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

高效沟通的案例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沟通;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探索实践

0 引言

我国对视频案例教学的研究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有效地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是当前管理沟通教师普遍困惑而又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实践表明,视频案例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不是简单地替代板书,而是教学设计上的革命,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接收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新特征,把课本的内容变成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有机结合,是集策划、组织、实施、指导于一体的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视频案例教学及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在国内研究历史、发展和普及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其相关理论及应用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处在中国西部的一些高校,研究理论和实践相对处于弱势。本文对管理沟通及视频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高校管理沟通课程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增强视频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 关于视频案例教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案例及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此词用在商业或企业管理教学中译成“个案”、“实例”、“案例”等,目前国内以译作“案例”居多。所谓案例,就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分为文本案例(Textual case)和视频案例(Video case)。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即以案例为中心,将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世界通过案例描述出来,将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中,让他们去感受这个事件,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教学,最终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教学方法。

1.2 视频案例教学的内涵

在教师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视频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手段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Aallen和他的同事W.EVE为师范教育设计的微格教学系统。国内学者鲍建生对其做出了初步定义,认为视频案例是指超媒体环境的课程教学视频案例,超媒体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即采取非线性、非依序性的方法取得资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内容之间跳跃,来回触发所需要的数据库。而多数学者认为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利用超媒体(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网页等多媒体)的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围绕视频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视频案例教学法就是对以视频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管理沟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上课形式的灵活新颖,而视频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管理沟通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其特色主要有:声音影像表现直观生动,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并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提升管理沟通课程上课的效率;视频中蕴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视频是由声音和图像相叠加的动态系统,比起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沟通信息。全国各大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通过强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今后职场的发展。管理沟通课程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传统教学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而用视频案例教学推动这门课程的革新,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2.2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现在高校在校生多为90后,这一代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媒体,具有开阔的视野并热衷于新鲜事物,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将视频案列等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这正是老师所追求的课堂气氛。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走进了大学的课堂从事教学工作。这些年轻的老师更易与接收新事物,具有更强的创新思想,因此视频案例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成为他们所钟爱的教学手段。

2.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及普及为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帮助人们实现了许多千百年来的梦想,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更是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平台可供人们共享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量的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案例成为了可能。

3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视频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视频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管理沟通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视频案例。视频素材的选取,应紧扣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所用视频资料不断更新,不断体现视频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视频案例进行剪辑以便于向学生展示。

第二步,提出问题。教师在视频播放完毕、学生获得初步感知之后,或者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消除疑惑,对案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感知。然后,教师针对视频材料,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提出必要的、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第三步,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在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组建团队,确定团队名称、团队口号、团队使命、团队歌曲等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在学生个体对问题有了初步的、主观的答案后,团队成员彼此就可以进行讨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扬团队分工与协作精神。

第四步,组织团队间交流。团队讨论结束之后,每位成员已经结合团队讨论的结果,对自己的观点或建议自觉地进行了补充与更新。这时候,就可以组织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各个团队代表的发言,在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展现每个团队的风采。

第五步,总结评价。团队间交流之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大家谈谈此次学习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刻,对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沟通技能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并进行教学反思。

4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视频案例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并且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也要贯穿于其中。所以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有较强的掌控力,而且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为了确保视频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在管理沟通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好几项原则:

4.1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三适”原则

第一,适时原则。导入新课时,运用视频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用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开篇制胜的效果;课堂中间用,可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减缓疲劳;课堂总结时用,可强化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案例切记时间太长。第二,适量原则。教学视频案例的选取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视频案例应用的过多,则会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相反,如果视频案例应用得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视野的开拓。第三,适学原则。课堂视频教学案例应选用适合教学对象心理需求、专业发展的视频,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4.2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激励原则

每个有讲台经验的人都知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个人激励。管理沟通视频案例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淡化“标准答案”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的结论或独到的见解。其次,团队激励。以团队为单位,明确组长职责,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最后,成绩激励。教师不能忽略成绩激励这一环节。成绩要客观,要准确,要全面。考虑的主要方面是:课堂表现、分析报告、团队组织等。

4.3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管理沟通这门课程,除视频案例外,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也同样重要。将视频案例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将视频案例与情景模拟相结合,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遇到各种情况应如何开展沟通,并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沟通的技能与水平。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使教学的内容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5 结束语

总之,视频案例教学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起到了推进和示范作用。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视频案例的应用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与学生一起不断进步。虽然,视频案例教学也有自身的缺陷与面临的问题,但相信在不断的应用与探索中,视频案例教学法会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齐振国,荆永君.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中国电化教育报,2011(02).

[2]陈宗让,李骥平,李晓铭.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7).

[3]徐雪梅.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中的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NLP教练技术;案例教学;管理能力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创先应用于管理教学以来,被广泛借鉴应用于国内外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教学,成为一种培养企业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MBA学员提升管理技能方面有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MBA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教学课堂效果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相关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及个人经验有关外,还有与学员互动及课堂控制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也紧密相关。具体包括老师有没有能很好引导和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技巧,是否能针对案例问题对学员有深入提问引导的沟通技巧等方面。

一、MBA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导向

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非常注重强调对MBA学员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认为MBA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效果导向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否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学员管理能力的训练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实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能充分引导激发学员的潜能,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学员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教师对案例问题的提问引导设计、案例讨论中的沟通互动技术、引导案例深度剖析的科学提问设计技术等方面,对整个案例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及学员提供的知识信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沟通技术正是影响教师与学员案例讨论互动关系及引导能力锻炼的关键。

二、企业NLP教练技术

在接触到企业NLP教练技术后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启发,认为企业教练技术在沟通技术上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企业NLP教练技术是“NLP”即为“身心语言程序学”与教练技术(Coaching)两相结合。教练要与受训者良好建立和谐的关系下,帮助其提升成长改变,NLP正好能提供进行这种工作的各种有效手法和技巧。它们都是研究人、尊重人、关注人的,同时有各自的起源又各具优势。

1.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自1971年Richard Bandler与John Grinder二位创始者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开始着手研究以来,经过几十多年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北美与欧洲一些国家,NLP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创新、教育训练等领域,效果理想。在沟通技术方面,NLP可以给出一套技术方式使沟通者能根据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实现如何参阅沟通对象外表快速了解内心,怎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对方配合的沟通效果。NLP能帮助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一些方法技巧。

2.企业NLP教练技术。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从其产生就被欧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国泰航空、爱立信、IBM公司、宝洁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BPAMOCP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企业NLP教练技术”中教练的工作是帮助个人和团队最大化地发挥能力的过程。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帮助人们释放自我的能量、超越个人的障碍和局限,达到个人的最佳水平,同时促使团队优秀地完成任务。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三、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在MBA案例教学中,案例帮助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或角色背景,那么教师在引导案例的问题解决和带给学员知识信息过程中就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学员充分发挥其潜能,带领进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我们在MBA教学中会发现,理想的课堂效果是要形成教师与学员间的有效沟通,MBA的学员都是有个性与主见的,他们在乎自己的观点对学员的影响力及教师对其意见的尊重,因此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帮助理解沟通的意义是受对方的回应影响。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可以帮助形成和谐有效的沟通。

2.企业NLP教练技术基本技巧。教练技术需运用四大技巧即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帮助了解和引导学员对象。教练技术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员领悟问题的实质。

倾听——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学员思想状态。

倾听是为了获取资料,了解真相,有针对地给予回应。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提升教练技术倾听能力。教练可以通过身体态度姿势传达对发言者的重视,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开放的态度,身体的前倾以表现鼓励尊重学员。教练技术还可以以心理参与与语言参与的方式,支持性陈诉,反馈性陈述都可以加强与学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其潜力所在。

提问问出好问题就是在帮助解决问题。教练技术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提问问题的方向目的有:为了收集信息、为了帮助对方明确目标、为了引导启发对方、为了激励对方、为了挑战对方。哈佛大学的C.Roland Christensen教授归纳的十种问题类型对提问设计技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

区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我洞察力,让学员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学员对认知事物和接受改变观点的基础。帮助学员辨识案例事实信息哪些有用的,哪些属于“添乱”之类。

回应——发挥镜子的反射作用,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研究认为MBA案例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是教练的角色,从拓宽学员的信念入手,着眼于“激发学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练不是帮学员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提供一面镜子,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学员的心态,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面临问题的状态,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学员及时调整策略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在MBA教学中承担《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经营竞争沙盘模拟》等的课程,实践中加以运用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将NLP运用于教育心理学改善沟通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能根据分析学员所想,调动其配合,通过有效沟通影响其观点。教师能将学员“要我学”的心态轻松地转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4):286-288.

[2]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卷第1期,2009,(01):67-69.

[3]邱祝军.浅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8):68.

[4]Christensen,C,R.(1991),Education for Judg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nlp教练技术;案例教学;管理能力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创先应用于管理教学以来,被广泛借鉴应用于国内外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教学,成为一种培养企业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mba学员提升管理技能方面有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mba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教学课堂效果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相关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及个人经验有关外,还有与学员互动及课堂控制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也紧密相关。具体包括老师有没有能很好引导和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技巧,是否能针对案例问题对学员有深入提问引导的沟通技巧等方面。

一、mba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导向

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非常注重强调对mba学员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认为mba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效果导向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否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学员管理能力的训练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实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能充分引导激发学员的潜能,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学员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教师对案例问题的提问引导设计、案例讨论中的沟通互动技术、引导案例深度剖析的科学提问设计技术等方面,对整个案例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及学员提供的知识信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沟通技术正是影响教师与学员案例讨论互动关系及引导能力锻炼的关键。

二、企业nlp教练技术

在接触到企业nlp教练技术后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启发,认为企业教练技术在沟通技术上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企业nlp教练技术是“nlp”即为“身心语言程序学”与教练技术(coaching)两相结合。教练要与受训者良好建立和谐的关系下,帮助其提升成长改变,nlp正好能提供进行这种工作的各种有效手法和技巧。它们都是研究人、尊重人、关注人的,同时有各自的起源又各具优势。

1.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自1971年richard bandler与john grinder二位创始者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开始着手研究以来,经过几十多年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北美与欧洲一些国家,nlp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创新、教育训练等领域,效果理想。在沟通技术方面,nlp可以给出一套技术方式使沟通者能根据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实现如何参阅沟通对象外表快速了解内心,怎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对方配合的沟通效果。nlp能帮助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一些方法技巧。

2.企业nlp教练技术。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从其产生就被欧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国泰航空、爱立信、ibm公司、宝洁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bpamocp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企业nlp教练技术”中教练的工作是帮助个人和团队最大化地发挥能力的过程。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帮助人们释放自我的能量、超越个人的障碍和局限,达到个人的最佳水平,同时促使团队优秀地完成任务。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三、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在mba案例教学中,案例帮助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或角色背景,那么教师在引导案例的问题解决和带给学员知识信息过程中就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学员充分发挥其潜能,带领进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我们在mba教学中会发现,理想的课堂效果是要形成教师与学员间的有效沟通,mba的学员都是有个性与主见的,他们在乎自己的观点对学员的影响力及教师对其意见的尊重,因此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帮助理解沟通的意义是受对方的回应影响。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可以帮助形成和谐有效的沟通。

2.企业nlp教练技术基本技巧。教练技术需运用四大技巧即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帮助了解和引导学员对象。教练技术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员领悟问题的实质。

倾听——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学员思想状态。

倾听是为了获取资料,了解真相,有针对地给予回应。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提升教练技术倾听能力。教练可以通过身体态度姿势传达对发言者的重视,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开放的态度,身体的前倾以表现鼓励尊重学员。教练技术还可以以心理参与与语言参与的方式,支持性陈诉,反馈性陈述都可以加强与学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其潜力所在。

提问问出好问题就是在帮助解决问题。教练技术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提问问题的方向目的有:为了收集信息、为了帮助对方明确目标、为了引导启发对方、为了激励对方、为了挑战对方。哈佛大学的c.roland christensen教授归纳的十种问题类型对提问设计技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

区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我洞察力,让学员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学员对认知事物和接受改变观点的基础。帮助学员辨识案例事实信息哪些有用的,哪些属于“添乱”之类。

回应——发挥镜子的反射作用,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研究认为mba案例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是教练的角色,从拓宽学员的信念入手,着眼于“激发学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练不是帮学员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提供一面镜子,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学员的心态,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面临问题的状态,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学员及时调整策略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在mba教学中承担《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经营竞争沙盘模拟》等的课程,实践中加以运用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将nlp运用于教育心理学改善沟通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能根据分析学员所想,调动其配合,通过有效沟通影响其观点。教师能将学员“要我学”的心态轻松地转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4):286-288.

[2]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卷第1期,2009,(01):67-69.

[3]邱祝军.浅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8):68.

[4]christensen,c,r.(1991),education for judg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4篇

一、项目沟通管理的沟通对象

1.与高级管理层的沟通大多数项目必然会改变利益、资源在项目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各部门、个人之间的分配,甚至对该单位意味着一场变革。因此,需要高级管理层在单位内部提倡变革的理念,营造变革的氛围,鼓励员工参与到变革中去。在本案例中,C学院内部的管理部门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冲突、职责交叉或不清晰、协调不够等问题。项目经理注意与高级管理层充分沟通,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发展战略设想,另一方面是取得高级领导层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规范以往的业务流程、改变改善已存在问题的管理模式,来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领导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和顺利实施的保证。另外,本案例的项目经理通过与C学院高级管理层积极的沟通,从学院高级管理层获得了有效的支持,例如在人、财、物方面保证了项目得到必要的资源,也就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学院领导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并且使项目团队获得打破官僚层次、迅速决策、达到理想目标的授权。参加者能感受到这种关心与支持,增强了为项目工作的信心,团队活力得到了很大提高。2.与客户的沟通与客户的关系是项目经理应该处理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增加沟通和减少误解是处理好这个关系的关键所在。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是项目经理和客户之间需要达成一种合作性的工作关系,而实现双赢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项目经理和客户之间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在本案例中,客户是C学院各职能部门人员,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是否“好用”,能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尽量将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项目经理则希望自己所负责的项目能够达到客户需求,为自己及其所属公司创造良好的口碑,获得最好的收益。项目经理及时有效地与客户方使用人员进行交流,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无阻。3.与项目团队的沟通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是项目团队的主要组成部分,鼓励团队建设和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团队内部真诚沟通,建立一个自愿性的,相互依存的项目团队。本案例中,在制订计划、工作分解结构时,项目经理让几乎所有的项目组成员参加,增进参加者对计划、组织结构图等的理解与支持。这样做可能比较花时间,但是可以保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在项目发生变更时(例如C学院某部门的功能需求临时变更或者因学院的某些政策性变动而带来的变更)得到更多的支持,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理解、信任、投入及拥有感。此外,项目经理通过与成员的大量的正式、非正式交谈与沟通,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得到足够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及时纠正或解决一些问题。4.与职能经理的沟通在大多数企事业的现有体制下,项目部基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及物力资源,这些资源基本来自合作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本案例的情况也不例外。C学院的人力及物力资源都分配在各个职能科室,项目经理必须考虑这些资源能否满足技术要求,能否适应环境的改变,例如进度拖延、预算增减、任务变更、人员调动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这些资源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能力,决定着在能否所需时间段内获取所需资源,因此,项目经理必须要与职能经理(本案例中为C学院科室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保持和谐的关系。另外,项目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个子目标的协调推进,对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的沟通来讲,可以起到把握总目标推进的方向,又照顾到各职能部门的特殊需求,在不影响总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对职能部门子目标作适当修正或调整,坚持原则与妥协相结合,以求和谐推进大目标的顺利实现。5.与其他项目经理的主动沟通有的大型项目会分成若干个子项目,也会有若干个项目经理承担不同的任务,而各个任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项目经理应该主动地与其他项目经理进行沟通,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本案例中,项目规模不大,只有一个项目组和项目经理,因此未涉及此类沟通。

二、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在上述案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运用了以下沟通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较好效果。1.合理地选择沟通方式和环境。合理地选择沟通方式和环境对于提高项目沟通中的有效性是非常有用的措施之一。例如,项目经理将召开团队大会与下达相应文件的方式相结合;将个别谈话的方式与电话沟通的方式相结合;沟通地点或选择办公室里,或选择会议室内,或选择在工作餐桌上。2.正确地安排沟通次序和时间。在项目沟通中,通过沟通双方的洽商,合理地安排沟通次序和时间,给沟通带来方便。例如,在调查客户需求时,究竟是先与客户组织的领导进行沟通,还是先与客户组织的下级进行沟通就必须正确地进行安排,否则会造成客户组织对于沟通的消极对待甚至是抵制;与项目客户或高级管理层进行的沟通时间安排也必须正确地计划,否则同样会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造成沟通障碍。3.适时地营造沟通的氛围。在项目沟通之始就营造出一种保障沟通顺利进行的友好氛围。例如,在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价的调查面谈时,首先要向对方说明面谈沟通的目的、意图和为什么选择对方进行沟通以及对方的相应权利与义务,特别是要强调对于对方的信任和提出希望对方提供帮助与合作的要求。4.充分地运用信息反馈。有很多项目沟通问题是由于信息缺乏形成误解所造成的,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反馈方式的正确的使用,能有效地减少在项目沟通中产生障碍和误解。信息反馈还可以使非言语;可以在现场直截了当地进行,也可以是在结束后进行。信息反馈不囊括回应提问、主动的直接提问和对信息进行概括等,有时甚至使用实际行动提供信息反馈。5.准确地驾驭语言与使用词汇。项目沟通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以及如何去使用这些语言和词汇都会成为形成沟通成败的关键。例如,项目管理人员在与客户进行需求沟通时,尽量减少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一些功能报表,以便使对方能够清楚明白地理解其所提供的信息和所表述的想法与观点。6.积极地使用非语言信号。项目管理人员在沟通过程中通过注意对方的各种行动和表情等非语言信号去验证对方发出的语言信号,并且积极地使用各种非语言信号,确保这些非语言信号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信号相匹配,以起到强化沟通效果的作用。例如,饱满的精神状态、愉快的面部表情,能让对方体会出沟通的诚意,使沟通变得轻松。7.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沟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例如电子邮件、网络平台、项目管理软件等,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

三、项目沟通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沟通理念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5篇

(一)明确交流与沟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沟通是在各项技能中最为基本和富于人性化的,它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职场竞争时,良好的沟通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视野及阅历等的局限,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等到快结束学校生涯真正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时,才发现由于自身沟通能力的薄弱而阻碍了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适时开设《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让学生尽早地明白较强的沟通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主动地关注和提升相关的沟通技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沟通技能的训练,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掌握交流与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在学生明确了交流与沟通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教给学生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其掌握沟通的原则,并在沟通中加以运用。一般来说,沟通技能可以从“听”“说”“问”“答”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这四个方面基本上囊括了沟通的现实流程,四个方面各有侧重,涉及的技能技巧也不同。学生掌握了“听”“说”“问”“答”这四个方面的沟通技能后,就能从总体上对沟通流程进行把握,在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三)提升在不同情境中的沟通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听”“说”“问”“答”四个方面的沟通技能后,可以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情境,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就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其面临的是毕业后走入职场,因此职场沟通对他们来说是较为重要的。高职学生在毕业时也会面临较大的就业竞争和压力,因此,以求职作为情境,重点训练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沟通技能与艺术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例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导游情境,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护患沟通的情境,针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谈判的沟通情境,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沟通能力。

二、《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沟通相关概念的讲解,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人际沟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对该课程的学习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能够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序地串联起来。在完成这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再从不同的沟通情境入手,具体讲解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采取的特定的沟通策略,教师可以设定职场沟通、日常沟通、演讲、谈判、求职、导游、主持、推销、护理等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该情境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在不同情境下所运用的沟通策略的不同。这样的教学内容做到了主干清晰、脉络分明,学生能够有重点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把握,并能够有效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另外,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应多结合“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设计教学情境以及模拟角色等方式,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不断提高其人际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三、《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导向教学

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下,他们所习得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反复的实践对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用于指导自己今后的实践。任务导向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以及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对整个过程的掌控。如果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过于容易,那么学生往往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太难,学生又会产生畏难心理和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过于简单和过于困难的“任务”,都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在这之间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带有难度但是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任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师要先对所设定的“任务”进行分解,并分层次地下达给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分配层次对应的“任务”,由易到难,阶梯式地把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分层次地指派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任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师在讲解求职情境中的人际沟通时,可以给学生设定模拟招聘的任务,指派一部分学生担任招聘人员,一部分学生担任应聘者,以此锻炼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积累他们的应聘经验,掌握在应聘中需要的礼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完成模拟招聘任务的过程中,从面试的准备到面试的口才锻炼,从面试的问与答到面试的仪态等都有了全方位的经历,这对提升他们在实际求职中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商务沟通;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54-03

信息时代,沟通在商务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沟通能力是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也是员工选拔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此,我国不少职业院校五年制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陆续开设了商务沟通课程。作为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课程建设而言,教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与教学对象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教材市场编写现状

目前,市场在售的《商务沟通》教材有八十余种,其中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或中文翻译版本有二十余种,由国内作者编写的外文教材(主要是英文版)有十余种,中文版教材有四十余种。从使用对象上看,上述教材的使用者大多为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高职高专类教材仅有二十余种,约占教材总数的四分之一。通过阅读教材前言中对使用对象的说明,我们并未发现有专门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编写的《商务沟通》教材。与三年制高职不同,五年制高职为初中起点,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素养等方面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已出版的高职高专类《商务沟通》教材在编写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知识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同一出版社或者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同一个知识点上界定不同,缺乏权威性。例如对“商务沟通”这个最基本的概念就存在不同的表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商务沟通》表述为:“商务沟通就是在商业经济活动中,不同个体、不同组织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达情感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该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教材《商务沟通原理与技巧》,将商务沟通定义为:“商务沟通是指不同个体或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围绕各种信息所进行的传播、交换、理解和说服工作。”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商务沟通》中,商务沟通“是指商务组织为了顺利地经营并取得经营的成功,为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通过组织大量的商务活动,凭借一定的渠道,将有关商务经营的各种信息发送给商务组织内外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求得商务组织内外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如此差异,会令读者在对知识内容感到困惑的同时,对学科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

(二)实践性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偏低

实践是技能培养和发展的关键。商务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一些教材侧重于系统地阐述沟通理论,轻视沟通技能在实际商务情境中的运用和操练。此外,有些教材编写者本身是直接来自于高校而并没有行业背景的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经历,难以在教材中提供充分的实践和实训资料,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变为缺乏技能训练、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这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紧密联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三)知识内容与其他课程交叉、重复

礼仪是商务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商务人员在运用沟通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商务礼仪。由于商务沟通与商务礼仪关系密切,一些《商务沟通》教材融入了商务礼仪有关知识。在有的教材中,商务礼仪甚至占了总篇幅的一半。据了解,在一些高职院校,商务礼仪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笔者所在的学院就分别将商务沟通和商务礼仪作为五年制高职通用技术平台课,在商务英语、物流、金融等专业开设。与此相似,商务谈判是商务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谈判能力是商务人士必备的沟通能力之一。鉴于其重要性,有些院校将商务谈判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商务谈判通常在《商务沟通》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这样一来,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内容上多有重复,不仅会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不便。

(四)教材中的案例陈旧、匮乏

美国哈佛商学院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大量的工商界精英,其所使用的教学案例全部来自于世界各国经济与企业的真实经历。时至今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中已经普及。出于课程教学的需要,各种版本的《商务沟通》教材均引用了沟通案例,但是受出版时效的限制,部分教材所用的案例多为国外经典案例,以及本土企业的案例。有的教材案例数量较少,给教材使用者带来了不便。一方面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补充案例,以备教学所需;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务活动不多,缺乏可用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面对教材中理论性强的内容时,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时常表现出消极情绪,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五)教材配套资源不足

目前,大部分《商务沟通》教材仍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主,配以电子课件,呈现形式相对简单。有些电子课件只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版,缺少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也没有可用于知识和能力拓展的资源链接,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需要。

三、教材编写建议

鉴于上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未来在针对五年制高职编写《商务沟通》教材时考虑以下几点:

(一)由学者、企业专家和五年制高职一线教师合作编写教材

学者擅长构建严谨的知识体系。企业专家可以将企业的需求和实践经验引入教材,当学术界对知识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时,企业专家可以用行业规范用语来表述专业词汇,提高教材的准确性。此外,五年制高职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特点,在教材的体例、表现形式等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学生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可以对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提供具体的指导。学者、企业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合作,优势互补,编写出来的教材会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重视实践,增加技能训练内容在教材中的比重

作为一门技能性、应用性突出的课程,《商务沟通》教材要强调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每一个章节或者项目都应该设有相应的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这些内容既可以穿插于理论知识的介绍中,也可以安排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先学后练、学练结合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技能训练不能脱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经验世界,要与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在校学生参与商务活动的机会不多,商务交往的对象范围有限,因此教材编写者可以考虑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沟通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然后举一反三,逐步扩大实践的范围,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参与商务活动时才不会感觉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三)合理编排教材的内容结构

为了实现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对接,教材可采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结构,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剔除重复内容,进行知识板块的重新整合。在学习模块顺序的安排上要符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材内容模块设计:

学习模块:(1)沟通概论。此模块学习的目标:理解商务沟通的含义和过程;能分析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对策。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沟通意识和良好的沟通心态。(2)口头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掌握拒绝、说服、赞美、批评等口头沟通的技巧,能进行有效的电话沟通、面谈、面试沟通,能根据特定主题实施演讲。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3)非语言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掌握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距离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4)自我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理解自我认知、自我沟通的含义及特点;能进行情绪管理,自我激励。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5)人际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掌握与上司、下属、同事、客户和新闻媒体沟通的策略,能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实现高效沟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6)团队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能分析、解决团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能组织实施小型会议。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7)书面沟通。此模块学习的目标:了解书面沟通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商务信函、商务报告等各种商务文书的写作技巧。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写作能力。

(四)增加教材中本土企业案例的数量,体现案例的时效性

中国式沟通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教材应该高度重视文化的差异,在选用国外经典案例的同时,适当增加中国企业的典型沟通案例,反映中国企业的沟通特点和规律。同时,教材的编写者要密切关注、跟踪企业发生的沟通问题,将最新的企业动态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去。

(五)教材应版面活泼,以增强视觉吸引力

教学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仅能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还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材如果在阐释概念术语、说明过程、介绍类别、设计沟通游戏或者设置沟通情境时,适当增加图片的比例,可以使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易懂易记;在知识导入环节和练习中设计一些参与性的表格,还能增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如果借鉴一些语言学习类教材双色印刷的做法,对重点内容的文字套色,并强调图片的色彩层次,会使教材看上去更有吸引力。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在喜欢和适用的前提下,学生和教师也是可以接受的。

(六)开发形式多样的配套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教材编写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如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素材库、拓展资源链接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为便于教师组织技能训练,还建议提供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针对纸质教材中案例难以及时更新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素材库或者资源链接中提供最新的案例资料,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的时效性。我们还建议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书,以说明每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提出建议,这对于新授课程的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已有教材在编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提高的空间。编写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总结商务沟通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他教材的有益经验,才能编写出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相适应的,能满足需要的优秀教材。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高职教材编写现状与出版趋势――以高职文秘专业教材为例[J].出版科学,2012,(6):38-40.

[2]姚成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编写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48-51.

[3]叶茂樟.对五年制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4):45.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7篇

个性化市场营销与知识营销是常用营销理念,个性化市场营销指的是在开展营销工作的过程中将消费者个性需求作为出发点,利用消费者信息档案或数据库等提供具有针对性、人性化特点的营销服务,并在全面把握市场动向的基础上满足顾客需求。知识营销指的是利用科普宣传的方法让消费者了解新科技产品带来的有利影响,由此强化产品概念及刺激购买欲。为了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知识营销理念,可以应用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出与真实情况相近的市场营销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更好地掌握如何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营销理念增加市场份额。首先,应采用模拟演示法进行教学,在模拟演示时可以采用VCD资源及网络资源等为学生讲解如何针对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选择广告营销方式。例如,可以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经典广告,包括戛纳国际广告节获奖作品、中国国际广告节及纽约广告节获奖作品。在模拟演示后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表达手法、分类与特点、适用范围等,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情境中增强个性化与知识营销理念。此外,可以采用沙盘模拟的教学方法培养个性化与知识营销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4人~6人组成一个公司,各个公司互为竞争对手,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市场定位方法与知识营销策略开展营销大战,让学生在模拟实战环境中学会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及改善企业形象、提高销售业绩。

二、应用探讨教学法,培养创新、绿色营销理念

绿色营销是一种被广为提倡、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营销理念,具体指将环保元素及环保理念融入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中,保证营销的服务或商品与道德准则相符,且具有无污染及有益身心的特点,让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或购买商品时可以形成绿色环保型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创新营销理念指的是优化企业所采用的销售模式,以新型销售模式确保产品能够实现快速清库及提高销售额。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营销理念时要强化创新营销技能、营销组织、营销产品教学。为了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营销理念及绿色营销理念,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创新营销思维,并了解如何使营销过程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为了维持课堂中的讨论秩序,教师需要做好课题导入工作,同时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保讨论过程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针对性。对于讨论的话题,应避免设问空洞或问题简单,可以从企业营销失败教训及成功经验、企业家战略思想及营销实践方面入手,保证讨论话题具有培养创新及绿色营销理念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提供探讨话题时,应选用中职学生感兴趣及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话题,避免问题太浅或太深,一般可采用引申或扩展连锁问题的探讨教学法。此外,应针对创新营销理念与绿色营销理念的培养要求提供广泛的营销教学探讨素材。例如,可以让学生关注央视《对话》、《消费主张》、《市场分析室》等栏目,或订阅《商界》等报刊,以便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广,从而为课堂上的探讨教学提供更多市场营销素材。

三、融入案例教学法,培养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

综合性营销沟通是适用范围较广及较为常见的市场营销理念,指的是利用公共关系、广告反应、销售促进等多种沟通形式对产品营销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综合性利用各类分散信息开展营销工作,在市场营销中应用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可以有效改善销售效果。对此,在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由于营销沟通过程较为复杂,为了使中职学生能够更快掌握营销沟通技能,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课堂当中,在选择案例时要保证时效性、专业性、本土性及深浅适宜。例如,在对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苹果公司、耐克公司的相关业务作为案例。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还应注意在培养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强化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保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能够顺畅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收到信息后可以积极与教师或同学交流,由此把握案例所采用的营销沟通理念,并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形成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等。例如,在对营销环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地区沃尔玛市场环境作为案例,并通过引申案例说明沃尔玛所采用的营销沟通理念。在说明沟通理念后,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营销方案,将综合性营销沟通理念运用到所制定的营销方案及策略当中,从而在培养营销理念的同时有效训练专业技能。

四、结语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8篇

一、阐明理论,掌握管理沟通的基本内涵

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隐含在管理的各个职能之中,并贯穿于整个过程。无论是计划、组织、协调、还是领导、控制、决策,都与沟通密切相关。对于管理与沟通,管理学发展史上各个学派对此众说纷纭,有关沟通的意义多达100多种,沟通的含义是相当丰富而复杂的。企业管理沟通学者专家认为,管理沟通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等,旨在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有意义的信息发送、接受与反馈交流的全过程,即各组织对该过程的设计、规划、管理与实施的交流过程。

从具体的实践应用层面来说管理沟通是指为了实现目标,管理者把信息、观念或想法传递给其他人的过程。首先,管理沟通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严格说来,任何沟通活动都有自己的目的,只不过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形式相比目的性更为明确罢了。管理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在管理沟通过程中必须依照目标进行沟通,不能为了沟通而沟通。其次,管理沟通是一个互动过程。多数情况下,管理沟通不是单方面的沟通,而是一个涉及思想、信息、情感、态度等交流的互动过程。第三,管理沟通是多层面的沟通。管理沟通是一个涉及个体、组织和外部社会多个层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存在个体和个体之间的沟通,也存在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还存在个体与群体、群体内部与外部的沟通等。不同的管理沟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所以,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和理论,教师在讲授时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要点,知识要点讲透彻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沟通障碍问题,学生只要把握沟通障碍产生的环节和原因,采取正确的对策克服沟通障碍,正确运用原理沟通的基本方法,就很容易掌握。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与方法的联系,通过掌握一些相关其它内容和方法,来深入理解其理论依据。

二、明确管理与沟通的区别与联系

1 管理与沟通的内在联系

管理和沟通有着密切的联系。管理和沟通是两种存在大量重叠的人类行为过程。其一,所有的管理行为过程,绝大部分就是沟通行为过程。沟通是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也是管理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方法和工具。如管理职能中的计划,计划必须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作基础,信息收集处理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其二,如果把沟通行为过程由人类社会大背景缩小到企业或组织内外部这一相对较小的范围来考察,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大量的沟通行为过程必然与企业或组织的管理相关或重叠,大部分沟通行为过程都是管理行为过程。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惊人发展,信息本身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并且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而在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企业中,信息的传播、交换、共享速度对企业经营成败更是具有直接决定性意义。在咨询公司,团队沟通、知识共享、协调配合这些管理性质的沟通,担负起了企业资源、智力整合以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重任,企业资源的整合基本靠的是成功有效的沟通与组织。在这样的形势下,沟通必然获得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管理学家的重视。

2 管理与沟通的区别

(1)管理与沟通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和沟通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概念。管理比较侧重于人和人、人和物等多种企业资源的组合及组合过程,强调的是管理者、管理对象即资源和全部过程。而沟通则比较侧重于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和核心的信息交流行为过程,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大部分。

(2)管理与沟通的目的不同。虽然管理和沟通都是人类和企业组织中重要的社会行为,但两者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管理的目的是要企业输出最大产出,而沟通的目的则是互相正确理解,但理解并不是一定能达成共识,没有共识从效果上讲有时并不一定能产生最大产出。当然,两者都以充分利用企业或组织资源,争取最大产出为其基本目标和初衷。

(3)管理与沟通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不同。管理活动和沟通活动作为人类和企业组织的基本活动,两者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着重叠部分。即该活动既是管理又是沟通。管理与沟通也有各自独立不相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管理但不是沟通,或者说沟通但不是管理的活动。如管理行为中的决策者个人自己决策,是典型的管理行为,但不是沟通;如果说是沟通,则要将其称为自我沟通。比如仓库管理员对于纯粹商品库存摆放位置的管理,因为它只涉及到个人对一些物品的管理,但这样的行为显然也是常见的管理行为。

(4)管理与沟通针对的范围不同。管理主要针对组织来定义,而沟通是针对整个人类社会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必须发生沟通行为,与存不存在组织或企业没有必然联系。在企业内要沟通,不在企业内也要沟通。而管理,必须以企业存在为前提和对象才能成立和实施。可以说,沟通发生的范围更大更广阔。这也是管理和沟通的重要区别。

三、注重案例教学,灵活运用管理沟通的方法与技巧,重视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管理沟通课程 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管理沟通课程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心理学、商务礼仪、语言学等等。此外,管理沟通又具有很显著的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征,其内容组织内部沟通、组织外部沟通、谈判、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变革中的沟通、冲突管理中的沟通等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管理沟通课程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人员已日渐成为社会的抢手人才。正因为如此,高校纷纷开设该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在教授管理沟通知识时,很多青年任课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刻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很少采用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摸索,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革当前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

在管理沟通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管理沟通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学习管理沟通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管理沟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根据特定知识点,随机向学生提问,并与学生共同开展深层次讨论,以在思想碰撞中升华认识。如对小道消息的利弊分析、 白岩松于2011年5月在广西大学成功演讲的技巧研究、听与倾听的差异探讨等等。由于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效果的要素比较复杂,而且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在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作为课程组织者和沟通引导者的任课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看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沟通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知识,且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全面系统理性客观的看待围绕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而开展的沟通中的各类问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促进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转变因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而带来的内容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和知识单薄的状况,任课教师可参考学校电子阅览室里丰富的网络课件,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制作一批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在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在每章节内容里播放大量相关的幻灯片、视频及图片,这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视听疲劳、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导入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图片、声音、文字、数据、表格等形式,可以让抽象化解为具体、让课堂洋溢着生动有趣的气息。此外,还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了解认识媒介文化,培养学生快速、有效地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期刊、网络视频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来合理鉴别有关信息且有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国内外关于“管理沟通”的最新、最前沿性的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和热门话题,从而可大力增强学生解决现实中的管理沟通问题的能力。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管理沟通相关网站,如沟通网(省略)、中国营销传播网(省略)、价值中国网(省略)等。

三、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具有代表性的沟通案例,引导师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了解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特定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整体状况,在讲授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穿插各种具备时效性的管理沟通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用管理沟通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沟通技能,最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交流进行概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的进度,可提前让学生结合每章节的导入案例和课程内容,自行查找类似案例。例如,青年任课教师在讲授企业最为常见的管理行为之一,即组织沟通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搜集一个的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特色的组织沟通风格的典型例子,例如前通用CEO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理念”沟通。在课堂上,学生们就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了解到任何组织的沟通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且深深地受到组织文化类型的影响,无论采取何种沟通媒介和沟通渠道都须与企业的物质文化发展相适应。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案例,可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们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也为学生们步入社会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三)先系统讲授知识再举出案例以巩固知识点。在平常生活或学习中,青年任课教师随时留意搜集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相关联的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些理论知识之后,如管理沟通的过程、影响管理沟通的因素、演讲等,再慎重举出与此内容紧贴的案例,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四、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有理论知识还不够,学生还得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去,为此,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沟通活动模拟,以让学生当场将所学到的管理沟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并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组织的外部沟通”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挑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来模拟开展新闻会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并从中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主持人和发言人,及数几名学生来担任记者角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如演讲比赛、企业面试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理论加以运用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总之,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之中,青年任课教师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紧密结合管理实践,调整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水平,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红.管理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惠亚爱.沟通技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10篇

(一)设置依据

护理礼仪是护理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护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的职业。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近年来护患冲突明显增多。据调查,临床上80%的护患冲突是由沟通不良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设置这门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地位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护士职业考试科目之一,是一门人文修养课程,属于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主干课。在接受了学校护理教育的学生要打开社会的大门,进入护理行业,并成为一个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需要一把宝贵的钥匙,这就是“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它是护士学生社会化、职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课程发挥实践作用的桥梁。

(三)教学内容和目标

根据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计情境,整合教学内容。把“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设计成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以下五个情境:礼仪与沟通认知、交往礼仪、仪表礼仪、护际沟通、应聘礼仪。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护理礼仪及护际沟通的基本知识及规范,要求学生具备从事护理专业所必需的职业礼仪修养及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以及学法的指导、教法的应用,都对顺利实施教学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课对象是普通大专护理一年级学生,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是:高中毕业跨入大学校门,对护理专业及职业形象缺乏基本认识;但他们精力充沛,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动手,对实践教学环节兴趣浓厚。学习特点:以前课堂学习时间较多,以文化理论知识为主,较少涉及礼仪与沟通方面的知识;而高职高专的学习更强调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理论讲授法、示范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轻松掌握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为常用护理礼仪及人际沟通的运用。难点是常用护理礼仪及人际沟通内涵的内化及提升,是因为内在。难点突破主要是专业文化“德馨技精博学笃行”所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以及教师本身人格的影响。

三、教学互动单元举例

实训课的展示:规范学生的着装,基本姿势的训练,工作中的行为训练。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护理工作中沟通的技巧,很好地运用沟通礼仪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重点是沟通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难点是运用所学沟通知识,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

(二)教学过程

1.小组集体备课。让学生通过教材、互联网等作临床护际沟通的调查,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分组提交报告。

2.分小组汇报搜集到的护际沟通案例,根据实践报告简单交流感受。课堂导入:请同学们想一想,导致护患冲突原因是什么,有效沟通的技巧有哪些?由此引入新课。

3.接下来教师精讲护理工作中能促进有效沟通的方法。如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发。案例:护士小王遇到一个脾气不好、蛮不讲理、要求苛刻的老爷爷,为了能和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小王没有过多安慰的语言,没有过多照顾的行为,而是默默听他在表达,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这一案例,教师先启发,再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学会聆听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的结论。

4.通过汇报交流和教师讲解后,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安排课后的任务:每组同学自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围绕沟通礼仪及技巧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进行精心的准备。

5.用2学时的时间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完毕后学生进行分析:在这个情境中用到了哪些沟通礼仪与技巧?运用是否恰当?具体材料的呈现,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充分感受正确使用沟通礼仪而产生的和谐人的际关系及不正确的沟通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例证法将本课重难点分析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6.最后用2学时的时间进行沟通考核。采用两个同学一组,一个扮演护士,一个扮演患者,抽签选取情境,进行护患沟通。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加强了沟通礼仪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建坤.现代礼仪教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何浩然.中外礼仪[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11篇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口腔科实习的本科生、大专生和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住院医师共6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46人,平均年龄(22.8±2.5)岁。

1.2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医患纠纷案例交给学生,同时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该案例为何出现医患纠纷患者有何心理状态、医师有无失误、该矛盾应该如何沟通解决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该纠纷的方法。上课时抽取学生讲述自己的准备的答案,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最后由老师分析总结。

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医患沟通技巧,设定好实际的医疗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体验各方在医患矛盾中不同的心理历程,体会医师在医患沟通中使用的语言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训练。

录像观摩:请学生观看实际临床实践中,自己和病人医患交流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病史采集中技巧应用、如何有效建立医患关系、如何向患者解释病情和诊断、协商治疗的技巧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到分诊台、门诊办公室等实践观摩,观察医患矛盾的处理实例,提高医患沟通的实践能力。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估

在临床实习或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判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强弱及获得实践课程设置的反馈。学生普遍能够积极参与医患沟通的实践课程,完成课前的案例准备。在教学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学生全部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2问卷调查结果

(1)对自身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中,住院医师的得分略高于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或大专生,但差异无显著性。85.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用语言和患者沟通的能力,73.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控制问诊时间,58.8%的学生认为自己受情绪多变的患者影响较小。最有把握的沟通内容包括:用礼貌用语问候患者,询问就诊的原因,向患者交代治疗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2)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收获:79.4%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提高了临床沟通意识,77.9%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医患沟通的技巧,52.9%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41.2%的学生认为促进了专业的学习。(3)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当问及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时,95.6%的学生选择多种形式相结合,69.1%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64.7%的学生选择录像观摩,55.9%的学生选择案例分析,42.6%的学生选择现场实践。(4)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性质:对于本课程性质的看法,52.9%的学生希望是必修课程,42.6%的学生希望是选修课程,4.4%的学生表示均可以。(5)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应安排在生产实习阶段。36.8%的学生认为应贯穿生产实习至住院医培训的整个阶段。

3讨论

3.1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的必要性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是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顺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真诚、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也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理论课相比,医患沟通技巧的实践课程更有针对性,能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医疗场景。通过具体的案例、扮演的角色或医疗现场真实的事件,增强医疗实践中和患者的沟通技巧,帮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授课形式

本研究借鉴了89所院校采用的基本交流技能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倾向于多种形式结合,其中角色扮演、录像观摩最受学生欢迎。91.2%的学生认为录像观摩有助于帮助发现被忽视的沟通细节问题。

3.3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

本研究中,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主要依靠自己填写的调查问卷。虽然获得了一些有效的信息,但主观性较大。将来,建议增加客观性的评价。如李娟等翻译和引入国际上的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估,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还可考虑采用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态度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录像纠错等)相结合的方式等。

4小结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运用

我们在自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13篇

培训目标

学习掌握现代公文新理念,新思维,树立公文沟通理念和正确的写作思维;

正确认知良好公文写作习惯和写作技巧的修炼及修养,掌握公文写作的职场意义;

掌握现代公文的分类、文种、特点和行文规范规则,自觉规范公文写作;

专题学习掌握常用公文 (函、通知、通报、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简报、授权书、管理制度、

会议纪要、策划案等)行文规范、写作技巧和方法、模板化;

了解常用公文的行业特点,以及如何将企业文化内涵融入内部公文,提高公文沟通应用效果; 传授讲师的写作应用感悟,启发学员认知正确的写作思维,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注重日后的自觉修炼; 掌握商务公文的文理与法理的融会应用,快速提高内部常用公文写作技能和水平,提高职场业务公文的应

用和沟通效率。

课程大纲

公文,是企业和社会人沟通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和重要手段。公文写作技巧是公文规范、公文质量的重要基础。然而,我们常常的事实是:公文撰写格式不一,公文沟通常常不能令上级满意或效果不佳,更有甚者,词不达意,或冗长混盹,等等,为什么?观念缺失?工具方法缺少?技巧缺乏?!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公文写作的新理念认知,写作的工具方法论、流程和公文应用实务的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的公文写作素养和技巧,从而提升公文的应用和沟通效率,打造职场的第三张脸,塑造企业公文素质和公文文化!

开篇:理念与概念

【引子】:小故事《你方我方》

【开篇】:企业内部公文沟通的困惑与问题

第一章:公文沟通理念新知

1.1 公文的沿革

1.2公文沟通新理念新思维

1.3公文写作的职场意义

1.4公文的写作理念:公文写作是一种文理与法理的融合。

【案例分享】:文革时期的公文实例分享

第二章:公文的简要概述及写作基本步骤

2.1现代公文的分类、文种与特点

2.2现代公文的行文基本规范: 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

2.3现代公文的基本修养

2.4现代公文的语言技巧

2.5现代公文的写作步骤与技巧

【案例分享】:语言技巧案例分享

实务篇:常用公文的写作规范与技巧

第一章 函的写作

1.1函的特点

1.2函的类型

1.3函的写作技巧

【案例分享】:某机构〈告知函〉

【练习与互动】:邀请函

第二章 通知的写作

【案例分享与点评】:<关于xxx通知>实例

【互动练习】:关于树立社会诚信文化的公益活动的通知

2.1通知的文种、特点、格式

2.2通知的类型

2.3通知的写作技巧---

点评: 通知案例或作业

第三章 报告的写作

3.1内部报告的文种、特点、格式规范

3.2内部报告的类型

3.3内部报告的写作技巧

【案例分享与讨论】:某机构研究部门专题报告案例分享

【互动练习】:

3.3.1如何突出报告的关键点

3.3.2如何让报告生动有效

第四章 请示与批复的写作

4.1请示与批复的特点、文种、格式规范

4.2内部请示与批复的特殊形式----会签

【案例分析】:企业内部会签

4.3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分析研讨】: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4.4请示与批复的写作技巧

4.4.1请示的技巧

4.4.2企业内部会签的技巧

4.4.3如何提升“签报”的功率与水准?

4.4.4批复的技巧

【互动练习、分析研讨】:XX部门<请示>的写作案例;

【互动练习】:内部会签

第五章 计划与总结的写作

5.1总结的特点、文种、格式规范

5.2总结与计划关系

5.3总结的类型、基本结构

5.4总结的写作技巧:三要诀

【案例分享】XX部门年度总结案例

第六章 通报的写作

6.1内部通报的特点

6.2通报的类型

6.3通报的写作技巧

【案例分享】:批评案例

【练习与互动】:表彰通报

第七章 简报的写作

7.1内部简报的特点

7.2简报的类型

7.3简报的写作规范

7.4简报的写作技巧

【案例分享】:简报案例

【讨论与互动】:

第八章 授权书的写作

8.1授权书的类型特点与作用

8.2授权书的结构模式

8.3授权书的写作要领

【案例分享】:某集团〈授权书〉

第九章 会议纪要的写作

9.1会议纪要的文种、特点、格式规范

9.2会议纪要的种类

9.3会议纪要的写作要领

【案例分享】:某企业会议纪要

第十章 管理制度的写作

10.1内部管理制度的文种、特点

10.2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与语言技巧

10.3 内部管理制度的逻辑技巧---企业流程文化的宣贯

【案例分享与讨论】:某著名企业案例分享与点评

10.4如何让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第十一章:策划案写作

11.1策划案的文种属性及特点

11.2策划案的结构模式

11.3策划案的写作规范与技巧

11.4策划案的写作要诀

【案例分享】:某机构专题策划案分享

【案例分析与讨论互动】:企业X部门策划案

总结篇:常用公文的写作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法

第十二章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法

12.1公文写作常见错误10种错误

12.2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12.3公文写作常见错误10种错误解决方法

【案例分享】:公文写作常见错误案分析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案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采用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二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总结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多媒体案例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 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找到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案例并不容易,教师可以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拍摄相应的情景剧。情景剧取材于中职生中职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拍摄。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使用

我们在北京某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本片采用的情景剧案例他课堂常用的“纪录片”式案例不同,由于与真实生活情景非常接近,其中所含的人际沟通知识也是内隐性的,并没有将主题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观看中注意的焦点不够集中,在后面的讨论也只能限于肤浅的表面理解,导致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深度。

其次,由于学生长期接受“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开展的方式已经有了预期,一般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是从下课时的“松”进入上课时“紧”的状态,随着课堂内容的开展,教师会适当地让学生再“松”,然后再次“紧”。但是在B班,教师一开始向学生呈现视频,让学生直接进入“松”的状态,打破了学生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来不及调节自身的状态,导致对多媒体案例注意不足,对随后讨论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后面的文本案例,学生觉得更加枯燥,出现了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相反,对于A班来说,文本案例的呈现方式与平时较为接近,提供了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后面的多媒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授课形式、师生互动上也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常用游戏、训练,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但是传统课堂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对课堂的呈现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猛然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如果是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两者的差别正是由于学生对“正式课堂”和“课外课堂”的预期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必须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的过渡环节,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活动、讨论的参与程度。

二、基于多媒体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多媒体案例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但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进行教学时,要采用以案例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熟悉有关视频片段,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沟通理论和技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3-5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在15-20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致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

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学生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目标有了解,知道本课的内容,最好在课下有过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二)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在教学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讲授、让学生进入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状态,以便学生能在后面的案例学习中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案例中的人物所遭遇的情景和冲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场景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心理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案例,结合本课的内容给出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认知冲突,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开阔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再次重复播放多媒体案例材料。学生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案例时,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些细节,或者未能抓住案例的重点。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形成了对问题新的看法,这时再次观看案例,学生能根据讨论所形成的想法更仔细地观察多媒体案例的内容,获得更多的体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只播放多媒体案例中普遍被忽略的重点细节,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

高效沟通的案例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现代护理模式;护患沟通;护理实践;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63-02

护患沟通是医院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清晰展现医院护理沟通的良好能力,缓和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1-3]。有研究表明[4],不同的护理模式取得的应用效果也不同,目前常用的护理模式为现代护理模式。为了探讨现代护理模式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该院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362例分别采用现代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62例,年龄为14~67岁,平均年龄为(36.9±12.8)岁,其中男206例,女156例。入选标准:患者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可以正确表达自身的情感。排除患有急重症、昏迷、住院时间不足5 d、精神病、不能正确领悟问卷调查的患者。将36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1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为对照组,181例患者采用现代护理模式为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包括住院患者的常规基础护理、遵循医院的常规护理规范制度、实施医院常规的临床护理技术等。观察组采用现代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均为2010年颁布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中规定的内容。当患者出院时给予患者自制的护患沟通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1.3 评分标准

自制的护患沟通调查问卷的评分标准:该护患沟通调查问卷共分为18个条目,其中情感评分包括6个条目,沟通评分包括5个条目,行为评分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为1~5分,分别代表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重要、非常重要五个级别,总评分为90分,评分越高,护患沟通越好。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患沟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表1),观察组情感评分(26.4±5.2分)、沟通评分(23.7±5.8分)、行为评分(29.2±5.6分)、总评分(79.3±1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6.1分)、(17.3±4.9分)、(21.6±5.4分)、(57.4±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5-6],护患关系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环节,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患关系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具有多层面理论的概念,涉及住院患者与医院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患者对医疗服务水的提升也提出了新要求,护患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医疗技术型关系,而是包含很多附加的非医疗服务型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护理人员。在住院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照顾,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又依赖于患者,需要得到患者的认可,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而护患关系不仅是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的基础,也是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在形势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方案,为行业内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需要由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贯彻执行。要求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要以患者需求为沟通目的,采用的方案为治疗性沟通,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准确的信息传递,使其可以正确把握和理解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治疗性沟通的实施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行为沟通能力、信息反馈、情绪控制等。目前社会医院林立,不同规模的医院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有所差别,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能和业务水平,使其掌握准确的技巧可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善待患者,方可在医疗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赢得患者的认可。

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自身形象表达出来的,不是别人的感受,不能仅依靠听觉和想象反映服务质量,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护理工作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多与患者沟通,多给予其鼓励和支持,消除其内心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主动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足感。现代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案,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也为全面分析给出了准确、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进而实施有效的护理方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冲突,改善了医患关系。

该研究表明,观察组情感评分(26.4±5.2分)、沟通评分(23.7±5.8分)、行为评分(29.2±5.6分)、总评分(79.3±1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6.1分)、(17.3±4.9分)、(21.6±5.4分)、(57.4±10.3分),说明现代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显著改善医患关系,临床疗效显著。综上所述,现代护理模式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明显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浅析现代护理模式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10):115-117.

[2] 毛丽英.内科护理工作中对护患沟通模式的探讨[J].医学伦理与实践, 2010,23(3):353-355.

[3] 吴海祯.浅谈现代护理模式下的护患沟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9 (18):104-105.

[4] 徐培培,丁红,杨冬梅.新型护理模式在增进护患沟通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21):90-91.

[5] 王桂秀.运用现代护理模式加强沟通增进护患关系[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5,7(3):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