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

博物馆开发设计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1篇

(一)融入日常美学

任何一种商品的开发设计都应遵循致用、致美的原则,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说:“设计是一种研讨生活的途径”。产品设计不仅是物的艺术化设计,还是美的形式感设计,只有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者有机统一,才有艺术化生活现实和实现的条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也是商品,传统意义上博物馆纪念品只注重藏品的复制,形式很单一,将物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剥离,消费者买回去往往束之高阁,这一局面遏制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在艺术和设计日常化和日常生活艺术化的时代进程下,应将博物馆文化融入日常用品设计中,从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层面来进行形式创新。如图1所示的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图案取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书真迹。纸胶带只是平凡的日杂用品,而康熙帝御批手迹“朕知道了”却非凡品,两者的结合博取了很高的注目度,人们从这一不起眼的小物件上却深深感受到了传统宫廷文化的魅力。

(二)传播独特文化

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逐渐丰裕之后的必然趋势。博物馆文化不仅局限于馆藏文物的文化特征,它往往是传统、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在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当代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就目前北京故宫所推出的文化产品而言,对当下所拥有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对时尚的敏感度还不够,“而我们过去总是主观地把自己希望公众了解的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传播给大家,是一个灌输导向。其实,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

(三)塑造品牌个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其开发设计应转变思路,在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和市场状况基础上,进行品牌开发和建设。随着博物馆逐渐走向市场、转变经营模式,越来越需要介入商品品牌的系统理论,最有效地开发利用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研究品牌推广策略,打造独特的品牌个性。例如南京科举博物馆地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紧紧围绕秦淮科举文化和南京地域特征,创立了“秦淮礼物”品牌,通过品牌专卖店的销售终端模式推广其文创产品。专卖店最受欢迎的商品就是“杨花萝卜”冰箱贴和“盐水鸭”回形针,前者创意来源于一句俗语“南京大萝卜”,后者为南京街头特色食品,将金陵人特有的耿直醇厚的性格特征和市井风情趣味性的表现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图2)。

(四)注重消费体验

体验经济是依客户心理满足,提供难忘的体验,并探讨如何通过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是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感觉的高附加价值的经济形式。所以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注重人们良好的消费体验,主要表现在拥有产品的同时能获得学习或娱乐活动体验。例如传统手工艺藏品,可以通过开展工艺创作的形式自行设计制作产品,如开设陶艺、彩绘、竹艺、纸艺或雕塑等创作坊,来提供生活形态相关产品的设计、制作和学习体验。又如图3所示日本东京玩具博物馆内的创意玩具产品就提供动手体验的游乐空间,充分激发了孩子玩的兴趣和创造力,带来了愉悦的深度体验。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创新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品类开发和设计创新

所谓“产品”,是指由一定物质材料以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是人造物。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两大类型。工业设计具体又分为:“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家电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文教用品设计……等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类开发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典藏复制品、出版品和纪念品三大类,以藏品图像的复制和衍生形态设计为主,缺乏系统的产品设计策略。应进行充分深入的市场调研,从消费者各方面需求的角度出发,在生活美学视野下,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真正走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日常生活中。如表1所示为经过改进后的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文化产品分类表,产品品类涉及出版品、典藏复制品、体验类和创意生活类。其中创意生活类中包含的品种很丰富,基本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形式的创新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高技术与高情感必须平衡。艺术化、高情感化必然成为产品形式设计的主要方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将不再恒定为一种固定模式,而是寻求帮助人们完成“自我实现”和建立个性张扬的生活空间,如各类文化体验型创意产品形式,人人都能参与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走入博物馆,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创新的交互式的信息设计将无形的技艺和文化艺术形式数字化,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生动形象的虚拟再现和传播,如博物馆创意APP应用,也是当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的新形式。

三、结语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博物馆学习;场馆学习;交互式学习单

[DOI]10.13939/ki.zgsc.2016.29.230

1 引 言

在当今时代,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日益被重视。在我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现有博物馆3658座,2014年全国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超7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达2亿人次,比2010年增加近一倍。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其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良好发挥。大多数人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仅仅只是走马观花的大致观看一遍,学习行为较少,并未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单的加入,在学习者和展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使学习者在博物馆情境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在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利用学习单辅助博物馆参观学习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进行有效设计的学习单,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展馆及展品信息,激发兴趣,促进思考,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及学习效果。

目前现有的学习单大都为单一形式的纸质学习单,即静态学习单。本文提出的交互式学习单,利用二维码实现纸质学习单与移动设备的交互,增强趣味性,增加交互性,扩充资源信息数量,加入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习者在博物馆情境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传统学习单和交互式学习单

2.1 促进博物馆学习的有效工具――学习单

对于什么是学习单(worksheet),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概念界定。首先,学习单是一种教育资料;其次,学习单是为了帮助或指导参观者而设计的。笔者认为,学习单是场馆提供给参观者的,经过有效设计的,不拘于形式的,能够协助参观者更好地完成博物馆参观活动,获得相关知识,得到经验增长的教育资料。

目前现有的博物馆学习单,种类多样,形式单一。其形式基本为单一形式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即静态学习单。其种类多样,根据学习参与者的不同可将学习单分为:合作学习单,独立学习单与亲子互动学习单;根据学习者年龄不同可将学习单分为:小学低年级学习单,小学高年级学习单,初中生学习单,高中生学习单等;根据时间不同分为:经常性学习单,特定时令学习单等。

学习单的作用是促进博物馆学习。在博物馆情境中,学习单作为一种中介性工具,在学习者和展品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学习者根据学习单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资讯与活动,进行自行的或团体的,合理有效的参观学习。使用学习单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即降低对讲解员,引导员的需求;可以引导参观路线,强化实物学习,成为展览的延伸或者补充。

2.2 交互式学习单

2.2.1 交互式学习单的基本构成

交互式学习单即利用二维码进行纸质学习单与移动设备的交互,纸质学习单上内容为展品介绍、引导性问题、作答区域、微学习活动以及二维码,通过利用移动设备扫描所给二维码,可进入相关网页,获取更多展品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相比传统的静态学习单,交互式学习单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可承载更多内容,可添加音频,动画,视频等纸质学习单无法呈现的多媒体资源,帮助学习者获取更丰富的资讯,取得更好的体验效果。

2.2.2 交互式学习单的开发流程

交互式学习单的开发流程分为分析、设计和开发三部分(见图1)。

(1)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习者的知识状态是有差异的,根据其受教育情况及知识背景,可将学习者分为学龄前儿童、小学低年级(1~3)、小学高年级(4~6)。初中,高中,成人。根据其认知水平,可将学习者分为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进行学习单的设计时,应首先确定该学习单面向的学习者群体,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设计出与学习者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相适配的学习内容与问题类型。

(2)设计:设计部分分为设定主题,选择内容和问题编撰。一份好的学习单,应当主题鲜明,而不是鱼龙混杂或泛泛而谈。在设计的开始,为学习单设定合适的主题,是必要且重要的。明确的主题可以指导下一步的内容选择。一份学习单的题目不宜过多,过多的内容和题目容易使学习者产生腻烦心理,应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及注意力维持时间等,来确定合适的题量。学习单所涉及的展品,其选择应契合学习单主题。

(3)开发:在了解了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与水平,确定目标展厅,参观主题,入选展品等内容信息,并进行题目及活动的编写和设计后,就进入开发阶段。开发阶段分为二维码的开发和纸质学习单的开发。

3 交互式学习单开发实例 ――以扬州博物馆新馆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为例

3.1 案例简介

扬州博物馆新馆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陈列面积2300平方米,常列文物856件。笔者在现场分时段随机选取对象跟踪观察,发现参观者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草草地看过展品,或者对感兴趣的展品进行拍照留念,就没有其他更多的学习活动了。偶有参观者互相询问“这个是干吗的?”但是并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注意力便很快就转向别处了。

笔者希望借由交互式学习单来促进参观者在博物馆中的有效学习,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此次选择扬州博物馆新馆的广陵潮展厅进行交互式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

3.2 学习单整体设计

本次选择了扬州博物馆新馆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进行学习单的开发,面向对象为小学低年级(1~3)学生,选定学习单主题为“探索古代器具的秘密”,经过多次筛选后,选中展厅内16件展品进行学习单题目的设计。所选择的16件展品沿参观路线顺次分布在展馆内不同地区。

小学低年级(1~3)学生的年龄基本在6~10岁之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时期儿童的思维活动仍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因此,在学习单题目的设计上,应避免逻辑性较强的题目,尽量选择简明易懂和具体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在学习单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该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在题目编写时注意语言的趣味性。下表为交互式学习单“探索古代器具的秘密”的部分题目设计与编写。见下表。

二维码内容的开发选择了第三方平台腾讯风铃系统。腾讯“风铃”是腾讯推出的可视化的无线建站产品,集快速建站、支持智能终端(HTML5)、互动、社交、LBS及效果监控等为一体,满足用户无线快速建站的需求。利用腾讯风铃系统建立移动站点后,对学习单题目的问题答案及相关展品知识信息等进行排版设计,完成后站点,使其可线上运营,并生成二维码。

完成题目设计及二维码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后,将题目内容与相关二维码进行整体排版,加入符合小学低年级(1~3)学生审美的卡通形象与修饰图案等,提升趣味性,并对整体进行美化设计,形成最终学习单。图2为部分学习单与二维码内容展示。

4 结 论

交互式学习单利用二维码进行纸质学习单与移动设备的交互,通过利用移动设备扫描所给二维码,进入相关网页,可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和信息。相比传统的静态学习单,交互式学习单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可承载更多内容,可添加音频、动画、视频等纸质学习单无法呈现的多媒体资源,帮助学习者获取更丰富的资讯,取得更好的体验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庆金.学习单: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有效工具[J].中国博物馆,2004(3):15-19.

[2]钱岩,常娟,邵航,等.利用学习单开展的一次馆校衔接教育活动的调查报告[J].科学之友,2011(14):1-3,11.

[3]鲍贤清,毛文瑜,王晨,等.场馆环境中介性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以上海科技馆学习单设计研究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40-47.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概念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工作者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需要,通过对博物馆现有馆藏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提取、转化和开发,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以物质产品为载体,是一种社会公众更容易接受和获取的文化创新产品,是一种向社会公众传播博物馆文化的新型途径,有助于使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应该说,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对博物馆文化展示和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博物馆在新时期更好地贴近社会公众以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特征

(一)特殊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对人类文明的领悟和创造,这就要求在对其开发时必须坚持现代性与历史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从而提高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进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独特性

在现实中,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依托于博物馆现有馆藏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这一开发资源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必须具有馆藏资源的基本元素。

(三)传播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可以通过内容和形式将某一特定时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等诸多历史元素表达出来,从而对社会事实元素进行传播。

(四)创新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并不只是对馆藏资源进行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将优秀文化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再创新行为,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创新理念才可以创造出一流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三、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积极意义

(一)有效解决博物馆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由于体制原因,博物馆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难以完全满足博物馆日常运转的资金需要。而开发和销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博物馆的增收,进而实现“以文养文”,更好地支持博物馆开展文化宣传、理论研究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从而推动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本身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而教育功能则是其中之一。通过开发和销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使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接触博物馆馆藏资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播博物馆文化以及展览信息,进而更好地延伸和增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三)有助于深度开发博物馆馆藏资源

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而言,其并不只是对馆藏资源进行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将优秀文化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再创新行为,而且必须以馆藏文物藏品为主要创作素材,进而有助于博物馆科研人员对馆藏文物藏品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和创造,将原始的博物馆文物藏品创造为富有创意的文化创意产品。

(四)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博物馆形象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注重追求物质之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改变。当前,社会公众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不仅仅在于观看展览,同时也希望可以体验和带走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而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品则可以实现文化传播,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形象。

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一)自主开发模式

自主开发模式是指博物馆自主建设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团队,从本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完成产品创意设计之后,再交由专业的生产厂家负责批量生产。

(二)外包开发模式

外包开发模式是指由博物馆根据相关招标规定选择相应的厂商进行合作,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设计以及开发生产的全部环节外包给指定厂商,博物馆只是负责贴牌和销售。销售收入则按照事先双方合同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

(三)选购贴牌模式

选购贴牌模式作为文化市场较为传统的开发模式,指的是博物馆直接从文化市场上批量选购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并印上博物馆的相关品牌标志进行销售。

(四)版权授权模式

版权授权模式通常指的是由博物馆以版权许可或者版权转让的形式,授权给指定的文化机构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进行设计、制作与销售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而博物馆则按照合同约定获得相应的版权费。应该说,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利用外包开发模式、选购贴牌模式、版权授权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从长远来看,博物馆必须成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体,拥有自身强大的专业设计团队才可以更好地诠释藏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因此,实施独立自主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才是大势所趋。

五、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开发观念,创新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博物馆应该主动更新观念,积极树立国际化视野和全新开发理念。一方面,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博物馆馆藏资源开发利用需求这一重大突破口,积极创造博物馆馆藏资源增值机会,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中来,从而有效弥补博物馆资金短缺的问题,以更好地为博物馆文化创意开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博物馆还应创新管理模式,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开展针对性、创造性和效益性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创新经营理念,从而使博物馆馆藏资源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二)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法规

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创意经济政策的引导,因此,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需要进行整体性、长远性和科学性的规划。一方面应敦促相关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博物馆资源开展商业性开发的专项规划,从而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提供强力政策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博物馆相关主管部门应主动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博物馆行业管理体系之中来,建立健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激发博物馆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为新时期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人才建设,实现联合开发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效果,归根结底还需要博物馆工作者这一实践主体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许多博物馆普遍缺乏既拥有文博专业知识又懂得文创产品开发的优秀人才,因此,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的要求积极引进各种优秀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更新业务技能、增强应变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涉及多个领域且结构相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我们争取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开发以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四)立足特色藏品,贴近市场需求

在现实中每一个博物馆都具有特色藏品,这就需要设计者积极探索,从自身的特色藏品中寻找创作灵感,充分挖掘馆藏资源文化内涵,努力找准产品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丰富内涵和馆藏特色,以区别于其他文化商品。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不仅需要有好的设计,同时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出更多具有实用性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不断加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姣.“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J].文物世界,2016(21):64-66.

[2]熊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16(32):72-73.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的文化需求和价值取向越来越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重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充实。面对如此的社会背景,整个博物馆界都已意识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认为适时的将视觉识别系统导入博物馆行业,是博物馆长远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掘了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专题的博物馆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同时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塑造既有章可循,又有创新的样式开发。

关键词:专题博物馆 视觉系统设计 符号 CI

一、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概念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以视觉的形式诠释专题博物馆的品牌形象。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系统的概念可以定义如下:

(l)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一个符号系统,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一系列图形符号、色彩、和图形与色彩的多种组合,以及这种组合在专题博物馆整体环境中得以应用的系统;二是专题博物馆发展历史中具有文化价值和意蕴的实物。

(2)能够充分体现此主题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一种组织形态,区别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所存在的形态,因此,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基本属性是组织的形象,根植于组织文化,凝集了组织的思想。

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应该是以博物馆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是将博物馆办馆理念、文化内涵、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博物馆形象。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是完全可行的,它对于增强专题博物馆竞争力,树立其博物馆文化品牌和社会形象都能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二、 设计理念

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掘了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专题的博物馆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同时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塑造既有章可循,又有创新的样式开发。现代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方式也有了从单一的收藏、展示功能向交互式多媒体动态模式转变,而可以将收藏、展示、讲演、座谈研讨、、休闲等活动融合在一起,营造随和、亲切和自然的气氛,这就为形象创意构思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三、 设计原则

主题性:主题识别性是视觉形象的基本功能。“主题”犹似开启视觉形象之门的钥匙,博物馆从场地和馆内环境的整体气派都应符合主题概念。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要用新颖的设计题材元素、冲击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物质载体来表现,视觉形象家族的成员纵使形态、结构、性格各异,但是都忠实的传达同一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视觉个性,从而塑造鲜明的博物馆个性,与其它类别的博物馆区别开来。同时,博物馆内外每个功能区、都有不同功能区的形象设计。同时,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也有形象设计的问题,都要方便人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美学性:美创造情感,产生共鸣,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过程同时是受众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美学性使得视觉形象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属于文化产业的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形象的美学性更加重视目标受众的审美经验、取向、心理,以美学原则严格的创造视觉语言,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各类形态及平面视觉表现都须具有形象审美的感染力,视觉元素的开发和风格表现,都为博物馆形象的个性化魅力发挥作用。

系统性:视觉系统设计就是指视觉形象与博物馆主题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而具体的讲,就是使专题博物馆的视觉样式要素与组织结构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同一系统,从而能够将信息按照主次、先后、大小等关系展示与传达。博物馆内外环境是一个系统性整体,设计要系统化,其中各子区域之间虽有不同特点,但不能失去大系统控制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子功能区又有相对独立的差异性,既要合理而有序,又要有系统中的变异化设计。

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企业经营管理概念,强化自身建设,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然而,专题博物馆形象系统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在博物馆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也反映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因而需要全面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从物质层面看,它包括专题博物馆建筑、展馆环境、陈列设计、配套设施等,它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精神层面看,它更应是专题博物馆的本质、个性以及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继承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恪守专题博物馆的特点,将自身的文化背景、地方特色,将研究宗旨、办馆方针、发展方向等融入到设计思路中来,总结提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要素,将博物馆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以视觉形式加以外化,准确地传达给大众。

四、 设计要点

如上所述,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设计要点,首先是要把握好主题性、美学性以及系统性三大原则。在设计方法上,借鉴企业形象CI设计的方法,从专题博物馆的基本形象的符号开发入手,进行延展应用到各环节的设计表现中,是有效的方法。主体视觉符号的同一化应用的设计策略10 多年中似乎正走向“休克”,其实这并不在于CI本身,而在于许多设计本身的僵化性所致。在CI 策略活化应用方面,基础符号系统中的“辅助形象”大有开发天地,对此,奥运形象设计与应用,有十分有益的启发。奥运设计除标志、吉祥物外,又有二级标志、丰富的辅助图形应用,并配合多样海报招贴设计等,使奥运形象十分丰富,这种设计开发性转换应用到博物馆环境设计中,大有补益。CI的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出丰富的辅助形象元素,成为多层次的设计语汇,活化应用于各载体上,点燃整体形象的一片“灿烂之光”。应用载体包括在博物馆收藏、展览、宣传及与观众交流等活动中的各环节。

参考文献:

①王天平、丁允鹏:《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物馆 手工艺品 文化服务 商品经济 纪念品

就世界范围内来说,博物馆具有明显的文化公益性质,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对外开放,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机会,可以全方位地享受文化、历史、艺术等精神文明服务。同时,博物馆也是一个历史文物、文化的保护机构,很多珍贵的产品是不允许被拍摄、购买的,基于博物馆展品而开发的手工艺纪念品,就成为博物馆服务的有效延续。无论是国人或外国游客,游览博物馆过程中的一个有效附加价值,就是获得相关的纪念品,来增加博物馆经历的价值;但结合国内情况来说,博物馆的运营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是一种非营利性机构,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亟待研究和解决。

1博物馆类手工艺纪念品概述

狭义地说,博物馆类手工艺纪念品就是在博物馆游览过程中通过赠送或购买形式得到的产品,其内容相对丰富,即包括一些地区历史文化产品,也包括一些主题文化产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清代泥塑人偶、开封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苏州博物馆的丝织品等,这些赠品或产品作为博物馆游览经历的有效延续,能够集中地反应地方文化、民族风情或文化主题。

2008年,我国国家文物局出台了《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等条件要素,并将其列入博物馆展示公共空间的服务单元。事实上,无论是实现空间展示效果,还是文化传播要素丰富,或者受众服务延伸,手工艺品都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的角色。同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管理者意识到,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开放的公益性组织,要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播功能,就必须与商品经济特征结合起来,并使其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规律;基于此,各地博物馆积极展开了博物馆类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开发。

单纯地从手工艺品角度出发,其身份的多样性也指的思考。一方面,手工艺品是一种产品(或商品),它的诞生更多受到人们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附加服务,它必须与博物馆所承担的公共文化性质相符合,不能以少数人的认识为基础。因此上,要开发一款成功的博物馆类手工艺纪念品,就需要深入研究博物馆为基础的文化特色、传统特点安,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经济收藏价值和礼品价值。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领域在这一主题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以我国最大的文化类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为例,其特殊的历史位置以及海量的文物展品,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基于这一优势开展的手工艺纪念品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相对丰富,包括瓷器、丝绸、玉器、文玩等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游览服务层面,也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甚至成为各国政要争相收藏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

整体上来说,积极展开博物馆类手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可以视为是一种国家财政、政策支持的文化建设行为,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文化发展的需求。如河南博物馆所举办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互动,在每年的活动中,都有大量艺术家和民俗爱好者提供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2 博物馆类手工艺纪念品现状分析

博物馆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组织机构,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应用效率很高,一方面不断向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合作中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实现了与社会多种产业的结合。在各类博物馆中大多存在专门的礼品赠送和销售区域,一些优质的产品也被视为博物馆展览的一部分,这也是对文化发展成果的肯定;在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的层面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第一,排他性。排他性是基于博物馆文化独立性和市场独占性所产生的一种特征,几乎每一个博物馆都具有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产品开发需求。

第二,优质性。博物馆本身所陈列的内容具有宝贵的价值,是不能够单纯地以经济利益来衡量的,但从商品经济角度出发,要通过做工精细、品质优良的方式,来弥补工艺品文化价值的不足,使得购买者更认同其价值。

第三,综合性。博物馆中的手工艺品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种是销售产品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一种是赠送品用来实现品牌扩大效应。同时,每一类产品都具有高中低档次的划分,适应不同阶级的需求。

第四,联合性。博物馆中的手工艺产品对外输出需要依赖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经营方式,这样可以扩大传播网络。

例如,世界著名的大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都十分注重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典型的产品富埃菲尔铁塔复制品、蒙娜丽莎画像、自由女神像等。其中,美国大都市博物馆专门开辟了纪念品购买区域,在馆内的公共陈列区有大量的产品销售,同时大都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手工艺品研发的机构,带来的丰厚的效益。

相对而言,我国在博物馆纪念品设计开发层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市场的闭塞是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博物馆相继推出了类似的服务,但除了大型博物馆的知名度之外,中小规模博物馆在市场方面的效果并不尽人意,依然停留在简单地模式复制上,缺乏特色和创意;如在博物馆陈列厅中的手工艺品缺乏文化内涵,甚至于文化主题相违背,造成文化底蕴的缺失,这些都需要改善。

3博物馆类公共陈列展示空间手工艺纪念品设计策略

3.1 根治馆藏文化、重视时代结合

十分明显的是,博物馆类公共陈列展示空间手工艺品的设计,因该符合博物馆的价值观念,也可以说,坚持馆藏特色是实现博物馆类纪念品设计开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定的文化效应延续。游览者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博物馆文化洗礼和影响之后,自然会对博物馆中的主体内容产生好感,并希望将符合自己认识的产品带走;因此,在博物馆纪念品设计的过程中,要与主要代表性的藏品具有密切关系。如北京故宫博物馆中主打的明清文物类纪念品,包括服饰、书画、瓷器等,都是与博物馆藏品相关的,如卢浮宫博物馆中收藏的蒙娜丽莎画像,也就衍生了大量的油画纪念品。

相对应地,一味地模仿藏品,容易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尤其是一些制作并不精良的手工艺品,是无法引起游览者的重视的。博物馆在纪念品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时代特点,在造型、材质和内涵上,都要有所创新,并满足一定的市场性需求。尤其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个性化较强的社会,社会经济条件优化,内心的思想和认识也呈现多样性,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展开多样化开发。

3.2 突出主题特征、开发系列产品

根据博物馆的特殊性质,不难理解其展品的“排他性”,尤其是在一些文物展区,每一样展品都不能有类似的再度出现,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财富。游览者在经历博物馆服务之后,内心也会产生对“排他性”的习惯和延续,在购买一些博物馆手工艺纪念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选择一些独特的东西。

但这种独特性是相对的,主要从感官感受层面入手,本质上说,博物馆的手工纪念品设计开发属于一种创意活动,博物馆具有这种特殊产品的专属权;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具有一个明确的构思,重点要突出什么、表现什么、实现什么,什么样的主题最能够表现出博物馆的特色;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工作,提高纪念品的文化价值。

此外,“系列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博物馆手工纪念品开发方向,单个产品的研发往往不具备冲击力,而群体性的产品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市场效果,其原因住就要是所衍生的品种适应更大的人群。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翠玉白菜”,目前已经衍生出大量的衍生品,包括摆件、挂件等,这些纪念品又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如钢笔、勺子、U盘等,这种设计形式极大地扩展了消费人群。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增加以及开放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藏品开始公开展示,这也给阶段性手工纪念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管理者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努力提高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播作用,以及历史传承的地位。

3.3 借鉴先进经验、完善产销模式

从市场角度来说,博物馆往往是作为手工纪念品的授权方出现的,本身很少参与到设计、生产和销售中,只提供展览公共区域的柜台,这样一来,由于纪念品作为一种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体系,就容易造成转包、代销等行为。为了更大的追求经济利益,会造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对市场营销带来不利。

结合国外著名博物馆的经验,我国博物馆也应该逐渐进入一种设计工作和产销模式相结合的状态,如大都会博物馆,目前已经和很多大型奢饰品公司合作,结合自身的文化优势展开产品设计,并参与经营和分销,取得了较大的商业成功。对此进行借鉴,与市场品牌、著名设计师、手工艺者合作,通过强强联合的形式构建一条“设计专线”,实现纪念品专营,这样既可以保障质量,又可以减轻博物馆的运行负担。

参考文献

[1]杨静,余隋怀.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1,02:37-40.

[2]童彤,袁宣萍.丝绸在博物馆衍生品开发中的应用[J].丝绸,2013,08:43-49.

[3]罗杨,王如.论博物馆纪念品设计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8:308-309.

[4]曹星.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3,20:54-57.

[5]胥昌群.论博物馆文化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J].市场研究,2014,10:34-35.

[6]郑津春.自然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策略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2,01:47-56.

[7]钟蕾,罗斌.天津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对策研究探析[J].包装工程,2010,08:1-4.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博物馆学展示;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发展沿革

博物馆发展已经有了几个世纪了,但最开始博物馆没有展示的理念,根本没有展示。公元14世纪人类就开始有博物馆的雏形,到17世纪80年代世界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在英国建立了,标志一个时代的到来。19世纪博物馆经历一定阶段的发展,具有了展示的理念,逐步开始进行展示,博物馆资料向人们开始公开。进入新世纪以后,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国家特色的博物馆,现代博物馆都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文化的标志。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博物馆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触摸展示、动态展示、互动展示,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展示的渴望,现在社会上有更多人的原意参观博物馆,喜欢博物馆,促使博物馆的展示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提升博物馆的发展空间,促进博物馆展示不断创新。

二、新博物馆学理论及其展示观

博物馆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改变了以收藏为目的,现在已经开放普及工作知识,起到重要教育作用。新博物馆学理论是相对旧博物馆理论而言,新博物馆学没有明确定义,但其宗旨是“以人为本”,改变博物馆传统理念,对博物馆的展示有了深刻理解,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博物馆陈列要进行科学分类,体现出社会职能,每个展馆都需要一个明确主题,所有内容根据主题设计,符合现代博物馆发展需要。(二)在陈列内容上要与社会需求接轨,侧重社会未来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展示环境的重要性。(三)新博物馆学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整体性保护,包含自然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保护对今后对历史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四)陈列展示是一项持久工作,对陈列展示的评价要科学,但要经常进行评估,对提高展示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符合现代博物馆发展。(五)改变讲解方式,让讲解员成为引导者与组织者,让观众积极思考,激发其潜能和想象力,注重休闲娱乐,符合现代博物馆学发展。(六)陈列思想要动态转变,陈列理念需要变化,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自然环境变化、人文环境变化,理解陈列主体含义,改变其思想意识。(七)注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手段利用,有助于提高展示水平,激发人们去参观博物馆,认识博物馆,提高博物馆普及程度。

三、新博物馆学展示观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的影响

(一)注重“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博物馆在展示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这是陈列中重要内容。在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上,设计师在准确表达陈列主题的同时,开始关注情感的传达,展示空间不再是冰冷的陈列室或者说教式的叙述空间,而是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体验,博物馆通过立体的展示和空间氛围的营造,激发观众对陈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观众是博物馆陈列的主体,能让观众满意,提高博物馆陈列的社会服务职能,起到教育职能作用,充分体现了博物馆陈列的价值。

(二)扩展了展示空间和藏品的内涵

新博物馆的展示理念即致力于营造一个自由舒适的展示空间,由观众自己通过自身的听觉、视觉、触觉甚至是味觉、嗅觉来体验陈列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每一件展品的内涵"这种展示方式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使得博物馆的教育模式有了突破性的改变,过去观众被动接受的形式转变为在体验中激励观众主动地感受!学习,并有所反馈的双向传播学习模式。博物馆的藏品要具有一定内涵,体现出一个时期在某个领域的价值,激发人们欣赏的兴趣,表现出藏品内涵的价值,提升博物馆品质。

(三)新博物馆学展示观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世界重视的项目。博物馆展示出绿色生态环境设计,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博物馆展示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提出了“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生态展示设计在展示设计理念上提倡一种均衡的生态意识,综合考虑展示中涉及的人、展品、展示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在展示设计中注重环保材质的使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适度消费观念等。总之,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打造健康自然的生态环境和进行环境教育是博物馆展陈设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注重生态环境,提倡出教育职能,对提高社会的服务职能,进行人类生存环境的应用,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符合新博物馆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范晶.论博物馆的现代化[J].采写编,2016(01).

[2]魏子元.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讲解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5(00).

[3]李敏行.博物馆门票与博物馆行销[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00).

[4]唐国尧.加美博物馆考察随笔[J].首都博物馆丛刊,2001(00).

[5]张杰.公共艺术与博物馆展陈———论博物馆的公共性[J].首都博物馆丛刊,2007(00).

[6]陈雨蕉.从新博物馆学谈“物”的概念———以多样的新型博物馆为例[J].首都博物馆丛刊,2010.

[7]李丹丹.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方法研究[J].首都博物馆丛刊,2010.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博物馆;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室内设计方案

博物馆作为进行珍贵自然文物及历史文物典藏、展示及研究的重要场所,还承担着体现城市的发展内涵的重要主题及理念的任务。在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中体现出城市乃至国家的成长史,让参观者可在室内空间的了解中获知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使得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成为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博物馆室内设计概述

博物馆作为文物及标本的重要典藏展示机构、科学研究及宣传教育等机构,在我国被普遍的划分成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及综合类博物馆四种。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及精神文明要求的提升,博物馆作为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博物馆施工建设工程发展迅速、建筑数量增加显著、造型规模种类各式,作为博物馆设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的室内设计,以采用新颖独特的设计手段来展现场馆室内的丰富灵活,已成为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博物馆作为进行人类文明展示的窗口,其中所收藏的也多是人类历史及自然文明的精髓,因此,室内设计应当是历史文化、创意主题、哲学理念、空间艺术及美工技巧的完美融合,以博物馆类建筑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营造出和展览主题更为和谐的空间氛围,实现历史文化及自然文化精粹的诠释,让参观者在室内空间设计的高雅艺术的享受中体味历史文化的光辉,也就是说,落实博物馆室内设计已成为博物馆生命力及存在价值体现的根本所在。

二、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

1.重视博物馆室内的环境设计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博物馆类建筑建设工程的开展,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个性特征及显著差异中,室内设计便是重要的方面。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要重点突出形式与主题上的协调性,面对文物的展览主题选用最佳的展示手法予以呈现,依据所要设计规划和施工建设的博物馆,是以依次排列铺开展品、利用模型重现场景、通过图形并茂重读历史等,选用适宜的设计规划手段,以展示手段的丰富多样化达成博物馆的展览初衷。

空间与流线的趣味性,博物馆的室内设计要严格的执行参观流线顺畅清晰及空间序列科学合理的重要设计标准,彰显出疏密有致、步移景异的展品陈列方式,使步入该空间进行文物观赏的参观者可体验到起承转合所营造出的趣味感,例如吴忠市民俗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中尽量避免迂回及逆行,使身在其中的参观者兴趣盎然。

展现媒体的科技化,博物馆展品的展示手法在传统的声、光、电等普通手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高新技术的设计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利用电脑系统、照明系统等实现强弱变化展现展示效果等,使得建成运行的博物馆可利用声音、照明、视频的强弱变化控制突出设计理念。

图1 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内部

室内设计氛围的大众化,展品并非镁光灯下等待参观者膜拜的公主,这就要求室内设计中的空间不可过于拘谨,如2005年设计并于2009年面向公众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便是法国建筑师笔下的彰显大众化的设计典范,参见上图1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设计者以室内空间不规则的形体之间的相互穿插、不同色彩的呼应等,充分的彰显埃尔热风格各异的绘画,使参观者置身于精神的艺术殿堂。

2.强调博物馆室内的元素设计

在博物馆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不难发现,较为典型、风格独特、品位非凡的博物馆建筑,多是强调着室内设计元素的杰出作品。首先是色彩的合理选用,色彩带有着感彩可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主题思想的彰显,以直接的影响参观者的心理情绪等,充分发挥出深化主题及突出展品的重要作用。在色彩的选择中,纪念性博物馆要以兴奋的色调为主,参见下图2,民族及民俗类的博物馆室内色调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及传统而以传统的色调为主,自然性的博物馆或陈列区域要以更加接近于自然的色调为主,科技性博物馆或陈列区域要以沉着稳重的色调为主。

图2 遵义会议历史博物馆一角

室内灯光照明的设计,灯光设计是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带有矛盾性的设计内容,多反映出两种差异较大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可实现宏大空间的展现,人工光线设计则将参观者的视角汇集于独立的展品,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自然光线及人工光线进行平衡处理,在特定的部位重点突出人工光线或自然光线,以戏剧性的灯光效果及灯光色温,实现参观人员基础氛围的调节。照明设计要遵从空间定位,提升博物馆室内空间昏暗适宜度的同时,合理降低展区空间内太过直白的照明,让文物在空间中获取价值品味更大的彰显度。

博物馆的展示环境设计。就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展示设计而言,对周边环境的敏感度逐步提升,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将环境的持续扩充与展示进行完美融合,尤其是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的本质,而这种具有永续性的室内设计在民俗性博物馆中的运用更为突出。民俗性的博物馆在进行展示设计中,充分考量环境因素,从当地群众中进行民间艺术的取材,同时兼顾文化的传承延伸及环境氛围营造,缩短着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

室内设计中的人性化。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的偏大或偏小均会使内部空间失去平衡性,而给参观者以冷漠压抑的感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的利用人体学原理,在考量受众心理维度及生理尺度的基础上,综合形式、色彩、机理、比例等设计元素,构筑出更加具备人性化能给以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上最佳的空间感受,满足参观者对文化空间的多元化需求。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8篇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这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整个世界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不同行业领域的APP手机终端日益出新,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已经习惯借助手机“阅读天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开发“掌上博物馆APP”势在必行。

一、理论教学――“掌上博物馆APP”开发设计的基础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完善本科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根本。“掌上博物馆APP”的教学设计离不开理论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文物与博物馆学知识,先修课程主要有《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以某一个博物馆为例,从文物学、博物馆学的角度对该博物馆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科学、设计学等专业知识进行理论充实,依据“掌上博物馆APP”开发设计的基本思路实施教学。理论突破是“掌上博物馆APP”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不能存在理论盲区,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国内外现已成熟的博物馆APP,启发学生模拟设计博物馆APP,然而“掌上博物馆APP”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涉及到计算机领域,因此任课教师可以请教计算机专业教师协助教学,或邀请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协助文博专业学生完成软件开发与设计。

二、技能教学――“掌上博物馆APP”开发设计的保障

应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需求。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是高校各专业教育的使命,只有不断提升本科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具备一技之长,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博物馆与新媒体的结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编辑设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博物馆的相关信息,编辑文档资料,借助APP向广大公众传递博物馆信息,把原本只能远观的珍贵文物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近距离“赏玩”。课堂讲授阶段,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掌握图片采集、文字编撰等技能。

三、实践教学――“掌上博物馆APP”开发设计的核心

(一)搜索指引设计。每次打开软件以后,会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详细的步骤索引,省市范围筛选,找到用户想去或是想了解的具体博物馆名称,并且可以提前对其感兴趣或认为必要的部分进行免费下载,从而方便用户更好地参观博物馆。

(二)博物馆简介。“掌上博物馆APP”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博物馆的具体地址、开馆时间、娱乐活动等一系列服务,让用户在参观之前对博物馆相关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该平台了解博物馆的建馆时间、面积规模、馆藏文物等基本情况,提升用户的参观兴趣。

(三)文字导览。该模块主要是为博物馆观众提供更加详细的文物信息介绍,使观众通过“掌上博物馆APP”平台获取完整的文物信息,从而弥补没有讲解员服务的遗憾。

(四)语音导览。根据博物馆不同的文物展区为用户带来真实的语音讲解,用户只要带上耳机,就可以开启全程的博物馆之旅,该模块同样提供双语版语音介绍。

(五)镇馆之宝。这是一个介绍博物馆经典藏品的模块,让游客了解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参观。同时,也是对重要文物的介绍和普及,使文物得到更好和更全面地保护。

(六)博物馆地图。打开该模块和手机中的GPS定位系统,用户可以无忧无虑地畅游博物馆,博物馆的完整地图就在用户的手中,同时博物馆的每个展厅、标志性文物、卫生间以及紧急出口等都将在地图上做出明显标记。

(七)工艺品在线。“掌上博物馆APP”是一个包含展示和代卖博物馆工艺品及衍生品的网络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美的工艺品以及博物馆衍生品的在线代卖,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最低廉的价格和最值得信赖的品牌。

(八)人工服务。当用户在博物馆遇到问题或是突况时可以打开人工服务模块,这样就会有服务人员及时来解决问题。用户关注的博物馆也会通过这个平台每天推送新的文物信息和博物馆的活动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反馈意见。

(九)藏友交流。这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互动交流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讨论与文物收藏相关的问题,相互学习交流“鉴宝”经验,通过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感,营造良好的氛围。

(十)预约售票。由于部分博物馆出于保护文物藏品的角度,会控制每日的参观人数或收取一定的门票,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安排提前在售票模块进行预约。这样可以使游客避免浪费时间,更加放心愉快地出行,同时还可以使博物馆的管理更加科学,也便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博物馆 展览设计 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245-02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逐渐把博物馆作为休闲、观光的场所。所以,现代博物馆要在关注自身传播信息的基础上,重视观众对所传播信息的感受。只有把展示、教育、娱乐等功能有机融合起来,现代博物馆才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可以说,博物馆这个古老殿堂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充实完善自身职能,精准自身发展定位,才能真正起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下,现代博物馆要努力探索展示艺术和表现手法的新思路,合理运用高新技术和材料,努力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本质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注意事项,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有所借鉴帮助。

1 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发展历程

根据现代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分为“内容”和“形式”两种类型。20世纪50年代,博物馆的展览的主要任务就是展览文字编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展品进行美化。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出现了新要求、新内涵,内容设计逐渐转换为编写展览大纲,对展览的内容进行结构处理。形式设计逐渐转换为展览艺术设计,也就是对展品放置、展厅环境、参观路线等进行优化。

1.1 博物馆展览的发展

博物馆展览内容的发展,历经“主题词表”、“教科书”、“脚本”等阶段。所谓“主题词表”,是把展览的过程作为特定知识表述的过程,展品以知识结构、概念和定律为主,展览内容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优化排列;所谓“教科书”,是把展览内容分为大众理解和记忆的片段,以物件为主反映知识点,引起观众的注意;所谓“脚本”,是指用情节吸引观众,激发观众参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说,展览的发展历程是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继承发扬了前一阶段的成功经验。比如:脚本的展览强调内容真实性和科学性,展览物品要有科学依据,展览结构要科学体系。与此同时,脚本的展览也要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设置实质或虚拟的故事角色,以此来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目前,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多为“脚本”,但更多的是把相关的展览内容进行组合排列,缺乏贯穿其中的主线。

1.2 博物馆设计的发展

博物馆设计内容的发展,历经展具设计、展品美化、展厅布局、环境设计等阶段,体现了展览形式由古董陈设、知识表达、艺术表现等不同认知阶段的转化。目前,随着展览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博物馆也逐步使用最新传播技术,传达信息,吸引观众。但一些忠实的博物馆观众还是把博物馆作为新奇有趣的场所,乐意来感受新鲜体验。而我国博物馆时常将展览形式与内容区分,过分强调形式的辅助作用,导致近年来展览单位多为建筑装修组织,过分关注展览环境营造,忽视了展览的实质内容。

2 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本质内容

2.1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创意鲜明

创意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命脉。博物馆的展览设计要有鲜明的创意目标,展览要更多的考虑与观众交流互动。所谓交流,是展览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包括展览知识、真实物件、展览涉及人群生活、当时的社会观念及文化背景、历史风貌等原原本本的信息。所谓互动,不仅包含展览过程中观众的肢体参与,也涵盖展览中与观众思维的交流,使观众的兴趣和知识积淀得到激发,观众对展品的研究得到激励,引导观众对展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对展览内容进行科学质疑,对展览感受进行有效思考,在参与展览的过程中,能够寻求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创意鲜明的展览设计,可以使观众不仅仅限于在展览中得到答案,而是在展览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

2.2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目标清晰

现代博物馆不管是内容设计、表现艺术设计还是视觉传播手段选择,都是为了实现展览设计的目标。目前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分为多种:历史类展览设计要体现出特定的历史观;艺术类展览设计要展现出作者的艺术创造力,提升观众审美能力;自然类展览设计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技类展览设计则要使技术与人类发展有机结合。所以,博物馆展览设计的目标必须清晰明确,既要进行物件展览,也要突出主题展览。当博物馆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展品数量不足、藏品种类不多、展览空间不理想等因素时,展览设计人员要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智慧弥补物质上的缺陷,进而实现展览设计的目标。

2.3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方法得当

现代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中,必须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寻求最适宜的办法。当前的博物馆都面临着发展上的一些局限,例如知识、设备、展品等诸多方面,这些局限有的可以排除完善,有的则必须接受。有时,一些博物馆工作人员反映展厅建筑尺度、形态、通道、采光等存在问题,影响了展览设计的效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是博物馆设计人员对方法运用不得当造成的。现代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决不能让展厅适应展览,而是应该让设计创造展厅。只有使展览与展厅相得益彰,展览才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才能形成“戏剧有舞台、影视有镜头、书画有框架”的良好效果。

2.4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突出个性

俗话说:一味模仿可以导致艺术生命的死亡。博物馆展览设计也是如此,只有个性十足的展览设计,才能真正吸引观众,收到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多数博物馆看起来大同小异,其中,一味的模仿高水平展览样式是最主要的原因,这归根于我国的博物馆展览设计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和展示手段。同时,在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上投入少、基础资料不足,也抹杀了博物馆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博物馆要展现出生命力,必须突出设计者的个性,突出博物馆自身的个性,不仅要在视觉表达上有个性,在展览内容上有个性,也要在把握观众的需求和与观众交流互动上体现个性化特征。

3 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注意事项

3.1 要科学合理选择展览题材

展览题材是博物馆进行展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展览展览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博物馆在选择展览题材时,要根据自身性质特点,按照地域实际情况,努力筹办体现本地特色的基本展览。一方面,展览的题材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要确保观众在展览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比如:2012年,上海博物馆60年主题季,重点推出了“第三次国宝展”。本次展览中,观众一睹北宋的董源《溪岸图轴》、赵佶《五色鹦鹉图卷》、南宋的马远《春游赋诗图卷》、夏圭《山水十二景图卷》、梁楷《泽畔行吟图扇页》,罗稚川《古木寒鸦图轴》、颜辉《钟馗元夜出游图卷》等名家风采,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响,其关键就是在于展品贴近生活和实际。所以,展览设计的题材选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审美情趣,才能起到良好的展出效果。另一方面,展览的题材要发挥出自身的馆藏优势,突出地域特色。要根据博物馆本身特点,抓住展览重点,做到出奇制胜。比如:中国茶叶博物馆是茶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建筑选址在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双峰一带,从而设计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6大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所以,博物馆只有真正把握自身的性质、特点,发挥馆藏优势,才能确保题材选取准确,展览设计水平提升。

3.2 要注重展览整体效果设计

传统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仅仅局限于展厅内,现代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涵盖展览全程策划、展厅整体设计和展厅外环境设计等多方面。一是展览全程策划。这其中包括展览的筹备、组织、布展等过程,涵盖展览宣传、展厅展览、展场内外环境氛围营造等设计。要通过全程策划,确保展览效果的连贯性。比如:2005年,广西博物馆举办了“卢权智大型红陶艺术作品展”,展览筹备阶段,主办者策划好了围绕展览举办的所有活动,按步骤进行实施。展览开幕前,主办方加强宣传力量,在各大媒体刊登报道,引起观众注意;展览开幕前两天,举办了新闻会;展览开幕时,组织了开幕仪式,举办了作品欣赏酒会、作品捐赠仪式以及广西权智红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成立等活动,整个过程内容丰富、隆重热烈,整体策划流畅,展览效果良好。二是展厅内整体设计。好的展览个性独特、适应观众求新、求异的心理。在造型塑造、色彩运用、线条勾勒等方面,设计时要考虑观众的不同层次,做到多样统一,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需要指出的是,展览设计不要过分强调装饰和视觉冲击,这些只会导致展览整体风格繁杂,而是要做到独具匠心,达到“无设计”的最高境界。三是展厅外环境设计。展厅外环境设计要求博物馆关注周边景观,营造独特的博物馆文化氛围,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比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公共空间、行政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新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这种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呼应;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所以,展厅外环境设计是整体效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展览主题的延伸和烘托,也是现代博物馆成功展览设计的有力保障。

3.3 要强化观众互动参与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必须与观众沟通交流,让其互动参与,在传播丰富知识的同时,激发观众兴趣和好奇心,使教育知识普及娱乐休闲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博物馆要改变以往那种庄严肃穆的形象,摈弃类似“请勿动手”的冰冷展览模式,要善于利用最新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使展览多视角、多层面的呈现给观众,给观众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全面冲击和震撼。要鼓励观众动手参与其中,通过多渠道感知接受展览信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3.4 要突出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是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基本原则。现代博物馆的环境中,只有以观众为主体、为核心,才能得到观众的共鸣与认可。给观众留下美好回忆和深刻印象的,可以是一张舒适的休息椅、一句温馨的提示语,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介绍、一种可参与的活动。只有真正关心观众、了解观众,为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博物馆展览设计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比如:在展示一些少数民族乐器时,可以让观众亲自尝试演奏,让他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展示一些少数民族服饰时,可以让观众观看现场织锦表演,感受少数民族风情,通过观众的直接参与,引起观众兴趣,让其动手、动脑、动心,这是博物馆展览设计成功的关键。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广大观众对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发生改变。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同时开拓创新,认真把握好展厅内整体设计和展厅外环境设计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出创意丰富、特色突出、备受欢迎的展览。笔者相信,只要广大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发展历程,认真把握现代博物馆展览设计创意鲜明、目标清晰、方法得当、突出个性的本质内容,遵循科学选择展览题材,重视展览设计全程策划,突出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积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我国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浩.现代博物馆设计研究―― 大众化走向下的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观及设计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 陈军科.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文化效应与价值―― 博物馆文化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N].中国文物报,2003.

[3] 陈军科.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 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4(2).

[4] 刘金宏.博物馆陈列展览结构调整的对称性原则―― 兼谈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博物馆,2004(1).

[5] 李晨.浅说博物馆合同若干问题[C]//.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6] 刘珠江.电脑游戏―― 可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所用的新载体[C]//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10篇

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DIA博物馆(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是一座古老的艺术博物馆,是多元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更是社区教育的支持者。DIA在发挥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研究功能。多元化的展览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奠定了博物馆发挥教育的基础;专业的活动设计体现了学校课程的标准,促进了博物馆教育的有效开展;多方的互动合作实现了终身教育的目标,推动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持续发展。

一、DIA博物馆简介

DIA博物馆建于1885年,1927年由于扩张博物馆的地址搬移到Woodward Avenue。该博物馆有超过100个的展馆,有一个艺术图书馆以及艺术实验室。1883年,有人给博物馆捐赠了第一个艺术展品以后,陆续有人向博物馆捐赠收藏品。目前,博物馆的展品已经超过了60000件。DIA博物馆改变了以往单一呈现本土文化的格局,展示了非洲、美洲、亚洲、欧洲等不同地区的文化,体现了DIA博物馆的包容性,使得它在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中都承载着巨大的作用。DIA博物馆位居美国博物馆的前六名,代表着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的历史文化传统。来自不同地区居民的支持,使得底特律艺术博物馆能够积极、有效地与中小学开展合作,促进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发展。

二、DIA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1.多元化的展览设计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前提

博物馆是承载历史的一个载物,博物馆除了历史传播的功能,也发挥着教育的重要作用。DIA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展览品、展览的形式、解说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实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DIA博物馆是有温度的博物馆,这个温度是指博物馆人性化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奠定教育功能的基础。

(1)多元化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

DIA的展览是多元的,这里的多元不仅是指展览品的多样化,更是指艺术品呈现手段的多元化。

首先,DIA博物馆的展览品是多样化的,包括雕塑、油画、装置艺术等形式。同时,展览的艺术品不仅有底特律当地的收藏,还包括诸如亚洲、欧洲等其他地区的艺术品。每一个展览品都有详细的介绍,并且有专门的录像介绍。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艺术品中,感受到不同地区艺术的魅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其次,每个展馆的设计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比较温馨,有的比较忧郁,有的比较壮观,每个展馆的设计风格都与每个展馆的主题相关联。比如,有展览母亲形象的艺术品的“Egyptian”馆。据介绍,这是因为来参观博物馆的学生都比较小,对母亲都十分依赖,因此,博物^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设立了母亲形象的展览馆,让学生在这里感受不同地区母亲的形象和魅力。有的展览馆的氛围是灰暗的,比如其中一个馆专门是让学生感受死亡的展览馆,里面被划分成不同的小区域,在每一个小的区域中都有一位已经过世的艺术家,并且一些他们生平的作品。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在比较贴近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死亡,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了解到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二楼展厅的Great Hall中间,有一个露天的画廊,四周都是壁画,壁画中有努力从事生产线工作的男人,也有辛勤哺育孩子的女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再现底特律的工业生产情景,营造出一种重温历史的氛围。

最后,博物馆的解说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所不同。针对5岁以上的孩子,解说员会问“看到这件艺术品你想到了什么”,培养孩子用线索证明自己猜想的能力。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讲解员会问孩子看到了什么,鼓励他们注意观察细节。灵活的解说服务,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的动机

DIA的博物馆改变了传统博物馆单一的观赏性,增强了趣味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楼梯的设计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博物馆的楼梯有两种,即“Beautiful One”和“Interesting One”。前者是常见的大理石楼梯,主要面向广大游客;后者是针对学生专门设计的一条木质楼梯,模仿《哈利・波特》一书中魔法学院的设计,弯弯曲曲的楼梯,一直从博物馆第一层的Kresge Court搭建到第二层的European Medieval Gallery,螺旋上升的空间设计充满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觉仿佛置身于魔法学院。

其次,展馆Eye Spy和Donkey的设计实现了人与博物馆的互动。迈克尔・斯伯格为了促进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功能发挥,提出互动探索,从此孩子们不但可以在外部观看展品,也可以进入内部观看、触摸和体验,认为通过与实物和实际空间的直接互动体验获取信息。①DIA博物馆为了促进学生与实物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个展馆的门口,都有一个Eye Spy,Eye Spy是一张展品的图片,学生可以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在本馆中找到相对应的艺术品。我们在参观中常常看到学生进门口时先翻开Eye Spy,与自己的小伙伴比赛谁先找到图片中的展品。在一楼展厅的Pretis court旁边有一个Donkey铜像雕塑,这个雕塑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供学生和游客触摸,让参观者在直接的触摸与感知中领略艺术的魅力。

最后,博物馆有专为儿童提供的音像解说服务,8~14岁的学生可以租赁。在很多博物馆,人们只能低声讨论自己在博物馆中的所思所想,但是DIA博物馆欢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在一起讨论艺术品中的设计。我们在参观DIA博物馆时,经常可以看到解说人员、学校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参观博物馆的感受,探索艺术的魅力。

2.专业的活动设计是促进博物馆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DIA博物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讲解手段,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然而,专业的活动设计是DIA教育功能有效实施的载体。

(1)专业的教师团队和课程标准

教师是影响博物馆活动设计有效性的核心因素。教育者是教学的承担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以自己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是有效开展教育的关键。专业的教师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还影响着课程的实施。②

为了促进DIA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博物馆聘用了专业化的教师。DIA博物馆的教师都是通过专业机构认证的,有专门的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对教师资格进行认证的依据,博物馆的教师都是通过了密歇根州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的,从源头上保证了进入博物馆教学的教师都是专业的。在教师上岗之前,博物馆的人员会给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让教师更好、更快地融入自己的教学岗位,实施有效的教学。DIA博物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教学,组织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程,有手工课,有讲故事的课程,也有与家长合作开展的课程,从前期的课程选择、教学材料的组织都是要教师自己设计和组织的;负责自己教室的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即将整个教室的使用权都交给教师,这与学校教师是一样的;此外,教师还要理解课程体系和标准,进行活动设计和课程设计,每一天都有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的课程。教师要参与到州课程体系的制定和研读学习,将博物馆的课程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结合起来,丰富学校课程的内容,实现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的功能。

(2)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和评价

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特点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DIA博物馆一楼的左手边是一个大教室,教室里有整齐的桌椅,还有各种手工课的器材。每次授课时,教室中除了有专门的教师,还有博物馆的解说人员帮助一起开展教学。每次教师都会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这些学生的作品也成为博物馆展览作品中的一部分。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就看到了学生感恩节制作的一些图片和玩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分数,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DIA博物馆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群体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手工课程、音乐会、演讲、讨论等。博物馆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教授不同的手工课程,如制作玩偶、卡片、巧克力等。DIA博物馆的日历上有面向大众开放的活动,如展览、音乐表演、演讲、手工坊等。此外,DIA博物馆还会举办文学作品的讨论会,为读者与作者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多方的互动合作是博物馆持续

发挥教育功能的保障

教育儿童是接触未来的一种方式,博物馆只有真正触及他们的世界,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DIA博物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多方的合作,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促进了博物馆教育的不断发展。

(1)加强与学校的双向互动

DIA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及课程和研究上。博物馆的教师要与学校的教师之间加强合作,熟悉学校课程的体系,将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标准与博物馆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实现了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学校教师主要组织学生来到博物馆,并且帮助博物馆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博物馆为了促进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还会支持教师的培训,以及与学校合作的课程开发。

同时,DIA努力构建与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教育者的共同体,每一次参观前,教育者要将自己的参观计划、参观中的所思所想等于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分享。为了促进DIA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更好发展,也会有专门的研究活动,博物馆的馆长,教育者或者其他人员可以针对博物馆的收藏和活动进行研究。所有的研究论文都将收录在DIA的出版物中。关于DIA的研究体系建立于1905年,是博物馆学术活动的关键之处,出版超过185000册的出版物,同时其他国家的人员关于DIA的研究也会有一部分收藏到DIA的展览中。

(2)实现与社区的双向互动

社区与DIA也是有效的双边互动模式。社区向博物馆捐钱,博物馆也为社区的人们提供服务。博物馆专门经过训练的解说人员会走进社区与社区的人员讨论DIA的艺术品和展馆设计,这就促进了博物馆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同时,博物馆向Wayne、Oakland、Macomb三个社区免费开放,自驾游的交通补贴不仅为老年人服务,也逐渐扩大到青年人。

(3)实现与州政府的双向合作

博物馆与州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地方艺术品的展览。DIA博物馆有很大一部分的展览馆是展览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的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次,课程体系的学习。为了实现博物馆的终身教育目的,博物馆有人员专门参与到了州政府的教育部门参与课程体系的研究,促进了地方教育的终身发展。如图1所示,DIA与学校、社区以及州政府之间构建了稳定的关系,保障了DIA实施终身教育。

三、对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启示

我国虽然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但总的来说,国内博物馆的包容性不够,学校教育功能较弱,并且很多活动都是临时安排的,缺乏长期的规划,教育手段单一,多以讲解为主,缺乏创新的教育内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发挥得不够充分。因此,我国博物馆要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创新教育内容,实现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博物馆应该将儿童教育项目发展变成博物馆的常规内容,实现内容上的长期规划和创新。比如,DIA博物馆每个季度,甚至每周都会通过宣传手册或者网页将一些特殊的学生教育活动提前告诉家长和参观者。

二是改革教育手段,促进博物馆教育的有趣性。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讲解手段,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IA除了基本的讲解以外,还有学生自己伸手触摸的展品,还有可以参与的课程,可以自己手工制作巧克力、玩偶等。这些都是艺术,让学生在鲜活的艺术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三是拓宽共同教育,实现博物馆的多方互动。DIA的教育功能能够很好的发挥,主要得益于与州教育厅、学校以及社区的合作。从州教育厅熟悉和了解课程体系,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将艺术带到社区,接受社区的资金捐赠。多方的有效互动,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我国博物馆要加强与学校、社区等的长期固定的合作,保障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稳定的发展。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博物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与时俱进。

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进而加快现代化进程。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包括了局域网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网站系统等,可开展办公自动化、藏品信息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

1.博物馆的局域网建设

局域网建设是博物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博物馆内部信息资源交流的平台。局域网建设包括软硬件平台两大方面。硬件方面有交换机、服务器、网络的综合布线、路由器、计算机终端等网络设施的配置应用。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在网络布线这项工作中,要尽量连接到博物馆的各个办公室和展厅,从而使打印机、复印机等一些可共享的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软件方面就是互联网的接入和一些必要的安装软件。互联网是博物馆充实资料和对外沟通交流的桥梁。在实现上网工程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配置防火墙、杀毒软件,做好必要的数据备份,保障系统不受黑客和病毒的危害以及非授权用户访问。

2.博物馆藏品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是用信息化的设备、技术和手段对传统藏品管理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装备和改造,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过程。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河南等几个文物大省开展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由国家财政直接为地方博物馆配备硬件设备和统一的配套软件,建立完成的文物数据库,以便将来实现资源共享,这将大大地推动地方博物馆整套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博物馆陈列展示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的展示,主要通过藏品陈列的方式进行,是博物馆的特色,文化也是博物馆的“本”。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是博物馆的“点睛之笔”,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实物、图像、声光电等等,涉及技术,如雾屏、数码球、环幕、球幕、虚拟翻书、幻影成像、互动桌面投影、虚拟讲解员、感应电视墙、互动墙面投影、沙盘模型灯光控制、触摸屏技术、三维演示、4D影院等等,使得展品的陈列更加生动,展品的故事演绎的更加形象,营造藏品陈列的背景与氛围,形成视觉冲击力。多媒体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与展馆的藏品展示相辅相成,与文物场景融为一体,将有利于博物馆在信息时代更加深入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延伸展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性,多层次表现展品的不同侧面。

4.博物馆网站建设

博物馆网站是面向社会大众、传播知识、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众了解博物馆,和博物馆进行交流的窗口,也体现着博物馆的对外形象。

博物馆的网站建设主要包括:一是申请域名和选择合适的服务器。一个好的域名应该具有简洁性,还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性,是本地区的文化名片。服务器的选择一般基于单位自身庞大的数据库以及安全方面的考虑,以选择自己架设服务器为最佳选择。二是网页的设计制作。制作的网页要在设计上能吸引人,内容上能够反映出博物馆的基本活动情况,使观众通过网站就能了解博物馆的动态、馆内藏品、学术研究等情况。

5.博物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博物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的查阅、公文的发送、会议的组织、议题的讨论、管理和监督等多项功能,有效地协助馆领导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确保博物馆各个部门和展厅,以及全馆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的公文处理、传送工作,这样既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又确保博物馆领导能够方便、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熟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6.博物馆其他领域上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博物馆工作的不断深化,在博物馆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应用相关的信息系统为博物馆的工作服务。如博物馆库房的智能化,能够实施对藏品库房的自动监控,实现防火防盗的报警监测;博物馆安全监控智能化,可以在火警或盗警发生时,自动开启或关闭相应门窗,记录现场状况并通知安保人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将馆内有特色的产品发送到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商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加大博物馆第三产业资源的开发。

二、对当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要实现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全新的观念。博物馆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的职员,都应具有顺应信息时代的新意识、新观念和新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不受传统博物馆实体工作对人们意识的束缚,理顺博物馆各项工作所涉及到的信息的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进行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其次,要有专业的人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包含了博物馆藏品陈列、文物考古发掘、文物管理保护、文物科学研究等业务工作,以及政务、人事、财务管理等各个领域,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信息化建设的设计、制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跨专业要求,因此,在现代化博物馆建设中,有必要加强对这类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支持,使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更深入地发展和进步。再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设备及应用软件的合理配备,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三、小结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是博物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应以博物馆为主体,根据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框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进程。博物馆信息技术人员要合理分布,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在博物馆统一领导下完成建设中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开放;市场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 G2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在我国,博物馆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社会筹资以及博物馆经营创收作为经费来源,其中政府财政拨款占了绝大部分。但从实际情况看,博物馆要发展,单靠增加政府拨款远远不够。近年来,国内有的博物馆窘于困境竞相搞起了经营创收,尝试发展文化产业,或者出租展览场地、房屋,利用展厅办商品展销会,办餐厅、舞厅或者亲自办公司搞展览展销、旅游开发。但其中的多数都由于种种原因既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还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形象,得不偿失。所以针对这些,作者做了以下研究。

1.市场化运营博物馆的动因

“空间生产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全过程,空间的形成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的结果,而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受到某些社会驱动力的控制。”正如亨利·勒费比尔说的一样,通过前面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博物馆建筑商业化运营走向的动因有两点,社会经济背景与文化环境。

1.社会经济背景

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不只是以国家、地区的经济作为支撑,通过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又可以推动城市经济,拉动当地的旅游、税收、就业和文化投资;近10年增加的博物馆中,不少就是出于城市更新的需要。在一些有着历史传统的城市,博物馆建设被作为修补城市、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与城市历史环境的结合,来赋予城市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例如近年来依托“唐文化”给西安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文化的商业运营才使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传承和发展“唐文化”。通过一种文化品牌刺激和发展文化消费,这是文化设施在传承和发展文化上增加的一种社会功效。

2.社会文化环境

博物馆作为专门的公共文化机构,正好在艺术品与公众的精神享受间承担了意识形态的媒介作用。各国政府出于对自身国际形象的考虑,也为了加强国家与民族凝聚力,都特别注重对本国、本民族文化成果的保护和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博物馆在更多地方,更广泛的层次上发展。上面的描述概括了社会文化环境很重要的几个侧面;但都是从“文化优越性”这一传统思路出发的,始终默认了博物馆“文化圣殿”的地位。

2.当市场化运营博物馆的特征变化

文中界定了博物馆的市场化运营是在基于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之上的对公众更加开放的内涵,即:1.对多元文化消费的支持;2.对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 3.与市民公共活动的亲近;4.对观众参与意识的鼓励。这四方面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参观群体的吸引力不断增加,对文化消费这种文化品牌的商业运营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使博物馆建筑的设计观的也有独特的新内涵,而且在不断的演变与更新。

1.博物馆类型层次的多样化

现代博物馆的建设由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到个人出资建设,而呈现出了不同的规模。这与早期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有所发展。各种不同规模类型的博物馆逐渐建立完善。例如电影、音乐、轮船、汽车等各主题博物馆,从位置、数量、规模等多方面都实现了博物馆建筑的大众普及化,新型博物馆内的气氛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神圣庄严的教育的地方,取而代之的市一中节日似的欢快和轻松,使博物馆与大众生活更加亲近,既满足不同文化的传承,利于文化成果的保护与传播,也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大众的文化素质。

2.博物馆风格更加自由现代

传统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传播的载体,其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庄严肃穆、说教式的建筑形象;而随着社会更加文明、开放,更趋向多元化,博物馆建筑的形象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还是博物馆建筑的社会职能的改变,日益大众化的博物馆建筑成为公共交流、休闲活动的平台已经是现代博物馆的新功能,其社会职能已由面向极少部分人转向服务与社会大众,因此,博物馆的形象应展现一种更受人欢迎的影响,这给了建筑师更大的创作空间。

博物馆性质使用更为开放

当代博物馆因容纳更多的内容而变得更为复杂,博物馆的功能不再局限在收藏保管、调查研究、普及教育这些基本功能,而更是提供学习及娱乐空间的多功能的文化中心。这些顺应新需求而增加功能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完善博物馆自身文化交流的功能空间,例如增加报告厅、图书室、电影室、实验室等功能空间;2.是餐厅、茶室、零售商店等公共服务空间的引入,给观众带来更便捷的服务休闲功能。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哲学思考。设计者借助非常规的建筑空间语言,融合建筑与电影经历,将参观者带入一个特殊的体验空间。

博物馆展演手法更加丰富

在以往的博物馆建筑当中,一些图书资料室、研究室等功能空间的开放程度是有很大限度的,并不是每个观众都能参观使用这些设施。随着博物馆的开放程度的提高,很多用于研究、图书资料收集的功能空间也当作展厅一样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以像在图书馆一样,参观这些开架式的藏品,有些甚至可以让观众触摸或者实际操作,实现观众更感官的认识,使与之有兴趣的观众能更加真实感受藏品的魅力。

3总结

当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成之后,关于地下餐厅成为此地最大众的午餐地点,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在接受参访时说到:“建筑就是生活,文明社会的人们设想:社会里面蕴涵着美好的生活。所以,如果我们有一个文明的社会而建筑师又反映了那种特定的生活那么建筑必定是美好的。因此,如何进行选择就非常重要,你不可能单单在一栋建筑物里反映生活的一切,而选择的过程要比建筑(原先所要求)的功能重要的多。”

当代博物馆正能转变剧烈甚至超出了建筑物的范畴而触及城市的架构,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说现代博物馆建筑已成为关键的新的建筑功能类型,在这个时代,建筑设计师对博物馆都应该有其独到的简洁,设计观远比建筑类型、风格的范式重要。因为其决定了建筑师创作时对主题的选择。经过对当代博物馆的发展演变趋势的审视,从某种意义可以这样说:博物馆将是一个吸引公众主动参与、在此实现多方位自我完善的公共活动文化中心,有时甚至是娱乐文化中心。

参考文献:

[1] 邹瑚莹,王路,祁斌. 博物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指导丛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欧阳坚. 从公共物品视角看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出台[J]. 中国行政管理, 2008, (10): 41-43.

[3] 傅玉兰. 博物馆建筑新潮流与博物馆角色的演变[J]. 中国博物馆, 2008, (03): 53-56.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13篇

前言

随着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很多新型博物馆在设计风格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如果博物馆能够在室内设计领域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则能够使博物馆呈现出更高质量的文化价值。因此,很多博物馆的设计人员都将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地域性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一、宏观视角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性表达

首先,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理念要根据博物馆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设计,尤其在室内空间的宏观设计方面,要尽可能多的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对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宏观布局进行研究。首先,博物馆要在宏观层面尽可能保证室内空间的体积,不能盲目效仿一些现代化商场的设计理念,而是要根据当地传统风格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对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进行体积设计。既要保证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具备足够的宽敞性特点,又不能因为体积过大而影响了博物馆地域文化因素的表达。博物馆室内空间的主体高度要尽可能控制在6m左右,基础性展品的展厅设计,要尽可能放在较矮的楼层,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也可能开发地下室作为文物展厅。另外,要保证不同展厅在博物馆内已较为均匀的方式进行分布,使展厅的面积能够保持在适应观众审美需求的范围内,不会由于展厅面积过大而对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博物馆的中心部分,应尽可能使用正方形厅室作为过渡空间,使面积相同或相似的展厅不会由于过渡空间的形态而产生差异化错觉。可以借鉴地域性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对博物馆室内空间进行科学的处理,如果当地的传统建筑正厅较大,则可以按照传统建筑的理念将正厅位置作为主要展品陈列的位置,使博物馆能够更具地域特色。

二、微观视角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性表达

1.博物馆屋顶的地域性表达

要加强对传统建筑因素的美学分析,结合现代装修理念,对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微观细节进行处理。使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能够通过抽象艺术的方式对地域性因素进行表达,提升参观者对博物馆地域特色的理解。例如,江南传统建筑在屋顶的设计方面存在高度错落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江南地区博物馆屋顶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多面体的装饰理念,对博物馆的屋顶进行形态设计,并根据传统建筑固有的设计尺度,同比例的进行博物馆屋顶的设计,使博物馆的屋顶能够呈现出同江南小镇一样的屋顶美观感,提升博物馆的地域特色。屋顶的装饰材料选取也是提升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特点的重要因素,可以使用花岗石替代传统江南建筑的青瓦,使博物馆既能够呈现出同传统建筑一样的文化内涵,也能够保证建筑的科技含量。

2.博物馆窗口的地域性表达

博物馆的窗口设计必须在保证博物馆实用性的基础上推进,既要借鉴具备地域特征的建筑窗口设计理念,又必须保证博物馆的主要展厅获得足够的自然采光。要以传统建筑的框景作为主要的设计理念参考依据,通过窗口形态的调整,实现窗口地域性特点的展示。例如,在北京等传统建筑领域,长方形窗口是较为常见的形态,而在江南园林领域,窗口的形态则呈现出六边形活花形等众多形态。博物馆的设计者要结合地域特色,对窗口进行形态设计,并对开窗的具体方向进行控制,避免窗口形态的变化影响到窗口的美观性。

3.博物馆山水墙的地域性表达

山水墙是博物馆中较具艺术特色的因素,对山水墙进行地域文化的设计,可以使博物馆在展现地域特点的方面具备较强的艺术支持。要尽可能将山水墙选择在空间环境较大的厅室,并使山水墙靠近博物馆的入口位置,使参观博物馆的人员能够首先对山水墙进行鉴赏,并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对博物馆地域文化的了解,以便参观者在以往对博物馆地域特色的记忆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提升博物馆观赏者对文物观赏的理解深度。要将地域性特色的设计主体技术作为山水墙的设计技术,保证山水墙成为博物馆名副其实的艺术作品。另外,要结合美术作品和雕塑作品的艺术理念,对山水墙进行细节的打造,既要保证山水墙能够具备充足的地域文化特征,又要融入现代科技对山水墙的制作进行技术性支持,使山水墙能够完整的呈现出博物馆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实现传统因素同现代因素的交融。要借鉴抽象艺术作品的文化表现技艺,对山水墙进行艺术理念设计,使山水墙能够凭借较为简单的形态和色调对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表达。

结论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14篇

博物馆作为承载着历史、传统、艺术等的文化综合体,是大众汲取文化养分的重要平台。当今形势下,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转换自己的管理理念,争取社会效益,以增加博物馆的收入。博物馆作为特殊的行业部门,要考虑依靠大量的馆藏文化资源,各种类型的展览以及文化活动,设计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拓展博物馆的影响力和文化的渗透力,以适应新形势下自身发展的需要,唤醒博物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博物馆能在社会的行业链中有一定的比重,同时也使更多人认识文化资源、喜欢文化资源、消费文化资源。充分体现博物馆从“文物的收藏、展示”向“器物为人服务”的理念转变,更加人性化地转换和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博物馆文化产品与文化创意产品

1、博物馆文化产品的概念。通俗意义上讲,博物馆文化产品是在博物馆展销的与该馆藏品(或展览)以及该馆文化特性有关的带有文化性、纪念性的特有商品;它是博物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与博物馆主题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艺术品味。

2、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分类。国内博物馆一般把除展览和相关教育、服务项目之外的文化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依托博物馆藏品和展览设计制作的各种材质的创意文化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第二类是文物藏品的复仿制品;第三类是与博物馆藏品和展览相关的书籍、电子出版物及各种纪念品。结合国内对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分类方法以及参考台湾成功大学陈政国的设计理念,可将现有博物馆文化产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出版类。主要是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学术资料、相关书籍刊物、开发报告、研究报告等,利用博物馆独有的文化资源,设计制作成博物馆导游手册、画册、卡片等,旨在宣传博物馆自身的经营理念以及其学术研究成果。例如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出版的《麻将历史与文化》一书,在馆内的展示区出售。第二,典藏复制类。主要是针对博物馆馆藏的精品文物或临时展出的精品进行的仿制品设计制作。这种复制品一般是较为高档的商品或礼品,目的是满足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藏友把馆藏“文物”带回家。第三,文化创意类。创意灵感来源于博物馆自身丰富的藏品,主要是通过文化展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进行元素的提取、分析,将概念转化为产品实物,并找到一种使文化视觉符号与现代人生活状态相吻合的形式,从而探寻受众在商品使用中精神层面的满足。第四,体验类。主要是让游客在欣赏博物馆精美的展品之外,还能亲自参与并体验文物的挖掘、探寻等活动。例如在日本横滨的“泡面博物馆”,除了在展示区域有全球各种珍奇泡面外,博物馆还在馆内开辟体验专区,让参观的游客DIY制作专属于自己的泡面。

二、天子驾六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

(一)博物馆主题文化元素的提取。天子驾六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行为。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天子驾六博物馆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在对博物馆文化元素的初期整理阶段,首先对天子驾六博物馆以及洛阳相关博物馆的文物展品、文化元素外在的视觉识别符号进行梳理归纳,结合该历史时期的政治、艺术、文字、礼制、祭祀等方面的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挖掘展品的内在涵义,从而得出一个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缩影。

文化元素的提取首要考虑和分析的是受众的需求,根据博物馆自身的目标群体提炼博物馆文化中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类对博物馆展品的外在轮廓、内部装饰、纹理、材质、功能、工艺等信息加以整合和评估,初步提取一些能代表博物馆韵味和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例如,博物馆书画、三彩人物、古钱币、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纹样(饕餮纹、夔龙纹、窃曲纹、回纹、风鸟纹等)、织物图案、建筑装饰、瓷器、壁画等。此外,鉴于洛阳“牡丹花都”的城市特点,及每年一届的牡丹文化节,“牡丹”也就成为产品设计开发的重点元素之一。2012年初,在历时3个多月的层层筛选和多次修改完善之后,笔者合作设计的洛阳“牡丹花都”城市标志成功中标,这个标志的开发和设计,更加深了笔者对牡丹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二)设计展开阶段。在完成博物馆的文化元素的初步整理归纳后,将获取的文化元素进行概念化的构思和转化,并同时开始文化创意产品的展开阶段。根据博物馆受众的心理特征、需求、习惯、情感等因素,归纳并对产品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全面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包括当前博物馆所有文化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炼出相关的文化符号,产品对象定位分析等工作。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因为民族元素是本土文化的代表和浓缩,是民俗习惯、文化传承的产物,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可以辅助表现博物馆的文化背景。其次,民族元素对内具有根基性,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文化归属感和亲切感;对外具有新颖性,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根据前一阶段文化元素符号的分析结果,综合各种因素开始进行方案构思,最终确定使用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窃曲纹。这种纹样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填以目形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始见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吕氏春秋·适威》有记载:“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

鉴于博物馆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展示性等特殊属性,建筑往往别具一格,是一方文化性地标。其本身也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结合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建筑中的很多细节和形式往往都蕴含了丰富的概念和 象征。天子驾六是在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在文化元素的设计上依托和融合博物馆展示特色外观形象进行设计。对产品的定位,包括产品材质、色彩、外观、价格、包装以及受众心理分析等,进行草图方案的绘制。

(三)设计实施阶段

1、标志设计。标志是博物馆文化视觉识别设计的核心,也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博物馆标志,能够充分体现博物馆所在领域的文化氛围、主要特征、经营理念和内涵;能够进行流畅的系统延展性应用,辅助整合博物馆体系彰显品牌特征。

鉴于天子驾六博物馆“王城、王陵、王器”的特点,标志主体采用了象征帝王的色彩——金色(CMYK :C=5 M=20 Y=90 K=0)。金色高雅、华贵、辉煌,是财富和美好的象征,充满了浓浓的历史感,代表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金色与纯正的黑色搭配使得标志彰显高贵与神秘的感觉。并依托和融合博物馆特色外观形象和古代书法中“车”的元素,这符合博物馆的气质与内涵。

2、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标志定位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产品开发的实施阶段,是将设计草稿向文化产品转化的阶段,表现的重心在产品的细节、材质以及模型的制作等。其中也包括颜色的处理,博物馆由于特殊的环境,且承载和表达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其产品色彩的选择会从代表着民族文化精神和象征人民美好愿望的色彩方面考虑。

博物馆开发设计范文第15篇

目的深化对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开发模式必要性的认识,提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建立产品设计开发模式的研究雏形。方法尊重地方文化,注意其对文化信息的传播。通过对背景文化的研究,将纪念性、地域性、艺术性、新奇性与时代特征等因素整体地融入产品设计中。结论在产品设计中,既要突出博物馆的特色,又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产品形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真正做到让游客的游览形式从“逛”景点转换到“品”文化。

关键词:

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设计

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不仅仅是指根据博物馆文化而设计出的商品,也包含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这些创意衍生产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能够实现文化的再创造。包头市博物馆位于包头市的市中心地带,馆藏十分丰富,兼备收藏和教育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基础功能渐渐弱化,只有不断开发相关的创意衍生产品,才能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促进文化的传播。

1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方法

1.1设计主题的确立

创意衍生产品设计主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寻求来源。一是根据博物馆经典藏品形成的设计主题,这类设计主题是根据博物馆中的某一个藏品而开发的。这些藏品通常是博物馆的经典展品,也是某一地域文化或历史时期的代表物品,或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如在包头博物馆现有的历史文物中有代表性的、体现各个时期的文化及历史故事的展品有:“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用品古柄石刃刀、骨针,秦汉时期的黄釉陶尊浮雕纹饰,王昭君出塞画像和昭明镜,隋唐时期的彩陶俑(唐三彩),明清时期的“大威德金刚”、美岱召大殿、阿拉坦汗家族供养人像壁画、三娘子壁画等。二是根据藏品的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设计主题,这类设计主题既可以是由某个艺术家或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发展而来,又可以是由某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发展而来。无论哪一类,都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发展历程中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三是根据地域文化形成的设计主题。地域文化是以自然环境、城市景观、风俗人情为标志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彰显着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成为本土化的特色标志。包头是北方的重工业城市、历史上的水旱码头和货运集散地,是具有鲜明西北特征的城市,如赵长城、秦长城、水旱码头、五当召等历史标志都可以成为产品设计的元素。

1.2设计步骤

博物馆的创意衍生产品设计虽然强调设计上的艺术性,但是更多的是对文化的要求。由于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其对文化信息的传播。在产品的设计上,既要尊重地方文化,又要尊重当地民族文化,将文化贯穿于设计的始末。创意衍生产品设计可以分为以下4个步骤。一是对背景文化的研究。通过研究现有的历史资料和文化古迹,了解地域文化的特色,掌握文化的表现形式,以便于更好地将文化渗透到产品中。这里通过深入了解包头市历史文化发展沿革、草原文化演进过程及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等方面,探寻包头市博物馆衍生产品的设计思路及设计灵感。例如,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包头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便利的独特条件,成为内地通向新疆、蒙古、俄罗斯等地区的畜产、皮毛、粮食的集散地,号称塞上水旱码头。这样独特的历史演进过程成为了众多设计灵感的源泉。二是设计构思。将纪念性、地域性、艺术性、新奇性与时代特征等因素整体地融入产品设计当中。设计构思就是设计概念产生和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种设计方案、草图描绘、效果图表现等的不断完善,设计师原创的构思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将有利于产品设计更加趋近于设计主题。设计构思是阶段性成果的体现,仅代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能否实现还需要后续步骤的证实。三是产品设计。按照设计构思制定设计方案,确定制作工艺,完善产品的细节。这个阶段设计师会应用各种技术手段、科学仪器、行为科学等理论,推断出未来产品所具有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例如,基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当地现有的旅游资源而进行的公园景观缩微模型设计,模型中主要由漂浮式蒙古包建筑构成,配合蒙古族特色图案形状的码头,充分展现了包头市东河区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昔日水旱码头的繁荣景象,成为了包头市文化宣传展品中的一件艺术作品。四是交流与评估。通过系统的设计检查来确保设计项目最终达到设计目标,及时排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设计质量,最大程度降低产品开发风险,以专业的角度审视产品,在保证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产品进行优化,使产品既满足文化上的创新,也满足审美上的要求。其中需求评估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一阶段需要确保设计定位的正确性,明确体现产品特点的重要需求要素。例如,水旱码头缩微景观产品设计中,消费者对它们的需求重点是要鲜明体现出包头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同时它的纪念性和良好的外观展示性也非常重要。

2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原则

2.1突出包头市地域文化特色原则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很多地区都推出了博物馆衍生设计产品,但这些产品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基本不具备应用价值,也失去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时,首先要对博物馆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认真分析博物馆的特色,将这些特点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去。游客在旅游时都希望能够买到具有特色的产品,如果产品没有突出地域的特点,很容易让游客失去购买的欲望。包头市历史文化悠久,博物馆的馆藏也十分丰富,为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产品的设计中,要挑选博物馆中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进行衍生设计。如根据包头市博物馆中陈列的阴山岩画,设计出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的产品。在包头市博物馆中阴山岩画藏品数量丰富,形态各异,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在阴山岩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岩画也被称为艺术的画卷,因此这些岩画作为博物馆中的特色展品之一,曾被评为文物精品。在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中,可以从这些古老的岩石中寻找灵感,设计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产品。这种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包头市的文化特色,为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能展现产品的使用价值,赋予其文化价值。主要特点为引用了岩画的元素,表面为凹凸触感,边框为金属材质,背面刻有包头市博物馆馆名及标识。根据包头市博物馆的历史古钱币为原型,赋予钱币古铜质感,突出了博物馆的历史印记。以小型配饰作为依托,宣扬民族特色文化。采用八卦行图、甲骨图文等元素,既可以丰富配饰的美好寓意,又能够代表包头特有的青铜币文化的特殊历史时段,表达了包头原有的商品贸易经济和晋商文化与本地文化的交融的深远意义。

2.2消费者需求细分设计原则

由于游客年龄和爱好上存在差异,对文化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对于低年龄段的儿童,可以为其设计文化图册,展现草原风情。由于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对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过于晦涩的设计反而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因此在设计中要结合儿童的特点,为其设计具有观看性的图书或彩绘画册。将草原上的美景体现在图画中,帮助儿童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化。对于艺术爱好者,可以增加设计中的艺术元素,将艺术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如元青花是包头市博物馆中的重要展品和首要专题,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美感,而且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设计刻有元青花图案的梳子,并配以相同图案的包装盒,这样的设计能够提高游客的购买欲望,使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对于青年游客,可以强化现代感和时尚性,针对其这一需求,可以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钥匙链。Q版昭君钥匙链及包装设计见图5,以包头市博物馆藏画“昭君出塞”为原型,造型可爱乖巧,金属材质,便于携带,适合年轻游客使用或作为具有包头特色的小礼物馈赠给亲朋。

2.3创新产品的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品也在不断进化,现有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就为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创新,成为创意衍生产品设计中的重点。例如可以变换历史人物的形象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包头市的历史名人有很多,三国时期的吕布就是其中之一。在以往的设计中,该人物往往都是一种正襟危坐的形象。在创意设计中,可以变换这种形象,尽量体现设计上的人性化。例如可设计吕布玩偶,将人物的萌态展现出来,提高游客的购买欲望。也可以将文化渗透到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上,如设计出印有“天降单于”字样的亲子装,并配以醒目的颜色。结合包头历史和蒙古族文化,以蒙古战车形态、祥云图案、蒙古族文字、昭君形象等元素,设计成家居用品挂钩,既能够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又可以使文化得以更好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筷子属于必需品,将博物馆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筷子的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扩大创意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用不锈钢作为筷子的材质,在制作过程中,对其进行中空防烫处理,为了避免筷子在使用过程中过滑,可以在其底端进行花纹雕刻。最后,在筷子的顶端融入包头市博物馆中的元青花元素,将包头市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筷子设计中,不仅使筷子具有美观感,而且还能对包头市的文化特色进行有效传播。

3包头市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意义

3.1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由于博物馆的建设规模较大,而游客的游览时间有限。很多游客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参观,对文化的理解也较为片面。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功能。游客可以将富有纪念意义的产品带到生活中,通过这些产品回忆起博物馆中的相关展品,逐渐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博物馆还可以为游客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源,让游客对地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博物馆的参观中,很多游客都抱着逛景点的心态进行参观,忽视了对文化的了解,这种现象不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播。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能够使游客在游览景点的基础上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加深对博物馆的印象。

3.2有利于文化的宣传

由于博物馆建设上的特殊性,导致宣传工作很难开展,虽然相关展会的举办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是游客往往来自于较近的地区。博物馆文化与其他文化不同,游客只有深入到博物馆内部,才能真正感受到其文化上的内涵。博物馆衍生品的设计改变了这一现象,能够加大文化的传播力度。由于游客来自于不同地区,对文化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游客将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带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也赋予了文化新的意义。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能够使静态的展品变为动态的文化,在更多的人群中流通,并通过游客的活动将这些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区,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对文化宣传十分有利。

3.3带动经济的增长

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设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的增长。首先,创意衍生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游客通过购买产品了解相关文化,当地通过产品的销售来提高经济收入,并通过加强产品的创新形式,使产品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需要,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其次,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通过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了解当地的文化,并将这些文化传播出去,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当地创造更高的经济收入。

4结语

博物馆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能够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在博物馆创意衍生产品的设计中,要针对游客的特点,突出博物馆的特色,提高设计的针对性,使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也要突出文化上的创新性,使产品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真正让游客的游览形式从“逛”景点转换到“品”文化,更好地完成文化的传播。

作者:杨思凝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静,余隋怀.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1,32(2):37—39.

[2]王国彬.展陈设计中交互式博物馆的理念剖析[J].包装工程,2015,36(8):26—29.

[3]陶金鸿.比较视野下的博物馆艺术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6):74—76.

[4]杨煜.地方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策略研究[J].文物春秋,2010(2):62—66.

[5]刘小云.论当代公共博物馆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拓展[J].艺术百家,2014(5):313—315.

[6]邢志远.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模式与产品[J].艺术百家,2014(1):18—22.

[7]沈飞,李栋.将文化与创意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伦敦地区博物馆服饰类旅游纪念品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3(4):94—97.

[8]王睿.包头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9]白晶.博物馆衍生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