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

慕课建设论文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语课程;慕课课程设计;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

一、引言

慕课从2008年至今成为主流媒体的教育关注点。2012年在美国顶尖大学建立网路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国外“coursera”、“edX”、“Uadcity”三大网络课程提供商实现与众多世界知名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系统学习课程。根据Wikipedia2014年的统计数据,单就coursera拥有来自114家教育机构所提供的839门课程,学习者达到1000万。平均每门coursera在线课程注册人数达到2万,甚至有些课程注册人数达到23万。基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放性教学管理模式和高校国际化教育办学合作,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国内顶尖大学除了加入国外慕课教学平台和课程之外,也纷纷建设“学堂在线”、“MOOC中国”“中国大学MOOC”支持以及例如“上海交大网络开放课程”等高校自有慕课平台。由于慕课课程建设在国内普通高校处于尝试阶段,课程建设理念、设计结构、技术支持和效果评估等对于广大高校教师而言仍需要借助国内外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课程设计案例来丰富其课程设计的多层次理论基础,亦可借助超星公司商业化慕课设计模式以及指导性慕课设计方法来进行精细化再设计,使慕课技术服务于教学效果。

二、相关研究回顾

慕课作为高等教育一种重要的开放性教学形式,其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评估技术、商业化多主体参与模式等方面收到国内外学界关注。在知网、sciencedirect等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和“MOOC”微信号以“慕课(mooc)”、“课程设计”等关键词对2013-2015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有三十多篇国内和二十多篇国外学术论文。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以某些具体课程为例的慕课化教改。如根据慕课特点以英语听说等专业为例进行课程改革[1]。(2)、慕课建设的意义、利弊得失与深远影响。如孟庆宁分析慕课热潮的现实困境、行动逻辑和文化反思[2]。卫志民研究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3)、运用于慕课过程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如王陆设计了一种基于慕课教学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弹性型转弯教学策略模型[4]。(4)慕课后期反馈效果评价机制。马瑞、吴晓璇等人构建慕课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课程团队、学习用户、环境4个一级维度、8个二级维度、32个指标项[5]。境外研究较为系统,从相关慕课类型、特征、运作模式等概念研究到关注慕课课程设计中“学生视角”的教学效果与学习体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涉及到如医学等慕课课程设计中的“以生为本”理念运用和学习体验反馈技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法明确慕课设计内容、技术手段和教学战略等设计体系,更好体现慕课课程设计中的学生需求和效果控制。台湾学者如Yang-HsuethChen、Pin-juChen等则通过对慕课学生的田野阶段性访谈、课程过程记录和研究观察笔记等质性分析研究慕课学习团队的影响因素、激发策略和受益认知,为针对研究中国背景的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手段开发提供一手实证数据[6]。综上所述,专业课程的慕课课程设计研究更需要关注“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个案化教学设计特色和有数据测度为依据的展示重构。

三、慕课课程设计构建———以《酒店管理概论》双语课程为例

(一)、慕课建课结构分析

根据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取决于机会、毅力、能力倾向、教学质量、学生理解能力这5个指标。慕课建课在机会指标上明确学生完成某门慕课学习任务所规定的时间,即为慕课课程的总学时,基本参考面授课堂的总学时。在学习毅力指标上,慕课根据现有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学习态度和时间投入,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视频处理,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学习序列再设计,使学生减少学习负荷,短时间阶段化学习模式更增加学习的持久性和成就感。在教学质量指标上,慕课在教学内容和学习序列上能够支持自定进度的学习,提供一对一的教学体验,线上练习活动的及时反馈为学生提供定制的学习帮助。慕课平台学习数据统计功能也形成对学习情况的监控,帮助教师更好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在学生理解能力指标上,慕课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教学序列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慕课内容结构。在能力倾向指标上,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来重新设置慕课难度,多以创造学习价值为目标来激励学生完成慕课学习。针对《酒店管理概论》双语课程慕课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其一、在课程教学周期方面初步设定为16周,每周安排90分钟教学视频学习和30分钟线上学习活动和社区交流。90分钟教学视频分割为若干5分到15分钟小片段视频教学,确保每个小片段能够完整讲授某个章节主题或者小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在毅力、机会等指标方面持久完成线上学习任务,保证学习机会在有限时间内被分享利用。其二、在内容主题安排方面建议采用模块化分割,建立慕课教学视频目录指南和细化教学大纲的章节知识术语。每个视频围绕一个概念、原理或者话题。便于学生查找所需要的知识点或者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重新设置学习序列。知识点取舍除了根据《酒店管理概论》面授大纲之外,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前课后反馈和线上社区推出的wiki板块的知识共建所增补的知识点,增加相应教学内容以适应酒店行业不断变化的发展业态,最终实现主题聚焦而相对独立完整,同时又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能力倾向。其三、在形式设计和技术支持方面,双语慕课必须增加字幕,并且在关键英文表达和生词上有标注解释,以帮助英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跟上学习进度。慕课视频拍摄技术多样化,有PPT录播、课堂实拍、选景外拍三种形式。因为《酒店管理概论》教学目标偏重于理论性引导,但是专业内容偏重酒店基本管理原则、服务规范和运营环境理解,并无太多推理过程,因此使用大部分PPT录播和少量选景外拍是该课程双语慕课建课比较适用的形式设计。国内慕课建课的技术支持多依靠coursera、edx、学堂在线等国内外成熟的慕课平台,聘请专业慕课制作公司来完成全程技术服务。从制作成本考虑,建议本校电教中心提供视频制作的技术支持,组织年轻教师学习基础的录播软件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培养自主慕课建课能力,并可以招募学生助教团队来辅助,提升学生建课参与性。其四、运用多种组合学习路径。慕课结构区别传统面授课程的地方在于1、基于视频之间延展关系的碎片化学习和组合化教学序列。学生可以自定义学习序列,或者教师可以推荐学习序列并阶段组织review和小测试。2、丰富多样的线上社区活动。包括破冰活动、同伴互评、知识共建等。教师在整个慕课社区活动管理中扮演介绍人、辅助人、平等成员等角色,让学生之间通过社会互动和协商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和信息分享。国外慕课平台多借助Googlehangouts、YouTube等进行视频在线答疑、专题讨论等。而由于国内网关限制不能使用部分国外网站和软件,因此建议可以使用微信群、QQ群、Pinterest等分享图片、视频等信息,实现社区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氛围塑造。

(二)、慕课课程推介活动和学情分析

慕课课程设计之前需要熟悉选课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规律。因此需要进行课前推介活动和学情分析。在推介活动方面,国外做法是通过学术人脉、专业委员会、慕课平台、技术新闻网站等进行推介。而《酒店管理概论》双语慕课建设作为一项校级教学建设项目,最初构想是在本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以及旅游外语类专业进行推广,然后逐渐对部分市属高校的进行相关宣传。因此首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制作5分钟左右的课程介绍视频。采用特效外景切入,让教师出镜简要介绍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考核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相关信息,做好选课准备。鉴于对2014级双语班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信心不足、父母以及自己对酒店管理行业认知偏差,因此参考万豪“万礼豪程”教育项目的做法,在课程介绍视频中增加家长、选课学生、毕业生、酒店行业主管对课程难度、教学效果、行业实践结合度、就业情景等访谈来激发学生对课程受益点的正面认知,使其具有说服力。在学情分析方面,大部分借助视频观看轨迹、测试结果作业成绩和线上发帖活跃度等慕课平台数据统计来反馈学生学习行为和规律。以往慕课研究证明4周以内学生的拖延症率和放弃率是最高的。针对本科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概论》双语慕课教学难度、英语水平要求和内容-语言学习双目标平衡等特点,对有意向选课的学生采用开课之前的学情测试和期望调查、给予试听机会和学分奖励政策、要求签订选课契约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激励学生选课并完成课程学习,同时防止中途流失或者消极应付。笔者曾对2014级酒店管理本科双语班学生进行慕课建课需求抽样调研,发现知道慕课并且听过慕课的学生仅占62.9%。53.6%的学生认为慕课可能比面授更有趣,而且听课时间上比较灵活,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慕课教学中语言障碍是他们放弃的第一原因,其次是开放式多形式的presentation等作业展示让很多学生害怕自己英文口语差或者缺乏软件运用能力而感到信心不足,甚至宁愿选择记忆型的闭卷笔试。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身体条件、专业调剂和就业焦虑对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影响对该门课程的慕课学习激情。在选课动机方面,35.8%的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36.4%的学生认为大一下学期课程安排较满,慕课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灵活。27.8%的学生认为慕课比较有挑战,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比中文面授感觉更能测试出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学情分析过程中,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面试表现、选课需求、动机,并酌情筛选。另一方面需要测试学生的学习毅力、任务执行力、自信心、韧性等情商因素来预估他们学习慕课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线上社区来帮助应用型本科学生,鼓励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慕课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学习活动策略

笔者在《酒店管理概论》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中文面授和50-80%英文面授在教学内容选择、主题安排和学习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将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酒店管理概论》中英文教学章节对比,可以发现英文教学内容以学生进入酒店业职场的视角先从服务价值、职场发展到酒店微观部门组织、最后进入相关细分市场与特许业务直至对酒店伦理的思考。而中文教学内容以教师角度先介绍酒店业概况,然后将酒店管理分为组织、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后勤保障、战略、营销、公共与文化这些板块进行分类教学。根据美国饭店协会AHLEI教学要求和国际连锁酒店行业实践,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第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导入型教学内容应该包括更多服务理念等职业态度教学和职场初探放在教学第一阶段,借助慕课视频技术可以增加相关场景来加深学生对酒店行业的敬业态度和服务精神的植入,这也是广大酒店行业挑选人才的第一要求。另外慕课教学内容也应该包括更多人文伦理思考,特别是酒店职业道德、工作伦理在行业职场中的人生指导作用,可以补充一些目前国内酒店行业职业道德事件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该如何决策才是最理智的。因此在慕课教学内容设计理念上应该考虑到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以学生视角完成一趟“门外汉-职场新人-未来管理者”的学习之旅。在学习活动策略方面,针对每个章节知识点提前让学生在空白展示墙上采用知识地图方法绘制自己的术语网络图,并让学生提出核心问题来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方式展示知识点,进而设计出最佳教学策略。表1为该门课程的慕课教学内容设计表节选。除了侧重专业内容教学之外,需要在每个知识点讲稿中强调关键术语和表达,并配套一些英文表达的专业习题,帮助学生逐步熟悉英文授课的特点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常用表达。

(四)、慕课课程制作设计

慕课课程制作设计包括课件、讲稿、视频三方面。一般慕课课件采用PPT制作。由于《酒店管理概论》慕课教学设计是采用“门外汉-职场新人-未来管理者”角色深入和“酒店内部-外部”从微观到宏观的层层推进形式。因此PPT的线性展示并不太适合该门慕课总体课件制作。因此建议选用prezi制作英文版课件,展示效果更为生动,而且能够层层推进,继而不断回顾前面的要点。另外根据克拉克的学习图论思想,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5类,每一类教学内容对应可以采用6类图像中的某些类别[7]。这种做法帮助学生在观看课件图片的时候更有效的获取教学内容信息,或者说是采用了最适合的课件图像来传达了教学内容。就《酒店管理》课程课件涉及到众多行业图片,如何将课件图片与教学内容有效匹配以及制作需要将每章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分类,然后选取几种有代表性图像方案进行尝试匹配,由师生团队选择最佳匹配方案。表2为课件图片匹配过程示例。如果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当然也可由商业设计团队完成。在讲稿设计方面,所做工作包括讲稿制作成双语字幕、讲稿与课件每一页一一对应,在讲稿上标注专业术语以及解释并外挂在字幕内。同时也可以将讲稿设计成一些英文填词游戏,放在每段视频结尾处,供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本知识点的回顾。在视频制作设计方面,首先要考虑到如何以现有资源条件来拍摄能够促进学生参与的视频。最初在制作视频之前教师必须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学生配合能力和理想中的教学视频究竟是什么样的,由此才可以设计出适合的慕课视频。就《酒店管理概论》双语课程而言,主讲教师讲课有条理,英语语速较快、音质较轻,较为适合录播加配音的方式完善音频材料。另外适当安排教师穿酒店制服出镜更具有职业化特征,并且更加有亲和力。参与拍摄的学生也可以穿着酒店员工服以塑造教学实践性氛围。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或者害怕用英语与老师交流,因此在部分章节设计互动环节时需要预先设计好脚本,进行排练才能做课堂实拍。另外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可以采用手绘演示方法录制可能比单纯用PPT录播更有吸引力。考虑到新办应用型本科的有限技术层面和建设项目资助经费,建议采用camtasia、Screenflow等常用录屏软件,根据先录制好的讲稿录音和讲稿上动画点录制电脑上课件,并协调好课件播放进度进行声音和课件的合成。如果需要手绘方式合成到课件里,可以使用手写板。其他补光、化妆和后期剪辑制作也可以聘请专业公司或者业余团队DIY。

(五)、慕课考核方式和线上社区建设

根据双语课程建设项目考核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开始希望闭卷笔试,后来在平时作业体会一下presentation,最后选择presentation口试和英文笔试这两种综合考核形式,部分学生由于过度紧张影响presentation发挥。鉴于大部分学生开始不熟悉综合考核模式以及双语课程英语水平-专业内容双重考核要求,该门慕课考核方式采用视频中途小测试、章节客观题随机测试、多媒体presentation、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期末测试,取每个形式多次成绩的最高值加以权重算期末成绩,这样激发学生不断刷成绩。平时表现主要根据慕课线上社区发帖、知识共建库等参与程度评分。对于期末测试试题库建设,可以根据学生课前绘制的知识地图、线上共建的术语库、课间小测试结果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兴趣点、疑难点来有针对性出题。在线上社区建设方面,主要通过课程论坛或者wiki板块平成知识共建和合作讨论。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教师首先可以组织破冰活动,例如要求学生按照课前活动提供的酒店员工上岗仪表指南进行化妆等展示,并介绍自己个人情况,然后借助pinterest实现个人职业形象展示获得同伴的初步了解。其次在互相熟悉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自行分组完成一些批判性反思活动,例如平时presentation等作业互评。再则在教师辅助之下,可以开展一些师生三人行等内容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甚至最后可以由学生引导完成小组演示、灵感单、展示墙、FAQ等知识共建板块活动。

四、结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慕课建课项目仍处于探索阶段。鉴于以往校内公开课、精品课程以及微课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慕课课程设计可以从较为短小的微课设计开始进行尝试,增添更多适应90后,00后学生学习思维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展示,同时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独立建课并提供设计技术培训,在教学工作量、教研立项投入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在慕课教学设计思路、选材和制作方面充分开展与企业合作导师、实习平台、订单企业等多项合作,具有更多长远战略意义。本研究在双语慕课设计的五大模块方面提出一些通用或具体化设计,其可行性需要具体建课实践加以检验。希冀下阶段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层次、双语建课特点和酒店管理课程实践要求开展一些章节的慕课制作,能够在建课过程中完善双语慕课设计理论和实践,为推广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慕课事业,服务国内应用型院校教学做出基础性尝试。

【参考文献】

[1]连小英.“慕课”影响下的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54-57.

[2]孟庆宁.“慕课”热潮重释:现实困境、行动逻辑与文化反思[J].江汉学术,2014,33(4):66-71.

[3]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1):81-84.

[4]王陆、张敏霞.基于慕课资源的弹性U型转弯教学策略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7):23-29.

[5]马瑞吴晓璇孙倩君廖可茵.MOOC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6):71-77.

[6]Yang-HsuethChen,Pin-juChen.MOOCstudygroup:Facilitationstrategies,influentialfactors,andstudentperceivedgains[J].Computers&Education,2015,25(6):55-71.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慕课;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

所谓“慕课”,实际来源于英文缩写MOOC的中文英译[mu:k]。其中,首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式),它与传统教师课堂上只有容纳几十个或几百个听者不同,学习一堂“慕课”课程的人数可能超过万人或十几万人;第二个英文字母“O”代表Open(公开),指的是“慕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一个邮箱注册,既可以参与到国际课堂的学习中来;第三个英文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它指网络在线学习,只要有网络信号到达的地方,学生都可以进行课程学习,不受时空的约束。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整合进大学课堂教学之中,并借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全球范围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国际“慕课”的发展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基于Wiki技术,开设了一门在线的开放课程,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60位学习者,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建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产生式的学习,而不是消费式的学习。因此,其课程最大的特色可以说是开放内容。在2012年11月,迈阿密大学推出了它的第一个高中“慕课”作为全球学院,为其在线高中的一部分。2013年6月,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推出天网大学,它提供“慕课”介绍天文学。参与者获得了大学的全球机器人望远镜,包括那些在智利安第斯山脉和澳大利亚的网络。“慕课”平台与课程提供者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进来,“慕课”学习成为一种新潮流,它正以革新的教育理念浪潮般席卷全球。

二、我国“精品课程”的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2003年4月,教育部开始投入大量经费,针对很多应用型本科大学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类似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慕课”,是资源,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仍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申报,而轻建设“精品课程”内容,即在单位和教师团队获得项目批复后便不再关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本质上仍然是获批项目时的内容,多年以后,“精品课程”网站相当大一部分教学材料过时、老化,教学理念未能跟上时代,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导致一些“精品课程”工程质量普遍降低,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当年“精品课程”已经过时,因此“精品课程”网站访问率下降,最后基本上被学生所遗忘。

第二,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部门害怕受到版权问题、专利自问题的影响,当“精品课程”项目获批之后,马上移除有可能发生版权问题的教学资源,或者强行设置登陆屏障,导致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学习资源不能有效访问。

第三,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授课仍采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回答为辅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且很多教学内容仍然侧重理论,没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在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我国“慕课”的发展

在2011年左右,我国高水平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就开始探索自己的“慕课”课程建设,其中主要的实施方式还是参与到到美国教育平台等的“慕课”组织之中,这证明了中国教育者已经加入到“慕课”建设的潮流中来。

真正意义上中国“慕课”开启的元年是2013年。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代表我国最高学术水平的清华大学建设了国内首个中文版“学堂在线”,标志着我国的“慕课”教育平台正式启动。与国外“慕课”发展相类似,当下中国的“慕课”供应商分为两大类,一种为高校或者教育组织。就高校“慕课”建设来说,除了像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外,还出现了诸如“上海高校课程中心”这样的系统平台。中西部高等院校“慕课”组织与共享平台目标在推动我国高等院校从经典的教学模式向国际化教学模式转型,通过建设高品质视频网络课程,建立基于网络视频的现代化混合教学模式,建立高品质课程市场化共享机制,进而实现高品质教学资源泛化共享。另一种则是商业机构建立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近几年来发展也很快。但总体上看,这些机构大致上是从过去的网络课程网站发展而来,例如超星“慕课”网站。这些“慕课”网站可谓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但是目前这些“慕课”课程基本上没有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开设课程,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学习目前还是局限在校园课堂中。

四、应用型本科大学“慕课”建设

应用型本科大学“慕课”建设,只有改变传统“慕课”教学的局限,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第一,打造一批特殊的“慕课”师资队伍。第二,改变传统的“慕课”课程环境。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应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应该将“慕课”课堂环境迁移到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使用偏应用型的“慕课”教材。在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编写针对性、实践性强的应用型教材。第四,合理安排和组织“慕课”教学内容。“慕课”教学内容应理论联系生产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指导和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等。第五,提供人性化的“慕课”网络平台。第六,提供良好的人文学习氛围。应用型本科大学可以根据“慕课”学习者实际学习的情况,给他们提供“慕课”学习场所,增加“慕课”学习者“同班同学”“集体生活”“同窗校友”的团体概念,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第七,社会评教。根据“慕课”学员对网站的真实评价、网站访问的数量、资源使用的情况、网站被转载的次数、社会对网站的捐赠情况等客观指标综合评判“慕课”平台的好坏。

五、结论

将“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学生真正体会“慕课”的奥妙、感受“慕课”的魅力、享受“慕课”学习带来的乐趣,让“慕课”真正发挥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直面应用、服务行业、辐射社会、走向未来”应该成为未来中国应用型本科大学“慕课”教学发展的路线图。

参考文献:

[1]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3-42.

[2]吕慧.试论“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

[3]郭英剑.“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5):009.

[4]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等.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35(5):92-99.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定格动画 课程群 慕课建设

一、动画专业慕课建设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多媒体和网络相融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动画是现代艺术观念和软件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其教学包括理论知识、审美创意能力、设计制作实践这三个方面。面对庞杂的教学内容,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保持对专业的持久兴趣。因此,有必要进行动画专业的慕课建设。

二、《定格动画》课程群的慕课建设理念

目前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慕课往往内容分散,不利于学生知识获取的完整性,也降低了慕课建设效率和利用率。选择《定格动画》课程群而不是某一门课程作为慕课建设对象,将能有效弥补这些不足。《定格动画》课程群的慕课建设理念如下:

1.利用《定格动画》这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将动画专业的主干课、核心课及专业必修课组织起来,组成能够向动画专业学生稳定开设的创作实践类课程群,是使用顶层设计的思路进行的总体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课程间重复建设的问题,提高慕课建设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以点带面扩展开来,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专题化、系统化的慕课体系。

2.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主张先做总体规划,最大化地共享课程间的资源。具体到每一门课的建设中,主张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增补应有的数字资源,而不是对传统教育的推倒重建,以便教师更快捷地完成慕课建设,并促动画专业慕课的推广与应用。

3.与慕课配套的课程教学,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包括探究式、设计式、综合式、小组合作式、学生参与式等等,体现专业和课程的特色。

三、《定格动画》课程群的慕课建设实施方案

1.构建《定格动画》课程群的体系框架。以《定格动画》课程这作为突破口,以创作流程为主线建立课程群框架(图1),并在此基础之上建设慕课课程,符合慕课“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本质要求。

图1 定格动画创作流程图

2.组建慕课建设及教学团队。慕课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包括主讲和在线教学人员。首先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慕课课程,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确保课程的学术性;其次,在慕课的建设过程中,还要解决一系列技术性问题,包括教学视频的拍摄方法与技巧、视频剪辑与合成、平台、互动方式等。教学视频的制作剪辑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影像拍摄,也有动画、图片集等媒体组合的形式呈现。

3.建设慕课课程。慕课课程以系列微课形式出现的碎片化交互式学习课程为主,微课内容短而且模块化,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尤其要注意,在视频教学中,尝试使用符合《定格动画》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4.建立配套教学资源。慕课课程建设将立足于现有教学资源的积累,对现有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修改或补充,以符合网络教学习惯。尤其是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为学生建立实践案例教学资源库,注重学生对于各个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5.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借助于慕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获取的方式放置于课堂外,运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施因材施教,学生可在慕课平台先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课堂内注重学习的分享、分析、讨论和学习疑问的解决,从而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

6.设计灵活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慕课的教学质量由于受到授课内容、制作风格、平台、观看的速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借用高效课堂教学那套成熟的评价体系。需要借助 “点赞”、“转载”、“评价”等全新的网络评价方式,及时获得教学内容和效果的评价,也可以根据上述影响因素为不同的因素或者不同的评价方式予以不同权重,综合多种方式来设定考评考核体系。

四、结语

目前国内针对高校的慕课研究基本是就某一门课程单独建立的慕课,而且,动画专业的慕课建设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现有的慕课资源未能突出专业特色、配套资源没有跟上、课程之间的关联没有建立起来等。以动画专业必修课《定格动画》为核心的课程群的慕课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如何有效运用慕课平台促进动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凸显动画专业特色的慕课建设中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慕课;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具有“数字海啸”之称的慕课掀起一场全球性学习革命的同时也倒逼着我国成人继续教育体制的改革,使传统的学习方式、知识获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慕课为我国继续教育提供了机遇,如何顺势而动,进一步利用慕课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跨越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慕课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它将世界名校的顶级课程搬到了互联网上,供网民免费注册学习。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开放教育相融合的时代产物,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的具体表现。慕课这一新兴教学平台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提供了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推进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

传统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虽然侧重满足学员的职业需求,但慕课教学则更进一步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员积极主动探究并建构所学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者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着力形成以学员为主体地位、教师与网络共同主导的新双主体关系,标志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课堂实践转向。

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安排均由教师安排。而慕课大规模、突破时空限制、高度开放、可重复等特点决定了其更加注重调动学员“学”的主动性,学习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利,如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领悟和交流等,极大激发了成人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异化学习”中解放出来,进而主动探索新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传统教学内容范畴

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往往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师引导学员探究具有明显的边界性;而在慕课课程中,教学内容则是无限延伸的。慕课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可免费下载,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或兴趣选择相关课程与在线交流,分享自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慕课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时长一般为5~20分钟,设计精巧、主题明确、目标突出,“授课教师将课程视频、习题等资料信息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学生只要获得相应权限,就可以不受课堂内与课堂外的限制,在网络覆盖的区域内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学习课程”,且每一个小视频就是一个学习主题,符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征,有利于在职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同时丰富的视频表现力也能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定时定期浏览论坛,针对论坛上集中提问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复,从而引申出基础课程以外的内容。

(三)转变教学方式:灌输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慕课突破了传统课堂“单向度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采取了“交流与评估”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慕课教学将课堂与在线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成人学员与教师的双向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慕课教学弥补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短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互动性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可分为实时互动(教师利用论坛在线时间与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异步互动(针对论坛上学习者的提问汇总予以集中答复),有效推动了师生关系良性发展。二是生生互动。学员可利用慕课平台同伴互评作业以及共享资源,有效解决传统继续教育中生生互动缺乏的尴尬局面。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群等进行课外交流,着力激发“第二课堂”的活力。三是学员参与学习材料的学习互动。集中体现在慕课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内嵌式测试、课后考试反馈互动。在慕课教学平台,通过公共论坛和课程讨论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与互动变得更加自由和快捷。

(四)深化教学评价: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现行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环节只是对学习者学业成绩的评价,多是通过闭卷考核的量化评价方式进行”,忽视了学员的评价地位,忽视了学习者的发展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而“高校慕课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具体评价方式与课程认证两个方面对传统模式进行了革新”,采用多元学习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全面评价学员。

慕课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及自评组成。教学评价过程注重在线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综合表现,通常采用由“学员、教师、学校”三方组成的考试评审组,考试内容从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考试测验等多元素综合评判方式。考试后,秉持“即考即讲”方式,让学员作答后即可获得成绩,也可依据考题的判别是否合格。只有参加考试的学习者才能获得课程开设学校所提供的合格证书,并才有可能直接得到校友评阅者发出的职位邀请函。慕课多元化评价机制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成人的个体差异与发展,实现了教与学高度统一,学与用有机结合。

(五)完善教学设计:双向建构取代单向组合

慕课教学设计侧重双向建构,以社会化学习问题为导向,弥补了传统成人教育教学设计单向组合的不足,真正实现了自主式、社会化、探究式学习,促使学员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深层认知,促进知识内化。

“为适应大规模教学,MOOC教学设计多基于行为主义模式框架并适度创新,以调动学生兴趣和参与性,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每一节慕课都是以短小的在线视频,其制作都充分考虑学员的职业特点与需求。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遵循成人学习的心理生理机制进行教学设计,并密切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与习惯,敏锐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授课务求精炼和简洁,忌讳不区分重难点。同时,“慕课还强调具体实施‘从做中学’和‘从多元文化中学’思想。”着力开展与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大力调动与促进成人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课堂效率。

二、我国继续教育慕课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网络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为此,我国应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慕课发展战略,可从以下五方面具体实施:

(一)大力推广慕课教学理念

慕课掀起了学习理念变革的新浪潮。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就是实现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推广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理念需要从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学员学习观念转变、社会、企业与高校多方协作三方面进行。一是继续教育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接受慕课课程所承载的新型教育理念,树立“以学员需求为中心、以学员的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传授范式”转向“学习范式”,不断学习慕课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二是学员学习观念转变。“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应主动调整慕课时代成人教育中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及时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培养自己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等多种不同在线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慕课’时代学会学习和更有效的学习。”三是树立社会、企业与高校协同合作的理念。“建立‘慕课平台――企业――成人――职业发展’逐层影响的发展模式,将慕课资源开发、网路平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成人学习者学习联合起来,整合优势,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慕课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从而保障继续教育持久顺利地开展。

(二)保障高教信息化的资本投入

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等,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扶持和鼓励MOOC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国家应改革经费投入方式,变单向经费支持为专项业绩补贴,重点对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与奖励。其次,教育部应设立专项经费,同时整合成人教育的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优质的、高水平的中文慕课平台,供国内继续教育院校共同使用,无需重复进行平台建设。最后,从技术构成方面来看,开发慕课需要院校和IT公司两方的合作,继续教育院校负责提供课程,而IT公司则根据教师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中文继续教育慕课平台技术可以交由专业的技术公司维护,以适当的方式获取收益,继而实现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研发慕课“本土化”技术平台

慕课作为“舶来品”,引入我国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而在发展慕课时,我国要充分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着力研发“本土化”成人教育慕课技术平台,大力宣传优秀中华文化,进而为慕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形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根据2014―2015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报道,目前我国网络宽带平均速度的全球排名为第120位。“网络系统的核心是根服务器,现在全世界共有13个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1个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9个设在美国。美国依靠网络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实际掌握着互联网的控制权,实质上也主宰着网络教育的话语权。”2015年5月13日,总理确定要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各网络企业需要落实国家方略,使更多的人享受更安全的上网体验,学习到优质的慕课教育资源。其次,“建立成人继续教育慕课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提升、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慕课资源。”最后,“本土化”继续教育慕课平台应传递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利用慕课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将其打造成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式慕课”。

(四)不断提升慕课教学师资水平

慕课在为继续教育教师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对继续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慕课教师在课程上录像所花费的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且同时需要摄影师、教学设计师等的积极配合,这些都给慕课教师提出了更具体的高素质要求。首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继续教育慕课亟需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为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咨询与指导。密歇根大学认为:“教学咨询人员在帮助教师解释数据并识别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推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极大提升继续教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继续教育教师应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应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力求推陈出新。最后,慕课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助教。通常情况下,慕课助教需要承担课程前期材料准备,课程录制过程中的演示文档的编写与制作,视频的录制与编辑,以及课程使用后的作业与视频课件内容答疑,论坛及课程平台的技术维护等。因而,提升慕课助教的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

(五)改革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管理制度

作为一种创新课程,慕课极富有活力。授课内容的新业态,授课方式的新模态意味着它与传统继续教育课程的管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慕课的“新”,也必须匹以相应的新制度。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为慕课应用与发展提供“立体式”“全方位”的服务。一是制定慕课工作战略时间表。结合各继续教育学院自身特色,探索慕课教学规律,为继续教育慕课的推进、培训、研发、应用,谋划好“时间表”。二是强化慕课工作的对接制度。慕课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如何与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对接,是管理的重点内容。强化慕课的对接制度,促进慕课与传统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融合,必须从学分互认、质量认证、奖罚明确三个方面考量。三是促进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安排。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继续教育院校采取知识共享许可,从制度层面上开放慕课课程的共享,增进知识的融通率。在法律层面上要充分保障每一门慕课课程的知识产权,尊重各院校和慕课研发教师的知识成果,这样既能满足开放共享的需要,也能保障慕课的知识产权。

三、我国继续教育慕课发展趋势

英国开放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托尼?贝茨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慕课对继续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而言是有利的工具,它本身有很高的价值。”可见,未来慕课会在继续教育和技能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把握机遇,顺势打造中国版的继续教育“慕课”平台,进而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红.浅析“协同式”慕课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2016(4).

[2]任飞燕,乔欢.“慕课”时代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

[3]李曼丽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贾寿迪,杨洋.MOOC 模式带给我国开放课程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段雄春.刍论“慕课”来袭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4(30).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慕课;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具有“数字海啸”之称的慕课掀起一场全球性学习革命的同时也倒逼着我国成人继续教育体制的改革,使传统的学习方式、知识获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慕课为我国继续教育提供了机遇,如何顺势而动,进一步利用慕课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大跨越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慕课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它将世界名校的顶级课程搬到了互联网上,供网民免费注册学习。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开放教育相融合的时代产物,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的具体表现。慕课这一新兴教学平台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提供了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推进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突出学员的中心地位

传统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虽然侧重满足学员的职业需求,但慕课教学则更进一步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员积极主动探究并建构所学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者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着力形成以学员为主体地位、教师与网络共同主导的新双主体关系,标志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课堂实践转向。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安排均由教师安排。而慕课大规模、突破时空限制、高度开放、可重复等特点决定了其更加注重调动学员“学”的主动性,学习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利,如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领悟和交流等,极大激发了成人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异化学习”中解放出来,进而主动探索新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传统教学内容范畴

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往往都是预先设定好的,教师引导学员探究具有明显的边界性;而在慕课课程中,教学内容则是无限延伸的。慕课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可免费下载,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或兴趣选择相关课程与在线交流,分享自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慕课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时长一般为5~20分钟,设计精巧、主题明确、目标突出,“授课教师将课程视频、习题等资料信息在在线教学平台上,学生只要获得相应权限,就可以不受课堂内与课堂外的限制,在网络覆盖的区域内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学习课程”,且每一个小视频就是一个学习主题,符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征,有利于在职学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同时丰富的视频表现力也能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定时定期浏览论坛,针对论坛上集中提问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回复,从而引申出基础课程以外的内容。

(三)转变教学方式:灌输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慕课突破了传统课堂“单向度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采取了“交流与评估”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慕课教学将课堂与在线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成人学员与教师的双向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慕课教学弥补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短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互动性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可分为实时互动(教师利用论坛在线时间与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异步互动(针对论坛上学习者的提问汇总予以集中答复),有效推动了师生关系良性发展。二是生生互动。学员可利用慕课平台同伴互评作业以及共享资源,有效解决传统继续教育中生生互动缺乏的尴尬局面。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群等进行课外交流,着力激发“第二课堂”的活力。三是学员参与学习材料的学习互动。集中体现在慕课教学中穿插了大量的内嵌式测试、课后考试反馈互动。在慕课教学平台,通过公共论坛和课程讨论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与互动变得更加自由和快捷。

(四)深化教学评价: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现行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环节只是对学习者学业成绩的评价,多是通过闭卷考核的量化评价方式进行”,忽视了学员的评价地位,忽视了学习者的发展性和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而“高校慕课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在具体评价方式与课程认证两个方面对传统模式进行了革新”,采用多元学习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全面评价学员。慕课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及自评组成。教学评价过程注重在线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综合表现,通常采用由“学员、教师、学校”三方组成的考试评审组,考试内容从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考试测验等多元素综合评判方式。考试后,秉持“即考即讲”方式,让学员作答后即可获得成绩,也可依据考题的判别是否合格。只有参加考试的学习者才能获得课程开设学校所提供的合格证书,并才有可能直接得到校友评阅者发出的职位邀请函。慕课多元化评价机制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尊重成人的个体差异与发展,实现了教与学高度统一,学与用有机结合。

(五)完善教学设计:双向建构取代单向组合

慕课教学设计侧重双向建构,以社会化学习问题为导向,弥补了传统成人教育教学设计单向组合的不足,真正实现了自主式、社会化、探究式学习,促使学员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深层认知,促进知识内化。“为适应大规模教学,MOOC教学设计多基于行为主义模式框架并适度创新,以调动学生兴趣和参与性,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每一节慕课都是以短小的在线视频,其制作都充分考虑学员的职业特点与需求。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遵循成人学习的心理生理机制进行教学设计,并密切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与习惯,敏锐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授课务求精炼和简洁,忌讳不区分重难点。同时,“慕课还强调具体实施‘从做中学’和‘从多元文化中学’思想。”着力开展与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大力调动与促进成人学习者的积极性与课堂效率。

二、我国继续教育慕课教育发展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网络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为此,我国应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慕课发展战略,可从以下五方面具体实施:

(一)大力推广慕课教学理念

慕课掀起了学习理念变革的新浪潮。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就是实现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推广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理念需要从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学员学习观念转变、社会、企业与高校多方协作三方面进行。一是继续教育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接受慕课课程所承载的新型教育理念,树立“以学员需求为中心、以学员的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传授范式”转向“学习范式”,不断学习慕课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二是学员学习观念转变。“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应主动调整慕课时代成人教育中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及时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培养自己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等多种不同在线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慕课’时代学会学习和更有效的学习。”三是树立社会、企业与高校协同合作的理念。“建立‘慕课平台——企业——成人——职业发展’逐层影响的发展模式,将慕课资源开发、网路平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成人学习者学习联合起来,整合优势,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慕课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从而保障继续教育持久顺利地开展。

(二)保障高教信息化的资本投入

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需要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建设、持续做好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等,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扶持和鼓励MOOC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国家应改革经费投入方式,变单向经费支持为专项业绩补贴,重点对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与奖励。其次,教育部应设立专项经费,同时整合成人教育的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优质的、高水平的中文慕课平台,供国内继续教育院校共同使用,无需重复进行平台建设。最后,从技术构成方面来看,开发慕课需要院校和IT公司两方的合作,继续教育院校负责提供课程,而IT公司则根据教师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中文继续教育慕课平台技术可以交由专业的技术公司维护,以适当的方式获取收益,继而实现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研发慕课“本土化”技术平台

慕课作为“舶来品”,引入我国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而在发展慕课时,我国要充分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着力研发“本土化”成人教育慕课技术平台,大力宣传优秀中华文化,进而为慕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形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根据2014—2015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报道,目前我国网络宽带平均速度的全球排名为第120位。“网络系统的核心是根服务器,现在全世界共有13个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1个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9个设在美国。美国依靠网络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实际掌握着互联网的控制权,实质上也主宰着网络教育的话语权。”2015年5月13日,总理确定要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各网络企业需要落实国家方略,使更多的人享受更安全的上网体验,学习到优质的慕课教育资源。其次,“建立成人继续教育慕课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提升、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慕课资源。”最后,“本土化”继续教育慕课平台应传递中华优秀文化。可以利用慕课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将其打造成富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式慕课”。

(四)不断提升慕课教学师资水平

慕课在为继续教育教师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的同时,也对继续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慕课教师在课程上录像所花费的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且同时需要摄影师、教学设计师等的积极配合,这些都给慕课教师提出了更具体的高素质要求。首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继续教育慕课亟需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为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咨询与指导。密歇根大学认为:“教学咨询人员在帮助教师解释数据并识别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推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极大提升继续教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继续教育教师应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应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力求推陈出新。最后,慕课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助教。通常情况下,慕课助教需要承担课程前期材料准备,课程录制过程中的演示文档的编写与制作,视频的录制与编辑,以及课程使用后的作业与视频课件内容答疑,论坛及课程平台的技术维护等。因而,提升慕课助教的素质也显得尤为重要。(五)改革继续教育慕课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创新课程,慕课极富有活力。授课内容的新业态,授课方式的新模态意味着它与传统继续教育课程的管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慕课的“新”,也必须匹以相应的新制度。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为慕课应用与发展提供“立体式”“全方位”的服务。一是制定慕课工作战略时间表。结合各继续教育学院自身特色,探索慕课教学规律,为继续教育慕课的推进、培训、研发、应用,谋划好“时间表”。二是强化慕课工作的对接制度。慕课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如何与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对接,是管理的重点内容。强化慕课的对接制度,促进慕课与传统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融合,必须从学分互认、质量认证、奖罚明确三个方面考量。三是促进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安排。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继续教育院校采取知识共享许可,从制度层面上开放慕课课程的共享,增进知识的融通率。在法律层面上要充分保障每一门慕课课程的知识产权,尊重各院校和慕课研发教师的知识成果,这样既能满足开放共享的需要,也能保障慕课的知识产权。

三、我国继续教育慕课发展趋势

英国开放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托尼•贝茨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慕课对继续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而言是有利的工具,它本身有很高的价值。”可见,未来慕课会在继续教育和技能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把握机遇,顺势打造中国版的继续教育“慕课”平台,进而推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红.浅析“协同式”慕课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2016(4).

[2]任飞燕,乔欢.“慕课”时代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

[3]李曼丽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贾寿迪,杨洋.MOOC模式带给我国开放课程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段雄春.刍论“慕课”来袭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4(30).

[6]田宝军,姜朦萌.慕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局限性及克服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2).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慕课;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80-02

慕课的特征与类型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国内译为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Siemens等研究者对慕课概念进行了解析――“大规模”指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众多,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在线”指学习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学习活动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指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没有限制。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慕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组成成分来看,慕课可分为“基于社交网络的慕课”“基于任务的慕课”和“基于内容的慕课”。另外,根据依托理论的不同,又有研究者把慕课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获取和掌握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传播和复制的xMOOCs;基于网络的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侧重于知识的创造与生成的cMOOCs;基于任务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学习者对知识深度加工的 tMOOCs。

慕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

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旨在为分布于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学习资源提供一个集合点,并将这些学习资源或信息通过网页等形式提供给课程的学习者,形成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2.促进社会化互动

社会化互动是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主要差异之一。xMOOCs中的在线讨论区就是用来供学习者进行在线的深度交流和分享的区域。

3.提供自主学习支持

慕课中的自主学习根据理论基础不同可以分为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和以关联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于xMOOCs)的自主学习,可以依据程序教学法的“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反馈”“自定步调”原则进行设计,如将每个知识点以简短的视频方式呈现,同时视频中穿插各种测验和习题,并进行及时反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存在于tMOOCs)的自主学习则应着重于情境或任务的设置,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基于关联主义(存在于cMOOCs)的自主学习需要提供给学习者相应的讨论主题、推送辅助学习材料和知识人际网络,以供其更好地为进行社会化交互做好准备。

4.设置多元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维度多为成绩本身,而慕课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和学习者时空分离的网络环境中,因此,学习评价应更加灵活和多元。例如,增加参与度、满意度、情感体验度等指标,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持续使用慕课进而享受到慕课带来的益处。

慕课的教学策略设计

常见的慕课学习模式有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两种。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展开学习活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进而自主地完成针对性的系统练习,积极地参与课程论坛中的互动讨论,完成课程学习。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程教学视频的观看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课堂上则是教师解答疑难、困惑,同伴交流讨论的过程。除了上述的两种模式,还有研究者提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慕课内核教学模式。

慕课的教学评价设计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慕课教育,教学评价都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由于慕课的大规模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无法保证因材施教。因此,慕课的教学评价环节应具备三个特征:

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元,价值取向多元,也就是说慕课教学里学习者、教师、教学资源、平台服务都是评估的对象。

②开放性:相对于传统课堂“以课程考核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而言,慕课在评价理念与评价过程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③人性化:评价标准人性化,评价反馈人性化。

总之,从不同的侧重点来看,慕课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不同的。从移动智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其总结为汇聚、混合、转用、推动分享等设计原则;从网络学习的角度来看,慕课有“基于社交W媒的互动式学习”“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学习者高度自主”“学习具有自发性”五个特征的“关联主义”理论与原则;从学习科学等视角来看,它具有人本化学习、掌握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和有认知目标的学习五个教学设计原则。在慕课教学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其教学模式主要有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两种,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下,其教学评价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和人性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李青,王涛.慕课: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3]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112-120+133.

[4]钱玲,王霞,赵明媚. MOOC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策略分析――以哈佛大学ChinaX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8):23-29.

[5]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6]Downes S. Places to go: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J].Innovate Online,2008,5(1).

[7]韩锡斌,翟文峰,程建钢.cMOOC与xMOOC的辨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3-10.

[8]吴淑苹.MOOC课程模式下云学习环境研究[J].软件导刊,2013(3):191-193.

[9]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10]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慕课;特点;交通工程;教学体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61-03

一、慕课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1.慕课的概念。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是MOOC的谐音,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其特点是人数众多,是对所有学生开放。2008年,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1]教授首先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将大规模、在线、开放作为慕课的三个主要特征;2011年,斯坦福达大学Sebastian Thrun[2]教授在网上免费提供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课,注册人数达16万人,此举开启了“慕课”的新时代。2012年,随着慕课在全球的广泛兴起,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发自己的慕课平台。

2.慕课的发展趋势。随着慕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外著名大学纷纷加入“慕课”,中国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加入到了慕课平台。“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的教学形态进入我们的视野,其必将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国外的三大“慕课”平台为:Coursera,EdX和Udacity,其中Coursera是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相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EdX是哈佛与MIT共同出资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与全球顶级高校结盟,课程形式设计更自由灵活。Udacity成立的时间最早,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课程数量不多,却极为精致。面对美国慕课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我国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也积极在国内建立慕课平台,例如:慕课网:是由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成立的国内最大的IT技能学习平台,是目前国内慕课的先驱者之一,专注服务于互联网工程师;酷学习:是上海首个推出基础教育慕课的公益型免费视频网站,其鲜明的价值观就是“免费、分享、合作”;学堂在线:是由清华大学直接推出的共享课平台,集聚中国本土特色,成为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网站;此外,还有网易公开课以及由爱课程网携手云课堂打造的在线学习平台、中国大学慕课等。国内各种“慕课”平台的建立不仅是教育创新化的体现,也将学术资源公有化付诸实践,引领了慕课时代的新潮流,突破固有模式的创新思维也为“教育”开启了另一扇窗。

二、慕课的特点

1.慕课的优点。MOOC与传统网络课程和实体课程相比,其具体优点如下:①开放性。慕课的平台是对全体大众开放的,不局限在某个学校或机构正式学习的人,在课程建设和活动组织方面也体现了开放性。人人都可以为慕课提供学习资源和话题,都可以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活动。实质上,慕课的开放性蕴含着教育公平的人才培养理念。②大规模。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者人数往往不多,以正式学习者为主;慕课则人数动辄几千上万,除了正式学习者之外,也包含各种临时学习者。③课程要素完整。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时间安排、联系和作业、学习评价、测验。对每一个课程都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制定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等。视频播放中留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以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将问题和测验植入视频,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和领悟后再进行到下一阶段的学习。④灵活性。慕课的内容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和需求,更注重普适性、综合性、生成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强调互动而不是灌输,视频形式短小精干,向微课程靠拢。MOOC在教学设计上由播放视频、提问、练习、小组学习等环节组成。通过提问、互动等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与传统实体课堂相比,更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和要求,使学习效率显著提高[3]。⑤可实现大规模教学。MOOC没有课堂规模限制,且人数越多越能发挥其功能。而实体课堂可容纳的学生是有限的,人数过多反而会影响听课效率。⑥授课水平较高。MOOC的授课教师都是名校名师,其授课的平均水平自然更高。除此之外,慕课与视频公开课的区别还体现在网络公开课只是一种公开的网络视频资源,一般不包括学习活动在内,以独立形式存在,不提供学分和证书,而完整的网络课程和慕课是提供学分和证书的。微课,是一种时间限制在20分钟以内的视频公开课,尽管微课也有学习活动,比如在视频后附上一些练习题、测验题或说课之类,但在实际中作用不大,学习者往往只看视频而不注重其他的环节,互动性较低。

2.慕课的缺点。虽然慕课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实现开放、大规模的教学,但当前还不能完全代替实体课。慕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不能提供生活体验。MOOC不能给学生真实完整的大学学习体验、校园生活经历、校园文化熏陶等。除了课程教学之外,大学教育还要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比如同学、师生之间的社交体验就是MOOC无法提供的。②不适用于实践课。一些需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课程。如实验课、中药材、紧急救护等课程,需要学生在实体课堂上去亲自操作和感受。而这只有在实践课中才能实现。③机制不健全。MOOC现在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机制。虽然一些学校在学分互认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是还不能满足学生获取课程学分和学位要求,要想通过慕课获得文凭证书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3]。④辍学率高。例如2012年秋,美国杜克大学开设了一门“生物电学”,当时有12725名学生注册,但只有7761名学生观看了教学录像,到最后考试时,仅剩345人,而通过考试者只有313人。⑤资源缺少整合。中国慕课没有一个固定的网站,很多课程来源比较繁杂,不易于查找。且课程分类不明确,课程范围也不全面。⑥课程不完善。目前“慕课”开发出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中,适合中国实际的应用性课程资源还很少,无法满足优质应用型课程需求。例如对于交通工程的专业课程还是较少,覆盖面较小。

三、慕课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影响

1.交通工程专业特点。我国交通工程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高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年轻学科,它从交通运输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特点,是道路交通的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运用的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是一级学科,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这4个二级学科。交通工程作为一个工科类学科其不同于文科,针对的是文学和社会科学,需要丰富的情感和灵活的表达能力,且记忆内容较多,也不同于偏重于理论研究的理科,对于交通工程工科类专业,重在工程上的实践和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交通工程领域从事交通分析和评价、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土建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因此,本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六大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2.交通工程教学体系的特点。基于交通工程专业学科交叉性比较强,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学科涉及面广,知识点更新快,信息量大,要求有较好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特点。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各高校在教学体系上都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制定有特色的培养方案,通过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具有现代智能交通观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其具体特点如下:①专业性强:交通工程是在大土木平台上发展起来的,它同土木工程一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各大高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而对于专业课,各大高校由于各自强调的方向不同,故存在一些差异。为此,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②实践性强:交通工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与许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另外,有些专业课理论化,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起来不够直观,不易于理解掌握,若能到工地亲自体验实践,就会很容易领悟所学要点。因此,一些实践活动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生产实习、测量实习、毕业实习等。③模式多元化:根据需要,很多高校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对交通工程专业划分了不同方向,既有交通设计、交通规划等核心方向,也有轨道交通等特色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辅助学生掌握课程精髓[4]。

3.慕课与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相互影响。对于慕课来说,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应用效率,使之更具专业化和实践性,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慕课的网络共享功能使课程实现了大规模的开放,但是相对的,“广而不精,繁而不全”的缺陷使其无法与工科领域的教学特点有效结合。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而言,国外“慕课”之三大平台的网络课程中,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相统一,而且课程繁多,范围甚广,在慕课平台上很难找到相应的课程。其次,就交通工程的特点来讲,作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单凭网络上的视频教学,而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就不能满通工程专业要解决的工程问题的需求。因此要想充分应用慕课平台,必须深化技术改革,赋予其更深的实践意义。

对于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来说,慕课的出现必然引起内在机制体制的重大变革。无论是教学模式的更新,还是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都将是专业教学进步的全新导向。慕课的出现使自主创新的思想融入现有的教学模式,资源的共享充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专业教学带来积极影响。例如:西安交大的在线高铁课程,使得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可以有机会听到西安交通大学的课程,实现零距离“触摸”名校。而其启动的高速铁路系列慕课建设,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交通工程专业与慕课模式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必然成为改革发展的新动向、新航标。

四、交通工程教学体系面对慕课的应对措施

1.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且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特定的老师指导这一举措可以使每位学生对交通工程方向的定位更加专业化,更深刻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参与一些工程实践。这样与慕课相比,教师的监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也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科研水平的要求会比较高。

2.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由于交通工程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专业方向有轨道、桥梁、道路等,而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专业教学方向,课程体系上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课程。另外设置主修课和选修课,同时也向慕课的开放性靠拢,弥补了慕课辍学率高的不足.具体的说,例如:总体目标是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管理人才。那么可以建立分层目标:①掌握运营组织基础理论和运用技能的运营管理技术人才;②掌握建设项目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专业知识体系为主线,建立基础型、专业技能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践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框架体系[5]。

3.完善交通工程的慕课课程。针对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相关慕课网站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更加完善,增加基础课和专业课,如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原理、交通管理与控制等。使学生能够听到更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4.进行双语教学。各大学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适当的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更好地运用慕课平台。另外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5.完善教学方式,拓展创新思维。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加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以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现场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争取做到融会贯通[6]。突出“基础厚、宽口径、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

6.政府加强教师培训。积极进行特色慕课课程资源建设,加快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名师”、“名课”发展。“慕课”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为前提,优质教育资源不一定是最好的资源,但一定是最适合实际需求的资源。政府和高校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保证本高校内部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内具有领先于国家甚至领先于世界的核心专业课程[7],走出一条特色的应用型“慕课”之路。

参考文献:

[1]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29-34.

[2]本报记者林莉君.“慕课”来袭能否撬动我国高等教育变革[N].科技日报,2013-10-15007.

[3]张男星,饶燕婷.“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J].大学(学术版),2014,(01):4-15.

[4]魏金丽,宋年秀,潘福全,齐新宇,闫岩.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多样化研究[J].大学教育,2014,(02):111-112.

[5]彭辉,魏薇.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129-130.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慕课的特征与类型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国内译为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Siemens等研究者对慕课概念进行了解析――“大规模”指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众多,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在线”指学习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学习活动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指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没有限制。

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慕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组成成分来看,慕课可分为“基于社交网络的慕课”“基于任务的慕课”和“基于内容的慕课”。另外,根据依托理论的不同,又有研究者把慕课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获取和掌握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传播和复制的xMOOCs;基于网络的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侧重于知识的创造与生成的cMOOCs;基于任务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学习者对知识深度加工的 tMOOCs。

慕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

汇聚或混合学习资源旨在为分布于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学习资源提供一个集合点,并将这些学习资源或信息通过网页等形式提供给课程的学习者,形成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2.促进社会化互动

社会化互动是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主要差异之一。xMOOCs中的在线讨论区就是用来供学习者进行在线的深度交流和分享的区域。

3.提供自主学习支持

慕课中的自主学习根据理论基础不同可以分为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和以关联主义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于xMOOCs)的自主学习,可以依据程序教学法的“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反馈”“自定步调”原则进行设计,如将每个知识点以简短的视频方式呈现,同时视频中穿插各种测验和习题,并进行及时反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存在于tMOOCs)的自主学习则应着重于情境或任务的设置,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基于关联主义(存在于cMOOCs)的自主学习需要提供给学习者相应的讨论主题、推送辅助学习材料和知识人际网络,以供其更好地为进行社会化交互做好准备。

4.设置多元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维度多为成绩本身,而慕课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和学习者时空分离的网络环境中,因此,学习评价应更加灵活和多元。例如,增加参与度、满意度、情感体验度等指标,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持续使用慕课进而享受到慕课带来的益处。

慕课的教学策略设计

常见的慕课学习模式有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两种。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展开学习活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进而自主地完成针对性的系统练习,积极地参与课程论坛中的互动讨论,完成课程学习。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程教学视频的观看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安排时间进行,课堂上则是教师解答疑难、困惑,同伴交流讨论的过程。除了上述的两种模式,还有研究者提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慕课内核教学模式。

慕课的教学评价设计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慕课教育,教学评价都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由于慕课的大规模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无法保证因材施教。因此,慕课的教学评价环节应具备三个特征:

①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元,价值取向多元,也就是说慕课教学里学习者、教师、教学资源、平台服务都是评估的对象。

②开放性:相对于传统课堂“以课程考核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而言,慕课在评价理念与评价过程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慕课;审计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9)09-0115-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慕课,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密切关注。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引领了开放课件运动,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西方许多高校纷纷尝试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推动慕课平台的搭建。随着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课平台的成功建立,2012年成为了世界慕课元年。2013年,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正式启动,Coursera平台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高校进入了慕课时代。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提供了指导。

审计学是一门涉及知识广泛、理论与实务并重、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的学科,市场交易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都对审计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审计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讲授而轻自学,加之审计学本身具有的理论性、综合性、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审计学变得“难教,难学”。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计学应当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潮流,将慕课融入高校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使审计学教学跳出现有困境。

二、慕课对审计学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丰富教学资源。慕课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审计相关的知识都可通过慕课平台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练习册与PPT,慕课视频可以利用丰富的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传统教学难以展现的知识点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從而填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漏洞。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的知识点多、逻辑性和实务性强,理解较为困难。利用慕课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可以了解实务操作以及审计行业发展动态,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学习不同教师的课程来加深认识。此外,慕课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内容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呈现,便于展现细小知识点,同时,在每个慕课视频中融入测试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学习方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教学可借助慕课实现移动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环节学习知识,离开课堂后,许多教学手段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难以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不懂的内容也难以重复学习,另一方面,课堂时间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交流探讨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利用慕课,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的方式预习课程,也可以反复学习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促进审计学教材的改革。随着慕课的兴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因其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等优点逐步被大众接受,而对应教材的匮乏又成为阻碍慕课发展的绊脚石。现存的审计学教材多参考审计准则编写,具有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系统性强等优点,但却难以满足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审计学教材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为慕课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不利影响

1.师生交流不充分。慕课教学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授课面对摄像机,难以及时捕捉到学生情绪的变化,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听课面对电脑屏幕,发现问题无法及时反馈,互动环节也无法实施。与集中授课相比,慕课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较难。

2.学习效率和效果欠佳。据统计,慕课课程仅有不足10%的学员坚持完成课程学习,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是影响慕课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师难以对慕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倘若学生自身自觉性欠缺,慕课教学很可能形同虚设,出现边学边玩等现象。

3.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学生是否在学习?是否本人在学习?难以得知。学生可能一边播放视频课程,一边玩电子游戏,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慕课平台,也不免出现“mooc代刷”“慕课代上课”等现象。

三、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集中授课的优势仍是移动互联网教育无法替代的。本文认为,目前审计学教学应以课堂系统化教学为主、慕课碎片化教学为辅,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一)课堂系统化主导教学

1.审计理论系统化。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相关理论研究也百家争鸣。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是在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所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下,基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按主体的不同逐步形成了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每一种审计类型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基础,也呈现出不同的职能与特征。关于审计的定义,不同科研机构和学者们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提出的。我国审计界在对审计定义进行了大量探索和论证后,也了多个关于审计的定义,其内涵也愈加丰富和精准。审计理论观点众多,知识体系庞杂,应当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详细深入向学生介绍审计理论,引发学生思考,并设计相应的教学互动环节,以便学生打好基础。2.审计学原理系统化。目前我国本科阶段的审计学教学主要以民间审计为背景,故本文主要以民间审计的原理为例加以分析。民间审计发展至今,审计目标已由传统的查错防弊演化为财务报表鉴证,审计模式也不断演进,从账项基础审计過渡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到如今的风险导向审计,本科阶段所教授的审计学原理,也主要指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其核心在于控制审计风险,为了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把大部分资源分配至高风险领域,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工作表现为一个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涉及较多专业术语,逻辑严密,学生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勾勒出审计学原理的框架。

3.审计准则系统化。本科阶段的教学重在应用,审计学教学离不开审计准则的指引,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我国都有相应的准则加以约束。目前,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突出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思想,并要求其在审计工作中贯彻落实。对于民间审计,我国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其中的鉴证业务准则框架下的审计准则是开展财务审计工作的法律基础。通常,审计学教学都会对审计准则体系加以介绍,而许多审计学教材也依照审计准则的思路撰写。因此,审计学教学与审计准则的学习息息相关,针对审计准则,教师应当结合审计学原理系统化讲解。

(二)慕课碎片化辅助教学

1.细小知识点碎片化。审计学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诸如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对于大多数首次接触审计学的学生而言,这些专业术语或多或少存在理解难度。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往往存在课时限制或出于对课堂整体的把控而忽视一些细小知识点的讲解。倘若每个细小知识点难以理解不到位,积少成多,终将影响对整个审计学课程的理解,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克服上述教学缺陷,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一些细小知识点录制成慕课,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学习。例如,对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教师可以就其区别录制短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再如,对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教师同样可以就该细小知识点录制慕课,结合财务报表向学生传授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2.审计学框架、思路碎片化。教学应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审计学教学中,如果过于注重细节,学生会难以理解审计学的核心思想;如果过于笼统,又难以把握细节的知识点,导致基础不牢固。拥有清晰的思路才能让学习变得轻车熟路,而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到节节课强调审计学的思路,若学生也遗忘了教学思路,后续的学习会变得困难重重。因此,除了针对细小知识点外,对于审计学的框架和思路也应当进行碎片化教学,以慕课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例如,审计学的整体框架;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思路;每一个审计业务循环的思路等,都可以录制成简短的慕课。

3.审计案例碎片化。审计学是一门集会计、经济法、税法、管理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理论与实务并重是其突出特点,这就要求审计学教学不能脱离实务案例。目前的审计案例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并不熟悉实务业务,导致审计案例教学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案例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的审计学课堂中,几乎都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的效果较差。审计案例教学若融入慕课,教学内容可以由实务领域的专家承担,将实务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审计案例慕课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形式,一方面可以优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4.审计实务碎片化。审计实务教学是审计学科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会在大四开设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审计实务。然而,多数高校却并未展开系统性的审计实务指导,往往只给审计模拟实验安排很少的课时量,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几乎无法真正掌握实验系统,只能根据自己的摸索将模拟系统中的内容填满以应付考核,审计模拟实验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如若引入慕课的形式进行审计实务指导便可轻松解决目前的问题,学校不必受困于课时限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四、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慕课平台体系的支持,这一体系应包括慕课平台、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考核体系等。慕课平台的搭建是整个慕课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它为载体,可以将审计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呈现在互联网上,师生能够在该平台上展开互动,完成辅助性教学活动,以有效支持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是开展慕课教学的基本保障,传统的教材及配套练习无法满足慕课教学模式的需要,要充分实施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应当大力建设网络化的审计学教学资源;教学考核体系的重塑能够优化现行考评体制,有力地监督慕课教学活动整个流程,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将考核体系信息化。

(一)慕课平台建设

慕课平台可以把线下的教学流程都呈现在网上,包括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堂笔记、随堂测验、课后作业、模拟考试等,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为教学提供支持服务,例如微信、短信、邮件、网页等,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监督。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了问题的解答者和教学流程的监督者。通过慕课后台,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情况、问题疑惑,从而针对性地展开辅导。对于审计学来说,其内容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通过慕课平台,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解答,打破审计学“难教难学”的困境,让慕课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教学资源体系包括了基本教学资源和和拓展教学资源。基本教学资源主要指慕课的微视频,拓展教学资源包括题库、案例库、作业系统、问题讨论材料、学习与交流工具等一系列辅助教学资源。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慕课微视频的录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审计学教学特点录制适宜的微视频,必要时可以借助实务领域专家的支持。对于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力求将审计学最前沿的信息融入资源建设,题目的设计要区分难易程度,题库资源要时常更新,作业布置适量且有针对性,采用的交流工具需要使用便捷且便于沟通。慕课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努力,也突出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审计学慕课教学资源的建设更需要教师在加强科研的同时随时关注审计的前沿动态。

(三)教学考核体系建设

传统的审计学课程考核通常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形式构成,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则通常以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及讨论的情况构成,而这种考核体系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闭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部分学生即使不太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也非常片面,课堂点名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无法做到每节课的监督;平时的作业是否为自行完成不得而知;课堂互动环节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课堂发言,课堂讨论的情况也很难得到监控。借助慕课平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慕课视频进度、作业的完成率、在线时间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发起讨论,提出问题,增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在慕课背景下,教学考核由“结果式”考核转化为“过程式”考核,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钻研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金课;高校体育;慕课建设

1慕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1.1慕课课程资源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学习

如今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与级别的慕课平台,既有部级的慕课平台,也有省级的慕课平台,同时也有许多国外的慕课平台。因此,当前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慕课课程资源,而且这些慕课资源的质量还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慕课资源是免费的。这对于广大教师群体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教师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慕课平台学习与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更多新的内容,有利于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此一来,便能够帮助教师突破因为资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学到新知识的困境。

1.2可以将慕课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慕课平台来学习更多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将慕课与传统课堂进行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方式:一是将慕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慕课资源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通过慕课平台来巩固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选取某一部分慕课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二是可以开展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等等。将慕课引入传统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设计教学流程,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2野金课冶理念下的高校慕课建设面临的挑战

如今“金课”主要有五种形式,即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以及社会实践“金课”。在这几种形式中,线上“金课”是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慕课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一种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在众多“金课”形式中,慕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金课”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尽管慕课是实现“金课”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金课”理念下的慕课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对课程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慕课作为“金课”中的一种形式,对课程内容要求要具有出一定的含金量,即课程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前沿性与融合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要求对当前慕课课程的建设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今,我国很多高校慕课课程内容要么是某一教材的视屏翻版,要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制,难以真正满足“金课”这一理念的标准与要求。

2.2对教师使用慕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成功的推进慕课建设,那就一定要适当的改变目前教学体制的导向和运作,必须改变高校教师普遍性重科研、轻教学的这种不良局面。高校教师对于慕课这种新鲜的事物表现的非常淡漠甚至无动于衷,这其中固然是有多种多样的因素,但是目前其重视学术科研而轻视教学的这种体制却是最重要的推手。因为迫于当前的生存压力与职业发展问题,所以高校教师就必须围绕着学校科研量化考评去旋转,其在文章、获奖或项目为主宰的这种学术体制支配下,教师们的荣誉头衔、事业发展、职称晋升等等都是取决于科研的数量以及层级。在这样背景之下,教师们普遍都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去投入到教学改革这样的不能立竿见影且出成效的活动当中去,就这样长期形成了一种“保险”的教学姿态。深圳大学从事慕课实践的田少煦教授,曾经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就专门得指出了面对MOOC中国教师有四重危机:a.加大了教师们的知识的更新与岗位压力;b.加大了教师们的备课时间;c.变相的减少了教师们的实际收入;d.中国大学这样重科研轻教学,使教学改革得步履变得十分艰难。其所论述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并且指出了目前高校教师在推行慕课建设当中所面临的窘境。慕课从备课一直到制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主讲教师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课时怎样折算成教师的工作量问题?还有制作慕课所需的资金要由哪方面课题支持?教师们在制作上的投入遇到职称晋升的时候该如何被认可?还有在免费观看情况下,教师们的积极性又该怎样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和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慕课在考评课程与考评教师这两个方面做得都还远远不够。目前推展慕课教学,就必须要自上而下地实施教学体制的改革,以便减轻教师们的心理顾虑,来充分调动教师们制作慕课的积极性。前面已经说过,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时,既能够将慕课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又能够将慕课作为翻转课堂的素材。要想真正实现“金课”这一理念,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对教师的慕课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提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熟练掌握慕课课程内容;其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与组织进行重点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再次,“金课”这一要求的实现,还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感召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一般的教师或者新教师而言,则是一种较大的考验;最后,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对整个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老师来说,这几个要求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3野金课冶理念下高校体育慕课教学改革策略

首先,加大对高校体育慕课平台与交互手段的完善力度,进一步增加课程的挑战度,着重解决好平台交互不积极、学习氛围不足、视频教学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如果慕课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就难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难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很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懈怠感,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偶尔出现的网络不畅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一些学生的耐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厌烦与抵触等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深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融合,而不是纯粹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手段。高校要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想使体育慕课教学实现“金课”这一理念与要求,就应该充分运用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因此,高校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基本特点,向慕课平台与信息技术方表达自己的实际需求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加大对体育慕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根据体育慕课实际问题,研发并共享体育课“积件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加体育慕课的深度。如今,我国体育慕课教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常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主要用来讲授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线下教学模式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如今,从整体上讲,我国高校体育慕课教学的深度还远远不够,而且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慕课教学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观看视频,仿照“百家讲坛”的模式,采用通俗直白的方式进行教学,却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内涵的深度讲解,缺乏足够的内涵。因此,要想进一步深化体育慕课教学的建设,应该以体育慕课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方式,针对重点与难点问题设计出若干个问题链。最后,解决好体育慕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评价与考核方式,科学设计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考核的难度。在高校体育理论慕课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以客观题为主的线上考核模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主观题,也可以适当提高客观题的难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学生互评方式,适当放慢慕课教学的节奏,以为学生准备并完成课堂任务提供更多的时间,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互评成绩进行复核。另外,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慕课教学模式,应该通过线下测试来对线上测试的真实性与实效性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张晶.基于慕课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5,17(4).

[2]赵明楠,张慧清,杨军,史友宽.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综合改革的行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8):16-20+58.

[3]郑春.以评促建视角下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金课”课堂[J].中外企业家,2018(14).

[4]刘玉常.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3):66-74.

[5]马文惠.高校体育课:制止“水课”建设“金课”的探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9(02):22-25.

[6]吴宾,姚蕾,周龙.多元一体:“互联网+”时代体育慕课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118-123.

[7]王欣.休闲体育专业术科课程“金课”建设必要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60-61.

[8]王培善.大学体育MOOC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以同济大学为例[J].运动,2015,(24):71-72.

[9]史永.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高校体育金课建设思路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6):68-72.

[10]王泽华.高等院校体育MOOC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49-50.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11篇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in information age, MOOC has moved beyo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 and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s Chinese MOOC platforms appear one after another in China, MOOC is leading the reform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has gained close atten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MOOC has also incurred a learning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pplying lates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changing education ideas, improving teaching design, innovating evaluation methods,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s and exerting the advantages MOOC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re imperative.

[Key words] MOOC; Respiratory medicine; Clinic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本意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一经出现便成为国内外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慕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在线网络学习,更加适应信息时展,其基本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1]。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慕课,慕课已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认为其将逐渐改变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尤其在医学教育中,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标志着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启动。面对慕课引领的教育革命浪潮,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吸取和借鉴慕课教学的优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慕课的横空出世,亦为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带来新的启迪,本文就慕课在呼吸科临床教育领域的优势及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探讨,浅析临床呼吸病学借鉴慕课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并探讨慕课对呼吸病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1 慕课的内涵及特征

1.1 内涵

慕课是一种依托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大数据信息挖掘结合而成的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最早于2008 年被正式提出,其后发展迅速,慕课主要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学生不受固定空间限制,使任何人都能实现无障碍学习,充分实现学习的灵活性。慕课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其课程内容主要通过视频讲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课堂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内互动两部分,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灌输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1.2 特征

对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大规模参与性。传统课程常依托一个固定的场所,一般只能容纳几十个或者几百个学生,人数受到限制,而慕课对学习者数量则没有限制,因此以“学习的革命”为目的,可大规模参与。②完全开放性。慕课推崇的是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准入门槛,世界各地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顶级大学提供的优质课程中,只要想学习,都可以免费在线共享这些教育资料,打破了大学的“围墙”,彰显了开放、自由和民主的学术精神。③网络课程但课程要素完整。慕课学习是在网上完成的,是一种网络课程,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但慕课不同于微课程,其有参与和反馈,安排作业和讨论,有考试和毕业证书,是一种完整的教学模式[2]。

2 慕课在国外发展的进程与现状

“慕课”首先在美国迅速崛起,于2008年由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正式提出。2012 年,在美国Coursera、Udacity和EdX 三大网络平台形成,标志着慕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很快,多所美国知名大学均宣布与慕课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此平台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高端优质课程,期间应用于医学教育的慕课方法亦得到初步进展,因此《纽约时报》将2012 年称作“慕课元年”。2013 年,慕课呈现一路“高歌猛进”之势,欧盟建立了“立方体学院”(Academy Cube),组建了欧洲地区慕课平台联盟。日本教育通信行业联手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了“日本开放在线教育推进协议会”[4]。英国推出“未来学习”(Futurelearn),德国推出慕课平台“我的大学”(Iversity),向世界各地学习者提供知名大学的免费优质课程。截止2014年8月,Coursera、Udacity 和EdX三大世界主要慕课课程提供网站共开设了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共计99门。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都在积极推进慕课[5]。

3 慕课在国内发展的进程与现状

慕课作为时下热门的一种新型网络教学方式,在我国的发展起步阶段较晚,2013年才正式进入中国,首先,清华大学成为首批加盟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的亚洲高校成员之一,随之,复旦大学、台湾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慕课平台Coursera,使得中国慕课课程融入全世界慕课大家庭[6]。“中国慕课长三角论坛”召开后更使我国多所知名大学加入慕课平台,因此,2013 年被称作“中国慕课元年”[7]。我国在2014年,标志着全球首家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成立,以“根植医药卫生、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服务人才培养” 作为宗旨,慕课联盟包含近200所高等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及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慕课正式成为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截至2015年7月,其平台上已经推出基础和临床课程共计7门,但是听课人数少,缺乏互动性,没有体现出慕课大规模与共享性等特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我国慕课教育发展时间短,普及面较窄,学习者认识不足,此外,慕课要求质量高,考核严格导致很多学生畏而不前。所以,目前慕课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我国教育部门一直鼓励各高校开设慕课课程,积极推动慕课在我国的普及[8]。

4 慕课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可行性分析

4.1 慕课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有其主要优势

课堂教学是我国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虽然各种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革,但目前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慕课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模式,又不同于出现的其他新教学模式, 慕课借助网络新技术,集中优秀的师资力量发挥教育的新能量[9]。从教育发展史来看,慕课能够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得以可行有其如下优点。

4.1.1 慕课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慕课资源完全开放,免费共享,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民主和自由的精神,逐渐淡化了教育在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其次,就学生而言,“翻身农奴” 做了主人,从以前单纯听课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了课堂及师生关系,可谓是学生学习力解放的一次革命。再者,新兴科技的应用使课程学习具有高效快捷性,互联网技术大幅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效果,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加与学生交流机会,使学生眼睛看、耳朵听、心里记等多器官并用达到最佳学习效果[10]。

4.1.2 慕课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慕课视频课程制作符合人们心理认知规律,编排一般15~20 min生动讲解视频提高了学习效率。慕课教师在编辑内容时,都会对知识节点进行逻辑重组,其原因在于教学的编排需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可以清晰表达完整的知识框架。慕课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简化了学习条件,使学习成为“时时处处皆可学”。

4.1.3 课程内容精制并且考核方式灵活 课程内容优秀主要表现在,核心课程教师多为知名大学教授或者本领域内前沿的研究者,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制作成经典视频后传授学生。慕课课程知识分为若干单元,将单元细分为知识节点,每个节点知识通过多媒体素材和技术进行解读,而不是传统课程的简单录制,如此复杂的教育资源生产方式不是个人力量所及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果[11]。慕课教学模式下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学生可以在支持服务平台学习,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通过电脑系统自动评阅分数;可以在师生之间互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借鉴“慕课”教学模式有其必然性

呼吸内科是临床内科学的一个亚支,研究对象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随着科学的进步,呼吸病学在医学中越来越广泛应用,因此呼吸内科学习更加受到重视,教学模式亦不断改进。慕课这场学习风暴的来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视角。医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领悟其所传达的核心医学价值观,从而使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成为必然性。

4.2.1 慕课将改观学生学习呼吸内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慕课时代,学生改变了传统一味接受灌输记忆的教育方式,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并突出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12]。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呼吸病教学视频,从中学习自己最需要、最感兴趣的部分,对复杂部分可反复观看视频学习,避免出现教师课堂授课理论都是一带而过、学生收获甚微的结果。

4.2.2 慕课将改观教师教授呼吸内科学教学理念和方法 慕课可以有效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改变教师“教”的主导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使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和创新,提高自身水平和教学质量,使教学的本质充分体现出来。崭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对促进高校呼吸内科医学教育质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3]。

5 强化慕课式教学模式改革在呼吸科临床教学的途径

5.1 转变教学理念,接轨国际思想

对我们来说,转变思想,摒弃传统理念,树立正确的接受新事物及新思想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呼吸课程教学中,改变教师为主体的地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发挥学生本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1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节省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实效[15]。充分应用慕课平台的先进技术手段,学习其他同行的慕课课程,主要关注国外最新技术发展,促进同行交流,充分体现教育的国际化。

5.2 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核心知识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合理安排教师授课。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网络媒体,将课程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主动学习,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课程内容、时间、着重点教学分配。改进教学设计同时优化其内容,逐渐摒弃以往平铺式理论教学,应该突出慕课教学特点,联系世界范围内呼吸疾病的变化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开拓学生视野,不必完全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借助慕课完全开放性特性,取其经典教学内容充实自己。

5.3 强化慕课整体建设及整合课程资源

慕课要坚持政府、企业与高校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16],国外的慕课建设主要依托大学财团或大学附属机构,因此西方慕课的发展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政府作为第三方对慕课的校企合作进行管理。政府宏观统筹,企业资金支持,高校出成果,三者缺一不可,整体建设才能达到慕课完美发展。在慕课整体建设时应该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目前有着多家不同的慕课平台,我们应该对各平台慕课资源重新进行整理,取其与我校目前教学情况相适应之课程。

5.4 加强自我能力,创建新的评价及考核方式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慕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56-02

一、慕课的现状

在国外,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网络开放课堂,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学习者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大规模在线课程形成,出现了Coursera、edx及udacity等大规模平台[1]。

在国内,MOOC同样受到关注,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加入在线教育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宣布加入coursera,当前慕课在中国正快速发展[2]。

随着微课和慕课的广泛应用,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种模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计算机基础教学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会随之发生变化。随着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促进了课程改革。(2)随着慕课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变化是信息技术诞生以来的重大变革之一,将深刻影响未来的高等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众多院校必开的一门课程,多少都要受慕课影响。(3)学习方式和授课形式的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变化。

二、慕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使用的目的和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常用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慕课当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且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通过深入教学一线及教学实践,探索慕课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关联,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探讨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有效共享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慕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使用,主要目的如下:(1)在高校课时量较满的情况下,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的教学。(2)利用慕课,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的完善结合,有效提高授课质量。(3)数字化资源改变着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包括课内考评和课外评价。对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产生影响,尝试与现代化技术结合,以更有利的方式考评。

慕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使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本课题通过深入教学一线,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出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慕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慕课教学模式具有新颖和独特的特点,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大部分高校包括一本、二本和三本或高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各个高校课时不等,比如在我校学时数为32,在其他院校可能会是64课时、甚至96课时,实施扩展课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我们也在思索如何在减少课时的情况下,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好、学好。(2)在当前教学中,有效的使用现代化通信方式实施课外教学,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在我校,当前计算机实验室发展规模比较迅速,在获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情况下,把当前的电子设备发挥重大的作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让使用者尽可能方便地使用已有资源,实现数字化资源的高效、重复利用。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慕课建设和使用。

我们建设慕课使用的平台是中国大学MOOC的爱课程平台,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有数万门课程在线开设,是使用范围比较大和平台稳定性^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身份不同,所拥有的操作权限也不同。学生在选择课程学习时,不但支持电脑网页观看和学习,还支持苹果公司的APP下载安装和Android系统安装。非常适应学习的多手段和多方式。爱课程平台的教师端可以实现公告、设定评分标准、添加课件、布置测验和作业、在线考试和线上讨论等多种功能。

涉及课程的内容都要由老师精心设计和规划,所讲授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尤为重要,这决定着这个知识点要如何分解,讲解,以视频、录屏还是课件等方式展示,这个知识点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以测试、讨论或互评等方式评价。所以做慕课的第一步,是实现每个知识点的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动手操作能力的练习。所以在策划知识点分类时就分成了两大类,理论讲解类和实践操作类。理论部分考察主要以理论测试题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主要以结合校内考试系统,互评和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

目前,这门课程的慕课教学已经在部分班级的教学中应用,实践的效果有待验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是能很好的调动同学们的兴趣。

四、结束语

虽然慕课开展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国内一些著名的平台上,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精品课程还是成倍增加。如何向已经建设完善的课程学习,使得自己所建设的课程能够适应当前的技术和发展,能够对当前的教学形式有所促进,还是要不断思考和不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宋文.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D].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5,(5).

[2]蒋卓轩.基于MO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

[3]孙勤红.大学本科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自学与必修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5,(10).

[4]董晶.慕n(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硕士研究生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5,(5).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for Class Construction

SUN Qin-hong,LIU Fen-xia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anJia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12,China)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慕课 高校 教育

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缩写MOOCs的音译。它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以其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结合的优势正在向全球快速发展。慕课自2008年出现到其井喷式发展用了4年时间,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在这一年中,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几乎同时掀起“慕课”风潮,涌现出了Coursera、Udacity和edX全球三大课程提供商。我国的“慕课元年”则是2013年,为了扩大中国高等院校在国际教育界的影响力,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我国的北大等多所知名高校在这一年中陆续推出了慕课课程。

利用慕课学习,具有在人数上无上限限制、时间上无限制、学习空间上无要求、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进程等特点。慕课本身技术特点十分契合大学课堂教学的需要。慕课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可以多维度地展现知识,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大,让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在慕课掀起国内教育模式革新风暴的同时,我们在其高校教育应用中注意到了几个问题:

一、慕课的制作建设需组建强大的教学团队和后期制作团队,它必须是合作产品,资金和人力是高校推广慕课的瓶颈。

单个授课教师在专业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上难免产生局限。授课教师身后需要有一个团结的教师队伍支援。教师团队发挥整体作用,群策群力,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开展研究讨论,对课程内容反复推敲、提炼,确保课程结构的合理性、逻辑性,保证内容质量。课程初步制作出来后,教师们还需分工合作,对课程进行测试,收集观看试用的反馈意见,并根据意见调整优化课程设计。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课程建设者,探讨协作还需要跨领域、跨学科开展。“慕课”具有网络”和“公开”的特点,因此还涉及计算机技术人员、传媒等相关专门人员的参与,确保教学语言、板书和动画技术间的高度配合;保证课程的可操作性及推广应用价值。

上述慕课建设是在学校具有强大的人力及经费支持的背景下,经过繁琐的选题规划设计拍摄后期编辑审核校正课程上线等流程,经过耗时耗力的细致协调建设出来的,其后期还必须依托大数据、学习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和云平台的支撑,才能对所有学习数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采集和专业化的评估、预测,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教师,从而使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最终充分发挥出慕课颠覆传统大学课堂授课的优越性。而这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人力维护,尽管可将慕课建设外包给某些商业公司或团队制作运行,对于办学规模小或层次不高的中西部高校,要推动慕课建设与教学,相比资金雄厚的名牌高校,还是显得困难重重。

事实上,慕课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依靠个别高校“单打独斗”的建设显然不现实,高校并不一定有力量单独承担。慕课不仅需要教育领域各方共享资源,更离不开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2013年,我国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拥有成员单位64个。通过把一些大学的共识课内容放在互联网上,实现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二、慕课让更多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自己调控。但这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自控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基础上,对于某些中西部高校学生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来说,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反而欠缺主观学习欲望,这使得慕课的推广基础非常薄弱,此时慕课作用就值得商榷了。毕竟制作一门慕课课程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制作费用,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愿意去承担的,这还不包括后期平台运行的维护费用,如果使用的面不宽且效果不佳,慕课就失去了意义。

虽然传统课堂授课方式难免单一枯燥,但是胜在具有统一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更容易投入学习,采用慕课这一手段进行教学,最终还是必须得与课堂教学结合,可以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形式,实现教师督促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同时完善作业批改、考试的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哪些课程适合慕课化,必须有所考量。大学专业广泛,课程类型众多,并不是每一门课程都适合慕课化的教学。慕课依托的是视频的播放,学习平台的充足参考资料,但毕竟限于信息平台,许多课程的教学依靠慕课教学手段其实是无法开展或者即便混合课堂教学也效果不佳的,比如师范生的教育技能课程等,必须是教师与学生实时互动交流,边学边做,诸如此类实践性强的课程,就不适合在这样的静态展示平台上进行学习。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14篇

慕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自问世以来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本文在分析慕课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中数字媒体方向的课程建设这一角度,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现有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慕课;数字媒体;理论教学

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人才严重短缺,高等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就是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同时专业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技术水平,因此形成合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便成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借鉴慕课这一新兴的学习方式的优势,以软件工程专业下的数字媒体方向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介绍笔者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一、“慕课”发展的整体状况

“慕课”这一术语实际上是英文“MOOC”的音译,是“MassiveOnlineOpenCourse”的英文缩写,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08年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联合提出了慕课这一术语。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Thrun与PeterNorvig联合开设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16万多名学生注册学习。之后,投资商与顶尖大学合作推出了Udacity、Cousrera、EDX三大慕课平台。自2008年以来,全球已开设了13000多门慕课,包括近20种语言。2013年起,中国的大学开始加入到慕课实践中。2013年上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相继加入Cours-era平台。同年9月,以北京大学第一批慕课课程上线为起点,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加入到慕课的课程建设之中。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标志着国家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明对慕课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的赞成态度。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慕课能在多方面、多角度吸引众多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原因在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的优质性。慕课课程的提供者通常来自于世界一流高校,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高并且种类多。每一门慕课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每一个微课视频中的授课内容事先一定经历过反复的推敲和耐心的演练。据调查,除了课前的辛苦准备,授课教师还要每周平均花费若干小时进行课程答疑,每门慕课至少配备2位助教,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反馈。名师授课和精心准备决定了授课内容的精品性,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同时为高质量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的课下反馈为课程的品质提供了保证。

2.授课资源共享。这一全新的授课、学习形式的目标就是一流教育资源的无条件共享。慕课的开放属性对学生参与没有门槛限制,也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以在线注册的方式就可以立即成为慕课课程的学习者,获取在线学习资格以及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3.课程学习的个性化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在线课程的内容由学习者的个人兴趣以及知识储备进行选择。慕课就像一个大型的“知识超市”,教师精心制作的课程就是货架上的商品,而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类似于商品的采购,同时,课程学习的个性化也反映在学生对授课风格的选择上。从这个意义来说,慕课的授课形式能够得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实现了学生自主完整课程的学习。

二、慕课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理论教学模式思考

(一)数字媒体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程设置上,结合本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下的数字媒体方向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和数字媒体新技术;实践课程有: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和数字媒体应用实践等课程。该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前沿;具备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制作动画的技能以及开发游戏软件的能力;掌握视、音频合成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视、音频编辑、剪辑和特效制作等技巧进行独立创作。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很多高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方向定位模糊导致的授课内容不明确。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和软件工程学院都开设有数字媒体方向的课程。软件学院开设的数字媒体方向既不能复制计算机专业的完全依赖编程技术,也不能照搬传媒艺术专业的全部学习软件操作,有必要和其他学院开设的相关方向有所区别:应当在学习多媒体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技术背后的算法和原理,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日后的研发工作。

2.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理论授课中,学生往往喜欢看实际的案例,在讲授算法和原理的时候兴趣不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搜集,并进行课堂的讲解提高互动。

3.缺乏课后的深入讨论。仅仅依靠课堂有限时间的讲授,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熟练运用,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在课后将所学知识进一步讨论,还可以将有趣的想法转变成科技作品。

(二)基于慕课的理论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慕课的优势,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现有的数字媒体方向的理论教学进行改进,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1.课前环节。通过对微课教学形式的强化,逐渐实现慕课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事先根据知识点进行归纳,并精心设计和制作十多分钟的视频课程。由于时间相对较短,教师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对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语速语调进行反复演练和调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授课教师可以考虑结合当前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沿,将重点放在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和综合能力;重视先导课程的衔接,强化课程的系统性和组织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练习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提前准备和熟悉。

2.课中环节。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数字媒体课程慕课化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计划在理论和实践讲授时的侧重点。教师也可以将数字媒体课程群中实践性较强的部分以教师亲自演示的方式对学生直观呈现。同时,在授课形式上,可以考虑邀请企业的一线开发技术人员以项目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进一步,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借助实训及实验等方式,深入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作品。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授课细节方面,教师可以在幻灯片的设计上通过问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某一理论或技术细节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积极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流程上,则可以考虑采用基本概念讲解、技术分析、作品鉴赏三个阶段。

3.课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意见反馈和评价考核两方面,从多种渠道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还可以通过作业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总结该课程教学中的运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慕课教学的相关规律,积极探索慕课教学新模式。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设置

理论课程考核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可以考虑通过课程讨论、章节测验和课后作业三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估。课程讨论: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教师发起的讨论。慕课平台默认只有在该区域进行的讨论才能计算成绩。数字媒体课程每一小节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章节测验:每次测验可以设置一些客观题,如单选题和判断题。每次测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只有1次完成机会。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和阅读延伸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分析,撰写书面作业。具体要求可以提前进行说明。课后作业可以考虑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分,并且设置合理的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体现公平和公正,同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建议。系统默认互评下的学生作业成绩,每个得分项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取平均分,然后相加。

三、结语

慕课理念在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课程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研究慕课对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弥补传统理论教学受时间、空间制约的缺陷,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效率。

作者:刘玲慧 夏淑芳 贾朝龙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施一满.慕课(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J].学术论坛,2015,(9):177-180.

[2]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新视野,2014,(4):21-27.

慕课建设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慕课;困境

一、国内外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发展现状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学习”的简称。它是伴随着教育创新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兴起,被誉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引发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与追捧。

1.国外公共艺术类慕课发展现状

依托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慕课三大平台(Udacity、Coursera、edX)于2002年成立。截至2016年,Coursera已与全球近114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了800多门MOOC课程,其中有关艺术类课程70余门,包含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等多个门类。授课内容涵盖了艺术理论、艺术技法、艺术鉴赏以及交叉艺术学科等方向。此外,2015年上线运营的Kadenze是一个专门提供艺术教育课程的慕课平台。Kadenze的合作机构有学术院校、艺术组织和工商业机构三类,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首尔艺术学院等。课程涉及视觉艺术、创意计算、计算图像、历史与文化、设计和音乐等。

2.国内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慕课平台建设也呈现“井喷式”发展。2013年5月,北大、清华、上海复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加入慕课阵营,成立了包括“学堂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联盟”、“东西部课程联盟”等一系列慕课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高校建设的公共艺术类在线课程总数60余门,慕课平台为高校定制课程近300门次。其中,艺术理论类课程包括:艺术的启示(清华大学);外国工艺美术史(清华大学);现代生活美学(清华大学);艺术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审美历程(清华大学);中国传统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艺术技法类课程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清华大学);摄影基础(电子科技大学);服饰艺术造型设计(开封大学);民族声乐进阶密码(华东师范大学);图案审美与创作(清华大学);新闻摄影(清华大学)等;艺术鉴赏类课程包括:不朽的艺术(清华大学);音乐导聆(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湖南大学);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清华大学);中国服饰七千年(清华大学);电影鉴赏(中国海洋大学);世界优秀影片赏析(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十大传统名曲赏析(电子科技大学);书法的力与美(福建农林大学)等;交叉艺术类课程包括:物理与艺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心理学(江苏大学);影视中的戏曲艺术(苏州大学);广告创意学(湖南大学);界面设计导论(清华大学);音乐与健康(宁波大学)等。与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井喷式”建设相比,慕课课程在规划运行、管理认证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凸显。如何破解慕课发展瓶颈,更好地发挥慕课创新优势,是当下慕课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发展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1.慕课课程低完成率问题

纵观国内外慕课现状,课程低完成率现象成为困扰慕课发展的问题。据国内某慕课机构的调查显示:慕课学习者参与率仅为50%,最终完成率不足25%。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证实,慕课课程完成率仅为4%。避免低完成率现象,应从多层面进行分析,寻找合理对策。教师层面,科学规划课程设计,遵循以内容为王道,严把慕课课程质量关。利用闯关、测试、作业互评、论坛答疑等有效手段提高课程粘性,吸引学习者的持续关注。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微沙龙”活动,多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协同式学习,适当运用点赞、发红包等方式活跃学习气氛,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持续有益、有趣的学习感受。管理层面,完善课程认证标准,扩大高校间慕课课程学分互认的准入门槛。对于慕课学习者来说,社会认可程度的高低是其能否完成学习的重要因素。增强慕课认证的含金量,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推动高校学分互认和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认可度,从而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因。

2.慕课形式与艺术教学的融合问题

慕课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在线教育模式,从最初课程的设计拍摄、到后期的制作合成,再到上线后的运营管理,都体现出信息化和高技术性特点。然而,慕课“唯技术论”现象则会忽视课程内容本身的价值。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更应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从艺术教学自身特点出发,分析适合美术、音乐、设计、舞蹈、戏曲、戏剧、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慕课课程形式,突出课程的艺术特色。在大规模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尝试结合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为艺术精修学员提供更细致、多元的艺术课程体验。同时运用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教学等形式进行师生面对面的艺术教学实践,探索突出艺术类慕课特色的有效方式。

3.提升慕课教师从业热情

众所周知,建设一门慕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教师的投入通常是传统课程教学工作量的三倍。慕课制作水准和呈现效果又往往与学校规模及资金支持成正比。重点高校支持力度大,资金投入多,慕课制作相对精良,社会认可度较高,这些都是普通高校无法相比的。普通高校慕课教师的自身存在价值不高,易于沦为慕课明星教授的助手。以上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了普通高校教师参与慕课的积极性。解决这些矛盾,一是需要地方政府对普通高校慕课建设的政策推动和资金投入。二是高校自身完善慕课教师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慕课教学。三是教师自身应不断加强专业水平和信息化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转型。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