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英语教学 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主题

1.问题提出

目前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研究正在成为相关专家、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体育科研论文对体育英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难点、问题对策、研究方法等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独创性的探索。有学者认为,体育科学,尤其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无二致,在实证研究与反实证研究之间,不应简单地进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而应在实证的基础之上,运用逻辑主义方法,对基本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1]。也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体育科学研究现状做出分析,选取我国1999-2004年度体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数据,对我国体育科学的体系内部结构、研究的“社会化”倾向、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论证方式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出体育科学研究论文运用定量方法较少的结论[2]。另有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专门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3]。

综上所述,研究方法的探讨正成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来说,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没有形成规范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统计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Grid20/Navigator.aspx?ID=1)为检索对象,第一次检索以“体育”为篇名,匹配选择“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1979―2014,再在以“体育”为篇名的搜索结果中进行第二次检索,以“英语”为篇名,最后得出相关论文112篇。第二次检索,首先以“英语”为篇名,再在搜索结果中以“体育”为篇名进行检索,其他搜索各项与第一次检索相同,最后搜索结果是同样的112篇论文。尽管112篇论文的篇名中都包含“体育”和“英语”字样,但经笔者甄别,剔除一些关于《中学体育课堂英语名词活用》、《英语自考》之类的非学术论文,最后确定87篇为分析样本总量。

2.1时间分布

在所有统计的样本中,最早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学术于1987年。如果以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评估工作为分界点,那么在2003―2014年间的学术论文数量为57篇,占总样本数的66%;2003年以前的学术论文数量为30篇,占总样本数的34%。

数据显示,以2003年为分界点,在教育部启动为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工作之后,很多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与经验判断相一致,这表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研究这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2.2论文作者单位类型、专业

本文将总样本87篇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论文的作者单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业体育院校;第二类是非专业体育院校(包括各类综合性高等学校中的体育院系、社会科研单位及其他)。其中,对专业体育院校的论文作者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英语专业研究;二是体育专业研究;三是不清楚(文章没有标识)。经统计,有58篇论文作者来自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66.7%,其中作者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46%,将近占据了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有29篇论文作者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33.3%。这说明,目前我国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因为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必须面对学习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文化课成绩较差,活泼好动,英语成绩难以提高。所以研究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成了在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教研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他们结合自身较强的英语专业背景,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进行研究。

2.3研究主题分类

从87篇总样本中的研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与英语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般主要研究体育院校或综合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难点及对策分析。典型代表如《综合性大学艺术体育类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启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等。这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共有80篇,占论文总数的92%。第二,有关于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研究此类问题的作者主要认为大学英语仅仅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是使学生从英语基础阶段过渡到专业阶段的必经环节,使其顺利阅读体育专业英文资料。该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为4篇,占论文总数的4.6%。第三,第三类文章是有关于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设置等问题的探讨。典型代表如上海体育学院的吴贻刚对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等问题的分析。该类研究主题只有3篇,占论文总数的3.4%。

由此可知,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匀。现在很多专业体育院校和非专业体育院校因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大好形势,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国至少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应该理论先行,理应有很多的学术论文百家争鸣。但从论文统计数据得出,目前对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养方法等进行探讨的论文只有4篇,即使加上3篇研究体育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的论文,也只有7篇,不到论文总数的8%。

2.4研究类型分析

按社会学家詹姆斯・S・科尔曼的说法,所谓“理论研究”,是指建立旨在一种理论体系(或概念体系)但又不以经验资料加以验证的研究[4]。这里,我们按科尔曼教授的理论,把对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规范分析)与经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体育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范畴等研究;体育英语教学的经验研究主要是指那些经过实地调查、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实际观察等方法而得出的可以直接指导、规范体育英语教学活动和关系的经验研究,这类研究不作纯理论上的逻辑分析。

从检索结果看,有58篇论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66.7%;有29篇论文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33.3%。采用规范分析、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的论文篇数比采用经验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的论文篇数多出29篇,说明体育英语教学的规范研究远远多于经验的应用研究。

2.5研究的规范性

一般地,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含四个基本阶段程序,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的规范性进行研究:一是是否有理论预设(或称理论假设);二是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即有没有提出需要加以论证或验证的问题;三是是否有对相关现存的文献加以评论;四是文献引用情况。

从研究的规范性所设定的四个指标来看,没有理论预设,没有文献评论,但有明确问题的论文占据了大部分,它们分别占有论文总数的91%、92%、94%。这些数据说明,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从问题或假设提出到论证检验、形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关键环节严重缺损。论文研究的规范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至于是否有文献引用,有25%的论文没有文献引用,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文献引用,容易导致重复研究,没有文献评论,难以提出独创性问题见解。

2.6经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从统计87篇总样本看,主要的经验研究方法有:参与观察、普遍调查、局部调查、个案调查、问卷调查、非随机调查、随机调查、文献收集。采用以上8种具体的经验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共有29篇,其中采用普遍调查与非随机调查方法研究的学术论文共有6篇,而采用局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有17篇,占总数的59%。这说明采用普遍调查的研究方法受到很大的局限。因为要进行普遍、广范围的调查,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持,而这又是很多研究者、研究机构面临的难题。采用局部调查的论文中,大部分把调查的对象限定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跨学校、跨省之间的调查很少开展。如果普遍调查没有人力、财力的支持难以开展,那也可以理解。但没有论文采用既省钱又省力的个案调查方法,这确实是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误区。

3.结论建议

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体育领域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英语人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专业教研人员关注的热点。

但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如研究者偏重于规范研究,而较少采用经验研究,论文研究不规范,不能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如缺少研究的理论预设,相关研究问题理论综述、评价较少,这就容易导致研究者相互重复同一个问题。经验研究手段单一,不能充分运用多种经验研究方法全面、广泛的开展研究。

笔者认为,体育英语教学,要从规范研究到经验研究、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力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英语教学方法论体系,首先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补课。如开展普及性训练和方法论讨论。其次,像《体育科学》等专业核心刊物要发挥专业示范导向作用,倡导刊发论文的规范性。最后,组织编写、翻译相关体育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著作和教材。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路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2-257.

[2]李建军.关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位论文;研究生;选题;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9―03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的起点,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对于是否具有应用性,能否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自1960年我国开始自己培养研究生起发展到现在,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人数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但由于各高校对研究生论文题目没有统一的分析,致使研究生在选题时重复选题不断增多。本文对1982―2003年我国部分体育校、院系硕士研究生的996篇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试图从整体上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水平进行分析,从而较客观地反映和总结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学位论文选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选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全国体育校、院(系)1982―2003年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96篇。

1.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年代分布 从统计的历年学位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自1982年到2003年我国所培养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分布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变化(表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数量不均衡,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大项,在我国开展的较为普及,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居各专项的首位;篮球作为普及性、娱乐性较强的集体项目,学生论文研究也较多,数量居第二位;体操专业论文数量位居第三,其涵盖了健美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研究方向,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对来说,我国的水上与冰雪运动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少,研究生论文中涉及冰雪运动中的更是不多见。在近20年中,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研究生论文选题仅有16篇,可能是由于该运动具有地域特点,对场地、气候等有特殊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尚不普遍的原因。

从柱状图(图2)显示出,以每四年作为一个时间阶段,其中以2001―2003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为最多,其次为1986―1989年时间段,以1998―2000年时间段为最少,2000―2003年三年时间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超过了1998―2000年时间段,显示出我国研究生培养力度的不断增大。

近20年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学位论文的数量均呈现波浪式变化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都呈上升趋势(图3)。说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数量均呈现上升势态。

2.2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生论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可信程度和可推广程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大部分着眼于竞技体育,对运动员开展的研究题目数量远远高于普通人。所统计的近20年来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位论文,多以体育院校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而以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研究较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实验条件有限,经费较少,很少有机会能直接接触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直接研究。相信随着更多国际赛事在我国的举行和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大赛,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将会逐渐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在所统计分析的这些研究生论文中,针对普通人开展的研究较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群也会愈加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群众体育也将成为体育事业中的一大发展领域。如何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针对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体育运动,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纳入具体的日程之中。

2.3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统计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中大部分研究中能够做到选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如上表所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为调查访问、文献资料等,多属定性研究。

测量评价法在进行训练、恢复和技术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做到客观、定量分析,但由于测试仪器的配备限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难度,故在学生论文研究中采用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研究采用了数理统计法,这表明研究者在综合研究中力图更科学定量地描述研究成果,揭示各变量之间地数量关系,也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在方法学上的一大进步。一些专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支持。

增加实验法等实证性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可靠性和准确性。虽然目前测量评价及高新技术的科研方法被利用的仍然比较少,但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

2.4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务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及其特点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论文选题领域逐步扩大,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等特点。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分布来看,各专业的研究方向科研选题格局已趋于稳定。选取教学理论与方法、训练与比赛及运动心理方面的课题占50%以上(表3)。表明大多数研究者在选题时会选取和自己专业特长贴近、接触相对较多,相对具有较好研究条件,符合自身知识结构的课题。

在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经研究发现,与运动心理相结合的论文呈现增加趋势。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承受巨大的训练量,承受疲劳、艰苦、单调、枯燥等方面的心理负担,又要克服学习某种技术或动作时产生的恐惧、紧张情绪,还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不利因素,为比赛提供可靠的心理保证,更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地表现出其动作的高、新、难、和其流畅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实现。所以,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论文选题中对心理学的研究保持在10%左右。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上,因为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此外,对运动员智能、认知和反应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研究。

在体操和田径运动中,与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相结合的研究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其百分

比达到40%左右。完成高质量的动作,必须对其动作技术进行深刻、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现代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中,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定律,运用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动作作出有价值、精确的分析,能使运动员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动作的创新。此外,对于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表明对运动技术的分析诊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已成为研究的一中普遍趋势。

在与冰雪运动相关的14篇研究生论文中,关于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有9篇,约占64.28%。这在体现了动作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冰雪运动研究不仅数量较少,其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过于狭小,一些对于训练监控至关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研究较少,涉及到运动损伤的研究也显不足,关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各项运动技术中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社会学问题、体育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高科技探讨运动规律的课题较少,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选题方向 从总体上讲,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能与教学和训练时间紧密结合。但在研究的内容上、方法学的运用上、研究的视角等方面仍缺乏创新,对于一些急需的前瞻性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同时,选题中还存在题目过于宽泛,研究内容的内涵过大、研究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2.5.2 研究水平 1)论文的研究水平不均衡。研究成果总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部分论文的研究结果实用性不强,研究结果难以转化。

2)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知识面狭窄,掌握某些新学科知识不够,难以深入去探索某些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脱离实际。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不敢涉足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的前沿性问题研究。这一状况也反映出我们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的不足。

3)一些论文在探究内容、方法上、观点上没有突破,“小题大做”者有之,“无病”者有之,对很简单的问题“故弄玄虚”者也有之,缺乏创新性思维是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2.5.3 论文的研究方法 从学位论文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等,一些前沿的科研方法应用较少。

1)以调查访问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比重过大。运用这种方法的论文大都以对专家调查的意见作为科学依据。而在使用中往往忽略对专家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与特长的了解,仅以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分析作为科学论据,必然带有许多主观片面性。

2)采用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课题,由于疏于对问卷信、效度的质量控制及填写问卷调查对象的认真程度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研究问题采用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研究较为深入的选题较少;定量研究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选题较少;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少;方法学上有所创新的研究选题较少。

4)统计方法的应用有误,在很多论文中,较普遍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有不少论文却忽略了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简单套用,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对统计结果解释时,往往又脱离专业知识经验,使结论绝对化,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3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较广泛,以体育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居多,结合体育实践,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较少。

2)从研究领域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集中在对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各种现象与矛盾的研究上,对国外的训练、比赛、教学中的问题也有涉及。

3)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普遍选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但采用前沿科学技术、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尚需进一步创新。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部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及管理部门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其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其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经济法律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最重要的是选题。论文选题就是文章将要阐述的主题,是经过挑选确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内容和途径。要做好论文,提高论文质量,首先要有好的选题。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学生学术生涯的起点。因此,重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学生的论文选题给予适当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征

 

1.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及时反映,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学术性、先进性、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学术性是其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因此,要注意保证毕业论文中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可以是直接对一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学理探讨,也可以是在宏观的现实背景下对一些纯学术问题的新发现、新探讨和新拓展。考虑到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学科专业论文的区别,其对现实的关注和联系并不是直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答案,而是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推进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或是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学理上探寻对策和给出一个较为理性的思路。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时,一方面要敏感认知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论文的理论水平高度。

 

2.专业基础与法学前沿问题相结合

 

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相较本科生论文而言,对论文的学术性要求更高。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测,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和复述,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并且探讨学科发展中的学术问题,或是为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一句话,作为学术论文,它旨在考查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学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因此,经济法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不仅要立足于专业基础这一根本,而且要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研究动态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把对法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与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相结合。

 

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困惑

 

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论文选题并不是凭一时的兴趣、凑热闹、赶时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论证,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无能力、基础如何。

 

1.不能正确理解创新标准

 

有些硕士研究生考虑到写作时间有限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短时期内往往很难形成新的理论,为符合毕业论文创新的要求,于是在选题是一味求创新,选择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经济法前沿问题,结果在实际写作中无法把握选题,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作为帮助,最后只能放弃选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对论文创新标准的理解不准确。其实,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有所拓展、深化,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推翻现有学说,另创一个新的学说或体系才算新,也不一定非得成一家之言。只要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有推动、有帮助,对人们的认识有启发、有拓展,能对学科发展增添“一砖一瓦”,都称得上创新。因此,创新不仅是推陈出新,提出新学说、新观点,也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现和补充新材料,开启新视角,做出新论证,引进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做出新概括和新的语言表述。即使能较为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一个未被注意的新问题,一时又未能解决,也算是有新意。

 

2.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在当前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关系纷繁复杂,经济法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论文选题时,有时很难判断所涉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有学生因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计划写“企业工商登记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选题表明上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个可行的选题。但仔细推敲,在这个制度中如果是探讨工商登记的内容,则成为具体的经济技术规范的推敲,容易写成工作报告:如果从工商登记的程序探讨,则偏向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法研究内容有所偏离:如果从企业行为角度分析,则偏向于律师实务研究。很难从理论高度进行发挥,提出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只有从企业的市场准入一般规则角度探讨企业工商登记的相关问题,才是比较好的选题。但这样的话,论文选题变成了“市场准入一般规则研究”。因此,经济法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选题时,首先应该注意考虑选题的理论基础,能否有适当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其次再考虑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研究来满足现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三、对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1.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经济法所涉内容比较繁杂,学科之间差异性也较大。例如: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异,而每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选题,首先要对几年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作简要的整理,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对哪些只是一般了解,从而将注意力凝聚到最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知识特长的某一点上,以此为基点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动态,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

 

2.结合学界研究主流方向来判断选题

 

不同时期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侧重点等总会不同,相应地在法律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相对研究集中的热点问题。毕业论文要合理选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把 握学术动态,对经济法领域所讨论的各种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学说均应有基本了解,同时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自己的论文有足够的资料来分析论证。经济法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存同求异”的过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一平台。对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来说,先准确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才有可能正确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求异”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论文研究的价值,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特别是对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必要一味跟风作为选题,因为如果是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这样的题目风险比较大,很难发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观点,容易造成最后写作的困难。

 

3.选择合适的角度建立选题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政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政法的本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政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政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政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4.查阅相关文献来辅助选题

 

选题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确定研究方案时,需要考虑论题是不是有相关资料来加以铺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参考很难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在经济法研究中确实有一些领域研究学者很少,这样导致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很少。例如:对我国特殊形态的一些企业的现状以及法律调整,如集体所有制企业、建设兵团等方面研究资料就非常少。由于毕业设计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设在毕业前夕,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找工作上,大部分同学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原始资料现场调查和研究,只能进行二手文献的查阅。因此,在选题时应该考虑现有文献的基础,对文献进行初步的查阅,这样可避免最后写作过程中因资料来源的单一而削弱了毕业论文的说服力。

 

总之,论题选得好,可以使毕业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论题选得不好,不仅会为收集整理资料、提炼论点、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动笔写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而且有可能造成论文写作半途而废,即使勉强完成写作,论文质量也堪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选题时要广泛阅读相关经济法学文献,及时与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沟通,通盘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时间精力等因素,适当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及管理部门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其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其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经济法律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最重要的是选题。论文选题就是文章将要阐述的主题,是经过挑选确定的研究方向、方法、内容和途径。要做好论文,提高论文质量,首先要有好的选题。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学生学术生涯的起点。因此,重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学生的论文选题给予适当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征

 

1.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及时反映,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学术性、先进性、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学术性是其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因此,要注意保证毕业论文中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可以是直接对一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学理探讨,也可以是在宏观的现实背景下对一些纯学术问题的新发现、新探讨和新拓展。考虑到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学科专业论文的区别,其对现实的关注和联系并不是直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答案,而是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推进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或是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学理上探寻对策和给出一个较为理性的思路。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时,一方面要敏感认知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论文的理论水平高度。

 

2.专业基础与法学前沿问题相结合

 

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相较本科生论文而言,对论文的学术性要求更高。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测,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和复述,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并且探讨学科发展中的学术问题,或是为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一句话,作为学术论文,它旨在考查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学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因此,经济法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不仅要立足于专业基础这一根本,而且要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研究动态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把对法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与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相结合。

 

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困惑

 

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论文选题并不是凭一时的兴趣、凑热闹、赶时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论证,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无能力、基础如何。

 

1.不能正确理解创新标准

 

有些硕士研究生考虑到写作时间有限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短时期内往往很难形成新的理论,为符合毕业论文创新的要求,于是在选题是一味求创新,选择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经济法前沿问题,结果在实际写作中无法把握选题,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作为帮助,最后只能放弃选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对论文创新标准的理解不准确。其实,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有所拓展、深化,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推翻现有学说,另创一个新的学说或体系才算新,也不一定非得成一家之言。只要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有推动、有帮助,对人们的认识有启发、有拓展,能对学科发展增添“一砖一瓦”,都称得上创新。因此,创新不仅是推陈出新,提出新学说、新观点,也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现和补充新材料,开启新视角,做出新论证,引进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做出新概括和新的语言表述。即使能较为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一个未被注意的新问题,一时又未能解决,也算是有新意。

 

2.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在当前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关系纷繁复杂,经济法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论文选题时,有时很难判断所涉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有学生因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计划写“企业工商登记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选题表明上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个可行的选题。但仔细推敲,在这个制度中如果是探讨工商登记的内容,则成为具体的经济技术规范的推敲,容易写成工作报告:如果从工商登记的程序探讨,则偏向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法研究内容有所偏离:如果从企业行为角度分析,则偏向于律师实务研究。很难从理论高度进行发挥,提出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只有从企业的市场准入一般规则角度探讨企业工商登记的相关问题,才是比较好的选题。但这样的话,论文选题变成了“市场准入一般规则研究”。因此,经济法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选题时,首先应该注意考虑选题的理论基础,能否有适当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其次再考虑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研究来满足现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三、对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1.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经济法所涉内容比较繁杂,学科之间差异性也较大。例如: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异,而每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选题,首先要对几年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作简要的整理,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对哪些只是一般了解,从而将注意力凝聚到最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知识特长的某一点上,以此为基点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动态,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

 

2.结合学界研究主流方向来判断选题

 

不同时期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侧重点等总会不同,相应地在法律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相对研究集中的热点问题。毕业论文要合理选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术动态,对经济法领域所讨论的各种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学说均应有基本了解,同时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自己的论文有足够的资料来分析论证。经济法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存同求异”的过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一平台。对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来说,先准确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才有可能正确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求异”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论文研究的价值,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特别是对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必要一味跟风作为选题,因为如果是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这样的题目风险比较大,很难发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观点,容易造成最后写作的困难。

 

3.选择合适的角度建立选题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政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政法的本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政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政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政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4.查阅相关文献来辅助选题

 

选题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确定研究方案时,需要考虑论题是不是有相关资料来加以铺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参考很难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在经济法研究中确实有一些领域研究学者很少,这样导致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很少。例如:对我国特殊形态的一些企业的现状以及法律调整,如集体所有制企业、建设兵团等方面研究资料就非常少。由于毕业设计环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设在毕业前夕,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找工作上,大部分同学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原始资料现场调查和研究,只能进行二手文献的查阅。因此,在选题时应该考虑现有文献的基础,对文献进行初步的查阅,这样可避免最后写作过程中因资料来源的单一而削弱了毕业论文的说服力。

 

总之,论题选得好,可以使毕业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论题选得不好,不仅会为收集整理资料、提炼论点、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动笔写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而且有可能造成论文写作半途而废,即使勉强完成写作,论文质量也堪忧。经济法硕士研究生选题时要广泛阅读相关经济法学文献,及时与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沟通,通盘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时间精力等因素,适当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文献计量;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学位论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检索词为运动人体科学,检索范围从1999~2010年,匹配条件为精确,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获得963个检索结果,其中通过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学位论文35篇,最后将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士毕业学位论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体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体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1]。根据体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可将体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3类[2]。其中基础性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而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又常被归为一类,以“应用研究”统称[3]。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4]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以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多是以生物学传统的动物实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技术动作分析等微观实验研究为主,而近些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逐渐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如蛋白质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等,在运动性心脏、骨骼肌以及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从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向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跨学科研究,以系统整体观点来综合宏观和微观研究,依托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用基础性研究论文有509篇,占54.85%,应用性研究论文次之,有327篇,占总数的35.24%,而开发性研究和纯基础性研究论文数仅占8.19%和1.72%。

结果显示,纯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选题较少,虽说运动人体科学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的属性,但其本身还是存在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内在结构,只有各研究类型均衡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学科研究的进步。因此,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这个特殊科研群体中,应特别注重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来看,研究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多样,能够体现当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传统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呈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如低氧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高原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监控、人体功效学、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体育工程学等。

2002年以前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机能、疲劳与恢复、营养、激素及内分泌、机能评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训练、代谢方面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6篇[5],而现在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高原训练和代谢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传统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同时还有些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加,如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纳米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中医保健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等。不过,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自由基生物学等生物工程技术已应用于运动人体中,但硕士学位论文中还甚少涉及。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础[6]。交叉和综合选题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涉及到同级学科不同方向之间的交叉选题,还涉及到同级学科之间和跨学科之间的交叉选题,使研究课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拓宽研究视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呈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根据研究目的所选择和组成的客体,本文通过对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梳理,发现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08篇,占22.41%;以军人、老年人、患病者等为研究对象的有104篇,占总数11.2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有67篇,仅占总数的7.22%。

由此可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最多,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择的群体相对广泛,选择研究对象最多的是运动员,其次是大学生,少年儿童相对较少。

3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一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利于该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同研究方法手段发展也是分不开的[7]。从本文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看,大部分论文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范围研究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实验法,这也符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特点。而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8]不同的是运动人体科学论文的研究习惯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数理统计为依据,以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为辅助研究手段进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

从质与量的角度可将研究方法分为比较、归纳、分类等的定性分析法,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法及运用数理统计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发现,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学位论文占总数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别占82.27%、80.53%、70.15%。结果充分体现研究论文多以定量数据分析为主。

4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为生物学、医学的一门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人体科学与生物学、医学一样,同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单从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大多数运动机制是在动物实验中实现的。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基因表达形式也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

研究动物的优点在于动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在模拟人体运动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较有用的,其实验结果也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选择一些诱发性动物模型时,能够在短期内复制出大量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模型运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还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减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动物实验同时存在着很多缺陷。运动人体科学毕竟是要研究人运动的一些机能机制,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运动特征及环境与所效仿的人类运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体育领域中,从实用价值角度看,人体实验的研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

纵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多从研究人类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合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

除了以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外的519篇论文中,研究成果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论文230篇,其中基础性研究63篇,应用性研究119篇,开发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员身体恢复的手段和方法、新技术、特殊仪器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等。如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0篇论文与低氧训练的机制及应用有关。

从多维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既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最好尺度[9],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除服务于竞技体育研究范围外,在全民健身范围内,人类健康与健身运动领域也应得到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必将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将体育纳入“一级预防”的“预防医学”框架之中。在我国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0]。在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与群众体育有关的研究有115篇,占总数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研究,各种力学负荷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现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与体育运动保健的研究,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的特点与方法,运动与营养膳食处方的指导等。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少年的增长比例更大,成为儿童时期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之一。学校体育也成为现在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学位论文的研究涉及到学校体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运动对学生生理机能评定、体育院校学生专项教学训练素质等。

5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多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纯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比例相对较少,选题方向不均衡,但随着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日益发展,创新性研究课题也将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的必然趋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动物模型为主导,继承自然科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模式,但为了能更好在体育运动领域发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体实验将是运动人体科学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突破点。在设计实验,采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成败的关键,在硕士论文研究中应重点考虑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相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实验研究与定量分析法为主流验证结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多元综合方法应用将在今后运动人体领域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将成为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分析来看,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竞技体育范围内,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黄汉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现状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41-1445.

[4] 贝尔纳J D. 科学研究的战略[G]//科学学译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 张瑞华,朱晗,张哲,等.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32-1234.

[6] 张雪霞. 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体育学刊,2006,13(1):88-91.

[7] 黄翠,藏威,李国金,等.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7):1367-1370.

[8] 方千华,黄汉升.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2):127-130.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

课题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教材建设为核心,推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金项目[编号:20090301]结题论文和河北省精品课程《桥梁墩台与基础工程》教学改革建设成果。

作者简介:张彦玲(1973―),女,河北吴桥人,博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结构与组合结构;

张德莹(1975―),男,河北饶阳人,硕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桥梁结构分析;

张志国(1971―),男,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结构与组合结构;

殷春足(1968―),女,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结构与组合结构。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是前沿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社会高级科技人才最强劲的后备力量。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水映了一个国家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设置好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内外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在培养计划的前1~2年一般都首先完成规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然后才进入实质性的论文研究阶段。当前研究生课程一般分为学位课和专业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专业课程则是在学位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的专业学科领域所开设的集中在某一研究方向的学习课程。

课程建设的基础首先必须加强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大纲建设,这是组织课程教学和选编教材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教学要求。在国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尤其是教材建设远比我们更系统、规范和完善。但目前国内的情况是:研究学位课程的教材建设相对比较成熟,但在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却出现教材建设滞后的情况。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有的尚无课程教学大纲,有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完善。各个学校相对封闭,比如一些名牌大学采取分专题多位教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模式,主要以讲义形式授课,或指定几本参考教材;也有的是以辅导方式授课,布置参考书自学;较多的是一位老师以讲稿形式授课。可见,缺少教材以及没有规范的教学内容致使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从加强研究生教学合理的要求出发,凡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都应当逐步制订一套适合研究生教学特点的教学大纲,以明确各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规范等,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则更应以教材建设为突破口进行研究,从而为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应针对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个性培养,加强知识体系构建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使专业基础课程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发挥其连接基础学习和论文研究的纽带作用。

一、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达到“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体现创新能力要求”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必须首先对其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根据研究生的教学特点建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新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完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和设定原则

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首先应确定课程设置的目标。根据研究生的教育特点,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目标应确定为:学习并掌握本研究领域相关基础知识,为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课程教学中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思路,训练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科学问题的研究范例和教师的人文魅力培养研究生严谨的学术作风。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设定原则为:

1.应有利于研究生完成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专业研究的转变

专业基础课程应当是研究生从基础课程到专业应用研究的过渡桥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选择既能够与研究生在本科期间的基础理论知识相衔接,又能够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在内容上更深,范围上更广,并且有一定系统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使研究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就基本上能够顺利开展本专业的相关研究。

2.应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相对宽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在研究生的培养与授课过程中,都应着重其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能够保证在本研究领域具有比较广泛的受众面,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个研究方向,应当与专业应用研究课程有所区别。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应该能够拓宽研究生在本研究领域内的视野,使思维更开阔,并且可以采用同一研究领域内其他研究方向的常用方法解决本研究方向的科学问题,便于启发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二)通过大量调研和实际教学的反馈,确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内容的选择原则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应该从研究生教育目的出发,针对本专业研究生特点而选择。基于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应当在课程内容上既能与宽泛的基础知识相衔接,又能作为专业应用研究的前期基础。使学生能够顺利、自然地完成从单纯的知识储备到科研实践的过渡。因此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充分反映出本专业领域对科学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在内容选择上不但要有本研究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本着科研研究的思路以专题形式向学生渗透某一科学问题的全过程研究,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结果和结论。使学生在掌握本研究领域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本专业研究所需的基本方法,建立起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应用研究的过渡桥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科研工作。

2.应涉及本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热点

研究生专业课程内容应充分引用本研究领域的重要信息,包括在本领域的权威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学科领军人物的著作和本领域的必读书目等等,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能够获得更加深入和专业的阅读材料。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在完整讲述本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还应该给学生指出本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以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为例,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基本原理与工程规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对规范理解得更深入,了解当前各国规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当前规范的不足之处,指出本领域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三)确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课程效果的重要环节。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①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因此对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也应该以这两个基本要求为原则,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既能考察研究生对本领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其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

目前经常采用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

(开卷或闭卷)、口试、专题报告、课堂讨论、大作业或论文等形式。笔试是最传统的考核手段,对于研究生课程而言,由于主要考查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故应以开卷考试为主。这种方法客观、容易操作和实施,但过于强调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科研实际能力;口试方法灵活,能直接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但当学生较多时操作不便;专题报告和课后论文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本研究领域内的某一研究方法,针对专题从查阅资料开始,进行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完整汇报,并针对简单的问题能自行解决,得到初步结论,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面接触整个科研过程,能充分反映其科研实践能力,但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广度反映不够;课堂讨论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但无法准确给出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因此上述各种考核方法各有利弊,单一的考核方式对研究生而言均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

因此,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不但要重视最终考核方式的一次性结果,同时重视课程的过程,应将上述各种考核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专业基础课程不同于应用研究课程,因此对专业知识的笔试是必需的,但应以开卷为主,而且笔试成绩不能作为最终评定的唯一成绩。应同时结合专题报告或专题论文,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因此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应更多地采用笔试+专题报告+平时作业成绩的形式,笔试在课程完成后进行,专题报告在课程中间穿行,要求学生制作PPT,每堂课安排几个学生进行汇报,最终的考试成绩进行各项加权平均。这样既反映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对其科研实践能力进行了考察。

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授课方式的实践探讨

基于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信息涵盖量大的特点,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清晰完整地向学生传达这些信息,就必须采取适合研究生本身和研究生专业课程特点的讲授方式,体现经典理论和现代方法手段的结合,将理论和规范结合,依托课程教学实现育人目标。

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课程中注重掌握基本理论,注重“知其然”,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则更注重这些基本理论的发展背景和深层含义,注重“知其所以然”。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更注重启发式,在课程上多采用提问和课堂讨论的形式,让研究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热情。课程讲授手段可以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对结构工程专业中适于通过图形、图片、声音和视频展示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对原理性、基础性和需要推导的问题应结合板书进行讲授。

(二)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针对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重点讲述这些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的来龙去脉,包括问题起源、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现状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献等等。在教学中开展讨论课,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列出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中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爱好自由选择,从查阅文献考试,全面总结其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路,并制作成PPT在课上进行汇报,这种教学实践可使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结合课程教学,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依托教师及其科研小组承担的各种科研项目和试验研究,将其中涉及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并让学生对项目实施方案和试验方案进行讨论,让学生尽量参与项目的实施,在科研实践中锻炼能力。

三、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

(一)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宗旨

教材建设是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对于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须至少有一种以上基本教材、讲义或主要参考书,并指定必读文献书目,以保证学习质量。因此,应组织力量编写供研究生使用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宗旨为:在课程体系框架内,将理论知识和规范基础相结合,体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提出研究问题,突出思维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提升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

(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

本文依托“河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推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完成,课题组在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前期调研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完成了《钢结构理论》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已进行了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在结构上分理论篇和专题研究篇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钢结构基本原理理论,编写时在内容上注重了结构工程专业领域内各研究方向均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了广度和深度并重;第二部分为钢结构研究专题,注重了专题内容的前沿性和热点性,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的一整套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并进行了规范比较研究,体现基础理论和前沿工作的融合,起到了更好的指导性作用。

在教材编写上,一方面注重了本专业领域内通识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及国内外不同规范的对比;另一方面,对钢结构科研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问题,以研究专题的形式,以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为框架向学生进行了讲授,同时结合授课过程中正在进行的课题试验,着重培养了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教材语言上力求简练通俗,很好地实践了构建的编写原则和编写方法。

参考文献:

[1]单庆晓,潘孟春,唐 莺.工程技术类研究生课程成绩的多元评定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7(3):85―87.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研究生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改进对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衡量教学水平,从而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

1.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1.1论文选题方面。这是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选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题对文一半”.有些学生选题太大或者太偏,超出自己现有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无力完成。有些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缺少研究的前瞻性。还有的学生选题脱离专业,没有体现出本专业学科的特点,从而失去研究的价值。

1.2论文内容方面。论文的内容就是要回答“我的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前就要对全篇文章进行构思,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许多学生平时素材准备不足,没有怎么认真构思就匆匆动手撰写,文章的素材也是东拼西凑,缺乏论证的整体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论文的语言不够通顺,语法错误较多,语言论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影响到发表的价值和意义。

1.3研究方法和和路径方面。目前,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些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1.4论文写作规范方面。论文的规范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论文写作规范包括论文排版和参考文献等很多方面。论文规范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论文排版不整齐,这种错误在论文目录和正文都有体现;参考文献的标注和格式五花八门;论文章节的编排混乱,缺乏条理。

2.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2.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的课题;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

2.2注重素材积累和资料收集。研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学术论文和专着,从中学习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贝和复印。在研读资料的同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体会。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标明每条信息和观点的出处,以便以后将其融入正式的论文中。特别是要标明并区分研读文献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的内容,以便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文献资料的引用规范。

2.3广泛阅读各类专着和学术论文,学习研究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和专着,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习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2.4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培养。为了规范学术研究,教育部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中就应该树立学术规范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学校要开设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规范课,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研究生导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并在论文写作中自觉遵守。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征 

 

1.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及时反映,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普遍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学术性、先进性、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学术性是其根本和生命力所在。因此,要注意保证毕业论文中学术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可以是直接对一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学理探讨,也可以是在宏观的现实背景下对一些纯学术问题的新发现、新探讨和新拓展。考虑到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学科专业论文的区别,其对现实的关注和联系并不是直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答案,而是通过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推进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或是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从学理上探寻对策和给出一个较为理性的思路。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时,一方面要敏感认知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论文的理论水平高度。 

2.专业基础与法学前沿问题相结合 

作为经济法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相较本科生论文而言,对论文的学术性要求更高。硕士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测,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和复述,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并且探讨学科发展中的学术问题,或是为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一句话,作为学术论文,它旨在考查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学位论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要在本专业领域内选择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论题。因此,经济法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不仅要立足于专业基础这一根本,而且要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研究动态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把对法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与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相结合。 

 

二、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的主要困惑 

 

毕业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一定意义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论文选题并不是凭一时的兴趣、凑热闹、赶时髦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论证,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有无能力、基础如何。 

 

1.不能正确理解创新标准 

有些硕士研究生考虑到写作时间有限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在短时期内往往很难形成新的理论,为符合毕业论文创新的要求,于是在选题是一味求创新,选择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经济法前沿问题,结果在实际写作中无法把握选题,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作为帮助,最后只能放弃选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对论文创新标准的理解不准确。其实,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能有所拓展、深化,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有推翻现有学说,另创一个新的学说或体系才算新,也不一定非得成一家之言。只要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有推动、有帮助,对人们的认识有启发、有拓展,能对学科发展增添“一砖一瓦”,都称得上创新。因此,创新不仅是推陈出新,提出新学说、新观点,也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现和补充新材料,开启新视角,做出新论证,引进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做出新概括和新的语言表述。即使能较为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一个未被注意的新问题,一时又未能解决,也算是有新意。 

 

2.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在当前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经济关系纷繁复杂,经济法所涉内容也十分广泛。经济法硕士研究生在选择论文选题时,有时很难判断所涉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有学生因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计划写“企业工商登记法律问题研究”。这个选题表明上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个可行的选题。但仔细推敲,在这个制度中如果是探讨工商登记的内容,则成为具体的经济技术规范的推敲,容易写成工作报告:如果从工商登记的程序探讨,则偏向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法研究内容有所偏离:如果从企业行为角度分析,则偏向于律师实务研究。很难从理论高度进行发挥,提出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只有从企业的市场准入一般规则角度探讨企业工商登记的相关问题,才是比较好的选题。但这样的话,论文选题变成了“市场准入一般规则研究”。因此,经济法研究生在做毕业论文选题时,首先应该注意考虑选题的理论基础,能否有适当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该问题;其次再考虑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否值得花时间去深入研究来满足现实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选题的价值。 

 

三、对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1.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作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经济法所涉内容比较繁杂,学科之间差异性也较大。例如:市场管制法律制度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就有很大差异,而每个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精通一切。因此,要确定自己的选题,首先要对几年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作简要的整理,总结一下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长,对哪些只是一般了解,从而将注意力凝聚到最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知识特长的某一点上,以此为基点通过了解和把握经济法学术动态,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 

 

2.结合学界研究主流方向来判断选题 

不同时期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侧重点等总会不同,相应地在法律研究过程中会有一些相对研究集中的热点问题。毕业论文要合理选题,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和把握学术动态,对经济法领域所讨论的各种问题及其代表性观点、学说均应有基本了解,同时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有所侧重,突出重点。这样能够保证自己的论文有足够的资料来分析论证。经济法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存同求异”的过程:“存同”,才能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统一平台。对经济法硕士研究生来说,先准确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才有可能正确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而“求异”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论文研究的价值,才能推动学术发展。特别是对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必要一味跟风作为选题,因为如果是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这样的题目风险比较大,很难发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形成新的观点,容易造成最后写作的困难。 

 

3.选择合适的角度建立选题 

论文选题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过程,也是对平时所思考的问题的梳理和总结过程以及二者的综合过程。经济法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在对所学课程有了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进行选题。例如:在财政制度领域,长于理论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考虑研究财政法的本质、财政法的基本原则、财政法律制度在经济法中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偏爱实证研究的学生可以分析具体财政制度,如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预算法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等等问题:擅长比较研究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分析中国财政法律制度变迁、结合其他国家财政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经济法的哪个领域选题,都存在一个怎么思考和总结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各种方法,以明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兴趣与所长,以及当前学术动态中的定论、争论、未论所在,并从中找到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 

 

4.查阅相关文献来辅助选题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外语学科研究生;研究能力;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19-02

根据外语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我们了解到本领域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其中具体要求包括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英语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英语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掌握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我国现行外语学科研究生的状况如何呢?

一、我国现行外语学科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及解决途径

外语学科专业研究生隶属于教育专业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怎么样在短短的两年期间结合本专业特点充分做好研究,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夯实基础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按照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从小学到本科算是“基础知识”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只强调学生将书本知识“复制”在头脑中,而忽视了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到本科毕业时,学校只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安排一定的研究内容;在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在研究性学习上虽有一些加强,但力度仍不够明显。

在第一学年,一般只安排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到论文开题后才进行一定的课题研究。这就人为地把基础教育和研究性教育区分开来,使得本应相互协调发展的两个教育过程,变成了分离式的两个教育。为此,首先我们要树立把研究性学习贯穿于研读全过程的观念;其次是我们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研读重点,以课题研究引导自身平时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入学就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然后围绕这一课题和方向选取学习课程,同时进行课题研究,并通过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积累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研究课题。学习中,要以现实生活和时展提出来的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性的创新研究,并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宏观的学术空间来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就我国现行的学科研究生教育来看,研究生本身的感悟创新能力比较差,他们更多的“功夫”花在了对前人经验或导师学术思想的“仿效”上,因此他们的学位论文缺少原创性。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以为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从进入研究生学习之日起,我们就应该正确把握导师专业方向的思想内涵,选择一个具体合理的研究问题,并以此为主线,确定平时的阅读书目,用“研究”来“引导”平时的学习,并逐步形成研究成果。(2)把学会科研、学会学习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掌握先进的自学方法,自我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跟上时展的步伐。要灵活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科研方法,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选取更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掌握科研的基本程序、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3)把培养自身科学的思维能力作为思维训练的具体要求。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丰富的科研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4)积极参加第二科研课堂。学校通过不定期的举办第二科研课堂,如邀请著名专家介绍自身创新的经历和科研体会、开展科研征文活动、科研交流活动、科研成果评比活动等。我们应积极投身其中,与专家以及同学们讨论专业问题,以增强我们的科研意识,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

二、要切实摈弃仅采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做法

在专业基础理论学习阶段,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研究方法,更主要的是要准确把握本专业的一般性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打牢理论基础;在专业方向理论学习阶段,我们要注重学习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如学科研究方法、学科调查方法、学科抽样方法等。在学科理论学习阶段,要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科研方法,以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我们可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同时学习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实验方法、量表测试方法等。

三、积极参加导师交给的科研项目

配合导师,积极参与导师的部分科研项目,为自身创造锻炼的机会。在导师的传、帮、带下,把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变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研究问题,从而熟知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顺利完成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作风和科学方法。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导师对待名利的态度、对待科研的忘我精神、对待团队的整体协调、以及严以律己的品格、求实的作风等方面受到教育、感染和影响。

四、把自身的科研课题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作为研究生,我们还可以积极参加有关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及社会服务等活动。根据自身研究学科的专业特长,利用对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学位论文的撰写等感悟,带着科研课题走进学校,开展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课题研究;把自身科研重点转向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同时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全面发展。

外语学科研究生作为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行业的主力军,肩负着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我们在不断完善自身现代教育理论,熟练运用外语,熟练操作现代多媒体,精通教育心理学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目前,中小学教师大多数属于经验型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事一些教育科研工作的科研型教师为数不多。由此可见,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促使其由“教书匠”逐步发展为“科研型”或“专家型”教师,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国新,赵晓刚.文科研究生的读书,论文研究和论文写作[J].中国研究生,2007,(3):25-27.

[2]丁英宏,等.试论加强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内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

[3]侯丽红.在实践中培养教师自主研究能力[J].教研,2011.

[4]柯俊.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3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5]张辉.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2篇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专利论文 词频分析 共词分析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分类号]G350

1 引言

从浩瀚的研究论文中如何把握专利研究的热点和专利研究的前沿等问题给广大研究人员带来了挑战。近年来,对专利研究论文宏观统计分析的学者并不多。其中,高继平等对国际专利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基于文献共引和共词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专利研究文献中潜在的知识和对未来研究热点的预测,但是数据检索范围偏小,不足以全面反映专利研究热点。尹丽春等对国内外专利研究领域分别分析和综合比较,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和作品共被引分析法,揭示了巾国专利研究领域中潜在的学科结构,但是数据样本选择在2005年以前,对近5年的研究热点未作分析。

本文以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为基础,利用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近12年来我国专利研究论文共词知识图谱,总结出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专利研究的关注热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年限为1998~2009年,检索策略为:“((篇名=专利)或(关键词=专利))与(文章类型=论文)”。通过检索,共检得专利研究相关文献1545篇。对下载的所有论文中的关键词经过统计,修正表述不规范的词,合并同义词等数据过滤和清洗,最终获得有效专利论文1418篇,本文的研究以此为样本。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共词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3 共词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专利论文研究领域为例

基于以上研究步骤,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来分析和鉴别专利论文的热点研究领域。

3.1 关键词的确定

1418篇论文中关键词2573个,选择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关键词共51个,总出现频次1472次,累积百分比为28.455%。其中,关键词“专利”出现频次为108次,“知识产权”出现96次,但是与本研究内容重合,在共词分析中难以发挥作用,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因特网”等词不是专利研究的内容,均予以舍弃。其余42个关键词大致反映了专利论文的研究内容,将这些高频词按出现频次高低排名如表1所示:

3.2 建立共词矩阵

对上表中42个关键词两两共词统计,形成一个42*42的共词矩阵(部分数据见表2)。为了下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需要,将共词矩阵(如表2)转成spearman相关矩阵(见表3)和距离相异矩阵(见表4)。

3.3 多元统计方法与知识图谱分析

3.3.1 因子分析在相关矩阵(见表3)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包括因子数与涵盖的信息量、因子相关系数和旋转系数等矩阵的形成。结果表明有8个因子被提取出,其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87.466%。也就是说,42个关键词分为8类,就可以解释专利论文研究领域87.466%的信息。其中,前3个因子解释的方差分别为:40.804%、13.972%、9.304%,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约为64.080%,这是专利论文的重要的三个领域。而与因子抽取相配套的因子个数碎石图则直观地显示出因子分析的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旋转后的相关系数矩阵(Rotated ComponentMatrix),列出因子荷载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因子,其中因子荷载系数大于0.7才对命名有帮助。因子1中,关键词“专利法”、“平行进口”、“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侵权”等有绝对值较大的因子荷载系数,可将因子1命名为专利保护和专利运用因子。因子2中关键词“专利管理”、“专利战略”、“专利质量”有较大的因子荷载系数,因子2命名为专利管理因子。因子3中关键词“专利实施”、“专利授权”因子荷载系数较大,因子3命名为专利创造因子。因子4、5、6中关键词因子荷载系数都不大,因子7和8没有因子荷载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关键词(见表5)。

3.3.2 绘制专利论文研究热点图谱通过多维尺度分析结合之前的因子分析(见表5),得到我国专利论文研究热点的共词知识图谱(见图3)。

4 结果分析

4.1 我国专利研究的领域分析

以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显示,我国专利论文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四大区域:①专利创造;②专利管理;③专利运用;④专利保护。这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是十分吻合的,恰恰代表了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与保护。

・在专利创造领域主要有“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数据库、专利检索、专利文献”等高频词,表明在学术领域中,研究者们同样关注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专利检索,有效获得专利信息等问题。

・在专利管理领域主要有“专利许可、专利分析、专利保护、专利计量专利联盟、专利战略、专利制度”等大量的高频词,该研究领域是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领域。在该领域中,涵盖的研究热点非常多,其中主要以围绕专利战略、自主创新和专利计量三大研究热点。

・在专利运用领域主要有“专利产品、专利产出、平行进口、利益平衡、经济增长”等大量的高频词,该研究领域都是和经济息息相关,因为专利的运用和经济效益密不可分,因此利益平衡、反垄断法、平行进口都是在专利运用过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专利保护领域主要有“专利法、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外观设计、商业方法专利、计算机软件”等高频词。在该领域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专利保护的方法和专利保护的重要性。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界研究紧跟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所提出的四大领域相契合。

4.2 我国专利研究的重复之处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术界对专利问题的研究存在部分重复:

・关于专利信息检索的问题。专利研究的论文中,专利检索的论文将近30篇,大多数论文探讨了专利检索技术和在因特网上如何有效检索专利信息。但是针对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因特网,检索到对本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有帮助的专利信息的指导性论文较少。针对各行各业制定专利检索策略的研究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然而目前还缺少相关研究。

・关于高校中专利成果的转化问题,尤其是针对大中专院校申请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问题的探讨较多,将近30篇。在我国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每年高校申请的专利数量大于企业,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将近我国专利申请数量的一半。对于高校每年申请授权的大量专利,是否做好了成果转化,发明创新是否服务于社会是关键问题。学者们应该对这方面加大关注力度,提出合理的战略,如栾春娟提出借鉴国外的高校――政府――企业的三螺旋发展模式,提高学术界专利研发质量,加大产学研转化,对我国高校专利战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这类文献并不多见,高校中专利成果的转化对我国专利战略的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都有重大意义。因此,相关问题的研究要提前介入,起到引领和指导实践的作用。

・专利法规探讨较多,尤其是专利侵权法的研究将近50篇,学者们总是围绕着专利侵权后的认定和仲裁解决等问题进行探讨。但是对如何有效避免专利侵权,做好专利布局,避免侵权等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深度也不够。而对于专利侵权规避的问题,才是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产品至国外时,因为专利侵权而被提讼、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针对这些侵权问题,我们应该做好如何规避侵权风险,如何指导我国中小企业做好专利布局。对于专利侵权规避问题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界最关注的,广大学者应该加强研究,更好地将研究成果服务企业。

・专利保护中职务发明、商业方法专利和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情况的探讨文献多达50篇。大多学者们关注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和职务发明的奖励机制,关注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问题以及计算机软件专利的法律分析。但是对中药的专利保护探讨得较少。如何保护好我国传统医药,制定合理的中药专利战略,是迫不及待的问题。因此,广大学者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4.3 专利研究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经过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笔者简要预测了以下几个专利研究的相关问题,希望学术界同仁及早关注:

・专利信息对产业、企业发展的作用。在上文统计的高频词中,“专利战略”、“企业专利”、“专利实施”等关键词高频出现,表明我国学术界对专利战略和专利战略在企业中的实施问题已经关注,但是研究不够深入。刘春霖已经从多维视角审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而作为知识产权核心的专利更应该在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挑起大梁。如何引导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专利,是我国学术界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制定专利战略,将专利信息用于支撑产业结构发展提高建议。

・专利预警。在统计高频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键词“专利预警”出现频次不到5次,说明我国学术界对专利预警的重要性还未充分认识。专利预警制度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专利预警机制,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以应对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企业在专利技术领域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规避专利侵权,减少专利纠纷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学术界应该走在研究前沿,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企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提出正确、有效、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知识产权战略。虽然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高频出现在专利论文中,但是学者们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关注还是不够。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部分――专利,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帮助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对专利战略、专利布局等问题的研究应该加大。

・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高频词中只有“指标体系”,没有出现“中介服务体系”或者“中介服务”。说明学术界对专利中介服务体系研究还不多。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始了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的研究”…。

・专利引证信息的利用。关键词“专利计量”、“专利地图”和“专利分析”高频出现,表明专利计量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学者们借鉴发达国家通过专利计量指标促进经济和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专利计量的发展。但是在美国的专利计量领域,专利引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专利被引频次、自引率等作为重要的数据指标,衡量专利质量和企业后期对专利的维护和技术发展状况。而我国不论官方还是私人机构都未能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专利引文信息,这就严重影响我国专利计量方向的发展,对专利计量指标帮助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创新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广大学者应该继续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专利计量指标,呼吁国家对专利引证信息的公开。

5 结语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4篇

 

1.问题

 

联合培养院校在联合培养医院举办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的目的是论文评议和学术争鸣。通过讨论,帮助研究生完成论文、总结课题,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学术交流。

 

正确的答辩形式是:首先,研究生报告论文,提纲式介绍课题的切人点及最终结果,重点介绍课题中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解决的问题;然后,由答辩委员会专家就论文中的疑点进行质疑,或者就论文中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并要求研究生做出满意的解答,限定时间单独准备后,研究生必须回答专家提出的所有问题(即使无法回答,也应实事求是)。答辩会上,有问有答,讨论热烈,直到取得满意结果。

 

答辩会存在问题是:答辩专家提问简单,有时甚至不提问;答辩专家仅就论文取得的成绩例行公事地总结和赞扬,拔高和放大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工作,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

 

由此,答辩会导致弊端是:与会专家及参会人员不能获得有益经验;联合培养研究生也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不能为今后的延伸课题作必要的计划和准备,甚至对研究生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对教研室和导师而言,是助长不良学风、导致学术腐败的前奏。

 

2.原因

 

答辩工作组织不力,有关职能部门没有严格筛选答辩委员会专家。答辩委员会组成违规,部分专家不属于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无法对研究课题展开深入讨论;有的“专家”既非学者,也非专家,与“答辩委员会可以由部分边缘学科的专家组成”等规定相去甚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出于本位主义考虑,其为自己的研究生留有余地,此做法不符合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导师指定答辩委员会专家人选,为顾及导师形象,专家态度比较“友好”,提问肤浅,缺乏严肃、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存在“答辩前辅导现象”,答辩前,有的答辩委员会专家对联合培养研究生进行了“答辩前辅导”;此做法严重违规。此外,答辩委员会专家缺乏对研究生课题的全面了解和研究。

 

 

 

3.对策

 

 

3.1建立良好的学术气氛在常规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努力建立良好的学术争鸣、学术讨论、学术民主气氛。

 

3.2推行“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中期考核制”由于联合培养研究生远离联合培养院校,管理重点依赖于联合培养医院的机关职能部门,因此,实施课题完成期间的中期检査和追踪控制尤为重要。此法便于及时控制课题方向,提前避免结论失误,提髙参辩论文质量。

 

3.3严格执行“学位论文答辩申报制”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应认真检查参辩论文的质量及研究生对答辩的准备情况,督促研究生严肃对待,提请导师加强管理,做到“准备充分、保证质量”。

 

3.4推行“答辩委员会专家双向选择制”机关职能部门在确认答辩委员会专家时,既要尊重导师意见,又应提出具体方案,宏观控制答辩委员会组成。具株措施如下?.建立稳定、保质、保量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库”,以便及时抽调专家,满足答辩会要求。

 

3.5设立“正反提问方”答辩会上,人为设定与课题结论相悖的反对方,刻意提出反面问题,带动讨论。此做法要求对提问程度进行控制,既要求实事求是,又反对“强词夺理”。

 

3.6推行“学位论文答辩会淘汰制”为保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应坚决取消答辩研究生100%过关的不合理、不科学现象,推行“学位论文答辩会淘汰制”。

 

3.7严格区分“学生考核”和“导师考评”的关系将学位论文答辩会作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课题质量的考核,而不是对导师学术地位的考评。为此,要求联合培养院校和联合培养医院制定相关考评政策时,适当放宽“依据答辩会效果,评价导师工作质量”等规定。

法学专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5篇

一、稿件内容

本刊特稿:国内外职教领域重大活动的深度报道、国家及各地区职教发展状况专题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析、专家访谈等。

理论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职教发展宏观问题研究、相关研究课题成果、其他重要选题研究综述等。

高职专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高职的选题研究等。

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中职的选题研究等。

师资培养: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职教教师成长问题研究、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研究、其他有关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选题研究等。

职教管理: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及实际问题研究(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学校经营等)、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研究、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其他有关管理问题的探讨研究等。

职业咨询:职业分析与职业指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其他相关热点焦点问题的专家透视等。

基础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专业教学研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问题探讨:职业教育与培训及相关领域微观问题研究、问题争鸣与讨论及个人主张。

经验交流:具体经验做法介绍与体会交流。

实验实训: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训练方法研究与探讨。

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探讨。

海外职业教育: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目前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管理体系、政策法规、措施方法、特点特色、发展趋势、相关案例等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职业教育史料:中外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思想、思潮、人物、事件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评介。

二、稿件要求

内容字数: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署名: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论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主旨,主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加评论,也不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字数在100字左右。

关键词:论文应有3~6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应简练、准确。

章节体例:文内章节层次标题应简练、明确。一级标题不编号,黑体居中,题末不加标点符号;二级标题分别以汉语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题末不加标点符号;三级标题不编号,用楷体放在相应的文字段首,题末不加标点符号,正文空两字格接排;四级标题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圆括号顺次编号,标题及正文接排不分段。如果文章层次较少,标题可跳级使用。

专用符号:来稿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名词、术语、数字、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并符合国家标准;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书写清楚,要分清大小写;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符号位置必须明显准确。

图表格式:文中插图与表格放在相应正文之后,分别按出现次序顺次编号。插图的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放置在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全文只有一个图或表时,图题或表题只标注“图”或“表”而不标序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正文注释:采用尾注形式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正文内顺次编号,并将注释号①、②、③等标在相应正文之后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于全文正文之后,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顺次编号。(格式请参照本刊已发论文)

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学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作者须注明民族。

基金项目:属于基金项目或立项课题的来稿,请注明项目或课题全称和编号,名称和编号必须真实准确。

投稿请登录我刊网站省略或发电子邮件至;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全称、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