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与和谐稳定校园建设息息相关。我们发现,现在大学生安全事故仍然频发,高校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因此积极、科学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较为迫切。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个人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二是财产安全。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高校就读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一般是脱离家庭,在学校居住。在我国各类保险制度不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建设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学生安全方面高校随担负的责任较大。因而,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大学生个人利益,维护校园稳定,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必然要求。同时,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守法公民,减少和预防犯罪,提高综合治理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

现在,学生伤害事故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舆论媒体的公开报道,与学生安全相关的案例不断浮现。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学生财产遭受损失,被人诈骗或盗窃钱财。还有一部分则表现在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被打、被杀等案件屡有发生。这仅是针对大学生作为受害人而言。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参与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案例也频频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缺失

大学生基本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脱离了父母的监护,父母很多时候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总感觉鞭长莫及。因而父母对于高校过分依赖,不能正视家庭在孩子安全教育中应起的作用,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高校。高校则忙于教学和科研任务,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不够明确。高校保卫部门和学工部门并未完全明确如何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及其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处于何种地位等。因而,部门间容易产生互相推诿等矛盾。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模式单一

现在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仅仅是通过班会等形式将一些涉及学生安全方面的案例进行公布,不能继续深化。高校保卫部门在大学生安全方面预防不到位,经常疲于应付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难以做到未雨绸缪。

3、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模糊

安全教育要教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新近出现的部分问题,高校本身在处理上已显露出缺陷,因而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上还模糊不清,不能向大学生系统的开展安全教育。

三、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安全教育事关国家、校园、家庭和个人,我们应当努力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开展系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

1、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

大学生作为安全教育的对象,由于其特殊性,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大学生在校期间,安全教育的主体应当是高校,并由其保卫部门负责牵头。大学生在校期间脱离了父母的视野,高校有责任做好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义务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安全稳定、各类校园案件处理部门,其部门职责要求其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起到牵头负责作用。当然,学工部门由于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班主任、辅导员具体承担着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因而当然有责任参与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去。因而,高校学工部门、各教学分院及相关教师、管理者应当积极在保卫部门协调下,开展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2、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单一,部门疲于应付等现状,高校应当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鼓励大学生主动接受安全教育。我们过去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单一,主要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今后,我们应当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尝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增长大学生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高校要针对全体学生组织各种层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可以以晚会、游戏、宣讲、视频等各种形式定期展开,确保大学生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3、及时更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因为随着各类新事物的出现,一些新的危害学生安全的案例也不断发生,学生面对这些事情毫无处理经验,权益容易受到损害。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来说,我们要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法制教育,让大学生做一名守法公民,减少大学生因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对于财产安全,我们要将各类骗术、财产失窃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向大学生宣讲预防技巧。我们还要重点讲解传销等违法行为的危害及其特点,防止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对于新出现的涉及大学生安全方面的案例,我们都应当及时总结后告知大学生,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安全教育牵涉到集体、家庭和个人等方方面面,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让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懂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成长为优秀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粟道平.加强安全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一)作为学生军事训练的一个科目

每年的学生军事训练的科目中,穿插学生的安全技能训练的做法同样是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的一种学生安全技能教育模式。安全技能训练的科目主要是紧急集合疏散、灭火器的使用以及消防逃生演练等。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对学生掌握安全设施设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和面临危险逃生自救的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居住的地方不同于校园,主要以平房为主,相比较楼房而言,紧急集合疏散、消防逃生演练等较为简单,另外,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的心理、生活状态都不同于校园内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面对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意识有所差别,所以如何在平常状态下,让学生能够从容面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危机,以最终达到自救目的,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二)作为全校选修课中的一个课程

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设为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落实相应的学分,有统编规划的教材,应该是《首都教育安全稳定“十一五”规划》中安全教育要实现“三进”的初衷。但是现实上,将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是比较困难的,但就从师资队伍这个方面就比较难解决,更不用说同其它课程争夺学分的问题了。目前,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形式,开设安全教育公选课,由职能部门的干部作为授课教师,从网络上、从书店里找一些参考资料,制作成教案,将知识传授给选课的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此种安全教育的方式,虽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不断为学生补充新的安全知识,但是覆盖面有限。在此种方式下,如何解决覆盖面的问题,同样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作为信息宣传提示的一个内容

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以标语的形式通过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网络等进行广而告之,是各高校阶段性宣教安全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课堂教学不能全员覆盖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是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传递的安全知识不全面、系统、深入,对教育的组织者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实施,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学生自身,熟视无睹是对此种方式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如何使得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全面、系统、深入、主动,同样又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实践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以“学生受益”为目标,同时又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将全面、系统、深入的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组织者深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北京农学院在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安全稳定教育的新模式,搭建安全知识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面、系统、深入并时时、处处、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

(一)强大平台功能,实现教育便捷实施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是学生在线学习安全知识的互联网平台。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字、视频、语音、PPT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学习后学生通过自行课程考核,系统自动评分,合格后记入学习档案,累计学时、学分,全部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自行打印出学习证明,上交学生管理部门,即完成既定知识的学习。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安全知识,不仅使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更加了解,同时由于学习模式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网络教育平台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考核、学习档案管理。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安全知识资源,覆盖8大教育模块,即治安安全教育模块、消防安全教育模块、交通安全教育模块、宗教安全教育模块、网络安全教育模块、法制安全教育模块、心理安全健康教育、时事热点安全教育模块等,内容即系统又权威,即全面又前沿。做到了全面系统、权威前沿、动态更新。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考核功能,学生按要求选择各个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自主参加考试,每个模块的学习、考核都达到了要求,即获得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了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掌握各个方面的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安全稳定教育平台提供了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的功能,记录学生在各个培训模块已经获得的学时,以及以往学习时间的记录,保证了组织部门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同时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确保安全学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权威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系统深入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全部是采用国家、北京市及行业编辑、发行的安全知识教育材料。教育资源设置的8大模块,每个模块设制的10学时教育内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知识常识、案例分析、以及预防识别知识等。学生进入网络平台,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已获得的资源、课时,已完成的课程等情况,相关部门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给予提示。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满8个模块、每个模块至少2个学时,共计至少16个学时。学时学满16学时并通过自测合格后,学生持自动打印的学习证明到所在学院登记备案留存(学习证明相当于试卷),再有学生部门统一收齐后制成统计表交安全稳定工作处,为其在教务网上登记学分,获得1个学分。未能通过的学生需要继续学习、直至合格为止。学生通过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学习校园安全稳定知识,形成对现场授课和宣传教育方式的有效补充,提高安全稳定知识的覆盖率和有效利用。

(三)平台三大特色,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三大特色:教育网络化、内容多样化、参与全员化,创新了安全稳定教育模式。

1.教育网络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知识学习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该平台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灵活安排自己的安全学习培训的时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入心入脑”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相比,该种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学生受益”为目标教育理念。

2.内容多样化,积极调动学习趣味。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素材,比如新闻、热点事件的视频、PPT课件、典型案例等,并且将学生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补充,增加了学习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平台在校园安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为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带来帮助。3.参与全员化,实现教育落实到位。安全稳定知识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安全知识学习覆盖到每一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对来校的长短期留学、培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要求,真正将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到位,做到安全教育的全覆盖。

(四)严密组织实施,实现教育全面到位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报告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保护师生安全、打击不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乃至辖区消防、公安、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承担,从制度上保障,从财物资金上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制定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考本科20xx年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根据院长指示,定于20xx年10月份和11月份为我院的“安全教育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把有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任务层层落实好,做到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统一步调,力求实效,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内容

1、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聘请法制人员,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有关安全问题,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救自护本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2、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

对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违规用电、禁烟禁火、管制刀具及文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组织消防演习

组织大一学生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包括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现场救助等。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5、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配合安全教育,采用微信、QQ、宣传栏、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滋扰、防性骚扰和性侵害、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受损失时如何报案等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6、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加深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成效,增加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四、要求:

1、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稳定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问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2、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各位老师、学生干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服从领导,积极配合。既要围绕方案完成工作,又要注重效果,有所创新。

3、利用此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各班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教育效果,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局面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五、具体安排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1、大学安全问题事件种类与危害?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校园外的安全事件,暑假的寒热给人下塘洗澡溺水、校外的一些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恶性伤害、或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事故等。 当代的大学大多处于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切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期指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使他们人到中年承受那失去亲人的子女的沉痛打击。同时也会给学校造成生誉上的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于教学。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故消除与无形。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3-0105-02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确保高校安全和稳定,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乃至国家稳定工作的大局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指高等院校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项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具体制度,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1]

高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乃至国家稳定工作的大局,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总理多次对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主抓教育工作十几年的李岚清同志曾在其《教育访谈录》中谈到:“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1990年9月18日,原国家教委第13号令颁布《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指出,学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其他到学校活动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本规定,维护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和国家利益,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管理,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校园内的违反法律、法规、校规的活动。1992年4月15日,原国家教委专门就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问题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要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与实施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2002年9月1日,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追究与法律救济的重要文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出台,结合2005年9月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法律体系初现雏形。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种种挑战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等学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网络文化思潮的不断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高校社会化对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打破了传统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对高等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据统计,2000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556万人,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62万人,5年间扩招了1006万大学生,翻了一番多。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左右。到2010年普通本专科将达到2000万人,将再扩招438万人。招生人数的增加使高校安全管理对象与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难度逐年递增。

2.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 使大学生普遍出现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挫折承受能力的反差。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遇到挫折后还出现了诸如焦虑、强迫、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因大规模扩招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而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因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升学就业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大,加之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滞后,一旦发生而不能及时加以疏导,极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3.互联网安全问题显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在增强大学生与外界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因本身固有的跨国界性、易受攻击性和公开性,使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正如网友所言:“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你的孩子,那就也让他上网去,因为那里是地狱。”由于网络泛滥,互联网上一些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反动的内容危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起某些消极影响甚至是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网络犯罪盛行,一些同学侵犯他人隐私,破译、窃取、盗用他人的网络帐号和密码,还有一些同学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而更多的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面对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种种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进行科学规划,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领导,强化安全教育与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大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和创造力,保障各项权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切实加强领导

稳定是政治、是大局,稳定压倒一切。高校稳定工作是党委的工作,也是行政的工作,是学校党政干部、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 各高校应切实以学生利益为本,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做出安排与部署,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应由一名校领导主要负责综合治理与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的责任目标,落实到院系、专业、年级、班主任。同时,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2.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保卫干部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加强安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正视高校社会化带来的种种影响,不断补充人员,提升能力和素质,研究工作方法,有效应对新的局面。面对互联网的挑战, 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大学生辅导员应主动应对,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和网上行为的自律能力。同时,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矛盾。

3.加强大学生自主管理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前言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2]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7篇

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政治文明到生态文明,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但是,伴随着人类这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是自身的物质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同时却又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一矛盾发展的结果就是人类最终灭亡,而且伴随着人类灭亡这一过程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当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耕地减少就是这一危机的真实写照。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的现实危机就是生态安全观直接接种的土壤,生态文明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这种对现实最直接的关注,二者是统一的,生态安全观也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种解读。人类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政治、信息和生态等诸多安全威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安全系统,树立正确的生态安全观要避免陷入孤立和片面。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在思想、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关注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安全,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创建。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从这一理论前提入手,提高大学生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培养大学生生态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的生态文明方式转变。

二、大学生生态安全观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安全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纵观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常识普及或者技能的培训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安全教育都以此作为出发点,以期从保障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被动地实现或达到维护整个群体安全的目标。这一出发点是传统安全模式在安全教育领域的延伸,虽然这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必须承担的任务,但是在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时期,安全教育工作角度和方向更应多元化和开放,不能仅仅从维护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去解决群体的安全利益问题,或者说不能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还要关注“群体人”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普世的价值关怀应立足于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让大学生从被动的或无序状态转变为主动地积极的应对现实安全问题。实际上,群体的和宏观的安全利益维护才是保障“个体人”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传统安全教育过程中对此问题也有涉猎,而近些年提出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更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生态安全是全体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人”的安全观念培养不失时机地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引领到宏观层面,只有维护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才能保证“个体人”自身安全,这是安全教育宏观维度适应非传统安全形势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关注点。这种对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改变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团结与合作的共赢精神,这无疑会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总之,生态安全观培养是未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三、生态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的路径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完全走入课堂,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当然,生态安全观教育不仅为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多涉及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注重的是大学生个体安全教育,通过个体安全防范和处置,保障个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躲避灾害和防范侵害的能力,内容明显单一。而以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特点的生态安全教育恰恰与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向相反,它注重的是集体安全,强调个体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规范个人行为进而保障集体安全,最终是从集体安全中使个人获得安全保障。生态安全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生态伦理道德,强调的是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并注重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这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显然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一个公民在处理自然灾害等生态安全问题过程中,公民的集体观念和应对危机能力不能依靠传统安全教育模式。日本民众在处理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表现出的整体素质给我们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不论是生态安全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这种目标确立理应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更应当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形式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高校安全工作者或者学校的部分辅导员兼任,教师队伍组成人员单一,生态安全教育问题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和国家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很难承受如此专业性、理论性强的教育工作,生态安全教育具有生态学科的特点,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和模式很难实现将生态安全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展开。再加上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以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主,大学生实践性不强,种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生态安全教育任务很难完成。因此,应根据生态科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和多学科交叉特点,涉及的生物、化学、土壤、水文、经济、法律、政治等多门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学科交叉形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逐步进行改革,渗透进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另外,开展多样化的生态安全教育模式,例如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辩论会、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公益实践活动等,也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三)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安全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意识 解决意见

1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自21世纪初起,大学生意外事件频频登上媒体头条,从连环杀人案、复旦投毒案的骇人听闻,到学生成群出游探险、受困荒山、川藏失联的心惊胆战,哪怕小到因为一个热得快的疏忽造成的汹汹大火……这一起又一起的大学生安全事故,不禁引发了我们对大学生群体安全教育的失衡与欠缺这一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水平都得到极大提升,可是伴之而来的,还有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这对校园安全形势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仅以北京高校为例,两年内发生的大学校园内安全事故不下700起,其中包括的不仅有上述提到的外出事故,更多地发生在校园内部以及周边,有由于火、电使用不当引发的火情;有安全意识极度缺失导致的交通事故、校内争执,乃至一些情节较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事故。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出危害大学生安全的几个主要问题,下面稍作列举:

(1)考虑到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里首先列出高校相关的刑事安全事故。例如,2003年的一个经典案例"2.25”清华北大餐厅爆炸案,恶徒选中这些名牌高校实施违法犯罪,既是追求心理的快意,也扩大了事件的轰动性。无独有偶的,近年来发生在校园周边的刑事案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虽然宏观地看,这些案件仍是很小一部分,却造成了极其负面的恶劣影响,抹黑了大学校园的崇高形象,乃至威胁了社会稳定。

(2)第二高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就是“意气”。云南马加爵杀害室友并非一时起意,而是不和谐的同学关系加之他自身的精神性格影响,才导致惨案的发生。这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大学生内由于口角矛盾发生的纠纷乃至斗殴类事件却不胜枚举、比比皆是。

(3)另一类便是最近异军突起的“电信诈骗”案件,可谓花样百出,各取所“好”――有针对勤工俭学意图的招工诈骗,有面向求职毕业生的就业诈骗,有迎合暴富追星梦的幸运观众、中奖诈骗,诸如此类,面面俱全。这一类案件借高科技媒体网络为传播途径,漫天撒网,对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信息安全造成了无法预见、难以察觉的威胁。

(4)日益剧烈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及经济压力等,也引发了不少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离校出走、自身残害、轻生,屡见不鲜。

(5)出游、探险途中遇见的失踪、伤亡事故。

(6)实验室、宿舍等处的火警事故。

(7)校园内外的交通安全事故。

国家大力投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意在为祖国未来建设培养、输送更多更有能力的高新人才,大学生们理应充分汲取知识,发展自身才能,提高全面素质。如果因为这些不和谐的安全事故,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不仅是对个人人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因此,大学生安全意识值得研究关注。

2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1)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时大学生仍是“珍稀动物”,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功踏进了大学的大门,可是这些大学生中,有不少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一心只有学习,是所谓的“书呆子”。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校园,开始了生活的独立,危险也就开始了,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却又新奇于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就使他们成为了骗子的首选目标,也很容易受到诱惑,落入陷阱。这是原因之一。

(2)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缺乏还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虽然二孩政策现己放开,但现在大学里的孩子仍然成长自独生子女的家庭,作为家庭的独苗苗,自然被长辈们无比呵护,捧在手中。缺乏生活经验,困于人生的历练,不知社会的骗术套路,不懂得怎样明辨是非。

(3)网络平台的大力发展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双刃剑这个说法用在网络之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网络无疑是帮助大学生求学致知的一大有力工具,可是网络的普及乃至泛滥,也滋生出了控制之外的阴暗面。便于操作的网络媒介既辅助了我们,也方便了不法分子。诈骗、传销此类的信息通过网络这一途径肆意蔓延,对于安全意识强的人只是徒增干扰,可是对于安全意识弱的,比如大学生这样刚刚接触社会、不谙世事的群体,就有可能落入陷阱。比这些更危险的是网络中的恶意软件、代码,它们搭载着垃圾信息的外表,悄无声息地潜入各个电脑,轻而易举地获得电脑主人的隐私信息。这何尝不是一个定时炸弹呢?

(4)同样,社会上普遍的安全意识不强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被骗了?哎,反正也不值几个钱,当花钱买教训了吧!方便的操作和事后不重视的态度给了此类分子极大的纵容,秉承着“发一千不亏,骗一个算赚”的原则,垃圾信息就这样广泛发散到各个角落。

(5)国家监管力度不足也放纵了这些危害安全的事件的发生。受到惩处、记录在案的往往是情节比较恶劣,事态较为严重的大型案件,而那些小偷小摸性质的危害大学生安全的事件却往往被忽略,久而久之,当学生们自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时,也只能打落牙咽到肚子里。

(6)高校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对于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缺失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是思想自由、活动轻松的伊甸园,它为给学术设置的便利反而为危险提供了滋生之所。校外人员频繁出入大学校园,造成极大的人口流动性,致使盗窃类案件多发,而又无从缉凶。再者,学校的保卫体系比较单一,不具备案件侦破的权限,这也导致了此类安全事故的多发性以及难以侦破,加重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与气焰。

3对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

由于校内安全教育课程是帮助大学生完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了解安全知识的主要方式。在此τ谕晟瓢踩意识的方法,主要从高校内的教育和管理谈起。

3.1增设安全教育相关课程

现在高校内虽然偶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但是课程效果没有达到。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高,常常是应付似的开设为一门选修课,学校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们的不重视,点名、签到,挣个学分便了,而学生们有几个能真正从这门课上学会一些安全知识呢?恐怕是寥寥无几。事实表明,将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研究设置专门的、系统的知识架构和教师组成,真正将安全提上课程的首要地位,才能告别敷衍,把安全意识摆在学生面前的醒目之处,才能真正地植入学生的心中,让安全教育不再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名字。

3.2从实践中进行安全教育

如果安全教育课程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概念与实例的讲解陈述,填鸭式的思想灌输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结课时一份完美的答卷也并不代表着学生真正做到了安全意识的完善。当下的安全教育课往往如此,只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无法深入人心。如果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们走近安全事故的多发地,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后果,甚至模拟体验安全事故的过程,应会更加有意义。

3.3培养学生的自救意识和能力

出游时的遇险,火灾时的被困,出行时的交通事故,在校园安全事故中屡见不鲜。对于火灾、交通事故这类的安全事故,我们应当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同时,学生自身的安全自救意识也至关重要。对于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应当加强,并且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教育实体活动,比如安全逃生演练,比如交通意外处理。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其实并不简单,学生中遇到险情是真正能动手使用灭火器、实施救助等等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初步了解阶段。

3.4将宿舍安全放在首位

宿舍物品丢失、被窃的事故经常发生,还有使用违规电器不慎引发火灾的报道也很常见,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极度淡薄。随手搁置重要财物,既是对自己财物的不负责任,也容易引起有心人的觊觎。在宿舍内使用热得快等高功率电器,方便了自己,却给电网带来负担,埋下火灾的隐患。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学校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加大宿舍安全意识的宣传,尽力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3.5大学生安全教育从一年级新生抓起

“从娃娃抓起”,大一新生就是大学里的娃娃,他们的思想可塑性更高,也更需要受到安全方面的教育。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同学刚刚离开家庭的温床、父母构建出的安全天地,他们不谙世事,刚刚接触社会,一无所知,安全意识更是薄弱。急需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学会了解社会上常见的陷阱,容易发生的事故,以及那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甚至很可能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事故――比如电信诈骗、网络陷阱等。

不妨采取如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集中地、深入地为他们进行讲解和剖析。如果大学生在入学伊始就能建立起系统的防范意识,这无疑为他们安全意识的养成打下了坚固的基石。

3.6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这一身份己充分说明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己达到较高层次,但是只有知识是不够的,心理健康也是成才的一大重要因素。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9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保卫处处长担任,成员由学工处、教务处、保卫处抽调人员组成,教学秘书由保卫处贺伟荣担任。

二、教学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的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安全素质。

三、教学计划

(见附表)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阶段。课程的设计、教学大纲由保卫处、教务处、学工处、现代经济管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拟定,领导小组审定。此阶段在7月1日前完成。

(二)师资队伍建设阶段。安全教育课的教师初步拟定32人,由学校部分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和部分保卫、学工干部担任。具体名单由保卫处、学工处、教务处、现代经济管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提出,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教师的培训、试讲工作,于8月底前完成。

(三)教学实施阶段。安全教育课程为必修课,16课时,1学分,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完成。其中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安排4课时,结合班会时间安排课堂授课12课时,共4个专题,每个专题3课时,

(四)教学考核阶段。课程结束后随堂开卷考试,教学秘书负责试卷的拟定和成绩的统计工作,任课老师负责监考和批改试卷工作。

五、其它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认真组织、加强监查、重抓落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授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熟悉教材、认真备课。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督导范围,接受学校的监督和指导。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学生群体处在校园生活向复杂社会生活过渡时期,具有青春、灵动、富有探索性与求知欲特点,虽然高校改革以后人们对“象牙塔”这个称呼已经渐渐的示弱,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给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期望并未减弱,所以大学生依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因为高校周边环境相对于中小学更加开放,在逐渐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纪,注定了这个群体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利、害双重影响,因此高校不仅要负责学生学术上的教育,还要体现安全管理育人职责。

高校安全管理任务不仅仅是体现在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终生受益,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与避险技能以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也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高校普遍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从宣教层面进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达到形成“入脑入心”的目的。我校结合多年平安校园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迈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第一步,笔者也从就学生安全教育进行了调研,以真实了解学生对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实情况与薄弱环节,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育提供借鉴。

1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缺乏国家层面法律支撑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并未明确规定高校如何进行,教育部虽然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区域性经济特点,各个地区高校对这项工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实情况不乐观。据相关学者对17所高校进行的“三进”落实调查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实现安全教育情况“进课堂”的不足60%,“进教材”的不倒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也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园”考核指标,且规定安全教育有教材,进课堂,各校对这项工作相对较重视并积极的开展这项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属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学任务一样未明确要求落实学分制度,这就体现出了法律与地方性政策对工作促进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轻教的局面

多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在“宣传”层面,例如使用板报、警示窗、网站、短信息平台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确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局面,即时通讯的确发挥了一定应急警示功能,但这些形式从根本上也属于宣传,其弊端也不是没有,如果学生对新媒体或者板报等形式不去关注,那么宣传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学校还会安排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统一安全讲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高校发生侵财、重大恶性案件的当事人的事后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一堂安全宣讲课,非常容易被学生淡忘;教育,必须是全面而系统的,学校层面按照教学任务进行的教育规划,宣传与教育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2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素质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

笔者选取了在校大学生四个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对象随机不记名形式,消除被访人员顾虑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问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置分为大学生校园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财产安全防护、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六个方面,题目依据高校共性特点及周边环境特殊性设置。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大学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实验、参与运动、毕业实习实训几个环节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而对于课堂教学、勤工俭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环节的安全意识就比较差了,这也反映出了学校在实验、运动、毕业实践动员等环节的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相对较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课堂教学、勤工助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学生主要生活环节就有些忽视了,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的最高仅为25%左右(图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调查

对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求职及临时打工环节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识,这部分不设防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图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经常使用网络安全关注相对较高,但对于校园宗教活动、国家安全方面就相对较弱,在当前敌对势力、宗教狂热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急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普及(图例3)。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场所,防范火灾是一项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严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违规行为,甚至有14%学生将常见违规行为都有违反过(图4)。

2.3.4 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打架斗殴、两抢防范的意识相对较强,但对于、绑架、传销几个方面的防范较弱(图例5);此外对于出行交通习惯上也呈现新的特点,在传统的交通陋习高发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约车、包车行为开始占较大比重,约63%的学生已经养成使用网络平台约车习惯(图例6)。

2.3.5 财产安全防范调查

学生侵财案件在高校呈现高发、多发性特点,案件涉及金额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约有89%的学生在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较差,而其中大约10%的学生基本不设防;而在诈骗案件中中介求职、电信诈骗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学生遇到过诈骗(图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重点、薄弱点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自然灾害应对、急救知识、性安全常识、网络犯罪几个方面相对欠缺,而在游泳、观潮安全、饮食安全、报警求助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也仅为70%左右(图例9)。

3 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探讨

3.1 课程定位设计

安全教育课的定位应该体现“防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体现安全教育课的价值。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盗窃安全教育、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这个课程基本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特点而来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是授课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因根据地方性特点以及现实中高校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与教案。

3.2 课堂教育突出敏感点、薄弱点

通过对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需要涉及到常见的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这是基本前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必须有针对性的发现敏感点、薄弱点,例如在前文调查结果分析中体现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侵害防范意识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为重点,窃以为在教育阶段的“缺什么就补什么”是属于积极的行为。

3.3 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是重点

传统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报到后前几周,由学校保卫部门、学工部门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与报告,相关人员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学生、贴近学生,这也使得这种集中教育很难保证学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理想效果。体现继承与创新,吸取传统安全教育优秀的精华,利用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契机,精心组织,从几个方面入手,让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掌握的兴趣。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安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区别,安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属于意识教育范畴,因而它的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讲求互动,课程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授课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学生主动心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一些案例,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换位思考”,更能身临其境的领会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虽然不算高明,但是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学生“前仆后继”的成为受害者,授课者在最后再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3.4 摒弃传统课堂限制,达到辐射效果

安全教育课作为选修课,学时较少,必须注重实效性。所以作为授课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势与现实案例的同时,还需要真正的走道学生中间去,准确的了解学生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受课堂教学人数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某一次课程,这也是安全教育课区别于其他专业知识课的另一个方面,所以安全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片人,传递到所有人的辐射效应。所以,学校安全教育课可以摒弃传统课堂限制,开展典型案例讨论环节,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入脑入心,以点带面的目的。

4 结语

安全教育课“三进”工作的推进,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观念体现,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应用技术性本科学院建设的道路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孤军奋战,有了多部门的参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将更加的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丹,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在事件中,反应出大学生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淡薄,对社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认识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出现新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对当今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这些安全知识是过去的教育和生活经验所累积的,但是极少数的大学生接收过安全知识方面的系统教育,尤其对医疗急救、灾难逃生自救、财产保密安全等重要安全常识掌握的情况较差,在日常安全行为表现出意识较弱,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极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2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高校没有安全教育课堂

目前,大多数高校忽视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设立安全教育课程。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大多组织学生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进行集中性的学习教育,还通过学校网站、海报、微平台等对大学生开展预防性的渗透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些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多是临时性的,不定期的。

2.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重视

现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重视。没有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也没有配备安全教育教学的专业教师,也没有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专业化的队伍进行培养,安全教育课程上课的老师多是班主任、辅导员、保卫处人员,教学的内容也没有合理的规划,教学的目标模糊,教学的内容也较为随意。

2.3安全教育教学缺少创新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陈旧,通常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的讲授安全知识,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学生接收安全教育知识的效果不明显。高校的安全形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发展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有的安全教育的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差。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缺乏长期的研究和创新,使得目前的安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已经显得较为落后。

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传统的大学生安全课堂教学远远落后于现代的新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更多地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消极和被动地位,难以主动积极地区学习。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很难在大学生中培养全面立体的安全观,学生也很难将学习到的科学的安全知识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应用。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将学生从原来教学内容的被动接收者改变成知识的主动探寻者,也将教师从原来教学知识的传播者改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学内容的开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设计和引导下开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内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划分模块,在不同模块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深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

3.1任务引领教学模式

任务性教学将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经常应用。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对任务内容进行探究,自己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布置的具体要求,再派出代表进行讲解,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进行讨论、探究、质疑和表达。如旅游安全这块内容,教师先把相关旅游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然后下达实践任务来辅助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安排每组去沙漠、海滩、热带、雨林等不同的旅游目的地,让小组为去为不同目的地的出行准备行李和制定游览观景安全事项。学生将主动地对出行目的地的人、环境、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准备行李和制定安全事项,树立了旅游的安全观念,培育了旅游的安全意识。

3.2模拟教学模式

模拟法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教师创设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情景,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整个模拟过程都受到老师严格地监督和指导,多次练习以达到掌握正确的技能为止,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安全知识。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前期把相关突发公共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后,教师可以设置上海新年踩踏事件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模拟在公共场所遇到踩踏时候怎么做,在一次次地尝试学习中,教师进行不断地纠正,最终达到让学生强化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对模拟中产生的问题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3.3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

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外的安全教育中经常采用。为了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真实和生动,将各种社会力量引入到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去。通过目前大学和社会形成的巩固的互利互惠的关系,将大学周边的社会资源引入,可以邀请社内的专业人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现身说法,也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入社区的场地进行教学。如药品安全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医院的资源,在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或者医生的介绍了解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区分真假药品、药品的分类,实地观察药品的储存,在专业人士的带领和讲解下,学生对药品安全有着深入的了解。医生也可以举例,某些人因为医学知识不够,对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加重视,导致病情延误的严重后果,强化了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3.4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达,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一种趋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与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协作,将是一全新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多媒体的特征,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自然灾害安全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网络游戏,地震游戏、泥石流游戏、沙尘暴游戏、海啸游戏,通过互联网将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真实情境的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网络完成逃生和互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4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4.1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一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文件,以文件或者条例的形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制度上的保障,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进行统一的规定。高校在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各部门协同管理,教务部门负责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处和保卫处负责安全教育的活动,彼此协调组织工作。

4.2建设软硬件教学资源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安全进行更好地教学,所以对教学软硬件资源有着更高地要求。软硬件的资源包括满足课堂活动需要的教室场地、实践和实训场地、虚拟环境的模拟、教材、案例库、教学视频、课件等内容,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变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进行设计和运用,将有助于安全教育知识内容的学习。

4.3构建网络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视频公开课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已经为当今教育重要发展趋势,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将网络教学和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打破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众多限制,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安全防范能力。

4.4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定义,是指高等院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安全常识,并获得相应的安全技能,以达到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人身财产处于安全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在新社会形势下,随着国家恐怖主义的兴起,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的流行,应加强包括反恐安全教育、艾滋病防治等内容。

目前我国某些高校推行的相关安全教育,只重视事后的安全教育。例如自由当学校出现火宅事故,或学生自杀坠楼等重大安全事故时,校方才强调对学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或者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并且这些教育工作多流于表面文章,并未形成事前预防,事后教育持续有效的机制。

(二)安全教育的理论空洞,教学内容不实用

某些高校在推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只着重强调安全的意义和理论知识,疏忽对学生实际应变和防范安全隐患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尽停留在的安全理论知识层面,较为欠缺实际的安全操作和演练,导致大学生在面对危险情况下,不懂如何自救应对的尴尬局面。

(三)安全教育的教学活动不新颖,方法陈旧

在安全教育课程安排上,由于缺乏实施安全教育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一般采取讲座形式,面对数千名学生以大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普及。这种形式缺点是与学生主体互动不足,学生易疲乏,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大学生自身重视度不足,教学互动不积极

许多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理解存在偏差:只要谨慎小心,就没有安全危机。当有意外发生时,这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事物是非判断能力的不足,做事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和考量,非常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1.市场经济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与颓废主义等思想的产生,影响到青年一代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甚至信仰、信念出现危机,缺乏社会责任感。

2.由于部分高校是对外开放的,因此校园也成为公共场所,某些大学校园更甚是外地游客观光的著名景点,因此,大量校外人员涌入校园,学生和社会人员频繁接触,导致高校的管理更加复杂化。

3.网络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主群体,他们在网购,社交,网游、但在网络世界中,由于其公开性、开放性的特征,大学生更易接触到一些不良的暴力信息,黄色信息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1.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部分高校较重视知识的传授,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未曾按思政工作的方法进行施教。大学生学习的安全知识,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

2.安全教育管理不健全。由于大学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方式不一致,导致频出大学生安全事故。高校管理缺乏对高校宿舍、校园的监管,管理者责任不明确,影响大学生校园的稳定、安全。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是家庭环境,如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家庭教育对每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家庭影响有限,尤其是进入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他们自身的特点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部分。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经验、心理素质脆弱。

(四)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安全意识欠缺。大学生处于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年纪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是青年由依赖向独立,封闭向开放的阶段。在接受传统封闭的九年基础教育阶段,从大学开始,他们脱离父母的管制,从依赖家人生活,到独立生活转换,从封闭式学习到自主安排学习转化,因此大学生阶段,他们接触更多新奇的事物,探索更大的世界,但由于之前接受的教育,更多在于学习课本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尤为缺乏。

2.安全行为、技能缺失。由于大学生阶段,更多是自主安排生活,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由于他们安全意识的缺乏而这些生活习惯都将会给他们的安全带来隐患,如假期昼伏夜出,贵重物品随意摆放,缺少防范和戒备心,出行时玩手机而忽视危险源。另外,由于大学生安全课程一般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缺乏相应的模拟演练,对于火灾、踩踏事件或者灾害事故,因而对于相应的安全技能、自救知识了解甚少。

3.心理存在缺陷。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择业与求职问题。由于大学生阶段,他们需要从依赖家庭到自主生活转变,在这个过程,就会出现“温室的小花朵”或者“妈宝”青年对生活、学习、人际等的不适应,面对一些生活或者学业的困难,倍感压力,从而产生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对策

(一)完善学校安全意识教育

1.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安全教育中加入心理辅导内容。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深层次的意义。二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加大心理健康内容的比重。大学生阶段是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对于事情的认知能力仍比较弱。所以,课程中加大心理健康的内容,使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疏导他们的情绪,及时预防安全问题。三是高校开设心理诊所,或者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发现他们的压力,缓解他们情绪,若发现需要治疗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劝导其治疗,定期追踪治疗进度。

2.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因此安全教育也可利用这一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例如通过建立APP或者微信公众号,把相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公开宣传,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是非的辨别能力,以防止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3.加强大学生反恐安全教育。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中东地区格局的变化,世界安全形势正面临严峻、深刻的考验。新疆与内地爆发的多起暴力恐怖事件亦表明,我国的安全形势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威胁。从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多个场合对反恐工作的重要指示,说明我国坚决有力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我国的和平与安定。另外,由于恐怖主义发生的突发性,象征性的和不可预测性,可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恐怖,形成人们的未知恐惧,不仅使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感到安全威胁,更重要的是让一般的社会普通人也间接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安全教育课程亦应强调反恐安全的重要性,应开设专门的反恐教育课程,通过讲座、专题班会、宣传栏展示等形式了解恐怖主义的危害,并可制作《大学生恐怖袭击防范知识》等宣传手册,增加其防范其恐怖袭击的机能、自救常识。

4.普及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指出,目前我国青年15-24岁的青年是艾滋病感染人群的主体群体,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艾滋病也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另外,现在有一个流行的新情况,学校的疫情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在于青年在大学阶段,一方面自由、便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性知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匮乏。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中,教师应对艾滋病的概况、疫情的流行、艾滋病的喜欢博途径以及如何进行预防防范进行着重讲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身的艾滋病安全防范意识。

(二)重视家庭的安全教育功能人一出生,首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父母。换言之,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第一个老师,亦是我们的父母。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父母可在家庭生活中,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或者成长的困扰,对于培养其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大有裨益。父母在平时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教化孩子,在面对危险时,如何进行应对,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较强的安全意识,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利用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我安全素养

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人生观伴随我们终身,对于某件事物、问题的看法与评价。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竞争非常残酷。增强竞争意识、选择意识、成才意识、价值意识等是新形势下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

2.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常识。通过教学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比如对于火灾现场的逃生技巧,如何使用消防灭火器这些消防知识,可利用教学PPT、视频小短片等形式,立体、生动展示给学生。对于人身安全,可在课堂中播放心脏复苏术等医学影片,学生一些医学小常识。另外,针对现今多发的网络诈骗新形势的安全问题,可采用专题讲座,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述,防范网络诈骗等新形势安全威胁。

作者:宁羚妤 单位:广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理宣.教育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崔卓兰、江乐忠.高校公共安全法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1(4).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意识;独立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也是快速跟进。契合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圣洁的校园已由过去简约的“学术圣堂”悄悄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而校园治安形势也因为安全教育的跟进不足更显复杂和严峻。作为一切保障的基础,安全问题是必须被重视起来的。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的教育工作也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了重庆几所独立学院,这些学院普遍的都比较年轻,做事情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有些方面还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全国各独立学院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教育体制对于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过晚,安全教育模式还太幼稚,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二)安全教育内容的不规范和缺失。安全教育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深层次,新型的安全领域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三)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足。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教育方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不足,学生没有系统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知识和经验。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主动。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单线的被动宣传教育。多数安全教育内容,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自己不经意地学习的,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主动性传授还很缺乏。

二、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这些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了各种安全的隐患的增加,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周边就是茶山竹海导致火灾隐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校地处农村各种社会闲杂人员较多,各种事随时会发生;还有些学校正门口是公路导致交通安全隐患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学校更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一)学生的安全知识的丰富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把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危险隐患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1.组织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消防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学习生活,自觉遵守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2.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本领,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二)防盗窃教育。针对屡见不鲜的学生宿舍盗窃案件情况,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2.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3.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醒目的宣传方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警惕心。4.要敦促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

(三)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变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敦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为安全教育形成较为积极良性的氛围。积极组织各负责部门之间进行良性协作,积极寻找模式上的突破和新型方案,规范地组织关于安全教育的活动,积极地落实到实际计划中,并监督执行。让学生能够受到学校在认真执行工作的感染并积极地参与进去,使得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优良的效果。

(二)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计划中,制订安全教育计划。统一编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并设立反馈机制,让学生积极反馈学习心得,并汇编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良好地结合学生情况,把工作做的更为契合实际,不做空谈。

(三)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独立设置安全教育分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专职负责安排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详细制定年度计划,有条理的组织专业授课和相关主题活动,积极沟通各相关部门协作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许多院校都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协助学生团体和学校安全部门开展了较为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并组织相关主题的兴趣讲座、主题班会,广泛地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范畴。例如消防运动会,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深入了解;组织系列性讲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调查,大部分独立学院主要开展了的安全教育活动有:

1.对学生宿舍人员进行详细统计,并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学生小组,对负责宿舍进行定期检查,排除消防隐患。

2.安全消防教育动员大会。辅导员在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并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3.消防安全班会及安全检查。各个班级积极组织召开“消防安全”主题经验交流班会,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并在学生公寓进行详细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尽可能减少消防安全隐患。

4.扑救初期火灾演练。组织学生对初起火灾灭火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5.人员疏散逃生训练。在学生公寓积极组织火灾人员疏散逃生演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学习进行一次实战考核。

6.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小结。敦促各班积极认真地做好本学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汇总进行研究。

五、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学院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学生工作部老师、团委老师作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还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在工作中仍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待解决。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参与积极性不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继续寻找突破,不断革新并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尽力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以便尽快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合实际的、高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六、结语

安全教育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的基本保障,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与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叶长才.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探索,2007,24:220-222.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98-199.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个性趋向定性,但可塑性大;智能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社交愿望强烈,但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御能力较弱等。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和老师的关怀下长大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校园中大多数案件的发生与损失是由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所致。由于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学生日益增多,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完善自身生理、心理发展,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教育教学论文,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教育”,强化“三种意识”。一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二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联系中国近代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2.网络安全教育。近几年来,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针对上述情况,目前网络安全教育要重点抓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二是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网上风气,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上网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三是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中国论文网。要求大学生不登录反动网站,不看淫秽低级的网页,不下载、传播具有反动及煽动性的信息,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的言论。实践证明,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校园网上的有害信息教育教学论文,是防止校园网络遭受非法侵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消防安全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运动会、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介绍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等方式进行模拟消防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

4.防盗窃教育。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二是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针对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突出的严峻现实,通过看录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盗窃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盗观念,自觉落实各项防盗措施,堵塞防盗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治安通报栏”或“治安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四是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更应提高警惕。

5.交通安全教育。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如何有效地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在交通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注意力、观察力和应变力训练教育教学论文,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行车、走路集中精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6.心理安全教育。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已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一是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使教育真正发挥震撼心灵的力量和感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7.自我保护教育。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而当面临侵害威胁时,又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显得很懦弱。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一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自我保护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并指导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教育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应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警,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在遇到抢劫、强奸、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二是要教育学生树立邪不压正的思想意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教育学生临危不惧,不惊慌失措,从气势上压倒他,迫使不法入侵者停止侵害行为,进而将其抓获。如果不能抓获时,应记住不法入侵者的体型特征教育教学论文,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要引导他们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能“硬拼”,一定要沉着机智,善于动脑,巧于周旋,学会“智斗”,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呼救及报案机会。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论文网。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和措施:

1.全员、全面、全过程进行安全教育。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全员教育即学校各级要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只有教职工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否则,难以向学生普及安全常识。在教学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信息工程课程中讲授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内容。在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各种服务工作中,都必须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和公众舆论,以利于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课外实践以及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

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教育教学论文,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注意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的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第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第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因此,学校应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艳婷.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重要性与有效途径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8.

[2]包迎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

[3]王文湛.全国高校安全工作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4]张丹虹.高校治安形势原因及对策[M].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5]王丽坤.大学生安全教育[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大学学生安全教育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个性趋向定性,但可塑性大;智能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社交愿望强烈,但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御能力较弱等。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和老师的关怀下长大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校园中大多数案件的发生与损失是由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所致。由于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学生日益增多,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完善自身生理、心理发展,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教育教学论文,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教育”,强化“三种意识”。一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二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联系中国近代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2.网络安全教育。近几年来,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针对上述情况,目前网络安全教育要重点抓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二是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网上风气,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上网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三是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中国。要求大学生不登录反动网站,不看淫秽低级的网页,不下载、传播具有反动及煽动性的信息,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的言论。实践证明,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校园网上的有害信息教育教学论文,是防止校园网络遭受非法侵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消防安全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运动会、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介绍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等方式进行模拟消防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

4.防盗窃教育。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二是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针对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突出的严峻现实,通过看录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盗窃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盗观念,自觉落实各项防盗措施,堵塞防盗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治安通报栏”或“治安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四是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更应提高警惕。

5.交通安全教育。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如何有效地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在交通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注意力、观察力和应变力训练教育教学论文,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行车、走路集中精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6.心理安全教育。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已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一是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使教育真正发挥震撼心灵的力量和感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7.自我保护教育。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而当面临侵害威胁时,又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显得很懦弱。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一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自我保护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并指导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教育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应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警,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在遇到抢劫、强奸、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二是要教育学生树立邪不压正的思想意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教育学生临危不惧,不惊慌失措,从气势上压倒他,迫使不法入侵者停止侵害行为,进而将其抓获。如果不能抓获时,应记住不法入侵者的体型特征教育教学论文,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要引导他们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能“硬拼”,一定要沉着机智,善于动脑,巧于周旋,学会“智斗”,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呼救及报案机会。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和措施:

1.全员、全面、全过程进行安全教育。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全员教育即学校各级要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只有教职工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否则,难以向学生普及安全常识。在教学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信息工程课程中讲授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内容。在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各种服务工作中,都必须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和公众舆论,以利于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课外实践以及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

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教育教学论文,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注意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的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第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第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因此,学校应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艳婷.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重要性与有效途径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8.

[2]包迎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

[3]王文湛.全国高校安全工作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4]张丹虹.高校治安形势原因及对策[M].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5]王丽坤.大学生安全教育[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