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

依据市、区主管培训单位的精神,以教师岗位大练兵为契机,以培养优秀教师群体 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载体,力求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进一步确定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教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整体素质。

一、培训内容:

1、学习《教师岗位大练兵手册》的内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技巧、教改动态信息等内容,开展读书汇报活动。;

2、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3、每月有主题的集中式培训;

4、继续开展师训师活动。

二、培训方法与措施:

1、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制定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2、开学初组织教师围绕假期自学的教育书籍进行一次汇报交流活动;

3、本学期学校将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名师为教师做学术报告、业务讲座;

4、成立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教师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

5、开展名优骨干教师引路的活动。区骨干教师上一节观摩教学,省、市骨干教师至少做两次观摩教学并辅导青年教师上一节研究课。继续坚持听课的学习制度,月末上交听课笔记。

6、定期撰写教育日记,本学期学校将编辑一本教师教育日记汇编我的教育故事。

三、培训管理:

1、学习、整理《教师岗位大练兵手册》,学期末要进行展评。

2、依据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管理, (档案中要收集教师自己的荣誉证书、发表的论文、教育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等相关考核材料);

3、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四、具体做法

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我校将有计划、有重点的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教师各方面教学技能的培训。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功训练,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3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一是粉笔字每周一次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由校级培训者进行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考核;二是钢笔字进行自培,期末将进行听写考核;三是朗读培训,学校将下发关于朗读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资料,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自主练习,期末进行考核;四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选择与学科密切相关的技能进行个人或团体方式的自主训练,学校将积极为自主训练表现突出的教师搭建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中,注意发挥骨干和基本功过硬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材培训

为了从不同角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在本学期将继续对班任教师进行1、2、3学年的教材培训,组织数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名优教师梳理教材,整理知识点、重难点、分体系、分类型的进行整理。以促进广大教师能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学科教学更加有效。

外出培训

我校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我们除选派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一些市、区的骨干教师研修外,只要有机会,还会想方设法委派一些在教研工作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对于外出学习的老师将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好学习笔记、写好研修日记、回来后交流研修体会等。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这种培训形式,更好地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以校长为第一培训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3、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队伍。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以五市六位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事迹为主,结合本镇五位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活教材,进行学习和反思,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现代教育、课改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各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改为核心内容,深化洋思课改教法教学,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培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4、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以逐步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要求以中心小学为主,辐射全体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内容为办公软件、课件制作方面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市教育局和市进修校所组织的学科培训和计算机培训,明确培训目的、确保培训时间、真正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培有所得,学有所获。

6、青年教师的专向培训

通过比赛、听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洋思新课改师资培训为重点,把洋思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培训最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培训任务。

2、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本学期要求教师人人自选读一本好书,学校组织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并备案、采取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是引导广大师生把读书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和人生的一大乐趣,营造一个寓教于学,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体。

3、广泛开展远学近比争先进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身边的优秀教师,陶冶教师情操,影响和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向上的乐业、敬业的工作精神。

4、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课后记和教学札记。教学反思要有思则记,写在教学中的反思,写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教学札记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片段,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的闪光点和师生互动之间所产生的感悟。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提升全面素质,促进全程发展,创新教师终身学习进修机制,推进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整体提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二、目标任务

1.强化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五年内全县教师每人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

2.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

3.加强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积极选送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项目,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

4.深化校地合作,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学校干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

5.完善县、校两级培训网络,健全“县级名师-校级骨干-校本研修”三级培训机制,加强县级培训者队伍和县级培训基地建设,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6.强化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改革,提升培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主要培训项目

(一)教师全员培训

以师德教育为首,以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提升为本,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全县中小学教师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

(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

1.健全完善幼儿园教师“三级培训”机制,深入开展“城乡园校互助行动”,加强县域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培训师队伍作用,立足县情、园情,做实县级幼儿教师全员培训。

2.积极组织幼儿教师外出参培,促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保教保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打造敬业、乐业、专业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

(三)骨干教师培训

1.继续推进“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加大现有29位省级骨干教师、38位市级骨干教师、236位县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明确骨干教师发展方向,拓宽骨干教师发挥作用的平台,努力打造师德师风好、发展潜力大、教育理念新、创新能力强,扎根教学一线的专家型骨干教师队伍。

2.启动实施第三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围绕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提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跟岗培训相结合,完成第三批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认定。

(四)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培训

1.按照市教体局和市教科所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上级下达的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培训任务。

2.加大与知名学校、权威培训机构和省市教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开展针对性强、层次更高、效果更好的学科培训,转变高中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五)新教师培训

实施1年一个周期120学时的新教师培训,帮助新教师了解并认同职业环境,坚定职业信念,形成职业规范;解决入职初期的心理准备、精神准备及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准备;初步形成学生管理、班级管理、课程实施和组织教学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现行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六)中小学班主任和中小学校长培训

着眼新时期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加强与权威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远程培训和送培方式实施中小学班主任、中小学校长培训。关注校长的人文情怀、教育学养和管理素养,打造专家型校长团队,实现“专家治校”。关注班主任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2016—2017年,分两年完成全县学科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通过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竞赛活动等,普遍提高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制作PPT课件的能力,培养一批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教师。

(八)学历学位提升培训

鼓励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本科学历进修,鼓励高中阶段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进修,提高义教阶段教师本科学历、高中阶段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加强师干培训工作领导,把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明确教师培训学习责任制,实现培训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二)加强管理,健全制度

推进中小学培训学分制管理改革,将教师培训工作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纳入学校综合考核、校长绩效考核和学校评优目标体系。教师培训学习和专业发展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注册、职务晋升、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宣传,开展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提升培训工作水平。

(三)加大投入,落实经费

落实经费预算,确保全县各校师训专项经费预算不低于当年公用经费的5%。强化培训经费审计和绩效评估,确保培训经费支有所据、用有所获。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主管局、学校、个人共担机制,加强培训经费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1】 指导思想:

依据市、区主管培训单位的精神,以教师岗位大练兵为契机,以培养优秀教师群体 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载体,力求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进一步确定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教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整体素质。

一、培训内容:

1、学习《教师岗位大练兵手册》的内容,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技巧、教改动态信息等内容,开展读书汇报活动。;

2、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3、每月有主题的集中式培训;

4、继续开展师训师活动。

二、培训方法与措施:

1、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制定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2、开学初组织教师围绕假期自学的教育书籍进行一次汇报交流活动;

3、本学期学校将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名师为教师做学术报告、业务讲座;

4、成立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教师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

5、开展名优骨干教师引路的活动。区骨干教师上一节观摩教学,省、市骨干教师至少做两次观摩教学并辅导青年教师上一节研究课。继续坚持听课的学习制度,月末上交听课笔记。

6、定期撰写教育日记,本学期学校将编辑一本教师教育日记汇编我的教育故事。

7、本学期学校将编辑校本教材古诗词欣赏。

三、培训管理:

1、学习、整理《教师岗位大练兵手册》,学期末要进行展评。

2、依据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管理, (档案中要收集教师自己的荣誉证书、发表的论文、教育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等相关考核材料);

3、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四、具体做法

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我校将有计划、有重点的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教师各方面教学技能的培训。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功训练,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3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一是粉笔字每周一次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由校级培训者进行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考核;二是钢笔字进行自培,期末将进行听写考核;三是朗读培训,学校将下发关于朗读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资料,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自主练习,期末进行考核;四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选择与学科密切相关的技能进行个人或团体方式的自主训练,学校将积极为自主训练表现突出的教师搭建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中,注意发挥骨干和基本功过硬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材培训

为了从不同角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在本学期将继续对班任教师进行1、2、3学年的教材培训,组织数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名优教师梳理教材,整理知识点、重难点、分体系、分类型的进行整理。以促进广大教师能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学科教学更加有效。

外出培训

我校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我们除选派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一些市、区的骨干教师研修外,只要有机会,还会想方设法委派一些在教研工作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对于外出学习的老师将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好学习笔记、写好研修日记、回来后交流研修体会等。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这种培训形式,更好地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以校长为第一培训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培训功能和优势,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3、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队伍。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三爱教育为主线,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以五市六位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事迹为主,结合本镇五位优秀教师的事迹作为活教材,进行学习和反思,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2、现代教育、课改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各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改为核心内容,深化洋思课改教法教学,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等培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4、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教师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以逐步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要求以中心小学为主,辐射全体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内容为办公软件、课件制作方面的相关内容。积极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市教育局和市进修校所组织的学科培训和计算机培训,明确培训目的、确保培训时间、真正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培有所得,学有所获。

6、青年教师的专向培训

通过比赛、听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洋思新课改师资培训为重点,把洋思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培训最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培训任务。

2、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本学期要求教师人人自选读一本好书,学校组织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并备案、采取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是引导广大师生把读书变成个人的自觉行为和人生的一大乐趣,营造一个寓教于学,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体。

3、广泛开展远学近比争先进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身边的优秀教师,陶冶教师情操,影响和带动全校教师积极向上的乐业、敬业的工作精神。

4、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课后记和教学札记。教学反思要有思则记,写在教学中的反思,写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教学札记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片段,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的闪光点和师生互动之间所产生的感悟。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XX公学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小学部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公学“高端办学,卓越发展”行动方略,全面实施卓越绩效准则,聚焦内涵发展,打造一支“高素养、高水平、高学力”卓越教师团队,为学校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重点

1、以“博爱·致公”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力度。

3、积极组织本学部全体教师参加市区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工作,进一步做好网络继续教育学时统计及验证工作。

4、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部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培训档案。

5、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与保障。

6、认真完成全体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1、制定教师学期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对已经开展的各类型、各层次的教师培训进行重新审视,对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培训进行总结、完善、提高,加以规范化,系列化。

2、制定教师培训奖惩制度。参加继续教育是所有教师应尽的义务。要将教师培训和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聘任、评优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建立教师培训个人电子档案,教师培训的档案由学部统一管理。科学规范整理教师培训资料,到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师培训的比较完整、完善的档案。包括出勤、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情考核等输入电脑,并打印成册后存档,让老师能清晰了解、查看自己的培训情况。

(二)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1、每年学部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时,支出中都单独列出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研活动等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2、学校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费等先由个人支付,待学年结束后,学习成绩合格者,学校规定按统一标准给予报销。

3、教师到校外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校不能安排车辆接送的,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交通和误餐补贴。补贴办法为:以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报销当年学费、车旅费和误餐补助,以每年不超过8天计算,超出量自费。

(三)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

1、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开展以“博爱、志公”为核心内容的XX公学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年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使全体教师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

(2)开展班主任、全体教职员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培训。帮助全体教职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工作的标准,严禁一切形式的体罚、变相体罚、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行为。

2、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为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要求,以学科课堂教学、主题活动课程为主阵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

(1)实施名师团队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本学期将开展“135”主题式培训和“315”个性化培训。“135”培训就是指新教师1年内与名师结对,重点是常规教学过关;前3年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重点是课程与教材过关;5年内完成向骨干教师转变,在学校重点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315”是指教师以3年为一个周期性发展阶段并做出规划,由1名名师工作室担任导师,带领5名教师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按照“合格教师——教学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名师名家”五个阶段培养,做到“有个性化名称、有培养目标、有实施计划、有研究课题、有获奖成果、有教育博客”。本学期要重点抓好“抽赛课”制活动和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大赛两项工作,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搭建岗位练兵的平台。

(2)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语文教师的课文诵读比赛、下水文比赛;数学教师解题能力比赛;英语教师即兴演讲比赛;艺术教师的基本功展示,教师的个人书画作品展;全体教师粉笔字比赛等。

3、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课题立项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撰写研究方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学校的学习型教育环境建设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重点扎实推进人人参与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做好3-5个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以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4、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借助“心灵阳光”平台,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博士的作用,开展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向全体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智慧,感悟人生哲理,缓解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开展工作,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师团队氛围。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组织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媒体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6、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已具有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应该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

(四)进一步抓实市、区和街道三级培训

1、抓实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公需科目培训。严格按照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暑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周”的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全体公民办教师参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远程网络学习,确保人人达到18学时的要求。

(2)专业科目培训。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30学时的专业科目培训。

2、抓实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新聘到我校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校内有关培训。主要内容有:师德修养;学校基本情况;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等。新任教师的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在一年内参加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中新任师范类毕业生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60学时,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进修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抓实骨干教师培训。积极支持、鼓励各层次的骨干教师参加相应的国培、省培、市培,并认真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后在学部内对教师的二次培训工作。做到让人先走出去,把好的知识,好的教学理念带回来,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五)进一步落实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1、以学部为单位,认真做好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验证工作。每周教师发展处专职干事负责人负责制定好所管研训内容的考核办法,平时认真记载,定期检查,期末将教师研训考核成绩上交教师发展处。所有校本研训活动的绩效考核结果都将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做为评优晋级等评比活动的重要参考。

2、做好教师培训数据统计、分析和培训资料录入工作。推进全体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选课、远程学习、网上测试、学时统计和学时验证一体化。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XX公学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小学部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公学“高端办学,卓越发展”行动方略,全面实施卓越绩效准则,聚焦内涵发展,打造一支“高素养、高水平、高学力”卓越教师团队,为学校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重点

1、以“博爱·致公”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力度。

3、积极组织本学部全体教师参加市区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工作,进一步做好网络继续教育学时统计及验证工作。

4、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部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培训档案。

5、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与保障。

6、认真完成全体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1、制定教师学期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对已经开展的各类型、各层次的教师培训进行重新审视,对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培训进行总结、完善、提高,加以规范化,系列化。

2、制定教师培训奖惩制度。参加继续教育是所有教师应尽的义务。要将教师培训和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聘任、评优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建立教师培训个人电子档案,教师培训的档案由学部统一管理。科学规范整理教师培训资料,到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师培训的比较完整、完善的档案。包括出勤、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情考核等输入电脑,并打印成册后存档,让老师能清晰了解、查看自己的培训情况。

(二)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1、每年学部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时,支出中都单独列出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研活动等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2、学校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费等先由个人支付,待学年结束后,学习成绩合格者,学校规定按统一标准给予报销。

3、教师到校外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校不能安排车辆接送的,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交通和误餐补贴。补贴办法为:以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报销当年学费、车旅费和误餐补助,以每年不超过8天计算,超出量自费。

(三)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

1、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开展以“博爱、志公”为核心内容的XX公学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年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使全体教师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

(2)开展班主任、全体教职员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培训。帮助全体教职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工作的标准,严禁一切形式的体罚、变相体罚、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行为。

2、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为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要求,以学科课堂教学、主题活动课程为主阵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

(1)实施名师团队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本学期将开展“135”主题式培训和“315”个性化培训。“135”培训就是指新教师1年内与名师结对,重点是常规教学过关;前3年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重点是课程与教材过关;5年内完成向骨干教师转变,在学校重点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315”是指教师以3年为一个周期性发展阶段并做出规划,由1名名师工作室担任导师,带领5名教师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按照“合格教师——教学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名师名家”五个阶段培养,做到“有个性化名称、有培养目标、有实施计划、有研究课题、有获奖成果、有教育博客”。本学期要重点抓好“抽赛课”制活动和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大赛两项工作,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搭建岗位练兵的平台。

(2)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语文教师的课文诵读比赛、下水文比赛;数学教师解题能力比赛;英语教师即兴演讲比赛;艺术教师的基本功展示,教师的个人书画作品展;全体教师粉笔字比赛等。

3、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课题立项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撰写研究方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学校的学习型教育环境建设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重点扎实推进人人参与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做好3-5个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以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4、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借助“心灵阳光”平台,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博士的作用,开展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向全体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智慧,感悟人生哲理,缓解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开展工作,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师团队氛围。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组织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媒体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6、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已具有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应该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

(四)进一步抓实市、区和街道三级培训

1、抓实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公需科目培训。严格按照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暑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周”的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全体公民办教师参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远程网络学习,确保人人达到18学时的要求。

(2)专业科目培训。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30学时的专业科目培训。

2、抓实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新聘到我校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校内有关培训。主要内容有:师德修养;学校基本情况;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等。新任教师的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在一年内参加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中新任师范类毕业生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60学时,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进修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抓实骨干教师培训。积极支持、鼓励各层次的骨干教师参加相应的国培、省培、市培,并认真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后在学部内对教师的二次培训工作。做到让人先走出去,把好的知识,好的教学理念带回来,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五)进一步落实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1、以学部为单位,认真做好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验证工作。每周教师发展处专职干事负责人负责制定好所管研训内容的考核办法,平时认真记载,定期检查,期末将教师研训考核成绩上交教师发展处。所有校本研训活动的绩效考核结果都将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做为评优晋级等评比活动的重要参考。

2、做好教师培训数据统计、分析和培训资料录入工作。推进全体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选课、远程学习、网上测试、学时统计和学时验证一体化。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

1、提高我校教师学历层次。对男教师50周岁以下,女教师45周岁以下取得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要求,鼓励他们进行学历教育,积极支持教师参加自考、成人高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等形式的学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受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促进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另外还要注意处理好提高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的关系,加强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力度,教师一学期听课课时数不得少于20节。校中层不得少于30节,其中30%必须是校内课。

2、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效果。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建立教学研究网络,健全教研工作的各级组织。建立“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研工作管理网络,实行在校长室领导下,教导处具体组织协调下的教研组长负责制,明确各级职责,推行“分级管理,分工合作”的思想,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听课、评课活动,请专家来校讲座,认真开展校内“六认真”检查和教学常规检查,切实提高教研活动成效。本学期继续安排教研组进行活动展示(3/28英语教研组,5/9艺术教研组)。各教研组要把教研活动的情况,组内成员的教学案例、反思、随笔、论文、练习设计等,及时上传到校园网教研组网页,并注意内容的更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教研。

3、积极地创造条件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帮助。并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

4、重视新教师培训。根据区教师进修辅导站工作安排,组织新教师参加各次培训活动。要求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与期末考核挂钩。

5、班主任工作常抓不懈。除安排教师参加区组织的交流培训活动外,由杨玉芳老师负责,做好校内班主任培训工作。

6、安排教师参加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班,为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师资保障。

7、组织2004、2005届青年教师参加区综合素质考核,认真及时地做好指导工作。

8、开展师生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完成读后感,上传至校园网。

9、开展实课研讨活动。各教研组推出1到2位教师,参加校级公开课,上课内容、形式、时间,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其他老师上组内研讨课。要求认真听课,作好记录,课后组织评课,写好评析或教学反思。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拟订、学习本学期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3、上报一人一课

4、学习新课标

5、分学科学习备课要求和作业设计、批改要求

三月:

1、开展组内交流课活动

2、英语教研活动展示

3、组织教师参加区金阊教育报告厅

4、区新教师培训(一)

5、校级研讨课(语文)

6、读书活动开始

四月:

l、区新教师培训(二)(4/2语文、4/3数学)

2、校级研讨课(数学)

五月:

1、艺术教研活动展示

2、组织教师参加区金阊教育报告厅

3、区新教师培训(三)

4、校级研讨课(艺常)

六月:

1、优秀读后感交流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为认真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1号),大力推进我市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796号)的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财政局决定从2012年起实施“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计划(含幼儿园,以下简称“市培计划”),并将“省培计划”中的地方培训项目融入到“市培计划”中,一同规划,一并落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大面积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契机,不断创新培训机制和模式,形成“省培计划”与“市培计划”统筹规划,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推动各县(市、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共同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中小学教师不仅都能接受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培训,而且逐步培养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和名师,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为建设和谐做出贡献。

二、“市培计划”重点项目

“市培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重点项目:一是中小学教师市级示范性培训项目;二是中小学农村教师培训项目。

(一)“市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市级示范性培训项目。该项目由市教育局、财政局直接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中小学双语教师境外培训、中小学名师培养、师德标兵或优秀班主任培训、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使他们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在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起指导和辅导作用,在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二)“市培计划”中小学农村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在市教育局、财政局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由市、县两级具体组织实施。主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和“送教下乡”等形式来开展。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财政局将成立“市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评估和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市培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模式创新。各培训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总书记和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做了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7月,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袁贵仁部长指出,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要统筹规划,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确保质量,精心实施,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国培计划”开局良好。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之强,培训覆盖范围之广,培训模式机制之新,培训效果影响之好,可谓前所未有。“国培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培训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2010年,“国培计划”共计培训115万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统计,参训学员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一大批“种子”教师必将在今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形成了一大批部级优质培训资源。“计划”的实施,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经过严格的遴选评审,教育部已公布500人的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一批“国培计划”生成加工的优秀课程资源将纳入“国培计划”资源库。第三,探索和创新了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机制,推动了全员培训的开展。“国培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考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创新探索。国培的“种子”播撒大江南北,国培的模式机制融入各地教师培训工作,国培的资源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下,各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启动本省培训计划,推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据初步统计,2011年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近10亿元,比2010年增加3.3个亿。其中,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新疆、广西、湖北、贵州、陕西等省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1 000万元。其中,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八省市经费增加超过2 000万元。

二是做到了雪中送炭。首先,突出农村教师。2010年,“国培计划”重心下移,以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为重点,共计培训县及县以下农村教师100万名,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中西部项目”覆盖23个省份的8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县以下农村教师超过70%。其次,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广大农村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接受更多高水平培训提供了机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

三是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国培计划”注重调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有效整合了全国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优质资源,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批教师培训重点基地,加强了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推动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计有165所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参与专家数千人,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如韦钰院士、史宁中教授、温儒敏教授等纷纷担任“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0年,各地各院校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创新,狠抓质量,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各地各校普遍重视了调查研究,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参训教师的需求,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如,重庆市建立健全了“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片区重教研”的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以成长规律为着眼点,规划“三类”培训项目,探寻“苗子―弟子―影子―种子―路子”的培训路径。安徽省遵循“面向农村、倾斜皖北、突出骨干、促进均衡”原则,整体规划项目,分类分层分项设计实施方案。

第二,公开遴选,竞争择优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关键。“国培计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招标或者邀标机制,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面向全国,遴选符合条件的高校、具有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确保培训质量。示范性项目从申报的68所院校和机构中遴选出3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中标率为56%。中西部项目各省按照两部招标指南和有关标准,规范招标、邀标程序,遴选培训院校和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由两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答辩评审,最终确定15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河南、新疆等省(区)承担培训的省域外院校和机构超过50%,充分体现了国培“国”字号的要求。

第三,创新模式,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各地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置换脱产研修是国培计划的一项重大模式创新,将农村教师与师范生实习支教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成果。如,河南、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省(自治区)认真落实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安排被置换出来的教师在院校进行集中研修,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跟岗研修工作。安徽、重庆等省(直辖市)细化“影子教师”跟班研修要求,提出了“带课、带研、带学、带资”研修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广西采取“先扶后放,从模仿到创新”的四段式置换培训模式,建立被置换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提高。湖南采取“两次置换”模式,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第一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第二次置换,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远程培训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的重要手段创新,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各承担机构普遍注重采取混合学习的方式,将培训者集中培训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将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让更多一线教师受益。短期集中培训承办院校进一步突出需求调研、互动参与、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方式,并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专家下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支持,强化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加强管理,强化考评是实施“国培计划”的保障。各省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管理和考核。中西部项目省份均成立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项目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并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项目承办院校主管领导亲自负责,充分调配和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国培计划”服务。四川、河南、吉林、山西、陕西、重庆、湖南、贵州等省(直辖市)建立了本省(直辖市)国培计划网页,加强项目管理,交流培训经验。宁夏建立了“三挂钩”考核机制,即培训考核与年终考核挂钩,学员参训与绩效工资挂钩,学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与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培养挂钩。安徽将项目绩效评估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开展对项目院校和机构考评的同时将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纳入对市县教育局年度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新疆、山西、重庆、海南、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中央、地方”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省级财政解决了实习支教、参训教师交通、表彰奖励、课题研究等必要的费用,为“国培计划”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之,各地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明天研讨时还可以继续交流。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二、明确任务,大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开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完善培训体系,做好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在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一要统筹规划,做好全员培训。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同时,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建立健全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创新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培训的生命,培训质量和效果关键要看是否紧密结合教师的需求,是否将培训落到实处。要积极大胆创新,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力求“大规模、广覆盖、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要注重培训需求调研,丰富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注重教师参与,要在培训课程、时间、途径、机构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广大教师对更多培训需求、更多培训选择、更高培训质量的需求和愿望。

三要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直接关系着我们向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水平。要按照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原则,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并组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的专项研修。要大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建设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和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

四要完善制度,促进持续发展。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完善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强化质量监管,加强教师培训评估与考核,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促进教师培训持续发展,确保培训质量。要将教师培训情况与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五要落实经费,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的要求,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教师培训经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三、务求实效,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是“国培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整体部署,2011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为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提早做全面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子项目,科学研制项目方案,充分整合和调动省域内外资源,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做好“国培计划”。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满足教师对大规模高质量多样化培训需求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开放性,充分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教育资源用于教师培训。要完善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规范流程,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面向全国择优遴选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和主体作用。

要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方法。衡量和检验有效教师培训的唯一标准,就是参训教师的满意度。好的培训要能够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总结有益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要加强前期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精心设计,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课程,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努力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开展培训。要不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教师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三要确保取得实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和政策保障,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培训效果落到实处。要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优化培训内容。要注重遴选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教学,注重教师参与,互动交流,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要充分利用并继续建设好“国培计划”专家库和资源库,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此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专项工作会议,“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项内容。“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项目,由中央直接组织实施。“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为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袁贵仁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总书记、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中,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作为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袁贵仁指出,要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一要统筹规划。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二要创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起来,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三要完善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强化学习动力机制,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袁贵仁强调,要精心实施,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国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完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绩效考评,精心组织做好计划的实施。

陈小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实施“国培计划”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要处理好“国培计划”与地方政府对教师培训责任的关系,明确教师培训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省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统筹与指导的责任。二要提高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当地教育发展的关系,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三要处理好抓硬件和抓软件之间的关系,转变观念,抓内涵发展,抓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要下功夫做实做细。四要提高执行力,把“国培计划”项目精心组织好、实施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方案。狠抓质量,精心组织专家团队、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精心开发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培训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保障。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机制,结合地方实际,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多元化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推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联合实施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中央政府投入大量专项基金保障“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培计划”是一个具有国家形象的品牌,并且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出台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1] 该项目肩负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重大责任,成为我国完善教师培训事业的契机。自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一直影响着该项目的实施效果。

一、学校或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有所偏差

我国历次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包括“国培计划”)的实施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活动,培训的驱动力均源于上层机构或部门。[2]而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缺乏,骨干教师本就不多的特殊原因,部分学校面教师全脱产式的培训模式,不愿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遂让闲置人员顶替,甚至出现了“培训专门教师”这一类教职人员专门负责顶替各种教师培训。这和“国培计划”旨在培训骨干教师成为“种子教师”,成为学校教师均衡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初衷相悖。培训动机的偏差,很大程度上对培训质量有所影响。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是普遍现象,多数教师兼任一门或多门其他科目,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得到休息便成为他们参加“国培计划”脱产培训的动机之一。加之农村教师对深层次教育教学理论和自我理论素养提升认本就欠缺,多数教师将教师培训都归于形式化的空谈。对“国培计划”本就存在不信任感和错误认识,加剧了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动机的偏差。

二、培训团队遴选资格混乱

现“国培计划”采取高校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模式,教研员多由负责培训的地方高校自行选择,虽地方高校都加强了对培训团队的遴选力度,也注重培训前期对专家团队的建设,但培训方对师资的准备不够充足,塞选培训人员没有标准化,在进行遴选时,一部分高校不得不从本校实际情况考虑,从教研员本身的工作强度均衡情况出发,增加一些不具备“国培计划”培训团队资质的人员参与的可能性。参加“国培计划”的专家团队除了由本校专家组成,也有部分兼职教师以及偶尔参与培训的教师,并且这一部分专家占整个团队的大部分,培训团队存在很大随意性。在参训过程中,培训团队也因培训教师有其他重要任务而被调动到其他岗位,派出另外的教师顶替的情况,培训团队存在机动性。随着“国培计划”大规模的开展,培训任务变得日益繁重,由教育部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导向性强的培训团队迫在眉睫。

三、培训课程不契合实际需求

课程是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教师培训目标的核心载体,是培训机构和培训者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核心力量。合理设置课程是转变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水准、实施高效培训的关键要素。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具体体现。[3]在实际培训中,培训课程往往因为切合了培养目标而忽略了被培训者本身的需求。培训专家普遍喜欢学科专家深入探讨学科问题,培训教师普遍关心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两个群体立场鲜明、关注点截然不同。授课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让被培训教师觉得乏味,缺乏“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当教师发现培训脱离农村实际,对自己没有很大帮助的时候,内在的参培热情就会慢慢消失,转而采取消极或者抵制态度。[4]导致部分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混日子”,降低了国培计划的时效性。

就以上三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把关参训人员选拔 提高参训者培训热情

做好农村参培教师的遴选,选拔真正有培训需求的合适教师参培,是保证培训质量和维护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5]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制度,保证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都是最合适最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师,达到“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杜绝因其他主观因素影响参训教师的质量和标准,禁止盲目“替培”。此外,可对参培教师进行训前动员,更正他们对教师培训的错误认识,引导其对教学专业理论的深层理解,激发其继续发展的意识和热情。

二、量化资质遴选标准 确保培训团队质量

虽各高校对于国培计划专家团队的遴选有所不同,但对于遴选标准可以采取量化的形式。正是因为以往的标准模棱两可,才让部分不具备资质的人员有机可乘,成为培训团队中的一员。某些负责培训的高校,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团队遴选这一环节,直接由主要负责人推荐,即可成为培训专家中的一员,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国培计划整体质量下降。量化的目的在于使遴选标准不再是框架式的空头标准,而具体落实到专家各方面的资质中,如可以规定“具有3年以上培训经验的”教研员参与培训,而不是“培训经验较丰富”的培训员加入团队。从国培计划主管部门来说,应当加大对于地方高校参与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团队资质的审查力度。

三、大力开展实践型课程 解决教师实际需求

国培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训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已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主。调查发现,参训教师大多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课程的可操作性,使之更符合参训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兴趣走向。为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让中小学优秀教师这一优质资源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这些教师是在本乡本土的教学一线上成长起来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大胆创新、充满活力的对学员的专业成长具有典型示范教育意义的教师,他们有丰富而成功的实践经验,理解农村教师的特殊工作环境中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他们的参与能使课程更能贴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教学实情,尊重其实际需求,立足于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课程必须达到在参训教师现有的水平上所有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M].教师教育研究,2010(6).

[2]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

[3]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M].西北师大学报,2011(5).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各地区中小学体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是一种立体化的,不仅各个省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诸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整体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也处于失衡的局面,城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状况明显好于广大农村地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尽管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在稳而有序地开展,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没有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导致培训内容实用性不足、针对性不强

很显然,没有合理的培训内容与科学的课程安排,教师培训工作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整体上来说,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内容必须基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即当前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一线教师的自身需求。只有兼顾当前的教学实际内容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内心需求,中小学教师培训才会有根本性的发展,这也是当前教师培训应遵循的一个根本性原则。但是,遗憾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模式主要是由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统一部署安排,包括统一的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要求等。这种注重“统一”的培训模式更多是关注理论性知识的培训,没有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体育教学的实践有效结合,忽视了实践性。而目前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对培训的主要期望在于体育课堂的驾驭与专业素质提高上,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自身专业知识,对于较强的理论传授,其兴趣点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的不一致现象,效果自然不容乐观,这是当前培训工作实用性不足的主要表现。而对于其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可以从城市与农村的差异看出,在当前各级组织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并没有采取针对城市和农村特点的具体化培训,仍旧等同视之,尤其是没有很好考虑到占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地区实际教育状况。比如对于在基础体育设施不足的条件下怎么样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棘手问题,这是农村地区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在培训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因此教师们还是很迷茫,甚至失望。培训的实用性不足和针对性不强,这是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下一步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2.没有有效的奖励机制,导致培训教师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效的奖励机制,否则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同样如此。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虽在红红火火地开展,但教师们积极投身其中多在于行政命令的指挥,他们内心并没有多少动力。源于多年的传统,大家普遍认为在中小学教育中体育是一门非主干课程,作为学校的辅助课程,从上至下根本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中,并没有很好地把参与各级培训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因而从工作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是欠缺的。另外,一般情况下一所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而学生的数量则很多,这种师生比的严重失调导致了体育教师“课时量大”的普遍现象。这样,教师出去参加培训之后落下的课程也没有人为其分担,培训结束后他们又必须补上,而且学校通常对此也没有补偿措施,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因此,相应激励措施的欠缺导致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出于上级领导的指令而被迫参加,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3.没有丰富的培训手段,导致培训过程趣味性不足、启发性不大

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培训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培训手段不够丰富,启发性不强,就很难保证培训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一直主要采取集中的培训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中,一般是专家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大批的教师在台下静静地听讲与记笔记,他们并没有参与其中的机会。这种形式单一、趣味不足的培训很难吸引教师的兴趣,尤其是让教师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听讲且有所收获。这种平常为教师和学生所不喜欢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师培训上,其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培训的过程中,通常是篇幅较多的理论阐述,缺少实践案例的融入,这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意义不是太大。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培训的手段突破了“主讲人满堂灌”的形式,有了图片、动画、视频元素的融入,这也可以在“国培计划”等各种培训中找到。但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是,多媒体成了主讲人依赖的工具,他们依靠多媒体的展示而放弃了自己的“主讲”功能,从而导致培训变成了“课件表演”,而教师对任何事物的审美都是有极限的,因而,教师不会被这种肆无忌惮的展示所吸引,更别谈什么启发。如果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形式没有质的改变,其培训质量很难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4.没有有效的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培训稳定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够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系列有效的配套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否则工作只能限于一时的发展和暂时的成绩。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多是零散的、阶段性的,不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对于一次培训,一般是在领导的“力促”下,教师们“踊跃”参与,随着培训的结束,这一个阶段也就画上了句号,根本没有实际性的反馈工作。比如培训教师应当对这次培训做出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而实际是虽然形式上具备了反馈平台,以供双方沟通交流,但由于监督机制的缺失,总是使反馈工作徒有其名。其一,教师所在学校没有对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只是让教师完成工作而已;其二,培训组织者并没有真正的反馈活动,他们重在“培训”,而不关注随后的“反馈”;其三,培训组织者和培训教师单位就反馈工作没有实质性的沟通,让教师无所适从。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比如下次的培训就会出现重复性的内容,而对教师真正关注的问题依旧置若罔闻,培训工作也就停留在一个无所发展的局面上。相反,对于这种培训我们应当使其不断发展,让它作为可持续性的资源,在利用中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5.没有多元化的培训师资,导致培训新颖性不够、活力不足

师资力量的雄厚与否是培训工作质量高低的直接保障条件,师资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师资力量。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是看是否具备了一个或两个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或教授,而是更看重整体的科学构成与合理配置。体育教学作为一门特征比较鲜明的学科,有着一套自己的教育实践和相关理论,而且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直接决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必须立足体育发展的地区性差异,采用不同的师资条件,因势利导地开展培训。但是,我国目前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主要依托几个教育机构和几所知名大学,这就限制了师资力量的多元化发展,致使培训内容不够新颖,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师培训需求。另一种现象就是,同一培训机构在不同的培训年度里使用不同的主讲专家,会使同一内容出现较大的差异,而不利于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发展,这源于培训专家库建设的不稳定性。

二、“国培计划”视域下加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策略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现状的梳理,尤其是结合近两三年来“国培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体育教学界在不断探讨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然而对于一些顽疾还是没有找到有效的对策,比如截止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考核标准,各地的培训课程设置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专业性的系统指导,并且出现交叉重复培训的现象[1]。因此,如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结合中小学体育发展不平衡等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而又有效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在“国培计划”的基础上,各地、各学校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模式

作为一项实施层面较高、规模较大的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的整个设计、制定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2]。但是“国培计划”并不能解决教师培训的所有问题,因此,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等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最大化地利用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同时,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之路。对于各中小学来说,除了大规模的集中培训,还要分批次、分阶段地派出教师外出培训,使其拓展素质,同时还要采取具有普适意义的校内培训,即常说的校本培训。其关注重点在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教师所面临的具体教学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这样“校本培训”可以与“国培计划”等大规模的培训相互补充,从而弥补其特殊性不足的短板,有效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当然关键是它不会受到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学校的校本培训中存在模式僵化、方法单一等问题,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方式过于简单,仍以开设讲座、教学观摩等为主要方法,教师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效果有限[4]。因此,各个学校还要积极探索类似“校本培训”的个性化培训模式并使其落到实处,与“国培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2.加强立法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保障,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尚处于行政推动的发展阶段,缺乏系统性的立法保障,这也是我国教师培训保障性条件缺失的重要原因[2]。这里的保障有两层涵义:对教师进行培训的督促和利益的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英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其“教育白皮书”中明确规定,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用其工作的五分之一时间进行上岗培训,而正式的教师工作7年后,可以带薪进修培训3个月,而且这一法律条文还在不断完善。而法国、德国、瑞典等国也规定教师每年都有进修的权利,外出进修保留薪资,同时可以直接停课,无需教师本人重新补课。这样,教师外出培训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富有主动意识,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同样,我国也可以制定类似的法律条文既督促教师参加培训,又让培训教师乐在其中而无后顾之忧。除了这些宏观方面的法律条文之外,各有关机构、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条例和措施,通过奖励和惩罚手段来监督培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还要重新规范教师认证制度,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取消永久性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应当定期进行相关考核,从而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而对于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实质性奖励。

3.引入多元化的培训主体,加强培训专家库建设,增强培训活力

我国目前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活力还不够,很大程度上在于培训主体的单一和培训专家的层次性不强。现行的各种培训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几个有名的培训机构或师范大学进行,而这些机构和师范大学所遴选的专家固然在某些方面可以给中小学教师带来惊喜,但是还是无法满足我国体育教学地区差异明显的要求。因而,我们的培训应当引入多元化的培训主体,不能仅仅局限在几个知名机构或大学上。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培训主体,组建丰富的培训专家库,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机构而且风格特点不同的各位专家加入进来,并且使其有机组合,尽量满足多样化培训需求,争取达到完美效果。

总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一定要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把它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既要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更要看到后面工作的衔接性。而“国培计划”就是贯彻纲要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国培计划”,既要看到近两三年取得的成绩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所提供的支持,同时还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要对其深刻反思,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才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富,张海芝,杨丽杰.农村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及实效性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2] 孙颖.“国培计划”执行异变的根源探析.教育科学研究,2012(7).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周济强调,全国教育战线要广泛开展向抗震救灾英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人物特别是优秀教师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教育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出更实的措施,全心全意建设好教师队伍;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特别要重视和加强农村教师培训,要把教师培训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和条件保证。

周济指出,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教师的迫切愿望。当今时代,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教师要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充实完善自己。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

据悉,从2008年开始,国家实施新的教师培训计划,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国家已就组织实施2008年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作出具体部署:

一是实施“教育部支持西部边远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计划”。主要采取国家专项支持,结合对口支援,“送培到省、集中培训”的方式,对西部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上海对口云南,江苏对口,广东(广州)对口广西,浙江对口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陕西师范大学对口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对口青海,共计为西部地区集中培训1万名骨干教师,同时通过光盘资源培训近100万名教师。

二是组织实施“教育部援助地震灾区教师培训计划”。采取“送培到省”的方式,为四川地震灾区培训2000名骨干教师,帮助他们科学地进行灾后学生心理康复教育。在部级教师培训计划安排上优先满足灾区的需要,同时采取对口支援、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使数以万计的灾区教师接受一次业务培训。

三是实施“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为2008年新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培训8万名高中学科教师。

四是实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依托“农远工程”,通过以卫星电视为主、计算机互联网为辅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为中西部24个省份150个县培训2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和体育学科教师。

五是实施“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计划”。采取网络远程培训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培训100个县1万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二、培训目标要求: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四、培训内容: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5月30日教师进修学校曹益伦郑国平;张 谊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6月24日上午(8:00-11:00)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我镇全体在职教师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C、组织校本培训。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具体培训进程、内容: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以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适应全州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为全州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工作目标:20*年-20*年重点实施三项教师培训工程。一是启动“百、千、万”培训工程,各县(市)三年内培训选拔300名县(市)级骨干教师;州上三年内培训选拔*00名州级骨干教师;全州1.5万名专任教师实施以新课程、新教材为主的全员培训,到20*年接受不低于150学时的培训任务。二是启动班主任培训工程。三年内培训选拔命名1300名优秀班主任,其中州上选拔命名300名,县(市)选拔命名*00名。三是启动校长培训工程。三年内培训选拔400名中小学优秀校长,其中州上选拔命名*0名,县(市)选拔命名300名。

二、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州、县(市)、学区、学校四级教师培训网络机构。由州教育局、县(市)教育局、学区、学校共同承担,分层次、有秩序、高质量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一)州教育局负责制定全州教师培训规划,下达中小学教师年度培训任务,检查指导各县(市)、州直学校完成培训任务,重点负责省州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学校长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高中教师培训、高中(含州直中专)班主任培训、省州级项目培训、培训者培训和初中部分学科教师培训,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各县(市)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二)县(市)教育局根据各自实际,结合州教育局教师培训规划,制定本县(市)教师年度培训实施计划,重点负责县(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小学校长、中小学班主任、初中和小学学科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定教师轮岗培训支教制度,检查指导学校的各类培训,积极配合州上的教师培训工作。

(三)学区根据县(市)培训规划和教师教学需求,主要负责制定本学区培训计划,以学校“教师资源中心”为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开展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实行校际间学科岗位交流培训;培养和选送本学区小学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参加高一级培训,积极配合州、县(市)的教师培训工作。

(四)学校是教师培训的基本管理单位,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以教师新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培训重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的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岗位培训等形式狠抓教师学科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每位教师每学年完成50学时的培训任务。培养本校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积极配合州、县(市)、学区的教师培训工作。

三、培训对象与类别

培训对象:各级各类学校在职的专任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

培训类别:新课程、新教材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新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历培训等。

四、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

(一)培训内容与要求。

1、全员培训。

(1)以新课程、新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岗位培训。加大全州中小学教师实施新教材、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重点了解新课标,熟悉新教材,掌握新教法;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高中教师新教材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使担任高一年级新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新课程培训。培训工作分两部分实施:一部分参加省级培训,一部分由州教育局组织培训。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甘肃省教育厅《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州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管理与应用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培训,全州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技术能力集中培训,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3)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专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中小学教师主要培训新课程所需的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检测式教学的新技能和“五课教研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技能培训、三笔字、普通话等基本功训练。采用集中训练与自我研修相结合,以岗位自学自练为主的训练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到20*年底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培训。

(4)班主任培训。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教育公平、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班级管理、班主任素质扩展训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到20*年,全州的中小学班主任要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集中培训。

2、专项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以《新课程科研行动指要》、《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为主要培训内容,坚持按需施教,遵循骨干教师成长规律,组织实施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州县(市)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到20*年,每一位骨干教师接受不低于150学时的培训和研修。

(2)培训者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者培训,目的是建立一支自下而上的教师培训专家队伍,采取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实践反思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和研修,使培训者树立现代培训意识,了解培训对象的特点和现代培训规律,掌握现代培训方式和方法,使培训者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培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校本培训的辅导员,为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教师岗前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实施中小学新教师岗前培训,以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初步掌握素质教育的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能。每一位新教师上岗前都要接受不低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和研修。

(4)校长培训。以《学校发展计划》、《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和新课标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培训,使校长掌握学校发展计划,提高理论修养、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年底,全州中小学校长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校长集中培训和研修。

(5)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所学的原则,鼓励教师通过函授、自学、离职学习等途径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努力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到20*年底,全州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8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50%以上,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基础上研究生学历占有一定比例。

(二)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州、县(市)教育局、学区和学校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

2、专题讲座。邀请省内或本地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3、学习观摩。组织教师实地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优质课、示范课,对观摩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4、离职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州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外出挂职培训及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的场景培训。

5、岗位交流。各县(市)教育局、学区要制定教师岗位交流办法,加强学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的岗位交流。

6、校本培训。各级各类中小学都要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采取研讨式、参与式、互帮互动式、学术报告等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激发教师在职开展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州、县(市)教育局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指导、管理和评估,并将校本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记载内容。同时加强校本培训的研究,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7、远程教育培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新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培训。

五、实施步骤

按照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重点有序的原则,分四步开展教师培训。

第一步:20*年重点开展培训者培训,由州教育局负责,组建州、县(市)两级专家组,确定每项培训工作的课程及标准。

第二步:2009年由州、县(市)教育局负责,重点开展高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及初中部分学科教师的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校长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各县(市)、学区、学校开展其他培训。

第三步:20*年州、县(市)教育局负责,重点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小学新教材、新课标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

第四步:20*年由州、县(市)教育局负责,重点开展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对本轮培训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安排下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六、培训保障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州、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把教师培训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规划、科学实施。要成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同级政府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和落实,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理顺州、县(市)、学区、学校四级教师培训工作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完成培训任务。

2、保证经费投入,确保培训工作落实。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州、县(市)财政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教师培训,各级各类学校按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要积极探索政府、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师培训成本的新机制,确保培训工作任务顺利实施。

3、建设基地,提供平台。州上拟以*师范学校为教师培训基地,各县(市)也要建立一所县(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强化管理,讲求实效,使培训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资源、教研的人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充实培训力量,为州、县(市)教师培训提供平台。同时州上要组建一支校长、班主任、学科培训的专家组,承担州级培训、指导和支持县(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县(市)、学区也要组建相应的培训者队伍,负责相应的培训;中学以教研室(教导处)为依托,组建校本培训的学科辅导站,组织指导校本培训的各类活动。

4、加强管理,提高效能。一是要建立教师培训任务备案制度。州教育局根据各县(市)需求每年下达教师培训计划,县(市)教育局要结合本县实际和州上的计划,确定本县(市)的培训方案,同时报州教育局备案。学区、学校培训计划由县(市)教育局负责审定。二是要建立教师培训过程的跟踪检查制度。州、县(市)教育局要加强对培训质量、培训效果等情况的跟踪检查指导,并对本批次培训进行考核。三是要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州、县(市)教育局、学区、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考核档案”,对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活动的培训情况如实记载,培训结束后由教师培训机构对考核合格教师的培训成绩计入教师培训手册。四是要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教师要切实加强自学和自修,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五是建立培训检测制度。各级培训机构完成每批(次)培训任务后,对培训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者重新培训,并及时总结,查找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六是州、县(市)教育部门要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各相关科室要相互配合,明确任务,形成协调、有序、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5、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结合我州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手段,促进我州教师培训与卫星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及其它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6、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参训者积极性。要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全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教师培训与教师职称评聘、考核、职务晋升、奖励挂钩。并对教师培训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奖励。

七、培训考评

(一)各项培训以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过程考评按培训班次跟踪考评;结果考评与州、县(市)教育局年终考评同步进行。

(二)考核实行单项计分、总分累计,分值百分换算,分三级评定,即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集中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为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者等。

第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原则上应具备高级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第三章 培训内容

第六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

第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实施主题式培训,为学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 培训机构

第八条 教育部评审认定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由教育部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五章 学员选派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参训学员,优先选派承担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及本地教师培训任务的骨干教师。

第十一条 参训学员选派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程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推荐参加同类项目。

第十二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网站(),及时报送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参训。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六章 培训管理

第十三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原则上省域外专家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整合优质资源,同时注重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择优遴选生成性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采取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将专题学习与现场观摩实践相结合,注重学员参与,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食宿条件等,为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保障。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制定教师考核、学员评价等相关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课题合作研究、跟踪指导等手段,做好学员训后服务。原则上训后跟踪服务期不少于3个月。

第七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网站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要将学员学习情况与其考核奖励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员“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主管“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指定项目统筹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教师教育水平较高的院(系、所)或部门承担培训任务,完善项目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八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绩效自评工作,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报送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九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到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

“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远程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机构

第四条 教育部通过专家评审确定远程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五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要求,做好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远程教学与辅导、学员学习支持服务等环节的工作。

第三章 学员选派

第七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

骨干培训者要遴选教育技术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研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

参训学员选派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

第八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及时报送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注册和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四章 课程资源

第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第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按照模块或专题设计课程内容,应包含专家授课、文本解读、案例分析、研讨主题、学员作业等。视频与文本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要搭配合理。视频课程(包括专家讲座和案例)学时原则上不少于培训总学时的50%。

第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择优报送课程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各机构提交的课程资源数量和质量将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教学与辅导管理

第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培训、教学引领、集中辅导答疑、培训简报编发等工作。原则上按生师比不高于500∶1配备,每学科(领域)团队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指导市(地)、县级教育部门遴选骨干培训者,组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按生师比不高于100∶1配备。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班级的教务管理、研讨组织、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班级简报编发等工作。

第六章 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负责对骨干培训者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解读培训方案和学科培训主要内容;讲解网络平台功能与操作流程,包括平台注册、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简报制作、作业提交及评价等环节的操作方法;讲授远程培训学员管理的职责与技能等。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采取专家讲授、研讨交流、操作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培训期间应组织不少于3学时的网上操作演练,特别是在远程培训开始前,应安排不少于1次的远程演练。培训结束后,各机构须向教育部提交不少于1期的集中培训工作简报。

第七章 远程教学与辅导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组织教学专家团队认真做好远程培训的教学引领工作。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原则上每天安排不少于3名专家值班,引领学员交流,包括主题研讨、作业点评等方面。定期开展集中辅导答疑,原则上每10学时不少于1次,要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核心专家须全程参与。编写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反映学习效果,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和重难点问题,点评优秀作业,引领下阶段学习等。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会同省级教育部门组建网络班级开展教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100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培训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学员按进度学习、参加集中辅导答疑,进行班内交流研讨等;解答学员疑问,评阅学员作业并推荐优秀作业,推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编发班级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教学专家团队与地方辅导教师的交流协作机制。

第八章 技术支持与服务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远程培训平台,要为教学专家团队、地方辅导教师团队、参训学员等提供课程学习、教学引领、辅导答疑、互动交流、培训简报、作业评价、问卷调查等方面支持。原则上要具备视音频双向互动交流答疑功能;要提供项目主页、区域主页、学科主页、班级主页和个人主页等多种主页,便于远程培训管理;要提供平台操作手册。

第二十条 远程培训平台要监控学员学习过程,加强信息监测与反馈管理功能,及时反馈学员注册、学习过程和培训效果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配备专职管理和技术服务团队,设立服务热线,及时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定期向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报送培训工作监测报告,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期。

第九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和审核课程资源,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三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管、评估,并按时报送工作简报和培训总结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地)和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本地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工作和参训学员的学习;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做好本地项目的总结评优工作;将参训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第二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组建教学专家、管理与技术服务团队,认真做好教学指导、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会同各地教育部门做好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管理工作;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对参训学员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十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绩效自评工作,并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培训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十一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九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3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幼师国培)管理,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部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引导各地规范教师培训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第三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由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和模式

第四条 中西部项目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参训教师与指导教师如影随形,全方位参与备课、授课、研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下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高年级师范生或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三)远程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采取网络远程培训和线下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对教师进行80学时左右的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第五条 幼师国培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幼儿园“影子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或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幼儿园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培养一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学前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重视优质幼儿园观摩实践,促使幼儿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科学保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转岗教师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优先培训新入职的转岗教师。以院校集中培训与优质幼儿园实践为主,组织转岗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20学时左右的集中培训,可根据需要辅以远程培训方式,远程培训学时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保教能力。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具体工作。

第七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制订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监督检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每年5月,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项经费预算,从本地区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出发,制订培训方案。

采取招投标方式,遴选符合资质条件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发挥省域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作用,承担集中培训任务的省外院校比例不少于25%。各省(区、市)的招投标通知要在“国培计划”网站()公布。

第九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及时将年度实施方案和招投标结果报送教育部、财政部审核。经审核通过后,按照培训方案启动实施培训工作。

第五章 培训管理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核定承担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任务的院校(机构)资质,指导各地遴选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作为教师实践基地。

第十一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明确参训学员条件要求,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确定选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选派参加同类项目。要加强学员管理,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相关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三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资源整合,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建设新资源,加工利用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第六章 绩效考核

第十五条 教育部、财政部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省(区、市)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中央专项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自我评价和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绩效考核,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各省(区、市)要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工作总结,主要包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培训工作简报(每单位不少于5期)、绩效考评报告、学员信息统计表等,绩效考评报告须报送文本及电子版,其他材料报送电子版。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实施,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数、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省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等因素核定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交通费,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5号)有关规定,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向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提出拨付经费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由省级财政部门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各地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