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

护理教育学综述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1篇

护理教育学是由护理学和教育学交叉结合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1]。目前在我国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已逐渐开设了《护理教育学》,作为实现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中“学生应具有护理教学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2]。此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护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3]。介绍了在《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具备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我院在《护理教育学》教学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已尝试性的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一定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以我院2007级――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生(1507名)为教学对象。

1.2方法

1.2.1选用教材:我院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姜安丽主编第2版《护理教育学》[3]。

1.2.3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护理教育学的课程主要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再结合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兴趣,需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学生小讲课实践、课堂讨论、教学演示等。

1.2.3 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评价强调能力的测评,因此采取综合评价。评价方式:①教育综述的撰写,占总成绩的20%。用于考核教育学理论及应用,文献综述格式统一要求,参考文献近5年不少于5篇,字数3000字以上。②教案与备课笔记的书写,占总成绩的10%。要求每位学生按规定格式书写一学时的教案及备课笔记一份。③授课实践,占总成绩20%。用于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应用情况,要求每位学生进行1次10分钟的多媒体授课。④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以论述题的形式考核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临床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书上没有直接的答案。以上考核贯穿于整个《护理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分阶段进行。

1.2.4 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全部考核完毕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评价及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发放问卷1507份,回收有效问卷1484份,有效率为98.4%。

2 结果

2.1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93.1%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84.2%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依次为小组教学法(98.7%)、学生小讲课实践(87.6%)、课堂讨论(81.2%)、教学演示(73.9%)、课堂讲授(69.4%)。

2.2 学生对考核方法的评价

83.5%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考核的很全面,87.3%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考核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的能力。79.2%的学生认为在写讲稿的过程中收获最大,71.4%的学生认为在写教案的过程中收获最大,57.3%的学生认为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收获最大,55.1%的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收获最大。但有74%的学生认为现有知识不足以完成教育学文献综述,67.2%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对文献的整理及归纳能力,80.8%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育学文献综述写作上给予指导。

2.3 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使其掌握常用的教育学理论(67.3%)及教学技巧(57.9%),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58.7%)、文献收集和综述的能力(42.6%)、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33.6%)。

3 讨论

3.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当前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是:推行启发式教学方法;由教给知识变为教会如何学习;由讲授为主转变为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为主[3]。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为根据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的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小讲课实践、课堂讨论均可训练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4]等。小组教学可训练学生的自学和收集资料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5]。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肯定证明了该课程采用综合教学方法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如此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观摩讲课的一个有效的过程[6]。

3.2综合评价考核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目,课程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价。本课程采用撰写教育综述、书写教案和备课笔记及开卷考试的考核,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给予学生适度的压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3.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这样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更高。作为《护理教育学》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和教育学知识,将护理教育与临床教育密切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综上所述,我们在《护理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综合考核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01.

[2]戴世锋,陈明霞.本科生《护理教育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中华护理教育, 2003, 1(2): 68.

[3]姜安丽. 护理教育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张华,季坚,季全兰等. 促进能力培养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护理研究,2007,21(10):2610~2611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抽样,选取90例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实验组执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比较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中医技能考核、理论、综合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积极应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可显著提高实习生中医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

临床教学主要是指协助实习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进而获取继续教育所需的个人技能。在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医医院推行的临床带教方法主要以西医护理为导向,缺乏中医特色。为贯彻执行《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彰显中医护理特色,必须要加大中医护理人才培训[1]。基于此,本文主要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中医护理带教临床路径进行带教,旨在探究临床应用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2例,女性有88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在(27.56±2.67)岁之间;本科45名,专科32名,中专13名。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90例名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45名,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待学生步入临床后,带教老师予以入科教育指导,并进行评估考核,阐述规章制度、科室环境,讲解日常工作流程。依据实纲要求,每周进行1次讲课,每月进行1次查房,并做好出科考核,其余时间跟班,按照工作与病人具体情况,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实验组执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第1d由带教老师进行接待,基于当天教学工作完成后进行入科教育与评估考核;第2d阐述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并熟悉患者;第3、4d进行操作示范,予以实践指导;第5d至2周介绍中医护理基本理论,阐述中医操作技术;第4周进行大纲要求实践,予以评估与综合素质考核。

1.3 观察指标

出科时,考核小组对实习生进行中医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掌握临床实习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训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中医理论、操作、综合测评成绩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理论、操作及综合测评成绩综合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培训前 培训后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实验组 45 67.89±19.08 54.58±9.78 76.56±3.41 90.77±6.26* 92.86±3.12* 94.83±2.55*

对照组 45 70.48±18.06 52.65±8.96 75.23±3.01 87.50±4.12 84.72±3.20 91.84±3.53

t - 0.661 0.976 1.961 2.927 12.217 4.60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在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哈佛医学院在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中,将临床路径与其他带教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实习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针对护理临床教学方法而言,以往主要应用学生跟班制,依据当天基本工作量,基于把握患者状况的前提下,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在时间安排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教学目标要求执行不固定,往往容易受带教老师素质或工作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讲、不讲等现象,教学质量不高。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将临床路径引入其中,做好时间管理,可有效控制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中医技能考核、理论、综合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路径在带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在带教中,把教学计划进行直接,细化到各个护生实习生身上,并依据时间管理计划,带教老师以教学计划为导向,制定有目的性的带教模式,一定程度上对老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规划,可避免出现重复教学等现象,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3]。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效果颇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朝霞,李青.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1):1084-1086.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 高职护理教育 研究 实施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5(a)-0036-01

从理论上来说,引导文教学法是诸多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最为有效,且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此种教学方法作用之下,需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1)激励;(2)信息获取;(3)计划;(4)决策;(5)执行;(6)控制;(7)评价。实践研究结果证实:在高职护理教育课程及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通过应用引导文教学法的方式,不但有助于对高职护理学生专业技能的合理提升,同时对提高学生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而言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采取对象研究的方式,针对上述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职院校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1班学生,共计80例为实验组,上述学生在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教学中采取引导文教学法。同时,选取同一高职院校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2班学生,共计80例为对照组,上述学生在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教学中采取常规教学法。实验期间为2个月。

2.引导文研发

在应用引导文教学法方式展开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为切入点,借助于护理工作任务的方式,实现对高职护理教育课程相关内容的组织。在引导文的研发过程当中,采取高职院校与医院一线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参照临床实证资料、案例的基础之上,共同制定如下校本教材:(1)“成人护理学案”;(2)“母婴护理与保健学案”,(3)“基础护理学案”;(4)“儿童护理学案”。在上述校本教材当中,以“行动导向”为依据,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2)实践临床案例;(3)任务拓展;(4)医学知识更新。

3.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

3.1激励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对阅读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目标,在充分结合实际性护理工作任务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具备以工作目标为中心的整体性定位,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同时,需要采取合理激励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具备自主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信息获取

在学生对工作任务具备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对学习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信息获取阶段是引导文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以信息获取为手段,可为后期学习任务的执行与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3计划

在学生独立完成对课程任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后,需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所编制引导文当中的相关问题与任务,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计划阶段,学生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疑问,但教师可先不作出解答。

3.4决策

在决策阶段中,教师需要采取小组分组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与协作的基础之上就任务展开积极且自主的讨论,在相互质疑的过程当中,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与看法。同样,此过程中,教师先可不作出示范,直接将任务交由学生。

3.5执行

学生需要通过教学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或者是小组合作等诸多方式,严格按照护理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步骤,逐步解决引导文中的任务与工作要求。

3.6控制

在控制阶段中,学生相互之间需要采取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的方式,对执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教师发挥对评价的检查职能。

3.7评价

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若遇到同样的问题,学生采取动作响应的及时性,以及问题处理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实践工作。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4篇

以下的省级医学期刊目录,全都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登记备案的正规期刊,供大家参考。

1、《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半月刊,主办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出版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文,大16开,ISSN:1002-1256,CN:23-1278/R,邮发代号:14-257,创刊时间:1984年,复合影响因子:0.121,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疾病防治经验、护理医学、技术·方法、医院管理、综述·讲座、教学研究、病例报告、新动态、新信息等。

2、《现代临床医学》:双月刊,成都市医学信息所和成都医学会主办,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中文,大16开,ISSN:1673-1557,CN:51-1688/R,邮发代号:62-222,创刊时间:1975年,复合影响因子:0.251,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有:综述与讲座、论著与研究、经验与总结、护理园地、中医中药、刊授继续医学教育、个案报道等多个栏目。

3、《大家健康》:半月刊,吉林省卫生厅主办,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中文,16开,ISSN:1009-6019,CN:22-1109/R,邮发代号:12-121,创刊时间:1985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病例报告、护理园地、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临床护理、临床经验、临床研究、学术探讨、药物与临床、医学影像、中西医结合、中医中药、专题访谈、医院管理等。临床经验、医学教学、医院管理、经验方法、药学研究、影像检验、护理探讨、调研分析、医院管理、医学教育、医学论坛、综述、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

4、《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双月刊,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和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中文,大16开,ISSN:1671-4040,CN:36-1251/R,邮发代号:44-126,复合影响因子:0.275,创刊时间:2001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中医临床、报告与分析、临床药学、护理园地、医院管理。

5、《现代诊断与治疗》:半月,南昌市医学会和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中文,大16开,ISSN:1001-8174,CN:36-1160/R,邮发代号:44-60,创刊时间:1990年,复合影响因子:0.256,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华夏医学掠影、中外医学交流、综述、经验体会、诊疗新技术、教学查房。

6、《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半月,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主办,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中文,大16开,ISSN:1007-8517,CN:53-1102/R,邮发代号:64-56,创刊时间:1992年,复合影响因子:0.113,知网、万方、维普和龙源四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民族医药、药物研究、学术探讨、医疗论坛、临床研究。

7、《内蒙古中医药》:旬刊,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主办,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文,大16开,ISSN:1006-0979,CN:15-1101/R,邮发代号:16-78,创刊时间:1982年,复合影响因子:0.059,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临床报道、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疗法与方药、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8、《北方药学》:月刊,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学会主办,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文,16开,ISSN:1672-8351,CN:15-1333/R,邮发代号:16-421,创刊时间:2004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药品质量及检验、制剂工艺、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综述、经验交流。

9、《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月刊,河南省卫生厅主办,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中文,16开,ISSN:1006-9488,CN:41-1245/R,万方收录。

10、《医学信息》:旬刊,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和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主办,出版地:陕西西安市,中文,ISSN:1006-1959,CN:61-1278/R,万方和维普收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临床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综述与讲座、研究生园地、新技术与新方法、经验与教训。

绿色通道

11、《继续医学教育》:月刊,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出版地:北京市,中文,大16开,ISSN:1004-6763,CN:12-1206/G4,创刊时间:1987年,复合影响因子:0.226,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述、医教论坛、医学成人教育、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国外医学教育、考试研究。

12、《实用手外科杂志》:季刊,沈阳市手外科研究所主办,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中文,大16开,ISSN:1671-2722,CN:21-1466/R,邮发代号:8-132,复合影响因子:0.067,创刊时间:1987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文献综述、实验研究、术式讨论、临床经验、病案报告、学习。

13、《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医学版是下旬刊,长江大学主办,出版地:湖北省荆州市,中文,大16开,ISSN:1673-1409,CN:42-1741/N,创刊时间:2004年,复合影响因子:0.214,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护理学、临床病理(例)讨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短篇报道、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

14、《黑龙江医学》:月刊,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分会主办,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文,大16开,ISSN:1004-5775,复合影响因子:0.151,创刊时间:1958年,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期刊网收录。

主要栏目:论著、综述、实验研究、讲座、临床经验、护理、调查报告与教训分析、中医中药。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打破传统带教方法,转变护生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思维。方法 对40名轮转护生进行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健康教育宣教,每月组织教学查房一次,由所在科室的轮转护士轮流支持并授课,参与查房的新护生均接受提问并考核。结果 40名新护生专业知识水平、综合技能、授课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创新思维带教护生,可有效提高新护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实习护生 创新思维带教

护理教育是一种培养护理专门人才的教育,护理服务的范围逐步扩大,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复杂,因而护理教育的发展,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的转变,新时期努力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护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能力是临床带教的首当任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2010年我院来自不同院校的护理实习生40名进行带教观察分析,其中四年制女本科生12名,三年制女大专生28名,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

1.2 方法

1.2.1 实验项目的确立和实施方法

1.2.1.1 项目内容 按照住院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分为入院宣教、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出院指导5个分项目,每次试验完成1个分项目的授课任务需三学时,共15学时,安排一名指导老师。另一项目为教学查房。

1.2.1.2 实施方法

1.2.1.2.1 实施前布置任务 在授课前3天将本科室设计的健康教育路径情景素材发给护生,要求2人一组,分别扮演护士或者患者及家属 。其中,入院宣教要求护士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区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探视时间等内容;收集资料要求护士通过询问、体检等方式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将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健康教育要求护士按要求对患者进行手术、疾病或特殊检查进行宣教;心理疏导要求带教老师叙述一段患者焦虑,恐惧的病历资料,护士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出院指导要求带教老师叙述一段病历资料,护士给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护士通过提前学习健康教育路径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及内容。

1.2.1.2.2 教学查房方法 每月一次,以病区为单元,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组成,在带教老师指导下选择病例,对所有参加查房护士要求:必需事先了解该病人病情,查看病例、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护士长带领查房人员查房,责任护士床边汇报病情,带教老师进行查体,检查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然后返回护士办公室,护士长对查体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总结,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提问,内容有:疾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病情观察要点、用药安全知识、药物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护理安全以外防护,期间对护生回答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补充,鼓励全员充分发言。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护士长点评。

2 结果

通过上述两大项目演练操作,在评判结果中发现护生在接诊病人,观察病情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3 讨论

3.1 培养了护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护理过程的关键,有文献报道,医院的护患纠纷大部分是由于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造成的[1]。教会实习生具有获取、交流的能力,懂得护理人员时时在与工作信息、知识信息打交道,必须学会观察、阅读、检索、记录搜集、提取、存贮信息的方法,并能以口述、文字表达等方式交流信息,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和跟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的方法,最终达到应用护患沟通技术的目的。

3.2 创新思维能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 实习前的模拟情景训练:实习护士上岗前,带教老师布置实习计划,使其明确实习要求及有关制度,其次是遵循科学的带教程序,对实习护士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训练,护士礼仪的示范等。在有效沟通方面,可以尝试模拟情景训练,在模拟病房通过角色扮演使实习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护理,包括与医生、患者及家属、护士等不同角色的沟通,打破学生进入新环境不敢说、不会说的心理问题。同时配合护理新知识讲座、特殊病例床边教学、参与教学查房、当场提问考核等活动,充分提高了护生的实习热情,提供给护生无法估量的学习体验。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性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最终转化为师生间的互动,将理论和临床实际融入一体,促进了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护生的知识更加完善和巩固。

3.3 创新带教增强了带教老师责任感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同时使师生共同探讨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的机会增多。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紧迫感,在教学查房前老师必须广泛查阅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解答护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促使了带教老师自觉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对带教老师的沟通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2]

3.4 提高了新护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通过健康教育与教学查房,促使护生在实施计划前必须翻阅大量资料,熟记理论知识,围绕在完成计划期间所得到的资料、信息及自己的动手操作,进行思维、推理、分析、归纳、总结,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培养了其判断性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学查房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与护生进行双向提问答疑,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动力和引导护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让护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护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体现了创新教育的思想,顺应了“知识中心型”教育转变为“能力中心型”教育模式的转变[3]。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带教激发了护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培养了护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人际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护理技能实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人际沟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39.

[2] 余宝莲.护患沟通情景素材的开发和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6:19.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6篇

一、注重高中地理知能的有机联系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必须遵循“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有机地联系高中地理一系列知识(概念、数据、现象、特征、分布、成因、原理、规律等)和能力(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流域综合开发”专题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与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及其相关区域地理知识整合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掌握河流特征、流域开发自然条件和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知识体系及其迁移应用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等相关知识以及运用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地理统计图表判读、地理等值线图判读、地理综合分析思维和对地理问题合理阐释表述等多种能力。

二、注重区域地理知识的典型载体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必须遵循“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原则,借助典型地理区域为载体展开专题知识体系的教学,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流域综合开发”专题教学源自教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典型案例分析的流域开发模式,考虑“高于教材”就需要寻求世界(或中国)地理区域的典型河流流域作为案例载体。研究和运用刚果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我国福建闽江流域等地理区域案例入手,同时结合这些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分布和成因的分析与比较,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学习流域综合开发系列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地理技能,增强区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注重高中具体学情的实际分析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必须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力水平,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与力度。“流域综合开发”专题教学立足本校期中测试中的学生得分情况(试卷改编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37题)反馈出存在一系列地理学习问题:学生对流域水系和河流水文特征要素的描述、对流域开发自然背景因素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对河流利用方式与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认识均存在许多不足。同时,学生对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地理统计图表判读、地理等值线图判读、地理图文信息获取、地理综合分析思维等学科能力有很大欠缺。

四、注重专题教学目标的细化要求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目标必须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进行分点细化描述,突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项考核目标及其13项能力要求的对应项目。“流域综合开发”专题教学主要要求学生做到:①学会根据与获取图文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流域水系和河流水文特征;②学会调动与运用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条件、资源综合开发等);③学会依据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要素,说明和论证流域综合开发的问题、方向与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④学会依据地理问题设置的应答行为要求,“先抓地理要素,再找关联因子”和“分点描述和综合阐释”进行思考、分析与答题。

五、注重专题知识矩阵的合理建构

每个地理专题教学必须关注专题的核心理论(或思想)及其与之关联的知识点、知识链,构建专题知识矩阵。“流域综合开发”专题的核心理论是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主要专题知识矩阵和专题教学板图(思维导图)建构如下:

【专题知识矩阵】

1.流域的自然背景

主要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系水文特征、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等。

(1)水系特征:源地、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和湖泊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等。

(2)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汛期、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

(3)生态环境:植被、土地、河流的水源和水质等。

2.流域的综合开发

主要包括:河流的合理利用、资源的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河流的利用方式(获取经济效益)

①供水——建坝蓄水,保证常年的农田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

②养殖——湖泊、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区域的经济收入。

③防洪——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防洪抗旱。

④发电——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工业发展。

⑤航运——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

⑥旅游——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

(2)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效益)

①植树保护——保护山地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等。

②水源利用——合理分配河流各河段水源;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

③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等。

【专题教学板图(思维导图)】

毋庸置疑,地理专题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能力提升极为重要的一环。地理专题教学研究必须立足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地理教材的有机整合,针对具体学情需求,细化教学目标与行为,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学生的重要学习载体,科学合理的整合中学地理相关内容作为专题学习的资源,为学生搭建一系列形成纵横有机联系的专题知识矩阵,并通过若干专题多节课堂实践演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应考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7篇

山东医药(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 issn:1002-266x cn:37-1156/r 邮发代号:24-8 周期:周刊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期刊简介 《山东医药》是由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山东卫生报刊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杂志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反映本省各医学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介绍和推广国内外医学科技的新理论、新进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西医与中医相结合、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专题笔谈、综述与讲座、临床病例讨论、短篇与个案。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全国内科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山东医药》(中旬刊)杂志为每月15日出版,编辑出版内容主要以护理与医技学科为主。本刊辟有论著、临床研究、临床护理、医技学科、专科交流、卫生管理、护理教育、医院感染管理、中医护理、基础护理、手术室护理、心理卫生、个案研究、社区护理、药物与护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专题笔谈、教学查房、误诊病例分析、综述与讲座、国内外交流、小经验与小革新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订阅。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术; 救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 120-02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ituation Teaching Lessons

ZHENG Wenjun

Shaoyang MedicalCollege in HunanProvince,Shaoyang 4220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ituation teaching,focusing on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and students’ analytical ability, teaching basic design ideas, teaching conditions, teaching competences as well as detailed teaching procedure design. Teaching procedures include three stages; case lead-in for nursing task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design on patients’ assessment and judgments and teaching activity;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on patients’ cardiac arrest aid.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Nursing;Teaching design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沟通,“说课”活动已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及教育专家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尺标[1,2]。“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表现。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这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现已经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1课程简介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是 3学时。《急救护理学》开设在第四学期,是护理专业的考试科目。 其前导课程包括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同步课程包括了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等。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护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病人进行系统评估,准确判断,及时发现急、危、重症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抢救措施,能主动配合医生实施后续的抢救与监护,同时培养护生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本次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2.1知识与能力目标

明确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因、分类。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能正确评估病人,及时发现心搏骤停。并对心搏骤停病人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并主动配合医生完成脑复苏的救治与护理。

2.2态度目标

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具备在面对急危重症情况时能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3重点及难点确定

上述目标中,对心搏骤停的分类是理论上的难点;能正确评估病人,发现心搏骤停,以及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是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

3 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对“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已非常熟悉,会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会进行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

4基本思路等的设计

设计临床案例,营造仿真的急救环境,利用高级综合模拟人(ECS)表现案例中病人心搏骤停状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收集资料,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与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术。ECS的真实反应以及这种与临床情境完全相仿的实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3,4],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得真实体验,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5教学条件设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分实训区和教学区。实训区配备高级综合模拟人(ECS),具有生理驱动功能,对抢救、用药有反应; 教学区可容纳70人左右上课,有电脑及投影设备。

6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前期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能熟练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要能够进行情境设计,会使用ECS基本使用方法;能驾驭课堂,控制教学进程。

7教学过程设计

7.1 案例导入引出救护任务与学习目标

7.1.1案例展示 PPT展示与讲解病案;梁珊、女、49岁, 车祸后14 点30分被送入院。14点 40分突发心搏骤停。时间 5min。

7.1.2分析救护任务,引出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正确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判断病人可能出现了什么情况?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急救? 时间10min。

7.2第一个目标――对心搏骤停的评估与判断

7.2.1明确心脏骤停发生的病因及分类 根据心肺脑复苏术的流程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7.2.2评估学生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病情评估。①用仿真综合情景模拟系统表现出上述案例,设计出心搏呼吸骤停的生命体征。学生2人扮演成家属及汽车司机,另外3人扮演值班护士,正确接诊病人;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护理体检。时间 10min。②学生汇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判断:T:35℃;大动脉搏动:消失;R:微弱; Bp:测不到; 瞳孔:散大;拍打病人肩部、呼喊病人:无反应。时间 5min。③教师引导学生点评:对上述3位扮演护士同学的表演指出优点及不足,归纳心搏呼吸骤停的病情评估要点,学习其临床表现及判断。 时间20min。

7.3第二个目标――对“心肺脑复苏术”救护的教学活动设计

7.3.1教师扮演护士按“心肺复苏术”流程实施急救术病人取去枕仰卧位于平地上,松解衣带: ①畅通呼吸道;②口对口人工呼吸;③胸外心脏按压。时间 25min。

7.3.22名学生扮演成护士实施心肺脑复苏术教师注意提醒全体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参数变化,注意引导学生与第一次检查的参数进行对比。遵医嘱用药:如盐酸肾上腺素、纠酸药等,注意其用法、用量。时间 40min。

7.3.3老师引导全体学生对2名学生的演练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急救意识,冷静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急救过程。时间15min。

7.4本次课小结与布置作业

师生再次分析整个心肺脑复苏术的情境及演练过程;归纳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和分类、病情评估要点及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布置课后作业及预习内容等。时间10min。

综上,通过说课活动,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特别是医学临床课教师的素质,有助于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的医学专业教师[5];另一方面,在说课过程中,教师向同行和专家阐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发展,教育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积极而有效的途径[6],因此说课应成为医学临床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5]。

[参考文献]

[1]徐文基.“说课”在高师学科教学中的作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7-9.

[2]刘诚杰.论新课标下的说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17(4):27-29.

[3]杨延桐,李秀杰,文小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2):198-200.

[4]李斯伶,张青.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波尔护理学院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护理学杂志,2007,22(23):13-15.

[5]朱前进.说课――医学临床课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6-8.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环境意识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中学是促进人们环境意识生成、促使环境素养形成的重要而关键的时段。而且,中学美术课与环境有联系的题材也是相当丰富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意识呢?

一、利用教学启发,激发学生的环保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自然与美术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环保创造思维,让学生用视觉描绘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对策,并通过美术予以表达。这在充分锻炼了学生理解和创造能力的同时,更加深化了环保意识。

二、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渗透,必须认真分析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因素

认真分析、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因素,是更好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如果对每一课教材蕴含着怎样的环保教育因素都不清楚、不明白,根本谈不上渗透环保教育,也不可能潜移默化地进行环保教育。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四个美术学习领域,探究了四个方面的环保教育因素。

1、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构思与创造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造型・表现”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所以在渗透环保教育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构思创造、表现环境的能力。

2、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设计与美化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此在这一领域强化美化环境意识效果尤为明显。

3、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热爱美丽大自然,抨击破坏环境行为等环保教育因素。因为“欣赏・评述”领域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时增强他们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4、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综合・探索”领域是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各种问题的美术学习活动,它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于一体,并与其他学科和现实社会相联系,因而是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树立环保责任理念的最佳领域。

三、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必须不断探究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方法

美术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方式,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透过美术教学的总目标可以看出,环保教育只能是渗透、潜移默化地进行,切不能将美术课上成品德课、环保教育课。因此要: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决克服空阔无味的说教,放手开展以欣赏、绘画、手工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透过实践升华理论,受到环保教育。

2、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以“看自然、画自然、造自然”为主题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弘扬环保正面典型,曝光破坏环境行为,用画笔、手工做环保的捍卫者。

3、坚持四种课型相结合。即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保教育渗透体系。

4、坚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要同其他学科联系,了解语文等其他学科的环保因素,配合其他学科深化环保教育。

四、利用课外活动,宣扬环境保护主题。

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性、自由性和实践性,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把环境意识渗透到活动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活动课的多样形式,使环境意识更加贴近学生,学生也更乐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意识的渗透,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63―01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美术教学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其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其责任感,发展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针对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要充分理解小学美术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

1.突出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小学美术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品质就是丰富的情感性,其实这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其责任感,并能够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2.突出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上。通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熟悉美术的内容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突出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上。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小学美术教学则能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4.突出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上。创新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5.突出体现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上。美术教学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对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

二、要认真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因素

1.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构思与创造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造型・表现”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所以在渗透环保教育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构思创造、表现环境的能力。

2.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设计与美化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此在这一领域强化美化环境意识效果尤为明显。

3.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热爱美丽大自然、抨击破坏环境行为等环保教育因素。因为“欣赏・评述”领域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时增强他们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4.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综合・探索”领域是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各种问题的美术学习活动,它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于一体,并与其他学科和现实社会相联系,因而是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树立环保责任理念的最佳领域。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11篇

一、要充分理解小学美术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

1.突出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小学美术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品质就是丰富的情感性,其实这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其责任感,并能够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2.突出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上。通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熟悉美术的内容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突出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上。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小学美术教学则能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4.突出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上。创新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5.突出体现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上。美术教学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对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

二、要认真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因素

1.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构思与创造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造型•表现”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所以在渗透环保教育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构思创造、表现环境的能力。

2.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设计与美化环境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此在这一领域强化美化环境意识效果尤为明显。

3.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热爱美丽大自然、抨击破坏环境行为等环保教育因素。因为“欣赏•评述”领域是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时增强他们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4.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里,着重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教育因素。因为“综合•探索”领域是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各种问题的美术学习活动,它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于一体,并与其他学科和现实社会相联系,因而是渗透提高环保意识以及树立环保责任理念的最佳领域。

三、要不断探究小学美术教学的环保教育方法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06-04

教育技术是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应用的一门学科。2015年,呼伦贝尔学院提出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变的新思路,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支撑体系构成的整体;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它是在教学计划中体现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1]本文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其狭义的范畴。

一、 确定专业实践能力

学习需求理论认为,学习需求是学习者目前的状况和期望达到状况之间的差距。[2]因此,我们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我们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随机对2011届至2015届毕业生展开调查,共有74名毕业生填答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去向;其次,就毕业生集中的行业或岗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相应的单位进行了走访。从而确定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

1.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中,有49%的学生从事专业对口或与专业相关度比较高的工作,其中29%的学生从事教师职业,且绝大部分为信息技术教师;20%的毕业生从事数字媒体技术相关工作。51%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如在企事业单位做文职人员、自己创业等。具体如图1所示。

2.毕业生跟踪及用人单位反馈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选择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方向,分别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这一方向的学生大部分进入中小学成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具体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教授信息技术课程,还包括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维护,有的教师还承担全校教师计算机使用技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等工作。有毕业生调侃说“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只要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都要信息技术教师出面解决。

(2)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从事这一工作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影视作品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

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且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了“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两个培养方向。

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具备的能力进而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结构:①能较为全面地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②能较为系统地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术等专业知识。③能了解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战略、政策、法规、标准、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2)能力结构:①具有对数字化教学环境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②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③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的能力。④具有综合解决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3)素质结构:①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求实创新意识。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的能力。③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3]

4.确定专业实践能力

根据上述专业培养目标,进而将专业实践能力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对数字化教学环境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2)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能力。(3)具有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c实施的能力。详细如表1所示。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主要依据下面五个原则构建。

1.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

作为实践教学体系而言,其功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系统,由系统内各个要素构成,从实践教学环节角度来讲是由实验课程、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活动组成,因此需要这些环节互相协作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系统又置于专业人才培养这一大的系统内,还应考虑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活动。

2.实验课程的基础性

这里的基础性并非指实验课程的实验类型为基础性的验证型实验,而是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实验课程可根据实验的难度依次设置为验证型实验、应用型或综合型实验、研究型或创新型实验。

3.实践能力培养的延续性

为避免“熊瞎子掰苞米”的现象,即学生随着一门课程考试的结束,该门课程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便随之丢弃,到毕业时发现大学似乎没有学会任何专业能力。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皮连生所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练习是影响动作技能最重要因素。[5]因此,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兴趣小组、专业技能竞赛等形式,在实验课程结束后的学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所习得的技能不断练习,做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

4.学生的个性化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在满足学习者特征方面,首先在实验课程教学中,要以班级全体学生为对象,根据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使得教学满足绝大部分学习者需求;其次,结合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同,分设不同方向让学生选择学习。

5.实践能力的综合性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3+0.5+0.5”的培养模式,即本科前三年以校内教学为主,进行专业基础培养,把“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大四第一学期为专业实习,第二学期为教育实习,大四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将前三年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进一步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综合考虑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第二课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出如下实践教学体系(如表2所示)。

在构建实践体系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延续性、学生的个性化、实践能力的综合性等方面。

1.数字化教学环境设计与开发能力

数字化教学环境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包括现代媒体使用与维护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1) 现代媒体使用与维护能力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事信息技术教师的毕业生几乎全部会涉及计算机的维护、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维护、投影媒体维护等现代媒体的使用与维护工作,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有近一半毕业生的工作内容与这一能力相关。

这一部分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但教学内容却并不多,因此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教育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前述本部分能力涉及教学内容较少,因此主要在“教育技术与媒体”这门课程中安排部分章节讲授知识并进行实验练习 。实验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通过该课程的实验,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维护,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投影等现代媒体并进行简单的检查、维修。

②第二课堂。针对这一能力,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贯穿于“教育技术与媒体”课程开设之后的各个学期,主要是针对教室的计算机、投影等媒体进行日常维护。

③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除需完成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工作内容,还应协助实习学校完成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工作。

(2)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

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教育实习”三个环节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对应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可以构建小型局域网。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建立,贯穿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之后的各个学期。主要针对学院网络中心、教学用机房进行网络的维护。

③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除需完成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工作内容,还应协助实习学校完成计算机机房网络的维护工作。

(3) 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的实践环节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实验课程。在相关理论课的基础上,针对网站建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开发、JAVA程序设计、静态网站开发、动态网站开发等。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完成大量基础性、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实现知识和技能的逐步积累。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贯穿于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开设之后的学期。以模拟或真实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发用户需要的网站。

③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设有综合实践项目“学习网站的开发”, 以模拟或真实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发用户所需的学习网站。

2.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

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

(1)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主要是在学与教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系列件如flash 、PowerPoint等,培养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教育实习”四个环节实现。

①实验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除主要核心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外,还包括计算机应用(主要涉及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flas制作等基本软件的操作和相关理论的支撑。学生完成该系列实验课程后,能够使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所需多媒体课件。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以真实任务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③毕业实习和教育实习。以真实任务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2)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态网站开发能力的基础上,在远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毕业实习”。

①实验课程。支持该能力的核心课程为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其实践体系中还包括网站开发能力及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前述网站开发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中已经叙述)。通过完成该系列实验课程,学生能够根据需求完成某一门网络课程功能模块的设计、网站的架构、网络课程资源及学习环境开发等系列工作。

②毕业实习。以真实任务的方式布置学生完成综合性实践项目。

(3)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是在电视节目策划、编导等系列理论课的基础上,在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等技术的支撑下的一项综合能力。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第二课堂+毕业实习”。

①实验课程。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的相P实验课程包括基础实验课“摄像技术”、“非线性编辑”,以及核心实验课程“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通过这一系列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合作完成教育电视节目的策划、稿本写作、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

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布置真实任务让学生完成作品。是对实验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③毕业实习。毕业实习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任务,实现综合技能训练。

3.数字化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主要涉及设计的能力,并不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施能力,但是需要学生具备依据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改设计方案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完成,同时在教育实习中进一步加强。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既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能力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能力。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教育实习”的形式完成。

①实验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之上,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教学,从而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任意一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设计并开展教学。

②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在实际的情境中,即在中小学课堂中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的提升及完善。

上述描述中未提及毕业论文,是因为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基础上,围绕专业、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题目完成,因此这一环节不具体与某一实践能力相对应,但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功能。

四、总结

任何一个院校的专业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都需要首先考虑社会需求。围绕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专业实践能力和其支持体系。而这一过程又是不断探索、验证、修改和完善的动态过程。本文从对社会需求的调研、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解决了本校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参照了其他院校很多经验,也希望本文能为同行提供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侯翊,王建丽. 以金融保险专业为例谈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 : 87-92.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EB/OL].http:///gzjx.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13篇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没有专业的著作与论述。然而我们在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学、运动遗传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其中重点是体育教学环境方面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发展与演变,人们一直在寻找体育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作出前所未有的努力。

【关键词】

国内外;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1 自然环境中体育训练的研究

在1950年时,很多西方专家与研究人员逐渐关注自然环境体育训练方面的研究,结合体育运动,我们逐渐意识到如果我们只是在自己限定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培养,想要取得在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比赛冠军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科学的训练环境,对于比赛结果而言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关于训练环境的研究,在1968年奥运会比赛中,达到了研究体育环境训练与教学的顶峰,之后,一些学者逐渐开始分析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其他影响因素。自1965年起,很多学者与专家进行的地理训练环境方面的研究,从地理学的观点出发,在经验性调查体育和体育相关的题目时,侧重于地理和理论性的阐述,而擅长于这种理论著作的典型作者就有John Rooney和Wagner。在多次召开的有关于地理学特征讨论会及各类学术杂志、期刊的出版中了贝勒(John Bale)的《体育与地点》(Sportsand place,1982)和《体育地理学》(Sports Geography,1989)可称之为体育地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而1986年美国罗雷(Rooney)主编的刊物《体育场所:一本国际性的体育地理杂志》(Sports Place 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Geography)和1983年民主德国于出版了塔・沃博热维奇著的《气象学与体育运动》一书都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对运动成绩影响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将我们世界性赛事奥运会报告划分成十个正式研究方向与十二个综合研究边缘性质学科,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中12个综合边缘性学科包括运动与环境科学。在1985年日本研究专家本村坎次撰写了《21世纪新体育》一书,在书中系统全面的分析了世界体育环境的发展、演变以及未来前景。

2 地理活动与体育环境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法国,前苏联以及日本等国在体育教学环境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而且根据平原与高原地区环境、热带与温带地区环境在运动员运动体能方面的影响,开始了地理环境与体育活动相互关系研究的新篇章。

由于世界自然环境不断恶劣,很多环境科学家常常发出关于环境问题的警示,先后建立了大量的环境发展理念,结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提出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在1987年联合国第43次大会上正式批复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地球家园的将来》,而且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论,指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主要是一方面能够满足我们现阶段人类的各种需求,同时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自此以后,人类不论在进行任何活动的时候,都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我们全世界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国际奥运管理委员会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并用将环境保护政策化。奥委会在1991年制定奥运会章程的同时,就明确要求承办奥运会的国家与城市必须从2000年开始提交环境保护的报告与规划,贯彻落实国际奥运会管理委员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与思想,在1992年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的重要议题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影响,在大会上奥运管理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首先阐述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思想,同时正式创立国际奥维护体育环境工作委员会,而且举行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体育运动的会议。而且,会议规定要经常举行有关自然环境与体育运动方面的世界大会。

其中在2002年11月份召开了关于中国北京的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研讨会,参会代表包括国际奥运管理委员会、联合国环境署、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奥运会与环保的关系等议题,参会代表先后阐述了自己的理念与观点。这次会议确定了关于评估奥运会组织方的重要指标就是――环境保护,而且设置了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奖项,颁发给在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3 我国体育与环境方面的研究

我们国家在1987开始进行体育与环境方面的研究,1986年以国家游泳队为对象研究运动员在高原条件下与在平原时的运动能力差异;天津大学体育学院在1990年7月邀请德国汉堡大学的Hains Lutter教授就体育环境教学与环境关系题目举办了专题讲座与报告。自此之后,我们国内大量的体育领域的专家与学习纷纷开始研究体育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体育环境教学问题,并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性论文,这些论文从各个角度分析每个环境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和反作用,主要是从心理学、物理学和地理学角度综合分析而产生的。

90年代晚期,人们才注意到了各方面的不足,并且系统的分析体育与环境的作用关系,主要研究方法是把体育当做系统研究目标,论述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运动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分析体育与运动之间的作用关系,深入分析研究体育运动的内在机理、效果与意义。

4 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科学领域的总趋势主要划分为两种方面,一方面呈现纵向精细、分支化;另一方面,规模向综合整体化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有学者提出建立体育教学环境学学科的设想,以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教学环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华.运动环境论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7,2.

[2]陈谦.流水背后的声音-2002年生态环境事件评析[J],人与自然,2003,1,1.

[3]刘扬.体育教学环境对课堂信息交流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2,3,3.

[4]金晓阳.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其调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6).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教学;分层次教学;理论成绩;综合能力;满意度

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更为复杂,护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因此中医护理实习十分重要[1]。我国护理学院实施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以西医护理为主,对中医护理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未深入讲述中医护理的内容。由于学校对中医护理不重视导致中医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扎实,数量不足。中医院往往由护士长和护理部联合制定考核计划对中医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为主,护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传达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2]。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向上攀登[3]。本研究将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护理教学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男生1名,女生29名;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2.14±0.57)岁。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28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16±0.5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护生实习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12周。前2个阶段为分层次教学实施阶段,后1个阶段为归纳阶段。1)分层依据:行为考试20分、理论考试40分、操作考试40分,根据护生的分数确定层次:80分及以上为优秀层,70~80分为提高层,70分以下为基础层。2)基础层教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掌握穴位、穴位按摩和敷贴法。提高层教学以四诊、穴位刮痧、熏洗、湿敷和经络学习为主。优秀层教学以深入学习四诊内容、经络、艾灸、穴位按摩、穴位拔罐、中药导入和腹部推拿等,并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1)理论考试:基础知识60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20分,一定难度必做题10分,高层次护生选做题10分。操作考试:参照《中医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学分册)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10年版抽取题目并进行评分。2)临床综合能力:参照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进行评价。包括中医四诊、人文关怀技巧、沟通交流、辨证实施护、中医健康教育。1~3分为不符合要求,4~6分为符合要求,7~9分为优秀。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86.12±3.57)分、(94.95±3.76)分;对照组分别为(80.09±3.41)分、(90.64±3.35)分;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t=6.690、4.579,P=0.000、0.000)。

2.2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

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分别为93.33%(28/30)、96.67%(29/30)、90.00%(27/30)、93.33%(28/30)、86.67%(26/30);对照组分别为70.00%(21/30)、76.67%(23/30)、66.67%(20/30)、73.33%(22/30)、63.33%(19/30);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450、5.192、4.816、4.321、4.363,P=0.020、0.023、0.028、0.038、0.037)。

2.3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观察组对提高学习护理的兴趣、有利于不同学科综合应用、加深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联系、缩小课本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的满意率分别为86.67%(26/30)、90.00%(27/30)、86.67%(26/30)、83.33%(25/30)、93.33%(28/30);对照组分别为63.33%(19/30)、66.67%(20/30)、63.33%(19/30)、60.00%(18/30)、73.33%(22/30);观察组护生对提高学习护理的兴趣、有利于不同学科综合应用、加深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联系、缩小课本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363、4.813、4.363、4.028、4.321,P=0.037、0.028、0.037、0.045、0.038)。

护理教育学综述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竞赛教学法教学方法护理教育。

1.竞赛教学法的类型

1.1个人竞赛

个人竞赛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人体与个体之间,形成竞争关系,相互进行竞赛[1]。因个人竞赛参与人数较少,涉及面不广,故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相对较少。

1.2团体竞赛

团体竞赛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竞赛活动[3]。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由组长和组员组成。组间相互竞争,组内相互合作。团体竞赛,组织形式灵活,竞争与协作得到了有机统一,满足多方需求,因此在护理教学中运用范围更为广阔。

2.竞赛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2.1基础课的应用现状

为了突显护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护生。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通过运用竞赛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基础课的理论课中,史杰将竞赛运用在人体解剖学中,提升了护生职业素质[4];肖强通过在医用化学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达到了促学、促教和促改的目的[5];孙忠亮在病理学基础课堂中,举办知识竞赛,培养了护生的学习兴趣[6]。在基础课的实训课中,陈小晶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通过比较传统实训教学法和分组竞赛法,发现运用分组竞赛教学法的护生教学评价更高[7]。由此可见,竞赛教学法在基础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2.2专业课的应用现状

竞赛教学法在专业课中,也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例如:叶岚岚将模拟竞赛的方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的理论课中,发现提升了教学效果[8];吕静将PBL结合小组竞赛教学法融入在急救护理学的理论教学中,发现比单独应用PBL和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精神[9]。在护理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中,郭娟将分组竞赛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学实训课中,通过比较得出分组竞赛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优势[10]。张彩娟通过运用小组竞赛式技能实训法,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动机[11]。迟晓华在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自学竞赛考核教学法,发现增强了护生的实践能力[12]。综上所述,竞赛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且运用形式丰富多样。

3.应用效果

3.1提升护生的综合实力

将竞赛教学法运用于护理教学中,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护生的主导性,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护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激发护生团队意识,提升心理素质[13]。由此可见,竞赛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护生的综合实力。

3.2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竞赛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和护生都具有挑战性。教师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践技能,才能及时纠正护生的错误。护生为了争得第一,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会加强自主学习,相互进行商讨。遇到难题,护生会积极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最终师生的能力都得了提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