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危重患者;应用观察

危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中非常重要,是急诊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1]。预见性护理贯穿于急诊工作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急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实施抢救前的预见准备

1.1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 在进行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时,要求每班护理人员,按时对护理用品和需要设备进行盘查,及时做好值班情况记录;每天检查抢救仪器,如果发生故障及时维护并做好应对措施;手术需要的物品必须做到:齐全、无菌、安全、固定。为了促进急诊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输液、心肺复苏、监护组合罗列到手术救治中,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1.2综合培训人员技能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衡量护理人员的核心要素,熟练的专业技能也是保证成功抢救的重要环节[2]。因此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急诊手术实施内容,制定分类培训事 项[3]。外科系统疾病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以上技能后,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的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积极配合手术人员完成手术作业。

1.3设计并制定急救方案 设计并制定急求方案的时候,可以根据危重患者护理需求,预见性制定救治方案,加强抢救程序和抢救流程操作,提高抢救效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抢救程序培训,让救治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适合护理人员的方案,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

2 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

2.1预见问题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观察患者的发病机制、病情、心理及生理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预见问题,进一步估计病情判断病症,预测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容易引发的关键问题[3]。

2.2确定重点 按照患者的初步判断和病情变化,在准确分析患者出现病症原因后,确定护理工作重点。可以确定为: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②患者病情估计;③重要肝脏器官维护;④分泌物和引流物观察;⑤报告跟踪;仪器检测指标评定。如前例,预见性分析患者有可能出现宫外孕或者黄体破裂,应该及时进行静脉输液,同时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检测,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2]。

2.3具体实施 积极做好以上工作后,可以根据患者状况和护理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提高抢救效率。

对患者实施抢救时,预见患者在思维不清晰时,容易发生呕吐甚至窒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置患者,采取措施应对;然后根据患者面部表情和生命体征状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适当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安抚患者的心理变化,提高抢救效率。

3 实施评价

3.1评价抢救患者 回顾性分析抢救患者的救治材料,对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术后愈合情况进行追踪分析。将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标准。

3.2评价手术管理 手术管理主要对抢救室管理、急症方案制定、护士人员表现状况、组织能力、整体配合效果和专业技能等进行评价;可以让手术患者、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医生评价、领导评价等获得综合评价效果,讲考评结果作为护理水平参考依据。

4 实施护理管理意义

4.1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表示,在进行护理前,对患者在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一步确定护理重点,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患者护理疼痛,提高护理质量。急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和灵活应变能力,具有严格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定重点,才能提高预见护理质量、体现预见护理的重要性。

4.2预见性护理是管理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预见性护理工作的重点是瞬间判断、确定护理评估和护理处置,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在急救护理中,保持准确、系统全面的信息观点,必须在建立护理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护理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评判[2];从系统化角度出发,综合全面的评定患者表现,掌握护理工作进行重难点;从控制论角度出发,实现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事后控制,积极做好事先控制对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4.3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急救护理主要是对慢性急救发作患者、危重患者等进行护理的新专业。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应用素质和护理专业水平对抢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3.1加强急症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意识决定方法。急救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仅仅在一念之间,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对急症人员的病情进行评判,根据工作经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急救。与此同时,还必须在救治危机的状况下,保持临危不变的心理适应能力,快、准、稳的完成护理操作。可以通过专业培训,锻炼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急救手术成功率[1]。

4.3.2明确护理人员岗位分工 急救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危重患者,抢救中容易发生各种突发状况,给抢救现场顺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两位护士同时进行一项任务,会让抢救工作手忙脚乱,耽误最佳就诊时间。利用预见性急救演练,可以让护理患者明确职责分工,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对急救工作的顺利进展具有显著效果。

4.3.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急症手术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接诊到病危患者后,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观察,抓紧时间,分秒必争,在有效的时间内,制定出最恰当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当医生没有抵达现场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预测,及时准备手术用品。启动危重患者护理流程,妥善处理急救中出现的问题。在抢救工作中不断完善护理能力。

5 结论

本文主要从实施抢救前的预见准备,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实施评价,实施护理管理意义四方面分析了预见护理对危重患者的效果。经过3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预见性护理对危重患者产生的影响,加强了护理效果,让护理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很大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敏,吴洁华.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J].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3,4(09):234-235.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2篇

0引言

普通外科是急危重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的科室,自开展建立并实施外科急危重患者应急预案以来,我们一改过去抢救患者的盲目性,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对医方的满意率,降低了死亡率,使抢救工作更程序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临床资料

200001/200506收治的建立并实施应急预案的外科急危重患者1680(男724, 女956)例,年龄13~68岁,其中各类弥漫性腹膜炎患者980例,各类严重腹部外伤患者7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和前期(199901/200506)非建立并实施应急预案的外科急危重患者1590(男697,女893)例,年龄11.5~71.0岁,其中各类弥漫性腹膜炎患者951例,各类严重腹部外伤患者639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进行详细观察、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无明显差异. 观察组建立各种外科急危重患者应急预案,包括创伤急救预案、抗休克预案、心肺脑复苏预案、手术预案等. 根据病情迅速初诊,积极实施并快速拟定科学的急救措施,如快速补液、常规开放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套管针)、吸氧、有效止血等. 有休克表现时立即按休克应急预案处理,积极病因治疗、抗休克、纠正酸碱失衡、止痛及抗感染治疗. 有心跳呼吸骤停时,迅速按心肺复苏的应急预案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接压,必要时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应用等. 对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要做好包扎固定、止血及快速补液等处理. 并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做好各种手术前准备或安全的转移工作,病情危重的直接入手术室,争分夺秒手术抢救. 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 对照组处理方法:入院时按一般性处理,急救护理措施按常规实施. 结果观察组1680例,治愈1637例,治愈率97.5%、死亡43例(其中医方因素1例,占2.3%),死亡率2.5%,患者及家属满意率97.5%;对照组1590例,治愈1398例,治愈率87.9%,死亡192例(其中医方因素42例,占21.8%),总体死亡率12%,患者及家属满意率71.8%. 两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方面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

2讨论

应急预案建立与实施的突出优点为:①医生、护士有明显的紧迫感,可紧急、有目的的处理危及生命的病情,而不是教条地按书本上的常规去按部就班的处理[1]. 如多数患者进入病房,直接入手术室手术抢救,床旁手术处理等等,争取了救治时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②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规范应用应急预案程序,体现出了他们的娴熟操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同时缓解了其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了患者安全感. 在抢救同时,不应忘记关心患者需求,保证患者精神上的松驰和身体上的舒适,在做每一项操作和护理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对孤独和恐惧的患者进行安抚,如握着患者手,抚摸患者的额头等. 让患者在急救的环境中感到到温馨、舒适,以减少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建立了良好的医护关系,树立了窗口形象. ③通过实施规范化的应急预案[2],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了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和年轻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体现了自我价值. 同时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增强,使工作有依可据,抢救患者得心应手. ④重视患者家属的安慰工作. 因外科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其家属的焦急心理较重,对患者愈后和医护人员的期望值较高, 故接诊人员应保持镇静,以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解释病情,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引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愈率、死亡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性,和文献[3]报道一致,说明外科急危重患者建立并实施整体科学的应急预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且可使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更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王丽华. 现代急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76-77.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3篇

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4篇

“两会”期间应急救治保障方案

为保障奎屯市“两会”期间的医疗应急救治工作,及时有效控制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影响,指导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综合有力、统一指挥、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管理体系,保障病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保障小组:

长:童

党委委员、业务副院长

副组长:易光杰

党委委员、医务科科长

员:王鹏飞

医院办公室主任

姜冬梅

护理部主任

莫扎特

急诊科主任

住院医师

阿拉吾

住院医师

也尔波勒

住院医师

李鹏飞

住院医师

周子栋

住院医师

马热瓦

主管护师

保障小组职责:

1、负责处理医院“两会”期间医疗应急医疗救治的相关事宜,做到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签收处理来文、来电、收发传真等。

2、负责督导医院“两会”期间应急医疗救治过程中临床科室、医技及后勤工作,并负责救护用车的派遣,保障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附件一、伊犁州奎屯医院突发应事件急救治流程图

附件二、伊犁州奎屯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附件三、伊犁州奎屯医院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附件四、伊犁州奎屯医院群体外伤患者处置预案

附件一、

伊犁州奎屯医院

突发应急事件救治流程图

急诊科人员、仪器、物品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

预先接到120通知

未通知(病人直接来院)

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医教科、护理部、总值班人员到达现场

开通“绿色通道”

疏散病人、准备好床位、调遣急救人员,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病人到达

开通“绿色通道”

急诊急救领导小组指挥、协调、分组分工

同时通知相关部门

急诊急救领导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医教科、护理部、总值班人员到达现场

调遣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急诊急救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组织分工、疏散病人

临床科室

防保科

疾控中心

保卫科及110

留取相关资料送有关部门

附件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控制和消除群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群体公共卫生事件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综合有力、统一指挥、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管理体系,保障病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适用于3位以上严重同类事件突发群体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1、

急诊科做好一切急救物质准备,24小时随时启动(包括通讯、呼叫、抢救设备、药品等)。

2、

急诊科在接到“120”急救电话通知后,应立即通知急诊急救领导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医教科、(夜:总值班)、分管副院长、护理部、总务处、保卫科。调遣抢救人员立即到达现场抢救。由院领导根据需要决定启动应急管理组织。

3、

开通“绿色通道”(包括收费、挂号、配药、检查等一条龙服务)。

4、

预检首要问清病史,根据病人主述、症状、体征,初步确定公共卫生事件种类。按公共卫生事件程度分轻、中、重三类(重危病人送复苏室或抢救室,中轻分别安排到各诊室)。

5、

急诊急救领导小组根据病人人数和病情合理分工,分成若干抢救小组,责任到人组织抢救。

6、

尽快疏散抢救室其他病人,集中力量进行抢救工作。

7、

如食物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留取标本,送有关部门检查。

8、

急诊护士进行必要的解毒处理(洗胃、解毒药的使用、吸氧等),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安排就诊次序,同时向医师报告,就诊医师在护士的协助下根据病情准确迅速进行抢救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力以赴,明确分工同时和各科紧密配合,保证抢救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9、

应急通讯

医教科:0992-3287608

保卫科:0992-3289019

办:0992-3288499

护理部:0992-3286834

总值班:13394925120

附件三、

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自然灾害性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抢救和治疗。为有效的防范和处理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病人发生意外的抢救:

门诊就诊病人、输液病人或病人家属出现身体不适、意外时,在场医护人员立即就地抢救,通知急诊值班医生和护士,在病情允许时将病人转入急诊继续抢救及治疗。被送入的危重病人或留观病人突发病情恶化、意外时,值班护士立即对其进行抢救,同时通知值班医生,按抢救程序救治。

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遇有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应立即将病人送入鉴别门诊,启动鉴别门诊工作程序,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火灾:

1.所有灭火器的日常保养和检查由医院保卫部门进行,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2.听从医院的安排,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全科的工作人员由护士长组织培训。

3.每名工作人员要时刻提高防范火灾的意识,对于各种异常情况要及时给予关注。如:异常的气味、烟味、不明原因的烟雾、可疑的火光等。一旦发现要追根查源,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4.发现微小火情,当事人积极进行扑救。同时告知附近人员协助并报警。病房工作人员要安抚患者,不要围观。保持正常医疗秩序。

5.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包括科主任、护士长、保卫处、医务处(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13394925120)。

6.当发现火情无法控制时,要立即组织患者疏散。先疏散重症患者,同时对需要生命支持的重病人,在转移过程中要同时携带氧气、输液等,并由主管医生负责。疏散途中遇有烟雾时要有湿毛巾保护。医护人员将病人全部疏散后再离开现场。疏散完毕医护人员清点病人数,报告医务处或医院总值班。

四、地震:

1.出现震感时首先要准确判断是否为地震,以免造成人混乱。

2.地震发生时医护人员组织患者自我掩护,首先要就近寻找掩护物,如桌子、椅子、床等的下面都属比较安全隐蔽处。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免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对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留观病人应用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即躲在床下;重病患者将其床位移动到跨度小的房间,待震动平静后再作下一步处理。

3.组织患者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震动造成房屋坍塌伤人。

4.被困时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5.患者转移完成后医护人员清点病人数,并上报医院。

五、爆炸:

1.一旦出现爆炸险情时,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保卫处、医务处或医院值班报告。

2.立即组织患者疏散。

3.医护人员将病人全部疏散后再离开现场。

4.疏散完毕医护人员清点病人数,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六、突发紧急意外事件处理预案

根据目前各种突发意外事件的不断发生,为了适应紧急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各种情况,保证在事件发生后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将各种损失减至最低。

1.当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时,及时上报医务科或行政值班。听从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的指挥,统一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援救。

2.各科要每天安排好突发意外情况备班人员,全体人员在接到医院总值班通知后,立即到医院或指定地点参加救治工作。

3.各科门诊、急诊,参加抢救人员,在接到院总值班命令后,立即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保证各抢救程序进展顺利。

4.各科室备班人员要保证通信畅通,随时听从命令。当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接到命令后,相关科室必须在10分钟之内到达抢救集合点或急诊室,参加抢救,同时将本专业患者收入病房。科室之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5.有专人负责医疗器械及急救药品,抢救所用的医疗器械一周检查一次,如有损坏及时检修,相关人员要精通使用,急救药品要每月检查一次,保证抢救工作万无一失。

6.医院突发意外紧急情况值班电话:白天报告医务科、夜间及周末报告行政值班。

附件四、

伊犁州奎屯医院

群体外伤患者处置预案

为加强我院突发群体外伤应急救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法》、《院前急救条例》,对发生突发群体外伤包括车祸、塌陷、地震、锅炉爆炸等导致的人身损害,由于事发突然、病情危急、病员多,医院应立即迅速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抢救,保证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使群众的生命威胁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1.突发群体外伤的特点及组织构架

1.1突发群体外伤事件,有突发性、范围广、伤病人员多且复杂、影响大、社会性等特点,主要涉及有急诊抢救空间的安排、人员疏散和次序维护、检诊分诊、抢救及生命支持、临床救治及手术、血液制品和药品保障、伤病人员转运、对外联络和媒体应对、后期心理干预等方面。为了有序地完成重大突发群体性救治,医院成立应急小组,组长由在场的最高医院领导担任,下设应急临床救治队、应急护理支持队、应急行政支持队、应急辅助保障支持队,分工合作完成上述的应急救治工作。

1.2各应急支持小队人员组成及分工

(1)应急临床救治队:队长由急诊科莫扎特主任担任,各临床专科值班二唤以及梯队人员、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组成。分别完成检诊分诊、抢救及生命支持,制定各自负责的伤病人员的诊疗方案,完成手术或收住。涉及病情复杂、需多科协助的,可向队长或医务科要求协调。主要涉及临床学科有急诊科、危重医学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头颈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麻醉科等;各科结合伤病人员特点,由科主任确认本科室在杭人员的情况,作为应急梯队人员。

(2)应急护理支持队:队长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由急诊科护士主导落实安排救治工作。涉及重大突发事件救治时,急诊科因护理人力不足需要医院其他部门护理人员支持时,由护理总值班进行协调,按急诊科和支援护理人员1:1的比例,完成急诊空间安排、前期人员劝导疏散,同时协助临床救治队进行检诊、分诊、伤病人员标牌、抢救生命支持、手术麻醉安排等应急工作。

(3)应急行政支持队:组长由应急小组组长兼任或医院总值班担任,由党政办、保卫科等临时人员组成。主要完成抢救现场人员的疏导、次序维护、媒体应对和其他行政部门的联络协调、两院区车辆调度。

(4)应急辅助保障支持队:由医务科科长或医院总值班担任,由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血库、药学部、呼吸治疗科、发送调配部等科室成员构成,根据伤病人员的数量、特点,协调相关辅助检查科室有效完成和保障临床救治工作。

2.突发群体外伤急救的分级

2.1初级突发群体伤流程:1次事件致5人以下伤病,或重伤3人以下可能危及生命。主要由急诊科主任及急诊科值班负责,联系专科予以相应救治,必要时联系医务科(白天)或医院总值班予以协调。

2.2中级突发群体伤流程:1次事件致6-19人伤病,或重伤3-9人可能危及生命;事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立即报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参与协调,由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上报医疗副院长。

2.3重大突发群体伤流程:1次事件致20-49人伤病,或重伤10-19人可能危及生命;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立即报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由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上报医疗副院长决定启动本预案。

3检诊、分诊体现优先服务原则

3.1外科系统指定普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3.2内科系统指定急诊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3.3验伤标志要求标在伤病员健侧上肢明显可视部位。

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级:

(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

(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做好标记:每位伤员健侧上肢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级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绿色轻度;黄色中度;红色危重;黑色死亡

4.现场抢救

4.1现场应保证一个病员由一名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人全程陪同,负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等诊

疗过程。应急临床救治队队长指挥现场抢救,应急护理支持队队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应急辅助保障

支持队队长提供相关物力支持。

4.2大批伤员来临时,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尸体直接送太平间保存。

4.3争取时机,抢夺时间,速战速决。通过包扎、止血、固定、快速输液、静脉给药输血,使病人的

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在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对确定大出血、严重创

伤、脏器破裂损伤情况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直接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4.4建立交接班制度,保证抢救工作的延续性。现场急救时应将相关病历卡随身携带,医嘱与病情变

化及时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注意记录完整,防止遗漏。患者运送途中护理人员陪同加强观察,随时

记录。并与接诊科室做好交接班工作。

4.5建立回访制度。伤员经抢救后分流至相关科室,护士需做好登记,抢救者书写重大抢救记录经过。

一周后由抢救护士随访,并书写随访记录。

5.新闻媒体接待、伤员所属单位及家属接待

5.1应急行政支持队总负责,全院应接受统一调度,不得擅自接受媒体采访。

5.2由党政办安排专人负责媒体接待与新闻。

5.3由党政办安排专人负责伤员所属单位及家属的接待、沟通和协调。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5篇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本文从目前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现状出发,对文中涉及到的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护理、高职单招、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做了界定,进而阐述了将预见性思维方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单招层次学生采用此教学方法的价值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护理;高职单招;急危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28-02

Application of predictability thinking in a single stroke level vocational Intensive Care Teaching

ZHAO Qing

Surgical Nursing Department of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Fujian 363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teaching of view, the text related to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inking, nursing care, vocational single stroke,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concepts have defined, and then describes the predictable way of thinking applies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theor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curricula in the role, and targeted level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using a single stroke valu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discussed.

[Key words] Predictability thinking;Predictive nursing care;Vocational single stroke;Acute and critical care

[作者简介] 赵清(1983-),女,辽宁锦州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运用预见性思维可以让护生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习中懂得主动质疑和探究而不是被动灌输和接受。运用预见性的护理理念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急危重症护理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前进行评估与管理,使学生懂得只有“预见性的观察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变化时,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护理”[1],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单招学生在主动护理方面的责任感。

1 相关概念

1.1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判断,运用医学知识,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中,以疾病的生理变化及各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2]。

1.2急危重症护理学

危急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3]。

1.3高职单招层次学生

该院“高职单招”的招生对象是护理专业中职毕业生,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已经系统的学习过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护理课程,并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具有一定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做为基础,需要提升护理学习层次的一类学生。

2 教学应用的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该校2012级高职单招护理专业4个班级232名学生。

2.2教材及教学内容

选用第3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急诊护理、危重症护理、常用救护技术四个单元,按照学校规定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本着突出急危重症护理特点的基本原则,结合高职单招学生的学习经历,我们适当增加了高职单招学生对于常用救护技术的训练课时,如心肺复苏、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异物清除术及球囊-面罩通气术、除颤、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机械通气技术。

2.3教学方法

该院高职单招的急危重症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 40 学时,实训课 14 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结合高职单招学生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特点,我们对学生在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实训课的教学手段均采用预见性护理教学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2.3.1教师理论授课 引入病例,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士在现阶段需要执行的护理措施,再分析引起护理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学习小组授课:以寝室为单位,5~6人一组,提前一周布置相关病例,要求学生本着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讨论结果形成PPT在班级进行案例分析。

2.3.2实训课 采取分组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模拟教学,训练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及固定搬运技术、重症医学救护技术(强调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的应用)。要求学会各项技术的正确操作和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尝试在实践中综合运用预见性护理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总结出预见性护理运用的优势。

3 教学体会

3.1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估病情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护理思维的重点应放在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采取紧急的护理救治、积极配合医生诊断和主动做进一步救治这样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抢救程序中[4]。例如,在医生问诊查体时,护士不应该被动等待,而是应该立即投入到力所能及的护理抢救中,比如测量和维持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在医生下诊断前做出护士自己的判断,用预见性的思维观察病情,发现护理问题,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像这样及时正确的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但缩短了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也为进一步治疗原发病创造了时机。

3.2培养了学生正确应用急救设备的预见性思维

做为护士,及时准备好急救设备并正确配合医生的操作是必要的工作职责,在抢救中分秒必争的急救效率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所以在护生的学习阶段,要把对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做为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待。在日常的急救训练中,引导学生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每个学生应充分理解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抢救物品的关系,要有危机意识和管理观念,以及预见性的完善准备。所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使急救设备物资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可以在需要时最快速的发挥作用。

3.3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急救药品的预见性思维

应用急救药品抢救急危重患者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5],同时也能体现出护士对疾病理论知识与急救药品的掌握程度。在抢救时护士应熟悉药品特性,遵医嘱给药,这是最基本的临床技能。例如,目前抢救时采用的多通路分配静脉给药,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就可将给药的功能扩展,做为观察患者临床反应的一种途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凶险,短时间内需要做大量的处置,而合理的药物使用是稳定病情的第一关键,护士除了要提高对患者症状的识别能力外,还应根据病情预见性的设定提前量。所以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用量用法,是护士应该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而预见性的遵医嘱用药物是护理临床技能的拓展,是我院在以往普通的急救护理教育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所以我们利用高职单招学生原有的临床实习经验,培养学生在急救药品使用上的预见性思维,会大大提升护士在抢救中的参与感与自信心,更有利于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4培养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思维

做为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士,应具备机敏、沉着、冷静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忙而不慌、急而不燥,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度的注意力与领悟力。笔者在教学中也听到过学生反映在之前的临床实习中遇到抢救的时候会出现干着急却帮不上忙的情况,甚至由于过于紧张导致平时很熟练的操作却在关键时刻做出问题。所以笔者在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模拟训练中不仅要重视技术含量还要关注学生的抢救思维是否沉着冷静,着重训练学生稳定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发挥,培养她们在瞬间的抢救中充分发挥个体娴熟的抢救技能的能力,使人的思维在特殊环境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配合医生抢救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3.5培养了学生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

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往往家属一时难以接受,甚至会有不理智的表现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和病情。在教学中,预见性的针对这一情况,培养学生加强以交流、沟通的方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这样可以使患者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增强康复的信心,而且更有利于真实反应出病情变化,为治疗护理提供帮助。

4 结论

4.1预见性思维在急危重症的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贯穿于整个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尤其对于有着临床实习经历的高职单招学生,训练预见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层次和护理水平,在急危重症的临床护理中会更加游刃有余。如对可能出现的病情提前预知,可以减轻或阻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或者在发生时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预见性的观察护理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从而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可以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并给予护士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同时也促进了医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也是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好方法。

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发展,体现了先动脑后动手的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更加鲜明的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对护理质量起到明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6]。

4.2反馈

本组教学对象于第五学期再次下临床实习,由于学生实习点较为分散,所以采用分组电话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有11组212名同学参加了问卷调查。关于把“预见性思维应用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的情况回答,“效果良好,可以实施”的答案占72.6%,“效果一般,实施遇到困难”的答案占18.9%,“可以理解,但不能实施”的答案占8.5%。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仍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把预见性思维引入到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中是可行的。

[

参考文献]

[1] 张冬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1):51-53.

[2] 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2):122-123.

[3] 张波,桂莉. 急危重症护理学(3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1.

[4] 吴姝玲.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11,12(4):104-105.

[5] 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9):93-94.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急诊质量控制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1.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2.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设置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留观床位等符合管理年标准。

1.2设备急诊科除了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的基本保障同时对于抢救车上的物品和药品也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得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人员比例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人员资质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

3.1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制定急诊工作制度

4.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制定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4.5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5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的管理,抓住了“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快、高、救”上做文章、下功夫、多研究,不断地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有了大步的提高,服务意识有了彻底的转变,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8篇

For the dealing with common health accident,all levels the hospitals must predetermine the blue print and establishing the emergency system,perfecting the emergency measure. To guarantees answer the each kinds of the common health accident promptly,rapid,highly effective and sequence,to safeguard the area of domination populaces health and to maintain the area of domination the security to be stable. How does the emergency predetermined plan and perfect hospital emergency system this article on formulate,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

predetermined precept;system;sudden accident

【摘要】: 为了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医院都要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保障辖区内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辖区的安全稳定。本文就如何制订应急预案,健全医院应急体系,防备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提出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 预案;系统;突发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破坏性特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今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疾病流行等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下,各级医院除了完成辖区内群众的医疗工作,还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指导疏散等任务。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时必须预先制订出一套实用完备的应急方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联动指挥、排险救援、安全转送、后勤支持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

1 加强应急的组织领导,健全各级应急体系是关键

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超出医院的救治承受能力,如果医院事先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反应迟缓、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因此,各级医院应该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预先制订各种针对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1.1 健全各类应急机构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只有在高度统一指挥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调集所有资源积极应对。医院平时要组建好应急指挥部(组)和各类应急组织、机构,以急诊科为骨干,制订包括人员调集、物资供应、联络转运等一整套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反应灵敏。预案必须系统地反映在不同情况下的指挥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指令的顺序、要求、人员和装备的数量及编组,指挥员分工及指挥位置等,各种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协调进行。

1.2 健全应急规章制度 制度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医院要制订重大传染病、中毒事件、自然灾害及重大意外伤害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岗位职责、行动规范;要制订成批伤病员的分类、诊治、转送等环节的规章流程;要针对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等)、意外事故(如车祸、工伤)、疾病流行(如非典、中毒)及恐怖袭击等造成大批伤病员的情况制订分类救治的预案。

制订的应急预案要传达到每个责任人,每个责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确保预案准确实行。

1.3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 所有参与应急预案的人员应该保持即时联络才能做到招之即来,迅速启动。各级指挥员与上级和下级人员之间要有便捷迅速的联系方式和通讯工具,并保持联系畅通。移动通讯是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对骨干人员必要时可以配备备用联系工具。信息互通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个部门的联手反应。医院要收集准确的信息,加强上下级之间以及兄弟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在最快的时间启动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同时,医院要把收集的准确信息和抢救经验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 加强应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是基础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来到灾害现场最先参加抢救的人员。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救治受灾人员都起着重要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1,2]。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医院各类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2.1 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法律、法规;急救医学知识包括CPR;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伤病员处理流程;传染病和常见中毒的急救知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状态下自救互救技能;心理素质培训以及怎样联络报警,怎样接近伤员等。要制订培训计划和编写培训教材,要有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确保培训实效。

2.2 模拟演习 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应急队伍的救治水平和反应速度,各种预案只有在反复演练中才能确保启动时顺利实施。演练形式包括紧急集合出动、模拟意外事故现场抢救、模拟启动各级预案等。通过演练不仅可以使大家了解、掌握预案,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以便及时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议每年都要进行应急模拟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2.3 部门演练 医院各个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订预案进行演练;可以借鉴国内外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部门的各种预案、预警指标和实施细则。要树立应急观念,加强应急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系统化建设,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应急的指挥管理,确保预案快速启动是核心

3.1 三级预案、明确分工 医院要制订三级应急预案:一级事件启动“红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30位以上伤病员时)。二级事件启动“橙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30位伤病员时)。三级事件启动“黄色预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位以下伤病员时)。一、二级事件往往需要同时启动院前、院内两套急救队伍;三级事件可以根据情况不启动应急预案,由医院急诊科处置。医院急诊科和急诊“120”是担任院前、院内急救的部门,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伤病员抢救、转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医院要加强急诊科和急诊“120”的建设,完善急救车载抢救设施,保证急救医生、急救药品到位。医院要结合现有卫生装备,整合分散的医疗急救资源,制订“预备役”急救车辆、人员及设备等,平时加强急诊急救队伍培训、锻炼提高应急能力,瞬间投入一线,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同时要加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急诊手术室的建设,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3]。

3.2 统一指挥、层层负责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中,一定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各级各位参加应急抢救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服从领导、层层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任务。要发挥每个单位和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应急任务。

医院要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由内科、外科、急诊科、ICU、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专家组成。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专家组要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不断总结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预防原则和救治方案,及时发放给全院医务人员并向上级机关报告。专家组应24小时在位值班,随叫随到。

3.3 快速分诊、分级处理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病员要在手腕或胸前系上专用“伤票(牌)”,包括主要伤情、危急程度、年龄、性别等。伤病员要统一编号挂牌,便于医务人员识别伤员、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通常用不同颜色的“伤牌”表示伤情指示医护人员。如红色“伤票(牌)”表示有内外出血、休克、危急;黄色“伤票(牌)”表示有骨折;绿色“伤票(牌)”表示病情不严重,可以先抢救重伤员;黑色“伤票(牌)”表示已经死亡,不必再去检查抢救等。现场指挥员要沉着冷静,先抢救伤员脱离险境,再快速分诊分级处理转送抢救各类伤病员。

3.4 医院要加强门急诊应急能力[3] 门急诊是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也是院前抢救的部门。医务人员要学会识别各种传染病的特征、发现线索,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医院要不断提高和加强门急诊的应急能力和基本建设,对突发群体伤病员要制订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要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要设立专病诊室、隔离观察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5 思想准备和心理支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向社会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咨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改善和提高应对水平。医院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卫生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早有思想准备,提高应对能力。

4 加强应急的物质储备,保证应急后勤支援是保障

4.1 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应急物资包括医疗设备、急救器材、药品血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要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在预案中应当包括这些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责任人等[4]。

4.2 应急物资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为了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预案中要明确后勤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应急物资必须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指派专人定期检查、试用、维护、管理,药品要防潮、防过期、防变质。医院要有针对性地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器械、物资以满足应急需要。要加强应急救治器材药品物资的管理,添置和优化一些应急救治的医疗器材和设备,尤其是现场使用的物资装备和车载设备,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应急救治的水平和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2-265.

2 程天民.对加强创伤医学研究的思考.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2.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

老年患者体质较差、病情复杂、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子女工作繁忙、缺乏对老人的关爱,这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因此,要根据老年危重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护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受的7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5±5.1)。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3.4±5.2)岁。在所有患者中,冠心病40例,糖尿病15例,呼吸系统衰竭10例,肝功能损伤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急诊抢救室中,对对照组35例老年危重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并适当引入心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两组数据采取x2检验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数据对比以P

2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3.1风险因素

3.1.1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都开始下降,身体抵抗力大幅下跌,容易受各种病症的侵扰。在老年患者中,几乎各大系统疾病都有涉及,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例[2]。因此,在急诊抢救时,老年患者的病症表现多样复杂,病情重,病程进展快,预后差;老年患者大部分由120平车送入,来时一般情况较差,病情重伴意识模糊或昏迷,无家属陪伴者居多。对于老年人来说,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差,容易受到感染,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1.2老年危重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 在急诊抢救室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对患者严重的打击。事实上,老年危重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很常见,人们认为抢救治疗才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而忽视了护理工作在急诊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特别容易因护理不当而产生并发症。在本实验对照组35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褥疮明显是因为护理不到位造成的。

3.1.3急诊室的功能定位有偏差 长期以来,急诊科主要精力集中在抢救治疗方面,但是随着急诊工作的成熟,急诊科的功能定位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而且不同的患者因自身情况的不同所需要的护理措施也不同。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来说,他们的自我恢复功能和抵抗能力的下降,迫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完善护理措施为他们赢取更多的时间。

3.1.4护理人员不足 在当今各大医院中,护理人员(尤其是高级护理人员)缺乏已经成为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每位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危重患者多,无法做到精细护理。②不能针对特殊的病症安排合适的护理人员,难以发挥出护理特色。③男性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不利于患者个性化的需求。

3.1.5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低 急诊抢救室就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良莠不齐[3],主要问题表现在:①护理专业知识偏低,对护理操作规范不熟悉。②职业素养较差,面对患者没有充足的耐心。③不具备心理学干预知识,不能很好地从心理层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3.2对策

3.2.1完善护理管理的规范化 护理工作的管理规范要细化,制定出专门的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范,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①应该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②应该对不同的病症列出特色化的护理方案,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另外,要实行奖惩制度。

3.2.2明确护理责任 我院在充分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后,对护理工作作出了重大调整,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明确护理责任。在急诊抢救室中,按照疾病的种类、病情危重程度分为红,黄,绿三个区域,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黄区为密却观察诊疗区,绿区为非急诊患者诊疗区,在每一个区域内派遣有针对性护理经验的人员,每一名护理人员须对所在区域的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有特殊护理需要的患者,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每个区域安排2名护理人员轮岗,工作交接时要对所记录的情况作出详细说明并床头交接班等。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保障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证明这种责任制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投诉率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2.3加强老年患者护理知识的学习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患者自我感知能力低、症状不明显。为了做好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必要学习老年护理知识,从生理、心理、病理三个方面来全面了解老年护理特点。例如: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程度大,在急诊中往往会因为情况紧急而用力过大,导致老年人骨折,造成二次伤害[4];在如何防止肺炎这些并发症时,了解老年人易发肺炎的原因,针对其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诊疗方案。

3.2.4增加心理干预的能力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急诊中往往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①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切入点。②护理人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

4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对于分析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索改善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加强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专业素质,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抢救室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2]李君.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10):424-425.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0篇

总结了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经验。主要包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预检分诊、快速分流;重伤救护、有序配合;做好陪检转运,保证物资供应;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认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成批伤员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大批车祸;院内急救;护理管理

大批车祸是指突然发生、涉及受伤人数多、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大、需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的事故灾难[1]。本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经常承担各种大型车祸的救治,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突发性大批车祸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抢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将2016年5月15日13点29分在沈海高速盐城东台段一辆大型客车发生侧翻,造成车内50名乘客受伤的院内救治护理管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68%),女16例(32%);年龄3~72岁;颅脑伤14例(28%),腹部伤8例(16%),胸部伤6例(12%),脊柱伤3例(6%),骨盆伤1例(2%),四肢伤5例(10%),多发伤10例(20%),其他伤3例(6%)。其中危重伤员12例(占24%),患者在急诊抢救时间5~15min抢救成功后转入病房。参与抢救护理人员共34人,其中N410人、N316人、N28人,急诊急救及危重症专科护士8人。1.2结果所有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整个抢救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抢救成功率98%。50名伤员中死亡1人,为多发性损伤、双侧血气胸、严重创伤性休克;收住专科治疗45例;急诊留观4例。

2方法

2.1启动应急预案,开放“绿色通道”

2.1.1接到大批车祸报警电话后立即启动《东台市人民医院护理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相关涉及科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1.2对车祸伤员所有的检查、化验、用药全院开放“绿色通道”,一切检查治疗费用暂免,保证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2.1.3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成立人力资源组、分诊组、救护组、信息组、陪检组、协调组、供应组、后勤服务组小组。人力资源组由护理部副主任和急诊科护士长分别担任救护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整个抢救的护理人员调配。紧急抽调院应急小组成员10名、危重症小组成员10名、急诊科全体护士(14名)立即到位准备救护;各科室护士长及护士在各自科室待命,准备接待患者。分诊组由平时二组增加至五组,由急诊科5名N2护师和5名院应急小组成员担任。救护组由平时三组增加至五组,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高年资护士和院应急、危重症小组护士组成。信息组由应急小组成员负责伤员编号、登记、录入,做好腕带和标识。陪检组由医生、急诊科护士和物业工人组成。协调组由门诊护士长、2名导医护士组成,负责协调检查秩序,防止伤员堆积一个检查科室影响抢救。供应组由供应室护士长及科室所有成员组成,负责各种物资供应及上收下送。后勤服务组由志愿服务队成员组成,负责伤员的生活照料。

2.2抢救分区分室、安排人员到位

抢救分区分为红区、黄区、绿区三区和清创室1室。红区(抢救室)主要负责救治重症及危重伤员,抢救室内设抢救用品、药品、监护仪、呼吸机等,共设5个救护组,每组3人,由急诊科1名N3护士、1名应急小组成员、1名危重症小组成员组成,急诊科N3护士任组长;黄区(抢救室门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1名患者,由急诊科N2护士和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绿区(诊室及诊室外部分)1名护士负责2~3名患者,由院应急小组成员负责。

2.3预检分诊、快速分流

信息组负责登记伤员就诊时间、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初步诊断、去向、联系人姓名、电话,身份不明者按无名氏登记,做好腕带标识。分诊组护师采取一看(看面色、看表情、看呼吸、看瞳孔、看伤口),二摸(摸脉搏、摸肢体的感觉);三听(听血压、听受伤经过、听患者的痛苦),全面观察伤员,迅速判断病情,边观察边分流,确保防止病情遗漏和延误,争分夺秒抢救伤者[2]。在大批受伤患者送来时,不要只注意到那些大声呼叫者,更要注意到那些无声者,因为危重伤患者可能就在其中[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在患者胸前用不同颜色做好标记:Ⅰ类红色(进入红区,立刻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Ⅱ类黄色(进入黄区,立即监护生命体征),Ⅲ类绿色(进入绿区,安排患者顺序就诊);需止血、包扎、清创缝合的送清创室处理;诊断明确的尽快护送收住相应科室,尽快分流缓解急诊室压力。

2.4重伤救护、有序配合

三人一组,组长指挥。组长位于患者的床头,负责呼吸道管理和心电监护;治疗护士位于患者左腰位,负责输液、采血、配血,准确及时执行抢救医嘱,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巡回护士位于患者右侧,站在急救车旁,负责随时传递所需药物和抢救物品,备药、备物,做好特护记录,包括记录抢救中的各项措施、给予的药物及时间、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抢救后及时核对和补开口头医嘱,完善病历和护理记录,所有抢救记录6h内完成。

2.5护送陪检转运、做好物资供应

重患者病情稳定后由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一同护送患者做辅助检查,护送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和简易皮囊等,随时准备抢救[4]。转运途中患者取中凹位,推车要平稳,平车两旁要加护栏,防止患者坠落。保持液体点滴通畅,防止血液回流堵塞针头或输液管脱落[5]。将患者送到手术室或病房,需将抢救用药、病情向护士详细交班,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严防差错。轻患者可由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和物业工人一同护送。供应室、后勤管理科做好医疗、生活用品的供给,医院志愿者做好伤员的生活照料。

2.6清创配合、心理疏导

由应急小组护士配合医生做好伤口清创、缝合、止血、包扎等工作。患者在经历车祸后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由本院心理咨询师负责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和心理疏导。

2.7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抢救结束后第2天,由护理部召集所有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召开“5.15大型车祸应急救援反馈会”,听取多方意见,分析此次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用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6],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达到进一步持续改进的目的。

3讨论

大型车祸事故发生后,情况紧急、伤员多、变化快、病情危重,如果救护组织不合理,会耽误患者抢救[7]。因此,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组织相应人员到位救治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重点,为此,我们配备完善的各级护理救治小组,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每次抢救结束后进行质量反馈,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抢救程序。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如在此次抢救中我们发现应急救护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成员因为家到医院距离远近不一,接到电话后,距离较远的人员不能在规定时间到岗,为此,我们将救护人员信息进一步细化,按照距医院的距离远近,分为第一、第二梯队,并将外出学习进修人员及时标注,保证救援人员在最短时间到达医院参加救护。平时经常组织大规模应急预案演练和危重症患者抢救演练,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护理管理组织得力,全院护理人员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紧张而不慌乱。在抢救大批车祸伤员时,护士在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因此,具备相关急救知识技能是大型车祸抢救成功的难点。我们首先加强急诊科护士的三基训练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才能在大批车祸的抢救中做到忙而不乱,得心应手[9];其次,护理部抽调全院各科室2~4名优秀护理人员成立院“护理应急救护小组”和“危重症救护小组”,每年相应课程理论学习后参加急诊、ICU各3个月院内进修并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获得结业证书,作为应急人力和技术储备,保证抢救时能拉得出、打得响。

参考文献

[1]魏芳.最新急救服务规范及考评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

[2]许玉冰,马春.成批车祸患者抢救中的护理优化管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6):688-689.

[3]吕军,袁慧军,马凌.重大交通事故伤521例院前和院内的急救[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6):888-889.

[4]黄向红.成批车祸伤员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J].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23-224.

[5]刘选英.大型车祸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8):457.

[6]管水萍.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105-107.

[7]余志华,何满红,黎小群,等.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5-296.

[8]吕丽萍,项玉兰,毛小媛.抢救成批车祸伤的护理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12):75.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危重症;急诊抢救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提出的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 数分钟即可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价, 通过早期预警, 可以避免延误潜在危重患者的病情[2]。急诊科为相对特殊的应急部门, 责任和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医护人员, 对病员病情迅速、准确的判断, 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是医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研究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2年6~2012年12月进入急诊室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48例, 年龄在14~75岁之间, 平均(52±12.5)岁。脑卒中30例, 心血管疾病32例, 颅脑创伤27例, 呼吸系统疾病19例, 其他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1. 2 方法

1. 2. 1 重视分诊环节 急诊分诊是成功抢救关键环节, 分诊护士对急诊患者做到主动迎接,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 迅速准确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并分诊, 直接将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送入抢救室。

1. 2. 2 及早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病患进入抢救室对照组常规抢救, 观察组立即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包括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五个方面。每方面0~3分, 总分15分。对患者进行每半小时监测评分一次, 将分值作为患者抢救等级的评价指标。

1. 2. 3 评价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包括患者就诊满意率, 抢救成功率。

1.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记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急忙乱杂, 完全依赖医务人员经验和直觉判断病情, 难免主观臆断,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及意识状态等生理病理指标对患者进行判断, 简便迅速准确度高, 实用于急危重症患者[2]。

3. 1 MEWS使用简单, 可行性强 MEWS参数简单, 使用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情况5项生理指标进行评分, 1 min内便可完成。将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值化, 具有快速简捷, 科学对患者危险性进行预测等[3]优点, 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 2 潜在危重患者早期预警 急诊有一大部分看似生命征平稳, 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 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早期表现为, 血压, 呼吸, 心率, SpO2, 意识及尿量等的改变。MEWS评分护士对进入急诊室患者立即开始评分, 观察病情, 同时动态进行评分, 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可能变化, 评分≥3分, 就提醒医务人员迅速对患者做出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争取抢救最佳时机。

3. 3 动态监测MEWS分值, 可客观指导护理临床工作 MEWS评分≥4分或动态评分明显增加, 护士需立即通知医生观察患者及时调整抢救方案。MEWS动态评分为病情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可提高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急诊护士不再机械的执行医嘱, 而是有针对性进行护理, 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对危重症患者的判断向应用客观指标进行评估的科学性转变。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急诊科面对的患者病种多, 病情重, 病情复杂, 变化快等特点。医务人员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情进行评估并给与更有效的医疗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系统是一种科学、简便准确评估患者状况的方式, 应用于急危重症急诊抢救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降低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雪松. 最新急危重症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及评分标准实用手册.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96-701.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心脏专科医院;护士抢救能力;培训;管理

我院是一所心脏病专科医院,心脏病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一旦发病往往会危及生命。准确、快速而有效地给患者实施急救技术,是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的关键环节[1],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抢救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护士能否快速、准确的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取决于平时良好地训练和积累[2,3]。我院自1999年建院开始就有计划的对全院护士进行抢救能力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抢救能力的培训抢救能力是心脏科护士必备的素质。

抢救操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动手工作,抢救的时效性使成功与失败取决于瞬间[4]。因此抢救能力的培训首先要重视基本功的培训,同时要进行抢救配合训练。

1.1重视基本功的培训急救仪器的使用,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的熟练掌握,徒手CPR熟练应用是抢救能力的基本功,是抢救成功的必备条件。基本功的培训贯穿于新护士的岗前培训、老护士的在职培训之中。

1.1.1岗前培训是基础每位新上岗护士都要进行除颤仪、监护仪等仪器的培训考核;吸痰、徒手CPR等操作的培训考核,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以上项目同时也是转正考核的指标。

1.1.2在职培训是重点对在职护士而言抢救基本功是常抓不懈的培训项目,主要采取随机考核的方式。通过随机考核促进护士的主动复习,加强记忆。除颤仪、监护仪等急救仪器要求人人过关,以便在抢救中能熟练使用;抢救车内的药品要求达到“盲取”的地步,以便在抢救中能迅速快捷的应用。在护士长夜查房、区域内护士长的巡楼检查、护理品质管理委员会的检查中均将抢救基本功的考核作为重点项目,与科室护理管理及护士绩效考核、晋升挂钩。

1.2制定抢救预案,定期组织抢救配合训练

1.2.1制定科学合理的抢救预案抢救预案对护士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讲究分工与协作;预案中加强了对细节的关注,例如:抢救时如何呼叫二线医生、护士长参与;如何打电话通知麻醉科插管。从细节入手指导护士怎样正确地进行,可以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预案虽是纸上谈兵,但却意义重大。

1.2.2重视抢救配合训练好的预案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在应用时必须非常熟悉并配合默契才能充分体现意义及价值所在[4]。基本功的训练只是针对了单项操作,忽视了操作中人与人的合作,因此强调进行抢救配合训练。通过急救场景的设计,组织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进行模拟抢救配合训练。注重抢救操作的衔接和人员之间的定位配合;培养护士在遇到复杂多变的抢救情况时,依然能思路清晰、沉着应对;同时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每年利用淡季时进行合楼培训,以巩固并提高不同年资人员的抢救配合能力。同时每年一次全院大规模的达标考核,以检验护士抢救配合能力,不足之处加强训练。

2心脏专科理论

培训作为心脏专科医院护士,必须掌握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心脏病突发事件多与心律失常有关,在监护中识别异常心电图,可以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挽救生命。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加强了对心电图知识的培训。以理论知识培训为基础,同时到心电图室轮训,进行实践培训。

3抢救意识的培养

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第一时间发现和到达现场的往往是护士。护士准确的判断、及时地处理会为抢救赢得时间,也是衡量护士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娴熟的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志[2]。抢救意识是抢救成功的根本保证。

3.1加强教育,培养责任心要求护士每小时巡视病房,要注重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严密监测病情。

3.2迅速实施救治措施抢救中在医生到来之前护士视病情主动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抢救药品,为医嘱的实施和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3.3建立抢救总结制度每次抢救后,参加抢救的护士书写抢救心得,由护士长组织护士进行安全医疗讨论,及时总结抢救中的优缺点。典型案例由护理中心或培训中心组织全院护士进行讨论,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体会

心脏病患者以病情危重、变化快、突发事件多为特点,要提高抢救质量,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士队伍。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黄金时间是4min,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众多复杂的抢救措施,仅靠医生是不够的,必须有护士的参与,而有较高抢救能力的护士则更有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因此心脏专科医院应重视护士抢救能力的培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必需的。针对心脏病的特点,进行规范化的培训与管理,护士的抢救能力得到了提高。我院心脏病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持在84%以上,这与笔者重视心脏专科护士的抢救能力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付淑余,万焕云.急救护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

2赵莹.心血管内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4):63-64.

3张宏.临床护士急救技能规范化管理与培训.社区医学杂志,2005,3(1):63-64.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护士;急救模拟演练;抢救能力;体会

神经内科的收治对象主要为急、危、重的脑血管病人,病情危重,易并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要提高抢救质量,满足病人的服务要求,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救治水平,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结合本专科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每季度一次的医护配合的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如脑疝,重症肌无力危象,癫痫大发作等),经过一年的培训与演练,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神经内科所有护士共15人,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5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6人,辅助护士1人。

1.2 方法

1.2.1 成立模拟急救演练小组

由科室高年资护士任组长,将科室人员共分成4个小组,护士长制订计划,助理拟订急救方案和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护士长和助理组织实施。

1.2.2 模拟急救演练实施步骤

①学习讨论: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讨论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演习过程:由护士长主持演练,为体现仿真的特点,整个演习过程、项目、内容与临床抢救病例尽量保持一致,由模拟人扮演病人,在病房里进行,抢救护士通常为三人(分为A、B、C),护士A为第一到达现场者,在床边做紧急处理(如管理气道),护士B与医生一起到达现场,并遵医嘱用药,建立静脉通路,护士C负责抢救记录和外线联系。模拟演练过程中,未参与抢救的护士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经验并查找存在的问题。③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行评估与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改进。

2 结果

3 体会

3.1 巩固加强了护士的理论知识

根据制定的急救方案和病例,每次演练前复习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观察护理、急救流程、抢救药物相关知识、心肺复苏知识、呼吸囊的工作原理等。在演练结束后现场提问护士,根据回答给予评价,使护士明确了自身知识的薄弱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3.2提高了护士急救技术操作水平

抢救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动手工作[2],要求准确、快速并且沉稳有效,模拟演练与实际情况相似,要求护士抢救技术达到熟练准确,多次的演练使护士克服了抢救时的紧张心理,使护士的抢救技能得到快速提高。

3.3 提高了护士之间的抢救配合能力

临床抢救工作需要护士之间,医生护士之间密切地配合,合理地分工,这样才能赢得抢救时间,高效地完成抢救工作。模拟演练对抢救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每个人员职责明确。通过演练以后,护士之间的抢救配合能力明显提高。

3.4 培养了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的预见性思维

抢救工作中的预见性思维包括正确评估病情的预见性思维、恰当应用抢救器材的预见性思维、合理使用抢救药物的预见性思维。[3]抢救工作中护士不能消极地等待医嘱,应与医生一起评估病情,及早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起静脉通路,抽血,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如预见病人需要用血管活性等特殊药物时,应事先备两条静脉通路。这样才能及时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用药依据,为抢救赢得时机。

3.5 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

很多护士在抢救中专注于抢救病人,会忽视了抢救记录,没有及时书写抢救过程,法律意识薄弱。通过学习各类医疗纠纷的教训资料及相关法律知识,让护士明白及时进行抢救记录的重要性[4],同时强调抢救过程中医嘱核对、复述的重要性,讨论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毅、毕越英、张秀英.综合护理急救技术分层模拟训练[J].护理研究.2002.16(3):178-179.

[2] 林瑛、吴爱球.模拟急救在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B):59.

[3] 刘映红、魏莹、陈倩.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思维的培养[J].当代护士.2008.7:109-110.

[4] 魏新娥、郝晓清、张燕.开展护士急救模拟演练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6.8.(5卷4期):297.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危急重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61-01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尤其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危重症患者是急诊患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急危重症病人多。为了保证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救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我院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并且不断完善,使之更安全、更规范,确保畅通,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线”。现将我院绿色通道的工作方法报告如下。

1 实施方法

制定规范、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绿色通道为院内急危重患者建立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急危重患者由急诊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遇有成批患者、意外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院总值班,启动我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绿色通道医务人员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职责明确、坚守岗位,能胜任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急诊抢救室为抢救危重患者的专用设施,不得挪作他用。一切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抢救患者使用。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值班护士应主动观察病情,准确执行医嘱。对危重患者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先用药后付费等便捷措施。所有检查由专人护送,所有医技、病房等相关科室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

2 软件条件

急诊专业在我院起步较晚,与其他相对比较成熟的内、外科专业相比,急诊专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医院的急诊科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尤其在组织结构、人员编制、规模程度以及专业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这些都不利于急诊的发展和专业的交流。我院从绿色通道的三大要素着手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绿色通道三大要素包括:人员保证医生、护士、工勤人员。仪器设备保证抢救室内各种抢救仪器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其他基本设备的保证医院的布局,通往各检查科室的路面条件等。2.1质量保证 为保证急诊急救的医疗质量,急诊科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各种危重病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讨论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等。

2.2 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 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制定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各级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并严格执行。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练,并每月对科内所有人员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

2.3 人员结构 急诊科设有科主任1名,护士长2名,共有医护驾人员30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医护人员90%以上为急诊科固定的医生、护士,只有极少数是其他科室轮转到急诊科人员。全院所有科室门诊危重病人的抢救都在急诊科抢救室完成。共保洁员24 h有人值班,负责清扫急诊区域内的污物,做到随叫随到。医院的后勤服务中心还可以根据急诊科的需要,调派护工为病人服务,尤其是“三无”人员(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的护理。

2.4 健全急救组织,完善急救通讯设备 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培养急诊护士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急诊科所有成员要有完善的通讯设备,完善的急救组织和通讯网络是患者安全的保障。保证基本设备和仪器设备的完好,急诊各种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检查、定期消毒保养,及时维修,建立设备检修档案,保证各种仪器随时能用。各种抢救药品、基数药定位置、定数量,新补充药品按有效期顺序摆放,班班清点,签字交接,为各种抢救提供保障。

3 成效

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硬件设施是前提和基础,软件条件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热爱急诊专业、有高度责任心的急救人员队伍。我院自建立绿色通道以来,从未发生因无经费而延误治疗的情况,造福于一方百姓,也为医院赢得了声誉,使我院成为患急病、重病患者的首选,打造了急诊的品牌形象。

4 讨论

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室往往是时间急、病情重、意外状况较多发生的地方,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对绿色通道的管理,锻炼了护士在应激状态下将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了护士在实际抢救患者的紧张环境中技术的发挥。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急诊树立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目前对群体性伤害事件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一般认为群体性伤害事件是指因同一种或一种以上致病因素同时造成 3人次以上病员[1]。本文针对我院从 2004年1月至 2009年12月因群体性伤害事件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分别统计研究期间急诊科收治的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原因、人数和性别,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群体性伤害事件的类型分析 根据对所有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发生案例数从高到低的主要原因依次为:食物中毒、治安事件、车祸、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案例数中以食物中毒最多,28宗(39.4%),其中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细菌性、亚硝酸盐、有机磷中毒和菌类中毒;治安事件19宗(26.8%),包括打架、斗殴和被抢劫等原因导致的群体伤;车祸共有16宗(22.5%);安全生产事故共有8宗(11.3%),包括商业区火灾、建筑工地坍塌事故、生产中玻璃意外碎裂等。见表1。

2.2 各原因群体性伤害事件的人数和性别分布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记录的发生人数376例,依次为食物中毒131例,车祸104例,治安事件76例 和安全生产事故65例。发病率男性(64.1%)高于女性(35.9%),尤其在安全生产事故和治安事件中男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见表2。

3 讨论

3.1 群体伤害事件的特征 伤害已是我国城乡居民第5位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因急救、医疗、康复、残疾或功能丧失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病;因伤害早死的寿命损失也大于任何一种疾病[2]。本文统计结果表明,城市伤害事件中以食物安全、交通安全事故为主,治安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次之,食物中毒事件无论在发生的例数和发病的人数均占首位,说明食物安全事件是群体伤害事件中危害人民健康的首要问题。本文统计显示车祸的发生人数相对较多,共104人数,仅次于食物中毒,表明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祸已经成为目前大都市的主要伤害类型之一,另外,治安事件和安全生产事件也逐步成为城市的主要伤害事件。

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偶有机磷中毒和菌类中毒,虽以轻症患者为主,但因为同时发病到院就诊的人数众多,短时间内造成急诊科护理人手不足的压力。打架、斗殴和抢劫等治安事件和车祸是导致群体伤的另一重要原因,伤员的伤情往往较重,常为复合伤、多发伤,病情复杂,处理上往往需要多专业、多部门协助。要遵从“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诊断与急救护理同步进行的抢救理念。

3.2 制定合理应急预案流程、实行统一指挥和分工合作根据自己所在医院的群体伤害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提高抢救成功率,将社会与家庭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我们自2002年始建立群体伤害登记制度,并逐步完善了相关应急处理预案,对于食物中毒、多发伤制定了相关分预案。

大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高低,关键仍在于院前抢救反应的快速和组织的有序。首先要重视院前的急救处置,尤其是检伤分类,抢救成员分工明确,将患者按轻重分组,以便做到轻重缓急,使危重病得到优先救治。对于危重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再次按CRASHPLAN检诊程序[3]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查体,降低早期漏诊率。其次要严格医院管理体系,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医院、科室抢救小组,保持有效通讯,并制度化,一旦发生事件,值班人员有章可循。另外,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是顺利抢救的关键,要积极发挥医院抢救领导小组指挥的功效,快速调动各部门力量,包括物资和人力的补充,保证绿色通道畅通、设施齐全和抢救顺畅无阻。

3.3 加强、加快急诊科的专业化建设,培养壮大急诊专科护士队伍 护士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4],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我院自2004年成为郑州市120急救网络成员,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参加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安排护士去心电图室轮流学习,定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训练,掌握各项急救流程。科室实行“三定三不定”[5]质量控制方法,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检查,培养一专多能的急诊护士。每季度由科室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演习,通过模拟训练,建立一支快速的应急抢救护理队伍。

3.4 加强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培训 急救重在“急”字,医护人员必须对病情做出判断,做到眼、耳、手并进。实施稳、准、快的抢救。只有在具备扎实的基本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遇到意外情况,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相互默契配合。除了平日加强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外,每周业务小学习时,安排模拟情景训练,以锻炼年轻护士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速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院急诊护理人员已相对固定,掌握了各类基本急救技能,对群体伤害的急救树立了时效观念和整体观念,急救中充分显示了核心作用。

综上所述,食物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和生产安全问题是导致城市中群体伤害事件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各级部门的注意,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避免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医院的急诊部门应根据所在地区群体伤害事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制定合理应急预案流程、实行统一指挥和分工合作,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减少群体伤害事件造成的危害。

参 考 文 献

[1] 徐桂琴,何忠杰,马俊勋,等.“3级验伤-3级分区-3级阶段”模式在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11(40):854.

[2] 王声.把伤害纳入国家疾病控制工作的倡议书.疾病控制杂志,2005,1(9):93.

[3] 葛宝丰,剡海宇,张功林.现代创伤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