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 科研 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任务也在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各个科研院所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效率要进行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上,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全面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所应当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1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优点

对于科研院所来说,实施全过程管理有以下优点:

(1)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促进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2)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3)在科研课题管理中运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改善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

基于上述优点,本文拟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探索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

2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具体的过程出发:

2.1 在立项之前,需要对科研项目中的具体职责进行确定

科研项目实行统一归口、分级分类管理体制。研发中心是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把握公司产品整体技术的发展轨迹,管理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工作;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控制研发进度和研发成本,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知识产权管理;负责组织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负责组织科研项目成果奖励申报。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的预验收或预鉴定,参与成果奖励申报。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合同签订、项目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奖励申报等。

2.2 在立项过程中,应当做到

立项原则是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资源环保效益。研发中心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化,调查国内外市场和重要用户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和收集的《科研项目建议表》,提出《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研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根据《科研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结合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对项目的攻关目标、关键技术、创新点、技术路线、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费预算等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创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审、论证,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并形成论证意见。申报项目经评议和筛选后,研发中心编制公司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书并呈报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实施。年度科研项目计划的调整由研发中心报请技术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销售部门和技术部门可根据调查分析市场和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使用情况和用户改进要求,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研发项目建议表》。公司员工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建议,可由所属部门不定期向研发中心经理提交《科研项目建议表》。若聘请专家参与计划编制、立项评议、项目管理等有关咨询工作,所聘专家必须具备符合标准的基本条件。

2.3 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当做到

公司技术中心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开题论证并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经相关部门会签、研发中心经理审核后,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实施。开题论证时应确定一名项目组长,组成一个结构精干的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开发,中途不得随意变更。项目组长不得兼任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项目组长优先由各级技术专家担任。项目组主要成员一人最多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长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制定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进度、人员、设备、实(试)验条件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组织项目的过程管理。研发中心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监督指导和跟踪检验,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产品应采用国家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2.4 实施过程中的项目检查

研发中心对科研项目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查,半年进行一次中期评估。项目组长应组织项目成员经常检查落实计划实施情况,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档案。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尽可能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条件。外委的科研项目,项目组长还应依据外委合同督促外委单位履行合同义务,定期对外委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组长报告,重大问题立即报告。项目组长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解决方案或向研究中心报告。

2.5 最后,在验收阶段应当做到

科研项目完成后3个月内应时进行验收。研发中心负责依据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计划任务调整意见组织验收。科技项目验收采取会议验收、现场验收、权威机构检测验收等方式。其中会议验收、现场验收由研发中心成立验收委员会。验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及科技、财务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组织,人数一般在7人以上。项目小组应在通过验收一个月内向研发中心提交《科研项目验收评价报告》及验收归档资料。研发中心对验收评价报告审核确认报技术副总经理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科研成果登记,并完成验收资料归档。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的实现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他需要我们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对这一制度中所有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挖掘与改善,从而真正能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出一个十分良好的后勤保障,真正使我国的资源用在激发民族创造力的用途上来。

参考文献:

[1] 兰如清.基于全过程视角的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3(6):47-50.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加强厅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交通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省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技项目系指列入厅科技计划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主要包括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等科技项目。

第三条科技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立项审批、任务书(合同)签订、项目实施、经费管理、验收和成果管理等环节。

第二章申报与立项

第四条科技项目的提出应体现科学的发展观,优先考虑全省交通科技发展规划中所确定的重点研究领域,以促进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推动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

第五条科技项目应遵循“适应市场、目标明确,统筹兼顾、重点突出,侧重应用、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立项。

第六条科技项目由厅科技主管部门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按规定的程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科技项目的性质、内容及研究开发工作的需要,也可采取公开招投标或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研究工作原则上由一个单位主要承担。确有必要时,主要承担单位一般不超过三个。

第七条申报与立项程序

(一)项目申报。科技项目申报每年集中受理一次,在每年的3月底前需将申报材料报送厅科技主管部门。申报单位应按照有关要求填写《*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立项申请书》(见附件一),并附科技查新报告。省属交通企事业单位、地市(县)交通行业有关单位的申报材料,由归口管理单位汇总后推荐报送;厅直属单位和其他单位的申报材料可直接报送。

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厅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开展的科技项目研究,应在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由厅科技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科技攻关方向和研究内容,并列入厅年度科技项目立项计划。

(二)项目初审。厅科技主管部门对申报的科技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并负责对申报项目组织可行性论证或专家咨询,提出项目初审意见。

(三)立项评审。厅科技主管部门于每年6月底前,委托厅专家委员会对已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按规定程序确定立项项目,下达年度厅科技项目计划。

(四)任务书(合同)签订。项目承担单位和归口管理单位需在厅下达年度科技项目计划的一个月内,与厅科技主管部门签订《*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任务书(合同)》(见附件二),以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年度重点科技项目和全额资助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须同时提交《*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预算书》(见附件三)。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原则上由第一承担单位负责签订项目任务书(合同)。无正当理由,逾期三个月未签订者视为自动放弃。

一般应用技术项目研究期限在四年以内,软科学研究期限在两年以内,特殊或特别重大项目可不受此限制。

(五)相关附件签订。项目有合作(协作)或委托研究单位的需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

(六)经费下达。项目任务书(合同)签订后,厅根据省财政部门预算批复情况,按计划拨付科技项目研究补助经费。

第八条归口管理单位系指项目第一承担单位所隶属的各地市交通局(委)、省属交通行业等有关单位。

第三章组织与实施

第九条根据签订的项目任务书(合同),厅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归口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协调管理;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十条项目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厅科技主管部门职责

l、编制和下达厅年度科技项目计划,负责指导与监督项目实施全过程,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研究情况进行检查;

2、负责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协调与服务工作;

3、会同厅财务审计部门下拨项目研究补助经费,检查和监督补助经费的使用;

4、组织科技项目的验收;

5、负责成果公布的组织管理,指导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二)归口管理单位职责

1、负责汇总推荐属下单位所申报的厅年度科技项目;

2、协助厅科技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审定项目合作(协作)单位;

3、督促项目配套研究经费的落实,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

4、协助或受厅科技主管部门委托主持科技项目的验收;

5、协助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三)项目承担单位职责

1、制定研究计划,提供保证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合理选择和安排研究人员,为项目研究提供经费、场地、设备等必要条件;

3、负责选择项目合作(协作)研究单位,签订合作(协作)协议,明确与合作(协作)方的工作分工、经费分配、知识产权(专利)归属等事宜;

4、负责项目的开题、中期评估的组织工作和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

5、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进度完成研究任务,接受厅科技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每半年以书面形式报告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6、负责项目配套经费的落实和经费使用的具体安排,按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研究经费;

7、建立专项保密和使用制度。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保密技术的科技项目,在立项时负责与涉及保密技术的人员或单位签订有关合同;

8、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归档、科技成果登记和成果推广应用。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厅科技主管部门有权撤消或解除任务书(合同),并视情节全部或部分收回已拨的经费。

(一)经论证,项目所选技术路线不合理或发生重大偏差,达不到预期研究目标、又难以进行调整;

(二)项目的研究内容在国内已有相同或更高水平同类科技成果,或任务书(合同)确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已由他人率先完成;

(三)项目执行不力、长期拖延或主要研究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使项目无法执行;

(四)项目配套经费、自筹资金、依托工程和技术引进等条件不落实;

(五)因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或生产任务发生变化而导致项目不落实或不宜继续执行;

(六)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项目无法继续执行;

(七)合同各方一致同意终止项目研究。

第十二条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当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重大变更时,承担单位对项目任务书(合同)所进行的调整,须经归口管理单位同意,报厅科技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任务书(合同)的有关内容。

第十三条各项目承担单位每半年须填报《*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报告》(见附件四),分别报送厅科技主管部门和归口管理单位。对于不能按时报送或遇有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的项目承担单位,厅科技主管部门将对其通报批评并暂缓安排项目补助经费。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四条厅科技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拨款、地方拨款、依托工程项目配套研究试验经费和单位自筹资金等。

第十五条厅科技项目补助经费由厅实行归口管理,补助经费预算纳入厅年度计划和部门预算,由厅科技主管部门编制年度项目立项补助经费计划,厅财务审计部门依据科技项目预算和补助经费计划,将款项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六条厅科技项目补助经费使用范围。列入国家、交通部和厅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员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试验费、会议费、调研费、资料费、软件费、设备费、管理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费用;用于省交通科研基地、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建设的补助资金;其他与科技项目研究相关的费用。

第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按照批准的项目预算专款专用,不得自行扩大使用范围,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科研经费。

第十八条厅科技主管部门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可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补助经费计划。对于在财务监督检查中发现违规情况的,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取消项目承担单位2年申报项目的资格。

第十九条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购置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使用项目研究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归属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任务书或合同的相关条款中注明)。对于经批准撤消或终止的项目所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应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登记和清理,以书面形式上报归口管理单位,经归口管理单位审查并提出明确处理意见,报厅批准后方可处置。

第五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列入厅科技计划的项目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均须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厅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第二十一条科技项目验收以任务书(合同)文本约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主要对科技项目研究工作完成的情况、实施技术路线、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效果、科技成果应用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知识产权的形成与管理、科技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与教训、科技人才的培养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做出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二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一般应于项目执行期限终止后一年内完成项目的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形式可分为结题、鉴定或评审。

第二十三条项目研究内容完成后,承担单位可向厅科技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按规定提交有关文档和资料。有归口管理单位的需经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同意。经审核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由厅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二十四条申请鉴定或评审验收的项目应提交以下材料(见附件五),如申请结题验收,只需提交第1、2、3、4款规定的材料:

1、《*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验收申请表》;

2、《*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任务书(合同)》;

3、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4、项目研究(技术)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483—2002《交通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编写);

5、科技查新报告;

6、产品测试(检测)报告;

7、用户使用报告;

8、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9、其他相关资料及各类证明材料。

第二十五条被验收的科技项目均由厅科技主管部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验收组由熟悉和了解拟验收项目的相关专业技术和业务的科技、工程、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专家人数一般不得少于7人。

第二十六条项目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部、省科技成果验收的有关规定办理。验收组应认真审阅项目验收资料,核实相关数据,通过听取汇报、评议、现场考察等方式,实事求是地对项目进行评价,提出验收意见。验收意见中应明确提出“通过验收”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通过验收的项目,由厅科技主管部门审定后以书面形式签发验收文件。

第二十七条被验收的科技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一)完成任务书(合同)规定任务不到85%;

(二)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三)擅自改变任务书(合同)考核目标、研究内容。

第二十八条未通过验收的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在接到通知半年之内,经整改或完善有关研究内容和资料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九条未通过最终验收的科技项目,厅将视情节取消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主要负责人1~2年申报厅科技项目的资格。

第三十条对我省交通行业具有较大影响、经专家咨询研究成果确有创新或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计划外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可经归口管理单位同意后,向厅提出验收申请,由厅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评审。

第六章成果管理

第三十一条科技成果系指科技项目在实施中所取得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主要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以及计算机软件、专利、论文和专著等。

第三十二条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应依据《交通行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进行管理。除保证国家利益和安全为目的以外,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拥有,或由项目承担单位与合作(协作)单位在任务书(合同)中事先明确约定,同时,厅可根据需要保留无偿使用和开发的权力。

第三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验收后一个月内将验收材料及成果简介报送厅科技主管部门。通过鉴定或评审的科技成果,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通过验收后一年内,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科技成果登记手续。

第三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须做好项目各阶段的技术资料归档及使用管理工作,应按《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和有关科技项目数据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归档。

第三十五条厅科技项目研究产生的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对外公开发表时,无论个人或单位,必须标注科技项目所属计划专项经费资助字样、科技项目名称及编号,且不得影响科技项目的专利申请或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涉及重大成果的学术报告、论文和专著公开发表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在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中说明。

第三十六条及时做好科技成果统计工作。为实现全省交通科技成果资源信息共享,厅科技主管部门于每年12月15日前进行当年科技成果统计(见附件六),省属交通企事业单位、地市(县)交通行业有关单位由归口管理单位汇总后报送;厅直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可直接报送。

第三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推广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厅科技主管部门对各类科技成果应定期或按需向社会公布(需要保密的除外)。成果归属关系存在争议或成果公布、发表将影响专利申请或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可暂不对外公布和发表。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3篇

(一)经费来源复杂多样,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增长,除了国家加大科研投入之外,还有公司企业需要提高生产力,借助高校科研实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故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一般分为横向和纵向,并按项目来源不同,实行不同的科研管理办法,一般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比较严格。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不同于一般公用经费,作为项目经费管理的,对其支出管理比较严格,属于横向,类同事业经费管理;而来自上级单位的,其支出往往受上级单位意向而定,或者按照申请时的预算明细表执行;但是来自其他单位的,往往都没有纳入部门预算,属于纵向项目,对支出管理往往相对为松懈,造成有些支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高校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了解,同时缺少必要的财务知识,项目申请编制预算时缺少必要的前瞻性,随意性比较大,对科研过程实际发生的支出不能很好的把握。项目实际报销中提供的票据很繁杂,大部分是易于获取的票据,忽略了最初的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经费执行情况,经常是结题时发现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严重不符,需做退回经费或者调账处理。财务部门按照教师提供的发票所开具的详细内容进行会计科目核算,与预算内容不一致。比如打印纸,按照会计科目应该对应办公费,但是有些老师做预算时放在材料里面,实际对应的会计科目应为材料费。这样就导致财务核算和预算编制不一致。

(三)项目结题,经费不结题科研管理部门(如科技处等)会按照科研项目实施的期限进行项目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着重科研成果的验收,但是与财务工作相对独立,容易造成项目已经结题验收,经费还有结余,或者项目初期,所有经费已经执行完毕。现在有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已经写明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收回,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负责人在结题前突击花钱,这样不利用科研经费合理使用。项目负责人缺少渠道和必要的财务知识,对项目的执行进度了解不及时,不能发现决算和预算的不一致性。财务核算没有预算作为指导,随意性比较大,造成预决算不符。科研业务管理部门重点验收科研成果,对科研经费缺少必要的监督。科研项目的预算、核算、决算管理相对脱节,各部门独立工作,缺少信息共享,没有必要的沟通,造成管理脱节现象,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的促进科研项目开展,转化为生存力。而信息化正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分享资源,顺畅沟通,实时反馈。

二、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现有问题

(一)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建设,着重加强部门合作制度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管理的准则。经费来源复杂多样,经费管理办法各有不同,高校教师不能明确区分各种经费的管理办法和使用原则,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校实际,联合财务部门、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等制定详细的科研管理办法制度,明确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使工作有章可循。管理办法制度不仅应包括科研经费的预算、核算、决算及验收考核,结余经费如何处置等各方面,还需借助学校的多媒体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推广宣传。

(二)搭建以预算为指导,核算为核心,决算为重点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都采用了财务管理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做帐。故在科研管理方面也可搭建以预算为指导,核算为核心,决算为重点的管理平台,借助财务软件,编写科研管理软件,软件分为三大部分:预算、核算、决算;完善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院系、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科研经费建立双预算指标进行控制管理,即分别对科研经费各控制项的分项控制、与每次到款金额(可用金额)的总额控制。高校教师按照项目申请书中经费使用预算填写科研管理软件的预算;财务部门以预算为基础进行核算;科研管理部门按照核算进行决算,并进行考核。在科研项目申请项目时,申请人进入系统填写预算表,可以在系统中选择预算科目,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对预算科目的解释选择会计科目,并填写预算金额提交申请表,这样申请人在申请时就能清楚地了解项目的预算情况。当项目批准下来后,申请人向科研处和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科研处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在系统中选择相应项目的预算单进行批示,系统自动发送提示财务相关预算管理人员批示的等待信息,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在审查相关资料后,对原有预算表进行审核和调整,若批复下来的科研项目额度与原申请预算有差异,则调整预算表,若没有差异,则直接批示。此后,整个项目经费的使用将严格依照批示的预算表执行。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提供票据,财务部门按照预算进行核算,项目结题时按照核算内容出具财务决算报告。教师可以利用工号密码进入管理平台一步一步操作,进行提交,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时时接受数据,然后进行审核通过,建立项目。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如果预算不通过,可以给出不通过的原因,提出修改建议。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时时看到自己的项目审核进度,并可以查看财务核算是否与自己的预算相符合,如若不符,及时反馈财务部门,进行核实修改。

(三)加强科研项目考核验收,同时进行科研经费结题财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供的票据,按照预算批复指定核算会计科目。项目结题时可以按照日常核算内容出具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在科研项目验收同时,提交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报告,把项目结题和经费决算同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项目结题而经费不结题。若存在结余经费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可实时生成财务经费使用报告,便于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分类预算使用多少,合理安排经费使用,争取做到项目实施和经费执行保持同步。

(四)完善科研项目验收考核制度科研项目验收只重视论文等成果验收,忽略财务、学院等部门考核。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多层次多角度项目验收,联合学院、财务等部门进行项目定期考核,不仅对科研论文进行验收,还需要结合学院日常工作考核,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审计部门对经费使用全程跟踪监督,加强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合同;合同审核;合同管理;科研管理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合同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方面。合同签订是科研任务的起点,也是科研活动的依据。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但是科研合同对任务的内容和指标均有了明确的约定,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实际上这种冲突体现了高校自由精神和严格法律约束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科研合同,规范和强化科研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一、科研合同概述

科研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一)纵向科研合同与横向科研。在实践中,可以根据法人性质将科研合同分为两种类型:纵向科研合同和横向科研合同。纵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与任务承担单位。常见的行政主管部门包括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发改委等地方主管部门;受国家委托归口管理的中科院等其他主管部门。横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企事业单位。双方就甲方某一需求开展洽谈,签订以四技合同为主的各类科研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二)基础研究合同与应用研究合同。从科研任务的属性上看,可以将科研合同分为基础研究类合同与应用研究类合同。基础研究是高校的主要科研方式。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签订的计划书对科研任务、经费使用进行约定,任务要求一般以论文、专利等形式为主。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一般也有相应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计划,同样以签订任务书、计划书、合同等形式的文件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这类合同基本以纵向科研为主,体现了国家、各地方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支持。应用研究的主体一般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为主。从国家层面来看,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该计划是由原来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在地方政府层面,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该计划在整合原有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临床医学专项等的基础上,设立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解决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这类政府资助的应用研究往往着眼于创新链、产业链,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目的。除此之外,应用研究的经费来源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会将自己的技术问题通过四技合同、研制合同等形式委托给高校、科研院所来解决。委托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软件开发、配方研究、产品试制等。有别于企业的科研生产,高校往往不具备生产的经营范围,但很多高校拥有特定方面产品研制的许可证,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这类研制合同一般以产品、样机、样件的检验和交付为验收条件,部分还对工艺流程、外协、包装、检测等有非常明确和细致的要求。此类研制合同也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科研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很多教师的科研方向往往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体现了高校的学术自由。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而合同是法律文本,失败往往意味着违约。如何识别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是科研管理的重要课题。对于科研合同管理的现状,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一)合同审核。高校科研合同审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够。目前,各高校的科研合同基本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科研管理人员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上岗前缺乏合同法、专业技能等的正式培训。虽然各高校均有法务,但是法务不可能对任何科研合同进行审核。因此尽管合同审核是科研任务的重要一环,高校中这一重要步骤往往浮于表面或干脆缺失。合同中明确了科研任务的标的、研制计划、金额、履约期限、违约事项等条款,而通常管理人员的审核流于形式,这是合同审核的巨大漏洞,也是合同执行的潜在风险。所谓合同审核,关键就是进行风险识别。如果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识别出科研任务和管理的风险,科研管理就是不合格的、空泛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横向科研项目。2.风险识别能力和意识需要加强。第一,甲方以自有资金购买乙方的服务,如果乙方不能达到合同约定的技术指标,甲方必然有追责的权利和动机。第二,如果甲方在合同中将乙方的义务放大,科研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导致合同签订后无法完成,乙方必然要承担责任。以某技术开发合同为例,甲方委托乙方开发某组件。双方未能就合同金额达成一致。为保证项目进度,甲方提出签订科研项目先期启动协议,协议签订后给乙方支付部分经费用于前期投入。而在合同中却约定了最终的交付时间。如果双方未能就研发经费达成一致或者达成一致的时间在产品交付日期之后,则该项目在研制期内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完成技术任务,存在较大风险。合同审核的任务是识别科研活动中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整改,为科研活动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二)过程管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合同很难做到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其中也有高校科研特点的原因。1.人员不足。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各部门须遵守全校整体的人员配置。科研管理部门往往面临缺兵少将的窘境。同时,国家对研发的投入持续增长。在高校,无论科研项目还是科研经费均呈快速增长势头,而由于单位编制的限制,管理人员却几乎没有增加。这在客观上限制了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发展。2.权责不清。科研合同的过程管理基本上是合同签订———经费到账———经费划拨。而任务书或合同中对项目节点一般有明确的要求,而科研管理人员鲜有节点控制的行动。科研合同的主体是法人单位,最高管理者即校长是合同实施的责任人。当下许多高校实行的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而在实际中,作为法人单位,机关管理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认清责任是做好管理的第一步。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认真履行法人职责。学校要依据项目合同(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要求,督促科研人员按进度完成各项研究内容,了解项目执行进度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和归档是科研合同执行的终点,是高校科研管理过程的最后一道关卡。验收是考察科研活动是否履行了约定的应尽义务。可根据项目经费来源对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的验收分别加以阐述。1.横向项目验收。横向项目经费一般来源于甲方自有资金。在合同洽谈时已经对合同经费进行过充分的议价,一般甲方对经费的使用不再加以约束,验收的重点是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以研制类科研合同为例,合同中标的一般为样品、样机等的测试及交付。样品、样机达到甲方的技术要求并完成交付后,合同自动执行结束。在横向合同的管理中,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很少参与横向项目的结题验收,因此项目结题缺乏依据;二是结题后的科研项目经费很少进行结账处理,存在“结题不结账”的问题;三是科研合同等相关文件材料甚少归档处理,导致很多经年许久的项目合同仍积压在科研管理部门,不利于工作的持续开展。2.纵向项目验收。纵向项目由于经费来源为国家拨款,因此既要对技术内容进行考察,还须对经费使用进行审计或决算。纵向项目的验收一般采用会议验收或非会议验收的形式。会议验收即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验收会,邀请相关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专家对项目的技术完成情况、经费执行情况、过程管理情况等进行考察和评分并得出验收结果。非会议验收一般是将项目总结报告、经费决算报告等文本经单位管理部门确认后报送到项目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给出结题批复。对纵向科研合同来说,鲜有因任务执行不力而终止或中止的情况,大部分问题在经费的使用不尽符合项目管理规定或预算。以某类基础科研项目为例,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重点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期限和合理性,并出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的结论重点是对于不合理开支的处理意见,项目申报单位须按照意见进行调账整改,并由财务部门出具财务整改报告。申报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从专家库中筛选技术专家、测试专家、财务专家等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验收。经过打分、评级并由组长签署验收结论后将所有验收相关文件报送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获得主管部门验收批复后项目执行完毕。获得验收批复后项目申报单位对所有文件进行归档。

三、高校科研合同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律常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科研管理的水平。通过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使管理活动的依据更明确、方式更合理。管理人员同时应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特别是针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科研合同,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配合项目负责人控制风险。(二)建立重大合同和有争议合同的审核程序。重大合同包括而不限于较高经济效益的合同、较大社会影响的合同。某些高校已经或正在建立数额较大的科研合同的审核程序。通过职能部门和法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严格把关,再报高校领导进行审批。有些关乎重大国计民生、国家国防建设的科研合同同样是审核的重点,对于此类合同同样要严格把关,建立合理的合同审核程序。(三)完善科研合同执行期的全过程管理。对合同节点尽量做到严格把控,尤其是管理部门有规定的科研合同或计划。以某类科研项目为例,项目单位需每年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次年研制计划。主管部门根据合同的执行情况安排下一年度拨款计划。科研管理部门需了解合同要求指标和完成情况,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及存在问题,如合同执行存在问题需要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延期或中止。(四)介入科研合同验收和全套文件归档。纵向科研合同验收一般有主管部门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要对照管理办法和主管部门要求,督促项目负责人全面做好系列材料的准备。横向科研合同结题验收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项目主管务必介入,监督样品、样机等的交付,并做好过程记录。科研合同执行结束后,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协助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进行结账处理,并将项目中所有文件清查归档。

四、结语

目前,高校科研合同管理在合同审核、过程管理、验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高校科研管理的症结,可通过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严格合同审核程序、完善项目过程管理、规范项目结题验收等方式,进一步规范科研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以提高科研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有计划地发展我省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事业,加强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共**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委[20**]11号)及《**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文物保护科技项目是指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复制,文物的分析、检测、鉴定技术,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陈列展览、考古调查与发掘技术。

第三条为体现社会参与的原则,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文物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主要采取招标方式选定项目承担单位,招标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部分项目可由专家委员会指定具备科研能力的单位或科研基地承担。

第四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以**省文物保护科技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为研究内容,面向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招标。项目的招标投标评标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管理实行**省文物局、项目组织管理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分级管理的方式,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

第六条**省文物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全省文物保护事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二)制定全省文物保护科技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审定文物保护科技招标项目及其经费预算;

(四)组织项目招标、评标工作,确定项目中标人,拨付项目专项补助经费;

(五)督促、检查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组织项目中期检查,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有关重大问题;

(六)登记项目产生的科研成果,按规定管理课题成果的知识产权;

**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确定、评标、督查和验收等工作。

第七条**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为项目组织管理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落实项目约定的支持条件;

(三)组织项目的实施,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上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

(四)协调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审核项目验收的有关资料,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组织项目验收;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中标人,其主要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立项合同书》规定的任务,提供立项合同书中承诺的有关支持条件,完成项目预定的目标;

(二)及时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按要求编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提交项目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并进行档案归档。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九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由专家委员会确定,也可由各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专家委员会审定为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第十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由**省文物局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在规定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采用邀请投标的,应当向3个(含)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十一条凡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均可参与投标。投标人为法人的,应指定明确的项目责任人。

第十二条项目责任人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此项条件的,须有两名同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书面推荐。

第十三条项目责任人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可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打破行业界限择优聘用项目组成员。

第十四条科技项目的开标、评标、中标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评标委员会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定标后,招标人与中标人签署《**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立项合同书》,并将中标结果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科技项目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项目责任人须在项目规定期限过半时,向**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提交项目研究中期报告。

第十七条**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承担科技项目验收的具体事务,并按以下程序操作:

(一)项目承担单位在合同期满后的1个月内,向**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提交项目验收的书面申请和相关课题材料;

(二)**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在接到项目验收申请后的20日内,审核相关材料,提出书面意见,向**省文物局申请项目验收;

(三)**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聘请专家委员会的有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专家组。专家组验收采取公开评议和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省文物局对验收专家组提交的结项评审意见进行核准。

第十八条科技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凡科技项目的任务未按合同要求完成,或提交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完整、不真实,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或经费使用存在问题,均为“不通过验收”。

第十九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文物局将停止项目执行,并予以通报:

(一)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研究技术严重滞后;

(二)剽窃他人成果;

(三)未经**省文物局同意,擅自变更项目责任人、研究路线;

(四)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后仍不能完成;

(五)初次验收未能通过,经修改后半年内重新验收,仍未能通过;

(六)合同规定的配套自筹资金或其他条件不能落实;

(七)违反财务制度。

被停止项目执行的项目责任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根据**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确定的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专项经费额度,每年招标实施若干个文物保护科技项目,实行分项目经费投入。

第二十一条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专项经费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经费的拨付按照项目完成期限分期进行,立项当年拨付50%,项目中期报告评估合格后拨付30%,项目通过结项验收后拨付20%。

第二十二条科技项目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具体包括:项目研究所需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资料印刷费、租赁费、差旅费、小型会议费、咨询费、管理费、鉴定验收费,以及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三条项目责任人有权在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及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合同书确定的经费支出内容支配使用项目经费。

第二十四条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责任人应会同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清理历年收支账目,如实编制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五条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项目,超范围使用或挪用科技项目经费的,以及项目按有关规定停止执行的,可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研合同;合同审核;合同管理;科研管理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合同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方面。合同签订是科研任务的起点,也是科研活动的依据。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但是科研合同对任务的内容和指标均有了明确的约定,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实际上这种冲突体现了高校自由精神和严格法律约束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科研合同,规范和强化科研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一、科研合同概述

科研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一)纵向科研合同与横向科研。在实践中,可以根据法人性质将科研合同分为两种类型:纵向科研合同和横向科研合同。纵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与任务承担单位。常见的行政主管部门包括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发改委等地方主管部门;受国家委托归口管理的中科院等其他主管部门。横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企事业单位。双方就甲方某一需求开展洽谈,签订以四技合同为主的各类科研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二)基础研究合同与应用研究合同。从科研任务的属性上看,可以将科研合同分为基础研究类合同与应用研究类合同。基础研究是高校的主要科研方式。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签订的计划书对科研任务、经费使用进行约定,任务要求一般以论文、专利等形式为主。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一般也有相应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计划,同样以签订任务书、计划书、合同等形式的文件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这类合同基本以纵向科研为主,体现了国家、各地方对科学研究活动的支持。应用研究的主体一般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为主。从国家层面来看,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该计划是由原来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在地方政府层面,以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该计划在整合原有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临床医学专项等的基础上,设立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解决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这类政府资助的应用研究往往着眼于创新链、产业链,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目的。除此之外,应用研究的经费来源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会将自己的技术问题通过四技合同、研制合同等形式委托给高校、科研院所来解决。委托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软件开发、配方研究、产品试制等。有别于企业的科研生产,高校往往不具备生产的经营范围,但很多高校拥有特定方面产品研制的许可证,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这类研制合同一般以产品、样机、样件的检验和交付为验收条件,部分还对工艺流程、外协、包装、检测等有非常明确和细致的要求。此类研制合同也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科研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很多教师的科研方向往往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体现了高校的学术自由。科学研究是允许失败的,而合同是法律文本,失败往往意味着违约。如何识别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是科研管理的重要课题。对于科研合同管理的现状,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一)合同审核。高校科研合同审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够。目前,各高校的科研合同基本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科研管理人员作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上岗前缺乏合同法、专业技能等的正式培训。虽然各高校均有法务,但是法务不可能对任何科研合同进行审核。因此尽管合同审核是科研任务的重要一环,高校中这一重要步骤往往浮于表面或干脆缺失。合同中明确了科研任务的标的、研制计划、金额、履约期限、违约事项等条款,而通常管理人员的审核流于形式,这是合同审核的巨大漏洞,也是合同执行的潜在风险。所谓合同审核,关键就是进行风险识别。如果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识别出科研任务和管理的风险,科研管理就是不合格的、空泛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横向科研项目。2.风险识别能力和意识需要加强。第一,甲方以自有资金购买乙方的服务,如果乙方不能达到合同约定的技术指标,甲方必然有追责的权利和动机。第二,如果甲方在合同中将乙方的义务放大,科研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导致合同签订后无法完成,乙方必然要承担责任。以某技术开发合同为例,甲方委托乙方开发某组件。双方未能就合同金额达成一致。为保证项目进度,甲方提出签订科研项目先期启动协议,协议签订后给乙方支付部分经费用于前期投入。而在合同中却约定了最终的交付时间。如果双方未能就研发经费达成一致或者达成一致的时间在产品交付日期之后,则该项目在研制期内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完成技术任务,存在较大风险。合同审核的任务是识别科研活动中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整改,为科研活动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二)过程管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合同很难做到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其中也有高校科研特点的原因。1.人员不足。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各部门须遵守全校整体的人员配置。科研管理部门往往面临缺兵少将的窘境。同时,国家对研发的投入持续增长。在高校,无论科研项目还是科研经费均呈快速增长势头,而由于单位编制的限制,管理人员却几乎没有增加。这在客观上限制了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发展。2.权责不清。科研合同的过程管理基本上是合同签订———经费到账———经费划拨。而任务书或合同中对项目节点一般有明确的要求,而科研管理人员鲜有节点控制的行动。科研合同的主体是法人单位,最高管理者即校长是合同实施的责任人。当下许多高校实行的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而在实际中,作为法人单位,机关管理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认清责任是做好管理的第一步。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认真履行法人职责。学校要依据项目合同(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要求,督促科研人员按进度完成各项研究内容,了解项目执行进度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和归档是科研合同执行的终点,是高校科研管理过程的最后一道关卡。验收是考察科研活动是否履行了约定的应尽义务。可根据项目经费来源对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的验收分别加以阐述。1.横向项目验收。横向项目经费一般来源于甲方自有资金。在合同洽谈时已经对合同经费进行过充分的议价,一般甲方对经费的使用不再加以约束,验收的重点是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以研制类科研合同为例,合同中标的一般为样品、样机等的测试及交付。样品、样机达到甲方的技术要求并完成交付后,合同自动执行结束。在横向合同的管理中,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很少参与横向项目的结题验收,因此项目结题缺乏依据;二是结题后的科研项目经费很少进行结账处理,存在“结题不结账”的问题;三是科研合同等相关文件材料甚少归档处理,导致很多经年许久的项目合同仍积压在科研管理部门,不利于工作的持续开展。2.纵向项目验收。纵向项目由于经费来源为国家拨款,因此既要对技术内容进行考察,还须对经费使用进行审计或决算。纵向项目的验收一般采用会议验收或非会议验收的形式。会议验收即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验收会,邀请相关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专家对项目的技术完成情况、经费执行情况、过程管理情况等进行考察和评分并得出验收结果。非会议验收一般是将项目总结报告、经费决算报告等文本经单位管理部门确认后报送到项目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给出结题批复。对纵向科研合同来说,鲜有因任务执行不力而终止或中止的情况,大部分问题在经费的使用不尽符合项目管理规定或预算。以某类基础科研项目为例,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重点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期限和合理性,并出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的结论重点是对于不合理开支的处理意见,项目申报单位须按照意见进行调账整改,并由财务部门出具财务整改报告。申报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从专家库中筛选技术专家、测试专家、财务专家等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验收。经过打分、评级并由组长签署验收结论后将所有验收相关文件报送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获得主管部门验收批复后项目执行完毕。获得验收批复后项目申报单位对所有文件进行归档。

三、高校科研合同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律常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科研管理的水平。通过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使管理活动的依据更明确、方式更合理。管理人员同时应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特别是针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科研合同,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配合项目负责人控制风险。(二)建立重大合同和有争议合同的审核程序。重大合同包括而不限于较高经济效益的合同、较大社会影响的合同。某些高校已经或正在建立数额较大的科研合同的审核程序。通过职能部门和法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严格把关,再报高校领导进行审批。有些关乎重大国计民生、国家国防建设的科研合同同样是审核的重点,对于此类合同同样要严格把关,建立合理的合同审核程序。(三)完善科研合同执行期的全过程管理。对合同节点尽量做到严格把控,尤其是管理部门有规定的科研合同或计划。以某类科研项目为例,项目单位需每年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次年研制计划。主管部门根据合同的执行情况安排下一年度拨款计划。科研管理部门需了解合同要求指标和完成情况,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及存在问题,如合同执行存在问题需要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延期或中止。(四)介入科研合同验收和全套文件归档。纵向科研合同验收一般有主管部门组织,科研管理部门要对照管理办法和主管部门要求,督促项目负责人全面做好系列材料的准备。横向科研合同结题验收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项目主管务必介入,监督样品、样机等的交付,并做好过程记录。科研合同执行结束后,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协助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进行结账处理,并将项目中所有文件清查归档。

四、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7篇

海口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本市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规范和加强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xx〕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以下简称应用技术研发经费)是指市级财政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经费。该专项经费是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并根据财力逐年增加;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的使用,由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与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专家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四条 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出年度应用技术研发经费预算建议;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及实施;会同市财政部门下达项目年度经费计划;对实施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做好项目验收工作。

市财政部门负责提出年度应用技术研发经费总预算;按年度项目计划拨付应用技术研发经费;对经费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项目验收工作。

第二章 经费支持的对象、方向和方式

第五条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的支持对象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具备较好科研条件和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

第六条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的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新产品研发与试制。主要支持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重大关键性技术的突破、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技术支撑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试制活动或产品重大改进活动。

(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主要支持对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的活动。

(三)科技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示范。主要支持重大、共性的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大面积(大范围)应用并形成规模效益的活动,显效性好的成熟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性规模生产活动。

(四)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主要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间试验示范基地、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七条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择优支持科技项目。

第三章 经费开支范围

第八条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经费、计划管理费和其他专项经费。

第九条 项目经费是指组织实施科技项目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相关的各项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会议费、差旅费和其他费用。

(一)人员费是指直接参加科技项目研究开发人员支出的工资性费用,包括专职人员费用及外聘人员费用。列入预算的人员要与科技项目任务合同书中参加的人员一致。其中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项目任务合同预算表经费来源栏中列示,不得在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二)设备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三)能源材料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四)试验外协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五)会议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项目咨询会、论证会、评审会、验收会等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六)差旅费是指在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的调研考察、现场测试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七)其他相关费是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如项目专利申请、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查阅与项目有关的学术资料发生的费用等)。

第十条 计划管理费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项目而支出的费用。一般包括:规划与指南的制定和、项目评审或评估、项目管理的公示公告、招标、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科技合作、调研和交流、科技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按市财政部门所拨项目经费总额的3%比例提取,由市科技主管部门统一使用。

第十一条 其他专项经费,是指根据科技事业发展需要,连续开展科技专项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其他专项经费的支出,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第四章 项目的申报、审批和执行

第十二条 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科技工作重点和支持方向,制定和当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组织并指导企事业单位按要求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单位申报科技项目时,应当按照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认真编报项目预算,并提供真实、完整的项目材料。项目预算要求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应含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十四条 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包括技术、财经、管理专家)对科技项目进行评审,在听取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由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等进行审核,编制年度应用技术研发经费项目计划上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实行合同管理,经批准立项的项目,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资助经费按合同书确定的金额拨付和使用。

第十六条 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项目预算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任务合同书约定落实项目自筹经费,并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

第十八条 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按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规定编制财务报告及财产清单,报送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及市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将剩余经费按原渠道归还,剩余资产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五章 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和项目合同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并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 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计划项目任务合同书,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并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市财政部门。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应当按照计划项目任务合同书规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指标进行项目验收。项目承担单位除提供技术成果验收报告外,还需提供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总结报告,包括项目经费财务决算报告及固定资产验收清单。

第二十三条 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经费,用于补助项目完成单位的技术研发支出。

计划管理费年度结余,纳入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二十四条 应用技术研发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定期对科技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并逐步建立科技项目经费支出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将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以后申报科技项目资格审查及科技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研发经费的单位,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缴经费、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辖区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海口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暂行办法》(海府〔1999〕59号)及《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对市科技三项经费支持项目管理的通知》(海府办〔20xx〕165号)同时废止。

项目经费的内容(一)人员费是指直接参加科技项目研究开发人员支出的工资性费用,包括专职人员费用及外聘人员费用。列入预算的人员要与科技项目任务合同书中参加的人员一致。其中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项目任务合同预算表经费来源栏中列示,不得在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二)设备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三)能源材料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四)试验外协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五)会议费是指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项目咨询会、论证会、评审会、验收会等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贯穿于项目全过程的资金和财务管理本身也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并不是平行孤立的。因此,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财务通常会以主办和协办的双重身份交替出现。

在现代会计理论下,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已不简单的局限于算账、报账、记账,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分析控制和支持决策。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是近些年科研单位比较重视的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我认为,加强项目经费全过程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

一、构建良好财务平台,做好事前控制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近年来财政部、科技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

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综合考虑经营机制以及不同管理层的管理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和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改进基础工作,为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2.做好人员保障。要搞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科研单位应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科研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

3.转变意识,提前介入,加强预算审核。长期以来,财务与项目人员沟通不畅,财务人员不懂项目,项目人员不懂财务术语。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项目申请、预算、实施、验收决算等各个环节,加强与科研项目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阶段,财务人员应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与科研项目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任务书、预算书的编写。必要时,科研单位应设置专门的预算审核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核,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4.按项目设定岗位分工,对项目经费实施归口管理。为明确责任归属,财务部门对各个科研项目开支情况、资金使用程度进行归口管理、跟踪,按经费类别设置项目主管会计,如基建会计、预研经费会计等,为项目的及时有效管理提供保证,防止出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人人参与、无人负责等局面。

二、不断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事中控制

1.进一步完善财务的建帐工作,保证科研项目单独建帐,单独管理。通过ERP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在帐务处理上保证科研项目独立成帐,专款专用,以利于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

2.提高财务审核把关能力,保证项目开支合法、合规、合理。对不同合同内容下取得发票的类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发票抬头、发票内容的填写以及发票专用章的加盖。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课题任务书开支预算,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和挪用。

3.定期考评,及时跟进并做出反馈。财务部门应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帮助项目组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进度,保证经费开支进度与项目开展进度的合理一致性。做到实时核对,将项目实际开支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定期清理及时反馈给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调整。

4.完善成本核算方法。财务部门应坚持一贯性原则,统一核算口径,尽量确保管理费用在各个科研项目之间,尤其是纵向与横向课题之间的费用归集和成本划分,合理分摊间接费用。

三、完善项目后续管理规范,做好事后管理工作

1.积极参与项目验收,及时做好课题的结账和报表决算工作,并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组织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

2.充分发挥内审部门作用,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提升科研项目的运行质量,推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3.总结经验,指导工作。通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自我总结、内部审计自查、结合项目验收过程中的项目主管单位的验收意见、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对项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韩启忠.加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之管见[J].河南农业科学, 2011,(8)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经费管理;财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240

科研经费包括企业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两部分。专项经费按照其来源不同,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拨付、上级单位拨付以及合作单位获得专项经费后划拨三种情况。自筹经费指根据申报立项合同书内容确定的配套经费支出部分。科研经费问题不仅仅涉及使用过程,还应包括从科研立项申请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不仅涉及经费开支内容,还应包括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多方面。文中就科研经费全过程管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1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预算依据不足,导致验收决算偏差大。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组成员更注重科研成果方面的材料编制,对相关科研制度、财务制度、费用项目不熟悉,所编制的预算未以预期研发过程拟涉及的项目为依据,按补助目标额倒算投资预算,虚增或扩大预算费用类明细,随意性大,为后期项目验收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科研与财务部门往往未直接参与预算编写过程,对预算审核不够严禁,注重材料是否齐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2)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经费使用权责不明确,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经营管理、资金拨付和费用结算各环节是否存在不合规或弄虚作假、截留资金等违规的情况,项目预算调整、项目组成员变动等是否履行相关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情况。

(3)报销手续不齐全,费用列支不准确未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归集制度,套用经营项目费用报销签批手续,将经营费用列入研发项目中,测试费、会议费等报销材料不齐全。企业设立的研发项目往往结合在经营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倘若经费发生不足,往往采取调用生产经营费用冲抵。如差旅费、测试费用、材料费用等,此类现象时有发生且难以发现。主观上,财务人员难以把握项目执行进度,难以判断项目组是否按项目进度使用科研经费,难以督促是否按时办理了经费归集手续,难以验证是否完成了项目进度任务。因此,一些项目组因项目进度滞后于立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会将未到验收节点的项目费用核算到其他项目,待其他项目结题时,再将项目经费转回到本项目上,以满足投资额不足的需求。

(4)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专账核算管理”。一是企业普遍会根据科研管理制度规定,设置科研项目专项核算,收到拨款列入递延收益核算,对费用性支出便设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但是科研项目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研发设备支出未纳入科研项目核算,验收编制决算表时直接将固定资产列入研发设备中,无法从科研明细账中查询取得,有重复列入其他研发项目的可能性,套取专项资金补助;二是设备费、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混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混淆,劳务费和人工成本费用混淆,将项目组人员的工资计算在内,以抵足投资支出额;三是未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更严重的未区分专项费用和自筹费用支出,直接主观臆断处理。四是造成所得税计算不准确。科研经费支出全部费用化后,对应予以资本化的费用被提前处置,部分费用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5)科研项目资源管理混乱、设备存在重复购置、验收末期突击采购现象。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离职时,没有及时办理或未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导致人工费用列支与实际不符,严重时甚至项目负责人变动时,直至项目验收仍未重新选定人员。

(6)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难量化国家对效益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最终成果主要是论文和专利等,但对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经济效益需要从后期投入生产经营的效果中才能了解,对其是否完成了立项时提出的效益目标难以量化。

2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多部门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管理。一份可靠的科研预算计划是保证项目经费有序开支的基础,是保证顺利通过验收的根本。预算编制时,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科研项目组与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多部门参与,提高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参照经营项目评审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可设立科研预算评审小组,负责预算编制二次审核,提高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科研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课题研发内容,有无列支课题难以涉及的费用;②是否准确划分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③各类经费是否列出明细预算,研发时间长的是否分解出各年度预算,是否符合研发立项进度计划。

(2)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监督和阶段性检查。对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理顺各部门的关系,使工作有章可循。明_职责划分,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全过程协调、管理,由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归集核算及经费决算验收,资产部门协助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由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外部审计机构对归集核算的准确性进行专项审计。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有效的内控保障。自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机构就应对经费使用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科研与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将合同书约定内容与项目进度、经费归集情况互相比对,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项目研发全过程防范科研资金风险,实现合同书约定的预期目标,确保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习和把握有关科研政策,建立健全内部科研管理体系。以政府C构及上级单位申报、验收要求为线索,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为依据,以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归集制度,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制度等。

(4)科研经费核算规范和精细化管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了“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按照要求设立二级及以下科目,并建立项目辅助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通过“研发支出-设备费”“研发支出-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科目进行过渡后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资产、费用全口径专项管理核算。

在具体审核经费支出时,项目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要关注资金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预算书的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划分出专项和自筹费用,签字权限是否合规,是否报销非科研相关的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是否利用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严格科研管理审批流程,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资产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按期终止资产费用、人工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对文件政策制度的认识水平,提高科研费用管理手段,同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组研究设定几个科研项目符合资本化情形的节点特征,一同甄别科研费用的资本化情形。

(5)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并落到实处科研预算中有一项绩效支出,可针对此预算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参与人员均纳入考评范围,除科研组成员外,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提高参与主动性。

(6)构建经济效益财务分析预测模型根据各项经济效益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结合项目收益率水平预测。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应加强项目辅助核算,于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关联性入手,从收入、利润、税收等方面直接反馈产生的经济效益。

(7)提升信息处技术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运用水平运用技术化手段,将预算、费用申报审批采用网络协同办公模式处理。按照合同书预算栏目限制报销项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出现报销预算项目外费用科目,保障费用规范列支,费用统计、归集进度实时提醒,实现信息共享。在数据信息达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挖掘出科研项目预算各项明细间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其他科研预算的编制工作。

3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存在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涉及前期立项、中间费用归集管理,后期的验收和绩效评价多个方面。只有正确认识到上述问题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加以改善,辅助信息化平台的良好运作,各部门与项目组互相协助,必定能够顺利完成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勇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究[J].财经界,2015(23).

[2]谢薇,金志丰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动态管理模式探讨[J].财务月刊,2011(5).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10篇

目前,高校作为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科研经费的来源越来越多,数额也越来越大。但是,高校科研人员常常专注于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却忽视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据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调查指出,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用于项目实际支出的金额仅占总经费的40%左右,大部分的科研经费都没有用于项目研究,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高校财务处作为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该如何科学、规范地管理科研经费,以提高科研经费利用率呢?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高校科研人员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由于缺乏财务人员的专业指导,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自行编制经费预算表。科研人员虽然在科研项目研发方面具有很多的经验、水平,但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还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不能合理、规范地根据科研项目的情况编制相适宜的预算表。另外,有些科研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故意夸大项目的实质性费用,减少非实质性费用来增加争取项目的筹码。这都导致了项目组自行编制的经费预算表或多或少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也导致了科研人员后期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时有些无所适从。部分科研人员的实际经费使用与预算大相径庭,以至经费无法报销时,甚至需要调整预算方案。

(二)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脱节。高校科研项目的选题、申报、立项、落实及项目的过程管理、检查和验收等主要由科技处统一管理。为了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丰富高校的科研成果,科技处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前期的选题、申报、立项上,而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往往直接交于财务处负责管理。财务处既没有项目的相关资料,也不甚了解项目研发的专业知识,仅凭着科研人员提供的经费预算表来管理科研经费。因此,财务人员进行报销时,依据原始票据难以鉴别支出事项的真假性、合理性,只能在预算许可的情况下,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报销。这使得部分科研人员很容易钻虚开发票、以个人消费或家庭消费的发票套取科研经费的空子。

(三)科研项目使用效益低下。科研经费的预算应该由项目组共同制定,但是绝大多数只是项目负责人一个人编制的,经费的列支也是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因此,科研经费很可能任由项目负责人武断独行,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各个项目组都是根据自己的科研需要来购买仪器设备,而各个学校各个学院的若干个项目组很可能有共同需要的并可以共享的仪器设备。由于学校、学院资源配置制度不完善,项目组重复购置仪器设备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低下。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建立一套科研经费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无法衡量。项目组按照自身报销方便而非科研需要来使用科研经费,这也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低下。

(四)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失衡。2012年12月,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一文中指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一定要权责明确,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分管校长负有领导责任、二级学院负有监督责任以及项目负责人负有直接责任。但是,在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过分夸大了财务处的监管责任,弱化了分管校长,二级学院的监管责任。分管领导、二级学院通常只稍作了解一下单据内容就决定是否签字,而不会仔细翻阅所有的原始凭证,甚至根据项目组成员描述的特殊情况,对不合规的单据网开一面。项目组成员将项目负责人签完字的单据,有时甚至将签字不完整或代签字的单据拿到财务报销,财务人员兢兢业业地根据相关财务规定,逐一地仔细审核原始凭证,把好至关重要的最后一道关。

(五)结题后剩余经费管理不规范。科研项目结题或者验收之后,大部分的科研项目经费都有剩余,但在财务账目上不做结账处理,剩余资金还是按照未结题或未验收的项目来管理。按照相关规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科研人员可以将剩余经费用作本项目的后续完善支出。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将剩余项目经费一部分作为项目组成员的奖金,另外一部分作为发展基金,由科研人员继续使用。还有些高校对项目的剩余经费不作处理,任由科研人员处置。因此,有些项目剩余经费长期挂账,既增加了科研项目的管理成本,又不能促进科研的提升,妨碍了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另外,科技处与财务处信息不统一、沟通不及时,项目结题或验收后财务处也无法短时间内做好结账工作。

(六)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部分高校领导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预算外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而来的。只要本高校的科研经费能够逐年增长,能够促进高校的排名提高,其经费具体如何使用不需要严格地管理;否则,一旦科研经费管理过于严格将会导致科研人员不再积极地争取科研经费,而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大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其通过团队或自己的努力争取而来的,不是学校、政府的公款,高校无权过问其经费的列支情况,并且其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也应归为己有,高校不应再验收、入库。因此,科研经费入账后,科研人员常询问财务人员怎样才能既方便又不扣税地将所有的科研经费取出。报销时,科研人员也常问科研人员其科研经费能报销哪些内容,或者拿一堆发票来问财务人员哪些可以报。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对策

(一)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科研项目申报时的经费预算表大都只由科研人员负责编制,造成了预算不合理,后期经费使用困难。高校针对科研经费应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建立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科研人员应扩大科研团队,聘请财务人员加入科研的申报、立项和验收等,从而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环节,财务人员协助科研人员全面评估项目的预算成本与收益,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项目的审批通过率;在项目执行环节,细化科研经费的列支,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的实质来报销,保证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高校财务处可以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支出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加大科研经费的监管与控制,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的统一管理。目前,高校的科研项目,基本由科技处直接管理,仅科研经费由财务处管理,这很容易导致科研项目研发与科研经费管理的脱节,妨碍高校对科研项目的综合管理。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科技处与财务处的密切合作,避免高校科研经费的非法挪用、虚报等现象的发生。我国高校科研处与财务处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高校的科技处与财务处的工作人员中,科研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均占一半的比例,且两个部门由同一上级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将两个科研管理部门紧密地联系起来,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与协调,从而能够更好地监督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

(三)完善财务核算体系,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除了加强科技处与财务处的密切合作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降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本。高校应引进经验丰富的科研经费预算、核算、决算管理人才,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以监督科研人员合理、有效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另外,高校、学院还应妥善管理材料、设备等,针对各个科研项目组大批量使用的易耗品、材料等,高校、学院应统一采购以降低成本。对于高额、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在不冲突的情况下,高校、学院应协调各个项目组的使用时间,以减少设备的重复购买。只有真正做到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才能有效避免科研经费沦为“唐僧肉”、“私人提款机”,促进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的提高。

(四)明确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首先,高校领导应强化领导责任,合理赋予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的责任、权利,以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权、管理权以及监督权,带领整个高校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努力做出科研成果。二级学院应强化监督和责任意识。学院领导应深入各个科研项目,积极了解各个科研人员的科研情况,对各个不符合规定、不合理的票据行为严令禁止。高校审计处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审计标准,不定期地抽查科研经费的列支情况,促进科研经费能够更规范、更高效地使用。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负有直接责任,在审查签字时,应事无巨细地审查每一张票据,了解清楚票据产生的实质再签字,尤其要杜绝为了使用科研经费而搜集相关票据来报销的情况。财务处应坚持一贯的作风,严格审查每一张票据,每一分科研经费,把好最后一道关。

(五)严格审定结题,加强剩余经费管理。结题是对科研成果把关的重要环节,严格审查科研成果,实行奖罚政策,促进科研人员认真研究科研项目,做出满意的成果,减少投机取巧、滥竽充数的现象。科研项目验收结题时应采用专家打分法、反复论证科研成果等手段,保证科研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根据结题评审结果,对于研究成果显着、对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奖励,并优先安排下一阶段的项目申请,永久享受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对于研究成果不佳的项目组和个人发出警告,并限制其下一阶段的项目申请。科研项目结题后,财务上也应做结账处理,主管部门应安排专人审查科研经费的列支情况,对于滥用经费的科研人员,应及时追回经费,对于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即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又节约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将其合理节约的经费奖励给相关科研人员作为后续跟进研究的经费和奖金。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科研单位 科研经费 使用管理

一、当前我国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配置分散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繁多,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缺乏统一的布署。例如,有来自部级层面的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教育部等部门;有通过省科技厅、教育厅、交通厅、卫生厅等省级部门拨款;有通过科学院、农科院、社科院等科研机构以课题或项目形式下拨的科研项目经费;有企业、公司或事业单位本身从自身产业发展需求投入的科研项目经费;有来自国外科研机构及社区取得的国际合作经费及当年纳入部门预算直接从财政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等。由于经费下达的部门繁多,资金的多重管理,势必造成统筹协调难,出现多投申报及重复立项、资金短缺与资金浪费、科研项目统筹和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而资源配置分散,很难形成合力,给资金和项目管理带来困难,使资金使用的效率不高。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缺乏约束力

自“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引入了课题立项和预算评估,并采用相应的评审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编制预算,往往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使得财务人员在事后才能了解课题经费到达后的情况,虽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研究是专家,但对预算的编制等财务问题却不熟悉,由于考虑得不周全,造成编制预算时未能编入,而实际执行中又必须开支的项目过多。而且预算一旦通过,就不应随意更改,但有些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法律意识,对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遵循的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更预算,不按批复的预算执行,使得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预算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三)评价体系不科学,评审流于形式

当前由于国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科研机构获得的项目资助额度越来越大,而每个项目的各项支出内容都有比例限制。因此,很多项目临近结算的时间,而经费还有大半没用出去,为应付检查或避免被收回,项目承担者往往会想方设法、费尽心思把经费花完,如加大购买材料或其他途径尽快把经费使用出去。由此,造成资源浪费,资源闲置,甚至造成违规违纪问题。其中不乏部分科研人员为了顺利通过验收,对相关数据或财务开支进行调整、杜撰等,提供虚假材料应付评审,经费下拨部门及专家组成员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无法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分析评价,使评审流于形式。

目前,科研项目经费评价主要体现在项目结束后的评审验收,包括财务验收及项目各项指标的验收,评审方式主要有经费下拨机构组织的评审验收、财政部门组织的审计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审计验收,其中除重大项目或经费下拨机构认为有必要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验收外,其余项目一般都由经费下拨机构组织验收。而且这类验收往往都是由经费下拨机构负责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专家对项目承担者提供的项目验收及财务收支资料进行验收,验收评审仅是对提供的材料进行,而对项目组所提供的资料数据及财务开支的真实性、合理性等无法进行审核判断,项目结题验收评审只是根据项目组提供的工作总结,或者资料中相关数据与项目申报立项时的指标进行对照,看是否完成合同约定的任务内容,从而给予项目验收通过或不通过,未能对项目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效益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增强科技经费监管意识,加强科研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措施,完善科技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要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

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教育,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二)要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更是为项目的执行提供资金使用依据。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在协同财务部门联合审查合同任务时,不仅要审查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经历与项目任务的匹配度,更应关注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合同(任务书)和预算批复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认真做好转拨和外协经费的审核,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劳务费、间接费用和结存、结余经费等的管理,规范预算调整程序,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

(三)要将国家的奖励充分用在科研人员身上。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和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例如,改革评价机制,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的新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需求,潜心研究,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创新性贡献。同时,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

(四)要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注重完善项目信息库的建设,实现院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科研成果的动态监管,做到经费监管的有效预警,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方便科研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及时地了解、跟踪科研项目的动态信息。

三、规范支出项目、加强执行监督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各种科研经费专项管理的规定,承担科研经费的核算、检查工作,并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一)要加强经费来源预算的管理

课题申请人在编制课题预算时,应当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其中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而科研项目申请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必须按照全额预算的管理办法,实行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内的全成本核算管理;立项后,课题经费必须汇入单位财务指定账号,经费统一由院财务部门负责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任意截留、挪用。

(二)规范报账流程、加强财务监管

课题经费由院财务统一管理,每次的经费使用,必须由课题组长按规定上报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核实,然后到财务部门审核后签字报销。所以,经费使用审批程应为:课题组长审定-科研管理部门签批-财务部门审核-院领导批准。

四、结语

科研经费是科研单位开展项目研究的物质基础,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科研院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科学、公有产权保障不足、拨款模式及会计核算监督无效等缺陷,制约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因此,针对我国科研院在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途径及科研经费管理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参考文献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12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加,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不符,甚至严重偏离,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相当突出,已经成为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被提上议程。本文从预算编制指导和项目设置、科目控制方式优化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经验和见解,与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纵向科研经费 预决算 偏离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校是国家科技研发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而高校科研经费中大部分为纵向科研经费(笔者所在的学校纵向科研经费占科研经费总额的75%),纵向科研经费是指从省部级及国家各个部委层面上申报批准立项的财政性经费,主要组成有:(1)部级项目经费:指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厅、局、办等部门代表国家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2)省部级项目经费:指国家各部、委、厅、局、办自设项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委、厅、局、办等代表地方政府立项拨款的科研经费;(3)地(厅)级项目经费:指各地(厅)级地方政府及部门自设项目经费。纵向科研课题经费一般金额较大,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多年来,高校纵向科研课题在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发现经费实际支出偏离了批复预算的范围或预算额度,预算调整频繁,有的课题甚至完全偏离预算,即预决算“两张皮”问题突出,这也是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规范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科研信誉至关重要。

高校纵向科研课题预算和决算偏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一,纵向课题承担人大多是学术型专业人员,因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文件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即使有所了解也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文件等相关制度理解不清、概念模糊等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盲目、预算调整频繁、随意性大。第二,预算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因预算科目没有与核算系统中支出科目勾连,科研预算科目没有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控制,会计人员在实际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只针对票据内容合理性进行报销,而无法考虑是否按预算科目的内容和额度进行报销。因无法实时控制,导致预算和决算的最终偏离。

二、对策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有助于解决预算和决算“两张皮”问题。

(一)加强培训,做好预算编制和报销支出的指导服务工作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 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文件内容,每年在项目申报时,相关职能部门就预算编制及财务规范报销等事宜对科研承担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而重点指导课题承担人对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相关支出内容范围的理解和掌握,根据课题需要正确归集相关费用,科学编制课题预算。重点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纵向科研经费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内涵。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 号),科研预算经费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使用费,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无法单独计量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水电暖等费用;一般性管理费,指单位为课题管理而提取的管理费用;绩效支出费用,指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鼓励和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发生的奖励性质的支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民口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有关行业专项等纵向课题经费参照该口径设定预算开支范围。

2.对直接费用中部分预算科目列支内容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1)设备费。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或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对于设备费国家在科研专项经费中是严格控制的,鼓励共享、试制、租赁,对于确有必要购买且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提供购买仪器设备的必要性及购买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及以后共享方案等说明报告。购买的仪器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要统一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其购置和报废统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该预算不得列支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及耗材,办公室或实验室日常维修改造费用。

(2)专用材料费。专用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专用材料费预算不得列支生产经营性材料、基建材料、普通办公材料。

(3)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学校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发生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在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内进行测试化验加工,测试化验加工部门应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不是内部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不能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测试化验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设备使用费、专用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可在相应预算科目内列支。

(4)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等费用。这里强调的单独计量是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消耗的水、电、气、燃料可以通过装表计量,或可以按照其标注的单位时间平均消耗及预计运行时间计算计量。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应由间接费用开支,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开支。应由个人负担的汽油费、过桥过路费等,不能在此预算中列支。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不支持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也不支持日常手机和办公固定电话的通讯费、日常办公网络费和移动上网卡费,以及实验室日常基础条件建设性的资料购置和软件购置;不支持专利维护费用。

(6)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从2015年起劳务费预算不再做比例限制,课题承担人根据实际需要测算。这里劳务费发放人员包含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临时聘用且与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人员(含社会保险费);返聘的退休人员以及临时聘用的非全日制用工人员(不含社会保险费)等。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归集到所有直接费用预算科目的支出。该预算科目属于申报课题时预算审查环节特别严格审查的一项内容,要求预算必须与课题密切相关且有理有据。其他费用预算可以列支财务验收审计费用、为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而对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维修改造的费用、科学考察或科学试验所用交通工具的租赁费或燃料费、土地租赁费、临床试验费、入户调查费、举办培训费、青苗补偿费等;不得列支财务咨询业务发生的费用;不得列支课题实施前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奖励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

3.对预算调整事项的解释说明。

(1)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课题组申请,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财务检查、结题验收时确认。

(2)设备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不得调增。

(3)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课题实施中发生的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启用高校财务管理平台系统,对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从项目立项、项目设置、科目设置、预算额度控制功能方面强化管理,减少甚至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例如在天财高校财务管理平台5.0系统中,首先,在科目设置时,单独设置一套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即预算额度控制科目。其次,在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时,使用纵向科研支出所用科目(额度控制科目)加以限制。再次,在项目额度字典里,将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纵向科研项目明细预算科目相勾连,即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与预算明细科目设为一致,可以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额度控制科目)下级再设明细科目,以对应预算科目中具体的经济内容。最后,将国家批复的预算按照明细预算科目的金额录入额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控制纵向科研支出科目达到控制预算科目额度的目的,如下页所示。

按照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纵向科研支出科目可以按照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专用材料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印刷费、科研协作费,一般管理费、绩效支出、管理费补助进行设置并将其初始化到财务系统额度控制字典中去。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科研支出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三级支出科目下面再设置四级明细支出科目,以明确预算科目支出明细的具体内容。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财务人员报销纵向科研经费时,如果报销支出在预算科目范围及金额内,账务系统会自动保存,如果报销支出不在批复明细预算科目内或有超预算额度情况,账务系统自动提示且不能保存,这样实现了纵向科研经费在支出范围和支出额度上的自动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维护了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可以有效解决纵向科研结题验收和审计检查中预决算“两张皮”问题。X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S].财教[2011]434 号.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批重点高校(主要指教育部部属高校)已将建设研究型大学作为其发展目标。按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解释,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给研究以优先权、开展高层次研究教育并以拥有可观的研究经费来体现其核心素质和竞争力的大学。研究型大学将大学的教育、研究、服务三者融于一身,以研究作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和出发点,以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高品位的师资和高质量的学生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和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型大学,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是这些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充裕的经费是其进行科学研究、吸引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物质保证。为达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政府对此类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且企业资本、个人资本、民营资本等也逐渐流入,科研工作呈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科研项目多样化、经济关系复杂化的趋势,使其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科研经费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面对新的形势及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国家相关部委果断决策,2011年10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着力解决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新问题。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要求高校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面对新情况和新背景,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首先必须在科研经费管理理念方面有所创新。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科研项目立项、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经费决算、项目验收等方面,探索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立项申请,轻结题验收。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科研课题立项的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校科研人员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从高校的课题申请者,到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上到校领导,下到各学院的科研助理,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的所有相关人员都会以立项为重,严格按照立项填写项目申报材料,项目主持人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相关管理人员加班加点、细心审核,一切以拿到科研经费为重。相反,在项目结题验收时,各部门却不那么重视了,有问题则会相互推诿,结题验收材料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尤其是那些只交结题验收材料而不到现场查验的项目,经常出现提交的结题材料与预算不一致,也造成了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

2.重核算管理,轻预算管理。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到的,怎么用、用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预算怎么做也是自己的事,与学校无关,学校相关部门只是盖章而已。再加上项目申报的时间一般比较紧,而且各高校都有“先拿到经费再说”,“拿到的经费越多越好”的想法,因此,在项目申报时,项目预算比较宽松,学校的相关部门也不严格审核,为争取更多经费,项目预算一般都做得比较大,考虑也欠妥,再加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见因素,这样就造成了项目实施中经常出现支出与预算不符,无法完全按照预算执行的情况,或者项目结题时,还有很多经费用不完的情况。

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相比,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重视得多。科研项目立项获批后,项目负责人到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学校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对每一笔经费支出认真审核。为防止经费超支使用,财务部门通过管理系统对项目的预算额度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审批各类科研经费的支出,但由于前期的预算管理没有到位,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经费无法按照预算支出的矛盾,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学浪费和无效。

3.重前期审批,轻过程管理。在当前“科研课题立项的数量及经费额度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校科研人员职称晋升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形势下。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学校对科研项目的申请非常重视,积极宣传引导,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即使是节假日,也要求相关部门加班加点配合科研项目的申请工作。但项目一经获批后,项目的执行过程则往往很少有人问津,基本都是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的事。无论是项目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还是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一般都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的事,管理部门很少过问。这就容易出现项目的执行进度偏慢或任务完不成的情况,造成科研经费的闲置或浪费,降低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创新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理念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存在的种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必须首先在科研经费管理的理念上有所创新,摒弃旧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探索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

1.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科研项目立项与执行的前提和保障,预算过大,则会影响立项和执行,或立项通不过,或执行进度慢,经费用不完,降低经费使用效益;预算过小,则会影响项目研究的进度和质量。因此,科研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往往忽视项目预算,认为只要钱拿到了就行,预算合理与否并不重要。在国家大力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科学合理的预算显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转变观念,切实重视项目预算,从项目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细致、科学地预测项目研究需要发生的支出,为项目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2.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监督。长期以来,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到的,怎么用、用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学校管理部门无权干涉,为此,2012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要求各高校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设备)、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因此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摒弃“科研经费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的,如何使用自己说了算”的观念,切实行使相关的管理权限,负起相关的管理责任。

3.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决算审计与验收。随着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各种审计检查也越来越多,以前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审计验收只提交材料而不进行现场审计检查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广大科研工作者必须改变以往的观念,从“决算报表按预算做,报表与实际支出不相符也无关要紧,逼着财务盖章”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切实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决算审计检查,尊重财务工作者,提交经费使用的真实财务资料。只有本着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才不会出问题,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才能顺利通过。

总之,加强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必须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创新,摒弃过去的陈旧观念,重视科研项目立项、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经费决算、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理念,本着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勤俭高效地用好每一笔科研项目经费。

参考文献:

[1]张兵,曹林凤,何海军.探索研究型大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创新[J].教育财会研究,2011(12).

[2]湛毅青.高校科研管理费问题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6.

[3]谢薇,金志丰.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动态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1(5).

[4]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CIRCULAR NO.A-21.Cost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S].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S. Revised May 10,2004.[2009-02-11].http://whitehouse.gov/omb/circulars/a021/a21_2004.aspx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20.071

1 项目管理的原则及其构成要素

项目管理是指以项目涉及范围、进度和成本与质量控制等因素为主的一个过程。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项目管理应遵循目标明确、责任界限清晰且风险预案完整的分解式管理手段。对于项目施工和检验,应采用认证与交付跟踪方法执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协调,以免造成管理纷争,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平台,提供透明的企业管理信息,促进项目管理效率的提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要素包括:项目分解结构(其目的在于降低施工成本)、项目组织与策划、项目技术实施和管理以及设计进度以及相关信息的管理。项目管理过程分为立项审批、科研项目研发管理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其中,立项审批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是以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分析为主,是施工规则确立的前提,表现为委托书和项目合同的签订。立项程序以项目主持企业同项目相关负责人签订合同结束。科研项目评审应遵循高效、创新等原则,对企业施工项目是否合理做出正确评价,提出项目设计目标。在项目科研实施阶段,应对研发成果进行验收。主要为项目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基于设计院项目管理的复杂性,该阶段具有较为繁杂的管理内容,无论是前期的合同书提供,施工期间的成本核算,还是设计变更都是科研项目研发中需重点讨论的问题。我们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的管理需要管理者结合普通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特点实施综合的管理方案,是对科研项目质量合理控制最有效的方案。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项目工作质量及其产出物质量的管理。而科研项目的特点造成项目管理无法良好实施,只能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决定了科研项目实施的意义。

1.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各个项目细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合理分配相关步骤的科研时间,确定项目范围,最终形成项目产出物是科研项目的主要过程,而时间管理是使这一过程合理化的关键。其中时间管理包括对科研研发时长的确定,项目施工计划的设计和资源的分配。

1.3 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项目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一旦管理不合理,将导致大量的成本浪费。成本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分配、施工进度的控制等。企业对施工成本进行正确的预估,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现代企业承认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企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中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成本控制方法。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为: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法、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法。

2 设计院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申请设计项目

设计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的研发项目已经很少。在项目申请上存在明显的重复问题,一些科研机构只是将以往的科研项目进行适当改动后进行申请,获得了项目经费但却未在科研上做出贡献,导致资源浪费。设计院成立的技术管理小组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实施组长一人实权制,其他人员很难为项目提出合理的建议,不利于设计院项目的完成。

2.2 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效率低下

设计效率低下表现为设计过程中、验收阶段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广三个阶段。在项目质量监督方面,由于是内部人员操作,因此很少成立必要的内部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管理仅成为一种摆设。对外,设计院经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减少外部审查时出现的问题。这样对项目施工的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在项目验收阶段,验收时间较短,验收人员技术存在问题,工作态度不认真,因此无法发现并处理项目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单位伪造质量证书,使项目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受到质量、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设计院的项目无法转化为可被企业利用的技术,导致资源浪费,使设计院的项目设计处于恶性循环中。

2.3 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设计院项目设计过程中,经费的拨付是以验收结果为标准进行核算的,但项目设计验收阶段存在明显的问题。因此导致财务核算存在严重的问题。设计院不能按照企业标准设计合理的核算制度,导致经费拨付的不合理。这样对科研小组的工作态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加强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

3.1 加强组织管理

项目管理应做到权利集中且分配合理。基于此,设计院项目管理应实施个人负责制。以课题为项目设计单位,设置项目管理者,并赋予其相关责任和义务。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掌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并与单位现状结合实施有深度的管理策略,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

3.2 成本与技术管理

保持项目进度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合理控制成本是设计院工作的重心。成本计划、进度计划应以项目分解结构为前提,将项目研制目标作为质量控制对象,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并合理应用质量控制技术。项目管理需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如重视管理预测性,即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经费支出和设计运行措施。同时,项目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平衡性,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在项目的进度控制上,应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对项目的所有构成部分进行分析、核查和验收。及时解决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矩阵管理”的方法,对不合理的组织机构及时调整或撤销。从而发挥项目管理在设计院项目设计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

3.3 加强风险管理

在企业项目管理中,产品技术设计方案将决定其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其中包括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等。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运用多少决定了其材质和设备运用。因此,技术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技术方案存在问题,将导致设计院科研风险加大。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范文第15篇

科研经费包括企业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两部分。专项经费按照其来源不同,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拨付、上级单位拨付以及合作单位获得专项经费后划拨三种情况。自筹经费指根据申报立项合同书内容确定的配套经费支出部分。科研经费问题不仅仅涉及使用过程,还应包括从科研立项申请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不仅涉及经费开支内容,还应包括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多方面。文中就科研经费全过程管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1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预算依据不足,导致验收决算偏差大。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组成员更注重科研成果方面的材料编制,对相关科研制度、财务制度、费用项目不熟悉,所编制的预算未以预期研发过程拟涉及的项目为依据,按补助目标额倒算投资预算,虚增或扩大预算费用类明细,随意性大,为后期项目验收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科研与财务部门往往未直接参与预算编写过程,对预算审核不够严禁,注重材料是否齐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2)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经费使用权责不明确,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经营管理、资金拨付和费用结算各环节是否存在不合规或弄虚作假、截留资金等违规的情况,项目预算调整、项目组成员变动等是否履行相关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情况。

(3)报销手续不齐全,费用列支不准确未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归集制度,套用经营项目费用报销签批手续,将经营费用列入研发项目中,测试费、会议费等报销材料不齐全。企业设立的研发项目往往结合在经营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倘若经费发生不足,往往采取调用生产经营费用冲抵。如差旅费、测试费用、材料费用等,此类现象时有发生且难以发现。主观上,财务人员难以把握项目执行进度,难以判断项目组是否按项目进度使用科研经费,难以督促是否按时办理了经费归集手续,难以验证是否完成了项目进度任务。因此,一些项目组因项目进度滞后于立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会将未到验收节点的项目费用核算到其他项目,待其他项目结题时,再将项目经费转回到本项目上,以满足投资额不足的需求。

(4)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专账核算管理”。一是企业普遍会根据科研管理制度规定,设置科研项目专项核算,收到拨款列入递延收益核算,对费用性支出便设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但是科研项目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研发设备支出未纳入科研项目核算,验收编制决算表时直接将固定资产列入研发设备中,无法从科研明细账中查询取得,有重复列入其他研发项目的可能性,套取专项资金补助;二是设备费、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混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混淆,劳务费和人工成本费用混淆,将项目组人员的工资计算在内,以抵足投资支出额;三是未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更严重的未区分专项费用和自筹费用支出,直接主观臆断处理。四是造成所得税计算不准确。科研经费支出全部费用化后,对应予以资本化的费用被提前处置,部分费用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5)科研项目资源管理混乱、设备存在重复购置、验收末期突击采购现象。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离职时,没有及时办理或未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导致人工费用列支与实际不符,严重时甚至项目负责人变动时,直至项目验收仍未重新选定人员。

(6)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难量化国家对效益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最终成果主要是论文和专利等,但对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经济效益需要从后期投入生产经营的效果中才能了解,对其是否完成了立项时提出的效益目标难以量化。

2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多部门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管理。一份可靠的科研预算计划是保证项目经费有序开支的基础,是保证顺利通过验收的根本。预算编制时,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科研项目组与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多部门参与,提高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参照经营项目评审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可设立科研预算评审小组,负责预算编制二次审核,提高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科研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课题研发内容,有无列支课题难以涉及的费用;②是否准确划分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③各类经费是否列出明细预算,研发时间长的是否分解出各年度预算,是否符合研发立项进度计划。

(2)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监督和阶段性检查。对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理顺各部门的关系,使工作有章可循。明?_职责划分,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全过程协调、管理,由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归集核算及经费决算验收,资产部门协助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由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外部审计机构对归集核算的准确性进行专项审计。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有效的内控保障。自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机构就应对经费使用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科研与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将合同书约定内容与项目进度、经费归集情况互相比对,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项目研发全过程防范科研资金风险,实现合同书约定的预期目标,确保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习和把握有关科研政策,建立健全内部科研管理体系。以政府?C构及上级单位申报、验收要求为线索,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为依据,以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归集制度,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制度等。

(4)科研经费核算规范和精细化管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了“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按照要求设立二级及以下科目,并建立项目辅助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通过“研发支出-设备费”“研发支出-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科目进行过渡后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资产、费用全口径专项管理核算。

在具体审核经费支出时,项目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要关注资金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预算书的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划分出专项和自筹费用,签字权限是否合规,是否报销非科研相关的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是否利用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严格科研管理审批流程,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资产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按期终止资产费用、人工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对文件政策制度的认识水平,提高科研费用管理手段,同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组研究设定几个科研项目符合资本化情形的节点特征,一同甄别科研费用的资本化情形。

(5)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并落到实处科研预算中有一项绩效支出,可针对此预算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参与人员均纳入考评范围,除科研组成员外,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提高参与主动性。

(6)构建经济效益财务分析预测模型根据各项经济效益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结合项目收益率水平预测。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应加强项目辅助核算,于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关联性入手,从收入、利润、税收等方面直接反馈产生的经济效益。

(7)提升信息处技术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运用水平运用技术化手段,将预算、费用申报审批采用网络协同办公模式处理。按照合同书预算栏目限制报销项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出现报销预算项目外费用科目,保障费用规范列支,费用统计、归集进度实时提醒,实现信息共享。在数据信息达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挖掘出科研项目预算各项明细间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其他科研预算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