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

美容师学习计划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0)04-0047-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的关注点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让所有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并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美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该计划总结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重点提出了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自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以来,技术的进步、对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为教育创造了许多机遇。2010年3月5日,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 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二、提出的背景及总目标

1 提出的背景

该计划在行动纲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几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列入美国重要议程,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大学毕业率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归咎于美国严重的辍学问题。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较差,高校还需为新生补习功课。而未来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到2016年,10个工作中就有4个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才(Dohm&Shnipe,2007)。目前,只有39%的年轻人获得了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国家公共政策和教育中心,2D08),不同种族学生的入学率也极不均衡(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7)。

因此,该计划指出,教育系统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以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顺利取得高中文凭、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要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者必须与学生合作,开展学习、搜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而不仅仅是信息专家;学生必须从智力、社交和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基于技术的学习和评价系统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为各层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技术还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 计划的总目标及要求

鉴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奥巴马当政期间,变革美国教育成为优先要务。截至2020年,计划将实现两个目标,即持有两年或四年大学学位的比例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缩短所有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无论种族、收入或居住区域,使学生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美国政府认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及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计划特别强调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为了变革教育,行动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出了四点要求: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合作重新设计教育结构和过程,并持续评价其有效性和灵活性;持续监控、测量绩效以改善学习结果;要为每一次进步和结果负责。

三、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

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五个重要方面。

1 学习:21世纪的学习模式

目标: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

计划指出,21世纪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其次,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第三,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第四,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上看,作为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UDL(学习的通用设计)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为目的,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针对因服务不周而未能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特殊群体(包括低收入学习者、少数民族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学龄前儿童、成年劳动力、老年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习。

建议:(1)针对既体现技术推动力、又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的内容,需要修订、创建、采用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改善学习;(2)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3)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学习资源;(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开发、采用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必须能够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习中表现优异),并对其进行评价。

2 评价:应该测量什么

目标: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

计划分析指出,当前学校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从而为如何改善学习提供依据。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技术支持了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了教学与测评的方式。例如,通过让学生在技术环境下改变参数、实施检测、录制数据、画图等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这种评价数据的多样化有

助于评价学生的多项能力。第三,以改善学习为目的,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获取有关学生思维过程的数据;对于在线学习,利用技术可以收集更多详细数据,如学生选择或输入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多种数据为改善学习提供了依据。第四,技术优化了评价,具体体现为:通过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遵循UDL设计原则的评价普及性更高,进一步促进了评价的公平性;技术加速了评价量表的开发与测试,大大缩减了开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提供反馈,还能减少考试次数,从而使评价各方面都得到优化。第五,利用评价数据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例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为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区行政长官建立一个互联的反馈系统。同时,为了使教育工作者易于使用这些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的、可操作的反馈,从而改善教学实践;(2)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使用技术改进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能力,以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复杂技能进行评价;(4)在实施新的评价模式(即,可以收集、共享学生学习的数据)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常规惯例、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受到保护。

3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计划称,当前的教学大多是孤立的,同行之间缺乏外界的交流,这与21世纪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未能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所必须的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首先,要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工具。具体体现为:通过虚拟环境和在线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通过在线社区,将教师与内容、专业知识和活动相连接,从而有效利用教学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做好职前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从事职前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联结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这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可通过技术支持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相混合的教师学习模式,使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这为反思和完善教学提供了持续的支持;此外,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技术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为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专业发展设计、开发资源,开发同行间共享的平台和工具,从而促进持续的专业学习。第三,联结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有效教师资源,对于缺乏有效教师的课程,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联结教学支持了学习型社会,同时,对精于在线教学的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在线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以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鼓励并吸引新人加入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育者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为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习经验,消除由技术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3)在学校、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和它们之间,利用技术来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从而变革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学习;(4)使用技术提供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在那些无法获取优质资源的地方,还要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5)发展具有在线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

4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接入设备的类型限制,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模式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即将世界上任何能使用设备及访问网络的人连接起来。同时,可实现终身化学习及全方位学习。学习基础设施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也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学习基础设施的挑战十分巨大,需逐步实现目标。首先,要确保宽带网络的优良性能和获取的便捷性,特别是要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同步访问;其次,要为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接入设备,鉴于此挑战之大,部分学校通过提倡学生使用个人设备、为贫困生购买设备等办法来节约成本,并解决“平等”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E-Rate计划,为中小学提供部分支持;第三,由高校教育开启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应该在K-16教育中得以普及,这种开放资源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第四,应该考虑发展下一代计算系统,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后,需要一群擅长于新兴技术、并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开发与评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专业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技术资源的教育专家,并促进不同职能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建议:(1)确保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在校内外都能通过宽带或无线连接来访问互联网;(2)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一台网络访问设备、软件和资源,用于在校内外开展研究、进行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和协作;(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加快基于技术的新型开放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4)培养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5)明确“有意义应用”的定义、目标和评价准则,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有意义应用”提供支持。

5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目标:在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员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在许多领域中,提高生产力是重点,但教育却未能沿袭这种惯例。如何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其中,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加以定义、测量,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结果和生产力。因此。要持续改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测量和管理成本,即通过成本会计,记录、追踪、汇报特定服务的成本,从而了解实际成本,并做出预算。其次,在做决策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设计、开发、使用集成系统,来收集所需的综合数据,并明确政策法规。第三,要切实提高生产力,就要考虑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要采取迭代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即对新观点进行定义、测试、再定义,并检验这些新观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四,利用技术来重组教学和学习,例如,依据能力而非座位时间(seat-time)来组织教学。第五,延长学习时间,除了

延长在校时间外,还应通过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其中,在线学习是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之一。

建议:(1)开发、采用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生产力”定义,并针对学习成果和成本,开发、采用相关度更高的、更有意义的测量办法;(2)完善政策,并使用技术来管理成本;在内容、学生学习数据、财政数据的互操作标准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加大投资,以便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完善教育决策;(3)从反思当前的常规惯例(即,依据座位时间而非能力,来组织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继而对“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起到阻碍效果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4)设计、实施并评价技术推进的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在K-16教育系统中取得进步,且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该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引用很多优秀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变革。计划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技术的推动作用始终贯穿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是该计划的核心;其次,提高教育生产力是该计划的归宿点,并通过学习、评价、教学和基础设施来展开教育变革;再次,计划在五个方面均考虑了教育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美国的国情。这是实现该计划总目标所必须的,也体现了美国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做的努力;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四、该计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2010年2月28日,国新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九章(包括59条、60条、61条)提到了有关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规划,规划主要涉及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学习和参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反思我国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更好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2061计划”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计划,旨在帮助所有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提高他们的科学、数学及技术素养,以适应未来由科学和技术主导的世界,使美国的下一代在面临巨大变革和考验时,成为响应变革、适应变革、造就变革、影响变革的新一代。长期的科学教育改革,必须始于学习目标,而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2061计划”的第一本书―《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为学生如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成年人,及在每个学习阶段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提供建议。1993年,《科学素养的基准》出版,明确陈述在二、五、八、十二年级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并能够使用的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1996年,美国推出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整体而言,“2061计划”旨在提高人们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素养,从而更加独立、负责任和富有成效地面对明日之生活。

为了达到上述标准中确定的科学素养目标,“2061计划”在K-12(幼儿园至高中毕业)阶段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并为此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一、宁简勿繁:课程“瘦身”计划

在学校,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但许多教科书和学科教学大纲并不是这样认识的,它们列入大量内容,其中不少是有着肤浅细节和远超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技术术语。学习范围总是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2]。譬如,小学科学课程年复一年地教授恐龙、植物等主题,若要拓展其他主题,教师通常要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和展品。到四五年级,科学学习变成对术语的记忆和对课文的梳理,这一重科学术语而轻科学实质的学习方法一直延续到高中。总的来说,科学教育的现状是:教学内容有广度没深度,信息过多却缺乏精髓。这样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人们的科学素养。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不要从小到大强迫学生消化随科学进步不断涌现的科学内容和词汇,而应进行科学课程“瘦身”,为缓解国家在科学教育上的困境出一己之力。这便是宁简勿繁的理念。

“2061计划”系列报告之一―《科学素养的设计》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减负的具体措施,包括削减主要学科、删减主要学科的分支学科、减少技术词汇、减少无用的重复[3]。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并不是容易之事。为此,它提出参考性建议:如果与学习上的收获比较,“学科”的真实成本过高,就停止该学科并考虑删掉。例如,电路是一个物理学基本概念,有研究数据显示:在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运行差别的知识上,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存在很多困难。教师经常需要花费大量课外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且不论收效怎样,学懂电路概念对学生科学素养有多大重要性呢?从知识本身看,除了对攻读物理学或工程学的学生有一定的价值外,电路学本身对科学素养并没有多大作用。因此,“2061计划”得出结论:串联和并联电路作为一种科目,最好不列为科学核心课程目标,因为它需要很高的教学成本,但只能获得很低的收益[4]。

为了避免被指责削减后的课程过于简化,教师应考虑国家标准和基准的本意―什么是学生最应该了解的核心科学知识。课程“瘦身”的目的不仅是表面上删减课程现有内容,背后的深意是为了赢得时间学习和理解重要事实、原理及其在科学、数学和技术上的应用。精简课程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付出,可能很痛苦,但相信结果会证明,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重软轻硬”: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进入21世纪,技术已成为非常有价值和强有力的教学工具,尤其在美国,技术一直被吹捧为教育的奠基石。然而,由“硬件”推动的教育改革,由于过于强调技术魅力,过分夸大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往往忽视课程内容和结构所起的作用,这注定会失败。学校过于匆忙地引进这些技术,很少花费精力核查它们的技术内容,未能适当地确定其所能起的作用,也很少培训教师学会如何使用它们。一旦学生、教师和家长发现这些新技术的缺陷,就可能把它们扔在一旁,永远束之高阁[5]。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对提供新的教学方式很重要,但所取得的效果应主动归功于课程内容和教学工作能够与新技术完美配合。教学是人类古老的手艺,如何将教学法现代化,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此,“2061计划”提出有效教与学的方法和原则,有些在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中尤其重要。

1.“学”不一定是“教”的成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现象极其复杂,既涉及学习者内部过程又涉及外部影响,既有内容问题又有形式问题,既有简单的学习形式又有复杂的高级学习形式[6]。一堂讲得很好的课,许多学生,包括学习天分很高的学生,实际理解的东西比教师预计的要少。因为不管教师和书本传播的知识多么清晰,学生都需要靠自己来体会它们的含义。因此,学校应选择和强调最重要的概念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质量上,而不是所教信息的数量上。

2.重视学生的现存观念

有效地学习不仅要求新旧概念知识建立多重联系,还要求人们彻底地重建思维方式。学生入学前,对可能遇到的每个论题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他们最初形成的信念会占据统治地位,有些错觉会长期跟随,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现存观念,帮助他们转变错误认识,理解并接受新观点。

3.课程应与科学探索性质吻合,反映科学价值观

科学知识的学习,既要通过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更要通过做什么和怎么做获得定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采取下列步骤培养学生在科技领域的典型行动和思维经验:从自然界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把注意力放在收集和使用证据上―提供历史背景―坚持清晰地表达思想―采取小组学习方式―不要把求知和发现割裂开―淡化记忆技术词汇的重要性。科学不只是大量知识的凝聚,也不是一种累积知识和验证知识的方法,而是一种融入人类价值观的社会活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奖励创造性,鼓励健康的质疑精神,同时避免教条主义[7]。

4.教学要消除学生学习上的顾虑

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在学习数学和科学时,容易产生强烈的顾虑和失败恐惧感。例如,化学科目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许多学生惧怕使用实验仪器或其他工具,因此会失去动手操作的学习机会。教师应消除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告知安全注意事项,提供使用仪器工具的丰富经验。此外,由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多数是男性,女性往往会形成在这方面不如人或不适合从事该工作的刻板印象。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行动,扭转这种令人沮丧的局面,改变观念,选用一些学习材料,介绍女性做出的贡献,鼓励女学生树立自信。

三、科学无处不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现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学校对社会文化的应变和数字技术的使用,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学生在学校教育系统内获得的知识脱离社会实践,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使得除学校之外的家庭、博物馆、社区等非正式环境下的教育越来越受到追捧。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非正式学习对激发和维持中小学生终身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习惯具有深远影响。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以科技博物馆为代表的校外非正式教育场所,正以独特的科学教育价值,吸引着各国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在这方面,美国科学促进会创立的以“科学无处不在”为宣传主题的“科学素养伙伴计划”(Partnership for Science Literacy,缩写PSL)有较大的说服力。PSL选取美国范围内的5所科普场馆,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在许多社区开展一系列的科学主题活动,发放“家庭科学指南”手册,最终目的就是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各种科学知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PSL希望借此向大众传达这样一种理念:“科学,陪伴着您和您的孩子度过每一天;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需要科学的营养;父母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科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会是无限的快乐。”[8]

这一以家庭和社区为主的科学素养活动,成为连接课外科学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纽带,打通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渠道,有效地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科技博物馆在努力提高科学教育成效的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2061计划”自与博物馆合作以来,一直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博物馆也在尝试采用新的方式为学生、教师、社区及学校系统服务。

学校是正式性学习的代表,一大特色是权威性和结构化,而博物馆等非正式学习情境则代表一种尊重、包容和平等[9]。非正式学习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人们具备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从容不迫地应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

四、通向未来的桥梁―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迈向科学教育改革的第一步。用科学知识武装教师,然后提高所有人的科学素养水平,这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向智力和实践的挑战。为了使教师具有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根据“2061计划”目标和原则设置的课程任务,必须进行专业的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的目的,首先是帮助教师理解科学素养目标。“2061计划”对科学素养的基准做了清楚的解释,即客观反映出学生应该能达到的难度水平,但人们经常按照自身对科学的理解及各地区和学校的现行课程解释基准。例如,《科学素养的基准》中“地球”主题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描述:“开口容器中的水会消失,而封闭容器中的水不会消失。”参与“2061计划”讨论的部分专家看到这一表述时,以为是要求K-2年级的学生理解蒸发原理,包括对分子、肉眼不可见的水蒸气及“蒸发”概念的理解。正在教K-2年级学生“蒸发”概念的教师更是这样理解的。然而,基准中并没有提到关于“蒸发”的内容,只是描述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这是某些基准的表达方式。以后才会根据这一现象再设立进一步的基准描述空气是气体的概念,以及蒸发的概念。于是,可以惊奇地发现,培训前后教师对这一学习目标的理解会发生具体变化[10]。

开口容器中的水会消失,而封闭容器中的水不会消失

深入研究学习目标前,参与“2061计划”研讨的专家通常会这样理解这一针对K-2年级学生的基准要求:“了解蒸发作用”“理解物质存在的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对体积有量的认识”“应该了解水的特性。比如,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按照特定的研究程序分析后,他们通常会改变对这一基准的看法:“这仅仅是对容器有盖没盖时出现现象的描述”“严格来说,这只是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无须解释”“概念线性图中显示,K-2年级学生不必理解蒸发的概念”“希望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能对这个现象有一定认识”“研究显示对该现象只需点到为止”。

如此“较真”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基准和学习目标是决定课程内容的基础,教师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传递给学生的是恰当而准确的知识。课程改革必须依赖于对学习目标即基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基本概念或任何类似专一性标准的透彻理解。为此,“2061计划”开发出专门的教师培训光盘―《科学素养教育资源:职业培训》,供高校教师制订职前教育计划、各学区设计在职教师培训或教师自学教学目标时使用。

其次,教师培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传统的教师培训计划通常并不注重这一点。目前,科学课教师面对成分越来越复杂的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态度和行为的挑战,如欺骗、对教师权威的质疑、对学习漠不关心等。教师培训教育通常只是概括性地介绍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很少涉及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问题,结果是大大加强而不是减少对某些学生的偏见。所以,应当向未来的教师介绍各种有关的文献资料,让他们了解,在面对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障学生和家庭低收入学生教授科学课时,可能会产生特殊的教学问题。由于社会人口组成的日益复杂化,学校学生背景趋向复杂化,教师应当谨慎教学,学会对待各种背景的学生[11]。

最后,教师应通过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水平。所有的科学课教师,绝对要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才能实现《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科学素养的基准》所要求的各种目标。对此,中学科学教师至少要主修一门科学专业课。只有加强对专业的学习,才能对科学有深入的了解,在重要概念、理论及应用上显现出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

当然,“2061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全国性和系统性的。教师培训作为一个子系统,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而且最终是为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科学素养目标的捷径。从课程“瘦身”到新教学理念的贯彻,从非正式学习的实践到未来教师的培养,传递着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信念和决心,值得科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7]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序, 174-175.

[2][3][4]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 科学素养的设计[M].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5: 203, 203, 207.

[5] [11]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 科学教育改革的蓝本[M].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 153, 209-210.

[6]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14.

[8]美国科学促进会2061计划. 科学素养运动: 连接校外科学学习和学校科学教育的纽带[EB/OL]. http://.cn, 2005-1/2015-10.

[9]Falk J, Storksdieck M.Using The Contextual Model of Learning to Understand Visitor Learning from A Science Center Exhibition [J].Science Education, 2005, 89(5): 744-778.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连接教育”计划;数字化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企业参与

2013年6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名为“连接教育”(ConnectED)的新计划,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充分利用并升级“教育折扣”(E-Rate)项目①,提高全美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的网络普及率,并连接高速互联网。奥巴马要求联邦政府更好地利用现有资金,使教师更好地利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号召企业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在完善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促进配套学习软件和技术的开发[1]。此次改革有效地推进了科学技术和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实施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只有掌握前沿信息才能获得长远发展,而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在韩国,所有学校都有高速网络连接,所有教师也接受过数字化教学训练,到2016年,纸质版教科书将全面退出韩国教育市场。科技领先的美国,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以新科技为基础的互动式、个性化学习体验,对帮助美国学生增强竞争力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奥巴马指出,要想帮助美国学生走在数字化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保证他们享有前沿科技。[2]

虽然美国曾经力推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但是现在仍落后于一些在科学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入的国家。根据白宫提供的数据,美国学校目前享有的网络服务和普通家庭享有的网络服务相差不大,但一所学校的网络用户规模通常是一个家庭的数百倍,只有不到20%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现有校内网络服务能满足其教学需求[3]。美国政府表示,如今还有数百万的美国学生不能在学校享有高速宽带网络。事实上,高速网络的缺失直接制约了美国教育的发展。因此,美国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高速网络和信息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到教育中。

鉴于此,美国总统奥巴马推行了“连接教育”计划,希望学生家庭、商界、学区和联邦政府一起努力,让美国学生在5年内能够在教室中享受到高速宽带网络服务,并为他们提供能充分利用这项服务的配套设备。该计划通过借助企业的力量普及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使全美学生都可以使用高速网络。同时,政府出资对教育工作者进行网络知识培训,帮助其更好地运用网络技术。

二、主要内容

(一)提高网络连接率,升级网络速度

“连接教育”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将全美学校教室和图书馆升级到新一代高速宽带网络及无线网络,使网速不低于100Mbps,最好能达到1Gbps;在5年之内,使得美国基础教育阶段99%的学生进入数字时代,适应数字化的教学需求。此外,“连接教育”计划突出强调要提高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网速,为偏远地区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连接教育”计划的实现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联邦教育部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教师相关培训的投入,支持和推动教师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三)鼓励企业参与和支持,满足学校的硬件、软件技术需求

奥巴马利用企业、州政府、社区和学校的力量推行“连接教育”计划,推动私营领域的创新研发,为教师和学生设计能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教学设备及软件,使其与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接轨。私营部门的技术创新可以促进相关教材和教育软件质量的竞争,促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功能丰富的教育设备。

三、实施阶段与取得的成效

(一)广泛推行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

2014年2月,“连接教育”计划在美国推行8个月之后,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对该计划此前的广泛推行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其中包括计划实施的措施和成效、存在的问题。

1.措施和成效

根据计划实施情况,奥巴马指出“连接教育”计划的目标包括普及高速宽带网络及无线网络;使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并安装有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内容;使教师懂得如何运用技术增强课堂体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在家继续开展学习。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决定为学校宽带建设投入双倍资金,在2014年和2015年增加20亿美元的投入。这将使1.5万所学校展开数字教学,2000万名学生拥有无线网络并享受数字学习。在此基础上,“连接教育”计划的目标将可以提前完成。[4]

在“连接教育”计划的推行过程中,私人企业及部门承诺积极参与。美国诸多公司积极回应总统号召,为“连接教育”计划提供资源,并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些公司承诺投资7.5亿美元,以产品和服务优惠的形式为美国师生提供帮助,提高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和教师开展网络授课的能力。这些承诺将使“连接教育”计划更快地走进全美所有课堂,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学生所在的课堂。

随着教学软件、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美国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连接教育”计划为学校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课堂互动演示,分享和学习世界著名专家的教学经验,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学习型社区,与全国或世界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新的数字教育工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评估,推动学生发展并提供更直接的反馈,互动式在线课程可以让教师了解每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设计适切的课程和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阶段性实施成果的同时,奥巴马也指出“连接教育”计划存在两个不可回避且需要重视的问题。

第一,保障“连接教育”计划的普及性。强大的科技推动力是进一步提高“连接教育”计划普及性的有力保障。科技影响着经济领域的诸多产业,如今也渗透到教育领域。现实中,如果只有少数学校可以拥有高速宽带网络,那么尖端的数字学习市场就十分有限,意味着最前沿的技术和教育资源公司没有动力为价格合理的个性化学习设备和互动教育投入大量资金,学生进而无法获得前沿数字学习资源,学校也缺乏为每位学生配备计算机的积极性。只有鼓励学校为学生配备电脑,普及校园内部高速宽带网络,才能保证“连接教育”计划的普及性。因此,调动公司、企业、学校等相关组织的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保障“连接教育”计划的公平性。“连接教育”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青年人的潜能,使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如何使成绩突出和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同一个集体中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进步?“连接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可以解决这个困境。具体来说,如果在同一间教室里,每名学生都配备了个人学习设备和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数字学习资源,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学得更多,学习困难学生也有机会打牢基础。

(二)日趋成熟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19日,奥巴马在白宫的发言中总结了“连接教育”计划在日趋成熟阶段所取得的成效,并进一步指明了继续推广该计划所需注意的问题。

1.措施和成效

第一,“连接教育”计划得到了联邦、州和地方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美国教育部将举办12个学区的教育峰会,主题为“为未来教育做好准备”,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工作,为其制定行动计划,使先进技术在每个学区都得到应用。美国教育部长还声称,为了支持数字化教学,政府将在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中投入超过270亿美元的资助经费。[5]

第二,“连接教育”计划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虚拟教与学,通过在线系统进行作业修改和提交。EdX公司已经承诺提供免费的世界顶级大学在线课程,包括免费提供教师培训证书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Coursera也承诺在两年内为每个学区的教师提供免费在线辅导和专业培训课程。[6]

第三,政府和企业提供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高速宽带网络设备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已从硬件上对网络教育进行支持,网络发展的基础设施正趋于完善,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奥巴马指出,除了依靠政府,推行“连接教育”计划还依赖于美国顶尖的科技信息公司。截至2014年11月,已有10家公司承诺投入20亿美元。

第四,从软件开发上为计划推广做好准备。除了网络连接必需的硬件设施,软件设计公司也需要进行大量投入。比如,Adobe公司提供的软件可以设计高性能的教程和电子课本,教师也可以使用Prezi公司的软件呈现课堂内容。其他电子科技公司也有能力提供大量软件、电子书、教师培训资源等。[7]

2.存在的问题

在“连接教育”计划的推广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网络的普及,奥巴马强调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在学校普及安装网络设施的知识,号召电子科技公司对学校硬件设施的安装进行技术指导;二是为教师和校长提供学习网络教学的机会和平台,掌握运用软件进行教育教学的技能。软件应用的学习也是提高教师和校长专业化程度的重要内容,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开展大规模的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校长和教师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评析

(一)价值取向

“连接教育”计划的价值取向是“重能力、促发展,以人为本”。首先,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发展――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因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所以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广为认可。其次,网络科技使课堂教育形式发生了变革――从重形式到促发展。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例如,“翻转课堂”是网络教育时代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之一,其精髓是通过课堂外的网络平台传递教学内容。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上课时间用来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的任务或项目。另一种模式是交互式在线课程,它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和知识反馈,从而让教师真实了解学生,并利用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评价。交互式在线课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提升,而不仅是在形式上完成学习任务。再次,网络时代的教育强调以人文本,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者和独立的个体,要主动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视频或者在线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得到了专业发展。为了在教学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掌握新技术、应用新手段、实现师生互动。“连接教育”计划顺应了网络时代教育的本质需求和趋势,“重能力、促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连接教育”计划的推行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取得成效的原因

“连接教育”计划之所以能够有效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企业的参与和投入。企业在推广网络设备硬件、信息技术软件等方面功不可没。前沿信息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并推广“连接教育”计划,研发和生产功能丰富的教育设备、基础教材配套产品等。繁荣发展的教育软件市场将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显著作用。第二,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培训。“连接教育”计划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创建学习社区,使他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协作互动、设计课程模式、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成为“连接教育”计划最大的受益群体之一。与此同时,教师熟练掌握先进的软件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也促进了“连接教育”计划的成功。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对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宽泛而不够细致,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还包括学校体育的功能、训练与竞赛等内容。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和教学对象的了解及课堂的管理。研究认为,两国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应该来自于中美体育总的指导方针的差异,及两国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设置的不同。

通过改进体育教师教育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已成国际共识。作为体育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形式与内容体系是影响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中美两国体育院系都将体育教学法列为主要课程。由于中美教育体制不同,两国在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与课程设置上也有所区别。近年来,有关学者曾对中美体育教师的培养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王永盛和姜明对中美体育专业学生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及教育实习进行了比较,该文主要从宏观上比较了中美体育教师及研究生的培养。项世新等对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诸方面(如入学条件、师范专业条件、体育师范学习的特殊要求、毕业及教师资格证书要求、本科体育师范课程内容等)进行了比较。关北光等曾比较了中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发现两国培养体育教师的差异,为我国体育教学法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对比

从中美两国分别选出几本有代表性的涉及体育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比较,其中,中国选取周登嵩、潘绍伟的《学校体育学》、毛振明的《体育教学论》、季浏的《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美国选取《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技能发展》(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in Physical Eduction)、《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fDynamic Physical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rChildren Moving:A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Physical Education)。

1.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共性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存在两点共同之处。其一,体育教学法的教材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章节。这表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都认为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是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的核心内容,体育专业预备师资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其二,分学段安排相应教学法内容。这说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对不同学段体育教法体系应该存在显著差异有共识。

1.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

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广,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而且包括学校体育目标、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内容。中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宏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中国的教材比较详细介绍了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学校体育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另外,中国的教材对如何组织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做了介绍。

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上,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及学生(教学对象)的分析。美国的教材除了介绍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讲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课堂的管理以及残疾学生的教学。相对而言,美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微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美国的许多教材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体育课堂的管理,详细讲述了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预防性或纠正性的管理手段。又如,如何帮助残疾学生或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也是美国体育教材中一项重要内容。有的美国教材还详细地讲述如何根据学生身体的发展来教授基本的运动技能。此外,美国的几本教材都有相关的章节介绍如何观察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主要讲述体育教师如何利用不同的测评方法与手段,自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中国的体育教材不同,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几乎很少介绍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内容。

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差异的成因

2.1 中美两国体育的总体指导方针

中国体育有两个重要的体育文件,即“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因此,我国的学校体育也必须围绕这两个计划而实施。而美国的体育教育实际由各州政府进行指导,各个地方学区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主要方针是促进全民健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州政府对课余体育竞赛并无具体要求,而校际间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教学是分开的,有专门的竞赛协会和部门负责。显然,中美体育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设置的差异,也反映到了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上。

2.2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中国,体育教学法只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相关内容多散见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以及各运动项目命名的“术科”之中。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法相关课程包括普通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诸多术科课程以及近年新开设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然而,尽管体育教学法的相关课程看似很多,但在相关课程各自的内容体系中教学法的内容相对薄弱。这一点不仅在中国有关教学法的教材内容体系中体现,而且还可以从中国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现状中得到间接印证。而美国体育院系的学生至少要上两门以上的体育教学法课程(如,小学体育教学法和中学体育教学法)。

美国有专门的体育教学法教材供小学和中学使用。例如,《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专门为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是专门为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美国的体育学者认为,中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心智水平、运动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的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此外,中国的体育院系都开设普通教育学这门课程,而美国的体育系通常不专门开设这门课。在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计划中,普通教育学相关知识已被揉合到中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了。

近十年来,美国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已从过去单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偏重于教师的“教”到着重于学生的“学”。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动作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等都被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采用。

2.3 体育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

中美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还源于两国体育教师教育的不同取向,即是否构建并实施体育师资培养标准。

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根据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而发展。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将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最终教学目标。最近,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偏重教授集体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等),到侧重更具体育锻炼价值的终身体育锻炼活动,包括双人隔网项目(网球、羽毛球等),个人体育活动项目(举重、高尔夫球等),户外体育活动(攀岩、徒步旅行等),水上项目(游泳等)和非传统体育活动项目(飞碟、轮滑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有时代特点的体育教师,美国体育运动联合会最近颁发了新的体育教师培养标准——“2008年美国本科生体育师资培养标准”,明确6项内容:(1)科学与理论知识(体育预备师资应具备与培养体育人才相关的专业知识、科学和理论知识,并拥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的能力);(2)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必需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f3)课程的计划与实施(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制定和应用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能力,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地方,州及国家体育教学标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4)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体育预备师资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语言、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的效果);(5)教学效果的评估(体育预备师资能够运用多种测评手段分析和反思教学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决策);(6)职业素养(体育预备师资具备成为一名专业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多种素养)。美国各体育院系也对体育预备教师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改革,对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有些美国体育院系增设了“身体素质教学法”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帮助体育预备教师学习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教授身体素质的理论知识,以便于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美国学者认为体育预备教师在教育实习之前应有更多体育教学实践机会。许多美国的体育院系将中、小学教学法课程分为两部分:课堂的理论讲叙和中小学体育实践。例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教授小学体育教学法时,在学期的前半段,会先在课堂上讲叙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相互进行模拟体育教学,并去中、小学校观摩体育课。在学期的后半段,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去当地小学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刚开始,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8~10名小学生或者两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18~20名小学生,逐渐过渡到一名体育专业学生教授20名小学生。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会相互观摩和相互评价。有教龄的小学体育教师和大学的教师也参与教学评估过程,并给体育专业的学生及时的教学反馈。又如,美国滑石大学小学体育教法课是在体育系学生进入学生实习课前的必修课程。学生在小学观摩体育课或独立上课的时间占整个小学体育教法课授课时间的70%。体育系学生在学院每周上一节课,学习体育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方法,然后用4h的时间(每周2次,每次2h)在小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的教学评估包括自我观摩与反思,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后反馈以及大学教师现场看课、评课。

美国体育教师教育重视强调体育预备师资对中小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认识、了解并准确把握教学对象是当今美国为“师”素质第一要点。近年,美国的体育科研工作者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种族的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以及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加强研究,并建议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例如。运动技能学专家发现,儿童学习投掷动作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们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身体发展阶段,来安排教学内容与选择教学的手段。又如,由于男女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专家建议中学(尤其是高中)的体育教师应在学期初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来安排教学内容。再如,目前美国的发胖儿童不断增多,如何帮助肥胖儿童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已成为体育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了解教学对象,体育院系的教师不仅在体育教学法课堂中讲述教学对象的差异,而且,还带领体育专业的学生去中小学校观摩学生的行为、交流方式和体育技能水平,并要求体育专业的学生写出书面报告,详细描述学生的个体差异。

美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还相当重视提高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在美国体育教学法中,数码科技包括录音与录像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例如,美国滑石大学的教师在上小学体育教学法时,要求每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运用DVD数码摄像机拍摄两次体育课全程录像。体育专业学生应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评估标准,分析小学生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提供给小学生反馈的频率和质量、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时间分配等,并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大学教师并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估标准,对照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录像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估。

中美在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体育教师教育体制的差异,但在提高体育预备教师专业水平与促进有效教学的共同目标下,美国的很多做法具有借鉴价值。具体包括:一,重视体育预备教师的教学技能,突显体育教学法的学科与课程建设,并注重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能力的培养;二,强调体育预备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并以此整合实用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课程综合化,过滤那些过于理论化或空洞的教育理论,以及疏理庞杂无章的术科教学内容或课程;三,构建并实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其中包括体育教师资格标准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通过“标准”来促进体育教师教育“运动技能”本位,向“教学能力”导向的转型,进而改变体育教师聘任“惟‘技’是从”以及专业发展“自生自灭”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永盛,姜明,中美体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1):20-23

[2]项世新,高原,巴特利,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2):11-18

[3]关北光,胡军,朱建伟,等,中关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9,16(2):64-67

[4]周登嵩,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法教材:教师教育;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61-04

通过改进体育教师教育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已成国际共识。作为体育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形式与内容体系是影响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中美两国体育院系都将体育教学法列为主要课程。由于中美教育体制不同,两国在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与课程设置上也有所区别。近年来,有关学者曾对中美体育教师的培养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王永盛和姜明对中美体育专业学生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及教育实习进行了比较,该文主要从宏观上比较了中美体育教师及研究生的培养。项世新等对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诸方面(如入学条件、师范专业条件、体育师范学习的特殊要求、毕业及教师资格证书要求、本科体育师范课程内容等)进行了比较。关北光等曾比较了中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的教材内容,发现两国培养体育教师的差异,为我国体育教学法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对比

从中美两国分别选出几本有代表性的涉及体育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比较,其中,中国选取周登嵩、潘绍伟的《学校体育学》、毛振明的《体育教学论》、季浏的《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美国选取《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技能发展》(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in Physical Eduction)、《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fDynamic Physical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rChildren Moving:A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Physical Education)。

1.1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共性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存在两点共同之处。其一,体育教学法的教材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章节。这表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都认为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是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的核心内容,体育专业预备师资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其二,分学段安排相应教学法内容。这说明中美体育教育专家对不同学段体育教法体系应该存在显著差异有共识。

1.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

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广,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而且包括学校体育目标、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内容。中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宏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中国的教材比较详细介绍了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学校体育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另外,中国的教材对如何组织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做了介绍。

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上,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及学生(教学对象)的分析。美国的教材除了介绍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讲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课堂的管理以及残疾学生的教学。相对而言,美国的教材对体育教学微观方面的论述较多。例如,美国的许多教材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体育课堂的管理,详细讲述了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预防性或纠正性的管理手段。又如,如何帮助残疾学生或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也是美国体育教材中一项重要内容。有的美国教材还详细地讲述如何根据学生身体的发展来教授基本的运动技能。此外,美国的几本教材都有相关的章节介绍如何观察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主要讲述体育教师如何利用不同的测评方法与手段,自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中国的体育教材不同,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几乎很少介绍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内容。

2 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差异的成因

2.1 中美两国体育的总体指导方针

中国体育有两个重要的体育文件,即“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因此,我国的学校体育也必须围绕这两个计划而实施。而美国的体育教育实际由各州政府进行指导,各个地方学区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主要方针是促进全民健身,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州政府对课余体育竞赛并无具体要求,而校际间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教学是分开的,有专门的竞赛协会和部门负责。显然,中美体育总的指导方针和管理设置的差异,也反映到了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上。

2.2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中国,体育教学法只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相关内容多散见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以及各运动项目命名的“术科”之中。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法相关课程包括普通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诸多术科课程以及近年新开设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然而,尽管体育教学法的相关课程看似很多,但在相关课程各自的内容体系中教学法的内容相对薄弱。这一点不仅在中国有关教学法的教材内容体系中体现,而且还可以从中国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现状中得到间接印证。而美国体育院系的学生至少要上两门以上的体育教学法课程(如,小学体育教学法和中学体育教学法)。

美国有专门的体育教学法教材供小学和中学使用。例如,《活动的儿童:体育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专门为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充满活力的初中体育》是专门为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而编写。美国的体育学者认为,中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心智水平、运动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的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此外,中国的体育院系都开设普通教育学这门课程,而美国的体育系通常不专门开设这门课。在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计划中,普通教育学相关知识已被揉合到中小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了。

近十年来,美国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已从过去单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偏重于教师的“教”到着重于学生的“学”。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动作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理解式球类教学模式”等都被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采用。

2.3 体育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

中美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还源于两国体育教师教育的不同取向,即是否构建并实施体育师资培养标准。

美国体育教师的培养根据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而发展。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将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最终教学目标。最近,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偏重教授集体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等),到侧重更具体育锻炼价值的终身体育锻炼活动,包括双人隔网项目(网球、羽毛球等),个人体育活动项目(举重、高尔夫球等),户外体育活动(攀岩、徒步旅行等),水上项目(游泳等)和非传统体育活动项目(飞碟、轮滑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有时代特点的体育教师,美国体育运动联合会最近颁发了新的体育教师培养标准――“2008年美国本科生体育师资培养标准”,明确6项内容:(1)科学与理论知识(体育预备师资应具备与培养体育人才相关的专业知识、科学和理论知识,并拥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的能力);(2)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必需的运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f3)课程的计划与实施(体育预备师资具有制定和应用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能力,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地方,州及国家体育教学标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4)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体育预备师资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语言、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的效果);(5)教学效果的评估(体育预备师资能够运用多种测评手段分析和反思教学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决策);(6)职业素养(体育预备师资具备成为一名专业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多种素养)。美国各体育院系也对体育预备教师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改革,对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有些美国体育院系增设了“身体素质教学法”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帮助体育预备教师学习如何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教授身体素质的理论知识,以便于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美国的体育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美国学者认为体育预备教师在教育实习之前应有更多体育教学实践机会。许多美国的体育院系将中、小学教学法课程分为两部分:课堂的理论讲叙和中小学体育实践。例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教授小学体育教学法时,在学期的前半段,会先在课堂上讲叙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相互进行模拟体育教学,并去中、小学校观摩体育课。在学期的后半段,安排体育专业的学生去当地小学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刚开始,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8~10名小学生或者两名体育专业的学生教授18~20名小学生,逐渐过渡到一名体育专业学生教授20名小学生。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会相互观摩和相互评价。有教龄的小学体育教师和大学的教师也参与教学评估过程,并给体育专业的学生及时的教学反馈。又如,美国滑石大学小学体育教法课是在体育系学生进入学生实习课前的必修课程。学生在小学观摩体育课或独立上课的时间占整个小学体育教法课授课时间的70%。体育系学生在学院每周上一节课,学习体育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方法,然后用4h的时间(每周2次,每次2h)在小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学生的教学评估包括自我观摩与反思,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后反馈以及大学教师现场看课、评课。

美国体育教师教育重视强调体育预备师资对中小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认识、了解并准确把握教学对象是当今美国为“师”素质第一要点。近年,美国的体育科研工作者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种族的学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以及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加强研究,并建议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例如。运动技能学专家发现,儿童学习投掷动作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他们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身体发展阶段,来安排教学内容与选择教学的手段。又如,由于男女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同,专家建议中学(尤其是高中)的体育教师应在学期初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来安排教学内容。再如,目前美国的发胖儿童不断增多,如何帮助肥胖儿童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已成为体育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了解教学对象,体育院系的教师不仅在体育教学法课堂中讲述教学对象的差异,而且,还带领体育专业的学生去中小学校观摩学生的行为、交流方式和体育技能水平,并要求体育专业的学生写出书面报告,详细描述学生的个体差异。

美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还相当重视提高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在美国体育教学法中,数码科技包括录音与录像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例如,美国滑石大学的教师在上小学体育教学法时,要求每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运用DVD数码摄像机拍摄两次体育课全程录像。体育专业学生应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评估标准,分析小学生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提供给小学生反馈的频率和质量、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时间分配等,并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大学教师并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估标准,对照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录像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对学生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估。

中美在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体育教师教育体制的差异,但在提高体育预备教师专业水平与促进有效教学的共同目标下,美国的很多做法具有借鉴价值。具体包括:一,重视体育预备教师的教学技能,突显体育教学法的学科与课程建设,并注重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能力的培养;二,强调体育预备教师的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并以此整合实用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课程综合化,过滤那些过于理论化或空洞的教育理论,以及疏理庞杂无章的术科教学内容或课程;三,构建并实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其中包括体育教师资格标准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通过“标准”来促进体育教师教育“运动技能”本位,向“教学能力”导向的转型,进而改变体育教师聘任“惟‘技’是从”以及专业发展“自生自灭”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永盛,姜明,中美体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1):20-23

[2]项世新,高原,巴特利,中美本科体育师范教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2):11-18

[3]关北光,胡军,朱建伟,等,中关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9,16(2):64-67

[4]周登嵩,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法课程 教学演示 教学延伸 教学评估

2014年8月,笔者到美国伊萨卡大学美术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交流,期间参与了秋季课程教学法与实践(Pedagogy and Practice)从设置到开展的全过程。此课程根据纽约州艺术教育标准设计,结合儿童、青少年的艺术发展实际,以美国艺术教育史与当前的艺术教学理论、实践为基础。它旨在通过探究在工作室中的各种可能性教学,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能够理解与别人交流创造性视觉艺术的重要性,进而解决自己艺术课堂上的各种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方法和技巧上获得具有实用经验的全部技能。该课程通过精心的课程设置和指导项目,为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技术、专业知识、教育学理论、学识修养和所需经验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学生未来教育生涯的起点。

教学法与实践课程包含相关的目标、动机、方法论和评估办法。教师引入教科书和艺术网站上的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全国的乃至国际的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在这些理论学习中,学生将开始定位自己的艺术教育哲学。课程设置内容非常丰富而实用,大致涉及艺术史、审美学和艺术批评,美术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组织课堂和管理学生的行为的实用策略,为学生的特别需要所做的计划,选择和订购需要的艺术材料,艺术材料使用中的健康和安全问题等。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亲身体验视觉艺术教学,包括在当地公立学校24小时的教学观摩,以及到纽约曼哈顿的黑人聚居区――哈莱姆地区进行一周真实的课堂教学等。

一、伊萨卡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法的特点

伊萨卡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法与实践课程与国内相关院校的课程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其融合了多门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突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精彩有趣的教学演示

伊萨卡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法课程设计新颖、内容丰富,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讲授。教授Carla Stetson大学毕业后当过4年职业画家和6年中学美术教师,具有多年的中小学教学经验。她性格风趣幽默,课堂环境宽松,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受益匪浅。可贵的是,Stetson教授在为学生讲解了纽约州艺术教育标准和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等理论知识后,还为学生示范了多堂精彩的中小学美术课,让毫无课堂授课经验的学生逐渐适应从大学课堂到中小学课堂的转变,继而由艺术家转变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定位。

1.低年级美术课示范――《如果恐龙回来了》(《If the Dinosaurs Came Back》)

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示范中,Stetson教授示范了一堂插图艺术课,以非常有趣的儿童文学书籍――《如果恐龙回来了》为参照,教学生做一张以恐龙回到城市为内容的拼贴画。Stetson教授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恐龙回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当宠物养?当上下班的交通公具?可以吓退贼?可以当滑雪场?可以当割草机?……可谓妙趣横生。Stetson教授又演示了恐龙的简要画法,以马克笔彩绘和拼贴的方式带领小学生完成一张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拼贴画。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了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授课方式,并制作出极其有趣的恐龙拼贴画,有些甚至可以保留下来作为以后上课时的教学用具。

2.初中美术课示范――《Sculpture Mask》

Stetson教授以她曾经在中学教授过的美术课为例,为学生示范了如何与学生一起做自己的石膏雕塑面具。课程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己作为模特,在脸上敷上带石膏的纸,沾水变为具有厚度的石膏面具,并在面具上进行彩绘。她还介绍了这堂课在以往中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对石膏的恐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课堂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非常兴奋,急迫地想做出自己的面具。学生被有趣的教学内容深深吸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Stetson教授还演示了《风景》拼贴画、《今天的头发》刻板画、《3D形式和空间》手工艺品制作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运用不同美术材料、不同技法的有趣课程,既教会学生很多实用的美术技能,又起到很好的教学示范作用。

(二)多样化的教学合作与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请一些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学法课程有益的延伸。Stetson教授邀请一位刚刚去纽约中学实习完的学生现身说法,后者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中学课堂的理解。以同龄人的角度和感受讲述,无疑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笔者也受邀为学生讲授了一堂关于中国民间剪纸的课程,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了解了很多之前从未听说的艺术知识,极大地开阔了眼界。

此外,Stetson教授还邀请一位有20年教学经验的伊萨卡兰辛高中的美术教师Patricia Brown,给学生亲身讲述中学美术教学的宝贵经验,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受益过程。Patricia认为:“优秀的美术教师应该具有多重身份:艺术家、作家、博物馆向导、表演艺术家、艺术史学家、艺术批评家、展览策划人、儿童成长专家、平面设计师、良师益友、职业指导者、项目主管等。优秀教师应该具有幽默的性格品质、良好的艺术气质以及充分的自信心,发展自己的艺术爱好、收集艺术创意并向其他美术教师学习。美术教师应该把艺术创作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策划有创意的艺术项目,管理相关事务,执行纪律,并服务于公共事业。”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和学生项目的优秀案例,还推荐了很多实用的教学参考书,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另外,在课堂教学之余,Stetson教授还带领学生参加了在阿尔巴尼市举行的纽约州艺术教师协会的第66届年会(NYSATA),两天半的会议包含了著名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主题演讲、美术教育的研讨会以及超过100个艺术工作室和大学教师的作品展示。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

无论是有经验专家的讲座,还是教师协会的年会,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合作与延伸都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法4个学分的课程,学生要完成并不容易。考勤中只允许学生因为紧急事情请假1次,迟到15分钟视为旷课,旷课4次就没有学分。整个课程由2000分组成,其中有300分的积极参与分,这是考核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的,在美国的课堂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重要。除了参与分外,其他内容还包括:

1.撰写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程计划――50分

使用一本儿童文学书中的文字和插图为二年级学生写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计划。其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写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计划。

2.撰写小学高年级相关课程计划――100分

为小学3-6年级的学生研究和撰写一堂跨学科的教学计划,例如数学、科学、社会学或其他学科。学生间可以互相讲授自己准备的课程,其目的是从教学竞争中反映出学生当前的教学水平。

3.撰写高中课程计划――150分

研究和准备一堂美术课,以备在纽约的一所高中教授,根据学生的造型问题,准备相关展示用的适当的材料和信息,这也是实习计划的一部分内容。

4.撰写中学多文化单元计划,试讲――500分

至少撰写3堂详细的初中美术课程计划,包括单元综述、后续计划和不同评估方式。在试讲中,使用PowerPoint软件或其他方式介绍课程内容和讨论单元。

5.个人展示作品集,实物和网上展示――900分

(1)所有经过修改的课程和单元计划。(2)专业发展计划:列出希望在教学中集中发展的3个艺术领域。(3)介绍信:准备一封给学生家长的介绍信,简要介绍自己的艺术兴趣和相关工作。(4)教学声明。(5)参考书的读后感。(6)课堂观摩反馈。(7)作业照片和哈莱姆的实习经验。(8)研究列表:简要描述学生认为重要的不同教学方法和研究。列出搜集的研究者的名字、理论和主要实践。

这本个人作品集包括了学生的所有课堂作业和各种活动反馈,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从作品集的封面设计、装订到版面编排,又一次考验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能力。作品集也可以成为其工作面试的重要参考,对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也是大有裨益。

二、对国内美术教学法课程的启发和思考

当前,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都意识到对学生师范性培养的重要性,明确了以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为教学目标。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有7门必修课和4门选修课,一共304个课时,19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11%。①然而,师生花这么多时间来学习教学法,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毕业生教师定位不明确、专业技能不高、不注重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现状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一般来说,师范类大学生用于学习美术教学法的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是理论课的学习。大多数师范院校针对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素质开设有教育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的授课仅是将抽象了的概念、原理填鸭式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加之不能及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又不能与美术专业课程相结合,结果就造成这样两门没有艺术性格而只有师范特点的课程根本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到毕业实习时,学生早已经把这两门课程的知识忘光了。”②这是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开设有中学美术教学论课程,是研究中学美术教学的理论讲授课程,其中没有教学演示和实践课程,最后以理论笔试来考核教学效果。即使教师花再多的时间积极备课,大多数学生面对理论学习也容易感觉枯燥而毫无兴趣。结果是学生并没有认真学习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茫然不知所措。

二是大三的试讲。试讲中,每位教师要指导5至10个学生讲课,有些没有当过中学教师,并没有中学美术教学经验,或是没有时间认真对待。学生死板地背诵一门课应付指导教师,只是为了过关而得到学分,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

三是大四的两个月的中学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个过程时间较长,本来是最有效的实践机会,但很多学校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实习的要求不明确。学生在实习中又被找工作拖累,无心专注教学。“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习成绩的好坏与未来他们的就业也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在客观上也不能不影响到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③

相比之下,伊萨卡大学的教学法与实践这门课程开设一学期,只有68个学时,内容却显得更为丰富有趣,教学方法多样,比起国内以课堂理论为主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延伸性。过去十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很多学者意识到应该把学科教育课程摆到重要的位置,强调增加教学法课程的课时数。笔者认为,仅有量的累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再多注意其中质的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积极借鉴国外教学的一些先进经验,在相同课时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封闭僵化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理论的讲授和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可以缩短理论的学习的时间,增加教学示范的内容,并且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给学生介绍经验,多带领学生去中学听课,实地考察;同时,改变单一的理论考试的评估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延展性。这样的改变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中增加学习效率,在师范生承担育人之责之前,先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健全人格,促进其毕业后能成为风趣幽默、想象力丰富的中学美术教师,不但能较快胜任中学美术教学任务,更能将美术教育的美育精神进行更大程度的传播和发扬。

注释:

①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Z].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9.

②于冠超.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中专业教育类课程改革方向[J].艺术研究,2007(3):104-105.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性服务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国教育;自主性学习;教学改革;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6-03

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这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知识的迅速积累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过多强调“因材施教”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估计不足,甚至抹杀学生的自主作用和能动作用。与此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倡导由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施教方法,这种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比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试通过对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的考察,探讨美国大学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及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大学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简称OSU)的通识教育,具有美国大学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具有下列五个方面:

1.以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导向。自主学习相对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而言,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主动地学习、有主见地学习。但是,这种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学生信马由缰地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选择想学与不想学、学与不学的问题,而是在非常明确的教育理念的指导性的选择性学习。如OSU通识教育,在“教育学生成为世界公民”的理念下,组织了诸如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工程技术基础等1000多门课程,提供菜单式的选课服务,甚至还开设“基础写作”课程。对于开设“基础写作”课,他们的解释是“世界公民必须具备很强的语言和文字交流能力”,开设“基础写作”课程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所必须的。正是有了明确的教育理念,规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对象,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美国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尤以课堂教学为重。与许多美国大学一样,OSU对教师承担的每门课程都作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和信息,特别是对所教课程的学科进展情况要掌握得十分清楚,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前沿学术动态的能力。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和案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学实施中重视交互式、参与式教学方式。OSU历史系一位教授在交流时提供的一个实例,很好地注释了他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他介绍自己在讲授中级水平通识课《中共党史》时,运用文献教学法,先把《共产党宣言》提供给学生阅读,然后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实践材料提供给学生,由学生在学习、讨论中自己独立思考,评价中国共产党是不是按照《共产党宣言》来做的,从而独立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结论。这种教学把文献分析、讨论和独立思考融于一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3.以教师主导性教学为基础。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美国大学教育的自主学习尤其注重教师的主动性教学。首先,教师的教学准备充分。任课教师在开学初往往会准备一份十分详尽的课程教学提纲发给每一个学生,这份提纲包括教学目的、指定课本、阅读材料、网上资料(网址)、教学方式、考试说明,等等,其中最重要、最实用的内容是该课程整个学期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细表,哪一堂课学什么,怎么学(是授课还是讨论)。这样明确的规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主动。其次,细化每一堂课的教学安排。教师不仅在每次上课前给学生一份本堂课的授课提纲,也有明确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的哪些内容和课外资料,研究什么问题。每次课开讲时都进行一次15分钟的有关课本内容的测试(quiz),测试的成绩记录在案,这样教师就能够督促学生的课外学习,主导教学的进展。最后,严格落实每周一次的办公时间。办公时间是教师参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教师必须在每周一次的办公时间接受学生的访谈。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的办公时间与教师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与教师探讨人生发展问题。教师通过办公时间既能够释疑解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也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给予帮助,提供规划建议。这是课堂主导性教学的重要补充。

4.以学生独立选择性学习为重点。美国大学教育自主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独立的选择性学习。这不仅表现在美国大学不限制学生学习的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而且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发展旨趣、自我管理等方面也由学生独立选择。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OSU倡导学生学习时进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及其观点,不附和既有的道德伦理、风俗禁忌,而是本着求真务实、探索真理的态度和作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对思想的相关性、逻辑性、清晰性、具体性、完整性和公开性质疑信息的推论、含义、概念和假设进行“批判性思考”,独立地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发展旨趣方面,OSU倡导学生培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培养社群感和成功观。在自我管理方面,OSU指导成立学生“众议院”,既使学生能够熟悉并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培养美国的政治观念,又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OSU发展旨趣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举措对学生独立选择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5.以丰富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为补充。美国大学生课外社会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勤工助学(paid work)、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志愿者工作(volunteer work)、校际体育比赛(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主要包括社团活动、文娱活动、宗教活动、社交活动等。志愿者工作在美国大学里是较为普遍的一项活动。通过志愿者工作,学生不仅提高了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丰富了自主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社团活动同样是重要的自主学习的补充,OSU的学生可以自由参与社团活动工作,学生参与积极性也很高。据学生介绍,OSU只要组织5名学生就可以单独组织一个社团,每个学生平均参加1个以上的社团组织,“特别是那些专业性、趣味性强的社团,都能吸引学生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社团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启发学生的智慧”。另外,美国大学的学生自主学习也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性支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提供极为方便的图书资料检索系统,保证学生快速全面地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和资料。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提供方便。校园文化建设重在鼓励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倡导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而不是把学生定位成被动的、依赖性的角色。总之,美国大学教育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是开放式的教与学,是教师主导性教学与学生主动性选择学习的统一。

二、美国大学教育中自主学习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借鉴

我国的大学教育近年有了较大的改革,也提出了创造性教学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以教为主,忽视教学互动、忽视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以教为主,重在传授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学生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感受的联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习、学生对改进课程的贡献等方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培养的学生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的局面也没有根本变化。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杰出贡献的一流人才,仍需进行艰苦的、长期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比照和借鉴美国大学教育的自主学习的经验,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特别要注意以下问题。

1.凝炼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规范性,是我国教育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显著特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注重教学规范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教学的个性化,使得教学效果有时不尽人意。OSU向学生提供通识课程,教学委员会和教师大多比较注重课程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虽然每门课程学时并不多,但教学效果却得到褒奖。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师采用赋予个性化的专题性讲授,精讲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学习主体――学生主动性发挥程度和主导因素――教师提供教学内容的精彩程度,与课时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凝炼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教学的个性化,一是教师授课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自主学习中首先表现为不同的课程对自主学习的要求的不同。从课程内容来看,不同的学科和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应该具有个性化。其次表现为不同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要求的不同。教师授课的个性化,是课堂教学生命力之所在。个性化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由于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的不同,每一位教师授课的方式必须也只能是个性化的。对于自主学习,教师的参与程度,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师的管理方式,都具有个性化特征。

2.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自主学习是贯穿学习各个环节的动态过程。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主体”变为“主导”,这种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包括引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学习进程、培养自主能力,就是说教师由包办学生的学习转向引导学生的学习,由“替代者”变成了“参与者”。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关键是教师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设计,因为任何课程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自主学习的,成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掌握了教学内容和学科前沿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科知识的内在脉络,在指定一定范围内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自主选择之后,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引导学生从事探究性研究的过程。

3.教师要全程参与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和探究式学习。与美国大学严格落实每周一次的办公时间不同,我国大学教师主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课下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及其有限。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为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范围内实践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参与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不同层次和方面着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进度指定一定量的、难度适度的学习参考内容,让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自主选择,经过训练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逐步实现学生自己选择的自主学习作准备。其次,引导学生制订积极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积极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引导学生制订目标时,要把握好具体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把具体目标融于长远目标之中。再次,参与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适时调整学习的进程。学习目标的完成必须通过学习计划来执行。经验表明,在学习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克制力而放弃计划或者延缓计划,此时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对于学生坚持自己的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尚不健全的初学者来说,在学习计划难以执行的条件下,借助于教师的指导,适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更加主动地检查和反省自己的学习和计划。通过不断地自我反馈和自我检查,最终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和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最后,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结果评价。学习过程结束后,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自主”条件下完成的,由于学生自身学习素质的不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是难免的。这些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并成为进一步学习的经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会受到很多制约。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加以指导,这样能够在各种偏差出现之时,就对错误的结果进行引导性的更正,并提出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9篇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现有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还将更加深入地进行。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美术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美术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1一、班级学生分析: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将加强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册教材共13课,每一课即为一个单元。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造型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色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欣赏等,这些美术活动都十分接近生活,且可操作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四、教学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准备。

2、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价值。

3、在课堂上运用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5、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

6、推荐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美术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基础、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通过常规月查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齐美术教学计划。

2、美术兴趣小组开始训练。

3、训练兴趣组参加石龙镇书签设计比赛、参加市科幻绘画比赛、市电子贺卡设计比赛。

十月份:

1、上交参加市科幻绘画比赛的作品

2、出一期国庆专刊和知识窗。

十一月份:

1、听美术示范课。

2、参加市电子贺卡现场比赛石龙选拔赛

十二月份:

举办元旦书画展。

元月份:

1、组织美术期末考核。

2、撰写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3一、个人基本情况分析。

自20--年毕业至今,已是工作第三个年头了,我一直有着教育梦想,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深受学生喜欢的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认真学习其他师之长处,与此同时,我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很多,我想,这需要我不断地反思自己。通过前两年的工作,我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安于现状没有什么进步的人,虽然我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可是由于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不强,自我感觉功底较浅,再则由于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自己的惰性也就显露得比较多,总是缺少各方面的营养,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班级里,我更是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个人文素养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近期个人发展目标。

1、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2、坚持看书,做到读书有体会,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

3、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在探索、感悟、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4、利用现代化设备,借鉴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体系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三、未来一年发展规划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是教育随笔。

2、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的综合学习中提升了自己的素养,成为了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3、尽心上好每一堂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4、锻炼好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做人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四、具体措施

1、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来到文昌,发现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学习,让我我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素养的教师。

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自己的目标。

3、坚持写“教育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4、加强基本功训练。

“三字一话一画”的老师基本功要不断练习,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5、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

美术课堂要讲究直观性,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用多媒体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精彩。

生动的课堂、全面的美术素养,都不是一日之功,我不敢奢望自己一下子成为优秀的教师,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教育专著发表,但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会一直朝着心中的梦想迎风起航,虽一路风风雨雨,但是我一定坚持不懈,尽心尽力。

美术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4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三个教学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美的事物也有初步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比较慢。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研究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水平。理顺美术教学和对优秀生的培养,真正发挥学校美术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五、学期教改研究专题

通过简笔画的学习欣赏,尝试并体验简笔画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激发创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形成“临摹—记忆—想象—写实—创作设计”的基本技能和造型规律。使简笔画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进一步认识、了解简笔画知识及运用,初步掌握简笔画技巧,能够独立设计、描绘较为复杂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措施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3、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5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如。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美术课。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时注重课前的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美术方面的技能和相关的美术知识,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修改学生的美术做品,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并加注作业评语,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鼓励学生自信给学生创造发展特长的空间,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我设计的鞋子(设计发明课)”、“造型独特的椅子(设计课)”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我负责的变废为宝校本课程,为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课下收集生活中的可再利用的废品,并创新制作成样品给学生观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重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都十分喜爱上我的校本课程。学生所收获颇多。

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选修课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0篇

2015年12月,美国颁布了主题为“为未来而学习:重新构想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的《2016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以下简称NETP2016)。规划的原则与2015年12月通过的《每一个孩子成功法》(Every Child Achieves Act)中的主要观点一致。

NETP由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颁布,由教育研究者、地区学校、高等教育的领导者、学科教师、企业家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参与制定。

NETP2016的基本框架由简介、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Assessment)、基础设施、总结和附录8个部分组成,其中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和基础设施为主体内容。规划希望所有学习者都有公平(Equity)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重新设计教师培养方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多方面的联通(Connectivity),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建立协作领导的机制;在所有的教育机构中实施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提升技术使能的评估(Technology-enabled Assessment),使评估能嵌入数字化教学活动和资源中,提供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联通目标(见图1)。

(一)学习

学习是规划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也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在人们需要学习什么的问题上,规划提出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协作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的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学习者,关注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competencies)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引导学习者负责任、有节制、有意义、安全地使用数字设备;第二,科技可以增加个性化学习的参与度,将科技与实际问题结合(利用基于项目的学习)、运用科技学习课堂外的知识(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设施)可以有效促进学习,科技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和个人兴趣、缩小数字鸿沟,给所有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第三,规划对学习技术的未来进行了预测,指出未来将会有更多技术被运用到教育中,如游戏、虚拟现实交互、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等;第四,在通过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起E-rate项目,利用互联网缩小数字鸿沟,确保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数码设备,转消极使用为积极使用,运用通用设计实现所有学习者无障碍使用学习资源;第五,物理空间和技术使能的学习部分指出,教育者需要重新思考对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的规划和使用,确保其无线网络的覆盖、多媒体设备的摆放等能够满足未来的学习。

该项领域的目标是使所有学习者在正式及非正式场合都能参与并投入学习活动,使学习者以积极主动的、富有足够的知识和创造力、行为符合伦理道德的参与者的形象投身到全球化社会中。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建立一个公平的、可获得的学习生态系统,使所有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可能;重视学习科学原理的指导作用,开发实施那些使用技术且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建立技术资源清单(inventory),并将其与预期的教育成果相匹配,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制定学习资源设计的标准,帮助教育工作者选择和评估教育资源,以实现学习经历(learning experience)的公平与可获得。

(二)教学

教学(Teaching)是主体的第二部分,是实现核心目标的重要保证。

NETP2016认为技术是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方式,也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力手段,其主要表现在加强师生联系、再造学习和合作的方式、缓解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状况和缩小资源获取的鸿沟、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四个方面。通过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缜密设计和考虑,技术能够使有效教学实践效果更加明显、影响力显著扩大。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该项领域的目标是给教育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将他们与学生、数据、内容、资源、个人专长以及学习经历联通起来,从而促进他们开展更有效的教学。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对职前及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以增强其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用技术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能够通过在线方式获得他们所在地无法获取的教育资源,并帮助学习者选择更有效的教学和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发展一支善于进行在线和混合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为从业人员提供有关研究的信息,充分理解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新兴的在线技术支持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为未来在技术使能的高等教育机构或学校任教的大学教授和教师培训规划参与者,制定一套通用的教师技术胜任力标准(technology competency expectations)。

(三)领导力

报告认为,只有领导者拥有了为所有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充足和适用的技术来开拓学习的视野,以此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践,这些学习和教学中的系统性革新才能够发生,这是学习和教学愿景实现的基础。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将技术使能教育(Technology-enabled Education)的理念嵌入到各级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中,构思国家、区域和地方层面的愿景(visions)。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在所有州、区域和学校层面建立明确的战略规划关系(connections),并明确他们如何与技术关联、怎样受到技术的支持从而促进学习;领导人要充分发动包括学生、教育工作者、家庭、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团体、文化机构和其他有关方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制定,从而保证规划能真正反映需求;建立融资机制和规划,确保能够持续购买技术和利用开放许可的资源,领导者要具有识别力,确定哪些部分是可以被现有技术所替代的,也要注意到系统和进程中技术所不能替代的部分,并为开发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制定目标;为各级教育领导者建立实践社区,围绕其进行规划制定、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

(四)评估

主体第四部分是评估,主要介绍了技术使能的评估,它能够为教师、管理者、家庭,尤其是为学习者自身,提供课堂进程信息、实时反馈,能够嵌入学习、减少学习中断;可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和知识,测试更为复杂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内省能力,如坚韧性、自律性等),并且具有更好的可获得性。

从评估时机(timing)、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路径(pathways)、反馈(feedback)、对象类型(item types)五个方面对比下一代数字评估(next generation digital assessment)与传统纸笔评估(traditional paper and pencil),两者主要区别如下(见表1)。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教育系统借助技术的力量来确定值得测量的对象,并使用评估数据促进学习。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启用持续收集和分享教与学提升信息的评估模型时,要修改实践、政策、法规,确保隐私和信息安全;设计、开发、实施学习仪表盘(learning dashboards)、应答系统(response systems)和沟通路径(communication pathways),为学习者、教学工作者、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促进学习成就和教学实践;创建并验证一个整合(integrated)系统,用于设计和实施对于21世纪学科专长和能力的复杂方面(complex aspects of 21st century expertise and competencies)有效、可靠、成本效益好的评估;应展开探究嵌入式评估技术如何在评估复杂能力时激励和吸引学习者的研究和开发,这些技术包括仿真模拟(simulation)、合作环境(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s)、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游戏和认知型导师(cognitive tutors)等。

(五)基础设施

技术使能的学习、教学和评估需要健全而具灵活性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是为保证师生获得随时可用的、高速联通的网络和设备。除了网络和设备,学习基础设施还包括数字化学习内容、促进教育工作者和领导专业发展等在内的其他资源。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使所有学习者和教育者能够获得满足其随时随地学习需要的、全面而健全的基础设施。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在促进无所不在的联通方面,规划将目光转向促进学校和家庭学习的无缝化(seamless),普及家庭的宽带接入在强有力的学习设备方面,鼓励学生在学校使用自带的电子设备;在高质量的数字学习内容方面,提出使用开放许可的教育资源(openly licen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通过有责任使用协议(Responsible Use Policies,RUP),确保了网络、设备的有责任使用和对学习者隐私的保护,并教导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在对学生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和管理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教师和软件开发者明确数据隐私、机密性、安全实践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认为学校和区域有义务将学校或第三方需要收集学生的哪些数据以及数据的用途告知学习者和家长,政策要规定谁可以获取数据并让学生和家长知晓自身权利和义务;在设备和网络管理方面,指出要继续建立互通性系统(interoperable systems)和数据互用标准。

(六)总结

首先,规划的关注点为通过技术而变革学习经历,从而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可获得性。规划对“公平”(equity)和“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进行了定义,认为教育公平(equity in education)是指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重点放在缩小成就差距(achievement gaps),消除学生种族、民族(国籍)、性别、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特征)、健康状况、英语语言能力、宗教、社会经济地位、地理位置等差异造成的障碍;可获得性是指面向所有学习者的、支持教育内容和活动并使其能够获得的应用程序、设备、材料和环境的设计。除了使残障学生能够使用内容和参加活动之外,这一概念也适用于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如英语学习者、农村地区或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技术可以通过嵌入式援助(embedded assistance)支持资源的获得,如文本转语音、音频和数字文本格式的教学材料、差异教学(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项目、自适应测试或其他技术援助工具(assistive technology tools)。

其次,规划认为教育的相关方包括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教师、研究人员、高校领导、技术开发人员、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社区学院、大学、学生及其家人等相关利益者,在教育活动中都需要发挥各自的功能。中小学、社区学院、大学都应该是创新和探索的孵化器;教育者应在学习中扮演合作者的角色,不断学习新知识,与学生共同成长;领导者应树立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支持的态度。报告尤其强调,各方应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才能通过技术促进美国教育的发展。

总的来说,规划描述了一个“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见图2),包含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基础设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础设施提供的健全且无处不在的连接、设备、资源,以及资源可获得性和各方可联通性的支持下,具备技术使能的教育观念的领导者调动各教育相关方了解学习者真实需求,对教育进行规划和设想,而后由符合教师技术胜任力标准、能够应用技术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师将规划付诸教学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教师、家庭等各方通过技术使能的评估来实时获取学习者的反馈。整个过程的实施都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范畴内进行,均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所有的教育相关方、技术、资源、基础设施等都参与其中,共同促进所有学习者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资源可获得,保证学习活动随时随地发生。

美国联邦教育部前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在规划开篇指出,“如果技术革命只是服务于那些有良好经济和教育条件的家庭,那它并不能被称为革命。”因此,一言以蔽之,NETP2016的核心目标为号召社会多方参与,通过技术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所有学习者获取教育资源,实现人人享有的、随时随地可获得的教育。

二、背景分析与评价

(一)NETP的发展历程

1996年,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联邦教育部首次了NETP,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信息高速公路规划。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NETP2000提出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2004年,由于出现了严重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人们开始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缩小技术与应用间的鸿沟,NETP2004开始着力加强师资培训。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重创,教育财政支出大幅缩减,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低谷。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他期望通过教育投资刺激经济复苏,倡导使用技术解决问题,避免社会危机,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因此,NETP2010肩负着改变美国教育体系的责任,出发点由学生转变为学习,关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见表2)。

现今,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保持相对强劲发展势头,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紧缩状态已经结束,就业情况开始好转,家庭净资产大幅回升[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0月数据,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2.2%,科技成为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3]。美国联邦政府2015年教育财政预算总额为68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3亿美元(增幅达1.9%),较2013年增长了30亿美元。教育财政预算的持续增长反映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教育的坚定信念,从而迎来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NETP 2016认为技术将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技术重塑教育,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系统的全员化、标准化、体制化。结合美国NETP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NETP 2016符合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由准备到普及再到规范应用期,最后走向全面变革和稳健发展的变化规律。

(二)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美国历来重视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已成为世界上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2003年,美国公立学校已全部实现联网。NETP 2016充分认可了美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总结了国家在利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第一,在国家观念方面,教育信息化讨论的关注点已经从技术是否应该应用于学习转变为如何使用技术促进学习;重视学习科学研究,通过学习科学的进步了解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哪些个人和环境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成功。

第二,在学习方面,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个性化学习,在学什么、怎么学、以什么速度学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他们为未来组织和主导自己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在评估方面,复杂的软件逐步使评估能够适应个体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并提供近乎实时的结果。

第四,在教学方面,通过研究和实验更加了解了21世纪生活和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面对这些必备知识、技能与能力,开展职前教师培养规划和专业学习,提升了教育工作者使用技术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信心,丰富了经验。

第五,在基础设施方面,确保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都联通高速网络,这将成为学习创新的基础;数字设备计算能力增强的同时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供了高质量的互动教育工具和应用程序;技术促使人们重新考虑物理学习空间(physical learning spaces)的设计,以承担学习者、教师、同伴和导师间新型的、扩展的关系。

规划中指出,“这是使用技术促进超越阶段、地域、身份背景的学习的最好的时代。”这是美国对其国情的充分、正确的认识,也是规划提出的依据。

(三)NETP2016肯定技术的革命性作用

美国通过回顾和总结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发展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技术在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技术的规划必须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层面进行,要通过技术使得对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成为可能。

规划提出了“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号召社会多方参与,通过技术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所有学习者获取教育资源,实现人人享有的、随时随地可获得的教育。将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转变为教育系统的基础成分,开始进行教师教育体制的系统性变革,解决学习者家庭的上网问题,并关注教育工作者管理学生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规划不仅充分认识到了时代带来的机遇,也深刻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巨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三、启示与借鉴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着投入高额资金但收效不明显、教育不均衡、资源质量不高、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4]。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发展目标[5],NETP 2016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一)促进教育公平,更加关注资源质量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与提升教育质量的双重重任。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6]。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第一,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和公共性原则,使学生(尤其是不通过网络就无法享有优质师资资源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优质的教育;第二,关注通用设计的应用,学习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提出的关注与学习动机、过程、内容、结果密切相关的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参与方式的三原则[7],使特殊群体也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学习;第三,要制定通用的学习资源标准,增强跨平台使用的可操作性,扩大资源共享,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制作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获取公立体系的订单,使教育资源建设更加市场化,提升教育资源质量。

(二)树立整体观念,号召各方参与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要素相互协调,号召各方协同配合才能通过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保障,学生和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第一,要关注学生出现的新数字鸿沟,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第二,注重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和职前教师培训,为教育者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第三,领导者(特别是学校校长)要具有技术使能的教育观念和顶层设计能力,树立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支持的态度;第四,学校、教师、家庭等通过技术使能的评估来实时获取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反馈,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第五,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参与,还需要社会各方都能参与其中并发挥各自作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NETP2016提出技术是转变学习的有效方式,通过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缜密设计和思考,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积极作用。面对新时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挑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国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8]。我国应大力促进教师培训系统性改革,关注教师利用技术实现有效教学的能力。第一,确保教师培训项目的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增强教师专业学习。将技术整合到教师培训全过程,在数字化的环境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第二,为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保证教育工作者获得充足的技术支持,能够将他们与人、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活动联通起来。第三,提供持续性的、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始终的教师培训。使用“协作、连贯、持续的”教师专业学习取代“偶发、低效的”教师专业发展[9]。第四,制定教师技术能力通用标准。由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教育者等共同协作,制定一套明确的教师技术能力通用标准,培养一批面向未来技术使能的学习需求的教育者。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1篇

1.加强常态课听课,组长听完组内所有老师的课,填写听课评价表;

2.同学科教师每两个月听完同集备组老师的课,每学期共听同集备组老师的课两次,并填写听课评价表本学科老师

3.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一级教师不少于15节,二、三级教师不少于20节,见习期教师不少于30节,要求跨学科听课不少于五分之一;

4.教研组长按时督促本组老师备好课,完成每周一个的手写精品案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落实集备制度,提高自身素质

1.落实好《青岛第二十三中学优秀集备组评选考核办法》。

2.组长负责好学期本学科组教研内容,围绕学校提出的“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和“激情课堂”,落实到音乐,体育,美术三个学科组

3.按照学校计划按时做好“三课两会”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

4.组长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积极进取,给自己制定出发展目标,提高自身素质

三、按学校计划初步制定通本学科相关联的校本课程

1.按学校计划在本学期制定出与本学科相关联的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在初步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研究,及时总结成果

3.认真参与区教学基本功比武

四、体育学科

端正教学思想,提高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体育教师必须对主要基本技术进行研究,做好示范,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规范(示范规范化本身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有很强的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五、音乐学科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音乐课堂导入上好每堂音乐课的“精彩”开场片段,在这样的魅力影响下,我们的音乐课堂实效性必然得到提高。

2.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实效

3.创设有效地教学途径,提高教学实效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音乐与图画结合创设情境

5.优化音乐课堂评价语言,提高教学实效

6.强调音乐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7.以七年级女生为主,组建学校女声合唱团,利用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训练。

六、美术学科

1.教学工作上加强与同学科外校老师的信息交流,按时参加区市教研活动,及时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各项美术教学工作

2.充分运用直观性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组织美术课代表做好每节课的学习情况记录(课前准备情况、参与学校美术活动等),积极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本学期计划成立书画社团活动(选拔人员)。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2篇

做好备课计划,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备课组工作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备课组工作计划1

-度第一学期工作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学期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计划如下:

一:教学方面:

这学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整体上偏难,特别是运算能力在这学期将得到深化和强化,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必将高。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还是主要按照我们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讲清基本题,理顺中档题,适当补充难题;普通班不追求偏和难,特别对圆锥曲线部分的一些重点、难点的计算题,必须详细讲解给学生听,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多讲解几遍,让绝大部分学生真正落实到位。每位教师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在课课练上,以基本题为主,重点在中档题上,做错的问题要抓落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板书,因为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部分来源于教师的板书,每节课最低有1~2题在书写上力求规范。

二:师资建设:

根据学校的具体部署认真落实:①积极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并且积极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改进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②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参与讲义和练习的拟定,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的用途和影响。③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在认真落实教务处的工作要点的情况之外,需经常组织其余的教师听取你所带的新教师的课,并请其他老师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同时希望组内各位老师都经常相互听课,并及时评课。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或教训,认真总结,在参与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成自己的观念,并希望能够写成论文,最后能够与本组其他的教师共享。

三:集体备课:

为了能够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确定主要内容。

(1)按上周集体备课中预先确定备课章节,各位教师论轮流发言,指出备课中的思路,重点和难点。

(2)然后就上述内容请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教学任务中的有关教学大纲,疏通教材,指出重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并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备课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对于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认真讨论,达成共识。

(3)讨论下周教案的编撰的具体事宜,确定四至五课时内容的个体教学目标、重难点、例题选编及作业的布置。

(4)最后就当前的教学及工作情况,请备课组各成员相互交流,提出建议,说出不足,并由备课组长记录整理,为以后的教学计划或集体备课的适当调整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高二数学组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代表我们全体高二数学教师的工作打算,我们一定能够落实好学校和部门的任务,并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希望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在期末联考中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备课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努力形成教学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的目的。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工作任务,整体推进初二语文教学立以下计划。

二、现状分析:

学生:本年级共有300多名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习方法、书写规范等都有待改进,总的教学形势还不容乐观。

三、教学目标:(对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本学期要完成35篇课文的教学。其中:讲读课文13篇,选读课文17篇。

2、检查督促学生完成5 篇古文,6首宋词和16首每周一诗的背诵及默写。

(二)阅读目标:

1、学习抓住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2、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

3、学会揣摩和运用文中精彩的语言。

(三)作文目标:

1、继续以语言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的语言积累,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2、本学期拟完成大作文3篇、周记、摘抄不少于10篇。

四、主要措施:

1、课堂摒弃“灌输”,选择“对话”,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讲读课文,师必须精讲精练,每文拟用2━3课时;自读课文,可放在课内(不超过1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自习课上),但配套练习要跟上,本期至少出两套配套检测题。具体视时间而定。

2、巩固上学期集体备课成果,继续发扬集体备课的优势,力争效果最大化。备课组例会具体安排如下:时间:每周二下午。地点:办公室。

3、上好欣赏课,激发学科兴趣:

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的文学欣赏课仍然关注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教学,尤其是宋词。

4、改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

首先、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其次,积极鼓学生参加学校放广播站的投稿活动,对有文学兴趣的学生尝试进行作文个别辅导,引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中学生作文大赛。

第四、结合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进行学生作文互评互改试验。

第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

备课组工作计划3

一、 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注重作业反馈。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3)每周检查学生《课课练》一次。

备课组工作计划4

数学是理科的基础,数学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二下学期数学的教课任务,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因此我们需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拟定一份科学的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注重作业反馈。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3)每天检查学生的课后习题作业。

在高二下学期,我们一定会更加的努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奋斗,为高二学生步入高三前大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我们也将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备课组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通过常规月查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缴美术教学计划。

2、成立美术兴趣小组。

3、辅导学生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绘画比赛。

十月份:

1、举办国庆书画展。

2、参加市小学美术研讨观摩课及研讨活动。

3、兴趣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美术组青年教师参加校一人一课活动

2、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3、优秀案例评比。

十二月份: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融合策略

引言

当前社会正在逐步从独立分工向相互合作转变,此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来社会需要极具合作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管在该模式提出以来,广大教师立足学科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积极探索。但在美术学科,尤其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尚没有一个完整教学策略,导致其在实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该情况,笔者尝试从合作学习完整教学策略的制订入手,从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准备合作学习材料、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建构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在小组中,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实现有效发展。因此,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一般要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切入点。

(一)遵守分组原则小学美术教学开展中要有效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建构出极具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小组,并以此为基础,引导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取长补短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对此,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先按照美术造诣水平、美术知识水平等,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弱三个等级,接着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将三个层级的学生按照1∶2∶1的比例划分到一个小组,保证学生做到优势互补。

(二)明确成员职责小组作为一个活动组织,其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如此才能在各自潜能得到激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小组中的每一成员都能尽职尽责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其选出本组的组长、副组长。之后,组长要对本组内的各项事务进行安排,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副组长则需要对组长安排的合作学习计划进行监督,做好记录。以剪纸活动为例,在此次活动开展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长带领学生合作分析需要掌握哪些剪纸技巧,需要剪出什么样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设定一个剪纸主题,合作动手操作。制订了剪纸计划之后,组长需要根据计划内容,为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负责剪出不同的工艺,有的负责组合,副组长则对成员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在这样各司其职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设计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想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其在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等方面获得提升,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以目标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笔者在设定合作学习目标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先摸清所执教班级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就人教版美术教材来说,其在每一章节都涉及了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将其作为教学依据,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美丽的花”为例,本节课涉及对鲜花知识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仿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同时体会鲜花的魅力,学会诠释鲜花的美[1]。据此,笔者设定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鲜花,分析其叶片、花瓣的形状、特点,描述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过程与方法:欣赏多姿多彩的鲜花,利用流畅的线条对鲜花进行描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鲜花,感知其美,展现其美,获得观察能力、绘画能力等的发展。

三、准备合作学习材料

小学美术教学以欣赏和创造为主,其中主要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模块。欣赏、创造渗透于四个模块之中。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材料引发学生的欣赏、创造,促进其美术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提供美术材料小学美术教学中,诸多板块涉及创作活动。就创作活动来说,光有空想是不行的,还需要丰富的想象、联想,并将创意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展现过程中,美术基本耗材是不可或缺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作为美术教学的组织者,应承担起提供美术耗材的责任,根据教学所需,在每节课上为学生提供诸如流沙、水粉等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自由创作。例如,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安全无害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共享,以使学生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创作任务。

(二)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学生作为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材料收集中同样需要发挥作用。美术教学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单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有效提供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通有无,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所需的材料,集思广益。以“千变万化的帽子”为例,教学该内容之前,笔者就将收集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析制作帽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进而就本组所要设计的帽子合作收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小组收集了纸盒,有的小组收集了塑料瓶,有的小组收集了珠子,多种多样的材料为其创造活动的实施创造了坚实的条件[2]。

四、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就将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美术创造自然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采取集体讲授的方式,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详细地讲述给学生。在知识讲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发散其思维,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思维碰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思维能力。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技术等之后,教师可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就所掌握的知识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一个极具创意的主题,并在该主题的引导下分工合作。以“有趣的彩泥”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笔者先让学生掌握美术创意知识,之后以小组形式,鼓励他们选定一个学习场景作为主题,合作设计立体彩塑。在此合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会就本组所选定的学习场景综合所需的立体物品进行讨论,分析其色彩、形状等,制订计划之后合作操作。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合作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4篇

三年级美术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你知道美术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画、好动、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的情况,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新颖、设计合理,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去表现、组合、装饰,体验造型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领域的内容则通过观察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行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现和展示。总之,本册内容的编排注重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借助多样、直观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开阔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传统知识的学习也将是本科的一大难点,如有趣的鞋、团包手工、会响的玩具等内容的学习。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我将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学习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设计、写绘本等内容,我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文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一、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有:

1、由于人数较多,上课部分学生纪律不够严谨,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做到静、齐、快。

2、部分学生作业习惯较差,男生比较突出,绘画水平差距太大。

3、课前教学中双边教学开展一般,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二、教学要求: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精神,体现人文观念。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力求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 注意学科之间的积累和联系,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学科之间的综合效应更为融合和连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7、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8、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9、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三)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共14人,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工艺制作能力比绘画技能差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教学目标:

绘画

1、学习蜡笔水彩画作画方法,了解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水彩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再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学会运用各种色彩。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工艺

1、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进行泥工制作,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

欣赏

1、欣赏世界名画,提高鉴赏能力。

2、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美术兴趣,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5、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6、教学中体现理想课堂。

在教学中积极投入课改当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美术教学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教学行为。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四)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

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8.在符合人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 ,更注重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1.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2.小学美术室2017年新学期工作计划

3.2017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4.2017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5.2017年新学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6.年度美术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7.2017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美容师学习计划范文第15篇

三年级美术课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你知道美术教师的教学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画、好动、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弱的情况,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新颖、设计合理,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去表现、组合、装饰,体验造型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领域的内容则通过观察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行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现和展示。总之,本册内容的编排注重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借助多样、直观的教学手段在丰富开阔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传统知识的学习也将是本科的一大难点,如有趣的鞋、团包手工、会响的玩具等内容的学习。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我将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以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观看电视片、录像片、精美的画作展示,看画展或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展等方式,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学习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针对三年级孩子即将较多的接触手抄报的设计、写绘本等内容,我将逐步穿插一些欣赏及作业中文字和插图构图、布局的简单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一、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有:

1、由于人数较多,上课部分学生纪律不够严谨,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做到静、齐、快。

2、部分学生作业习惯较差,男生比较突出,绘画水平差距太大。

3、课前教学中双边教学开展一般,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二、教学要求: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精神,体现人文观念。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力求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 注意学科之间的积累和联系,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学科之间的综合效应更为融合和连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7、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8、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9、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三)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共14人,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工艺制作能力比绘画技能差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教学目标:

绘画

1、学习蜡笔水彩画作画方法,了解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水彩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再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学会运用各种色彩。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工艺

1、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进行泥工制作,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

欣赏

1、欣赏世界名画,提高鉴赏能力。

2、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美术兴趣,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5、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

6、教学中体现理想课堂。

在教学中积极投入课改当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美术教学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教学行为。

2017年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四)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

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四、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8.在符合人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 ,更注重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1.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2.小学美术室2017年新学期工作计划

3.2017年新学期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4.2017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5.2017年新学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6.年度美术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7.2017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