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

理财投资比例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1篇

资金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庭理财也一样。虽然节制消费,记账也属于家庭理财范畴,但是有了资本才能更好地获得家庭财富的增值。家庭财富的多寡决定着理财投资资金的多少和投资渠道的宽窄,虽然每一个家庭的收入不尽相同,但是在理财产品配置比例上还是有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即家庭理财资金点位的问题,不管是小钱小投资,还是大钱大投资,其都是利用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投资资金所占整个家庭资产的比例都有一个参考的区间。

家庭理财资金点就是在扣除正常的家庭生活开支并留足家庭应急备用金之后余下的资金可用来投资理财,但是如果家庭收支相抵甚至资不抵债,那就没有到家庭理财的这个资金点位,还需要进行资本的积累。如果每年家庭收入盈余的较多,到了这个资金点就应该拿出80%的闲钱进行投资理财。

时间点

家庭理财时间点主要依据是家庭发展阶段,比如单身期、家庭发展期、家庭成熟期、家庭退休期等。家庭发展阶段的不同,采取的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也不同,所以每一个家庭都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发展阶段来制定理财规划和设置资金配置比例,根据家庭发展阶段不同的时间点,因时而调整自己的理财方向和资金投入比例。理财师建议家庭理财要看准自己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正确的家庭理财时间点,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就采取与之对应的资产配置结构,而不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理财。

配比点

家庭财富拥有一个庞大的体量,如果资产配置比例点位选择不合理,会带来家庭财富的损失,所以家庭理财资产配比点的选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一般遵循的是“4321”原则。但是这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参考原则,还需要根据家庭发展阶段的不同而灵活调整。例如家庭成熟期就可以适当调整投资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这个配比点可以达到50%,而在家庭退休期则是提升稳健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例如稳利精选基金这类投资期限灵活,又可赎回的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固定在7%~14%之间,符合这类人群的需求,这类理财产品最好保持在60%以上,同时降低高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最好不超过10%。

风险点

家庭理财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在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必须把控好投资风险。就像投资股市,设置止损点一样,家庭理财也应该有风险点,也就是家庭理财能承受多大的投资风险。这个点位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因为每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不一样,家庭发展阶段不一样,风险承受力也不一样,但是理财师认为家庭理财必须要有设置“风险点”的这个意识,而不能忽视它,同时也不能过度惧怕他,在合理的投资回报范围内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也是正常的。

收益点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2篇

一、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比例

(一)粮食主产区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省(自治区),中央财政资金75%以上(含本数,下同)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5%以下(不含本数,下同)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二)非粮食主产区

1.***6市,中央财政资金5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5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2.**3省,中央财政资金7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3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3.**2省,中央财政资金75%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5%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4.***10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财政资金8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2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

(三)其他地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85%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15%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100%用于土地治理项目。

二、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

(一)分省配套比例

1.***6市为1:2。

2.***5省为1:1。

3.***2省(市)为1:0.6。

4.***13省(自治区)为1:0.5。

5.****7省(自治区)为1:0.4。

6.***自治区为1:0.3。

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及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央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项目团、场和群众筹集的现金、以物折资和投劳折资)配套比例为1:0.5。

(二)地方财政分级配套比例

1.天津、青岛、宁波3市,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60%以上,县(市、区)级承担40%以下。

2.大连、上海、山东、福建4省(市),省(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70%以上,地(市)、县(市、区)级承担30%以下。

3.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总体上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80%以上,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承担20%以下。

4.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财政配套资金具体分担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不承担财政资金配套任务,由此减少的配套资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财政承担。

三、中央财政资金无偿、有偿投入比例

(一)土地治理项目100%无偿投入。其中用于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以及苗圃建设等经营性措施的补贴限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5%;确需超过5%的,须报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同意。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有偿资金的投入比例按照项目类型及项目申报、实施主体分别确定:

1.种植业、养殖业项目以及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并实施的产业化经营项目100%无偿投入。

2.其他农产品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建设项目无偿、有偿投入比例调整为30:70。

对于无偿、有偿投入相结合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其无偿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农产品加工项目基地设施、动植物防疫检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补助等。对有偿资金的管理,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管理办法》(财发[*8]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部门项目资金投入比例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3篇

在这一背景下,工商银行推出了“工行投资理财指数”,希望能为中国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和金融机构的投资理财业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工行投资理财指数”测量的是城市居民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未来生活的预期,进而表现出的投资理财意愿的强弱程度。

近期,2008年首期“工行投资理财指数”。此次的居民理财指数分值为108,在0-200的指数量表上处于谨慎保守区间,延续了2007年的下降趋势(2007年第一期指数和第二期指数分别为126和115),表明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的投资理财意愿在中等区间持续趋弱。

未来投资理财行为趋于保守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城镇居民对宏观经济环境具有较强的信心,但当前消费者物价指数(cPl)处于较高水平,证券市场持续调整且跌幅较大,连续性的下跌对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同时,部分行业出口增长放缓以及信贷从紧也引发了投资者对投资前景的担忧。这些因素都对城市居民的投资理财意愿产生了较大影响,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在未来将会趋于保守。

股票和基金投资热情下降

此次研究还发现,城镇居民对各种理财类产品的投资意愿发生了较大变化。未来购买股票和基金的热情大大降低,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从32%降到17%,投资基金的比例从26%下降到12%;对黄金的投资意愿出现大幅上升,投资比例从5%提升到7%;对债券、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意愿则趋于稳定。同时,城镇居民整体对金融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仍有较高期望,未来6个月金融投资组合收益率期望值达到27%。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 投资理财 现状 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高中生投资理财课题尚属研究空白。从全国来看,尚没有金融机构推出针对中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本文作者利用暑假时间,用调查问卷[1]的形式调查了天津市500名高中生,并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从高中生年平均储蓄额、储蓄动机[2]、储蓄形式、风险偏好[3]、绝对风险厌恶系数[4]、投资期限偏好、损失容忍度[5]及对投资理财的主观诉求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作者发现:天津市的高中生群体不仅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而且有了理财的意愿。结合问卷中挖掘出的天津市高中生的储蓄、理财和消费方面的特点以及当前金融业竞争及创新需求,相应提出了一些针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的建议。

二、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2014年7月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进行。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5份。受访者以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年龄平均在17岁,性别比例相当,男性受访者257人,占总数57%,女性受访者193人,占总数的43%。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高中生群体的投资能力、投资偏好及主观评价。

三、高中生投资理财现状相关数据及分析

(一)高中生投资能力

1.年平均储蓄额。调查发现:20%受调查的同学有超过5000元的年储蓄额,61%以上同学有超过1000元的年储蓄额,平均年储蓄额为2963元/人。由此推断:天津高中生储蓄需求为4.9778亿元,全国高中生(不含港澳台)储蓄需求约为150亿元。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自己。

2.储蓄方式。关于储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受访同学选择了保留现金,36%的同学选择了银行储蓄,选择不同形式投资理财的同学只有14%。上述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大多数同学投资理财观念滞后,高达79%同学仅仅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只有不超过14%的同学听说或者尝试过其他方式的储蓄方式。

3.储蓄动机。当被问到“为什么储蓄”这个问题时,有近40%的同学回答有未来打算。而未来的资金使用需要保证现期储蓄的保值增值,考虑到受访同学在储蓄方式中的回答,作者发现高中生的投资理财能力还不能满足他们的理财愿望,说明有必要对其进行投资理财教育。

4.综合分析。

结合储蓄额跟储蓄方式(如图1)综合分析,作者发现拥有较高收入的同学群体更容易接触到股票、银行理财、不动产等多种理财方式。这种联系或许跟不同理财方式的入门门槛有较大关系。

(二)投资特征分析

1.风险偏好。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78%的同学对公平表现出对风险厌恶的态度。这种对风险厌恶的态度在投资的时候会表现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在使用不公平测试风险厌恶情况时,所得结果与公平测试结果相似,也有一部分同学呈现为风险中性。

2.投资比例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将一定比例储蓄拿出来用作投资资金。有99%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通过将投资比例跟储蓄动机、储蓄额交叉分析,拥有高储蓄额、投资动机强的同学更愿意拿出更高比例的额度进行投资,这符合基本认知,也从侧面说明我们数据的可信度。

3.投资期限偏好。从投资期限偏好方面来看,61%的受访同学可以接受1年以上的投资期限,因而在设计投资理财产品时,可以考虑更长期限的投资,如股票、长期债券和不动产投资。

结合储蓄额度分析,作者发现储蓄额度高的同学更容易偏好超短期和最长期两种投资期限,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支出水平比较高,所以消费动机和投资动机都更加强烈。

4.对投资损失的容忍度。(1)大部分同学对风险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65%的同学可以接受10%以上的损失度,50%的同学可以接受15%以上的损失度,说明同学们对风险的厌恶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在投资理财产品设计上,可以适当考虑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

(2)不同储蓄水平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5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储蓄额受访者都有62%以上比例同学可6%~50%损失容忍度。在2000~3000元储蓄额受访者中间,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高达88%。其他储蓄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在62%和88%之间。

(3)不同期限偏好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3个月以内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在52%以上,1~3年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高达88%。其他期限偏好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在52%和88%之间。大体上说,超过3个月以上期限偏好受访同学的损失容忍度随着期限的增加而加大。

5.是否愿意借贷投资。在是否愿意借贷投资时,有45%的同学愿意负债进行借贷。当将是否借贷跟风险厌恶进行交叉分析时,我们发现风险爱好者更加偏好借贷,但是这种偏好并不十分显著。愿意借贷对于设计投资组合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放大资金量。

四、总结和建议

(一)以被调查的500名天津市高中生为代表的投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储蓄和投资能力。高中生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储蓄实力,同时在进行储蓄时已经具备了比较明确的动机,并希望未来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从储蓄和理财渠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只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缺乏应当具备的投资理财知识。

2.投资特征。高中生群体在投资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需要有一部分随时可以支取的现金或者存款。不同储蓄额的同学之间的投资诉求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储蓄额高的同学更容易接受风险高、期限长的投资方式。整体上看,同学对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

3.主观态度。有90%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定程度的投资理财知识普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限制中学生投资理财的一些问题

1.投资理财教育不到位。这种教育的缺位跟中国传统思想有关,也跟大陆的应试教育环境有关。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的希望都是认真读书,重心都放在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不重视对学生在投资理财方面进行必要教育。但是必要的投资理财教育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金钱观,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创业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基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基本的投资理财教育。

2.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因为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实力,所以不太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市场上还没有针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从本文的调研结果来看,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投资理财的能力和需求的。希望高中学生能够成为被金融系统所关注的一个群体。

(三)建议

1.加强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教育,培养投资理财意识。高中生作为即将独立生活的群体,应树立投资理财观念,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培养自己投资理财能力,以提高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力。

2.金融机构应当重视中学生群体,为他们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消费主体,开发针对中学生的产品,在这个未来最具潜力群体里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可为金融机构在未来赢得巨大消费群体和商业利润,并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3.根据本文的调研结果,作者抛砖引玉建议开发如下针对中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供金融机构参考。

(1)“压岁宝”:针对中学生压岁钱,定存定取,500-1000元起存,1年期理财,收益应达到现有银行同期理财产品平均值。主要吸引风险厌恶,无流动性需求的高中生群体。为吸引高中生投资理财,每1000元投资每年赠送1张福利/体育,多者以此类推。到期如果续存,续存之日起可转化为“未来宝”(参见下面介绍)。

(2)“快乐宝”:针对消费性储蓄高中生群体,流动性要求高,随用随取,收益高于活期储蓄,类似“余额宝”。

(3)“未来宝”:针对远虑性储蓄高中生群体,1年以上理财期限,收益高于“压岁宝”,类似“零存整取”。每1000元投资第一年到期赠送1张福利/体育,多者以此类推。每1000元投资第二年到期赠送2张福利/体育,更长期限类此赠送。

(4)“财富宝”:针对投资性储蓄高中生群体,可考虑设计投资组合,包括购买基金、股票及房产,高风险高收益,期限3个月到一年,1000元起存,每个投资者每3个月赠送1张福利/体育。

五、结论

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投资理财教育并开发特定金融产品。针对中学生投资理财,作者认为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适当增加一些调研指标和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拓展研究,同时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初中生群体。希望在后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的投资理财特点,尝试构建几个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具体投资组合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金融投资理财调查问卷,百度文库.

[2]彭云.《我国居民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马莉莉,李泉.《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统计研究》2011年第8期.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5篇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特点。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从1978-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亿,财政教育投入占历年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5%不等,占历年财政购买性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9%不等。有资料表明,从1998-2002年教育经费占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已经连续5年比上年增加一个百分点,2002年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达到2640亿,这表明国家充分重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中,教育愈加重要的作用。

2.近几年我国教育投入供给正在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格局。有数据表明1994年以前我国社会捐集资办学及学杂费等教育投入仅占全部教育投入的15%以下,到1998年这比例达到35.95%,到2000年这一比例高达38.43%.这表明一个多渠道供给的局面正在形成,这一变化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教育多方位增长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3.财政教育分配结构,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公共财政理念的确立,财政教育投入的分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对于旨在增加个人收入的教育,如普通高校,中专以及提高劳动技能的各种岗前培训、轮训等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作了相应的部分退出;中、小学等则作为纯公共产品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在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近年先后投入200多亿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义务教育。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状况。《1》

第二种观点认为,从我国教育经费的现状分析。

1.从教育经费总量的角度分析。从全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1994年为3.18%,1995年为3.21%,1996年为3.33%,1997年为3.4%,1998年为3.76%,1999年为4.09%,2000年为4.31%,2001年为4.83%,2002年为5.35%,教育经费总量达到了548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占GDP的比重,1994年为2.49%,1995年为2.51%,1996年为2.46%,1997年为2.50%,1998年为2.59%,1999年为2.79%,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9%,2002年为3.41%,2002年比1997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达到了3114亿元,是自1989年对此项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我国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支持程度。

2.从教育经费来源的角度分析。全国教育经费中的大部分一直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如2001年为65.9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主体为预算内教育经费,2001年为55.68%,且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略快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如2001年与2000年相比,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的100.5%,这说明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仍然以政府为主体,以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与非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基本持平。

3.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总数的比例1998年为20.89%,1999年为23.43%,上升了2.54个百分点,而小学则从1998年的31.43%下降为1999年的30.87%,反映出教育经费进一步流向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998年为21.97%,1999年为23.98%,增长了2.01个百分点;小学则由1998年的33.20%下降到1999年的32.60%,表明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上的变化和支持力度。

4.从在校生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1995年为121.51%,1996年为122.58%,1997年为128.99%,1998年为187.50%,1999年为190.01%;小学1995年至1999年分别为9.74%,9.82%,9.74%,9.90%,10.63%.反映出我国不同时期平均每个学生占有的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小学的十几倍,尤其在1999年达到了将近19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我国对不同教育提供主体的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不同。二是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上的学生人数不同,越低教育层次上的学生人数越多。三是提供高等教育产品与小学教育产品相比本身需要的成本要大许多。《2》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绩:

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自1998年起,连续5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大部分省市也比照中央的做法提高了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走出了低谷,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2001年的3.19%.2001年全国财政性预算内教育拨款2085.68亿元,比1995年1193.8亿元增长了0.75倍。

2.如期实现了“两基”奋斗目标。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实现“两基”县数已达2573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所辖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全国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全国青壮年文盲由1990年的6171万下降到3000万以下,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为46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6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96万人,分别比1995年的92.59万人和91.38万人增长了183%和114%.18-22岁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5年的7.2%上升到2001年的13.3%.另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迈出关键性步伐。

4.民办学校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已达56274所,在校生923万人,民办学校已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等各个层次。

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大力应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校校通工程”的推进,都反映着我国教育技术正在疾步追赶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浪潮。《3》

二、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1.财政教育投入虽然有了明显增加,但投入总量仍然不足。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1%,欠发达国家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84%.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2.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结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表现在基础义务教育方面,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过低,影响了基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作为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由政府承担其主要投资义务,政府财政的公共投资占基础教育投资的比重达到80-90%.相比之下,我国财政投资占基础教育投资比例显然太低。二是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比例过低,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高,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平均为39:61,虽然其民间投资的分担比例较高,但在民间资金来源中,由于社会捐赠和高等学校的产品销售所占比例较高,因而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负担并不重。如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为24%.相比来看,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为51:49.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6%.三是表现在对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方面,我国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投入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国际上一般的认可标准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54:46;中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60:40;小学初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70:30.从我国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来看,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的公用经费投入比例都相对偏低,尤其是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投入比例更低。2002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60:40;普通中学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89.2:10.8,小学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92.6:7.4.

3.现行的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60:40.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平均为37:63.特别是在社会受益最明显的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方面,80%以上的财政投入是由地方财政,中央对小学义务教育投入的比例不足20%.这种政府间的财力与教育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必然会由于县乡财政困难而影响政府对基础义务教育的财政收入。《4》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不同阶段教育实行无差别的财政政策,教育财力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根据《1998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1995年低收入国家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之比为1:2.7:12.8,中等收入国家为1:1.2:2.9,高收入国家为1:1.5:2.2,世界平均水平为1:2.7:3.0.与此相反,长期以来我国却对初中高三级教育实行无差别的财政支出政策,以2000年为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初中高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为33.15%:38.65%:21.99%,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1.74:14.65,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展趋势存在明显的差距。

2.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机制,地区间教育发展失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后,由于在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并未在划分政府间教育事权职责的基础上相应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能力与协调机制,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从分地区的教育总投入来看,1996年教育经费支出东中西部之比为1:0.54:0.33,2000年扩大为1:0.47:0.30;从分地区人均教育投入水平来看,1995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投入分别为209.3元、130.1元、118.2元,比值为1:0.62:0.56,2000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投入为421.5元、230.5元、220.7元,比值扩大为1:0.55:0.52.

3.税收政策对个人、企业和社会扩大对教育投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为贯彻政府促进教育发展意图而规定的税收优惠措施,在形式与种类上比较单一,缺少应有的系统性与前瞻性,税收优惠的适用与受益范围比较窄,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制和企业所得税制中,对鼓励社会投资办学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难以适应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有关教育的减免税规定过于粗糙,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制约了税收优惠措施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5》

(三)我国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小份额的资源配给的矛盾日益凸现,分配失衡成为主要矛盾。从整体的教育支出比率来看,我国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1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47%.而1995-1997年各个国家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投入的比重为,印度78.3%,巴西73.8%,墨西哥82.8%,马来西亚74.5%,韩国92%,菲律宾82%,美国74.8%,瑞典72.8%,英国76.3%.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过少。

2.地区及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断加大。首先,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2001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最高的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为3612.05元,初中为3411.21元;最低的河南省仅为小学353.82元,初中511.29元,相差10倍左右。同年,全国小学生均经费1500元以上的为北京、天津、上海,在1000-1500元的有包括、新疆在内的4个省份,645元(全国平均水平)至1000元的有10个省份,500元以下的是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上海市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99.56元,河南省仅为11.9元,相差60倍。其次,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距。就全国范围而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几年来占全部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一直在50%上下徘徊,且呈下降趋势,同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为11726万人,城镇学生数7248.5万人的现实极不相符。从生均教育经费看,2001年,城镇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教育公用经费两项指标均比农村地区高出将近1倍。在省级行政区范围,2001年,上海市(包括所属郊区)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4875.97元,而贵州省农村人均经费只有484.57元,相差10倍;初中生均经费,最高的上海和最低的贵州农村相差8倍(5182.94:603.73)。

3.农民义务教育负担重。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从全国角度讲,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构成中,教育附加费、学杂费、集资费用分别为102.88亿元、116.22亿元、28.69亿元,占农村义务教育总经费1102.27亿元的22.4%.农民直接负担了1/4左右的义务教育费用。《6》

(四)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现存问题分析

1、财政压力巨大,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主要源于中国总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教育经费不足以至影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日显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每年教育经费占当年GNP的比例,各年都在2%左右,总是占世界各国的倒数第十几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5-7%,而与中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4%左右。如要按人均教育经费算,中国更少得可怜。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约占教育总财政投入的20%左右。因此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国家总教育经费不足以及高等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例不高的双重作用下显得捉襟见肘。

2、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政府的财政拨款虽然已经逐年递减,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偏高,说明中国的高等教育仍没走出市场化的道路,辅助渠道还没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中国对专门针对教育而征收的税费比例又过低,近年来一直低于1%,没有很好的发掘教育税这一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高等教育学生缴纳的学杂费应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虽然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杂费呈上升趋势,但还是偏低,而且相当部分的学生是免收学费的,并且还能领取助学金,即所谓的“公费”生。

3、财政性教育经费事权、财权不统一。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教育经费的预算未能单独立项。造成一系列问题:一是教育经费预算数量相对弹性较大,缺乏透明度。二是教育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拨款脱节。三是教育部门无权行使有效的宏观管理权与调控权,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4、对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政府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能否开拓非政府渠道,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中国虽然也颁布了捐赠法,但在具体税收政策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只是实行税前从所得中全额扣除捐赠额外,没有其他税收优惠以鼓励社会捐赠。企业投资也是高校经费、特别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自于社会的投资也不是很高,虽然近几年民办高校发展迅速,但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制约,《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也看好这一产业,很想向民办高校投资,而投资必然要求回报。《7》

三、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政策建议

思路一: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形成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在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和积极吸纳民间投资方面,首先应该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育的社会受益程度的高低,分别采取相应的投资模式。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应该采取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的公共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按照“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兴办模式,由各级政府与民间主体共同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在政府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民间主体自主兴办模式,依靠社会民间力量承担相应的投资任务。

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在深化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公共投资体制方面,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教育事权和教育投资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公共投入比例,从而形成中央、省、市、县对教育财政投资的合理分担机制。建议从充实基层政府财力入手,调整现行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投资分担比例,即通过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在此前提下,通过调整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分担比例,明确各自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从财力上形成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3.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在财政的教育投入力度方面,应该按照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使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总量每年的递增幅度,至少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财政的教育投入方向上,应该按照我国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需要,把财政的教育投入的增量,重点用于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公共教育投入差异,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县乡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投入。在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教师再培训的投入。《8》

思路二:完善我国教育经费体制的对策思考

1、要大力整合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使教育经费的使用主体尽量避免低效、无序,进而提高财政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要改革学校分布很散,规模很小,解决由此造成的形不成规模效应,培养成本高,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其次,应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以解决目前庞大的教师队伍给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

2、对财政资金金的教育投向进行结构性调整。(1)在教育市场化改革未完成到位之前,财政仍要对非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给予“惯性支持”,但要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而逐步减少。(2)要逐步扩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投入中的相对份额。(3)国家财政要解决政府教育方面的历史欠账问题。一是对于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二是要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保障对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入。(4)加强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收支的监督,切实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杜绝各种乱收费。

3、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教育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市场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通过产业化来形成教育经费的自身“造血”功能。(1)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办学。可以通过鼓励社会集资的方式利用社会资金,这其中可以考虑发行教育、教育公债等形式;也可以探讨办学方式的转变,举办私立学校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办法,利用社会力量办学。(2)应积极倡导社会的捐资助教,不仅对于国内要积极引导,而且海外同胞历来有关心祖国教育的传统,要加大对他们的宣传,积极利用外资。(3)学校的后勤要进入市场,要大力发展后勤社会化。(4)要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在注意提高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质量的同时,要使其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5)作为非义务教育产品的接受者,按照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需要对教育产品的提供者进行付费,即付学费,这也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6)积极推动以高校科研力量为依托的科技型校办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要走出一条“以商养学,以学促商”的路子。《9》

思路三: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支出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规模。我国应该继续贯彻“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方案,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2.对我国现行的公立高等院校,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实行法人治理。一方面,应该认真借鉴国际上的BOT经验,继续推进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真正将高等院校承担的后勤工作交给社会兴办,以减轻高等院校不合理的开支压力,提高其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应该根据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特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对公立高等教育实行法人化管理。同时,在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中个人受益程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按照投资与受益的对称性原则,应该适当控制公立高等院校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向“公办民助”转变过程中的经营行为。

3.在依法制定和严格审查高等教育投资办学的资格条件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主体投资兴办高等教育。当务之急是我国必须尽快制定高等教育投资办学的资格条件,对投资兴办高等教育者的财政补贴办法和财政补贴标准,以及对享受财政补贴的民办高等院校的教育收费标准。以此为依据,在严格审查投资办学者的资格条件和控制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兴办者实行减免税和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吸引民间投资者投资兴办高等教育,促进我国民间投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民办公助”型高等教育的发展。

4.进一步下放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自,鼓励民间投资者自主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按照政府宏观指导下的民间自主兴办原则,一方面将现行“公办民助”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渐转变为“国控民营”的经营机制,以优化其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应该在严格审查投资办学者的资格条件的前提下,鼓励民间投资者自主投资和自主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其健康发展。《10》

思路四: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合理布局,提出以下对现行教育财政体制和政策的改良建议:

1.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在国家整体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修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运用政策调整,使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高校和城市中小学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可以运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思路,即在“十五”期间的新增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中拿出50%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在确保教育财政投入原有渠道增长的前提下,用新增整体财政投入总量的10%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

2.拓展多渠道、多方向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如可以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础上,给予民办学校体制上或者制度上的保障;也可以运用现有教育财政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其他资金注入主体加入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队伍中来。如采用义务教育券的思路,一方面能够通过现有财政吸引更多资金,扩大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存量;一方面通过义务教育券的市场选票把公立学校部分的推向市场,有利于现有的注入公立学校的财政投入的效益。

3.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建议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县域经济现存的差异,其投入主体应当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实施差别责任制:即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中部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西部和广大贫困地区,实施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国家负担一部分经常性的专项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体制。

4.完善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现有投入体制下,应当根据各县域的基本教育财政经费需求,确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意义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再根据财政的负担能力,计算出差额,建立起由省级政府面向县级政府的长期和规范化的专项补助。同时,加强监管并减少中间环节,避免转移支付资金的不到位和改变用途。

5.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深化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精简优化教育队伍,整合师资资源,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校舍和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转变教育财政投入受益主体的思路,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财政经费。《11》

思路五: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要有四大突破

1、必须在发展思路上有大的突破(1)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我们确定教育发展目标、规模和速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要转变教育的增长方式。必须把教育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转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向优化结构要效益,向规模教育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这是教育发展的潜力所在。

2、必须在管理体制上有大的突破。(1)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收到县以及加快与之相关的体制改革,明确农村教师工资上划后乡镇的办学责任,保证其办学积极性不受影响。大力推动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工资结构制,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切实把好教师人口关。(2)改革和完善财政投入体制。要确保县级财政主要承担教师工资的保障任务,对财力不足的,实行中央、省、市转移支付予以补助。省级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等校舍建设资金的配套和管理工作。县级财政要按照“尽量让利于乡镇”的原则,做好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工作,乡镇应当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因地制宜,帮助和扶持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积极支持和发展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团体与个人捐资助学。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6篇

自7月22日以来,A股市场反弹行情来势凶猛,特别是进入11月以来多头士气更是斗志昂扬。上证指数创40个月新高,深证综指创80个月新高,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综指则屡创历史新高。不少媒体声称,A股市场迎来了“红色浪潮”。

本刊一直强调,投资规划特别是股票投资,仅仅是综合理财规划的一个“构件”,绝不能因为市场暖流涌起而像某些专业人士所怂恿的“卖掉房子买股票”那样操作,而是要根据家庭的整体资产配置状况来分析。资本市场上涨是好事,但也不可能将所有资产押上去博取收益。何况目前的A股市场还是有泡沫嫌疑的。以创业板为例,其市盈率大概是70倍,美国的创业板纳斯达克市场的市盈率大概只有21倍,高估了2倍以上。

在资本市场上行,投资人开始有所冲动的时候,投资策略中能够考虑结构不失控的策略当属“固定投资比例策略”。该策略要求以市值计算,将投资在股票或者积极成长型基金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此比例可取决于理财目标、资金可运用时间或者风险偏好。比如你的股票投资比例确定为总资产的30%。当股价上升,其他资产价格(如货币基金、债券资产等)不变,则股票市值所占比例会提高,此时应卖出部分股票,使股票资产市值比例降至30%。反之,当股市下行,相反要买入股票,使股票资产市值比例回升至30%。这个策略可以贯彻“低买高卖”的基准是基于事先设定的固定比例,而不是市场的市值高低,是典型的逆势操作。由于“羊群效应”,此策略执行起来很不容易。比如现在,市场要好了,你却让我卖出股票,是不是觉得很不舒服。在11月27日结束的由本刊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理财年会”上,有专家指出,在降息背景下,下阶段有可能是“股债双牛”。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你的固定收益资产比重较大,目前可能会要求你买入股票。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小学;财政投资;资金支出结构;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122-06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总量长期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户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群素质改善的因素之一;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结构优化则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改善、投资效率提升呈现正相关关系。许多研究者(比如安彦林,2005;胡东兰和汪欣,2005;王德文,2003;张玲等,2002;等等)都曾考察过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结构问题。研究的大部分结果表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管理级次过低;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合理;教育投资的城乡地区差距大。江文涛(2006)利用1998―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现状,研究的重点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政策性因素特征。与本文出发点类似的是,申亚民(2003)曾考察过中国西部教育投资使用结构并撰写了文章,该文依据经济学边际技术替代率思想,通过西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以及利用等效率曲线寻找西部教育投资使用的合理范围。目前,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特征、现状的研究鲜有文章触及。本文主要关注于农村地区间的基础教育国家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试图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描述现阶段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国家财政性投资支出结构的动态特征,以便为优化投资方向提供实证证据。

一、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析

(一)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项目数量与增速分析

1.国家财政性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投资总量与增速

从总量上看,根据下页表1中数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家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快速增长,增建甚至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1993年,我国农村初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额118.64亿元,农村小学财政性教育经费231.97亿元;到2003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376.42亿元和766.41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了2.17倍和2.30倍;到2004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468.28亿元和925.33亿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了2.95倍和2.99倍。2004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总额达到1 393.61亿元,2003年达到1 142.83亿元,2003年比1993年增长了2.26倍。1993―2002年同期,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03倍。这说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是超前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符合教育经济理论的要求。从增长速度上看,现阶段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在表1中,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名义环比增长速度只在2001和2004两个年份高于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的名义环比增速。根据下页表2,从环比增长率角度比较,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环比增长率仅在2001年、2002年和2004年三个年份超出我国财政支出环比增长率,其余年份均低于财政支出环比增长率;如果从年均增长率方面考虑, 1997―2004年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年均增长率13.43%,1997―2004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年均增长率15.44%,均低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16.61%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17.83%;如果从增长倍数上来比较,2003年与1993年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了4.31倍,同期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长了2.26倍。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高于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但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占的比例逐年升高,近两年,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速度正在加快。1993年,政府对农村初中的财政教育拨款占农村初中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6.91%,2002年上升到72.26%,2003年上升到73.48%。1993年,政府对农村小学的财政教育拨款占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8.64%,2002年上升到76.77%,2003年上升到77.79%。从比例上看,我国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比例基本处于上升态势,但其占教育经费、财政支出比例一直处于下降态势。

2.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投资总量分类别数量与增速分析

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结构分项目数量与增速角度分析,由表2、表3数据,农村初中、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中,7个观察期期间以事业性经费支出为主体;事业性经费上升幅度较设备购置、基建建设等投资快,农村初中事业性经费1998年为237.70亿元,2004年上升到549.31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31.09%,7个观察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4.98%;农村初中个人部分经费,1998年为154.32亿元,2004年上升到403.25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61.31%,7个观察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7.36%;农村初中公用部分经费,1998年为83.38亿元,2004年上升到146.06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75.17%,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9.79%;基建支出经费1998年为30.45亿元,2004年下降到22.10亿元,2004年较1998年降低了27.42%,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5.20%;设备购置费1998年为12.22亿元,2004年上升到19.22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57.28%,平均每年增长7.84%。农村小学事业性经费1998年为479.36亿元,2004年上升到1033.19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15.54%,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3.65%;农村小学个人部分经费1998年为341.31亿元,2004年上升到825.30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141.80%,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5.85%;农村小学公用部分经费1998年为138.05亿元,2004年上升到207.89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50.59%,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7.06%;基建支出1998年为45.50亿元,2004年下降到31.10亿元,2004年较1998年降低了31.65%,7个观察期间平均每年增长-6.14%;设备购置费1998年为17.61亿元,2004年上升到22.68亿元,2004年较1998年增长了28.79%,平均每年增长4.38%。反映义务教育财政紧张程度的公用经费指标农村初中从1998年的83.38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46.0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79%;农村小学从1998年的138.05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207.8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06%。从上述数据基本反映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总量水平目前处于保证人员基本工资稳定状态。

从趋势上看,在图1和图2中,1998―2004年全国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经费四类主要支出项目总量变化上升和下降包含的类别以及趋势基本一样。7个观察期间,事业性经费、个人部分、公用部分均呈上升趋势,但公用部分经费上升势头教为平缓,曲线没有代表事业性经费和个人部分的曲线陡峭。在图3和图4中,1998―2004年全国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经费四类主要支出项目名义环比增速,事业性经费和个人部分经费趋势大体一致,但公用部分经费和基建支出经费区别较大,尤其是基建支出,农村初中经历了先增后减再增的三个阶段;农村小学经历先增后减两个阶段。

(二)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类别占比情况分析

从农村初中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中,事业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88.65%上升至2004年的96.13%,上幅7.48个百分点;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57.55%上升至2004年的70.57%,上幅13.02个百分点;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则由1998年的31.10%下降至2004年的25.56%,降幅5.54%;基建支出经费中教育经费的比例由1998年的11.36%下降至2004年的3.87%,降幅7.49个百分点;公用部分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和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分别从1998年的31.10%和11.36%下降至2002年的24.45%和2003年的3.04%最低点,再上升到2004年的25.56%和3.87%(如图3所示)。四类支出项目占比情况年均增长率高低次序分别为:个人部分、事业性经费、公用部分、基建支出。

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表4)中, 事业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91.33%上升至2004年的97.08%,上幅5.75个百分点;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8年的65.03%上升至2004年的77.54%,上幅12.51个百分点;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则由1998年的26.30%下降至2004年的19.53%,降幅6.77%;基建支出经费中教育经费的比例由1998年的8.67%下降至2004年的2.92%,降幅5.84个百分点;公用部分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和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分别从1998年的26.30%和8.67%下降至2002年的18.08%和2003年的2.44%最低点,再上升到2004年的19.53%和2.92%(如图4所示)。四类支出项目占比情况年均增长率高低次序分别为:个人部分、事业性经费、公用部分、基建支出。

农村小学、初中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中,农村小学、初中各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趋于相似。在各支出构成比例中, 升幅变化幅度以及升幅增长速度最大的均为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降幅变化幅度最大的农村初中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农村小学为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下降速度最快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分别为:-11.02%和-10.55%)。

(三)农村初中与农村小学教育财政投资结构分类别描述统计分析

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中,标准差(由于其易受基数影响,仅能表明分组数据间的绝对差异)最大的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5.30,说明各年份间个人部分经费中农村初中教育经费构成比重(同组数据间)数据分散程度最大,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差最小的为公用部分经费占农村初中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55,说明各年份间公用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分散程度较小,基本上不存在差异。事业性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88;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89,说明各年份间上述两项项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有一定程度分散,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农村小学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标准差最大的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5.18,说明各年份间个人部分经费中农村初中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分散程度最大,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差最小的为事业性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15,说明各年份间公用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分散程度较小,基本上不存在差异。公用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3.17;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18,说明各年份间上述两项项教育经费构成比重数据有一定程度分散,存在一定程度差异。

在上述四类分组数据之间,农村初中、农村小学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的变异系数(由于其不受基数影响,能表明分组数据间的相对差异)由高到低排序完全相同,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最大, 数值分别为0.5124和0.4921, 说明其在各年份中四类教育经费支出构成比重中数据分散程度最大;事业性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最小, 数值分别为0.0305和0.0225;其余两项由高到低依次为: 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分别为0.0932和0.1473,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分别为0.0791和0.0700。

二、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总量增长较快,但1998―2004年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名义环比增长速度仍低于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和财政支出的名义环比增速。第二, 1998―2004年间,农村小学、初中教育财政资金投资构成比例中,农村小学、初中各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比例变化趋势趋于相似。在各支出构成比例中, 升幅变化幅度以及升幅增长速度最大的均为个人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降幅变化幅度最大的农村初中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农村小学为公用部分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下降速度最快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第三,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支出构成存在差异。组内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个人部分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分别为5.30和5.18。组内差异最小的,农村初中为公用部分经费占农村初中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55,农村小学为事业性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标准差为2.15。组间数据中差异最大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基建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分别为0.5124和0.4921;组间数据中差异最小的,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均为事业性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变异系数数值分别为0.0305和0.0225。

参考文献:

[1] 安彦林.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结构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6).

[2] 陈锡文.中国政府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3] 胡东兰,汪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分析[J].甘肃农业,2005,(8):12-13.

[4] 李继香.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4,(2).

[5] 申亚民.中国西部地区教育投资使用结构研究[J].唐都学刊,2003,(3).

[6] 孙国英.教育财政:制度创新与发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 孙文基.关于财政教育支出的经济学思考[J].财政研究,2003,(8).

[8] 王德文.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3,(11).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镇居民投资理财互联网理财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多年后,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居民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财富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居民对于个人资产进行管理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如何有效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各项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发展,都对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入和发展,城镇居民个人理财的内容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环境及其变化

无论是中国哪个地区,从规模和比例上看,其经济及居民人均收入均较之前增长了。以下将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和移动互联网环境等方面对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环境及其变化进行阐述。

(一)经济环境

浙江永康市改革开放较早,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根据永康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8%。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63元,比2015年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25元,比2015年增长8.8%。而在2006年时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78.6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48元。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6年水平的2.9倍(GDP)、2.7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3.2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发展情况向好,经济环境较好。

(二)金融环境

全国各大国有银行及较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浙江永康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目前拥有20多家金融机构。此外,浙江永康市也存在着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比较活跃的民间借贷行为。2016年末全市金融系统(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43.5亿元,比2015年增长5.6%。存款较多,意味着进行理财的资金也较多。此外,近两年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也让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与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并成为一个地区金融不可或缺的部分。总体而言,浙江永康市金融体系完善,居民理财的金融环境比较优越。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

随着4G网络的不断扩容,网速的加快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不断增加。浙江永康市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前几年较早完成了4G信号的全覆盖,这为城镇居民上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随着余额宝、余利宝、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理财项目和互联网银行的快速发展,也为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添加了更多的选项。

二、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发展现状

本文选取了浙江永康市25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有效收回。调查问卷涉及年龄、年收入、2015年之前的理财方式、2015年后的理财方式和对风险的偏好。之所以选择以2015年为临界点,其原因在于2015年前后互联网银行开业,且在此前后移动互联网支付快速发展,使得居民个人理财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在调查中,从男女比例看,女性比例(67.86%)高于男性比例(32.14%)。调查发现,虽然受采访对象女性较高,但男性对于自身理财事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要高于女性。从调查年龄结构来看,调查对象集中在25岁~35岁之间,占比为85.71%,其次为35~40岁,占比为8.93%,最后为40~50岁之间,占比为5.36%。按照年龄的生命周期法来划分,36~50岁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家庭成长期,其二代需要完成学业,该阶段的许多家庭都明显感受到资金压力,因此这个阶段的人群进行投资理财就更为重要。此外,在调查过程中,高学历居民对于理财产品的种类了解更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下的理財。这也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理财意识。

(二)平均年收入基本情况

在平均年收入的调查中,受访对象年收入在10万以内的城镇居民占比为66.07%,年收入10万~20万之间的城镇居民占比为25%,年收入在20万以上的城镇居民占比为8.93%。由于本次受访对象的年龄较大比例集中于25岁~35岁年龄段,因此年收入在10万以内城镇居民的占比也较高。这体现了在较大程度上年龄与年收入的匹配程度,即低龄城镇居民需要打拼发展,年收入较低,高龄城镇居民已经完成打拼的阶段,一般年收入较高。

(三)2015年前后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变化情况

在居民个人理财的方式中,存在着很多形式。较主要的有银行储蓄、国债、黄金、银行理财、基金、保险、房地产、股票、借贷、网上理财项目、互联网理财和其他等等。在2015年之前,传统的理财方式(如储蓄)仍然是城镇居民理财的主要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以前,浙江永康市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主要为银行储蓄,占比为64.29%,其次为股票和互联网理财项目。其中的互联网理财项目,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于2013年6月推出,是一款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其他还有各个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互联网理财项目。在上图中,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占比并不高,这与较年轻的受访对象是相关的。

在2015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理财项目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后,浙江永康市城镇居民个人理财方式更加多样。互联网理财项目大比例上升,而银行储蓄大比例较少,从64.29%下降为42.86%,下降接近22个百分点。互联网理财项目仍以余额宝为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余额宝资产净值为1.43万亿元,其规模已经接近四大行2016年全年的个人平均存款余额。不管从比例上,还是从实际使用中看,互联网理财规模和比例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也改变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此外,在2015年之后,资产的配置愈发多样化,更多的投向了基金、银行理财、保险和黄金等中低风险项目,而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在下降,这也与2015年所发生的股灾是对应的。

三、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变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受访对象的进一步了解,对浙江永康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后总结出如下问题:

(一)愈发注重风险管控,但仍不注重资金的安全性

一方面,随着资产配置的多样化,以及高风险项目的配置比例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对理财项目的风险管控愈发注重,希望能降低理财项目的风险。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理财项目比例的不断上升,出现了一些新的,之前并未出现的风险,比如手机安全性和平台安全性等。而相比于传统的理财方式,城镇居民对新产生风险的意识仍然不足,对互联网理财项目的资金安全性关注也不足。

(二)只进行简单的理财规划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城镇居民对于个人投资理财规划比较随意,甚至是不存在的。由于互联网理财项目的便利性,较多受访者将资金存放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而不对其收益做出考虑。此外,对其他的理财方式,城镇居民大多只进行简单的考虑,一般在简单的对比各理财项目的大约收益率后进行投资,没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在从传统理财方式向互联网理财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结合资金的安全性考虑,进行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也是必要的。

(三)过分注重理财便利性

互联网理财项目一般具有随存随取的特点,其便利性远远高于传统的理财方式。而城镇居民对于便利性的看重使得其将更多的资金放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由于城镇居民可以从互联网理财项目中随时收回资金,可能造成投资者进行更加冲动的投资行为,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项目的便利性,也使得城镇居民减少了对理财的规划行为,使其表现为更加懒惰。

四、城镇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对城镇居民在变化中的理财行为和方式进行简要的建议:

(一)进行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

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需要城镇居民具有更好的理财知识,熟悉更多的理财产品。城镇居民可以通过询问理财师,咨询师等,进行自身的理财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充分考虑不同理财项目的情况下,确定理财的发生时间,理财的资金分配,理财的收益率要求等不同的情形,最终进行理财投资,加强收益和提升理财资金的安全性。

(二)理财项目和方式继续多样化

在移动互联网理财项目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从收益率的角度考虑,低风险和中性风险的理财项目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并在获取一定的收益情况下,将风险降到最低。理财项目和方式的多样化要注重对上述理财项目的排列组合,将理财资金合理分配给各个项目。此外,应当随着经济环境和理财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理财项目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总之,通过对理财资金在不同项目中的配置,最终达到一定的收益下,将风险降到最低,而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让收益达到最高的目标。

(三)注重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

如前所述,手机安全和互联网平台安全是对互联网理财项目安全性影响较大的因素。随着资产在互联网理财项目中的配置比例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应当更加重视。城镇居民应当加强对手机安全的管控,包括手机病毒,手机丢失或被盗等不同情况。也应当对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加强辨别,选择实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从而更好的管控风险,提升互联网理财项目的安全性。

(四)善于利用不同的信息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都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城镇居民可以从互联网中发掘较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是毫无价值的。在理财行为过程中,城镇居民应当善于识别互联网传递的信息,要对信息的真伪进行亲身验证,而不是以讹传讹。此外,也应当利用传统的咨询、相互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对信息的利用程度,提高理財项目的收益和安全性。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闲置资金投资 资金科学配置 理财产品 产品分类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家庭理财意识越来越强,居民用于股票、基金、保险等非消费支出和借贷支出的投入逐年增长。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懂得家庭理财的规划。所谓家庭理财,就是学会合理有效地处置钱财,最大效用地运用自己的花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如何更好地运转家庭的闲置资金,使财富最大化,成为现代家庭日益重视的问题。

二、家庭理财观念建设及家庭的内部财务

(一)什么是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具体来说就是确定阶段性的生活目标与投资目标,审视家庭资产分配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专家建议和个人学习,根据资产状况及相关信息,及时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结构以有效控制风险,使家庭资产实现收益最大化。家庭理财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合理配置资产,横向纵向分散风险。家庭理财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知与行的问题,只要你去做了这件事,即使最微小的收益也是一种收获。

(二)家庭理财的作用

(1)对抗通货膨胀。许多人认为理财费脑筋,满足于只把钱存进银行,觉得安全还有利息。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存进银行的钱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存款利率,你的钱就无形贬值了。由此,合理的家庭理财可以对抗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2)积累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家庭理财除了对抗通货膨胀,还能积极地帮助各阶层家庭创造财富。理财是通过对家庭已有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让有限的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让家庭生活不但有着落,而且能过得更好。

(3)分散风险,应对意外事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相比传统的单一的投资方式,家庭理财规划一方面通过分散投资以分散总体投入资金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遇到意外事故时可以通过运用保险、规划出的紧急备用金等来进行应对。

(三)家庭会计的含义

以会计的起源来说,现代会计其实是源自于一开始的家庭会计也或是说家庭簿记。家庭慢慢成为一个经济生活基本单位之后,家庭中的生产经营、日常消费每一项事项都需要记录以及核算,于是就产生了家庭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今天,家庭经济事项日渐复杂,从理财的角度来说,建立健全的家庭会计账簿是理好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家庭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以货币反映的家庭经济活动资金或资金运动,及其由此体现的家庭会计要素以及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家庭中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及非经济活动中的若干经济事项,或经济活动对家庭其他各项功能活动的渗透及融入,都属于家庭会计核算涵盖的内容。大致包括:家庭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计量、记录、确认以及报告;家庭经营、投资、消费这些行为的核算;家庭组建、教育、娱乐、社会交往等等专门费用计算;家庭劳动的费用及成本核算。

(四)家庭簿记的重要性

家庭账户信息核算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日常收支事项的一一记账。记账可以说是家庭理财的第一步,通过这样的方法弄清楚家庭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维持家庭日常花费需要多少,富余的可以进行消费、投资,由此做到对家庭财务活动以及财务过程的全程控制和管理,为理财提供基础。

家庭记账还能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当每一项花费都具体列出来时,思考和合理安排支出会让家庭的财务结构越来越坚实。同时,家庭记账也起到了一种备忘录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及时理清该付账单或是一些人情往来,做到有账可查,心中有数。

(五)家庭中的资产与负债

家庭记账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第一个是需要分账户,可以根据家庭成员、银行或是现金等进行划分账户,不应该把所有的收支都统计在一起记账。第二个是分类别,收支需要划分类别,科学合理,简单明确。

家庭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从其使用期长短和与费用的相关性来说,又可以分为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和生活物料用品。现金分为家庭共用现金,每个家庭成员持有现金、活期存款、信用卡等。

家庭生活费用项目及构成,体现了家庭消费项目、内容以及家庭生活质量。家庭应对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生活费用状况予以详细记载,并据此编制生活费用表。计算家庭生活费用的方向,在于得出各会计期间家庭所持有资源通过生活消费的实际消耗的情况。

三、家庭的划分和风险偏好

(一)家庭生命周期及理财活动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由诞生、发展直至死亡的运动过程,它反映了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变化规律。家庭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年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随其寿命终止而消亡。在人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的需求随着不同生命阶段的进展而变化。(见表1)

(二)家庭风险偏好

此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将家庭的风险偏好大概划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激进型、稳健型。

(1)保守型是集中在两部分的群体,它表现在一部分是闲置资金较少的家庭,另一部分是50岁以上受访人群,其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比例高。对于保守型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家庭闲置资金和投资资金都不多,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弱,所以重在资本保值。而年龄段比较高的人群,即将或已经退休,收入大幅度减少,未来收入的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保守型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比例高,说明女性风险偏好比男性低,女性对损失更敏感,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2)激进型的家庭大部分是年龄段在25~30岁,其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对于此阶段的人群来说,他们正值年轻,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可塑性强,经济负担较低,但积蓄也比较少,个人消费也比较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赚钱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总的来说,激进型的家庭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激进型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说明男性风险偏好比女性高,男性对获利更敏感,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强。

(3)稳健型的家庭是在三种风险偏好中占最大部分的,其中30~50岁年龄段人群偏多。此类人群绝大部分已成家,有子女或老人要抚养,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群经济状况尚可,消费习惯和收入较为稳定。由于该阶段人群处于家庭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风险偏好受家庭整体的财务状况影响,因此风险承受能力也取决于家庭财务状况。说明大部分群体趋于稳健的投资策略,风险偏好中立。

四、理财工具的分类与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的理财产品的类型有很多,而如何在这些产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投放是人们所关心的。首先就需要对这些理财产品有一定的认识,将其特点与利弊进行分析。

(一)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最基本的理财渠道之一,可划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类。前者利率较低,但随时可以存取,而且没有金额限制。后者的利率较高,但是存款时间固定,未到期前提款,会有利息的损失。存款目的是为了积累资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储蓄是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理财产品之一了。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目前,储蓄是一项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理财项目,依然是我国中低阶层理财投资的主要方式。把储蓄作为理财项目,相较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来说收益稳定,风险小,流动性较强,但是收益较小,需要注意因为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引起的收益减少。建议一些风险偏好度不高的家庭使用或者用于组合投资,以灵活运用储蓄产品。

(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投资者一般通过购买股票获得其收益,而这个收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收入收益,购买了股票的投资者是作为公司的股东,按照所持有股的数量,在公司盈利分配中获得股息和红利。第二部分是资本收益,说的是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收益的波动,即通过低买高卖股票,出售的方式,赚取差价。中国家庭中有极大部分人会选择将闲置资金投入到股票市场中,所以中国有着庞大的股民数量。在2014年年底,根据深交所的数据显示,中国股市账户达到了12.036千万户,但是是否每个人都通过股市取得了盈利呢,根据2011年中国投资者的生态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的投资者只有12%是盈利的。

股票投资是众多理财方式中,最难以琢磨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收益风险较高,所以在股票总投资时,投资者应注意投资组合,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购买不同的股票组合,当股市出现波动、平滑和损失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因为股票市场十分敏感,波动变化十分快,风险高收入也高。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年龄段在30岁以下的股票投资者所占比例最多,所占比重为36%,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投资者数量下降,60岁以上的投资者不超过5%。这就可以说明股票更适合年青、激进型的家庭,稳健型的家庭应适当减少这项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

(三)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券债务关系,它由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许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

上市流通的债券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投资债券能够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能够在市场交易中赚取差价。普通民众最常接触的就是国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承购,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几乎没有风险,被称为“金边债券”。

从券种看,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和企业债券是市场主要券种,市场余额分别为2.02万亿、2.29万亿和0.69万亿,占全市场比重为34.02%、38.61%和11.70%,三者合计的政府及准政府信用债券市场占比为84.33%。

发行债券时就协商了到期后可以支付本息,它的收益还具有高稳定性、高安全性。急需资本时,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出售,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也很强。其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可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利率上升了,价钱就会下降,并且对于抗衡通货膨胀的能力很差。投资本金的稳定性取决于发行人的信用问题。通货膨胀、利率风险都会对获利有所影响。建议各种风险偏好的家庭可以按一定资金比例选择投放。

(四)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在合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前提下,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时,相当于与基金公司签订了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条约。投资基金是一种由多数不明确的投资者自愿将不同的出资份额聚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经管,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共享的一种金融架构。资金来源于公众、企业、团体和政府机构。

基金的投资种类可以是股票、债券,也可以是工业和期货等,在挂牌公司的投资资本不得超过总资金的10%(这是国内的投资限额)。投资种类分散了,它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也减少了,所以它是一种介于储蓄和股票投资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余额宝的推出,各种“宝”的理财产品也纷纷推出。他们实质都属于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短期货币工具,如银行隔夜拆借,短期债券票据等短期市场,它与开放式基金有所不同,货币基金的安全性较高、流动性较强、收益性较稳定。

组合的基金投资,可以减少投资的总体风险,基金经理利用专业的交易策略工具及投资组合,能够减少市场风险,获取风险调整收益。所以基金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且有一定收益。建议各种风险偏好的家庭按家庭实际情况酌量购买。

(五)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也被称为不动产,主要是指住房和土地两种属性。房地产是指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建筑。房地产是指地皮及其空间,包括地下设施。房屋和土地的物质、经济形式是不可分离的,所以称为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划分为直接、间接投资。将本钱投入房地产相关的权益或证券市场的行为是间接投资,购买房地产企业公司的股票或债券是直接投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都是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房地产投资和普通的商品交易不一样,不能在短时间内即买即售,其流动性十分低,可变现性低。但是由于土地的稀有以及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房地产投资的正收益也非常可观。又由于其占用的资金数量大,时间又比较长,并且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十分严重,所以很可能出现投资失败造成房屋空置无法处理,导致投资失败资金压滞,所以是高风险项目。又鉴于其投资门槛高,较适合家庭闲置资金数额大的家庭考虑投资。

(六)贵金属

目前来说我国的贵金属投资品种主要有黄金的现货,白银的现货,伦敦金,天通金,TD,期货黄金,纸黄金。黄金投资可分为现货黄金和期货黄金。现货是指以当期价格来直接买卖黄金,期货黄金是指约定一个价格和一个未来的时间,之后将此按约定的价格来交易,因为这需要较准确的预测未来指定时间的价格,一般交由专业机构进行交易。

黄金投资对本金和专业投资知识的要求较高。不同种类的黄金投资入门标准、收益和风险各有特点,投资者可根据各种产品的特征和自身的投资偏好,科学地挑选适合的产品。比如说金条投资,因为其成本大,不利于短期的买卖,比较适合中长期的投资;纸黄金投资,其入门标准较低,适合新手来进行投资买卖;黄金T+D,尽管可获利润较大,同时风险也大,适合少数高风险偏好者或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选择。

(七)银行投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基本是对潜在的目标客户群采取研究和分析,面对特定的目标客户群研发设计且进行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此类投资方式中,银行所做的仅为接受客户的资金并授权管理,而投资利益和风险是客户或客户和银行根据两方的约定承担的。通过商业银行或正规的金融机构自己研发设计且发行,把收集到的资金按照产品合同所约投放到相关的金融市场和购买相关金融产品,在取得投资利润以后,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理财产品。

这几年来银行的理财产品往往承诺能如预期取得收益,这使得很多投资者会把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很安全并且具有稳定收益的。因此,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慢慢地成为课一种抢手的投资品种,但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具有高风险和低风险分类组合的。

基本没有风险的理财产品,包含有国债和银行存款,此类为风险水平最低和较低收益的产品,投资人持有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就是为了保持资金适度的流动性,来满足生活日常需求且抓住时机购买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包括有各种货币市场基金和偏债型基金,此类产品是投资于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两个市场自身就具有风险较低且收益率低的特征,加上由于基金公司实行的专业化和分散性的投资,使它的风险更加的降低。

风险中等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三类:外汇结构性存款和信托类理财产品还有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种产品和一些股票指数或者某些股票有关,但银行有保本条款)

具有高风险理财产品,QDⅡ等理财产品就是这种。因为市场自身具有风险较高的特点,投资人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才可以对外汇和国外的资本市场有科学的了解,再挑选适合投资的理财产品,而不是造成了损失才后悔莫及。

(八)保险

保险理财是一种新型的保险产品保障功能,目的是管理我们在生活里未知的人身风险,以确达到现我们的人生目标。分成两种状况:首先是意外和疾病的防范等风险保障。其次是为了健康人寿而准备的长期储蓄,此类支出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消费,单纯的看起来并没有保值或增值,事实上已有很好地转移了风险。最后就是新型保险产品自身具备理财功能。新型保险产品重新确定了责任和风险,在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间构建了共担风险机制。新型保险产品,在保障的基础上,也完成了保险资金的保值与增值,致使保险保障功能延展,同时满足投保人在取得保障以后对长期储蓄,甚至为投入到股票债券市场需求的满足。

保险产品是否合适,要按照自身的需求确认。人生的不同进程,需要面对的风险不一样,保险需求也不一样。

收入较低者,是指年收入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下。因为低收入者的财力水平有限,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所以迫切需要保险来保障。建议购进短期保障型保险产品,售价较低,倘若风险发生也可以解燃眉之急。

收入一般者,主要指年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左右的收入。大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差,挑选保险的关键要放在保障型类型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风险发生后收入中断和增加负担的各种问题。此类收入者也可以适当购进些储蓄投资型保险,通过保险来强制的存钱。

中高收入者,主要指年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几倍到几十倍的收入。此类收入者可购进保障型保险和养老保险;若还需增加储蓄投资,也可以购进各类储蓄投资型保险。

高收入者,是指年均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的几十倍之上,甚至会更高。虽然个人财产较多,但有大多数都并不稳定,其中有些人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健康透支,所以在挑选保险时,需首先确认有充足的健康保障。

(九)其他理财产品

除了以上提到的投资方式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投资渠道,比如信托,P2P网贷等之类,但是不适用于一般家庭。还有艺术收藏品的投资增值,这更多的是取决于家庭的兴趣,眼光等等,在此就不再展开描述了。

五、投资理财的产品组合分析和投资比例方案

(一)确定投资原则

家庭投资原则是为了达到投资目标在投资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守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包含有设立投资收益目标,投资对象与投资规模等方面的内容和其采取的投资措施与战略等。确定投资原则是投资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1)确定投资目标。确定投资目标之前,需要积极取得投资的有关信息帮助确定目标,设立的目标需要与实际相符,明确可以计量。一般可以用资金量和收益率作为指标。

(2)风险承受能力分析。因为风险总是伴随着收益的,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投资,取得收益往往也是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投资者因承受风险而取得补偿,不同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不同,从而按照投资者对风险的偏爱,能够把投资者分成回避型的,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偏好型。投资者一定要了解自身对风险的容忍度,才能制定科学的投资政策。

(二)进行投资品种分析

在明确了所有的和投资相关的政策以后,投资者们就要对其做相关的针对性的分析,通过这个过程来筛选出适合投资政策的品种。这样的分析第一必须要明确投资种类的价格所构成的机制,对价格造成影响的点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另外就是得找到那些价格和他的价值有偏离的种类。可以进行投资分析的方法很多,可是大体上来说,可以分成两大方法:

第一种称为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指的是通过对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整个行业的动态和一般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来调查出投资品的价值,就是解决了“购买什么”的这个问题。价格是有价值决定的,但价格可能偏离价值,因而他们主要评估投资品的价值是低估还是高估。

第二种称为技术分析。技术分析的是为了预测投资品,特别是证患鄹裆降涨跌的趋势,就是解决“何时购买”的这个问题。技术分析偏重对投资品价格分析,并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他们往往相信市场价格是有规律的,因而他们擅长利用过去的价格变动来预测未来价格变动。

(三)构建投资组合

构建投资的组合可以说是投资过程当中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定下具体的投资品种以及投入不同的投资工具和投资的资金比重。在设计投资组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以下的方法原则来做:就是在风险是一定的情况之下,保证投资组合收益可以达到最大;在收益是确保一定的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保证组合风险尽量是最小的。

投资组合包括三方面内容:投资工具组合,投资时间组合,投资比例组合。

投资组合设计也称分散投资,就是把资金投入到不完全相关的投资方式上。什么是投资方式的不相关,就是指的一种投资其收益和另外一种投资的收益并无任何关系,或者起码关系不密切。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当某一种投资遭到了损失的时候,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投资,并且还有可能会通过其他的投资来填补相关的损失,所以投资组合之间最好应该是完全不相关的抑或应该是负相关的。负相关的意思就是说当其中的一种投资收益率增加而另一种则减少,抑或者是说一种投资收益率减少而同时另一种则增加。即“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风险,所以应该注重投资的多元化。另外,投资的多元化是建立在投资数额较大的前提下的,小额投资不能盲目应用这一原则。

(四)调整投资组合

市场是多变的,那么当时间变化以后,投资者也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投资目的,因此可能使得当前所持有的组合不一定再是最佳的组合。为此,投资者需要调整现有组合,卖掉旧的投资品种而购买一些新的投资品种,以形成新的组合。调整投资组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可能一些原本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投资产品现在变得有吸引力了,或原来有吸引力的相反变得没有吸引力了,那么投资者就会想在原本的基础上去添加一些新的以及删减掉一些旧的投资品。这一项决策主要是取决于投资交易的成本和调整组合之后投资的业绩和前景是否改善。

(五)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确立了自己的投资目标之后,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所用的一些确切的操作方法,一般有以下这几种:

(1)投资三分法。所谓的投资三分法就是将自己本身所持有的所有资产分成三份,第一份用来保持投资收益的稳定,投资一些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品种,像债券,优先股等等;第二个份是用来投资风险较大而且收益高些的品种;第三部分则通过以现金的形式来保存,这一部分是用来作为备用金使用的。这三个部分合理配比,能够达到相对应的投资目标。投资三分法同时考虑到了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以及流动性,是一种比较具备参考性的投资组合以及投资技巧。

(2)固定比例投资法。这一个策略指的是在投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去保持投资品种的比例不要变化。例如,投资者把投资分成了股票以及债券这两个部分,而且在投资操作过程当中想办法让股票的总投资额度和债券的总投资额度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比例当中。当股价上涨使得股票的整个总投资比例上涨的时候,卖出一定比例范围的股票的同时也买进一定数额的债券,让股票以及债券能够回到之前定下来的比例水平中;相反来说,当股价下降时,卖出债券而买入股票来维持比例的平衡。这个方法的关键因素是懂得如何确定合理分配的比例。固定比例投资法的优点在于通过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让投资者用投资的原则来约束自己的投资行为,让投资的过程变得简单而可行,与此同时维持着资金在手,非常适合需要一定流动资金的家庭采纳这种办法。

(3)固定金额投资法。固定金额投资法并不是去一直想办法来维持投资品种的比例不改变,应该是维持投资的总额度不变化,比如说基金经理对自己所有的股票金额设定一个基数,通过买卖股票保持固定的投资总额。再在某一固定总投资金额的基础上设定出适当的正负波动的比例来进行操作。

(六)三种家庭的投资比例方案分析

(1)保守型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保守型的家庭在整个社会中占绝大部分,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家庭从事的职业种类广泛,收入相对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差。适合保守型家庭理财的方式主要以储蓄存款、国债、基金理财、基金定投为主。闲置资金较少的家庭投资资金不多,所以重在资本保值,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弱。在保险这方面来说,保守型的家庭需要重点考虑定期保障型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储蓄保险这些险种,一般保费是占到了整个家庭收入的3%~15%。

(2)稳健型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稳健型的家庭大部分是收入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的高级职员和高收入的业务员等等,也有很大一部分的文体工作者和高级知识分子等等。这一阶层的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较优越,生活水平较高。稳健型家庭适合的家庭理财方式主要以国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股票、保险、理财产品为主,对多数理财产品各方面都略有涉及。保险方面,这类家庭的收入较高而且保险购买能力也较强,主要考虑养老保险,终身寿险,健康寿险,医疗寿险,意外伤害险等。家庭的总保费通常是家庭总收入的10%~15%。

(3)激进型家庭。风险承受能力:。激进型家庭大部分是家里经商,或者是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等,然而这部分的人人数并不多,可是一般都有着很高的收入,并且有着很强的经济实力以及比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虽然这部分家庭能够很好地应付将来,但是实际上,他们也面临着较大的财务波动,需要通过保险等方式来转移风险,相对来说较为适合激进型家庭的理财方式一般以基金、股票、保险、贵金属为主。保险方面,应该考虑定期保障性保险,意外伤害险,健康保险和终生寿险等,保费支出是年收入的20%以上。

六、总结

(一)研究总结

本次调研首先从理财观念的建设和普及开始,让家庭理财的观念深入民心,让人们对家庭理财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剖析细分自己家庭所属的投资理财阶段和风险收益偏好,然后对现行的投资工具进行介绍,针对不同的家庭给出投资理财产品的组合建议,再更深一层地结合具体化的案例分析来对家庭闲置资金进行实操性的分配投放,最后总结展望。

小组走访了多个城市开展面对各个层次家庭的问卷调研,针对受访人群的总体情况,对不同家庭结合家庭所在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咨询了银行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按适用人群搭配以不同的理财工具和理财产品组合,从而合理的规避风险,实现家庭闲置资金投资最优化。

(二)研究展望

一是深化家庭理财观念,让理财走进平常百姓家。二是让人们全面地了解自身家庭的资产结构,从而结合家庭的风险偏好、家庭成员所处生命周期和家庭闲置资金的规模去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三是让人们通过理财产品的组合方案,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

(作者单位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家庭理财产品调研――家庭闲置资金投资方案设计(2013CX008)》。]

参考文献

[1] 何贵兵.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J]. 2002:17-20.

[2] 林芳正.家庭理财管理系统[D].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2-3.

[3] 朱丽娟.新手理财系列:新手学炒股票与基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7-78.

[4] 潘文宇.普通家庭如何投资理财[J].西部财会,2007(5):83-84.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10篇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2014年7月在天津英华国际学校进行。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5份。受访者以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年龄平均在17岁,性别比例相当,男性受访者257人,占总数57%,女性受访者193人,占总数的43%。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高中生群体的投资能力、投资偏好及主观评价。

二、高中生投资理财现状相关数据及分析

(一)高中生投资能力

1.年平均储蓄额

调查发现:20%受调查的同学有超过5000元的年储蓄额,61%以上同学有超过1000元的年储蓄额,平均年储蓄额为2963元/人。由此推断:天津高中生储蓄需求为4.9778亿元,全国高中生(不含港澳台)储蓄需求约为150亿元。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确实具备了一定的自己。

2.储蓄方式

关于储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受访同学选择了保留现金,36%的同学选择了银行储蓄,选择不同形式投资理财的同学只有14%。上述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大多数同学投资理财观念滞后,高达79%同学仅仅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只有不超过14%的同学听说或者尝试过其他方式的储蓄方式。

3.储蓄动机

当被问到“为什么储蓄”这个问题时,有近40%的同学回答有未来打算。而未来的资金使用需要保证现期储蓄的保值增值,考虑到受访同学在储蓄方式中的回答,作者发现高中生的投资理财能力还不能满足他们的理财愿望,说明有必要对其进行投资理财教育。

4.综合分析

结合储蓄额跟储蓄方式综合分析,作者发现拥有较高收入的同学群体更容易接触到股票、银行理财、不动产等多种理财方式。这种联系或许跟不同理财方式的入门门槛有较大关系。

(二)投资特征分析

1.风险偏好

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78%的同学对公平表现出对风险厌恶的态度。这种对风险厌恶的态度在投资的时候会表现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取舍。在使用不公平测试风险厌恶情况时,所得结果与公平测试结果相似,也有一部分同学呈现为风险中性。

2.投资比例分析

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将一定比例储蓄拿出来用作投资资金。有99%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通过将投资比例跟储蓄动机、储蓄额交叉分析,拥有高储蓄额、投资动机强的同学更愿意拿出更高比例的额度进行投资,这符合基

3.投资期限偏好

从投资期限偏好方面来看,61%的受访同学可以接受1年以上的投资期限,因而在设计投资理财产品时,可以考虑更长期限的投资,如股票、长期债券和不动产投资。结合储蓄额度分析,作者发现储蓄额度高的同学更容易偏好超短期和最长期两种投资期限,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支出水平比较高,所以消费动机和投资动机都更加强烈。

4.对投资损失的容忍度。

(1)大部分同学对风险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65%的同学可以接受10%以上的损失度,50%的同学可以接受15%以上的损失度,说明同学们对风险的厌恶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在投资理财产品设计上,可以适当考虑风险较大的投资品种。

(2)不同储蓄水平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5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储蓄额受访者都有62%以上比例同学可6%~50%损失容忍度。在2000~3000元储蓄额受访者中间,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高达88%。其他储蓄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例在62%和88%之间。

(3)不同期限偏好受访同学对于不同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各不相同,能够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受访者比例最大。3个月以内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在52%以上,1~3年期限偏好受访同学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比例高达88%。其他期限偏好水平受访者接受6%~50%损失容忍度的同学比金融inanceNO.2,2015(CumulativetyNO.579)例在52%和88%之间。大体上说,超过3个月以上期限偏好受访同学的损失容忍度随着期限的增加而加大。

5.是否愿意借贷投资

在是否愿意借贷投资时,有45%的同学愿意负债进行借贷。当将是否借贷跟风险厌恶进行交叉分析时,我们发现风险爱好者更加偏好借贷,但是这种偏好并不十分显著。愿意借贷对于设计投资组合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以放大资金量。

三、总结和建议

(一)以被调查的500名天津市高中生为代表的投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储蓄和投资能力。高中生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储蓄实力,同时在进行储蓄时已经具备了比较明确的动机,并希望未来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从储蓄和理财渠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只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缺乏应当具备的投资理财知识。

2.投资特征。高中生群体在投资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需要有一部分随时可以支取的现金或者存款。不同储蓄额的同学之间的投资诉求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储蓄额高的同学更容易接受风险高、期限长的投资方式。整体上看,同学对损失的容忍度比较高。

3.主观态度。有90%的同学愿意拿出10%以上的储蓄进行投资理财。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一定程度的投资理财知识普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限制中学生投资理财的一些问题

1.投资理财教育不到位

这种教育的缺位跟中国传统思想有关,也跟大陆的应试教育环境有关。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的希望都是认真读书,重心都放在如何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不重视对学生在投资理财方面进行必要教育。但是必要的投资理财教育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金钱观,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创业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基础。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高中生进行基本的投资理财教育。

2.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

因为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实力,所以不太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就目前而言,市场上还没有针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从本文的调研结果来看,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是有投资理财的能力和需求的。希望高中学生能够成为被金融系统所关注的一个群体。

(三)建议

1.加强对高中生的投资理财教育

培养投资理财意识。高中生作为即将独立生活的群体,应树立投资理财观念,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培养自己投资理财能力,以提高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力。

2.金融机构应当重视中学生群体

为他们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和消费主体,开发针对中学生的产品,在这个未来最具潜力群体里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可为金融机构在未来赢得巨大消费群体和商业利润,并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3.根据本文的调研结果

作者抛砖引玉建议开发如下针对中学生的投资理财产品,供金融机构参考。

(1)“压岁宝”:针对中学生压岁钱,定存定取,500-1000元起存,1年期理财,收益应达到现有银行同期理财产品平均值。主要吸引风险厌恶,无流动性需求的高中生群体。为吸引高中生投资理财,每1000元投资每年赠送1张福利/体育,多者以此类推。到期如果续存,续存之日起可转化为“未来宝”。

(2)“快乐宝”:针对消费性储蓄高中生群体,流动性要求高,随用随取,收益高于活期储蓄,类似“余额宝”。

(3)“未来宝”:针对远虑性储蓄高中生群体,1年以上理财期限,收益高于“压岁宝”,类似“零存整取”。每1000元投资第一年到期赠送1张福利/体育,多者以此类推。每1000元投资第二年到期赠送2张福利/体育,更长期限类此赠送。

(4)“财富宝”:针对投资性储蓄高中生群体,可考虑设计投资组合,包括购买基金、股票及房产,高风险高收益,期限3个月到一年,1000元起存,每个投资者每3个月赠送1张福利/体育。

四、结论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生命周期 理财理论 个人理财投资 研究

一、前言

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在特定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下,采用动态的经济规划方案,分析个人终身消费最大化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能够将单期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取代,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个人理财技术指导。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研究,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个人理财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个人理财所能够的目标就是资金安全以及财务自由,实现这样的个人理财目标,需要个人理财能够在用户资金的流动性比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多项的资金管理。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合理的消费支出,用户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用卡消费等;教育期望,良好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教育保障,而教育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对教育费用进行变动分析,调整教育投入方式;风险保障,针对于家庭来说,个人理财能够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防患于未然。并且保障家庭的经济利益;积累财富,个人理财在用户的工资薪金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投资收入增加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纳税安排,个人理财能够帮助用户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的利用政策优惠,保障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质,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实现财产分配。以上都是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个人理财的这些目标,需要的在科学的理财工具下实现,如证券、股票、基金、外汇以及信托等[1]。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一)单身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单身期的个人理财的主要是指用户在毕业至结婚的这一期间,单身期的个人理财至关重要,一般的时间为2到8年,从22岁到30岁。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刚刚步入到社会中,走向工作岗位。从经济收入上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用户的资金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开销比较大,同时该阶段的年轻人能够奴隶追求高薪工作,广开财源。在能够满足自我资金需求的而基础上,每一个月都能够有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而针对这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投资,在科学的个人理财投资下,不仅能够帮助青年人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能够增加其收益。从调查中发现,在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无风险资产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27%,而风险投资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73%。风险投资中包含有很多内容,债券所占据比例比较大。总的来说,青年人的个人理财投资风险配置比较多[2]。

(二)家庭组建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组建的期间的个人理财,需要面临理财格局的转变,在该阶段中,用户的经济负担加重。现代社会中的组建家庭大部分为双薪家庭,整体上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最终趋向于稳定。在此阶段中,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购房支出,此时需要对月供进行仔细规划,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在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家庭组建期也是新生儿诞生期间,用户需要充分考虑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缓解子女就学压力。在家庭中的无风险资产比例在37%左右,风险资产比例在63%。家庭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该部分的风险还没有单身期的风险配置高[3]。

(三)家庭成长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成长阶段,家庭中不再增加新生人口,伴随着家庭中子女逐渐长大,用户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当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之后,家庭中的子女陆续升入大学,此时高等教育的支出,使得家庭中的经济支出大幅度上升。为了避免出现经济短缺,在家庭成长期,需要逐年积累净资产,为家庭经济支出提供保障。在成长期的家庭理财中,其无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42%左右,而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57%,同时风险资产中含有的债券风险在50%左右。从这一结果对比中能够发现在家庭正在成长环节中,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中,此时的家庭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制定可以实现无风险资产投资和风险投资搭配模式[4]。

(四)退休期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在退休期,家庭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支出逐渐减少,用户的年龄逐渐增大,因此需要转变资产结构,避免负债出现,准备退休金。在用户退休阶段的个人理财投资中,需要将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稳定收益,减小风险。经过调查表明,当用户处于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应该选择无风险资产投资。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债券和基金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逐渐减小,以定期存款为代表的投资增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周到的理财服务,降低理财风险,同时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理财。在本文中对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方式,通过用户所处年龄的不同层次进行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12篇

初阶套餐:多存期存款组合方案

很多人仍然把定期储蓄作为一种常用的理财手段,对于这一类型的投资者来说,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活期与定期存款之间进行资金的配置,在定期存款上,不同的存期如何进行组合也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中信银行针对储蓄爱好者所推出的理财套餐,正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上述需求。

中信理财套餐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帮助存款人在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通过客户理财套餐内活期存款子账户与定期存款子账户之间的优化管理,保障存款人保有一定活期余额的基础上,以定期存款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具体的操作模式是,每个工作日后对客户的账户进行系统检查,如果客户的活期存款子账户的余额超过1000元,那么银行系统将在活期存款子账户内保留500-600元,其余的资金就按照客户预先选择的“理财套餐”方案自动分配到各个定期存款子账户中;如果活期存款子账户中的资金低于1000元,那么系统将不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尽量减少活期账户的资金余额,以提高整体资金的收益。

而当存款人需要动用活期账户上的资金,中信理财套餐会自动按照“利息损失最小”的原则从定期存款子账户中选择资金进行提前支取,免于存款人自己再进行权衡。同时,在中信理财套餐内还设有“智能透支”的功能,也就是说,当活期账户上的资金不足时,银行会自动从定期存款账户上调用出一笔利息损失最小的资金到活期账户上;同时,只要存款人在当天将资金重新打人银行账户,定期存款的收益不会受到任何损失,这一功能对于临时调用资金的人来说是比较实惠的。

上述的两种资金管理功能其实在不少银行的存款账户内都已经开设,而中信理财套餐的最大特点还在于为存款人提供了几种简单的存款组合方案进行选择,比起其他银行单一的选择来说,给了存款人更大的灵活性。在中信银行的理财套餐内,可以提供A、B、C和H四种选择,其中A、B、C三种套餐分别为将资金100%存入到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定期账户中,而H套餐则是将资金以10%、20%和70%的比例配置到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三种账户中,从活期账户中转入的资金将按这一比例分配到不同存期的定期存款中。

中阶套餐:投资组合提高收益

5月份以来,光大银行相继推出了多个理财套餐。与中信的理财套餐主要集中在存款不同的是,光大所推出的理财套餐组合主要集中于将一些投资产品进行组合。在目前已经推出的产品中,套餐组合计划涵盖了人民币和外币多个理财品种。

如近期光大正在发行的“阳光理财”套餐计划2010年第七期产品,投资币种为人民币,产品为4个月期和8个月期两种选择,起点投资金额为5万元。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的资金将分成两个部分,50%投资于信托类理财产品,50%投向于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08%和3.5%。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设有起点投资额的限制,对于购买套餐计划的投资者来说,相当于一笔投资分作了两笔用途,既实现了风险的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合预期收益的可能。

渣打(中国)近期推出的“梦之配・享未来”主题理财组合的涵盖面更广,同时根据投资者需求的差异性,对于组合投资设置了多个主题,如“灵活现金组合”、“全球资产组合”、“保障投资组合”等,在每个投资组合下有3-4个不同的产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可能。

以“灵活现金组合”为例,主要针对客户管理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设置有三种组合的方式。其中“人民币最佳短线档期组合”由两个产品构成:7天通知存款升级版和一款3个月利率挂钩保本理财产品,两款产品的组合配置上限比例为1:2,也就是说最多可投资挂钩保本理财产品为新增通知存款金额的2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搭档产品的利率挂钩理财产品设置的条件较为宽松,在投资期内美元3个月的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在0%-8%的范围内,投资者就可获得3.2%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而通知存款部分的利率为1.35%。这个组合的优点在于,投资风险较低,较短的投资期内投资者能够获得较为稳健的高收益;另外一方面,通知存款部分便于投资者的资金调度,保证了资金的灵活性。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渣打也对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了调整,如单独投资于同一款利率挂钩理财产品,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设定为2.3%~2.5%。同时推出的还有一款人民币超短线组合,由活期存款和1个月期利率挂钩保本理财产品组成,其中利率挂钩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2.6%。

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渣打此次推出的产品有四种组合方式:将中长期保本理财产品、3个月利率挂钩理财产品和全球基金精选、投资理财型保险进行组合。除了较单独购买产品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外,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基金的认购费用可以优惠0.5%。

高阶套餐:理财服务全涵盖

在深发展的网银系统中,设有“基金组合规划系统”,通过与晨星的合作帮助客户完成基金配置的组合投资。

“基金组合规划系统”的原理在于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属性,自动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资产配置图。在系统中,设有激进、积极、稳健、保守和安稳型5个基金组合,在每个基金组合中有深发展与晨星合作精选出的5~6只基金产品。据悉,深发展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数据的更新,并帮助投资者对基金组合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市场与基金产品的判断,选择出合适的基金,并直接进行基金的投资。

不仅银行正针对投资者的需求推出理财套餐服务,基金公司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13篇

墨菲定律:以防万一的心理准备

事情若有变坏的可能,不管其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比如涂好果酱的面包掉地时,有果酱的那面总是先着地;去车站买票时,你排的那队总是最慢的,这些都可以用墨菲定律来解释。

这条定律告诫投资者: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任何意外变化都有可能随时出现。如股票总是在买了之后下跌,卖了之后疯狂上涨。做好这种心理准备,能坦然面对理财中发生的所有情况,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也能有效做到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4321定律:合理分配家庭财产

这条定律适用于家庭财产的合理配置,也就是说家庭总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于供房及其他项目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按照这种收入分配比例模型可以合理分配财产资源,管理控制风险,让损失降到最低。当然,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生活质量指标,可在4321定律的基础上按需调整。

31定律:清楚计算房贷

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贷还款数额以不超过家庭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例如,家庭月收入为2万元,月供数额的上限最好为6666元,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家庭资产比例结构发生变化,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也会收到严重影响。

这条定律能让你沦为“房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家庭财产状况。需要注意的是,4321定律要求,供房费与其他投资的控制比例为40%,其中1/3(33%)若用于供房,以此推算,则收入的7%可用于其他投资。

72定律:复利收益计算心中有数

72定律是指复利计算法则,即不拿回利息,将利息计入本金中利滚利产生更多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翻倍的时间(年)=72/年收益率(%)。

如投资30万元在一只每年平均收益率12%的基金上,资产翻倍时间约需6年(72除以12得6)。再拿比较保守的国债投资者来说,年收益水平为3%,那么用72除以3得24,就可推算出投资国债要经过24年收益才能翻番。

掌握了复利中的奥妙,既便于在进行不同时期的理财规划时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又能根据复利计算结果合理组合投资,使组合投资的年回报率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达到最大化。

80定律:股票风险多少看年龄

80定律用于计算在不同年龄中,股票投资在财产的配置比例,是一种非常直观的风险管理手段。具体公式为,用(80-你的年龄)10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应降低,80定律便是应次需求给出一个大致的经验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股票投资在投资中应占据的比例越低。

双10定律:家庭保险要合理配置

双10定律是关于家庭保险投资的比例设置。双10定律指的是保险额度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总保费支出应占家庭年收10%为宜。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14篇

事实上,海外很多研究已经表明,资产配置是决定长期收益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基金最主要的营销渠道——银行,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为投资者传授正确投资理念和资产配置建议,为客户赢得目标报酬率。本文将向您分享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的标准化流程和不同人生阶段资产配置的建议方案,来帮助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建议的能力,提升服务专业度,赢得客户的信赖。

资产配置标准化流程

资产配置是决定投资报酬率主要决定因素,那么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建议就成为营销服务客户重要一环。下面为以满足客户需求服务为中心设计的“资产配置标准化流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财务目标

一般而言,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财务目标。每个人随着时间和财务状况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目标。你可能想每年去加勒比海的热带岛屿上度假;你可能想乘上游轮周游五大洋;你也或许想提前为儿女准备教育基金或为自己退休养老储备基金。可以说,每个人的财务目标都只属于自己。在资产配置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客户需求,准确确定客户的财务目标。根据客户财务目标和所处人生阶段即可大概确定客户投资类型。下图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目标和投资类型。

常见财务目标:购屋、购车、结婚、度假、国(内)外旅游、储备应急款、创业基金、子女教育(大学或出国)基金、子女婚礼储蓄、退休基金。

二、风险测评

风险测评,是测试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即风险容忍度,是客户对于一定风险水平的接受程度。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生活就越固定,面对的财富负担越重,风险容忍度越低。风险容忍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风险承受能力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人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其风险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只有正确的了解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资产配置最适合客户。

理财经理可通过让客户填写“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试表”,确定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类型。

三、财务状况分析

客户的财务状况在确定资产配置时会起到很大影响。如果客户已经积累相当财富或者收入相对很丰厚,那么对于实现财务目标就会相对简单。财务状况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工资和薪水、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房屋贷款、其他到款、借款)、生活消费等等。

财务状况的分析目的就是,根据消费需求和收入状况,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产以达成财务目标。我们根据客户可投资资产的规模,来确定选择保守型的资产配置还是更积极的资产配置。

例如:假设根据财务状况分析,客户拥有100万元的流动资产用于投资基金组合来实现财务目标,而债券基金平均年回报率大约5.5%,价值型股票基金回报为10.5%,假设回报率保持不变,要达到财务目标获得7%的年投资回报率,则在这两类资产分别投资50万元的话,可以得到8%的年回报率,可实现预期目标。

四、时间跨度

你用来积累财富的时间跨度越长,就会有越多的时间积累财富实现财务目标。假如客户准备提前为将来退休生活准备储蓄投资,要达成这个财务目标的时间跨度越长,就意味着现在需要实现财务目标投资的钱越少。例如现在客户有个机会进行一笔投资,它的年回报率永远为8%,客户想要40年后为退休养老准备100万元,则这个客户现在需要投资46031元,若时间跨度仅为10年的话,客户现在投资金额需要463193元,期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五、资产配置建议

资产配置是将我们的投资资金放在多个篮子里,各种类型不同风险与收益特征的投资产品就是这些篮子。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就是要求我们在各个不同的篮子里分配适当比例的资产。

理财经理可以根据客户的财务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以及准备投资时间的长短来帮助客户选择资产大类以构建合适的投资组合。

我们认为:长期投资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偏重高收益高波动的资产大类,而短期投资则相反,应该主要配置低风险资产,因为风险资产的波动性较大,短期很容易遭受损失;投资者的期望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与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水平匹配,高收益高波动的资产大类适合期望收益较高同时风险承受能力也较高的投资者。此外,根据对整个市场的判断,如果看好后市,可以投资高收益高波动的资产,如果看空后市,则应该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实现资产保值的目的。下面我们给出按不同类型客户的一般性资产配置建议,供大家参考。

六、定期追踪与调整

定期为客户所投资的资产组合,做好业绩追踪与基金健诊,适时调整投资组合,“汰弱补强”,并向客户做好业绩与市场变化分析通报,根据客户需求变化拟定最佳的财富管理策略,保障财富持续增长。

不同人生阶段资产配置建议方案

一、单身人群的资产配置

在这里单身人群我们仅指年龄在20岁-30岁的未婚年轻人,这部分单身人群的财务目标一般是为将来结婚、购房、购车、创业、甚至是提前为将来的子女教育和退休养老进行财富积累。年轻单身人群因承担家庭责任相对较少,且有更长的时间来弥补风险损失,因此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一般可归为激进型客户。实现子女教育或退休养老财务目标的时间跨度对此人群来说更长,一般可以达到30~60年。因此,越是年轻的此人群,越可以配置更高比例高风险、升值潜力较大的投资产品。下面我们给出单身人群财务目标和资产配置比例样例,供大家参考。

理财投资比例范文第15篇

就像每个人都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这几个不同阶段一样,我们的个人收入、家庭财产、家庭支出,也都有这样一条时间线。因此,在理财的过程中,对于家庭资产的配置,也应当遵循“生命周期”的规律,方能满足不同人生阶段的各种需求。

理财4321定律

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理财4321定律。即家庭资产合理配置比例是,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不过,4321定律只是一般规律,在制订家庭理财规划时,还要结合以下三点因素考虑:

一是家庭的风险属性:大家需要根据个人及家庭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资产种类,尤其需要考虑家庭资产积累状况、未来预期收入情况、家庭负担等,因为这些因素与个人及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种类和相应的投资比例。

二是家庭理财目标:这决定了投资期限的长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需要对个人及家庭的财务资源进行分类,优先满足家庭的理财目标,构建核心资产组合,再将富余资金配置于具有一定风险的资产,构筑周边资产组合,在保障家庭财务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投资来增加收入。将核心资产和卫星资产最优化组合,便可清晰地得出股票类资产、债权类资产、现金类资产的合理配置比例。

三是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这就需要根据不同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实现方式、支出方式、生活方式、投资心态以及不同投资品种的复杂程度,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同时自己有能力做到的理财方案。

人生五阶段的家庭资产配置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5大类家庭形态和对应的资产配置方案:

单身阶段:这一阶段个人收入不高,但在逐渐增加,以租赁住房或与父母同住为主。这一时期,对投资理财已经有初步了解,可能也开始摸索投资的步骤和规律。投资人可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可采取较积极的投资策略分配投资组合,例如放较高的比例在与股票相关的投资上。

资产配置建议:积极型投资(股票、偏股基金)70%;稳健型投资(债券、储蓄存款、货币基金、偏债基金、现金)20%;保险10%。

家庭组建期:婚后第一个十年间,30岁到40岁左右。这一期间,家庭成员工作稳定,进入收入高增长时期,应注意投资的收益问题。另一方面,这期间的花销多集中一些昂贵的长期项目(购房、装修、买车等)。从投资的观点看,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依然较高,故而应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投资组合应偏于积极,但因为有家庭有负债,也要留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投入保守类项目。

资产配置建议:积极性投资60%,稳健型投资30%,保险10%。

家庭成长期:指结婚后第二个十年,40岁到50岁左右。这一阶段,家庭成员资产快速成长,以薪资和理财收入并重,家庭已经积累了相当财富,准备满足高档住房需求,子女的培养费用也是这一阶段主要负担。因此,投资时应兼顾到收益和成长之间的平衡问题。

资产配置建议:积极性投资60%,稳健型投资30%,保险10%。

家庭兴旺期:结婚后的第三个十年,50岁到60岁左右。这一时期,个人的事业和收入已达到峰顶,家庭支出开始减少,没有重大支出项目,为退休准备积蓄成为重点。此时应调整投资组合的比例,减低积极性投资比例,而侧重稳健型投资,以期避开较高的市场风险,投资组合以保守为主导。

资产配置建议:积极型投资20%,稳健型投资70%,保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