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7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一、注重干群和谐,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构建和谐基层的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干群和谐这个关键,在切实解决干群矛盾、增进干群和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广大干部中开展“我是人民的儿子”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广大干部切实摆正“主仆”关系,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与群众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真心敬民、诚心爱民、实心为民,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二是深化创新“双带双强”工程,密切农村党群关系。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大力实施以带头致富能力强、带民致富能力强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双强”工程,提高了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活力。目前,全县有6000多名党员干部与农户结成帮带对子,共帮扶特困户1522户,脱贫877户、2769人,投入帮扶资金108万元。三是大力拓宽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群众接待日、领导干部亲自处理来信来访、机关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等制度,不断拓宽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努力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构建和谐基层,必须及时化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近年来,我们在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时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着眼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对企业改制后涉及职工利益的遗留问题,尽量以最优惠的政策予以解决;政府出面,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全额发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坚持“三个杜绝”,即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决杜绝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坚决杜绝损害百姓利益的虚假繁荣。通过坚持“三个杜绝”,保持经济社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双流作为成都市的近郊大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0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之首,经济社会发展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确保了群众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基层创造了物质条件。

稳步推进基层民主,建立干群和谐的长效机制。长期稳固的干群和谐最终要靠制度来保证。只有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才能保证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为此,我们坚持“以群众利益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公推直选工作。目前,全县已有7个镇成功实行了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有108个村和社区实行了党支部书记的公推直选,183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实行了“两个直接”的选举方式。通过建立公议制度、述职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罢免制度等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当选干部的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面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只有把农村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加快发展,才是构建和谐基层的根本之道。

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双流县承担了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通过搞好科学规划、做强产业支柱、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建立新型城乡管理体制和推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进程,实现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以农民利益、农村的长治久安为根本出发点,创新和完善了各种政策。一是建好安居房。采取统拆统建、统一安置的模式,大力实施集中安置工程,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与此同时,实施对困难家庭危房进行改造的“安身工程”,对农村居住危房又无经济能力改造的特困户,由县财政按每户6000元再加上镇和对口单位的扶助资金改造住房,今年计划完成200户危房改造。二是广开就业路,筑牢保障线。加大培训力度,实行政策扶持,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充分就业计划,全力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本着还利于民的原则,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到老有所养。我县现有21671名已征地农民参加了社保,其中有11613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病有所医。今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52.8万人,参保率达78.4%,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将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低保,做到困有所助。现已基本建立起失地农民综合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大力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全力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全力实施帮困助学。我县计划在3年内全部实现对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免收书本费和对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目标,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做好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容村貌。通过上述一系列综合性举措,为农村基层和谐打下扎实基础。

三、激发创造活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氛围

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崇尚创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为了激发创造活力,我们稳步实施全民创业计划。通过鼓励广大群众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努力使千家万户实现家有恒产、生活殷实;积极发展“能人经济”,充分利用双流成功创业者的示范效应,鼓励有一定实力的能人自主创业,促进他们由个体户向私营或股份制企业转变,在全县形成“集中资金兴产业、你追我赶办企业”的浓厚氛围;鼓励现有企业家将产业做大做强,对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企业进行强力扶持,培育壮大一批项目,力争较短时间内在企业家中培养一批实业精英、“创业巨人”;鼓励双流在外人员中具有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一定实力的人才回乡兴办工业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把工作当成事业去追求,把事业当成学问去研究,在促进双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释放潜能、建功立业,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7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一、注重干群和谐,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构建和谐基层的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干群和谐这个关键,在切实解决干群矛盾、增进干群和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广大干部中开展“我是人民的儿子”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广大干部切实摆正“主仆”关系,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与群众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真心敬民、诚心爱民、实心为民,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二是深化创新“双带双强”工程,密切农村党群关系。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大力实施以带头致富能力强、带民致富能力强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双强”工程,提高了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活力。目前,全县有6000多名党员干部与农户结成帮带对子,共帮扶特困户1522户,脱贫877户、2769人,投入帮扶资金108万元。三是大力拓宽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群众接待日、领导干部亲自处理来信来访、机关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等制度,不断拓宽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努力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构建和谐基层,必须及时化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近年来,我们在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时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着眼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对企业改制后涉及职工利益的遗留问题,尽量以最优惠的政策予以解决;政府出面,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全额发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坚持“三个杜绝”,即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决杜绝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坚决杜绝损害百姓利益的虚假繁荣。通过坚持“三个杜绝”,保持经济社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双流作为成都市的近郊大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0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之首,经济社会发展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确保了群众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基层创造了物质条件。

稳步推进基层民主,建立干群和谐的长效机制。长期稳固的干群和谐最终要靠制度来保证。只有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才能保证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为此,我们坚持“以群众利益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公推直选工作。目前,全县已有7个镇成功实行了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有108个村和社区实行了党支部书记的公推直选,183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实行了“两个直接”的选举方式。通过建立公议制度、述职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罢免制度等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当选干部的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面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只有把农村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加快发展,才是构建和谐基层的根本之道。

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双流县承担了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通过搞好科学规划、做强产业支柱、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建立新型城乡管理体制和推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进程,实现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以农民利益、农村的长治久安为根本出发点,创新和完善了各种政策。一是建好安居房。采取统拆统建、统一安置的模式,大力实施集中安置工程,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与此同时,实施对困难家庭危房进行改造的“安身工程”,对农村居住危房又无经济能力改造的特困户,由县财政按每户6000元再加上镇和对口单位的扶助资金改造住房,今年计划完成200户危房改造。二是广开就业路,筑牢保障线。加大培训力度,实行政策扶持,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充分就业计划,全力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本着还利于民的原则,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到老有所养。我县现有21671名已征地农民参加了社保,其中有11613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病有所医。今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52.8万人,参保率达78.4%,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将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低保,做到困有所助。现已基本建立起失地农民综合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大力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全力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着力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全力实施帮困助学。我县计划在3年内全部实现对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免收书本费和对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目标,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做好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容村貌。通过上述一系列综合性举措,为农村基层和谐打下扎实基础。

三、激发创造活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氛围

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崇尚创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为了激发创造活力,我们稳步实施全民创业计划。通过鼓励广大群众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努力使千家万户实现家有恒产、生活殷实;积极发展“能人经济”,充分利用双流成功创业者的示范效应,鼓励有一定实力的能人自主创业,促进他们由个体户向私营或股份制企业转变,在全县形成“集中资金兴产业、你追我赶办企业”的浓厚氛围;鼓励现有企业家将产业做大做强,对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企业进行强力扶持,培育壮大一批项目,力争较短时间内在企业家中培养一批实业精英、“创业巨人”;鼓励双流在外人员中具有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一定实力的人才回乡兴办工业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把工作当成事业去追求,把事业当成学问去研究,在促进双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释放潜能、建功立业,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工程启动仪式,目的是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目标,切实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困难,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刚才,*同志对和谐家园工程进行了具体部署,*市长对在全市农村开展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省人口计生委肖任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按照会议的要求,一项不拉的抓好实施工作。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全市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工程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早在250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大同世界”的理想。到近现代,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口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孙中山则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确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思想,也能从古希腊找到思想渊源。同样是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下了著作《理想国》。到中世纪法国人傅立叶将其追求的理想制度称为“和谐制度”,英国人欧文进行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实验,将自己的实验公社命名为“新和谐”。古往今来,无数圣人先哲、仁人志士提出了许多美好构想,勾勒了世界和谐、自由的美好画卷。遗憾的是,这些构想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能停留在历史的蓝图上。

57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唯有和谐,才能建设一个让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幸福家园;唯有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基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人口计生委着眼于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在全市农村组织实施“和谐家园”工程,我觉得他们抓住了机遇,紧扣了和谐社会建设这个主题。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家和万事兴,没有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和谐,就没有农村的和谐;没有农村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组织实施“和谐家园”工程,有利于树立“计划生育家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政府帮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为他们排忧解难,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所以我说,市人口计生委为广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办了一件大好事,做了一件大实事。

二、组织实施“和谐家园”工程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经过全国人民不懈的艰苦努力,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但应该看到,人口的有效控制,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以低廉的经费投入、高昂的政治代价和牺牲部分群众现实利益,特别是部分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换来的。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在城市和农村都有部分人想生二胎,农村相当一部分率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正在成为困难群体。由于计划生育的激励约束机制、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部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控制能力以及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程度还不很高,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抓紧抓好的首要任务。

实施“和谐家园”工程,要突出工作重点。在婚育文明方面,要继续帮助农民树立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关注生殖健康等现代文明观念,大力营造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一样好、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的社会氛围;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方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知荣辱、明是非,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创造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发展和家庭幸福。

实施“和谐家园”工程,关键就是要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现实困难,预防和消解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计划生育所带来的贫困、意外风险和养老保障压力,使计划生育的家庭在社会上得到尊重,生活上得到关心,经济上得到实惠,生产上得到扶持,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增强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要求,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实施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工程,一定要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处理好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以和谐为最高的追求和目标,坚定不移地朝着更加和谐的方面前进,尽最大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但又不要盲目追求无法实现的空想,不给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创造“和谐家园”工程的舆论氛围,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始终是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努力消除或减少一些影响全局的不和谐因素,使社会和谐因素不断增长,使三个文明建设更加全面、均衡和协调地发展。实施“和谐家园”工程一定要充分发挥和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农民生活得舒心、顺心、贴心。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督导,齐心协力打造“和谐家园”工程

现在大家都说人口安全重要,人口形势严峻,但许多人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还不深,重视还不够,制约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客观地说,解决人口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扛不动、走不快、行不远,需要各方面齐抓共管,发挥合力。实施好“和谐家园”工程,仅靠市人口计生委唱“独角戏”是不行的,要靠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同心协力,组成“大合唱”才行。为此,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形成扎实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工程的良好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和谐家园”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一个领导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计划生育在某一个时段就是重点,就要突出。在工程实施中要明确部门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部门间密切配合、共同协商、各负其责、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要做好推进工程的宣传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让农民群众搞清楚,“和谐家园”工程是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作为重点,实现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有生活保障,建幸福家园;婚育新风知识进农户,有新型观念,建文明家园;生殖保健服务进农户,有科学意识,建健康家园;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进农户,有法制理念,建和谐家园。通过宣传,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和谐家园”工程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自己的家园。

二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由于人口计生工作的特殊性,30多年来,人口计生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遍及城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在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政治上,它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载体。组织上,它能够深入村组和家庭,是目前最为健全并依旧正常运转的一个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普惠性网络。推进“和谐家园”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行政调动能力强,上传下达渠道畅通,全面有效覆盖面广的优势,以较低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效率。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作为重点,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建立完善各项保障体制入手帮助贫困群体解决生活难题。总之,要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让“和谐家园”工程成为为广大计划生育农户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利民工程、惠民工程。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切实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建设“少生优育、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家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决定在全县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重要意义

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刻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中央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并明确提出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全面加强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富裕、健康、和睦”的计划生育新家庭为目标,以“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树立“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幸福计生”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标: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家庭为主体,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和计划生育新家庭。到2010年,全县70%的农村家庭达到计划生育新家庭标准,60%的村达到计划生育新农村标准。

三、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标准

(一)计划生育新家庭标准

1、科学婚育好。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依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努力教育下一代成人成材。

2、勤劳致富好。热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科技兴家、勤劳致富、收入增加、生活宽裕,带头致富创业。

3、文明生活好。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环境卫生、整洁、安全,家庭成员身心健康,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4、和谐家风好。遵纪守法,诚信待人,邻里友善,男女平等,夫妇和睦,孝敬长辈,爱护子女。

5、社会公德好。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群众活动,热心传播新文化新风尚,积极参与农村民主管理。

(二)计划生育新农村标准

1、领导重视好。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工作机构健全,有专人负责;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纳入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计生联系员报酬落实;村风文明,村容整洁,计划生育新家庭创建率达到家庭总数的70%以上。

2、政策落实好。当年无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全村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女孩户在生产、生活上得到优先扶持。

3、阵地建设好。村人口学校(计划生育活动室)设施齐全,发挥作用;村图书室拥有人口计生报刊3种以上,图书10本以上;宣传环境和谐、人文、规范、温馨、适度。

4、宣传服务好。90%以上群众得到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知晓率达到90%以上,育龄妇女计生科普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享受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率达到100%,综合避孕率达到90%以上;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村民自治好。积极推行“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具体抓,群众做主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新机制,村民自治组织健全、发挥作用;村计划生育协会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计划生育重要事项村民知晓率达到90%。

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

1、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针对农村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抓好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管理服务,促进弱势家庭的和谐发展。

2、加强人口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先导。要通过人口文化建设,构建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社会性别意识,树立健康、忠诚、和谐的家庭观念,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提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人口文化建设,促进形成具有现代文明特色的新型生育观念。人口文化建设要做到“八推进”,即完善宣传设施,改善宣传环境,开展文艺活动,建立图书角,举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品,办好人口学校,开展健康咨询。要广泛开展“文化知识进农家”、“科学技术进农家”、“法律政策进农家”、“人文关爱进农家”、“文明和谐进农家”的“五进农家”活动。要积极开展“好儿子、好女婿、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评选和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3、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促进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健康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体。要通过促进家庭健康,改善农民家庭健康状况,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积极推行以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等“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广泛开展“为国为家生好娃、和谐健康幸福家”活动,开展出生缺陷预防、优生优育宣传、生殖道感染防治、性病、艾滋病预防咨询、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家庭成员自我保健和防范意识,形成健康的个人行为。定期免费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落实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关注男性生殖健康,促进青少年和老年健康,不断满足农村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需求。

4、发展计划生育“三结合”,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把计划生育工作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提升农民家庭的致富能力和生活质量,优先支持和帮扶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家庭,带动其他家庭实行计划生育脱贫致富。

5、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依法维权、优质服务的执法理念,开展便民维权活动,依法维护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权利。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险等措施时,依法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惠照顾。全面落实农村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做到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要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作用,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民主管理,落实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保证村民计划生育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乡镇要将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全县总目标,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同步实施。各镇乡(街道)计生办要将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制定方案,统筹安排。

2、有机结合。要把创建活动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同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相结合,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步伐;同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同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相结合,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

3、精心组织。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去年为启动阶段。全县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50个;计划生育新家庭400个。

明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全县每年有15%左右的村和20%的农民家庭达到创建标准。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贵州,人口基础;人口制约

中图分类号:C92-0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3-0035-06

“和谐贵州”的内涵非常丰富,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会有不同内涵。人口学视野下的“和谐贵州”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和谐的社会。“人”是这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概念,当然也就是整个“和谐贵州”建设的核心概念;二是人口发展对以人为中心的“和谐贵州”形成良性影响,产生整体核心效应的社会。“人口”是“人”这个核心概念的重要内容,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条件。“人口”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人”的发展程度,进而关系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程度,是“和谐贵州”构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贵州省的人口及其相关工作的进展所取得的成绩,已经为“和谐贵州”构建奠定了初步的人口基础。但是众多人口问题的存在和突出,又成为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制约。分析“和谐贵州”构建中的人口基础和人口制约,对我们顺利推进“和谐贵州”构建会有很多启示,甚至对整个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都会有很多启示。

一、和谐贵州构建的人口基础

(一)历史基础:三十年的人口工作成效

人口数量增长趋势良性化。一是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自贵州全面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到“十五”期末,全省累计少生1500多万人。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二是人日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从1974年的40.76‰和29.58‰下降到2005年的14.46‰和7.7‰,全省迈入了低生育水平。三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生育行为在积极转变。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贵州少数民族人口14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比全国平均水平9.44%高了29.54个百分点。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仅次于、新疆、青海,居全国第四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重仅次于广西、云南,居全国第三位。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是全省人口增长的重点,根据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2005年比2000年增加了200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增加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8万。由此可见,虽然少数民族人口仅占贵州省总人口的38.98%,但其新增人口竟然占了所有新增人口的59%。造成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政策生育率高于城市人口。简单地说,根据法律规定,少数民族人口可以生育2个孩子。但近年来还出现了另一个现象,即贵州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一部分家庭开始自动放弃“二孩生育权”,而且,这种现象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据统计,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就有8001户家庭推迟和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这种现象对缓和贵州人口现期增长速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人口数量增长趋势的良性化,将为缓解“和谐贵州”构建的人口数量压力奠定基础。

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基本健全。一是行政管理组织健全。省、地、县、乡均有人口计生行政管理机构,村一级设有人口主任和计生专干。二是优质服务机构健全。具体包括了以省、市州地科研技术指导所为龙头,县级服务站为中心,乡级服务站为纽带,村服务室为基础从事生殖健康服务的系统。2006年,全省乡级计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已基本达到400平方米以上,普遍装备了微波或波姆光治疗仪及化验设备,新建了规范的村级服务室20000多个,服务覆盖人群达95%以上,并有33个县实现了计生技术服务和妇幼保健站的资源整合。三是群众团体组织健全。省、地、县、乡、村、组几乎都建有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大型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大都建有计生协会。2006年,全省计生协会已有205万多个、300多万会员,是省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间组织之一。四是群众自治组织逐步建立。全省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2006年,在村民组已建立育龄妇女自管小组177248个,有32.92%的村(居)实现自治。这不仅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奠定了组织基础,而且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层组织基础。

其他人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农村“普九”教育得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截止2006年,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二是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可望在2008年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三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得到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扶贫工程深入开展,贫困人口继续减少等等。这些一方面会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初步的人口素质基础,另一方面会为推动困难人口群体和谐发展奠定应有的基础。

(二)现实基础: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对促动和谐建设的创新实践

在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贵州省人口计生委结合贵州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从2005年底起,及时把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五结合、六关爱”活动。各地在推进“五结合、六关爱”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把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人口计生工作“五坚持”,寻求新农村建设“五促进”。贵阳市开展“一推行、四结合”,毕节地区在实施“人口控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三位一体”试验区建设中,突出人口主题,把“两种生产”的着眼点放在家庭,大力开展创建“四在家园”活动。遵义市余庆县坚持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在开展经常性的人口计生工作中孕育催生了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产生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聚合效应。赤水市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和协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创建“五生家园”活动等等,所有这些探索,为我们从人口发展角度切入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在推动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和谐相处中的创新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被誉为经济大潮中“流动的活水”的流动人口,其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流动人口不仅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关系城市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贵州省部分地区先后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以争创全省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先进示范城市为契机,打破常规推出新思路、新举措,实施“亲情化服务、市民化管理、人性化执法”,让外来人员享受到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减轻农民工的负担,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和技能培 训,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安居乐业等,走出了一条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由注重管理到优化服务的新路子。

又如遵义市坪山社区提出“流动人口就是财富”、“城里人、乡下人、到了社区一家人;住坪山、爱坪山、共建家园创和谐”的口号,专门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流动人口服务窗口”,对流动人口在经营、就业、就医、子女入托等方面都给以优惠和方便,积极为流动人口维权,追讨拖欠工资等。目前该社区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5倍,房屋出租收入成为社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社区居民总收入的50%以上。流动人口真正做到了住坪山、爱坪山,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

再如贵阳市实施流动人口计生“四抓四建”工程,根据流动人口多元化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管理,建立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工作机制,即“抓房东管房客,建立房东登记制度;抓用工单位管雇佣人员,建立用工单位登记报告责任制;抓特殊地段三无(无固定职业、居住地、收入人员),在城郊结合部、垃圾填埋场建立综合服务管理站;抓物业公司管小区住户,建立街道办事处与小区物管企业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对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的管理做了积极探索。

这些探索既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又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在推动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自身和谐中的创新实践。2002年,贵州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对出生缺陷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99%,每年实际出生缺陷人口约为2.8万人。调查结果引起省委、省政府重视,并成立贵州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领导小组。2004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出生缺陷干预”处室,将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列为工作日程,决定在两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2006年贵州省又修改制定了《出生缺陷干预技术指南》,对干预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到目前为止,全省84%的县具备优生实验室并配备了优生实验技术服务人员,成为二级预防网,60%的县级服务站具有常见遗传病的咨询服务能力,乡级服务站作为一级监测网。2006年,贵州省实际进行优生监测近150万人,较上年增加37万余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28万余人,现患率较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减少了4800个缺陷儿的出生。到2010年,贵州省将基本普及优生科学知识,基本建成出生缺陷监测、干预网络,建立和完善出生人口动态监测档案和出生缺陷病例登记制度。除以上关注出生人口素质之外,个别地方的人口计生部门还开始直接关注人口的后天教育问题,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福泉市道坪镇气坪村翁初片区的计生协会,在当地办起了留守儿童幼儿园,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已在当地招收学前儿童48名,为妥善解决义务教育之前的学前教育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这些探索,为促进人口自身和谐,进而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高素质人口资源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性别和谐中的创新实践。为了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3年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在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的24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2003年9月,“关爱女孩行动”在贵州省全面启动。省人口计生委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和天柱县确定为“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另外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对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行动3年多来,全省已投入了5.3亿元,通过贴息贷款、科技培训、项目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帮助贫困纯女户家庭发展致富,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服务活动。作为贵州“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之一的丹寨,从落实利益导向与服务入手,引导群众走少生快富的道路,改变传统婚育观念,出生人口性别比在3年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贵阳市为改变农民的生育观念,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从2006年开始,每年拿出900万元,在全国率先设立“关爱女孩奖”,并于2006年12月24日,对当年9月30日以前符合“关爱女孩奖”领取条件的首批8078名农村计划生育独女户和双女户家庭一共兑现奖金12117万元。这些探索,对提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降低出生性别比,推动男女平等,促进男女两性和谐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促进计生人群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和谐发展中的创新实践。贵州省已逐步建立起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为主体,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救助办法和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的规定为补充的三大骨干政策,形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对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6.7万人次发放奖励扶助金4020万元;2005年,在10个县开展“少生快富”专项扶贫工程试点,现扩大到50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自愿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的家庭,独女户一次性奖励4000元、独子户一次性奖励2000元,现已对符合奖励条件的5000户农村家庭发放奖励金1204万元;2006年实施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救助,对确定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救助对象的人员每人每年发放960元的救助金,共计投入400万元使2064名农村群众受益。在对计生人群的生产扶持和生活帮扶中的这些实践,为解决计生人口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保证计生人口群体共享计划生育成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计生群体和谐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和谐贵州”构建的人口制约

虽然,贵州在解决人口发展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和谐贵州”构建奠定了初步的人口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基础还仅仅是初步的,贵州一系列人口问题的存在,成为“和谐贵州”构建的深刻制约。

(一)人口数量过大。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负担沉重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实现8亿农民的小康,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只有把农村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人口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不懈的奋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进入新时期,仍然面临着繁重的任务,不仅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还要统筹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做好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住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机遇。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的优势,找准人口计生工作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结合点,积极主动地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是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固然需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但必须明确,农民群众始终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体,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以促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全面发展为目标。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切实把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的理念和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村、农户、农民,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育文明的发展道路。

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推进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水平,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在农村工作中的优势,将人口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紧密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个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推动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以整合提升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为目标。以农民家庭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的家庭生育质量、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为主线,以创建工作为抓手,促进农村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生育文明、权利保障、能力发展和福利改善,促进和带动大多数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成为富裕家庭、健康家庭、文明家庭和幸福家庭,成为新农村事业的建设者和改革发展成果的受益者。笔者认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紧紧围绕文化和谐、乡风文明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农村人口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和谐、乡风文明的重要举措。要营造氛围。广泛开展人口国情、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人口问题,营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舆论环境。要渗透融合。把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纳入农村文化建设之中,与创建文明村镇、和谐社区相结合,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相结合,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发挥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学校、计生服务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二)紧紧围绕生活宽裕、为民服务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是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打造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口计生社会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我省优质服务全覆盖,要继续以“世代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村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切实承担起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信息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全省农村人人享有良好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的目标。

(三)紧紧围绕关注民生、富裕农民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人口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建设。

关注民生、富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求。在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中,要继续落实好农村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一步保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规范、持久、良性运行。建立省、市、县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困难家庭实施有效救助。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体系。力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险等政策措施时,依法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照顾。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的政策和措施,并对独生子女户予以照顾,切实改善农村女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充分发挥各级计生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以关怀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

生子女健康成长、关怀女孩、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的“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行动,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承担为育龄群众做好宣传倡导和依法维权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家庭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办理养老保险,为计划生育困难群众送温暖,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紧紧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和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推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依法维护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奖励优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权利。二是积极推行村级计划生育干部勤廉双述制度。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及时主动向村民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范围、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许可、生育证(服务证)发放、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及其他与广大农民密切相关事项的办理程序、期限、结果和服务承诺,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救济权。三是加强农民工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认真落实农民工计划生育各项便民维权措施。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计生工作不仅要从四个方面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要敢于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建立“协调有序、内容求实、载体创新、资源共享、群众参与、投入到位”的长效工作机制。

因此,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计生工作还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也是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基础所在。随着全省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比例逐步上升,2010年左右将进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加快,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为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拓宽沟通渠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府行为。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得到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帮助和配合,定期召开相关部门情况通报会,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各部门工作情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台有利于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全面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增强齐抓共管的自觉性,使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向更深、更广、更实际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整体动员、运作有效的联动格局。

(三)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均衡发展。

江苏人口计生工作要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的地位,就必须在改革创新上走在前列。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在农村,成效在市、县,检验的标准在于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率。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基础性和创新性作用,主动融入,层层创建,突出本地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发挥区域优势,创新工作品牌,突出创建特色,精心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标志性、引领性的精品项目。大力发挥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众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率。

(四)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明确融入新的工作原则和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它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首先要抓住机遇。对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来说,新农村建设是改变人民陈旧而腐朽的婚育观念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自觉地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根据人口计生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婚育新风进农村、进社区、进农户工作的开展。

其次是明确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人口计生事业,构建和谐计生、诚信计生,使人口计生事业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切实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三是坚持原则。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着眼服务、主动参与原则。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做到统筹兼顾,服务大局,实现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双赢”。二是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原则。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科学安排人口计生各项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工作协调推进,同步发展。三是围绕目标、重点突破原则。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找准人口计生工作切入点,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四是依靠群众、惠及农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权益,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计生家庭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问题。五是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方法,进一步巩固人口计生基础工作,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融入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

加强领导,为融入工作提供政治保障。人口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把人口计生各项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明确责任,为融入工作提供协作保障。人口计生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能,加强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整体合力,找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措施和项目,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立足创新,为融入工作提供机制保障。应创新思路,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统筹解决农村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强化队伍,为融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机构改革和换届选举中,坚持稳定人口计生基层机构和队伍不动摇,着力配备好县、乡、村、三级人口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按照知识化、年轻化、职业化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想服务、能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农村基层人口计生工作队伍。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完成融入工作新任务

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必须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认真抓好宣传教育、生育审批、环孕监测、随访服务、“违育”查处、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关键环节,切实控制农村出生人口数量。利用人口计生服务教育阵地,把农民阶段性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农村育龄人群人口计生教育内容,帮助计生家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规模产业,帮助解决资金、项目、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帮助农村计生家庭提供生产、生活和生育服务,引导一批计生家庭致富奔小康。

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将建设农村生育文化创新点放在树立和落实大人口观、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上,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乡风文明创造条件,使农村生育文化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群众性。开展科学的生育文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依法生育和优育优教的新型婚育观念。同时,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开展“幸福女孩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科学婚育观。主动密切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大对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的力度,严格控制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联合工会;和谐企业;和谐促进会;村级企业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25-01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企业作为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集合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社会因素,实现企业内“小环境”的和谐及企业与社会、与自然“大环境”的和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委、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慈溪市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形成了市、镇(街道)、村“三级联创”的新格局。

在和谐企业的“三级联创”中,创建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村级企业。大多数的村级企业存在着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设备设施落后、管理不太规范、职工流动性大等问题,使得企业在劳动关系、生产环境、环保、企业经营者公众形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由于村级企业大多散落在村庄居民区内部或边缘,企业内的外来务工人员散居在村民中间,因此,企业与村庄、外来务工人员与村民在环保、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矛盾也相当突出。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要解决现有矛盾,创建村级和谐企业,促进企业、职工、村庄、村民的和谐共处,有必要发挥村联合工会作用,整合村和谐促进会资源,形成“党总支领导、村委会主导、联合工会组织、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一、整合资源,村企联动

1、整合和谐促进会资源,建立创建组织

村级和谐促进会是以促进人际和谐为目标,以村为单位、由村党总支领导、村民委员会管理协调的民间团体、群众组织,是促进新老村民相互交融、和谐共处的民间协调团体。致力于通过新老村民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开展平安建设,谋求经济繁荣,实现社会和谐。

村级和谐促进会会员主要由村干部、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社区保安、村民代表、出租私房房东、企业主等组成,本地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人数各占一半。由村党总支书记、村干部担任会长、片组长,由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担任副会长、副片组长等职务。

和谐促进会同时实施网格式管理。打破原来以传统的生产队、村民小组为单元的管理模式,以左邻右舍作为组团,重新对本村区域内的住户、企业按地域进行划片分组。以30户左右住户或一家村级企业为一个促进组,每组配备1名本地和谐促进员和1名外来务工人员和谐促进员,共同配合开展和谐促进工作。

在创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村联合工会充分整合村和谐促进会资源,实行村联合工会委员与和谐促进会各工作委员会委员相互兼职、联合工作的机制。村联合工会和村和谐促进会共同组建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相应设立村和谐企业创建指导组、职工安全卫生联合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委员会等组织。同时,还联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室、职工维权服务站、民情沟通室等协调机构,有效地开展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对职工与企业之间劳资纠纷的协调、企业与村庄的协调和及新老村民之间关系的协调。联合工作体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了村、企业、村民、职工的和谐共建、和谐共处。

2、村企联动,明确创建任务

村联合工会把创建和谐企业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组织召开企业主座谈会,宣传创建意义,做好企业主思想工作。通过知识学习和案例说法,帮助企业主消除各种顾虑和抵触情绪,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危机意识;让企业主充分认识创建和谐企业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召开和谐企业创建动员会,确定“所有企业均参加和谐企业创建,一半企业在一年内初步达到和谐企业标准”的创建目标。各企业成立由企业主任组长、本地职工和谐促进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和谐促进员组成的和谐企业创建小组,通过自查摸底,制订切合实际的创建计划并积极实施。

二、确立标准,分类指导

1、确定村级和谐企业评选标准

创建和谐企业的核心是使企业与职工、社会、自然三者逐步协调均衡。在村级和谐企业创建中,突出“三个和谐”:一是企业与员工和谐。分依法用工、善待员工、文化认同三个层次,包括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执行工时制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动关系和谐最低要求,以及逐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工资福利待遇,培育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等深层次要求。二是企业与社会和谐。要求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即自觉遵守相关政策法规,配合政府的调控和管理;通过企业的公平竞争、品牌经营、自主创新,带动整个行业的提升;以带动地方就业、资助公益事业、参与公共管理等多种途径,回报和造福家乡。三是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要求企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注重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土地,自觉承担环保责任,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村联合工会借鉴市、街道和谐企业评估标准,在充分征求和谐促进员意见基础上,从劳动关系和谐、环境关系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三个大方面和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十个小项目制订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同时还确定了年度发生生产安全一般以上责任事故、近两年内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5项一票否决的内容,让企业创有思路,行有目标。

2、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指导

建立村联合工会委员联系企业制度。每一家创建企业均有一名联合工会委员作为创建联系人,二名和谐促进员作为骨干,指导和督促企业的创建工作。根据村企业的类型、规模以及劳动关系现状,联合工会对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创建模式。一是创建企业模式。要求全村企业全面开展创建活动,贯彻执行创建标准,对照标准对本企业作出最初评估,制订创建计划,并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改进生产和经营。二是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模式。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创建标准,通过创建活动,使各项创建指标逐步合格。三是和谐企业模式。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创建标准,各类指标达到或超过评估标准,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村联合工会切实担负起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检查监督等责任。同时,尽己所能,提供各类服务,帮助企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开展企业主培训

村联合工会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企业主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前景,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无污染生产,并逐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教育引导企业主关心员工,充分发挥和谐促进员作用,按照正常渠道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教育引导企业主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专心致志办企业,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2、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监督

联合工会紧紧围绕安全卫生两大主题,聘请和谐促进员为企业日常监管联系员,共同对企业进行每月一次的安全例行检查,重大节日安全检查,消防设施不定期检查。并与签订安全责任状,为企业和员工营造安全、民主、和谐的生产工作环境。

3、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培训

联合工会与企业主共同制定详细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表,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政策文件的教育和培训。一是组织新职工上岗强制培训。二是开展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培训,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效益增长,员工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三是开展职工健康心理教育,促使职工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企业,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四是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引导广大职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以和谐促发展。

四、打造平台,促进共建

1、打造和谐共建平台

在和谐企业创建中,村联合工会以“服务企业、服务村民、服务外来务工人员”为宗旨,建立由村主导、村企共建的企业服务平台。并成为企业、村民、职工之间沟通的平台、服务的载体、联系的纽带,在村庄和谐共建和稳定企业员工中,发挥独特作用。一是搭建志愿者活动平台。组织有相应能力或特长的新老村民,开展专题志愿者活动,实现“新”“老”村民的双向互助、双向服务。二是搭建村企共建平台。调动企业参与和谐共建的积极性,加强对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帮助企业算平安账,使企业主认识到善待外来员工,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最终对企业的益处。三是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依托和谐促进会广泛覆盖的会员网络,及时准确掌握各方面动态,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村级社会治安形势的好转。四是搭建文体活动平台。建好“职工之家”,积极组织运动会、文艺汇演、职工读书会等活动,活跃企业文化,促进劳动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在活动中,促进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员加强双方沟通,消除隔阂,增进互信。五是搭建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主要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对在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工作的流动党员,村党总支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党支部,形成外来务工人员的政治领导核心。并通过组织经常性活动,推动村(企业)党团组织向暂住人口覆盖,党团活动向暂住人口延伸。同时吸收暂住人口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团组织,外来优秀党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六是搭建关爱平台。村联合工会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助困、助学等公益帮扶活动和送温暖工程,切实使外来员工感受到联合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2、明确谐促进员职责

在村企和谐共建中,还明确了村和谐促进员应担负起“六大员”的工作职责。一是当好宣传员。积极宣传和贯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新老村民和企业职工依法维护权利,履行法定义务,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当好联络员。密切联系辖区群众或企业员工,经常排查、了解情况,做到“六必访”:即有婚丧嫁娶必访,有生活困难必访,有思想情绪必访,有生病住院必访,有矛盾纠纷必访,有征地拆迁必访。三是当好信息员。及时向村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环境污染等情况,每周一次报告不稳定因素。四是当好调解员。发现矛盾主动及时调解,积极配合街道和村、企业干部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安定团结。

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不但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和谐,还加强了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企业的活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对企业的认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村庄、村民、企业、职工形成了和谐共处、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办事处

作者简介:秦振华,职务职称: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

参考文献:

[1]《中共慈溪市委 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慈党[2007]24号.中共慈溪市委办公室,2007年9月28日.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全面发展是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即使规定gdp上去了,但人口数量降不下来,出生人口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仍然对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放在首位,坚持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动摇。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决策,才能确保人口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发展是否成功最终要看发展成果能否惠及最大多数人,要看多数人的创造性是不是得到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群众性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伟大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现阶段,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求与相当一部分群众的个人、家庭现实利益要求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30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生了4个亿,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40多年的社会抚养费较低,劳动力资源充裕,财富积累水平较高的“人口红利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7—22岁年龄组人口中,每年死亡人数近一半是独生子女,这些意外夭折,给其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在采取各种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群众中,仍有少数手术并发症。在农村还有近一亿家庭的独生子女教育面临种种困扰,每年有几十万女胎被选择性别中止妊娠,部分女孩的出生权和生存权受到侵害。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遭到意外伤害。这些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在以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强调发展的公平性。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和人民群众这个“小家”的关系,既着眼于国家整体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要切实维护好群众的个人利益和现实利益,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每个人都因发展而获得利益,因发展而得到幸福,这是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任务。

二、用科学发展观实现计生委、计生协互联、互动、互补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协会活动蓬勃开展,协会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已成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力量,成为推进城乡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群团组织,在行政管理、服务机构、社会团体、自治组织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决定》的颁布又为协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赋予了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直接提到了协会的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成立计划生育协会”;二是“开发计划生育保险险种”;三是实施“生育关怀行动”,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计生协必将承担更多的为广大育龄群众直接提供服务的任务,只有实现计生委、计生协互联、互补、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协会作用,共同为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各级党委政府、人口计生委重视和支持计生协的工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是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要鼓励和支持计生协充分利用群众团体组织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并按照群众组织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协会力所能及的宣传服务活动,打造“生育关怀品牌”,体现政府部门、群众团体目标的一致性。真正实现互联、互动、互补,人口计生委和计生协都要尽快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的问题。

三、用科学发展观增强计生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计生协创新服务内容,开拓服务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满足群众的需求,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已成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中国计生协提出“生育关怀行动”,倡导的“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的理念,旨在通过扶贫济困、紧急救助、亲情牵手等活动,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和人群得到关怀和帮助,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他们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贡献,付出了代价,帮助这些家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用科学发展观提升计生协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思考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计生协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计生协会最大的优势是网络的优势。一个网络是工作人员队伍网络,一个是由基层协会、会员小组、会员联系户组成的活动网络。尤其基层配齐配强协会干部,积极吸收老党员、致富带头人、能人、其他协会经纪人加入协会组织,同时既要充分发挥老领导、老同志的作用,又要让年富力强、熟悉协会工作的同志保留下来,确保有人干事,干成事的问题。

2、坚持“生育关怀”与“生育计划”两手抓。

要转变计划生育的实现方式,坚持“生育计划”与“生育关怀”两手抓。生育要有计划,生育更需要关怀。生育计划和生育关怀是解决计划生育主要矛盾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等同视之,不可畸轻畸重。必须摒弃那种一味强调生育计划而漠视群众诉求来推行计划生育的习惯思维和陈旧方式,不仅要理直气壮地依法抓好生育计划管理,也要像抓生育计划那样,将生育关怀作为新时期推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方法,营造“生育计划”与“生育关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格局。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创建活动,促进生产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完善管理民主、发展社会事业、优化人居环境、融洽际关系,从而为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实现花岗和谐发展目标目标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氛围。

二、基本条件

“和谐村(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两委”班子成员无严重违纪及违法犯罪行为;

(二)计划生育工作位居二类以上位次,且在县以上单位检查考核中未被点名批评;

(三)辖区内无重大社会治安和安全责任事故,无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和突发事件以及群体性上访事件,且村(居)被命名为县级“平安村(居)”。

三、考核内容

(一)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本村区位、资源等特色优势,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规模效益明显;特色产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完善,作用明显;“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成效显著,村级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性收入5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民主管理。村(居)“两委”班子组织健全、关系融洽、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明显;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实行心决策;党务、村务公开;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的正当利益,无损害群众利益现象。

(三)社会保障。五保老人应保尽保,特困群众受助及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城市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计划生育奖扶政策落实,留守孩子有托管,留守老人有照应。

(四)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硬件设施齐全,基本做到“七有”:即有图书阅览室、宣传栏、规范化计生服务室、为民服务全程服务室、文体活动场所、村级文化学校、有线广播器材。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村级文化学校开展培训活动不少于4次;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5%;村级有线广播正常开通,通播覆盖率100%;农村宣传栏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宣传材料。认真做好为民服务全程工作,群众反映良好。

(五)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文明示范村(居)”创建活动,村(居)建设有规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辖区内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改水、改厨、改厕成效明显,人居环境美观整洁。

(六)文明乡风。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公民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辖区内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助残济困、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等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殡葬管理工作达标,无“黄、赌、毒、邪”和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

四、评比表彰

评比表彰分四个步骤;

(一)村(居)申报。参加评比表彰的村(居)开村(居)民代表大会,统一群众思想后向所在镇党委提出参与评比表彰申请。

(二)初审把关。镇党委依据“和谐村(居)”标准,认真进行筛选把关后,确定“和谐村(居)”初步候选单位报县委、县政府检查考评。

(三)集中考核。年底,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和谐村(居)”初步候选单位进行百分考核,初步确定“和谐村(居)”候选名单,并在一定的范围内予以公示,征求民意。如被反映存在重大问题,经调查属实,取消该村(居)评选资格。

(四)命名表彰。由县委、县政府发文,对被命名为“和谐村(居)”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连续两年被评为“和谐村(居)”的单位,县里将优先给予项目或资金支持,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上浮10%工资,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花岗镇创建“和谐村(居)”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全县开展创建活动。“和谐村(居)”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指导、督查,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在做工作计划时要认真思考,好的工作计划应像目录树一样,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完整的工作计划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会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农村妇联工作计划范文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与评价!

2021农村妇联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我村为了加强对妇女工作的理论研究,围绕新形势下制约妇女儿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和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加强对妇联工作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的研究和探讨,探索和把握妇女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妇女群众能动性,扎实推进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儿童事业中建功立业。

一、全面落实我村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两癌筛查和妇科疾病定期检查等工作,确保妇幼保健项目的落实工作。

二、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搞好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三八周”等宣传咨询活动和法律法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认真搞好“三八”节周年大庆活动,为我村妇女工作的发展进程和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先进人物和集体。

四、深入开展“孝敬长辈、创建和谐家庭”系列活动。以感恩母爱、孝敬长辈为基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孝心促大爱,激发人们爱人、爱家、爱岗、爱党、爱国的大爱情怀,打造目标的实现,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谐我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并且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使妇女开阔思路,提高素质与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升工作质量。

2021农村妇联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妇干和妇女群众进行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周五政治学习、召开妇联主席例会等形式,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级妇干和广大妇女群众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x届x中全会、省委x届x次全会、市委x届十x次全会、区委六届四次全会及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市妇女十x次代表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要按照"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认真抓好妇女工作。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理论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级妇干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宣传,采取各种形式,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及我辖区对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措施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得的新经验及时宣传到广大妇女当中去,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水平。继续推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对农村妇女进行各种技术技能培训,全年拟举办妇女绿证培训班和女农技员培训班2期,把技术送到广大妇女手中,使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的进步发展。

3、在辖区继续开展以"家家学、家家做、家家乐、家家议、家家评"为主要内容的"美德在农家"活动。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仁家帮扶"、"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和"国策宣传"活动。

1、深化"仁爱帮扶"行动。在继续做好"仁爱救助"活动的基础上,利用"百城联动一日捐"资金,以及实施"仁爱帮扶结对子"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帮助特困家庭失辍学儿童完成学业。

2、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加大促进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认真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岗位安置工作,为下岗失业妇女就业提供服务。深化各系统、行业的"巾帼建功"活动,拓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领域。要大力塑造、宣传、学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巾帼建功"先进典型,引导辖区妇女为我辖区"三个文明建设"再立新功。

3、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以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为目标,大力建设和谐家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不断创建独具特色的家庭工作品牌。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廉洁家庭"、"无毒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环保家庭"、"节约型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4、深化"国策宣传"行动。充分利用宣传、贯彻、落实纪念联合国第x次妇女代表大会x周年会议精神("xx"会议)和国家"五五"普法开局之年的重要契机,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开展好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学习、宣传工作,推动全社会形式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风尚。配合妇儿工委做好"两规"中期监测评估工作,做好迎接全国、省、市、区妇儿工委实施"两规"中期达标检查准备工作。

三、构建社会化*机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争取辖区单位密切配合,健全完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做好"绿色通道"和"法律援助妇女工作站"工作,认真接待和处理妇女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率达100%,处理率达98%,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努力。

2、关注贫困妇女、进城务工妇女、流动人口妇女、老年妇女、留守儿童等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发挥村级流动人口妇女儿童*工作站的作用,推动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为受害妇女儿童服务,提供尽可能的资金和法律等援助,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合法权益。

3、要加强法制宣传,开展好"三八"*周宣传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家庭、面向妇女、大力宣传与妇女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艾滋病的危害与知识,提高妇女自身的*意识和能力。继续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双合格"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机制,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小公民爱老敬老助老"活动,为社区孤老办好事、办实事,利用春节、"六一"等节日开展好"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慰问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妇联组织建设,增强妇联组织活动

1、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调研,重点对民办托幼园所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2、深化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妇联组织能力建设水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广大妇女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妇联服务工作,更好地为妇女群众服务,推动和谐南明建设。

3、落实"扶春蕾"助学资金,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使5名贫困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按时到校就学。

4、抓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针对各村妇女的需求,计划在9月中旬举办一期烹饪技术培训班,完成50名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任务。

5、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来料加工业,力争新增1个妇女来料加工点,为妇女增收致富搭建平台。

6、结合创平安乡镇工作,深化"五好文明新家庭"创建活动,10月-11月份在评选村、镇两级"五好文明新家庭户"的同时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做好相关台帐资料。

7、抓好妇女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完成市妇联布置的调研文章。

8、抓好优秀女性入党推优工作,及妇女来信来访工作。

9、抓好20xx年度妇女线报刊杂志的征订工作,为妇女学习提供资料。

10、认真做好市妇联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做好党委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

2021农村妇联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以服务我村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妇女工作主线,按照镇妇联指定的有关要求,立足基层,为加快推进,以妇女队伍的创建为载体,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通过“三八”妇女节开展各项妇女活动。二是促进全村妇女创业就业。积极了解全村妇女的状况,为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构建系统的学习体系和培训体系,深入学理论、学政策、学管理、学法律、学科技,通过集中培训与分批轮训的方式,引导妇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二、以服务妇女儿童切身利益为重点,坚持教育引导和活动凝聚,着力打造文明和谐品牌。借“节”之际,关爱母亲、孝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借“平安家庭”活动,睦邻里关系,促进村和谐发展;

借“六一”儿童节之际,开展各项活动促儿童身心发展。

三、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目标,坚持政策推动和救助帮扶,提供矛盾协调处理和维权服务着力打造权益保障品牌。切实提高“妇女之家”的协调能力,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协调处理家庭暴力事件,引导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及时接待妇女群众来访,为妇女提供婚姻家庭、道德规范、心理调适、创业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

争取多方支持,为留守流动等困境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服务。强化维权工作站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

四、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统揽,促进“妇女之家”自身建设。坚持以党建带妇建,积极拓展妇女之家”的服务范围,切实把“建家”和“服务”有机结起来,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为目标,力争推进妇女之家的“三型”组织建设,将其打造成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推动妇代会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但是制定计划也要依据实际而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半年妇联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2021半年妇联工作计划

新学年我校妇女工作根据岗位自身特点,坚持在各级领导及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围绕引领我校女职工在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挥家庭工作优势,着力提高妇女儿童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开展激励女教师为学校发展奉献智慧,取得更大发展。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加强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重知识、重学习、重创新、重发展的良好风气。

2、强化服务意识,了解女教职工的需求,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女教职工的工作宗旨,加强调查研究。

3、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深入教研组,积极做好本单位女教工思想工作,关心女教工疾苦,多做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

4、摆正位置、理顺关系,发挥好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妇女工作放到学校党政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

二、深入开展“巾帼建功”竞赛活动,提高女教工素质。

1、组织女教工学习教师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2、关心、指导和培养女青年教师,做好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3、开展好“三八”妇女节的庆祝活动,激发妇女的创新精神,树立新风尚,争做新女性。

4、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的教育及服务工作。

三、积极维护女性合法权益,关心女教工的身心健康。

1、关心女教工身心健康,从多种渠道关心了解女教工疾苦,了解女教工思想情况,关心她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及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2、积极为女教职工开展妇女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她们定期做检查。

四、积极开展有利于女教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1、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女性参与的文体活动,展示女性风采,活跃女教工的业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增进身心健康。

2、配合少先队大队部、德育室及共青团做好庆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

3、积极组织女教工参加各种有益活动。

五、积极配合学校各组织完成其它任务。

为切实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真正把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热爱的温暖之家。我校女工委在党支部及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将立足新起点,激发新活力,努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团结带领女教职工为我镇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1半年妇联工作计划

一、以服务我村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妇女工作主线,按照镇妇联指定的有关要求,立足基层,为加快推进,以妇女队伍的创建为载体,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通过“三八”妇女节开展各项妇女活动。二是促进全村妇女创业就业。积极了解全村妇女的状况,为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构建系统的学习体系和培训体系,深入学理论、学政策、学管理、学法律、学科技,通过集中培训与分批轮训的方式,引导妇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二、以服务妇女儿童切身利益为重点,坚持教育引导和活动凝聚,着力打造文明和谐品牌。借“节”之际,关爱母亲、孝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借“平安家庭”活动,睦邻里关系,促进村和谐发展;

借“六一”儿童节之际,开展各项活动促儿童身心发展。

三、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目标,坚持政策推动和救助帮扶,提供矛盾协调处理和维权服务着力打造权益保障品牌。切实提高“妇女之家”的协调能力,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协调处理家庭暴力事件,引导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及时接待妇女群众来访,为妇女提供婚姻家庭、道德规范、心理调适、创业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

争取多方支持,为留守流动等困境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服务。强化维权工作站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

四、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统揽,促进“妇女之家”自身建设。坚持以党建带妇建,积极拓展妇女之家”的服务范围,切实把“建家”和“服务”有机结起来,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为目标,力争推进妇女之家的“三型”组织建设,将其打造成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推动妇代会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五、围绕四旗村建设和妇女工作主线,深入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充分运用微博、格平台,QQ群等平台开展宣传活动。

总之,__年四旗村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立足新起点,努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2021半年妇联工作计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乡妇女工作统筹发展

各级妇联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深入推进“两牵手、一扶持”工作,努力满足妇女对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提供增收致富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迫切需求。积极筹划,大力培训和发展各类巧手,充分发掘民族传统产品,准备参加全国妇联今年在浙江义务举办的妇女巧手大赛。在农村要加强示范作用大、服务功能强、运行机制性的“巾帼示范村”、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引领各族妇女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村民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巾帼文明岗”创建进行业、进村镇。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和城乡对接活动,扩大“巾帼建功”活动的覆盖面。通过岗位实践、技术竞赛、观摩交流等形式,激励各族妇女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投身自主创新实践,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以新的要求推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是建设和谐的必然要求。各级妇联应该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的切入点,努力帮助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使广大妇女能够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想用改革发展的成果。

提高民主参与意识,加强源头维权工作。各级妇联要坚持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的工作方针,协助党委政府建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有效机制,注重依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发挥好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女领导干部的作用,代表各族妇女认真履行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责。鼓励城乡妇女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高度关注与妇女利益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法进程,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权益保障》实施办法。

加强维权建设,做好来信来访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妇联维权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妇女舆情分析、民意反馈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健全完善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站、家庭暴力投诉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妇联干部的作用,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妇女意愿,探索开展妇女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关爱行动,引导妇女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使妇女利益诉求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平安家庭”创建。各级妇联要积极参与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推动贯彻实施妇联“五五”普法规划,发挥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及妇女儿童工作协调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两纲”宣传培训,巩固“两纲”中期评估成果,成立实施“两纲”示范乡,积极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采取由下措施推动“两纲”各项目标的落实。要通过强化培养家、推荐人才、协调沟通等举措,建立起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优秀女性人才库,进一步配合组织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以家庭为重点,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以此带动家庭“四防”、“四无”和“无毒家庭”创建工作,禁止和预防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努力做好受害妇女儿童的救助、安置和教育工作。以“家庭平安”促进各民族家庭团结和睦、社会平安稳定和谐。

三、进一步加强对妇女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既是建设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各级妇联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入手,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在各族妇女中深入开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和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引导各组群众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先进性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和谐家庭创建工作,以家庭和谐促和谐。各级妇联要以推进和谐家庭建设为着力点,把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民族团结家庭、平安家庭等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类特色创建活动有机整合起来,至于构建和谐家庭的主题中,充分运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渠道,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将和谐理念与精神寓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之中,将党风廉政教育的内容深入到家庭,促进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使和谐家庭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结合起来。在城镇,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创价活动,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融洽、家庭环境整洁舒适、家庭生活科学健康、家庭成员全面发展。在农村,把和谐家庭建设的内容融入“五好文明家庭”、“美德在农家”创建活动中,积极开展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和“六进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树立新观念,营造新环境,提高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四、以加强未成年人发展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种地,推动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努力提高“双合格”活动与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小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深入千家万户。实施县家庭教育工作“__”规划,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扎实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组织“双合格”家庭教育深入基层,面向低龄儿童家长、幼儿园和农牧区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巡回宣讲活动,为基层广大群众送去科学教子知识。深入开展第四个“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

五、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着力构筑妇女工作社会化格局

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妇女群组织,是代表妇女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织形式。各级妇联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努力提高“双六”能力,以创建“五好村(居)妇代会”为抓手,夯实组织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限度地把各族妇女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在建设和谐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完善组织,周密部署

为建设和谐平安,不断提升平安创建整体水平,我局及时召开局党组会议,成立了以同志为组长,同志为副组长,成员有、的帮扶工作小组,由同志具体负责与帮扶点的日常联系。

二、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

1、积极督导挂点村化解矛盾,加强与挂点村联系,及时了解村民困难、矛盾纠纷,通过排查调处,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有效防止矛盾缴化、上升。

2、青少年是未来建设的中尖力量,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局计划每季度下村进行一堂思路道德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3、关心弱势群体,开展“一对一”、“一帮一”活动,一是根据村委会提供信息,为村里贫困户,五保户开展捐钱、捐物活动以及送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二是关心村里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通过村委会流动人口档案,定期下乡了解老少留守家庭的实际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全村和谐发展。

党建工作关乎全局,党员素质关乎党建成败,经过一年努力,我村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深入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找差距、补不足,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精神,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村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三培养工作初见成效。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干部的工作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党的章程、学习党的政策,提高了群众学习热情,发展新党员2名。加强廉政建设。村两委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帐目按时公开公示。加强票据管理,做到帐目收支清楚明了有凭证。加强党员民主评议,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民主测评,并进一步明确了党费收缴和管理制度。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的要求,努力工作。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年村两委围绕增收,本着“组织、引导、协调、服务”的工作思路,结合本村实际,以兴村富民为切入点,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以毛竹为主,茶叶、蚕桑等多面发展的产业链,使全村经济显著提高。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新栽毛竹300亩,茶园改造200亩,桑园新辟200余亩,推广养蚕大棚10个。今年我们将在这三个产业上进一步做文章,想过连续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村民真正得实惠,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抓基础实施建设,构建新农村。

基础实施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年是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的一年,通过各种途径争取资金,组织群众,修筑3.2公里我村境内的**水泥路,***村民组的2公里村组道路拓宽,***水上码头建设,***的饮用水工程等等。

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力促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宣传护林防火、防盗、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定期进行安全排查,积极开展纠纷调解工作,确保将隐患解决在萌芽中。二是计划生育工作稳中求进。严格按计生工作要求,村民自治章程程序,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工作明显成效。三是库区移民摸底、资金发放工作扎实有序。四是林权改革,高压线路架设等工作有序开展。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有条不紊。我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0%以上,对贫困救助、低保、五保户进行了全面落实,及时开展临时救助工作,移动通讯覆盖面不断扩大。努力创建和谐的氛围。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和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子迈的不大,新经济增长点不明显。二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还很突出,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办事工作效率还须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村级债务急待化解。   

下一步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强攻产业发展,努力培育第一产业新优势,开创第二产业新局面,实现第三产业新突破;扎实建设新农村;合力构建小康和谐舞旗河,全力打造富有经济实力,充满创新活力的舞旗河新形象。

       四大重点工作:

----关于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一是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大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宣传,着力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生育文化。抓好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对特殊人群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对未婚重点青年男女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并倡导晚婚晚育;二是狠抓两检到位率。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将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确保妇检对象一个不漏;三是狠抓未婚男女青年和隐性婚育的管理排查。大量人员的外出务工,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给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抓好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我们对全村18周岁以上的未婚男青年和15周岁以上的未婚女青年登记造册,并与育龄群众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落实责任,谁包片谁负责。根据群众的举报,我们还组织外出调查,实地排查育龄妇女;四是及时落实到期手术。五是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党员、村组干部都是计划生育的信息员、宣传员,希望你们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了我村全年无计划外生育。共2页,当前第1页1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既是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之所在。我们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村民真正富裕起来,生活更加殷实。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没有产业的支撑,一体化也好,新农村也好,都将只会是句空话。所以要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我们已经申报了毛竹专业村,下一步我们将以毛竹为主,兼有茶业、蚕桑等产业齐头并进。我们也还将要下大力度去争取项目,力推产业调整有新的突破。

       ----关于新农村建设。我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要求,重点抓好引导,从村民最关注的问题着手,稳步推进与舞旗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农村建设,村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战场,我们将切实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狠抓落实。

和谐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全村和谐发展。

党建工作关乎全局,党员素质关乎党建成败,经过一年努力,我村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深入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找差距、补不足,提高党员素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精神,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村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三培养工作初见成效。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干部的工作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党的章程、学习党的政策,提高了群众学习热情,发展新党员**名。加强廉政建设。村两委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帐目按时公开公示。加强票据管理,做到帐目收支清楚明了有凭证。加强党员民主评议,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民主测评,并进一步明确了党费收缴和管理制度。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的要求,努力工作。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年村两委围绕增收,本着“组织、引导、协调、服务”的工作思路,结合本村实际,以兴村富民为切入点,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以毛竹为主,茶叶、蚕桑等多面发展的产业链,使全村经济显著提高。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新栽毛竹**亩,茶园改造**亩,桑园新辟**余亩,推广养蚕大棚**个。今年我们将在这三个产业上进一步做文章,想过连续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村民真正得实惠,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抓基础实施建设,构建新农村。

基础实施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年是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的一年,通过各种途径争取资金,组织群众,修筑**2公里我村境内的**水泥路,**村民组的2公里村组道路拓宽,**水上码头建设,**的饮用水工程等等。

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力促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宣传护林防火、防盗、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定期进行安全排查,积极开展纠纷调解工作,确保将隐患解决在萌芽中。二是计划生育工作稳中求进。严格按计生工作要求,村民自治章程程序,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工作明显成效。三是库区移民摸底、资金发放工作扎实有序。四是林权改革,高压线路架设等工作有序开展。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有条不紊。我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以上,对贫困救助、低保、五保户进行了全面落实,及时开展临时救助工作,移动通讯覆盖面不断扩大。努力创建和谐的氛围。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和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子迈的不大,新经济增长点不明显。二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还很突出,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办事工作效率还须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村级债务急待化解。

下一步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强攻产业发展,努力培育第一产业新优势,开创第二产业新局面,实现第三产业新突破;扎实建设新农村;合力构建小康和谐舞旗河,全力打造富有经济实力,充满创新活力的舞旗河新形象。

四大重点工作:

----关于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一是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大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宣传,着力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生育文化。抓好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对特殊人群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对未婚重点青年男女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并倡导晚婚晚育;二是狠抓两检到位率。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将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确保妇检对象一个不漏;三是狠抓未婚男女青年和隐性婚育的管理排查。大量人员的外出务工,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给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抓好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我们对全村18周岁以上的未婚男青年和15周岁以上的未婚女青年登记造册,并与育龄群众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落实责任,谁包片谁负责。根据群众的举报,我们还组织外出调查,实地排查育龄妇女;四是及时落实到期手术。五是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党员、村组干部都是计划生育的信息员、宣传员,希望你们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了我村全年无计划外生育。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既是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之所在。我们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村民真正富裕起来,生活更加殷实。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没有产业的支撑,一体化也好,新农村也好,都将只会是句空话。所以要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我们已经申报了毛竹专业村,下一步我们将以毛竹为主,兼有茶业、蚕桑等产业齐头并进。我们也还将要下大力度去争取项目,力推产业调整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