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

化工原理总结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药废水 电催化氧化 微电解 芬顿 生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027-02

某医药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派瑞林涂覆材料、特种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型企业,为有限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按照相关设计标准及规范将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整体改造,以达标排放生产废水。

1 原有系统介绍及问题分析

(1)原系统工艺及水质:原系统设计处理水量为30 m3/d,采用的主要工艺为“预处理+厌氧+接触氧化”,废水综合调节池预处理沉降池厌氧罐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排放。

(2)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目前系统实际进水30m3/d,出水不达标,部分处理系统运行条件参数控制不到位或者未正常运行,主要问题如下。

①UASB厌氧罐厌氧菌没有正常生长,直接影响到处理效果;②厌氧池及接触氧化池运行不理想,菌种挂膜不到位;③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部分曝气器破损,好氧处理效果不佳导致氨氮出水超标;④现场管线走向较为混乱,不利于操作运行,管道未做保温措施,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容易破裂;⑤部分工艺段无法正常开启运行。

2 改造工艺设计

(1)设计规模、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本项目改造后总规模为50 m3/d,设计每天运行时间20 h,即2.5 m3/h,处理后出水执行化工园接管标准。进水PH=8-10,CODcr≤5000 mg/L,TN≤1 000 mg/L,氨氮≤100 mg/L,苯胺类≤15 mg/L,硝基苯类≤20 mg/L;出水PH=6-9,CODcr≤500 mg/L,氨氮≤25 mg/L,苯胺类≤5 mg/L,硝基苯类≤5 mg/L。

(2)工艺选择:该项目废水中含有苯胺、硝基苯等相对普通有机物较为难处理的物质,同时,对人体及环境有较大的危害。因此,设计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

物化处理采用“电解催化氧化―微电解”,在电解催化氧化的作用下,去除或分解部分难降解的有机物;然后废水在微电解池内,通过铁-碳之间形成的微电池产生化学氧化作用打断高分子团及分子链。

生化段一般采用厌氧工艺进行前处理,保证好氧段的正常运行。同时,含有较高的氨氮及总氮,对于脱氮多采用缺氧/好氧工艺进行处理。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在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根据本项目废水的水质特征,结合水量、水质特点,生化段拟采用“UASB+O/A/O”工艺进行处理,对COD及氨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该工艺可以避免由于单级A/O所造成的大回流比,降低了能耗,同时也能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该项目产生的污泥采用常规污泥压滤机进行脱水干化,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不高于60%,外运至相应固废处理与处置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

(3)改造后工艺流程:该工程采用如下组合工艺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4)设备及构筑物改造说明:根据改造后设计要求,结合原有系统各工段尺寸,改造后工艺参数分析如下:①调节池利用原有,总容积=294 m3,HRT=4 d;②电催化氧化新增一体化设备用于降解苯环类物质;③气浮池新增一体化设备用于泥水分离;④微电解池利用原池改造总容积=16.2 m3,HRT=6.5 h;⑤混凝反应池A利用原池改造总容积=6.5 m3,HRT=2.6 h;⑥混凝沉淀池A利用原池改造总容积=30 m3,q=0.4 m3/m2・h;⑦pH调整池总容积=16.2 m3,HRT=6.5 h,原池改造;⑧UASB利用原有;⑨O/A池总容积=359 m3,原厌氧池改造;⑩中沉池总容积=30 m3,q=0.4 m3/m2・h原厌氧池改造;O池总容积=329 m3,原接触氧化池改造;二沉池总容积=30 m3,q=0.4 m3/m2・h原接触氧化池改造;高级氧化池总容积=16.2 m3,HRT=6.5 h,原池改造;混凝反应池B总容积=6.5 m3,HRT=2.6 h,原池改造;混凝沉淀池B总容积=45 m3,q=0.5 m3/m2・h,原沉降池;混凝沉淀池C总容积=45 m3,q=0.5 m3/m2・h,原沉降池;pH调整池利用原有。

3 改造后处理效果

该项目建成后出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COD≤400 mg/L,废水处理系统各工艺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达到预期效果,运行成本约为=10.92元/m3(不含污泥处置、折旧费、人工费等)。

4 结语

对制药类化工废水的处理应根据不同水质建立适合的废水预处理装置,通过微电解―电解催化氧化等预处理手段将难以降解、有毒有害的有机物降解、分解,以利于后续生化系统的启动和正常运转,对于生化处理单元借鉴现有应用案例,结合水质分析和实验结论,采用灵活的工艺路线强化生化处理的能力,最终通过生物处理系统解决根本的水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任洪强.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原理及优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电算化会计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必然。本文首先比较分析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然后指出电算化会计单一财务和业务财务一体化两种不同模式下的账务处理程序新规程。

[关键词]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27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算化会计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必然。由于两者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不同,导致其取数途径、数据存储介质、记账过程等不同,因此,账务处理程序的方法和步骤在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存在较大差别。为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探究两者的区别,以及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新规程尤为必要。

1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 #

电算化会计,也称会计电算化,即由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与手工会计相比,两者在财务处理程序与步骤上差别较大。对两者具体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从全新的角度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从表1可看出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准备工作的差异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会计的基本准备工作比较简单;但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首次使用则较为繁琐。首次使用电算化系统需要安装电算化系统、新建账套、初始化账套。初始化账套主要包括设置操作员及其权限,录入职员、部门、客户、供应商、存货档案及存货计量单位,设置凭证类型和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内部控制参数,录入期初余额等。若电算化会计账套初始化未做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电算化会计工作,甚至可能会导致后续会计处理工作无法开展。

1.2 {证处理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所有经济业务都需要手工填写纸质的记账凭证,凭证填写得是否正确、完整,需要仔细检查才能发现,凭证只承载了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方向、金额及原始凭证张数。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的记账凭证包括录制的电子记账凭证和机制的电子记账凭证两种。录制的电子记账凭证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机制的电子记账凭证是指由电算化会计系统自动生产的记账凭证,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ERP业务处理系统向会计系统自动传递的记账凭证;另一类是会计系统根据账户中已有数据产生的记账凭证,如期末业务处理时,根据设置的转账凭证模板中取数公式由系统自动取数生成的各种分摊、提取、损益结转凭证等。在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电算化信息系统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和调整记账凭证的一些信息,如能自动生成凭证编号,保证凭证编号的连续、完整,避免出现重号和漏号;能自动对每一张记账凭证的金额进行平衡校验,如果出现借贷不相等的情况,不能保存,要求改正,直至相等为止;有辅助核算的科目,系统提示输入辅助核算项目,否则不能保存;有现金流量核算的科目,系统提示输入现金流量项目,否则也不能保存等。由此可见,电算化凭证承载的信息丰富,不仅可以承载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方向、金额以及原始凭证张数,还可承载客户、供应商及个人往来辅助核算信息,部门、项目辅助核算信息,现金流量辅助核算信息等。

1.3 记账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记账指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记账时,按照岗位责任的划分,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这种记账工作是由不同的人反复誊抄,容易出错,需要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对账和月末结账工作量大且复杂,效率低。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记账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其实质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账”指令,电算化会计系统将“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账库”中存放,并汇总各科目的发生额,更新各科目发生额及余额库。采用这种记账方式,若记账凭证信息填写准确、完整,就无需对账。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的“对账”功能主要是为检查记账过程中出现停电所造成的的漏记情况,以及凭证辅助信息填写不完整的情况。对本月所有经济业务记账完毕后,可直接指令电算化会计系统,对选定月份进行自动结账。如果该月有尚未记账的凭证,或上月未结账,则本月不允许结账。结账后,不能再输入当月的记账凭证。可见,电算化会计记账简单,易操作,效率高。

1.4 账簿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其总分类账簿格式、形式不一样。当企业经济业务量比较少、使用会计科目不多且不需要单独专设总账岗位时,一般选择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其总账是订本式或活页试的多栏式账页。其他账务处理程序的总账一般是订本式或活页试的借、贷、余三栏式账页。日记账采用的是借、贷、余三栏的订本式;明细账采用的是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的活页账。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由于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账簿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所以其账页格式可以多样化,即每套账可生成并打印出手工会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中所有格式的账表,如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外币金额式和多栏式的日记账、明细账,逐项或汇总登记的三栏式和多栏式总账,发生额、期初和期末余额平衡表,各级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等。此外,也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账页格式及取数公式,生成并打印出相应的账表。

由于账簿登记方式不一样,所以手工会计更正错账的方法不再完全适用于电算化会计,如划线更正法就不适用于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中,凡是已经记账的凭证数据不能更改,只能采用红字冲减法和补充登记法更正。

1.5 编制报表的差异

在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依据总账和相关的明细账数据逐项汇总填制报表的各栏目。在电算化会计处理方式下,可依据预先定义的报表取数公式直接生成各种报表。

2 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新规程

账务处理流程可简单概括为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手工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登记账簿,即由不同的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分别登记各种日记账和分类账,在这期间,登记日记账、登记明细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试算平衡、对账和结账等诸多程序,要经过多数人的手工才能完成,增加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而电算化会计则与之不同,数据一旦通过填制会计凭证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即实现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因此,手工会计中根据登记总账依据不同而划分的不同账务处理程序已没有必要,电算化会计改变了原来的记账规则和组织结构。由于记录载体改变,原来需要手工登记的各种账簿现在变为计算机登记,记账中如果出现错误,原来的改正方法也不再适用。原来以账簿种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不同来划分组织结构和岗位分工,现在则是通过判断数据处理的形态来划分,改变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和账务处理程序。

笔者认为,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分为单一财务账务处理程序和业务财务一体化账务处理程序两种。

2.1 单一财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单一财务电算化,又称为独立账务电算化,是指企业只安装使用了账务处理模块或总账模块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其财务数据是孤立的,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不集成使用,且相互间的数据不共享。这种单一财务电算化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量不多的企业。其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为:①经济业务发生后,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②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审核记账凭证;③指令计算机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自动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和总分类账,自动汇总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④月末,在财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各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和总账,再对财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

⑤月末,指令计算机依据会计报表取数公式生成会计报表。

2.2 业务财务一体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从原来的纵向一w化转为横向一体化,企业逐渐开始进行流程重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流程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业务重组中,需要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导向。业务财务一体化账务处理是以经济业务驱动财务处理,建立基于经济业务驱动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利用业务驱动来记录财务信息,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管理信息集中于一个数据库。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导致会计的重心发生变化,体现在会计管理实际职能的变化上。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运营、物流、营销等各个经营环节,精通业务流程,才能把财务体系与整个业务运营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财务前置,参与业务运营等方式,从而加强财务和业务的关联度。通过流程再造转变财务工作方式和思维定式,将事后核算型财务转变为规划型管理会计,进一步拓展财务的管理职能。

业务财务一体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为:①经济业务发生后,指令计算机依据ERP业务系统内的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或依据ERP系统外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②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审核记账凭证;③指令计算机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自动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和总分类账,自动汇总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④月末,在各业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业务账与财务账,再对业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⑤月末,在财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各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和总账,再对财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⑥月末,指令计算机依据会计报表取数公式生成会计报表。

在业务财务一体化下主要实现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的结合,在出现业务活动的情况下,存在大量业务事件数据,这些数据将会被实时采集、存储到业务数据库中。信息使用者发出请求后,如汇总科目汇总表、汇总付款凭证等,会计信息系统能根据要求自动产生相应的信息报告,发送给使用者,即信息用户可依照相关规则与数据库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量管理;原油;交接;计量

1、前言

原油的交接计量是石油化工总厂重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一。而与输油管理处直接进行原油的交接计量,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油贸易形式。由于其独有的特性,必须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体系。

2、确立科学的原油交接计量原则

在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前提下,结合交易双方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下原则:遵循标准,结合实际,科学操作,公平交易。

3、建立规范的原油交接计量程序

交接计量程序的规范化,是做好交接计量的重要保证,也能体现甲乙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其程序概括为:验证立项,签定协议,计量交接,共同把关。具体为:输油管理处与总厂职能部门交接用油指标;双方依靠标准,结合各自情况,签定交接计量协议,输油管理处具体操作计量工作,石化总厂油品二站监督交接计量过程,共同把关;职能部门协调。

4、制定科学的交接计量协议

科学的交接计量协议必须是标准与实际的充分结合。其主要的技术指标必须遵从有关技术标准的条款,同时结合甲乙双方的实际情况。(1)双方交接以流量计计量为准,以分析人员的分析数据为辅;(2)交接油量计量方法以国家标准为准;(3)原油剔除含水量,原油交接温度为40~45℃;(4)原油密度以总厂化验室分析数据为依据,总厂每月总评一次;(5)交接计量过程中乙方操作,甲方监督。交接过程中,发现问题,一方提出异议,重新取样复查。(6)交接使用的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验。

5、细致量化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的细致量化,既是分解、完成技术指标的过程,也是实施标准,作好标准化的过程。

(1)配备高素质的计量人员

原油交接工作应选拔一批热爱计量工作、文化素质高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成为企业各专业的带头人。计量操作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懂得本油品计量专业并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计量人员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2 )完善原油交接计量工艺及装备

由于炼油生产的连续性,总厂所有原油均从输油管理处采用管输方式输送。中间时时发生窃油分子不择手段打孔盗油,如果只是输油管理处自己计量,总厂内部不进行计量管理,总厂原油输差必定很大。考虑到计量及安全的需要,满接要求,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对原油计量进站进行连续监督,对进厂原油管线安装在线分析仪。同时,化验室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每四小时化验分析一次,含水分析仪、交油流量计等分析仪器、计量仪表按照国家标准配备。

(3)把好原油处理关,提高原油含水稳定性

原油的交接由于采用管输方式,因此,甲乙双方必须作好连续工作,定时采样,及时分析,以便及时和在线分析相结合。作好计量统计工作。

6、作好交接计量数据的检测、处理工作

(1)作好原油交接时的数据检测工作

采用流量计进行在线原油计量、温度检测,提高了其检测频率,交接原油单位流量、累积流量与含水、温度、压力等信号远传、集中处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数据检测质量。

(2)作好原油交接的计量工作

含水、温度、压力、流量计脉冲信号传送至工控机,进行处理。按照设计要求,每(小)时计算一次交接纯油量,纯油量计算公式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并打印。每个交油日交接情况,双方各执一份。核定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

7、定期校验计量仪表

交接原油使用的流量计,每半年到国家指定的校验地点校验。校验全过程,双方共同参加。同时,每个交油日结束时,作好流量计交油量与油罐检尺的核对工作,检验流量计运行工况。

含水分析采用低含水分析仪进行,采用GB/T8929-2006《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进行化验分析。原油交接时,采用人工取样的办法,与含水分析仪进行比较,进而验证含水仪的检测工况。同时,依据国家相应标准,作好二次仪表的检测维护工作,保证其运行良好。

压力、温度、仪表、人工含水分析装置定期进行检查、效验。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4篇

一、实施总量控制的指标和目标

遵循"对环境危害大的、国家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严格控制"的原则,"*"期间我市对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规定的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等6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废水中的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等有毒污染物在"九五"期间已得到较好控制,"*"期间我市将继续按照相关排放标准严格控制,不再列入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计划》,"*年,二氧化硫、尘(烟尘及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年减少10%;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年减少20%。"我市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国家下达给我市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为目标,并根据国家的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削减目标,确保到*年,6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以内,不得突破,并力争有所减少。"*"期间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目标见附表一,主要污染物分区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见附表二。

二、总量控制基数的确定

(一)总量控制计划指标中的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全社会排放量,包括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和生活污染源排放量。

(二)总量控制计划指标中的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工业污染源排放量。

(三)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控制总量以环评报告书为主要依据,以满足相应大气环境功能区目标为原则,并以全面达标对燃料含硫率为最低要求,结合环评报告书或项目报批申报年燃料用量等参数核算其污染物控制总量;工业污染源水污染物控制总量的计算以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规定日排水量为主要依据,核算其达标排放后的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和烟尘的生活污染源排放量以*年环境统计数值为基数;化学需氧量生活排放量按照广东省推荐系数每人每天排放60克计算;氨氮生活排放量按照每人每天排放11.4克计算。

(四)工业污染源的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数据尚不完善,总量指标暂不分配,待统计数据逐步完善后,再进行总量分配。

三、总量控制计划的分解

(一)分解范围

为确保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将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市辖各区及市管重点工业污染源上,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分解原则

总量控制计划的分解,应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污染物排放的削减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我市总量控制计划的分解遵循以下原则:

1、服从总目标的原则。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应体现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确保我市到*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2、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为市直接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市控)和各区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区控)两级,并由市、区人民政府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排污单位,逐级实施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原则上市管企业由市直接分配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并进行管理,区管企业由各区分配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并进行管理,但为便于统一调控,部分区管重点工业污染源由市直接分配总量指标。

3、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针对我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特点,重点控制和削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另外,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环境状况的差异,在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时,考虑地区差别,区别对待。

4、以全面达标排放为基础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到2003年6月30日,我市工业污染源必须全面达标排放。因此,总量控制计划指标的分解应在各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原则上分配到各污染源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不应超过该污染源的达标排放量。

5、留有余量的原则。总量控制计划指标的分解,要顾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应预留一定的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调节指标,以备日后的发展。

(三)分解结果

"*"期间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按照市控、区控和重点工业污染源分解的结果见附表二、三、四。

四、总量控制计划的实施

(一)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力措施,是控制环境污染、建设生态市的重要一环,各有关部门要切实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总量控制计划的落实和实施,要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确保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

(二)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充分发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积极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综合利用和处理。

(三)要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制度,对新上高能耗、高水耗、重污染的项目要从严控制,积极发展高增值、低消耗、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促进污染防治从末端控制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

(四)加强新、老污染源监督管理,重点抓好电力行业的污染控制,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努力实现"增产减污"。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治理,经过限期治理仍不达标的,应予以关、停。

(五)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各项要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气化装置;岩溶地基;总图布局;方案选择

一、概述

煤气化装置是合成氨项目的核心装置。其主体建(构)筑物高、重、大;设计高度达100m;单柱荷重为42000KN;具振动荷载,国外引进工艺,对沉降变形及不均匀沉降变形有严格要求。采用桩基,结构形式采用钢砼框架。

整个合成氨项目设计建设用地地处滇中高原与黔西高原分界处,海拔1980米左右,属中山~高原地形,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区内以岩溶水、裂隙水为主,次为孔隙水,一般径流途径短,地下水径流循环交替较为强烈。

据首次设计总图煤气化装置的布局,在完成初步勘测后发现,初设煤气化装置场地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西北部场地揭露的基岩较为破碎,且厚度较大,溶槽发育。西南一侧发育土洞,场地整体条件复杂,地基均匀性相对较差。若将荷重大且高耸的煤气化装置布设于此,将会使本工程在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土处理上增加过多的精力投入和财力消耗。同时将大大增加工程的总体造价。

然在相邻间距不足50m的原循环水场地却初步探明,基岩埋深相对较浅,石芽浅埋,岩石较完整,分布均匀,是较理想的工程建设用地。从煤气化装置的主体单柱荷重,工程造价,项目安全,建造工期综合考虑,提议设计修改总图布局方案中关于煤气化装置的布设。

二、总图设计方案中煤气化装置布局的调整论证

根据初步了解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煤气化装置自身的工程特点,从新旧两块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意义,桩基工程设计参数,成桩工艺的可行性,工程造价,施工工期以及总图工艺流程修改方案的可能性上分析对比,进行煤气化装置布局调整的论证。

2.1新、旧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比

两场地相比较,现煤气化装置地理位置上地形高于原设计位置,平均高出3~4m;上覆第四纪覆盖层红粘土,属原生红粘土,厚度薄于原设计场地,而原场地红粘土为次生和老厂建造时回填粘土,局部尚发育隐埋土洞。

现场地下伏基岩也相对原场地埋深较浅,岩石揭露较完整,钻探岩芯多呈柱状。而原场地下伏基岩岩石多发育溶槽及溶蚀沟,揭露岩石较破碎,岩芯采取率较低,破碎岩石厚度较大,部分钻孔50m未揭露到完整基岩。

场地地基土无论是从上覆土层结构、性状和强度,还是下伏基岩岩石的坚硬程度、完整性和强度来看,旧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对于新场地明显较差。

2.1桩基工程设计参数对比

新场地中风化灰岩埋藏较浅且完整,桩端持力层易控制,端承岩层较完整,成桩设计指标、参数较易选择和掌控;上覆原生红粘土结构,性状相对单一,设计时桩侧阻也容易选择和应用。而旧场地局部区段由于溶蚀槽的发育,无法准确掌控单桩的入岩位置,桩长不易确定,上覆有较厚次生红粘土局部为老填土,部分区段尚隐埋土洞,使桩基设计总体难以有统一的设计运算标准,单桩承载力不易确定,为消除主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和均匀沉降参数,尚使个别部位需进行上部结构调整或重新进行基础结构设计,造成基础设计工艺上的复杂化。

2.3成桩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新场地上覆红粘土属原生红粘土,褐红--棕红色,干强度高,韧性高,坚硬--硬塑,侧壁稳定性好,在成桩时优于原场地;下伏基岩完整性好,容易选取准确的成桩端面,工程桩成孔后便于验收和掌控桩端质量;成桩质量容易控制,施工相对较安全;由于下伏基岩完整性好,钻探取样呈柱状,对存在的溶洞、溶孔,在超前钻施工中便于准确判别。而旧场地恰好不具备。

2.4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对比

新场地由于工程地质条件优于旧场地,基础设计和地基土处理、桩基础设计方面精力投入较少,且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由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也简化了上部结构的设计。原场地由于地基均匀性差,而设计单桩承载力又高,受所处单桩位置地质条件的限制,支持主体结构的作用参差不齐,使设计对上部结构及基础形式进行大的调整和设计,投入到地基基础处理的造价和精力将大大增加;由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造成该设计不可预见的不良因素增加,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的总进度。

2.5总图工艺流程修改的可能性

由于循环水装置属整个合成氨项目的辅助设施,工艺流程上可依据主体设计和场地工程条件的允许调整布局,且单位面积荷重较小,适宜选用天然地基。

对于现煤气化装置的布局,经与设计构通调整后,使整个合成氨工艺流程分布更加紧密、合理。

三、结论

在旧煤气化装置区钻探过程中,部分钻孔岩芯较破碎,局部区域基岩埋深较深,岩面隐埋起伏变化大,钻探资料表明溶洞充填物为红粘土,风化碎屑,碎石混粘性土等,从成份、结构、性状的表征,场地溶蚀现象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在新煤气化装置区钻探结果表明,下伏基岩面起伏较大,且隐埋石芽较多,岩面埋深较浅;上覆第四纪覆盖层厚6~11m,以原生红粘土为主,干强度高,韧性好,硬塑。下伏基岩为中风化灰色,石芽发育,局部隐埋约1.4m,岩芯多呈柱状,岩性坚硬,结构致密,性脆,分布于整个场地。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一、当前国内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1.某公司组织结构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从事印刷版材生产的企业,具有10余年的历史,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2008年以来,印刷行业新兴技术CTP的飞速发展,对该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公司销量在逐渐减少,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改革保持竞争优势是摆在公司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阶段。创始人之一的陈女士任总经理,组织部门划分为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各部门设经理一名,员工若干。到2008年,员工增至近200人。由于业务扩大,人员增多,公司对组织结构做了变革。陈女士任总经理,下属有:销售副总:销售部,生产副总: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办公室。公司的业务流程依然很简单:销售部找客户、签合同;生产部按单生产产品;技术部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办公室则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事务管理。

2.该印刷材料公司组织结构存在问题。(1)组织中管理层级少,难于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结构过于扁平化,管理幅度不平衡,管理层级很少,决策权基本集中在总经理手中,部门之间的沟通难以做到畅通。(2)组织结构单一,权力集中: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直线职能型,企业内部按职能划分若干部门,各部门业务相对独立,联系协作关系很少,尤其是生产和销售。(3)企业领导个人因素影响较大:领导个人因素仍占有较大影响,重要管理人员基本为领导亲信成员,绝大部分决策与协调依靠公司总经理一个人来完成。

二、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由于企业缺乏战略规划,定位不清: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小,人员少,采用了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反应快速灵活。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形式依然使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权力过于集中。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出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2)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职能设计,缺乏弹性和专业分工,特别是责权关系设计、业务流程设计中不够明确和科学,只是一些部门简单的堆积。(3)企业专业化不强,缺乏应变能力: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CTP技术飞速发展,对传统印刷带来巨大的冲击,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发展规划已渐渐不适应目前市场和顾客的需求,销售业绩急剧下滑,员工士气低落。

三、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设计思路

组织结构的形式虽多,但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4)集权与分权原则;(5)稳定性与适应性原则。由于组织内外环境、规模大小等的变化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使得组织结构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因此,针对上述单位的组织结构遵循以上设计原则,进行重新设计,正确处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组织架构为:总经理下属有四个副总:一是销售副总:售后服务部、销售部、市场部。二是生产副总:生产部、采购部、后勤部。三是技术总监:技术研发部、质检部、设备科。四是行政副总: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综合部。五是发展规划部。此次组织结构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公司目前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战略目标和专业分工划分设计: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CTP技术给印刷业带来一场革命,高技术含量的CTP版材将成为中国胶印版材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此时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2)管理幅度与管理权限的划分设计:管理幅度是因组织、因人而异的重要的组织问题,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根据影响自身企业管理幅度的因素慎重地确定自己以及下属管理人员的理想幅度。(3)专业部门的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很多优秀的企业经常同时采用多种划分方法,中小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目标、条件、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等,选择最适合的划分方法,也可创造新的划分方法。

组织结构变革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变革模式。中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市场背景下,应该逐渐跨越传统的单一企业边界,使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变革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7篇

检验员是产品质量检验的支柱,而检验员的个人工作总结是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那么你知道要怎么才能写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检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检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一、目的:

为了报告近阶段个人主要工作内容,使公司领导了解个人工作的基本状况,为领导进一步指导工作,纠正不足,改善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业绩作了充分的准备和为指明公司质量管理行动的'方向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建议。

二、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

本人自20--年-月-日进入公司以来,在公司领导正确指引和工作的妥善安排下,担任公司行政部门主管,主要负责公司全面有关质量管理体系前期策划工作。经过将近月中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收获:对于建立公司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工作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备,针对公司现状,充分利用和配置资源,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的完整以及对公司有关质量管理系统运行指明了方向和未来工作的重点,同时结合外部审核结果积极开展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的改进工作,为公司取得客户信任,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整体质量意识和广大中层干部的质量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现就将(自进厂以来)本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提早在20--年2月完成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质量记录的编制工作。

2、对于20--年公司的外部审核结果作进一步内部管理体系的识别工作,为公司改进需求指明方向。

3、策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初始阶段的准备工作,确定实施项目、改进方案和步骤,并设立实时跟踪检查办法,设置追踪频率和时限,为有效监督各部门具体工作作了充分保障。

4、提炼一些基本的程序文件作为导入系统的开始,确保理解领悟,同时也例举了一些尝试应用的案例,如针对“职责、权限与沟通”设置“质量专职。

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针对“内部事务联络控制程序”设置“内部联络单:关于公司印章制作的申请”以及“管理策划控制程序”和“改善建议书执行控制程序”的应用,分别为“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和“改善建议书:关于公司大门口宣传栏利用的建议”。

5、针对公司缺乏质量检验人员系统控制内部质量不完善的现状,设计质量控制的系统架构,设立质量专职人员并规定工作职责和内容,设置权限,以明文规定的方式使公司顺利组织起质量控制系统,对支持客户验厂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完善补充,同时为实现公司未来真正质量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6、为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的完整,满足文件完善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置了“管理者代表”,“体系策划专员”,“质量辅导专员”等职位,补充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需要配置资源的不足和设置的质量专职人员缺乏必要任职技能和相关知识经验不足等缺陷,通过未来质量控制基础知识的导入和培训,从真正意义上保障了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

7、重点需要补充说明的一件事是公司必须设立印章使用机制,使流程操作合法化,颁布和下发的文件具有权威性,同时也体现机构部门职权的唯一性。

三、以两份国标作为参考,使实施的依据符合规定要求,依法办事,有据可循,具有公正性、客观性、法规性

四、未来计划:

总结第一季度的工作,本人在公司领导的有力支持和广大中层干部的积极配合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为公司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但仍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巨的任务:

1、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开展与基层辅导,并跟踪检查和报告。

2、组织公司内部的质量策划以及产品实现的策划工作。

3、策划管理评审工作;

4、策划主导内部审核工作。

五、改进建议:

根据本人质量管理方面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外部环境发展态势的研究,认为当今形势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大势所趋,而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渐渐为各大企业应用并全面推广,注重过程控制,走过程管理趋向模式是必由之路。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也希望公司领导慎重考虑,以ISO推广为契机,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作为工作的重心,辨明方向,以充分调动广大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内部矛盾,一致团结奋斗,努力进取,设立激励制度为根本目的,发挥个人潜能为前提,领导公司进行内部管理改革,使公司现有资源被充分利用,顺应外部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综合竞争力,为赢得客户更好的信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检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今年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门,我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和新的目标。河新材料有限公司给了我一个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实践机会。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同事对我关怀备至,时常给我鼓励和帮助。下面我将这几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收获

在这几个月,我作为质量检验员,认真学习公司质量管理控制流程,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原辅料的取样存放工作

我严格按照公司管理要求,做到不漏取,不少取。学习各种原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合理存放。

2、样品检验

检验工作是一项精细的检验过程。“细节决定成败”,在试验的过程中我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做每一项试验。目前我已掌握了所有原辅料的检验方法及步骤。这要感谢我的师傅及我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了这些。

3、数据处理

在记录数据时我本着“务实求真”的原则对每一个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总结以及上报。做到无误报、谎报。

二、感想及体会

1、态度决定一切

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仔细认真。不能老是出错,有必要时检测一下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定自己的工作万无一失。工作之余还要经常总结工作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从中总结工作经验。虽然工作中我会犯一些错误,受到领导的批评,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因为我认为这些错误和批评可以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错误,而且可以让我在工作中更快的成长起来。在和大家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缺少的东西。

2、勤于思考

岗位的日常工作比较繁琐,而且几天下来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勤于思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

3、不断学习

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会使我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职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对职位的专业知识熟知,并在不断的学习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就像一张白纸,刚进公司纸上一个字没有,到现在,纸上工整的写满了字迹。离开学校,单位是我的第二课堂。学无止境,工作是另一种学习方式。经过几个月在化验室的学习,现在我已达到了正式员工的工作水平。

三、自身的不足

1、工作中偶有因为马虎而造成工作失误,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以后我会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完成本职工作。

2、在于别人打交道中由于个性原因,不够主动。

为了以后能更完美的完成工作,我会主动和领导以及同事多沟通交流。希望通过交谈从他们那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自从走出校门之后,踏入这个历史舞台,首先让我感觉到这个社会很陌生,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对于我这个刚出茅庐的人来说,什么都是困难,经过这几个月的洗礼真的让我成长了不少。

检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我质检部检验一线全体人员在公司及品管中心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尽心尽责地做好了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履行了检验员的基本工作职责,为保证全厂的生产正常运转和产品品质控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保证了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做了些工作。

一、产品的进料检验

1、原材料质量控制有关产品的生命,我们通过严格把好入口关,从源头来控制产品的质量,对所有外购原料,首先按规定进行报验制度,检验员确认供应商提交的质量文件,并从外观、尺寸等方面进行检测,必要时做机械性能方面的检测。

2、提高检验透明度,产品检验根据检验量的大小,尽快检测,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以方便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增加检验透明度,严格质量检测标准,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对公司负责的同时,不损害供应商的利益。

二、半成品的检验

1、半成品检验面广量大,且精度要求高,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对产品实施全检制度,严格控制检验流程,实施对结果负责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所有员工的产品均从检验员的双手过,凝聚了检验员的大量心血,不知有多少的日日夜夜的加班,牺牲了多少检验员的休息时间。

2、严格过程控制程序。

对工序流转的产品,必须按产品流转控制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放行,并执行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复验上道工序的制度,做到层层把关。

检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检验工作是一项精细的检验过程,我深知“细节决定成败”这一道理,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本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工作态度积极端正,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觉得自己收获颇多,专业知识及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与提高,运用越来越自如,但自考核方式更改之后,每天都感觉工作压力都很大,担心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或是不够好,使考核分数受到影响,考核分数低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资,也会使自己觉得哪里没有别人做的好或是做的不够好,究其根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调整好心态,担心的太多,不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使工作质量降低了,为便于今后的工作的开展,特对20--年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重点工作

主要是原材料检验和原材料检验记录,原材料退货记录和与原材料厂家协商等方面,原材料不良品记录等。作为一名质量检验员,我按照生产的需要,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

1、原材料检验,在过去的一年中,为进一步满足原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几种原材料增加和改换了新厂家的供应。

通过重新整编原材料检验规范和加强原材料的检验力度,是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改观。

2、原材料检验记录,认真记录和收集各项检验记录的信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原材料的质量工作作出快速的、正确的决策。

3、原材料退货记录和与原材料厂家协商,认真记录和收集各项原材料退货记录的信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原材料退货的过程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与原材料厂家协商时能做到面面俱到,为解决原材料退货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

4、原材料不良品记录,认真记录和收集各项原材料不良品的信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原材料不良品每月数据变化的过程及不良原因描述情况,为开展工作作出快速的、正确的决策。

二、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作疏忽,导致报告错误率提升。

(2)出现一起漏检事故(产品等级里外不一致)及5起投诉,上述问题虽然很不服气,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检查力度不到位所致。

(3)在车间巡检速度较慢,工作安排较紧张。

(4)专业知识欠缺。

三、针对上述问题在下半年中我会逐一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1)调整好心态,避免工作压力的积累,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中。书写报告时避免疏忽大意,书写完报告后及时检查,避免报告错误;

(2)加大车间检查力度。近期各车间人员流动性较大,新机长及新员工质量意识淡薄,针对目前员工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现状,我将会在工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增加车间巡检次数及检查力度,并在巡检过程中进行成品标准及岗位责任制的培训,与大班长一起着重检查问题班组及新组建班组的质量情况,避免将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3)熟悉车间各设备性能,加快车间巡检速度,学会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

(4)工作之余多看相关书籍,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积累专业知识。

总之一年来,虽然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在下半年里我还会继续努力学习,深入实践,积累经验,不断地提升自我,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检验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在试用期中,我得到了各位领导的精心教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将一个月来的工作情况以个人工作总结的形式汇报如下:

1、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化验室的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在化验室工作期间,化验工作精细琐碎,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主管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认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锻炼成了一名熟练的化验员,能够熟练圆满地完成化验工作。在这一个月里,我本着“把工作做好”这样一个目标,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1)虚心学习,勤于实际操作,认真学习国标与客户标准以及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同事操作,理论接合实践,能熟练操做所有化验项目并报证结果的准确性。

(2)协助化验室主管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3)协助化验室主管做好关于化验室管理的相关工作。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没有请假缺岗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时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8篇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昆明市工业部门可划分为15个部门。各部门的用水情况,本研究采用工业产值、工业总产值构成、工业取水总量、工业取水量构成、万元GDP取水量和单位取水量创造产值等6个指标进行测算分析。由于昆明市工业用水总量从2004年至今变化不大,且2004年数据较齐全,就选用2004年昆明市工业用水量资料作为基准年资料,对昆明市用水情况进行分析(表1)。

1.1工业用水结构特征各工业部门万元产值取水量相差悬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平均为459.34m3/万元,15个行业的万元产值取水量在1.28~6392.40m3/万元,取值区间间隔巨大,说明行业之间的用水效率和单耗水平极不均衡。其中最高值是市政公用工业部门中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取水量也最大,占总取水量的67.20%。该部门属于公益性行业,其单位取水量创造产值是15个行业中最低的,仅1.56元/m3;其次是冶金工业,其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11.46%,其单位取水量创造产值居第9位;而电子工业和森林工业的工业取水量是最低的,其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0.04%,单位取水量创造产值分别居第3位和第5位。

1.2工业产值与用水关系为避免过细的行业划分,不易把握宏观变化态势;并顾及减轻统计、计算工作,有必要化繁就简,将以上工业部门重新归并分类。其中,公益性的市政公用部门与其他行业不具可比性,故这里不考虑其归类。根据工业取水量构成(X)和单位取水量创造产值(Y)两个分类指标,14个工业部门可分为A、B、C、D四类:A类:低取水量高产值类。指标X<0.7%且Y>500元/m3,包括5个工业部门(电力、电子、森林、食品、烟草)。B类:高取水量高产值类。指标X>0.7%且Y>500元/m3,包括4个工业部门(冶金、医药、机械和其它)。C类:低取水量低产值类。指标X<0.7%且Y<500元/m3,包括2个工业部门(煤炭和纺织)。D类:高取水量低产值类。指标X>0.7%且Y<500元/m3,包括3个工业部门(石油和石化、建材、化学)。各类工业用水情况见表2,4类工业产值结构为A∶B∶C∶D=32∶51.1∶0.5∶16.4,共创造产值为742.923亿元;4类工业的用水结构(用水量比重分别以Qa∶Qb∶Qc∶Qd表示)是Qa∶Qb∶Qc∶Qc∶Qd=4.5∶45.3∶1.5∶48.8,总取水量为13669.76×108m3。A类工业取水量构成较少,万元GDP取水量最少,但是创造的产值最大,这类工业要扩大生产规模;B类工业取水量构成较多,而万元GDP取水量较少,创造的产值较多,暂时应该保证其稳定性;C类工业取水量构成最少,万元GDP取水量较高,创造的产值较低,此类工业规模的变化对整个工业产值的影响不大;而D类工业取水量构成最多,万元GDP取水量也最多,创造的产值却最少,这类工业的生产规模需要加以限制。由此可见,A类工业在水资源约束下对GDP贡献最大,其次是B类工业,而D类工业在水资源约束下对GDP贡献最小,C类工业对GDP贡献较小。

2以总取水量为约束条件下工业用水结构调整方案

为寻求合理的工业用水结构方案,本文拟以总取水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以取得最大工业产值为目标的函数,探讨4类工业的产值结构和用水结构的优化组合。

2.1目标函数的建立建立目标函数:用线性规划法求上述问题,因此为了满足求线性规划最优解的标准形式,还需要分别明确Q和M值,即Q值与M值都由“十二五”期间的预测值来确定。

2.2确定水资源约束条件首先确定工业总取水量的预测值。为了保证预测值对工业总取水量针对性,提出假设条件一:分析基期年到2007年,昆明市500万元产值规模以上企业15个工业部门总取水量的数据,得到昆明市工业总取水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0%。以2004年为基准年,预测得到“十二五”期间15个工业部门工业总取水量V2015=112625.5×104m3,V平均=93926.6×104m3。同理得到除去市政公用工业后,昆明市“十二五”期间14个工业部门工业总取水量W2015=39001.4×104m3,W平均=32526×104m3;为了保证预测值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一致,提出假设条件二:分析昆明市年供水量在基期年到2007年的数据得到年均增长率1.65%,那么预测“十二五”期间的全年供水量为O2015=233703×104m3,O平均=226217×104m3。其次确定Q值的取值范围的取值原则。原则一:Q值范围应该包括假设条件中所有预测值;原则二:由于2009年~2011年昆明都处于干旱阶段,年降雨量分别为565.8mm、869.1mm、659.0mm,水资源总量分别为38.58×108m3、46.60×108m3、22.86×108m3,因此昆明市3年水资源总量平均值为46.6×108m3。最大值取值小于昆明市3年水资源总量平均值36.01×108m3。因此Q的取值范围为[32526,233703],其中取值范围中V2015、V平均、W2015、O平均作为Q取值区间拐点值。另外由于C类、D类工业在水资源约束下对GDP贡献小,但在基期年C类、D类用水结构共占50.3%,为了调整C类和D类工业取水量大和产值低的现状,对“十二五”期间C类和D类的工业取水量进行约束,其和不超过总工业取水量的40%。

2.3确定4类工业生产总值约束条件根据昆明市统计年鉴中工业生产总值(当年价)数据,计算出昆明市工业500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通过回归分析预测出“十二五”期间4类工业生产总值最大值(万元)分别为ZA=2957575,ZB=4716743,ZC=47478.62,ZD=1515515。由于昆明已争取到了国家重大炼油化工类项目(属于D类),其对水资源资料消耗巨大,但也产生相当可观的经济利益,为了更大提高D类的产值以达到降低万元GDP取水量的目的,因此D类在“十二五”期间的产值以ZD为其下限。其余3类为了保证各类工业总产值的最大化,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约束条件中工业产值目标具有可达性,那么就以工业生产总值最大值作为三类工业产值约束条件的上限。

2.4线性规划约束方程目标函数由于Q的取值有6个取值,再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最优解,分别得出当Q由小到大变化时6组备选最优方案(表3)。

2.5优化方案的选取

2.5.1合理用水结构下产业结构优化方案的选取原则原则一:由于约束方程建立的目标是工业生产总值最大,选取方案生产总值比基期年大;原则二:在“十二五”期间由于国家重点化工类项目的实施,为了保证其用水允许Qd相对于基期年的增长幅度在10%~20%;原则三:考虑到基期年A类B类工业结构(%)占83.1%,其起着整个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变化不宜过大幅度在5%~10%。

2.5.2选取优化方案由于6个备选方案都符合原则一,对于原则二通过比较只有方案一与方案二能够达到要求。因此需要对剩余两方案进一步分析,方案二是工业生产总值大的方案,但A类B类工业结构(%)相对于基期年减少10.2%不符合原则三,所以选出方案一作为产业结构优化方案。

2.5.3优化方案4类工业产值结构为A∶B∶C∶D=29.42∶46.91∶0.47∶23.20,共创造产值为1005.4×108元,比基期年增加了262.8×108元,提高了35.33%。其中A类工业(电力、电子、森林、食品、烟草)产值比例降低了2.58%,B类工业(冶金、医药、机械和其它)产值降低了4.19%,C类工业(煤炭和纺织)产值降低了0.03%,D类工业(石油和石化、建材、化学)产值升高了6.8%;4类工业的用水结构是Qa∶Qb∶Qc∶Qd=3.56∶35.83∶1.17∶59.44,总取水量为21466×104m3,比基期年用水量增加了7796.24×104m3。其中A类工业用水比例降低了0.94%,B类工业用水比例降低了9.37%,C类工业用水比例降低了0.33%,D类工业用水比例降低了10.64%。

3工业结构调整方向

3.1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倡导节约生产、清洁生产,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推进重大工业节能项目,以及重大工业污染源的治理项目。同时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对水资源消耗、节约、循环利用、排放和环境状况作出分析,明确循环经济建设调整的目标、重点,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针对昆明市工业结构用水结构大体上比较集中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医药工业部门的用水分布趋势,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和拓宽以三大工业行业为主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连接,大力推行水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发展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3.2加快传统工业产业结构升级根据昆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新型产业体系,并且制定能耗低、排放少的产业标准,促进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转变。对烟草、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六大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扶持重点企业的自我研发机构,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同时引进新的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3.3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A、B、C、D四类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不同,A类工业贡献率最大,D类工业贡献率最小。因此调整A、B、C、D类工业比例,加大对A类(电力、电子、森林、食品、烟草)和C类(煤炭和纺织)工业用水量,提高A、C类工业产值比重。对B类和D类工业即冶金、医药、机械、化学、石油和石化、建材、化学等工业的发展,采取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迁出高消耗、低产出的工业部门,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压力。在产业总体规划布局方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内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实行超耗水加价政策,淘汰落后工业部门;对于新引进的耗水量大的项目如:国家重大炼油化工项目,通过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方面的措施来减轻耗水量大的项目对昆明市水需求的压力,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推行工业节水措施,做好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推行一水多用,分质供水,单位之间联合回用等措施;加强用水管理,通过取水许可证和调整水价,改变企业的用水行为,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把污染相对较大的工业项目加以集中,综合整治。

3.4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一方面建立有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对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负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应有权威与执法力度,有权决定耗水产业命运,以至于追究法律责任,吊销生产许可证等。应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工业内部自我创新的能力,通过政府增加对科研部门单位的科研投入,提高昆明市区域发展整体科技水平,为工业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并对于工业企业自身增加研发投入的行为,实行优惠政策,起到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引导作用。

4结论与讨论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 小儿支原体肺炎 修改或补充建议

中图分类号:R72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234-02

临床路径管理是卫生部下发的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1],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树立行业新风,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医疗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有利于医患关系公开透明,亦可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和降低临床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保障医疗安全,创建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我院儿科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对任务目标的选择与落实、分阶段步骤实施、工作总结与评估,以及对临床路径修改或补充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大家共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实施展开深入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1 任务目标的选择与落实

1.1为何选择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作为主要任务目标。

在卫生部制定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儿科专业目前共有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2]。根据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中支原体肺炎患儿住院率相对比其他病种临床路径的病人比例高,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的实际情况,而首选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作为主要任务目标,对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以及今后的广泛运用、准确把握、规范执行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下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与实施也有着样板作用。

1.2任务目标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医院专门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小组的基础上,儿科也专门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全科医护人员参加的具体工作小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检查与化验、诊断与治疗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并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要求相结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与执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 分阶段实施步骤

2.1启动阶段

在科室成立了具体工作小组后,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医院临床路径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目标要求深入地开展临床路径的管理要求及主要任务目标的学习与培训,为下一步的组织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建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及临床路径管理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全科医护人员参与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过程。

2.2组织实施阶段

以上工作就绪后,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小儿支原体肺炎表单内容与要求具体开展工作,对住院患儿中符合要求的病人自入院开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全科医护人员认真按照临床路径表单的内容逐项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中的项目内容详细对照后如实填写表单。临床路径表单一式二份,一份随病历存病案中,一份留科内每月汇总上报院医务科,再由医务科逐级上报。

3 工作总结评估及对临床路径的修改与补充意见

3.1通过半年多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具体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将这一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开始实施阶段肯定会存在有工作不完善之处,总结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不断创新,为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的经验。一年多来其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人48例,平均住院日9.2天,平均每床总住院费用4200元,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变异。我们对临床路径的实施给予肯定的意见,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管理,规范临床医疗及护理执业,控制和降低临床费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着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应该在今后不断的实施开展中,逐步完善,进而使其成为一种常规的医疗管理制度。

3.2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的修改与补充意见:有以下建议:(1)对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中诊断依据发病年龄5~18岁建议扩大为3~18岁,因为在儿科实际住院患儿中5岁以下,3岁以上支原体肺炎患儿很常见。(2)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中抗生素栏建议再分类,如:大环内酯类、头孢类等。因为住院第一天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结果未出时,可能有选择其他抗生素现象或合并有细菌感染而联合用药。(3)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中建议增加每日护理、医疗、检查综合费用栏,以及增加患儿治疗医院的等级类别,为今后临床路径管理中医疗费用的调控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4 总结

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开展是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参与其中的一项医疗管理与具体一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综合治疗费用相结合的具有全新意义的质量管理模式,广大医护人员必须要深刻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精髓,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运用临床路径开展诊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临床路径管理需要在全社会广大医护人员深入广泛开展实施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医疗管理与临床治疗有机结合的对任何一种疾病的医疗管理常规,这种常规要具备有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准确把握、规范执行;临床路径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必须要有领导的监管与监督,定期考核与检查具体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评估,必要时引入奖惩制度,才能广泛、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我们期望将来开展制定更多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临床路径管理,以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药费用,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韩旭,辛德莉,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2(04):678~679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技术公司;工程总承包;费用控制

工程承包项目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分为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结算阶段的费用控制。下面分别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费用控制进行阐述。

一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费用控制

该阶段对确定项目费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总包单位)承担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其设计一般是由总包单位的自己设计部门完成。由于工程项目的设备、材料采购和施工安装均是以已完设计施工图为依据的,优化设计显然对于控制和降低工程项目费用的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方面,总包单位也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应该积极发挥出设计优化的能力。所谓的优化设计是在满足合同规定的技术附件和装备水平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工程项目的设备、材料用量和施工安装的工程量,这是优化设计的主要目标。总包单位各专业设计人员一般习惯于过去的只做设计,却不太考虑项目费用,而对总承包项目来讲,各专业人员必须改变以前这种老做法,必须要强化费用意识,精心设计,努力控制和降低工程项目的设备、材料用量(含设备的重量和材料的用量等)和施工安装的工程量。

二 工程项目设备、重要材料采购阶段的费用控制

在总包单位在与业主签订了总承包合同后,就应编制该项目的财务收支预算,这部分预算包括项目的直接收支预算、管理开支预算、其他收支预算等,工程项目的财务收支预算经公司审批后下达到项目经理部执行。项目经理部应该将公司下达的预算(含项目的直接收支预算、管理开支预算、其他收支预算等)作为相关费用控制的标准。项目经理部的采购部门或总包单位专职的采购部门应该按照预算对设备、重要材料的费用总量(包括重量和价格)进行控制。重要材料主要指:钢材、电缆、耐材、桩材,这四大材对项目的总造价和质量影响较大,在总承包中应作为甲供料来控制。实际采购过程中,总包单位在满足合同规定的技术附件和装备水平的前提下,必须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努力采购质优价廉的设备、材料。由于设备、材料的采购有时也与供应商签订单价合同(按照实际重量进行结算),这时,设计阶段的费用控制(主要是设备图纸重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采购部门也不可忽视设备、材料实际重量和价格的核实和控制。

三 工程项目施工安装阶段的费用控制

总包单位与业主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后,就可以向外进行建安工程的安排分包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并与之签订建安工程的分包合同即施工分包合同。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是施工分包合同的两种形式。对于与施工单位签订单价合同的施工分包工程,对其费用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工程施工安装的量和单价两个方面,而量的控制正是重点,即使是总价合同同样需要对工程项目的量和价进行相应的控制。

(1)在与施工单位进行总价谈判时总包单位费控人员应加强工程量和价格组成的审查。总包单位项目费用控制人员应该对该施工单位报出的工程量进行逐项审核,所依据的标准是总包单位招标工程量,对施工单位超报的工程量进行逐一核减。在逐一核实相应的工程量之后,再进行价格谈判,对分包工程的总造价影响较大的工程量应该作为谈判和关注的重点。在核定了工程量并谈妥单价的基础上,与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安装分包合同总价并签订施工安装分包合同。

(2)施工过程中总包单位应加强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审核。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业主的要求、总包单位自己陆续发现设计有错误或遗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有缺陷或为了施工方便要求改变施工方案或要求进行材料代用等而提出设计变更。对于因业主要求以及总包单位自己发现设计有错误或遗漏时,总包单位应该向施工单位发出相应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总包单位届时应该与施工单位结算相应的费用,而对其中因业主要求变更而发出的设计变更通知单部分,总包单位届时还应该与业主方结算相应的费用。为了防止现场管理人员随意签单,总包单位应该建立签单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所有的签单须经过总包单位项目总设计师的审核确认。

(3)总包单位应加强现场管理和合理组织施工周期。对于总包单位来说,现场管理是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其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最终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制定合理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费用的关键。实际工作中,为了充分调度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有时总包单位可能从与施工单位的合同总价中切一块出来作为施工节点奖。

(4)工程项目结算阶段的费用控制

总承包项目施工完成后,进入到项目的结算阶段,这一阶段也是项目费用控制的不可轻视的阶段。总包单位结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与业主之间的结算,有时也称为与上结算;二是与设备、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其他服务单位之间的结算,有时也称为与下结算。与业主之间的结算,包括除了按照原合同规定收回全部承包工程款(含质保金)和履约包含外,还需收回施工过程中因业主提出设计变更而增加的费用费用(含利润、税金等),以及因业主原因引起的索赔。与设备、材料供应商之间的结算主要是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尾款和质保金。有时,与设备、材料供应商之间也可能是签订的单价合同(按照设备、材料的实际重量进行结算),这时,还需对设备、材料的实际重量进行逐一核实后再与设备、材料供应商进行结算。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结算包括阶段性结算和合同项目的最终结算。总之,工程项目结算阶段的费用控制主要是仔细的核对和认真的计算。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服装结构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服装结构在服装工业生产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技术价值意义。因此,服装结构课程在服装专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服装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目前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开放、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服装结构课程也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服装行业的需求而创新整合。在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谈一下高职高专院校服装课程的构建,借此来丰富服装结构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

一 高职高专院校服装结构课程的理论依据

服装结构课程作为现代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强的实践作用和价值意义。如: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图片都是对服装艺术造型的分解展示,是展示服装设计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服装结构课程的构建不仅可以推动服装设计向平面成衣有效转化,而且也为成衣的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是服装设计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内容。服装结构课程涉及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制图等内容,其中服装结构课程在整个服装设计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服装结构对款式造型设计来说是一种延伸和发展,而对于服装的工艺设计来说又是基础内容,是其准备阶段。从某些角度来说,服装结构课程是服装专业的本质内容,它是服装专业课程中的内在构成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性内容。服装结构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的重点是分析、总结服装结构的立体构成和平面分解的方法与规律,从而揭示服装局部与整体组合关系。他追求的是艺术与技术的同步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开展。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因素,服装结构课程在服装专业中有着很突出的位置,并成为每个高职高专院校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二 高职高专院校服装结构课程的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养。担负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任务。其教育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以学科为基准,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市场经济实际发展中对职业岗位技术与能力需求为中心来开展的,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服装结构课程有着适度的技术理论和应用性,在开展过程中。笔者就服装结构课程的相关技术工作岗位做了调查,分析、总结得出:本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岗位能力。具体如:款式设计向平面结构转化技能。即:服装结构对设计出的款式有着一定的审查、分解、理解功能,通过一定的结构理论和方法能够将立体造型的服装转化成为平面的服装结构,即:多片服装设计内容。而这种技能的形成还需要学生掌握其他四种基础技能,即:对人体的测量和分析能力、个体使用与规格设计能力、服装平面结构设计能力、服装结构制图能力。

立体剪裁与试样技能。这里说的立体剪裁与试样技能是相对于较为复杂的服装立体造型而言的,即:通过服装立体相关内容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主要是对特殊体型服装结构进行修改或者对服装局部试样的技能。服装工业制作、推板能力。这个技能是对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延续,具体指的是:对服装结构设计或者制图结合服装工艺和实际需求转化成为服装生产时所需要的成套系列服装制作样板的能力。其细分可以为:工艺制版技能、工业推板技能、样板管理技能、样板转化技能。综合技能。这里说的综合技能是与服装结合相关的一些设计技能、工业制作技能、推板技能、测量分析技能等等的相融合运用,即:实践技能和运用技能。如果服装专业的学生只是单一的具备这其中的某一技能,那么,笔者认为通过服装结构课程则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三 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课程的内容

服装结构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过程中,其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原型裁剪、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服装立体裁剪四方面的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如下:服装结构制图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性知识、相关原理、典型的服装结构制图案例、较为常见的服装结构制图方法、步骤,服装的基本组合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教学,诸如:服装的制版、推板等。服装原型剪裁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服装原型法的相关知识,典型的日本文化式原型案例,原型生产和各部分成型原理,原型的修改与矫正,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相关应用原理和应用方法。其逻辑框架为:原理——原型——引用,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原型引用体系。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以服装人体工学为基础,分析了人体构造与服装造型之间的关系,从局部到整体较为细致的讲述了常规人体体型的服装结构原理和结构变化原理,对典型或者特定人体体型结构与服装关系进行分析并讲述一定的修改或者补正方法。

服装立体剪裁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服装立体剪裁相关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立体剪裁的方法、技术原理、实践中需要掌握的要领内容,对生活类、艺术类的服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一些立体剪裁方法的基本实践技能,立体剪裁的立体校对,诸如:平面制图到立体校对的训练、立体剪裁到服装制版回复或者推板过程的转化,服装立体剪裁的相关细节分析。这个内容较为深入的展示了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充实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相关理论。

总而言之,服装结构课程作为服装专业的必要学科,对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总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应整合服装结构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教学经验等,不断探究、反思与总结,强化服装结构课程体系的优化,力争以自己院校的学生为中心,总结出一套实用性与适应性融合的服装结构课程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服装专业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12篇

石化企业的总平面设计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完成厂区的美化设计和绿化设计。特别是今年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该项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

1.2做好厂区道路、站场、铁路线路的设计,选择合理的货流运输方式,并组织好人员;

1.3综合考虑各因素,制定平面位置方案,并考虑好预留发展问题。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周边建筑物、居民生活区、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特征以及厂区的规模、工艺、生产流程等能够影响厂区的各种因素;

1.4确定室外管线在竖向和平面上具体的位置。室外管线的铺设一定要遵循管线设计的相关要求,并且不能和其它管道线路产生冲突;

1.5按照厂区位置的地形结构,结合运输、工艺设备等要求,合理地进行竖向设计,做好排水构筑物和必要的工程设施,实现迅速排水,避免场地受到威胁。

2总平面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分析及优化原则

2.1总平面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总平面设计方案优化是指通过比较几种备选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其中最具优势的总平面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都是各种方案各有优缺,比如有的放案总体布置以及投资建设比较经济可行,但是维修以及施工设计的难度太大,有的设计能够充分挖掘地行潜力,建筑结构布置紧凑,但是投资成本太高。这样就会给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此时并不能通过直观的查看选取出最优的方案,需要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指标评价才能综合判断各种方案的最终性能,从而选取物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2总平面方案的优化原则分析

进行总平面设计方案优化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可操作性原则:在选择优化指标时一定要确保可操作性,在全面、客观、真实反映企业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选取那些可靠的、易于量化、容易获取的指标进行优化。②层次性原则:优化指标应当具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具体都要能够反映企业厂区的系统性。③全面性原则:选取的指标能够反映出石化企业各个方面的所有内容,不能缺项、漏项,各个功能区的特性要都能够反映出来。④客观性原则:选取的优化指标要具有客观性,客观的反映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好坏。

3主要优化方法分析

用于优选总平面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种,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类:数学和运筹学方法、专家评价法,现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

3.1数学和运筹学方法

3.1.1灰色评价法

灰色评价法是一种比较常会用的评价方法,它以层次分析理论、灰色理论为前提,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能够很好地解决评价指标中比较模糊、复杂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科学、先进的评价方法,它使用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白化权函数,只有合理选择白化权函数才能减少误差。

3.1.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模糊数学,利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把一些不易定量、边界不清的因素进行定量处理,进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该方法符合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一自然规律,它应用的关键和难点为寻找合理的隶属函数。

3.1.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统筹学方法,最早由美国的学者提出,它主要是通过定量的手段来分析和评价不定量事件,是一种客观处理人们主观判断的手段。通过划分各因素可以把复杂问题层次化,并且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利用相关判别准则把某一层次的元素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利用数学推理方法计算出各个元素的排序和权重,最后在调整、分析结果。层次分析法能够从技术、社会以及经济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它避免了人们不一致性和片面性带来的错误,应用比较广泛。

3.2专家评价法

最常用的专家评价法主要分为两种:德尔菲法和专家打分法。

3.2.1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规定程序专家调查法,它是以古希腊的一座城市名称来命名的,专家相互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不相互讨论、匿名发表意见,然后对问题反复修改、归纳、征询讨论,最后把一致的意见进行汇总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相对比较可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2.2专家打分评价法

该方法应用较广且出现时间比较早,它以打分的形式对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数理统计原理和特征,它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在原始资料和统计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做出定量评价。

4结语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固定总价合同 竣工结算 审计对策

在我县灾后重建工程中,截止2015年初,采用固定价比选的项目有107个,后这些项目陆续送审。而这些项目很大一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更,部分工程存在清单工程量与施工图工程量不相符的问题,部分存在清单漏项,而这一系列问题将涉及工程造价的增减变化。这一情况与固定价比选办法第十九条:工程结算价必须是合同价相冲突。对此这些项目如何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在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歧,有的认为竣工结算价即合同价、有的认为工程量有变异应按实结算、有的认为此类工程不应再开展审计。这些矛盾的出现,使固定价比选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一度推动困难、陷于停滞。

一、固定总价合同工程在竣工结算审计中出现的主要矛盾:

1、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设计变更的矛盾。有的设计变更存在工程量变化,工程量变化必然引起造价变化,这与固定价比选办法规定发包价即竣工结算价相冲突。

2、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计算的矛盾。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对采用总价包干的工程,在确定包干总价时安全文明施工费暂按基本费费率加现场评价费最高费率计列,竣工结算时,安全文明施工费按本办法规定计算并对包干总价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进行调整。固定总价合同竣工结算时这两项内容一旦调整,这又与发改部门固定价比选办法规定发包价即竣工结算价相冲突。

3、固定总价合同下工程量清单偏差的矛盾。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以及工程实施的紧迫性,实际工作中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常常时间紧迫,难免存在工程量清单缺项、项目特征不符、工程量偏差等矛盾。工程量清单的偏差无论怎样变化、必然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加或减少,这个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在一定范围时,大家还能接受,当这个增减幅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或者造成企业亏损,或者造成业主投资流失。

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有序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使竣工结算审计结果符合实际,维护建施双方的正当利益,维护行业、部门政策的严肃性、公正性、连续性,从政策和制度上杜绝不公平现象,使竣工结算审计过程进一步体现公平正义,成为了建施双方、咨询单位、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明确差异、研究方案

固定总价合同是指合同的价格计算是以图纸及规定、规范为基础,工程任务和内容明确,业主的要求和条件清楚,合同总价一次包死,固定不变,即不再因为环境的变化和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化的一类合同。它一般适用于工期短(一般在一年内)、投资额不大、施工图已完成、建设环境稳定的工程。一般情况下,竣工结算价=变更+签证+合同价=变更+签证+中标价。

1、出现分歧和矛盾的根源

在现行的招标方式中,特别是E方式比选招标,在招标文件中均有一个要求:“竣工结算价即发包价”。E方式招标的隐含的前提条件是:工期短、施工图明确、施工过程中无变更和签证。因此,其工程“竣工结算价=合同价=发包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认为固定总价合同的结算方式为:“竣工结算价=合同价=中标价”。忽视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更和签证。对于E方式招标的项目,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变更和签证时,特别是这些变更和签证还会引起造价发生变化时,“竣工结算价=发包价”的条件已发生变化,尤其是引起造价的变化对施工方可能造成亏损,对业主未实施的内容谁愿白给钱,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产生矛盾。

在竣工结算实际审计过程中,常出现业主、咨询单位审计工程师要求将工程施工过程中未实施子项的造价扣减;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中将变更和签证子项的造价增加,工程量清单偏差减少的造价增加到竣工结算中。因此出现了篇首的矛盾和分歧。

2、产生分歧和矛盾的原因

通过分析和了解、走访,发现了产生这些分歧和矛盾的原因:

(1)、忽视了一般固定总价合同与E方式比选招标条件下固定总价合同的区别。一般固定总价合同的适用条件:工期短、施工图明确、允许变更和签证。E方式比选招标条件下固定总价合同适用条件:工期短、施工图明确、施工过程中无变更和签证。

(2)、人们认识的个性区别。一般人按字面理解固定总价即是合同价不发生改变。专业认识深度的不同,对固定总价合同的含义理解也不同:有些人认为发生了变更和签证应当增加相应造价,但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范不应调整。有些人认为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范应当调整。

(3)、政策措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异。一般固定总价合同和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的矛盾中,一般固定总价合同是普遍性,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是特殊性。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和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的矛盾中,E方式招标条件下的固定总价合同是普遍性,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是特殊性。在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的内部矛盾中,建筑、市政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又具有其特殊性。对于特殊性,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当只注重普遍性,忽视特殊性;或只注重特殊性,忽视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互为转化。

3、寻求解决方案

审计是事后审计,是根据已经形成的制度、政策、规范、法律解决已经发生的事情。为此,我们疏理并加强了有关文件、规范的学习,并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政策要求。

(1)、关于变更和签证。省发改委关于固定价比选文件第十九条规定“工程完工后,比选人与中选人的竣工结算价格必须是合同价格。”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部分单位和人员常常将此条中的“价格”理解为“合同总金额、总价”,忽视了“单价”的含义。“竣工结算价即发包价”,对基本建设前期工作做得好、同时施工过程中又无变更、签证的项目,在竣工结算阶段,对加快竣工结算进度、缩短竣工结算时间有较好的作用;但对施工过程中有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的项目按此确认是不恰当的,只注重总价含义、忽视单价含义是不全面的。正确理解应为:当无变更、签证时,竣工结算价即发包价,按总价合同方式办理竣工结算符合实际。当有变更、签证时,竣工结算单价即发包单价,理解为单价不变,这时,考虑竣工结算方式按单价合同方式办理。

(2)、关于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费。省住建厅规定:对于建筑和市政工程,控制价按双倍基本费和最高标准计取,竣工结算时按管理部门核实的标准计取。这是建筑和市政工程和其它工程不同之处,它细化了不同规模工程、企业、不同标准的差异,为有利于工程管理,促进企业和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劳动者和他人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在固定总价合同中应当体现行业管理部门对安全文明施工和劳动者劳动保障的要求。

(3)、关于工程量清单偏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必须以承包人完成合同工程应予计量的工程量确定。 施工中进行工程计量,当发现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出现缺项、工程量偏差,或因工程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时,应按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义务中完成的工程量计算。当招标控制价复查结论与原公布的招标控制价误差大于±3%时,应当责成招标人改正。因此,当工程量清单偏差超过一定范围时,竣工结算应当按实计量计价。

三、集思广益、制定对策

我们将采用固定价比选方式招标项目存在的问题梳理后及时向政府领导作汇报,在历经两次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及招投标管理机关向其上级管理机关请示、组成联合考察组到邻县考察后,遵照有关部门要求:一个区域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公平性的原则,形成了我县的处理解决办法。

( 一)采用固定价比选实施的工程项目,发承包双方在办理竣工结算时应严格区分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办理竣工结算。

1.经发包人确认的承包人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结算价与网上的固定价比选项目工程量清单、发包价(控制价下浮一定比例:房屋土建、市政工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7%,交通公路、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8%)相比,在正常误差范围内且未发生设计变更、严格按图施工的,发包价即竣工结算价。

2.经发包人确认的承包人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结算价与网上的固定价比选项目工程量清单、发包价(控制价下浮一定比例)相比,超过正常误差范围或实际施工期间发生设计变更以及与原设计图纸存在差异的,发承包双方应按照实际发生工程内容予以确认,并在的控制价载明的单价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房屋土建、市政工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7%,交通公路、水利工程和其他工程8%)后办理竣工结算。安全文明施工费和规费则按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计取。

(二)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第5.3.8“当招标控制价复查结论与原公布的招标控制价误差大于±3%时,应当责成招标人改正”的规定,经发包人确认的承包人实际完成的工程内容、结算价与网上的固定价比选项目工程量清单、发包价(控制价下浮一定比例)相比正常误差范围确定为±3%。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9004

1引言

按照环保部《关于污(废)水处理设施产生污泥危险特性鉴别有关意见的函》(环函(2010)129号)要求,①专门处理工业废水(或同时处理少量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②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要功能的公共污水处理厂,若接收、处理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发生重大改变时产生的污泥;③企业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其法定边界外排放工业废水时产生的污泥,应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同时依据《关于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污泥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z2015{327号)要求,工业污泥产生单位(包括工业企业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下同)应严格按照环评文件明确的污泥属性进行利用处置,未明确属性或环评为了明确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危险特性[1],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利用[2~5]。本文以江苏省内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为例,结合重点行业如电镀[6-7]、印染[8]和机械[9]等典型接管企业的原辅材料、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废水处理工艺和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的分析,对该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危险特性进行鉴别,并提出后续处置利用建议。

2污泥成分来源分析

某工业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4万m3/d,实际处理能力为3.6万m3/d,其中工业废水占比60%,其余为园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污水。该污水处理厂的接管废水主要来源于印染、电子、电镀和机械行业。其中对污泥鉴别影响较大的为印染、电子和电镀企业产生的废水。污水厂处理工艺为“格栅+旋流沉砂+混凝沉淀+C-TECH生物反应+紫外线消毒”,加入剂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和葡萄糖,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稳定后,通过带式压滤机压滤脱水,分别得到含水率约80%的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

该工业污水处理厂的重点接管企业为电子、印染和电镀企业,接管水量达到园区接管水量的75%以上,其他接管企业接管水量较小,且多为机械行业。在重点接管企业中分别选择电镀、印染和电子行业的企业,通过分析其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工艺等得出进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见表1所示。

对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表1 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标准附录中相关的危害成分项目,确定与废水处理污泥危险性鉴别相关的主要污染因子有:铜、总铬、六价铬、钡、镍、砷、硒、银、钾、钠、钴、铝、锡、钙、无机氟化物、氰化物、硫酸根、氯离子、次氯酸根、醋酸根、硫酸根、铵根、磷酸根、硝酸根、甲醛、苯酚、二氯甲烷、正丁醇、苯酚、间甲苯酚、苯醌等。

3污泥危险特性初筛

3.1接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水质初步检测分析

对3家重点接管企业A,B,C的废水排口和污水处理厂废水进口进行水质的初步采样监测。检测项目包括:①常规污染物因子及无机元素分析如pH值、COD、BOD5、SS、氨氮、总磷、总铜、总锌、总镉、总铅、总铬、六价铬、总铍、总钡、总镍、总银、总砷、总硒、无机氟化物、氰化物。②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了GC-MS定性全扫分析。

通过检测分析,接管企业排口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A等级标准要求及《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及其修改单中相关标准要求,满足开发区污水厂接管水质要求。对水质的无机元素定量分析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定性分析中,检测出与本次鉴别相关的污染物分析结果见表2。

3.2污水处理厂污泥初步检测

对污水处理厂的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分别选取一个样品进行危险特性的初步检测。检测指标分别为①腐蚀性:pH值;②浸出毒性:总铜、总锌、总镉、总铅、总铬、六价铬、总铍、总钡、总镍、总银、总砷、总硒、无机氟化物、氰化物;③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GC-MS定性全扫分析。通过分析,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中与本次鉴别可能相关的无机污染物有:铜、锌、镉、铅、钡、镍、总银、砷、硒、无机氟化物。有机物均未有检出。

4污泥危险特性检测

4.1检测项目筛选

结合初步检测结果和原辅材料分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检测项目如表3所示。

4.2检测依据

4.2.3腐蚀性鉴别项目

初步的样品分析可知,该物化、生化污泥均不符合上述腐蚀性鉴别标准中的条件。考虑到pH值为污泥相关污染物浸出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且接管企业的生产工艺中使用较多的酸、碱,因此建议在正式采样分析过程中,仍需对每个样品的pH值和腐蚀性速率进行测定。

4.2.4浸出毒性鉴别项目

样品浸出毒性鉴别包括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检测,采用结合前期采样初步检测结果、原辅材料及废水产生和处理工艺综合分析的原则,确定浸出毒性检测项目。

(1)污泥样品无机元素初步检测结果中检出了铜、钡、镍、总银、砷、硒、无机氟化物,这些物质均可能来源于重点接管企业废水;前期重点接管企业废水中分析及检测中含有总铬、六价铬、氰化物;污泥样品无机元素初步检测结果中检出了镉,均属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中物质,因此,本次污泥样品鉴别将铜、钡、镍、总银、砷、硒、总铬、六价铬、镉、氰化物、无机氟化物列为检测对象。

(2)前期废水中分析出含有苯酚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表1 中所列危害成分项目,因此需测定苯酚。

(3)废水及固废初筛检测出的其他物质:甲醛、二氯甲烷、正丁醇等均不属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中的毒性物质,因此不予考虑。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浸出毒性鉴别有机物质检测项目确定为:铜、锌、铅、总铬、六价铬、总银、钡、镍、砷、硒、无机氟化物、氰化物、苯酚。

4.2.5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

(1)通过对重点接管企业原辅料和污染物迁移的分析,接管企业使用的原辅料中含有银、钴、钡、镍、铬、硒、砷、钾、钠、钙、铁、铝、锡等多种金属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碳酸根及氰化物和氟化物,同时初次采样污泥检出少量的锌、钡、无机氟化物,因此,需对毒性物质含量中相关物质进行检测,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规定,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毒性物质进行计算和判断,因此可以得出需要检测的毒性物质有氰化钡、碳酸钡、硫化镍、氯化硒、硫酸钴、锡及有机锡化合物。

(2)通过前期对接管水质的成分分析及污泥初筛中的物质分析,接管废水中可能含有苯胺、间甲苯胺等苯胺类物质,则污泥中可能会含有相关苯胺类以及一些同分异构体物质如苯胺、间甲苯胺、邻甲苯胺、对甲苯胺,且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能氧化生成苯酚、间甲苯酚、邻甲苯酚、对甲苯酚。接管废水中可能含有的苯酚类物质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苯醌,其他含有与毒性物质含量相关的有机物质有:二氯甲烷、甲醛、正丁醇。

因此对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为了进一步明确风险,需要检测二氯甲烷、甲醛、正丁醇、间甲苯胺、邻甲苯胺、对甲苯酚、苯胺、邻甲苯酚、间甲酚、苯醌、锡及有机锡化合物、氰化钡、碳酸钡、硫化镍、氯化硒、硫酸钴等。

4.2.6急性毒性初筛

急性毒性初筛参数包括口服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皮肤接触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和吸入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

为了进一步明确该鉴别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以及生物毒性,是否会对生物造成毒性伤害,需要进行急性毒性初筛,且根据固废产生过程分析和所含主要污染物判断,本次鉴别固废基本可以正常接触皮肤,也不存在蒸汽、烟雾或粉尘吸入造成的毒性,因此采用经口摄取后的口服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经口)进行急性毒性初筛。

4.3鉴别结果

根据正式采样监测结果,检测项目的对应指标均符合相应的鉴别标准限值要求,所检测的污泥不具有相应的危险特性。因此,在接管废水水质及废水处理工艺未发生变化且运行工况稳定的情况下,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不属于危险废物。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5结论与展望

污水处理厂污染因子较为复杂[10]。从上述结果来看,不同行业的企业,检测因子是不同的。各接管企业根据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及废水处理工艺的不同,检测因子各有增减,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后形成的污泥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11,12],但从鉴别情况看,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泥未达到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限值,基本可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污水处理厂接管企业种类繁多、接管量大,涉及有机污染物的污泥中有多种有机物检出,但多数均不在浸出毒性鉴别-危害成分名录之列,建议通过对分行分类固废产生和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和调研,进而对危废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危险废物鉴别技术及管理水平,完善我国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体系,避免出现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漏洞盲区死角,给危险废物鉴别科学性带来不确定性[13~15]。

参考文献:

[1]

陈中颖, 刘爱萍, 刘永,等.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调查分析[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9):99~102.

[2]余杰, 田宁宁, 王P军,等.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07, 1(1):82~86.

[3]王敏, 熊娅, 宋英豪,等. 废水处理中污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 2012(s2):171~175.

[4]孔祥娟.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现状、问题及展望[J]. 水工业市场,2012(4):12~14.

[5]方路乡, 杜波, 牟义军,等. 浙江省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5, 27(4):305~308.

[6]邹森林. 电镀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0, 37(8):142~144.

[7]周大众, 韩锡荣, 黄浩,等. 电镀废水中重金属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 广州化工, 2014(12):16~18.

[8]奚旦立,马春燕.印染废水的分类、组成及性质[J].印染,2010(14):51~53.

[9]张嫦. 机械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工艺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25(6):348~350.

[10]张玲玲, 陈立, 郭兴芳,等. 南北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性分析[J]. 给水排水, 2012, 38(1):45~49.

[11]李海燕, 胡晓东, 吴启航,等. 广州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排放通量及农用风险评价[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3):1409~1416.

收稿日期:20170503

作者简介:杨燕萍(1989―),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工作。

[HT][CDH01248*4/5]

[12]戴晓虎. 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思考[J]. 给水排水, 2012(2):1~5.

[13]林锋,姚琪,张艳,等. 我国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J]. 江西化工,2016(3):106~108.

化工原理总结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建造合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建造合同准则自2006年颁布以来,已经实施了4年有余。建造合同准则充分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与配比原则,对于规范工程项目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执行建造合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建造合同准则的执行效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 现行建造合同会计准则和原准则差异比较

2.1核算内容的差异

原准则第2条规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的建造合同,应在完成时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但在实际中,工程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 且完成时间较长, 建造合同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 因此现行准则取消了这一条规定。

2.2 合同分立的差异

现行准则新增追加资产的建造合同分立的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就应当作为单项合同:① 该追加资产在设计、技术或功能上与原合同包括的(一项或数项)资产存在重大差异。② 议定该追加资产的造价时,不需要考虑原合同价款。原准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2.3 合同收入计量的差异

原准则规定,合同收入应以收到或应收的工程价款计量。这里所说的“工程价款”是指建造合同的总金额或总造价。现行准则取消了这条规定,因为原准则没有考虑公允价值的问题。

2.4 合同成本的差异

(1)原准则对合同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构成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而现行准则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2)原准则第17条规定, 合同成本不包括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即利息不能计入合同成本。现行准则第17条规定,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本规定意味着对于可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可以计入合同成本。

2.5 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差异

现行准则第26条规定,使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因素不复存在的,应当按本准则第l8条的规定确认与建造合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即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费用。原准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3 现行建造合同准则在施工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可靠估计合同结果有难度。可靠估计合同的结果是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前提,也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建造合同》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可靠估计”与“随意估计” 的界限不是很分明, 因此,企业没有足够的把握对合同结果进行可靠地估计。

在实际运用中,预计合同总收入一般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的合同总金额来确定,合同总金额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一些不规范因素存在不确定性。

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也对预计合同总成本的确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预计合同总成本的确认复杂、专业性强和不确定性因素多, 从而使中介机构或监管机构都很难对合同总成本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确认。

(2)建造合同准则对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时间规定与其相关的应收账款不一致。收入按完工进度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而应收账款则按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办理结算时确认,使应收账款和其相关收入不在统一期内确认。这会使部分企业一方面可高估完工进度,高估收益: 另一方面,推迟工程款结算账单的签发, 拖延对应收账款的确认, 少提坏账准备,从而达到双方面调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目的。因此,应变更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每期末确认收入时就应与客户办理款项结算确认应收账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完工百分比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按照准则规定,确认完工百分比有:实际成本比例法、完成工作量比例法和实际技术测量法。在实际中, 施工企业因为实际成本比例法确认完工百分比具有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一般以实际成本比例法确认完工百分比。但是,成本投入与完工程度经常不是一种严格的对应关系,往往会出现偏差。例如增成本而不能增完工程度(质量事故),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等等 而采用完成工程量法和技术测量百分比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却给管理层操作利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4)对纳税有一定的影响。本准则是按完工进度确认合同收入, 虽然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更能准确地核算施工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在工程款收入远远滞后于工程完工进度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税款,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和所得税上。

4 解决建造合同准则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建议

4.1 加强对建造合同的管理 。

(1)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管,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建筑市场,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2)建设方和施工方要规范建造合同的签订,对容易产生争议的部分,尤其是对于结算期和收取工程款时间的有关条款做出明确的约定,保证建造合同的严格执行,减少合同风险。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因设计变更、非可控因素等造成的工程造价变化,及时办理现场签证,按合同及时办理结算,收取工程款,真实、全面、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4.2 提升完工进度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1)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按照会计基础规范建立各项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各项原始记录,及时修订各项消耗量定额,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及时入账,准确统计出实际已发生的合同成本。只有准确核算已发生的合同成本,才能更好的测量预计尚需发生的合同成本、预计合同总成本,才能准确计算完工进度。

(2)提高对合同预计总成本预测的准确性。企业应注重搜集整理施工项目成本资料,指定部门负责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定额,并随时关注市场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更新各项定额,制定目标成本,既有助于准确估计合同预计总成本,又可加强成本管理。

(3)对建造合同预计总收入和总成本实行动态管理。随着建造项目的建设,各物料价格变化、工程量变更、各项奖励、索赔落实,建造合同的收入和成本费用随之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建造合同的执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对建造合同的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进行动态管理,使财务信息更加及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