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生档案 就业服务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科门类日益繁杂,大学生就业情况多种多样,无形中,使各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学生档案管理,使学生档案做为学生寻求工作的有力信息资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档案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高中时代转过来的学籍材料,另一部分是大学期间的学籍材料,包括大学期间学生成绩、学位授予通知书;社会活动表现情况,包括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经历;党团材料,包括入党、团发展过程中政治表现等思想状况的记录信息;奖惩情况,包括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及违纪旷课等处分材料;体检表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信息,承载着学生学业生涯的点滴,更是将来毕业就业的宝贵信息资源。所以,做为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到材料齐全,更应注重信息的原姓性和真实性。

1.高校学生档案现状

目前,各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先由各学院分散管理,在毕业生即将毕业之前,再由各学院统一归到档案部门统一管理和传递。由于工作环节有限,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流动性大,忽视定期培训等原因,造成了学生档案收集不全、整理零乱,在多次交接过程中出现材料丢失、重复归档的现象,给学生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另外,学生档案没有统一标准,材料规格不统一,也是当前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化的档案管理标准,使得学院对于学生档案的收集没有依据,造成各个学院的学生档案材料各具特色,标准不一。有的学院能把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真实详细地记录和整理,但有个别学院仅仅是提供学籍档案,个人鉴定公式化、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特征,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在校的全部情况,在材料的提供上,与用人单位期望相差甚远。档案材料规格各异,使用纸张的材质规格各不相同,也是造成档案材料杂乱的原因,影响档案材料的使用效果和美观。

第三、学生本人对于档案意识淡泊,甚至认为档案无关紧要。有的学生入学就不上交高中档案,有些学生学习期间出国、工作等忽略自己档案材料的填充,造成档案材料存档不全,更有的同学在填写自己的信息时不认真对待,字迹潦草,填写不准确,给将来就业、晋级带来麻烦和损失。

2.毕业生档案为用人单位选拨人才提供参考和依据

学生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学习期间的全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及思想政治表现,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最初印象,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另外,学生档案也是工作以后做为定岗、定级、晋级、调动的凭证,是一个人学业生涯的“记录本”。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完整性,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内部管理,保障毕业生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首先,要规范档案归档内容标准,制定档案归档制度,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学生档案归档系统,使各学院收集学生档案有章可偱。统一档案纸张及格式标准,让档案看起来更美观更规范。加强各学院档案管理员业务培训,确保学生档案的真实完整。

2.加强宣传力度,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学校相关部门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毕业生档案作为学生踏上社会的敲门砖,关乎学生就业及今后发展,学校要在新生入学前通过宣传栏、学前教育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档案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认真对待自己的档案材料,做到填写认真、字迹工整、真实完整,只有积极主动地关注、配合档案的建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到电子、纸质双轨制

建立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的时效性、便捷性。由于高校历年来毕业生档案都是以纸质为主,纸质档案虽然是“唯一真实的原始性凭证”,但对于高校与日俱增的生源来说,整理填充过程繁杂,查询起来更是无从下手。只有建立学生电子档案系统,使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为档案的整理、查询及为用人单位提供最便捷、最精准、最全面的毕业生档案信息。要选择一套软件兼容性好,能够与其它学生信息软件共享的管理软件,这样可以通过数据转换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软件的选择应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将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存贮和利用,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轨并存,信息资源高效共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搭建毕业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平台。

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目前,学生档案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业性不强。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兼职档案员队伍是做好毕业生档案工作的基础。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服务于就业的意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其次要提高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认真把握毕业生档案收集、整理、移交、派遣的各个环节,并及时完成电子文档与纸质材料的统一,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毕业生档案的各环节工作。

在就业环境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正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这一重要人生经历的凭证,档案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各种途径来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可靠、畅通的桥梁和纽带。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1 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的内涵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指已经完成国家教育部或者就读高校所规定的的学分或者学时的学生的个人干部档案。主要内容就是在高校就读期间形成的各种记录,包括:成绩册(学籍卡)、综合素质评定表(鉴定表)、体检册、录取名册、社会实践评定表、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与惩罚、相关技能证书、毕业报到证复印件以及高中阶段的相关材料等。这些材料全面记载了一个人从高中阶段求学到高校毕业期间形成的所有材料,是社会了解该同志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也是该同志步入社会的第一手推荐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校毕业生档案基本上是由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单位、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招生就业等相关部门全面负责管理,与档案部门的综合档案管理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我国高校就业体系的改革,同时根据高校各自的实际情况,各高校的毕业生档案逐步转入社会人事中心与学校档案部门馆进行统一全面管理。

2008年,国家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明确规定了学生档案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之一门类进行统一管理,各高校都在筹备学生档案的统一管理工作,这才真正意味着学生档案纳入到了高校档案管理的范畴。它标志着高校毕业生档案两极存放体系的真正建立,即出校毕业生档案由各地人事中心档案部门存放,留校毕业生档案由高校档案部门统一存放。

2 高校毕业生留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日趋复杂,高校毕业生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地到各种体制的单位就业。这些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体制也各不相同、良莠不齐,甚至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加之毕业生本人在就业过程中缺乏重视自己档案管理保存状态的意识,造成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大量遗留。

2.1 毕业生档案内容匹配问题

在高校留存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内容匹配错误、档案归档混淆的问题并不普遍,可以说只是个别现象,但是这类问题一旦发生却不易及时发现,并且给下一步的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留下严重的隐患。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毕业生档案在归档管理的过程总越来越多地出现材料不全、同一个毕业生的档案材料分散保管、不同毕业生的档案混淆的现象。

这种档案内容陪陪错误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中档案要进过多个管理机构、多人次管理,在这些管理环节的交接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交接档案不完全、多次归档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学生档案由各院系转往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的时候,由于不同院系之间或者相同院系不同年级之间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互不联系,导致了一个人的信息相似的档案内容发生混淆、难以区分的现象。出现档案内容匹配问题的学生档案一旦归档,就很难发现问题,一般只有等到相关毕业生在档案流转规程中发现问题,再逆向追溯档案归档管理的过程,重新整理匹配错误的毕业生档案内容。

2.2 毕业生档案缺乏统一规范

毕业生档案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看似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表面形式问题,但正是这种形式上的不统一,造成了档案管理过程中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毕业生档案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两点:一是材料手续不完备;二是材料规格不统一。

材料手续的不完备,主要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问题。毕业生在校档案是毕业生在入学后生成的一系列相关档案,包括党团材料、学籍材料、奖惩材料、课程成绩材料、鉴定材料、学位授予材料等。由于没有统一化的材料管理标准,使得毕业生档案材料中不完备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毕业生档案在下一级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材料规格的不统一,表现在各种毕业生档案材料中缺乏统一的格式管理要求。目前,毕业生档案已经由过去相对单一的档案形式发展成多样化的档案形式,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各种材料表格的规格各异、不同材料的使用纸张各不相同。这些不同规格的档案材料,一方面,使最终形成的毕业生档案看起来杂乱、不美观,同时,也给档案的正常装订带来麻烦。另一方面,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信息分配上的重复或者缺失、毕业生档案无法统一辨识,都给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3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状,本人从毕业生档案的主体与客体角度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改善现有的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不合理性与被动性,搞好资源整合,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1 加强对毕业生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高毕业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毕业生作为国家的知识储备资源,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大计,毕业生档案是这些知识资源的另一种载体,它对毕业生是否能够全面融入社会,知识能否转化为国家的发展动力关系重大,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社会宣传媒体入电视、广播、报纸等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重视毕业生档案,纳入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之中。

3.2 统一管理存放地,实现资源整合

现在异地存放体系对毕业生档案管理极为不利,不利于毕业生档案的明确去向,也不利于毕业生档案明确转递。更为主要的是,这种状况使得毕业生档案工作成了两方的边沿工作。国家应该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把毕业生档案重点纳入地方人事中心进行统一管理,让地方人事中心真体体现社会、国家、和地方人事资源的中心职责,把这项职责从高校档案管理职责中解放出来,让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专职为高校教育事业服务,以此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双重发展。

3.3 更新管理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1、主动与毕业生档案来源地联系协调,力求毕业生档案来源内容与来源渠道的安全。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一般是由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单位负责管理,与学校档案管理中心或档案室的综合档案管理各司其职、相互独立。从90年代末开始,各个高校开始重视档案管理,陆续建立档案馆,高校毕业生档案逐步转入学校档案部门与社会人事中心进行统一全面管理。进入21世纪,学生档案管理日益受到重视。2008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9月正式施行。文件扩大了档案的内容,首次将“学生类”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范围,明确规定了学生档案的管理内容、管理方式,标志着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高校档案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主体多元化

(1)高校仍然存留毕业生档案。毕业生档案滞留学校,一方面原因是学校没有统一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是学生档案意识比较淡漠。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有相当大比重,而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保管人事档案的资质,也就不要求毕业生转寄档案。而毕业生通过网上签约或书面协议均不能反映出档案转递去向,他们或不知道档案到底该去什么地方,或认为档案根本没有什么用,就会采取不要档案或者把档案暂留学校的方式。(2)毕业生存留个人档案。毕业生档案应该通过机要部门转寄。但是个别高校为了节约经费,甚至采取让学生自带档案的方式。毕业生担心档案丢失或是不清楚档案应该存放何处,就会自己处置。毕业后留学或到国外工作的学生,因为不需要将档案带到国外,也会私自存留个人档案。(3)地方人事机构存放毕业生档案。一是各地方人事机构作为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人才服务机构有偿保存未就业生源地学生档案;二是人事机构与无人事档案保管职能的民营企业签订职工档案有偿保管协议;三是毕业生档案在人事机构,但是毕业生本人不是生源地学生,也不是代管单位职工。

2.管理流程简单化

(1)管理模式不完善。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生入校后,由学校档案馆(室)统一管理,各院系按期将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资料归档,由学校统一转递毕业生档案。此模式人档分离,归档、查阅手续烦琐,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档案的服务功能。第二种模式是新生入校后,学生档案随学生分散到各院系所,由院系所派专人一般是辅导员负责管理,学院统一转递毕业生档案。这种模式方便归档、查阅,便于实施动态管理。但是管理队伍庞大,管理分散,且缺乏专门的管理场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皆无法保证。(2)档案内容简单化。目前的学生档案在内容上仍存在简单化、公式化的现象。如学生承担社会工作,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在档案中;学生诚信考试、按期还贷等诚信档案内容普遍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未纳入到收集范围。学生档案内容简单,不同个体评价性表达模板化、笼统化,缺乏针对性描述,生动性差。

3.服务功能弱化

学生档案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学生成材,二是服务教育教学,三是服务学生就业,四是服务用人单位。但是由于毕业生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滞后,一般临近离校时集中归档,致使用人单位来校查阅硕士研究生档案看到的是本科阶段的档案材料,查阅本科毕业生档案看到的是中学阶段的档案材料。

三、解决毕业生档案管理失范的路径探析

1.提高档案意识,理顺档案管理机制

27号令把领导体制提升到“总则”中,首次规定了高校内部档案工作由高校校长领导,并明确了其主要职责,进一步确立了学生档案的价值和保存任务,明确了学校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各高校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教育部27号令的活动,提高从学校领导、基层工作者到全体学生的档案意识,建立高校档案工作体系。毕业生档案管理多元化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及单位与职工双向选择的现实决定的。27号令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行政部门与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在高校档案管理的领导体制和职责上的不明确,进一步强化了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校档案工作主管责任和档案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义务。通过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监督和对托管毕业生的教育及托管单位的考核,使存放在人事机构的毕业生档案得到动态更新,减少“弃档”现象,为毕业生进一步就业打下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引入档案管理质量体系

高校应严格按照《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有关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高等学校学生档案收集制度》、《高等学校学生档案归档内容与范围》、《高等学校学生档案查阅借阅制度》等,对新生档案的接收、日常的归档整理、毕业生档案整理、转递等不同时段的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具体、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为了保证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应当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利用其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丰富和完善档案质量管理理论,规范档案管理,促进档案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采用PDCA方法对档案管理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体系中的档案过程控制进行优化,从而改革高校传统档案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模式,构建适应当前需要的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规范档案管理流程,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档案质量。

3.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素质

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健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档案流转的整个程序,确立本校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招生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实行档案集中管理,但必须委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对于招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由学校统一招聘、统一培训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然后分配至各院所。在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的问题上,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拓展,要求档案人员在掌握档案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信息开发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现代化管理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转变管理理念,澄清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及其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服务于教育培养、服务于就业单位的意识。

4.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毕业生档案后续服务功能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内容;问题;解决办法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等几方面情况的写实记录,是人事档案的基础,是一个人历史的记载。其材料应该是原始的,内容应该是真实齐全的。但是,目前在毕业生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危机到学生档案的可信度,给毕业生走上社会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难。如何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使学生档案起到应有的作用,是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内容

高校毕业生档案主要包括新生进校时上交的高中毕业学籍档案、新生入校时填写的新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学生在校期间哥们课程考试成绩表、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情况的记载(如学期鉴定表、综合测评评审表、评优评奖情况登记表、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及入团、入党材料、学生受处分及撤销处分的决定、毕业生登记表、及有关认识、检查等相关材料,档案里的这些材料是毕业生就业及今后各用人单位、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毕业生档案的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1、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一个分支,但是,学校往往较重视教学和其它管理的档案工作,对于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在专职人员配置检查监督和指导上存在不足,管理体制明显不完善。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自己的实施细则和制度,无论是学生在校期间还是学生毕业后的整个档案管理中都存在不严格现象,收集归档工作不及时被动;另外管档人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仅充当档案保管员的角色,对学生档案进行不规范的操作,导致档案内容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认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工作效率,

2、毕业生对自己的档案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档案到了单位就没什么用了,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欠缺认识,不仅阻碍了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影响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中所起的作用。

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不会或不懂得使用新方法新思路管理档案。

4、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还是比较落后,即使使用计算机管理,也仅限于把名字与档案号输入、输出与检索的管理,计算机现代化的管理的潜力完全不能发挥出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手工操作运转慢,效率低的问题。

5、大量的毕业生档案滞留母校,给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变化,毕业生就业难以一步到位,其户籍档案和个人档案允许在母校保留一至两年,因此,大量的毕业生档案并没有随毕业生的离校而减少,相反的,年复一年,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学生档案给本来就紧张的档案库房和匿乏的人力物力带来了巨大压力。另外在高校进行改革,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背景下,高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违规让毕业生个人档案自带,然而毕业生档案意识淡薄,不愿自带档案,这样就把大量的毕业生档案遗留在了原就读高校高校面临这些毕业生档案,进退两难如果加强保管,这些文档有可能成为永久性存放,并且无人利用的闲弃档案,如果不保管,说不定哪一天毕业生会回校索取本人档案,这些档案就成为高校学生档案的疑难问题,

6、档案保管和转递过程中出现的损坏或遗失,给学生就业和今后的调动、晋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档案管理人员的不稳定,个别档案员的责任心欠缺,档案收集和保管过程中难免失误,造成学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学生就业不能一步到位,档案转递出现几次转递现象,甚至有的学生自带档案,几经周折出现损坏或遗失,都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7、学生档案的来源广泛,收集整理不规范:除一部分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外,主要来自各系和学生本人。这部分材料数量庞大,涉及内容多与学生素质有关。因此,单从人事或教学方面考虑学生档案的归属,很容易造成档案材料收集的片面或重复,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毕业生的档案从收集的内容到看,有的学生是团员,可档案中缺少入团志愿书,是党员的缺少入党申请书和转正报告;有的学生缺少初、高中毕业生登记表;有的学生在就业推荐表奖励一栏中,写着受过不少奖励,但在档案中却没有这些奖励材料;甚至有的学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缺少学校公章。材料不全,容易造成材料不实的印象

三、对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领导重视是关键:各学校领导要像抓教育业务一样,认真、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档案材料,要本着对学生、用人单位极端负责的态度,重视学生档案工作,抽出一定的时间定期检查本校的学生档案工作,对不符合档案法规定的做法及时纠正。

2、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的科学规范化管理:要制定相关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章程,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标准,另外还要实行专门统一的管理,加强收集工作,保证毕业生档案内容的完整性。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档案材料的质量: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档案工作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在印制各类表格材料时,在材料下方注明一律使用钢笔或毛笔书写,或者下发表格材料时,告知学生一律使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4.加速学生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办公自动化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和档案内容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操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改革的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观念,更新管理意识,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使学生档案全部纳人网络管理库,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开发实用、高效、功能强大的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步伐。

5、提高对毕业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其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得就业、生活方面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企业或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6、教育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争取“先就业再择业”:鼓励学生面对现实,降低就业的期望值,到基层去,到人才相对缺乏的中西部地区去,先就业再择业。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要严格学生档案的转递程序,杜绝学生自已携带档案,减少学生档案的流通环节,避免学生档案的损坏和遗失。

总之,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智为 邓绍兴刘越南:《档案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3] 何屹:《档案管理实务》,北京大学出版史2010年9月第一版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对策与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和用人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入,打破了人才由国家培养,统一分配的传统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机构、档案内容、转递渠道、管理方法、开发利用、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出现了很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了随意涂改档案内容、档案自我管理、由于企业破产造成档案丢失、企业员工不能办理退休、因为档案内容不全不能够办理社会保险缴纳、转移等诸多问题,大大制约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合理流动。近期,就进入我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了座谈交流会、书面统计和实地调查形式,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1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政治表现、学习成绩、个人特长、身体状况以及在校奖惩情况等综合记录,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挑选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我市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东营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东营市人才服务中心是专门负责我市生源毕业生和来我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主要服务范围是学生报道、档案转递、就业协议签订、就业培训、创业扶持、三支一扶考试、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缴纳等一系列针对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2009年,我市接收高校毕业生共计有12108人,登记就业10590人,未就业1518人,就业率达到87.5%。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不统一

我市现管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部门大致有五类机构:一是考取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由用人单位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二是未就业或到非公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管理;三是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四是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国家企业或国有控服企业,例如:国有四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电力部门等。五是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原因,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档案目前还存放在原学校、学生个人手中或非公企业人力资源部。

(2)转递渠道不规范

现在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大部分由学校直接寄往学生毕业前所签约单位所在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然后再由毕业生就业机构根据高校毕业生毕业生所签约单位所在市县区将其人事档案转递至所在市县区人才服务机构。有的高校为了就业率,直接将学生档案寄往学生所签约用工单位。过了几个月这个学生要求到其它企业工作时,企业把档案扣住,造成严重混乱。有一部分在学生毕业前将档案让学生自带回家。有一部分学生档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滞留在原就读学校。

(3)档案内容更新不及时、内容简单、档案内容与档案相对人不统一,个别有不真实的档案材料。笔者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同是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有的有毕业设计书(论文)和学位认定书,有的档案没有这类材料。有的一份人事档案里面有两名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材料。还有的内容十分单一,就三五张纸,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特别是高职类或技工类学校毕业生的档案内容,很不完善。转入人才服务机构的学生档案,后续档案材料不全面,无法依据档案材料为其出具社会化证明材料。

(4)学生的档案意识不强,认为“可有可无”。有的学生毕业十几年了,还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儿,也不知道评职称、缴保险、考资格证等各项社会化人才服务项目,结果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3对策建议

(1)统一管理机构,从制度上避免高校毕业生档案多头管理的现状。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分布在在非公有制企业,属流动人员范畴。人发【1996】118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此《规定》的颁布明确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机构就是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擅自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职能,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与毕业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衔接,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2)统一转递渠道,从源头上杜绝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或未就业都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个人信息后,才能够离开学校。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各级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学生网上注册时,提前告知学生将其人事档案转递到工作单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或户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接收学生档案。然后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再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到县区人才服务机构。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找档案,档案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学生毕业后,用到人事档案时,会自觉到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来完善、查询、利用自己的人事档案,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

(3)提高档案意识,拓宽服务内容,发挥档案价值。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准确、齐全、完整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历史全面地记载着毕业生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个人特长等信息,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依据。所以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及时准确的将学生本人的各类档案材料归档。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学生在校期间的荣誉、参加社会活动的证明、毕业论文设计等等,为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参考。人才服务机构也应该适应新形势发展,就需要对人事档案的内容进行调整,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人才服务站,需要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及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

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是人才服务站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优势,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待就业的毕业生及用人企业。人才服务站通过推进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及时、高效及准确的档案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加快速人才的流动,而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人事档案信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

对于人才服务站来讲,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档案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也对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严竣的挑战。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需要人才交流主管部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来。但当前各人才服务站对于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普遍缺乏重视,无论是投入人力还是财力都严重不足,这导致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人才服务站也无法更好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

1.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法规体系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的记载不仅信息丰富,而且时间跨度较大。在实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时常会发现数据前后不一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得以解决,则可以实现原始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之间的良好衔接,而且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解决标准化和规范化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法律体系和业务规范。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业务规范还完善,这使人才服务站在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同时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库还缺乏规范性,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不能有效的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和流动的需求。

1.3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人才服务站以高校毕业生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人才是关键,只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才能更好的推动人才服务站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但当前人才服务站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欠缺,这就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人才服务站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4档案流转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在档案转接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些学校对学生的档案没有做好合理的保管,对学生的档案也没有做好明确的说明,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是已经放在人才市场的,但是在转接过程中没有规范性,所以也影响了档案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也导致一定要是档案的本人去解决,才能进行报到等环节的落实。

2人才交流中心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人才服务站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更好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这就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作为其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引及上级人才交流部门支持下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有效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完成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任务。

2.2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任务,所以无法再依据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必须结合高科技时代的技术,要利用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向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其内容直接涉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隐私,所以人才服务站更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3全面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是相互关联的命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它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因此,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熟练应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能力。因此,需要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及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档案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适应新的服务需求。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规范、标准、高效、高质地工作。

2.4强化档案流转规范性、科学性

实现档案流转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让档案管理以及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尽快建立起来,并不断地加以健全,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严格相关的流程和手续,对于流转过程中的违规和错误现象、行为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提高我们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结论

人才服务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需要人才服务站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进行创新,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包太敏 单位:大庆市大同区人才交流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华章,2011(1).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引言

档案管理不仅能够起到保护档案的作用,更能够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进而使档案存在价值得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管理和使用。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高等人才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已成为最为宝贵的资源,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和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毕业生档案是人才选用的重要参考。但随着近些年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档案数量和信息量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面临挑战。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现状并不理想,各方面都有待完善。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送工作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档案属于既要文件,记录了学生主要经历、政治面貌、社会关系、学历职称、个人信息、工作履历表等信息,具有法律效益,是毕业生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毕业生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由学校交转递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管理,若无就业单位则由学校免费保存两年。毕业生档案转递需要按照《就业协议书》签发《报到证》,完成转递档案[1]。若就业单位是国有企业或企业事业单位那么档案转递到工作单位。如果是非公有企业,那么档案转递到人才交流机构。若离校未就业,则转递到户籍所在地。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不论考研、出国、就业都需要用到档案,如档案丢失便无法办理相关证明。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毕业生档案,用人单位可以对学生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是用人的重要依据。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高校毕业档案特殊性的重视

高校毕业生档案与其他档案不同具有一定特殊性,有着流转速度快、流动性强等特点,管理复杂性要远远大于传统档案。通常情况下毕业生档案多保存在生源地、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但近些年,我国毕业生跳槽率明显增大,档案管理、转递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2]。但当前我国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的特殊性,工作开中存在着不重视、敷衍应付等现象,管理方式粗放,一些时候甚至不能保障毕业生档案完整性。

(二)不规范

虽然我国已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但仍没有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规定,当前我国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方面,管理体制十分混乱,并且缺少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档案管理的系统培训,并不具备专业档案管理技能和知识,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中时常造成学生档案的遗失、损坏。

(三)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档案信息量越来越大,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复杂性也随之提高。但当前大多机构在高校毕业生管理中仍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当前不仅学生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且管理中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3]。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需求,传统人工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也较容易出现纰漏。

三、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改进思路

(一)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

想要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质量,就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特殊性,提高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重视,积极改革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为其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现代化管理工作模式,从而实现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不仅管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且更加方便、可备份,不易丢失。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体制混乱,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效性差和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着直接关系。想要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水平,就是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符合毕业生档案管理特征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障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顺利展开,利用制度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工作有效性。制度不仅能够为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更能够有效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使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和前提基础。如果管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便很难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质量,必须要从工作人员抓起,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管理效果和管理有效性。所以必须要先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其熟练掌握毕业生档案管理技能和知识,保障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档案关系着毕业生日后发展、就业、工作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许多问题。想要提高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水平和质量,必须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把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玲.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安徽大学,2014,11(14):132-136.

[2]赵湘渝.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规范化及查询智能化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8:76-78.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8篇

引言

档案管理不仅能够起到保护档案的作用,更能够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进而使档案存在价值得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管理和使用。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高等人才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已成为最为宝贵的资源,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和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毕业生档案是人才选用的重要参考。但随着近些年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档案数量和信息量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面临挑战。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现状并不理想,各方面都有待完善。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送工作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档案属于既要文件,记录了学生主要经历、政治面貌、社会关系、学历职称、个人信息、工作履历表等信息,具有法律效益,是毕业生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毕业生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由学校交转递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管理,若无就业单位则由学校免费保存两年。毕业生档案转递需要按照《就业协议书》签发《报到证》,完成转递档案[1]。若就业单位是国有企业或企业事业单位那么档案转递到工作单位。如果是非公有企业,那么档案转递到人才交流机构。若离校未就业,则转递到户籍所在地。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不论考研、出国、就业都需要用到档案,如档案丢失便无法办理相关证明。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毕业生档案,用人单位可以对学生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是用人的重要依据。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高校毕业档案特殊性的重视

高校毕业生档案与其他档案不同具有一定特殊性,有着流转速度快、流动性强等特点,管理复杂性要远远大于传统档案。通常情况下毕业生档案多保存在生源地、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但近些年,我国毕业生跳槽率明显增大,档案管理、转递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2]。但当前我国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的特殊性,工作开中存在着不重视、敷衍应付等现象,管理方式粗放,一些时候甚至不能保障毕业生档案完整性。

(二)不规范

虽然我国已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但仍没有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规定,当前我国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方面,管理体制十分混乱,并且缺少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档案管理的系统培训,并不具备专业档案管理技能和知识,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中时常造成学生档案的遗失、损坏。

(三)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档案信息量越来越大,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复杂性也随之提高。但当前大多机构在高校毕业生管理中仍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当前不仅学生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且管理中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3]。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需求,传统人工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也较容易出现纰漏。

三、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改进思路

(一)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

想要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质量,就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特殊性,提高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重视,积极改革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为其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现代化管理工作模式,从而实现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不仅管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且更加方便、可备份,不易丢失。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体制混乱,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效性差和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着直接关系。想要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水平,就是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符合毕业生档案管理特征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障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顺利展开,利用制度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工作有效性。制度不仅能够为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更能够有效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使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和前提基础。如果管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便很难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质量,必须要从工作人员抓起,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管理效果和管理有效性。所以必须要先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其熟练掌握毕业生档案管理技能和知识,保障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有效落实。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9篇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呈现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

一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多且连年持续增加。1997年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各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4万人,2016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多且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量瞬间加大,以至于不得不临时凑人手、拉队伍,不少高校疲于应付。

二是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时间上相对集中。由于高校毕业生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学校档案整理、转出,地方接收档案、整理入库等工作,从时间上看相对比较集中,高峰期大致从每年的6月中旬到10月下旬。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时间上相对集中,阶段性工作量突然增加,这一特点也无形增加了高校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压力。

三是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偏低。其一,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整理档案时依然采取文字标注信息的方式进行,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其二,大部分高等学校在毕业生档案转出后,都无法实时查询或跟踪档案去向,给急需用档的高校毕业生带来诸多不便。其三,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整理入库时,亦多采用人工整理数据的形式,信息化水平不高,加之档案来源单位众多,工作量大且繁琐,效率不高。其四,虽然目前大多数地方档案管理部门都已支持网页查询毕业生档案去向,但查询方式较为单一,当前已广泛普及的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查询等方式利用度还不高。

二、利用信息化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高等学校要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等学校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在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吸纳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档案管理队伍,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提高软硬件配备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本着有利于简化和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原则,探索推广使用条形码、二维码等信息化方式标注毕业生档案信息,逐渐改变毕业生档案信息标注方式。高等学校要畅通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渠道,探索普及开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查询方式,以方便毕业生实时掌握其档案流向。

(二)地方要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各类信息化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速度更加快捷,工作效益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在此大背景下,地方档案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直接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窗口部门,为服务对象提供档案管理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应为“必修课程”,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安全保障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工程,实现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的全面信息化。

(三)决策部门要大力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工作的开展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

每年就业季,来医院就职的高校毕业学生党员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中,党员基本占到40%。这部分人组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员组织档案是党组织了解党员政治情况的文字资料,是党员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每个中共党员政治生活的缩影,是记录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历程变化的重要材料,更是学生党员身份的重要凭证,发挥着独特的政治作用。因此,党务工作人员和档案工作者对党员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视重视再重视,特别是要提高对刚人职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转接检查保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认真地做好新人职学生党员档案的交接清点和保管,确保医院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无误,再上新台阶。

1.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的相关内容

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的材料主要是学生党员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及符合要求的党员组织材料,如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入党志愿书、外调函、转正申请等。这些材料可以提供学生党员组织档案的信息,方便查阅,是党员组织档案转递、管理的主要内容。

2.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中档案材料不完整。医院党组织在党员关系接转过程中发现,有的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不完整,正式党员有之,预备党员亦有之。主要表现:一是个别档案不完整,有的缺乏思想汇报,有的外调手续不全,个别人甚至缺失入党志愿书,有的整个档案内笔迹为一人所写,有突击发展之嫌:二是个别档案印章盖得有问题,或是入党手续不完善。有的只有上级党组织的印章,没有支部印章,有的是没有支部书记印章或手签,有的甚至有假档案之嫌;三是组织材料填写不全,档案资料缺项漏项。如主要社会关系空白,没有身份证号登记等等。

2.2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的档案管理意识缺乏。毕业季,学生党员忙于毕业答辩,行走于各个招聘会之中,存在不及时转接组织关系问题,个别学生党员甚至认为,只要把党员身份填写到各种表格中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档案放在哪里都可以,没有做到属地管理,使组织档案不能得到妥善保管。加之部分医院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新人已报到,党关系也转接,就是对组织档案没有及时催要,极个别的党组织也认为学生党员档案可有可无,在管理方面投入不划算,处于不被重视的境地,使得新人职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在一种尴尬被动的层面,开展得不顺畅,有阻力。

2.3医院党务工作人员档案保管意识不强,个别人业务素质不高。由于医院基层党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任职周期短,专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大部分新上岗的党务工作人员,由于接手时没有时间去培训和系统学习,知识面不宽,在日常的办公中常会出现因工作人员欠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忽视细节,不熟悉组织档案转接、保管流程,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不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不熟悉档案管理的各种业务规定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导致学生党员组织档案接收、审核、保管工作出现疏漏,造成部分在学校成为预备党员的人员,到医院后不能按时转正;部分党员在日后升级晋职中,因查阅组织档案不合格,延迟升级晋职或根本不能再晋职。

2.4高校毕业学生党员信息没有及时纳入医院党员信息库管理。虽然我们引入了中组部下发的“中国共产党信息管理系统”,对党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但是,由于对党员档案相关信息掌握片面,不够完整,党员信息的更新和党员转入和转出信息的维护不够及时准确,部分信息出现空白和错误,对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升级没有及时跟上,也是造成部分高校毕业学生党员信息不全,监管不力的因素。

3.强化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

3.1加强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意识培养。具体措施为:医院党组织在每年新人职员工的岗前培训中,要专门进行组织档案知识的专题培训,详细讲解学生党员档案管理要求,强化学生党员严肃对待档案、规范填写档案的意识;组织档案的重要性是每个新人职学生党员必学的知识,尤其是党员的档案转递相关知识的教育,可以避免人档分离的现象;要让每一个学生党员清晰地了解党员流动的组织关系和组织材料转递程序或者文件号,便于党员档案的完整及使用。新人职培训可使学生党员明确组织档案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使之在最短时间内,办理自己组织档案的落户工作,如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弥补,防患于未然。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党委每年在组织档案知识的专题培训后,都会有一大批的高校毕业学生党员迅速找到党组织转接党关系,提供组织档案备查存档。医院党委还对全体党员实施系统化教育,强化党员档案的管理要求和重要性。在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培训学习过程中,档案书写是必修课,以此对党员有针对性进行显性教育,减少废档,党委的重视在无形中使每个党员对组织档案的重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2医院组织部门实行专人专项审核查档封档工作。依据《中国共产程》和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对新人职高校毕业学生党员进行资格确认并登记造册,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转过来的组织档案逐项严格审核,查看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志愿书、外调函等有关材料是否齐全。收入党员档案的资料必须齐全完备,主要包括:1.入党积极分子材料:入党申请书、自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材料。2.政审材料:支部的政审报告、各种社会关系外调证明材料、计划生育证明。3.考察材料:党委考察报告、考察时5人~7人的谈话笔录。4.预备党员转正材料: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登记表、党委形成的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报告、考察时5人~7人的谈话笔录。党员档案材料应统一封装、统一管理,做到一人一档案袋。查阅合格后,正式党员的组织档案封好与人事档案合并保管,预备党员的组织档案封好,尽快将档案移交给基层支部组织委员管理存档。一旦发现档案材料不全时,应要求新人职学生党员及时说明原因,补充缺失材料。且要统一表格书写规范,党员档案材料一般要求用A4纸、蓝黑墨水、钢笔、签字笔或毛笔书写,字迹清楚、工整、准确,不能有涂改。

3.3加强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建设。党员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档案室必须实行数字信息管理,这是观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创新,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党员档案保管查阅工作新领域。党务管理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效率的快捷和准确,这种运行新模式使党员档案管理向现代化进程迈进一大步。医院对新人职的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及时进行电子信息登记。使之纳入医院党员档案数据库,方便党员和党组织正确查阅。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档案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档案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档案数字化、网站运行、数据库管理各项工作要规范化,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注意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保护个人隐私。

3.4加强党务队伍建设,实现党员档案管理专业化。高度重视党员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党建日常工作范围,根据档案管理和党建工作的特点,坚持“专兼结合”、“专人专机”的原则,确定熟悉党务、素质较高的党员管理党员档案和党员信息库,定期归档立卷,更新维护信息,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党员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应专门配备兼职及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一是医院在拥有一支有原则有力度档案管理队伍的同时,建立由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组成的兼职档案管理队伍,且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和必要的考核,使党员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在其脑海中不断强化。二是加强专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党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医院在制度与硬件设备上提供及时必要的保障,对党员档案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及档案管理保密原则等多方面的培训,保证党员档案保管使用的合理有效,规范正确。专职工作人员要成为档案管理的专家。三是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党员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理,对清理出的问题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处理,维护党员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尤其要防止和纠正造假党员档案,突击接收党员的问题,如发现此类问题要做好记录及上报工作,及时与相关党组织联系反映,对违反规定的当事人,将视情节轻重,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四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党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后,应将党员档案造册进行移交。办理交接手续,一旦发现问题,实行追责制,确保组织档案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4.培养档案管理的干部,确保党员档案管理高效化

档案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对党员档案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强化档案管理干部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培训,定期对档案管理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定期交流、跟班锻炼等制度。组织部门要抓好过程管控,加强业务指导,定期对党员档案管理进行督查,及时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责成专人迅速整改到位。医院可以通过编印和组织学习《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手册》,与当地组织部、档案局联系,外派其专职学习等手段,培养党员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

5.结论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

每年就业季,来医院就职的高校毕业学生党员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中,党员基本占到40%。这部分人组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员组织档案是党组织了解党员政治情况的文字资料,是党员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每个中共党员政治生活的缩影,是记录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历程变化的重要材料,更是学生党员身份的重要凭证,发挥着独特的政治作用。因此,党务工作人员和档案工作者对党员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视重视再重视,特别是要提高对刚入职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转接检查保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认真地做好新入职学生党员档案的交接清点和保管,确保医院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无误,再上新台阶。

1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的相关内容

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的材料主要是学生党员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及符合要求的党员组织材料,如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入党志愿书、外调函、转正申请等。这些材料可以提供学生党员组织档案的信息,方便查阅,是党员组织档案转递、管理的主要内容。

2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中档案材料不完整。医院党组织在党员关系接转过程中发现,有的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不完整,正式党员有之,预备党员亦有之。主要表现:一是个别档案不完整,有的缺乏思想汇报,有的外调手续不全,个别人甚至缺失入党志愿书,有的整个档案内笔迹为一人所写,有突击发展之嫌;二是个别档案印章盖得有问题,或是入党手续不完善。有的只有上级党组织的印章,没有支部印章,有的是没有支部书记印章或手签,有的甚至有假档案之嫌;三是组织材料填写不全,档案资料缺项漏项。如主要社会关系空白,没有身份证号登记等等。

2.2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的档案管理意识缺乏。毕业季,学生党员忙于毕业答辩,行走于各个招聘会之中,存在不及时转接组织关系问题,个别学生党员甚至认为,只要把党员身份填写到各种表格中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档案放在哪里都可以,没有做到属地管理,使组织档案不能得到妥善保管。加之部分医院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新人已报到,党关系也转接,就是对组织档案没有及时催要,极个别的党组织也认为学生党员档案可有可无,在管理方面投入不划算,处于不被重视的境地,使得新入职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在一种尴尬被动的层面,开展得不顺畅,有阻力。

2.3医院党务工作人员档案保管意识不强,个别人业务素质不高。由于医院基层党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任职周期短,专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大部分新上岗的党务工作人员,由于接手时没有时间去培训和系统学习,知识面不宽,在日常的办公中常会出现因工作人员欠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忽视细节,不熟悉组织档案转接、保管流程,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不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不熟悉档案管理的各种业务规定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导致学生党员组织档案接收、审核、保管工作出现疏漏,造成部分在学校成为预备党员的人员,到医院后不能按时转正;部分党员在日后升级晋职中,因查阅组织档案不合格,延迟升级晋职或根本不能再晋职。

2.4高校毕业学生党员信息没有及时纳入医院党员信息库管理。虽然我们引入了中组部下发的“中国共产党信息管理系统”,对党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但是,由于对党员档案相关信息掌握片面,不够完整,党员信息的更新和党员转入和转出信息的维护不够及时准确,部分信息出现空白和错误,对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升级没有及时跟上,也是造成部分高校毕业学生党员信息不全,监管不力的因素。

3强化高校毕业学生党员组织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

3.1加强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意识培养。具体措施为:医院党组织在每年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中,要专门进行组织档案知识的专题培训,详细讲解学生党员档案管理要求,强化学生党员严肃对待档案、规范填写档案的意识;组织档案的重要性是每个新入职学生党员必学的知识,尤其是党员的档案转递相关知识的教育,可以避免人档分离的现象;要让每一个学生党员清晰地了解党员流动的组织关系和组织材料转递程序或者文件号,便于党员档案的完整及使用。新入职培训可使学生党员明确组织档案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使之在最短时间内,办理自己组织档案的落户工作,如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弥补,防患于未然。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党委每年在组织档案知识的专题培训后,都会有一大批的高校毕业学生党员迅速找到党组织转接党关系,提供组织档案备查存档。医院党委还对全体党员实施系统化教育,强化党员档案的管理要求和重要性。在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培训学习过程中,档案书写是必修课,以此对党员有针对性进行显性教育,减少废档,党委的重视在无形中使每个党员对组织档案的重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2医院组织部门实行专人专项审核查档封档工作。依据《中国共产程》和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对新入职高校毕业学生党员进行资格确认并登记造册,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转过来的组织档案逐项严格审核,查看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志愿书、外调函等有关材料是否齐全。收入党员档案的资料必须齐全完备,主要包括:1.入党积极分子材料:入党申请书、自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材料。2.政审材料:支部的政审报告、各种社会关系外调证明材料、计划生育证明。3.考察材料:党委考察报告、考察时5人∼7人的谈话笔录。4.预备党员转正材料: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登记表、党委形成的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报告、考察时5人∼7人的谈话笔录。党员档案材料应统一封装、统一管理,做到一人一档案袋。查阅合格后,正式党员的组织档案封好与人事档案合并保管,预备党员的组织档案封好,尽快将档案移交给基层支部组织委员管理存档。一旦发现档案材料不全时,应要求新入职学生党员及时说明原因,补充缺失材料。且要统一表格书写规范,党员档案材料一般要求用A4纸、蓝黑墨水、钢笔、签字笔或毛笔书写,字迹清楚、工整、准确,不能有涂改。

3.3加强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建设。党员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档案室必须实行数字信息管理,这是观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创新,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党员档案保管查阅工作新领域。党务管理工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效率的快捷和准确,这种运行新模式使党员档案管理向现代化进程迈进一大步。医院对新入职的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及时进行电子信息登记。使之纳入医院党员档案数据库,方便党员和党组织正确查阅。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档案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档案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档案数字化、网站运行、数据库管理各项工作要规范化,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注意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保护个人隐私。

3.4加强党务队伍建设,实现党员档案管理专业化。高度重视党员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党建日常工作范围,根据档案管理和党建工作的特点,坚持“专兼结合”、“专人专机”的原则,确定熟悉党务、素质较高的党员管理党员档案和党员信息库,定期归档立卷,更新维护信息,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党员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应专门配备兼职及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一是医院在拥有一支有原则有力度档案管理队伍的同时,建立由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组成的兼职档案管理队伍,且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和必要的考核,使党员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在其脑海中不断强化。二是加强专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党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医院在制度与硬件设备上提供及时必要的保障,对党员档案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及档案管理保密原则等多方面的培训,保证党员档案保管使用的合理有效,规范正确。专职工作人员要成为档案管理的专家。三是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党员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理,对清理出的问题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处理,维护党员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尤其要防止和纠正造假党员档案,突击接收党员的问题,如发现此类问题要做好记录及上报工作,及时与相关党组织联系反映,对违反规定的当事人,将视情节轻重,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四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党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后,应将党员档案造册进行移交。办理交接手续,一旦发现问题,实行追责制,确保组织档案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4培养档案管理的干部,确保党员档案管理高效化

档案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对党员档案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强化档案管理干部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党员档案管理培训,定期对档案管理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定期交流、跟班锻炼等制度。组织部门要抓好过程管控,加强业务指导,定期对党员档案管理进行督查,及时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责成专人迅速整改到位。医院可以通过编印和组织学习《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手册》,与当地组织部、档案局联系,外派其专职学习等手段,培养党员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

5结论

党员档案记录了党员政治生命的成长过程,记录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历程变化的重要材料,加强党员档案管理,有利于全面认识党员队伍现状、党员队伍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团结稳定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全面仔细分析医院党员组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新入职高校毕业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中的不足,及时向组织部门或党建工作领导者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做到尽快建立健全党员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大对党员档案管理的投入,加强对党员档案信息网络的管理,增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思想教育。总之必须从根部抓起,真真正正地抓好党员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党员。做好党员档案的管理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也是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具体体现。高度重视党员档案建设,对党员档案建设拿出高标准提出严要求,是医院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快党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进程,高质量完成党员档案建设工作也是检验一个党组织政治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作者:李清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李天明.高校档案收集归档的思考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文小琼.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对策研究,陕西档案,2012(04).

[3]李燕冰.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体性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04).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0-072-03

作者:宗青,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湖南,长沙,410079

学籍档案,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信誉卡”,原因在于他记载着大学生成长经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及身理心理健康状态等信息。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准确齐全、完整规范的学籍档案,既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又为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在毕业生将来步入社会上岗后的定岗、定职、晋级、出国深造等方面发挥重要凭证作用。所以规范高校学籍档案、建全管理制度是前提。

一、学籍档案的特点

学籍档案作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管理、考核时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的形成与其它档案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学籍档案形成的周期性

学生在校的活动形成了学生档案,学生档案的形成周期与其它档案的形成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文书档案整理规定跨年度的文件,除年度计划、总结等文件外,原则上不允许组在一个案卷中;科技档案的整理要求以一个项目、课题等为对象,组成若干案卷,卷内文件形成时间不受年度约束;教学档案整理则要求,以一个学年度为单位进行归档。而学生学籍档案作为教学档案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周期又有自身特点,每个毕业生的学籍形成周期是从学生入校起至毕业为止四年的连续记录,因此学籍档案形成是有它自身的周期性。

(二)、学籍档案内容的广泛性

学籍档案的内容与其他档案有很大的差异,它不但反映了学生的个人情况,而且反映了院(系)常规教学和管理情况,其涉及面是广泛的,涉及内容是多样的,具有广泛性。例如:文书档案中多项内容不允许组在一个案卷中,而学籍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在校四年各门课程的学业成绩、奖惩情况、学籍变动情况、毕业资格审核、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家庭基本情况等。

(三)、学籍档案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共存性

院(系)学籍档案的管理通常采取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同管理的形式,也就是采用双轨制。双轨制管理的好处在于能够从大量原始文件中快速地调阅所需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籍工作的管理效率,检索速度和查准率。

二、目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状况

学籍档案作为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档案中所占比率较多的一部分,它真实的记录了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历程。然而,不少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手段还相当滞后,很难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学籍档案的信息数据不完整,整理不规范。

学生毕业前学籍档案大多由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保管,个别班主任的档案记录不规范,有的使用圆珠笔、铅笔填写,造成字迹模糊不清,不利于档案长期保存;有的未按要求填写,经常出现缺栏、少目现象,使学籍档案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真实情况;同时,由于信息登记不完整,提供资料欠准确:容易造成同名同姓学生的档案混乱;给毕业生办理档案时引起麻烦。还有的高校原有学籍档案的检索工具仅仅是手工抄写制作的案卷目录,且由于学籍档案数量太多,有的没有制作相应的全目录,因此,一旦查阅档案者记不清楚确切的毕业届次、班级时,仅靠记忆检索,就犹如大海捞针,花费了大量时间也不一定能找到,大大影响了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给查阅者和档案员带了一定困难。

(二)、档案材料内容空泛,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

集中体现在毕业生鉴定和平时考核方面,内容平淡空洞,评语格调一致,缺泛个性特点。由于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内容只记载其在校学业、成绩及政治表现,而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材料却没有反映。而这些内容恰恰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了解的重要情况。

(三)、档案使用效率低,转递较为混乱。

一方面虽然绝大部分高校学生档案室配有计算机,但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毕业生材料没有全部输入进去,其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基本上是落实具体单位之后才能将档案转递出去,在这些转递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档案遗失现象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开发利用的程度很有限。主要表现在国家实施电子注册制度之前相关的学籍档案管理,属非公开上网范围,但实际操作起来有诸多的困难:

其一,1994年《分类法》颁布之前,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统一标准,涉及学籍档案管理材料的管理潜在着不规范的可能;由于历年的招生与录取名册、学生学籍表、成绩表等的填写以手写体居多,多年来经手的人众多,书写难以规范,其中涉及的数据繁复,表格规格多样,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电脑管理并非一蹴而就。

其二,纸质与磁性介质材料的收集脱节。办公自动化的条件下,教学部门定期对在校学生成绩进行计算机著录,待学生毕业后形成一份完整的纸质材料移交给档案部门,由于受到技术维护、保密措施、病毒预防等因素的制约,历时几年后与纸质材料相匹配的磁性载体其完整性、安全性难以保障,故不同载体要达到同步、完整收集有一定的难度,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档案部门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三、网络招生对学籍档案的影响

目前高校远程网上录取或局域网录取,与传统的招生录取方式相比,考生电子档案建立以及被网上录取考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混乱,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考生电子档案所反映的内容不够清晰有效,有的指标表达的含义对高校老师而言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二是电子档案中的“考生评估”一栏填写的内容不真实,有的省份填写认真,有的省份则只有“正常”“合格”等字,有的省份干脆是空白。

三是被录取考生纸质档案建档、寄发存放混乱。过去,开学后全部学生档案都能到齐,便于对考生进行复查。实行网上招生后,纸质档案寄发变成多途径,有的是考生自己带到学校,有的是由招生办寄发,有的省份仅送一张录取学生电子档案光盘到高校了事,给高校学生学籍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

四、规范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重的工作,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来的学籍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因此, 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学生学籍信息资料管理系统,以便快捷地录入、统计、查询、检索学生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不同校区、系部的分级管理达到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笔者认为学籍档案的管理机制应根据高教改革的发展趋势和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需要,对学籍档案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予以规范:

(一)、加强对学籍档案的基本管理。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可采取编制《档案法学习材料》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进行档案法知识竞赛,在简报上开辟档案知识栏,以定期介绍档案小知识等手段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同时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有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2、抓好各个环节,规范档案管理。从学生一进校起就要把新生的各类表格、卡片进行统一保管。笔、字、项目、页码、组卷、装订、检查、转递等都必须统一规范。

3、采取计算机检索,提高利用率。学校档案室应购置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将学籍档案的案卷级、文件级条目全部录入计算机,借助计算机查阅学籍档案,以提高档案利用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并可采取以下构想:

(1)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的构想。根据当前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本校跨校区延伸管理和二级学院分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可建立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的构想。它由学籍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研室成绩报送、信息查询等几部分组成。该系统从学生入学、在校期间到毕业发证等全过程实现“一条龙”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

(2)学籍信息管理模块的构想。学籍信息管理模块不但可以批量录入数据,而且可以从招生库等其他数据库导入相关学生资料,按不同校区、系所、专业、学制编班编学号,建立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不同条件快捷地查询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情况,并进行学生休学、复学、留级、退学等学籍异动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库里的资料可以和国家教委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籍学历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导入、导出处理。

(3)成绩管理模块的构想。成绩管理模块把过去的成绩库、补考成绩库、重修成绩库等合并成网络版的成绩库,库里有学号、姓名、分院、系所、培养层次、班级、专业等字段,可供查询学业成绩用。在满足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统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业成绩、年级排名,各种数据报表的统计、制作、打印等。

(4)成绩报送。各科考试完毕,相关教研室登陆校园网上的“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学生成绩并进行试题分析、打印学生成绩频数图及成绩册,同时将考试成绩从网上“提交”给学籍管理科,学籍管理科审核后,再将成绩“提交”到学校学生总成绩库,有关人员即时可在校园网各终端机上查阅学生的考试成绩。

(5)学籍信息资料查询。各终端用户,如不同校区,二级学院、教研室及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操作权限在校园网上查询在校学生人数、学生的个人资料和各科成绩;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查阅并校对自己的学籍资料,查询各科学业成绩;学生的在学成绩单、学生证、考试证和学籍卡等可以打印出来;二级学院、政治辅导员可在校园网上查阅学生的补考、重修人数、考试成绩、平均成绩、打印学生成绩册等。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避免数据录入过程的人为误差,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它与其他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网上招生档案的管理。

1、制定相关规定,明确考生档案管理的政策要求。招生办必须在每次考生建立电子档案的同时,建立纸质档案;被录取的考生档案中,应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被录取考生的纸质档案一律由招生办归中管理。

2、保证考生档案填写内容的真实性与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考生纸质档案归档项目要统一规范,全日制、函授生、自考生层次教育的档案都应归入纸质档案,内容包括毕业生登记表、考试成绩登记表、学生评估表、奖惩情况等,对已参加工作考取大学的考生档案还应包括其中工作期间的档案材料。

3、各招办应承担学生纸质档案寄发职责,确保考生档案的安全性与及时性。为保证数据的完整和防止篡改,档案部门对档案要定期备份。

4、各校应尽快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学生综合档案管理模式。要确保考生纸质档案能及时准确到位,没有到位的考生纸质档案要及时向考生所在招生办催交;为便于今后查阅,必须对考生电子档案信息刻录成光盘。

(三)、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13篇

一、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单,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毕业论文(少数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档案资料,两类档案资料的显著共性特征是学生身份信息唯一和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学号具有唯一性。在教学进程中,这两类档案资料的时间属性也很明确,学生课程成绩每学期都有记载,毕业论文在本科学制最后一学期提交归档。此外,学生课程成绩具有私密性、调用频率高等特性;毕业论文属于学生科研成果,成果归属权清晰,学校有对成果进行使用的权利,除保密论文外,一般毕业论文均具有开放性,可供其他人和机构查询。毕业论文还具有页码多、图表字数多等特点,纸质档案占据较大的保存空间。归纳和理解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是开展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

传统的常用的成绩档案和毕业论文档案组卷方法是采用入学年度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如组卷方法,或者采用以毕业年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的组卷方法。例如:××学校××级××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学校××届××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由于受到院系、专业调整和更名的影响,受到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受到学分制和学籍异动等影响,这种组卷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4]。

就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而言,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一般都采用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但这种双重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成绩电子档案一般依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档案馆无权调阅;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虽然采用了学号查询入口,系统也具有一般的统计汇总功能,但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的软件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较高级需求;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一般是做成光盘,或者简单存贮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计算机硬盘中,不利于长期保存、扩充内容和查询浏览。这说明,目前的所谓教学档案双重管理还仅仅是初步的、分离的档案保存,不能充分体现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各自的优势,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用户服务需求。

因此,建立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值得深入探索。朱惠钰,刘美娟(2001)提出,在新生入学时候,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应的数据库,实现使用学号或身份证二选一的查询方式。以学号为支点组织成绩档案,形成的案卷题名为:××学校学生成绩总册(学号范围),把学号与档号一起贴在案卷脊背上排架,一目了然,有利于快速准确调档[4]。同时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以学号或身份证入口的查询界面,在主字段学号目录后面,添加更多的其他信息子目录,例如:姓名、院系、专业、学期、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等,充分实现多维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析的功能,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下基础。谭玲玲等(2009)把整个学生成绩档案信息化管理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即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分析、成绩输出,每一个功能模块下面又设立若干子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5]。在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杨焕海(2007)提出了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分析与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论述,提出的系统具有录入、修改、查询、浏览、编审、检索和汇总等功能[6],该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基于学生学号关键身份识别信息而建立起来。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可以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应联系起来,实现双重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强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档案的价值。

三、学生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的编研要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它是一种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形式。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做好选题规划,体现学校特色[7],对于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学校和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电子档案,选择一些关键选题,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便于了解教学质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例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全校公共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班级大面积不及格课程分析;学生学籍异动警示分析等。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结合教师科研和生产实际题目的比例;历年选题的重复情况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档案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记载。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和编研工作,不仅有利于实现一般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的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弥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该类档案的价值,便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含卓,欧雪梅.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27-428.

[2]钱爱华.高校教学档案分类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100-103.

[3]王玉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1,(5):52.

[4]朱惠钰,刘美娟.浅谈高校学生成绩档案组卷方法[J].浙江档案,2001,(12):25.

[5]谭玲玲,邹妙玲,谭年元.基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高校成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90-19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报到证 档案管理 思想教育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毕业生报到证现状及其利弊

报到证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源于统包统分就业体制下的“派遣”,走向“双向选择”就业体制下的“报到”,因而兼具服务性、政治性和管理性。

1.1报到证的社会作用

面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要想顺利离校走向社会,除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外,还需要用心管理好自己的报到证、档案、户口,而这个报到证就是管理自己档案、户口的重要依据,否则即使毕业了,也不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或不利于今后发展。很多毕业生毕业时忙于论文答辩、找工作等,根本没有认识到报到证的重要作用,认为它只是一张无用的“介绍信”而已,殊不知,报到证虽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很多重要作用都已经随着历史渐渐淡化,但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发挥着一定的社会作用:一是记载毕业生初次参加工作的时间,二是用人单位、人才机构接收毕业生的有效文字证明,三是便于毕业生主管部门准确掌握各地学生的就业情况,更好地制定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四是为毕业生落实自己的档案和户口提供依据,五是档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报到证的弊端

报到证的前身“派遣证”还有很多其他作用,比如干部身份证明、国家统招计划内的学生、计算工龄、转正定级、规定时间报到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的深入,这些作用基本不复存在,报到证也因此衍生出了很多问题,其弊端日益明显。一是我国并无相关报到证的法律依据,其合法性受到质疑;二是干部身份无法证明,除非是考入编制的学生才能享有;三是国家统招的全日制毕业生这个作用其实在毕业证上已经充分证明,并且全国联网有据可查,报到证这个作用显得多余;四是报到证期限现在并没有严格规定,很多毕业生毕业后一两年都没有去报到;五是绝大部分回原籍的报到证与工作单位不是同一个地方,报到地也根本不看毕业生的报到证,很多学生的工作单位也不知道报到证是什么,因而履行报到手续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六是改派报到证手续繁琐,携带材料多且不易找齐,因为报到证白联在档案袋里面,解约证明在原用人单位,加上新签约单位证明、学校介绍信、毕业证等原件材料很难一次找齐,如果是外地工作学生为了一次改派至少得耗费2个工作日,并且改派还要收取150元的费用,加上路途费用等,无疑又是一笔经济和精力负担。

2 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作用及方法

2.1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其本质上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它必须遵循国家档案办法,依照集中统一、便于利用、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原则,按规定执行管理。毕业生档案主要包括高考录取材料,党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体检表、成绩单、奖惩材料、就业通知书、年度鉴定表、实习材料等。主要记载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表现、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实践等内容,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补办相关毕业或学历证明等的重要证明材料,同时也在职称晋级、购买医保社保、落户、升学、出国、移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2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方法

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都对档案一无所知,甚至不闻不问、随意处置,毕业后根本不清楚自己档案在哪里,直到需要时才恍然记起,然后四处寻找补办,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现阶段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主要有如下方法:

一是落实了工作单位且用人单位有人事管理权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将档案从学校寄送至工作单位。其优势是日后办理保险、职称转正定级等十分便捷,劣势是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扣留n案问题,束缚人员自由流动。

二是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可以将档案留校2年,两年后若学生未对档案作任何处理,学校会直接将档案寄回生源地。其优势是学校保管毕业生档案安全可靠、不收费用,劣势是存在学校的档案永远是学籍档案,不是人事档案,涉及工作工龄等人事证明就没办法出具。

三是毕业时无论就业还是未就业都可以将档案转回生源地,优势是办理手续简便,适合在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劣势是如果以后不在生源地就业的话就需要重新转递档案,重新改办报到证。

四是把档案存放在人才机构,其优势是便于随时调取档案,适合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学生,劣势是毕业生与人才机构交流少,信息不畅。自从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出台后,档案存放在人才机构不再收费,导致很多人才机构拒绝收外地生源毕业生档案。

3 毕业生报到证与档案的关系

毕业生档案去向和报到证去向既存在关系,又不完全相关。报到证是档案投递的依据,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包含有报到证,档案凭借报到证寄送。然而,“档案存放地”和“报到证抬头”是两码相关的事,一般报到证抬头就是用人单位名称,也是档案存放单位,但有很多特殊情况。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第15篇

一、高校计划生育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户分离问题普遍存在

毕业生流动性大、就业不稳定。以农业户籍形式迁入学校转为非农业户籍的学生,他们毕业后,一般户籍托管在就读的高校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的人才交流中心(各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不实行户籍托管),也有回迁户籍到原籍所在地的乡镇派出所,以集体户的形式落户为非农业户籍(因其家庭户籍是农业户)。无论哪种形式落户,他们都存在人户分离这一必然形式。因为,就业的形式决定了他们的流动性程常态化。

2.无法顺利开具婚育证明

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针对高校毕业学生的户籍托管与《流动人员婚育证》的政策。如某地方政府规定:A、填写《大中专毕业生托管人员计划生育基础信息登记表》,B、《办理流动人员婚育证》,C、《流动人员婚育证》有效期限为二年,在有效期限前本人应主动及时到户籍地换领新的《流动人员婚育证》,期间可与户籍地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电话联系一次,以便户籍地的计生部门及时掌握流动人员的婚育信息,超过一年不联系的,将不在为其出具相关婚育证明。虽然有了以上这些政策和措施,流动着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婚育证明时,仍无法顺利开具婚育状况证明。因为电话联系的依据缺乏可信性,且两年及时回户籍地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缺乏可行性。

3.新生儿无准生证无法入户

人员可以凭户口、身份证在一方户籍地领取结婚证,成为合法的夫妻,有生育孩子的合法权利,有些人因思想认识问题或其他原因没有及时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无法开具婚育状况证明,但他们依然生育孩子。造成的结果是:孩子无准生证无法入户等一系列问题。

4.购房限购令影响高校毕业生户籍问题

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购房限购令,这一政策的出台,使高校毕业学生户籍成为敏感的社会问题,他们是购房的钢性需求者。因此高校学生的户籍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

5.《流动人员婚育证》办理程序繁杂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高校扩招以来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体,他们毕业后,国家实行自主就业,他们更换工作的频率较以前其他年代的流动人员更频繁,成为社会流动的新生力军。他们中一些人已在离开户籍地的其他城市工作、结婚、生活,种种原因没有按期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去相关部门开婚育证明没有开具的依据。原因是:现工作单位以结婚一年以上进入单位工作,与户籍地人户分离一年以上且没有办理《流动人员婚育证》,不掌握生育情况,按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不予办理相关婚育证明手续(因为,按正常生理规律,从结婚到这次怀孕期间可至少生育一个孩子,期间的婚育情况管理存在漏洞)。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相关手续尚且如此难以办理,更别说夫妇是双独生子女生育第二个孩子需办理的相关手续更是繁杂难上加难。

综上所述,由高校毕业生的户籍管理引发的婚育证明的焦点:“人户分离这一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高校毕业学生的这一社会生活难题。高校毕业学生不同于其他流动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基本上不再回户籍原地,户籍也无法落户于生活、工作的城市。因此,开具有婚育状况证明,是他们生育子女的一大难题,这不仅给他们繁忙的工作增加额外的精神负担,而且形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下生育子女,孩子无法入户,医疗保险、社会保险、高价费入托上学等等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婚育档案管理对策

1.改变现有的户籍托管与回迁政策

托管与回迁是人户分离成为必然存在形式。因此,解决高校毕业学生的户籍管理问题,就是打破现在实行的户籍管理地域间界限政策。改变户籍托管与回迁政策使高校毕业学生流动成为常态化、普遍化局面。所以,尽快解决高校毕业学生人户分离是他们婚育管理问题的关键。

2.建立完善的婚育信息网络档案化管理系统

将高校毕业学生纳入全国流动人员计划生育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使大学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处在不断流动中的、由学生变为社会青年群体的他们,随时随地按期登记申报个人的婚育状况情况,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改变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换领《流动人员婚育证》,电话联系申报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不可操作性。心情愉快地申报办理生育孩子的各项手续,解除他们的社会精神负担。

3.婚育信息网络档案化管理先从基层试点起步

我国计划生育信息网络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应从基层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起步,建立逐渐向全国升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人群的婚育信息档案(他们正处在生育的高峰期),制定更加完善的、可操作的婚育服务信息档案化管理系统措施。他们就业不容易,工作压力大,即使各项手续齐全,因人户分离,不可能请假奔波办理,往往劳烦的是双方的年迈父母为其多方奔波办理。因此,解决好他们的生育问题,会让千万家庭生活在和谐的欢乐氛围之中。

4.地方性政策应对高校毕业生优惠

地方政府在制定限购房、及其他地方福利政策的同时,多考虑一下流动的年轻人,他们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高校毕业学生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5.婚育档案工作者要端正态度,做好服务

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服务意识,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员婚育信息档案。社会在关注其他流动弱势群体时,多一些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流动的青年群体。他们肩负着赡养夫妻双方多位父母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未来社会的养老问题。因此,婚育信息档案化管理工作尽快地跟上他们的生育节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