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责任分级、网格管理、条块结合、全面覆盖、部门配合、齐抓共管”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突出解决计划生育重难点问题,构建“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督查调度的网格化,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提高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效率。

二、工作目标

构建乡、村、村民组三级管理网格体系,以村为基础,划定网点,以村民组为单位,细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点”、“网格”责任人,明确管理对象,界定管理范围,坚持“谁包联、谁负责”原则,按照县直管到村的考核要求,网格内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人、要求具体到人、督查考核到人、奖惩兑现到人,实行动态化和属地化管理服务。

三、工作任务

1、信息采集和审核工作。对本网格内人口婚育、节育情况开展常态化专项清查,做到“人员底数清,管理对象清,婚育状况清,节育措施清”。注重信息采集,并及时登记更新计生信息,保证信息采集质量,完整、准确。

2、动态走访和重点管理。建立网格内重点管理对象的定期走访制度,对期内新婚、孕情、生育、节育人员做好重点监控与服务,每一位计生对象户都有明确的人员负责。掌握流出人口动态信息,减少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和生育。

3、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各网格化服务团队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计生协会活动等形式,宣传普及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生殖健康、免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知识,逐步改进提升和生育观念意识、自觉守法意识、维护计生权益意识。

4、督查促进和解决问题。乡包村干部是本网格内计生工作属地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召集村级例会,调度和督查本网格内计生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包保对象户的计划生育全程负责到底,着力解决在孕环检、四项手术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四、工作要求

计划生育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点多、面广、影响大。各村要把这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乡干部、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为网格员,19个村级网点,乡包村干部是负责人。342个村民组网点,每个网点内都要明确到具体人员。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晋中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和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区人口计生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现就在城区全面推行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省、晋中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文件精神,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城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在加强人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创新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行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人口信息无遗漏、计生管理无盲点、优质服务无缝隙,为介休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使城区居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责任细化、重心下移。

推行“一岗多责”、“一人多岗”、“分片包干”等管理制度,强化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增强社区人口管理、服务能力;

3、整合力量、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成员、物业管理企业等各种力量的协同、协作作用,有效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人口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口计生工作的强大合力;

4、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紧密联系各街道办事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使城市人口管理服务始终体现科学性、富于创造性。

(三)主要目标

4月起全面启动全市城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到年底前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通过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行,实现“六化”目标。具体为:

一是管理理念人性化。真正把城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变成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二是管理对象一体化。将城区内常住人口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提供统一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三是管理队伍多元化。按照共驻共建、整合资源的思路,以社区专职社工队伍为主,楼院长、居民小组长、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建立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网格责任人队伍。四是管理职责明晰化。明确网格管理人员职责,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同格同责、同奖同罚。五是管理手段数字化。依托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平台、介休市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以信息化指导管理服务。六是管理方式流程化。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口计生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人口管理的便捷、精确和高效。

二、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区划、设置网格。

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以200户左右为标准,在社区内合理设置管理网格。要将区域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全面覆盖。网格划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

(二)健全队伍、明确职责。

各街道办事处为一级网格。要成立由分管计生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各社区主任和计生专干为成员的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内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各社区为二级网格。社区主任为二级网格的网格长,负责本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本社区网格管理员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社区分管副主任和各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办工作人员为网格化管理服务督导员,负责督促、指导、协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每周不少于1次参与网格巡查,并通过实地检查、协调处置等方式,确保网格管理服务作用有效发挥。

每个社区通过区划形成三级网格。每个社区应配备不少于两人的人口计生专职人员(其中一名必须为社区领导),其余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参与三级网格的管理服务工作,每人均要担任一个三级网格的网格管理员,网格管理员为三级网格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网格内人口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等工作,同时负责做好网格内计划生育宣传、证件办理、技术指导、证明出具、计生审查、药具发放等管理服务工作。每个网格的工作人员原则上由社区专职社工、社区民警、小区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楼院长及社区志愿者等组成。可实行“两人双格”和“专管一格”相结合的办法运行。

(三)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各办事处、社区要根据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优化操作流程,形成社区其他工作与人口计生工作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互为促进,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网格管理人员每月要对流动人口、怀孕妇女等重点户登门访视,对巡查中发现的婚、孕、生、迁、死等人口变动信息要及时收集、核实、变更相应台帐,同时要报回社区进行信息登记和微机录入;二是建立民情日志制度。通过上门服务以记录社区民情日志的方式,即及时、准确收集人口计生方面的社情民意、人口信息变动情况,同时也记录网格管理人员平时的工作状况;三是实施周报告单制度。网格管理员每周要将民情日记上的人口变更信息汇总,填写周报告单报送社区,社区每月汇总形成月报告单,报送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四是建立民情回应制度。对婚育证明加注意见、代办生育服务证件、开具免费技术服务证明等能即时处理的事项,要立即办理,对生育(再生育)审批、独生子女证件办理等需有关部门、办事处、社区审查办理的事项,要向居民做出承诺,全程负责代办,并限时办理。办理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收集居民反馈意见;五是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每周要定时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对网格管理人员周报告单上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并录入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先检索,后确认,做到不重不漏。社区每月要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对社区人口的流动、增减、变更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人口信息的变更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分析要形成书面报告。涉及的变更信息要在社区内分类分部门登记,分口上报。街道办事处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人口信息分析会议,对辖区人口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向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要注重网格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要求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要推行“错时工作制”,网格管理员必须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1次,在网格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要坚持新婚、孕期、产后、术后、流入“五登门”,坚持送政策、送避孕节育技术、送生殖健康、送证件证书、送奖励扶助“五上门”。

(四)建立考核机制。要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效果考评之间相互制约配套的管理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自查、互查、抽查、检查相结合,年终考评,按绩效落实待遇。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公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计生办要设置辖区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张贴相关政策和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五)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档案资料。按照每个网格管理人员“一本民情日记”、“一本周报告单”,每个社区“一套工作手册”的要求,精简社区人口计生表薄账册,减少重复劳动。完善三级网格日收集、周汇总、二级网格(社区)月总结、一级网格(办事处)月汇总、季分析等制度,确保人口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统计、及时录入、定时汇总。给社区配备人口计生专用电脑,增加社区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库人口信息的浏览、录入、变更、交流权限,增加人口计生综治单位对山西省全员人口信息、城镇人口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的浏览功能,提高人口信息的录入和使用效率。加强人口信息在社会管理部门间的使用,不断凸显人口计生系统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各街道办事处和人口计生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要将实行城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切实抓紧抓好。各街道办事处要精心组织、紧密配合,共同抓好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要包片联系社区。公安、卫生、工商、城建、民政等职能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协同配合,积极支持,协助和参与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要全面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职责,落实《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做好本单位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做好职工家属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二)各街道办事处要深入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要统筹安排、排出日程、全面启动,着重在人口管理和重点对象服务的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抓出成效。

(三)各街道办事处、社区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要编制《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指南》、《社区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手册》等专题资料,做到有关人员人手一份、随身携带。要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对社区人员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积极开展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树典型,抓榜样,推出一批业务知识过硬、工作敬业、成绩突出的专职社工典型,为队伍建设树立标杆。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整合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力量,逐步建立属地化管理、人性化关爱、市民化服务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根据县计生局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管理服务机制的建设要求,积极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努力破解各种难题,建立健全有效的计生管理机制,努力开创我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以规范流动人口管理、优化流动人口服务为目标,通过网格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维权、宣教等于一体的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及时掌握全员流动人口计生信息,控制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和生育,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权益,提高流动人口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率和政策知晓率,落实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服务管理职责,为流动人口创造平等、公正、友好的社会环境。

三、工作内容

(一)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村(居)计生服务员通过网格团队其他队员的配合协助,开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和证件查验工作,及时登记更新本网格内流动人口计生信息,保证信息采集质量,完整、准确。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统一采集、证件统一查验、数据统一应用、绩效统一考核”,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计生信息和进出情况,做到随到随登记,随走随注销。

(二)动态走访和重点管理。建立网格内流动人口重点管理对象的定期走访制度,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动态信息,重点关注网格内公共复杂场所、塘口、工地、企业、废弃屋等流动性大或者平时较少上门的流动人群,以及计生信息难以掌握的外出流动人口,防止出现流动人口管理盲区,努力减少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和生育。

(三)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服务团队的作用,通过“五个一”,即分发一封公开信、上一次门、见一次面、发一份资料、听一次意见,宣传普及有关流动人口的法律法规、生殖健康和我县的均等化待遇等方面的知识,转变和提高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自觉守法意识、维护计生权益意识。

(四)便民维权和困难帮扶。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和需求,积极为外来育龄妇女提供便捷的“查孕查环查病”服务,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员维权网络等各种便民维权活动,维护好广大外来育龄妇女的合法权益。依托各种平台对网格内的外来困难计划生育家庭户开展生育关怀活动,帮助流动人口解决计生技术服务、子女就学、权益保障等的实际困难,为流动人口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四、实施方法

(一)合理配置团队,实现管理服务对接化。依托党政、综治等现有的网格团队合理配置计生团队,以计生专干、村(居)计生服务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为基础,组建计生技术服务队、宣传教育服务队、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服务队和外来人员自我管理服务队四支专业队伍,要进一步明确计生服务专业团队的工作职责和网格计生服务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通过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每户居民的房屋出租、外来人口居住及家庭外出人员、外出详细地址等情况进行上门走访,及时了解掌握,以便更好地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

(二)加强信息采集,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网格团队要认真做好网格内流动人口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本辖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怀孕、出生信息。根据各网格团队走访的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反馈情况,要及时做好“省全员综合平台”的信息录入、提交和反馈工作,真正实现计生信息的全面化、信息化、有效化,加强源头管理。

(三)建立制度保障,实现管理服务经常化。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网格化管理要建立例会制度,定期交流网格队员平时的走访情况,布置任务、分析问题、收集和反馈信息,对流动人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统一思想,通过例会制度及时掌握网格内流动人口计生信息,更好的处理流动人口的突发事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镇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任组长,镇计生办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并组织评估检查。各村(居)要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依托现有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当地常住人口网格化服务体系,各村(居)计生服务员和计生协管员要积极参与,并确保每个网格内有专人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社区网格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鼓西街道维护稳定群众的能力,构建有利于我辖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群众基础,转变工作方式,根据区委关于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现就鼓西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17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为目的,以街道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等为主体,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真正实现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行政管理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作目标,为全面推进鼓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将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下去,发挥机关干部的积极作用,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家户户和所在单位的情况,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从而达到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工作步骤

1、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网格化管理”的基本环节是网格的划分。依据地理分布和常住人口统计,合理确定责任网格,将辖区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划分总的原则是“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要求网格的划分有利于组团服务,包干责任,上门调查和面对面服务。

2、调查摸清民情民意,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3、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服务团队。网格团队要因地制宜,原则上每支团队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辅助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

4、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网格信息管理平台要以街道为单位,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准确归类汇总,有条件的还要向社区和辖区内单位延伸。要注重信息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要注重录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5、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在组织体系、基层队伍和工作机制上的优势,以属地管理为主,在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网格,以街道、社区干部为核心,外来人口中的积极分子等为辅助力量,成立管理服务团队;把散居的外来人口按照居住地直接划入所在网格进行管理。建立外来人口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把外来人口普遍纳入网格化体系,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1配网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不力

以往,本公司的配网设备都是以照年、月为周期来编制和实施检修计划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因工程工期较短或没有及时提交用户检修申请等,在检修计划上报时,没有在当月的设备检修计划中加入所有检修工作内容,导致多次变更检修计划时间或出现较多临时检修工作等,无法严格执行配网设备检修计划。针对这种情况,本公司调整了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上报周期,按照年、月、周等上报配网设备检修计划,这样可使运行单位的上报计划更加准确,临时检修的工作量也得到了降低。但对配网检修计划上报周期进行调整后,检修计划中依然存在一些变更或取消等问题。

1.2没有紧密结合设备缺陷处理问题

近年来,本公司的配网运行水平越来越高,完善了网架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配网设备故障出现的概率。但在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中,没有及时加入部分配网设备缺陷,比如电缆线路缺陷等,这对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临时检修申请提交过程中处理的部分设备缺陷,也没有在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中体现,这样就无法将配网设备检修计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在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中没有及时纳入用户设备检修或接入。通过研究配网设备的执行情况发现,无法及时上报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用户设备检修,需要对其予以重视。

2强化配网设备检修计划管理的措施

强化配网设备检修计划管理的措施分为以下5方面:①协调配合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与设备检修工作,实现管理的统一性,统一安排进度,统一检修上、下级电网,结合上级电网的检修计划对下级电网的检修工作进行安排;科学确定配网检修计划的周期,按月编制实施配网设备检修计划,对于各种设备缺陷故障的检修处理,需要在配网阅读检修计划中加入进来,从而满足相关部门和用户的需求。②为了保证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在配网设备检修计划管理中需要对设备缺陷的处理予以重视。在设备检修计划中,需要及时加入各类设备缺陷,如果部分人员没有在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中及时加入设备缺陷内容,则会对其绩效考核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③配网设备检修计划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准备配网改造过程中的设备停电计划,因此,需要协调管理配网工程,结合相关要求和标准严格审核配网改造工程方案。在投运管理新增设备方面,应科学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如果在设备停电计划方面没有特殊原因,则需要在月度检修计划中加入该方面的内容。主管部门需要严格审核各个运行单位的月度检修计划,避免因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取消或变更检修计划。比如没有掌握工期进度、没有足够的施工力量或没有合理安排工作量等,则检修难以进行。如果部分设备停电计划的原因比较特殊,在月度检修计划中无法加入该方面的内容,则可提前8d上报检修申请,虽然不必加入月度检修计划,但将其看作月度检修计划项目内容。④在检修或接入用户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与生产或销售部门沟通,统一制定相关规定,并及时向用户告知本方面的规定,这样既可以将优质服务提供给用户,又可以更加科学地管理用户。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通常情况下,检验申请需要提前7d上报,且不在月度检修计划中加入本方面的内容;对于用户设备的检修,应提前7d上报检修申请,以便合理安排停电时间,如果对其他用户的停电要求有影响,则需要在月度检修计划中加入本方面的内容,并严格执行配网月度检修计划。⑤强化配网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做好考核工作。要严格考核管理临时检修工作,对临时检修申请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如果临时检修工作不符合相关要求,则应严格考核;考核配网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情况,如果随意变更或取消检修计划,或停电、送电等没有在检修计划批复时间内进行,则需要严格考核。只有有效开展考核工作,才能更加科学、有序地执行配网设备检修计划,从而将检修计划的作用发挥出来,降低临时检修的工作量。

3结束语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划管理;配电;班组建设;绩效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91-01

引言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配电班组运维效率,已得到管理者的关注。如何提高运维成效,推广绩效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做出尝试,比如使用综合绩效管理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确保绩效落地[1];探究精益管理在基层班组中的应用,指出管理精细化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提出建设创新型班组,降低运维风险[3]等。但这些研究都未触及供电企业改革根源,即如何将工作量具体化并考评。

本文概括分析了当前配电班组运作模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计划管理的班组建设新模式。该模式下,可从班组年度规划、月度预控、每周消缺、每日派工四个维度,确保其全年建设有中心、月度计划有重点、每周工作有方向、员工奖惩有依据。既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对其他相关行业基层班组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当前配电班组运作模式特点分析

配电班组是电力企业最基本、最活力的组织细胞之一。由于改革的进程、人员素质等原因,各地配电班组运作模式不一。表1.1对南网系统内典型地方区局配电班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

由表可知,各单位在运维方式及值班制度上多有差异,这与各地网格化管理、值班/责任医生制度等贯彻落实程度有关。但在派工方式上,各区局均不同程度采用计划模式,即强调计划对日常运维的指导性作用。这说明在未来配电班组的管理中,计划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 基于计划管理的配电班组建设模式

班组计划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计划的执行的有效性,降低运维成本,预控运维风险,安全生产,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客户满意度[4]。本文提出基于计划管理的配电班组建设模式,可从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 综合网格分析,做好年度规划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当前南网系统内已开始将各区局辖区电力设备按馈线或道路划分责任田,每个运维配电班组,都被分配至管理某一个中压电力网格。运维班组建设的出发点,就在于集合部门资源及班组过往运维经验,总结分析出其辖区网格的特性。

网格分析内容包括网格内变电站分布、电缆/架空线长度、馈线年最高负荷率、变压器容量、公变年最高负载率、公变低压开关容量、超年限变压器/柱上断路器分布、环网柜厂家、网格历年故障记录及原因分析报告等。

通过网格分析,可明确班组今年运维工作的中心,并提前做好立项规划工作。比如对于架空线路较长的班组,台风来临之前的超高树木砍伐专项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对的,对于公变低压开关容量不足而负载率又较高的班组,争取到立项更换开关以及增设变压器调荷、7-8月负荷高峰前的负荷监控等,应该成为其年度工作的中心。通过这样差异化的网格分析,制定差异化的规划策略,将使得班组建设具有针对性,成效更为迅速与显著。

2.2 运用统计分析,做实月度预控

运维班组在一年中每个月,都会面临不同的运维风险,如何在月初做好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成为每月考核指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每月初应该进行统计分析项目应包括:辖区馈线上月负载率变化、公变上月最高负载率及累计3月来变化情况、公变低压开关跳闸次数、环网柜局放检测超标监控、设备关键节点温度超标、上月停电情况、两票考核、单线图修改、运维消缺记录等。

月度统计分析有利于发现共性问题并拟定对策预控。如连续3月负载率都超过10%以上增加公变台区,必须查勘并制定调荷方案;某个厂家的环网柜超过3个纳入局放超标名单,就需要该设备同期产品开展专项检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巡视,提高巡视有效性,推广差异化巡视,减少运维成本,为员工减荷的同时,提高其幸福指数,凝聚班组战斗力。

2.3 坚持班组两会,确保每周消缺

班组例会制度是确保班组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每周一召开的班组会议,班长可以传达上级指示、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部署本周人员分配、收集班员运维发现的缺陷等。每周五召开的班组碰头会,更可用简单、灵活方式,兼顾闭环管控,直接督促班员,实行预期执行效果。

同时,由于配电运维特点所限,其许多消缺工作,以每周为单位是最为有效的。每周的例会制度,可以帮助班员拟定运维黑点消除计划,而不让其产生任务困难、遥遥不可解决的错觉。

2.4 实行派工制度,监督每日工作

每日派工制度的建立,源于各类数据平台与移动终端的技术的发展,并已迅速成为当前运维模式改革的突破点。

每日派工任务包括:巡视线路、局放环网柜清单、测温点分布等。内容包括巡视人员、PDA编号、使用车辆、工具类别及编号、作业内容、主要风险点、完成时间、隐患及缺陷等级等。

使用移动终端后,派工单可由班组长点击下达,班员签收、执行、按时上报,班组长酌情给予评分。季度或者年度考核时,系统可给予直接的整体评分,并结合班组长评分加权,最终确定绩效考核的优异者,有理有据,公平公正,不失为未来班组考评有利武器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可拟定如表2.1框架图:

3 实例应用

笔者在2013年4月初,进入班组工作以来,即辅助班长开展相关工作。

在年度计划方面:已拟定中压网架改造规划项目8项,着重梳理中压网络多联络,而无法转供电问题,调整其为标准接线方式;已拟定公变调荷12台次,低压开关更换53组次,以降低低压故障发生率;已立项扩容/增设变压器8台,以缓解网格内公变重过载情况,避免公变过载烧坏。

在月度预控方面:已梳理清晰班组局放、测温、差异化巡视计划、各类设备清单(含专公变、环网柜、柱上开关、裸导线、高风险电缆沟、树木砍伐常见区域)等,运维计划性明显提升。

在周计划及每日执行方面,班员执行能力提升,工作思路清晰,例会上问题反馈及汇报有条理,班组工作越来越轻松,气氛也愈发活跃。

2013年考评中,所在班组获得分子公司 “工人先锋号”荣誉,馈线考核跳闸率仅为3条次/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客户满意度评价也名列前茅。

配电班组是电力企业改革中至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擢升运维有效性,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客户满意度甚是重要。本文提出的基于计划管理班组建设新模式,从四个维度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实践检验证明,方法可行易操作,效果明显,可明显推进班组建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彦斌,邓红英.县级供电企业班组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60-162.

[2] 魏敏.基于精益生产的供电公司班组管理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3,硕士学位论文.

[3] 武丽芳.浅谈供电企业班组建设与创新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2:33-35.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 the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overall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一座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好坏,直接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植物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城市小气候等功能,因此它们对人们所处的环境质量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园林绿化工程概述

园林工程包括水景、园路、假山、给排水、造地型、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无论那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的主体部分,其具有调节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功能,发挥着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起着悦目怡人的作用。它包括栽植和养护管理两项工程,这里所说的栽植是指广义上的栽植,其包括“起苗”、“搬运”、“种植”三个基本环节的作业。绿化工程的对象是植物,有关植物材料的不同季节的栽植、植物的不同特性、植物造景、植物与土质的相互关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以及防止树木植株枯死的相应技术措施等,均需要认真研究,以发挥良好的绿化效益。

2、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2.1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制定

2. 1. 1 总体网络计划编制的原则总体网络计划的编制必须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统一筹划、安排,即使局部不尽如意,也应服从总体需要,使整体达到最优。

2.1.2 总体网络计划编制步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及工艺要求,编制各单体网络计划,并进行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线路;将有关的单体网络按同类资源的工序进行连锁,并对连锁后的辅助网络进行优化处理;建立经过调整以后的总网络计划。

通过网络计划的贯彻能够提高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管理水平,改善施工过程中的调度平衡工作。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作为园林小区施工管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并为实现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计划管理目标,谋求园林建筑施工企业生命力,发挥一定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园林小区的施工计划还只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实施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还需不断摸索和改进。

2. 1. 3 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编制首先,可以将一个园林工程划为若干个施工区域,由若干个主要工种的施工队进行平行施工。把每个工区的若干个工程项目看作一个单体工程组织网络计划。这种组织方法不但克服了园林建设工程规模小,难以组织施工网络的弱点,且可扩大工作面,增加计划的灵活性,使网络计划在园林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有了实际意义。

其次,按群体工程网络计划的思想方法去组织园林小区的施工。在园林小区施工中,由于建设项目繁多,施工过程中情况经常发生变化,组织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新开发了许多小型公园及街头绿带、景点组等。如不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即便有了最佳的单体工程施工计划,也会造成资源(人力、物力)使用上的失调,很难达到总体建设的综合效果。为了使各单体网络之间的资源在使用上保持基本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可以设想将一个园林工程组成一个总体网络计划,将有关的工程作必要的联系。总体网络计划主要起控制作用,以控制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体网络的施工工期。

2. 2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2. 2. 1 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现场施工管理首先是对工人管理,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和施工工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管理上要做到有松有弛、赏罚有度,工作出色的要鼓励,加班要给加班费,并要了解工人所需,提高与工人们的亲和力。作为一个施工管理人员,要想把工作落实、做好,就得多去施工现场,认真听取和尊重工人们的建议和方案,

解他们所需和他们的技术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园林绿化施工中避免技术错误的发生。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规事件,如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等。

2. 2. 2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树木栽种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工程承包方式进行的,承包方多以当地农民或外地民工临时组建而成,这样的施工队伍对苗木的栽植技术了解甚少,加上一些人缺乏责任心,不按照技术监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施工,无法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种栽植模式的栽植技术,可能造成苗木大量死亡。为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劳动组合,严格劳动纪律,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健全考核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科学,合理,实际,高效。

2. 2. 3 分析工程需求、制定施工技术方案要对工程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投资方的种植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在施工中要遵从流水线工序,这样有利于更顺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例如种植一批苗木,安排多少人,哪些人做什么工作,谁先谁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调动、调配,这都是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否则,造成人力浪费,增加工程成本。

2. 2. 4 严把苗木采购关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苗木的栽植工程。因此,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绿化工程所需要的种苗较多,品种和规格很繁杂,而且栽植时间又相对集中,有时本地区苗木的供应又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大量从外地地区调运补充,一些调运的苗木适应性较差,还有长途运输过程对苗木的损伤问题和人为原因,以致于在工程中存在大量的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

造成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下降,成本提高。因此,必须有严格的苗木采购渠道,在采购的一系列过程中,要层层把关,确保所进苗木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杜绝病苗、弱苗、死苗和不合要求规格的苗木进入工地。

2. 2. 5 加强后期管护在绿化建设完成后,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才能巩固绿化的效果。目前我国园林绿化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加之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设施差、人员少,而缓苗期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缓苗期养护是保证成活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后期的管护中特别要注重水的管理,高温季节,要加大灌水量和次数,满足树木生理的需求。冬季要树干涂白,还要严防人为破坏。定期检查,及早预防,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K92 文献标识码:A

1园林绿化施工现状

园林工程质量和园林效果又主要取决于苗木质量和栽植效果,它占工程总投资的70%以上,苗木的成活率对于施工方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要解决园林绿化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园林苗木成活,园林绿化施工中技术管理尤其重要。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包括:制定合理的园林绿化施工计划、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两个方面。

2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2.1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制定

2.1.1总体网络计划编制的原则总体网络计划的编制必须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统一筹划、安排,即使局部不尽如意,也应服从总体需要,使整体达到最优。

2.1.2总体网络计划编制步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及工艺要求,编制各单体网络计划,并进行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线路;将有关的单体网络按同类资源的工序进行连锁,并对连锁后的辅助网络进行优化处理;建立经过调整以后的总网络计划。通过网络计划的贯彻能够提高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管理水平,改善施工过程中的调度平衡工作。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作为园林小区施工管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并为实现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计划管理目标,谋求园林建筑施工企业生命力,发挥一定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园林小区的施工计划还只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实施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还需不断摸索和改进。

2.1.3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编制首先,可以将一个园林工程划为若干个施工区域,由若干个主要工种的施工队进行平行施工。把每个工区的若干个工程项目看作一个单体工程组织网络计划。这种组织方法不但克服了园林建设工程规模小,难以组织施工网络的弱点,且可扩大工作面,增加计划的灵活性,使网络计划在园林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有了实际意义。

其次,按群体工程网络计划的思想方法去组织园林小区的施工。在园林小区施工中,由于建设项目繁多,施工过程中情况经常发生变化,组织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新开发了许多小型公园及街头绿带、景点组等。如不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即便有了最佳的单体工程施工计划,也会造成资源(人力、物力)使用上的失调,很难达到总体建设的综合效果。为了使各单体网络之间的资源在使用上保持基本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可以设想将一个园林工程组成一个总体网络计划,将有关的工程作必要的联系。总体网络计划主要起控制作用,以控制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体网络的施工工期。

2.2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2.2.1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现场施工管理首先是对工人管理,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和施工工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管理上要做到有松有弛、赏罚有度,工作出色的要鼓励,加班要给加班费,并要了解工人所需,提高与工人们的亲和力。作为一个施工管理人员,要想把工作落实、做好,就得多去施工现场,认真听取和尊重工人们的建议和方案,了解他们所需和他们的技术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园林绿化施工中避免技术错误的发生。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规事件,如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等。

2.2.2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树木栽种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工程承包方式进行的,承包方多以当地农民或外地民工临时组建而成,这样的施工队伍对苗木的栽植技术了解甚少,加上一些人缺乏责任心,不按照技术监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施工,无法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种栽植模式的栽植技术,可能造成苗木大量死亡。为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劳动组合,严格劳动纪律,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健全考核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科学,合理,实际,高效。

2.2.3分析工程需求、制定施工技术方案要对工程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投资方的种植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在施工中要遵从流水线工序,这样有利于更顺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例如种植一批苗木,安排多少人,哪些人做什么工作,谁先谁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调动、调配,这都是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否则,造成人力浪费,增加工程成本。

2.2.4严把苗木采购关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苗木的栽植工程。因此,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绿化工程所需要的种苗较多,品种和规格很繁杂,而且栽植时间又相对集中,有时本地区苗木的供应又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大量从外地地区调运补充,一些调运的苗木适应性较差,还有长途运输过程对苗木的损伤问题和人为原因,以致于在工程中存在大量的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造成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下降,成本提高。因此,必须有严格的苗木采购渠道,在采购的一系列过程中,要层层把关,确保所进苗木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杜绝病苗、弱苗、死苗和不合要求规格的苗木进入工地。

2.2.5加强后期管护在绿化建设完成后,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才能巩固绿化的效果。目前我国园林绿化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加之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设施差、人员少,而缓苗期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缓苗期养护是保证成活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后期的管护别要注重水的管理,高温季节,要加大灌水量和次数,满足树木生理的需求。冬季要树干涂白,还要严防人为破坏。定期检查,及早预防,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分析与探讨;解决方案

1 关于10kV配电网的规划

近些年来,我国县级电网建设项目的提出以及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常依靠人工来使项目决策水平较低、电网建设改造的盲目性较大,造成了资金的巨大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长期以来控股代管公司对城市配电网的建设投入一直滞后于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发展,而且配电网原有的基础非常薄弱,因而,城市10kV配电网高压电源点容量不足,局部电源点布点也不足,10kV线路依然存在负荷重、设备过时陈旧、网架不合理、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

(2)县级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电网规划没有真正纳入规划板块,对电网建设作为一个附属板块并不重视:①对各个用电区域的单位面积的用电负荷没有详细规划;②没有合理的线路通道。

(3)县城配电网结构普遍比较混乱导致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停电时间长。电网规划的目标就是要规划一个安全可靠,适应能力强,结构合理,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用电需要的电网网架,要实现这个目标。

2 关于10kV配电网设计的要求

在进行配电网设计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实施建设:

(1)改变不合理的电网结构,采用“网格式”网络结构,实行分区供电以减少配电网在同一供区中的相互重叠。加强不同电源线路之间的互供联络,保障互供能力,10kV配电网主干线采用“闭环接线、开环运行”的结构模式。如 10kV 线路装接总容量超过10000kVA应首先采取分流措施,以满足中压配电网n-1安全准则要求。

(2)控制线路供电半径、合理设置分段开关。做到 10kV 线路的供电半径不超过3km,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250m,繁华地区不超过150m,主干线的导线线径选择240mm2绝缘导线或者400mm2电缆,并把每路出线负荷控制在400A之内。每回线路配置一定数量(至少2台)的分段开关,对分支线路与主干线的联络专设分支开关,并且调整好每级开关的保护使之不越级跳闸,做到主干分段分支隔离的格局。每段 10kV 线路装接的配变容量控制在2500~3000kVA以内。

(3)合理布置配电网的电源支持点,增强电网的供给能力。使每一个110kV变电站之间都具备3~4条联络线路(每条转供300A左右) 提高供电能力,从而达到少停电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市区各变电站之间,线路之间实现联络,能相互转移负荷,尽可能压缩故障和检修停电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达到变电站一台主变停运,而配电线路不停电的目的,从而可以减少约1/3的停电时户数。

(4)提高县城电网线路电缆化、绝缘化率。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负荷密度的提高,在架空线路通道受限制情况下, 解决高负荷密度地区供电的途径不能只靠增加导线截面,此时唯一办法是实现线路电缆化。由于电缆化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下,应以县城电网发展规划为指导,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对高负荷密度的市中心区、商业密集区应结合老城改造逐步实行电缆化建设,在老城改造过程中应尽可能敷设好电缆管线,条件不允许的,应留有足够的电缆线路通道。

3 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步骤

3.1 项目招投标管理

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和相关规定进行招标。招标过程应严格资格管理和资质审查,选择管理规范、业绩优秀、服务优良的设计、监理和施工承包商。

3.2 项目合同管理

建设单位依据招标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相关合同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与设计、监理、施工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合同的格式统一使用项目主管部门提供的范本。施工合同金额应与中标文件一致。各建设单位应认真履行相关法规规定的建设单位职责和合同约定的发包单位职责,在实施过程中要跟踪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施工方案是否与投标文件、合同一致;是否按合同要求的质量、安全、进度标准组织现场施工;是否真正落实了安全文明施工等合同条款。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动态监督检查,及时兑现合同条款的考核。

3.3 项目进度管理

建设单位应根据投资计划,每一个批次项目编一个总体实施进度计划。每一个标段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并经建设单位会审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方案、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等。在每一个具体单项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技术方案及设计图纸精心组织、制定具体的施工管理措施,严格落实施工组织、技术、安全措施,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保证建设安全和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保证足够的工程管理人员始终在现场进行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施工中的问题,对整个工程安全、质量、进度、造价进行全面管理。

3.4 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

施工方案变动需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和原批复部门认可。每个项目建设单位应有明确的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重点要跟踪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施工方案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一致,是否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规程、规章,各作业面必须执行标准化作业。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全面落实反事故措施。施工中凡涉及运行设备停电的,由施工单位向设备运行管理单位提出申请,设备运行单位提出停电计划并办理停电手续,施工单位应对停电设备完好性负责。所有的停送电操作必须由运行单位人员完成,严禁施工单位人员擅自停送电。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等的编制、审核、批准的有关规定;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查勘,全面了解该项作业存在的危险点;开工前,必须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交底、签字确认;作业中不准擅自更改已批准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措施。运行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公司各级运行管理规定,严格把关停送电和运行设备的监护等工作,对于承包方施工人员在电力生产区域内违反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制度时,应予制止直至停止承包方的工作,确保施工作业和运行设备的安全。

3.5 工程项目的验收管理

工程竣工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验收,验收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工程验收的标准、规程规范和相关规定,及时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工程验收要认真核对工程计划、设计图纸,核实工程建设规模、实物量和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处置,检查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并记入验收结论。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7月-8月)。区、街道人口计生部门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意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让全区上下都知晓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努力构建人人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9月-12月)。各街道要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围绕“两项管理”和“四项建设”,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逐步实现工作规范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和队伍建设职业化的目标。

(三)深入推进阶段(2013年1月-4月)。各街道要认真开展自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区人口计生局将组成工作指导组对各街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考核评比阶段(2013年5月-6月)。对全区人口计生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和活动成效进行考核、评比。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考核结果将作为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具体内容

(一)开展基础信息大清查,切实提高统计质量。1、开展基层基础信息核查。年7月-年10月,对辖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孕、生育(收养)、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和违法生育处理等情况进行信息核查,进一步摸清人口底数。2、加大统计检查和暗访力度。区、街道两级要加强对社区基础工作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落实整改,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测与跟踪服务,社区发现计划外怀孕或生育的,第一时间把信息通报给街道,共同做好工作。狠抓基层统计工作作风,加强统计信息的采集、变更、核定和上报工作,严肃统计上报纪律,提高基础信息上报的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3、加强统计质量监督。统计误差率控制在1.5%以内,不出现突击补报计划外异常现象。核查未纳入管理的育龄妇女,以WIS系统信息为基础,利用公安户籍、民政婚姻登记等渠道的育龄妇女信息,全面核查育龄妇女管理底数,对核查出的漏管、不明去向等重点对象,千方百计核实其基本信息,及时建立档案,纳入WIS系统,落实管理责任。核查过程中,全面掌握育龄妇女孕情,对核查出的政策外怀孕的育龄妇女,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出现违法生育。及时掌握空挂户、集体户、拆迁户信息,提高WIS系统的覆盖率和准确率。4、出生上报及时率达到95%以上。要对近10年以来的人口出生,特别是违法生育统计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充分利用公安落户、卫生预防接种、医院接生、幼儿入园、小学入学等渠道的个案信息,逐人核对,对核查出的出生漏报、错报及时进行补报;及时修改和补充WIS系统基础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信息。在信息核查过程中,各单位和社区居委会要公开张贴《关于对违法生育瞒漏报现象实行有奖举报的公开信》,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对群众的举报要认真调查落实,一查到底。

(二)推行网格化模式,实现ABC分类管理。1、网格化管理模式。我区网格化管理分为三级:一是一级网格。即街道级网格。组建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并做好与区级的对接工作。二是二级网格。即社区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91个网格。各社区书记、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三是三级网格。即居民小组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合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以300户左右为标准设置居民小组网格,配备居民小组网格管理组,内配2名以上小组长。居民小组内的每个楼栋选出一名楼栋长,形成居民委员会——网格管理小组——楼栋长为线条,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积极参与,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做到网格间有机衔接、不留空白。2、实行分类管理。以网格化管理方式为基础,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分类管理。一是划分管理人群。以社区为单位,在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口计生信息、数据有基础上,按ABC分类登记。A类为重点对象。主要为:再生育意愿强烈、户在人不在、无业待业、自由职业、个体私营,以及当年结婚、怀孕、生育、四项手术者。B类为一般对象。主要为:只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思想稳定的广大群众。C类为放心对象。主要为: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等。二是实行分类管理服务。A类对象要求重点管理服务。通过网格网点,确定每一位A类对象的联系人,定期见面随访,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如果发现孕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做思想动员工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落实知情选择避孕方法,要求每半年一次B超等生殖健康检查。B类对象要求一般管理服务。参加每年一次B超生殖健康检查,落实知情选择避孕方法,发送避孕药具。经常参加社区组织宣传活动、知识讲座,满足需求服务。C类对象可以松散型管理服务。以满足需求为主的管理服务(由单位提供每年生殖健康检查和发放药具)

(三)强化计生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国策自觉性。1、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开展人口文化进校园、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关爱女孩、出生性别比治理的宣传活动,扎实推进优生优育优教“三优”促进工作,为提高家庭品质生活、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2、要继续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两级计生宣传教育阵地。设立人口计生图书角、阅报栏、宣传栏、政务公开栏等。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开展远程宣传教育等形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3、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宣传教育。加大依法行政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有能力但拒不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发现一例曝光一例,就案讲法,教育一片。4、要加强对重点人群宣传培训。充分利用人口学校等设施,加强对重点人员法律法规、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指导和对新婚、现孕人员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培训,提高重点育龄人群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网 网格化管理 覆盖仿真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无线电业务迅猛发展,各种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等应用遍及国防、商用和工业等各个部门,其业务量也在日益增加。无线电业务的急速发展造成了频谱资源的紧张,为提高频谱资源使用效率,通信体制已由传统的大区制覆盖转向小区蜂窝覆盖,微、小功率组网通信已经成为当前的通信主流。通信体制的发展为无线电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十一五”以来,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为了科学指配频率、查处无线电干扰和进行大型社会活动无线电保障,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频谱管理的技术设施建设,相关设备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以前的监测网布局设计模式较为粗放,无法向各电磁信息需求者提供精确的信息,导致无线电监测网建设社会效益低下。在无线电管理中引入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可以实现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作为下一代无线电监测网络发展趋势之一,目前越来越受到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关注和研究。

2 无线电监测的网格化管理

无线电监测的网格化管理是指无线电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将一定区域按一定标准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并在每个网格单元当中布置一个传感器节点,利用网络将各节点所采集到的数据集中到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处理的一种频谱资源管理方式。

与传统的无线电管理相比,网格化管理是一种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方式,突破了单纯依靠接收机来实现数据监测的局限,能够实现更多基于IQ数据的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比如根据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e)对信号的定位、到达功率差(POA,Power of Arrive)定位等功能。网格化监测的主要优势包括:

(1)在技术上,增强了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无线电管理能力。

(2)在监测适应性上,适应无线电通信由模拟信号、大区制、大功率覆盖向数字信号、小区制(微蜂窝)、宽带微功率发展的技术趋势。

(3)在信息展现上,可逐步实现“天气预报”式的电磁环境预报,提升无线电管理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力。

(4)在服务上,可为相关用频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军事/情报部门提供精确、科学的城市电磁环境态势,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而TDOA、POA定位是网格化监测的重要手段。以TDOA为例,原理是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到达不同监测地点的天线单元时间差,来对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发射源进行定位。大致流程则是先从各监测站将同一时间测量同一信号得到的数据发送至计算中心,然后计算中心分别计算出无线电信号到达两个监测站天线的时间差,并根据两站之间时间差转换为距离差,可以得到一条双曲线,再通过三个或以上无线电监测站测得的时间差可以得到多条双曲线相交来实现对发射源的定位。TDOA的突出优点是系统简单、单站投资少、切合网格化的大规模布点的特性。

3 网格化监测网的规划

在网格化监测网中,网格是监测的基本单元。为使无线电控制中心能精确地感知所感兴趣的无线电频谱信息,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网格,下面将提出一种进行网格规划的方法:

(1)设计人员应掌握所要规划的区域中重点监测频段及其所属地理区域,例如高铁沿线监测重点频段是GSM-R业务使用的885~940MHz。

(2)设计人员应该对所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调查。

(3)设计人员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不同的监测区域进行覆盖范围预测。根据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公式,利用计算机计算一定频率和功率下信号传播的路径损耗推算出监测单元的大致监测覆盖范围。本文选择网格化监测的路径损耗计算模型是Hata和Okumura模型,Hata模型适用的频率范围是150~1 500MHz,公式如下:

L50=69.55+26.16lgfc-13.82lghte-a(hre)+(44.9-6.55lghte)lgd (1)

其中,L50为时间概率50%的传播路径损耗(单位:dB);fc为频率(单位:MHz);hte为发射有效天线高度(30~200m);hre为接收有效天线高度(1~10m);d为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距离(单位:km);a(hre)为有效移动天线修正因子,是覆盖区域大小的函数。对于1 500~3 000MHz的频率范围,可采用Okumura模型来估算监测覆盖范围,公式如下:

L50=LF+Amu(f,d)-G(hte)-G(hre)-GAREA (2)

其中,LF表示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Amu表示自由空间的中值损耗;G(hte)表示基站天线高度的增益因子;G(hre)表示移动天线高度的增益因子;GAREA表示环境类型的增益因子。

(4)在得到规划区域内不同监测区域的网格监测范围后,设计人员设计出最终的网格规划图。

4 仿真分析

下面将通过对广州市无线电网格化监测网的规划仿真,来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对地形类别的划分,广州市地形属于平原I类城市和山区II类城市的组合地形,其中,越秀、海珠、天河、荔湾、黄埔等区属于平原I类城市;而萝岗、花都、从化、增城等区属山地丘陵II类城市。由于广州市无线电监测的重点监测频段主要为民航监测频段(108~138MHz)、高铁沿线监测频段、以Wi-Fi为重点监测对象的重点要害区域的相关监测频段以及考试作弊常用频段,因此选择130MHz、450MHz、900MHz、2 400MHz分别作为机场、学校、高铁沿线、重点要害区域周围的仿真分析频率,同时选用的分析功率为3W。运用上文提到的路径损耗公式,可以得到各频率下市区和郊区典型监测覆盖仿真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根据以上仿真结果,监测单元建设时监测覆盖设计原则是:重点要害区域的监测以Wi-Fi频率2 400MHz为重点监测对象,站点覆盖半径为市区0.55km、郊区2km;高铁监测频率以900MHz为主,站点覆盖半径为市区1km、郊区3km;民航保护监测频率为130MHz,站点覆盖半径为6km,不分市/郊区;学校区域监测频率为450MHz(考试作弊常用频率),站点覆盖半径选择为3km(市/郊区折中)。

上述分析结果与上海、天津网格化试验网的网格划分基本一致,从而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无线电网格化监测是对当前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新探索,是解决当前无线电粗放型、被动型管理工作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无线电监测当中实行网格化管理,将使得一些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如TDOA、信号识别)能够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效用,监测网能够全面、深入、准确地感知电磁频谱信息,在电磁环境管理、测量和预报等方面进一步体现出“智慧城市”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Simon Haykin, Michael Moher. 现代无线通信[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王芙蓉.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的研究[J]. 大众科技, 2012(3): 21-22.

[3]徐弘良.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总体设计原理概述[J]. 中国无线电, 2013(2): 57-59.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网格;网格全息系统;ODN(光配线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045-02

FTTH作为有线接入网的终极发展目标,是电信运营商为客户提供高带宽、多业务接入的基础网络设施。作为FTTH基础承载网络,无源光网络ODN 部署是接入网络全光纤化演进的重要环节,逐步实现ODN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精确化管控,是FTTH快速、稳步、合理推进的基础。

网格全息协同系统实现了ODN网格布局架构分OLT局站、光交接箱、光配线箱三级网格的层级管理,并连续两年成功地应用到安徽电信ODN专项规划和FTTH建设、宽带提速指标管理中,为安徽电信健康、可持续地推进光进铜退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网格全息协同系统IT架构

1.1功能框图

网格全息协同系统架构分为数据应用和生产系统两层。地理信息、建筑物等信息的管理,网格的划分,网格的客户、产品、能力等均通过ODS-B、DOS-O向EDW提供数据。在数据应用层,根据各客户群、建设、运维等实际工作需求,从EDW提取关联数据,形成不同的应用数据集市,供各应用部门相关系统调用。具体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1.2 数据流向

网格全息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流向,如图2所示。

①B、O、M 统一汇集至EDW

ODS-B ->EDW:客户、产品、计费信息、逻辑网格数据

ODS-O ->EDW:设备、标准地址及其覆盖关系、物理网格、建筑物、开通保障信息

ODS-M ->EDW:组织架构、人员信息

②EDW建立网格、地域、客户、产品、能力等之间关系

③在EDW基础上建立网格数据集市

2 网格化规划方法在ODN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网格的接入光缆网及ODN规划主要包含新建区域数据调研、现状分析、网格规划、光缆规划、分年度项目排序等环节。

具体实施步骤如图3所示。

2.1 新建区域数据摸排、网格录入

由于网格全息系统与管线资源系统是保持同步的,因此,基本上不需调研现网能力、建筑物现状、现有用户分布等信息。对于系统中没有的驻地网、商务楼宇等信息需要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并且以“新建区域网格”的形式录入到网格全息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基础信息的收集及录入如图4所示。

2.2 现状分析

在网格全息系统中对现有语音用户、ADSL用户、用户密度、光电缆能力承载能力、现有管道和杆路路由等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如图5所示。

2.3 网格规划

网格规划主要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网格全息ODN模块功能绘制光配线箱网格、光交接箱网格和OLT网格,并填写网格属性、设置网格内节点设备(网格主设施)。

考虑到每个OLT局站覆盖多个光交接箱,每个光交接箱又覆盖多个光配线箱。为确保各类网格覆盖范围的一致性,ODN网格规划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光配线箱网格规划:光配线箱的设置主要取决于用户分布、管道(杆路)路由和光缆设施现状,与OLT局站、光交接箱的设置无关,因此,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光配线箱网格的规划。

2)光交接箱网格规划:光交接箱的设置主要取决于附近的光配线箱位置、对主干光缆纤芯需求和现有光交接箱情况,与所属OLT局站的设置无关。因此,在完成光配箱规划的基础上,由数个光配线箱网格合并生成光交接箱网格。

3)OLT网格规划:OLT网格规划主要取决于各种局所现状、覆盖距离、用户规模。在完成光交接箱规划的基础上,由数个光交接箱网格合并生成OLT网格。

网格规划的步骤如图6所示。

2.4 光缆规划

在OLT局站、光交接箱、光配线箱三类网格及设施规划完成后,结合现有管道、杆路路由以及现有光缆情况,规划新建主干光缆和配线光缆。光缆纤芯数按照网格内住宅套数和现有语音用户数测算,光缆长度按照管道、杆路路由长度测算。

光缆网规划示意图如图7所示。

2.5 分年度项目排序

ODN目标网规划完成后,规划人员与市县分公司管理人员共同对目标网规划的OLT局站、主干光节点、配线光节点、FTTH覆盖目标、行政村节点等具体项目进行分年度项目排序。

3 网格全息系统在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3.1 网格全息系统纳入日常管理,形成闭环的项目管控

ODN规划结束后,规划成果将保存在网格全息系统中,既可以指导项目的实施,也可以提供规划后评估,形成规划-设计-施工-资源录入-规划调整的动态完善机制。

3.2 重点管控FTTH覆盖能力指标

通过网格全息“FTTH网格覆盖工单”的开发,电信运营商可实现对FTTH覆盖能力的项目级管控。具体步骤如下:

① FTTH工程竣工后,资源人员将数据录入管线资源系统。② 县/区级管理员点击完成FTTH覆盖区域对应的网格,发起“FTTH网格覆盖工单”,填写工程资料,上传设计和竣工资料。③ 市/省级管理员点击流程中的工单,通过查看工程资源录入情况、计划建设系统中项目状态、工程图纸等信息,审核该FTTH工程是否通过。④ 报表系统根据通过的FTTH网格,计算该区域形成的FTTH能力。

FTTH建设项目能力覆盖审核流程如图8所示。

3.3 支撑主动建设

利用网格全息系统,可以随时统计到各种网格的面积、建筑物数、电信用户数、铜缆线对数和占用数、光缆纤芯数和占用数、固话用户数、DSL宽带用户数、FTTH宽带用户数等。通过这些数据,后端建设管理人员可以分析现有能力对业务发展的满足程度,实现主动建设。

3.4 基于网格的宽带提速报表管控

通过开发基于网格的相关宽带提速报表,实现准确提取FTTH规模建设以来20M带宽能力指标、审核通过的FTTH覆盖区域(网格)内住户数、建筑物宽带能力预警等信息,对宽带满足情况进行有效地管控。

宽带能力提速及FTTH覆盖指标统计报表如图9所示。

4 总结

1)网格全息协同系统是一个协同推进的项目,需要市场、客户群、建设、运维、IT等部门深度参与,需要上层领导的充分支撑。

2)只有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网格全息协同系统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长期支撑企业精确化运营。动态管理机制包括信息录入动态管理机制、地理信息动态管理机制、FTTH资源管理等。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管理目标描述

通过对在建工程的管控,确立了以深化三三制管理在基建工程中的应用,突出高效,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一体化。制定了电网建设工程主要分“示范带动、全面推行”两个阶段进行的方针。示范带动阶段:按照“建管并重、安全第一、强化质量、进度控制”的要求,今明两年,高标准完成三三制在35kV以上在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及自筹资金工程中的应用。全面推行阶段: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实现我公司工程项目工程的三三制管控推广应用。

1.1管理理念或策略 按照工程施工规范化管理规定,各项工程均制定了工程建设里程碑计划,但里程碑计划的制定存在两点局限性,一是工程的工期比较长;二是不能确定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机动时间。

1.2专业管理的范围 管辖范围内所有基建工程项目。

1.3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三三制”管理在电网建设指标体系包含目标指标和过程控制指标。目标指标包括进度完成率、安全控制率、质量综合达标率等5个指标。过程控制包括有明确的业主抽检合格率、三日计划制定率、三日计划通过率等6个指标。

二、主要管理做法

成立了以公司副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电网建设工程“三三制”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组织机构包含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三级,业主项目部下设进度、安全、质量三个工作小组。

(1)电网建设工程“三三制”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把握“三三制”实践与应用工作,统筹安排,整体协调,统一调度。(2)业主项目部:负责基建工程三日计划及总结会议组织工作;负责审定三日计划中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及工程进度量的准确性、全面性、合理性;负责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3)监理项目部:负责监督三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将情况反馈业主项目部,配合业主项目部做好三日计划的考核。(4)施工项目部:负责三日计划的制定,三日总结的汇总;具体三日计划的落实执行和及时向监理项目部提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问题。

2.2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2.2.1“三三制”在电网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实施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2.2.1.1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1)业主项目部对施工项目部下达三日计划编制目录。2)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合理的三日计划。3)经监理项目部、业主项目部审核、批准后,工作小组三日计划。4)施工项目部按照计划执行,施工项目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监理项目部到岗监督计划落实执行情况。5)施工项目部对执行情况编制总结,上报监理、业主审批。6)业主项目部组织召开总结分析会,由施工项目部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后,监理负责整改验收。2.2.1.2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节点1:业主项目部编制三日计划编制目录,并向施工项目部下达。节点2:由施工项目部根据三日计划编制目录编制三日计划,包含安全交底、质量标准、技术交底,三日进度等内容,交由监理项目部审批。节点3:监理项目部总监对三日计划进行审核,逐项核对,确认后交至业主项目部。节点4: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质量专责、技术专责分别对三日计划内容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交由业主项目经理签字。节点5:领导小组对三日计划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三日计划生效。节点6:根据领导小组审批的三日计划,业主项目部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全面把控,在施工现场公示三日计划。节点7:施工项目部内部严格执行三日计划,并根据自身情况每日合理调配人员、工器具进行施工。节点8:监理项目部到岗监督三日计划的落实,特别对现场安全、施工质量严格监督。节点9:业主项目部针对计划落实情况召开总结分析会,施工项目部汇报三日工作完成情况,监理项目部汇报三日监督情况。节点10:对三日工作情况进行梳理,计划执行良好进入资料归档环节;存在问题进入整改环节。节点11:业主项目部汇总出现的问题报至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调部署。节点12:业主项目部针对领导小组协调部署情况下达整改通知。节点13:施工项目部根据业主项目部下达的整改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节点14:监理项目部对施工项目部实施整改情况进行监督验收。节点15:业主项目部对“三三制”相关资料进行资料归档。

2.3绩效数据的采集

三日计划制定率、三日计划通过率、三日总结会出勤率采取现场查看资料文本的方式进行;业主抽检合格率、进度完成率、工程优质率采取现场查看施工工地方式进行;安全控制率从安全方面违章次数、人身伤害、设备故障次数依靠监理记录及业主监督检查汇总统计;监督人员到位率采取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到位记录与工程进展情况对照检查的方式进行。

三、评估与改进

3.1对公司战略的改进方法

通过对电网建设工程实行“三三制”管理,积极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探索电网建设新方法、新思路,在今后电网建设工程中不断完善“三三制”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公司电网建设水平。

3.2对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

进一步加强“三三制”管理对电网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加强各个项目部的配合与沟通,互相学习先进经验,在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加大研究创新力度,完善电网建设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施工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3.3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电网建设指标体系涉及到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完成率、工程优质率等多个方面,为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要在原有的指标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指标管理体系。

3.4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先进管理模式转变,在实际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流程,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

3.5对绩效考核的改进方法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配网工程;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工程造价

Abstract: the power of the improvement and construction to thedevelopment of each field of the society,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rational and efficient use of power resources t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Construc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scale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the need for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more strict and perfect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China's powerdevelopment situation,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andimprovement measures of power network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afety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电力配网建设工程的意义

电力配网是指通过配电设备将从输电网或者发电厂接受的电能按照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配电网按照电压级别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按照供电区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工厂配电网。电力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对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百姓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配网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电力能源、优化资源配置。所以,加强与完善电力配网建设工程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电力配网的建设包括事前电力配网准备工作的管理、施工进度控制管理、电力配网工程造价管理和电力配网工程安全操作管理。

电力配网建设中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配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电力配网建设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1、电力配网缺乏有效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供需空间日益扩大。我国对于电力供应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这些新要求、新挑战必须依赖于有效的电力配网规划。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规划分为电源规划、主网规划和配网规划。在电力研究方面,我国一直将研究重点放在电源规划和主网规划方面,长期忽略配网规划的重要性。致使我国配网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缺乏完善、详细、标准化的施工流程,电力设备较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从而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2、事前准备工作不到位

我国在电力配网建设中,一直存在着电力配网事前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场地进行勘测,缺乏对安全隐患的排除。归于工作设备缺乏及时的维修、防护和更新,致使配电工程不达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差。

3、各部门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

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部门三方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致使对工程进度缺乏有效的跟进和管理。当工程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4、电力配网工程造价不合理。电力配网建设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施工结算时成本核算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

5、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由于当前配网工程的基层工作人员多是农民工群体,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此外,电力部门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致使工作中不能“有法可依”。

三、加强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1、事前电力配网准备工作的管理

事前准备工作管理是电力配网工程的规划管理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电力配网工程的规划管理,是在事前进行方案的优化,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施工现场的勘测、工作设备及其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人员配备等工作。

电力配网工程的规划管理,是在施工前科学地确定管理流程,确保配电工程的合理运营,避免工作中因为不合理的设计导致工程作业的重复修改,提高工作效率。电力配网工程的规划流程包括工程项目立案、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工程施工监理、工程验收、工程结算等流程。在工程规划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以“优化电力结构,提高用电安全”为原则,优化规划流程,提高电力配网工作质量。

电力配网工程事前要做好及时到位的准备工作,首先,事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对于配电网的危险处要进行及时到位的防范。其次,对工作设备和工作材料要进行及时的检验和严格的监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原材料的过硬质量,以此保证工程的安全。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在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同时,时刻注意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心态,以此保证配电工程的工作质量。

2、电力配网工程进度管理

1、加强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部门的交流。定期召开例会,在例会上交流工程进度,对比实际工作和计划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合理分析。总结原因,制定措施。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部门还要加强工程现场的协调。当工程现场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一起到现场进行协调与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确保工程进度的跟进。

2、落实工程规划实施。将电力配网工程总体规划按照实际操作的需要,分解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并将目标计划中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具体分配到各个班组,实行责任制。保证工作目标高效完成。

3、配网工程造价管理

配网工程造价管理是配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配网工程工作量较大,项目繁多,地方干扰性比较大,所以完善配网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更加合理地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效地解决问题。结合电力配网工程的工作流程,本章节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进行探讨。

(1)事前电力设计控制

电力配网工程设计关系到整个电力配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作为一项事前技术纲领性的操作,要具备工程的适用性和预期前瞻性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提出多种方案,在成本、技术上进行对比,从而优化出一个成本低、技术强同时面对突发状况应变机制强的设计方案。

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管理主要包括设计变更和施工进度的变化。工程变更影响着工程造价、关系到成本控制。控制设计变更次数,在工程设计时,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结合实际状况,尽量减少因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引起的设计变更。此外,禁止随意通过更改设计图增加工程内容,如果需要增加建设内容,应该提交设计变更申请,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协商,并有监理部门同意,并严格按照控制成本的原则决定设计变更方案。

(3)工程结算管理

财务结算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结算时,应该严格审核各种支出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评价审核资金调度的合理性、分析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在进行结算时,根据各级部门提供的辅助记录结合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报告全方位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

4、电力配网工程的安全管理

(1)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首先,制定施工过程中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简历实现安全施工模式。其次,在施工前找出安全隐患,解决实际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履行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操作。

(2)提高安全意识

电力配网工程中的基层操作人员大都是缺乏安全意识的农民工,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安全施工规章制度也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对基层工作者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是电力配网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保证优质的配电工程更好地为输送电能服务。

电力配网工程的质量控制,首先是在施工前对各种工作因素,比如工作设备、工程原材料、工作人员等进行质量控制。其次,对施工过程中的安装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最后是当工程结束后,对完成的工程进行严格、及时的验收。

结语

电力配网工程工作量大,项目繁多,给具体工作的落实带来许多难度。所以需要电力配网工程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的管理体系,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规划,各部门进行合理有效沟通,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工作质量;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一项工程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浅谈电力配网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肖莉敏.中国电力教育[J].2011(10)

[2]探析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及管理.陈晓曦.才智[J].2012(01)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电网工程施工;PDCA循环管理模式;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138-02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套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且以质量、安全提高为目的的现代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和实现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网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有必要深化项目管理,而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中是可行的,对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全面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方式,一项工作的开展要经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进而形成周而复始的质量、安全管理循环过程。以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基础,在电网工程施工中,可将质量和安全管理划分为四个过程来实现。第一是计划,通过对施工环境、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的调查和分析,按照承包合同和项目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划以及为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第二是执行,按照制定好的质量、安全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去付诸实施,进而实现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目标。第三是检查,根据施工现场的抽检、平行检查、跟踪检查和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队伍反馈的信息等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最终效果,及时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第四是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采取措施弥补缺陷和不足,不断调整、完善管理活动,并将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一个循环过程。通过PDCA的层层循环,质量、安全管理计划逐渐达到接近最佳或最佳状态,对于实现电网工程施工控制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实践应用

2.1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决定着电网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实施和控制。

首先,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电网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要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就要认真分析、研究合同文件,调查施工环境,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找出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施工前,从施工地点、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施工工艺、主要设备装置、施工环境、管理措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总体或局部施工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形成项目部危险辨识清单,将清单作为预测当前或预期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的依据。

其次,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各种影响因素。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工期长,施工复杂,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因素较多,可从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环境和方法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采购材料前,严格考查材料供应商,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在此过程中,采购人员应严格按照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进行采购,保证一次合格;材料进场之前,进行实物检查,检查材料是否有质量保证书,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性能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经检测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投入使用。在机械设备方面,检查机具型号、性能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加强机械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证其能高效、安全的使用;派设专人对机械的使用进行管理,避免因不合理使用降低机械正常使用性能。人员的素质、行为、意识、技术技能水平、生理心理状态等都可能会引发工程施工质量或安全事故,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培训、考核、现场指导等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每个人都应持证上岗,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效益。影响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环境因素比较多,比如施工现场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工程技术环境等;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往往将上一道工序看成下一道工序的环境,上一道工序能否高质完成直接关系下道工序施工质量,因此编制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施工工艺也是影响电网工程施工质量关键性因素,在计划阶段,相关技术负责人必须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对于基础施工、电缆施工、电气设备安装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程,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并要通过审核和专家论证。最后,通过排列图方法找出影响目标控制的主要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计划和施工措施。

2.2 执行阶段

计划执行阶段是将制定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付诸实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施工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按照既定目标对所有作业场所、分部分项工程、关键工序比如控制网的测量、户外构支架基础施工、主变以及其他设备的基础施工、电缆施工、构支架焊接及组立、软导线施工、主变压器安装、封闭式组合电气安装、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安装等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将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通过检查、评比、信息反馈等方式监督实施部门对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职能部门、施工队伍或个人可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在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

2.3 检查阶段

根据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内容,对执行过程产生的效果进行检查和总结,检查内容包括计划的实施程度、目标的完成情况、问题存在的原因等,然后将完成的效果与项目质量安全总目标进行比较,找出施工中存在的关于质量、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2.4 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一循环的结束,也是下一循环的开始。在该阶段中,首先全面分析检查阶段的结果,对于效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要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将问题纳入下一循环,重新修正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促使施工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3 结语

在电网工程施工中,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应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并使质量、安全管理逐步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PDCA循环法是一种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管理模式,在电网工程施工中,我们应充分借鉴PDCA循环法的精髓,实现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和改进的有机结合,确保各个环节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人员的相互协调,企业也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培训,逐步达到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收。

参考文献

[1] 柳蕾.浅析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

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1(2):71-75.

[2] 杜兴亮.浅析PDCA循环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

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24(2):13-14.

[3] 杨力.PDCA循环在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中的深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