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

普通话课堂笔记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范 小学生 发音 普通话

普通话对我们很重要,是我们日常与人交流的语言工具。推广普通话,需要师生共同树立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正确使用的意识。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普通话没必要刻意的学习,都是中国人,这些是不用学就慢慢在环境中学会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的。交流的工具必须统一才能进行沟通。普通话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文明特征。当今时代竞争激烈,不会讲普通话,会社会淘汰。说好普通话很简单,但需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说,在家里说,才能真正做到脱口而出。

一、小学生的语言上存在的问题,发音不标准

普通话是我们师生重要的语言沟通工具,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学生家长平时有的语言发音不够标准,结果学生在家就学会了,由于先印象为主,很难改正。有的家长来自不同的省份,或多或少地在说话中带有乡音,学生在家模仿上学就带到了学校中来。还有的家长说话存在语病,这些都无形中传给了孩子,但是这些不是普通话,不适宜在课堂上使用。给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可见,说好普通话,规范学生的发音要从小学年级开始。

二、普通话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通行证

本人从事着低年级段的教育。学校的生源吸纳来自全国各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发音干扰普通话正确发音,使得这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汉语拼音中的近似读音,造成混淆。如,“走”正确的发音为zou,但是不少学生发音为zhou。结果在班上闹出很大的笑话。只有师生共同将普通话,规范每个字的正确读音,我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变得和谐和顺畅。

三、规范小学生发音的方法

1.突出表现法把握发音要领。普通话工具的掌握,需要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抓起,然后强调并掌握声调的音变规律。小学生认知水平还较低,笔者在教学中,摸索的方法:汉语拼音的发音在口腔和舌头的配合,难观察,笔者就用突出的表现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要领。主要是发音范读适当夸张。如学生的zh,ch,sh卷舌音,故意让学生翘舌,然后模仿笔者的发音。掌握了要领让学生更正自己的发音。对于鼻音的教学,笔者故意让学生捏住鼻子,感觉声音在鼻腔中的震动,使得读音得到有效的区分。

2.窍门比较法区分易混音。前鼻音an,en,in与后鼻音ang,eng,ing的教学,学生很容易发混。笔者通过发音比较来感知、记忆。为了帮助孩子们的深刻记忆,笔者将生活中的实物,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实物矫正读音,提高学生对语音学习的兴趣。对于拼音的教学,尤其是有难度的地方,笔者会课前对此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掌握。

3.编儿歌帮助学生记住特殊规则。笔者接着儿歌游戏,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首先掌握生母,“鸡吃小虫j j j,竖弯加点j j j。”“气球拖线q q q,左上半圆q q q,像个9字q q q。”“刀切西瓜x x x,像个叉叉x x x。”。然后介绍规则,n、l和ü相拼时ü不变,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不见了。单纯记忆学生肯定会漏掉的,笔者为学编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q、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qu、xu,让学生用儿歌来记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四、给学生机会多练

规范的发音和标准的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你能做到的,尤其是需要学生的大量练习。笔者经常让学生进行绕口令比赛,帮学生掌握语言艺术,锻炼“舌、唇、齿”的配合。短小的绕口令小学生乐学。不仅锻炼学生的唇舌活动,还能正音。如“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笔者还利用早读课,让普通话讲的好的学生领读,让发音问题学生每天朗读课文习练普通话。

总之,笔者为了纠正学生的乡音和口语语病,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矫正,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帮助学生掌握住汉语拼音的技巧,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开口敢说,愿意说。经过一学期的时间的训练,班上的学生的发音都有很大改观。笔者坚信我们师生的持之以恒必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教学容量;个别化教育;电教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50-02

伴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普通话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更有助于普通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普通话的丰富性、传统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以及普通话教育所担负的认知功能和育人功能,为电教媒体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才能的领域。电教媒体可以大大加强教与学的双边联系,学生介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学习,进行语音训练、文字朗读等,使阅读和朗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电教媒体还为扩展普通话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电教媒体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1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普通话入门”一课时,笔者截取了现实生活中一些片断,包括人们坐在家里打电话拜年,乘公共汽车上班,坐飞机旅游等一些场面,然后配上几段方言土语。当笔者询问学生听懂他们说什么时,学生个个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然后告诉学生,为避免语言混乱现象,国家颁布规范语言文字行为、推广使用普通话的专门文件。接着用多媒体打出“普通话的入门”这七个大字,并用闪烁的方式不间断地让其呈现。这时,教师几乎不用讲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这一课的学习中来。

实践证明,运用电教媒体进行中学教学,情景交融,视听并举,动静兼备,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口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课本中的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电教媒体,动静交互,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会看得认真,听得仔细,从而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的重点

同样以“普通话入门”一课为例,结合导入片断,笔者又播放了一段关于方言土语的相声片段,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方言土语的弊端有了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落实教学重点。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最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破教学重点。

例如,笔者在教学普通话的应用一课时,制作了一段精彩课件,把重点、难点展示出来,一边点击鼠标一边进行讲述,这样就把过去难以讲清的音节、读音,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直观又形象,有效地突出了教材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普通话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普通话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受方言影响,个别读音很难读准,如果死记硬背,往往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视觉、听觉并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生动地再现普通话的原型,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全面地掌握事物的特点,理解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那些距离自己遥远的普通话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笔者更多地让学生进入语音聊天室,通过语音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准。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进入网上聊天室与老师、同学通过聊天的形式解决。笔者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光、形、色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学生大脑皮层留下很深的印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4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带进课堂,但这样常常会造成授课时间不足的矛盾,而运用电教媒体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普通话入门”一课不仅内容多,头绪多,而且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辅助教学。为此,笔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了大量的与课本有关的信息制作成“普通话入门”网站。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轻轻地点按鼠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就能将大量的资料信息呈现给学生;课下,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学习。这样,通过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信息,就会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5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的,现代教学呼唤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真正落实分层次教学。而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在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各取所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自己的学习。

如学习“普通话的应用”一目时,笔者设计了三类题目。一类针对差生: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必须使用普通话?举例加以说明。一类针对中等生: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普通话在日常交往中的作用。一类针对优等生:你认为如果不讲普通话,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会遇到哪些麻烦?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入练习应用阶段,笔者又设计一些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里完成,当学生做对时,计算机就会发出“棒极了,你真聪明”的鼓励声。而且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笔者在练习中设计出坡度,学生通过这一关就能自然进入下一关,而这一关未通过的学生可通过按钮或进入网上聊天室寻求帮助。

普通话教学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需要、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大教育家孔子强调的“因材施教”在当代教育中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6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一、注重培养初中生勤查语文工具书的好习惯

学习语文,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和词,既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又不了解它们的意义。还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典故,不大好懂,怎么办呢?这就可以向字典等工具书请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要求我们“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培养初中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是初中生们学好语文的一项基本功。

初一新生刚入校门,在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就向同学们提出一个要求,要求同学们必备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因为该书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使用。其中所收条目内容,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约五万千条。我向同学们提出这个要求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培养他们熟练使用语文工具书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着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中国书法源远流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学生写好字就要注意研习欣赏书法,以进一步提高汉字书写水平。写字时,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并在增进对民族文化热爱的基础上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精心培养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教师应先向学生讲解写日记的好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在日记中练习写点东西,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日记可以培养人的好习惯,活跃思维,更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有米下锅好为炊”,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实际上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只有积极并善于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有米下锅”。

同学们把自己所经历的有意义的一件件事记入日记中,不仅积累了素材,也锻炼了写作的手笔,写作水平自然而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必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要求学生仍会感到有些笼统,无从下手。我把观察对象具体地列举出来。比如,人:亲人-爸爸、妈妈等,身边的人-老师、同学等,社会上的人-清洁工、医生、庄稼汉等;景:日出、日落、彩霞、流云、小桥、流水、春雨、秋风、夏夜、雪景等;物:日历、影集、闹钟、杨柳、落叶、红旗等。这样观察,学生有了着眼点,眼里有了心里就有;心中有数,下笔就能成文。一天一个小作文,久而久之,,就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四、注重培养学生上课做笔记的好习惯

语文课标总目标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学生当时记得很清晰,时间久了,学的东西多了,有的知识便淡忘了。这样语文课堂笔记便成为知识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学生做笔记的同时,也是对语文课堂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更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在笔记本中,有关字音、词义、作者简介、文学常识、语法知识、写作常识、写作手法、学习经验等都可以在笔记本中得到反映。

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作好课堂笔记。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循序渐进的,要有收获,就要时时积累,常常训练,要认真把握课堂45分钟。做笔记要细致得法,落实到位。即使在考试复习时,笔记本也可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还会使学生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说不定笔记中的一个闪光点、一个学习经验,就是学生学习创作中的一个灵感所在!茅盾先生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个“得之”的过程,实际就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的过程。

五、注意培养学生平时说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1.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笔者在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后,总是把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锻炼能力、展现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演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小说《项链》时,出乎意料的结局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笔者让学生自觉发言,复述故事情节,续写故事的结尾,改写主人翁的命运,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说话和听话的能力,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在语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选用实例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与技巧的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口才和组织能力的平台。如在讲解《听话与说话(二)》时,笔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晏子使楚”案例,让学生分组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人物听话与说话的技巧。然后再选用课外实例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不仅要听清内容,还要能把问题阐述清楚。譬如:50年代初,一次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子上,就接受一个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个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完后说:“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当笔者问及美国记者和周总理对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时,学生就回想起了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也把他们对答的言外之意准确地表达了出来。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与训练,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而且锻炼了技能,使课堂的教与学真正有效统一起来。

在教学中,笔者常开展自我介绍、朗诵比赛、演讲等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且使整个活动的收效良好。所以,教师应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作准确的定位,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有所成。在检查学生的语文水平时,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写作、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学生都颇感兴趣,特别是口语测试,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胆量、提高口语能力,而且还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应用。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教师也要随时改变教法,让语文课堂增添生气,学生也能很快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加以运用。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课堂的开展

常言道,“亲其师,信亲道”,在学生面前,除了保持着教师的威严,笔者也不吝惜自己的热情与亲切,与学生和谐相处,彼此亲近,让学生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习性等,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而笔者认为自己却不是一个真正的“严师”,可学生却很尊重笔者的为人、尊重笔者的教学,能够接受笔者的教学方式。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师生总是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课堂环境、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课余时间,笔者会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意见,以便提供更好的信息反馈,促进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了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对课堂的热情有时候是从一些细节开始的。如教师的板书、教师的普通话,等等。有不少的学生对笔者说,很喜欢笔者的字,那工整、规范、美观的字迹,让他们有模仿的冲动,让他们把精力都集中在听教师讲课、看教师板书上。所以,笔者注意在课堂上适当增加板书,满足学生的欲望,也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普通话 训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77-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人与人沟通交往的重要媒介,中职学生说好普通话是未来职业的需要,也是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中职卫生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把加强普通话训练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抓。具体而言,中职卫校语文课程教学开展普通话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职卫校中,多数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自己只需掌握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因此,他们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或漫不经心,或敷衍了事,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整个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认知普通话,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没有沿袭老一套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朗诵作品,使学生领略到普通话朗诵艺术的美感,使其身有所感、心有所动,从而激发对普通话浓厚兴趣,产生学好普通话的愿望。

在学生获得感官美感的同时,笔者还多方举例阐明普通话在人际交往、促进沟通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结合本校历届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推销自我的实际情况,列举了普通话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毕业生品学兼优,但拙于表达,尤其是普通话水平过差,因而当××医院到本校招聘护理人员时,原对该生的书面材料感到满意,可在面试时,却因其令人费解的普通话而放弃,另挑人选。这一实例,起到了前车之鉴的警戒作用,使新生们在替别人惋惜之余,触动自我,对普通话与自身的前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增强了他们学好普通话的紧迫感,为下一步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基础。

二、抓实践,重个体,拟定最佳教学方案

普通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中“说”的一个基本环节,应在小学启蒙阶段学习汉语拼音时即已进行,但长期以来囿于传统语文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观念,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用标准普通话表达的能力重视不够,没有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一现象到了中职阶段也未能得到有效改观。例如,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虽然安排了部分口语训练内容,却没有普通话语音方面知识的要求。没有教材为依据,这就给教师在中职阶段开展普通话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

以桂林市卫生学校为例,学生多来自桂北、桂东农村,方言多、语种杂,在生活中不以普通话交流,课堂上又缺乏教师行之有效的训练。学校就有不少学生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语音错误,而且还形成了地域性特点,即不同地方有其“普通话特色”。以桂林市各县为例,兴安、全州、灌阳县,鼻音n和边音l不分,无后鼻音等;荔浦、平乐县,舌面原音a偏前、偏高,等等。正由于学生的个体情况复杂,水平各异,给教师在中职阶段语文的普通话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没有教材作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过于复杂的情况下,应设计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做法如下:

第一,设计强化实践的教学方案。普通话作为一种通用语,其实践性极强,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不能过多停留在理论上,而应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编排,理论方面应以指导实践为宗旨,避免空、泛、杂,笔者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便以此为出发点。实践训练内容的编排,应经过精心周密的构想,并参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提高的教学规律,设计训练次序,使整个教学方案内容丰富、循序渐进,呈现训练的系统性、连贯性。

第二,设计突出个体训练的教学方案。在设计强化实践的教学方案时,还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我介绍,课间和学生个别谈心,及时掌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情况。包括来自何地,语言面貌如何,存在的语言错误或缺陷是什么等,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对每一类错误针对性地设计纠正措施,训练计划,拟定最佳教学方案。

三、系统教学,讲求方法多样化

普通话口语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又便于接受,才会收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因材施教,多种方法齐头并进,全方位对学生展开训练,以下择其一二略为说明。

模拟情境教学法。普通话作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人际沟通的一种语言,决定了它对语境的要求极高。采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虚拟情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境,学会准确地使用标准普通话,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如,笔者虚设了求职应聘面试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其气氛,启发他们周密地思考,在这样的语境下该说什么、怎么说,然后,指导他们轮流上台演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进入角色,把握语境,有腔有调,展现自我。教师在此期间,及时记录每位同学的语音错误情况,及时点评纠正。此外,笔者还设计了推销产品、介绍等各种情景进行普通话训练。实践证明,这种模拟教学法是普通话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它通过模拟角色和语境,使学生身有其感,心有其乐,言有所练,行有规范,从而达到技能训练和兴趣培养双丰收的教学效果。

比较教学法。在语言的学习中常常存在所谓的盲点现象,即说话人往往对自己所发出的音是否准确难以断定。对此笔者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采用该法不仅要求教师较为准确地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及字词句的拼写,并且能模仿学生“地方特色普通话”的各种读音错误,深入地分析其错误原因,从而在教学中进行真伪比较。比如,针对持桂柳方言的学生说普通话韵母ai时,a过于靠前的缺陷,笔者先从理论上解释其错误的原理,接着进行演示,模仿错误发音,再发正确音,重复多次,让学生一边用耳朵仔细聆听,从听觉比较二音的不同,一边用眼睛认真观看,从视觉辨别教师口形的差异。由此,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其发音要领,更从视听感官上通过比较,真正的在实践应用中发准这个音。

当然,对于普通话训练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进程、学生实际情况,不同阶段、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法,使教学呈现为一个由初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多种形式教学,使之具有灵活性

普通话训练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然而,语文课作为中职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安排的课时本来就不多,而教学大纲又无该项内容,因而教学中就不能仅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应该利用可利用的时间,调动可调动的因素,采用多种形式灵活教学,才能使之全面深入地展开。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课堂上,教师以身作则,运用好教学口语。教师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较高,做到字正腔圆,措词得体,起到表率的作用,学生才会喜欢听、用心听。笔者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力求讲课流畅爽朗,吐字清晰准确。尤其是在朗读课文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并且要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用符号在课本上标出朗读停顿、快慢、抑扬的地方,甚至有时台上读得好,台下学生还会认真模仿跟读,从而使学生通过口读、笔记、心想、情投,不知不觉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既提高了普通话水平,还增强了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利用课前五分钟教学进行普通话训练。按座位次序一次轮上两名学生,或练习单音节、双音节发音,或朗读或说话,然后再轮两名学生进行评论,最后教师总评。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训练了4名学生,听说结合既提高了学生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听辨能力。课前五分钟虽短,但坚持不懈地进行,循序渐进,收效甚大。

此外,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进行普通话教学,如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在学生中掀起学好普通话热潮。或利用学习园地,板报等形式,张贴出版一些拼读规则、学习方法等知识,点点滴滴积累,不知不觉参与,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6篇

一、普通话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师为主导,重知识轻能力 

在很多学校,普通话课程作为校级公共必修课,一般采取班级授课方式,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针对每个人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为了保证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所学,尽量不遗漏发音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不得不进行全面系统但不够深入的教学,结果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即使练习也没有足够时间一一纠正学生发音问题。此外,由于众多学生受不同方言区的影响,每个人发音问题不同,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详尽指出学生的个性问题,因而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笼统告诉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授课仅仅停留在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方面,殊不知提高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2.学校与学生缺乏对普通话课程的足够重视 

为数众多的学校与学生不够重视普通话课程,且该课程缺乏针对性的测试、检验环节,因此学生上课较为随意。为确保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但课时的不足限制了普通话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很多学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就是确保学生能通过考试,因此导致了学生抱着突击式的学习态度来对待,“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很普遍。但是,普通话的学习并非一时之功,它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 

二、全媒体时代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 

1.加深学生对普通话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普通话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受方言影响,个别读音很难读准,如果死记硬背,往往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视觉、听觉并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生动地再现普通话的原型,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全面地掌握事物的特点,理解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那些距离自己遥远的普通话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笔者更多地让学生进入语音聊天室,通过语音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准。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进入网上聊天室与老师、同学通过聊天的形式解决。笔者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光、形、色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学生大脑皮层留下很深的印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传统的普通话教学,多数情况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对知识点进行講解,然后对于需要强调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示范。但是教师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很多时候即使是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具有一定局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就算教师对于知识点的内容非常的牢固,但是在示范的过程却未必能够作出最好的诠释。但是有了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的表达,让同样的学习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改变传统的文本结构形式,而是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料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取知识信息。 

三、全媒体时代普通话教学与创新的发展策略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普通话教学需要在课堂上示范、模仿、正音,让学生通过朗读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朗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比较常见的口语表达活动,是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和训练普通话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改善不规范的发音,培养普通话的语感。与此同时,由于普通话课程的特殊性,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现代化教学。中职的普通话课程每周只有一节课,这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时机不对、时间不足,学生不能真正潜下心来学习,学习效果有限。学校可以设置公共邮箱或者网盘,并上传一些优秀的声像资料,实现课上课下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录制音频发送到云盘或邮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教师也可及时收到学生作业,有效进行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2.合理利用喜马拉雅等电台软件 

在普通话教学中可以借助“荔枝FM”和“喜马拉雅”等电台软件为学生打造课下实践平台,打破课上课下“双语”怪圈。学生自己可以申请电台然后做属于自己的电台节目,为学生增加课下普通话练习机会。建立小组学习模式,每组负责一个APP账号,互相关注并点评,形成一种竞争的学习模式,共同进步。同时,这也能培养学生课余兴趣和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3.结合微信群和朋友圈,加强针对性教学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表达能力;听读齐抓;说写并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87-01

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的越西县,是一个彝族聚居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文教落后,广大彝族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极为吃力。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差,不仅影响了语文科的学习,还成了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并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我认为强化听读训练,提高说写水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普遍规律看,人对事物的认知,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的;而技能的养成,又是以认知为前提。在学习语言文字上,我认为听和读就是一个对语言文字感知的过程,而说和写就是技能养成的过程。

一、从听开始,学习“说话”

1、每周安排一课时看电影电视。因为影视作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具体 可感的万千事物,有鲜活多样的人物形象,更有精彩生动的台词对白。彝族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并产生说的冲动。

2、安排学生在课外听指定的经典诵读录音。之后就所听内容提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据此检测他们听懂没有,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标准发音和诵读技巧。

3、作为语文老师,我主动参加普通话培训,并坚持课堂内外皆说普通话,同时要求其他任课教师都说普通话,为学生创设更多“听话”的机会。

二、强化朗读,灵活嘴舌

1、一般来说,进入高中后,在读书上应以默读为主,朗读为辅。但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朗读为主,以默读为辅。这是因为彝族学生在“说”和“读”上常常“笨嘴笨舌”。语文课堂上,我尽量让他们放声朗读,除集体诵读外,还要单独朗诵,便于同学们辨别误读,也便于我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2、每个语文早自习,都用来朗读,而且一定要做到书声琅琅。

3、突破文言文的诵读难关。先是只要求他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畅,然后再要求抑扬顿挫。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章诗词,我要他们一个个在我面前过关,而且还要适度增补一些背诵篇目。

4、每半学期在班上举行一次诵读比赛,并象征性地给予奖励,比如一个笔记本、一本书、一支笔等等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勇气和兴趣。

三、激励学生开口说,大胆说

1、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培养自信心

在语文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互动态势。这之中有两点要特别注意:①设置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更要难易适中。问题太浅,学生不屑“说”;问题太深,学生不能说。②对于学生的发言要本着一个原则:尽量肯定,尽量表扬,千万别草率否定甚至批评。

2、以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说”的兴趣

①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不限,方式不限,可小演讲,可宣读随笔,读书心得,可解说PPT(课件)。

②时事评议。这个活动,养成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习惯,扩大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在众人广座间从容谈吐的胆量、能力,真可谓是一石三鸟之举。

3、定期举行话剧表演。一般是一学期一次。所演话剧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由他们自主分配。作为老师,我只负责在表演前指导他们分析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然后就是老老实实当观众。

4、讲故事比赛。在学生选定故事后,我指导学生在赛前熟读故事,先将情节和人物对话等烂熟于胸,再鼓励学生即兴发挥,力争做到绘声绘色。

四、勤于读看,勇于动笔

彝族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是因为无东西可写,二是因为不知该怎么写。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不急于解决第二个问题,而是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1、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报,并勤做笔记,积累写作素材。

2、支持学生收看“焦点访谈”、“杂志天下”、“说天下”等节目,了解社会,扩大视野。

3、大力倡导学生叙写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展示其浓郁的民族风情。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

我从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本校的管理特点,将自己在中职学校教学生涯中的感受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

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纪律管理要从第一堂课做起

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生不一样,他们在初中没有学好文化课,最后没有考上普高。来到职业学校之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要求,因为没有人对他们提出要求。其实,他们在心底里都希望学校能对他们管理严格,能对他们有所要求,能够经常关注他们。对学生的关注要从课堂做起,从严格管理课堂纪律做起。学生成绩单上的总评包括两部分,50%是期末卷面成绩,50%是平时分(包括期中考试)。为管好课堂纪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50%的平

时分。

第一堂课,我就明确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得到这50分。我将平时分列为几大块:(1)期中考试10%。(2)作业10%:Excellent,加2分;Good,加1分;Notbad,加0分;Sorry,重做;不交,减2分;补交,减1分;不订正,减0.5分。(3)背单词10分(可以超出10分):(每个班级按不同情况,每单元默写5~10个,多背一个加0.5分;少背一个减0.5分)。(4)课堂笔记(可以超出10分):每堂课结束后,我都要检查每位同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是否完整、自己是否清楚来给分;(5)纪律和考勤10分(可以变成0分或者负分):迟到、早退减2分;旷课一节减3分;上课未经教师允许离开位置减1分;上课上厕所背5个单词(指定的单元,或减1分)。(6)附加分n分:平时小游戏、额外可做可不做的作业、整个学期表现良好、自己认为有所进步或者表现良好可以申请加1~10分。

虽然每个教室都有教室守则,但针对班级的特殊情况,我特别强调课堂中随意走动以及以任何理由走出教室这两条。学生也知道自己错在哪,只是一时之间无法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错了要罚,但也要让学生有弥补的机会,因此,附加分就是为了让学生多参与课堂而创设的。

此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于课堂纪律较好的学生要“哄骗”:平时表现优异,你将得到什么?比如,平时分超出100,当然我们要真的说到做到。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关于教师借分的故事。我想对于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差一点点就能成为优秀的话,我愿意借分给他,并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对于课堂纪律一般的学生要“威胁”:平时表现不尽如人意,你将失去什么?(比如说考试资格)。总之,要时刻提醒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要人为地给他们树立目标。

2.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纪律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1)关于背单词

所有学生都要背单词,提倡大家尽量自己背,但对于能力有限、背不出来的学生,要求抄单词,抄写工整,无错字,也可以加1~2分。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背单词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的目标,可以自己提出要求,并保证一定完成任务。在教学上,我们也要做到民主平等,而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学生他完成不了的任务。

(2)关于作业

程度较好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程度一般的可以做一部分,抄写一部分,对于基础较薄弱的,至少要把题目及内容所涉及的所有单词都写正确。

(3)关于记笔记

每次讲新内容,我都要求学生记笔记,并在第二节大家做练习的时候进行检查。经过试验大概一年之后,每次上课学生基本都能自动提笔来记笔记了,也不需要再检查了。

(4)关于上课上厕所

上厕所背5个单词或者减1分,让学生养成合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的习惯,不至于一打铃就要上厕所。

(5)关于使用手机

课堂上可以使用手机,但只能用来查字典,如果用手机上网,一旦发现,立即没收,并扣掉相应的平时分。

(6)关于预习

将课前预习改为课堂中预习。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就将这一任务放到课堂中来。如,阅读理解分组完成,利用手机查新单词。学生在自己能够有些了解并且稍微能够听懂的前提下,就会更愿意去听。

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学生出于需求,被动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比如,成人高考的课程就有英语,不管是高起专还是专升本;又如,评职称也要考职称英语。因此,毕业不代表可以不学英语。要向学生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

2.学生出于喜欢,主动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除了单词、语法、阅读理解外,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国外节日(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外国电影、国外美丽的城市和自然风光、外国的教育方式和一些小故事、外国人学汉语的趣事等。将与英语有关的各个方面知识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堂细节

1.赞扬学生

谁做得好仅仅自己清楚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别人清楚。因为每个学生其实都是希望得到教师表扬的,而这也正是他进步的动力所在。在英语里面,表扬别人的句子通常都很短,比如good,perfect,well-done,goodjob,wow,beautiful等,我们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口语。

比尔・盖茨说:“管理的艺术就是在不使人们变成经理的前提下提升他们。”一个班级的绩优生总是少部分人,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一时之间也很难变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如果经常表扬他,看到他的进步,就会让他重拾信心,尝试着去学好这门课。

2.利用好黑板

我曾看到过美国一所学校关于“利用黑板”的几项规定:

(1)检查板书字体的大小,确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能看得

清楚

(2)利用黑板的上半部分,只有确定后排的学生不会被前排的学生挡住时,才使用黑板的下半部分

(3)在黑板上写字,背对着学生就不要再讲课了

(4)将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

(5)让学生有机会在黑板上写字

(6)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学生所说或所写的观点之前,再进一步强调这些观点的价值

总之,我相信,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个课堂都可以创造出精彩,激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胡涛.拿什么调动学生: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希贵.学生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其实,语文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那么,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现状,语文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1.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笔者在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后,总是把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锻炼能力、展现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演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小说《项链》时,出乎意料的结局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笔者让学生自觉发言,复述故事情节,续写故事的结尾,改写主人翁的命运,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说话和听话的能力,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在语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选用实例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与技巧的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口才和组织能力的平台。如在讲解《听话与说话(二)》时,笔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晏子使楚”案例,让学生分组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人物听话与说话的技巧。然后再选用课外实例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不仅要听清内容,还要能把问题阐述清楚。譬如:50年代初,一次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子上,就接受一个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个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听完后说:“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当笔者问及美国记者和对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时,学生就回想起了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也把他们对答的言外之意准确地表达了出来。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与训练,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而且锻炼了技能,使课堂的教与学真正有效统一起来。

在教学中,笔者常开展自我介绍、朗诵比赛、演讲等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且使整个活动的收效良好。所以,教师应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作准确的定位,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有所成。在检查学生的语文水平时,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写作、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学生都颇感兴趣,特别是口语测试,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胆量、提高口语能力,而且还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应用。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教师也要随时改变教法,让语文课堂增添生气,学生也能很快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加以运用。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课堂的开展

常言道,“亲其师,信亲道”,在学生面前,除了保持着教师的威严,笔者也不吝惜自己的热情与亲切,与学生和谐相处,彼此亲近,让学生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习性等,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而笔者认为自己却不是一个真正的“严师”,可学生却很尊重笔者的为人、尊重笔者的教学,能够接受笔者的教学方式。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师生总是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课堂环境、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课余时间,笔者会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意见,以便提供更好的信息反馈,促进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了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对课堂的热情有时候是从一些细节开始的。如教师的板书、教师的普通话,等等。有不少的学生对笔者说,很喜欢笔者的字,那工整、规范、美观的字迹,让他们有模仿的冲动,让他们把精力都集中在听教师讲课、看教师板书上。所以,笔者注意在课堂上适当增加板书,满足学生的欲望,也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所谓“为人师表,德高为重”,笔者不断学习相关的师德规范,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与技能,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素质涵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凡事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作用,拉近师生距离,给教与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课堂的每一秒钟都不浪费,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有效课”,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以,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把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任务意识和时效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心刚.中职语文教学探析[J].安徽教育.2013年08期

[2]杨朝玲.对课文《项链》中深层思想的解读[J].北方文学.2013年06期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0篇

——题记

(一)

墨绿色的黑板,清纯而苦涩;记忆的一点一滴,简单而又多样。

上课铃声还未响起,你已拿起讲桌上那笨拙而又粗糙的粉笔,在黑板上写着那一道道例题,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如此的有节奏,如此的动听。

“叮铃铃!”铃声响了。

“咳咳!”你故作深沉地咳了两声。一转眼,就面带微笑地看着我们,带着你独有的嗓音说到:“我先跟你们提个醒,过几天我要去外地为哪里的学生上堂课,所以这几天,我会用普通话讲课,说错了你们可以纠正我。”

同学们眼睛一亮像发现了新大陆,都异常专心地听先师讲话。

“好了,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正题。”听着先师那蹩脚的普通话,顿时哄堂大笑。你用那严厉的眼神扫了一眼,全班鸦雀无声。然后你继续讲到“直割三割形……。”刚闻声,讲台下的同学捂着嘴,脸憋得通红。有那么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男生齐声道:“是直角三角形。”先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纠正后,继续讲着先师那自创的青神普通话。

如今,讲台上的帅老师,偶尔用用方言,偶尔用用普通话,却不见先师那般“神话”的韵味。

黑板,热情温馨却也冰凉。

(二)

秋风吹过,落叶飘满地。“沙沙沙……”,是窗外落叶在响?还是先师在黑板上写字的节拍?

那是第四节课,班上同学焦急的看着表。不知是早餐未吃饱,还是厨房里饭菜太香的缘故。食堂里飘出的菜香,唾液腺被捅破了似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眼看就剩下几分钟要打铃了,但先师仍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解题。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先师仍就在滔滔不绝地讲着。一秒,两秒,……同学们心中的那个急啊!都心急火燎地等待着下课。先师不知识听到了我们的心声还是怎的,放下粉笔,大发慈悲,“好了,我不讲了。”有些腿长的男生早已是全身武装,准备落跑。

“但是!……”不料,一个声音从黑板前的讲台上传来。同学们一听这个,顿时摆出整个儿苦瓜脸,心里埋怨着:先师,你能不能不停顿那么久啊!先师继续一本正经讲着,“我给你们出道猜成语的题,猜对就可以走了!”

说着,先师转过身,拿起粉笔,在讨厌却又无辜的黑板上“沙沙沙”地写了个“白”字。我纳闷了,一个教数学的,怎么问我们语文的问题啊?可是,顾不了三七二十一,为了香喷喷的饭菜,绞尽脑汁思考着……

群众的力量果然是强大的,千奇百怪的答案应有尽有,好多还和数学挂起钩来了,整个儿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全然忘记了吃饭这回事了。

现在,讲台上的帅老师,依旧为我们的成绩拖堂挤时间,却没有先师那般轻松愉悦,更少了许多绕梁三日的笑声。

(三)

值日的同学,极其认真地把黑板打整得干干净净。我用手轻轻用手梳理着吹散的发丝,不知何处传来悲伤的旋律,真是物是人非?

望着二(1)班的教室,我不知不觉走了进去,凝望着空空的黑板,仿佛看到了先师讲题的身影,仿佛听到了先师写字的“沙沙声”,仿佛……

走近黑板,触摸着那因用力板书而稍有些凹进去的地方——那是记忆,牢牢刻在我心里。

上课铃声快打响了,我拖着我那沉重的脚,回头看看那黑板,挪动回了三(1)班的教室,帅老师者正在黑板上板书着,那白色粉笔与黑板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是那么苦涩,那么无趣,更是那么无味。

同样是数学老师,同样教书如此出色,同样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但先师,你在我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那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那温柔而又幽默的话语;还有那蹩脚的普通话……

先师,你那板书的形象,定格在我记忆中,永恒。

番外

记得那次通话,你告诉我你下学期不会教我们了,不知道真的是你说的那样,我们太不好管教了,还是因为你真的太忙,没时间了。

先师,我真的好想念你,好想念你给我们讲题的身影。每当帅老师为我们讲课的时候,那似曾相识的话语,那似曾相识的动作,甚至还有黑板上那似曾相识的图形。

先师,再给我们讲一次课如何?一次都好!

前些日子,你来到我们班教室时,同学们万分激动,原以为你是来看我们的,没料到你只是驻足了几十秒钟而已,就离开了……望着你离去的背影,空留无限惆怅。也许,你真的太忙了吧。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课堂笔记 笔记功能 笔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6-02

一、化学课堂笔记的功能

记课堂笔记是指对课堂上的知识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外国学者认为记笔记主要存在两种功能:贮藏功能和编码功能。贮藏功能强调的是记笔记的外部贮藏作用,认为通过对笔记的复习,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巩固所学的内容,从而体现笔记的价值。编码功能的核心内容是记笔记活动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有利于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认为课堂笔记有以下的作用:

1.课堂笔记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会将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很实用的内容补充进去,学生很有必要记录在笔记本上;

2.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3.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自我复习时把握重点与难点,一份亲手做的内容清晰、重点突出的笔记,常能使自己记忆犹新;

4.记课堂笔记能稳定学生注意力,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

5.课堂笔记的后期整理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帮助学生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己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有助于新信息的迁移。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容量大,逻辑思维要求高,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化学的学习过程做好课堂笔记,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文字记录,留下思考的痕迹,促进记忆和理解,课后再对笔记进行二次加工,学生又可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材料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有利于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实现对化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建构。

二、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中,化学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具体行为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做课堂笔记时不主动也不认真,一般都是应付教师,这种情况高一年级尤为严重;

2.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内容多,速度快,学生搞不清楚到底要记什么东西,也来不及记录;

3.大多数学生只有在化学考试前才开始复习化学课堂笔记,平时将课堂笔记束之高阁;

4.学生的课堂笔记只是教师板书的复制品,在细节修饰,二次加工方面普遍做得不理想。

三、化学课堂笔记的基本方法

1.教师层面

(1)教师在高一年级或新学年的开始讲述化学课堂笔记的作用及重要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这两句话都是说笔记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因此在第一节课上应提出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将笔记纳入学习成绩考核中,明确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定期检查评分,展览学生的优秀笔记,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可以激励同学们把课堂笔记做得更好。在一次化学教研活动中,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马文龙老师充分强调了化学课堂笔记的作用,认为课堂笔记可以衡量学生听课的效果。为激励中下生也积极做课堂笔记,马老师曾说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一些题目,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作课后思考,在平时测试出题时加入这些题目,当学生知道测试中有部分题目来自课堂笔记,他们就会更加主动记课堂笔记和复习课堂笔记。

(2)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把握课堂节奏。现在的化学教师上课一般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增,当材料呈现速度过快或信息密度过高时,记笔记活动与集中精力接受需处理的知识活动相矛盾,记笔记妨碍了有效的编码,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给学生留下知识缓冲的时间,便于学生思考、记录与整理。同时,学生面对大量的知识,不知道哪些该记,哪些不用记,哪些是重点,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上有一定的经验,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的做法可供参考: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告诉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上的颜色分类记笔记。例如:黑色字体为普通陈述的内容,仅供阅读,无须记录;蓝色字体为应该记录的内容,其中黄底蓝字为重点知识,红底蓝字为难点知识;红色字体为补充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配合语速和声调,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记课堂笔记时也能做到条件反射,不须教师反复强调哪些该记,哪些是重点了。

2.教师指导学生层面

(1)指导学生面对不同的化学课型采用不同的笔记策略。

实验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是由教师组织指导并由学生独立实践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有经过认真的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设计好记录格式,然后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归纳整理后书写实验报告。

习题课:习题是一种在某一层面上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学与用的初级过程。教师通过对典型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建立推理、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不能只记下例题就完事了,应当再批注核心知识点,反思解题过程。通过化学习题课笔记实现自己的不断反思、总结、提升。

复习课:复习课是知识的规律化、条理化,重点、难点、考点的深度剖析。所以,复习课类型的化学笔记学生应当详细记录,并且要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复习笔记之中,在提高自己总结能力的同时实现全面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来说吧,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做进一步深化处理,从中掌握元素化合物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尽可能使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2)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二次加工。

1)修正补充法。先将笔记阅读一遍,然后对笔记的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正确完整。

2)归类法。把所记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例如对固体物质颜色的记忆,可以归类总结。

3)比较法。比较材料的异同的方法。如果分类集中,观察其异同,分析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例如下表:

4)列表法。即用列表的形式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杂乱无章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列表法常和比较法、归类法综合使用,这样做既可以使知识记得清楚,提取方便,又可以培养自己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例如整理化学笔记时,可以把同族里不同的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以比较,用列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5)知识树法。按照知识的体系,把学习的内容用树干派生出树枝,树枝派生出分枝的形式,把知识的体系画出来,使之条理化的方法。

(3)指导学生注意书写的速度,用简单的符号代替文字。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影响听课的效果。指导学生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得工工整整,可以快速书写;指导学生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白”代表“白色沉淀”,用“”代表“生成气体”,用“E生”代表“生成物的总能量”等等,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4)指导学生采用灵活的笔记格式。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建议学生购买版面较大的活页笔记本。版面大是为了减少记录过程翻页的次数,可以使笔记内容一目了然;活页是为了方便以后补充内容或二次加工。

(5)指导学生交流笔记。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笔记交流的平台,学生乐于将笔记中的内容在整理和复习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各种有效媒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笔记互助氛围,全面提升化学课堂笔记的利用效率。

课堂记笔记和其他学习策略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得到提高的,但是要取得最佳的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为学生设想,坚持定期的检查督促,还要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方法、技巧,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加工整理。

参考文献:

[1]胡进. 关于记笔记策略的研究综述[J]. 心理学动态. 2001年01期.

[2]周洁. 中学生如何做好化学课堂笔记[J]. 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09年08期.

[3]周全生. 做笔记的价值与意义研究[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04期.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2篇

在具体语言文字工作调研方面,我校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

一、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掌握情况调研

(一)调研目的:通过调查,全面掌握全体师生对国家相关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教师普通话测试达标情况、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新动向的了解情况。

(二)调研时间:20xx年x月x日--x日。

(三)调研地点:中学。

(四)调研对象:全体师生。

(五)调研内容:

1、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

学校共有教职工206人,其中一线教师174人,教辅人员32人,教师普通话等级情况统计如下:

①语文学科普通话合格(二级甲等以上)17人;

②其他学科普通话合格(二级乙等以上)95人;

③教辅人员普通话合格(三级甲等以上)4人;

④共有147名教师报名参加了20xx年11月组织的山东省普通话测试,成绩暂未公布。

2、语言文字规范知识。

(1)教师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掌握情况:共下发教师调查试卷180份,教师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老年教师分数在85分以上的占老年教师总人数的93℅,中年教师分数在90分以上的占中年教师总人数的97℅,年轻教师分数在95分以上的占青年教师总人数的xx0℅。

(2)学生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掌握情况:共下发学生调查试卷4500份,学生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初一、二级学生分数在90分以上的占初一、二级学生总人数的93℅以上;初三、四级学生分数在95分以上的占初三、四级学生总人数的97℅以上。

3、分析原因:

每年“推普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规范运用作专题动员讲话。学校定期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集中学习普通话理论知识,会上郭丽娜老师作了普通话培训,并下发材料让全体师生自学,这样活动从试卷的结果反馈看,效果较好。

4、对全体师生提出的建议:

(1)加强自我学习,不断积累自己语言文字规范知识,为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

(2)对教师自身语言文字水平提出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板书工整条理,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3)对学生自身语言文字水平提出要求:课堂用语必须使用普通话,书写作业必须认真规范。

(六)、总结: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的重大意义,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十分浓厚,较好的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对社会错用、乱用语言文字情况调研。

(一)调研目的:为更好的教育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即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语言文字调查工作:啄木鸟行动。全体师生对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把培养学生的着眼点放在预防上,因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教育预防重于纠正。让学生做到说好普通话,用正确的笔顺写好规范字,不被街头巷尾、媒体杂志错误语言、错别字误导。

(二)调研时间:20xx年2月6日—2019年2月6日

(三)调研地点:图书馆、商业街、大市场、发市场、人民医院、附属医院、青少年宫等。

(四)调研对象:大学毕业生、在校初高中师生、店面经营者、老市民、退休干部等 。

(五)调研内容:错用、乱用语言文字的情况。

学校共收到“啄木鸟行动”不规范字统计表近2400份,学生统计不规范字约2900个,现分类如下:

1、错别字分类:

(1)写字太过潦草而造成错误(引号中写成错别字)。

①一家饭店招工启示:招聘洗碗阿“”;

②一培训机构公告栏:老师到广“ ”听课;

③金宇大市场一家精品店招工启示:年“ ”;

④装修公司墙壁广告纸:“ ”总工会有“ ”卖场;

⑤一家办公楼招租启示:联“ ”电话。

(2)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写别字(引号中为错别字)。

①小南门社区门口小自行车修理铺:补胎“冲”气;

②琵琶山市场蔬果摊标牌:“蕃”茄;

③龙行路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④琵琶山路一家面包店:早“ ”;

⑤共青团路一家时装店:禁停“么”托车。

(3)故意想吸引顾客注意而写别字(引号中为错别字)。

①医院附近一家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②学校附近一家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

③琵琶山市场一家商店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

④房地产广告:万“室”俱备;

⑤琵琶山市场一家商店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2、分析原因:

(1)这类错别字主要是因为写字时不注意一笔一划按正确的笔顺写,总是贪快,导致把正确的字写成错字,这是一种态度问题,是对汉字的一种不负责任。

(2)这类错别字的出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写字者的文化水平偏低,另外也不乏从小养成的错误写字习惯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中小学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要求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3)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商家为了能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品牌或产品而使用广告噱头,我觉得这种现象无伤大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还是希望商家在做宣传时尽量回避这种广告方式。

3、采访人物留言:

(1)大学毕业生:汉字在正确的用途上会发挥它更好的作用,而如果用在错误的地方上则会对在校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因为这一个错字而害人不浅。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容易写错,要把握好方法并加强记忆才不会写错读错。

(2)在校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不确定的字,要多动手查字典,这样既可以防止错误,还可以准确的记住一个汉字,并能准确的运用它。

(3)一般文字工作人员:现在我们都用电脑打字,一般不会手写。往往是打出来的文章还是错漏百出,也是因为我们的对汉字的读音不够熟,我们会加强学习的。

(4)退休工作人员:现在对语言文字的乱用现象,其实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太令人心忧了,教育孩子一定要扎实基本功,好好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

4、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1)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偏旁与字意联系起来记忆,通过换用相异偏旁的字来比较哪个对,并注意平翘舌的区别,进行分类记忆,放在特定的语境下记忆。

(2)注意同音字的区别,记住字义和与之组合的词语,设法换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比较,通过比较了解汉字的具体含义,通过运用加深对汉字的记忆。

(3)把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来造句,并进行朗诵比赛,课文剧的表演,加强语言的训练,训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4)用好纠错本。平时写错的,练习中没看出来的错别字和容易看错的正确字,要记下来强化记忆,最好通过集中训练来强化训练,扩大记忆范围。

(5)在平时的学习中,得认认真真地跟着书和字典一笔一划地写汉字,对于有细微差别的字要仔细,不可以随便添加、减少、延长或者缩短笔画,正确的写好汉字。同时对一些不好现象。要了解一些错字产生的原因。

(六)总结:

我们教师有责任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因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黄皮肤的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更要对我们的语言文字负责,我们不能被怡笑大方,要让学生有能力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我们就得认清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更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对语言文字负责,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不容易写错字,才能更好的说出标准的普通话。

通过这次的调研工作,我们感慨颇多,作为语文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会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落实书写规范字说好普通话。相信学生通过这次活动,能在下一步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从点滴做起,为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而努力。

三、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情况调研

(一)调研目的:教师用普通话口语教学和用规范汉字书写教学管理情况,以及学校所有课程使用普通话授课情况。学生读书回答提问问题使用普通话授课情况 ,以及用规范汉字书写作业的情况。

(二)调研时间:2019年1月5日—25日

(三)调研地点:中学。

(四)调研对象:全体师生。

(五)调研内容:

1、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情况。

(1)教师学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通过随机进课堂听课,结果发现全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点评都说普通话,教师板书都书写规范字。

(2)对学生的调查是通过其课堂上发言和对其作业的检查,结果发现课堂上学生都说普通话,尽管有个别学生发音不标准;作业都是书写规范字。

2、分析原因:

我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老年教师观摩课欣赏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是教师展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水平的舞台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分为上课、说课、理论测试、粉笔字、钢笔字等多个项目,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上课的青年教师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的讲授,大方、从容、亲和力十足的教态,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体现了青年教师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普通话水平;中老年教师采用多媒体说课。他们以生动形象、风趣、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一展风采。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影响下,积极学习。

3、对全体师生提出的建议:

(1)学校将加强教师“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考核。继续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晋级和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教案、板书、教学案、试卷、作业批改、评语书写等书面表达,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2)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在任何场合下,坚持说普通话。

(3)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都要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教学需要外禁止使用不规范字和繁体字(如已经淘汰的异形字和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生造的简体字;错别字等)。

(六)总结: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当积极主动地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我们教师成为学普通话的楷模和范本后,才会对学生进行感染带动作用。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和汉字书写模仿能力很强,我们有责任营造好学生的学习环境,人人都为普通话的魅力和汉字的魅力所折服,使普通话规范字成为人人通用的交际沟通工具,那么,我们的语言环境便构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语言环境。

四、对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环境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学校作为传承文明的摇篮,承载着传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规范、整洁、美观的学校对学生有较大的熏陶作用,因而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校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是否规范显得特别重要

(二)调研时间:2019年3月5日—xx日

(三)调研地点:中学。

(四)调研对象:中学的板报、墙报、校刊、张贴文件、张贴作品,学校的国旗、国徽、国歌、中学生守则规范、师德规范、办公室规范、办公室守则、班风口号、办学理念、党员专栏、等宣传栏,以及学校各种活动过程中用语规范、用字规范。

(五)调研内容:

1、书写规范、格式规范情况。

(1)学校各方面宣传用语、文化用语、学术刊物用语中的汉字是否规范,经调查和学生反馈发现有以下问题:①有个别字词出现错误(后已改正)。②格式上有的不够规范。

(2)学校各种活动中是否运用标准普通话。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个别句子使用的尽管不是普通话,却别有一番滋味。

2、分析原因:

(1)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没有严谨的态度,就没有细致准确的工作效果。

(2)其次是一种习惯问题,长期不规范的习惯,就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3、对全体师生提出的建议:

(1)开辟网络专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双推”专栏,使“双推”工作管理实现信息化、公开化,增强师生“推普”、“推规”的意识。学校通过图书室、阅览室对普通话进行宣传。图书室和阅览室增加了一些有关语言文字的图书,定期开展图书出借和阅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规范语言文字。

(2)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宣传。在学校大门外、各教学楼楼道内等校园醒目位置处设置“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等永久性的醒目的固定宣传标语、标牌。利用升旗仪式、编发宣传材料、板报、班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在校内外介绍规范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宣传推广普通话、用规范字的重要性,全面推进“双推”工作,创设规范语言文字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朗读、演讲、书信、作文、书法、文艺等活动,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水平。积极组织学生的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和兴趣。榜样引领。发现和培养校内各类大型活动的节目主持人,提高节目主持人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增强其示范性。同时发挥“推普员”和“推规员”的引领作用。

(4)对校内的检查与监督。组织师生利用业余时间, 对校内用字(包括各种指示牌、标志牌、橱窗、标语、学校公文、印章、校刊、讲义、考试试卷和其他印刷物、电子屏、自制教学软件、教师板书、作业批改、书写评语等)进行长期检查监督。对不规范用字、错别字等提出修改意见。

(六)总结: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3篇

基于此,我们提倡的分级教学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课堂内进行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笔者在南昌大学科技学院进行了两年(共计8个班)的分级式普通话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反馈。

一、教学目标“分级确立”

高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紧扣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分级设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富有成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普通话教学目标“分级”一般包括两级:基本语言能力和专业语言能力。

(一)基本语言能力

基本语言能力主要是指满足学生专业要求的基本语言素质。不同的专业对基本语言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要分专业、分级设立。比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设立为二甲,这是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最低标准;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在确保二甲的基础上提升要求,至少一半的学生达到90分,这些专业不能满足于职业最低标准,他们的就业竞争激烈,往往择优录用,必须提升专业素质要求;其它与语言表达相关的专业设立为二乙的中高分(85分以上),这些专业虽然对普通话要求不高(80分即可),但考虑到学习的激励性,可以适当提高语言能力标准。总之,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的需要,提出略高于其能力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专业语言能力

专业语言能力是指学生专业所要求的更高语言能力。比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朗诵技能,因为在从事语文教学时,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可以准确传递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品味意境,感受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即兴组织语言的能力,以胜任将来新闻采访、报道等的工作需要。

二、分级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座位编排“分级定位成组”

高校课堂的座位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变化性。为了便于普通话的分级教学,我们首先从座位上进行大胆改革――“分级定位成组”。“分级定位成组”是指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安排上课座位,定人定位,形成学习小组。具体的做法是:开课之初,教师就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进行语音测试,为每个学生建立语音档案,通过详细记录语音情况,为学生的实际语音面貌定出等级。一般分为D档(二乙以下)、C档(包括:C3二乙低级、C2二乙中级、C1二乙高级)、B档(包括:B3二甲低级、B2二甲中级、B1二甲高级)、A档(一级)共四档八级。当然,这个分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合并,比如:笔者曾任教的音乐班,整体语音面貌较好,我们就可以调整为:C级、B3级、B2级、B1级、A级(共五个等级)。然后“定人定位”,按照语音面貌等级由低到高,从前往后排成纵向的一组,一般每组5至7人,最后一名学生语音面貌最好,即为组长。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语音面貌和所属方言区有较强的规律性,所以在分组时会适当考虑学生所属方言区的情况,在兼顾语音等级的基础上尽量对应整齐:一般闽方言区的学生语音面貌较差,基本安排在第一、二排,其次是客赣方言,再次是粤方言区的学生,再往后一般为吴、湘方言区,最后几排基本为北方方言区的学生。这样的座位安排,格局一目了然,纵向来看,学生的语音面貌由低至高;横向来看,“闽、客、赣、粤”依次居前几排,“吴、湘、北方”依次居后几排。

这种“分级定位成组”的做法,在实际教学时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首先是便于教师对学生基本语音情况进行直观掌握。其次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发音指导时,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比如:在进行声母教学时,重点加强前排的教学和操练;到了韵母教学时,关注范围逐渐扩大至中后排;最后到了声调教学,关注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北方方言区和部分声调复杂的省份。再次,便于学生小组在课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合作学习,因为均来自不同方言区,难点音各不相同,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最后,学生也能够明确自己目前的语音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当然,这样的“分级定位”可能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要提前进行适当地说明和疏导。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级层递”

笔者根据“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分级提升”的原则,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次分为四个版块:声韵母的发音、难点字词的发音、朗读综合练习、说话综合练习,四个版块的发音难度逐级提升。

每2个学时(100分钟)的课程教学环节这样来安排:10分钟的学生课外口语作业展示与点评――20分钟的声韵母发音理论讲解与示范――20分的钟单音节字词发音操练――30分钟的朗读综合练习――20分钟的说话综合练习。在实际教学时,朗读和说话综合练习可以灵活安排,交叉进行。

教师在组织发音练习时要分级进行,有所侧重。首先是C级学生,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声、韵母的发音和单字、词的发音练习上;训练形式以“听音、辨音、发音”为主,尤其是难点音的发音对比练习;训练材料可以选择儿歌、童谣、绕口令等有文字凭借且较为简单、简短的语言素材;然后是B级以上的学生,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朗读和说话的综合练习上;训练形式可以更为多样化,如:经典诗文诵读、讲故事、对话、采访、演讲、配音、相声等。进行综合练习时,也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难度。

每次课的教学设计都要体现“分级”原则,由易到难,尽量兼顾到各等级学生。比如:在进行朗诵练习“顾城的《远和近》”时,可以先选择C级的学生来读,之后由B3或A档的学生来点评,进而拓展话题,抒发对诗的理解。这样,朗诵训练自然过渡到说话训练,训练难度自然提升,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同时还兼顾到各级同学的学习需要,给他们各自展示语音练习的机会。此外,教学内容也能体现一定的趣味性、文化性,能激发学生的互动参与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外训练“分级互助”

课堂上的训练时间有限,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量的课外延伸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而“分级成组”可以有效弥补。首先,每次课都会有些学生的难点音需要课外指导和操练,教师将分派其组员来负责他的纠音和发音任务,下次课进行汇报展示;其次,每次课都分派给某两个小组一些语言任务或口语作业,交由他们分工协作完成。各小组就会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课外的组织操练,直至下次课将口语作品呈现出来。笔者会把各小组成员的表现记入语音档案,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这样的课外语音操练,既保证了足量的语言延伸练习,也促进了学生的互帮互助,增加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给了他们一个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在教改实践中,一些优秀学生的口语作业,经教师的推荐、指导,在全院的语言或表演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考核评价“分级制宜”

语言能力是一种技能,技能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为了体现普通话课程考核的公平性,我们提出了“分级制宜”的考核标准。各级学生的成绩除平时的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外,更为重要的是语音等级的进阶程度。我们将根据每个学生的语音档案,分析其语音面貌的改善情况,然后予以评定。

具体来说,对于C级的学生,如果语音等级有所“进级”,语音错误或缺陷有所改正或消除,就给予相应的等级分数;如果语音面貌没有改变,无“进级”,即使原语音等级较高,将无法得到较好的等级分数。

对于B级以上的学生,除了语音“进级”以外,重点考核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个人要准备一个语言作品,以语言作品体现出的语言能力高低来评定等级分数。

这种全方位的分级式普通话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同一课堂上兼顾了不同学习主体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要求。在教学目标上“分级确立”;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操练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语音等级,组织教学行为,小到座位的编排,大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甚至课堂外的延伸练习都要分级开展;在课程考核方面更要体现公平公正,分级制定考核标准。分级式普通话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继续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高校普通话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编号JXJG-12-75-2)

参考文献:

[1]周丽萍.非师范院校普通话技能分级训练之探索[J].嘉兴学院学报,2001,(3).

[2]周全星,宋培杰.普通话分级教学及其实践[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4).

[3]蒋有经,汪应乐.方言复杂地区高师普通话训练管见[J].上饶师专学报,1995,(4).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4篇

第一类是不愿做笔记的。这一类之所以不愿做笔记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笔记的作用和意义。

做笔记有四个“有利于”的好处:一是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光听不记可能会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事物上去。记课堂笔记则必须要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二是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三是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费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系统条理,又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四是有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这样不断积累,便会获得更多新知识。

第二类是不会做笔记的。这类学生已经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方法不好,记不下来。那么,应该怎样做笔记呢?

做笔记有两种常用的形式:标画批注式和笔记本式。所谓“标画”就是运用特定的符号如圈、点、线等标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其他关键性内容,“批注”就是将听课时需要补充的内容、自己发现的问题或体会等补写或批写在教材的空白处。采用标画批注式笔记要注意两点:一是各种标记符号可以自己规定,但不能太多,要规范统一,保持稳定,贯彻始终;二是要先理解,再动笔,万不可似懂非懂时就下笔。

笔记本形式就是准备专用的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笔记本最好每门学科一本,不要几门学科混用一本笔记。可在笔记本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两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三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一份约占全页的四分之一宽,用作记疑难问题和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用于记载学习的内容。

明白了笔记的形式,如果再用上几个小技巧,笔记就会记得更快,内容也会更完整。

1.常用的字词可以用符号表示,如,细胞可用“C”表示,细胞核可表示为“C核”等,这样可以记录得更快一些。

2.字要记得松一点,这样改正方便。

3.应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通常为红蓝笔,不要用铅笔记录。红色用于标记重点,蓝色用于一般的注释。还有一种笔就是彩笔(粗的,透明的),如果重点句就在课本上,就直接用它把那句涂下来。

4.记笔记要把握时机,即什么时候记。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教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第三类是笔记很好但成绩不高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他们进入一个误区,记笔记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在推行素质教育前,笔者教过一个成绩很好的实验班和一个成绩很差的普通班,笔者发现这两个班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实验班的学生上课是边听边记,以听为主。当笔者讲到关键的地方,学生的手才开始动,而且是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记录。通常是笔者讲完了,他们也听完了、记完了。普通班是什么情况呢?笔者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者讲完了,他们还没有记完。他们记笔记基本上是把教师的话原封不动地照搬到笔记本上。这样一来,学生上课光顾着记笔记了,顾不上听或者听得似是而非。课堂笔记本来是对听课的一种补充,其目的是为了使用,结果这些学生把上课的主要任务变成了记笔记,听课倒成了次要的。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最后导致课堂上听不明白,课下也看不明白。所以一个学期下来,笔记记了一大摞,最后束之高阁,没有多大意义。

以上三类学生的成绩通常都不够突出,第四类学生是善于做笔记的,通常他们的成绩也较为优秀。

浙江一考生,高考考了677分,她曾经说过:“笔记本都是浮云,你记了之后看过吗?上课稍微记一下重点就够了。提高上课效率是王道,好好听比拼命记强多了。每天上完课要花点时间把当天的内容消化掉,如果稍微认真点,在年级名列前茅并不难。”从她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她记笔记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同时也道出了以听为主的技巧。她还提到每天上完课要花点时间把当天的内容消化掉,这就是说,要结合课堂笔记,及时梳理和理解当天的知识,这点对于智力一般的学生更为重要。

普通话课堂笔记范文第15篇

高校普通话课堂的学生来自不同方言区,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是普通话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多年普通话教学和研究经验,提倡“分级式课堂教学”。分级教学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大学英语。将分级概念应用于普通话教学的只有周丽萍(2001)和周全星、宋培杰(2001)。前者提出普通话训练要以语音层级为主,兼顾词汇和语法层级,精心设计训练方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后者进行了具体的尝试:他们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分成高级、中级、低级三个不同的自然班,详细论证了普通话分级教学的存在依据、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周全星、宋培杰(2001)的分级教学法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分级标准的设立极为不合理。他提出参考《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所定的等级,可粗略分为三级:80分以上为高级班;70分以上为中级班;70分以下为初级班。稍有教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年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化,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都在80分以上,80分以下的比率极低,这样粗略的分级完全没有实际意义。二是根据语言水平分成不同的自然班,在实际操作上可行性不强。尤其在方言复杂地区,普通话水平往往“两头小中间大”,造成分级教学的班级人数严重不均衡。而且开设普通话课程的学生往往专业各不相同,如果这样分级组成新班,很可能会在排课、考试等方面给教务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从而影响分级教学的推广。

基于此,我们提倡的分级教学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课堂内进行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笔者在南昌大学科技学院进行了两年(共计8个班)的分级式普通话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反馈。

一、教学目标“分级确立”

高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紧扣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分级设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富有成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普通话教学目标“分级”一般包括两级:基本语言能力和专业语言能力。

(一)基本语言能力

基本语言能力主要是指满足学生专业要求的基本语言素质。不同的专业对基本语言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要分专业、分级设立。比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设立为二甲,这是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最低标准;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在确保二甲的基础上提升要求,至少一半的学生达到90分,这些专业不能满足于职业最低标准,他们的就业竞争激烈,往往择优录用,必须提升专业素质要求;其它与语言表达相关的专业设立为二乙的中高分(85分以上),这些专业虽然对普通话要求不高(80分即可),但考虑到学习的激励性,可以适当提高语言能力标准。总之,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就业的需要,提出略高于其能力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专业语言能力

专业语言能力是指学生专业所要求的更高语言能力。比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朗诵技能,因为在从事语文教学时,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可以准确传递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品味意境,感受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即兴组织语言的能力,以胜任将来新闻采访、报道等的工作需要。

二、分级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座位编排“分级定位成组”

高校课堂的座位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变化性。为了便于普通话的分级教学,我们首先从座位上进行大胆改革——“分级定位成组”。“分级定位成组”是指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安排上课座位,定人定位,形成学习小组。具体的做法是:开课之初,教师就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进行语音测试,为每个学生建立语音档案,通过详细记录语音情况,为学生的实际语音面貌定出等级。一般分为D档(二乙以下)、C档(包括:C3二乙低级、C2二乙中级、C1二乙高级)、B档(包括:B3二甲低级、B2二甲中级、B1二甲高级)、A档(一级)共四档八级。当然,这个分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合并,比如:笔者曾任教的音乐班,整体语音面貌较好,我们就可以调整为:C级、B3级、B2级、B1级、A级(共五个等级)。然后“定人定位”,按照语音面貌等级由低到高,从前往后排成纵向的一组,一般每组5至7人,最后一名学生语音面貌最好,即为组长。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语音面貌和所属方言区有较强的规律性,所以在分组时会适当考虑学生所属方言区的情况,在兼顾语音等级的基础上尽量对应整齐:一般闽方言区的学生语音面貌较差,基本安排在第一、二排,其次是客赣方言,再次是粤方言区的学生,再往后一般为吴、湘方言区,最后几排基本为北方方言区的学生。这样的座位安排,格局一目了然,纵向来看,学生的语音面貌由低至高;横向来看,“闽、客、赣、粤”依次居前几排,“吴、湘、北方”依次居后几排。

这种“分级定位成组”的做法,在实际教学时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首先是便于教师对学生基本语音情况进行直观掌握。其次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发音指导时,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比如:在进行声母教学时,重点加强前排的教学和操练;到了韵母教学时,关注范围逐渐扩大至中后排;最后到了声调教学,关注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北方方言区和部分声调复杂的省份。再次,便于学生小组在课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合作学习,因为均来自不同方言区,难点音各不相同,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最后,学生也能够明确自己目前的语音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的学习。当然,这样的“分级定位”可能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要提前进行适当地说明和疏导。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级层递”

笔者根据“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分级提升”的原则,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次分为四个版块:声韵母的发音、难点字词的发音、朗读综合练习、说话综合练习,四个版块的发音难度逐级提升。

每2个学时(100分钟)的课程教学环节这样来安排:10分钟的学生课外口语作业展示与点评——20分钟的声韵母发音理论讲解与示范——20分的钟单音节字词发音操练——30分钟的朗读综合练习——20分钟的说话综合练习。在实际教学时,朗读和说话综合练习可以灵活安排,交叉进行。

教师在组织发音练习时要分级进行,有所侧重。首先是C级学生,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声、韵母的发音和单字、词的发音练习上;训练形式以“听音、辨音、发音”为主,尤其是难点音的发音对比练习;训练材料可以选择儿歌、童谣、绕口令等有文字凭借且较为简单、简短的语言素材;然后是B级以上的学生,教学内容和重点放在朗读和说话的综合练习上;训练形式可以更为多样化,如:经典诗文诵读、讲故事、对话、采访、演讲、配音、相声等。进行综合练习时,也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难度。

每次课的教学设计都要体现“分级”原则,由易到难,尽量兼顾到各等级学生。比如:在进行朗诵练习“顾城的《远和近》”时,可以先选择C级的学生来读,之后由B3或A档的学生来点评,进而拓展话题,抒发对诗的理解。这样,朗诵训练自然过渡到说话训练,训练难度自然提升,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同时还兼顾到各级同学的学习需要,给他们各自展示语音练习的机会。此外,教学内容也能体现一定的趣味性、文化性,能激发学生的互动参与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外训练“分级互助”

课堂上的训练时间有限,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量的课外延伸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而“分级成组”可以有效弥补。首先,每次课都会有些学生的难点音需要课外指导和操练,教师将分派其组员来负责他的纠音和发音任务,下次课进行汇报展示;其次,每次课都分派给某两个小组一些语言任务或口语作业,交由他们分工协作完成。各小组就会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课外的组织操练,直至下次课将口语作品呈现出来。笔者会把各小组成员的表现记入语音档案,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这样的课外语音操练,既保证了足量的语言延伸练习,也促进了学生的互帮互助,增加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给了他们一个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在教改实践中,一些优秀学生的口语作业,经教师的推荐、指导,在全院的语言或表演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考核评价“分级制宜”

语言能力是一种技能,技能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为了体现普通话课程考核的公平性,我们提出了“分级制宜”的考核标准。各级学生的成绩除平时的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外,更为重要的是语音等级的进阶程度。我们将根据每个学生的语音档案,分析其语音面貌的改善情况,然后予以评定。

具体来说,对于C级的学生,如果语音等级有所“进级”,语音错误或缺陷有所改正或消除,就给予相应的等级分数;如果语音面貌没有改变,无“进级”,即使原语音等级较高,将无法得到较好的等级分数。

对于B级以上的学生,除了语音“进级”以外,重点考核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个人要准备一个语言作品,以语言作品体现出的语言能力高低来评定等级分数。

这种全方位的分级式普通话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同一课堂上兼顾了不同学习主体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要求。在教学目标上“分级确立”;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操练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语音等级,组织教学行为,小到座位的编排,大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甚至课堂外的延伸练习都要分级开展;在课程考核方面更要体现公平公正,分级制定考核标准。分级式普通话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继续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高校普通话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编号JXJG-12-75-2)

参考文献:

[1]周丽萍.非师范院校普通话技能分级训练之探索[J].嘉兴学院学报,2001,(3).

[2]周全星,宋培杰.普通话分级教学及其实践[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4).

[3]蒋有经,汪应乐.方言复杂地区高师普通话训练管见[J].上饶师专学报,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