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2021年以来,XX镇高度重视火化及移风易俗工作,以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任职为契机,村级调整了火化及移风易俗工作小组,重新明晰职责,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保障工作成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镇村两级干部对火化工作及移风易俗工作的思想认识程度,明晰工作职责,确定工作目标。特别是对于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加大对火化及移风易俗工作的培训力度,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成立村级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红白理事会,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兼理事会会长,村支部成员和红白事总理担任成员,镇党委政府和村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殡葬改革管理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殡葬改革信息联络员,确保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制定工作台账,对60周岁以上老人建立台账,实施跟踪管理。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与此同时,成立专项督导工作组,对全镇的火化工作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并结合镇派出所对土葬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2021年以来,XX镇高度重视火化及移风易俗工作,以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任职为契机,村级调整了火化及移风易俗工作小组,重新明晰职责,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保障工作成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镇村两级干部对火化工作及移风易俗工作的思想认识程度,明晰工作职责,确定工作目标。特别是对于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加大对火化及移风易俗工作的培训力度,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成立村级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红白理事会,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兼理事会会长,村支部成员和红白事总理担任成员,镇党委政府和村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殡葬改革管理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殡葬改革信息联络员,确保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制定工作台账,对60周岁以上老人建立台账,实施跟踪管理。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与此同时,成立专项督导工作组,对全镇的火化工作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并结合镇派出所对土葬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xxx共有48个行政村,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扶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创建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总体要求,瞄准“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这一目标,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种创建活动,取得了

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以为条件好了,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所造成的。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全镇每年用于婚丧大操大办的财力近千万元,一个丧事至少花费五、六千元,一个喜事花费两、三万元。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等行为耗费精力、物力、财力,广大干部群众入股子、摊分子也很不情愿,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随风而行。镇党委、政府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革除旧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势在必行。因此,镇党委、政府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四个反对、四个提倡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印发了《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编制了包含生活、道德、伦理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并统一制作成版面上墙。20年,投资6万多元,在湖王公路沙庄段,建成了1500米的集平安、计划生育、旅游开发、家庭美德、组织建设等内容于一体的文明宣传长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帖合实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果,针对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的心理,建设了一批文明角、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室内外场所,给群众创造了一个能去可玩、幽雅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因势利导,利用文化教育阵地,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另外,我们还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一些不良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委、政府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工作深入

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两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就是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放宽政策,不徇私讲情;“实”,就是把好群众举报、调查取证等环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治理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也触及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细”,就是具体治理中,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严厉打击了一批流氓恶势力,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针对黄赌毒现象,我们去年连续开展了4次专项治理严打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200年,全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比原先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我们采取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教育转化、公开评议等办法,进行了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支部书记的处理力度,规定:凡是在所辖村内出现一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就给予支部书记组织谈话或戒勉处分,并扣除全年绩效工资的10%,取消其年终评先树优的资格。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48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31个村还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街心花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先期投入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治理五乱”和“三清三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尽管镇财政比较困难,但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至少拿出财政收入的l%用于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账专管。自去年以来,镇财政用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拨款已达20多万元。各村也相应的落实了为群众服务的一些必要设施、器材用品等。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移风易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镇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积极开展“学科技、快致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移风易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办理婚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来主持操办,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影响,造大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再比如,针对农村家庭卫生不清洁、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问题,我们就发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开展联户评议活动,让广大家庭妇女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转化观念,从而自觉的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三、巩固成果,自我加压,探索建立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

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建立领导机制。加强领导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明办为基础,抽调民政、团委、妇联、公安、工商、土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了宣传发动、综合治理、督导考核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镇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婚嫁服务队和殡改服务队。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能够为群众热心服务的标准,在全镇确定了123名同志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移风易俗工作队伍,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菽园杂记》民俗语汇民俗文化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萨丕尔,1985:197)。这段话阐释了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民俗语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的综合性载体,它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着文化,其承载的文化是厚重而有底蕴的。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谈到:“民俗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语言承载民俗文化的方式主要有四种:1.语言单位概括指称民俗事象;2.语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3.语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4.语言单位折光反射民俗风貌。”(钟敬文,2002:305~306)据我们分析,《菽园杂记》民俗语汇承载民俗文化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民俗语汇概括指称民俗事象

这种方式是指“语言材料作为民俗事象的名称,专语专用,语俗完全相印”(钟敬文,2002:305~306)。如:

【拜年】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P52,卷五)

“拜年”指在新年时,拜家族中尊长及到亲友处祝贺的风俗。清代允禄《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曰:“岁首,群相庆贺名曰拜年”。此风俗一直沿用至今。民俗语汇“拜年”直接指称民间拜年的民俗活动,语言单位和民俗活动完全相印。

【划龙船】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上迎母后幸内沼,看划龙船,炮声不绝。(P1,卷一)

“划龙船”又名“赛龙舟”“龙船赛会”,关于其起源,在民间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是指端午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此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对于此民俗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土风录・卷一・八》曰:“端午龙舟,端午节有龙舟之戏,相传以三闾大夫。本荆楚岁时记之说,但于吴地无涉。按: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吴越春秋以为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而作(周栎圆书影以为习水报吴托于嬉戏)。宗懔引《曹娥碑》,谓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闻屈氏。”(长泽规矩也,1989:180)民俗语汇“划龙船”专语专用,概括指称相应的民俗活动。

【斗叶子】斗叶子之戏,吾昆城上自士夫,下至僮坚皆能之。(P173,卷十四)

“斗叶子”又名“斗叶”,是民间一种博戏,纸牌戏的一种。民俗语汇“斗叶子”直接概括指称此种博戏。

《菽园杂记》中,承载民俗文化属于此种方式的民俗语汇还有:祈年、劝酒、祈祷、祈雨、造蛊、嫁、葬、出丧、发孝、求婚、议婚、释菜礼、春祭、殉葬等。

(二)民俗语汇具体陈述民俗事象

这种方式是指“一个词、短语或一两句话,直接道出民俗事象的具体内容”(钟敬文,2002:305~306)。如:

【吃不落夹】然今朝中以四月八日为佛节,赐百官吃不落荚,莫有觉其非者。(P56,卷五)

“不落夹”是以苇叶包糯米或桐叶摊卷白面蒸煮而成的食品。四月初八日用以供佛,朝廷亦以赐百官。明代刘若愚《明宫史・饮食好尚》亦云:“四月初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三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也。”此民俗语汇直接陈述了民间在四月初八佛节时的民俗事象。

【芦青长一尺,莫与河豚作主客】梅圣俞《河豚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此时,贵不数鱼虾。”而吾乡俗语则云:“芦青长一尺,莫与河豚作主客”。芦青,即荻芽也。荻芽长,河豚已过时矣。(P111,卷九)

“芦青长一尺,莫与河豚作主客”意指河豚的食用有鲜明的季节性,只要到了芦青长一尺之时,河豚就过了最佳食用季节(一说是因为肉质没有之前鲜美,另一说是毒性增加,食用风险随之增加),便不用其招待主客或不用其作为招待客人的主要食物。“河豚”亦名“河”,鱼名,肉味鲜美,但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方可食用,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产。我国从古至今形成了时间久远的食用河豚文化。因为河味、毒皆备,故古人有所谓“舍命吃河豚”一谚。如今,民间仍流传“拼命吃河”这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俗语汇“芦青长一尺,莫与河豚作主客”直接陈述了民间的饮食习俗。

【种竹无时,雨过便移,多留旧土,记取南枝】/【十人移竹,一年得竹。一人种竹,十年得竹。】种竹无时,雨过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此种竹诀也。……又云:“十人移竹,一年得竹。一人种竹,十年得竹。”盖十人移者,言其根柢之大,即多留旧土之谓也。(P168,卷十四)

前一句农谚直接陈述种植竹子的秘诀:种竹不分时节,下雨后便可移植,尽量留下原来根上带的土,切勿转向,否则树木易枯死。元《农桑辑要》亦云:“谚云‘栽竹无时,下雨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后句农谚陈述了移植竹子的经验:移植竹子要大颗移植,尽量多留原来根上的宿土,不易伤及竹根,竹子便易于成活,反之则不行。其他文献也有类似的记载。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十九:“谚曰:‘一人种竹,十年盛;十人种竹,一年盛。’”明代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卷十:“谚曰:‘十人种竹,一年成林;一人种竹,十年成林。’”我国自古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出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的就以俗语、谚语的形式流传下来,形成了稳定而悠远的农业生产民俗。

《菽园杂记》中,承载民俗文化属于此种方式的民俗语汇还有:作揖、缠足、雕青、刺花秀、文身、钉官石等。

(三)民俗语汇折光反射民俗

钟敬文(2002:305~306)认为,“民间语言虽不直接陈述民俗事象,但其内容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反映出民众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观念,凝聚着民众的智慧与经验。通过这些内容,可洞见彼时彼地的文化风尚、世俗人情,从而领悟若干民俗的惯制和风采。”如:

【借书一痴,还书一痴】世有“借书一痴,还书一痴”之说,此小人谬言也。痴,本作,贮酒器。言借时以一为贽,还时以一为谢耳。以书借人,是仁贤之德;借书不还,是盗贼之行。岂可但以痴目之哉!(P116,卷九)

《菽园杂记》作者陆容对谚语“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考证极是。“借书一痴,还书一痴”本作“借书一,还书一”,“”又通“鸱”,为贮酒之器。《汉书・陈遵传》载杨雄《酒箴》曰:“鸱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颜师古注:“鸱夷韦囊以盛酒”(张一民,1997)。后人略称为“鸱”,后造“”字以别。《集韵》“”字下注:“古以借书,借书馈酒一,还书亦馈酒一”。“借书一,还书一”反映一种礼俗:早在汉代,借书者和藏书者有着约定俗成之礼仪――借书以一酒相送,还书以一酒相馈,皆表谢意。但此句俗谚在流传的过程中,被讹为“借书一痴,还书一痴”,正常的藏书借书行为却被人耻笑,甚至还有过之而不及的意味,唐人李匡在《资暇集》中称后人更生其辞为:“借一痴,与二痴,索三痴,还四痴”。(张一民,1997)“借书一痴,还书一痴”这句谚语本身虽没有直接陈述民俗,但据讹传考察其本句(“借书一,还书一”)及本义,却可以窥见民间藏书家与借书者之间,因书籍流通而产生以鸱酒相酬谢的遵信守约。

【事要好,问三老】谚云:“事要好,问三老。”(P12,卷二)

“三老”泛指有声望的老人。整句俗谚之意为:想要把事情办好,须向有经验之人请教。这句俗语体现了古代人民群众重视实践经验的观念。

《菽园杂记》属于此种方式的民俗语汇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官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媒、薨、避讳、快儿、抹布、兴哥、谢欢喜、圆果、竖笠、昆山、手巾等。

参考文献:

[1][美]萨丕尔.语言论(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日]长泽规矩也.明清俗语辞书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一、海外工程承包财务经营风险

(一)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制的风险。

1、政治风险

政局不稳、恐怖活动、战乱及民族矛盾都属于政治风险。建筑企业海外项目有着较长的运营时间,较高的政治敏感度,在对承建业务进行选择时,要尽量避免其处在动荡的地区,特别是不要选择那些常遭受动乱、战争等严重政治问题的地区。比如那些殖民地过渡为独立国家的地区,以及那些财力枯竭,拒绝签约,逃避债务等东道国。所以,若是政治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经济风险

其指的是承包市场所在地经济环境或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带来的风险。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基建投资规模成正比,且承包商的利益获得与施工国的经济发达度及政治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承建商要对当地建筑业市场容量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若是市场的容量有限,国家承建商可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来降低当地运营成本。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对政治与经济间的联系着重考虑。

3、社会风险

主要是指社会法制与文明情况。承包商在对承建业务区进行选择时,由于不同的企业管理风格与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对当地法制与社会文明发展状况是否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作深入地了解。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与工期的如期完成,承建业务区域要选择在法制完善或治安良好的国家进行。此外,在所在国施工中,施工企业对当地法律与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会造成劳资关系与法律纠纷的恶化。

(二)企业管理风险

1发展战略定位问题

由于对海外经营战略缺乏长期的规划,海外施工企业有着严重的临时经营思想,且并未作出长期发展规划,最终造成在一个项目完成后就会使一个市场丢失。

2、项目管理模式问题

其包括较低的决策效率,缓慢的资金到位,明显的物资设备保障问题,缺乏规范的劳务管理与施工组织,以及模糊的施工现场责任与权力。

3、匮乏的海外经营人才

我国建筑企业缺乏熟悉国际技术标准的、能够规范操作、了解市场运行规则的人才。加之,明显的语言与理念的不同,使与业主、监理在进行沟通时存在问题。

4、乏力的海外项目监管

由于不对称的信息在海外项目中严重存在,就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可以迅速反应、高效指挥监管有力、指挥高效的管理机制,来对集团总部与海外项目间的合作进行管理。还应结合具体情况,为各个项目下达明确的考核指标,使经济责任得以落实,从而保障海外项目的安全性,使海外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企业经营风险

1、投标过程风险

由于翻译人员对施工技术不熟悉,技术人员在与当地人员进行交流时存有沟通障碍,导致难以理解项目资料信息的技术要求、标书内容、业主特殊规定等,使得建筑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产生对重大事项判断的误差,使企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损失无法得以弥补。同时因为海外工程路途遥远,就无法对实地考察当地的市场及项目市场,从而对投标报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2、海外建筑业市场认知风险

由于建筑企业不够熟悉海外相关法律政策,对工程建设制度与管理制度、基建项目投资情况也了解较少,就易导致对劳动人员工资与工程工期,以及建筑材料价格的错误判断。因此,海外建筑企业还要对不同的施工技术规范所带来的风险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3、项目运营风险

施工风险与成本风险是项目运营风险的主要两方面。承建商为了得到较高的中标机会,在项目运营前期会做很多设想,但施工正式开始后,却会发现许多前期的设想是不切实际的且隐藏着一定的风险,这样一来,若是企业管理层对潜在的风险无良好的应对措施,就会使企业由于某项目的失控而造成战略计划的失败。

二、防范风险策略

(一)确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模型

所谓风险评估,指的是企业分析与决策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过程。为保证企业或项目全面而多层次地运营,风险评估小组在要企业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此外,企业有关管理部门要把项目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二)回避、转移或自保建筑企业海外运营风险

1、回避策略

企业决策层对具有较差支付能力的业主,或是存在较大风险的国家等那些给项目带来的巨大风险的,要采取回避策略。

2、建立风险自保机制

在项目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要采用项目保险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将所存的潜在风险得以最大限度的转移。企业要对海外合同风险敞口管理有正确的理解。企业需要在正常项目施工的基础上,将当地货币兑换成国际通用货币,以此降低汇兑风险。从而避免一些国家由于幅度过大的货币汇率贬值,外汇的管理与限制等引起的财务风险。

3、加强索赔工作

在进行合同签订时,要特别对材料价格的索赔工作加以注意。虽然其程序诸如材料报价、索赔等工作较为繁琐的,但是其在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必须注重对它的管理与落实。此外,还要重视合同工期的索赔工作。以确保多变的海外施工环境,不同的法律文化风俗,对材料价格造成的影响。

4、强化合同风险意识,建立合同风险监控机制

作为连接业主与承建商间的法律纽带,合同对承建商的项目管理,与利润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必须防范合同风险,加强合同索赔。并要加强海外市场调研,对FIDIC合同条件的掌握与运用加以强化,从而为企业争取的正当而合理的权益。

(三)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要想对当地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使其为企业服务,就必须将其文化、语言及技术等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企业不但要做好高素质项目管理人员的筛选与调派工作,而且要加强收管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对当地分包商与工人档案进行不断完善,从而转移工程所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此外,企业要合作与配合当地的咨询队伍。保证所选择建筑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对当地国家法律与税收制度能够熟练掌握,使双方在合作中,将其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与税收风险加以转移。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致谢是人们日常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行为,是世界各国人们都拥有的礼仪规范,是对别人为自己提供的帮助的承认,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的文明举止。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冒犯了他人,则需要道歉,以修补维护人际间的关系。由此看来,道歉不仅仅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还具有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功能。但由于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致谢与道歉的方式也不同。

在英语国家,人们不仅对上司、同事或是陌生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对亲戚、朋友或是父母的帮助也会表示感谢。而在中国,属下为上级办事,晚辈为长辈办事都是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是不需要表示感谢的。当然,在中国对于关系亲密的人的帮助也有致谢的表现。比如:辛苦啦!快歇会吧。等等。

在英语中道歉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用来表示遗憾,如:Iamsorry.一种用来请求原谅,如:Pleaseforgiveme.另一种用来表示道歉,如:Iapologize.在使用这三种表达方式时是很有讲究的。在汉语中表示道歉没有那么复杂,通常一声对不起就可以表示在英语中的那三种方式。在致歉方面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估计面子问题在致歉方面不容易做到直截了当的赔礼道歉,通常会采用迂回的办法。这一点与英语国家的致歉行为有着最大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致歉和道谢都是经常发生的,在措辞上需要注意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性。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出现。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

(一)利用教材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授

1.通过词汇讲解渗透文化信息。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介绍,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主观评价。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对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2.通过对话练习与阅读文章渗透文化信息。英语课本中的对话材料是学生了解和接触英语文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编辑者在设置对话的时候,有意识地考虑学生对文化信息的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对话作为一个重点来讲解,让学生通过对话更加了解英语文化,从而熟知中西方国家在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在讲解对话时肯定会出现一些学生们应该掌握的日常对话,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日常用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再进行一些补充,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英语活动

1.英语角。在英语角,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每一位同学可以当一天的小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解一些中英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时候同学们自己练习用英语对话,通过这种练习,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文化差异,也锻炼了口语,为以后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教学对策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回顾这些年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只能差强人意,其中的问题也大量存在,如很多学生抱怨:“虽然能读懂字面的意思,却不能理解文章的主旨。”笔者认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如思维定势,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等。

一、现代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习惯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阅读方面养成了各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最常见的就是逐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以单个的词为单位,而不是以短语、句子成分或意群为单位,这样就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和连贯性,进而影响到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最常见的不良习惯还有出声阅读。许多学生喜欢在阅读时发声,而不是在心里默读。殊不知,嘴的移动速度远远没有眼睛快;边阅读边翻译成汉语。这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阅读陋习。它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感;每当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这种不良习惯会导致学生对工具书的依赖,不利于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回读。该习惯是指学生遇到不易理解的内容时重复阅读,反复回读前文。这样会使阅读速度减速慢的同时,对篇章的整体理解也大打折扣。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指字阅读。该习惯是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用笔或其他文具划过每个单词,视线随之移动,此种现象也是影响阅读效率的不良习惯。

(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会随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改变。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是与该国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艺术等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语言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应该讲授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学生不了解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时,对内容的理解就会不全面,甚至是误解或曲解原文的主旨。但是,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比较注重词汇语法方面的学习,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很多教师没能把相关的内容纳入其教学计划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阅读的瓶颈,很难把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英语基础知识的薄弱。

谈到英语基础知识,除口语外,无非就是词汇与语法。笔者经过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发现,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中词汇量的不足是主因。尤其是大一和大二刚刚进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学生,明显能发现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不足,运用不熟练,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极大地削弱了阅读效果。语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基本的概念划分不清,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每当遇到复杂句子结构或长句时就会产生理解困难,这方面问题从每年的考研英语翻译题的低得分率中可见一斑。

二、提高阅读水平的相应教学策略

既然阅读中存在这么多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应当采取应对策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强化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加强。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贴近生活或时事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材料更有助于教师向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该注意的是选材的范围广,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如有关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人物、时事新闻、名人演讲等。研究表明,在学生了解与文章相关的文化方面知识时,他们对材料的理解就更全面。反之,他们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理解偏差,所以,教师在阅读课中结合材料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势在必行的。

(二)重点提高语篇分析能力。

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的前提下,要想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就要帮助他们学会从整体上分析文章,提升其语篇分析的能力,这样会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阅读材料体裁上可以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诗歌、议论文等;同时题材的选择也要与日常生活贴近,如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在阅读文章前,教师可以介绍文章的体裁及相应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相应的问题来推测文章的主旨。接下来可以让学生略读全文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并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后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来让学生找其主题句或归纳文章中的转折性词语、过渡性词语,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在含义,读出弦外之音,帮助学生摆脱语法词汇的束缚,从语篇的角度分析全文,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三)加大学生的阅读速度训练力度。

要想提高阅读水平,阅读速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实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一是多作快速阅读练习,培养学生提速的意识和技巧,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语感。二是规定时间阅读法。教师可以选取一定的课外材料,如报纸和杂志文章等。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不允许问同学问题,也不允许查工具书和字典,以此来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全神贯注的能力。

三、结语

现代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师应当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拓宽思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李树河.大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

[3]唐滟珊.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5(5).

[4]曲玲.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尝试[J].辽宁高职学报,2005(2).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一、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教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因而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现在我们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关系,一步一步地提高英语学科教与学的质量。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为学生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可选择难易程度适当、体裁丰富且兼顾趣味性和时尚性的材料,要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当阅读材料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符合他们的要求时,阅读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阅读的兴趣就越会浓厚;其次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强化学生词汇的巩固力度 

我们教师一定要把好词汇关,可利用早自习或上课时间集中学习单词词组,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词汇外,还应对现有词汇进行扩充,结合构词法中的转化、派生和合成等方法拓展学生的词汇,利用联想扩展词汇,利用归纳和分类来整理词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词组有初步的感知后,再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提高词汇量。 

四、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如果没有把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作一定的介绍,是很难讲解清楚教材内容的,学生也很难准确地把握有关内容的思想内涵。因此,英语教学中对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与中华文化同样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阅读,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保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学生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语感。另外,向学生指出阅读中容易出现的,如:轻声朗读、手指划读、心读、回视、重复阅读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容易使理解只停留在某个词或某个句子上,从而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逐渐地培养他们离开自己的手指和笔,用眼睛扫读文章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 

初中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更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其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1.抓住每段的关键句子和每个句子的关键词,跳过无关紧要的生词。 

2.带着问题读文章,明确考什么样的题和题中的时态、人物等。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09―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了体现。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知 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悟该语言文化的内涵,接受该语言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的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挖掘单词的多重意义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教材内容直接体现着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不但要理解、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还要精心备课,组织教学,适当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先从英语词汇入手,充分理解和挖掘单词的多重意义。在教“Animals”时,可以介绍一下,外国人非常喜欢动物,并且喜欢养宠物。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之犬”“走狗”“狗腿子”等,但在西方人眼中,狗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a lucky dog. ”(幸运儿)等常用词汇。

二、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去哪儿?”而你如果对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lunch?”,英美人则理解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如果你问英美人“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会认为是触犯对方隐私,英美人是会不高兴的。而“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It’s a fine day, isn’t it ?”等关于天气的话题是比较适宜的。中国人很少当面把礼物打开,而西方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 .”“Thank you. It’s so cute. I like it very much.” 介绍时要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先把年少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地位低微者介绍给地位高的一方。应避免在引见时只介绍名而不介绍姓,这种介绍,不仅会引起混淆,甚至带有一些侮辱性,好象对被介绍人的姓氏不屑一顾。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涉及以上内容的用语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三、专题式介绍英语文化知识

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美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对英语初学者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四、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吸收和体验外国文化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民营企业;出口;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6; 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人民币升值

1.概念

人民币升值的通俗意思就是说,中国人的钱值钱了,比如在国际市场(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体现出人民币购买力增强了)上原来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一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了,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是由汇率直观反映出来的。人民币升值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换句话说就是你以前用一美元能换8.27元人民币。现在只能换6.3352元人民币,而且还在持续升值中。

2.背景

2003年,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的带动下,经济保持年增8.2%的强劲势头。一般来说,若一国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则会支持本国的货币稳定升值。另一方面,我国近10年来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顺差,目前已成为排在日本之后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的国家,这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国家都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支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持续攀高,至2005年9月底,己达到76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虽然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国内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在长期内影响着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使得人民币面临着长期持续的升值压力。

2010年10月18日,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通过邮件最新研究报告称,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会加大,预计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可能突破3%,此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显著增强,同时辅以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以达到调结构和防通胀的目的。截至10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541,自6月21日人民币汇改重启三个半月间内,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高达2.76%,较2010年1月4日的6.8281累计升值2.55%。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2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849,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突破6.32。

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是直接产生的汇兑损失加大。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企业换汇成本上升,使尚未收回的外汇账款和必须履行的在手合同产生相应幅度的损失。有的企业为减少汇兑损失,甚至面临有订单不敢接的局面;二是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下降,如果要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而如果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又会影响企业的出口额。问卷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准备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但又有80%的企业表示,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同时又会影响到企业的出口额,甚至有44%的认为出口额将减少10%以上。一些企业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出口结构来看,义乌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中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处在产业链低端,同时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品牌,整体产业利润水平较低,对汇率变化高度敏感。如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本身的利润水平较低,出口产品价格普遍较低,成本压缩空间不大,产品提价的空间也非常小。由于人民币升值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出口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低成本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弱化,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再加上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出口退税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各种困难,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举步维艰。部分企业在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而且面临订单减少的危机,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定货出现不足或明显不足。有的企业表示,为了保住和占有国外市场,为了不失去与国外客户的合作关系,为了留住本企业的员工,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影响到企业出口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对汇率升值的可承受能力较弱,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有三成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程度。

2.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因“两头在外”受汇率风险影响相对较小,而一般贸易受汇率风险影响较大。义乌出口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占比高达80%以上,加工贸易占比不高,特有的贸易方式决定了义乌民营出口企业将受到较大的汇率风险影响。而且,一般贸易出口从接单至成立,出口收汇需2―3月的周期,受市场竞争、汇率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在收汇时经常出现无利润可图或亏损情况。

三、针对人民币升值民营出口企业应作出的发展战略调整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企业选择“成本消化的主要方式”是“企业自身消化”,其中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企业今后仍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发挥我市行业协会的作用和产业集聚优势,协调企业一致对外,限定最低出口价格。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企业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上,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加大先进设备的进口,特别是产能扩张要求高的企业。调查显示,有将近80%的企业准备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当前,特别要借助全市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敢于谋划大项目、谋划高精尖项目,敢于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加大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技术的先进设备的进口规模,用先进设备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区域产业技术水平及竞争能力提高。

三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名牌产品。企业应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力度,不断提高其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和含量;同时积极培育和树立自己的品牌,使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形成品牌优势,利用自己的品牌吸引外资,通过吸引外资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进而逐步扩大出口市场份额。

四是进一步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攀升,出口企业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增强避险能力,主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一方面,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锁定和规避汇率风险。今年以来,人民币的“小跑前进”让部分出口企业尝试通过金融机构锁定汇率风险,如通过远期结售汇、提前押汇等方式避险,同时金融机构也要适应人民币汇率浮动的需要,尽快向企业客户推出更多合适的避险品种。另一方面,通过合同条款的选择回避汇率风险。调查发现,人民币升值对我市大部分没有出口议价能力的企业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对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同时,应尽量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与外商建立合理的汇率风险分担机制。同时要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即在与外商及商签订合同时,充分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在确定底价的前提下,预留部分价格上涨幅度。或是采取分时段定价政策,以月或季度为一个时间段,参考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价格,灵活定价。再一方面,要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外汇账款占用。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减少在途资金占用。同时在操作手法上可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在接单方面尽量接交货期短的订单,对长期订单,可采取“拆单”的方式来处理,也就是分期签单,分开时间段来签订产品价格。

五是进行市场转移。

(1)出口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海外转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企业可以选择到国外去开办企业和工厂,可以在国外利用当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就地销售;如果目标市场生产要素成本较高,企业也可以选择要素成本低的第三国生产再出口到目标市场。这样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2)开拓多元化市场。①进入其他国家市场。在走出去的同时,企业还应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目标市场,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企业对国外某些市场的长期依赖;若这些国家由于某些贸易限制或外汇管理方面的制约不能进口我国的产品,那新兴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由此给我国造成的产品积压和资金占用问题。通过出口到新兴市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争端,并减少贸易争端发生的频率。②外销转向内销。出口企业如果出口减少,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弥补。这样企业可以通过转向内需为自己的产品寻求出路,加快建立完整的国内营销网络,这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内需不断扩大,政府也在积极提倡拉动内需,外需向内需的转变是很多出口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

当然,要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仅凭企业想招应对还不够,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企业的自身实力才是根本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我国出口企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自觉地由被动变主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也许,这样的改变只是第一步,但却是关键的一步。这也是人民币升值带给出口企业最有价值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王步强.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2005,3.

[2]吴湘.人民币升值:外贸转型迎来绝佳时机.民营经济报,2005,7.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11篇

一、农村自办宴席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1、购买食品原材料贪图便宜,采购过程不规范。部分农村群众消费观念落后,安全意识差,采购食品原材料首选价格便宜的,在他们的传统消费观念中,“便宜”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食品原料采购不能严格把关,更谈不上有索证索票的意识。只要看不出腐烂变质、闻不到臭味异味就行,个别群众甚至存在着“只要烧熟了吃,就不会有问题”的错误观念。因此容易购买到低价劣质以及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材料,从而为宴席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2、宴席加工及用餐场所简陋,卫生设施不规范。一般在农村都是以自家厨房和堂屋为主,有的在庭院内用油布做个顶棚临时搭建,甚至有的在露天直接加工并就餐,条件有限,卫生设施不齐全。无“防尘、防蝇、防鼠”设施,无流动水洗手洗菜设施、无食品冷藏保鲜设施,造成食品原材料易受污染。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大量半成品与熟食长时间混放,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造成食物中毒。

3、餐洁具临时租借使用频繁,清洗消毒不规范。因为宴请的客人较多,大量菜品加工用具、餐饮洁具需要临时租借。加上外地赶来的亲朋好友有时要连续吃上2至3顿,这就要分批次就餐,一批客人吃完紧接着就是下一批,我们当地俗称“流水席”。为了赶时间加上不规范操作,因此锅、碗、瓢、盆及刀具、砧板、餐饮洁具很难做到“一洗、二冲、三消毒”,只能简单地在大塑料盆中洗一下,在换个盆过一下水,没有消毒紧接着就反复使用。

4、厨师未经安全及技能培训,操作过程不规范。大厨及帮厨大多为当地的饭店从业人员,俗称“烧大锅的”。大部分人员未经体检,无健康证明,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正规培训,食品卫生知识相对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清洗瓜果蔬菜不经盐水浸泡去除农药残留,而是简单冲洗直接使用;加工菜品时混用刀具和案板,生熟不分、荤素不分;操作熟食时没有经常洗手和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的习惯;特别是在加工卤菜等熟食时,容易忽视熟食制作时间及保质期限、保存条件,在卤菜食用装盘前没有重新回炉加工,特别是春夏季节,细菌滋生,食物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由于自办宴席在农村量大、面广,监管人员相对匮乏,使农村自办宴席始终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自办宴席的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并在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制度。只有申报备案工作做实了,后续的监管才能跟进,否则一切无从谈起。根据要求,各乡镇所辖行政村都设有食品安全信息员,并具体负责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的信息收集、申报备案和汇总上报。申报内容包括举办人、申报事由、承办厨师、就餐时间、地点、人数等信息。村民自办5桌以上宴席的,需提前 48 小时向所在村(居)进行申报,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要及时上报并填写《某某乡镇某某村家庭自办宴席申报备案表》,此表一式叁份。一份各村自行留存,一份报乡镇食品安全办公室,一份报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或餐饮监管相关机构)。

二、加强农村宴席厨师定期体检备案制度。承办农村家庭宴席的厨师,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登记备案,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从事宴席承办。健康体检每年至少一至二次,厨师健康体检工作可由各乡镇卫生院负责落实,登记备案由各乡镇食品安全办公室和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共同负责,《乡镇农村厨师登记备案表》一式四份,分别由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乡镇食品安全办公室、县局餐饮股、县食安办留存。登记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历、资格等级、行业从业经历、健康状况等,按餐饮从业人员要求和标准管理。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不得从事该项工作。

三、加强农村宴席厨师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作为一个好的厨师,不仅菜品要做的好,更要做的安全。厨师是否有责任心和具备食品安全知识,直接关系到宴席菜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此要加强对厨师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厨师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其责任心,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培训的内容包括: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主要原料采购卫生要求、烹饪加工卫生要求、冷菜加工卫生要求、餐具消毒卫生要求、环境卫生要求、个人卫生要求、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等。

四、加强自办宴席现场监管与指导。对自办宴席探索实行分类指导,规模在10桌以下的自办宴席由各乡镇辖区市场监管所及镇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检查防蝇防尘设施,所购原料和食品的质量,加工过程的生熟分开,菜品的煮熟烧透,凉菜卫生标准,餐具的清洗消毒等,并派人进行现场监督指导;规模在10桌以上自办宴席由县食安办会同县局餐饮管理股选派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执法人员到现场监督指导。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传染病的人员,禁止举办或承办自办聚餐。宴席举办者不得购买“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举办者要向供货单位(或供货人)索取购物凭证,注明购进食品原料的名称、规格、批号、供货者、购货数量、购货日期等内容。对于查出的不合格食品,就地销毁。

五、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宴席的举办者、承办厨师或其他人员若发现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立即报告乡镇卫生院和乡镇食安办,乡镇食安办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控制现场,并立即上报县食安办。同时积极组织人员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救治、调查、采样、取证、查处工作,同时县食安办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文化 外语教学 输入 交际活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成面,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本文以日语为例子,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人类的所有精神和物质活动都属于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一种语言就是在该民族长期物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产品。因此,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二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一些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

二、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我国外语教学界的情况来看,外语的习得依然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的渠道。这种一贯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词汇量为目标,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文化,而且,至今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特征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教材、教法以及测试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突出知识。教师把自己当作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者,通过示范、讲解、分析、比较、归纳和翻译等方式向学生输入词、句、章和语言有关的文化、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教材作为语言范本和知识课本,讲究语言的规范性、知识的系统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因此是语言输入的渠道和样板;学生充当的是语言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听课和作笔记,在课外读书、背诵和作习题,求的是“知”,靠的是“记”,在乎“懂”与“不懂”;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外乎是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水平、程度或质量的检验。这种学习文化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到的只有语言知识。

近二十年来,西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是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语言功能和技能为目标。这种学习文化的特征是重视语言输出的过程。但长时期忽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也很大,但缺乏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族文化的语言交际标准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

由此,外语教学工作者们认识到:仅仅教会学生一套机械的语法规则,一定数量的词汇,学生是无法令人满意地理解并参与目标语社团成员之间的言语交际活动的。由于人类整个言语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制约,什么时候对谁说什么话,怎么说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要学生有效地学语言,必须同时向学生教授目标语社团的文化。

三、文化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师显然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应该成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和解释者。他应该非常熟悉外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学生的本族文化和目标语社团文化,他应该设法帮助学生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帮助学生避免用本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外族文化,使学生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

这里涉及的文化,应包括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人们通过观察、介绍可以逐步了解的文化现象。深层文化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它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形成的民族心里结构。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此,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例如:日本人在婚礼葬礼以及其他仪式要穿戴合适的正式服装和头饰;他们在公务会谈、私人拜访以及送往迎来等各种场合表示的礼仪礼貌,如:日式鞠躬、问候寒暄都训练有素,十分得体。我们可以通过表层文化的种种表现来探索日本文化的特征,认识其深层结构的日本民族精神。

要让中国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引发他们学习日本文化的兴趣,可以先从日常生活方面着手,例如:问候语。日语中有关气候寒暄、季节问候语在日本文化中独具一格,颇有情趣。由于气候、季节和时令景物无不与自己朝夕相随,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感到自然贴切,容易接受。在日本,有一种约定俗成的交际手段,日本人在交际、寒暄和应酬时通常以天气和季节感觉打开话题。因而,无论时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向观众报道新闻,还是电视访谈节目中,宾主双方展开讨论;无论何种形式的公开演讲、讲座或纷呈精彩的各种晚会,都可司空见惯以谈论天气情况打开话题的情景:今日は一日雨模でちょっと肌寒い感じですね(今天天阴沉沉的,我感到有点冷呢)、しとしとと静かに降る雨は、なんとなく春らしく感じます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由让人感到春天来临了)、暑くなりましたね(天气热起来了);よく降りますね(雨下得真大呀),等等。

日本人习以为常的气候寒暄、季节问候语给深受本国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中国学生带来交际上的不适应、不自在或言不由衷的牵强附会,甚至产生误解等等,都极大地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不能不说是语言教学的一大缺陷。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前的几分钟里,用天气和季节性用语问候学生,一方面,由此迅速把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调动他们的外语思维,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主动学习日本文化的路程。

四、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

1.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文学作品是该民族文化得精华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积累,是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里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

例如:在日本文学方面,日本人自古就有四季风物为题材的文学传统,尤其在日本独特的短诗形式“和歌”和“俳句”里,就规定必须咏入以四季景物为题材的“季语”。“季语”在漫长的岁月里磨砺而成,文采飞扬,洗练优雅,精确而广博,日本人同样把它汇集编书成册,供作诗者使用,如:《言の》等。日本人关注四季,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美术、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也都表露得淋漓尽致。

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使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有助于提高交际技能的文学作品,其中,词汇和结构能与学生们本族语形成鲜明对比的及学生本族的社会文化因素与他们所学的社会文化因素有一定差异的。教师应有效地利用好所选择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仅指小说,还包括杂志、报刊、时事等。阅读报刊杂志或阅读从报刊杂志选下来的有关文章,也是了解当前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动态、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关系的最直接的途径。

2.采用图片、电影、多媒体软件。利用图片、电影、多媒体软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真实的画面进行文化教学。比如:引导学生注意对文化差异的情景、人物的言谈举止的特点做细致的观察,通过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异文化的了解,形成自觉得文化意识,从而有效地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地误会和冲突。

3.开设语言文化课。选出目的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容易引起交际上困难的文化特征编成教材,开设目的语语言文化课程。在专门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和本族文化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教师在课堂的语言材料的讲解中,学生在阅读目的语作品中,均可通过比较了解外族文化的特殊性。

4.充分发挥外籍教师之所长。从学外语的角度来看,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外出版的一些教材中,有些东西中国教师没有接触过,而只能通过词典中的解释来讲授给学生。而外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生动地、形象地讲述清楚。通过与外籍教师接触,学生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应请外籍教师多讲一些他们本国的社会情况、文化生活、风土人情等,学生们可以从中习得第一手材料。

五、结束语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总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之一。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应重视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并且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主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把不断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努力培植语言文化一体化的教学体制。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胡振平:《文化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1。

[3]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外语界》,1999.3。

[4]王伟华:《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文化与语言》(论文集)1994。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喻世明言》民俗语汇音节结构语义发展

《喻世明言》成书于晚明时期,作为重要的“市民小说”,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典型的民俗特色。关于《喻世明言》主题词的研究,前人主要把眼光放在吴语成分(孙鹏飞,2001)、经济语汇(董蕾,2006)、吃食义场语汇(宗丹,2007)等方面,而从民俗语汇角度研究的比较少。本文结合语言学和民俗学的理论方法,对《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收录典型的民俗语词,研究其具体分类、音节结构特点以及语义的发展演变情况。

一、民俗语汇的界定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关于“民俗语汇”,曲彦斌先生的定义是:“民俗语汇,是指那些反映不同习俗惯制主要特征或民俗事象的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和一些江湖切口、行话、隐语等社会习俗语”(曲彦斌,1989)。之后,谭汝为(2004)、杨振兰(2004)、李阳和董丽娟(2011)等学者都对民俗语汇的概念作出了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民俗语汇界定为反映了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词的总称,分为民俗词和民俗短语两部分。

由于《喻世明言》成书时处于近代汉语发展时期,与现代汉语已有很大相近之处,在民俗词和民俗短语的界定上,我们依据马真(1980)、吕叔湘(1979)、熙(1983)、王洪君(1994)等学者对短语和词的界定的解释,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词和短语的差异,认为凡拆开后不能表示原合在一起时所表现的民俗语义的组合为民俗词,如“拜茶”(请客人喝茶);拆开后仍能表示原来的民俗语义的组合为民俗短语,如“闹洞房”。

依据上述标准,本文共收录《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词517个,其中词442个,短语75个。

二、《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概况

《喻世明言》题材广泛,其中的民俗事象涵盖了生活、生产、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民俗生活、人生礼仪、称谓词和特殊民俗事象四个角度对《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归纳,同时又从这四个角度延伸出几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上下义关系。

(一)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的民俗语词

《喻世明言》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很多语词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可分为饮食文化、节日娱乐、居住建筑、商贸活动四个方面,共收录民俗语词170个。

1.饮食文化方面(共收录47个)

(1)表示待客食物:共计25个,如“酽酒(味醇的酒)、茶、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的食物)、酒脯(酒和干肉,后泛指酒肴)、鲜鱼羹”等。

(2)表示使用器物:共计12个,如“杯箸、酒壶、酒嗡、食垒(放食物的盒子)、水火炉(供暖酒热水用的便于移动的铜制小炉)、撩锅(汤锅)”等。

(3)表示待客礼节:共计10个,如“看茶、点茶(沏茶)、拜茶(请客人喝茶)、烹”等。如:

母曰:“吾儿之友,必是端士”。遂烹以待。(《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烹”指做饭。“烹”为“煮”,“”为“烧烤”之意,“合”指“做饭”。

2.节日娱乐方面(共计30个)

(1)节庆民俗方面,共计19个,如“年节,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清明节,踏青、玩景;元令节,赏元宵、架鳌山、悬挂花灯”等。如:

时值正和二年上元令节,国家有旨庆赏元宵。五凤楼前架起鳌山一座,满地华灯,喧天锣鼓。(《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架鳌山”是宋元时俗,指元宵夜用花灯与彩饰扎制成巨鳌状的假山。

(2)日常娱乐活动方面,共计11个,如“双陆(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拖画眉(画眉)、博戏”等。

3.居住建筑方面(共计36个)

(1)建筑方面,共计19个,如“廊屋(正屋旁的过道)、坐启、瓦屋、草堂”等。如:

三巧儿分付:唤在楼下坐启内坐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坐启”指日常起居、休憩、会客的处所。

(2)器具方面,共计17个。如《陈御史巧勘金钗》中的“校椅”(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胡床”),《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的“土榻”“坐榻”等。

4.商贸活动方面(共收录57个)

(1)交易场所,共计10个,如“牙行、客店、招商旅店”等。如:

当时张公一头走,一头心里想道:“我见湖州墅里客店内有个客人,时常要买虫蚁,何不将去卖与他?”(《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那边客店牙行,都与罗家世代相识,如自己亲眷一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客店”是指专门供商人居住和存放货物的地方,与“招商旅店”同义;“牙行”是指旧时为买卖双方说和或代客买卖,并抽取佣金的商号或个人。因此,“牙行”既可以作为商业交易场所,也可以看作是商业职业的代称。

(2)经济行为,共计47个,如“抽税、生理(做生意)、交割(授受银货的行为)、讨价、还价、交易、出脱”等。还包括一些商业上的礼节迷信,如“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的行为)、“择吉日”等等。

(二)反映特殊人生礼仪的民俗语词

人生礼仪密切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也是反映当时社会民俗习惯的重要方面,《喻世明言》中的特殊人生礼仪主要是婚嫁、丧葬、诞生和成人礼四种。

1.婚嫁礼仪方面(共计62个)

(1)服饰方面,共16个,如“红幕、色衣、红花、银揲子、金花、红锦”等。

(2)器物嫁资方面,共16个,如“妆奁、请帖儿、香花灯烛、定礼、红毡”等。

(3)婚嫁礼节方面,共30个,如“纳彩问名(向女方送订婚聘礼并询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吃茶(订婚)、行聘、交拜、闹洞房、卷帐、送亲”等。如:

柴夫人就孝义店嫁了郭大郎,却卷帐回到家中,住了几时。(《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卷帐”是指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

2.丧葬礼仪方面(共计79个)

(1)服饰方面,共计7个,如“麻衣、孝幕、孝服、麻、缟素、重服、练囊”。

(2)方式方面,共计5个,如“槁葬、火厝、首丘(归葬故乡)、衣冠冢、火化”。

(3)器物方面,共计21个,如“灵(灵车)、断送(指衣衾、棺本等殡殓的东西)、棺木、衣衾棺椁、瓦棂、棺材、香烛纸帛”等。

(4)丧葬礼节方面,共计46个:如“做法事、吊孝、焚冥资、挂纸钱拜扫、春秋祭祀、回丧、撒骨殖”等。如:

回丧之夜,就把梅氏房中,倾箱倒箧,只怕父亲存下些私房银两在内。(《滕大尹鬼断家私》)

“回丧”即回避。旧时认为人死后,在一定日期鬼魂回家害人,家里人在这一天要回避。

3.诞生和成人礼方面

《喻世明言》中的描述并不多,诞生礼主要见于《滕大尹鬼断家私》中提到的“三朝”,生儿三日,设宴招待亲友的“汤饼会”,周岁时做的“萃盘故事”,成人礼主要是“及笄”和“束冠”等。

(三)称谓词

封建中国长期受到宗法制度的制约,在很多礼俗中体现出明显的封建等级特征,最大的体现便是在称谓词方面。本文收录《喻世明言》中表示民俗意义的称谓词,共计100个。

1.交际礼俗中的礼貌称谓

(1)表卑贱,10个,如“老身、老娘、浑家(对妻子的贱称)、敝人、贱妾、小生”等。

(2)表尊敬,13个,如“大官人、恭人(对官员妻子的封号)、县君、大娘、客长”等。如:

薛婆当时满脸堆下笑来,便道:“大官人休得错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老年妇人在和青年男子对话时,将自己贱称为“老身”,而尊称青年男子为“大官人”。

2.宗族等级制度下的民俗称谓

(1)表示长幼关系,7个,如“姑娘(姑母)、老亲翁、老人家、丈人、尊亲长”等。

(2)表示主仆关系,8个,如称呼主人为“主母、娘、奶奶”等,称呼奴婢为“小养娘(婢女)、上灶(端茶水的仆役)、梅香(旧时多以‘梅香’为婢女名字,故名)、婆娘”等。

(3)表示官民关系,10个,百姓对官员的称谓有“恩台、县尹相公、堂上官、爷爷”等。

3.特殊称谓词语

(1)表现某种情感(多为贬义),共10个,如“拖油瓶(再嫁妇人所带的前夫的孩子)、泼皮、光棍(地痞、流氓)、老无知、老禽兽”等。

(2)为了避讳或礼貌而使用的委婉称谓,共6个,如“小娘()、行首(的领班)、弟子、擦桌儿的”等。如:

宋四公仔细看时,有些个面熟,道这妇女是酒店擦桌儿的,请小娘子坐则个。(《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擦桌儿的”是指宋元时称酒店的巡座卖唱的歌妓。

(3)受到方言影响而产生的称谓词,共3个,如“白日撞、鸭黄儿(詈语,王八蛋之义)、店都知”。如:

你莫非是白日撞么?强装么公差名色,掏摸东西的。(《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白日撞”是指白天入室的盗贼,苏州方言词。

(4)宗教称谓词语:共11个,如“檀施(施主)、首僧、参头(寺院中负责引导香客参拜随喜的职事僧)、和尚、苦行、太保”等。

(5)因为职业而得到的称谓,共22个,如“媒人、艄子(船尾掌舵的人)、助教、教授、博士、庖人(厨师)”等。

(四)反映特殊民俗的民俗语词

1.

宗教长时期统治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领域,在《喻世明言》中描写宗教的语词显示出一定的民俗特色,共收录47个。

(1)宗教术语,14个,如“报君知、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焚香请圣、八卦”等。

(2)礼节语词,33个,如“合掌作礼、拈香、斋供、品经咒、焚香点烛、摆列羹饭、烧化纸钱、盥手烧香”等。

2.地域民俗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地域民俗语词与上述的有所不同。这里的地域民俗指的是除了苏州本地之外的其他地方的民俗,如《穷马周遭际卖媪》中提到“媪”和“妈”(南方称“妈”,北方称“媪”);《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中提到的滇蜀美味“酱”;《杨八老越国奇逢》中提到的日本地方民俗语词“海叵罗、长刀、髡头跣足”等,共32个。

3.委婉隐语

出于礼貌、避讳或是行业习惯原因,对于某些语汇,人们往往用另一种“隐语”式含蓄的说法来指代它,某些说法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形成一定的民俗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讳或礼貌而使用的委婉称谓在上述称谓词中已经提到,此处的“委婉隐语”是除却委婉称谓词的其他部分。笔者共收录《喻世明言》中此类的民俗语词22个。如“讨针线”(讨零花钱,暗指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线道”(肉的隐语)、“走野路”(搞不正当男女关系)等。

三、《喻世明言》中民俗语汇的形式特点及其成因

《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在音节、词性以及短语结构方面有以下形式特点:

(一)音节

从整体民俗语汇考虑,双音节民俗语词数量最多,有357个,占69.1%;其次为三音节语词,有87个,占16.8%;四音节有62个,占12%;单音节仅有11个,占2.1%。由此可见,双音节民俗语词在《喻世明言》的民俗语汇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在近代和现代都显示出很大的双音化趋势,民俗语词也不例外。关于汉语双音化现象的原因,学术界研究较为丰富,我们比较赞同徐时仪先生的看法。徐时仪先生认为汉语双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处于词的核心地位的词义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单音词的词性和词音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词义的发展;同时,汉字以已有单音词作为组词的语素,用不同搭配方式可组合成大量双音词;另外,音节简化、声调产生、单双音步的演变等等都可以影响汉语的双音化。”(徐时议,2005)

《喻世明言》成书时正处于近代汉语发展时期,与现代汉语已有很多相近之处,自然也反映了双音化现象。

(二)词性

由于民俗词在民俗语汇中占有较大比重,我们将民俗词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在442个民俗词中,名词有319个,如“点心、合溜”等,占72.2%;动词有123个,如“卷帐、回丧”等,占27.8%。因此,名词是民俗词的主要形式。

客观存在的民俗事象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事件类和事物类(杨振兰,2004)。事物类指的是具体的民俗物象,如具体的饮食器具(食垒、水火炉等)、丧葬器物(棺木、香烛纸帛等)等。这些词语主要是表示现实存在的民俗事物,描述其存在的状态即可,不需要人的参与,民俗语汇中存在大量这样的词语,因此《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词以名词为主。

(三)短语结构形式

在75个短语中,动宾短语有47个,如“暖火盆、闹洞房、做法事”等,占62.7%;连动短语有13个,如“起灵除孝”“髡头跣足”等,占17.3%;偏正短语有11个,如“乘凶完配、降阶相迎”等,占14.7%,联合短语有4个,如“观灯赏灯、盒礼信香”等,占5.3%。由此可见,动宾短语是民俗短语的主要结构形式。

民俗事象的另一类是“事件类”。所谓的“事件类”,则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象,还需要加入人的活动和行为。在民俗语汇中,存有大量礼节性的语词,礼节是需要以人为主体发出的动作,如“吃合家欢、赏元宵”等,“合家欢”和“元宵”作为具体的民俗物象,加上表示动作的“吃”和“赏”之后,就体现了人的参与,是“事件类”民俗事象的体现。

四、《喻世明言》民俗语词语义的发展演变

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最显著的则是语汇的演变。《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与之前不同的意义,我们通过历时比较,分析其发展演变的情况,可从“转移、缩小和消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转移

某些民俗语汇的民俗义在后来出现了不同的义项,可能与之前的意思仍有一定关系,但已不是最初的民俗义项。如:

关闭宋四公道:“小娘子,我来这里做不是,我问你则个,他这里到上库有多少关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关闭”原指门闩,后在明代泛指家居使用的防御性设施,而现在指使开着的东西合拢或单位歇业。

干娘大郎见四下无人,便向衣袖里摸出银子,解开布包,摊在桌上,道:“这一百两白银,干娘收过了,方才敢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干娘”是青年男子在和老年妇人对话时对老年妇人的尊称。而现在,“干娘”是“义母”的意思,已经不用来尊称老年妇人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二)缩小

某些民俗语汇的民俗义在后来发生了词义范围缩小的现象,《喻世明言》中的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称谓词的变化上。如:“奶奶”,在《喻世明言》中有多个义项,可以表示母亲、祖母、夫人、太太以及对女子的昵称等多个义项,如今只用来表示祖母的意思。“娘”在《喻世明言》中可用来指称年轻女子、母亲、女主人或长一辈或年长的妇人等几个义项,如今只在部分方言中指称母亲。

(三)消失

某些民俗语汇的民俗义在后来不复存在,或是语词已经消失,或是被新的义项所取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的消失。随着当时存在的一些职业的消失而消失的民俗义。如:

牙婆“回去唤个牙婆,将两个丫头都卖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牙婆”原指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的妇女,这主要是因为封建礼节中妇女不出门,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礼俗消失了,“牙婆”这种职业也不复存在,原有的民俗事象也消失了。

团头那丐户中有个为头的,名曰“团头”,管着众丐。(《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宋代各行各业都有市肆,叫做“团行”,行有行老,团有团头,是各自行业的首领,“团头”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指“丐户之长”。现在不存在“丐户”,自然也没有“团头”一说。

2.所指民俗事物现象的消失

随着当时存在的一些民俗事物现象的消失而消失的民俗义。如:

唱喏入楼闲望一晌,乃见一过卖至前唱喏,便叫:“杨五官!”(《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唱喏”在明代指古代男子所行之礼,即叉手行礼,双手作揖,同时出声致敬,开口致词。这是当时的交际礼节,随着社会发展和等级制度的变化,这样的礼节逐渐消失,“唱喏”的说法也不存在了。

3.民俗文化心理、观念意识的消失

随着当时存在的一些民俗文化心理、观念意识的消失而消失的民俗义。如:

赞老子侯兴老婆看见了,动心起来,道:“这客长,有二三百只钗子!我虽然卖人肉馒头,老公虽然做赞老子,到没许多物事。你看少间问我买馒头吃,我多使些汗火,许多钗子都是我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赞老子”在当时是盗贼的隐语。隐语是一个阶段的人们特有的对某种事物的隐喻性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盗贼的说法发生了改变,“赞老子”的民俗称谓就不存在了。如:

登东原来那汉子是他方客人,因登东,解脱了裹肚,失了银子,找寻不见。(《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登东”在明代是上厕所的意思,古代房屋建筑,厕所多在东边,故称厕所为“东司”或“东厮”。当时的人们出于礼貌,称厕所为“东司”,上厕所则为“登东”,现在这样的说法已经消失了。

民俗语汇还涉及到其他方面,如农业、手工业、交通、服饰等等。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是选取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关于《喻世明言》民俗语汇更多角度的研究,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4]徐时仪.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2).

[5]杨振兰.民俗词语探析[J].民俗研究,2004,(3).

[6]谭汝为.民俗文化语汇通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7]李阳,董丽娟.民俗语言学研究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1.

[8]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1980,(5).

[11]王洪君.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语――也谈汉语中词的划分标准

[J].中国语文,1994,(2).

[12]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3]吴士勋,王东明.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M].西安:陕

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4]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15]孙鹏飞.冯梦龙“三言”小说的吴语成分研究[D].暨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1.

[16]宗丹.“三言二拍”中关于“吃食”义场的熟语、俗语研究[J].

文教资料,2007,(7).

[17]董蕾.《喻世明言》经济词汇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14篇

语文教学每学期至少有近百节课,课文不少于30篇,倘若我们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将作文训练渗透于每一节课,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会在课内就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从文章赏析中,学会遣词造句的艺术

语文教材所选多是名家名作、精品文章。或为古代名家的传世杰作,或为表现当代生活的新鲜题材,或为介绍现代高端科技的科普文章,其字其词其句都经过作家的锤炼,语言艺术高超。课文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最好例子,为此,教学课文的时候,可以从赏析的角度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赏析中积累作文素材。

首先可以通过课本赏析,引导学生积攒词汇及精彩片断,为写作备足“米”。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每篇课文中都有“米”可寻,每篇课文都有佳词丽句、精彩片断。可以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并且规定至少要摘录生字新词、佳词丽句、精彩片断、阅读拾萃、奇思妙想等内容,然后督查素材积攒情况,并不时给予表扬,经常开展评比。

比如,学生可以从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积累 “憧憬、潜移默化、裨益、危言耸听、诠释”等词汇;从舒乙的《都市精灵》中积累“硕大、无所事事、退避三舍、孤城寡人、司空见惯、荒诞”等词汇;从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积累佳词丽句、精彩片断,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日积月累,学生积攒多了,词汇就会丰富精彩起来,写作时就可信手拈来。“文章”有了“诗书”,“气”也就“自华”了,“巧妇”有了丰盛的“米”,自然能做出“美炊”。

二是通过广泛阅读,引导学生积累各类鲜活素材,为学生作文引进活水。学生作文除了词汇贫乏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则是事例平淡。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内外发掘和积累各类素材,丰富作文的鲜活内容。

现在的作文考题大多具有人文性特性,作文题多让学生自拟。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所以,要引导学生在文题上多积累。我采取的措施是:一让学生多搜集与积累好的题目,好的题目积累多了,学生就能学会选用、套用或创新,文题就会出彩;二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多积攒名言警句、俗语,歌曲题目,引用或反用名言警句、俗语,歌曲题目等,能给人产生共鸣或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报刊、网络,摘录鲜活的素材,世界大事、社会热点,感人事例等。例如,四川汶川地震中舍己救人的故事,“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的动人事迹等。

二、从情感体悟中,学会提炼文章的主题

中学课文,既有惊天动地、不怕牺牲彰显英雄精神的篇章;也有无私奉献、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还有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动人故事,写景抒情的美文。因而,语文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会提炼文章题材的极好范例。比如,教学《长征》等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写通过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表现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教学《晏子使楚》等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写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机智善辩与大将风度;教学《枣核》,可以引导学生学写通过小中见大的笔法来表现人物的爱国之情。在学写过程中,学生最终能从看似平常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

三、从巧妙构思中,学会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材中的课文,几乎都是构思精巧的文章,是学生学写各类文章的典范。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书笔记中专门开辟一个栏目“巧夺天工的构思”,并按各类文章进行自我积攒。比如,教学《老山界》等记叙文后,可以让学生学会记叙中把握六要素的方法,学会随时间推移、地点变换展开叙事的方法;教学《敬业与乐业》等议论文后,可以让学生学会开始提出问题,中间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方法;教学《夏》等散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学写紧扣季节特点来结构课文的意识;教学《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后,可以要求学生学写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通过矛盾冲突和起伏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构思方法;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说明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采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等说明方法来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学生心里积攒的各类文体的结构方式多了,仿写练习多了,那么假以时日,学生作品的构思也会新颖独特。

四、从题材启示中,学会选取典型材料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是为了通过课文的例子来学习写作。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及时地加以作文训练,会很有效果。

比如,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学生了解了课文通过老师假意打“我”等五件事和“我”看老师写字等两件事后,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心目中的老师,并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学习《我的母亲》,在学生弄清课文如何通过四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母爱后,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其中最能表现父母之爱的生活片断写一写父爱母爱;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体会其独辟蹊径选取背影来展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后,可以让学生写父亲的驼背、写母亲粗糙的手;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可以让学生学写表现温馨、快乐的校园生活的文章;学习《成功》、《论美》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学习围绕论点引经据典,选取典型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论证的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按例写作的习惯,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不少于两篇仿写作文日记 ,从而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范文第15篇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新签合同额14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中国电力企业参与的海外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是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设计一采购一施工)。

 

为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6月6日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商务部于2010年8月26日印发了《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要求对企业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完善境外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和控制措施,从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在国家相关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下,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由于复杂多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海外电站项目的特殊性和epc项目管理经验欠缺,中国电力企业对各种海外风险分析不够或缺乏有效的对策,给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和巨大挑战。如何提高epc项目管理意识,增强各类风险识别能力,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中国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化市场过程中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的风险构成

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投资相对较大,周期相对较长,项目管理过程也相对较为复杂,再加上所处的国家、地域不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区分和识别各类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依据风险来源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即企业外部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环境风险。

 

(一)企业外部环境风险构成

1.政治和社会风险

这主要是指项目所在国的政局变化、战争、武装冲突、恐怖袭击或绑架、社会动乱、民族宗教冲突、治安犯罪等。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局势风险。项目所在国的政局是否稳定,与邻国的关系如何,边境是否安全,项目所在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何,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如何,这些都对项目的实施带来不确定性。二是政府体制是否合理。办事效率低,行业贪污腐败严重会破坏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大项目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三是恐怖主义和一些国家内部的动乱组织。它们可能会给项目实施带来无法预期的风险甚至人身安全威胁。四是人文社会环境。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人文环境,由于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不同,也会给项目实施带来困难。譬如,伊斯兰教斋月期间,当地劳工出勤低,影响正常施工,造成潜在风险。近些年,中国公民在世界各地从事项目建设被抢劫、被绑架甚至被杀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海外epc项目的人身安全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2.经济和市场风险

这主要是指经济危机、金融市场动荡、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引起的风险。海外项目不仅受本国和项目所在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会受到世界整体经济环境的制约,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货币金融市场影响。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实施过程一般较长,其间如发生大的动荡将给项目带来很大影响。例如,项目所在国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调整可能使原计划的项目被取消、中途终止或完成的项目不能投入使用。再如,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就会出现物价飞速上涨,项目成本急剧增加。二是汇率大幅波动。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一般都是以当地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如美元等)两种货币支付,这两种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发生不利波动,会给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汇率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利润。三是资金短缺风险。以政府项目为例,某些国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轻则延期支付工程款,重则简单废弃合同,拒付项目债务,这将给项目带来重大损失。

 

3.政策和法律风险

这主要是指项目所在国政府的财政、税收、环保、劳工、资源政策的调整等。在海外项目承接过程中,项目承包商会同时受到国内和项目所在国两国的政策和法律的制约,这些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项目所在国劳工政策,如禁止夜间作业,增加当地劳工福利等人工成本的增加。二是税收歧视,如对外国建设商提高税率,各种费用摊派等。三是外汇管制,企业资金的回流难度加大。四是项目所在国的各项强制性标准、质量安全规范、环保要求等,都会给项目实施带来风险。

 

4.自然风险

这主要是指自然灾害、气候条件及重大流行性疾病。一是可能发生的洪水、地震、海啸、飓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可能给项目造成毁灭性打击。二是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项目所在地的气温、雨雪等施工气候环境恶劣,将给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三是流行性疾病,如疟疾、登革热、伤寒等,可能造成人员感染,对员工身体和项目建设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5.其他风险

这主要是指海外发生的可能对项目实施造成危害或形成潜在威胁的其他各类风险,如土地问题,主要是边界不明确、赔偿金额不确定等。

(二)企业内部环境风险构成

1.设计风险

这主要是指海外epc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工程设计技术、设计任务所带来的风险。epc项目以设计为龙头,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进度。由于epc承包商对设计技术掌握程度不够或因设计人员缺乏,致使设计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图纸不能及时提供,同时造成窝工损失。二是设计缺陷。设计时对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等基础数据资料重视不够,没有深入调查或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形的可能性,或是在系统设计中没有考虑留有必要和合理的设计裕量,或是设备选型和能力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适应运行参数的变化,导致返工,加大项目成本。三是设计标准的采用,国内一般采用中国通用标准或行业标准,而项目所在国可能采用英国标准或美国标准等,不同的标准可能会导致设计方案完全不同,成本也会相差很大。同时,由于在项目设计、施工甚至验收过程中,对标准的理解或熟悉程度不同,可能减少项目的利润水平甚至造成亏损。

 

2.采购风险

这主要是指物资材料、设备采购延误工期及价格方面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从国内组织物资、设备到海外,还是在当地采购,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可能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其次,中国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欠发达和资源有限,容易出现施工物资不足、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设备延期或缺件、不配套等现象。第 三,电站项目中大量的物资、设备需经长途海运或陆路运输,运输的安全和能否按计划工期运抵现场也会对项目的实施造成重大影响。

3.施工风险

这主要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质量风险。施工的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工程不能通

过验收。另一方面,海外项目施工更加强调过程控制、过程签证,过程质量控制的好坏可能影响下一工序的准备和施工,甚至影响工程的整体计划和费用控制。质量缺乏有力监控,造成质量缺陷,不符合合同对质量的要求。二是安全风险。现场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是否规范,安全预案、危险源点是否考虑全面、完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到位,给员工自身安全、财产等带来的风险。有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甚至对安全事故有明确的要求,严重的话可能导致退市风险。另外,由于工期紧张和交叉施工,以及施工与试运行安全意识不强,造成安全措施不到位引起的风险。三是进度风险。没有按照网络进度计划层层控制和严格执行,致使施工各阶段之间接口的进度控制等引起进度拖延的风险。另外,不可抗力的天气原因、业主或分承包商频繁变更或其他要求导致施工进度延迟。四是成本费用风险。施工成本主要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如何进行集约化、精益化成本管理,施工方案是否优化,以及成本分析和控制等都是影响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

 

4.管理风险

这主要是指来自项目内部管理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协调风险。海外项目涉及的组织和人员很多,例如,与业主方协调,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业主可能寻找各种理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与所在国政府部门(外交、财政、税务、海关、警察、交通、劳动部门等)的关系处理;项目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工作分工是否协调;项目与公司总部的内部接口和沟通效率;材料、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与国内相关部门(海关、港口等)的关系处理,都会极大影响工程的正常开展。二是人力资源风险。海外epc电站项目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的专业较多且需各专业相互配合。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配备,工作能力、效率水平是否合理,都会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地聘用员工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工作习惯等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三是合同管理风险。合同范围是否明确,价款支付方式、银行保函、税收与保险条款、业主的权利义务条款、承包商的权利义务条款是否明确和规范合理,法律适用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合理等都会形成潜在风险。

 

二、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风险防范

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面临的各类风险取决于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存在,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减少和避免风险,就必须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根据以上风险构成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应对和防范。

 

(一)企业外部环境风险防范

1.政治和社会风险

针对项目所在国政治局势和政府体制效率低下等风险因素,建议项目前期组织有关人员详细了解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应急预案,保障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也使项目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下工作。另一方面,根据所在国社会环境、习俗等因素,提前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尊重当地的人文环境,合理安排工期,并做好相关的公关工作,最大限度取得业主方的支持与帮助,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实施。

 

2.经济和市场风险

首先做好市场调研,详细了解所在国的经济政策、物价指数,在报价时建议增加物价调整公式(按5%或10%幅度调整合同价款),并合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其次做好金融环境分析,根据外汇汇率变动,结合项目成本情况,合理确定支付币种(当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例,并在合同中注明,也可采用变动汇率(升值或贬值幅度)等货币保值条款,尽可能地转嫁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必须加强外币结算及汇率风险防范研究,开展汇率影响分析,并在海外项目开发时充分考虑汇率因素,结合国际金融环境,选择有利的货币结算和汇率结算方式,针对在建项目出现的外币结算及汇率较大变动问题适时向业主方反馈意见,争取合理补偿。

 

3.政策和法律风险

首先咨询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各项政策,尤其是财政、外汇管制方面的要求,做好项目的预算和成本分析。其次,了解项目所在国劳工法律规定,如沙特等国对雇佣当地劳工有严格的比例要求。如果雇员较多,为便于管理,建议成立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与每位雇员签订劳动合同,清晰说明雇佣条件、工作内容、工资条件以及违约罚则等,也可以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尽量减少可能发生的劳工纠纷案件。第三,了解双边的税收相关政策,有些国家(如秘鲁和智利)的外资法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国资本与政府签订税收稳定协议,对于一定程度上锁定项目风险颇有用处,也是转嫁合同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

 

4.自然风险

首先是保险转嫁,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项目面临的自然风险是有效规避自然风险的途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径。其次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可能地减少窝工、气候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因素。第三是完善项目的医疗保障机制,做好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定点联系服务,包括应急事项的紧急处理、定期医疗体检、流行疾病的防控等。

 

5.其他风险

建议依托业主方处理与当地的一些争议问题,如项目所在国的土地边界和赔偿问题,此类问题最好能在合同中明确属于业主方合同义务,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纠纷过多引起工期延误等损失。

 

(二)企业内部环境风险防范

1.设计风险

首先,epc承包商在设计之初就介入项目,并且提供更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在设计阶段接触和交流意见的机会。承包商在设计阶段就对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准备,许多问题在开工之前就可以得到解决。其次,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项目建议书、重大设备选型和选址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的技术论证与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和技术风险。第三,在海外电站项目执行中,既不能完全照搬中国的电力建设惯例,也不能完全照抄合同的技术条款,而是要把这两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注重与业主和咨询工程师的沟通,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尽可能地消除合同技术条款的不合理性,使项目顺利执行。这不仅需要设计方的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承包商对项目的整体把控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和对设计控制的投入。第四,根据企业每年的工程设计营业额,适当投保工程设计责任保险(一般为营业收入的1/3以上),熟悉保险范围、额度、期限等相关条款,一旦发生设计质量事故,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损失的 同时,积极索赔,减少企业蒙受的损失。

2.采购风险

首先,在签订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前,要评定合格供应商的资质。综合比较各项报价和质量因素,建议增加物价调整因素。同时注意维护与合格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这样就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质量保证,还能控制采购周期和采购价格。其次,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建材、装置性材料(电缆、阀门等)、设备与海外市场的报价(加上运输费、关税)做比较,取其较低者。同时分析订货后需要等待的时间,做好市场行情的趋势分析,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考虑,以减少建设成本。第三,建议在合同范围内尽量考虑供货厂家运输损坏问题,加强对设备外包装的管理,并对所有设备进行有效标识,并考虑长途运输的时间问题,对于部分细小零部件,考虑采用两次有效包装。针对设备配件缺件、不配套现象,建议保留设备易损件的存货,按照每种设

备的保养手册定期对设备做维护和保养,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解决。

 

3.施工风险

选择有资质和信用的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分包商,以较好地转移项目施工风险。同时在建设管理过程中,组建有经验、有责任感的管理团队,建立各项过程管控制度,确保现场规范管理。

 

首先制定明确的“质量第一”的管理目标,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的基层管理人员应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和质量奖惩办法,各分项工程严格按质量检验程序验收,级级把关,确保各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其次是强化安全意识,明确技术安全交底内容,加强安全设施保障和安全知识培训。以技术文件为基础,规范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例如,施工开始前的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为主,突出从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施工步骤、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处理措施等。不仅让项目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而且还要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安全保障。

 

第三是进度管理。海外项目非常关注工程的竣工工期,一旦无故延期,对承包商的罚款额度非常高。因此,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的计划管理,细化各阶段资源配置并严格落实进度控制和质量监督措施,及时查找、纠正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偏差。

 

第四是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引入p3、pr0_ject等先进项目管理软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针对项目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项目运营管理成本)进行跟踪、监控、分析和预测,实行动态管理与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当然,在税收、资金运营、内控等方面,也应加强合理管理,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损失风险。

 

4.管理风险

针对不同国情,不同项目,管理不尽相同,但以下问题应引起普遍关注。

首先是组织协调风险。要善于在设计咨询、行政审批、物资清关、公共关系等涉及当地环境因素的重点环节充分利用当地中介服务资源;善于充分利用当地分包商的优势,将具备当地分包条件的项目内容尽可能分包给当地承包商承担,逐步培养起一支具有长期合作潜力的中间商和分包商队伍,为企业在当地市场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当地中介服务资源和分包商的内部控制,严防“以包代管”,出现失控。

 

其次是人力资源风险。重视项目的管理团队建设,选好、用好项目经理,注重项目经理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沟通能力,配备专业的商务管理人员。同时,尽量减少从国内大规模引入低层次劳务工人,鼓励通过当地劳务公司渠道,规范使用已经在项目当地的熟练劳动力,逐步扩大并努力实现合理的中、外用工比例目标。注意尊重穆斯林劳务人员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主动规避劳工签证审批风险,合理测算引入国内劳务工人的总规模,对于一个项目采取一次性审批劳动用工签证指标、分批次办理劳动用工签证的做法,规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临时增加劳工签证指标的繁杂程序。了解当地外国承包商的税收政策、雇佣工人的程序、最低雇佣工资和社保要求。

 

第三是合同管理风险。严格树立合同意识,只有首先以合同约束自身的行为,才能靠合同维护自身的权益,既不能放松合同对自身的要求,也不能轻易放弃合同对业主的要求。加强签约前的合同评审,努力规避在业主指定设备材料来源、指定分包商、业主审批权限及时限、第三方认证、变更索赔等关键条款上的不可控风险。另一方面,建立海外合同履行管理体系,全面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跟踪”制度,项目组定期填报合同履行情况报表,汇报合同履行情况。学会按国际惯例解决项目承包中的争议问题,熟悉fidic合同条件,加强与业主、分包商的沟通,努力通过协商来解决潜在的法律纠纷,通过合同备忘录或沟通联系卡等制度,使各项目组与业主、分包商的关系更加紧密,提高相互信任的程度,有效维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合同谈判,在技术和商务条款上对关键问题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规避、努力修改或转移对承包商不利的条款。引入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和工程保险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不仅投保人员、设备财产等单项保险,建议根据项目所在国情况,在恐怖活动升级和地区安全不太稳定的国家采用整体投保制度,最大限度地转移合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