训的最好引领。

体育教学技能比赛对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的引领作用,在持续开展过教学技能比赛的地方已经有很好的体现。如重庆市,连续开展三届全市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直接参与市级比赛的2000多名体育教师,从市到区、县,辐射广泛,覆盖教师群体达到40%以上。体育教学技能比赛已经成为继优质课展示(比赛)之后最重要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四)职业性

本次体育教学技能比赛,是以展示体育教师最基本教学技能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其特点是职业特点鲜明、专业特色突出,展示的是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学职责、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能力。

体育教学技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体育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体育教师,不能掌握这些教学技能,就不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专业体育教师。

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比赛,就是一把鉴别体育教师真伪、良莠的衡量标尺。

二、教学技能比赛有待改进的地方

尽管赛事取得圆满成功,但是,由于受制于赛事举办的条件,受制于比赛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空间,本次教学比赛留下许多遗憾。除此之外,教学技能比赛本身还是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关于体育教学技能概念的界定,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厘清

什么是教学技能,在学术界存在巨大的争议。教学基本功属不属于教学技能,或者说教学技能是不是教学基本功?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并取得统一认识。本次比赛的设计,采取了回避理论争议,直接以“教学技能涵盖教学基本功”的认识为理论基础的方式。这种认识可能是错误的和有误导作用的,需要专家和体育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明确。

有许多学者对本次比赛设置的内容提出质疑,认为这些内容根本不能代表一个教师教学技能的全部。另外,他们认为,对于不同学段的教师,不同性别的教师、不同年龄(教龄)的教师,教学技能的比赛内容应该有所不同。质疑最集中的是本次比赛将初中和高中教师混编成“中学组”的做法。

(二)如何更加全面、客观检测参赛者的教学技能水平

本次比赛设置的内容中,教学技能(规定项目)“模拟上课”部分占总分30%,而这个项目是通过抽签确定的。对于在不同运动项目上技能水平不平衡的体育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运气好”的教师抽到优势项目,成绩一定好,“运气不好”的教师如果抽到弱势项目,成绩就不好。

极端的情况是,由于地域不同,有些地区的学校体育根本没有开展所有规定项目的体育教学,来自这个地区的体育教师整体上就肯定得不了好成绩。

同样是地域不同和文化差异,有的教师在语言表述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短时间内,要克服来自地域、语言、气候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对于这部分教师而言,现有的比赛要求显然过于苛刻。

如何减少偶然性,对一个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客观、全面的测评?是适当增加比赛时间、增加选择的项目,还是干脆测试全部十个项目?是特别设置地域特色项目,还是增设长教龄(或教龄超过30年的另设组别)特别项目?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评分标准和尺度如何更加客观、科学

本次比赛的理论部分的部分评分和实践部分的全部评分,都是采用分组评分的方法。尽管“评分规则”对“起评分”、“评分区域”、“评分差距”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事实上,不同组的评分差异依然存在,并且,这种差异在本次比赛名次的排列中还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本次比赛的评分规则具有可操作、易执行的特点,但仔细研究,在科学性上是存在问题和瑕疵的。

如何在下一次比赛中进行改进以保证评分的科学性?是将不同组的得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后再进行比较?是不是还是有别的方法?

(四)关于教学技能的其他方面是否要展示,如何展示

本次教学技能比赛涉及的内容,其实只是有关教学技能的很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使掌握了本次比赛中的所有内容,也并不能代表就一定是一个教学技能高手。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tdk”三位一体 体育活动 高中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53-02

一 前言

新课改后学生体质仍在下降,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发展学生体能和素质被提上日程。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必须思考如何才能抓好模块教学中的体能补偿,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tdk”三位一体的体育活动模式的构建正好弥补了高中模块教学中学生体能性发展失衡的问题,将体育课(显性)的技能教学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大课间(隐性)的体育活动形成一体化的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全面发展体能,而且能使学生掌握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发展学生体质为宗旨,将我校高中年级实施的“tdk”三位一体的体育运动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并查找不足,以期建立长效的参考模式。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网、教育网等网站搜集关于学校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现状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

2.问卷调查法

向学生发放问卷,征求社团——俱乐部和吉尼斯挑战赛的项目。共计发放1660份学生问卷,其中教师问卷200份(包括行政干部和分管的校长),采用集体倡议和班级宣讲等形式进行动员,回收的有效学生问卷1588份,有效教师问卷198份。根据回收的问卷整理出具体的实施内容和细则。

3.个案分析法

以新桥中学高中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模式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三 结果与分析

1.“tdk”三位一体模式构建的原则

任何方案实施的前提都要有保障性的原则,“tdk”三位一体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和核心,如此庞大的工程要实施好就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科学导向性原则。(5)安全性原则。

2.方案征集

据表1调查构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细则,考虑到难度和性别差异,让学生自己构建小项目,尽量满足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都好参与的心理需求。如篮球项目中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想学的项目有哪些,如投篮、全场跑篮、指尖转球、攻防技巧等。根据学生提供的思路,教师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方案试行,并修改和完善,最终构建表2的框架3.“tdk”三位一体模式构建的方案

第一,“t”方案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课改的一大特色,模块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和新课改的需求。体育课上教师在纯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体能补偿教学,而课课练即是最好的补偿方式,在每节课的技能教学末尾进行游戏性的素质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技能,同时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注意事项:(1)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将课课练作为必备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情和课堂情况随机安排运动量和强度。(2)依照模块内容安排课课练,进行体能的互补,如太极拳模块内容教学内容偏向与静态的下肢运动较多,所以在课课练部分应该安排一些动力性的素质或技能练习,如跳绳或快速跑等。(3)课课练设计要以兴趣性和游戏性为主,既能放松身心也能增强素质,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时思路要新颖。

第二,“d”方案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手段,它既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它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所以应开辟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运动需求。我校大课间采取广播体操、韵律健美操、武术操等运动形式,让全体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并结合以兴趣小组为组合形式的社团、俱乐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注意事项:(1)大课间时间的安排要合理,要根据季节变换,及时变换内容,调整运动量,如秋冬季要变换跑操形式。(2)为保证学生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要制定相关的安排表和制度表,每周都要做好活动内容登记,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相应的社团活动,安排学生准备相应的活动器材。(3)体育教研组更要有创新精神,及时更新运动项目,并整理成册,在体育课的课课练部分让学生提前熟悉,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兴趣和练习情况重新选择新的兴趣小组。

第三,“k”方案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是检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有效手段。普通高中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加之课外活动自由无序的模式,每周3次的课外活动成为可有可无的自由课堂。开展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弥补了这一不足,让课堂变得充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己组织各项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和勇于争先的优良品质。校际联赛要按季度或月份,分班级、年级举行比赛选拔,最终和兄弟院校以联谊赛的形式进行比赛,共同促进技能的提高。

注意事项:(1)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和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如从发通知、组织报名、抽签、组织比赛以及结果统计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实施,教师只给予技术指导和做裁判工作。(2)设立有一定鼓励意义的奖项,如“积极参与奖”、“组织团队奖”、“精神道德风尚奖”、“优秀奖”等,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月在挑战赛中挑选出校园吉尼斯保持者,给予一定的奖励。(3)校际联赛的安排要和领导及兄弟院校形成联谊,以友谊赛的形式竞争,安排特定的比赛日,如“a校和b校6人制篮球联赛”、“a校和b校太极拳套路演练赛”等。

四 结论

第一,“tdk”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和运动爱好及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第二,“tdk”三位一体模式的共同推进,弥补了高中课堂模块教学的体能发展性不足,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2]谢长林.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探索[J].临沂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3]王兰娇.普通高中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实施方案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2)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互联网+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的目的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2016年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赛。目前,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载体、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

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实施

2015年,教育部牵头举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有1 878所高校的5.7万余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万余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带动上百万高校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首届大赛总决赛期间,总理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巍薄A跹佣副总理接见了获奖师生和评委代表,出席了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对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届大赛后,获奖项目进一步孵化落地、成长壮大。12个创意组金奖项目中,超过80%的项目已注册公司,进入正规化运行中,其中吉林大学“车内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获天使轮融资1 000万元。22个实践组金奖项目中,50%的项目在赛后继续获得融资,且融资阶段已进入pre-A、A轮甚至B轮,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项目B轮融资2亿元,南京大学“运策网-整车货运O2O平台”项目B轮融资2 000万美元。

第二届大赛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以“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旨在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相比首届大赛,第二届大赛参赛项目进一步细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三组,并根据行业领域细化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创业6大类、27个行业,便于投资人和大学生项目精准对接。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安排在6至9月。全国总决赛于10月中旬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与全国双创周活动开展保持时间同步并作为双创周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大赛组织动员阶段,大赛组委会面向不同对象,分别组织召开了新闻会、大赛工作会和大赛推介会。多家媒体主动参加大赛工作组,制作了大赛宣传片并大赛系列宣传视频近30个,累计播放20万次,加强赛前宣传、营造氛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组织投资机构专家赴19个省(区、市)开展巡讲活动,参与高校1 407所,接受培训的教师超过5 000人。

在校赛和省赛阶段,大赛组委会根据各地工作需要,协调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的专家资源,积极支持省级复赛和训练营活动,加强对参赛项目的指导。9月下旬,大赛组织总决赛第一轮网上评审,并在华中科技大学组织第一次会议评审,遴选120个项目参加总决赛现场比赛。大赛还特邀4个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高校项目参加现场比赛。

在全国总决赛期间,刘延东副总理于2016年10月1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接见了获奖学生、指导老师和专家评委代表并作重要讲话,视察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寄予殷切希望,对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对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的再部署、再推动。同期,还组织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参赛团队与投资机构洽谈会等活动。经过大赛评审,最终产生了冠亚季军4名、金奖36名、银奖115名、铜奖448名,同时产生先进集体奖22名和优秀组织奖10名。

第二届大赛通过各方的精心设计和精细落实,最终实现了精彩呈现。大赛成功举办的经验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聚集体智慧谋划大赛。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和湖北省王晓东代省长作为大赛组委会主任,对大赛筹备工作给予指导。相关部委负责人作为组委会成员,共同研究拟定大赛方案、审议大赛重要事项,形成了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的总决赛方案、4项同期活动方案、赛事评审方案和宣传方案(“1+4+2”方案)。大赛工作组组织有关企业和高校专家多次研究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借鉴相关比赛的经验,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体现于方案设计中。

二是汇多方资源推进大赛。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组织动员本系统资源支持大赛,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投资机构和有关企业参与赛事筹备和项目评审,为大赛提供经费和智力支持;各地各高校挖掘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精细组织校赛、省赛,并对参赛项目给予指导。

三是举全省全校之力承办大赛。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教育厅和华中科技大学把承办大赛作为2016年重点工作来落实,筹备工作做到了六个“保障到位”,即安全保障到位、会务服务到位、赛事协调到位、宣传推广到位、活动推进到位、商业合作到位;赛事组织工作做到了“三化”,即:工作流程标准化、大赛观摩公开化、赛事服务细致化,为大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积极利用新技术宣传大赛。大赛组委会积极利用新技术宣传大赛,通过总决赛官方网站、赛务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实时大赛信息、推广参赛项目。光明校园传媒、湖北卫视等通过光明网直播平台直播了四强争夺赛、冠军争夺赛和颁奖仪式及闭幕式,30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大赛实现了全媒体宣传,凸显了“互联网+”特色,提升了大赛的社会关注度、参与度和影响力。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果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两届大赛获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二届大赛呈现出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学生参赛热情空前高涨。本次大赛参赛高校2 110所,学生报名项目118 804个(含10个港澳地区项目)、直接参与学生545 808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2.7倍。大赛带动了各级各类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职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参赛学生占在校生比例最高的省份已达6%),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势如潮涌。

二是项目质量超出预期。大赛部分获奖项目与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较好地体现了本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最前沿的动态和趋势,在科技创新、市场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新进步,受到众多行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高度评价,推动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如冠军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亚军项目南京大学Insta360全景相机、季军项目山东大学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和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等)。很多项目具备了明显投资价值,所有金奖项目目前累计估值已上百亿,未来仍具有巨大的价值增长空间。

三是产业界和投资界深度参与并提供支持。近400位投资人和企业家组成大赛专家委员会(人数是首届的3倍),参与项目评审、提供投融资服务和创业指导。大赛总决赛期间,上百家投资机构向参赛项目发出了投资邀约,现场有50多家投资机构与参赛团队签署投资意向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冠名大赛,推动金融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与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共同启动设立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母子基金规模共1 000亿元。

四是大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据统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40余家中央媒体和湖北电视台等80余家地方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深入报道,刊发各类蟮50多篇,参与新闻信息转载的网站超过300个,各类自媒体转载大赛相关资讯约6万篇次。中央电视台分别在“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等栏目播出大赛新闻。腾讯新闻、搜狐、新浪、网易、凤凰、教育部官网和官微等客户端相关网页搜索结果280万个,阅读总量超过千万,提升了大赛的社会影响力。

五是有力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赛的举办既充分展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又倒逼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发力,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自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教育部推动各地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实施路径。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各地各高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近期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办都组织了专项调研,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有力推动,改革蓬勃开展,展现勃勃生机”。以大赛为契机,一系列政策持续助推“双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发力,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青年人在探索、在创新、在成长。2015、2016年,950余所高校开展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计立项6.3万个,参与学生人数约26万人,投入项目经费约11亿元。大赛作为高校创新创业的“奥运会”,带动了“全民健身”,激发了高校广大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形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浓厚氛围。

三、进一步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办强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比赛本身不是目的,我们要立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着力打造“永不落幕的大赛”,更好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1.着眼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以大赛为载体,形成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创新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一是促进创新链条有效衔接。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投资服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完整链条,使师生充满创新活力,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对接。在大赛举办过程中,促进高校智力资源、创新资源与社会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的紧密对接,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落地。以大赛为纽带,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成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推进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的启动运行工作,促进更多参赛项目转化落地、发展壮大,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2.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PPP模式

在大赛筹备过程中,大赛组委会尝试了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高校合作共同筹备大赛,在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为大赛提供支持。有关地方和高校要深入探索和充分利用这一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资源平台。一是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和知识丰富的优势,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但也面临“三无”困境,即没有经费、没有经验、没有人脉,这些问题仅靠高校的努力无法完全解决。PPP模式可以将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为青年创客提供实践平台、指导服务和融资支持,帮助大学生初创企业度过“困难期”、补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二是要探索与社会机构对接的途径。分析明确高校的“短板”“痛点”,善于发现社会机构的“需求点”“兴趣点”,找准政府、高校与社会机构协同合作的“结合点”。在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合作的过程中,不能被动等资源送上门,更要主动了解社会机构的需求,探索协同合作的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充分激发社会机构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业的动力,实现多方共赢。三是优化工作机制和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高校教育创新校企联盟等大赛协办单位的组织建设,推动协办单位完善制度、健全机构、规范运行。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7篇

摘 要:比赛法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按照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比赛法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也能被老师很好地用来调动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然而,由于比赛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是采用不当,也会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甚至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文章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对比赛法的认识。

关键词:比赛法;规则意识;危险因素、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05

比赛法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按照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因其优势明显,而被体育教师广泛采用。然而,在实际上课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比赛法运用不当,也会给教学活动带来消极的影响。现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对运用比赛法的认识。

一、规则意识缺乏,建议加强规则教育

案例一:在一堂一年级“单手正面投掷沙包”的教学课中,学生通过练习已经初步掌握正面投掷的技术动作。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沙包投远的比赛,老师还没说完规则与要求时,学生便抢着说已经听清了游戏的要求,即分散进行了练习。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场面凌乱:原本的正面单手投掷比远到后来的甩、抛接等动作,完全将本课正面投掷的技能忽略了,场面凌乱,最后导致比赛不能正常进行,教师不得不暂停游戏,重新讲解游戏的规则与方法,再次组织游戏。

剖析:在低年级水平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征,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行为习惯尚未养成,规则意识差。因此,教师要在组织比赛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规则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在组织比赛时,教师要说清比赛名称、规则与方法,提出比赛要求,进行规则教育。而且在课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后要及时纠正,并规范学生在比赛中的行为。通过不断的规范日常行为,来提高学生规则意识。

二、“危险因素”隐现,建议科学设计比赛

案例二:在一堂三年级前滚翻课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教师为了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调动课堂气氛,安排设计了前滚翻接力赛:一名学生做完前滚翻动作之后迅速向前跑出,绕过标志物之后折返后与第二名学生击掌,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完成接力,比赛结束。然而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为了追求比赛结果,而选择直接在站立下进行前滚翻动作,忽视了自身安全,此次比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剖析:前滚翻属于技巧性项目,对于场地的设置和安全性要求很高,一般不适宜与奔跑类项目结合在一起。在比赛时,学生为了获胜,往往无法保持清醒、冷静的心态,情绪会变的异常兴奋,所做出的行为常常超出了自己能力所限。在与奔跑相结合的前滚翻中,很容易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比赛过程中也会存在其他“隐形危险”: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设置不合理、器材使用不当、跑动路线不清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项目特点、场地的设置、器材的使用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可能会造成危险的因素降低,以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

三、运动量、负荷大,建议合理调控运动负荷

案例三:在一堂五年级400米耐久跑的复习课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趣味跑热身,接着便组织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与跑的专门性练习,其次安排学生进行400米耐久跑练习,三次练习下来,学生们累的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但教师仍觉得课堂氛围不够浓郁,仍组织了一次50米快速跑接力比赛,尽管学生积极参与了比赛,但是比赛完后,学生个个都跑来向老师诉苦,这节课太累了,太枯燥了。

剖析:耐久跑是小学体育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受场地的限制,有较高的训练价值。案例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跑的能力,然而课中,教师为了刻意调动课堂氛围,忽视了学生能承受的运动负荷,在学生已经感到疲劳并且满头大汗的情况下,仍然安排快速跑接力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可能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比赛法一般不宜在运动量本身就很大的课中进行。教师在设计比赛时,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运动负荷情况,在课中运用比赛法时,对比赛的时间、距离、次数等也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 科学设计安排比赛,恰到好处。课中,若是运动负荷较大时,可采用相对轻松的活动代替比赛,以达到调整身心恢复体能的目的;若是运动负荷不足时,可安排比赛法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相应运动量,起到锻炼的目的。

四、比赛难度过大,建议科学设计比赛

案例四:在一堂六年级的篮球课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便组织学生进行投篮比赛,学生想方设法想把篮球投进篮筐内,学生仰着头,双手拿着球使劲向上抛,可是投进球的机会还是很小,到最后,学生都已经泄气了。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一堂排球训练课上,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发球技能,安排了学生在标准场地进行下手发球比赛,然而学生发球时,排球满场“飞”……

剖析:比赛法一般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动作的情况下运用较为恰当。球类性项目比赛,对于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要求较高,若是学生在技能掌握不到位时去参与比赛,反而会造成学生动作技能的变形,导致错误动作的形成;若长期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会渐渐失去参与比赛的热情与兴趣,最终逃避比赛。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学生技能掌握不是特别牢靠,急于求成组织比赛,则会事与愿违。如果生搬硬套,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可能使未巩固的技术遭到破坏。因此,教师在设计比赛时,要根据比赛项目的难易以及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科学设计比赛。对于一些技能性项目进行比赛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对比赛进行一些改变和简化,以符合并适应学生身心和年龄特征。

五、分组随意草率,建议合理分组

案例五:在一次快速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方便,直接按照学生的高矮站位,前后四人一组,直接进行了3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赛。两轮练习下来,高个子同学往往最先完成,矮个子同学总是最后,等到真正进行比赛时,矮个子学生的积极性已经不高了。

剖析:案例中,教师为了个人方便,随机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但其实是不公平的比赛,这样的做法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比赛时,要根据学生能力分布,尽量安排实力相当的小组进行比赛,悬殊不能太大,如果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时,并没有注意到分组方案是否合理、各小组实力是否相当,结果往往从一开始便已经人为地分出了胜负,而且有些小组的人员组成常常是固定不变的,故而使一部分学生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经常失败的学生在每次比赛中,虽然也会竭尽全力,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进而会对比赛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会使比赛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运用比赛法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性别、人数等各方面因素,尽量做到合理分组,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六、切记频繁使用比赛法,忽视课堂教学

案例六:在一堂偶然随堂听课中,某教师执教的双手前抛实心球,从课的一开始就安排了蹲姿、坐姿、跪姿等不同姿势的投远比赛,接下来便安排了纸质球的反弓投远比赛,紧接着安排了学生进行正面投掷实心球过横杆的比赛,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参与了好几个游戏比赛,情绪也从一开始的兴趣盎然到最后的积极性有所减退。

剖析:案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进行动作技能的传授,整节课上虽都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但是,课中的比赛安排繁多,容易削弱比赛对学生的刺激作用,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课中进行比赛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繁多比赛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合理适度地采用比赛进行教学。

七、教育功能缺失,建议科学引导

案例七:班里有一个比较胖的男生,跑步特别慢,在一次接力跑比赛中,我便将他安排在了一组实力相当强的小队中,一开始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练习,但是在正式比赛过程中,他出现了一些失误,不小心将接力棒掉在了地上,不得不捡起接力棒重新开始比赛,最终该小组最后一个完成比赛。整组同学都非常失落,最后有些学生直接将矛头指向那个胖胖的男生,责备他,可他更是自责,羞愧的低下了头,最后,比赛他都不想参加了。

剖析:体育教学比赛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过分重视比赛结果而产生矛盾与争执。案例中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科学设计比赛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体育道德教育。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告诉学生:比赛的最终目的不是胜负,而是愉悦身心、锻炼身体;教育学生:比赛过程中,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只有各组员间团结协作,切忌相互指责,各尽其职,才能取得胜利;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学会换位思考,帮助后进生。

总之,比赛法在体育教师在实践课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合理运用比赛法,优化教学中的比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比赛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赛,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徐海.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之友,2010.2.

[2] 施绳武.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2010.10.

[3] 陈丽玉.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学科教学,2010.2

[4] 新课改下比赛教学法在中学体育实践课中的利与弊探析.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0.11.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8篇

----徐汇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育案例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中小学班主任确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科学地应对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班主任在建设班集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有效处理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结去年“徐汇杯班主任主题教育活动竞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黄浦杯”上海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通知,特制定《徐汇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育案例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二、时间

2009年3月——2009年12月

三、对象

本区中小学、中专职业学校的班主任。

四、内容

本次比赛聚焦班主任在建班育人中有效处理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一般指:在班务管理中的常规问题、偶发(突发)问题等。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分析和处理,显现班主任对教育行为的理性思考,展现班主任应对和处理各类问题的智慧和艺术,形成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教育经验。

五、形式

评比主要采取三种形式:教育案例撰写、情景分析和现场答辩

六、要求

提供的教育案例要符合下列要求:

1、真实性:班主任在建班育人过程中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

2、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

3、生动性:叙事完整,描述生动,可读性强。

4、创新性:教育方法和形式富有创意,有独到的见解。

5、实效性:必须是成功的教育案例,形成的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七、奖项设置

(一)个人奖

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专职校组进行。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胜奖若干名。中专职校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若干名。

(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八、活动流程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

1、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

2、开展培训辅导。举行全区德育教导及部分班主任的培训辅导。

(二)校级层面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4 月-2009年6月)

1、学校组织参赛班主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一份成功处理班务、偶发(突发)等问题的教育案例。案例由三个部分组成:(1)教育事件描述。(2)运用教育原理对成功的案例进行理性分析。(3) 经验提炼。

2、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和指导,如,可以开展教育案例的撰写、对提供的教育情景进行书面分析和现场答辩等活动。

(三)区级层面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1、区德育室组织专家对学校送交的教育案例进行评审、对进入复赛的教师进行教育情境(提供的)书面分析、现场答辩。

2、区选拔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校各学段10个案例参加市级比赛。

6月15日前,各学校选送3个教育案例,文本稿(文本稿一式五份,A4纸,一般公文格式)送至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地址:中山南二路800号,邮编:200032)。

(四)总结表彰阶段(2009年10-12月)

1、对教育案例获奖者进行颁证表彰。

2、对优秀教育案例进行推广辐射。

注意:学校截止时间5月15日之前(书面稿:交于谢庆)

徐汇区教育局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 规程特点 专业教学 启示

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目前山东省级别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有权威性的大赛。大赛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全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检验职业技术教育成果,展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精神风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2012年技能大赛的主题为“规范、精准、熟练、全面”,并且首次将“现代酒店服务技能”纳入大赛项目。4月22日,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现代酒店服务技能竞赛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对全省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而言是一次全面、集中的检阅。此次大赛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挑战,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完善。

一、本次竞赛规程特点解析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关注。酒店服务技能大赛既有行业大赛,也有院校大赛,但主要的竞赛内容是以酒店技能——中西式铺床、中西餐宴会摆台、调酒为主,有些赛事还会增加酒店英语口语测试及工装展示等项目,例如2008、2010年的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2011年全国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无不如此。这种以技能为主的大赛只要摸透标准,强化训练均能取得好成绩,只能让人们惊叹于选手们娴熟的技能,而无法更好展现现代酒店业的以宾客为中心的服务特点。而此次山东省“现代酒店服务技能竞赛”在竞赛规程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其竞赛内容由设计接待方案、阐述接待方案、实施接待方案和英语口语测试四部分组成。此次竞赛是从“技能”竞赛向“服务”竞赛的有效尝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以客人需求为主线

本次大赛要求参赛队从商务、体育明星、少数民族及旅游度假四类典型客人中抽取一个命题,对客人进行综合分析,围绕客人需求设计、阐述和实施接待方案,这样就以客人需求为主线将前厅接待接待、客房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宴会服务四个项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融入现代营销理念,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上明确了服务的对象,突出了酒店服务个性化的特点。

2、以接待方案为中心

接待方案的设计与阐述是本次大赛最重要的突破和最大的亮点,更加贴近于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参赛队需要在分析客情的基础上,在校内完成接待方案的设计,由选手在比赛现场进行阐述并对裁判的提问予以答辩。由于各参赛队的竞赛命题在赛前一周才抽选确定,因此这两项竞赛内容对各参赛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不仅要求参赛团队熟悉酒店的运营管理,还要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对方案的驾驭能力。接待方案的实施环节既是对主题创意的展示,又是对参赛选手酒店服务技能的严峻考验。

3、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

为适应现代酒店信息化的发展,此次竞赛组委会在前厅接待服务项目中为选手提供了高标准的设施设备,主要包括:Fidelio 软件、信用卡Pos机、房卡制卡机、二代身份证识别器等,要求选手能够熟练掌握以上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在仿真状态下完成接待登记工作,也给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增加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环节

酒店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个酒店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此次竞赛要求接待方案中必须设置突发事件和应急预案,事件应真实合理并具有一定的新意,处理措施要体现出服务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此外,此次竞赛打破了以往1:1选派参赛选手的惯例,而是要求参赛队报名时提供13名备选人员的资料,由省教育厅随机确定5名作为最终的参赛选手。这样的组团方式有可能导致各队选派的最优秀的学生落选,增加竞赛的难度,但是却能够更好的检验各参赛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二、竞赛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

1、重视酒店信息化教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酒店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迅速,成为最早使用和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行业,信息管理已经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酒店业也成为信息密集型产业。此次大赛的前台接待要求使用酒店PMS系统查找客人资料,在3分钟内为客人办理好入住接待手续。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囿于资金、技术、设施、师资等方面的原因,酒店信息化管理仍然停留于纸上谈兵阶段,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因此如何根据学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依托信息化工具,实施酒店信息化教学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关注的问题,也是提高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酒店信息化管理教学不能仅作为一门课程存在,更应渗透到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酒店PMS系统操作能力,为今后使用酒店信息管理软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促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职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如何设置教学项目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次大赛竞赛规程是围绕特定客人的接待任务进行的,是酒店经营管理实景的再现,代表现代酒店服务管理的需求和方向,是“任务驱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典型范例。竞赛规程从接待方案的设计、阐述到最后的实施,涉及到酒店接待礼仪、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食品营养与卫生等多门课程,展现了一体化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3、强化实训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胜任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员工和督导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虽然参加大赛的选手都是各高职院校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但是在大赛中展现出的操作水平却有很大差距,仍然出现操作不规范、不熟练、不精准的情况,甚至有不少选手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项目。这就对技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课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参照竞赛标准,研究先进的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严格把握评分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操作质量。

4、推动教师团队建设

此次竞赛的一个主题为“全面”,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并且只设团队奖项,这就要求参赛选手全面掌握现代酒店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精通于某个学科的教学,跨学科交流合作比较少,单凭一两个指导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远远达不到竞赛目标要求的,因此应该组建一支由多名教师参加的指导团队,从主题创意、方案设计、方案制作、学生培训、物资准备等多方面进行分工协作,全方位的对参赛选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另外要想在竞赛中取胜就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是酒店经营发展的灵魂,是在激励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本次大赛无论从主题创意还是在方案实施上都要求有创意,这就需要指导团队在沟通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大胆尝试研究,求新求异,不断提高接待方案的创新性,在比赛中展现团队的创新精神。

5、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贴近企业行业一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也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此次竞赛规程与酒店工作的紧密结合,促使很多参赛院校积极主动地与酒店企业联系,得到酒店技术和物质上的支持,共同研究设计接待方案,聘请酒店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安排参赛选手进行顶岗实习,提高选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酒店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选拔和储备后备力量,为行业大赛积累经验,也乐意与院校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实现校企间的互动和双赢。

三、结束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检验高职院校教育办学水平,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常规赛事,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风向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技能大赛不仅是大赛选手风采的展示台,更是职业教育成果的展示台,有利于促进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了解、合作与沟通,成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推动器。高职院校应该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晓震,严亚萍.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9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0篇

一、体育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体育系统档案信息化,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档案进行分类、录入数据等,并以电子文件形式保存、使用,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效率。传统档案在保存中存在诸多不确定风险,由于是纸质文件,会面临氧化、霉变、虫蛀、意外销毁等因素的破坏,当以数据录入电子系统时,除去系统意外故障,档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管,并且可以随时调用。

秦皇岛市体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竞技、群众体育活动,组织运动员赴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主办、承办各项大型体育赛事,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体质。每年开展的活动110余项,包括龙舟赛、铁人三项大赛、北戴河轮滑节、全国青少年山地自行车赛、全国青少年赛艇皮划艇比赛、秦皇岛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在内的多项常规系列赛事,留下了丰富的声像资料。目前我局已储存光盘200余张、电子版音响资料500GB。这些声像资料真实记录了比赛的各个环节,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编辑、归档、调用传统档案费时费力,电子档案则大大节省调出使用的时间。一是声像档案客观真实,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再现比赛现场的情形,避免人为描述曲解。二是声像档案直观形象、信息多元,能够在观看过程中,查找问题,分析不足,比如在赛事准备过程中,赛道的设置、颁奖台的位置、赛道起终点拱门的安排设计等问题,都能够通过查看录像进行直观分析。三是声像档案可以反复利用,在进行大型赛事组织之前,可以调取往年的比赛录像,事先学习记录,观看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播放,详尽分析各环节设置的特色及应注意改进的问题,为更好地举办赛事提供丰富的资料及宝贵的经验。

秦皇岛市体育局十分重视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购置电脑,专门用于声像、电子档案的保存、归档工作。新增加档案柜20余组,按照比赛项目、科室分工及年度对档案进行细化,按照文字材料、图表、照片、影片、光盘及实物等分类保存。按照门类录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档案。查找档案信息时,只需一个指令性操作,系统将自动调取信息。

二、体育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存的问题

档案数字化管理给档案管理带来快捷、方便、高效管理的同时也将档案信息管理安全问题提上了日程。安全问题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1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

1.1网络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题。由于电子档案的传输途径是互联网,而互联网具有公众开放性,因此档案信息容易被非法窃取、篡改、伪造。

1.2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由于与纸质档案的有形实物介质区别,电子档案更容易被复制、篡改。因此对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鉴别技术更加复杂。

1.3电子档案载体具有不稳定性。电子档案一般存储于硬磁盘、光盘等几种主要介质上,而这些载体多有一定寿命且较易受到自然环境(如:温度、磁场、载体结构)和运行环境(如:计算机操作平台、软件接口、计算机病毒)等的影响。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现代化的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熟悉档案管理基本原理、手段和方法,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难求,不能建设一个规模化可传承的团队。单位人员结构老化,老的档案管理人员受文化水平差异等条件所限,对电子技术不熟悉,而年轻人员却不懂得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和实际操作,停留在表面上的录入和输出,不能达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体育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原则,电子档案的真实安全、准确可用,不仅关系到数据本身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与电子档案相关工作的展开。

秦皇岛市体育局在档案系统信息管理硬件上面下功夫,同时对内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性的培训,形成科学系统管理。同时加大对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更新、维护的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除在原档案保管室的基础上,新增扩建档案室,配备打印机一台,电脑两台,在10余组档案柜的基础上,新增20余组手摇档案柜,更加直观、方便进行档案存取。

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严禁其他人员随意接触档案保存专用电脑。一是绝对禁止电子档案管理专用电脑访问外网,以免被网络攻击者锁定,造成数据丢失或恶意修改破坏;二是安装正版软件,以获得及时的更新和良好的技术服务,保证数据不受任何病毒和木马软件的影响;三是定期对电脑进行检查,严格遵照国际、国内防范标准和规范,通过防火墙访问防范措施、网络入侵检测防御技术、电子档案异地备份等手段,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保证电子档案数据的绝对安全。

声像档案是记录体育系统组织系列赛事、参加各项比赛的重要资料,其特点在于声、形、文并茂,相对于纸质档案来说,传递资讯效果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声像档案是体育系统历史发展的结晶,是秦皇岛市体育局参赛、办赛、训练等各方面工作的长期积累,客观、直接、形象记录和再现了体育系统的历史面貌与各方面情况。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场地器材 体育档案 运动比赛

体育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教研、训练、带操外,还应了解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其它因素,并且掌握好、使用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下面我从场地器材、体育档案、运动比赛三方面谈起。

一、场地器材

在课堂教学中场地器材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涉及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从场地安全、器材维护保养、球类器材再利用谈起。

(一)场地安全: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场地内体育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安全,才能根据课的内容来设计场地。对课堂教学中的跑、跳、投掷、球类、技巧等,都应到不同的场地,以免因场地与上课内容不同而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场地内的固定体育器材如:单杠、双杠、篮球架、联合攀登器、裁判台、计时架等,由于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腐蚀生锈,导致坍塌,所以,体育教师应经常去查看,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二)器材维护保养:体操教学中,体育器材设备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应根据其特性,分别进行维护、保养,延长器材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室外的单杠、双杠、铃木、攀登器等铁质器材应定期油漆;经常检查其牢固性,如有松动,抓紧调试;对山羊、跳箱等皮质器材,水要受潮或曝晒,要经常擦油,以防干裂,并且且后及时搬回器材室;对垫子要注意防潮防蛀,经常抬到室外扫净晒干,对撕进行缝补。

(三)球类器材再利用:球类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因为需求较多,价格较贵,但也易损坏等问题,体育教师应学会修复破损球,方法是把外皮揭开,用胶把内胆补好,再用胶把外皮胶合,就可再次使用,还可以在球胆内填充棉、沙等物料,改成实心球,变废为宝。

二、体育档案

建好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要求,也是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料,建好体育档案,既方便自己查阅,又能充实学校档案资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学生的健康、体检档案卡,每学期前查看此资料,从中掌握和了解有缺陷学生,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低血糖、高血压等疾病,以便在上课时区别对待,适当安排其动量,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二)建立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达标及业余训练成绩登记表,以备在今后上课时,安排、掌握运动量、运动强度,还可以对运动训练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训练计划。

(三)保留备类秩序册、成绩登记表。对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各项单项比赛的秩序册、成绩记录表等都应保留,以便今后选拔队员作为参考,也为学校评比作依据。

(四)教师应对自己的备课教案、计划、总结、教研记录、听课记录、理论笔记及其他资料保存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吸取经验,丰富知识,找出不足,提高自己。

(五)保存好自己的各类获奖证书、荣誉证书、毕业证、资格证与教学有关的证件,以防乱放而丢失,无法弥补,经教学、评先、晋级等带来不利。

三、运动比赛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大事,如何组织好运动会,这里提供一捷径,不妨一试。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全国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 基础护理教学 以赛促教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61-01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经过四年的积淀,已经成为全国卫生职业院校的顶级赛事。它是中国护理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总览中国护理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2014年围赛期间的学习、分析与总结,探讨以赛促教,使竞赛与基础护理教学相辅相成并有机融合,以期培养出会动手、善思考、爱伤护伤的实用护理人才。

1 技能大赛亮点

1.1 统一操作标准

竞赛要求选手独立连续完成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置胃管和口腔护理技术四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赛前组委会提前公布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规程”,规程中围绕四项操作给出了统一的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赛前1个月召开了赛事说明会,会上四位全国知名护理专家分别解读了操作标准,回答了各省代表队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方面的问题,从而统一了标准,使标准向国际大赛标准看齐。

1.2 注重评判思维

竞赛内容加入了案例分析,突出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特点。要求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病人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给出的案例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在物品准备室,选手需要根据案例认真思考并准备用物,针对患者状况灵活地实施4项护理技术操作。而这些都需要选手具备评判思维能力。

1.3 拓宽理论知识

比赛设置了理论测试环节,分值占总分的10%。赛前组委会给出复习方向,要求各代表队围绕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复习准备,并组织临床专家建立了大赛案例题库,100道案例题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急危重症护理知识。相比较去年围绕内科和外科护理共9道的案例题库来说,今年的题量剧增,知识也大幅度拓宽。答题时要求根据案例进行思考,运用基础护理学中护理问题的确定等相关知识,列出案例中患者存在的至少3个以上的护理问题,并确定首优问题,列出针对首优问题的护理措施。这样的答题方式要求选手掌握的知识面要广,选手需将基础护理学与其他专科护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有机结合,方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4 回归人文自然

比赛强调操作过程要充分体现选手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在操作中具有爱伤观念;沟通要和蔼可亲;同时要去除精心设计的表演化痕迹。在大赛评分标准别列出:态度和蔼、自然真切和没有表演痕迹占2分;沟通有效和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占2分。可见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动作设计都更加强调自然实用和贴近临床。

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措施

2.1 认真研讨标准,让标准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普及化

国赛公布的技能竞赛标准无疑是当前护理教学最前沿的标准,在认真阅读标准的前提下仔细研讨。在省内知名护理专家的精心指导下产生出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国赛操作分占总分的90%,即操作满分为90分,而我校参赛选手操作得分为89.54分,位列全国第一。充分说明了这套操作流程得到来自各省市的评委专家们的充分认可。这样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完全可以贯穿到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去。赛后可以拍摄选手的操作视频,用作教学素材;及时组织护理教师学习、研讨与操作实践,力争竞赛标准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普及化、统一化;大赛操作评分标准可以用做教师考核护生操作的依据;邀请国赛获奖选手担当小老师,在护理班级中进行操作展示和指导,以充分发挥国赛获奖选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样一来,在国赛技能标准的引导下,使基础护理技能教学更快与大赛接轨,时刻走在护理技能潮流的前列。

2.2 发挥案例作用,引导护生评判性的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

大赛充分结合案例考核选手的应变能力和评判思维。笔者在国赛集训期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案例,这样就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赛后,笔者将这些案例素材进行资源共享,在系里组织的护理教师研讨会上介绍案例的答题方式以及编写要求。鼓励护理教师结合大赛要求参照模板自主编写案例,从而使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技能时,能充分运用案例激发护生思考,培养护生在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中的评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及操作考核时,能参照国赛竞赛的模式,将案例与考核紧密相连。这样既可使基础护理教学紧密围绕大赛,同时也响应了当前课程改革教育的精神。使这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拓宽护生的理论知识面,使护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编写出标准真实的案例,需要基础护理教师勤入临床见习,在见习中学习,在见习中收集与整理案例的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促进护理教师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隙接轨。

2.3 人性化培养,使护生成为沟通护理有效及尊伤爱伤的护理能手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各项操作都离不开有效地沟通和细致的护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护生具备基本的护理礼仪知识和爱伤护伤理念。护理教师可将护理礼仪贯穿在基础护理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强化。比如在护生操作全过程设定角色,让学生相互模拟护士与患者,要求模拟护士方带着微笑,设计并运用良好的语音语调及身体语言进行护理,操作后让患者方提出感受,评价出心目中的好护士,优秀者进行展示。在教师见习时,征得医院方及患者的同意,将临床星级护士护理患者的场景拍摄下来,剪辑后在课堂上放映,让护生充分感受临床上的护理氛围。在基础护理学见习周,护理教师跟随护生深入临床,可对护生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指导,每天布置护生见习任务,将见习所见所闻写成小故事,见习后进行总结分享。将好故事汇总装订成册,注明作者姓名,留作教育资料。还可请临床带教老师与患者对见习护生进行综合打分,得分情况列入到基础护理学考核中。通过这些方式既能有目的增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爱伤观念,同时也能让护生向临床看齐,使学生的沟通与护理变得更真实,有助于减轻表演化痕迹。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的定期举办,不断地推动了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主旨将不断地影响着职业教育人和受教对象。笔者作为一名基础护理学教师将时刻关注大赛动向,不断拓宽自身视野,为教学奠定基础。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3篇

一、活动背景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三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决定在全体教师中组织开展“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与演讲比赛。

二、活动目的

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生活,在细节中反思教育、教学、专业成长和教育管理实践,在反思中感悟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用一个个平凡鲜活的具体案例,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放飞青想。

三、活动组织

由泰州市实验小学党总支、工会、德育处联合举办

四、参赛要求

1.倡导全员参与,通过这次活动,促使我校每一名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2.体现以诚为本,所撰写和讲述的教学故事是自己亲历过的,不得杜撰,更不得抄袭。

3.征文要体现内容新颖,事例典型,主题突出,见解独特,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即日起至2013年6月15日)

每位教师从自己积累的大量教学实例中选择亲身经历的、真实的、典型的、有深刻感受的、能反映自身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故事,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撰写成文。每篇征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一律上交纸质稿,A4纸打印。

第二阶段:征文评比阶段(6月16日至6月20日)

1.评审推优。根据征文内容,结合平时工作表现,学校推选出两名海陵区第三届师德模范候选人。

2.评选优作。学校设立优秀征文奖30篇,获奖征文将上传到校园网上展示,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以更好的推动和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

3.佳作推荐。从学校获奖征文中选取15篇报送区教育局人事科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征文评选活动。

第三阶段:“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及活动颁奖仪式(2013年9月)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暴力;刑法

当今体育赛场上竞争日益激烈,在万众瞩目下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比赛原有的范畴,给观众带来了更激烈精彩的比赛的同时也伴随着体育暴力问题的日渐增多,这些在赛场外足以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在运动场上却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伤害的实施者大多只遭到了职业联盟内部的处罚(禁赛,罚款等),而受害者缺往往因为伤病而遗憾终生。这也引起体育学,法学界的学者展开了对刑法是否应该介入体育竞技暴力的讨论。支持者认为竞技体育领域不应该出现法律的真空,用刑法规制体育竞技暴力将表达法律不允许非必要的体育暴力行为的出现这一观念。反对者则认为竞技体育有其特殊性,身体的对抗性是许多运动项目的魅力所在,刑法的规制将限制运动员在赛场的拼搏精神,降低体育运动的对抗性,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体育暴力行为的规制各运动联盟内部管理就可以做到。

学界就此问题的讨论大多处于理论阶段,对于体育竞技暴力司法实践方面的研究较为缺少,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相关的案例较少,体育领域的竞技暴力大多采用联盟自治的方式加以规范。第二是因为各国对于体育竞技项目的伦理观念和社会需求不同,如美国的UFC自由搏击,美式橄榄球,冰球等项目,从项目的特性和规则来看产生的暴力伤害几率都相对较高,很多国家却没有发展此类项目。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国外相关案例及刑法规制体育暴力的实际操作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刑法对于体育竞技暴力需要有一种威慑力的存在,但不能过度干涉,对于体育竞技暴力的规制还需要以联盟自治为主,这是各国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体育竞技暴力概况

对竞技体育领域中体育竞技暴力刑法规制的研究,需要结合刑法理论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参与者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的过程使得竞技体育具有以下特征:(1)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2)充分的发挥和调动运动员的体能,智能,心理,技能和战术水平(3)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4)观赏性和娱乐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竞技体育发展越来越成熟,各种运动项目也是自古流传至今,更有各名族的传统项目,比如中华武术,日本相扑等等,而随着各种运动的不断普及,喜爱和观看竞技运动的人也逐渐增多,让不同的运动都能长盛不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5)教育性;体育竞赛中运动员挑战身体极限的拼搏精神,竞技比赛中渲染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青少年兴趣爱好、价值取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6)商业性;社会的发展使得受到广泛关注的以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手段,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并成为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杠杆。这种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运作以体育竞技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所带来的享受、竞技性所带来的刺激为主要产品,以平衡各方面利益达到互利互惠为目的的运作模式使得竞技体育具有商业性特点。

对于体育竞技暴力行为的概念,法学界和体育学界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曲伶俐等从刑法学的角度认为竞技体育暴力行为是达到了犯罪程度,需要刑法予以规制的,指在正当的对抗性体育比赛中,在比赛时间、比赛场地,参赛的一方运动员以比赛为目的,故意犯规超过必要限度,故意造成另一方参赛运动员重伤或者死亡的攻击[1]。张金成等从体育学的角度认为球员或球迷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情感等方面的非理智行为, 甚至对体育运动观念曲解和误导以及任何收买、侵犯、偏离和歪曲的东西都应称为暴力[2]。曲伶俐等从社会调查入手,从社会学角度认为 体育暴力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也不是正当的业务行为,绝大多数体育暴力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严重者属于犯罪行为[3]。阎小良等从体育学和法学的角度认为体育暴力指在体育活动中,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之间和单纯的非竞技人员之间所发生的暴力行为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由有关的体育社会团体加以处罚;而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之间和单纯的非竞技人员之间所发生的暴力行为,则应当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其中竞技人员对非竞技人员进行的暴力行为,应当实行“双罚制”,既要由体育社会团体对其进行处罚,也要求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而依据行为情节的严重程度,可将球场暴力行为分为三类: (1)违反道德规范的暴力行为;(2)一般违法暴力行为;(3)体育暴力犯罪行为[4];谭红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认为暴力一方面对社会秩序起到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恰恰也是另一种新的社会平衡和友好的媒介,体育暴力是暴力的多种样态之一,是暴力在体育运动的中的体现,在这样的语境和意义下,他认为“体育暴力”既表现出暴力的一面,又表现出舒缓暴力、符号转换的功能。[5]

通过上述分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目的对体育暴力的概念做了不同的界定,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规制竞技体育领域内的暴力问题,认为体育暴力可以分为观众暴力和竞技暴力,因此对体育竞技暴力概念的理解是相对观众暴力而言的。体育暴力发生的主体都有两类人员,第一为非竞技人员,如观众,赛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等。此类人员发生暴力事件,完全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公共治安管理条例》、《体育法》等国家相关法律进行规制,情节严重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类人员所遵循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秩序与公共大众保持一致。第二类体育暴力的主体为体育竞技人员,如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等,其中又分为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的暴力,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的混合暴力两种。竞技人员最大的特征是体育竞技比赛的直接参与者,他的行为都是围绕竞技比赛进行,并受到体育行业内部管理自治的影响,如中国足协拥有对其协会内部人员处罚和管理的权利。那么对于竞技人员暴力的规制必须考虑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行业内部管理规范,竞技比赛规则,社会舆论导向以及法律保障等诸多手段对其进行综合的管理与规制。

因此本文所涉及的体育竞技暴力行为是指体育竞技参与者,由于体育竞赛诱发的,具有明显违背体育规范的身体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运动员的竞技伤害行为,运动场斗殴等等。按照暴力主体分可以分为竞技人员暴力和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暴力;按照暴力行为情节的严重性分为规则内的暴力,一般违规的暴力,体育暴力犯罪;按照对竞赛规制遵守程度可以分为规则允许的暴力行为,过失犯规的暴力行为,故意犯规的暴力行为,恶意犯规的暴力行为,赛场斗殴暴力行为;按照暴力行为发生的时空特点可以分为竞赛时的暴力行为和竞赛外的暴力行为;按照竞赛的性质可以把体育竞技暴力分为职业比赛竞技暴力和业余比赛竞技暴力。对体育竞技暴力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体育竞技暴力行为性质的认识,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体育竞技暴力行为。

正常的体育竞技行为,产生一定的身体伤害是允许的,这是由体育竞技的特性所决定。从运动伦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有限伤害,是合理的[6]。而以体育竞技为名,伤害对手为目的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是受到法律所制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行为目的非常模糊,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运动员的行为不能以常人来思考。而对于这种行为在许多项目的规则中,就有避免伤害发生的作用,如拳击比赛中,禁止击打后脑和腰部以下。篮球比赛中带球撞人,阻挡,恶意犯规两罚一掷的惩罚等等。规则的改进也有效的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在竞技中理应接受这些规则的限制,但很多情况下,为了达到战术目的,或者运动员私人的仇恨,不以比赛为目的,伤害对方的行为必须强烈禁止,否则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将会被打破。在 2008 年奥运会足球比赛中,中国对比利时,中国运动员谭望嵩为争球而使用粗暴的动作将比利时球员波科尼奥利踢成重伤,以致这名球员失去生育能力,比利时足协随后向比利时法院以故意伤害罪谭望嵩。但要证明谭当时的动作是要伤人而不是正常的踢球却非常困难,因为在高速奔跑中,在亢奋精神的支配下,运动员的动作瞬息万变,轻重缓急不易控制,依据竞技规则去判断是否违规容易,但要从刑法的角度认定谭在主观上具有伤人的故意则太难。

二、英美国家对体育竞技暴力的司法实践

对体育竞技暴力的研究,通过查阅国外期刊常见于一定数量的判例。但各判例由于时期的不同,社会环境、理论理解的不同做出的最后裁决也不尽相同。以下是两个英国的典型判例。

案例一:McCartan案

2003年5月,盖尔足球联赛Westmeath州对Down州的比赛中,James McCartan代表Down州前锋,当时他的对手是Westmeath州队的Kenneth Larkin。双方身体接触激烈,案子的关键在于双方当时的竞争性。Westmeath队的观点是:运动员在争抢之后,Down队员转回又扔出了一拳。McCartan申称他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伤害,但是猜测可能是当他要摆脱Larkin的盯防的时候偶然地肘击导致。在此需要注明的是,虽然盖尔足球是允许身体接触的运动,其中的处理规则较难把握。防守者(就像Larkin)经常使用推,拉或者其他阻碍对手的形式,而裁判在竞争激烈比赛中对这种无意识的的粗鲁的行为的判罚也较为难发现。William法官早期慎重的考虑了比赛的竞争性以及当事人当时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之后又对英国爱尔兰运动委员会一系列伤害事件做了调查,列了2004年GAA发生的一些了暴力事件,包括下巴损伤,面颊击打,攻击裁判及官员以及U18足球比赛中的群殴。在U18爱尔兰足球冠军竞标赛Counties Laois和Cork的比赛中群殴发生后,GAA为此发表的公开的道歉信。当球迷,教练,裁判,运动员之间的争斗发生后,许多人已经接受了这种伤害。GAA主席要求整改联盟内部纪律体系。

在此案中GAA的内部纪律机制,比赛管理委员会和上诉管理委员会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但仍无结果,这也导致了此案件最终进入了法律程序。M法官对GAA(实际上是对爱尔兰运动委员会)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内部组织纪律的腐败已经很长时间。第二,GAA现在的纪律体系已经破败需要大整修。最后M法官强调说盖尔足球是一项激烈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在此运动中许多意外伤害难以预计,尽管LARKIN在紧密防守对被告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但是“伤害某人没有法律的正当认可就是犯罪,不论伤害发生在大街上,家里还是足球场上及其他一切地方” 2004年11月1日,都柏林地区法院,James McCartan以违反人身法案(1997)被定罪。William法官推迟宣判,观察被告在赔偿原告伤势恢复过程中的态度。2004年11月22日,McCartan通过慈善捐款的到免罚[7]。此案受到广泛的媒体关注,成为此类案件的典型案例。

案例二:马蒂案

1992 年,英国发生了一起橄榄球案例:诺丁汉队与伦敦队进行的比赛中,诺丁汉队球员马蒂与伦敦队球员瑞斯发生了纠缠,致使马蒂受到了较重的伤害:颌骨骨折,并被打掉两颗牙。在向法庭提供证据时,马蒂详细地描述了整个事件,试图证明瑞斯的合理性,并讲道:“我无法忍受在一项如此钟爱的运动中看到出现这种程度的暴力行为”。瑞斯则辩解说是马蒂一直在对自己犯规,打马蒂只是为了引起裁判的注意,以阻止这种非法的干扰,而没有伤害马蒂的意图。最后皇室陪审团裁决瑞斯无罪。在其后来的辩护词中,说道“如果运动道德的重要元素之一竞赛精神和裁判的权威都要诉诸于类似的诉讼程序来决定,而且这种决定成为体育活动的控制性因素的话,那将是十分不幸的”。此判例被作为体育竞技伤害豁免于司法裁决的经典案例。

两个案例截然不同的最终裁决,但是可以反映一个问题,体育竞技伤害案件国外并不支持进行刑事诉讼,而是首先由联盟自制进行调查和裁决,但是当联盟已经无力处理,此类问题以严重影响体育竞赛秩序时,司法机关适时介入进行裁决,但司法的介入难度较大,耗费的资源较多,如McCartan案中历时17个月。对于竞技伤害责任的承担上,从国外法律来看,此类案件即使宣判也会从轻处理,并且由于其责任认定难,支持通过司法判决的案例占少数。

三、体育竞技暴力刑法介入的理论基础

(一)体育竞技暴力罪与非罪的辨析

犯罪的定义按其是否表明犯罪的实质内容可以分为形式定义,实质定义和形式与实质相结合定义三类。形式定义强调其法益侵害性,认为犯罪仅仅是以刑事法律加以禁止或者刑罚予以制裁的行为,但未能揭示出犯罪的实质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实质定义注重犯罪的本质,从犯罪危害社会生存这一本质出发,认为犯罪侵犯了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是一种的行为,但忽视了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认定标准是刑法,容易不收现行法律限制而扩大犯罪范围,对法治的实施在实践上有潜在的危险。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老同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表明,我国刑罚中的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已经达到触犯刑罚的程度,并且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形式定义与实质定义的相统一。我国刑法揭示了犯罪的本质特征,其中三特征说是普遍所接受的学说,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特征也是本质特征,在犯罪认定和量刑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犯罪成立的基础,是确定不同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特征都是从这一本质特征中派生而来的。判断体育竞技暴力是否犯罪而是否应当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约首先判断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而暴力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原型文化表述,是维持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社会秩序和潜意识心理平衡的重要的社会实践,“体育暴力”是这种文化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在社会冲突中起着缓冲和平衡的作用,为人类心理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象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当的体育竞技暴力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从竞技的暴力,赛场的恶意犯规,至对手产生难以忍受的身体伤害,通过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影响人类的行为,从这一角度来说又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社会危害性这一标准界定较为模糊在实践中操作中难以把握。

(二)刑法介入体育竞技暴力的原则

1 以促进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为原则

刑法介入体育竞技领域时必须以促进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为原则。因此刑法对体育竞技领域的规制必须有度,规制不能过松,把违规行为全部交给行规处理,让竞技体育成为犯罪的合法手段,这样势必造成竞技体育领域暴力不断,血案频出。也不能过严,让刑法渗透进竞技体育的方方面面,影响体育的激烈竞争性,运动员在参场畏手畏脚。竞技体育领域还是需要本身的管理制度,竞赛规则去规制,只有当行业能不无法解决时才能求助于刑事司法。

2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所谓刑法谦抑,是指刑法应当作为社会抗制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够用其他法律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尽量不用刑法手段调整,能够用较轻的刑法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尽量不用较重的刑法手段调整。在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时一定要慎重,只能对那些单纯依靠比赛规则、 体育法规不能调整的情况犯罪化。如果比赛规则和其他的行业规定已能很好地调整和处理有关情形,刑法的介入就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也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缺乏社会相当性。比如足球比赛中,背后铲球致人摔倒甚至造成轻伤的情况,由裁判员向犯规者出示红牌将其罚下场即可。如果刑法强行介入,以故意伤害( 轻伤) 罪追究伤害者的刑事责任的话,显然是不妥当的。其次,从国外案例也可以看出对此类案件,刑事裁决时也是竟可能从轻处理。

四、我国体育竞技暴力遏制策略

(一)完善行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在我国竞技体育暴力首先应寻求行业内部的救济,单项运动协会对本项目的管理规章制度成为首先考虑的对象。首先加大对危险行为,伤害行为的处罚,让那些产生严重伤害后果与可能产生伤害后果的动作的到约束。目前产采用的处罚措施有罚款和禁赛。在美国最严重的处罚是终身禁赛,这对于一名这也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最为严重的处罚。其次设立容易引起竞技赛场混乱与暴力的制度,如NBA的零忍让规则,确立的裁判的绝对地位,有效减少现场混乱暴力。

(二)竞技体育规则的优化处理

竞技规则在体育领域来说就是运动员,教练员所遵守的“法律”。越多身体接触,越强对抗性的项目,那么规则就应该更加详细。竞技规则更把运动员场上的行为规范化,让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提高运动员,教练员文化道德素养

恶意伤害在竞技体育的产生与运动员教练员的文化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青少年比赛中,对天赋球员的嫉妒心理,对采取不正当手段取得比赛胜利的偏激,等等都容易造成直接以损害对手为目的。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平常的文化素质教育,发扬拼搏的竞技精神,对提高我国整体竞技水平,维持竞技秩序起到促进作用。

(四)刑事司法的适当干预

竞技体育不应该脱离法律的管辖,成为犯罪的一片乐土,刑法在谦抑性原则和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应保留对竞技体育的规制。对那些目的明确,证据确凿的恶意伤人行为予以刑法制裁。

五、结语

体育竞技伤害在体育赛场上时候发生,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案件的分析认为国外目前对于体育竞技伤害暴力的刑法介入抱着谨慎的态度。从案例来看,法院尽可能避免体育领域的案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只有在体育行业内部机制无法解决是才涉足。理论界对此案件探讨不一,肯定体育领域不能出现法律的真空,但是又不能清晰的界定体育伤害入罪的认定,过严过松都将阻碍竞技体育正常健康发展。笔者提出此类案件首先应从体育领域制定遏制措施,完善体育行业内部规章制度,优化体育竞技规则,提高竞技人员文化道德素养,其次刑法进行适当干预。

参考文献

[1] 曲伶俐.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刑法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0.3:84-88

[2] 张金成,王家宏,舒钧.我国球场暴力研究概述[J].天津体育学学报,2005,20(3):47-50

[3] 曲伶俐,景年红.关于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调查报告[J]. 政法论丛,2009.5:53-60

[4] 阎小良,王家力,邓仕琳. 从体育学与法学的视角对球场暴力概念的重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26):10-12

[5] 谭红春. 对体育“暴力”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227-231

体育赛事教案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要求,通过在全县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二、活动主题

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

三、活动内容

全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宪法》为重点,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逐步养成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民意识和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使青少年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活动紧紧围绕“议案例、学法律、明事理、守法纪”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展开,使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教育电视片,激发青少年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中学习法律知识,吸取教训,明白事理,遵纪守法,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是以《遵义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典型案例汇编》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教育电视片为教材,开展典型案例“议案例、学法律、明事理、守法纪”活动。县属中学、各乡镇(区)中学以征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教育电视片和《遵义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典型案例汇编》为重点学习内容,并在其中选择案例,组织学生针对案例,采取学校黑板报、法制宣传廊、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开办法制宣传教育专栏、专版、专题;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讲座、征文、故事会、以案说法、模拟法庭、法制小报编写、法制主题班会、“小手拉大手”等方式从案情经过、案件性质、法理剖析等方面,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议案例、学法律、明事理、守法纪”活动。凡已征订未领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教育电视片的学校,请在11月1日前到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并领取《遵义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典型案例汇编》。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在12月1日之前,至少要选择2个案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教育电视片1次以上。

二是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征文竞赛活动。县属中学、各乡镇(区)中学要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征文竞赛活动,评出本校的优秀作品。并于11月10日前从评出的优秀作品中,向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3篇,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关工委组织评选,确定全县青少年法制征文竞赛等次。征文选材要紧扣《遵义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典型案例汇编》中典型案例,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以小见大,内容紧凑实在,篇幅在800-1500字左右。

三是开展法制演讲比赛。县属中学、各乡镇(区)中学要组织本校学生开展法制演讲比赛,在评出本校优秀选手的基础上,推荐三名优秀选手,组队参加全县青少年法制演讲比赛(具体时间届时通知)。法制演讲的内容要体现《遵义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典型案例汇编》中的典型案例,演讲时要求脱稿,使用普通话,演讲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四是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网上普法知识大赛。县属中学、各乡镇(区)中学要积极组织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网上普法知识大赛,并于活动结束后,将组织参赛情况书面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参赛时间2010年9-11月,答题网址: ;关网站答题,即时提交答案,竞赛活动组委会根据答题成绩确定获奖人员。

四、工作要求

(一)县属中学、各乡镇(区)中学和相关部门要把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推进“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要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动员发动工作,精心组织好本地的推荐、选拔工作,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工作方案要措施明确、责任到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于10月28日前报县依法治县依法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