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

慕课教学论文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大规模的(Massive)

我们已从E时代,跨进现今的大数据时代,社会呈现了信息爆炸的趋势。基于海量的信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不仅带来技术的变化,更提供了看世界的全新视角。人们的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非过去那样更多地凭借经验和直觉。教育也顺应潮流,和传统课堂授课几十甚至上百学生相比,慕课的所面对学习者的数量绝对堪称大规模的,慕课平台对听课注册人数一般是不限制的,也就是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慕课课程。至2014年底,Coursera平台上已经有超过600门课程,已注册学习的学生人数超过了800万,edX和Udacity也超过170门课程,学生已经达到175万[2-3]。同时慕课也促使教师发现了课堂教学上无法发现的问题,比如在面授的课堂上1~2人犯同样的错误,或许教师并不太在意,但是在上万人的课堂上出现200甚至2000人犯同样的错误,就足以引起教师的重视。得益于慕课的分析追踪软件,海量的数据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判断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特点等,针对不同群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是面授课堂无法比拟的。

1.2开放的(Open)

在慕课平台上所有的课程资源和课程本身都是开放性资源并且免费,这是慕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和在职人员均可藉此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他们自身的水平能力。如果学习者需要认证学分取得学位,只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即可,但即使这样也远远低于在学校攻读学位所支出的教育成本。

1.3在线的(Online)

慕课还有的优势是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每一位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情况来安排学习,他既可以在集中的时间来学习或者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上面对面的授课模式。在慕课平台上课程和学校众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课程、喜欢的学校以及适合自己的听课方式。

2慕课对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挑战和局限

2.1慕课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解剖教学是教师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在实验室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形式单一,手段局限,学生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难以掌握大量的解剖学知识。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难以插播大段的视频、讨论病例或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因而容易造成“满堂灌”式的教学。同样,依靠实验课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大量的人体结构,让学生难以消化所学内容,因而造成学生上理论课“听不懂”,上实验课“看不懂”,教学效果不高。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依赖于老师,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重复多次讲授以期达到被动吸收知识的目的,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的过程,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浪费且教学效果低下。而慕课主要以学习者的自我学习为主,以主观能动的方式去吸收所学,相比较于被动学习,更能提高知识的掌握。在慕课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以章节为分隔的教学模式,而改以知识点为中心,虽然仍呈现授课视频,但是每一个视频更加凝聚于知识点而不是范围较大的章节内容。而且慕课常以多种模式混合呈现,围绕一个知识点的记忆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相关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案例等呈现给学生,利用丰富的教学工具在最大程度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2.2教与学的互动增强

虽然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一一解答上百学生的问题。在慕课中则可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的常见问题,利用软件自动解答学生。同时这些大数据可以令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教学设计上能更有针对性。慕课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众多的教学互动环节,将许多问题和知识点连贯起来,比如围绕某知识点设计测试题、病例,并开展网上的课堂讨论,而这些讨论不仅仅只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生之间同样也开展讨论,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使他们更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系统、学生领袖等一系列的互动环节,可让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示所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所学。学生的所学能更好地反馈给教师。

2.3打破时空局限,教学形式更加有效

慕课学习主要是在网上完成,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和空间,人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在15~20分钟左右,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这个时长编排视频,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在视频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这在面授课堂上几乎是做不到的。

2.4慕课的局限性

慕课同时也存在其局限性,由于慕课的学习靠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学生很容易弃课。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针对他们在Coursea上的16门课程做了课程完成率统计,只有4%的人真正完成了课程学习,有些报名者只是将课程看作是一个演讲。因此慕课课程的学习不能单纯靠学生自学,一定要有老师引导授课,课程持续时间应与大学教育一样,约8~12周,教学每周分模块进行,每周都要对学生所学进行检测和评估,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另外还鼓励同学互教互学,通过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某些课程传统教学仍必不可少,比如局部解剖学课程,它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和探索,在实体上解剖找出人体结构才能真正掌握该门知识,这是慕课所不能给予的。

3如何利用慕课背景下深化解剖学的教学改革

3.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借鉴慕课的教学特点和成功经验,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提升授课质量。可以利用慕课平台,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相关内容的文字、图片、视频和案例等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授课时,主要对疑难点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互动答疑、共同探究等。这种先学后教的全新教育模式将更加积极地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同时在课下通过慕课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体系。传统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老师“教”的评价,但较少注重对学生“学”的评价。其实,学生学习效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更值得关注的因素。

3.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为最大限度地将慕课课程和传统课堂教学分别的优势发挥结合好,2014年9月到元月期间,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大学英语系列课程中采取了慕课和传统面授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校的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是由每学期48学时的大学英语读写课,32学时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及32学时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组成的。我们从2013级刚进入大二年级的学生中选取了普通文科班和普通理工科班各两个共四个班级组成实验班。大学英语读写课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为此,我们选定了与此教材配套的北京工业大学刘宇慧老师所讲授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为读写课的慕课课程,总学时为14学时,课程来源网站是爱课程网;此外,还选取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彭天笑老师的大学英语口语慕课课程做为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慕课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与本校所用口语教材内容相似部分学时为7学时),课程来源网站为中国大学Mooc网。学生必须在教师教授某一单元内容之前自学预习相关慕课课程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网络互助答疑的形式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来到课堂上教师会就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答疑解惑,开展各种课堂活动来巩固所学。期末时学生应修完两门慕课课程并得到网络结业证书,结业证书的成绩占大学英语读写课总评成绩的20%,占大学英语口语课总评成绩的50%。

2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期末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把慕课引入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是十分赞同的,认为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然而,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慕课有很高的期望值,在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如下诸多问题:

2.1“替学”及“挂机”导致的诚信问题

慕课课程学习的诚信问题一直都让研究者们头疼。没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有教师监考的考试,怎么能保证在网上通过课程考试,拿到结业证书的人就是那个学习慕课课程的人呢。本次研究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与面授教学内容相关的慕课课程时长为21学时,其余修完才能拿到慕课结业证书的还有23学时,共计44学时。为最大限度地防止“替学”及“挂机”现象的出现,要求学生利用32学时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时间到英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慕课的学习,这样,学生是否有替学和挂机,自主学习中心的值班教师可以进行监控。经过这样的监控操作,学生学习诚信现象尚好,但由于32个学时的自主学习课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慕课学习,所以在课外的慕课学习中仍有极少数学生让别人帮忙挂机。

2.2慕课资源局限性及优选的问题

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和慕课课程最初是感到新鲜,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便对其有了更多的期望。他们对本次研究所挑选的两门慕课课程总体评价尚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有的知识点的处理有些拖沓,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又没有讲透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他们希望在慕课资源的选择上不一定要针对课本教材内容,应突破教材和国界的局限性,放眼世界,提供更多的世界著名大学著名教授的适合他们的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慕课课程供其选择性学习,并尽可能做到优选和精选。

2.3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导致的公平性问题

传统课堂上的大学英语读写课总评成绩是由教师给出的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组成的平时成绩(2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组成的,而大学英语口语课是由平时成绩(4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慕课加入后慕课学习的成绩占到了读写课总评成绩的20%,口语课更是占到了50%,这样使得评价体系由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对优势的单一化趋向多项成绩平分秋色的多元化。而目前慕课学习这一块的成绩评定仅仅来源于学生是否取得慕课课程结业证书,至于如何取得,学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去衡量和判断。学得非常认真和挂机的学生最终都能得到这一项的分数且无甚差别,所以此评价体系的公正性有待考量。

2.4慕课课程与传统课堂所占比例问题

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为慕课课程应占据混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的学生有约三分之一,认为传统课堂所占比例应大于慕课课程的占约三分之一,认为两者比重应均衡的占另外的三分之一。这种各执一词的态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强弱,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信息素养的层次甚至学生的性格都有密切的关系。

2.5慕课课程学习质量保证问题

由于慕课课程的评分体系尚不完善,所有学完慕课课程的学生都能拿到结业证书,所以慕课课程学习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也是慕课诞生以来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采取了课外慕课学习,课前小组讨论,课上答疑辅导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慕课课程学习质量。这些措施对学生的慕课学习起到了有效的监管和督促作用。然而,每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讨论及给小组成员评分过程中仍免不了有少量人情因素的干扰;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提问,演讲汇报,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涉及到每一位同学,即便每位同学都有参与,他们所负责任务的难易度和涉及课文内容的深广度都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因此,通过课堂活动来检查学生的慕课学习质量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2.6慕课课程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及互助互评问题

在线交流及互助互评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慕课课程可以允许学生通过邮箱或论坛向课程负责班主任或其他学院提问,班主任也会就学习相关问题给予回答。但实际情况是,慕课课程的在线交流互动性并不好,效率也不太高,论坛发言人数少,回帖速度慢,交流内容与学习无关,对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缺乏激励制度等问题屡有出现。失去最初的兴趣后,学生往往会摈弃这个在线交流平台或仅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要求而去做相关活动。学生的互评体系更是困难重重,形同虚设。

2.7基础设备及信息技术素质的普及问题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教师专门针对如何使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慕课学习为学生进行了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断地出现了各种操作不熟练和失误引起的问题,对学习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到了学期末,随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操作不当等问题也越来越少,整个运行趋于走入正轨。参与本次实验的学生只有四个班,已有学生反映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网络平台运行速度并不令人满意,其软硬件设备需要更新。如果在今后的实验中继续扩大实验对象的范围,几百名学生同时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慕课学习,系统是否会有不稳定的现象出现,尚未可知。因此,寻求资金支撑,更新及维护相关软硬件设备也是保证慕课课程学习顺利进行的一项要素。

3慕课的发展趋势带来的潜在影响、展望与未来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慕课;科技馆;传播学;科普服务;科学素质

一、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全民科学素质。相关调查表明,20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比例为6.20%,比2010年提高90%[1]。科技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科技馆建设快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相继出现自身特点的科技馆,例如:数字科技馆、科技馆微博和微信等互动性功能,在科普知识传播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经过多年发展和建设,我国科技馆规模和数量在一定程度能够满足普及全民科普的需要。但是,科技馆仍然存在着科普教育方式单一、科普服务效能有待增强的问题[3]。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展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方式,增强科技馆的科普服务效能。

二、基于“慕课”的先进科学教育方式

慕课属于一种视频化、互动性简介的信息传播媒介,慕课教学手段多样,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慕课的有效开展能够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4]。可见,从慕课的特点上看,慕课能够被作为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因此,从科学教育理论的视角,本文在科技馆中引入慕课教育手段,探讨这种全新科普知识慕课“课堂”的科普教育方式。

1.科学教育方式

慕课是一种科学教育方法,具有自身体系、理论及应用的知识均能够以慕课的形式讲授。科普知识来源于科学技术理论和应用,利用慕课的方式可以实现科普知识的传播。通过开设科普知识的慕课,学习者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参与学习,并且给予成绩合格者结课证书。结课证书不仅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同时借助于“大数据”能够方便地统计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馆发展和慕课持续改进提供参考。科技馆中引入慕课时,应该按照慕课的先进教育理念合理组织展品或科普知识。

(1)类似属性展品或科普知识组成为一门慕课。慕课内容由一些列知识点构成,因此需要将类似属性的科技馆展品或科普知识形成一门系统课程。例如:科技馆的光学成像方面的展品讲述了光学成像的原理和应用,而以《光学原理的科普知识》慕课的形式可以形象和生动地为参观者介绍光学原理。虽然一门慕课要求具有一定的总学时,但是每一次课程时间短小,该特点非常有利于开展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通常课程时长10分钟或者3-5分钟,并且围绕单一知识点,主要是微视频,这有利于学习者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2)科普知识的慕课展教方式要求多样化。科技馆的一个理念是以轻松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慕课是一种方便和灵活的多谋体展教方式,因此科普知识的慕课内容需要广泛地采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参观者学习科技馆的机器人发展历史和工作原理的展品时,避开枯燥的工作原理而更多地关注机器人的规律性运动,通过现场或离线的慕课的先进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参观者的学习兴趣。

(3)考试题型的多样化和趣味化。慕课能够评价学习者学习成绩,科普知识的慕课考试题型要求多样化和趣味化,例如:在视频中设置考核知识点,让学习者在轻松和趣味性的过程中完成考试,最终获得结课证书。

2.慕课的先进科学教育方式的特点

慕课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传播学理论看,慕课具有传播活动的典型属性,利用慕课的科学教育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慕课的这种先进科学教育活动具有下面特点:

(1)科技馆的展览展品的教育活动的特色化、多样化。利用慕课的有效信息传播手段,能够使得复杂结构展品的展教形象生动,提高参观者的学习兴趣,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服务效能。

(2)慕课具有参观者到场参观的先导性教育的特点。从广义上讲,慕课属于网络科普的范畴,因此参观者在进入科技馆之前能够在网络上首先了解其感兴趣的科普展品,进而有针对性地参观学习。

(3)引入较多展品,节约科普成本。利用慕课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手段取代部分展品展教,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复杂展品或特殊展品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在网络上系统地引入更多展品,低成本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4)增强科技馆之间工作交流,与国际接轨。科技馆之间可以通过慕课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工作方式和展教展品的交流。慕课的网络传播属性使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而提升科技馆的国际地位。

(5)慕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科普方式。慕课的网络属性使其能够与科技馆网络科普功能模块无缝对接,进而扩展了网络科普方式,并提升网络科普效果,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6)馆校结合。慕课在高校里获得了广泛研究和应用,而以慕课作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科普知识的校内外教育,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和提升“馆校结合”的效果。结论随着慕课在科技馆中的应用,科技馆展览展品的教育活动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馆校结合的效果,全面提升科技馆科技知识传播效果,扩展慕课应用利用领域,丰富科学教育活动理论。

参考文献:

[1]国办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N].,2016-03-14.

[2]江昕远.微博的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J].华中人文论丛,2010,1(2):105-107.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慕课背景;英语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现状的总结应该始于对慕课优势的分析。因此,这就有必要明确一下慕课的概念,而后结合其与众不同的教学优势分析它对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影响。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现状的总结就是对慕课影响的分析。

(一)慕课及其发展历程

在学术界,对于“慕课”内涵的界定颇有争议,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所谓的慕课,因其不同的类型,其内涵的界定也稍有彼此间的差异。众所周知,慕课有eM00C和xM00C之分,eM00C基于链接主义(connectivism),而xM00C基于行为主义(Behaviorism)。根据英国DISC一CETIS的报告:eM00C基于连接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者具有相同兴趣爱好,致力于探索课堂教学以外的新教育观,建立在高等教育激进理论之上(tendtoexistontheradicalfringeofHE)。xM00C则是校园教学模式的拓展,该模式基于颇具争议的“视听法”的“操练教学模式”之上,学习者观看视频、完成小测验和测试(YuanLetal.2013)。[1]根据这样的引文可知,虽然同为“慕课”,但不同类型的慕课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谈及慕课的影响,我们不能不论及“慕课”的内涵。综合我现阶段的慕课研究而言,主要以xM00C为主。即,在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中,通过学习者观看视频、完成小测验和测试的方式进行的英语教学。

(二)慕课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育慕课背景的形成是指慕课理念指导下大学教育实践的开始。其具体的影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慕课参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资源的构建与运用。在慕课理念的指导下,在互联网+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育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资源。其中包括部级大学英语慕课教育平台的构建以及在慕课实施前期各种级别的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它都会以视频的方式参与教育,都可以以网络为依托完成相应的学习测试。故而对这些资源的构建与运用就是慕课在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中的最显著影响。其次,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慕课给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分析,一是慕课理论对传统大学英语教育实践的影响;二是慕课实践对慕课自身理论发展的影响。对于前者而言,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慕课的诞生对传统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教育模式的更新,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等。对于后者而言,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大学英语慕课的发展也为慕课理论的提升及慕课参与大学英语教育途径与方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网络教学已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教学在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变革学习方式中,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慕课是以网络教学的方式参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正如这段所言,慕课的参与对大学英语教育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效果的实现则与学生参与慕课教育模式的情感态度密切相关。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时,慕课的积极影响得以实现;反之,当学生参与的程度低,积极性较弱时,慕课的影响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参与者应该把研究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如何拓展师生参与慕课实践的积极性上。再次,慕课的影响呈现出层次化的发展趋势。在慕课资源的构建过程中,目前的慕课资源里缺乏人文性的内容。人文性是英语教育实践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人文性的内容在与其它的语法讲解、单词学习、写作方法的讲解等相对比的结果就会使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事实,即人文性内容的讲解相对匮乏;在慕课资源的运用过程中,英语学习资源的运用相对于成绩测试方面的应用而言,相对成功。很多老师都注重如何运用慕课资源进行教学实践的尝试,但很少有老师能够运用相关的慕课资源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当我们在知网上以“大学英语慕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时候,得到的相关文献多是研究慕课参与教学的内容,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探讨慕课测试相关方面研究的文献。只有在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时候,才会以较少的篇幅谈及慕课参与下的英语评价。在一则把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相互交互式的研究中,研究者从前端分析、在线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设计和多元评价设计四个阶段进行模式构建,最后通过为期八周的初探性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3]在此姑且不论其最终探讨的结果如何,仅从其探讨的内容就可以知道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正如上边所说,英语教育的评价仅是其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在另一个层面上,慕课影响的层次化还表现为慕课与其他教改理论的整合上。综观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慕课的参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这个教育事实里,慕课并非单独参与英语教育实践而是与其它教改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例如上边提到的翻转课堂与慕课的整合就是如此。这就是说明,为了弥补任何一个教改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两种或多种教改理论的整合就成了慕课背景研究中不可或少的新焦点。

二、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

面对慕课背景的影响,大学英语教育的参与者可以采取如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来提升英语教育的效果。

(一)构建参与性策略

虽然大学英语教育的慕课背景已经形成,但这已形成的慕课背景相对于大学英语教育的需求而言,它还有待于完善与补充。而完善与补充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构建参与性策略的主要内涵。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中,如果把慕课融入到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中,更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把传统的英语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的身份由从前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环境资源进行自主学习。[4]基于这样的思考,慕课参与的方式、方法及内容都应表现新的变化。故而这就需要我们在运用慕课资源的同时,构建新的慕课资源;在反思运用慕课的过程中,拓展慕课参与大学英语教育的范围。只有如此才能完善现有的慕课资源,才能提升慕课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参与拓展性策略

参与拓展性策略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指参与范围与内容的拓展;二是参与资源构建与运用范围的拓展。在参与范围的层面上,它又指所有的大学英语教育。例如,翻译、写作中的慕课运用。针对人文性慕课内容的缺失,可以结合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与写作教学来完善。新慕课资源的构建可以使慕课更好地整合到互联网+教育的实践之中。特别是针对教育评价慕课资源的缺失,可以通过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与措施来提升慕课在英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三)针对突破性策略

针对突破性策略的提出是基于慕课自身构建中的不足而言的。慕课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理念自身的局限性,另一个是慕课资源的构建与大学英语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对于前者而言,正如前边介绍慕课术语时所讲的那样,三类不同的慕课界定,使我们认识到不同慕课各自的优势所在。因此,如何能够整合这三类慕课的内涵并在其指导构建新的慕课资源,这要远比我们选择xM00C这样的定义和进行这样的慕课实践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大学英语教育而言,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小测试为主的教学,还远不及通过学习中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重要。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慕课与其他教改实践的整合也是实现慕课突破的关键所在。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中,不是只有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改革形式,其它的大学英语微课等教改形式也可以实现与慕课的整合。特别是如果能够在慕课资源的构建中实现慕课与其它先进理念的整合,更能使资源的构建极大地满足大学英语教育的需要。例如,慕课与学科素养培养理念的结合,大学英语慕课与互联网+理论的整合等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因此,这里的“突破”是指对大学英语慕课的突破,也是指慕课背景对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现状的突破。

(四)均衡发展性策略

慕课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慕课内容的构建上,也体现在大学英语教育对慕课运用的过程中。对于前者而言,构建一个涉及到大学教育全部内容的慕课是我们最终的追求;对于后者而言,让慕课资源参与到各地各校的英语教育之中,也应成为我们改革大学英语教育现状的最终目的。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慕课 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 影响 启示

一、慕课的出现与发展

慕课,即“MOOC”,是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的缩写,是一种新型在线课程模式。“慕课”这一概念在2008年提出。接下来Coursera,Udacity和Edx这些慕课平台陆续上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数十所名校的纷纷加入。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而在2013年,中国的一些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陆续加入到了慕课平台。2014年慕课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大,参与人数进一步增长。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慕课风暴的到来,对推动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的发展,甚至对大学传统教学模式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汉语言文学(师范)作为一个传统专业,面对慕课的机遇与挑战,要勇于迎难而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为优质的语文教育人才。

二、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慕课的特点

要探讨慕课对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先要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兴在线教育模式慕课的特点。

中国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长期存在的教学模式有其特点。目前我国大学的教学仍以班级上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同学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它的特点在于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班级上课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与个性化。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慕课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大规模,与传统的班级上课制相比慕课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且人数不受限制;二是开放性,慕课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呈现出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慕课的内容是开放的,其内容范围极为广泛。慕课平台上的课程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只需注册账号,即可上课。慕课的对象是开放的,课程不仅针对在校学生,而且面向社会成员开放;三是在线性,慕课在网上提供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入学注册、讨论、学习、反馈、作业、评价,以及课程考试和学习认证等。同时在线性使得课程学习在时间空间上不受限制,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灵活;四是合理的教学设计,慕课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视频长度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观看视频期间,会穿插习题、测试和讨论,确保学习者维持积极学习状态。

三、慕课的发展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影响

慕课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在传统的汉语言(师范)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处于课程的中心。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实情况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一起上课,教师在客观上很难做到对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关注。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地交流与互动。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在讲台上卖力讲课,而学生却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课程内容陈旧固定,课程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课时安排也相当紧凑,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一节课上,教师注重知识的串讲,一些内容往往只能简单带过,学生来不及消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深度地分析与思考。慕课的迅猛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现阶段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使得优质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慕课的发展趋势使得教育社会化学习终身化,对依托于大学的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将会产生一定冲击。

四、慕课的发展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启示

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吸引人之处,但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存在的意义,慕课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将慕课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发展。

1.慕课在内容上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补充

慕课平台上有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能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传统教学模式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大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对英语词汇、语法等的学习,忽视对英语语感、英语思维、英语文化的学习,造成学生并不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写作的状况。慕课三大平台有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如杜克大学的《英语写作:如何获取专业知识》。通过相关课程可以在线与同学用英语交流,培养英语思维,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在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2)在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中的文学、语言等专业课的学习上,慕课平台提供了许多名校名师的名课。如台湾大学的《红楼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希腊和罗马神话》,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人文经典导读》等。传统教学中的专业课偏重于对知识系统地讲解,而慕课平台上的相关课程侧重对专题的深入分析。两者相结合,能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进一步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3)慕课平台还提供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课程,如伦敦大学的《教育的未来》、范德堡大学的《学生的核心思维》对师范类专业课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慕课在形式上对传统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模式的补充

将慕课的线上学习模式与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与学的形式。教师在课前布置线上慕课的学习内容,课上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线上学习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谈论。

尤其是师范生专业主干课,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采取线上慕课学习,师范生技能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培养出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人才。

公共选修课可以采取慕课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网上的慕课平台自由选择课程,通过视频学习、在线讨论、完成作业、结课考试、获得学分。使得优质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MOOC学院.2014-08-11.

[2]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慕课”;学习者;大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54-02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对于高等教育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伴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教育界又掀起了一场关于慕课的热议,其中讨论最多的是慕课对高等教育和大学教师的影响,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习者受益,所以本文主要阐述了慕课对学习者的影响,以便更加客观地了解和对待慕课教育。

一、慕课给学习者带来了福音

1.向庞大的学习群体开放。大学这座“象牙塔”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传统的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使很多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难以接受同等的高等教育,慕课的到来无疑给这一部分学习者带来了福音。和传统课堂相比,慕课拥有更加庞大的学习群体,不仅包括在校大学生,还包括从事各种行业的学习者,甚至教师自身都可以是慕课的学习者。在这里,没有大学的门槛,也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上网工具,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1]。

2.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选择对于学习者来讲至关重要[2],传统的学多是从书本和课堂中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听课和做笔记。如今,很多学习者已经不满足于从传统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获取知识,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慕课对以往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慕课告诉我们,手机和电脑不仅能淘宝购物、娱乐八卦、聊天视频,还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在慕课这个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者可以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做学习笔记、课堂作业,进行课堂测验,还能参加各种学习论坛,在论坛上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并获得问题的解答,甚至还可以获取很多的拓展资料,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因此,慕课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极大地U充了学习者的知识储备量。

3.学习地位的转变。我们一直在强调教改,多数高校也接受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很多难题[3]。传统讲堂难以实现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换,所以仍然是以“教”为主的课堂学习模式。而慕课教学是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换的良好途径,慕课赋予了学习者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课,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还可以自发地组建学习小组、学习社区和论坛等,对某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安排在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慕课平台的学习找到一些问题,通过在线讨论和资料的查阅,再回到课堂上来,通过教师的引导,针对该部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形成更加清晰的解决思路,对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和拓展,形成“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

4.学习效率的提高。好的学习资源是获得知识的宝库,慕课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多维度地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优秀甚至顶尖的教学资源,不必再为找不到好的学习资料而苦恼,更加节省了时间,使学习变得方便快捷。慕课新颖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一改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枯燥和乏味,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提出疑问,随时和其他学习者、名师、教授进行交流,使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的差异,拓展知识面,使思维得到更广的延伸,也会使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进而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慕课教育尚存在的问题

慕课如清风徐来,给传统沉闷的课堂教学送来了一丝温暖、一丝新意和一丝希翼。慕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一些问题,使学习变得简单快捷、生动有趣,但是从学习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讲,仍存在一些要引起大家重视的问题。

1.易使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出现两极分化。慕课脱离了实实在在的学校和教师的约束,没有了传统课堂中强制性的学习手段,一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就很难完成系统性的学习,而学习能力强且主动性高的学生则会更加优秀,容易造成两极分化[4]。所以在慕课教学中,也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路径进行课程学习,尤其是在讨论的环节里,有些学习者很容易偏离讨论的主体,这也需要有人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给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2.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构架。慕课平台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其中很多都是短小的教学视频,虽然新颖有趣、简短易懂,但是难以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5]。大学中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对知识接受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之间的连接性和知识的深度来设计系统性的教学课程,搭建出一个整体的课程构架,使学生接受系统的知识过程有一定的阶梯性。另外,有些学科需要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互结合,如生物和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各门实验课程的设置也要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来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社会融入和人际交流能力匮乏。这种虚拟的课堂缺少了大学校园特有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6],学生要和周围的同学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交往,要切实融入校园生活,这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很有帮助,所以对大学生而言,慕课不能脱离大学而单独存在。有些课程不能全面进行慕课教学,一些实验性的、技术性的课程还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练习、去感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慕课可以作为大学学习的辅助手段,将慕课和大学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建立翻转课堂,给大学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灌注新鲜的血液,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地成长和壮大。同时,慕课也能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由“学习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所以,无论是对于教育者还是学习者,学习不存在教条主义,也不能以逸待劳,需要汗水也需要灵活机动,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完全的捷径,也不能钻牛角尖,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求学生涯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16-121.

[2]张红丹.“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评论,2015,(1):84-86.

[3]姚利民,段文.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4]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慕课;传统教育;挑战

【中图分类号】G742 【文献标识码】A

就中国现有的国情而言,70%的年轻人还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慕课”之风的来袭,让无数人充满了期待,它是一场没有国界的教育革命,对我国现存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机遇与挑战。传统教育如何在这场教育革命中不失语旁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打开大门办教育的教育目标,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管理者实际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慕课的形成、特点与优势,进而对慕课对传统教育的挑战进行分析探讨。

一、慕课的形成

慕课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发源于美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概念形成不过数年,但发展极为迅速,2012年是慕课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纽约时报》将其称作慕课元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几乎同时掀起这一风潮,涌现出了 Coursera、Udacity 和 edx 全球三大主要慕课平台。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纷纷与课程提供商合作。并且在2012年2月,Coursera 宣布其5门课程已进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的学分可获大学承认,显然慕课已成为正规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二、慕课的特点与优势

慕课可谓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的英文缩写为MOOC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字母“O”代表Open(开放),学习无任何限制;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可以全体24小时在线学习,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 Course(课程)。鉴于“慕课”本身具有透明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特点,“慕课”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更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授课教师且每门课程没有人数的限制,使得授课水平较为平庸的教师不受到关注;其次学生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每门课程都有回放或快进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来学习,这是普通的教学授课所达不到的;最后学生不受上课地点的限制,无论你身处何处,都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在线课程。

三、慕课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一)慕课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教师是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主导者,学生在课程上处于被动的地位。“慕课”之风的来袭,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此时教师不再局限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对老师进行投票选择,此种教育模式加快了高校教学的改革速度,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大学的首要目标。目前,中国的不少高校正以慕课建设为发展契机,打造属于自己的慕课平台。7月9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为首的知名高校与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强强联合,打造自己的“慕课”平台,合作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可以打破学校的界限,去分享各个高校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围墙”式的教育。

(二)慕课催生全新教育模式

在慕课袭来短短的数月里,中国的大学与慕课频繁互动。可以看出,慕课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各高校已经开始重新洗牌,原有的教育根基受到触动,全新的教育模式即将形成。就开学时北大某一门课为例,有10万人进行选修,课程结束时,通过考试的有1万人。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他们得到了学分。其他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得到了课程合格证书。为了在这个规模上把这门课上好,符合北大标准,需要投入的是1位主讲教师,3位辅导教师,五位助教。学习免费,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者也许需要付100元。可见,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局面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已经触动中国大学进行教育改革,这种全球资源共享势必催生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三)慕课形成无国界的教育渠道

网易公开课、搜狐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已经在网络上风靡一时,只要拥有网络和电脑,学生即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观看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在线课程,进行知识的学习。2011年9月以来,已有来自于190个国家的160万人次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相继形成了以Udacity、Udacity、edX为首的三大主要“慕课”平台,使学生可以没有局限性、足不出户地进行在线学习。只要你拥有电脑和网络,轻点鼠标,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任何地方“上复旦”、“读清华”,甚至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哈弗、耶鲁的课程。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一种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仅局限在视频的本身,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慕课”关注的是学生在看完这些视频之后如何进行讨论学习,而不是这些视频本身的内容,教师在学生的课后讨论中过多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此外,在某一时间段内,会有来自世界各地形形的学生注册同意在线开放课程,且随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这对在线教师也是一种空前的挑战,同时也孕育了多元化的教育渠道。“慕课”表面上是一个大师在上课,背后却离不开一个教授团队的支撑。因此“慕课”比拼的不仅是大师的个人魅力,更是高校的整体实力。

四、结论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科学研究需要苏格拉底式辩论”的理论,他指出:对于一些复杂的科学,应提出集成研讨式的概念,在大范围内通过集体智慧的互动,以寻找最佳的科学研究方案和结果。但在当时,这一理论并没有付出很好的实践。“慕课”这种网络在线公开课的诞生,是一种最新教育资源和最新科学体系全球共享的教育模式,是人类对新科技革命一种整体的姿态,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变。它使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在这场敞开大门、融入变局的浪潮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慕课”元年之后,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的主要任务,真正的教育革命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

息,2009(27).

[2]徐倩.MOOCs慕课,引领学习模式新变革 C9高校共享“在线开放课程”[J].上海教育,2013(25).

[3]《晚霞》综合.“慕课”: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J].晚

霞,2013(20).

[4]李志民.推进慕课生态养成,加快慕课本土化进程[J].上海教育,2013(31).

[5]阙明坤.慕课”掀起大学教学革命[J].教育,2013(26).

[6]“慕课”已正式进入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J].高校教育管

理,2013(05).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慕课;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

所谓“慕课”,实际来源于英文缩写MOOC的中文英译[mu:k]。其中,首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式),它与传统教师课堂上只有容纳几十个或几百个听者不同,学习一堂“慕课”课程的人数可能超过万人或十几万人;第二个英文字母“O”代表Open(公开),指的是“慕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一个邮箱注册,既可以参与到国际课堂的学习中来;第三个英文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它指网络在线学习,只要有网络信号到达的地方,学生都可以进行课程学习,不受时空的约束。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整合进大学课堂教学之中,并借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全球范围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国际“慕课”的发展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基于Wiki技术,开设了一门在线的开放课程,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60位学习者,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建设。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产生式的学习,而不是消费式的学习。因此,其课程最大的特色可以说是开放内容。在2012年11月,迈阿密大学推出了它的第一个高中“慕课”作为全球学院,为其在线高中的一部分。2013年6月,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推出天网大学,它提供“慕课”介绍天文学。参与者获得了大学的全球机器人望远镜,包括那些在智利安第斯山脉和澳大利亚的网络。“慕课”平台与课程提供者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进来,“慕课”学习成为一种新潮流,它正以革新的教育理念浪潮般席卷全球。

二、我国“精品课程”的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2003年4月,教育部开始投入大量经费,针对很多应用型本科大学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类似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慕课”,是资源,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仍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申报,而轻建设“精品课程”内容,即在单位和教师团队获得项目批复后便不再关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本质上仍然是获批项目时的内容,多年以后,“精品课程”网站相当大一部分教学材料过时、老化,教学理念未能跟上时代,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导致一些“精品课程”工程质量普遍降低,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当年“精品课程”已经过时,因此“精品课程”网站访问率下降,最后基本上被学生所遗忘。

第二,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部门害怕受到版权问题、专利自问题的影响,当“精品课程”项目获批之后,马上移除有可能发生版权问题的教学资源,或者强行设置登陆屏障,导致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学习资源不能有效访问。

第三,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授课仍采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回答为辅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且很多教学内容仍然侧重理论,没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在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我国“慕课”的发展

在2011年左右,我国高水平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就开始探索自己的“慕课”课程建设,其中主要的实施方式还是参与到到美国教育平台等的“慕课”组织之中,这证明了中国教育者已经加入到“慕课”建设的潮流中来。

真正意义上中国“慕课”开启的元年是2013年。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代表我国最高学术水平的清华大学建设了国内首个中文版“学堂在线”,标志着我国的“慕课”教育平台正式启动。与国外“慕课”发展相类似,当下中国的“慕课”供应商分为两大类,一种为高校或者教育组织。就高校“慕课”建设来说,除了像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外,还出现了诸如“上海高校课程中心”这样的系统平台。中西部高等院校“慕课”组织与共享平台目标在推动我国高等院校从经典的教学模式向国际化教学模式转型,通过建设高品质视频网络课程,建立基于网络视频的现代化混合教学模式,建立高品质课程市场化共享机制,进而实现高品质教学资源泛化共享。另一种则是商业机构建立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近几年来发展也很快。但总体上看,这些机构大致上是从过去的网络课程网站发展而来,例如超星“慕课”网站。这些“慕课”网站可谓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但是目前这些“慕课”课程基本上没有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开设课程,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学习目前还是局限在校园课堂中。

四、应用型本科大学“慕课”建设

应用型本科大学“慕课”建设,只有改变传统“慕课”教学的局限,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第一,打造一批特殊的“慕课”师资队伍。第二,改变传统的“慕课”课程环境。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应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应该将“慕课”课堂环境迁移到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使用偏应用型的“慕课”教材。在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编写针对性、实践性强的应用型教材。第四,合理安排和组织“慕课”教学内容。“慕课”教学内容应理论联系生产实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指导和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等。第五,提供人性化的“慕课”网络平台。第六,提供良好的人文学习氛围。应用型本科大学可以根据“慕课”学习者实际学习的情况,给他们提供“慕课”学习场所,增加“慕课”学习者“同班同学”“集体生活”“同窗校友”的团体概念,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第七,社会评教。根据“慕课”学员对网站的真实评价、网站访问的数量、资源使用的情况、网站被转载的次数、社会对网站的捐赠情况等客观指标综合评判“慕课”平台的好坏。

五、结论

将“慕课”教学模式引入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学生真正体会“慕课”的奥妙、感受“慕课”的魅力、享受“慕课”学习带来的乐趣,让“慕课”真正发挥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直面应用、服务行业、辐射社会、走向未来”应该成为未来中国应用型本科大学“慕课”教学发展的路线图。

参考文献:

[1]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3-42.

[2]吕慧.试论“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

[3]郭英剑.“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5):009.

[4]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等.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35(5):92-99.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中文慕课促进学习模式的转变

相对于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慕课来说,中文慕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然而,中文慕课发展的意义却更为深远。“如何利用慕课这种新兴教学形式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1]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势必要朝这种可以促进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崭新模式迈进。目前,在高校共建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已经上线了包括唐宋诗词人文解读、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几十门课程。这些精致而生动的课程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文慕课承担着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使命外,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本色职责。传统学科与互联网的结合,开启了学生全新的学习模式。黑龙江大学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该校自主开发了《论语》人生课堂、《菜根谭》与职场智慧两门国学慕课。通过优课联盟平台上线推广,面向全国89所高校开放,可供万人在线观看学习。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将慕课融入教学体系当中,探索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势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与学产生各种影响。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课程具有吸引力。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经典性,又注重新颖性。慕课选取的课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如被视为圣人之学、载道之学《论语》,而且课程环节更为生动,如“孔子是个威猛的男人”、“老夫少妻惹争议”。将光芒万丈的孔子还原为生活中的面目,出现在学生眼前的孔子,不再是严肃如定义般的陈述——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而是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他的身高、他的样貌、他的出身,依据史实娓娓道来。这样的国学慕课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学生关注的目光,拉近了学生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距离。(2)课程具有现实性。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现实性、针对性。中国古代典籍对习惯于“读屏”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既艰涩难懂,又与现实生活关系疏离。为打破学生这种敬畏有余、兴趣不足的学习状态,中文慕课课程的设置更加注重现实性。如国学慕课《论语》人生课堂,将《论语》的真知灼见融入现实人生,以古今相关文献加以印证,结合经典与经验,还原一个真实又丰富的孔子,使孔子的智慧成为人生路上的最佳指引。而《菜根谭》与职场智慧,则将中国传统文学与职场行为理论相结合,用古典文学来讲解职场行为,以此指引职场人士成功发展。中文慕课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融入了当前学术研究的前沿理论,还能兼顾现实的需要。这样具有吸引力和现实针对性的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国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才能真正掌握古代文学中丰富的知识,才能领略到古代文学中蕴含的思想。而这些正是学生写出合格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前提条件。2、增强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慕课,则是一种‘理想课堂’的重现,观看视频的人,都能够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的感觉,感受到的是大师正在给他个人上课。”[2]慕课将传统的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互动。如国学慕课课程按知识点划分节次,单节慕课时间在10-20分钟内,设置了后台互动系统,师生可在线上实时交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便于师生沟通,有效性更强。学生可就某个知识点与老师和“线上同学”不断探讨交流、加深理解,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而这种更深层次地学习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提问、不会思考的学生,写不出有创新性的论文。这种能力无疑是学生写出合格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条件。

(二)中文慕课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中文慕课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打破了院系间和校际间的阻隔。不仅不同院系、不同高校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不同院系、不同高校的教师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不但学生与教师有了交流的平台,而且教师间也有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平台。同一院系的教师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学术交流,共享科研心得,以促进本校教师科研水平上的整体提高。更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指导出更高水平的毕业论文,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教师还应自觉地利用学校日渐丰富的慕课资源,进一步开拓自身的学术视野。中文慕课的勃兴,为新建本科院校和偏远地区本科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提供可参照学习的范本。不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而且接触到科研领域的新动态、新观点。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古代文学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具有科研能力和科研理念。如同学生知识的积累离不开教师的传授一样,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只有教师关注学术发展动态,才能为提供有价值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3]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才不至于使学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创作中束手无策。教师只有打破固有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研合一,才能为学生创作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文慕课对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消极影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学习模式或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模式。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那么,中文慕课会反客为主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主体、成为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吗?正确认识中文慕课的利与弊,才能真正实现中文慕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一)弱化一线中文教师的存在感

慕课,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中文慕课,是科技与人文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中,尽管科技是强势的一方,毕竟中文慕课需要互联网、视频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但是我们却无法否认人文的核心地位。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推广中文慕课的意义亦是如此,以科技为手段用中文的深邃唤醒灵魂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成为这一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要注意的是,承担着唤醒另一个灵魂之责任的灵魂,不是中文慕课中的主讲人,而是现实课堂上的中文教师。慕课是互联网上既定的精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课堂是日复一日却不可重复的激情宣讲,这才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主场。陈平原先生说:“我特别担心慕课风行的结果,使得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偷懒或丧失信心,自觉地降格为某名校名师的助教。别的课我不懂,但深知语文课不能对着空气讲,“现场感”很重要,必须盯着学生们的眼睛,时刻与之交流与对话,这课才能讲好。”[4]在我们推广中文慕课的同时,必须充分肯定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而不能有意无意地弱化其存在感。一个失去了存在价值的教师,如何能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能有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

(二)弱化了部分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献检索 慕课 教学 效果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选取2015-2016第一学期,动物医学文献检索慕课为研究对象,文献检索慕课主要由理论教学、检索实习、网络自学、联机考试等四个模块组成,学生学习最终成绩由面授+网络自主学习+实习报告+上机考试4项成绩综合而成,各项所占比重为15:30:30:25。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给学生的最终成绩:平时成绩(面授+网络自主学习+实习报告)75%+联机考试成绩25%。并且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出问卷,于2015年9月-10月,对本人所带89名动物医学2014级学生在网上教学平台上,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为95.5%,以上所有的调查较为可靠且有效。

二、调查数据及分析

(一)文献检索慕课联机考试成绩方面

(“优秀率”指成绩在80分以上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由图可知:联机考试优秀率为37.08%(33/89),及格率80.90%(72/89),并且最高成绩97分,最低成绩40分,平均成绩72.93分。我校的文献检索课属于公共必修课,也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式,没有学习基础的要求。况且慕课教学的联机考试,在教学第一周就给出了470道的试题库,其库中仅单选、多选、判断正误三种题型,试卷按单选:多选:判断所占比重为40:20:40,随机选出100题。因此,只要稍微用心,不应该出现不及格的现象。一是说明学生对此课程不重视;二是说明学生对课程概念学习没有兴趣或者不适应通过慕课方式对概念进行学习;三是随扩招的出现,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意识和历届学生相比有下降趋势,在实行慕课之前,文献检索课程平时成绩和最终卷面成绩所占比例为30:70,试卷以整个课本为基础,没有试题范围,并且卷面成绩最终决定了课程成绩,而历届学生文献检索课卷面成绩及格率90%以上。

(二)文献检索慕课综合成绩方面

由图可知:联机考试优秀率为37.08%(33/98),及格率100%(98/98),并且最高成绩92分,最低成绩60分,平均成绩79.88分。说明文献检索慕课的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面授+网络自主学习+实习报告)75%起决定作用,及格率100%表明,学生对慕课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较喜欢,也贴合当今网络发展要求,但网络自主学习存在挂上课时间现象和实习报告有抄袭现象。因此,对学生平时成绩真实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三)文献检索慕课教学效果调查

通过文献检索慕课学生成绩,我们对文献检索慕课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对文献检索慕课教学效果有更深的了解,本人对教授的动物医学8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由图可知,超过85%以上的学生认为,文献检索采用慕课教学方式较好,少于5%的学生认为不好。因此,学生对献检索采用慕课教学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较喜欢也容易接受,和上述学生的慕课综合成绩的结论相一致。

由相关数据得出,文献检索课慕课教学方式比传统文献检索课,受学生欢迎,但是50%学生选择混合教学方式。因此,根据问卷文献检索课,应适当增加理论课的学时。

由相关数据得出,文献检索慕课学习讨论(4学时)和实习教学(10学时)两个模块,属于传统教学,也体现了混合教学的内容,学生们认为收获最大。网络教学平台自学,同学们也较喜欢。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体现文献检索慕理论知识的试题库,在慕课学习中收获最大。

三、提高文献检索慕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据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分析,文献检索慕课取得了与传统教学相似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较喜欢通过慕课方式来学习次课程。但为了提高文献检索慕课的学习效果,以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基于上文的调查数据与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献检索老师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使慕课的微课资源既聚焦重点、难点、疑点、困点,又能适应和超越学生需求,也可引进校外甚至国外名家、名师的精彩短视频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并实现大学生认知、情感、思想的转变。

(二)健全和完善慕课管理制度

建立网上教学检查制度。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监控学生利用网络日常学习情况,以避免敷衍挂机现象;通过自主学习和专门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采用一定的教学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并积极参与学生互动;并对学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次数、阅读教学材料的时间、在线时长等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以引起学生的警示,从而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建立交流、协作的教学理念

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文献检索教师团队,需要更多的交流、协作,以适应慕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的转变,实现教师队伍的个体学习、协作学习和团队学习氛围的形成,来更好满足本课程对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根据文献检索课程特点,建立混合教学方式

根据我校文献检索课慕课教学具体做法以及学生的成绩和问卷调查可知,教学模块的时间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体现慕课线上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优势,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两个课堂的融合,提高文献检索教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罗珍.“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辑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

[2]罗国锋.结合慕课的多评型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5,(23).

[3]黄燕华.黄常青.薛华.慕课辅助文献检索课的耦合教学研究[J].情报探索,2016,(06).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博弈论;慕课;教学应用;必要性;优势

一、博弈论教学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研究在特定情境中互动决策问题的一门学科。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博弈论作为一门经济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在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中都有开设,而且以专业必修课居多。而且博弈论的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决策中有重要的应用。它教给我们一种理性思维去分析生活当中的事情。其实博弈论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广泛渗透。比如,小时候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小学语文课本中“田忌赛马”的故事;生活中的讨价还价等,都是博弈思想。只是当时我们还没有接触到这个概念,没有系统完整的去学习。

大学课堂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去更加深化思维,更深入的学习博弈知识,从而更好的在生活中应用博弈方法。但是目前博弈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依托讲授习题练习,结合案例。学生的参与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足。所以怎样丰富博弈论课堂,加大信息量,更多的体验博弈论思想在生活中的积极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博弈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而慕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二、慕课

慕课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网络课程模式。以大范围,形式新颖等特点,为大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中。目前慕课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2014年在网注册的慕课学员已经达到60多万,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现在已经有很多专业从事制作慕课的团队,也完全能满足各类学员各类课程的要求。

三、慕课与博弈论教学的结合

慕课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方便的自学方式,慕课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作为博弈论课程的补充。弥补传统课程课时不足,信息量有限的弊端。传统课堂一节课50分钟,各大高校博弈论课程安排34-51课时。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去更多地教授博弈论的知识,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博弈论思想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但如果能在传统博弈论课程当中结合慕课,那么部分知识,包括大量的案例,情景O定等都可以通过慕课来完成。

慕课具有范围广的特点。博弈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经管类院校中被广泛开设,基本上所有专业都要学习该课程。但是学校资源有限,老师的精力有限,而且各专业课时不一致,深度要求不同。仅凭传统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程,范围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网上报名就可以学习,可以很方便的去弥补传统课堂实体资源有限的缺点。完全可以满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同时学习的要求,既方便又快捷。

慕课具有开放性。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程,对学员没有限制。任何学员只要在线注册就可以参与,有利于博弈论教学在全校的开展。虽然博弈论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课。但是很多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大的需求想要学习该课程,所以当资源有限,不能全部安排课程的时候。慕课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可以供任何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时去全民推广博弈论课程也有利于经济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慕课形式新颖。能方便的演示实验,模拟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更真实感受博弈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怎么影响个人的决策,充分的体现理论应用实际的现实意义。比如一个很经典的博弈案例“智猪博弈”,博弈故事描述的是大猪和小猪谁去按食槽开关的决策问题。实际上,这样的博弈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模拟大小企业共存的问题。传统课程只是结合案例简单的分析了这种应用。如果在传统课堂讲授外能再更多的结合慕课深入案例,那么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也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去切实的融入到生活情境当中,感受博弈对决策的影响。

慕课具有自检性。学习不光要听,更要练习巩固。通过检验考察自己掌握的情况。传统课堂老师能面对面地观察学生,通过表情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了解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并及时调整课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还有课堂练习测验的方式,也可以很方便的考察学生。慕课作为网络课程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安排了作业,测验,在线讨论等方式,力求学生能尽可能地掌握所学。而且慕课的网络特点是可以重复播放任意片段,一旦有知识不理解的,学员可以反复听课,直到完全理解。

慕课具有约束性。注册慕课后,学员只有完全学完课程,完成课程安排的学习任务,并在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这样的约束性可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应用到博弈论教学当中,在全校学生都能学习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学习质量。确实可以作为传统博弈论课堂的补充。现在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和特定的慕课平台建立合作培养,承认学员在慕课中心拿到的学分,并计如总学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慕课在现代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

四、结论

慕课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将其结合运用到博弈论教学当中。去弥补传统的博弈论教学方式单一,课时有限的缺点。但是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方式,在发挥自己优势特点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它的弊端。首先,在没有老师的强制约束下,学生是否能自觉地独立完成所有课程。其次,学生虽然能够反复观看视频,反复理解学习内容。但是如果反复学习之后,仍然不能透彻理解时该怎么答疑解惑要怎么办。这都是网络课程所不能给予的,必须通过传统课程去更好地实现。再者,慕课对学生的考核包括测验,讨论等方式,合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所有学员都采用同样的标准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将慕课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明确,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在帮助学员学习课程,辅助传统堂的时候。更多的只能定位为一种辅的学习方式,绝对不能代替传统课堂。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J].2014(49)1095-1099.

[2] 胡珊邢涛.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现代教育技术[J].2015(24)78-82.

[3] 张长海,焦建利.地方高校大学生慕课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J].2015(345)64-68.

[4] 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15).

[5] 王思佳.幕课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启示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慕课;审计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9)09-0115-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慕课,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密切关注。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引领了开放课件运动,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西方许多高校纷纷尝试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推动慕课平台的搭建。随着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课平台的成功建立,2012年成为了世界慕课元年。2013年,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正式启动,Coursera平台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高校进入了慕课时代。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提供了指导。

审计学是一门涉及知识广泛、理论与实务并重、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的学科,市场交易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都对审计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审计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讲授而轻自学,加之审计学本身具有的理论性、综合性、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审计学变得“难教,难学”。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计学应当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潮流,将慕课融入高校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使审计学教学跳出现有困境。

二、慕课对审计学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丰富教学资源。慕课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审计相关的知识都可通过慕课平台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练习册与PPT,慕课视频可以利用丰富的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传统教学难以展现的知识点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從而填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漏洞。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的知识点多、逻辑性和实务性强,理解较为困难。利用慕课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可以了解实务操作以及审计行业发展动态,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学习不同教师的课程来加深认识。此外,慕课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内容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呈现,便于展现细小知识点,同时,在每个慕课视频中融入测试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学习方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教学可借助慕课实现移动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环节学习知识,离开课堂后,许多教学手段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难以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不懂的内容也难以重复学习,另一方面,课堂时间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交流探讨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利用慕课,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的方式预习课程,也可以反复学习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促进审计学教材的改革。随着慕课的兴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因其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等优点逐步被大众接受,而对应教材的匮乏又成为阻碍慕课发展的绊脚石。现存的审计学教材多参考审计准则编写,具有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系统性强等优点,但却难以满足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审计学教材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为慕课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不利影响

1.师生交流不充分。慕课教学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授课面对摄像机,难以及时捕捉到学生情绪的变化,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听课面对电脑屏幕,发现问题无法及时反馈,互动环节也无法实施。与集中授课相比,慕课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较难。

2.学习效率和效果欠佳。据统计,慕课课程仅有不足10%的学员坚持完成课程学习,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是影响慕课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师难以对慕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倘若学生自身自觉性欠缺,慕课教学很可能形同虚设,出现边学边玩等现象。

3.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学生是否在学习?是否本人在学习?难以得知。学生可能一边播放视频课程,一边玩电子游戏,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慕课平台,也不免出现“mooc代刷”“慕课代上课”等现象。

三、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集中授课的优势仍是移动互联网教育无法替代的。本文认为,目前审计学教学应以课堂系统化教学为主、慕课碎片化教学为辅,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一)课堂系统化主导教学

1.审计理论系统化。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相关理论研究也百家争鸣。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是在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所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下,基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按主体的不同逐步形成了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每一种审计类型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基础,也呈现出不同的职能与特征。关于审计的定义,不同科研机构和学者们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提出的。我国审计界在对审计定义进行了大量探索和论证后,也了多个关于审计的定义,其内涵也愈加丰富和精准。审计理论观点众多,知识体系庞杂,应当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详细深入向学生介绍审计理论,引发学生思考,并设计相应的教学互动环节,以便学生打好基础。2.审计学原理系统化。目前我国本科阶段的审计学教学主要以民间审计为背景,故本文主要以民间审计的原理为例加以分析。民间审计发展至今,审计目标已由传统的查错防弊演化为财务报表鉴证,审计模式也不断演进,从账项基础审计過渡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到如今的风险导向审计,本科阶段所教授的审计学原理,也主要指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其核心在于控制审计风险,为了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把大部分资源分配至高风险领域,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工作表现为一个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涉及较多专业术语,逻辑严密,学生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勾勒出审计学原理的框架。

3.审计准则系统化。本科阶段的教学重在应用,审计学教学离不开审计准则的指引,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我国都有相应的准则加以约束。目前,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突出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思想,并要求其在审计工作中贯彻落实。对于民间审计,我国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其中的鉴证业务准则框架下的审计准则是开展财务审计工作的法律基础。通常,审计学教学都会对审计准则体系加以介绍,而许多审计学教材也依照审计准则的思路撰写。因此,审计学教学与审计准则的学习息息相关,针对审计准则,教师应当结合审计学原理系统化讲解。

(二)慕课碎片化辅助教学

1.细小知识点碎片化。审计学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诸如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对于大多数首次接触审计学的学生而言,这些专业术语或多或少存在理解难度。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往往存在课时限制或出于对课堂整体的把控而忽视一些细小知识点的讲解。倘若每个细小知识点难以理解不到位,积少成多,终将影响对整个审计学课程的理解,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克服上述教学缺陷,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一些细小知识点录制成慕课,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学习。例如,对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教师可以就其区别录制短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再如,对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教师同样可以就该细小知识点录制慕课,结合财务报表向学生传授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2.审计学框架、思路碎片化。教学应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审计学教学中,如果过于注重细节,学生会难以理解审计学的核心思想;如果过于笼统,又难以把握细节的知识点,导致基础不牢固。拥有清晰的思路才能让学习变得轻车熟路,而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到节节课强调审计学的思路,若学生也遗忘了教学思路,后续的学习会变得困难重重。因此,除了针对细小知识点外,对于审计学的框架和思路也应当进行碎片化教学,以慕课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例如,审计学的整体框架;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思路;每一个审计业务循环的思路等,都可以录制成简短的慕课。

3.审计案例碎片化。审计学是一门集会计、经济法、税法、管理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理论与实务并重是其突出特点,这就要求审计学教学不能脱离实务案例。目前的审计案例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并不熟悉实务业务,导致审计案例教学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案例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的审计学课堂中,几乎都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的效果较差。审计案例教学若融入慕课,教学内容可以由实务领域的专家承担,将实务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审计案例慕课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形式,一方面可以优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4.审计实务碎片化。审计实务教学是审计学科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会在大四开设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审计实务。然而,多数高校却并未展开系统性的审计实务指导,往往只给审计模拟实验安排很少的课时量,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几乎无法真正掌握实验系统,只能根据自己的摸索将模拟系统中的内容填满以应付考核,审计模拟实验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如若引入慕课的形式进行审计实务指导便可轻松解决目前的问题,学校不必受困于课时限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四、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慕课平台体系的支持,这一体系应包括慕课平台、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考核体系等。慕课平台的搭建是整个慕课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它为载体,可以将审计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呈现在互联网上,师生能够在该平台上展开互动,完成辅助性教学活动,以有效支持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是开展慕课教学的基本保障,传统的教材及配套练习无法满足慕课教学模式的需要,要充分实施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应当大力建设网络化的审计学教学资源;教学考核体系的重塑能够优化现行考评体制,有力地监督慕课教学活动整个流程,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将考核体系信息化。

(一)慕课平台建设

慕课平台可以把线下的教学流程都呈现在网上,包括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堂笔记、随堂测验、课后作业、模拟考试等,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为教学提供支持服务,例如微信、短信、邮件、网页等,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监督。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了问题的解答者和教学流程的监督者。通过慕课后台,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情况、问题疑惑,从而针对性地展开辅导。对于审计学来说,其内容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通过慕课平台,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解答,打破审计学“难教难学”的困境,让慕课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教学资源体系包括了基本教学资源和和拓展教学资源。基本教学资源主要指慕课的微视频,拓展教学资源包括题库、案例库、作业系统、问题讨论材料、学习与交流工具等一系列辅助教学资源。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慕课微视频的录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审计学教学特点录制适宜的微视频,必要时可以借助实务领域专家的支持。对于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力求将审计学最前沿的信息融入资源建设,题目的设计要区分难易程度,题库资源要时常更新,作业布置适量且有针对性,采用的交流工具需要使用便捷且便于沟通。慕课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努力,也突出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审计学慕课教学资源的建设更需要教师在加强科研的同时随时关注审计的前沿动态。

(三)教学考核体系建设

传统的审计学课程考核通常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形式构成,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则通常以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及讨论的情况构成,而这种考核体系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闭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部分学生即使不太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也非常片面,课堂点名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无法做到每节课的监督;平时的作业是否为自行完成不得而知;课堂互动环节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课堂发言,课堂讨论的情况也很难得到监控。借助慕课平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慕课视频进度、作业的完成率、在线时间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发起讨论,提出问题,增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在慕课背景下,教学考核由“结果式”考核转化为“过程式”考核,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钻研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字:任职;慕课;教学

慕课中文全称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种新的课程模式,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具有开放性、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慕课与传统的开放课程相比具有易于使用、免费使用、工具和资源多花化、自主学习、社会性建构的优势。

一、慕课理念下教学模式及优势

根据军队任职院校学员的理论基础、学员管理现状及特点,结合军队院校教学组织,慕课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慕课加课堂”翻转课堂教学。该模式以慕课在线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翻转了课堂教学课前课后的顺序,知识传授的主要过程是课前学员自主学习、教员在线辅导完成,而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在课堂通过师生、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理念。

第二,“慕课加课堂”混合课堂教学。利用慕课以短视频与互动式练习为基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组织模式和学习模式,学员可以方便完成自主学习,教员利用慕课平台的学习行为分析功能,随时掌握学员的自主学习情祝,然后有重点讲解教学重难点,使授课更加侧重间题的解决。

第三,“慕课加面授加讨论”教学模式。院校统一建设慕课课程,构建课程体系,统一开课、统一管理。教学时,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学员选课,并分配教学班次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主要负责在线答疑和组织学员讨论及教学课程标准附加的教学活动。

以上几种课程模式有以下优势。

首先,学习方式自由灵活。慕课理念下,学员能够更自由的掌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进度,学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展开学习,并可以更有效的分配学习时间,对于难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及时查阅资料。

其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世界知名学校加入是慕课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的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知名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也参与慕课课程项目,军队院校国防科大等院校也建立了慕课课程的平台。在网络环境成熟的条件下,分享国内外和军内外的优质课程资源。

再次,促进学员主动式学习。传统教育中,每个学期的课程都已提前安排好,按照课表在指定的教室和指定的时间学习指定的内容。而在慕课理念下,学员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更好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过去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

二、运用慕课理念解决军队任职院校课程教学问题。

第一,基于慕课理念,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按照任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突出能力,重视岗位实践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慕课课程建设和相关资源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加强教学设计,把适合理论讲授的内容建设为慕课,把技能性强的内容改造为实践课程,建成传统实践课程与慕课理论课程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

第二,加强慕课课程保障团队建设,完善教员队伍培养机制。面对全新的慕课教学模式的挑战,调整教员队伍能力建设和培养机制。一是成立教员培训指导机构,建立健全教员培训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员培训和管理的信息化、制度化、常态化、规模化、证书化,促进教员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二是通过选修慕课课程、集中培训、项目资助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教员慕课制作、慕课平台操作、慕课的教学水平;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员慕课教学业绩纳人教学岗位考评,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评选优秀慕课课程和优秀教员。

第三,运用慕课解放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果。加强任职岗位锻炼期间,培养和提升任职院校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运用慕课开展远程教学,学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学员有充分的时间履行岗位职,在岗位上锻炼实践。此外,运用慕课教学,可以给教员充足的时间设置研讨交流、案例分析、工程试验、实装操作等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慕课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于高等学校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军队任职院校职业教育应致力于促进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慕课理念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慕课;慕课技术;混合式学习;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

“慕课”这个词,作为“MOOC”的译文,应该是2013年4~5月间开始被人们接受并逐步用起来的,在2014年5月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慕课来了》后达到了被关注的高潮。但慕课到底是什么?就像云计算兴起的时候什么都是云计算,大数据兴起的时候什么都是大数据,现在慕课兴起了,各种在线教育的形式都在被贴上慕课的标签。好处是有的,那就是进一步烘托了气氛;不好的地方,就是概念有些乱,常常发现人们在同一个词语下说不同的事情,讨论不容易进展。而一会说慕课很热,必须赶紧抓住,一会又说慕课已经处于Gartner创新曲线的底端,没什么意思了,也都和到底在说什么慕课有关。为此,我这里先做一个区分,那就是“小慕课”和“大慕课”,或者说狭义的慕课与广义的慕课。为方便起见,在后面的行文中用宋体“慕课”表示“小慕课”,用黑体“慕课”表示“大慕课”。

什么是“小慕课”?我定义为由MOOC这四个字母直接刻画的,在Coursera或者edX、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开放平台上提供出来的那一门门课程。特征至少包括讲课视频、习题作业、测试考试、论坛互动等元素,还包括很关键的内容――课程的执行有管理。

什么是“大慕课”?那就是小慕课的实现技术,以及不断发展这类技术,并以这类技术推动在线教育活动的理念与实践,包含小慕课,但内涵外延要大很多。这样区别一下,在讨论中产生困惑的时候,就可以问,你说的是小慕课还是大慕课。当一个学校或者企业声称做慕课的时候,就可以问,你说的是小慕课还是大慕课,或者是除了小慕课之外的某些大慕课内容。当我们分析慕课对中国教育或者社会的影响的时候,也可以问,你说的是小慕课还是大慕课。

一、北京大学一年多的实践情况简要

北京大学从2013年初开始进行慕课方面的工作。最初,我们是以小慕课为驱动的,立了一个目标――5年开出100门,也就是周其凤校长当时公开说的,让全国人民共享北大。而且学校的文件明确提出第一批课程要在2013年秋开出来。这个目标非常清楚、不含糊,因此工作也好做。2013年秋,我们一下子开出了11门,今年春天加上这个秋季学期,我们就有了30多门,注册学习的也差不多有30万人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快发现,慕课做出来后,也是完全可以用于校园教学的,部分教师开始在校内利用这些慕课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这就是大慕课了,我们最大的一次SPOC实践有500个北大学生参加。而这反过来给我们以启发:在一所大学,长远看,用大慕课带动小慕课,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广泛鼓励动员教师利用在线教育的最新技术成果,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些人有些课不一定适合做慕课,但也可以在教学中部分采用慕课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并推动慕课的形成。于是,我们在学校开展了一个教师慕课相关技术培训班计划,号召教师参加,不一定要做完整的慕课,但要掌握相关技术,且能够实践。上学期办了4期,来了100人,相当踊跃。那些人中,有不少后来表示要开慕课。

二、北京大学为什么会积极投入这一领域

北京大学为什么积极投入慕课工作?其实上面的介绍已经谈到了。总的来说,第一,相信利用慕课相关技术能起到大范围提高校园教学水平的作用,从现在起,我们的教师就要学会运用。第二,相信慕课相关技术能让我们低成本地提供开放课程,从而可以共享北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我们更加广泛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成为校园教学活动的一部分。第三,相信慕课的生命力,同时也感到有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亟待解决,北大应该带头实践和研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上面这些,算是“高大上”的认识,也是我们真这么想的。除此之外,也有现实的考虑,那就是想明白了,投入产出比真的很值。这里,我有一个高校投入慕课产出比的理论。学校决定要做这件事,最后落实无非是要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可以换来什么产出呢?第一是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实体课的质量。我去年开了一门慕课,有切身体会,虽然那已经是教了好几遍的课了,但是要准备慕课,还是需要把课程内容重新梳理一遍。而一遍慕课教下来,就不仅仅是梳理了,而是经受了一次洗礼,质量本身得到了提高。第二是可以改进教学效果,利用慕课的资源,进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第三是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尤其是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例如北京大学过去一年的课程,注册人来自100多个国家,有些坚持下来拿到证书的还是非华裔的。第四,虽然慕课提倡学习免费的理念,但未来也有可能通过增值服务产生一定的收入。如果平均每一门课的投入不是很大,例如10万元,而有上述那么多好处,真是没有理由不做。

三、我看到的教师投入慕课的动力所在

当然,学校积极的事情老师不一定积极,而老师不积极这事要么做不成,要么很不情愿地对付做成。可在北大,我们已经看到了好几十个积极分子。他们的动力在哪里?“高大上”的理由,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些。从工作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第一,有些老师(尽管不是很多)天性使然,对新事物有热情,能有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回报,不怕付出辛劳和花时间。第二,学校的态度与鼓励措施也是一个重要砝码。这种鼓励,不一定就是经费之类,还包括是否算作正常工作等。第三,好的慕课,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荣誉和成就感,例如从课程论坛中看到一些素不相识的学生由衷地发出的赞叹。第四,没亲身体会的人容易意识不到,但也许是最重要的动机之一,那就是教慕课,或者说利用慕课技术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没有想象的那么费劲,尤其是当把眼光放得稍微长一些之后。也就是说,会更加节省或者说更有效地利用教师的精力和时间。看到了这四点,我认为就是想明白了,也就会卯足了劲,跨过第一次开慕课这个门槛。我相信,随着慕课越来越普及,老师们会慢慢都明白过来。就像以前我们都用粉笔黑板上课,没人强迫,现在都用PPT了。其实PPT也是有门槛的,为什么都愿意用,就是因为它本质上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想一想,慕课其实是一样,因此未来教师们都会纷纷自己行动起来,不用动员。现在我们之所以还要动员,是因为要抓住时机。

四、关于慕课在中国的走向

慕课的前景会怎么样?我现在说的是大慕课了。过去一两年来,人们用了很多很大的词来形容,比如“海啸”、“风暴”、冲垮大学的围墙,等等。每当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就在想:然后呢?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十年之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生态或者说业态,会是什么样的图景?慕课以及与慕课有关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技术,未来十年在这一图景的浮现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人类有一个情不自禁的情结,那就是一旦出现某种新兴的通信和信息传播技术,就总想把它用于教育,克服以传统教室为基础的课堂的时空局限性。一百多年来我们看到的函授教育、播音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的相继出现就是这种情结的体现。技术的革新确实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让教育生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尽管我们也发现其中的一些技术基本上结束了在教育上的历史使命。慕课来了,未来会怎样?我相信慕课这样的技术,对于帮助解决当下中国最应该解决好的几个教育问题,比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控制教育成本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想和大家畅想一下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慕课理念和技术支持下的走向。首先,也是目前正在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在线教学活动将广泛地融入传统大学的正规教学计划中,SPOC、翻转课堂就属于这一类。然后,在这种在线教学活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慕课会百花齐放,越来越多。尽管现在全世界真正算得上的慕课还不到1000门,已经开出慕课的学校不到300所,但是我认为,这些数字都将会越来越大。于是,我们将会看到互联网上会有大量的、应有尽有的免费慕课资源,它们将激发各种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提高质量、提升价值、增进效益。最后,我们的政府一定会发现可以低成本地实施一种对中华民族很有意义的战略,那就是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战略。

在最近3~5年,我们会看到基于慕课技术的在线教学活动将广泛融入大学生的教学计划中,这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大学都有利的一个趋势,教育企业也有很大的机会。体现形式,就是一名大学生四年正规学习(约2400个学时)场所分布的变化。我们其实一直都知道,学生学习计划的执行,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里,而是分布在课堂、实验室、野外或者其他实习场所。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个分布将会多一个维度,那就是网上,也就是“慕课时”取代一部分传统课时,同时也就创造了让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课堂时间得到更好利用的条件。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慕课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36

慕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诞生于近几年,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和视频。慕课中的学生人数不限,学习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出于兴趣,有的是为了提高成绩。由于慕课不受到时间、距离的限制,所以发挥良好的辅助效果,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资源。下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理解,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慕课,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一、慕课有助于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小学生天“扎堆”,喜欢热闹。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越热闹越容易激活他们的思维,点燃他们的智慧。慕课视频资源丰富,学习人数众多。学生在课堂中观看慕课视频,可以产生与上万人一同听课讨论的错觉。这样,不但可以让语文课更具趣味性,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以“亲情”为主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活动。期间,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点燃他们的思维,我巧妙地导入了慕课视频,让网络学习者和学生一同展开讨论。随着众人的各抒己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产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使得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当中,让课堂讨论活动比以往更加活跃。又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了同样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通过与慕课中的学习者的讨论,不但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让他们进一步地认知世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丰富的知识基础。

二、慕课有助于构建基础知识结构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完善对基础知识结构的构建。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要求怎么样去学,学生就按要求机械地学。这样,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也没有动脑的习惯。长此以往,不但制约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命发展。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在考试中却无法快速地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问题,导致他们陷入“只会记,不会用”的尴尬局面。针对上述问题,在课堂中导入慕课模块,可帮助学生构建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如,苏教版的《庐山的云雾》一文出现了大量的排比段和排比句。为了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排比段与排比句的特点,教学时我随机为学生选择了两组有关的修辞手法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带动下掌握排比句这一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其中,这两组视频的时间都为5分钟,分别指出排比句这一修辞手法的不同使用形式,取得了极好的指导效果。可见,慕课视频不但思路清晰、形式多样,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知识的生成过程。

三、慕课有助于掌握正确自学方法

叶圣陶老师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普遍依赖教师,一旦离开教师后就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让他们真正地理解语文,这无疑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难题。慕课涵盖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其中不乏有一些经典的学习方法指导。所以,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视频中描述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利用课下时间和网上的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让他们在“热闹”中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为学生出示了阅读方法的指导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中的讲解去操作。在这期间,我充当观察者和监督者,观察学生在看和想时是否存在疑惑。有一名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一直皱着眉头,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非要说狐狸狡猾,而不能说它机智呢?”看,在慕课视频的牵引下,学生开始尝试起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而这正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总而言之,慕课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教学资源。在慕课背景下,学生不但可以跨越时间、距离,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还能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得热闹起来。另外,慕课还提供给学生与名师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慕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固然有效,但并不是课堂的唯一资源,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能让慕课资源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进程。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艳.我对慕课教学的一点思考[J].成才,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