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夯实作风建设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篇

以“两学一做”夯实作风建设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作风建设不但影响着官民关系的亲疏,决定着政府信誉,更是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的时代命题。诚如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如果就此话而言,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如果引申到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则是,解决好了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两学一做”的相关学习教育工作,是夯实作风建设的有力推手。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实,作风建设说到底是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如何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如何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如何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如何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不可否认,当前一些地方的“四风”问题并未彻底清除,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依然存在。

或许这些问题只是个例,但它同样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两学一做”势必能捋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让干部作风正大光明。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毋庸讳言,一直以来作风建设问题颇具顽固性和反复性。

应当看到,通过早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化监督机制,强化有效监督力量,对党政机关及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扫除”;通过多种考核,并将结果进行公示,以“倒逼”官员转变作风等等如是,让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庸懒散奢”、“舌尖上”、“车轮上”、“会议上”的浪费与腐败、不正之风大有成效。

但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等穿了“隐身衣”的“四风”问题,还没有决绝。因此,做好“两学一做”,至少能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的现实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笔者愚见,只有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工作动员部署,和强有力的监督,才能把学习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2篇

以“两学一做”夯实作风建设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作风建设不但影响着官民关系的亲疏,决定着政府信誉,更是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的时代命题。诚如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如果就此话而言,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如果引申到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则是,解决好了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两学一做”的相关学习教育工作,是夯实作风建设的有力推手。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实,作风建设说到底是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如何通过“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如何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如何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如何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不可否认,当前一些地方的“”问题并未彻底清除,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腐化堕落依然存在。

或许这些问题只是个例,但它同样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两学一做”势必能捋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让干部作风正大光明。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毋庸讳言,一直以来作风建设问题颇具顽固性和反复性。

应当看到,通过早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化监督机制,强化有效监督力量,对党政机关及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扫除”;通过多种考核,并将结果进行公示,以“倒逼”官员转变作风等等如是,让群众反映强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庸懒散奢”、“舌尖上”、“车轮上”、“会议上”的浪费与腐败、不正之风大有成效。

但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等穿了“隐身衣”的“”问题,还没有决绝。因此,做好“两学一做”,至少能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的现实问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笔者愚见,只有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工作动员部署,和强有力的监督,才能把学习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3篇

商贸总公司多措并举夯实作风效能建设

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形象,商贸总公司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监督的经常性工作开展,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强化单位作风效能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商贸总公司组建了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并要求下属企业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日常考核制度,年初将效能办下发的《2019年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日常考核细则》转发给各下属企业,要求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岗位纪律和规章制度,从而在全系统营造“重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氛围。

二是勤学善思,强化教育。定期组织作风效能专题教育,8月份,要求全体职工观看作风效能办制作的《优质效能服务典型展播》视频短片;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开展实境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前往赵亚夫事迹展览馆进行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廉洁务实的服务质效;开展好为民服务活动,暑假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对贫困家庭学子进行资助帮扶。

三是严格督查,立行立改。商贸总公司机关会不定期组织人员对下属企业职工在岗情况、值班情况、参会情况等进行明察暗访,通过查看会议签到簿、会议记录、规章制度等方式查找问题,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及时批评教育,对履职不到位的企业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会扣除相应分数,以这样一种严惩机制促使企业能够强化作风效能建设,要求职工能够严守工作纪律。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景观护岸;基床夯实;应用与比较

0 引言

当今沿海城市景观护岸建设进入“黄金时代”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有些地方也曾出现一些足以引起高度重视的工程事故,护岸沉降严重、墙体倾斜……等等。事故发生频繁,工程质量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施工单位忽视了护岸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基础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夯实,随着风浪的经久冲刷,出现基础掏空、下沉等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施工队为非专业队伍,资质低,技术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意识薄弱。有些工地因紧靠居民区,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场或者海域条件不允许打夯船进场等因素就忽视了基础夯实。所有这些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失控,从而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下面就城市沿海某护岸为实例,围绕特殊地形条件下机械夯实的应用与比较进行讨论。

1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规模

本工程位于××市××港区内。护岸前沿线50m内遍布礁石,前沿线距离居民建筑最近距离13m。全长约125.8m。

1.2 地质条件

1)基床已很据设计要求开挖至第④层强风化花岗岩,基床标高在-3.3m~-0.65m。

2)设计水位及潮汐

极端高水位:5.51m;设计高水位:4.39m;

设计低水位:0.43m;极端低水位:-0.79m;

施工潮水位参照《2013年潮汐表》。

2 设备选择

2.1 打夯设备

由于护岸前沿线50m内遍布礁石,打夯船无法靠近施工,前沿线距离居民建筑最近距离13m,开挖放坡后距离无法满足大型起重设备进入。传统水下基床打夯为打夯船施工,但受潮位、港池条件、设备调遣等因素影响较大,履带吊设备无法进场。本工程基床初平标高+1.1m,低潮时露出水面,且离岸较近,施工机械可使用现场挖掘机,通过加装脱钩装置携带5T夯锤进行打夯。挖掘机使用PC220以上的型号,摘除挖斗,安装脱钩装置(脱钩装置的尺寸、选材及焊接均需符合要求),并在挖掘机前视窗安装钢丝网保护驾驶员防止溅石击伤。铸铁夯锤底面直径1.5m,十字分布5个φ200mm排水孔。

2.2 夯锤及落距计算

根据规范要求,单位面积冲击能=■≥120KJ/m2

式中:E■为夯锤重力势能,E■=mgh(不计浮力、阻力影响)

s为夯锤底面积,落距h。

采用5T夯锤,底面直径1.5m,根据以上公式计算落距h=3.94m,实际施工不低于4.0m。

3 打夯方案

3.1 打夯过程

挖机将夯锤放在基床夯点上,提升夯锤达到预定高度,令夯锤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然后将夯锤移动到下一夯点(接压半夯),提升夯锤完成下一次夯击,依次进行。但在第一遍四夯次打夯过程中,由于夯沉量较大,接压半夯时由于夯锤两侧存在高差,夯锤下落时容易产生偏锤现象,影响夯实效果,在打夯过程中可采用不接压半夯的方式,即在基床打夯宽度范围内(横向)夯锤相接排列完成一次打夯,然后移动夯锤在各个落点之间采取接压两个半夯的方式进行补夯,横向完成一遍打夯后纵向移动机具,以相同方式进行纵向打夯。自K0+000K0+125.8按照要求完成第一遍打夯共4夯次,然后机械倒退式自K0+125.8K0+000完成第二遍打夯共8夯次。

图1

(a) 接压半夯打夯示意图 (b) 不接压半夯打夯示意图

图2

3.2 验收方法

两次夯击完成后,在已夯的基床上任选不小于5m的一段复打一夯次,夯锤相接排列,不压半夯,平均沉降量不大于30mm即为合格,否则继续打夯,直至复打一夯次平均沉降量小于30mm。

4 与传统打夯方案对比

传统基床夯实采用打夯船(方驳+履带吊)打夯,但存在较多困难:

(1)船机调遣困难,不易确定工期。

(2)由于港池较浅且遍布礁石,必须赶在高潮位施工,船机工作和进退场容易遇到搁浅等风险。

(3)水下夯实,夯锤受水的阻力影响,难以确定夯锤提升高度,效率低下,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4)受船舶定位、移位等影响,容易产生漏夯现象,且难以准确测量夯沉量,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采用挖掘机打夯,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施工过程中便于准确控制夯锤点位、夯锤提升高度、夯沉量等,有利于控制工程质量和工期。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5篇

树牢“四个意识”,夯实政治根基。要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从严管党治党全过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要通过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在治蜀兴川的火热实践中提升政治能力,真正把“四个意识”转变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根基。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当示范、做引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干净的政商关系,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和政治文化基础。

注重选贤任能,夯实组织根基。要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战略契机,进一步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于选人用人全过程。要更加重视正向激励,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大规模培训干部,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引才聚才用才。要以严紧硬态度全方位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让歪风邪气无处遁形。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制度根基。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要坚持以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党内法规。要结合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不断健全准则、条例、规则、规定、细则、办法等构成的党内法规体系。要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把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经验和要求传导到基层、落实到基层,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根基和基础工程。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强夯法;加固深度;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

整个小区占地面积约25万m2。强夯施工区位于小区的东部,面积约138,725m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层情况如下:第①-1素填土(Q4ml)黄褐色、紫红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砂质泥岩的岩块及岩屑,近期堆积局部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第①-2素填土(Q4ml):黄褐色、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砂质泥岩的岩块及岩屑,局部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堆积时间较长,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土体胶结紧密。第②-1 层 粉质粘土(Q4d1+el):紫红色、土黄色,可塑状,局部硬塑状,为残积、坡积土,由于差异风化,土中夹全风化岩块,土体均匀性较差。因土体中空隙较大,透水性好,因此土体中含水量较低;第③-1层 强风化砂质泥岩(∈1Ss+Cr):紫红色,强风化。厚层状,夹薄层泥质砂岩。原岩矿物已全部风化,部分保留原岩结构构造,风化裂隙很发育,节理面有粘土矿物充填,局部泥化。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柱状,敲击声哑。遇水后软化崩解,失水后干缩。第③-2层 中风化砂质泥岩(∈1Ss+Cr):紫红色,中风化。厚层状,夹薄层泥质砂岩。原岩矿物部分已风化,保留原岩结构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有粘土矿物充填。岩芯呈柱状、短柱状。遇水后软化崩解,失水后干缩。岩芯暴晒后碎裂成碎块,浸水后软化、崩解。该场区,地层地质条件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的层厚比较深且变化较大,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性。

二、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

该场地强夯施工由点夯、满夯及振动碾压3步工序组成:①点夯,单点夯击能为1,000kN·m,夯锤重150kN,夯锤直径为2.0m,落距20m,点距4.0m×4.0m,分三遍进行强夯,收锤标准为: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cm,总夯击数14~18击,分多次施加,累计夯沉量一般4~6m。②满夯,夯击能量为800kN·m,锤印相交500mm,击数为3~4击,以夯实表面填土为标准。③满夯完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并用30t振动碾压机夯压8遍以上。

夯击击数:点夯每点5~7击,现场的夯击击数根据试夯的结果和夯击时N—S曲线控制为准,并根据情况适当改变。时间间隔:各遍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加固土层孔隙水压力消散所需要的时间,由于是填土和粉质粘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故当夯击能逐渐增加时,孔隙水压力亦相应的叠加,其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一般为2~4周。地基处理后满足以下设计条件:①地基承载力: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90kPa;②强夯加固深度:大于等于6.8m;③压缩模量:不小于7MPa。

三、强夯法的作用机理和设计方法

1.强夯法的作用机理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到一定高度再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一般为800~4000KN/m,最大可达8000KN/m),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2.强夯法的设计方法

强夯法虽然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在设计中,通常是根据经验初步确定强夯参数,如夯击能、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及遍数、夯沉量等提出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和测试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和施工工艺。检测的项目主要为现场载荷试验、检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同时还应辅以其他检测手段来检测强夯加固的深度情况。

四、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

1.Menard计算方法

Menard公式是基于工程实践结果得到计算强夯的影响深度。即:

H=[Mh/10]1/2 (1)

其中,H为强夯影响深度(m);M为夯锤重量(t);h为夯锤落距(m)则Menard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H=(1,000/10)1/2=10m

2.修正Menard计算方法

由于Menard公式存在的如下问题:加固影响深度的提法过于广泛,没有严格的定义;只考虑了能量因素,而对因施加能量而加固的对象—土体则未作任何考虑;考虑的是总的单击夯能或总动压力,对因夯锤触地面积的不同而引起冲击力在加固体中的差异未作考虑,因此只能作为经验公式来计算。一些研究者们围绕公式(1)进行了不同的修正后,给出了以下公式:

H=K[Mh/10]1/2 (2)

其中,H、h的含义及单位同(1);M为夯锤重量(kN);K为影响深度折减系数,一般K随土中粘性含量的增大或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则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H=0.5×(150×20/10)1/2=8.6m (K取0.5)

3.Billam计算法

基于工程实践的计算方法,与Menard公式相比,该公式考虑了夯锤底面积和土体阻尼对强夯加固深度的影响,量纲上也避免了Menard经验公式的矛盾。即:

H=MhK/B2 (3)

其中,H、M、h的含义及单位同(1);B为夯锤底面直径(m);K为折减系数,K=g/q,与土的种类和初始密度有关,一般取0.10~0.16(g为重力加速度,但为m/s2;q为土骨架的动阻力kN/m2);取K=0.10,将数据代入(3)式,得:

H=MhK/B2=15×20×0.12/22=9m

4.强夯法施工实践中加固深度公式

(4)

式中,H、h的含义及单位同(1)式;M为夯锤重量(kN);A为锤底面积;γd为地基土的干容重;ω为土体含水量(无量纲)

则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5)

五、试验检测结果

1.检测方法

地基处理后采用以下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①标准贯入试验;②静力触探试验;③平板静力载荷试验;④室内土工试验。

2.检测成果

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分别为:

(1)静力触探试验:由于该区填土含有未风化的岩块及碎石、角砾、卵石而造成个别静力触探未能贯入强风化泥岩岩层,其余均有贯入强风化泥岩层。

(2)平板静力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检测结果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不小于165KPa,变形模量变化范围为17.8~32.6MPa,达到了地基处理要求。

(3)室内土工试验

由于素填土中不均匀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硬物质,且强夯后土的密实度较高,而造成个别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差,部分指标予以舍弃,土工试验统计结果如表5。统计分析表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的压缩模量都有很大提高,夯前均值分别为6.42MPa和5.05MPa;夯后均值分别为7.71MPa和8.32MPa。该结果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对上述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加固地基,得到了预期的效果,素填土到卵石层5.9~7.7m都得到了有效的加固。

通过对强夯法有效深度的几种计算方法和实际工程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知,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宜采用改进的Menard计算法和Billam计算法。

参考文献:

[1]黄川,应付钊. 强夯法在残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2012,06:30-34.

[2]张有春,鲁建荣. 强夯法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13,08:21-24.

[3]张鹏. 谈强夯法在海滨回填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3,14:78-80.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7篇

Abstract: Taking some constructions as examples, the recent filled ground handl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the dynamic compaction's application in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关键词:新近填土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应用

Key words: the recent filled ground handling; dynamic compa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161-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加快,有相当数量建筑建设于开山填壑区域。这些区域的填方通常都是直接开山回填,填土中含有大量爆破开山形成的块状泥岩,没有进行任何地基处理。这些填土土层承载力在70-80kPa左右,属于软弱地基,必须经过处理方能作为建筑物的地基。

对于新近填土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上列举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CFG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设计参数与施工技术上分析论证了新近填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在述及多种处理法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强夯法的应用。

1工程概况

XX厂新建工程位于一工业集中区内,占地35.8亩。建筑总面积13942.62m2,一期新建面积9492.94m2,其中厂房7637.13m2,综合服务楼及配套建筑1855.81m2。生产车间为单层轻钢结构厂房和单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办公楼为3层框架结构。平面布置详见下图(红线内为厂区用地范围)。

2工程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处于红层残丘与冲沟相交地段。一水沟从场区西侧自南向北通过,沟内常年流水,沟宽2-5m。水沟现今已改建为4米宽的过水涵洞。沿沟一带场地以稻田、鱼塘为主,向东渐次过渡为斜坡、残丘。斜坡坡度较缓,一般10-20°,坡面完整,稳定性好。

场地地层由上至下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①,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粉质粘土②及其下伏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泥岩③组成。

(1)素填土①(Q4ml)

浅红褐、褐等色,结构松散,块石(最大直径约1.5-2.0m)较多,土层普遍具架空现象,主要由泥岩碎块夹粘性土组成,为场地新场爆破弃填土,回填年限半年。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厚度变化大,最薄4.5m,最厚10.1m,一般厚度8.5-9.0m。

(2)粉质粘土②(Q4dl+pl)

根据其稠度状态不同分为三个亚层,分述如下:

①软塑粉质粘土②1。红褐色,湿~很湿,夹较多泥岩风化碎屑,土性欠均匀,土样成型差,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厚0.4-2.5m,平均厚度1.1m,在场地内普遍分布。

②可塑粉质粘土②2。红褐色,湿,夹较多泥岩风化碎屑,土性欠均匀,土样成型较差,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厚约0.6-5.8m,平均厚度2.9m,在场地内均有分布。

③硬塑粉质粘土②3。红褐色,稍湿,含较多泥岩风化碎屑,底部见风化残积土,土样成型较差,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该层厚约0.6-2.4m,平均厚度1.5m,主要在综合服务楼区及铁附件车间分布。

(3)强风化泥岩层③1(J2sn)

紫褐色、浅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许石英和绢云母,矿物大部分蚀变。局部夹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薄层或条纹,岩性欠均匀。网状风化裂隙发育,裂面见黑褐色Fe、Mn质渲染,岩石软弱、破碎呈薄片、饼状或碎块状,手可捏碎,浸水即崩解,失水干燥后解体成碎粒,其强度低、完整性差,层厚0.50-2.30m,其中小件组合车间西南处较薄,其余地段较厚。值得提出的是强风化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它与下伏中风化层的分界线是一种模糊界线,它们之间实际上呈现一种过渡层。

(4)中等风化泥岩层③2(J2sn)

浅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理清楚。上部裂隙发育,矿物部分蚀变。下部岩石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岩石强度相对较高,局部呈现软硬相间状。该层未被揭穿。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①层中,后者主要赋存于土、岩交界部位及基岩裂隙中,地下水位埋深为7.30-8.10m。

4地基处理设计

4.1 设计依据

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②《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③《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④《XX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

4.2 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拟建场地处理后厂房基础范围内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50kPa。压实系数≥0.95。

结合地质情况,场地填土较厚,且含有大直径中风块石,换填垫层法不易满足规范规定的沉降控制要求,CFG桩法、振动沉管灌注桩法等施工难度较大,桩基础不易穿过大块石,桩可能支承在大块石上,块石有架空现象,持力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场地道路和厂房内地坪还需要做夯实、换填处理,工期较长,费用较高。

根据以上分析,该项工程采用强夯处理。为了保证厂房内室内地坪不产生过大沉降厂房内基础范围外采用低能量强夯处理,涵洞两侧采用先以碎石桩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轻夯处理,办公楼地基先用碎石桩处理后以强夯处理,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控制要求。

5强夯处理设计

5.1 处理范围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米。本次强夯处理范围为轴线向外扩出4-6m。

5.2 处理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6.2.1条,强夯有效加固深度预估:

①基础范围内采用4000-6000kN・m进行强夯,有效影响深度8.0-10.0m;

②基础范围外采用1000-2000kN・m进行轻夯,有效影响深度5.0-7.0m。

5.3 夯点布置及夯击次数

为了使夯击能量尽快传递,夯点采用梅花型布置(排距3253mm×3112mm),做到承重结构基础下都有夯点。

基础范围内单击夯能采用4000-6000kN・m,夯击3遍,第一遍6击,第二遍5击,第三遍2击(采用800kN・m满夯)。满夯要求压印达1/4D(夯锤直径),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基础范围外夯击2遍,第一遍5击,第二遍采用800kN・m满夯,2击,满夯要求压印达1/4D(夯锤直径)。

5.4 终止夯击条件

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满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5.5 试夯

根据以上确定的参数进行现场试夯。试夯结束7天后进行检测,并与强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并根据试夯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调整试夯采用的各项参数。

5.6 允许偏差

①夯锤落距±300mm;

②夯点间距±500mm。

6施工组织及质量控制

6.1 施工方法

场地平整测放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夯锤自由落下按夯击次数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

6.2 施工工序

(1)测放夯夯点

根据已定位基准轴线,采用钢尺施放各夯点。

(2)试夯

在建筑轴线外扩5米范围内选择较典型的100m2区域进行试夯。夯点采用梅花型布置,夯点间距3.2m×3.1m,试夯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夯击3遍。第一遍6击,第二遍5击,第三遍2击,采用800kN・m满夯。试夯后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压实系数≥0.95,加固影响深度H=10m。

试夯后1周进行承载力和夯实系数检测,结果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不需调整强夯参数。

(3)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工艺要点如下:

①清理场内杂物并平整施工场地;②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各点的原始地面高程;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标高;⑤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⑥重复第⑤步,按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⑦调换夯点,重复③-⑥步,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⑧用推土机将所有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标高;⑨在间隔一周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夯击遍数;⑩以800kN・m满夯场地,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击后的场地标高。

6.3 质量控制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乡村酒店设计;夯土村落;更新利用

历史上的中国农村有大量人口居住并使用传统夯土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夯土民居逐渐衰退,并被砖混建筑所替代。其中的原因,既有夯土结构的自身缺陷,也有农村的保守观念,也有夯土建筑研究的匮乏,但更重要的是夯土建筑已经成为乡村贫穷落后的形象符号。

本文结合浙江桐庐长洲村的夯土民居改造为例, 围绕乡村旅游和度假酒店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探讨夯土村落建筑的更新和利用问题。希望通过案例规划和研究,引导传统夯土村落走上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同时通过乡村酒店功能的植入,探索夯土村落节能节地,建筑改造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理想途径。

1.夯土村落概况

本次项目规划的长洲村,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芦茨乡境内,属于石舍村的二个自然村之一,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8公顷,其中夯土建筑面积约6300平方米。村落自然分布在溪流和山谷之间,溪流上游的无人区受外界干扰小,生态基础条件较好。目前村落内保留了大量的夯土民居建筑,且延续使用至今,构成了长洲村的资源特色。同时在区位上,长洲村位于长三角区域内,环杭州一小时旅游半径范围内,交通便捷,为乡村酒店的建设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2.夯土村落资源特色

山林、农田、瀑布、溪流与夯土建筑构成了长洲村资源的主体,乡村酒店规划主要针对村落夯土建筑和周边资源的关系进行组织和设计。夯土建筑依托山坡、台地,整体沿溪流分布,村落两端夯土建筑较为分散,而中间段则相对集中,土地的利用率较高。

通过场地调查和分析,长洲村进行酒店开发的优势资源,主要体现在夯土民居建筑、山水田园景观和乡土人文三种要素的高度融合上。

2.1夯土民居

目前村落内保留了大量的夯土建筑,部分建筑保存完好。从建筑的基础、台阶、挡墙、墙裙、檐、窗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夯土建筑质朴自然、朴实无华的独特韵味。游人在夯土建筑自然组合的村落空间里,可以体验到乡土景观的和谐之美。

2.2山水田园景观

山水田园景观构成整个夯土村落的自然基底,多条瀑布、跌水穿插于村落建筑之间。溪流、瀑布、农田、山脉、竹林与夯土村落民居,共同描绘出优美的村落山水田园景观画面。

2.3乡土人文

原住民的生产与生活是长洲村乡土文化产生的源泉,村落内的院落、平台、生产器具、禽舍、棚架穿插于夯土建筑之间,山居生活场景与山民文化构成了长洲村乡土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以上三种要素有机融合,科学的叠加和设计,成为夯土村落改造利用的关键。

3.夯土村落资源更新和利用

3.1景观风貌规划

夯土村落比较良好的视觉界面均位用地中部,多组视觉欣赏点沿道路展开,山林背景、溪流瀑布、夯土民居和农田构成有层次感的山水田园景观画面。内部的空间视线主要集中于街巷和台地景观的变化中,在有节奏感的空间变化中,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由于村落多年来的生产生活,造成局部空间节点和景观细节,影响了整体了山水空间画面感的形成。因此,如何在景观的“加减法”处理中协调布置村落山地景观空间,挖掘价值要素融入酒店设计之中,变得尤为重要。

3.2乡村酒店初步设计

依据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景观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前期的景观分析。利用现状夯土建筑空间的同时,结合建筑前的院落台地、山林、农田、溪流和瀑布等景观要素,形成四种不同主题的乡村酒店客房。

(1)溪瀑主题

针对夯土建筑及周边的瀑布、跌水和溪流资源进行设计,形成以溪瀑景观为主题的酒店客房,结合无边泳池、理疗区、火塘、山水厨房等内容进行设计。建筑以“山水厨房”为空间体验特色,利用瀑布溪流形成厨房的景观背景,营造山水厨房与自然生态环境间浑然天成的景观趣味。利用夯土材料营造室外火塘、露天烧烤台,展现质朴、生态、自然的酒店形象。

(2)山居主题

利用夯土建筑前变化多样的台坡地、挡墙等要素,规划一处体现山居主题的酒店客房,围绕草堂、草亭、茶室、樱花林等内容进行设计。樱花林为代表的早花植物是这一酒店的主题特色,利用柔性的植物与夯土墙体形成材料对比。同时依托复杂多变的山地空间为基础,通过夯土挡墙与景观植物的穿插组合,烘托出桃源隐逸的乡土景观意境。

(3)望村主题

此区域可以欣赏到长洲村连绵变化的屋顶,规划一处以体现眺望村落景观为主题的乡村酒店客房,主要包括无边泳池、理疗区、观景平台、茶室等内容。丰富的观景平台是酒店最大特色,利用变化丰富的台地空间,通过平台间的组合叠加,营造眺望远山、守望村落的景观体验。

3.3夯土建筑改造

夯土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广泛应用于古代各种建筑活动之中,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依据工艺的不同分为版筑法和椽筑法两类,长洲村的夯土民居主要为版筑夯土建筑。版筑法选择木板作为边框,在框内填土用木柞打实,然后将木板拆除向上移动,再依次填土夯实,达到需要的高度为止。在夯筑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坚固性,需要加入墙筋,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长洲村的夯土民居墙体有部分木桩、竹筒置入其中。

长洲村夯土民居建筑乡土风貌特征明显,山地韵味浓厚,但由于建筑使用时间久远,以及夯土结构自身的脆弱性。目前部分建筑局部破败有失美观,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未来需要进一步修复和改造,满足酒店的开发建设和使用要求。同时在夯土民居建筑的改造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夯土墙体适当加厚,增加酒店墙体的稳定性和保温隔热性能;

(2)建筑层高适当提升,增加了酒店客房有效的开窗面积,在屋顶和墙体连接部位增加玻璃窗,有利于酒店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屋顶出檐要深远,保证墙体不会受到雨水淋湿;

(3)屋顶木构架结构简洁化处理,局部采用钢构或木构架支撑,增强夯土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提高酒店客房的空间舒适型;

(4)夯土建筑的墙体基部采用石块作为基础,提高建筑墙体的稳定性。

4.结论

夯土民居建筑赋予了长洲村独特的乡土气息,村落夯土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不仅仅是建筑结构和空间功能层面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对村落历史人文的尊重。通过规划进一步挖掘村落山水田园的资源价值,保护夯土建筑的同时延续乡村的传统生活模式,这将成为乡村酒店规划设计的核心,且对酒店未来的形象包装和场所感的塑造具有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严富青,陕南地区生土建筑营造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9篇

关键词:强夯置换法;软弱地基;地基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48文献标识码: A

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原先的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到现在已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对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由于超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处理效果一般不显著,其中尤其是用以加固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更差。针对这类地基土,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或其它粗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并称之为强夯置换(或动力置换、强夯挤淤)。由于块石和周围软土构成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都有较大提高,而块石中的孔隙可为土中孔隙水的排出提供良好的通道,从而缩短了软土的排水固结时间,强夯置换法的应用和推广,将进一步扩大强夯法的适应范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在一些建设区域广泛分布着软土,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等。为了处理好地基,保证来往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快速、舒适地行驶,建设者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下文阐述强夯置换法处理某道路工程软弱地基的工程实践。

一、工程概况

某道路全长255.607m,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 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30 Km/h。道路沿线地质条件较差,路基上部地层为人工堆填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不可作为天然路基,必须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改善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达到道路设计的需要,设计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机械、人工抛填的素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 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J2s)砂岩和泥岩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

①机械、人工抛填的素填土(Q4ml):浅褐~浅褐黄色,成份由泥岩碎块石、粘性土及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硬质物约占50~70%,粒径2~30cm,最大厚度达10.3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差,属机械、人工抛填形成,填龄约1年。

②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褐灰色,成份由粘粒、粉粒组成,韧性及其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呈硬塑状,该层厚度不均,分布于整个场地素填土层以下。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下伏于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之下,由砂岩和泥岩组成。

③泥岩:紫红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呈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团块,泥岩强度低,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差。强风化泥岩厚约1.00~2.0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破碎、碎块状。中等风化泥岩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内主要岩层。

④砂岩:灰褐色~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方解石、石英、白云母等,呈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厚约1.00~2.00m,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短柱状。中等风化砂岩强度较高,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内主要岩层,与泥岩呈互层状分布,局部分布较厚。

三、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本场地为人工堆填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拟建道路基础持力层;且局部地段地层起伏变化较大,个别达到20%,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公路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经充分研究及综合对比,本着安全、经济、快速可行的原则,确定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强夯置换法具有改善深层地基液化及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处理深度较大,具有强夯密实和深层置换双重功能。

强夯置换法的机理是:1)置换作用,强夯形成的密实的碎石墩体置换了同体积地基土;2)挤密作用,在形成密实的夯墩的同时把同体积的地基土挤向四周,挤密了墩体周边的土体;3)振密作用,锤头在夯密墩体的同时,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力通过墩体传向地基土,对地层起到振密作用;4)固结排水作用,密实的碎石墩体,是一个很好的排水通道,地基土孔隙水在挤密震密的作用下,向墩体消散,加快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因此从技术可行性因素考虑,应该选择强夯置换地基加固方案。

四、复合地基设计与计算

道路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变形模量‰不小于10MPa。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关规定,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要考虑夯墩间地基土的承载力、夯墩的直径、夯墩的承载力、一个夯墩负担的地基面积,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式中:

根据上式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技术要求如下:

现场施工夯点是按等腰三角形布置,边长4m,高4m,计算:4×4=16(m2),一个夯墩负担处理面积A为16m2。

现场夯机夯墩面积3.8m2,计算置换率=3.8/16=0.24。

为了保证正确计算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正式施工前先进行试夯试验;试验段强夯置换复合地基采用静载荷试验进行检测和评价,经过对资料整理分析,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夯墩承载力特征值=1450kPa;夯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lOOkPa。将上述值值及置换率m值代人公式计算,得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70kPa>150kPa,满足设计要求。

五、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施工

从理论角度讲,要确定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科学的试验方法就是以不同的夯击能、夯击数、夯点距和夯锤面积等因素进行排列组合设计来确定最佳的施工参数。

对淤泥层相对较薄部位,夯击能3000kN・m,锤底面积3.8m2,置换桩间距4.0m,采用梅花形布点,置换材料为级配碎石,止夯条件为置换墩深度3m。

施工中按照设计提出的要求以及确定的夯墩投石量、投石质量、夯击深度等施工注意事项,结合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通过强夯置换形成了密实的夯墩体,挤密了地基土,密实的夯墩体和墩问地基土形成了强夯置换复合地基。

六、强夯置换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为了检验强夯置换的加固及处理效果,施工结束后14d检测单位对强夯置换区域进行了平板载荷试验,土工取样试验,标准贯入实验、重型(Ⅱ)动力触探实验。

夯墩问土采用载荷板面积0.5m,直径0.8m的试验装置,最大加荷200kPa(为设计要求100kPa的2倍);夯墩采用载荷板面积3.14m,直径2.0m的试验装置,最大加荷900kPa(为设计要求450kPa的2倍)。对载荷试验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p~s曲线(夯墩间土和夯墩各选一条曲线),根据曲线的特征,分析得出载荷试验成果,强夯置换后夯墩承载力特征值(fpk)不小于450kPa,夯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k)不小于lOOkPa,压缩模量E不小于10MPa,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后一年的定期观测表明,沉降在施工完后的3个月就已趋于稳定,总沉降量较小(平均为16.1mm,小于设计计算量),各观测点沉降较均匀。 说明经强夯置换处理后,沉降能很快完成,总沉降量、差异沉降较小,比设计预期效果还要好。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强夯;机场;高填土基;膨胀土

1、工程概况

某机场飞行区地处膨胀土场地,总用地面积约3600×540m2。整个飞行场区地势中南部高,南北两端为高填土,最深处达18米。全场总填方量约551万m3,总挖方量约617万m3,其中,非膨胀土约157万m3,中弱膨胀土460万m3(大多为中等膨胀土),膨胀土的天然含水量大多都在25%以上。设计要求填方区:如图1所示,道面设计表面以下3m范围内(A区)填料使用非膨胀土或石灰改性弱膨胀土;A区以外的区域为B区,该区均可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中膨胀土只能填在设计面5m以下;自道面表面算起,填高不足1米(含零填)的土基,应挖去地表60cm的膨胀土,分层换填非膨胀土或改性土。中等及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得作为设计指定A区的填料;弱膨胀土须经过改性处理后方可作为设计指定A区的填料;改性土的胀缩总率应接近于零,其强度(CBR)%值应不低于规范[1]要求。弱膨胀土可用作设计指定B区的填料,中等膨胀土可用在设计面5米以下的B区。

2、强夯处理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对膨胀土的处理原则、要求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对石灰改性膨胀土、换土等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强夯处理高填膨胀土土基。强夯处理道面高填膨胀土地基选在北停机坪及与其相连接的滑行道、端联络道,共计5.1万m2,最大填土厚度9.7m,最小填土厚度6.8m,平均8.5m,总填方量约40万m3。根据强夯处理地基的基本原理、土基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强夯处理方案如下:

2.1 填土方案

先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清理原地面,并平整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然后分层、交替填砂岩和膨胀土。考虑到强夯区填土深度不一,以及强夯加固深度的有限性,为了确保道面高填土基的稳定性,填土在深度上大致分为两个区域,如图2所示,A区自强夯设计表面以下6.5m范围内为松填区,B区自强夯设计表面6.5m以下至原地面为碾压区。

A区(松填区):风化砂岩每层铺填厚度及最大粒径不大于0.8m,膨胀土每层铺填厚度不大于0.5m(松铺砂岩的孔隙率经现场测试大约为45%,据此控制膨胀土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砂岩层厚的70%),对膨胀土的土性不作严格要求。

B区(碾压区):每层填土厚度不大于0.3m,膨胀土为弱膨胀土,风化砂岩最大粒径不大于0.25m,压实度不小于0.93。

2.2 强夯方案

强夯采用桩式置换法,即先点夯,然后在夯坑内填入风化砂岩,再满夯。夯点间距3m×3m,点夯2遍,满夯一遍。

强夯后,道面土基应达到图4所示预期效果,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三个区域:Ⅰ区为置换区(厚1.5m~2m),由密实的风化砂岩柱体与风化砂岩稀释膨胀土的密实混合土体共同组成复合地基;Ⅱ区为强夯压密区(厚4m~4.5m),该区在强夯冲压作用下,风化砂岩被挤入膨胀土内,使膨胀土稀释,从而形成以风化砂岩为骨架、膨胀土填充风化砂岩骨架孔隙的密实混合土体地基;Ⅲ区为强夯影响区,膨胀土部分被风化砂岩稀释,该区地基密实度主要由分层碾压形成,强夯有一定的加密作用。强夯后,土基表面采用砂砾土找平(厚0.3m~0.5m)。

2.3 点夯收锤标准

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边土体不发生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3]。

3、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3.1 强夯机具

选用W2000A型50t履带式强夯机,起重臂长25m,最大起重量20t,最大起重高度19m。夯锤16t~18t,直径2.6m,4个通气孔(直径300mm)。

3.2 有效加固深度

有效加固深度由式(1)估算[4],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式中: --加固影响深度,m;

--锤重,t;

--落距,m;

--不同土质对能量的吸收系数,一般为0.5~0.8,但软土取0.5,黄土取0.34~0.6。

本工程锤重选16t,落距为16.5m;土基为填土,根据经验取系数k值为0.60,则由式(1)求得 为9.8m。强夯区填土平均厚度8.5m,有效加固深度(h)满足强夯处理深度要求。

3.3 现场试夯及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在停机坪西南角选择一块20m×20m的场地试夯。试夯分别采用等腰三角形和矩形两个布点方案,每夯点点夯过程中,测量每击夯沉量及夯坑周边隆起量、夯坑深度。现场实测点坑夯坑深度为1.8m~2.5m。坑夯填入风化砂岩、推平,然后满夯,满夯平均夯沉量约0.45m。试夯结束后,挖探坑观察强夯土基断面膨胀土的"稀释"情况、检测压实度。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为:

1)夯击能2600kN・m~3000kN・m(160kN×16.5m~18.5m);

2)点夯两遍,等腰三角形布点,间距4.24m,如图5所示,每遍间隔时间为7天;

3)点夯击数为9~12击(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

4)满夯一遍,夯击能量1200kN・m(160kN×8m),锤与锤之间搭接1/4,每点夯击二次。

4、结语

本文以某机场工程填方区膨胀土地基处理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设计特点,确定了施工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设计了强夯处理方案,提出了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较好的解决了该工程的实际问题,对今后在膨胀土地区修建机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1篇

当农田的土质为粘性较重的土壤时,这种土壤很容易结块,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当地农民就会把“风积沙”拉运到田里铺上一层,再用犁翻拌均匀,就可使土壤成为透气性好、易于耕作和利于种植的良田,改善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为什么“风积沙”能被广泛运用到水利、公路工程中,是因为“风积沙”,的一些物理特性决定的。

1 “风积沙”的水稳性

“风积沙”在水中可以自然沉实,干容重可以达到1.45T/m3左右,如果经过扰动后,干容重可以达到1.55~1.72 T/m3,在水中浸泡时如果用振动棒振实,干容重可以达到1.85T/m3左右,这种砂被振动夯实以后,不管是在水下,或是在地基内,只要在砂层上有覆盖的上层或混凝聚土层,都能保持原有状态,沉降变形不大。这种砂:因为含泥量少,透水性强,水渗入其中之后再排放出来,也不会使整体体积产生影响。为什么“风积沙”,在不同的含水量和不一样的振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千容重。经过试验后才发现这是“风积沙”的另一种特性。当含水量在12%时,最大干容重可以达到1.72T/m3左右,而当含水量在25%时,最大干容重可以达到1.85T/m3左右。也就是说“风积沙”在不同的含水量时,击实干容重也不同。

2 “风积沙”的流动性

“风积沙”属特细砂,颗粒小,能被风吹走,更易被水带走。当含水量达到25%以上,“风积沙”就会液化。“风积沙”在水中的自然坡度为1:7或更缓一些,当砂层中地下水较高时,“风积沙”就很容易被水带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流砂”,这时的“风积沙”很不稳定,对这种地基需要重点防护。

鉴于“风积沙”的各种特性,人们已把它广泛地运用到农田改良、水利及公路工程当中。

根据“风积沙”的透水性,它已被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运用到渠道和水库堤防工程的防冻层设计中,这种设计往往对防渗和覆盖层要求很高,防止因“风积沙”夕的流动性而影响整体效果或产生破坏。“风积沙”的这种性质还被运用到公路当中。当公路通过沼泽地段时,“风积沙”可垫到路基底下的沼泽地中,经振动夯实后,路基稳固,也不沉降变形。对地下水位高的,易翻浆路段,如果采用“风积沙”填筑路基可隔断路基的毛细水,防止路基冻涨或盐涨变形。

“风积沙”还被运用到桥墩基础等建筑的软基换填工程中。当用“风积沙”换填软基后,泡水夯干容重达到1.8T/m3左右时,“风积沙”基础的承载力很高,变形小,稳定性很好。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水工施工 抛石基床 重锤夯实 爆破夯实 施工控制

【Abstract】 Heavy tamping and explosive tamping of rubble be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views on what kind of tamp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for the thickness of about 5m rubble bed. This paper takes a project as example, analyzing these two tamping methods of rubble bed from construction metho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hydraulic construction, rubble bed, heavy tamping, explosive tamping, construction controll

中图分类号:TD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简介

我公司监理的某大型重力式码头工程抛石基床厚度在5m左右,实际施工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了重锤夯实的施工方法;而我公司监理的另一大型工程,抛石基床厚度也在5m左右,施工时设计单位要求采用爆破夯实的施工方法。两处工程夯实施工后,经验收其夯实施工质量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验收合格。但这两种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安全措施等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且对工期造价、及后续工序的影响各异,文中将逐一分析。

2.施工方法

抛石基床重锤夯实一直为港口工程施工所运用,但其对施工机械设备、基床厚度、抛石基床顶面平整度等要求均较高,且施工周期比较长,造价比较高。爆夯工艺是近年来在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下抛石基床夯实难、施工周期长、造价高等的问题,但其对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较高。

2.1重锤夯实法

⑴ 重锤夯实法的施工工艺及组织

重锤夯实法一般采用在方驳上安设起重机或卷扬机吊重锤的方法进行施工,也有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改造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锤底面压强可采用40~60kpa,落距为2~3m,不计浮力、阻力等影响,冲击能不宜小于120kj/m2,且夯锤具有竖向泄水通道。一般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一锤,并分初、复夯各一遍(对基床密实度要求较高的构筑物如滑道等,需夯3遍,夯击遍数一般由试夯决定,如不试夯,不得少于八夯,并分两遍夯打),每遍夯4次,防止局部隆起或漏夯。

⑵ 重锤夯实法的施工弊端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夯实时分层厚度不宜大于2m。如本文中提到的按5m厚的基床计算,施工时最少需分3层夯实。且分层夯实时间应根据分层抛石的施工进度确定夯实进度,导致交叉作业,这必然会导致夯实船舶在现场窝工的现象发生。如采用开体驳抛石施工,2m厚度的基床极易产生抛高或抛低的现象,导致进场返工影响工程进度。

重锤夯实法为避免“倒锤”或偏夯影响夯实效果,每层夯实前应对抛石面层做适当整平,其局部高差不宜大于30cm,如用开体驳抛石,抛石完成后需要用方驳配合挖掘机再细抛一遍,延长了工期。

船舶作业受风浪、海况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夯实施工船舶定位性能较弱,如果遇风浪较大的天气则严重降低夯实效果,直至不能施工,严重影响工期和施工质量。

⑶ 补夯

夯实验收后,如发现部分补抛块石面积大于1/3倍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

且厚度普遍大于0.5m时应做补夯处理。

2.2爆炸夯实法

⑴ 爆炸夯实法的施工工艺及组织

爆炸夯实是在水下块石或砾石地基和基础表面布置或悬浮药包,利用水下爆炸产生的地基和基础振动,使地基和基础得到密实的方法。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分层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2m,但是未对最薄分层厚度做详细要求,上文中提到的5m厚基床完全可以作为一层,采用爆炸夯实(根据现场调查,基床过薄爆炸夯实效果不明显)。布药施工时可采用水上布药船施工,施工时可以采用点布、线布或面布。

爆炸夯实后,应计算其平均夯沉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⑵ 爆炸夯实法施工弊端

爆炸前向公安部门申请,办理《爆破许可证》并向当地水上安全监督部门申请爆破施工通告,施工审批手续需提前完成,以免因手续问题影响工期。

爆破布药船及其锚泊设备必须具备适应施工要求的抗风抗浪能力,防止走锚移位。爆破作业船经测量锚泊定位后,在布药施工期还需经常校核,发现偏位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布药缺失或布药重复等现象,影响工程质量。

药包布置好、爆炸开始前应按照通航通告的要求,清理安全距离内的水中人员与水中船舶,防止发生意外。

爆炸夯实施工完成后利用交通船和警戒船对爆炸后漂浮物进行清理,防止对施工海域(包括航道、停泊区)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通过现场检查验收发现,由于爆炸后基床面坑洼不平,不利于下一步基床整平施工。

⑶ 补夯

夯实验收后,如发现部分补抛块石面积大于1/3倍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

且厚度普遍大于0.5m时应做补夯处理,补夯可以采用补爆或重锤夯实补夯。

3、施工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对于5m左右的薄基床,爆炸夯实能大幅提高施工的效率,加快整个工程进度,且减少施工船舶窝工现象,同时施工质量爆夯对抛石基床的整体密实效果比锤击夯实好,更有利于沉箱结构的稳定及码头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但爆炸夯实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爆炸夯实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破安全规程》进行作业,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海事部门对施工船舶的相关要求;爆炸夯实施工时要采用分段爆破,尽量减少燥声污染及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冲击波对周遍建筑物、船舶、人员的危害;施工后应打捞漂浮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爆破夯实后的基床平整度。

4.结语

做好报批、审批、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后,对于5m左右厚度且周围无危险建(构)筑物的港口工程薄基床来说,水下爆炸夯实基床工艺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作用能量大、密实效果好等特点,明显优于传统的重锤夯实法,它是一种较理想的施工手段。

参考文献

JTS204-2008,《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S】;

JTS257-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

JTS167-2-2009,《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S】;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土方;回填;施工;问题

中图分类号:U615.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大跨度结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提高设计标准与增加结构负荷对基础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回填土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一、回填土施工方法

因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特殊施工技术要求等原因,一般采取人工夯实方法或机械压实方法。

(一)人工夯实方法

机械压实不到之处和小面积回填土采取人工夯实办法;采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cm,每层压实遍数3遍~4遍,打夯之前对填土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在打夯机工作不到的地方用人力打夯,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夯向中间;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夯实。

(二)机械压实方法

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遍~5遍,使平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碎石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二、填土压实方法

大量实验和工程实践证明:土基压实后,路基的塑性变形、渗透系数、毛细水作用及隔温性能均有明显改善。填土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及振动碾压法。

(一)碾压法

碾压法是利用机械滚轮的压力压实土壤,使之达到所需的密实度。碾压机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平碾(光碾压路机)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重量6~15t。羊足碾单位面积的压力比较大,土壤压实的效果好。羊足碾一般用于碾压粘性土,不适于砂性土,因在砂土中碾压时,土的颗粒受到羊足较大的单位压力后会向四面移动而使土的结构破坏。松土碾压宜先用轻碾压实,再用重碾压实,效果较好。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行驶速度不宜过陕,一般平碾不应超过2kmPh;羊足碾不应超过3kmPh。

(二)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使土体中孔隙被压缩,土粒排列得更加紧密。夯击式中除人工使用的石夯、木夯外,机动设备中有夯锤、夯板、风动夯及蛙式夯等。夯实法适用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碎石类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

(三)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是将振动压实机放在土层表面,在压实振动作用下,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而达到紧密状态。在正常条件下,对于砂性土的压实效果,振动式效果较好。

三、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一)压实功的影响

压实功能(指压实工具的重量、碾压次数或锤落高度、作用时问等)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压实机械在其上施加的功有一定关系。在开始压实时土的干密度;急剧增加待到接近土的最大干密度时压实功虽然增加许多,而土的干密度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不要盲目过多地增加压实遍数。

(二)含水量的影响

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较为干燥的土,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因而不易压实。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水起到了作用,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减小,从而易压实。相比之下,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要比增加压实功能收获大得多。当含水量不足,洒水困难时,适当增大压实功能,可以收效,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此时如果增大压实功能,必将出现,弹簧现象,压实效果很差,造成返工浪费。

(三)铺土厚度的影响

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压应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其影响深度与压实机械、土的性质和含水量有关。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但其中还有最优土层厚度问题,铺得过厚,要压多遍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铺得过薄,则也要增加机械的总压实遍数。恰当的铺土厚度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费最少。

四、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场地积水

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等原因,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其预防措施为: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 水、沟内排水畅通)、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如果施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净距0.4m以外,场地的四角或每隔20。40m应设1个集水井);深沟排水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人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

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正式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作为排水设施,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较经济。

(二)填方土出现橡皮土

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土料回填。打夯以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为:现场鉴别,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回填前,不允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其对应的治理方法: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2:8或3:7的灰土(雨、冬期不宜用灰土,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石进行回填;如果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如果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晒后回填。

(三)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土的场地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引起比较大的变形,地基稳定性降低。

其原因包括:土料含水量太小,影响了夯实(碾压)的效果,造成夯实(碾压)不密实;含水量太大,则易形成橡皮土;土料不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有机质超过规范要求(大于。。5%);填土过厚,未分层夯实;机械能力不够。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有:选择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土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而定,压实系数等于土的控制干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设计有要求时,要通过现场土工试验,并且严格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加强对土料含水量的控制。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换土回填;翻出晾晒、风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挤密术桩。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混合料 ; 高填方 ; 强夯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5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第12合同段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境内,该地区属低山地貌,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斜坡自然坡度为20~40°。标段内高填方路基位于YK118+094~YK118+230,长度136m,填筑高度最高达42m,补强措施原设计为冲击碾压。但因地形限制,下路堤不适合冲击碾压补强施工,故变更为强夯处理。

路基填料选用标段内弃方,为土石混合料,土石比例为1:9,土为黏土,石为强风化泥灰岩,石料中粒径较大的采用破碎头破至合格粒径。因高填方路基沉降风险较高,强夯施工参数选定、工艺控制难度较大, 项目优化了各方面资源配置,并加大了科技攻关力度,以保障该段路基夯实到位。

2. 确定施工方案

为了减少高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和工后变形沉降,路基除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外,填土到一定高度后(大于4m)每隔4m采用低能级满夯补强,强夯前进行试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工艺。设计夯击能1000KN.M,满夯搭接宽度不小于1/4D(D为夯锤直径)。

3. 关键工艺操作

3.1准备工作

3.1.1 机具选择

本工程选用ZTM300型强夯机,该机履带接地长,底盘重量大,臂架双防后倾结构使得整机抗震性更好,施工效率高。因YK118+094~YK118+230段高填路堤过高,为了达到更好的夯实效果,选用15t重的夯锤,起吊高度7m,此机型单次夯击时间为3min,高效夯实。

3.1.2 夯点布置

夯锤底面直径2m,夯锤底面积3.14m2。夯点布设按正方形布置(见图1),边长1.5m,即:间距为1.5m,夯点中心为各正方形四角点。

图1 夯点平面布置图

3.1.3 测点布置

场地整平后,在试夯区域采用撒灰线法布置网格点位,按纵、横向每隔2~3个夯点选取一个测点,按顺序编号明确,并在各测点(夯点中心)均放置一块20×20×3cm钢板(厚度3cm),以便测量。

3.2 试夯

3.2.1 沉降量观测

在第一次夯击前测量各测点(钢板顶面)高程,如实记录,然后每夯击一次,测量一次,记录一次数据。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沉降量逐渐减小,经过数据整理,绘制成夯击次数与沉降量的关系图,结果如图2、图3。

图2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图 图3夯击次数与累计沉降量百分比关系图

当夯击到6次和7次后,相邻两次夯击所产生的沉降差均小于2cm,当夯击到8次和9次后,相邻两次夯击所产生的沉降差均小于5mm,接近零沉降。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当夯击7次后,累计沉降量为37cm,沉降量曲线和累计沉降量百分比曲线均趋于平缓,后续两次夯击沉降量非常小,说明土石混合料已经挤压密实,基本无空隙,此时,单点夯击量接近最近夯击能。

3.2.2 试验检测

为了检验混合填料夯后密实度是否符合要求,试验人员对YK118+094~YK118+230段混合料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为2.33g/cm3,最佳含水率4.5%。工程要求高填方下路堤压实度为93%,干密度2.2g/cm3。试夯后,及时对试夯区域进行检测,得到数据如表1。

表1各测点实测干密度和含水率统计表

由上表可见,各测点的干密度均大于2.2 g/cm3 ,压实度均大于93%,满足工程要求。

3.3.3确定工艺参数

针对YK118+094~YK118+230段高路堤的强夯加固情况,从测量、试验现场检测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段路基施工参数选定合理、强夯实施到位、加固效果显著等结论。对于30m以上土石混填(石料比例70%以上)高路基采用强夯时,可选用夯击能1000KN.M、15t重锤、落距7m、夯点间距1.5m(正方形布点)、夯击7次等参数,若工程要求夯击能大于1000KN.M,可提高落距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夯击次数即可。

4.推广应用前景

该项施工技术在贵州省惠兴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中得到了很好应用, Y118+094~YK118+230段高填方路基,路堤位于山间冲沟内,冲沟见水流,坡面林灌茂密,沟底部覆土较薄,可见基岩出露,下覆泥灰岩。本段高填路基右侧最大坡高为42m,采用乐谢隧道弃渣、乐运互通边坡挖方开山石方填筑,为减少路堤不均匀沉降和增加路堤稳定,路基采用强夯处理。高填方路基强夯段比计划工期提前了两个月完成,在全线高填方路基施工工期、安全、质量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施工过程管控到位,并节省各项费用共计116万元,受到业主、监理等各级单位的一致好评。

5.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公路建设的高峰期,尤其西南部高速公路的建设如火如荼,而我国西南部多高山,地势起伏、沟壑纵横,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增多,在施工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采用土石混填高填方。该项目的应用实例为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土石混填路基强夯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可用于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第15篇

一、工程概况

将乐积善110kV变电站工程总用地面积5094m2。场地由工业园区自然堆积回填,整个场地回填土为松散状态,填料以强风化粉砂岩碎块混坡积粘性土为主。厚度约为6.7-8.8m,回填土存在自重固结尚未完成、高压缩性及承载力较低等问题,其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建筑物施工阶段及正常使用阶段的要求,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设计针对变电站工程设备基础多,对沉降变形要求高的特点,设计采用强夯法处理素填土地基。强夯施工于2010年6月16日开始至8月12日结束。强夯总平面布置见图1。

二、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1、工程地质的主要特点

①素填土层厚度较大

场地普遍分布松散状态的素填土,厚度约为6.7-8.8m。

②渗透性好,素填土以强风化粉砂岩碎块混坡积粘性土为主,强风化岩块块径多为5-10cm,下层为砂质粘土,渗透性好,有利于排水固结。

2、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变电站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压实系数要求达到0.95,通过对当地施工技术力量、施工经验的考察,初步选择桩基和强夯两种方案,但桩基较强夯方案仅地基基础一项就高出造价35万元,且在高填土地基中,桩与填土地坪可能会发生较大沉降差引起地坪开裂,道路和电缆沟下沉,因此最后决定采用强夯方案,处理高填土地基。

三、强夯参数的确定

1、单击夯击能

本工程强夯处理的深度为6.7-8.8m,根据当地的机械能力,决定选取夯锤重15t。由Menard公式可知,夯锤的落距:

h≥(D/K)2X10/W

取K=0.6,则h=13.4m,设计取落距15m,夯击能3000kN・m.

2、夯击次数

根据在试夯场地试夯所绘制的锤击数和夯沉量的关系曲线,在11击和12击,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为3-5cm,实际施工中即以此作为最佳夯击能的控制值。

3、夯击遍数的确定

本工程采用三遍,第一、二遍为梅花布点,第三遍为低夯能(落距为6m)搭锤满夯。第一、二遍目的是处理深层,第三遍满夯的目的主要是处理表面土层尤其是夯坑之间的空隙。本工程经三遍夯击后,夯击面总下沉量达1200mm.

4、间歇时间

本工程采用的间歇时间定为7天,从检测的数据看,间歇时间缩短后没有发生异常现象。

5、最佳含水量的控制

根据确定的夯击能和夯击数,通过试夯,发现本工程填土在含水量为24%时,夯后干重度达到最大、孔隙比最小,即最佳含水量WOP=23%。因此确定施工含水量控制在22%-26%之间。

四、施工工艺

1、施工机械

强夯选用起吊能力为30吨履带吊机,吊钩为自动复位式脱钩器。施工机具主要由夯锤、起重机、自动脱钩器、滑轮组等组成。

2、强夯施工方法

施工时采用第一、二遍为点击,第三遍满夯,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a.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b.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c.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d.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f.重复步骤e,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g.重复步骤c、e,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h.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i.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能满夯(锤印搭接1/3),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场地高程。

3强夯施工参数

强夯施工时夯点按3.5×3.5m方形布置,隔点夯击,点夯两遍。第一遍单点夯击击数12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二遍单点夯击击数8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三遍满夯,低能量,夯击能为1200 kN・m,挨点梅花形夯打锤印搭接1/3,挨点以夯锤直径为准,不得以扩孔边为准,夯后原地整平。

4、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施工措施

为了加快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避免形成橡皮土,提高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整个强夯区的排水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排水沟及集水井采用挖土机原土开挖,沟宽4m,底部低于起夯面1.5m,要求排水沟能保持流水畅通。

五、强夯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1、现场监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1.1孔隙水压力监测本次孔隙水压力观测共进行了16个观测点的观测。每个测点设3个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深度分别为2m、6m、8m,埋设后的孔隙水压力计在处读数稳定后,再进行强夯施工。强夯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每天监测一次。由现场监测的孔隙水压力结果分析来看,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较快,一般只要2-3天就能消散,即可进行第二遍夯击,达到了节约工期的目的。

1.2夯沉量监测本次强夯施工中对每一夯点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均在1100mm-1300mm左右。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一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大,总夯沉量已达800-1000mm,说明原场地上部土层结构比较松散。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二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遍夯击时稍小,说明经第一遍强夯后,软弱土层已得到初步加固。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三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二遍夯击时小,说明软弱土层已得到进一步加固。

2现场检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2.1夯后试验本次施工完成后对本软基处理工程强夯进行了瑞雷波、静力触探、静荷载、以及标贯和土工参数检测。通过检测可知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素填土层的土工参数大幅度提高,静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压实系数为0.95-0.96,填土层的自重固结已完成。

2.2在强夯完成后,展开独立基础的施工。从基坑开挖情况及看,地基土均匀密实,坚硬状,事故油池4.8米深基坑开挖现场边坡按1:0.25放坡,均未出现滑坡和坍方的现象,说明素填土层得到了压实固结。

2.3经过强夯法处理后,上部回填土得到压实,经静荷载试验,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10kpa,因此本工程的所有建构筑物基础均采用浅基础,持力层为经强夯后的素填土层,道路和电缆沟道等设施不需采取其他处理方法,节约工程造价。

2.4本工程2011年2月竣工,竣工工半年后进行沉降观测,建构筑物基础的最大沉降量为13mm,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08l,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所规定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沉降量允许值120mm,沉降差允许值0.002l)。

六、结论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