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活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居民破除封建迷信,摒弃旧俗陋习,逐步促进居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原则,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

(一)突出群众主题。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二)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旧俗陋习的现状、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围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

(三)突出正面引导。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正确导向,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

三、主要内容

(一)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广泛吸纳党员干部,成立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有计划组织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二)工作机制。通过广播会、党员干部会、议事代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建立移风易俗实施档案,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检查、考核、评比等文字、图片、影音资料。

(三)道德建设。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居民参与比例占总户数的80%以上,鼓励党员干部带头。

(四)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五)公益事业。在进行集会或重大节庆时广泛进行宣传,利用公共场所开展移风易俗教育讲座,拓展宣传方式与内容,利用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四、实施步骤

整个移风易俗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11月—12月)运用横幅,标语,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7月)推动移风易俗长效开展机制,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树立学习典范,通过抓先进示范,抓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引导居民创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大力宣传,运用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7月—8月)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集中行动与完善机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认真总结项目开展经验,回应目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生活陋习,积极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五、项目考核指标

(一)成立一支由党员干部带头,居民参与的移风易俗领导组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

宣传讲座:不少于两场,分别于项目开展前期、后期举办。

(二)评选活动:举办四场不同类型的评选活动,分别为“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

(三)制定村规民约,印制宣传册进行发放。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活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居民破除封建迷信,摒弃旧俗陋习,逐步促进居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原则,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

(一)突出群众主题。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二)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旧俗陋习的现状、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围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

(三)突出正面引导。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正确导向,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

三、主要内容

(一)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广泛吸纳党员干部,成立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有计划组织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二)工作机制。通过广播会、党员干部会、议事代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建立移风易俗实施档案,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检查、考核、评比等文字、图片、影音资料。

(三)道德建设。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居民参与比例占总户数的80%以上,鼓励党员干部带头。

(四)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五)公益事业。在进行集会或重大节庆时广泛进行宣传,利用公共场所开展移风易俗教育讲座,拓展宣传方式与内容,利用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四、实施步骤

整个移风易俗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11月—12月)运用横幅,标语,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7月)推动移风易俗长效开展机制,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树立学习典范,通过抓先进示范,抓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引导居民创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大力宣传,运用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7月—8月)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集中行动与完善机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认真总结项目开展经验,回应目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生活陋习,积极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五、项目考核指标

(一)成立一支由党员干部带头,居民参与的移风易俗领导组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

宣传讲座:不少于两场,分别于项目开展前期、后期举办。

(二)评选活动:举办四场不同类型的评选活动,分别为“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

(三)制定村规民约,印制宣传册进行发放。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由于观念改变、移风易俗和市场培育都是漫长的工程,因此,维护已婚妇女的土地权益还需要制度的创新。

2、这一移风易俗的变革是近代英国文明化的表现,这说明加强会共空间的革新是能推进社会的深层变革的。

3、典雅的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功效,当然值得大力推广。

4、移风易俗虽然很困难,却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

5、该是移风易俗,禁放鞭炮的时候了。

6、想要移风易俗,不能光喊口号,唯有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才能达到风行草偃的效果。

7、这位乡先辈在婚丧嫁娶等各方面带头移风易俗,深受好评。

8、文章尝试运用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理论分析这一文化现象,这对当代的移风易俗也具现实意义。

9、认同教育的主要手段有合理性理论教育、行政强制、“利出一孔”的做法以及移风易俗。

10、推广这些净化歌曲的目的在于移风易俗,矫正民心。

11、《乐记》提出的平和的音乐美感能感染人心,故而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12、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13、计划生育又是一场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决不是仅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做到的。

14、培养农民社会责任感,移风易俗,作社会新式农民,促进农村的和谐和农业的发展。

15、研究西府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将有助于移风易俗,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

16、音乐欣赏的功能在于以“无声之乐”标识自由人格及移风易俗。

17、第三部分,分析了《大公报》对移风易俗舆论宣传的因由。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自今年年初以来,xx乡围绕“树新风助脱贫”这一目标计划,把移风易俗作为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禁毒防艾、卫生健康、扶贫政策等宣传宣讲,积极推进文明和谐新安建设。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建设。制定并下发了《xx乡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xx乡移风易俗工作专项督查考核奖惩办法》,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兼组织宣传委员杨进刚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计生、禁毒等组成了宣传发动、综合治理、督导考核等工作小组。与各村两委签订了《村干部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村两委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年终考核等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认真组织好日常监督检查。坚持每季度调度一次、每半年测评一次,并把结果通报全乡,及时掌握和公开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发挥驻村工作组的作用,指导所驻村健全《村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村组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起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村广播喇叭、宣传栏、张贴标语和组织群众会、坝坝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禁毒条例》、《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党建月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三是突出专项治理,净化社会风气。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扎实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就是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放宽政策,不徇私讲情;“实”,就是把好群众举报、调查取证等环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治理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也触及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细”,就是具体治理中,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全面铺开农村环境整治脏乱差工作,在农村组织开展让门前净起来,让村道净起来活动,对普隆村集贸市场、固定摊点内外环境卫生也进行彻底治理,在全乡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树立新风正气

——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调查报告

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

一、背景情况

近期,XX市以革除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出台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自《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群众纷纷为XX市委市政府的移风易俗点赞,向陈规陋习说不。

省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赴XX市各县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思考。

走访期间发现,XX市之所以出台《意见》,源自于XX境内一直以来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远高于收入水平的彩礼,给当地群众造成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甚至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婚致贫、因婚返贫。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追求高标准、大排场,一场红白喜事庞大的送亲或送葬队伍中,豪华车队、乐队等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XX当地独有的XXX更是红白喜事的必备节目,每一场花费都至少在万元以上。三是薄养厚葬事后“孝子”。老人生前无人照料,子女不闻不问,老人过世后子女却一反常态,以体面和热闹的葬礼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所谓“孝心”,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四是炫富攀比盲目成风。请客不以自身实际来定,认为请客人数多、宴席价格高、仪式规模大才有面子,导致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五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桌宴席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部分农村地区流水席一般至少要连摆三天,为儿女办一场婚事,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六是随礼由头数不胜数。满月酒、生日宴、圆锁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种类繁多,例如在XX市XX县这个部级的贫困县,部分群众每年随礼的人情消费金额高达5—8千元,占到去年XX县个人年平均收入的10%—15%左右。

XX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客观上提供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二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XX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讲究礼尚往来,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收过的人情就一定要还回去,从而造成了人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三是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农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仅靠说服教育等为数不多的手段来进行纠正,且一直以来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造成了此类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推动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惠泽万家、弘扬新风的好事。回顾近年来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过程,能够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虽然荆棘载途,但同时也民心所向:困难在于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已存在成百甚至上千年,在农村根深蒂固;移风易俗涉及面广,XX全市范围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陈规陋习现象;相关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整治标准不明且操作性不强,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XX市的XX县、XX县、XX县等县区已经有了良好的移风易俗实践探索基础,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婚丧嫁娶礼金早已不堪重负,拥有强烈的改革意愿。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XX市《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屏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XX在行动。今年以来,XX市委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列为XX改革发展重点课题之一,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自《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期以来,聚焦歪风陋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操办的种类降下来、把彩礼和随礼的标准降下来这“两大关键举措”,把“婚丧事宜简办不办”与“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这“两大任务”,把“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落细落地落实,XX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渐显,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人情支出负担逐步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

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

1.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XX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XX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X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X余个。

3.提供参考依据。由XX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XX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XX元,其他人不超过XX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

4.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XX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XX市XX县XX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5.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台以来,XX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XX市XX县一对新婚夫妇响应号召,在新婚典礼时,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以及鞭炮齐鸣的隆重仪式,新郎坐着公交车娶回新娘,往返只花了2元的公交车票钱,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祝福。

(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

XX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群众移风易俗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1.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

2.完善殡葬设施。XX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XX全市运营的殡仪馆XX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XX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XX具,可满足未来XX市20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XX年底XX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XX现有经营性公墓XX个,农村公益性公墓XX个,XX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

3.大力倡导火葬。XX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XX市XX区XX、XX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3000-5000元奖励。

4.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源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XX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灵车等配套服务。

5.留住美好乡愁。 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

(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村民自治柔性引导,突出有法可依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党员干部将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意见》。XX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3.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XX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XX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

4.强化监督约束。XX市文明办向XX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XX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各单位在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加强了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xxxxxx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

三、经验启示

XX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新路子。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XX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

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XX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依法依规是遵循。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XX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四)教育引导是手段。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XX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移风易俗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风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方长期形成并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制约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中国传统风俗内容极其丰富复杂,精华与糟粕并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良风美俗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规范、教化和调节的作用,陈规陋习则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党自1921年成立后,就把移风易俗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始终领导人民进行移风易俗,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移风易俗的历史进程,总结基本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移风易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建设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不但要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要有新文化,“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P663,给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革命。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风俗,其中的陈规陋习就成为党领导革命的直接目标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改造旧风俗,以革命性的内容完全代替或部分代替了旧风俗。

(一)实行妇女解放,确立男女平等原则。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束缚的妇女解放,是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占人口半数的妇女解放,革命就不会取得成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妇女彻底解放与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的权利”[2]P78,因此,“打破旧社会一切礼教习俗的束缚”[2]P57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时期,妇女方面移风易俗的重要成果有三项:一是废除了包括缠足、束胸、穿耳在内的损害妇女身体的陋俗。缠足在中国盛行千年,尽管自清末以来持续不断地开展不缠足运动,但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乡村依然盛行,严重限制了妇女的行动。所以,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一直至解放战争时期,党始终把禁止妇女缠足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持续开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完全禁除了农村地区的缠足陋习,彻底实现了妇女形体上的解放。束胸、穿耳虽然对妇女身体伤害较轻,但同样被严厉禁止。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确立了男女一律平等的原则,妇女与男子一样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享受平等的权利,妇女参政、参战、参加生产、接受教育、参加社会活动成为根据地社会的主流,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三是革除妇女传统的服饰发式,以应对险恶的战争环境。大力倡导剪发运动,短发或简单的发式替代了传统的“结髻”;不戴首饰、不打扮,服饰款式删繁就简,使简单成为时尚,节约物资和时间,体现了妇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昂扬的革命斗志。

(二)废除封建婚姻制定,实行一夫一妻制。1934年4月8日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确立了男女平等、结婚离婚自由、禁止童养媳、废除一切包办强迫和买卖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婚配、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等原则,废除了一切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确定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和权利,成为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开端。同时,取缔娼妓、废除蓄婢纳妾以及寡妇守节等习俗。与婚姻相关的聘礼、聘金、嫁妆、送亲、送礼、吃酒等陋习也一并废除。“爱人”成为配偶之间的新称谓,体现了男女在婚姻中的平等关系。这些法律和政策体现了党在婚姻领域的基本主张,在各根据地都得到普遍贯彻执行。

(三)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文化。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农村地区迷信盛行,信神信鬼、求神拜佛、占卜堪舆、烧香磕头、还愿打蘸现象非常普遍。庙宇祠堂充斥乡间,僧道、巫神、风水先生等肆意诈骗百姓钱财。农民迷信天命,甘于贫困,不敢反抗。土豪劣绅、地主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则常常利用农民对迷信和神权的盲从进行反革命活动,对革命造成严重危害,影响根据地的社会安定。为广泛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各地普遍开展破除迷信、反对神权运动,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倡科学文化,反对神权,破除迷信,取缔一切宗教迷信组织和活动,没收或销毁其财产及工具。通过发展包括从儿童到青壮年在内的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教育体系,开展全民教育,推动了根据地群众精神面貌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形成一种具有崇高革命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的新社会。

(四)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艰苦奋斗。党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享乐主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官兵每天五分钱的伙食到长征中的草根树皮,从土地革命时期实行的财政节省方针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克敌制胜。1938年3月,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确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艰苦奋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针对党内可能因胜利而生长的骄傲和贪图享乐等情绪,要求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P1438—1439。正是依靠艰苦奋斗这一强大的政治优势,党领导人民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艰苦奋斗也由此成为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

(五)革除社会陋习,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社会生活方面的移风易俗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禁赌、禁毒,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运动丰富军民的精神生活。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一律禁止、禁止吸食鸦片,同时开展政治、生产、军事、文化、体育等各种主题与形式的运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例如,中央苏区广泛开展选举运动、扩红运动、反帝运动、反贪污浪费运动、卫生运动、轻骑队运动、节省运动、红五月运动、五卅竞赛运动、革命竞赛运动、妇女冲锋季,等等;陕甘宁边区常举行晚会、舞会、新秧歌运动、新歌剧运动和体育运动,等等。各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激发群众革命斗志。二是改良卫生。各根据地通过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改变农民不刷牙漱口、不沐浴,随地吐痰、便溺、倒垃圾,人畜共居,喝生水等坏习惯,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根据地的稳定与发展。例如,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三是改造游民(陕甘宁边区称之为“二流子”)。游民多为破产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不务正业、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名声坏、社会地位低。各根据地通过宣传教育、分配土地和工作等措施改造游民,纠正社会对游民的歧视,使之成为对革命有用之人。最著名的延安时期改造“二流子”运动,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成功地把边区4万多“二流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此外,“同志”称谓的流行也改变了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曾自豪地称赞边区“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1]P718,形象具体地反映了边区社会政通人和,稳定和谐,井然有序,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总之,持续不断的移风易俗使革命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得到了传播,不仅把广大妇女和农民从封建礼教与陈规陋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保证了革命所需的力量,而且改变了根据地的社会风气,广大军民面貌焕然一新,加速了革命胜利的进程。

1949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号召下,全国开展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伟大实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后,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移风易俗的新途径、新方法,成效同样显著。

(一)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对妇女方面的陈规陋习实行移风易俗,主要成果有三项:一是经过50多年的立法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诸多专门法律以及地方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全面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1995年把男女平等列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将妇女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于1995年和2001年分别颁布了5年和10年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在实践中实现了促进男女平等的重大突破和飞跃。三是建立妇女组织和妇女机构。一方面建立妇女联合会,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纵横交错、功能健全的组织网络,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另一方面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全国政协先后成立妇女工作机构,支持和保障妇女的权益。这些举措对革除妇女方面的陈规陋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使妇女成为支撑共和国大厦的名副其实的“半边天”,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二)改革婚姻制度,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婚育方面移风易俗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改革旧有的婚姻制度。《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充分体现了党关于妇女婚姻领域中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基本主张。为保证《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一系列指示,广泛开展学习、贯彻、执行《婚姻法》运动。短短几年时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形成婚姻自由、婚礼简化、男女平等的社会新风气,民主和睦的新家庭大量涌现,逐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2001年再次修改的《婚姻法》,继续体现了维护妇女权益、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已成为中国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二是计划生育。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曾酝酿计划生育。随着人口的增长,70年代开始提倡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列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成立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推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这项被党中央称为是一场移风易俗的大事,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活动,破除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和施行《计划生育法》,照顾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夫妻及其家庭,使计划生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30多年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三)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化。为持久有效地教育群众破除迷信,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科普组织,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破除迷信的能力。在这方面有两项成果值得特别记述:一是取缔会道门,反对迷信。新中国成立初期,会道门常常打着宗教旗号,传播迷信,蛊惑群众,进行反革命活动,危害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这一严峻现实,党和国家结合、减租、剿匪、文化教育、卫生、救灾、生产、时事教育等社会民主改革运动,开展了一场以反对封建迷信为中心的取缔会道门的运动。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禁烟、禁毒、禁赌、禁娼活动,废除封建把头制度,给游民分配土地和工作,铲除会道门生存的社会土壤,在短短3年时间里就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二是取缔“”组织,反对迷信。20世纪末及其操纵的“”组织活动猖獗,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进行、反人类、反科学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国家在坚决取缔“”组织、打击其犯罪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以崇尚科学、反对愚昧为主题的唯物论、无神论教育活动,揭批“”组织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反动本质,教育了群众,也成功教育转化了“”痴迷者,取得反斗争的胜利。

(四)革除社会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方面移风易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春,党和国家组织了全民卫生防病的伟大爱国卫生运动,成功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发动的细菌战争,城乡卫生面貌也得以改观。此后,《宪法》作出“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保护人民健康”的规定,使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改革开放后,爱国卫生运动纳入了社会发展规划。1990年开始对城市进行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开展创建卫生城镇活动;农村则着眼于解决水和粪管理这两个基本问题,推动了城乡卫生状况的改善,达到了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目的。二是殡葬改革。土葬是中国殡葬的主要形式,重殓厚葬、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时,为增加土地,倡导殡葬改革,推行火葬。同年4月27日,第一个在《倡议实行火葬》的倡议书签字,、、康生、刘少奇、、彭真、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内外136人随后也在倡议书上签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的倡导社会习俗改革的签名活动,对殡葬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97年7月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确定了“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殡葬改革方针,到2005年全国平均火化率达到53%[4],网络祭奠、树葬、花葬、草坪葬、深埋、撒散、海葬等绿色殡葬也在各地推行。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党曾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同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农村建设由此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两项要求就是引导农民移风易俗、转变观念、提高素质,逐渐消除许多农村存在的打牌、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言行不文明、红白喜事铺张浪费、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等陋习。

(五)反对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持续不断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英模人物、普法、“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观”和“三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确立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方针,开展“三反”“五反”和增产节约运动,倡导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公民的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进入21世纪后,全国各地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覆盖全社会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了全民自身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被中央誉为“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5]P18。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现象,在2006年3月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基本内容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将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持。

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在要求全社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的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此后,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省市区按照中央的规定和要求及时下达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到精简会议活动、简化接待活动、禁止公款请客送礼,相关支出明显减少。由于政府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带动了社会消费氛围的转变,不仅企业纷纷取消了奢华年会和宴请等商务活动,寻常百姓也开始崇尚节俭之风,勤俭节约。党风政风的改变带动了民风的转变,开始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总之,在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活动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开展移风易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演绎着“移风易俗,改造国家”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但不能否认,移风易俗也经历了不少挫折,“”这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移风易俗的伟大事业”[6],在“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下,包括良风美俗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也遭受了巨大的劫难。

回顾中国共产党移风易俗全部历程,尽管其间有过曲折、失误甚至错误,但她不仅成功地进行了空前伟大的移风易俗实践,形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新风俗、新风尚,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继续推动移风易俗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移风易俗是党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主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战略地位。风俗事关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广教化,美风俗”是自古迄今的政治目标,“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所取得的一切重大胜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都离不开移风易俗。当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远没有完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异常艰巨。但许多人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却又保守着旧有的思维与习惯,甚至热衷于陈规陋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进行移风易俗,这对于保持社会和谐、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防止社会肌体腐败至关重要,不容懈怠。

第二,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立足长远,常抓不懈。“倘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7]P224中国的传统风俗是在长期的农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不会在一朝一夕消亡,它经常会以更新变化的形式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之中。风俗这种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稳固性和变异性特征决定了移风易俗的艰巨性、复杂性、广泛性和长期性,要实现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目的,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风俗的传承与演变规律,区分优劣,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革除陈规陋习,推陈出新,使民俗中许多事象逐渐从落后变为进步,从愚昧变为文明,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移风易俗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俗尽管难以改变,但还是能够移易的。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我们党移风易俗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移风易俗是切实可行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各级领导要移风易俗,自觉转变思想作风,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冲破各种落后的条条框框和旧的思想观念的藩篱,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汲取群众创造的移风易俗新鲜经验,开拓移风易俗新天地,不断赋予风俗以时代的新内涵,淘汰与时代相背的陈规陋习。

第四,移风易俗要循序渐进,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由于风俗直接产生于生活并存在于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习惯成自然,人们尊重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并自觉遵守。无论是良风美俗,还是陈规陋习,都不会也难以轻易改变。对于那些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的传统良风美俗,要大力继承与弘扬;对于那些的确不合时宜,消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规陋习要因势改易,坚持用启发、说服、教育、疏导、示范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加以改变;对于洋风洋俗要因势利导,防止和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洋风洋俗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对于一些落后、愚昧和腐朽的恶俗,要坚决予以革除;对于“黄赌毒”和黑恶势力,要坚决打击,净化社会风气。

第五,移风易俗要以思想道德领域和广大农村地区为重点,开展持久的风俗移易活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三农”问题是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能否革除农村地区的陈规陋习,将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所以,思想道德和农村是移风易俗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必须有针对性、持久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革除思想道德领域和农村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陈规陋习,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注释: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3]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李学举部长在纪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户网站http://.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6]横扫一切牛鬼蛇神[N].人民日报,1966-6-1.

[7]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3]郑师渠.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4]张玉龙,何友良.中央苏区政权形态与苏区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5]徐文杰.早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

[6]徐永新,赵传梅.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江南社会科学院学报,2002(4),增刊.

[7]刘果元,李国忠.苏维埃时期移风易俗工作述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4).

[8]江沛.华北根据地的社会变迁评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0(2).

[9]萧放.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春节、元宵节是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市文明办春节、元宵节“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安排,我局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多措并举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春节,现就将我局在两节期间开展的主题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局高度重视春节、元宵节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意识上的引导和观念上的塑造。我局对“两节”期间的活动进行了周密的筹划部署,开展了送春联和走访慰问活动,把节日活动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局文明创建工作。

二、深入宣传,

广泛发动,

倡导移风易俗的优良新风

为进一步倡导移风易俗的的良好氛围,

我局通过微信群、QQ群等途径对春节、元宵节期间的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过节习俗和生活方式,

提倡我局干部职工减少燃放烟花爆竹或不燃放烟花爆竹,

做到文明用餐、节俭用餐,

反对奢侈浪费过节,

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过一个文明、祥和、节俭、绿色环保的春节。倡文明、除陋习、树新风,

进一步扩大知晓范围,

提倡广大干部职工争做移风易俗的先锋表率。

三、精心策划,内容丰富,

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我局联合XX社区开展2020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春联活动,1月13日上午9点开始在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门口,书法志愿者们根据居民的要求喜好书写并赠送春联,通过写春联、送春联的形式,将节日的喜庆送到居民群众手中,营造出一种团结奋进、文明和谐、喜庆祥和的浓郁氛围。

四、高度重视、明确对象,开展温暖人心的慰问活动

两节期间,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今年我镇创建文明单位及“三户”评选工作,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和“共铸诚信”活动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在巩固、创新、提高上下功夫。

二、目标任务

创建文明单位及“三户”评选活动是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新举措,是检验各村(居)委会是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村和基层单位的有效载体。

今年创建文明单位及“三户”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1、巩固已创建文明集镇和县级文明单位;新创县级文明单位1个。

2、“三户”的评选标准仍然按照5:3:2的要求进行评选。即遵纪守法户占总户数的50%,五好家庭户占总户数的30%以上,文明户占总户数的20%以内,“三户”之和占总户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层层抓落实,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有专人负责。

2、要把创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制。

3、搞好规划,各单位一定要做好计划、任务、目标、要求、措施层层到位,做到软硬一起上,确保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4、坚持严格标准,逗硬奖惩,党委、政府将继续把创建文明单位和“三户”评选纳入各级干部的考核之中,年终将给予奖励或通报批评。

5、加强宣传,提高争创意识,使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四、评选“三户”条件

1、文明户标准

(1)认真执行党的富民政策,积极发展经济,做到文明生产、文明经营,家庭收入达到小康收入标准。

(2)关心公益事业,带领和帮助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

(3)积极学习政治、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4)带头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助人为乐,敢于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

(5)家庭环境优美,清洁整齐,美观卫生。

2、五好家庭标准

(1)爱国家,爱集体,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好。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生产工作,劳动致富好。

(3)实行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好。

(4)移风易俗,破除旧习,讲究卫生,生活情趣高尚,文明礼貌好。

(5)家庭民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好。

3、遵纪守法户标准

(1)遵纪宪法和法律,自觉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2)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不盗窃、不窝赃、不,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按时交纳税费。

(3)不惹事生非,不打架斗殴,不搞封迷信。那一世

(4)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不参与“六害”活动。

(5)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做好知情选择,无计划外生育。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桥溪村位于桥墩镇东南部,与五凤片区相毗邻,2019年村社规模化调整时,由原横墙、天星、蕉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545户、2446人口,下辖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7名。2020年村集体收入118.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2万元。2020年被评为温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

二、文明村创建工作成效

我村于年通过县级文明村验收。近年来,我们在抓好农村党建、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同时,始终将文明创建贯穿每项工作之中,形成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手抓”的工作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抓党建、树形象。新村融合后,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提出了“共融共促谋新篇、合心合力建新功”的工作目标,多管齐下,对新班子队伍进行高标定位,建立“承诺同作、工作同抓、责任同担”的“三同”管理机制,极大激发了全体干部的工作热情,为新村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投入资金50多万元,建成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县级党建示范点。

2. 优环境、促民生。自2019年以来,我村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活动,委托设计单位对全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全村范围内的民居按统一风格进行改造,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天星、横墙所有民房外立面改造,完成6.9公里四好公路建设,完成平水古道桥溪段建设,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绿化亮化等工程,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成为了各地争相观摩学习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3. 强阵地、树标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村把文化阵地建设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筹集资金近300万元,利用原村小学校舍改造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乡贤纪念馆,并以三个村历史衍变和整合撤并为背景,精心打造“乡村记忆馆”,集中展示历史沿革、乡风民俗、乡贤事迹、好人好事等,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地标。

4. 聚乡贤、谋发展。本村民风纯朴,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高涨,在村两委的积极引导下,多年来共募集乡贤出资10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各项事业建设,并在率先建成了全家首个乡贤纪念馆,大力弘扬乡贤艰苦创业、爱乡敬老、无私奉献的精神。

5. 摒陋习、树乡风。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浙江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一约四会”和“乡贤理事会”,结合本村实际研究制定《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光盘行动”、“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成立由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乡贤组成的乡风评议组织,针对村里的好人好事、道德风尚和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

6. 崇孝道、护幼苗。积极利用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广泛开展敬老护老活动,不定期组织公益志愿者队伍为村里老人上门体检、送医送药;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庆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为全村老年群众举办敬老宴,同时经常性组织下乡文艺演出、戏剧演出、灯谜竞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春泥计划”。积极做好“春泥计划”的宣传工作。把春泥计划的目的、意义、内容告诉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家长,提高春泥计划的知晓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春泥活动计划室、道德讲堂等阵地,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类活动,组织温州技术学院师生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假期生活。

7. 强氛围、育新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标语,营造氛围的宣传浓厚,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新的风尚。积极开展了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和身边好人、家庭户、好媳妇、好邻居、好少年等评选活动,邀请书法家为群众开展“晒家风、亮家训”送书画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8.优服务、重治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全天候安排人员值班,制定“最多跑一次”清单,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有效化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多年来,全村无重在刑事案件、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发生,未发生一起涉“黄毒赌”事件,村内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巩固文明村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创建市级文明村。

二是在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制约本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创收。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晴滩村

1、以晴滩村两委班子为主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流程。每月一个主题持续开展孝老爱亲、关爱留守儿童、文明礼貌、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方面的活动、教育,积极推进文明乡风、移风易俗工作;

2、结合创文、创卫工作,积极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卫生清洁、秩序维持、文明礼貌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大力改善村级面貌、村风民风。

古晴滩社区

1、落成全民健身中心,广泛开展广场舞、青少年艺术体育锻炼、文化讲座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成立古晴滩社区“侨之家”,服务社区及全镇各村归侨、侨眷,组织开展节日庆典、关怀慰问等活动,将党的温暖传递到社会各界人士。

3、结合创文、创卫工作,积极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卫生清洁、秩序维持、文明礼貌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大力改善镇区面貌、乡风民风。

杨巷村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2019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做法成效亮点

年底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要通过乡风文明达标验收,将评选出50个市级示范乡镇和300个市级示范村

经济开发区王快镇西楼下村委会院内设有“我的身边人和故事”讲堂,在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方面做得好的村民常被请来为乡亲们“现身说法”,传播文明“好声音”;南和县贾宋镇北师村辟有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书画室等场所,还绘制以孝、德等为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墙320余平方米,有效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和滋养了其心灵……日前,在x市乡风文明建设观摩交流会上,几个观摩点结合实际拓宽文明乡风建设“路径”的创新之举,赢得了参会人员的纷纷点赞。

为深入开展“美我家乡·文明x”主题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今年2月,x市委宣传部制定了《x市乡风文明建设2019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乡风文明工作机制,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就阵地建设、组织制度和相关活动开展提出14项指导标准,即分别建设一个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和一个道德“红黑榜”;分别组织成立一个乡贤道德评议会、一个红白理事会、一套村规民约和一支志愿者及文体队伍;组织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承活动、移风易俗活动、乡风民风评议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和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借以凝聚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计划》提出,各县(市、区)要将乡风文明建设考核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遏制农村陈规陋习,广泛弘扬文明新风,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年底,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要通过乡风文明达标验收,将评选出50个市级示范乡镇和300个市级示范村。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1、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2、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做好样子;

3、协助党组织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大家思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积极参与支部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帮助党支部出点子,想办法.

采取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

2、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群众宣传。

3、积极为部门领导出谋划策,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岗位名称:民意收集岗

承诺事项及目标:

1、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及时向党总支(支部)报告居民中的突发事件,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难题,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2、对群众反映合乎政策原则要求的意见和建议,除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外,还要主动做好对群众的解释宣传工作;

3、对于群众反映的不合乎党性原则和政策要求的,要做好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

采取措施:

1、党员要亲自深入到群众家中,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并及时反馈到党支部。

2、设立民意收集箱,并设专人负责管理。

3、对群众反映合乎政策原则要求的意见和建议,除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外,还要主动做好对群众的解释宣传工作。

岗位名称:党建工作指导岗

承诺事项及目标:

为辖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党建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采取措施:

印发社区服务指南,为辖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党建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岗位名称:环境卫生监督岗

承诺事项及目标

1、协助做好对本社区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督查管理工作,督促社区容貌的改变。

2、以身作则,自己带头搞好生活、生产环境卫生,在居民中宣传防病、治病意识,协助开展群众性环境卫生活动和评比

采取措施:

1、组建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公共文明志愿行动,清理地面垃圾、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

2、加强对报栏、座椅、健身器材、垃圾桶、等公用设施的维护、整修,倡导居民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美丽家园。

岗位名称:文体活动服务岗

承诺事项及目标

1、协调社区开展好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结合社区实际,组织、协调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群众提供积极健康的活动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娱氛围。

2、做好社区群众演出团演出筹划、准备、

服务等各项工作。

采取措施:

1、做好详细的文体活动计划,并制定实施方案。

2、对照实施方案,逐一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做好宣传,鼓励群众性参与。

3、为社区群众演出团提供活动娱乐场所,并做好各项服务。

岗位名称:计生服务岗

承诺事项及目标

1、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协助党支部、居委会搞好计划生育政策宣传。

2、协调党支部、居委会解决计划生育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计划生育户的思想工作,按照政策要求帮助一孩户、二女户解决其有关福利待遇问题。

采取措施:

1、在社区内设立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宣传计生政策。

2、设立计生服务站,对居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作答。

3、做好育龄妇女体检工作

岗位名称:文明新风岗

承诺事项及目标

1、协助社区党支部在广大居民中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等生活新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2、采取各种通俗易懂、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对广大居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开展树文明新风及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工作整体合力

创建文明和谐镇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区有关要求,成立了创建文明镇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2019年先后召开党委会8次,党政联席会议4次,工作会议5次研究解决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关问题,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时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同时将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作为机关文明和谐建设的切入点,将文明和谐建设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评议工作,着力树立政府新形象。

二、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一是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确保做到学习有组织、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有总结,充分发挥了中心组的表率和带动作用。

二是紧密联系各村居各单位实际,开展““文明和谐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贫困户”“清洁贫困户”“健康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立包括镇机关干部志愿服务队、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青年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巾帼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和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合计20支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员237人,仅2019年就先后开展脱贫攻坚、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卫生健康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34次,活动范围涉及全镇15个村(居),受益人数达数万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

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典型申报推荐工作,镇镇基督教堂2019年荣获省级和谐寺观教堂称号,成功申报好人三名,镇志愿服务队获评市第14期优秀志愿服务典型;镇2019年被评为市第四届文明镇,官塘村、居委会、苏北村被评选为市第四届文明村,2019年底由开展2019年区级文明村镇申报工作,申报原先三个市级文明村和陆集村、居委会、棉场村、百市集村共计七个村居为区文明村,并同时申报镇计生办创建市级文明单位。2020年更积极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制定镇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实施方案,并召开推进大会,大力推进省级文明村镇创建。

四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工作,完善“一约四会”,引导建立健全村镇两级管理网络,坚持不定期开展不良风气整治活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针对各类节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村镇文化阵地、宗祠、宗教场所等重要地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志愿服务宣传好的,推进移风易俗宣传。保障“移风易俗宣传示范街”设施,更新完善移风易俗宣传内容,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组织“扬文明乡风、促脱贫攻坚”专题报告,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将群众引导到学知识、增素质、齐致富的轨道上来。

三、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确保人居环境整洁有序

全力配合区政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理机制。目前我镇15个村居全部落实了人员队伍和经费保障等环境卫生整治基本条件,建立起了垃圾清运、处理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改厕、污水治理、拆违拆危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巩固治理成果,逐步拓展延伸、全域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合理规划,让产业更加兴旺

1、2020年**村已建成密集型烟炕27座并已成功投入使用,烟农收益提高,这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种烟的热情。2021年计划继续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烟叶种植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通过红薯加工生产优质红薯粉条,增加农民收入。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更加宜居

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短板,推进环境整治。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2020年****已对170户进行厕所改造,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市城管局制定的《禹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项目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做好****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项目监督考核管理工作,促进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项目工作规范运行,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三是加强生活污水管控,解决污水乱流的问题。四是通过村集体经济以及上级政策支持全面完成****街巷硬化工作。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宜种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村风更加文明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加强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的作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提高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治理模式。

移风易俗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树立文明婚育新风为主题,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抓住今冬明春,元旦春节农闲时节,在全市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促进宣传教育、利益导向、管理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以实际行动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

二、活动内容

(一)把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系列活动推向深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内容,利用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效果。一是根据年初制定的活动方案,对尚未开展的活动认真组织,力求实效。二是充分运用好省人口计生委提供的各种宣传资料。近期,省人口计生委将下发一批有关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的专题片,各县区要积极组织系统内的干部职工收看,并在各地电视台播放,开展好系列学习宣传活动。省人口计生委还将围绕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活动的主题内容,制作下发相关宣传文图,市人口计生委将继续制作年画,各县区要做好张贴、宣传。三是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宣传媒体作用。深入宣传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30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历程、成就、贡献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大力宣传各地涌现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典型,并对当前社会上的热点人口计生问题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四是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各县区对纪念《公开信》系列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广泛宣传报道本地在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取得的好效果,推动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转变理念,提高实效。

(二)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是我省人口计生发展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指导今后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特别是姜异康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我省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措施和要求。会后,我市已组织了专项学习活动,对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今冬明春,各县区要在前段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宣传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集中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推动我市工作上水平。

(三)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全省深化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座谈会对加大开展移风易俗、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为贯彻落实此次座谈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我市专门制定了《关于深化移风易俗促进农村婚育文明建设的意见》。今冬明春,各县区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座谈会会议精神,按照我市《意见》要求,对村规民约进行认真分析,查找不足,制定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措施。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总结动员大会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开展移风易俗,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的主要内容,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农村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共同创造条件,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四)充分利用“三下乡”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元旦春节期间掀起人口计生宣传高潮。一直以来,“三下乡”活动都是我市各县区进行人口计生宣传的重要阵地。抓住元旦春节前后流动人口大量返乡和农村育龄群众处于农闲的大好时期,广泛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咨询以及避孕药具的免费发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今冬明春,我们仍要继续利用好这一平台,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注意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及时反映“三下乡”活动的动态、经验和做法,报道农民群众对“三下乡”活动的反响和呼声,大力营造关注“三农”、关注民生的宣传舆论氛围。

(五)加大培训力度。结合本地宣传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对宣传干部、宣传骨干、通讯员普遍培训。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牢牢把握大方向,更加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适应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时间安排

宣传教育活动自年月开始,到年月底结束。

四、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要充分重视今冬明春的宣传教育活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精心组织,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投入,确保活动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二)统一行动,营造氛围。要在党委宣传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文化、民政、卫生、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及相关社团组织的密切协调,寻求工作的结合点,共同策划、组织各种具体活动,在各个方位和层次扩大宣传声势和社会效果。

(三)强化结合,互促互进。活动期间,要将系列宣传活动与近期开展的各项工作相结合,与关爱女孩行动相结合,与修订村规民约相结合,进家入户开展宣传品发放活动,并为群众讲解相关政策,普及相关知识。

(四)加强调度,督促落实。各县区人口计生局要明确领导责任,总体协调本地活动的开展,定期调度本级活动进展和下一级活动开展情况,注意总结先进经验,引导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