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工作计划只是给未来工作设定的一个大体框架,当然还是需要每个月、每一周、每 一天的合理安排和具体实施,而它所起到的是督促、提示作用,可以更快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借鉴!

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总体思路

20xx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本市列入xx片区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6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完成160人独居、散居贫困群众的搬迁扶贫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4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老区村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村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搬迁扶贫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迁户并村,充分考虑资源及就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搬迁,把迁户并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xx年计划完成搬迁50户200人,同时做好市级搬迁工作。

2.分类实施整村推进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xx年计划实施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规定重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3.搞好雨露计划培训

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600人。

4.稳步推进到户增收项目

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在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以村为单位,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xx年计划开展4个村,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

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切实发挥省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对薄弱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二、主要内容

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捐赠等,促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贯彻落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同时,以农村幼儿教师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朴素的作风影响城市幼儿教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具体目标

1.改善办园条件。依据市级优质园的办园标准督促并要求农村幼儿园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投入,备齐备足幼儿生活学习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品,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

2.提高管理水平。城区幼儿园通过派遣骨干人员深入乡镇幼儿园指导、交流,或请农村幼儿园园长到城区幼儿园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乡镇幼儿园全面了解省优质园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城区幼儿园为乡镇幼儿园教师提供观摩、听课、说课、跟班学习的机会,同时,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骨干教师深入乡镇幼儿园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素质。

4.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互赠书画、参观等形式,加强城乡幼儿相互学习交流。

四、工作措施

1.幼儿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工作,要以示范园为龙头,以各项交流互助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结对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目标、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完成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3.结对帮扶幼儿园要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各类帮扶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分别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五、效果检测

被帮扶幼儿园:

1.配齐配足工作人员,严格按《纲要》精神实施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

2.教师优课率达30%,合格率达100%。

3.有专题研究的方案、计划,有每次研讨过程的详实资料。

4.家长工作有计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总结,资料健全。

5.特色建设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效,资料齐全。

6.每学年有教师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帮扶幼儿园:

1.每个月有专人到被帮扶单位看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情况。

2.不定期送教到帮扶单位,每学期送教不低于10课时。

3.接受帮扶单位老师的跟班学习,做好跟班学习老师的后勤服务工作。

4.每学期根据被帮扶单位的具体要求组织两次专题讲座。

5.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详细的过程资料。

6.*式考核。

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方乐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了解到该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二、让学生体会成功,少一些挫败感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上还存在过多的依赖性,方乐很多时候不喜欢独立思考,不积极主动思考,这就需要老师给她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她的思考、点燃她创新的火花,对于方乐而言,我可以设定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情景,让她体验成功。

使她尽可能多的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老师的赞许,让她体会到努力就会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三、关心学生,让她上进。

要求上进是每个学生的本质特点,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方乐,对她多一点温柔、亲切、慈祥,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不仅关心她的学习也关心她的生活,让师爱成为学生乐学的催化剂。

四、具体帮扶计划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她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1.加强思想教育我通过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学生多一点温柔、亲切、慈祥,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师爱成为学生乐学的催化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从好的方面鼓励学生,然后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3.培养学习习惯我对待方乐学生,在她主动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一点点道理也不放过对她的鼓励。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我也会把她放大了表扬。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X县教育扶贫工作以学前教育、全面改薄、X职专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为依托,大力改善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让教育常规工作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在常规中求创新,在落实中求特色,让教育扶贫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之举。

一、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重点落实好“四个着力”。

一是抓好“全覆盖”,着力扩大乡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改造新建幼儿园。自X年以来,学前教育项目总投资X万元,共涉及项目学校X所,新建幼儿园X所,维修改建X所。优先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配齐玩教具、保教、生活设施和保教人员。

二是突出“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X年-—X年,X县全面改薄规划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X万元,省级X.X万元,市级X.X万元,县级X万元。五年规划项目学校X所(X所独立初中、X所九年制学校、X所六年制小学、X个村级教学点),其中校舍建设类X所,设备购置类X所,校舍建设类和设备购置类都涉及的学校X所。累计购置课桌凳X套,学生用床X套,图书X册,配齐教学实验仪器、音体美、信息化及宿舍、食堂、饮水采暖等教学、生活设施设备,新建及维修校舍X平方米,完成薄弱学校大门、围墙、排水等附属工程建设任务。

三是助力“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

提高X中等职业专科学校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能力,X职专实施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部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坚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双垄沟播玉米、设施蔬菜、果园管理、畜禽疫情防控等科技服务活动,产教融合紧密。扩大X县中等职业专科学校办学影响力,促进全县优质职教资源向贫困村、贫困家庭倾斜,实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全县贫困家庭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使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发挥X中等职业专科学校在当地脱贫致富的技术引领作用,尤其是涉农专业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实用技能。

四是体现“倾斜性”,着力对接落实X个贫困村扶贫政策。

各类学生资助、学费减免及助学贷款申请,向全县X个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并成立教育系统扶贫工作办公室,专人专职为教育扶贫工作提供“绿色通道”快捷办理。

二、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四个到位”。

一是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兑现到位。严格落实X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按每生每学年X元标准发放助学金。对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X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二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保障到位。

精准对接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短缺实际,定向培养乡村幼儿园教师。全县从今年开始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开展走教活动。同时,我们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方式,对全县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力度,并安排县城教师到贫困村学校开展一定期限的支教。鼓励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展支教。

三是乡村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到位。

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年)》有关要求,严格落实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倾斜政策,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为乡村学校教师发放了生活补助。

四是学前教育和全面改薄项目工作落实到位.近三年,在上级专项资金额度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县上采取财政预算列支、财政借款支持、财政担保融资等办法,累计向教育系统拨付X万元倾力支持教育发展,在全省县级资金投入比例名列前茅,有力地促进了全面改薄项目顺利实施。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王嘉毅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创新举措,聚焦发力,在“求精准”上下功夫,在“拔穷根”上做文章,组织实施“7+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扩资源,着力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制定《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计划》,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乡镇幼儿园1616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2015年建成行政村幼儿园939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较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力争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努力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启蒙教育。

――促均衡,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制定《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计划》,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严格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引入“第三方”督查,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实施进度。2014~2015年共落实资金103.17亿元,项目惠及757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8万名学生,分别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的79.37%和在校生数的69.33%,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制定《甘肃省实施意见》,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对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倾斜支持,确保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推进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在贫困地区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930个教学点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

――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制定《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计划》,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部级改革试验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依托高校建立5个精准扶贫智库,依托农林类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2015年招收贫困县“两后生”6万余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劳务品牌输出,年培训规模达到2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转移就业。

――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为贫困县乡村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每月发放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补助。精准招录补充贫困地区师资,2015年全省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781人,其中乡村教师7461人。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实施“三计划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网络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乡村教师占85%。

――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制定《精准扶贫民族地区教育专项计划》,优先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施支持甘南州、临夏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制订民族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藏区教育发展攻坚计划和支持藏区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倾斜,安排资金16.47亿元。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近五年累计招收藏区1.23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实现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生均每年提高到2168元,甘南等12个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按其他地区两倍标准拨付,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免费营养餐。

――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制定《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专项计划》,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所有贫困家庭幼儿学前教育保教费。所有中职学生免学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中职助学金。对就读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每学年5000元标准免学费和书本费。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每学年最高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5年落实各类学生资助经费17.47亿元,近100万名贫困生受益;发放助学贷款12.22亿元,21万余名贫困生受益。2016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免除全省在园幼儿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

――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制定《精准扶贫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增加面向贫困地区的高考招生计划。2015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实施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开展省内高职(专科)院校面向贫困县单独测试和推荐免试招生试点。2015年,各类扶贫专项共录取贫困地区学生2.23万人,扩大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教育扶贫规划

组织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回头看”“回头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教育扶贫专门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教育扶贫工作。同时,多次召开全县教育系统扶贫工作会,全面传达州、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拟定了《教育体育局2016--2020年教育扶贫专项实施规划方案》和《2017年教育扶贫工作计划》。

二、科学摸排情况,掌握精准扶贫数据

扎实开展“贫困学生”群体摸底排查工作。教育体育局联合各乡镇对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完成了《2017年脱贫村4-6周岁适龄幼儿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就读情况统计表》、《2017年脱贫村高中(中职)以上在校学生统计表》的统计工作。完成2017年16个贫困村216名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统计工作,其中学前6人,义务教育90人,大专66人,中职17人,高中40人,本科7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全部在校就读,达标率100%。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

三、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任务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是贫困人口退出的主要衡量指标。因此我局高度重视脱贫村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根据前期调查统计的适龄儿童少年是否就读情况,认真分析未就读学生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保证应读就读;二是建立完善贫困学生就读数据库,保证教育局、学校与县扶贫部门数据的一致;三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用好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保证不出现因贫困而失学情况;四是对今年脱贫村的4-6周岁适龄幼儿提出入园方案。

四、完善教育救助基金管理

1.完成了2017年底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报审核和资金的发放工作。(发放资金共计46万元,覆盖230名学生)

2.全面完成了各乡镇上报的教育救助基金的申请材料的审核工作(各乡镇上报的学生729人)预计11月中旬将兑现救助基金。

五、保质保量完成2017年脱贫村幼儿园项目建设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目前全县需实施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学生数为454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工作压力巨大,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教育扶贫与教育事业紧紧扭在一起抓,全面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水平,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一、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以加快发展贫困村学前教育为目标,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规划,努力达到每个乡(镇)建1所标准化中心园的目标。大力实施《汪清县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至2016年末,计划达到每个乡(镇)建1所公办标准化中心园,基本满足各乡镇适龄幼儿入园问题。落实教育资助体系政策全覆盖,实施低保家庭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教育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朝鲜族学前一年儿童免除保育教育费,做到应助尽助,使每个幼儿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通过政府奖补政策,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2016年通过申请政府奖补资金共计40万元,对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了扶持。二是推进均衡性义务教育。优化调整贫困村学校布局,以提高贫困村义务教育水平为目标,按照保障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加强贫困村学校布局调整,合理规划设置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优先加强对贫困村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指导,办好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确保贫困村学校全面实现硬件、软件同步提升。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汪清县40所农村学校5093名学生全部享受营养正餐,保证了农村地区学生营养的摄取,提高了体质健康水平。三是加快职业教育结构调整。根据市场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起初、中、高级相互衔接、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布局结构合理、适应全县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和成人教育统筹,扩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覆盖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做到“应补尽补”,解决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籍学生享受2000元免学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农艺专业100%的学生和其他专业15%的学生享受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2016年计划发放户籍为汪清县的职业类大专院校贫困学生补助资金60万元,共计200人,每人3000元。同时,争取社会人士资助贫困学生,基本解决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问题。四是推进高质量民族教育。每年设立朝鲜族教育专项资金30万元,全部用于朝鲜族学校教师培训、校舍维修和教育经费等方面。2012年开始,汪清县落实了朝鲜族普通高中学生免学费政策,同时朝鲜族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一直按高于其他学校的100%来落实。异地新建汪清五中、二中教学楼、宿舍楼、体育馆及塑胶运动场和校园附属设施,新建大兴沟镇、春阳镇民族特色幼儿园,完成了大兴沟镇中心小学和大兴沟镇朝鲜族学校、春阳镇中心小学和春阳镇朝鲜族学校合署办学工作。本学期,将在春阳镇民族特色幼儿园、大兴沟镇民族特色幼儿园、汪清县第四幼儿园、汪清四小校带园进行学前教育双语教学试点工作。

二、全力做好精准脱贫工作

(一)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全县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工资、福利、退休退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倾斜,尤其向乡(镇)教师及老教师倾斜;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标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为全县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目前,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已按照180元、240元、300元、360元标准补发(自2015年1月起);按照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的管理体制,采取定期交流、学区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落实好省市教育部门关于选派一定数量的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开展不少于2学年的支教、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的鼓励政策。今年选聘的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汪清县最偏远的农村任教;为贫困村幼儿园每班配备足够的专任老师,落实省里通过民生实事招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和“三支一扶”项目、培训转岗等方式配备农村幼儿教师,逐年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防止新的代课教师群体出现,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二)加强农村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义务段贫困学生补助资金10万元,其中小学每人标准为100元,初中每人标准150元。贫困住宿生补助资金16万元,小学每人标准1000元,初中每人标准1250元。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进行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在实现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应助尽助的基础上,引导各类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捐资助学行动,逐步扩大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对贫困村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确保所有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新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上学。截止到目前,捐资助学共计64人,涉及金额16万元;助学贷款共计168人,涉及金额134.4万元。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县教育科技局幼教工作材料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阶段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足以体现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性。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要求,我县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县学前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幼儿园35所,其中公办园9所(乡镇园8所),附设班12个,民办园8所,共有教职工442名,专任教师171名,取得教师资格证233名,共有幼儿2747名。

二、主要工作成绩

(一)改善办园条件

办好学前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环境与条件成为家长择园的优先考虑,我县一直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2018年9月,一所投资2000万的高标准私立幼儿园城北幼儿园顺利开园,可容纳360名幼儿,解决了县城内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县财政每年按期足额拨付学前教育事业专项经费,2010—2018年对学前教育投入累计652.8万元,全县改建古阳幼儿园、旧县幼儿园、下冶幼儿园、石壁幼儿园共4所、新建北平幼儿园、郭店幼儿园2所,扩建永乐幼儿园1所,全县7所乡镇都建立了标准化的幼儿园,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满足了幼儿入园需求。

2019年新建湾里幼儿园纳入县级百项工程,该项工程已完成选址、准备拆迁赔偿事宜,设计规制为4规,建成后可容纳360名幼儿,解决城区幼儿入园贵的问题

(二)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三年内完成对全县幼儿园的督导评估工作,我县根据要求于2018年完成了13所幼儿园的市级督导评估工作,2019年6月24日—6月28日对古县旧县镇中心幼儿园等12所幼儿园开展了办园行为的专项督导评估,对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幼儿园,下发了督导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世家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根据省、市精神,我县制定了《古县“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全县各幼儿园开展自查、县教科局结合幼儿园年检及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针对“小学化”倾向进行专项检查,教材过难的要求他们更换,上课方式满堂灌的要求调整。要求各幼儿园做好家园工作,积极进行科学的育儿理念宣传,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提升办园质量。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每年对全县幼儿园常规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提高幼儿园办园管理水平。2019年取缔了一所无证幼儿园,继续做好无证园清理工作,对无证园采取逐步取缔,妥善分流安置在园幼儿的办法,坚决取缔无证办园行为。

(三)抓教师培训

幼儿教师是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教师的师德、专业知识及技能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为此,我县始终把幼儿教师培训抓在首位,积极组织园长、幼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今年参加市级培训三次,暑期骨干教师培训三天,国培计划覆盖了民办园。今年7月12日,我县组织园长骨干教师50余人赴兄弟县乡宁参观学习,实地考察4所幼儿园,它们先进的办园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强大硬件建设,无不深深地震撼着老师们,使他们豁然开朗,收获满满,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长了见识,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汲取和发扬,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保教质量。通过培训,增加了教师专业学习和实践机会,幼儿园教师想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愿望将变得更为迫切,自觉程度增强,其自主学习与专业成长对幼儿园的积极作用也日趋明显,幼儿园教师校内校外都能感受到专业发展和学习的气氛,必将带给幼儿园显著而积极的变化,成为改善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幼儿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保障。

(四)举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庆六一活动

全县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从节目编排到节目录制积极参与,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县幼教股评选出20个优秀的幼教节目,包括3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在古县电视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循环展播,并嘉奖了20位优秀辅导教师。此次庆六一活动展现了老师和孩子们阳光向上的面貌,传播了正能量,受到广泛好评。

(五)助力教育扶贫

通过与各乡镇计生所联系,了解全县3-6岁适龄幼儿户籍状况、入园状况、并重点关注扶贫村的情况进行登记,目前,我县已实现入园率95.6%,达到教育扶贫退出指标。

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推进“教育脱贫一批”精神,落实《临汾市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贫困幼儿园工作实施方案》(临教基[2017]1号)文件安排,根据《古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优质幼儿园帮扶机制实施方案》(2015[37]号,继续实施优质帮扶活动,缩小城乡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差距。推动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城镇幼儿园是“龙头”,直接承担各乡镇及民办园的示范和指导责任,全年在郭店、旧县镇、古阳镇、北平镇共开展了4次结对帮扶活动,各乡镇园、民办园保育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规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效共享,逐步缩小园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县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协同提高各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六)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教科局会同自然资源、城乡建设部门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县2014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没有人口达5000人以上规模的住宅小区。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县教育科技局幼教工作材料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阶段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足以体现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性。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要求,我县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县学前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幼儿园35所,其中公办园9所(乡镇园8所),附设班12个,民办园8所,共有教职工442名,专任教师171名,取得教师资格证233名,共有幼儿2747名。

二、主要工作成绩

(一)改善办园条件

办好学前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环境与条件成为家长择园的优先考虑,我县一直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2018年9月,一所投资2000万的高标准私立幼儿园城北幼儿园顺利开园,可容纳360名幼儿,解决了县城内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县财政每年按期足额拨付学前教育事业专项经费,2010—2018年对学前教育投入累计652.8万元,全县改建古阳幼儿园、旧县幼儿园、下冶幼儿园、石壁幼儿园共4所、新建北平幼儿园、郭店幼儿园2所,扩建永乐幼儿园1所,全县7所乡镇都建立了标准化的幼儿园,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满足了幼儿入园需求。

2019年新建湾里幼儿园纳入县级百项工程,该项工程已完成选址、准备拆迁赔偿事宜,设计规制为4规,建成后可容纳360名幼儿,解决城区幼儿入园贵的问题

(二)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三年内完成对全县幼儿园的督导评估工作,我县根据要求于2018年完成了13所幼儿园的市级督导评估工作,2019年6月24日—6月28日对古县旧县镇中心幼儿园等12所幼儿园开展了办园行为的专项督导评估,对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幼儿园,下发了督导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世家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根据省、市精神,我县制定了《古县“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全县各幼儿园开展自查、县教科局结合幼儿园年检及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针对“小学化”倾向进行专项检查,教材过难的要求他们更换,上课方式满堂灌的要求调整。要求各幼儿园做好家园工作,积极进行科学的育儿理念宣传,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提升办园质量。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每年对全县幼儿园常规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提高幼儿园办园管理水平。2019年取缔了一所无证幼儿园,继续做好无证园清理工作,对无证园采取逐步取缔,妥善分流安置在园幼儿的办法,坚决取缔无证办园行为。

(三)抓教师培训

幼儿教师是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教师的师德、专业知识及技能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为此,我县始终把幼儿教师培训抓在首位,积极组织园长、幼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今年参加市级培训三次,暑期骨干教师培训三天,国培计划覆盖了民办园。今年7月12日,我县组织园长骨干教师50余人赴兄弟县乡宁参观学习,实地考察4所幼儿园,它们先进的办园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强大硬件建设,无不深深地震撼着老师们,使他们豁然开朗,收获满满,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长了见识,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汲取和发扬,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保教质量。通过培训,增加了教师专业学习和实践机会,幼儿园教师想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愿望将变得更为迫切,自觉程度增强,其自主学习与专业成长对幼儿园的积极作用也日趋明显,幼儿园教师校内校外都能感受到专业发展和学习的气氛,必将带给幼儿园显著而积极的变化,成为改善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幼儿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保障。

(四)举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庆六一活动

全县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从节目编排到节目录制积极参与,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县幼教股评选出20个优秀的幼教节目,包括3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在古县电视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循环展播,并嘉奖了20位优秀辅导教师。此次庆六一活动展现了老师和孩子们阳光向上的面貌,传播了正能量,受到广泛好评。

(五)助力教育扶贫

通过与各乡镇计生所联系,了解全县3-6岁适龄幼儿户籍状况、入园状况、并重点关注扶贫村的情况进行登记,目前,我县已实现入园率95.6%,达到教育扶贫退出指标。

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推进“教育脱贫一批”精神,落实《临汾市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贫困幼儿园工作实施方案》(临教基[2017]1号)文件安排,根据《古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优质幼儿园帮扶机制实施方案》(2015[37]号,继续实施优质帮扶活动,缩小城乡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差距。推动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城镇幼儿园是“龙头”,直接承担各乡镇及民办园的示范和指导责任,全年在郭店、旧县镇、古阳镇、北平镇共开展了4次结对帮扶活动,各乡镇园、民办园保育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规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效共享,逐步缩小园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县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协同提高各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六)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教科局会同自然资源、城乡建设部门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县2014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没有人口达5000人以上规模的住宅小区。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县教育科技局幼教工作材料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阶段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足以体现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性。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要求,我县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县学前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幼儿园35所,其中公办园9所(乡镇园8所),附设班12个,民办园8所,共有教职工442名,专任教师171名,取得教师资格证233名,共有幼儿2747名。

二、主要工作成绩

(一)改善办园条件

办好学前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环境与条件成为家长择园的优先考虑,我县一直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2018年9月,一所投资2000万的高标准私立幼儿园城北幼儿园顺利开园,可容纳360名幼儿,解决了县城内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县财政每年按期足额拨付学前教育事业专项经费,2010—2018年对学前教育投入累计652.8万元,全县改建古阳幼儿园、旧县幼儿园、下冶幼儿园、石壁幼儿园共4所、新建北平幼儿园、郭店幼儿园2所,扩建永乐幼儿园1所,全县7所乡镇都建立了标准化的幼儿园,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满足了幼儿入园需求。

2019年新建湾里幼儿园纳入县级百项工程,该项工程已完成选址、准备拆迁赔偿事宜,设计规制为4规,建成后可容纳360名幼儿,解决城区幼儿入园贵的问题

(二)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三年内完成对全县幼儿园的督导评估工作,我县根据要求于2018年完成了13所幼儿园的市级督导评估工作,2019年6月24日—6月28日对古县旧县镇中心幼儿园等12所幼儿园开展了办园行为的专项督导评估,对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幼儿园,下发了督导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世家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根据省、市精神,我县制定了《古县“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全县各幼儿园开展自查、县教科局结合幼儿园年检及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针对“小学化”倾向进行专项检查,教材过难的要求他们更换,上课方式满堂灌的要求调整。要求各幼儿园做好家园工作,积极进行科学的育儿理念宣传,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提升办园质量。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每年对全县幼儿园常规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提高幼儿园办园管理水平。2019年取缔了一所无证幼儿园,继续做好无证园清理工作,对无证园采取逐步取缔,妥善分流安置在园幼儿的办法,坚决取缔无证办园行为。

(三)抓教师培训

幼儿教师是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教师的师德、专业知识及技能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为此,我县始终把幼儿教师培训抓在首位,积极组织园长、幼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今年参加市级培训三次,暑期骨干教师培训三天,国培计划覆盖了民办园。今年7月12日,我县组织园长骨干教师50余人赴兄弟县乡宁参观学习,实地考察4所幼儿园,它们先进的办园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强大硬件建设,无不深深地震撼着老师们,使他们豁然开朗,收获满满,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长了见识,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汲取和发扬,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保教质量。通过培训,增加了教师专业学习和实践机会,幼儿园教师想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愿望将变得更为迫切,自觉程度增强,其自主学习与专业成长对幼儿园的积极作用也日趋明显,幼儿园教师校内校外都能感受到专业发展和学习的气氛,必将带给幼儿园显著而积极的变化,成为改善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幼儿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保障。

(四)举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庆六一活动

全县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从节目编排到节目录制积极参与,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县幼教股评选出20个优秀的幼教节目,包括3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在古县电视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循环展播,并嘉奖了20位优秀辅导教师。此次庆六一活动展现了老师和孩子们阳光向上的面貌,传播了正能量,受到广泛好评。

(五)助力教育扶贫

通过与各乡镇计生所联系,了解全县3-6岁适龄幼儿户籍状况、入园状况、并重点关注扶贫村的情况进行登记,目前,我县已实现入园率95.6%,达到教育扶贫退出指标。

为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推进“教育脱贫一批”精神,落实《临汾市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贫困幼儿园工作实施方案》(临教基[2017]1号)文件安排,根据《古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优质幼儿园帮扶机制实施方案》(2015[37]号,继续实施优质帮扶活动,缩小城乡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差距。推动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城镇幼儿园是“龙头”,直接承担各乡镇及民办园的示范和指导责任,全年在郭店、旧县镇、古阳镇、北平镇共开展了4次结对帮扶活动,各乡镇园、民办园保育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规范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有效共享,逐步缩小园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县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协同提高各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六)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教科局会同自然资源、城乡建设部门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县2014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没有人口达5000人以上规模的住宅小区。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在根据我县教育局扶贫工作安排下,我们幼儿园成立了专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李园长还带我们再次认真学习了教育扶贫文件精神,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我们各班级也先后开展我园建档立卡幼儿家庭的摸底工作调查,摸清贫困幼儿家庭状况和孩子的一些基本信息,做好贫困幼儿建档工作,明确扶贫思路,力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

开展工作前,首先我制定了一个《困难幼儿帮扶计划》,我们班我负责两户档立卡贫困孩子,这两户孩子一个叫xxx,另一个叫xxx,这两个孩子都是今年新转入我们班的,两个孩子都有点内向,我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xxx是爷爷奶奶带来报名的,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的原因吧!上了一层楼气喘吁吁,奶奶牵着孙子,爷爷提着被子,看到此情景,我赶快接过了爷爷手中的被子请二老先坐下休息,而孩子则在旁边低着头躲在奶奶身后。后来通过走访孩子家庭我才知道,这个孩子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爷爷奶奶照看,父母常年不在家,知道这一情况我也会经常QQ联系孩子远方打工的父母,给孩子父母说一说孩子情况,或者抽空发一些孩子在幼儿园活动游戏视频图片。

记得第一次去xxx家是因为孩子生病了,请了一个周的假,我有点担心孩子的病情,不知孩子怎么样了,老人能看的过来吗?带着这些担心,于是就跟xx老师商量好,下午放学一起去孩子家看看情况。到了下午我们送完班里的孩子,把班里整理好了后,我们按照开学登记的家庭住址找到了孩子的住址,孩子家住在三星农贸市场5楼,站在孩子家门楼下,我看见的是一个黑漆漆的楼洞及又窄又陡的走廊楼梯,上了楼敲开了门,奶奶一看是我们连忙激动的招呼我们俩进门坐,一进门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套四五十平方的廉租房,家里有点乱,放着破旧的家具,奶奶忙着给我们泡水,我说:“奶奶你别忙了,我坐一会儿就走,孩子病了好多天了,我来看看孩子病好点没,看看有没有什么我能帮到忙的”!奶奶说孙子好了自己又感冒了,家里孩子他爷爷出门去给别人做活儿去了,所以一直没人送孩子去上学,说到这里奶奶泪水没忍住留了下来,为了让奶奶不要再伤心,我把xxx叫了过来,坐在自己的腿上,望着孩子说:“奶奶生病不舒服,要听奶奶的话,多照顾奶奶,看我给你带什么东西了!”我拿出带来的水彩笔,及蜡笔递给孩子,据我观察xxx特别喜欢画画。

奶奶看见孩子与我和xx老师聊的那么的开心,自己嘴角也露出了笑容并对我说,孩子从小爸妈都不在身边,都是他们带大的,性格又点孤僻,多亏老师开导。我告诉奶奶,其实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以后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我能帮到的您尽管说我一定帮!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推进教育扶贫面临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州(市)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我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与内地先进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极不平衡。

1.幼儿园覆盖面小,农村幼儿“入园难”。学前教育总量不足,据统计,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怒江州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为17.15%、24.08%、25.95%,分别比全省48.95%的平均值低31.8、24.87、23个百分点,距离普及学前教育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山区幼儿园普遍存在保教配套设施简陋,户外活动场地、班级活动室等面积不足,有的农村幼儿园靠租房开展教学。广大农村山区由于居住分散,难以集中办园,部分乡镇和多数村委会没有幼儿园。学前教育规模小,办园水平总体偏低,例如,红河州等级示范幼儿园仅61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5%;全州现有的23所省一级示范幼儿园中,南部边疆6县仅有2所,边疆县的比例不及全州的10%,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教育投入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任务艰巨。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成为薄弱学校聚集区。一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危房多、标准化程度低。例如,目前红河州农村中小学剩余D级不安全校舍64.2万平方米,B、C级不安全校舍87.2万平方米,排危任务艰巨。二是高中教育办学条件不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缺乏。三是由于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设施不足,实训设施设备缺乏且老化。

3.控辍保学形势严峻。《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相继出台后,我国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一些地方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招用童工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执法过程中,没有形成合力,往往是教育部门孤军奋战,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流失呈上升趋势,控辍保学形势较为严峻。据统计,2006年云南省普通小学招生76.03万人,2012年毕业72.28万人,毕业生数比招生数少3.75万人;2009年全省普通初中招生69.70万人,2012年毕业66.49万人,毕业生数比招生数少3.21万人。在流失学生中,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占的比例较大。

4.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一是普及程度较低。从云南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怒江州、昭通市、文山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42.4%、45.73%、52.81%,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6、24.27、17.19个百分点,距国家和省制定的规划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二是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以红河州为例,全州进入省一级高完中行列的学校仅有10所,在校生仅占40%,全州一级完中都分布在北部县市,由于南部边疆县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学生到建水、蒙自、个旧等市县高中就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在全州27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达到省部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有12所,仅占44%,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职业教育办学力量分散、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影响职业教育发展。

5.农村学校环境条件艰苦,山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困扰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地区性缺编和空编不补的现象仍存在。二是教师配置、学科结构不合理。山区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三是教师总体素质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长年工作、生活在封闭的村庄,与外界接触很少,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留不住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匮乏。四是边疆民族地区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差,教师队伍不稳定,且双语教师相对缺乏,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加快推进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对策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有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只有实现教育梦,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奠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教育扶贫攻坚,帮助贫困地区成就教育梦。

1.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切实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通过新建幼儿园、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措施,以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在乡镇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加快幼儿园建设,不断扩大幼儿园覆盖面、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幼儿入园率。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着力改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针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推进教育扶贫中存在的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的问题,建议中央继续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实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给予贫困地区更大的经费支持;建议省级政府将教育经费投入向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倾斜。贫困地区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的同时,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充分整合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资金,彻底消除现有D级危房和B、C级危房,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得更坚固、更美丽,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加大义务教育法执法力度,确保学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好中小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意见,并将控辍保学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把控辍保学工作列入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因控辍保学工作不到位带来严重后果和造成恶劣影响的,对县市政府、乡镇相关领导、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其他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建议人事部门增加编制,在州(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教育执法机构,有关部门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执法力度,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近年来,甘南州教育局始终把学前教育作为维护藏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园所建设、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办园质量等方面大力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符合甘南实际的内涵式、创新型、特色化发展道路。

以战略思维超前谋划学前教育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据了解,2010年之前,甘南州全州共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4932名,教职工248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13.5%,许多县市陷入了“越穷越无园可入、越不入园越穷”的恶性循环。

“党的十以来,甘南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运用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推动学前教育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说。

自2011年以来,我省启动了首期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又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58个连片贫困县的316个乡镇各新建或改扩建1所幼儿园,实现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甘南州州委、州政府紧抓机遇,对全州学前教育工作按照“三抓三促”(抓建设、促普及、抓管理、促规范、抓队伍、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全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甘南州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烈的对比肯定了发展的速度,截至目前,甘南州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81所,其中公办261所,民办20所。在园幼儿2372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09%。全州幼儿教师15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与2010年16所相比,在办幼儿园增加265所,新增在园幼儿18796名,新增幼儿教师1285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67.59个百分点。

随着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迅速提高,与全省的差距逐步缩小,学前教师队伍迅速壮大,记者在甘南州教育局了解到,近三年该州共招录(转岗)幼儿教师946名,师幼比达到1:15.48。舟曲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途径解决159名幼儿教师,新补充教师90%以上安排到乡村幼儿园任教,幼儿教师队伍明显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健康迅速发展,甘南州通过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凸显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作用和不断规范幼儿园管理,促使全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保教质量明显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基本赶上了发达地区。2015年启动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以来,甘南州共评估认定了12所州级示范性幼儿园、7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所州级一类幼儿园,各县市审批了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甘南州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验收。

“2013年我们实施了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又将农牧村学前教育公用经费纳入了财政保障,同时,2016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补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依法办园、依规办园,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幼儿园办园目标、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一日活动、环境构建等方面进行理念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评价上的跟进,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甘南州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工作的副局长杨学军介绍。

用创新举措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长期以来,农村建园无能力、教师无编制、生均无拨款、师资无来源等突出问题制约着甘南州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为此,甘南州委、州政府猿治侍獾枷颍区分轻重缓急,实施重点突破,有效破解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甘南州委、州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学前教育,并明确提出要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工作任务,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州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从七个方面出台了24项举措,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推动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同时,甘南州学前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州、县、乡三级上下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从优化教育模式、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师资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集中发力。

2013年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甘南调研时做出了关于加快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王三运书记也对此做了相关指示,甘南州迅速编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规划》和《甘南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新建幼儿园519所,其中新建“双语”幼儿园229所,普通类幼儿园290所。力争实现全州各乡镇和有需求的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儿园全覆盖。形成以县城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村)幼儿园(班)为基础,县、乡、村三级结合的幼教服务网络。

据介绍,2014和2016年国家和省上共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96所,总投资3.3亿元。2017年省上下达幼儿园建设项目162所,总投资8540万元。近三年来,甘南州各县市筹措资金1156万元,添置生活、办公、教学设施设备和玩教具8196台件套,为新开办幼儿园和改善办园条件提供了保障。

此外,甘南州还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近3年大力开展学前教育送教下乡活动,对玛曲、迭部、夏河、卓尼4县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加强了对新招录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实施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天津市对口帮扶甘南州幼儿教师培训的衔接力度,加大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全州现有特别是小学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实施了高校大学生顶岗支教计划。为了缓解幼儿教师严重紧缺的矛盾,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省教育厅组织省内有关高校,每学期选派200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赴甘南州顶岗支教,五个学期以来,省教育厅已选派900人次大学生开展顶岗支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幼儿园教师紧缺的压力。

2016年甘南州举办了首届幼儿教师优质课及技能大赛,此次系列竞赛活动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包括本园预赛、乡镇初赛、县市复赛、州级决赛四个环节,涵盖学前教育5个领域,既有教学活动竞赛,又有弹唱、美工、舞蹈、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动竞赛,形式多样。

建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学前教育

为了进一步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僵化、模式单一、渠道不畅等难题,甘南州用管用、长效、灵活的机制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学前教育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州、县(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学前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甘南州教育局指导各县市本着“有利于富裕校舍和师资合理利用、有利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利于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规划先行、按级负责、分级实施,从而保证了农牧村幼儿园与城镇幼儿园同步规划、公办与民办同步发展、建设与质量同步提升。

探索创新统筹办园机制。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园方式,对近年来新建改建扩建的农牧村幼儿园,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办公补等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鼓励公办教师带薪带编、领办创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采取政府“端菜”和幼儿园“点菜”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幼儿园安保、保健医生和后勤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采取乡镇园办分园、小村联合建园、设立巡回支教点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推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制定幼儿园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公办带民办”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姊妹园”等方式,形成“县有示范、乡有中心、村无空白”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省、州示范园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学前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园际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拓宽延展投入分担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举办者投入为补充、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分担机制,有效破解了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难题。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为学前教育长远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大力度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制定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支持民办幼儿园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建立普惠性幼儿园财政奖补政策、普惠性幼儿园帮扶机制、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派驻公办教师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改革。通过评估认定,全州已审批民办幼儿园20所,其中8所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大力倡导通过“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解决由于缺乏师资而不能开办幼儿园的困难。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农牧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和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强化办园、招生、收费、评级等日常管理,为科学办园、规范办园提供了依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对学前教育项目开工完工率、项目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支出情况、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等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地反映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以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为重点,运用好全州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将机构、教师、幼儿、项目、资金等信息全部建档入库,实现了农牧村学前教育的动态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

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对达不到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指Ш投酱伲落实整改措施,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取缔。针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甘南州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州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意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甘南州越来越多的幼儿接受了较好的学前教育,广大小学一年级教师深切的感受到新生智力和学习基础的提升。

将学前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54-05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个体内在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尤芮·布朗芬布伦纳把人看作有机体——环境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构成元素,认为人的成长是个体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包括学校(幼儿园)、家庭、社区、整个社会文化)之间互动的过程。在教师发展研究领域,费斯勒提出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环境因素:个体环境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个体环境因素包括个人性情、家庭、生命阶段等,它们可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可能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幼儿园)的管理风格、公共信任及期望、专业组织等。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环境和组织环境都是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下存在以及发生作用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习俗与政策等,它们虽不直接作用于个体发展,却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这三个因素即个体环境因素、组织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本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国部级贫困县一广西L县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提出了若干促进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L县县城共有16所幼儿园,研究者根据办园类别分层抽取了10所幼儿园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所幼儿园的17名教师为问卷预调查对象,8所幼儿园的96名教师为正式调查对象,样本详情见。表1。

2.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采用《幼儿园教师资源现状调查问卷》(以下简称《教师问卷》)和《幼儿园班级观察记录表》(以下简称《观察表》)进行调查。其中,《教师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上岗就业信息、学历进修信息以及在职培训情况。《观察表》用于观察调查对象在组织班级一日活动时的分工情况。研究者使用《教师问卷》与《观察表》收集教师专业发展个体环境与组织环境的相关信息。

半结构访谈:就教师工作及园所管理情况对10所幼儿园园长进行半结构访谈。同时,就全县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对该县幼教干部进行了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主要内容见表2。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个体环境:幼儿园教师基本特征

第一,教师队伍年龄集中化。同一年龄层次幼儿园教师集中在同一类型幼儿园。教育部门办园一半以上教师年龄超过40岁,75%以上的教龄在16年以上;民办园56.6%的教师年龄在21~25岁,教龄大多在3年以下。

第二,初始学历大半不达标,专业对口率低。据调查,57.3%的教师的初始学历是中专,中专以上的占25%,中专以下的占17.7%。教师的进修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6%,大专以上的占16.5%,大专以下的占27.5%。从第一学历专业背景来看,只有16.7%的教师是幼教专业背景。第二学历专业为“幼教”的所占比率有所降低。这说明许多教师仅将进修当作学历“达标”的手段,没有充分考虑专业成长的要求。

第三,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偏低。调查发现,有84.4%的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然而,拥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仅占持证教师总数的32.3%。调查对象中很多是小学转岗教师,这一现象在民办园与其他部门办园别突出。无证教师也集中在民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中。

第四,教师职称评定率不高。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没有职称,没有职称的教师有82.9%在民办园任教。

2.组织环境:幼儿园教育工作与教师管理

首先,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育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3~6/7周岁)35人,混龄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幼儿园各年龄班应当配备教师2~3名,幼儿园平均师幼比下限为1:16。若按照每个学前班幼儿人数40人与最低配备教师2人计算,师幼比也不应低于1:20。然而,L县幼儿园师幼比为1:42,平均一位幼儿园教师承担2.6位教师的工作量。虽然保育员能够帮助教师分担部分工作,然而全县近4000名幼儿仅有45名保育员,平均1名保育员要照顾85名幼儿。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师往往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监护幼儿安全、管理幼儿行为、维持活动秩序上。研究者观察发现,被调查幼儿园几乎所有活动、游戏、互动都是以集体活动方式进行的。

其次,工作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调查发现,L县大部分幼儿园没有教职工专用厕所,少数幼儿园建造的教职工专用厕所大多也远离活动室;多数幼儿园没有教师办公室。大半只在活动室一角放一桌一椅供教师使用。

再次,缺乏基本的评价和培训制度。研究者在访谈中了解到,L县鲜有相关政策提及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和培训。

3.社会环境:全县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调查显示,L县在幼教方面的投入十分微薄。投入经费仅为50名公办幼儿园在编教职工的工资,其他投入经费几乎为零。L县的幼教9币资培养也十分薄弱,当地曾有一所师专,已办学73年,却从未开设过幼教专业。2010年,L县成立了一个教育中心,开始了幼儿教育专业的培训工作,但从事该专业培训的教师却是“非科班”出身。查阅L县教育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整个县全年仅计划培训“幼儿园园长3人,幼儿园教师14人,保育员7人,保健员3人,营养员3人”。其中,有培训机会的专任教师仅占全县幼教专任教师总数的6.41%。调查还显示,L县幼儿园教师近5年来参加过1~3次专业培训的占61.8%,绝大部分教师一年里都没有机会参加一次专业培训。已开展的专业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教育技能培训(56.3%)与教师教育课程培训(57.3%)。

三、影响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因素及分析

1.个体环境因素

专业成长意识薄弱是影响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因素。客观地讲,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不高。很多幼儿园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性缺乏正确认识,专业成长的意识十分薄弱。L县的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是民办园教师,其工作与生存的矛盾非常突出。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生存选择离开幼教行业。在L县,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弥漫在幼儿园教师群体当中,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岗位、职业的发展前景很模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基本上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

2.组织环境因素

个体环境与组织环境息息相关。有研究发现,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比较集中的学校往往是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反,工作量过大、工作空间狭窄、教学设备陈旧、待遇低下等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他们的专业成长。本调查发现,当地教育部门及其他部门所办幼儿园管理上都比较“集权”。僵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压制了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还模糊了教师对自身职责的认识。研究者访谈时也了解到,很多教师对被动接受培训还是主动要求培训,对培训是个人的事还是幼儿园的事等问题认识模糊。民办园的管理则较为松散,缺乏科学性,也不够人性化,教师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不强。这种消极的幼儿园组织氛围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3.社会环境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核心因素是政府的支持与投入(虞永平,2007)。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当前,虽然学前教育已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在事业管理、财政投入和师资配置等方面都缺乏保障政策。L县位于中越边境,交通不便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影响到当地人的思想意识与社会文化。该县有一种消极的文化氛围,即被学者们称为的“贫困文化”。按社会学家刘易斯的说法,贫困文化是指贫困者共有的一套规范和价值观,它的特点包括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等。代代相传的贫困文化,使得当地大部分民众只求温饱,不求发展,看不到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当地人普遍认为孩子只有上高中念大学才有发展前途,对职业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少人认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都是被淘汰下来的“差等生”。因为没有需求,L县的幼教师资培养培训少有人愿意参加,培养培训质量自然也受到影响。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使L县普遍产生了“等、靠、要”的心理。在某些人眼里,获取国家补贴经费也成了让孩子上学的理由。这样的观念,与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资源匮乏质量不高也有某种内在联系。

四、关于改善贫困地区幼教师资状况的建议

贫困地区幼教师资现状折射出贫困文化具有的消极影响和有关制度建设缺失的问题。为改善贫困地区幼教师资状况。研究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1.教师个体:走出“贫困”心态,成为专业工作者和反思性实践者

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教师首先必须走出“贫困”心态,致力于成为专业工作者。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先要尊重自己;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先要做好专业工作,提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幼儿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专业定位,以专业工作者的身份引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而不是被某些家长和社会的不正确观念牵着鼻子走。幼儿园教师还应树立教育理想,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仅为谋生而在幼教岗位上得过且过的幼儿园教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教育理想。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园本研修和培训过程中努力追寻教育的理想和愿景。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位反思性实践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没有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是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幼儿园:完善管理和服务,营造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组织文化环境

首先.幼儿园除了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待遇之外。还耍满足教师在获取教具学具、学习资料、卫生安全、休息餐点、请假度假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减少教师因工作条件太差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其次,幼儿园要完善规章制度以保证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避免不良管理导致幼儿园出现消极气氛。事实证明,良好的教师评价、进修、园本培训、教科研管理等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应从本园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激励每一位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政府:承担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措施,保障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中央和省级政府可以专门工程或项目方式(类似美国联邦政府1965年起实施的“开端计划”),建立贫困地区儿童学前教育保障体系,直接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机会,这也是打破贫困文化恶性循环的关键。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督导室上半年工作总结一、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中的9项工作任务,截止目前,督导室工作已完成9项(第6项,学期末综合督导检查待中考结束后进行)。

1.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临汾教育督导工作指南》

2. 2019年元月份,2018年年终综合督导检查,对全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其结果运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综合评估,奖优罚劣,达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整体提高的目的。

3. 2019年元月到3月,完成了509名疑似失学儿童核查、劝返工作。此项工作历时三个月,程序繁杂,牵动部门多,核查过程困难重重,督导室人员经过艰苦细致地调查、甄别、分类、归档,我县509名疑似失学儿童的信息核查圆满结束,督导室向市局上报了工作报告。

4. 2019年3月份,春季开学及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形成督导报告,上报山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保证了春季开学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5.加强了督导责任区建设工作,将六个督导责任区调整为五个,建立了督导责任区工作制度,上报了《乡宁县责任督学工作经验总结》。

6.2019年5月份,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导检查,按照《晋政教督办函〔2017〕4号》文件要求,目前已经完成幼儿园办园行为县级督评(第二批40所幼儿园)任务。为40所幼儿园下达了整改意见书,向上级督导部门上报了工作报告。

7.2019年6月份学期末综合督导检查。

8.完成了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9. 配合相关股室做平安校园、教育装备的管理和使用、特色学校创建、党组织建设及“三考”等其它要求配合或牵头的工作。

二、工作亮点

1.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我县由督导室牵头并下乡落实的40所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启动早、核查细、信息准、整改意见书下达迅速,督导报告上传及时,在全市位居前列。

2.对全县学校综合督导工作。督导方案科学实用、便于操作,督导内容与时俱进,督导程序规范,问题反馈迅速,及时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督导室下半年工作一、常规工作

2019年7月对全县三分之一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进行了县级督评。

2019年9月在赵主任带领下一起深入管头镇中小学,通过实地查看等方式,圆满完成了开学初督导工作。

2019年9月与普教股同志对全县10个乡镇的疑似失学儿童进行了入户核实,为控辍保学工作摸清了数据。

2019年9月 迎接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对我县三分之一幼儿园的办园行为督导评估。

2017年9月对全县中小学的开学督查工作进行汇总并上报。

二、服务大局

2019年8月我县9位督学赴北京师范大学接受市局组织的培训。

2019年8月参加我局组织的赴山东潍坊市办学模式考察工作。

2019年10月参加师训股的普通话验收工作。

2019年10月王德旺赴山西大同参加高中阶段和幼儿阶段的资助培训会议。

2019年10月完成了司法局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相关清单指南流程图的工作。

2019年10月完成“智慧乡宁”信息采集工作。

2019完成了对全县中小学开学初和学期末四次综合督导。

幼儿园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年度目标

(一)坚持与全州、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同频共振,把教育资金和项目重点向各计划退出村,集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和办学质量。

(二)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助全县档立卡贫困学生解决就学困难,重点保障今年脱贫家庭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三)以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为抓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和标准,实现乡乡有标准化中心校。

(四)以加强贫困村职业教育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9+3”免费教育资助政策,把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选入中职学校免费就读,培养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继续落实“六+二”长责任制”,建立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继续办好2个文化技能培训中心,集中100名辍学少年儿童接受文化和劳动技能教育。落实辍学学生劝还、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严格按照2018年县制定并下发的《县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持续深入各乡镇、村对全县农村家庭子女入学情况进行复核。全面落实生活补助、课本费、办公经费、体检费。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完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计划投入资金2400万元。续建镇双语幼儿园;投入资金2205万元,续建24所乡村幼儿园,投入资金225万元,续建县中学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厕所;投入224万元,续建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投入170万元。续建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投入110万元,续建中心校教学辅助用房。

完成时限:3月份开工,年内完成所有工程建设。

(三)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1.稳步推进免费教育。大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实施幼儿保教费,免费午餐补助计划,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确保应免尽免、应补尽补。生均公用经费4122人、351.3万元;幼儿保教费97.18万元、1286人;学生取暖费4122人、82.44万元;营养餐4122人、313.27万元;寄宿制生活补助3136人、533.12万元;午餐补助1265人、101.2万元。

完成时限:2020年7月完成50%、12月完成50%。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招生统筹管理。2020年计划招生“9+3”40名、中职20名;完成州上下达富民安康高中招生目标。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完成。

(三)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3.资助高校生完成学业。一是在线申请特别资助;对升入高职、专科预科、专科、本科预科、一般本科到重本的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升学当年每人一次性资助500,1000、2000、3000、4000、5000元;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新入学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高职、专科、本科),按照每生每学年4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连续资助直到学业结束。2020年计划资助中职生200人、大专以上80人,资助金额42万元。二是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020年计划完成生源地助学贷款60人,贷款金额42万元。

完成时限:根据州局安排和在线申请时限,适时推进。

4.发挥教育基金作用。推动教育扶贫基金发挥作用,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资助,确保解决贫困学生在享受有关资助政策外的就学困难问题。2020年计划资助300名学前幼儿、义务教育、中职以上学生,拨付资金50万元。

完成时限:7月份完成中职以上资助,11月份完成学前幼儿、义务教育资助。

(四)推动扶贫宣传进校园活动

使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扶贫、脱贫意识。指导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利用班会、团会等形式向中小学生讲解扶贫工作的背景、基本形势,政策,并通过学生向家长做好宣传。

完成时限:常态化

(七)推进对口帮扶成效

1、泸州市对口帮扶

(1)县在岗教师培训学习工程项目年度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含增量资金调增安排10万元),组织县中小学骨干教师10人次以上到泸州市优质中小学跟班观摩教学,带班实习;组织开展教育管理、教学专业人才培训4期100人次以上,推动帮受双方教学交流学习等。

(2)县义务教育救助基金项目年度投入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资助约100名品学兼优贫困农牧民学生,解决与义务教育直接相关的特殊困难。

(3)县教师结对提升提能工程项目(全域结对项目),由纳溪区组织开展,年度投入财政资金20万元,开展送教送培50人次,选派优秀初中毕业生10人到泸州纳溪高中学习,创建特色研修室2-3个,与学校全覆盖完成2次以上交流互访。

2、攀枝花机电学院对口帮扶

加强对接,办好暑期的学前、音乐、美术教师培训和设施设备资助工作。

3、市对口帮扶

加强与市教育局对接,选派1名优秀教师到学校挂职学习,县中与市十一中已结对,继续做好学生联谊和送教工作。落实好援建项目建设资金。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七)培训工作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国家、省、州对培训的要求,2020年计划完成教师国培、省培、州培、县培300人次。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

(八)信息化建设

持续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加力推广智慧教育云平台,加快资源引进与开发,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向边远农牧区输送教育资源。投入80万元,为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采购一体机。

完成时限:2020年7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完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指导各股室开展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严格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方案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路线图,明确完成时限,责任落实到人,加快扶贫项目推进,确保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