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

护理诊断的分类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1篇

1.护理诊断与美国护理实务分类系统

目前美国护士学会(ANA)已经认可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如下:

1.1NANDA护理诊断分类系统。

1.2lowa 的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1.3Saba(Georgetown) 的居家健康护理分类系统。

1.4Omaha 的社区护理分类系统。

1.5Ozbolt's的病人护理资料分类系统。

1.6手术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其中,社区护理分类系统和居家健康照顾分类系统,应用于社区和居家护理的护理实务领域。NANDA 的护理诊断和Iowa的 护理措施分类(NIC)和护理结果分类(NOC)则较多地在医院护理中应用。上述1.3、1.4、1.5、1.6的每一个护理实务分类系统,都包括了护理诊断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

Iowa的护理措施分类(NIC)有基本生理、复杂生理、行为、安全、家庭和健康服务系 统这6个范畴,下属27个类别,共计433项护理措施。Iowa的护理结果分类(NOC)已经建立 了190个评价项目,是一个对在护理作用下的病人结果的综合分类系统,每一个结果都描述 为一个可以测量的动态概念,包括定义、测量表和参照基准。NIC和NOC都是已经相对应地和NANDA护理诊断进行联系的,使这3个分类系统可以相互接连,成为统一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由于不同护理实务领域中的服务对象不同,所出现的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 ,护理诊断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群集”现象。也就是说,不同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包含了不同的护理诊断及其分类。例如,在美国的社区护理机构常应用的Omaha分类系统分为4个范畴 ( domains ),下属44个病人健康问题;居家护理机构常使用的分类系统HHCC分为20类,下属147个护理诊断。

2.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CNP)

国际护士会(ICN)认为护理专业需要一种国际共通的语言,以求统一;1989年开始组织“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Practice ICN P ) ”的研究和发展。ICNP是包括护理现象分类( Nursing Phenomena Classific ation ) 、护理行动分类( Nursing Actions Classification )和护理结果分类(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的统合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目的是用护理的专业语言叙述和记录临床护理实务,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一个科学的基础,同时它本身作为一套护理专业语言和分类系统,也便于将护理资料纳入当今健康服务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护理现象分类目前主要是指护理诊断分类。护理现象是一个外延比护理诊断更大的概念。人类之所有与健康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现实领域。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这两个分类系统,分别描述了该领域中不同的健康问题,而且都处在发展的进程中。ICN认为,现有疾病谱尚未涉及的健康问题,都有可能属于护理现象,正等待着世界各国临床护士和护理科学家继续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科学认识。

1996年的ICNP第一版本( Alpha version )发表后,在美、欧、亚共有19个国家给予了 回馈和参与。目前,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在加紧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的分类研究。他们依据ICNP开发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使欧洲各国的基本护理资料具有可 比性。1999年新近出版了ICNP第二版本( Beta version ),ICN希望有更多的国家进行研究。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2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50

急腹症是所有急性腹痛病症的总称[1]。该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治疗, 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 采取有效的分诊、急诊护理方法, 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 本院主要分析探讨了急腹症患者分诊及急诊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急诊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2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38.3±9.7)岁, 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盆腔炎13例, 急性阑尾炎21例, 胆囊炎14例, 胃穿孔6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23例, 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39.3±10.3)岁, 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盆腔炎12例, 急性阑尾炎20例, 急性胰腺炎17例, 胃穿孔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诊断护理, 由外科或内科诊治医生进行逐一问诊。观察组给予有效的分诊及急诊护理, 具体包括看、问、查、分4个步骤。首先要看。在接诊时, 要仔细观察患者面色、表情、体征、行为等, 以便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其次要问。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之后要快速、简洁的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史、发病时间、发病经过以及疼痛程度等, 以便初步判定疾病类型。第三要查。要对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等进行监测, 确定疼痛部位。要尽快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 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情。第四要分: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 将其送往相应的专科接受详细诊断和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54例观察组急腹症患者中, 妇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91.67%, 外科急腹症中胃穿孔诊断准确率为80.00%, 急性阑尾炎为95.24%, 内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94.44%。54例对照组患者中, 妇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69.23%, 外科急腹症中胃穿孔诊断准确率为50.00%, 急性阑尾炎为80.77%, 内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为87.5%。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腹症主要包括急性阑尾炎、胃穿孔、泌尿系结石等外科急腹症, 急性盆腔炎、宫外孕、黄体破裂等妇产科急腹症, 以及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内科急腹症[2]。不同急腹症的发病原因是不同的。外科急腹症和感染、炎症、血管病变、梗阻等因素有关[3];妇产科急腹症主要是由附件炎、卵巢黄体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引起的;内科急腹症和炎症反应、感染等有关[4]。

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 但由于引起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因此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但急腹症发病急、病情发展快, 如若没有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会耽搁患者的病情,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分诊、急诊护理措施, 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首先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会表现在患者的面部、行为、动作当中, 例如患者面部苍白、脉搏细弱、烦躁则说明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因此在接诊时, 要仔细观察患者面色、表情、体征、行为等, 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其次要问。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之后要快速、简洁的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史、发病时间、发病经过以及疼痛程度等, 以便初步判定疾病类型。第三要查。通过对患者血、尿、便常规检查, 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情。最后要分, 能够对患者进行分诊详细诊断和治疗。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急诊患者;疼痛;护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74-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开始重视患者疼痛的有效控制与处理,很多医院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患者疼痛的处理,特别是急诊科室[1]。急诊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常常由于各种创伤与疾病而产生疼痛。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260例急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26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急性肠胃炎59例,心绞痛41例,肾绞痛44例,头痛38例,外伤疼痛70例,其他疼痛8例。

1.2 护理应对方法

1.2.1 疼痛程度判断

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急诊患者疼痛程度的判断,只有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才能够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急诊患者疼痛程度的判断,主要在于护理人员主动询问、认真聆听急诊患者对于自身疼痛症状以及位置的陈述。急诊患者中,儿童患者与老年患者是两个比较特殊的病患群体。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疼痛感对于神经系统造成的刺激与年轻患者相比较而言,要下降很多,并且由于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一部分老年患者无法准确的陈述自身的疼痛症状以及位置,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儿童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还不具备准确陈述自身疼痛症状及位置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疼痛控制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定时进行巡察,实时了解与掌握老年、儿童急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对疼痛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于一些使用了镇痛剂的患者,但是疼痛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一些学者认为,急腹症患者在进行诊断之前,不能够给予镇痛剂,这一观点受到了普遍的质疑,相关报道中显示,急腹症患者在进行诊断之前,给予患者适量的阿片类镇痛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烦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便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急腹症患者的治疗。

1.2.2 提高患者对于镇痛药物的认知水平

临床治疗中,一些急诊患者由于担忧使用镇痛药物之后会上瘾,所以对于镇痛药物的使用犹豫不决,不愿意告知医护人员自身的疼痛情况,以此避免镇痛剂的使用。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向急诊患者耐心的进行解释,主要在于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镇痛剂药理作用对患者进行讲解,例如:短期使用阿片类镇痛剂,不会对药物产生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实际上,在应对急诊患者的疼痛时使用镇痛剂导致的药物成瘾性的概率几乎为零。一些急诊患者为了减轻自身的疼痛,盲目使用镇痛剂,导致出现药物成瘾性;还有一部分急诊患者对于医生开出的镇痛剂处方不满意,要求增大镇痛剂的使用量。对于此类急诊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实时关注他们疼痛症状的变化,协助主治医生对转折的疼痛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对镇痛剂用药方式进行合理的制定。

1.2.3 镇痛剂的副作用与药理作用

芬太尼、盐酸二氢吗啡酮、吗啡以及其它各类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都是急诊科室中常用的镇痛药物,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急诊患者疼痛程度与原因对药物进行合理的使用。护理人员在对急诊患者使用镇痛剂的时候,应当实时观察急诊患者疼痛程度有无改善,有利于医生为急诊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在使用阿片类镇痛剂的时候,常常会伴有便秘、呕吐、恶心、呼吸抑制以及镇静等一系列副作用;过量使用盐酸哌替啶,会对急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其中,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最为严重的为呼吸抑制,一般发生在首次应用阿片类药物且过量使用的急诊患者身上,在起到止痛作用的同时,还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抑制。当急诊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时候,应当对其缓慢静脉滴注1:10纳洛酮稀释液进行治疗;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当对其进行气管切开。镇静与嗜睡主要出现于首次或者多次使用阿片类止痛剂之后,主要的处理方法就是将给药间隔时间拉长或者减少个别药物的使用剂量,还可以对患者使用血浆半衰期比较短的药物。

1.2.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急诊过程中,应当积极、合理配合医生的救治工作,特别是在急诊患者数量比较多的医疗中心或者大型医院的急诊部门。由于单纯使用镇痛剂并无法完全消除急诊患者的疼痛感,所以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积极、主动的与急诊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根据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将本院治疗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结果

本组260例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护理与正确的应对措施,疼痛症状显著减轻,全部痊愈出院。

3 结论

相关的文献报道中明确提出,78%的急诊患者在入院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2]。有效的应对与处理急诊患者的疼痛,主要在于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准确的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判断,对止痛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还要给予急诊疼痛患者心理慰藉与精心护理。

本组260例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护理与正确的应对措施处理,疼痛感显著减轻,均痊愈出院。与李红芳[3]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理与正确的急诊应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急诊患者的疼痛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为其他科室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红玉.急诊患者疼痛的护理应对[J].中国临床康复,2009,42:124-125.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急诊科 医患关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78-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也日益提高,各种形式的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如何建设稳定、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医患关系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否可快速进行和国民健康能否得到更有效保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1]。笔者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据不完全统计,急诊科所发生的医患纠纷占全院比例的35%。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将重点放在急诊科,同时要充分考虑急诊活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急诊医护专业技术水平,减少并最终达至不发生诊疗技术差错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普遍较门诊患者紧急,诊疗时间短,对包括医生和护士在内的广大急诊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由此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往往对及时救治患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及时钻研并掌握医护新技术、新方法,丰富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及技能水平,促进岗位成才;同时,医生和护士之间亦要密切配合,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急诊患者病情,加强急诊的后期护理,才能避免医疗纠纷甚至是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把好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关。

2 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急诊急诊,关键就在于一个“急”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防范纠纷的重要保障[2]。患者急,家属急,医生急,护士急……在很多患者及家属看来,不着急就不用看“急诊”了,往往还会上升到“人命关天”的高度。此时,建立并完善一套方便、快捷、有效并具可操作性的急诊就诊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据笔者观察,最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反感甚至导致情绪爆发的一个因素就是“等”。现在很多医院的急诊就诊流程都过于繁杂,过分强调“本位主义”,凡事都是从医院本身的角度出发,往往忽视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感受。因此,建立一套既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亦高度重视广大患者的急诊就诊需求的管理流程,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制度保障。

3 换位思考,充分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作为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患者、家属心情急躁,医护人员的言语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就容易引发各种纠纷[3]。在从事急诊医护活动时,必须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对患者进行快速诊疗时,亦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准确将检查、治疗情况和潜在的医疗风险告之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在诊疗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参与权、自,需采用昂贵药物或其它超出一般患者及家属预想的检查、治疗时应充分征求同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应避免话语生硬冰冷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更大的情绪困扰;必要的情况下应采取录音、笔录签名等手段,加强内部监督和考核,促使急诊医护人员充分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牢记职业道德,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作为思想行动的准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关心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及情绪引导,从而最终达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治疗及护理的理解与支持 急诊患者及其家属从自身角度出发,在关注就诊的过程同时,亦对就诊的结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有部分患者不理解急救医疗工作是有偿服务,拒付费用;患者死亡或者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后,家属强行要求继续抢救;个别患者属酒后就诊,要求过分,故意刁难,甚至对医护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病情及医院的规范管理的进一步了解,由此更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因此,急诊科必须加强各种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在本科室的宣传栏张贴急诊服务内容、就诊流程和患者须知;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各类急救知识等,争取取得社会、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创造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

5 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广大急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在一个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急诊科各项工作的艰辛是众所周知的。就餐及休息不规律、患者病情的复杂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压力极大,接诊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更为不稳定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医院必须以人为本,坚决实行人本管理的理念,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急诊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爱,如建立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待遇等;同时,建议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时疏导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所带来的各类情绪困扰,让广大急诊医护人员能以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诊诊疗服务,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完善全社会的急诊就诊环境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急诊工作体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在急诊急救的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应从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急救工作的各类硬件建设,如合理布局各种急救分站,缩短急救半径;配置优良的通信系统、急救车辆和设备;充实社会的各类急救力量,对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都应一视同仁,从多途径配置更多的急诊资源,加大对一线急救医护人员的培训投入;同时,针对社会贫困人员和“三无”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政府应担当主要救助责任的角色,包括对接诊医疗单位的医疗费用支持等,充分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从而建立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急诊就诊环境。

总而言之,建立和谐的急诊医患关系,不仅仅只靠提升急诊科室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而应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包括政府、医院等,须不断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创造和谐的就诊环境,更加关心急诊一线医护人员;同时,广大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由此,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急诊医患关系,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 (7):420-422.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用X线诊断机;屏蔽室;防护;辐射剂量

医用诊断X线摄影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根据国家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使用单位用防护厚度为0.5mm铅当量的各种摄影防护设常用的是将控制台设置在屏蔽室内执行调机并曝光。因此,对工作人员来说,屏蔽室防护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操作者的受照剂量大小。本文就黑龙江省各地区镇卫生院189台医用X线机在进行腰椎正位片拍摄时,对其屏蔽室的防护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X线诊断摄影屏蔽室分类:I类为单块铅屏风;Ⅱ类为三联式铅屏风;Ⅲ为24cm厚砖碉堡式外粉2~5cm厚混凝土,观察安装0.5mm铅当量以上铅玻璃;Ⅳ类为隔室操但无观察窗。

1.2 散射辐射剂量率的测定:采用校正过的FJ2347A型X、γ剂量仪测量屏蔽室观察孔(操作者眼晶体部位)的散射辐射剂量率。

1.3 结果的统计学分析:4种类型医用X线诊断摄影屏蔽室散射辐射剂量间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F检验。

2 结果

本次共对黑龙江省各地区4种类型的乡镇卫生院189个医用X线诊断摄影屏蔽室进行了屏蔽室内散射辐射剂量的测定。在拍摄腰椎正位片时,各类屏蔽室内的散辐射测值的分布范围都较宽,离散程度则以Ⅱ类最大。I类屏蔽室防护效果最差,辐射剂量率最大,为16.8~650.3μGy/h,平均为95.3μGy/h;Ⅱ类屏蔽室防护效果次之,辐射剂量率为0.3~393.2μGy/h,平均为58.7μGy/h;Ⅳ类屏蔽室防护效果较好,辐射剂量率为1.2~9.5μGy/h,平均为2.7μGy/h;Ⅲ类屏蔽室防护效果最好,辐射剂量最小,为0.2~1.8μCy/h,平均为1.3μGy/h,见表1。4类屏蔽室内的散射辐射剂量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5)。

3 讨论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砖砌碉堡式屏蔽室防护效果最好,隔室操作和三联铅屏风次之,单块铅屏风的防护效果最差。可见,对于医用X线机摄影屏蔽室来说,越是趋向封闭式的越好,砖砌碉堡式屏蔽室,具有建筑材料来源丰富,简单易行,经济适用,防护效果好等特点,应广泛推广。建议其砖墙厚度采用24cm即可,但应把砖缝用水泥砂浆灌满,外粉2cm厚砂浆,碉堡2m以上并封顶。注意门及门缝处要用有0.5mm铅当量的防护材料(如铅橡皮)加以覆盖。三联铅屏风比单块屏风的防护面积大了2倍,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其防护效果并不十分好。其原因首先是三联铅屏风是用三块铅屏风联接起来排成“罩”型,在其接缝处无铅橡皮和其他防护材料覆盖,所以散射辐射乘隙而人;其次是进行腰椎摄影时,使用的高kVp、X线束又是朝向地板方向投照,这样,经患者、诊视床、滤线器及地面散射,再经地面、墙壁顶棚反射到屏蔽室内,因其面积增大了,虽较单块铅屏风的防护要好,但对各向散射到屏蔽室内的多次散射辐射的防护能力较差。要增加其防护效果,应从以下三方面改进:①要把彼此间隙用0.5mm铅当量的铅橡皮或铅皮覆盖;②要在屏风上方向用1mm以上的铁板封顶;③屏风围成的面积尽可能小,这样效果就会好得多。隔室操作的方法防护效果也较好,但操作人员无法观察被检者的体态变化,拍出的片子往往不够理想,常出现废片而要重拍,这样,既不经济又加重了患者的医疗照射剂量,不宜提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006,1:2.

[2](GB827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3]顾大庆.太仓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监测结果与分析.中国辐射卫生,2002,11:18.

[4]黄雁林,焦万琦.宜宾市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职业卫生与病伤,2004,19:208~209.

[5]严证明.医疗诊断X线防护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27~1228.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诊断 精神科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8-02

1 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

一般来说,护理诊断是以个人、家庭、社区等为单位,对其现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体征等反应的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环境下、具体病理的具体表象而言的。对于精神科护理诊断进行研究,可以使护理者从患者的病理体征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尽可能地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者的护理技巧,使得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抑制或缓解,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 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

2.1 精神科常见的患者类型。

2.1.1 按照表象特征的患者分类。一般来说,在我国,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患病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可以将精神科患者分为:焦虑障碍患者、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等。

2.1.2 按照年龄特征的患者分类。为了护理和管理方便,医学上也将精神科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以便通过不同年龄的分类管理,使得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各自的阶层能够得到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病情。通常来说,按照年龄特征常将精神科患者划分为老年患者、青壮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者三种。

2.2 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同的患病类型,其所产生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其潜在的安全系数也不同。如急性应激障碍病人一般都有比较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暴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多会发生自伤和自杀行为;而性的人格障碍患者则多会发生对社会的报复,会出现爆炸、滥杀行为等,其危险系统则非常高。

不同年龄特征的患者,其病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一样。在临床护理上,必须认真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以便为该病例提供较为详实的护理诊断参考。如精神分裂患者,在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断上严重的可能表现为直接暴力伤人、杀人等攻击,而老年重症患者严重的则表现为破坏、暴力偷袭、向人抛掷东西等。

不同的患者受某种应激行为或者应激环境等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早期观察诊断出来,如轻微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洗手;渐至严重就发展到个人无法控制某种观念和行为,迫使自己非得去干,如偷东西等;及至再严重就发展到无视自尊的行为,如在大庭广众脱衣服、赤身行走等;最后可能会由于某种强迫性观念产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等。可以根据患者护理临床的表现,对患者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根据患者的表现,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

3 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3.1 对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中期患者和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进行临床护理,比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

在早期患者而言,他们具有比较正常的行为能力,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通过短期临床护理诊断之后,确定可以不必住院治疗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些疗养中心,通过义工等对其实施精神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渐趋于健康;同时通过社区医生、护士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得到好转,并详细做好记录。如早期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有意识引导患者与外界多加接触,让义工和其他家庭与患者多进行互动,逐渐消除患者的精神障碍。

3.2 对中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诊断上表现为中期的精神科患者,在对诊施治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护理者共同的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个性特点,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例如,护理人员带领孤独症患者参与义工、社区等组织的活动,促使患者通过社会交往,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让自闭症患者自己去买东西,使他们自己学会管理少量的金钱;给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制定任务,使患者在特定的期限内学会某种技能;通过对患者的分组,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和互助等等,使患者能够正常接触社会实际,减少社会对精神科患者的歧视,也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科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3.3 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一般来说,可以将重症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暴力预防管理,Ⅰ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该如何实施缓和技巧;Ⅱ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怎样快速脱身,离开危险;Ⅲ级暴力预防则指通过申请对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约束;Ⅳ级则通过对护理者的训练指导,使他们能够应对患者暴力。此外,还有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护理、行为和情绪引导管理,使他们的精神逐渐趋于正常。

总之,对于精神病患者,要结合其不同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其病情的属向,才能够因诊施治,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今后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必须做到要有详细的临床护理诊断,促使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覃远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131,134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急诊分诊 急诊管理 急救处理

1 预诊分诊室布局

预诊室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应设在急诊科门厅入口明显位置,标识清楚,室内光线要充足,面积要足够大,室内应有诊断床、侯诊椅、电话、对讲机、信号灯、呼叫器等,还需备有简单的医疗检查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以及就诊登记本和各种检查申请单、化验单等。

2 预诊分诊护士的基本要求

2.1分诊护士必需熟悉业务,责任心强,具备基本的急救护理专业知识外更需掌握各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要求工作至少三年以上。

2.2一个合格的分诊护士,不仅应具有多专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而且有对各种急性症状的鉴别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快捷的反应速度。快速准确评估患者三大生命体征的状态,是准确进行分诊和实施急救的第一步。

2.3心身健康,对工作满腔热情,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果断有序,善于分析思考问题,能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作出快捷准确的判断,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把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分到正确诊治科室,要求在2-5分钟内完成,[2]为病人抢救赢得时机。

2.4组织纪律性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2.5主动接诊病人,对到达急诊室门口的危急病人、行动不便者或外院救护车转来病人,要立即推车至门口接病人,并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对醉酒、昏迷、躁动或无陪人患者及时拉起护栏,并适当约束,呕血及大咯血患者一定注意体位安置,头偏一侧,及时清理血液或呕吐物。

2.6对病人言语亲切,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要以负责的态度给予回答和解释,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态需求。

2.7对成批伤员就诊,要具有协调指挥能力。

3 分诊类型及急救处理

3.1急危重症患者: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或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很快会危及生命,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剧烈胸痛、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突发的剧烈头痛、严重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等。这类病人多数情况下,都由救护车送来要求护士当听到救护车鸣笛时,即刻出门迎接,用推车将病人即刻送入抢救室,护士必须作出有效高质量的快速反应,如畅通气道、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等,随后分诊护士再进行分诊登记,必要时协助家属挂号缴费取药等。对于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严肃认真地做好尸体料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同情和尊重。

3.2亚紧急患者:病情较重,但生命体征较平稳,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在短时间内等待治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永久损伤与致残伤,如胸闷、憋喘、高热、寒战、急腹症、闭合性损伤、小面积外伤及烧伤等,预诊护士除做好分诊登记等工作之外,还要求护送病人入诊室,并协助医生完成相关工作,如描绘心电图、联系化验室、如静脉出血较多行加压包扎、还需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必要时对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分类更改就诊次序。

3.3非紧急可等待的患者:即病情较轻和痛苦程度不高的普通急诊患者,如感冒、发热、咳嗽、急性胃肠炎等,要求预诊护士简单的评估一下病情,即给予登记、告知病人就诊的科室,并指明挂号及要去的诊室方向,必要时在此之前给予测体温、血压等处理,这类病人多数情况下门诊输液治疗或带口服药回家,无需住院治疗。

3.4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患者:遇有此类病人就诊时,按照相应的隔离制度进行隔离并记录安排到指定隔离室就诊,确诊后及时转入相应病区或传染病医院,病人离开后按规定做好用物、场地、空间等清洁消毒以及排泄物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填写传染病卡片。

3.5成批伤病员:如意外事故造成的多人外伤或急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要求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快速检伤评估,按病情紧急程度分类,1级—危重2级—重症3级—非重症或死亡,分流处理,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实行分工救治,同时还要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组织抢救与协调。

3.6无主患者:先给与分诊处理,做好抢救、治疗及护理工作,然后想法设法与家属联系,神志不清者应由两人以上工作人员将其随身所带的钱物收拾清点后交保卫科保存,等亲属来后归还。

3.7特殊患者:儿童、老人、身体有残疾或是智力有障碍的病人、频繁就诊的病人、在其他地方就诊过的病人、有虐待或攻击倾向的病人、醉酒的病人,[3]给予相对应的处理。遇有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给予相应处理的同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3.8分诊困难的患者:疑难危重患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即首诊医生先看再转诊或会诊,护士应做好转诊、会诊协调工作。遇急危重患者应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要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的原则。

总之,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无规律,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时,急诊分诊护士能够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作出初步判断,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把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分到正确的诊治科室,为病人的抢救赢得时机。

参 考 文 献

[1]刘均娥,楼滨城.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88-89.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数据库; 远程专家支持; 中央维护系统;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3?0009?04

Research on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system for new aircraft

YU Kai1, XU Zhi?bing1, HAO Shun?yi2

(1. Jiangsu Jinl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lant, Nanjing 211106, China; 2.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 structure and difficult maintenance of the aircraft avionic system, a highly informationalized fault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e fault data and maintenance database sharing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hrough network. The maintenance of aircraft, aircraft fault diagnosis and troubleshooting are realized by using fast fault diagnosis, enhanced fault diagnosis and remote expert support diagnosis.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odes, the cost of maintenance was reduced and the flight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Keywords: fault diagnosis; database; remote expert support; CMS; informatization

随着飞机机载电子技术的发展,设备复杂度、集成度不断提高,机载中央维护系统(OCMS)逐渐成为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飞行中出现的空中故障、偶发故障、故障虚警等情况给地面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何更好发挥中央维护系统的功能,如何有效提高地面维修人员故障排除效率,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与新型飞机相配套的故障诊断维修体系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1 故障诊断维修体系架构设计

1.1 整体架构

故障诊断维修体系构建以故障诊断应用平台为中枢,机载中央维护系统(OCMS)作为激励源,综合化数据支持库存储维修信息,利用分布式网络支撑平接便携辅助维修装置、中央维护系统地面站、远程专家支持终端协同工作的故障诊断架构,如图1所示。它具有故障诊断与隔离、维修方案制定与下发、故障案例形成与存储、信息交换与共享等功能,实现更加快速精确的故障诊断,帮助维修人员以最佳途径完成排故工作。

图1 故障诊断维修体系的架构图

维修人员使用便携式维修辅助设备(PMA)、中央维护系统地面站(CGS)等前端硬件支撑设备,实时掌握当前飞机的技术状态、放飞与维修记录、飞机故障信息等重要数据。当飞机有故障时,该诊断体系将结合维修信息数据库的资源,采用先进的诊断、预测、决策技术,生成故障诊断信息和排故方案,故障排除后形成故障案例并对案例记录、存储。综合化数据支持库还包括了完整的技术资料信息,与维修活动相关联的构型数据,设备的履历信息,飞机整机、部件的测试策略库,以及支持维修过程中操作使用的视频教程等资料。在网络支撑平台上,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融合的多层运行方式,为联接入网络上的设备建立物理链接;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维修信息的共享与融合,实现不同诊断维修工作模式下对数据库的操作需求。同时,远程专家支持平台中的专家终端可以通过远程支持服务器实现远程故障诊断与排故指导、数据库信息确认与更新、故障诊断规则与算法优化。

1.2 硬件组成及其功能

故障诊断维修体系的硬件载体主要由故障诊断维修服务器、维修信息数据库、远程专家支持终端、便携式辅助维修装置和中央维护系统地面站五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硬件组成图

1.2.1 故障诊断维修服务器

诊断维修服务器作为体系的核心部分,通过对飞机故障、状态信息提取出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诊断规则并建立诊断模型,获取飞机故障的最佳一致性诊断结果,然后为维修人员制定出维修方案。服务器中包含了诊断规则表及相应的诊断算法程序(如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器、ARMA模型、D矩阵等)。该服务器还能够管理PMA和CGS设备,对这些设备上的软件程序进行安装、参数配置与升级;对设备大容量存储器与维修数据库上的信息进行同步。

1.2.2 数据库服务器

维修信息数据库存储着飞机技术资料、飞机使用维修技术数据、故障诊断案例等信息。在飞机使用和维修过程中,数据库将不断更新和完善,是故障诊断体系的关键要素。

数据库服务器是提供访问和管理维修信息数据库操作的软、硬件集合。它将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不同用户根据其访问权限对数据库进行相应操作,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网络联接上服务器后,维修人员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远程专家终端和数据库管理人员也可以进行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工作。

1.2.3 远程专家支持终端

远程专家支持终端实现了维修人员与飞机研制专家之间的诊断维修资源共享。研制单位的技术专家对飞机故障提供远程诊断服务,加强了状态信息诊断的准确性,为维修人员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持。利用网络支撑平台,专家终端还可以对维修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内容进行确认;对诊断维修服务器上的诊断策略与算法进行优化。

远程故障诊断服务是由维修人员提出申请,远程支持服务器建立网络通道为专家终端提供远程支持服务。远程支持服务器完成以下任务:实现维修人员和后方专家进行视屏会议、电子白板、在线讨论,实时交流解决问题;实现将现场测试数据、判定数据、BIT数据等发送给专家终端,专家对故障信息进行会诊。专家完成诊断分析后及时将诊断维修方案反馈给维修人员;实现远程在线检测飞机故障,采集飞机运行时的状态信息,专家可以对飞机进行交互式、可视化诊断。

维修人员定期对飞机保障过程中采集的故障信息、状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反馈数据包(包括故障数据、飞机技术状态数据、产品问题、故障诊断模型及算法修订建议、维修预测模型及算法修订建议等内容)。这些数据包将反馈至专家终端,经过专家分析、确认后再将数据库内容和服务器算法进行同步更新。

1.2.4 CGS中央维护系统地面站

中央维护系统地面站作为诊断维修体系的前端设备之一,协助PMA对飞行后的飞机维护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筛选处理。CGS对OCMS与PMA诊断的结论做进一步的汇合,为诊断维修服务器开展增强故障诊断提供准确的预处理数据。同时,CGS还实现飞机技术状态管理、飞机使用时间管理、电子履历信息管理、飞机技术资料交互阅读和PMA数据更新管理、飞机故障案例编制管理等功能。随着飞机各系统信息化、数字化、集成度的提高,CGS能够有效管理飞机保障信息和维修数据,方便了故障诊断和维修工作的开展。

1.2.5 PMA便携式维修辅助装置

便携式维修辅助装置(PMA)是一种配合飞机现场维修使用的可移动计算机设备,如掌上电脑PDA、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计算机。维修人员将PMA与位于机轮舱和座舱的飞机数据检测口相连,完成OCMS数据的下载和上传,对简单故障进行诊断与排故指导;还可以根据检测需要执行特定设备的自检测,验证飞机是否存在故障。

1.3 软件设计

软件部分采用了人机交互界面层、诊断维修应用层、维修信息数据层的三层逻辑结构。人机交互界面层运行在客户端上,以Web浏览页面与Windows应用程序形式实现;应用层运行在作为维修体系中枢的诊断维修服务器上,以Web Server组件服务器与Win Form服务器端软件形式实现;维修信息数据层运行于数据库服务器上。

人机交互界面层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界面服务,通过可视化界面显示信息和搜集数据。诊断维修应用层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将复杂的诊断规则和算法以组件的形式封装起来,实现诊断维修的关键操作。维修信息数据层存放了大量诊断、维修数据,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访问和集中管理,通过数据访问组件为应用层提供接口,保证其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1.4 数据库构成

数据库的架构是以S1000D、S2000M标准作为数据结构的参考依据,由交互式电子手册(IETM)数据、故障案例库、测试/诊断策略数据和飞机产品数据组成。各组成数据的内容如下:

IETM数据包括了描述类信息、操作类信息、维修计划类信息、维护程序类信息、故障类信息和故障隔离类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机的设计数据、保障性分析记录及用户使用需求数据。

故障案例库主要为研制、生产和试飞过程中形成的故障信息库。这些故障信息经数据确认、特征提取、统计分析后形成了故障案例库。故障案例库主要由故障特征表、故障描述文本和故障排除方案组成。故障特征表包括了故障征兆、故障发现时间、故障发生环境特征等。每一个特征维护有置信度和权重,用于在案列匹配中计算相似度。故障案例文本支持进行全文检索,当用特征表无法查找类似案例时可以通过全文检索进行查询。故障排除方案包括故障件、故障位置、故障原因、隔离方法等内容,用于形成故障诊断维修报告。

测试策略库描述了产品测试项目的具体实现,并建立测试程序。它包括了信号建模和测试程序控制建模。信号建模是测试实现的基础,定义被测信号和测试所需的激励信号,包括信号类型、IO方向、幅值范围、频率等参数。对于总线信号来说还要对总线的协议进行建模。测试程序控制建模用于控制测试程序的执行流程,如测试程序的启动、停止、顺序、循环、延时等。诊断策略库描述了故障检测和隔离的判断标准和诊断结果。故障的检测和隔离可以采用阀值判断法,即根据测试结果是否超差进行判断。由此可见,诊断策略库中的故障模型可以是一个数值区间,也可以是一个计算公式。诊断结果主要包括了故障模式、故障位置、故障原因、故障影响等信息。

产品数据是飞机技术文件所规定产品在使用特征和性能差别上的信息集合,是飞机技术状态标识的重要手段。在维修过程中,产品数据将记录飞机不断更换故障件、不断改进设计的情况,还包括了主要机载设备的安装结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工作的执行间隔和累积时间等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维护产品数据可以实现对飞机使用阶段技术状态的掌握。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胸痛;抢救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电脑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0±2.5)岁;发病时间0.5~10h,平均发病时间(5.0±0.5)h;疾病种类: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肌炎8例,夹层动脉瘤3例,自发性气胸8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5.3±2.3)岁;发病时间0.5~12h,平均发病时间(5.5±0.5)h;疾病种类: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肌炎9例,夹层动脉瘤4例,自发性气胸7例,其他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带领家属排队挂号,简单分诊后实施抢救。试验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1)所有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服务技术等;定期开展模拟急救训练,提升综合护理能力;制定急救流程及管理制度,规范急诊操作。(2)优化分诊,接到出诊通知后,护理人员在2min内出诊,接诊途中联系家属,了解患者病情,指导家属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告知患者不必慌张,以最快速度完成接诊;告知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当前状态,做好急救准备,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严重程度。(3)为危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对症治疗,如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护、绝对卧床并吸氧,肺栓塞患者平卧、保持气道通畅、请专家会诊,对于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直接送放射科检查[3]。

1.3观察指标

(1)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2)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3)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5]。

1.4数据分析

选择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5.24%,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6.19%,护理满意度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10篇

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自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调查对象选自日本两家综合医院的近期确诊的癌症患者的家属。患者在两家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回答问题的真实性无显著差异。家庭护理者界定标准是:(1)患者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属; (2)给患者提供主要照护的家人; (3)被照护患者确诊患肿瘤不超过12个月。2.步骤:研究人员向家庭护理者解释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愿意参加研究者研究人员与其预约在医院或在家中进行面对面交谈,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回答相关问题。3.资料收集: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集家庭护理者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职业、与患者关系及其他情况)和疾病状况变量(诊断时间、患者是否知道诊断、患癌部位、患者的治疗和疼痛情况)。第二部分是患者家属所需的信息,包括6个分类:①疾病;②治疗;③预后;④患者日常护理;⑤患者心理护理;⑥家庭护理。用Likert等级表测量家属对各类信息的需求程度(1=几乎没有、2=有一点、3=有许多、4=几乎全部)。4.资料统计分析:每个分类项目内部比较应用χ2检验或Wileoxon两样本t检验, 6个分类项目需求信息用Logist回归分析,所有的资料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完成。

结果 研究中110位研究对象中有44人拒绝。66位完成调查(回答率60%),他们在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以及诊断时间、治疗等特征参加者与未参加者之间无差异。1.信息需求:在66位参加研究者中大多数信息需求与疾病和治疗有关, 2/3的人需要预后相关的信息。有近1/2的家庭护理者想了解有关患者生活护理的信息(如何使有症状患者更舒适如疼痛处理等),有1/3要知道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如何减轻患者在知道诊断后的心理压力,如患者知道诊断后的焦虑等)和家庭照顾(如何对患者确诊后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2.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除外疾病分类,发现人口学特征与信息需求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现行分类中年龄(t=-3.78,df=64,P=0.0043)和教育水平

讨论 1.大多数日本新近确诊癌症患者家庭护理者信息需求是与疾病相关的。这和西方国家的调查结果相似。研究表明年轻的家属想了解有关患者的治疗信息。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护理者则更多的想了解患者的预后。尽管研究中没有找到家庭护理者与信息需求之间的特殊关系。但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中表明受过高等教育和年轻的患者往往也对治疗和预后的信息需求较多。转贴于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压开关柜;故障诊断技术;在线监测

电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隐患,高压开关柜会主动采取断电的措施,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为检修人员提供稳定的维护环境,充分发挥了安全保护与防范的作用。高压开关柜中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目的是提高高压开关柜的保护能力,维护开关柜的稳定性,进而消除开关柜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全面保护电网系统。

1 高压开关柜的故障分析

结合高压开关柜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汇总高压开关柜中出现的故障,例举常见故障,如下:

1.1 绝缘故障

高压开关柜的绝缘故障,风险性非常大,是故障诊断技术中的主要对象。绝缘故障的类型多,引发原因多样化,较为常见的原因是闪络击穿,如:CT闪络等,破坏了高压开关柜的绝缘性能,促使其面临着高风险的运行环境。高压开关柜通过故障诊断技术,预防绝缘故障,根据绝缘故障的诊断表现,落实可靠的维护,预防高压开关柜的绝缘故障,提升高压开关柜故障诊断技术的水平,同时保障高压开关柜在电网系统中的保护效益。

1.2 拒动、误动

拒动、误动在高压开关柜中的危害性比较大,导致开关柜无法正常的运行,进而停滞或危险的状态中[1]。高压开关柜发生此类故障的原因有:(1)电气控制有缺陷,不能保障正常的电气运行;(2)高压开关柜发生机械故障,阻碍了开关柜的运行。开关柜发生拒动或误动时,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电网系统,促使电网系统潜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1.3 开断、关合故障

开断、关合故障,是由断路器引起的,干预了高压开关柜的安全状态。例如:高压开关柜中真空断路器的应用,出现灭弧情况时,就会影响真空度,进而对高压开关柜造成干扰,此时真空断路器不能正常工作,即使高压开关柜检测到电网故障,也不能进行正常的保护动作[2]。开断、关合故障相对而言比较常见,其对高压开关柜的影响非常大,需借助故障诊断技术,准确的找出高压开关柜中的开断或关合故障,规避故障风险隐患。

2 高压开关柜的故障诊断技术

高压开关柜故障诊断技术的前提是落实在线监测,通过在线监测明确高压开关柜的运行状态,由此才能实行故障诊断。结合高压开关柜在电网系统中的故障表现,分析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2.1 在线监测

高压开关柜的在线监测,需要借助传感器装置,借助传感器,全面监测高压开关柜的运行状态。例举在线监测中比较常见的传感器,如下:

2.1.1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高压开关柜中母线的温度,预防母线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消除母线故障。温度传感器监测母线连接位置,传输连接处的温度数据,检修人员根据温度状态,判断母线连接是否正常。

2.1.2 位移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用在断路器部分,监测断路器的运行状态,评估断路器的性能。位移传感器能够监测到断路器的速度曲线,维护断路器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防范速度失控或不正常的情况。

2.1.3 振动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集中监测高压开关柜的振动方式,找出影响高压开关柜运行的因素[3]。振动传感器的监测内容,并不是局限在一项构成元件,而是以多项元件为监测对象,实现全方位的在线监测。

2.2 故障诊断技术

以某10kV高压开关柜为例,分析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该高压开关柜故障诊断中,在故障监测的基础上,将故障诊断技术分为两类,如下:

2.2.1 依据样板的故障诊断技术

高压开关柜中依据样板的故障诊断技术有:(1)阈值诊断,对照阈值规范的标准数据,比对高压开关柜运行中的实际数据,如果实际数据与阈值不符,表明高压开关柜出现了故障;(2)波形诊断,以高压开关柜的物理量为主,实行波形诊断,观察高压开关柜物理变化的状态,反馈设备运行的信息,波形诊断分为两类,第一是时域诊断,以时间物理量为评估样本,诊断设备的故障,第二是频域诊断;以频谱物理量为评估样本,得出设备的实际状态;(3)指纹诊断,检测高压开关柜的运行图形,得出可用的数据后,比对样板数据,找出高压开关柜中的故障问题,此类方法不能采取在线诊断,只能依照指纹诊断进行故障监测。

2.2.2 依据规则的故障诊断技术

该高压开关柜中的规则故障诊断,主要是按照开关柜在电网系统中的运行规则,实行规则化的故障诊断[4]。依照规则的故障诊断技术,按照该高压开关柜的故障级别,分为三项规则,首先是逻辑诊断,此类诊断方法较为简单,普遍适应高压开关柜的故障检测,虽然逻辑诊断规则范围广,但是缺乏精准性,故障诊断中潜在很大的干扰,降低了诊断精度;然后是模糊诊断方法,其在该高压开关柜中的诊断精度要高于逻辑控制,而且可以诊断出大型的故障,例如:某次高压开关柜运行中,模糊诊断检测到高压开关柜附近的温度超出正常标准,立即采取了降温措施,如果不采取降温处理,高压开关柜有可能发生爆炸,引发停电、供电中断等问题;最后是统计诊断,此类故障诊断方法对实验的要求高,需要借助实验依据,才能完成准确的诊断。

3 结束语

故障诊断技术是高压开关柜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满足电网系统的安全需求。高压开关柜故障诊断技术的条件是在线监测,监控高压开关柜的实际运行,找出潜在的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落实故障处理的策略,解决高压开关柜中的故障问题,确保开关柜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价值,体现故障诊断技术的实践效益。

参考文献:

[1]罗运虎.智能化高压开关柜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

[2]幸晋渝,刘念.高压开关柜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J].四川电力技术,2004(06):6-8.

[3]陈铭.高压开关柜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J].广东科技,2013(16):122+121.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门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行为礼仪;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门诊护士是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专业人员之一,与病房比较,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流量大、病种杂、高峰集中、候诊时间长,同时受诊断不确定的影响,患者情绪更易急躁焦虑,这些特点不仅要求门诊护士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需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做好门诊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有研究提出,按JCI标准实施护理服务和评估,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升有重要价值[2],但需更加重视员工资格及培训、公共设施及其安全性、信息管理等[3]。门诊护理管理的重点包括转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等[4-5],但如何提升及培训未涉及具体内容,未见可借鉴的门诊护理管理规范。鉴此,笔者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6],于2015年3月对门诊护理进行规范及精细化改进,经9个月实践,效果良好,并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编制床位3300张,注册护士1500余人。日门诊量约6000例次;门诊有护理人员63人(包括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男1人、女62人;年龄22~54岁,平均38.0岁;学历:大专26人,本科36人,硕士1人。护理业务范围包括导医、伤口/造口诊疗、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及各专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整形科等)治疗等。

1.2方法

1.2.1门诊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前的门诊护理管理:按门诊护理常规,以科室为单位由门诊护理人员自行管理,管理标准各科自订。门诊护士长负责门诊相关行政管理,保证各科诊疗用品齐全,安全开诊。规范改进措施如下。1.2.1.1医院层面的准备工作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组建由院领导负责的院级内部审核小组,抽调部分骨干人员担任院级内审员,每一病区设1名内审联络员,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照相关文件,解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标准进行梳理与归类,并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制定等级医院评审条款责任分工及目标。明确检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跟踪核实、现场核查、访谈调查、模拟演练、考试考核几种形式。1.2.1.2门诊护理管理改进准备笔者依据医院及护理部的分工,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筛选与门诊相关的条款进一步解读,整理待完善的资料及培训学习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手册、优质护理、护士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常规、护士在职培训教学记录、健康教育、应急预案流程、仪器管理、患者评估随访资料、院感职业防护、护理文化及科研。后续对15个资料的内容结合门诊工作性质进行补充及完善,完善的过程也是痕迹管理的过程。1.2.1.3完善门诊护理职责及管理制度①相关制度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工作管理制度、治疗室工作管理制度、发热门诊工作管理制度及门诊各诊区特殊工作制度等7项。②门诊护士职责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部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更新门诊各科护士岗位说明书,使每名护士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③门诊护士职业形象礼仪培训。邀请院外培训导师(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形象礼仪培训师)进行职业形象礼仪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服务理念及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医务整体形象塑造、主动服务、医护服务用语、打造标准化医务服务之各窗口人员行为规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接待礼仪等。④操作常规的修订及完善。在上述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门诊各科护士对本专业操作项目进行梳理,修订操作常规,各常规中除操作程序和要求外,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比重,规定在每项操作前、中、后的告知、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期达到门诊护患沟通标准化、专业化,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内容、程序及作用,充分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1.2.1.4安全管理①门诊查对制度管理。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操作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为执行原则,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同时制定并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前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或出生年月、门诊卡号如收到患者明确肯定的答复则执行操作;如患者提出疑问,立即复查,再次核对无误执行操作。特殊操作核对时让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有疑问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②门诊急救车配置及管理。为保障就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急救,将门诊急救车、除颤仪进行重新配置:a.为保证急救效果,每层楼配置急救车,按就近原则使用。b.除颤仪使用规定。就近使用。以保证当医院内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3min内除颤仪到位。c.门诊大楼发生应急情况需紧急施救时第一目击者务必首先评估患者并给予必要的处置,立刻就近呼叫医生,同时其他人协助电话通知急诊科及门诊办公室,以快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保证患者及时救治。急救车及除颤仪责任人落实到科室个人,以保障以上生命支持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长定期督查,同时将以上配置挂院内网予以全院公示,要求人人知晓。③门诊备用药品管理。门诊负责人反复与护理部质控人员、药学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护士沟通门诊各科备用药品种类及基数,整理出门诊各科备用药品清单,根据门诊药品管理特点制定门诊备用药品接班及管理登记本,便于规范门诊备用药品效期检查、基数管理、高危标识、药品存放等。1.2.1.5医院感染管理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病情复杂、诊断待明确等[7]特点,感染管理难度大。鉴此,开展以“提高门诊护理院感管理的规范性”为题的PDCA循环。①原因分析。从人、法、料、环四方面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人:医护人员院感管理相关意识欠缺,不熟悉感染控制程序与规范,工作繁忙等;法:院感相关制度较零散,未进行系统培训;料:院感管理部门要求的配置或设施不到位、耗材使用不当;环:布局不合理。②制定改善计划并实施。a.整理各科院感控制规范并汇总,便于护士学习并遵照执行。b.与院感办沟通,联系厂家完善门诊各科洗手设施。c.培训门诊全部护士手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d.针对门诊各科布局问题,指定各科院感负责人开会,邀请院感办主任,讲解布局方面院感要求,并要求各科1周后上交本科室布局整改方案,方案经审核后各科启动布局整改工作并不断督促按计划落实。e.成立6S管理小组,确定各科负责人。组织全体门诊护士学习6S管理规范及要求,进一步改善门诊环境、物品、药品等管理。f.协同护理部每月对门诊各科进行院感质控专项检查,检查涉及门诊各科布局、物品管理、洗手设施及洗手依从性、正确性、废物分类及消毒剂的使用等方面,并对院感管理督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1.2.2培训及演练本次制定了门诊护理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计划。①培训计划。包括护理管理制度、门诊相关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各类规范、各类文件、门诊医护人员须掌握的技能,如徒手心肺复苏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②门诊应急预案及演练。预案包括应急预案、公共预案及专科预案[8-9]。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昏迷等抢救预案及流程,其原则为诊区护士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就地救治、就近负责。公共预案:为门诊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停电、停水、火灾、泛水、失窃、地震、遇暴徒或冲突、患者跌倒坠床、职业暴露、信息系统故障等。专科预案:包括过敏性休克、误吸、人流综合征、术后出血倾向、输液反应、空气栓塞、肺水肿、低血糖、中心吸氧故障、中心负压吸引故障、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标本错误等。针对上述项目,每项编写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集中全体门诊护士对所有预案进行专项演练,演练包括从第一目击者发现到在急诊医护的配合下,护送入急诊科进一步救治整个完整的过程。

2结果

改进前检查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空气质量、消毒液、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分别为84.88%(73/86)、81.05%(77/95)、86.67%(39/45)、84.06%(58/69)、77.33%(64/75),改进后合格率分别为96.59%(85/88)、98.10%(103/105)、96.15%(50/52)、98.61%(71/72)、95.18%(79/83)。参与2次考核的50名护士,理论与综合平均成绩分别从89.1、83.8分提升到改进后的95.9、91.1分。门诊患者满意率从改进前的90.24%(抽查205份问卷)提升到改进后的93.41%(抽查167问卷)。规范化改进稳定扎实地实行9个月,顺利地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复审。

3讨论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系统;故障诊断;算法

作者简介:王芳(1974-),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省绍兴电力局,工程师。(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239-02

一套完整的监控(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与警报讯号处理(报警处理)系统,将有助于提升调度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能够根据系统的情况明确指示引起异常之原因,提供必要的解决措施。近年来,人工智慧(人工智能)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领域,国内外对于故障区域估测(故障区段估计),变压器故障诊断(变压器故障诊断),警报处理(报警处理)及谐波侦测(谐波检测)等领域所提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种。

一、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的创始人费根鲍姆认为:专家系统是一套智能化软件系统,利用理论及推理步骤来完成以前只有行业专家方能解决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具有特定领域问题解决能力的专家系统,为非专家解决现场复杂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人工智能是专家系统中最活跃同时也是成果最丰富的一个研究领域。

专家系统在输电和配电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典型应用是以生产规则为基础的系统,即保护断路器操作人员的行动逻辑和诊断经验排除这一可能性,形成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进一步在信息知识基础上根据报警进行故障排除的结论的推理。

实际应用中,如美国电力公司依赖与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共同开发的电源系统管理专家系统(雷莱恩专家系统)、数字故障录波(DFR)这个专家系统,根据DFR数据故障诊断扰动。 DFR可以记录在系统故障期间的系统参数,如雷电和操作冲击电压突然上升或骤降、供电中断、过电压、欠电压、谐波和瞬态等引起的故障参数。

传统的方法是失败的DFR开始自动记录并存储相关数据,保护工作进行离线分析,以评估该系统的保护作用。雷莱恩专家系统可以免除上述过程,分析故障录波数据和自动提取撰写报告,然后通过传真或E-mail发送到系统的时间表或相关人员。

虽然专家系统可以有效地模拟专家完成故障排除,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知识是难以维持的,并不能有效解决众多不明朗因素的故障诊断,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1]

二、模糊逻辑(模糊逻辑)

模糊集合观念常用于处理因语言及智识上产生不明确性特质的事物上,模糊集合论可视为明确集合论的延伸,弥补二值逻辑(非0即1)无法对不明确边界事物描述的缺点,经归属函数来表示集合元素对该集合的隶属程度,然后由模糊规则库推论其结果。此法必须先从问题描述来定义归属函数,亦需设计出严谨有效的推论规则。多应用于警报讯号处理、变压器故障诊断。

三、遗传算法的基因演算法(GA)

基因遗传演算法是一种模拟人类基因演化的模型,在这种模型中,问题的解答被巧妙地安排成一串数值,模拟基因中的一串染色体,大量的基因经过演化、突变与等运算不停地产生新的基因,且淘汰不良的基因,最后演化出问题的最佳解答。多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主动式滤波器规划。[2]

四、搜寻法(禁忌搜索TS)

搜寻法为求得整体最佳解,主要特色系利用来控制求解过程。多应用于警报讯号处理。

五、决策树搜寻法(决策树搜索)

将欲达成的策略以决策树型式表示,再应用搜寻技巧寻找适当的策略。多应用于故障诊断。

六、因果网路(因果网络,CEN)

因果网路具有平行处理的推论能力,主要特色系使用并行处理的推论机制,可得到快速的推论结果。多应用于故障诊断。

七、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具备高度神经计算能力和极强的自适应性、鲁棒性和容错性。用神经网络处理问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非线性函数的数次复合,不需要建立任何物理模型和人工干预,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能映射高度非线性的输入输出关系,重新观察现象之后判断输出。神经网络法在故障诊断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它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人工神经网络广泛用于选线、故障判断、暂态保护等,速度快、准确度高,并且不受制于系统的运行模式、互感器饱和、故障类型等因素。用来进行保护无线通讯,可以对故障高频信号进行提取,具有很好的仿真效果;还在雷电信号、开关信号和故障行波的识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神经网络方法虽然有利于克服专家系统获取信息的瓶颈、维护信息库困难等众多问题,但其在处理启发性知识方面有着局限性。且因为ANN技术本身的缺陷,其学习速度不快,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解释能力弱,进而对神经网络实用化产生了影响。并且怎样设计与大型输电网络相适应的ANN故障诊断系统,还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类神经网络的性质具有大量平行处理能力、学习及记忆功能,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可藉由不同的网络结构及学习演算法相结合,以适用于解决特殊的问题、如文字辨识,语音辨识、影像压缩、预测及诊断等。应用前必须慎选适用的领域。多应用于故障诊断、警报讯号处理、变压器故障诊断、谐波侦测。[3]

八、基于柔性SCADA的电网复杂故障诊断方法

电网故障分为简单和复杂的故障,而绝大多数是简单故障。对于简单的故障诊断方法,只使用第一层的推理,从而避免了使用保护、防护等级和其他二级报警信息的类型,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提高推理的速度,有利于故障在线诊断应用。对于复杂的故障,使用Petri网推理模型,并引入WAMS数据核实诊断结果,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给出网格基础上灵活的SCADA复杂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1)利用灵活的SCADA报警信息,实现了分层分级传输和利用,以避免电网故障的交互功能、报警信息丢失导致拥塞故障排除错误。推理采用分层结构,第一层采用专家系统推理,第二层使用Petri网模型的推理。

(2)对于报警信息不完全正确的现象,提出了应用组件的配置时间Petri网保护的报警信息纠错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容错。参考WAMS数据、报警信息和故障诊断纠错处理结果验证结果的方法,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可靠性。[4]

九、计及信息畸变影响的电网故障诊断分级优化方法

目前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一直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基于优化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因为推理简单而搜索快速,被广泛应用。

在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基于相似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覆盖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方法。当保护或断路器不正常运行和警报信息是扭曲的,诊断的相似性可能被漏诊、误诊。为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其结合了两种类型诊断方法的故障诊断建议分类优化方法的特点。此方法诊断相似的保护信息和一个诊断结果,通过简单的操作分析不同类型的可疑故障组件的失效概率。对于现有的方法造成报警状态计算密集型优化问题的特征向量、状态向量构造自适应功能的报警方法。建立各类变量模型中的简单方案,以进一步推进快速诊断故障区域的研究。

十、复合方法

结合两种不同的人工智慧方法,选取各个方法的优点再将其结合,主要目的是增加其适用范围及提高诊断准确度,如结合CEN和模糊理论,以CEN判断故障区域后再由模糊逻辑推论出故障类型,使得诊断工具的适用范围扩大。诊断流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EPS同时平行运作,在相互结合下拥有较高的诊断精确度;结合小波理论和ANN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经济调度及暂态干扰事件侦测。[5]

十一、总结和展望

本文对几种广泛应用的电力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而随着电力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新故障不断出现,其给现有的诊断方法带来了挑战。因此,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故障,灵活综合各种基本方法来进行诊断成为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了维持电力供应安全性及可靠性,自动化故障侦测技术将有助于迅速推测出故障可能发生的位置,在供电品质提升的需求下,变压器的维护与检修更为重要,对于运转中的变压器若有一套监视与诊断预警技术,将可发现变压器内部潜在的异常状况,及早进行修复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电力品质亦是当前电力公司与工业界共同重视的课题,若有一套电力品质干扰事件侦测系统,将可辅助电力品质工程师形成有效的辨识及采取有效的改善策略。本文主要目的即建立一套辅侦测工具,包括故障区域侦测、警报讯号处理、变压器故障诊断及电力品质侦测,期望可在不用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纳入既有的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郑文盛.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0,(4):88-89.

[2]吕雪峰.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6.

[3]邵晓非,宁媛,刘耀文,张慧莹.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综述与展望[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12):4-5,7.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晕厥;诊断;意识丧失;心电图晕厥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状态,约占急诊患者的3%[1]。该症状可以因多种疾病引起,所以治疗原则千差万别,关键是如何迅速而正确地做出诊断。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较多,较权威的是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工作组提出的《晕厥诊治指南》。该指南可作为临床医师接诊晕厥患者的一般性指导原则,但由于人种、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各地医师所报道的晕厥分类比例不尽相同。这必然要求医师还需结合当地流行病学情况作为具体分析,以期快速做出正确诊断及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1对于晕厥的初步诊断

1.1病史及症状恐惧、剧烈疼痛、情绪刺激、站立过久等引起的晕厥诊断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特殊情况下如咳嗽、喷嚏、胃肠刺激、排尿及过度运动等情况下出现的晕厥考虑为情景性晕厥;发作前有晕厥和心悸症状者高度怀疑心源性晕厥;代谢性疾病患者可能存在代谢性的晕厥,既往已明确诊断者[1]。

1.2体征晕厥伴有性低血压者,可明确诊断为性晕厥,可能的原因有失血、低血容量、腹泻、addiso病;晕厥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者考虑为脑血管性晕厥。

1.3实验室检查存在严重贫血患者考虑是否存在失血引起晕厥,生化检查提示低血糖者可考虑低血糖引起的晕厥。

1.4心电图晕厥伴有急性心肌缺血证据,即使无心肌梗死也诊断为心肌缺血性晕厥,如果存在心悸以及心电图检查提示下列情况时,应诊断为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①窦性心动过缓,3s的窦性停搏;②Ⅱ度2型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③交替性的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④快速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⑤起搏器功能障碍伴有心脏停搏。

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结果能明确诊断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或收住入院。而根据上述诊断过程或者部分诊断线索者,进一步给予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如果经各种特异性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考虑为原因不明的晕厥。

1.5原因不明晕厥的诊断对原因不明的晕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①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行心脏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stess test)、动态心电图以及电生理检查;②神经反射性晕厥:心电图正常,无器质心脏病变的晕厥,尤其是复发或晕厥发作严重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存在神经反射性晕厥的可能。可给予倾斜试验或颈动脉按摩试验;③反复发生的晕厥,而且伴有紧张、焦虑等多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精神方面的评价。

2急诊晕厥的特殊处理及注意事项

是否属晕厥造成的意识丧失鉴别真正晕厥与伴意识丧失或类意识丧失的非晕厥,是晕厥诊断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步,判断结果直接影响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引起类似晕厥的疾病有2类:①代谢性疾病造成的意识障碍、癫痫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跌倒发作、猝倒等类似意识丧失。癫痫发作是患者阵发性意识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当医师看到患者阵挛性发作后极易作出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和发作。一般情况下,意识丧失但无抽搐着,癫痫的可能性小。典型的癫痫抽搐发生在跌倒前,抽搐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达数分钟,常伴舌咬伤。患者的肌肉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但尿失禁无助于两者的鉴别,脑电图(EEG)检查能发现异常的癫痫波。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采用重复检查或长程脑电图监测等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常规EEG仍是确诊癫痫的重要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否会引起真正的意识丧失和眩晕为主。如不存在这些体征。则七其诊断难以成立。目前尚缺乏资料证明,颈部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晕厥患者的诊断[2]。

哪些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晕厥患者的危险性分层根据病理、生理不同。晕厥分为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直立性晕厥、心律失常晕厥、器质性心肺疾患导致的晕厥及脑血管性晕厥。其中最常见的是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而预后最差的是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肺疾病导致的晕厥。

3结论

根据不同原因的晕厥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性晕厥、情景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代谢性晕厥、不明原因晕厥等一般均平卧,尽量减少搬动,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辅助检查及治疗措施,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低血糖引起晕厥 立即给予补充高糖,静推,改善症状。进一步调整血糖治疗,贫血、失血低血容量性晕厥者,立即补液扩容,进一步对症治疗,寻找失血原因,输血等后续治疗。总之晕厥原因复杂繁多,问你根据病情观察及病情诊断对患者积极进行抢救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及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第15篇

一、分诊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院规模的逐渐扩大,诊疗科室的细化,门诊量的激增,怎样使患者方便快捷,准确得到优质的医疗救治,门诊分诊工作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分诊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分诊护士素质

2.1 分诊护士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分诊台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在个人形象方面要严格按照护士的着装标准。在上岗前要仔细检查自己,不化浓妆,不佩戴首饰,戴好名签,服装整洁,举止端庄,工作期间不与熟人闲谈,不接打电话,为提高护士素质,我院还聘请了形体专业人士,为分诊护士进行专门的培训。如,面带微笑、行走、站立姿势、打手势、坐姿等都进行了礼仪方面的训练,可见院领导对导诊工作的重视。导诊工作在整个医院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就诊的标准也在提高。这就要求分诊护士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不光要熟悉医院的环境、设施、科室分布等情况。还要掌握各科室的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各科疾病的基本特征、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等医疗知识。分诊护士必备的临床知识对病人及时准确的就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否则会影响到患者的就诊及时准确性。

2.3 热爱门诊分诊工作 分诊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看似简单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热情诚恳,提高语言修养,善于自我调节,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询问,分析他们提出的问题,用我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准确无误的为患者做鉴别诊断,帮助患者满足他们希望了解的各种问题,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2.4 熟练掌握各科业务 为更准确的鉴别患者的病情、所属科室,分诊护士应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断进行学习各科业务,拓宽知识面,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掌握传染病及流行病的特点,及时的将传染病送到传染科,防止交叉感染。保证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病人能准确无误的分诊、就诊,保证了病人的身心健康。

三、创造良好就医环境,方便患者就诊

患者来到诊室就诊,分诊台内有具备丰富临床经验,资历较深的分诊员,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就诊指导,安抚病人不要围观医师,在候诊区根据自己的候诊号码安心候诊,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保证整个就诊秩序忙而不乱,并且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为病人提供一个有序、安静、整洁、温馨的就医环境[2]。并备有院内服务指南、各种疾病的防治、护理、饮食调节等健康指导,随时供患者翻阅。备有体温计、一次性口罩、手套、一次性口杯、开水,方便患者需要,并还为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及重危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交通工具。因患者碜圆煌的地区,有城市也有农村,面对不同层次的患者,我们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农村患者,不能带有轻视的语言。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患者介绍,做好详细的解答,使不同层次的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四、体会

总之,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做好门诊分诊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患者营造出情切和谐的就医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怀患者,要有良好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性、人情味的服务[3]“让来医院的每一位患者治好病”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连爱珠,张晓云,崔佳佳.浅谈临床护理工作[J].心理医生,2010,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