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篇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analysi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project assessment in China, then expounded reasons why the risk analysis is difficult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industrial projects evaluation, an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problem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suggestion for th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关键词:风险分析;项目决策;投资;工业项目

Key words: risk analysis;project decision making;investment;industrial project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225-03

0 引言

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中国制造”在给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我国乃至世界带来了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致力于调结构、转方向,特别是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来,一时间,工业领域几乎成为五大任务的主战场。其中涉及的化解产能过剩是五大任务之首,也是最艰巨、影响最重大的任务,产能过剩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爆发。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国家以各种文件和法规对许多行业的产能结构做了限制和制约,然而,许多行业的产能还是不断扩大,其中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的产能在限制中不降反增,以近乎几何级数的数量级在增长。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致使产能严重过剩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政府和行业宏观调控的措施和微观管控的力度方面的问题;②企业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决策不科学的问题即企业的决策机制性问题;③重大工业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仅流于形式,这是导致决策不科学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所述,我们认为提高重视和加强风险分析对重大工业项目的有效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开展项目风险分析的历程

参考各类文献我们发现我国投资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建设程序的建立、计划经济时期基本建设程序的执行与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建设程序的调整与完善等过程。在这些阶段中项目评估的要求、方法和程序在不断地完善,项目评估中的风险分析也经历过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其中也经历过从有到无的倒退。目前项目决策中的风险分析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值得业界的深思。

1.1 无风险分析项目决策阶段(建国之后到1986年)

风险分析应用于投资项目源于可行性研究。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尚不知可行性研究为何物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有可行性研究概念,1983年国家计委制订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才使可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一时期的可研主要应用于工业和交通业项目,人们知道项目有风险,但风险分析的概念尚未建立,这一点从办法中对可研内容的要求上可以看出。《办法》中规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没有任何内容与风险分析相关,就连勉强可归类为风险分析的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也不在要求之列。所以这一时期可以称为无风险分析的项目评估阶段。

1.2 简易风险分析的项目决策阶段(1987年至2001年)

1987年国家计委颁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这是对可行性研究的重大充实和完善。方法与参数明确规定 “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条件时应进行概率分析[1]。”其中的概率分析就属于风险分析,对其做法要求也只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及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的累计概率,也可通过模拟法测算项目评价指标(如内部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这种要求只是定量风险分析中最简易的分析之一,而对定性分析只字未提且是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在有条件时才开展这一工作,而不是普遍性的一种要求。1993年4月国家计委建设部修订出版了《方法与参数》(第二版)[2],其中有关风险分析的内容与第一版完全一致。这一时期中国的项目评估主要依靠敏感度分析法,但敏感性检验对于分析项目风险是不够的,导致仅仅使用敏感性检验产生了许多问题[3]。

1.3 有规范和依据的起步阶段(2002年至2003年)

2002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文件的形式了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首次要求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要进行风险分析。然而,当时我国仍处于物资较为匮乏的时代,虽然也有产能过剩的说法,但那时是属于人均指标极其低下的产能过剩,且当时的投资体制仍属于审批制,项目的可批性远重于可行性,加上对风险意识淡薄,致使项目决策中的风险分析流于形式成为可有可无甚至于没有更好的状况。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中对可研报告的要求并没有按照指南的规定执行,可研报告中不管有无风险分析的内容,只要按以往惯例达到相关要求并通过评审,就可以审批项目;②各行业多年形成的可研报告的格式并没有按《指南》的要求及时修编或重新调整,业内仍在执行老的规范编制可研报告;③对风险分析的认识不够,风险分析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应用在我国刚刚起步,许多投资主体、主管部门、审批部门以及咨询设计单位有些了解风险分析的概念,有些甚至根本不知风险分析是何物;④工程咨询设计行业熟悉和掌握风险分析的专业人员太少,实际操作过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指南发行后,虽然有关部门和单位也开展过一些培训,但因风险分析是一项专业性的技术工作,难以在短期内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鉴于此,虽然《指南》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风险分析作了要求,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绝大多数可研报告根本就没有风险分析的内容,极少数虽有其内容,但也基本流于形式。所以,这一阶段的风险分析虽有规范和依据,但还是难以有效地实行。

1.4 政府不作要求的企业完全自主风险分析阶段(2004年至2005年)

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后,我国投资体制进入新阶段,即由单一的审批制改革为审批、核准、备案三种投资管理方式。但是,与之前的没有规范和依据相比又有较大的差别。原因在于《决定》还明确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投资决策的风险是由企业承担的。也就是说,政府虽没有要求企业对投资项目开展风险分析,但企业投资决策风险承担的责任却明晰了。按理说,风险分析应该引起广大投资主体的高度重视,即使不在可研报告中开展风险分析工作,企业也应自己或委托相应的机构来开展风险分析工作,但实际情况并不像推理的如此简单。在工业领域,投资项目风险分析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流于形式或根本不开展风险分析就决策或实施的项目数不胜数,至于可研报告中含有风险分析内容的项目就更是罕见。究其原因,除了前述各个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重视:

首先,投资决策的问责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决定》中提出的“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前三点做到了,而且效果不错,但“谁承担风险”这一点没有做好。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怎么承担?以及如何界定损失是否为决策所致、运作实施所致还是其他因素所致?问责的机制并不缺乏,但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尽人意,导致问责难和集体担责实际就是无人担责的状况。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投资主体不作风险分析或轻视风险乃至无视风险的项目评估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其次,各级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的投资和决策。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许多地方GDP的增速基本保持在两位数,而投资是保障GDP高速增长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千方百计争取各方投资,招商引资一度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最重要的工作,简化审批、限时办理甚至于先建后补手续的项目一度成为大家学习的典型。在这种大环境和气候下,强调风险分析似乎成为“逆潮流”之举。即使有些企业因决策程序需要开展风险分析,也是分析的结论基本为风险较低且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措施手段得力。再次,风险管控的机制尚未建立。风险管理在某些行业运用较早,例如银行和保险行业,但在工业领域却较为罕见,这与观念、人才、制度不同相关。在工业领域尚未有任何有关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出台,要靠企业自主建立这种机制是十分困难的。一种机制的建立要么有外部压力,要么是内部直接的经济利益驱使或惨痛的经验教训所致,风险管理这种既无外部压力又无内部利益驱使,且只会耗费企业成本的措施是不可能靠企业自主形成的。

1.5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起步阶段(2006年至今)

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内容,还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定义为企业风险,并对风险做了简易的分类。应该说这是我国对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所制定的最为全面的规定,其中虽然没有明确决策阶段如何开展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但完全涵盖了相关原则要求。因其发文单位职能职责限制,实行的范围只限于央企,对地方国企仅供参考指导之用。虽然《指引》的范围有限,但它标志着我国中央企业开始步入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阶段。

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印发了修订后的《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将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并列写在同一章中,也就明确了风险分析独立于不确定性分析之外。在这一章中着重对风险分析中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对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述,并对风险分析操作过程中的经济风险、专题风险以及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作了一些规定[5]。《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发行,不仅强化了风险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对全国范围内的投资项目评估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的同时也对《指引》实施范围作了巨大补充,但因《方法与参数》主要在可研中使用,而可研不是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要件,所以风险分析的规范作用还是非常有限。

此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了《项目申请报告范本》及其说明,其中明确了可研报告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仍应编制,但内容和深度可由企业根据决策需要和项目情况相应确定。企业因风险意识、技术水平的原因,很少要求可研报告包含风险分析,而咨询设计单位由于人员水平原因以及成本和工作内容原因能省则省,基本很少在可研报告中开展风险分析工作[6]。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深受其苦,先是一些有海外投资、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的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然后逐步波及到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企业的风险已成为人人都可感受并切身体会的事实。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管理者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有关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但是在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开展系统的风险分析仍然较为少见。

2009年7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实行。规范中用单独的一个章节,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对风险评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7]。在这一背景下要求实施风险管控的企业范围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基本涵盖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大中型企业。

总体来说,虽然国资委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施范围有限,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风险分析规定也不具有强制性,但这些规定的出台使得风险管理在工业领域已不再只是空洞的概念。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的规范出台,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的实施又扩大到了大部分的地方国企和大型民企,使得我国企业真正步入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起步阶段。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只是起步阶段,在工业领域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还是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五大任务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产能过剩是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工业领域中的重大难题,风险分析并不能完全避免产能过剩,但产能严重过剩是风险分析中的重大高风险因素[8],如果切实开展了风险分析和风险管控工作,并建立了有效的风险决策机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一些缓解。

2 项目决策阶段风险分析的现状及建议

分析国内外有关风险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其内容十分广泛。美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早,目前采用的是多元分散型科技计划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三大科研系统: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研究机构,工业企业研究机构。英国许多学者很注意把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型工程项目,实行严格的评价制度和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9]。法国的研究成果偏向于经营管理型,而德国则是从风险管理政策的角度来开展研究,需要提出的是德国的科技项目采用联邦分权制,他的安排一般是根据政府的发展战略目标来确定的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10]。查阅我国学者对于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方向也不太统一,没有突出的特点和独到之处,多是在国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的应用型研究。例如,我国的风险分析已在项目管理中开展应用,且大多用于项目的准备、实施以及运行阶段,而在这些阶段中又主要用于安全、社会稳定、社会影响、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尽管风险研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只有少数项目在策划阶段成功地运用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11]。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过不少有关风险分析、风险管控的政策规定和应用规范,但由于其非强制性和执行力不够的原因导致风险分析在项目决策阶段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12]。

目前,投资决策的依据仍是可行性研究,但可研中的风险分析基本流于形式,加上风险分析一般只是可行性研究的一个章节,定量分析以概率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基本雷同甚至千遍一律,这导致了风险分析的结论难以有效支撑决策,更无法引起投资决策者的充分重视。

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工业领域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较为严重,就风险管控的角度看,最近几年项目的重复建设严重加剧了产能过剩,从本质上来说应属于投资失误,企业自然应承担其经济后果。但是,这种投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何止是简单的经济损失,更多的还是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失业问题、企业人员分流、员工收入下降等引起的区域性社会稳定问题,而这些后果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少数个案及小范围的投资失误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已经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14],行业性大范围的投资失误所带来的社会隐患问题更是影响深远,这些社会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群体性和大区域性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相关经验表明,政府为处理这些问题所花费的代价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超越了或数倍于这些投资项目所创造的税收及社会效益。党的十以来,中央和政府多次提出了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着力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等一些列政策,正是从宏观层面对以往一些行业投资失误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但是,如果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谁能保证在新一轮转方式调结构投资中不会出现再次的严重产能过剩。有学者认为“在风险现象普遍化的现代社会,政府,只有政府,才是实施有效风险处理的行为主体……企业作为风险监控对象,必须强制其规范自己的行为[15]。”因此,为从根本上防止行业性投资失误导致的社会风险,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强制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来配套规范投资决策,强化风险管控,并尽快建立地方政府投资监管的问责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

[2]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3]林伯强.项目评估中的风险分析:应用和主要问题[J].金融研究,2003(11):49-63.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6]汪忠,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2):25-31.

[7]汪克夷,董连胜.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3(1):141-144.

[8]姜青舫、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24-25.

[9]张振刚,白争辉,陈志明.绿色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多变量协整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1).

[10]贺德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政府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07).

[11]戴国庆.美国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6(01).

[12]曲立,吕晓岚.国内外科技项目评价方法比较[J].企业经济,2005(09).

[13]陈磊.浅析项目管理中的界面管理[J].建设监理,2013(03).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AHP分析法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农业科技生态园区是90年代以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始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淄博高新区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虽然到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方面的问题,对于风险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然而潜在的这些方面的风险对于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具有较大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论文从传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入手,通过实例对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提出了农业这一特殊领域中大型综合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框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大型农业综合项目的相关方在风险管理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启示。

1.3 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以下部分组成:

(1)对课题研究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说明,并且通过文献法对于国内外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2)对于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归纳总结。

(3)以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为例,对于该项目的基本情况、风险识别和进行评价。

(4)对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的风险应对与控制进行策划。

1.4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定量分析法、归纳法。

1.5 采取的技术路线

将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制作成以下的技术路线图,供阅读者可以清晰的对于本文技术路线进行了解,具体参见图1.1:

2.相关理论综述

2.1 项目风险概述

阐述风险的概念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美国人Chicken和Posner提出:

风险=损害×暴露度 (式2-1)

D.B.Hertz和It.Thomas在1983年提出项目风险管理是包括风险识别、计量、评价、再评价的一个系统过程。R.W.Hayes等人在1987年提出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对策构成的一个系统。

通过以上对于风险概念的进一步了解,项目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不确定性。

2.2 项目风险管理内涵

从系统和过程的角度来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过程活动。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的作用在管理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小的成本保证安全、有效、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总目标。

2.3 AHP分析法

2.3.1 AHP分析法概念

AHP译为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将那些同决策总是有着关系的一些元素进行分解,成为目标、准则、方案等等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

2.3.2 AHP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单层次模型分析

决策者在这个目标的意义之下对于这n个元素进行系统的评价,对于他们进行优劣排序并且做出相对应的重要性的权量

(2)递阶层次模型分析

对于实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将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依照与不同的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为若干个层次,同一层次的诸多因素从属于上一层因素。

3.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风险识别

3.1 项目基本情况

3.1.1 项目概况

淄博高新区都市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位于淄博高新区石桥办事处朱庄村,由朱庄村注册成立的淄博高新区丰盈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运作。该项目处在城郊结合部,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地段。基地周围交通便利,南距高速公路1公里。项目总占地5250亩,总投资8000万元。

3.1.2 项目开发的思路及初步规划

(1)项目开发的目标

充分挖掘项目的生态资源优势,立足精品和科技农业的生产示范(瓜、果、蔬菜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郊野休闲度假等),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将其建设成为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达到省级标准的现代农业园区。

(2)功能分区

基地规划分为功能区:

①丰盈市民农园项目区;②优质草莓种苗繁育项目区;③甜瓜标准化生产项目区;④现代农业技术孵化园区;⑤牧草产业化项目;⑥籽种产业化项目;⑦特种经济作物示范项目;⑧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区。

3.2 项目风险识别

3.2.1 技术风险

农业生态科技园区的技术风险主要指技术可以顺利的转化成为生产力,以及可以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带来的各种风险。

3.2.2 市场风险

主要说的是因为供求形势方面变化,从而引起了市场竞争范围、竞争方式、竞争程度,以及市场性质、市场发育和市场结构等变化,从而导致了风险

3.2.3 经济风险

该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项目的资金不可以及时性的供给,从而将会导致项目发生损失,甚至说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

3.2.4 管理风险

这方面的风险主要说的项目管理者经验和素质、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合理性、对于投资工具的选择、阶段化动态组合、采取的投资规模策略、对于投资项目的评价和筛选、企业的资本结构等方面的不确定行因素从而引发的一些风险。

3.2.5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指因为外部的环境方面的一些因素变动从而给项目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主要包含有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以及自然风险。

4.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风险分析

4.1 AHP评价方法构思

对于该项目AHP评价方法的进行,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组织项目评价小组,对于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确定;

对于项目风险权重指标进行确定;

对于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

对该项目最终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排序和评价。

4.2 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将该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汇总成为表4-1所示:

4.3 权重划分

依据以上的相关权重划分的理论,以下将对该项目的权重进行划分:

4.4 评价结果

4.4.1 各指标影响程度评价

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小组对于个指标影响程度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参见表4-9:

4.5 该项目风险指标最终评价

通过以上的基于AHP分析法对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各风险管理的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该项目的风险指标当中,排在前几位的主要风险因素是:资金周转困难、市场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资金需求不确定性、市场价格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情况、资金成本不确定性,风险程度分别是0.0282、0.0215、0.0214、0.0188、0.0149、0.0139;其他的风险都比较小,在总体上来看,该项目的风险比较小。

5.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的风险应对与控制

5.1 风险规划的基本任务

对于风险进行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将风险后果尽量限制在可以接受的管理水平之上,风险后果是否可以接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损失的大小、另外一个是规避风险从而采用的一些行动。

5.2 主要风险因素的应对策略规划

5.2.1 主要风险因素的回避

项目风险的回避是各种项目管理技术当中最为简单,同时也是最为消极的一种风险解决的方法。

5.2.2 主要风险因素的转移

转移风险又被称之为合伙对于风险进行分担,主要指风险承受的主体将一些无法进行承担,却又无法可进行回避、控制,或者说是自留的风险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了他人。

5.2.3 主要风险因素的自留

风险自留有同时被称之为是风险承担,主要说的是风险的主体自己承担风险可能会带来的各种损失,当然也独享可能带来的一些经济利益。

5.2.4 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散

风险分散是介于风险转移和自留之间的,属于是风险转移的策略范围。

5.2.5 主要风险因素备用的相关措施

确定了项目风险规避的对策以后,就需要考虑到后备的措施,一旦说项目实际计划和进展有所不同,就可以采取一些后备措施,从而来确保项目实现预定的目标,项目建设的后备措施主要应该包含有3方面的内容:进度、技术和费用:

5.3 项目风险管理

5.3.1 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在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进行规划的国臣各种,可以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书,主要是为了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控制风险,那么就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书。

5.3.2 项目控制与监视

(1)风险控制

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也就是在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时候,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的计划书中约定的一些规避措施。

(2)风险监测

项目风险监测主要项目实施过程当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主要是需要监测风险实际是监视项目的进展,以及项目的环境,也就是项目变数的变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核对风险规避的策略,以及措施的实际结果是否可以同预见的相同。

5.3.3 相关方面的主要措施

在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启动之前,需要邀请来自各个方面的专家对于该项目的规划,以及建设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论证,认真的分析研究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让项目的风险可以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在农业科技生态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建立一整套以专家和计算机作为基础的人机风险信息管理的系统。

对农户的经济行为进行去正确的研究和进一步的分析,促进其经济行为更加合理性、也是科技生态示范园区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强化教育和宣传,尽快的改变农民们那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强化他们环保意识的形成。

建立促进成果转化成为科技师范的推广体系。提高科技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强化科技推广的作用,建立科技师范的推广体系,尽快将现有的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

进一步强化利益契约机制建设,系统企业和农户、企业和政府,以及企业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6.结论

6.1 研究结论

对农业科技生态园区项目来说,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经常性会遇到一些风险,面对这些风险,应该采取一切办法,充分性的利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将风险控制在预料之中,成为项目风险管理的驾驭者。目前,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价体系还处在了一个研究和实践阶段,然而,目前已经比较明确的是,对于其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从而必将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将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综合性建设项目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非常有利,从而将会较大的促进和推动我国的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本文研究不足在于对于淄博高新区农业科技生态园建设项目不能进行全程的跟踪,从而对其风险研究所提出的策略采用以后的效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对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所起到的效果就无从知晓。今后对于此类项目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更加系统化,应该不但识别、评价和策划,还应该对策划以后的具体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将评价纳入到研究体系中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农学会.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问题的研究[N].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6.

[2]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和类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4,17(1):38-44.

[3]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3篇

一、投资项目的重要决策依据与根本标准

投资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形式存在的,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投资预算的规定标准,尽量减少资金的使用,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控制好整个项目的实施,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或国家创造价值。不管何种形式的投资决策,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的投资效益。由此,要选择正确的投资项目,应该围绕投资效益的基本核心,综合评价和分析,规避风险,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首先,投资项目不仅仅针对企业而言,在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投资项目的目的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投资目标,根据本身的自然条件,借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对可行性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了要对投资的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微观的项目经济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综合投资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分出优劣,选择最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其次,对研究报告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与评价不同的投资项目,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的先进、经济与合理性,是否具有实施的必要。同时对其收益与风险进行预测,对其投资与资金回收的安全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因此,可以说是投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是否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性信息,可以作为选择投资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在进行项目的决策与分析过程中,宏观与微观的分析要同时进行,综合利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提升整体投资决策水平,创造有利的价值。

另外,投资项目的确定,其本质的标准是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为出发点,应用系统分析原理,提高决策水平,做好风险规避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实现投资的既定目标,从项目环境入手,对整个项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与决策效率,实现经营目的。另外,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的评价分析过程中,要对产品的各项成本情况与市场销售状况及价格进行分析与预测,同时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才能使得整个项目投资运作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投资项目中的风险识别方法与防范对策

1.在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中,风险的大小是由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决定的,采用恰当的投资选择,使风险分散,实现投资的资产安全性与多样性。所以,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必须要考虑清楚与其的回报值,仔细分析投资风险,尽可能地减少投资风险,做出优质的投资决策。根据投资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我们将其主要分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等几个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项目进度,项目投资风险可表现在决策失误、方法不对的问题,建筑施工阶段的工期延误、管理不严格和质量的问题,以及项目投产运营环境出现的不利变化等因素。以上诸多,都会造成项目投资风险的出现,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和可行性决策的准确调查分析,就会给企业和国家的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

2.现阶段根据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国内很多企业存在对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作不重视,忽视了项目投资的风险预测,对后期的整体投资决策提供错误的导向,造成效益的损失。甚至有些企业局限在对所要投资的项目做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凭借经验和主观臆断,忽略自身的发展背影和条件,盲目的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必须不断强化投资的风险意识,做好前期工作中的可行性风险预测工作,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保证项目的科学化。

三、结束语

企业对投资的准确抉择、风险管理以及投资效益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前后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风险存在于整个投资过程中,从最初的决策到最终获取收益。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各项投资决策,降低由于决策不当而导致的失误,从根本上控制企业投资方向与力度,减少投资带来的风险,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而实现效益的提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做好投资风险防范措施,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促进企业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09).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4篇

1.问题起源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问题的提出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出现了近乎天文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程度的好坏已成为能否生存的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开始研究企业风险,并制定了若干经营政策,以1915年著名学者莱特纳的著作《企业风险论》为标志。德国的风险政策,以理论性研究为主,以保护企业为目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体系上结合了一些实际问题。德国学者强调处理风险的手段是风险的控制、分散、转移、回避和抵消等,至于应当选择哪一种,则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初步实践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出现之初,美国的学术界对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就已经有了认识。1921年,著名学者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他提出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排除的风险处理方法。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问题。从此,对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论探讨在一些大企业中开始初步实践并逐步展开。

3.概念产生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在西欧经济战后复苏时期,在欧美兴建了一大批的煤炭、水电、能源、交通、水利项目,由于很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因素广泛,加之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管理本身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于是,项目风险管理概念就应运而生。

4.独立学科

1963年,在美国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

5.风险划分

1987年,美国学者Cooper和Chapmen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1993年美国学者Tahetal应用风险分解结构原理对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1999年T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2000年Zdoganmeal为了有效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将项目的风险分为国家风险、政府风险和项目风险三大类,并形成决策策划程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6.领域渗透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筑部门,广泛普及到了医药、化工、矿山等部门。随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分析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风险管理协会的建立和风险管理教育的普及,表明风险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7.管理准则

1983年,在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云集纽约的各国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这标志着风险管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8.走向全球

国外一些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均采用了风险管理,如美国的英国伦敦地铁项目、华盛顿地铁项目、香港地铁项目、新加坡地铁等大型项目,采用了风险管理技术,从而保证了项目的成功运行。风险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实践从美国迅速传播到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1986年,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了“欧洲风险研究会”,进一步将风险管理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了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同年日本风险研究会成立,这表明,风险管理研究运动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国外引进

风险管理技术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评价与实践方法时,只评价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未能同时引进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其原因是:

(1)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抵御风险、转移风险的重要性。

(2)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是唯一(或主要的)投资主体,当时为了节省投资,而不愿增列风险管理费用(只在账面上反映)。

(3)风险管理的环境尚未形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当时刚开始组建恢复,也无工程险等险种,再加上风险管理人才奇缺等。

2.实践探索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例如大亚湾核电站项目、三峡工程项目、上海市地铁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已成功地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广州地铁项目也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黄河小浪底工程项目在风险分析与应对方面做得较好,项目建设是成功的。

3.理论研究

国内许多学者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天津大学刘金兰博士等人,结合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特点,提出了一种根据时间序列构造风险分析图的方法,这是一种新方法的探索。学者郭仲伟根据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对采用行为模式方法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风险分析材料上涨率、通货膨胀率、产品价格上涨率和利率等4个参数采用正态分布以及考虑工程投资和工期两个参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相应的经济评价指标NPV、ROI、返本期和利润投资比的波动范围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算出了统计风险度作为进行方案比较时的重要依据。同济大学周直博士以三峡枢纽工程为背景,对大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风险及其属性、风险分析与管理模式及其在大型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等问题做了可贵的探索性研究。一些专家学者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总的说来尚属案例分析性质,还不具备大规模地进行推广应用的条件。重庆建筑大学肖维品教授应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提出了工程建设所需的各项资源供给量风险度和工程产品销售价格风险度的计算方法,其研究成果对从事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连香枝、傅玉成等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国际承包工程进行了分析。许谨良等人对风险认识、风险衡量和评价、企业损失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方法、保险与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等课题做了全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侧重于定性分析。清华大学卢有杰教授以国民经济各部门项目活动中的风险为对象,论述了项目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监控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以及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还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范围和任务。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的专著《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国际企业风险,尤其是国际政治风险方面的权威性著作,代表了国内学者研究国际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和实力。

三、国内外比较

虽然风险管理在我国已逐渐被认识并采用,而且在大型工程项目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但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目前刚刚起步,研究工作尚未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工程实践中也没有规范地开展相应的专项风险管理工作。

1.重理论,轻实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险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从现阶段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来看,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投资风险、汇率风险及保险风险的理论研究,如 “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风险的系统研究和控制。而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决策者,与其它行业相比,建筑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识别、管理项目风险,即应发现、研究项目发展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也就是说,国内大多数都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的不多。

2.不全面,欠系统

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从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其间不断有新的理论、方法和创新,使之逐步走向成熟,并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降低了人们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对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还只侧重于项目后期,在项目前期和中期之所以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项目管理程序中没有风险分析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开发商不重视,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析能使研究更深入、更有利于项目科学决策。工程项目从立项到运营都存在着风险,对项目全过程实行风险管理,可为项目创造平静、稳定的工作环境,因此项目风险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善。诸如:

(1)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完善。

(2)不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4)轻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漠。

(5)风险评价误差大。

(6)轻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漠,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等。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工程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客观上看,竞争对手不仅由原来单纯的国内企业向拥有先进技术、管理规范和丰富资本的国际企业转变,同时,科技的发展和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变换,使得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风险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从时间上看,项目风险管理自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以来,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又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大力推广,风险管理已然是项目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实现工程投资决策的全局优化与总体设计和总体经营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提高工程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我国21世纪,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必将成为有效加强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傅纪军 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郭仲伟 风险分析与决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61~64。

[3]周直 等 建设项目基本风险空间研究.《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03:211~214。

[4]肖维品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06: 43~45。

[5]许谨良 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189~201。

[6]卢有杰 项目风险管理.《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01:11~15。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理性决策;人口统计特征;多元线性回归;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6-0033-05

一、引言

所谓风险投资指的是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向增长潜力巨大的尚未上市新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投资,在新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管理服务,待企业上市后转让权益资本,从而实现资本高速增值的特殊金融投资方式。从微观层面看,其运行机制由筹资、投入、投资后管理与退出四个循环过程构成。考虑到新兴风险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极高,且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风险投资机构和风投企业家之间,任何风险投资过程都无法预测到高科技风险企业未来事件以及管理冲突。所以,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参与投资后的管理过程,较之前期评估和契约设计重要的多。Stromberg和Kaplan(2001)发现,风险投资机构如果要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成本,需要对风险投资进行审慎调查、设计并签署相关协议以及后期管理。因此,任何的风险投资后期的管理机制特征和内涵,及其管理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就显得极其重要。

风险企业尤其是高科技风险企业作为风险投资创造价值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失败率,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降低其失败率的措施对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我国高科技风险企业较之国外同行更依赖于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个人而并非管理团队,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在对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品德及所投资项目都进行了严格的前期考察的基础上,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较国外同行失败几率更高,排除系统层面的因素,则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集中在“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近年来高科技风险投资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成为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对高科技风险投资的扶持力度,涌现出很多成功的高科技风险企业。对高科技风险企业及其他高成长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对我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功几率却较之国外要低很多。高科技风险企业除了行业环境与国外有差异外,更多表现为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团队中,表现为个人决策为主,团队决策为辅的现象,即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决策中更多地依赖其自身知识和水平而非团队集体决策。但是高科技风投企业家认知偏差带来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很有可能导致高科技风险投资失败。因此,研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个人的投资决策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研究我国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项目考察阶段的非理性决策与其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为提高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项目考察阶段决策的非理性界定

项目获取阶段的“信息收集阶段”、“信息编辑阶段”和“信息评估阶段”分别对应于“项目考察”、“项目筛选”和“项目评估选择”。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项目考察阶段决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出可以吸引风险投资的项目,本文认为凡不利于吸引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决策行为均属非理性决策行为。本阶段寻找那些可以吸引风险投资的项目,根据以往研究,代表启发式、易得性启发式、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对比效应和晕轮效应等非理均可导致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作出非理性决策。本阶段的目的在于从项目考察阶段寻找到的众多项目中,根据其投资战略和制定的项目筛选标准,选择出合适的风险投资项目。

(一)代表启发式非理性决策

所谓寻找项目时的代表启发式非理性决策,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倾向于简单地用类比方法去判断寻找那些已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国外成功的案例,并加以引进,但其可能忽略了国内外经济环境、消费习惯等,可能导致寻找的项目并不适用于国内,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二)易得性启发式非理性决策

寻找项目时的易得性启发式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需要做出判断时,往往会依赖快速得到的信息或最容易记得的信息,而不是去致力于挖掘更多有用的信息。如项目考察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会尽可能多地考虑自己、身边人熟悉的项目,往往受情绪直觉影响忽略现实的经济环境以及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因素,导致寻找的项目与自身才能不匹配,无法成功吸引到风险投资。

(三)近因效应非理性决策

寻找项目阶段的近因效应非理性决策指考察项目时,当出现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原来信息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对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做决策的影响较大,导致最后一个接触的项目很有可能会入选,但其会模糊中间项目信息印象,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进而做出错误判断,可能导致寻找的项目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四)首因效应非理性决策

首因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考察项目时会受信息呈现顺序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即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会有更大的影响作用。高科技风投企业家自己第一个接触的项目很有可能入选,因为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致使其忽略其他信息,只偏向于第一个接触的项目,而导致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五)对比效应非理性决策

对比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更关注有鲜明特征的项目,并且会比较同时出现的其他项目,因而更可能选择最差项目的前一个项目或后一个项目,但往往不能发现其他项目的潜力,只关注所比较的项目优势,忽略其缺点,降低了项目成功率,从而难以吸引风险投资。

(六)稀释效应非理性决策

稀释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考察项目时,未将可吸引风险投资作为考察项目时最应该关注的因素,而受到其他因素,如风险大小、研发的困难程度等因素影响,从而可能在考察阶段找到的项目难以吸引风险投资。

(七)晕轮效应非理性决策

晕轮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考察项目时,非常信任成功人士或名人推荐的项目,片面地看到他们推荐的项目优点,从而更关注成功人士或名人推荐的项目,从而会产生认知偏差,未能充分了解其他人推荐的项目优势,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继而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三、设计问卷与数据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与信度分析

1. 问卷设计。本调查问卷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人口统计特征,共8个问题;第二部分是对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非理性决策定性部分进行测量,共32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对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非理性决策定量部分测量,共33个问题。

初始问卷在作者所在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对象中发放了15份作为预试,与填写者就问卷中难以理解或模糊不清的地方进行了沟通,修改后形成最终问卷。由于本文拟采用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的方法研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非理性决策行为,而Boomsma(2000)发现,对于结构建模分析(SEM)而言,不论是模型有恰当解的百分率、参数估计的精确性,还是统计量的分布,研究结果都显示样本容量越大越好。他建议样本容量最少大于100,大于200更好,考虑到难以找到太多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因此本研究拟定发放200份问卷。问卷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正式发放,为考虑问卷填写的真实性,本次发放的主要对象是已经接受风险投资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其来源于作者所在的风险投资机构和本行业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因为此类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已接受风险投资,无需担心填写问卷对自己融资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帮助风险投资机构发现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可能存在的某些非理性决策。

2. 信度分析。测验的信度是指使用相同的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信度代表的是内部一致性概念,也就是一个变量(概念)下题目数的平均值,通常以SPSS中的指标Cronbach ?琢值来表示。Churchill指出Cronbach ?琢系数绝对是第一个用来检验衡量工具质量的方法,在整理好回收的问卷后,本研究问卷运用Cronbach ?琢来检验衡量工具的信度,使用修正后项总相关系数(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ction)来净化测量项目。纠正项目的信度检验筛选项目的标准有两个,必须一起成立才可以删除此项目:一是修正后项总相关系数小于0.3;二是删除此项目可以增加?琢系数值。当Cronbach 大于0.7表示非常好,0.35~0.7表示可接受,小于0.35要删除。项目获取阶段的信度分析如表1所示。

(二)数据分析

为确保问卷的可信度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对调查问卷进行的前期调查,选择对象主要是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并接纳有关专家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对问卷进行完善。调研对象是近年来国内接触过风投企业的企业家。通过概率抽样的样本选择,对130位高科技风投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96份,采用APASS16.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列联表分析法判断人口统计特征与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项目获取阶段的非理性决策之间的显著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著性的统计特征变量与非理性决策的关系,其中采用的显著水平是0.05。

1.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如表2所示,高科技风投企业家35岁以下和35岁以上的人群中具有非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2.3%和55.1%,可以看出非理与人的年龄是呈正向的;根据学历来判断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中非理的人数中高学历与低学历分别为50.5%和28.8%,可以看出高学历所占的比例要大,也就是说学历与非理是呈反向的;根据家庭中有无子女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来判断其是否非理性,可以看出有子女的与无子女的比例分别为37.2%和51.1%,有子女的风投企业家更加理性,而无子女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更趋向于非理性;有无留学经历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中具有非理的人数分别占29.8%和47.6%,可以看出具有留学经历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其行为较之无留学经历的更加趋于理性;在其是否具有创业经验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中,有经验的企业家非理性所占的比重为25.9%,无经验的企业家非理性所占的比重为83.5%,可以看出,有经验的企业家其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更趋向于理性;在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中技术型与管理型的人员中,技术型所占的比例为72.2%,而管理型所占的比例为24.6%,可以看出管理型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其心态更趋向于理性,而技术型的企业家其非理严重(见表2)。

2. 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非理与人口统计特征实证检验。由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以下结论:(1)表2中显示非理与风投企业家的年龄是呈正向关系的,同时在列联表3中的数据显示,三种分析结果都是支持该结论的,也就是说非理与风投企业家的年龄之间存在显著性影响;(2)由表2可看出非理与学历是成反向的,但列联表3的三种分析却并不完全支持该结论,其结论是非理性与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学历与其非理性之间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3)由表2可以看出有子女的家庭结构中,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非理比较严重,列联表3中的三种结论也是支持该结论的;(4)由表2可以看出非理性在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中具有留学经历的程度较弱,列联表3中的三种结论是支持该结论的,也就是说非理与留学经历存在显著性;(5)由表2可以看出,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非理与其有过创业经验之间是反向的,列联表3中的三种分析结论也支持该结果,显然非理与创业经验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6)由表2可以看出,技术型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非理较强,列联表3中的三种分析结果亦支持该结论,表明技术型风投企业家与非理之间存在显著的影响。

由上述分析情况看来,除去学历这一项基本的人口特征,其他的人口统计特征:年龄、家庭结构、留学经历、创业成功经验、创业前职业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分析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项目考察阶段其非理与人口统计特征之间的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表4显示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值(R)和确定系数值(R2)分别为0.843和0.918说明其拟合优度较好,其中Durbin-Waston统计值为1.955,仍接近2,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模型通过方程显著性检验。

由表5可以看出性别与年龄、职业及学历、从业经验和家庭状况的t值在0.05水平上不够显著,与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非理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其中留学经历与创业成功经验与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非理性决策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笔者从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留学经历和创业成功经验、从业经验和家庭状况八个方面来研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非理与人口统计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以下结论:

1. 性别、年龄、职业、从业经验、家庭状况与项目考察阶段的非理性决策不存在相关性。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年龄的大小,从事何种职业,积累了哪些从业经验,家庭状况如何,在风险项目考察阶段都有可能比较倾向用简单的类比方法选择国外的热门成功或自己熟悉的风险项目,或者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接触的第一个、最后一个有深刻印象的项目,甚至非常信任成功人士或名人推荐,片面地认为他们的推荐是好的有利的,非理性地坚定自己的判断,往往忽略其他信息,忽略其他项目的潜力,导致做出非理性决策,产生代表启发式、易得性启发式、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对比效应和晕轮效应等决策偏差。

2. 国外留学经验、创业成功经验与项目考察阶段的非理性决策存在相关性。国外留学经验与风险项目考察阶段的非理性决策存在正相关性。有国外留学经验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更关注国内外热门项目并加以引进,相信国内外成功的风险项目自己去做也会成功,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关经验更容易产生代表启发式非理性决策,反之亦然。而创业成功经验则与风险项目获取信息收集阶段的非理性决策存在负相关性,即无创业经验的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容易产生代表启发式、晕轮效应等非理性决策。

(二)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风险投资与其他形式投资的最大差异在于风险投资公司不是通过分享风险企业的利润实现投资收益的,而是通过扶持风险企业迅速成长,然后从风险企业成功退出,一次性获得高额回报。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是在创造风险企业成功的历程中的战略盟友。风险投资公司会充分发挥其各种优势和影响力,帮助风险企业实现商业价值。因此可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在该阶段动态分配资源进行监管和辅导。

在风险投资项目获取阶段,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目的在于寻找那些可以吸引风险投资的项目,但在这过程中他们可能倾向于简单地用类比的方法去判断寻找那些已经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国外成功的案例,并加以引进或做出判断时依赖的信息不充分不全面。即使高科技风投企业家有相关的成功创业经验,还是会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偏差,做出错误决策。在项目筛选标准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会根据以前从事的职业不同,会对出现非理性决策有较大影响。在对项目进行评估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学历越高越无法容忍自己判断失误,因此不愿意对已筛选出的项目进一步论证,导致可能选择出的风险投资项目并非最优项目,难以吸引到风险投资。所以,根据上述对项目获取阶段的非理性决策分析得知,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项目筛选阶段、项目考察阶段、项目评估选择阶段都存在非理性决策行为,因此风险投资机构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减少风险投资的非理:

1. 在项目筛选阶段风险投资机构应分析风险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内的经济环境、企业模式、消费者的偏好等,并且对比更多的风险投资项目,从中选择最具有投资价值的风险投资项目,减少盲目跟从国外成功案例导致的非理性。

2. 项目考察阶段,对高科技风投企业家进行问卷填写及心理分析,减少高科技风投企业家根据以前不同的职业产生过度自信等非理。并且根据以往的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建立数据库,供风险投资家参考,减少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大方向的错误,减少其选择熟悉的事物而忽略了高风险投资的项目。

3.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选择阶段,征集多个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意见以及社会新闻、舆论评价等利弊消息进行综合评估,减少高学历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因缺乏详细审查和深入调查而导致的风险投资项目失败。

参考文献:

[1]王松奇.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Dixon R.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the Appraisal of Investment[J]. OMEGA, 1991,19(5):333-344.

[3]姚佐文,陈晓剑.可转换优先股与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J].管理科学学报,2003,(1):92-96.

[4]Thaler R. 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Marketing Science,1985,4(3):199-214.

[5]Gompers Paul.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An Examination of Convertible Securities i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J].Mimeo,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97.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 风险管理 特点 识别分析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90-01

一、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一般指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它具有几个方面的含义: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是损失或损害;风险是预期和后果之间的差异。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辩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或是在无可避免时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使意外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强、投资量大、综合系统优化需求高等特点,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审批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招标后及在项目的实施期间,均应进行风险管理。重大科研项目的风险来源、风险的过程、风险潜在的破坏机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风险的破坏力错综复杂,单一的管理技术或单一的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和程序措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

二、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与处理方法

1.风险的预测与识别。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要回答以下问题:项目中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会引起什么风险?这些风险的严重程度如何?简而言之,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就是要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计。重大科研项目容易存在以下风险:(1)重大科研项目周期长,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不可确定的因素多。项目的涉及面广,不仅同步进行类似的课题的进展会影响课题的时效性,而且在科研期间的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变化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课题的进展,有时甚至关系到课题的成败。(2)重大科研项目所涉及到的人员数量众多,而且由于项目周期长,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可能会因项目组成员离职、调职甚至伤亡等原因而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3)重大科研项目范围大,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调,容易引起协调上的问题。所以,重大科研项目管理者必须密切关注环境因素的变化,包括类似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政策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同时,重大科研项目管理者也必须协调好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内各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人事纠纷、人员变动以及各部门、各交叉学科间不能协调一致工作而给项目带来的损失。

2.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风险分析即对项目风险进行前期预测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问题的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设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评价就是对各种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按其严重程度排序。首先需确定风险评价基准,进而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在实践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绝非互不相关,常常相互重叠,需要反复交替进行。

3.项目风险处理。可供选择的风险处理方法通常有:风险避免、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风险避免是指当项目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没有其他策略可用时,通过更改方案、要求、规范等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消除高风险源,代之以较低等级风险。风险避免有时需要做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与风险真正发生时造成的损失相比,要小得多。风险控制不是试图消除风险源,而是努力降低或缓解风险,就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是尽量减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风险转移是在方案研制和设计过程中重新分配风险,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所谓重新分配是指系统某个部分风险重新分配到该系统的另一部分,或者使风险在研制管理部门、研制方或使用方之间进行重新分配。保险是转移风险的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风险承担是指对存在的特定风险状况的认知从而主动做出决策接受相应等级的风险,无须专门进行风险控制。但是,应当预留出费用信息余量和进度余量,以应对各种风险阶段决策可能产生的问题。风险处理活动需要一定量的费用投入,因此,在建立项目的费用和性能目标时,必须为此留出一定经费额度。因此,重大科研项目管理者应该在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重大科研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按照风险的类别及对项目产生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法。

三、结论

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层次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多个方面,也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重大科研项目管理者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坚持不懈地跟踪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进展情况,逐步形成项目风险管理的闭环系统,对重大科研项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处理,确保重大科研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项目风险管理是重大科研项目管理中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重大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劲.研发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2.王建勇.研发人员如何提高价值.企业研究,2008.3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 科技 风险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研项目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极为重要的载体,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渠道。科研项目作为一项开创性的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始终与风险相伴相生,因此,加强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对于任何科研主体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科研项目风险概述

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科研项目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进度、资源条件下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和目标的不确定性。这一风险的测量指标一般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是概率,二是发生风险对应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经济上的。科研项目最大的特征就是探索性、创新性,很大程度就是依托既有的技术条件向未知领域的拓展,而风险恰恰就是创新的伴生物。这决定了相比于其他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的风险更加突出,更加复杂,应该受到格外关注和重视。根据相关调研,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科研项目规模迅速扩大,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但是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也存在较为粗放的问题,不少项目存在质量不高、进度失控、成本费用超预算、成果不理想等问题,特别是过于重视项目立项申报,对项目实施和过程控制重视不够,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反映了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

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分析、识别、评估、应对的过程,核心是根据识别出来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各个风险,按轻重缓急,逐条逐项明确风险应对措施,采用相应管理方法和手段,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管理阶段,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其中,重中之重是事前防范,最大限度避免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其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一)建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预可研之初就要在项目团队明确项目风险的组织和人员,重大项目应有专职的风险管理小组和岗位,统一项目的风险管理,明确责任。

(二)项目风险初始信息收集。信息是管理决策的基础,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要做好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前提是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项目的基本信息,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政策情况、技术情况、设备情况、专家情况、人员情况、合作方的情况等等,并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建立项目的基础信息库,为风险识别与评估做好准备。

(三)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确立主要风险种类和具体风险点,并进行重要性排序,重点是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因为很多重大风险往往出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定性方法主要可采用问卷调查、项目组集体讨论、相关专家咨询、情景分析、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主要可采用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事件树分析等方法。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最好能通过一些列的假设和条件设置,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和风险测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估,绘制项目风险坐标图,确立更加科学的优先顺序。

(四)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与应对实施。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结合项目团队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等因素,选择确立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转换、风险补偿等适合的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策略,分类制定包括人、财、物配置的风险应对方案,并全面组织方案实施。

(五)风险管理过程监控与动态优化。结合风险应对方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覆盖到项目运作的各个环节,尤其要加强关键节点的监控,保证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针对项目运作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迅速对风险策略和应对方案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增强风险管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三、科研项目的主要风险点

科研项目风险在项目立项、可研、审批、招标投标、实施、结项等各个期间均应做好风险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根据科研项目的一般属性和特殊性,有几个关键风险点需要认真加以重视。

(一)技术风险。不管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开发研究,科研项目的根本任务是探索和认识未知领域,其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技术层面的风险。第一,因为现有的认识水平、技术水平、科学知识及其他现有条件的限制,技术规划不合理,出现无法预见、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特别是所依赖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支撑条件存在不足,造成关键技术无法突破。第二,对研究平台要求过高,不切实际,主要是项目研究需要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实等硬件条件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高尖端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研究需要。第三,项目技术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存在不足或与项目研究领域不匹配,制约了项目研究开发。

(二)项目团队风险。人是科研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源。首先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的风险。根据吴建南(2010)等学者对科研项负责人相关特征与科研项目绩效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负责人职称对科研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年龄与项目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项目负责人担任领导职务、出国留学经历对项目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项目负责人学历以及过往承担项目经历对项目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项目负责人的基本素养、个人能力、精力投入对科研项目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选择项目成员的风险。在项目立项申报时为达到项目对职称、学历、人数等方面的要求,容易出现“挂名”充数的现象,在项目实际开展过程中,预先计划的科研人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到实际研究工作中来,或者因为来自不同部门或单位,有各自的科研任务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工作。此外,团队风险还体现为项目成员因工作变动、疾病等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参加研究,而后续替补人员又无法马上跟进,造成项目开展受到不利影响。

(三)费用控制风险。科研经费不足也是当前困扰很多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一是费用预算出现偏差。因为对项目涉及到的实验设备、器材、元器件及人力的所需的规模数量及市场行情估计不足,造成项目申报时经费预算偏少。二是经费使用不合理。在设备采购、消耗品使用、人工成本支出等方面过于粗放,缺乏有效的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成本控制不力,导致经费支出混乱,超支严重。三是有些项目涉及到自筹经费,在经费来源上不能得到有力保证,容易造成项目因为经费中断无法继续开展。

(四)进度控制风险。项目进度是评价科研项目的重要指标,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科研目标也是科研项目的重大风险。首先是项目计划过于乐观。对科研项目需要的时间周期和可能遭遇的困难估计不足,对人员到位、资源匹配、实验攻坚、结果验证等重点环节拟定的计划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无法如期完成。其次是进度管理前松后紧。由于缺乏对过程节点的有效控制和督促,容易出现在项目前期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量任务拖到项目后期进行的现象,加上中间变故的增多,造成项目超期。

四、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议

针对科研项目风险的主要特点及其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应该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合理有效地项目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全面地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来增强科研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一)树立科研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必须要重视项目管理风险意识的强化,从单位负责人、项目团队负责人到每一名科研人员都要联系自己的岗位职责,充分认识项目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及其后果,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把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研发等核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到科研项目日常管理和主要流程之中,形成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团队负责人、一线科研人员组成的三道项目风险管理防线。

(二)建立覆盖科研项目前、中、后台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立足科研项目的总体目标,通过在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主要措施、风险管理职责分工、项目内部控制系统等。重点要把业务中心与管理中心相分离,将项目的具体科研工作作为的项目前台,将项目成本管理、事务性工作作为项目的中后台,让前台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研发,让中后台做好对项目前台工作的服务,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格局。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抓好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要让项目团队成员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地在做好研究开发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风险防控的职责。其核心就是要做到权、责、利清晰明确,不能留有模糊空间,否则就会形成项目风险防控的盲区。科研项目工作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如果多头多人都负责,结果就是无人负责,从而形成项目管理的漏洞,成为项目风险源。制度建设就是要扫除这些管控盲区,确保每一个项目成员都能各尽其能、各尽其责。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是提高各个领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对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也是一样。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建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的全过程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在其中嵌入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项目风险关系信息系统,对成本预算控制等一些关键运作流程的控制要实现信息化管控。要通过项目信息化运作,既能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更可以增强项目运作过程的透明化,使项目开发过程、各项资源匹配、项目进度控制等都能更加清晰有效地得到控制,从而增强对项目风险的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舒扬,董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研项目风险研究.山西科技,2014(06).

[2]蒋琰,陈谦明,黄海,杨宁.基于项目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研项目风险控制.软科学, 2009(06).

[3]吴建南,章 磊,郑永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特征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实证分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9篇

一、前言

投资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预测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情况和结果。这是因为,客观环境、条件及相关因素是变化发展的,而人们依据过去的数据资料和经验所做的预测很难完全符合未来的事物发展规律和实际状况,而且时间距离越远,预测的误差也越大。为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实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于是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作为新兴的经济管理科学,便应运而生,它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设项目和高科技开发项目的实际,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经济管理边缘科学。

在国际上,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决策分析的重要部分。包括项目在内的现代决策,实质上是风险型决策,而风险决策的核心是风险分析与管理,它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加入!"#后,项目风险日益增多,至今我国还没有全面引入风险管理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风险估计与评价,这是造成我国许多工程投资膨胀和工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与趋势

1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新概念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就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风险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风险分析的另一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有助于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改进项目设计方案或优选设计方案,直接起到降低投资项目风险的作用。由于有些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宜用投资或经效益的变化来度量,对复杂的重大项目有必要进行各专项风险分析或单因素风险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应是专项风险分析和单因素风险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分析。

2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世,使得现代计算与网络技术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工程技术、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系统,并迅速成为简捷地分析、求解、优化这些系统的有效技术。

进入7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复杂的网络逻辑运算成为可能,而且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对这类网络模型进行综合、分解、资源分配、成本优化。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随机网络仿真技术(GERTS),在GERTS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特殊用途的仿真随机网络技如成本优化仿真随机网络(GERTS)、选择模型仿真语言(SLAM)和图示可靠性分析仿真程序(GRASP)等,极大丰富了网络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80年代初,在GERT的基础上,出现了风险评审技术(VERT)网络模型,引进了完成项目具有风险的概念,把完成项目的时间、费用以及效果联系起来,建立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网络技术描述与分析现实系统和客观世界的能力。随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技术适用的项目或系统越来越大,描述及分析的功能更加完善;二是用于计算和分析各种网络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微机化,这大大增强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3风险分析理论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随机网络是一种可以反映多种随机因素及其随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网络技术,在随机网络模型中,包含着各种随机成分,如时间、费用、资源耗费、效益、亏损等,并且可以处理系统中各种项目及其相互影响的随机性问题,即一活动按一定规律可能发生或

不发生,相应地反映在项目开始或结束的节点也可能发生或不发生,从而为许多复杂的、包含多种随机因素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投资项目的工期与费用估计中,将风险分析与随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其优越性。一是直观性,随机网络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影响工期和费用的风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可计量性,根据随机网络模型,可估计出各风险因素对活动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三是可控性,根据风险因素对项目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估计,为决策者提供一整套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为投资项目能以最少费用按期完成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三、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工具,项目理方法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而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项目主动控制的手段,其主要目标是使项目的三大目标:投资7成本、质量、工期得到控制。这种主动控制与传统的偏差/纠偏/再偏差/再纠的被动方式截然不同,风险管理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体现在通过主动辨识风险因素并加以分析,先采取风险处理措施进行项目的主动控制。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只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没有同时引入风险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尚未认识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抵御风险或转移风险的重要性,而且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为了在账面上反映节省投资而不愿意增列风险管理费用。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另外,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逐渐由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2001年全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亿元、银行贷款%"!)*#亿元、政府投资%)&*&亿元、利用外资$((*&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和(*$+,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规模宏大的长江航道工程、广州地铁项目、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并成功地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从%’#!年起至%’’),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安排了三峡工程的风险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利用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具体的三峡工程为背景,研究投资项目经济风险、投资膨胀风险、工期风险和财务风险,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项目融资;项目融资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50-02

项目融资是一种与公司融资方式相对应的,以项目公司为融资主体,以项目未来收益和资产为融资基础,由项目的参与各方分担风险的,具有有限追索权性质的特定融资方式。这种融资不是以项目业主的信用或者项目有形资产的价值为担保,其本质上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贷款,归还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由于项目融资涉及的资金规模大、期限长、参与方众多且结构复杂,还具有“有限追索”的特点,即对借款人拥有的项目之外的财产,原则上没有追索权或只有有限追索权,这导致项目融资的风险很大。因此,了解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

一、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

为了安排项目融资,必须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对有关的风险因素作出评价。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按照项目融资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风险作出进一步详细的分类研究,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为在项目融资结构设计中减少或分散这些风险提供具体的依据。

项目的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价工作的自然延续,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近些年来,由于国际上项目的投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项目的融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之国际经济环境越来越变幻莫测,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项目的风险管理。

在项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项目的风险管理有三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针对项目所面对的风险因素,决定是否做出反应;

第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对各种可能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进行取舍,制订最实际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包括对项目影响的重要程度、风险管理可能采用的手段以及风险管理的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三,在项目的建设或生产期中实施这些风险管理方案。

二、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完善,基本制度不健全

采用项目融资方式,涉及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外资政策和投资政策等,对法律、融资环境要求很高。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并加入了一些国际条约,但总体的国家法律体系正在制定和建设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保障环境,有针对性的法规尚未制定。目前还有些法律法规中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相悖的条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不够高,有的外商甚至认为有关法律法规在执行上也存在困难。

2.金融体制不完善,衍生工具较少

较之国际直接投资,项目融资对外汇风险更为敏感。虽然我国已实现经常项目下外汇自由兑换,且承诺外商正常利润可兑换付至境外,但目前,国家为了稳定国内金融市场,防止资本的变相外流,对外汇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我国项目融资大多涉及外资,而目前在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手段较少,不利于金融风险的规避。

3.政府承诺过高,加大了自身风险

地方政府缺乏运作项目融资的知识和经验,出于吸引外资的目的和对自身政绩的考虑及短期的利益,我国某些地方政府官员可能会作出与中央政策与长远利益不相符的决策,给项目的外商做出过多的承诺,一方面加大了政府自身的风险,另一方面必然导致政府巨大的履约成本。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政治体制,外商对这些特殊性可能不太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签订项目特许权协议并得到地方政府或某些官员的承诺与保证,一旦中央发现或地方政府换届,则此类项目必然属于被清理的对象,政治或信用风险极大。

4.项目决策缺乏科学、深入的可行性分析

在项目融资的投资决策阶段,缺乏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决策者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把握不准,而选择了质量不高而收益低的融资项目,致使不能按期收回投资而带来风险。

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缺乏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大多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往往由经理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缺乏一套既协作又相互监督的机制。这样的决策大多缺乏科学的依据,一旦付诸实践,投资损失在所难免。第二,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决策者为了缩短决策时间,节省调查成本,大都不愿从事市场调查、经济政策的研究,导致对客观实际情况和项目融资风险缺乏认识。第三,缺乏科学的预测分析。一些决策者对项目投资方案大都缺乏科学预测分析,对于潜在的不可抗力风险、市场风险不能充分认识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性条款,从而造成方案本身的不科学性。第四,外商投资方过度相信地方政府的承诺,对项目的回报有着过高的期望,造成项目的投资决策不是基于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和回报率预测,而是片面基于政府对回报率的保证。在政府缺钱、投资者缺项目的情况下,双方更有可能达成这种政府保证高回报率的特许权协议,而在实际情况中缺少可行性,最终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贯君张文:浅析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三、加快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1.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基本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关项目融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具有一定透明度和信用的法律体系是项目主办人和贷款方评估项目风险的首要考虑因素。一旦这一体系得以建立,政府依法管理,中外投资者能更好地做到有法可依,有关的申请、审批、仲裁和操作程序将得到规范,项目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得到明确,项目融资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提供一个完善、透明度高的法律体系,使我国项目融资有一个较好的法律环境,从立法上对项目的政治风险给予保证,从整体上降低项目融资风险。对项目融资实行归口管理,简化程序。为保证项目融资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国家应尽快成立专门的项目融资主管机构,制定明确的审批程序,降低项目投资者的获准风险。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与一般金融市场上的外汇交易相比,项目融资中的外汇兑换更多地是为了按照项目协议中的规定偿还债务或支付费用,或者为了转移投资所得。投资方应与项目东道国政府签订相关协议,通过与项目东道国政府谈判,尽量要求政府对货币的自由兑换和自由汇出做出明确的承诺,取得保证项目企业优先获得外汇和外汇汇出的协议(或由其出具获得外汇的担保)。这对于在实行外汇管制国家实施项目融资的外国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它通常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全面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对换,可以利用国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及保险市场对项目融资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3.防止政府承诺过高,合理发挥政府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重要作用应是制定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从整体上降低项目融资的环境风险。比如税收政策上,根据需要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待遇,可以降低项目现金流量不足的风险,同时也可达到吸引外资投资的目的。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或多边机构的做法,建立一定的机构,就某些政治风险提供保险。在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汇率风险上,政府可以通过在金融机构设置专门针对项目融资方式的金融产品,把这部分风险转由金融机构有偿分担。

4.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可行性分析

由于项目融资往往都是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且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而可行性研究有助于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判断,成为风险分析的首要前提。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正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分析和评价许多与项目有关的风险因素,如项目的原材料及燃料供应、技术设备、项目的外部市场环境、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等。通过这一系列因素的分析对项目作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因此在项目实施前进行技术、经济及法律上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在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投资者要充分了解中国各级政府的运作规律,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央政府对投资方向的引导和投资力度的调控,并合理和正确地预测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和投资趋势的理解和判断,不要轻率地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和过高承诺的吸引下作出投资决策,进而科学合理地分析项目各方面的可行性,避免遭致失败或运营困难。

[参考文献]

[1]沈海涛.项目融资[J].才智, 2009 (3).

[2]聂高辉.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探析[J].科技广场, 2009 (2).

[3]高玮,杨子君.项目融资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8 (12).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1篇

摘要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项目;风险分析;环境效应

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必要性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又被称为“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燃烧值高、使用方便、情节无污染等特点,是地球上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姚伯初教授采用体积法来计算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得到南海资源量为

1,如此巨大的资源量如果成功的完成商业化开发,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存在的能源不足的问题,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而且能够缓解我国大量使用煤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风险分析

风险是随机发生的可能造成灾害或损失的偶然事件,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项目,只是风险的大小存在差别,风险分析就是将项目可能产生的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出来,并进行评估,并寻找控制风险的方法2。

1. 风险识别

对于项目风险的识别需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把风险的识别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分析,并且借鉴相关的风险分析案例,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的风险全面的识别出来。

风险识别过程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得识别出来的风险更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不容易产生遗漏。这些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3: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分组分析法,环境背景查对法,检查表法,SWOT法,情景分析法,流程图法,因果图法等。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得风险的识别更加全面和系统。

图1列出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项目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主要包括:

1)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主要是指南海自然环境的运动规律和自身情况等可能对开发项目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南海的海洋环境风险,包括水文情况、气象条件和海底可能的地质灾害对项目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及海洋的地质条件包括储藏的资源量,地质状况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2) 技术风险

是指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所存在的寿命、成功可能性、效果和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整个开发项目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地球物理性质的特殊性,钻井技术的风险4有所不同,特别要注意井眼失稳和井内事故风险。水合物藏的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等5,在选择何种开采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技术可能对整个项目所造成风险的可能性。

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因素导致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天然气产品的市场价格、成本和市场的需求情况,而这些因素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的,对整个项目来说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另外,由于开发项目很大一部分都要通过外部融资获得,融资风险可能会导致融资主体面临一定的损失。而且,项目如果通过银行固定贷款得到资金,那么利率的变化也可能使项目整体收益受到损失6。

4)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在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全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项目功能的实现和投资的收益。

5) 政策风险

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这种大型项目,政策性因素也可能对项目的整体造成很大的风险。这包括能源政策风险,海洋政策风险以及环保政策风险。由于南海地区海洋权益争议7巨大,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维护我国合法的海洋权益并尽量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冲突。

6)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所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8。由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项目的特殊性,它对海底沉积物的地球物理性质,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海底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效应。

作为沉积物中胶结物形式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条件如果发生变化,可能改变沉积物的力学特性,降低斜坡稳定性,进而诱发海底滑坡9,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失稳,还会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甲烷,影响全球气候10;大量的天然气进入海洋中还可能对海底的微生物链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2. 风险管理

在对开发项目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识别和基本分析之后,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定量的评价。在这里,可以利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拟法、贝叶斯风险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分析的过程都要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项目的勘探结果(储量、沉积层性质、储藏性质等)、开发区域、投资规模、海洋环境状况、市场情况等,使得各项指标的确定更具科学性,风险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对项目全过程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创造了条件,管理者要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风险后果的大小对风险进行处理,主要包括风险的减轻、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和后备措施六种。无论采取何种风险管理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尽量减少风险因素对项目造成的损失,使得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并且防止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姚伯初.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J].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20~28

[2] 王宽敬.论风险分析方法[J].中国海洋油气地质,1995,9(4):290~292

[3] 初京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应对策略:[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4] 李琪,常笃,徐英卓,唐继平,梁红军.基于知识集成的石油钻井风险管理系统研究[J].石油学报,2009,30(5):755~759

[5] 吴传芝,赵克斌,孙长青,孙冬胜,徐旭辉,陈昕华,宣玲.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现状[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1):47~51

[6] 詹丽,杨昌明,何伟军.项目风险评价决策:方法与实证[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44~47

[7] 李金明.南海波涛――东南亚国家与南海问题[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167~179

[8] 魏.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J].辽宁化工,2007,36(5):337~340

[9] Keith A. Kvenvolden.Gas Hydrates - Ge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Global Change[J].Reviews of Geophysics,1993,31(2):173~187

[10] 方银霞,黎明碧,初凤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逸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2):286~290

作者简介:

1 高惠瑛(1967- ),女,博士,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青岛人。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3篇

摘 要 投资是企业发展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但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因此,企业能否把资金投资于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提高投资效益,需要不断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核行业;科研工作;项目管理;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5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107- 03

1 概 述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目前已被公认为一种有生命力并能实现复杂的管理目标的现代手段。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科研院所基本采用前苏联计划经济下的科研管理模式。改革开放后,逐渐尝试引入了项目管理运作机制及ISO 9000认证等。但总体上讲,在科研课题管理方面仍未摆脱过于粗放的局面[1]。

我国核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在核能研究、开发、生产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由于核科研工作的高端性、先进性及知识密集性,使其成为核能领域极为重要的一环,更加有效、科学地实现核科研管理,是解除阻碍核科研高效发展瓶颈的主要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核科研院所尝试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及方法,以提高其课题管理水平。

2 核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及信息化建设重点

2.1 一般科研项目管理内容

一般意义上,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控、项目收尾、项目评估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九大管理领域,主体领域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4个辅助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还有一项综合管理即整体管理,也叫计划管理[2]。

科研项目作为一类特殊项目,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及项目管理内容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3]。科研院所项目管理涉及领导层、管理层、课题负责人、科研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各类参与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

2.2 核科研项目管理特征分析

核科研项目管理在管理领域基本框架之外,还应突出强调4个方面[3-4],如图1所示。

2.2.1 创新管理

创新是对科研项目产出物的要求之一,这种创新既包括发现或发明获得的成果,又包括成果的应用推广。

2.2.2 知识管理

科研项目的成果是知识产品,科研项目的群体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因此科研管理理念变革、科研研究过程、科研能力提升、以及科研产品管理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

2.2.3 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科研项目管控难度很大,较一般工程管理而言在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风险。

2.2.4 安全保密管理

科研工作一般是行业中先进知识成果的密集领域,由于核行业本身的敏感性以及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决定了安全、保密管理在核科研项目管理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特征是核科研项目管理与一般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

由于科研项目管理在知识领域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科研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知识产品以及核科研安全保密特殊要求等特征,导致一般项目管理的时间、费用、质量的管理目标,不能成功地控制和解决核行业基础科研项目管理中由于技术和知识本身的变化带来的新情况。因此,在进度、费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对核科研项目管理过程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工程项目的更高要求。

2.3 核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

结合核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分析,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5]:

(1)计划进度管理: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加强对时间进度的严格控制,要求管理层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并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2)知识管理:核科研项目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活动,课题专家及科研人员应最先了解并跟踪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知识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此外,过去的问题和经验也应作为一种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和共享。

(3)成果鉴定与评价:科研项目成果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通过同行专家评审及第三方机构科研查新工作,为项目的新颖性及科研水平提供权威、客观的说明和论证。

(4)安全保密:核科研项目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对安全保密的要求更为严格,在信息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方面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5)针对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应加强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以及风险模拟、预警、预测等,从而有效降低/规避项目风险。

(6)应当为科研院所领导层及时提供所需的项目相关信息,用于辅助领导层决策。

3 信息化在核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 总体框架

核行业科研管理框架应以项目中心为核心管理目标,结合PMP项目管理的精髓,围绕核科研项目特征突出关键需求点,为各类用户提供更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引导和控制,为核行业科研院所真正实现清晰化的项目管理提供强大支撑[5-6]。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表现层:直接面向科研用户,包括内部科研决策/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外部专家/第三方机构用户。通过表现层规范信息化应用入口,对内外用户提供服务。

应用层:按照应用模块灵活配置,各应用模块独立进行分工协作,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接收客户来自表现层的请求,在应用层这里进行处理。应用层具有分布式的结构设计。

支撑层:也是逻辑事务层,各种业务应用逻辑都包含在支撑层模块中,采用组件技术进行开发,每个应用组件的运行、策略、事务处理在应用服务器上,相互独立,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数据层:主要包括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及其所存储管理的企业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各个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逻辑模式和权限许可,有关用户调阅或者组合分析,形成业务管理或者管理决策信息。

3.2 应用层功能划分

按照科研项目管理涉及人员的分类,将总体框架的应用层功能划分为3层,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3.2.1 决策层应用

主要包括:报表查询、风险分析、综合性分析,由科研院所领导决策层使用。

(1)报表查询:为领导层了解项目执行情况提供各类报表,使领导层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了解项目情况,辅助决策;

(2)风险分析:对项目风险进行智能化分析、模拟、预测,为如何规避/降低风险的决策提供支持;

(3)综合性分析:通过数据转换、多维分析/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为领导层提供包含与项目、合同、财务等有关的深层次、综合性信息。

3.2.2 管理层应用

主要包括:计划管理、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保密、人力管理、采购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评价、科研查新、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主要由科研项目管理层人员使用。

(1)计划管理: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订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订工期进度计划。

(2)进度控制:科研项目进度控制跟踪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根据项目工期计划进行进度分析,识别可能或已经影响进度的任务或因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进度控制。

(3)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4)质量管理: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

(5)安全保密:作为核行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包括了对安全保密相关的人员、设备/介质、文档资料、制度规范、网络等的保密管理。

(6)人力管理:包含人员档案、培训管理、病事假管理、电脑考勤、绩效考评、薪资计算、出差外出、人员任务管理以及相关报表。

(7)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而进行的物资需求计划、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等活动。

(8)风险控制: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控制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包括科研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跟踪、记录等过程。

(9)项目评价:该功能由参与评审的外部专家使用。这里的项目评价指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即对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进行评价。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难以用完全量化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需要结合定性的同行专家评审法和定量的指标评价法来进行。包括同行专家信息管理、评价准备、评价过程管理、评价结果记录等。

(10)科研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根据《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作出结论(查新报告)的过程。包括科研查新机构信息管理、查新结果及报告管理等内容。

(11)业务流程:是指贯穿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证明周期的以流程方式执行的各项工作,包括:从项目申报、项目立项到项目评估收尾的各项审批流程。

(12)文档管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Word、Excel、Pdf、图片等各类文档,都可以按照项目的关系,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并执行相应的文档授权管理。

3.2.3 执行层应用

主要包括:知识管理、问题管理、业务流程、文档管理等,由科研项目组的科研专业人员使用。业务流程与文档管理两项功能与管理层相同。

(1)知识管理:科研项目,无论其产品还是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因此对于知识的管理与共享有很高的需求。知识管理包括:科研成果管理、论文论著管理、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获奖信息管理、著作权管理、域名管理。

(2)问题管理:科研工作的知识性决定了参与科研项目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知识/经验交流与分享,通过共享这些问题处理经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将问题处理经验转化为单位的知识库管理,包括问题、问题回答、问题统计与查询等。

4 小 结

实施信息化是实现核行业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创新的核心支撑技术和手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孤立,要结合核科研院所的组织、过程、资源及人员大环境,从组织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及整体发展战略出发。

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做好核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工作,信息化依赖于管理又助力于管理。没有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的支撑,信息化注定只是华而不实。只有在信息化与管理两方面找到最佳契合点,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核行业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安永锋,任智强. 项目管理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管

理研究,2003,21(3):90-91.

[2] 王勇.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4版.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9:57-60

[3] 谢飞. 科研项目的特点及管理初探[J]. 中国科技博览,2012(15)

[4] 王慧,刘晖.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探讨[J]. 哈尔滨铁道科技,2010

(2):16-17.

[5] 毛钟红.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20001

1 基于业务流程的现金流分析框架

传统的现金流分析方法主要是报表分析法。以军工研究所为例,其现金流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日常经营活动;(2)投资活动;(3)筹资活动。这种分析方法首先从现金流量表入手,根据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计算企业不同活动下真实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数据较易取得,获得的现金流分析报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从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风险管理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992年,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风险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某一业务,某一部门,风险管理的概念、工具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丰富,2004年9月,COSO提出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从战略角度及风险控制方面对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了扩充。从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研究财务风险,并整合各种资源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已经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军工研究所的业务流程和一般企业有着较大的不同,从最终生产产品来看,主要为军工产品和智力成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人员工资一部分按照国家编制由上级部门拨款。除了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构成了军工研究所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军工研究所的业务流程包括:产品研制准备――研制生产――产品完工交付三大环节。每一个环节对应不同的经济事项,每一经济事项的发生都会对其现金流产生影响,而现金流的增减变化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就是控制的重点。具体来说,军工研究所的业务流程及其对现金流的影响见下图1所示。

2 现金流视角财务风险研究

2.1 研制生产准备阶段的财务风险

军工项目在实施之前,主要进行的经营活动有用户需求调研、项目的立项申请、材料备料等。主要涉及的财务风险有:

(1)项目投资总额的不确定性。

军工项目的投资额度往往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要确定一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必须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动向,了解国内外相关项目的进行情况以及国内同类项目的研制动态等。同时,军工研究所项目投资一般要涉及大量的固定资产的购置,这部分固定资产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并且此类固定资产的专用性较强,投资决策失误对军工研究所的现金流影响重大,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其持续经营。

(2)材料等物资储备的不确定性。

研制军品产品,其材料从规格、型号、质量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材料采购等物资储备往往是同步于项目立项或在项目立项之前,这些会导致大量现金转化为库存物资,库存物资的增加,降低了资产的周转速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军工研究所的现金存量。

2.2 研制生产阶段的财务风险

(1)现金流出总量的不确定性。

研制生产阶段需要大量的现金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的直接成本支出、单位维持日常经营的人员工资支出以及间接费用支出等。对于日常支出及间接费用支出,具有固定性、周期性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以进行预测。而项目直接支出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部分产品的研制周期不确定,研制中所需的材料要经过多次复检等,产品交付时需要进行试验的次数也很难确定,而上述每一项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现金支出,现金的流出总量预测较为困难。

(2)项目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

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主要涉及到年净现金流量的测算、折现率的选择以及折现期限的确定。由于军工研究所生产的产品一般不存在同类可比较的活跃市场,其产品定价不具有可参考性,受国家相关制度限定,其成本支出规模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军工研究所军品产品的利润率也要控制在一定的比率内,产品的使用期限和国家相关政策紧密相连,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这些都导致了军工研究所项目投资年现金流量预测的困难。

2.3 产品交付阶段的财务风险

产品交付后,相关的风险已经全部转移,和一般产品不同,军工产品完工交付或试验成功后,依附于产品的主要风险已经全部转移,产品一般不涉及售后服务等。在此阶段,主要的财务风险是现金流回款时间的确定。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军工研究所此时已经确认产品收入,并结转相关产品成本,产品相关的收入等应转化为净现金流入,但是,因为科研计划及项目批复以及拨款程序等存在一定的差异,现金流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确定现金流入的时间节点是此阶段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关注点。

3 防范财务风险措施建议

3.1 加强项目调研,充分掌握信息,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财务风险产生一部分来自于外部经营环境及相关政策的变化,一部分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主要体现在项目立项与用户需求的不对称,资金支出与资金供给的不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项目立项申请中,应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动向,吃透政策;在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中,对项目现金流的预测,选择较为保守的折现率,必要时进行旧设备更新改造或设备租赁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实时监控项目的现金收支情况,

3.2 建立往来单位信用档案,利用信用融资

军工研究所的往来款项主要包括应收款和应付款,应收款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或用户,一般为国家相关部门或军方用户,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其应收款最终都能收回,但是,应该看到,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提前收回款项对军工研究所的现金流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应加大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汇报项目进度及资金需求,争取提前收回款项。对应付款,主要涉及下属单位或外部材料供应商,对此类单位可以建立信用档案,制定信用标准,尽量延期付款,同时,可以将部分材料采购业务外包,减少材料的在库时间,减少资金积压,加快材料周转速度。

3.3 加大对重要政策的研究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科目的监控,建立一体化、多部门的风险管理机制

财务风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其他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应从宏观和微观入手,研究宏观政策,从宏观上把握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在微观项目的具体投资决策以及日常财务管理中,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协同计划、建设等部门,从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策略到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全过程控制,对涉及项目投资的往来款项、投资等会计科目进行重点关注,建立一体化、多部门的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符志民.航天项目风险管理及其面临的挑战[J].航天工业管理,2006,(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