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和谐统一为最高宗旨,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积极融入企业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以加强学习为根本,加速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遵章守纪为重点,努力确保人生安全无隐患;以勤奋工作为主攻方向,树立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以拓展兴趣爱好为追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崭新的精神风貌、崭新的工作作风促进企业实现建设精品化矿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蓝图绘就,目标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为使目标如期实现,要切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转变观念,明确奋斗目标。

俗话说“意识反应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因此,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今年要突出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认识,转变工作角色。

面对当今世界严峻的经济形势,今年当务之急必须做到“一个转变,一个认清”,即转变工作角色,认清工作形势。为此,一方面要加强认识,提高意识,要从大局意识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警惕“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必须跳出以前的思维方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角色,积极融入企业发展的大潮中。

(二)实事求是,重建职业规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目标。因此,一方面要本着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的原则,重新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然后将三年发展目标逐年、逐月进行分解,让自己对职业成长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随着目标的攀升与实现,努力实现因能择岗、因长择业,因绩提升,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把目标植根脑中、牢记心中、常念口中,从而使自己目标明确,不断鞭策自己,并力争做到三月一回顾、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确保目标不流于形式,促进各项目标顺利进行。

2、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学习是历史使命,是时代要求,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忽视学习就是忽视进步,放弃学习就是放弃进步,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和长期实践的行为贯穿个人工作的始终,要通过学习达到“身强体健”。因此,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计划。

思想政治一直是我国国家企业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更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更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社会。因此,要积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要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贯彻的深入、深度和深化上下功夫,增强贯彻唐安煤矿各项政策、文件和规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积极投入到企业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现代化精品矿井,争做自主保安型员工的大潮中来,围绕企业创建和谐矿区的目标,积极进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学习,努力强化自己的敬业精神,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岗位奉献精神。

三要积极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树立敢于同落后思想斗争的勇气,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努力维护唐安煤矿积极健康、安定祥和、融洽和谐的生动局面。

(二)始终牢记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煤矿行业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安全始终是我矿发展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要想推动发展首先得推动安全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井下工人,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严格按照企业安全发展的要求,尊章守纪,强化决不违章蛮干、向三违隐患宣战,认真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要积极通过煤矿的“井下文化长廊”、“安全知识考试”、警示案例教育以及班前会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来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促进自己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自觉转变,争做一名优秀的安全型唐矿员工。

(三)强化岗位技能学习。

岗位技能是企业员工发展的生命线。要做一名合格的员工起步必须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岗位技术水平。为此,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队班领导对自己工作的安排,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熟悉队班

内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其次要结合实际深切领悟集团公司党政的发展规划和决策部署,明确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三要向“书本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和通过唐矿“互帮互助”等活动,虚心听取大家的指导和教育,而且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明确工作的运行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做到守纪律、知程序、明内容、讲方法,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同时要采取多途径和方式加强与各级各类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项交流畅通无阻;第四要不折不扣地参加集团、煤矿和队班组织的各项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参加检测评估,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充电,真正做到干中学,学中干,活到老,学到老,逐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三、勤奋工作,积极回报企业

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不仅是员工回报企业的最根本方式,而且也是员工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唐矿是一个企业,同时也是一个事业,做事业先做人,做人和做事是一致的,做人和做事,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唐矿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它为员工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搭建了成才的平台、奠定了成功的希望。因此,只有踏实工作,才能创造业绩,只有艰苦奋斗,工作才会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工作,都要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论什么时候都应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切切实实履好职,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常怀感恩之心,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和个人实现和谐健康发展。

四、拓展领域,实现个人价值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我处目前的建设情况,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各种素质,制定出见习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从xx年7月到10月底

注重思想政治学习,要多学习处和科室的各种精神,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在思想上与集体保持高度一致、严于律己、积极上进,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我必须深入地学习集团公司的各种精神,积极向党的队伍靠拢,科学地研究、思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能够与集体共进步、与集体共荣辱。

积极的深入井下,多请教有经验的同志,要对煤矿各个系统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我矿为高瓦斯矿井,要积极面对防突这个新的课题,多学习一些防突方面的知识,要各个方面都要懂,同时还要突出自己的专长,特别要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多参与、多参加各种知识讲座,继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实践中琢磨理论与工作实践紧密衔接的最好方法。

第二阶段:从11月份到xx年2月底

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没有亲手去操作,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在实践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与想象不一样,我这次见习阶段就是要跨过实际和理论的鸿沟。

在这一阶段要积极利用各种工作和业余时间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加强自己的各个方面的修养,形成成熟的与人交际的方法,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多参与科室的各方面工作,要随着所接触工作面的增长和工作量的不断更新,自己的实践知识要同步提高。同时要对科室工作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利用其他时间积极了解各个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这些基础性工作会为我今后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从xx年3月到7月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想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广泛汲取各种“营养”,二是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想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和谐统一为最高宗旨,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积极融入企业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以加强学习为根本,加速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遵章守纪为重点,努力确保人生安全无隐患;以勤奋工作为主攻方向,树立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以拓展兴趣爱好为追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崭新的精神风貌、崭新的工作作风促进企业实现建设精品化矿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蓝图绘就,目标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为使目标如期实现,要切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明确奋斗目标。

俗话说“意识反应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因此,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今年要突出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认识,转变工作角色。

面对当今世界严峻的经济形势,今年当务之急必须做到“一个转变,一个认清”,即转变工作角色,认清工作形势。为此,一方面要加强认识,提高意识,要从大局意识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警惕“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 找工作 ”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必须跳出以前的思维方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角色,积极融入企业发展的大潮中。

(二)实事求是,重建 职业规划 。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目标。因此,一方面要本着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的原则,重新建立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然后将三年发展目标逐年、逐月进行分解,让自己对职业成长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随着目标的攀升与实现,努力实现因能择岗、因长择业,因绩提升,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把目标植根脑中、牢记心中、常念口中,从而使自己目标明确,不断鞭策自己,并力争做到三月一回顾、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确保目标不流于形式,促进各项目标顺利进行。

二、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学习是历史使命,是时代要求,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忽视学习就是忽视进步,放弃学习就是放弃进步,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和长期实践的行为贯穿个人工作的始终,要通过学习达到“身强体健”。因此,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一直是我国国家企业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更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更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社会。因此,要积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要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贯彻的深入、深度和深化上下功夫,增强贯彻唐安煤矿各项政策、文件和规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煤矿企业; 计算机网络; 系统构建

伴随着煤矿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规划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当中,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规划的实际应用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采矿类传统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通过新兴的网络规划技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网络规划工作环节十分薄弱,因此提高计算机网络规划应用水平对于提高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水平具有非常中要的意义。

一 煤矿企业生产中的网络应用整体规划

数字煤矿作为网络技术派生出的虚拟管理系统,是以煤矿企业日常作业为基础进行仿真的,在日常作业进行生产、物流以及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通过数字模拟系统进行处理,煤矿企业的网络规划管理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煤矿生产的信息化规划系统是集合了因素分析、危险预防、安全监控以及应急工程的一体化系统工程,在进行日常管理别是在危险情况预防和事故突发应急处理中通过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共同结合以及网络整体规划提高了煤炭开采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坚持的网络整体规划并坚持可扩容和开放性原则,根据煤炭开采的实际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的制定。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企业的日常规划管理中十分普遍,计算机宏观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生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计算机管理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瓦斯及通风检测系统、井下矿压检测系统和井下考勤系统等几个网络规划应用。瓦斯和通风检测系统一般是进行统一管理的,也有一些煤矿企业将两者分开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具有非常相似的系统结构。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瓦斯通风检测系统类型十分繁杂,但是基本实现的功能差别不大。一般来说,瓦斯通风检测工作系统主要包括了瓦斯空气检测、井下控制站、信号传输设备以及地面控制站几个主要工作,分别进行井下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传感器的主要包括了瓦斯传感设备、一氧化碳传感设备以及温度控制器等几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部分。井下控制分站,通过井下传感器接受的信号通过转换器进行转换成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信号向地面进行接收,同时由地上总站对地下分站的进行控制。传输设备主要包括了通讯线路和调制解调设备。地面中心控制站主要包括了主机及显示器、打印机、大型模拟设备等相关设备,中心站的主要作用是对于井下各个分站的实时监测参数的变动进行随时的调用和查实,当环境的检测值超过了最大限度时进行自动控制到应急处理状态,如果无法控制会自动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环境进行全时段自动监控的功能,为地面总站进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随着网络整体规划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规划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 煤矿企业中计算机网络规划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当中,计算机技术作为进行日常监测和提供执行参考的重要工具,主要进行数值计算、监测数据管理、作业模拟等工作。计算机网络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最核心部分在于对整个煤矿开采系统的规划和决策以及工程计算参数的确定,特别是在这些工作中的一些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计算量相对较大,依靠人力无法完成和实现。煤矿企业在数值方面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一些比较高效的算法和数理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将各种复杂的算法进行综合运算,以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一)网络规划中的三维仿真应用

计算机网络规划还体现在采掘过程中模拟仿真技术,计算机通过将数值测算和多维度仿真绘图结合到一起建立了多种三维模拟模型。如矿床采矿模型、填充模型、露天边坡稳定性模型等等。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如AutoCAD进行工程图及设备图的设计。随着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很多传统的露天矿池也已经转入到了深度开采的阶段,需要通过投入技术进行采掘和运输。所以需要通过研制新型技术和设备进行作业,由此可见,仿真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高仿真度的图形分析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了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通过利用CT探测成像技术获取井下工作的图像进行分析,从中取得具有一定特征的参数和作业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日常应用系统中并进行实际应用。CAD作为一种成熟度较高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机械设计和煤矿开采领域。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三维技术进行实地仿真,通过较强的绘制功能和开放的结构体系不仅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以对原有的功能进行扩展,在国内外的煤矿企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各大煤矿企业也加大了对这种规划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数据库系统化管理

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技术是煤矿企业最早的应用技术,也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研制和应用完成了大量信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修改和加工。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煤矿开采的地质勘查、开采设计和日常开采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中。在这些实际应用的工作环节中,有的工作环节是将信息库数据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软件相结合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规划。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库也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库在对数据编排管理上进行了有效的革新,在原有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录入的同时进行了自动化的组织管理,提高数据查询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人工智能系统规划

人工智能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了专家智能系统、信息传递网络以及算法遗传等智能类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系统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成果上来看人工智能的系统应用规划主要包括了数据智能化和计算机管理智能化两个主要方面。

在数据智能化上,智能化的数据和较高水平的人工化技术在日常作业中能够以常用的物理符号为基础进行知识研究、表示和推理,这也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认知类人工管理阶段。其中智能控制系统是网络规划管理中非常中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智能化在煤矿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其具体的应用主要在开采岩体分区和分级工作上、边坡的稳定性控制、边缘岩层支护以及采矿选矿方法等众多方面上,人工智能的数据智能规划几乎在煤矿企业日常作业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数据网络进行学习之外还通过遗传学习和解释学习等知识发现功能进行系统的主观升级,以此实现数据的智能化获取。在智能化推理过程中还引入了模糊化处理的功能,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范例推理的方法实现模糊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计算机管理智能化是人工智能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主要的职能是将已有的智能规划管理方案转化成为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以此实现智能化决策,这个工作部分是一种能够将人脑进行决策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工作系统,目前在实际日常作业中的计算机智能化人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边坡稳定性规划分析、设备选取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矿山锚固设备选取系统等工作系统。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专家思维进行模拟,利用智能化程序的学习性、适应性和非联动性的方法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并且逐渐从积累中获取可以进行智能化决策的知识,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网络。人工智能化管理网络可以解决煤矿开采中系统管理的识别、分类、映射等多种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智能化管理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地下巷道或采场顶板可能破坏模式的识别、机器状态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岩石分级、崩落矿岩流动性分级、矿石品位估算、矿山压力预测、泥化夹层错动带残余强度预测、矿山顶板初次或周期来压步距预测等多种智能管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规划对于传统的规划发展主要是基于学习算法上的改进,这种算法上的改进和数学理论和先进的智能专家技术相结合并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扩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这种智能化的整体规划管理技术在采矿识别和煤矿品相估计上得到了应用。此外,模糊化的智能管理系统也是智能化软件模拟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工作环节是以模糊理论作为基础,处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知识录入中比较模糊或者界定不是十分准确的知识和管理内容,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脑的模糊化的和泛化的内容进行软件和数据化模拟,这种模糊化数据处理是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已录入的模糊知识来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这种规划方式的出现是因为煤矿企业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模糊无法进行准确界定的信息,有这样一部分信息在很多经验和推理方法的基础上都无法通过数理模型进行精确说明,模糊化智能计算机管理规划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这类问题,通过在管理规划系统中进行模糊理论的引进提高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效率。这种模糊理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能够通过数值进行量化的模糊运算,而后一种是无法进行量化的模糊推理,智能化的管理规划也主要指的是后一种应用,在煤矿企业进行实际运用当中,不确定的模糊化处理能够节省很多精细智能化解决问题耗费的很多时间,避免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规划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煤炭企业生产方面,煤炭企业生产的整体网络规划管理具有非常中要的作用,煤矿生产的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平时的日常工作当中,将工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提高煤矿的开采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始终坚持对管理、设备和日常培训的训练以保障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矿在日常生产的时候实现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奇.JBPM4工作流应用开发指南[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3-15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112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我县煤矿整合工作,解决煤矿企业和矿井“多、小、散、弱、差”的问题,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煤矿整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煤炭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整顿关闭和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对煤矿企业依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大中小型煤炭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煤矿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煤炭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思路

在各级政府组织和指导下,以实施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矿企业资产整合,落实整顿关闭任务为主线,减少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以煤炭资源采矿权、煤矿企业资产所有权为纽带,实现企业的重组与并购;以资源科学配置、生产系统优化,提高办矿水平、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为手段,达到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目的。整合工作按照“资源资产化、企业股份化、区域集团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煤炭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管理、人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整合为“产量上规模、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管理上台阶”的新型煤炭企业和矿井。

三、基本原则

(一)全面统筹,安全发展。煤矿整合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相结合;与电煤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和全县大多数小型煤矿开采极薄煤层的现实相结合;与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和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煤矿整合应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合理制订整合规划和具体方案,并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三)以大并小,优化组合。煤矿整合应坚持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优并差和规模开发的原则,以大中型和具有资金、管理、技术相对优势的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整合小型煤矿,促进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化开发,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明确标准,扎实推进。整合矿井必须经现场核实和方案论证,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有保障的要求;整合后的一个矿区(开采单元)原则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

(五)公开公正,接受监督。煤矿整合应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目标任务

(一)*年末,煤矿企业总数控制在40户以内。构建10个20万吨/年以上生产规模的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年末,全县小型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98个以内。

五、整合方式

(一)企业资产整合。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需要调整的,按有关规定调整。

(二)矿井资源整合。对相邻矿井实行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开局调整为重点、生产系统优化为核心的重组,达到“一证一矿、一套生产系统”的要求。

六、整合标准

(一)企业整合标准。整合企业最低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小于10万吨/年,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矿井整合标准。整合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小型煤矿最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

七、整合范围

整合的范围为所有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主要是合法矿井之间和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其重点是:

(一)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煤炭资源相邻的矿井。

(二)国有煤矿井田周边对国有大矿生产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三)一个矿区范围内存在多个矿井(生产系统),即“一矿多井、大矿小开”的矿井。

(四)小矿密集区内的矿井。

(五)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井。

(六)实际生产能力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

(七)采矿范围相邻,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

(八)其他具备整合条件,可以实施整合的矿井。

以下类型的矿井不纳入整合范围:

(一)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经论证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矿井。

(二)资源已经枯竭且周边无资源可增划的矿井。

(三)在国家和市级规划矿区范围内,对大中型矿井未来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四)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重要风景名胜区、部级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矿井。

(五)已经纳入永久性关闭煤矿名单、且无资源可供重新规划利用的矿井。

八、工作安排

(一)时间安排

1.形成整合意见:*年5月15日前,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

2.动员培训,编制规划:

①*年5月15日前,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并集中3天时间,邀请相关人士提供咨询服务,指导煤矿企业开展整合工作;

②*年5月20日前,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煤安办召集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认真学习、讨论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并指导煤矿企业完成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

③*年5月30日前,各煤矿企业必须将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及整合相关资料、文件等报县整合办;

④*年7月底前,县整合办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并完成初审和报批工作。

3.*年12月底前,全县20%的整合煤矿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并进入初设方案的设计及报批;

4.*年12月底,基本完成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县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

(二)工作步骤

1.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县政府根据渝办发[*]112号文件要求,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确定煤矿整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2、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启动全县煤矿整合工作;

3、整合企业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含资产整合和资源整合)及整合矿井已取得的有关手续(证照、批准文件等),并明确“整合成矿、独立成矿”的政策依据与条件、矿井名称、企业名称、系统布置、矿井规模、法定代表等具体事项;到*年5月30日仍不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的煤矿企业,一律视为自愿放弃整合并纳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

4.实行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总量控制。根据全市煤矿整合关闭三年规划,必须在整合规划中具体分解落实我县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控制目标,并于*年7月底前提出拟保留矿井、拟关闭矿井和未来发展矿井名单。

5.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煤矿整合规划报市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会审。整合规划与矿业权设置方案必须保持一致。

6.明确实施主体。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确定整合煤矿企业主体,并预先核准企业名称。

7.编制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编制各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分别报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重庆煤监局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成熟一批、审查一批的原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经公示无异议的,进行整合。整合后扩大(或变更)矿区范围的,应进行必要的资源储量核查,缴纳采矿权价款。

8.依法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整合煤矿企业根据经批准的开采设计,组织施工队伍,并按照本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组织施工。整合工程竣工后,按程序申请相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

9.检查验收。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煤矿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0.全县煤矿整合规划的编制要求。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必须由具备煤矿设计、煤矿安全评价、煤炭资源开发、煤矿安全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编制。

九、政策措施

(一)继续推进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工作仍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并将两阶段的工作合并。整合煤矿工作继续享受《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限期整合,规范操作。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经批准列入整合规划的矿井必须在*年10月以前进入开采设计、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程序。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整合矿井之间的兼并、重组应建立在平等协商、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经协商不能达到一致的,由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督促、指导、协调整合各方共同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

(三)整合期间证照办理暂行规定。整合期间,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可予以暂延,整合完成后,按新的要求处理。

(四)小型煤矿分类处置规定。根据*年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认定结果或经批准的设计生产规模(新建、改/扩建),按以下原则分类处置全县的小型煤矿。

1.新建矿井。严格控制新建矿井的数量,未列入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煤矿整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向市级相关部门转报。“*”期间,原则上停止转报30万吨/年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为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构建合谐新农村,在不突破全县矿井总数的情况下,可适度新建小型煤矿。新建煤矿生产规模不得低于6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0.65m以下)的,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2.生产矿井。现有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按以下方式分类处置。

(1)具备与相邻矿井实施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实施资源整合。整合后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的,不得低于4万吨/年。

(2)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资源储量较大或具备增扩资源条件的矿井,可实施改扩建。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适当保留。

(4)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等重大安全生产威胁,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使生产规模达到6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采取有效安全保障措施可以开采的,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予以保留。

(5)开采地质构造特别复杂块段、回收相对集中的残余或零星资源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规划到一个采矿权属范围内,分区布置,分期开采,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拟关闭矿井

(1)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而拒不参加资源整合或改扩建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

(2)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规模2万吨/年以下,不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的矿井。

(3)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的矿井。

(4)其他应纳入关闭范围的矿井。

4.政策性遗留问题矿井。以下情形按政策性遗留问题处理。

(1)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设计规模在6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查和竣工验收;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以下、4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可继续完善相关手续。

(2)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及以下的新建、改扩建(含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矿井,原则上纳入资源整合范围,整合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及以上;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具备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条件的,可申请改扩建到4万吨/年及以上,继续完善相关手续;既不具备资源整合、又不具备改扩建条件的,一律停止建设,责令关闭,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证照手续。

(3)对立项和设计批准的建设规模不一致的煤矿建设项目,以经批准的设计规模为准,限期完善相关手续后可继续建设;不按有关规定限期完善相关手续的,必须停止建设。

(4)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具有开采价值、实行先关闭后整合矿井的残余资源,可纳入整合范围。已通过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查的此类资源整合项目,可继续完善手续。

(五)实事求是实施整合,防止弄虚作假。4万吨/年至6万吨/年的整合煤矿实际产量在投产的第二年必须达到核定能力,否则,将核减生产能力,并按实际产量予以处理。

(六)整合矿井的采矿权价款处理。整合后矿井占用矿产资源储量较原出让时增加的,其增加部分资源储量的采矿权价款应按现行市场价格予以补缴,不再评估。

(七)鼓励和支持大中型煤炭企业参与整合。鼓励和支持县内外大中型煤炭企业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参与煤矿整合,提高煤矿整合质量。重点是整合大矿区范围内资源较多,又有利于大矿集中开发的高瓦斯、突出矿井。在国有煤矿井田周边有资源纠纷或交叉重叠的小型煤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置:一是由国有煤矿采取兼并收购小型煤矿的方式进行整合;二是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不影响大矿整体开发和安全生产的零星或残余资源,通过协商,划出国有大矿井田范围,由小型煤矿合理开发、充分利用。

(八)严格办矿准入。行业外新的投资者有投资煤炭行业意愿的,可以通过整体收购、控股或参股现有整合后合法矿井的方式进入。参与新的采矿权竞买者,要进行资质审查。

(九)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管理、监管和监察。煤矿整合方案实施中,只允许整合前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矿井,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与新建或改造工程互不影响的区域组织生产,并制定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报县煤炭工业局审批。

煤矿整合期间,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经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施整合。

县煤炭工业局和各乡镇煤安办必须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监管、日常监察,组织定期、重点和专项监管、监察,严厉查处整合期间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整合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特别要防止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突击生产、掠夺式生产,避免发生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确保整合期间煤矿安全。

(十)加强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煤矿整合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十一)创造条件,加快进度。县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环保局、公安局、电力公司、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原则要求,制定和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为整合煤矿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采取简化环节、联合现场办公等方式,对整合企业上报的整合方案原则上成熟一批、集中办理一批。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和业务成果,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收费,加快工作进度。

(十二)建立小型煤矿退出机制。不按时提交整合申请、整合意向协议书和不具备资源整合、改扩建和保留条件的小型煤矿,由县人民政府决定纳入关闭范围,组织实施关闭。对*年度(*年6月至*年6月)已列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和主动申请永久关闭的矿井,按照渝办发[*]93号文件规定,“对证照齐全永久关闭的矿井(指具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且在*年内有效的),按照*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依据进行经济补偿。对核定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25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40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一次性补助50万元(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数上,每缺一个证照扣减补助金额5万元,以此类推);凡是被列为*年度关闭对象并实施先关闭后整合的煤矿,一次性补助10万元”。已列入永久性关闭名单的矿井,其资源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市整合办,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十、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

县政府成立*县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谢礼国任组长,副县长王程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制订全县煤矿整合工作方案,分解煤矿整合工作目标,落实整合责任,协调县级有关部门推进煤矿整合等工作。

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引导、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

(二)大力宣传,加强督导。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本实施意见贯彻到每一个煤矿企业,大力宣传煤矿整合工作的目的、意义、背景和相关政策,县政府将组织督查组赴产煤乡镇进行督查。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煤矿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煤矿整合工作由县整合办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整合企业的组织协调。县级有关部门除法定职责以外,按以下分工,认真履行职责。

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煤矿整合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整合规划、具体方案的审查;查处不按设计组织施工、拖延整合工期等违法违规行为。负责整合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的查处,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管指令;对监察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组织煤矿企业向重庆煤监局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向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申办煤炭生产许可证。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采矿权设置方案的编制、审查、报批,负责组织认定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和已关闭矿井资源的开采价值;对纳入整合的资源协助企业依法申请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设置采矿权,并协调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整合矿井的法人主体颁发(变更)采矿许可证;对采矿权范围调整和边角、残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处理意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的企业进行名称预先核准和登记注册。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整合过程中的社会稳定,依法打击整合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法查处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依法审查批准整合煤矿环境保护措施。

综合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整合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综合监管,参与煤矿关闭工作。

供电部门负责切断关闭矿井的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向非法煤矿供电的行为。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煤矿非法用工,监督煤矿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指导和督促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培训课程体系分为4部分,如图2所示。(1)事故决策提高课程体系——模拟救灾推演。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煤矿特点,结合行为科学理论,以真实的事故警示案例为依据制定事故模拟推演方案,用于矿级管理人员培训教学中,以期提高矿级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在矿井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灾中能够正确决策指挥。(2)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课程模块。针对目前煤矿企业存在着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进展不平衡,在培训课程体系中,需要加入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课程,应急管理工作应从上层抓起,并需要编制了《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件汇编》,结合行为科学原理,从行为准则上对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提高。(3)扩大课程范围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煤矿区队级管理人员是煤矿安全生产主要环节人员,是煤矿基层管理工作者,是生产一线第一责任者,在矿井发生事故时,是现场处置第一决策者。做好煤矿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演练、培训是提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重要手段。这充分说明了煤矿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应急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严重匮乏,必将导致大部分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能力低下。(4)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课程体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的要求,相关课程内容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标准,以《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等为依据,并结合地方行政机构的应急法律法规。

2培训教师管理及确定

煤矿安全培训虽然是一种在职教育学习,但其教学成果以及学员学习效率都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在全日制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是学校教务部门最为主要的工作之一,是整个学校运行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煤矿安全应急培训中,对于其讲师的管理尤为重要,要从前期的培训教师的选择,到中期的教师监督管理,以及教务人员的教学组织实施,到后期的教学质量的评价。煤矿安全应急培训的教师确定,必须要针对煤矿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识别,即各个工作程序和内容的分析识别,确定哪个工作环节更需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识别过程中还需要把我国煤矿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目前煤矿安全监察的动态和现实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相结合。并且煤矿安全培训要积极响应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政策,以及最新的劳动保护规定,这样既能结合煤矿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要求,又能把相关培训政策性指导内容进行前期的预判分析。由于煤矿安全培训人员的结构差异性,对于煤矿安全培训的对象进行差异化需求分析。并且把煤矿安全培训的个体和组织相结合,以识别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需求。

3煤矿安全应急培训质量评价方法

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评价,在整个煤矿安全培训环节中流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它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后期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改正提高的措施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目前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特征,所表征的优势可能有一定的差别。根据煤矿安全应急培训班的特点,主要通过3种方式对其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分析:(1)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这是从学生的成绩上,用量化的方式,来反映教学效果的优劣,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都可通过此法进行定量评价。这种教学质量的评价目前在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量化比较,对于煤矿应急管理培训教学成绩的量化,要根据培训教学的特点,设置适合的考核和考试方法,主要以答辩和编制相应应急预案,最后也可以进行相应课程成绩考试来综合量化处理。(2)教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问卷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之一,对于教学问卷的评价,必须进行侧重点的问卷设计,然后设定目标值,然后对目标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3)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对于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其影响因素中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一般将它们分为2类,一类为重要影响因素,另一类为次要影响因素。其中教学计划、师质力量、过程控制等都属于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次要因素主要包括培训需求、教学时间、学员意见等。在此分析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评价分析理论,建立煤矿安全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评价因素是对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综合评价集合。可以把相应的指标进行集合化处理,如教学条件、教学计划、过程控制、培训效果方面,可以运用数学集表示为:U={U}1U2U3U4(1)第二层次指标表示为:Ui={u}i1ui2⋯uij(2)评语集相当于非线性问题的目标集,即把相应的指标和结果进行对应处理,可以运用智能计算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价集合模型,评语集为:V={V}1V2V3V4={优良好中及格差}(3)确定权重集一级指标的权重集为:W={W}1W2W3W4(4)二级指标的权重集为:Wi={W}i1Wi2⋯Wij(5)对于煤矿安全培训质量评价,进行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其最后所得的评价结果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研究各个指标对煤矿安全培训影响的强弱,即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问题。只有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处理,这样才能使得各个指标的评价趋于合理化,得到因素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Si=Wi∙Rj=[w]i1wi2⋯wijæèççöø÷÷r11…r1n⋮⋱⋮rm1⋯rmn(6)由模糊向量单值化可以求的评价结论:A=W•S(7)为了方便进行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评价分析,

4煤矿应急培训教学管理体系

对于煤矿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其应该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的政策动向,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具体的培训计划要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划以及企业人员结构的特征和相关企业职工考核制度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作为企业的安全培训机构,其要对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负有一定的责任,必须要进行责任化管理,只有进行了责任化管理,才能够促使企业的培训机构加强相应的工作。并且企业的培训机构要在企业的年度开始就制定好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变化。对于煤矿企业培训中心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训教学大纲、培训教学计划、培训的时间安排、培训的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都应该进行明确化。对于培训计划的时间,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的制定。(1)煤矿安全培训中心长期培训计划的制定,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是培训机构按照所属矿山企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的,长期的培训计划其时间跨度一般较大,大部分是按照单位为年的时间进行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对于时间的长短,也需要着重考虑。因为如果时间过短就失去了长期培训计划制定的意义,而如果制定的时间过长,那么在长时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不能够合理地去预测,这样也会给制定的培训计划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错误。(2)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中期培训计划,中期培训计划一般是指年度计划的制定,即整个年度内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它的制定需要在长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制定,即它要符合长期的培训计划要求。并且制定的中期培训计划要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规划或者发展目标,并且要考虑短期的培训计划的要求,使得中期培训计划衔接长期和短期计划。(3)煤炭培训机构短期培训计划的制定,对于煤矿企业短期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主要考虑煤矿企业短期内的人员结构变化以及国家煤矿主管部门对煤矿相关政策的动向,以及近期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新的标准颁布实施的情况,尤其是国家标准规范的实施,在实施前需要进行相关培训,这样能够有效地贯彻和落实煤矿企业的实施国家标准规范的能力。对于编制培训计划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编制:(1)首先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内容时,先要考虑的是煤矿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然后对企业本身的人员结构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现状等都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制定具体的内容,在确定内容后,就需要制定相应培训内容后的培训目标,进行培训的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进行高效的煤矿安全培训,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进行合理化的考核。(2)在制定培训内容时还需确定培训对象,以及和它对应的培训具体内容要求。培训对象要和培训内容相结合进行考虑,这需要对本矿山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够进行确定。培训对象确定后,就要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的时间安排,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认知能力进行确定,而具体在那个时间段进行培训,需要考虑煤矿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因为煤矿企业培训最好在不影响煤矿企业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产,那么也需要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3)对培训教学人员的选择也是进行培训计划制定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根据培训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些培训内容,如理论性较强的工程技术课程可以选择外聘科研院所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而操作性比较强的培训内容可以选择本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工作,而像其他一些国家规范和标准的培训可以选择行政机构或者高校教师进行宣贯国家标准。对于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在进行培训计划时也需要考虑培训场所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的培训中心都有固定的教学地点。(4)对于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及目标,需要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监控,因为在职培训所涉及到的学员不能全日制地进行学习,所以在控制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的是相关人员的出勤率,对于出勤率可以采取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对于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是培训机构教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进行培训计划制定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或评价制度,只有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评估制度,才能够有效保证整个培训项目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煤矿培训项目的实施是培训机构的重要工作,整个培训机构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协同工作。在培训项目实施阶段就是要按照前期制定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工作。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整个培训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方法,进行有效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在我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所属部门中也有相应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有的培训机构还承担对所监察的辖区内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中心进行监管和管理,那么此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的制定需要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机构的工作动向相结合,并时刻对煤矿企业所需要的培训要求进行调查,以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培训项目计划。由于煤矿从业人员的结构差异性,即煤矿管理人员和普通生产管理人员以及一线的采掘工人,并且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特种工作人员。所以不同结构层次的人员对于安全培训的需要,和需要培训的内容以及其认知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再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以及考核标准时都需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确定。由于煤矿生产企业属于高危行业,所以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对从事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如矿长资格证、总工资格证等资格培训项目。对于煤矿的特种工人,也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如采煤机司机证书、爆破工资格证书等。

参考文献:

[1]程伟,柏建彪.松软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原理与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科技,2010(2):4-6.

[2]刘建军.崔家寨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巷道稳定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3):13-16.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协调;指挥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26-0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方面发展迅速。而露天煤矿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因此,有效的调度管理对于煤矿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调度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上级领导传达的指示,有效的将煤矿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映出来,以此来达到科学的管理煤矿的效果,进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

1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涵义

通过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涵义的认识与了解,可有效的对露天煤矿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下面就针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的涵义进行分析与讨论。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就是指,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将煤矿的生产效率以及煤矿设备的利用率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提升煤矿的使用率。通过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可充分利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而使煤矿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效率有效的统一结合起来,不断的提升煤矿调度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不断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在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煤矿的调度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针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与讨论。

2.1 计划性

计划性是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基础性原则。由于煤矿的生产涉及较强的安全性,因此在煤矿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应根据煤矿的安全目标以及生产目标制定一定的计划,此计划不仅要涉及到决策程序还应涉及到决策人员,应贯穿整个煤矿的生产线,进而才能有效的保障生产安全。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于决策程序的计划,在计划时,我们一定要保障决策的透明度以及准确性。而对于人员的决策我们可采取民主的制度,以此来增强民众说服力以及决策的准确性。

2.2 统一性

统一性也是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是以计划性为基础,以统一性为前提。因此,在进行调度管理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其的统一性原则。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对于煤炭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调度管理系统对于煤矿事业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一套现代化的调度管理是离不开作为中心的调度室的 。因此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不断的提高调度室的权威性,让调度室在整个调度管理的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工作人员还应撇弃传统观念,应不断的将高科技应用到煤矿的设备管理中,以此来促进调度室自上而下管理的有效进行。通过对露天煤矿建立一套调度管理系统,可使煤矿的生产活动受到统一性的指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煤矿生产活动科学有效的进行。

2.3 预见性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不仅应遵循计划性、统一性原则,还应遵循预见性原则。生产调度的管理工作就是对煤矿进行一揽全局的管理,因此,调度人员应有统一全局的思维与能力。调度人员在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应对露天煤矿所出现的事故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补救措施。一个好的调度人员应具备以下的条件:第一,要有充分的准备。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计划性的原则,不仅要准备充分还要督促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而促使准备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二,以个体保全局。调度管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调度人员应确保各个方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才能有效的保障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及时性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及时性的原则。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进而才能有效并快速的解决问题。此外,调度人员应熟悉的掌握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整个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群众性

露天煤矿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群众服务。因此,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也应不断的深入到群众之中,在管理中一定要遵循群众性的原则。不断走进群众,询问群众的意见,进而才能不断的修改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 调度管理在露天煤矿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调度管理越来越成为露天煤矿生产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一方面可以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进行,不断的为调度室这一中心环节进行服务。此外,调度管理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不断的收集生产动态的汇报原始数据,通过这些原始数据,调度人员可及时的发现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调度管理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达生产指令、汇报生产信息,这对于煤矿的高效率生产是至关重要的。调度人员可及时的将生产信息汇报给有关部门,进而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因此,加强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对于煤矿的高效率生产以及提高煤矿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4 总结

随着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调度管理已成为煤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不断地加强调度管理的科学性对于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分析与研究调度管理的工作环节。首先,我们应认识与了解调度管理的涵义,进而了解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则,即计划性、统一性、预见性、及时性以及群众性等原则,不断的发挥调度管理在露天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煤矿产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段二雄.浅谈露天煤矿设备管理与维修一体化策略[J].露天采矿技术,2013,(11):89-91.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矿物资;物资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煤矿企业;计划采购

一、前言

在任何一个成功的煤矿企业经营中,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系统都是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如今这个经济市场繁荣昌盛的大时代,物资更成为了煤矿企业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知道一个煤矿企业的经营能否具有长久性,首先应该关注该企业的内部的物资管理水平,这项水平的高低,直接能够看出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利用现状。所以为了能够将煤矿企业培养成具有长久发展实力的市场赢家,就必须将物资管理水平提高。本文就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信心化的开展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析,期望能够为更多的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二、在煤矿企业中实行煤矿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因素

在当今诸多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的煤矿企业依旧沿用原有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不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十分艰难,而且管理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忍直视,最终导致煤矿企业的物资应用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有效物资,形成了积压加浪费的双重物资管理失败现象。在这种物资管理模式下,最终形成了以下几种不良管理结果:1、作为煤矿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本身就会产生物资年度流动量大,进行周转内购的速度极慢,在积压物资的状态中经常会发生无动态积压企业物资。2、在物资管理活动展开时,煤矿企业管理对于物资的采购计划更新不够及时,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实际的市场数据支撑,所以准确度极低。即使制作出了采购计划,也不具备科学性的特点,依旧沿用原有的经验进行估计采购。这几点问题最终都导致了煤矿物资的采购数量过多或者出现物资重复采购的现象,从基础上加大了煤矿企业的物资投入成本。3、在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关于财务工作方面的展开也是捉襟见肘。无论是在每日的单据开签中,还是在每月的账务处理中,亦或是在进行财务报表生成过程中,都仅仅只是依靠最原始的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数据生成过程,不仅将财务数据的生成时间进行了拖延,在日常数字填写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数字填写失误。这种不但效率低而且错误频出的管理方法,极大的影响了煤矿企业管理的精准性和信息更新的及时性。4、在我国当今时展的国情下,大多数的企业内部,都存在一些工作不够认真,工作期间不够敬业的人员。在煤矿企业原始的物资管理工作中,这种情况更甚,由于管理工作的散漫性,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管理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闲聊,此种情况大大的降低了煤矿企业的实际物资管理水平。上面四点主要问题的出现,对于煤矿企业的领导进行布置开展管理工作来讲,在第一时间了解不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不清楚企业实际物资的剩余数据,这都对企业管理中的数据信息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企业领导阶层做出错误的经营决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3]。所以只能将企业的物资管理及时与现展进行接轨性革新,否则这个企业只能越来越落后于现展的步伐。

三、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煤矿物资管理工作中

在煤矿企业中,内部设置的物资管理专属部门一定要对本企业年度需要采购的煤矿数据进行计划整合。将采购、库存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一同归纳到煤矿企业的物资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物流跟踪业务目的的全面性,进而将物资供应链的管理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经营范围内进行全面覆盖。在针对物流信息进行物资流动过程的监督与查询时,将规范、合理、透明原则通过管理层的作用进行体现出来。

(一)将计划采购作为物资管理的先行条件

计划采购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物资领料的审批、月计划的实行以及团队小组计划的完成组成的。在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系统中,执行采购计划就需要先将物资基本库建立起来,通过特定的规定程序将企业内部所有煤矿物资进行编码排列,输入到企业内部数据库中,将单位统一的编码进行固定规则处理,从而实现将物资数据进行整个企业内部共享[1]。企业策划部门在进行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时,就会将系统中反映出的企业物资需求数据、现有库存数据、储备定额的高低数据以及本月的实际消耗量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完成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队组计划是指企业总部通过网络将其他各个物资领用单位上报的下月领用材料详细数据进行传递接收的过程,最后由管理系统进行自动总结汇总,将各个单位所需求的物资数据进行单项汇总,在物资发放过程中将这项汇总资料作为申报和审批的依据。为了避免策划部门的个别人员因为疏忽等原因将采购计划规划为乱购或超出实际储存量的现象出现,通过将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规避这一想象的发生,同时保证企业运用最少的资金投入,保证煤矿企业最均衡的生产作业物资供应,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将企业库房业务纳入到信息化物资管理范围

物资的验收入库、存放以及出库等环节,构成了库房业务的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内容。验收入库的管理是指在一批新的物资放入库房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将这批物资的具体信息数据进行输入,包括物资个体的品名、单位、单价、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在物资验收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全部的物资按照签订的合同和验收报表进行一一比对,然后依照原始计划的价格进行实际入库处理。如果验收完成后,实际的库存容量数据大于原本库存的最高储备物资定额,应该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存储超额进行警报提示,与此同时,将采购计划以及单货合同进行货物核消工作[2]。在进行物资存放处理的管理工作中,要将每一种不同的煤矿物资按照其特有的属性进行归类布置存放。在存放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依照“库”“排”“层”“位”的顺序进行编号其位置,在编号的同时,最好将物资的事物图片、附加说明标明其上,将其进行一一对应,方便后续的出库和管理。最后一点是指物资的出库管理环节,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物资出库。企业策划部门根据各个物资领用单位申报传递过来的物资计划数量,同时对照系统上煤矿全矿的计划量,去掉已经领用的数量,通过实际库存量和单到货未出等多种因素将煤矿企业的物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在管理系统中将出库的物资及你想那个逐个输入,该系统会自动将库存的核减工作、申请以及供料的工作完成。库存核减完成后,如果现有库存储存里那个低于原始设定的数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备货采购工作,从而实现动态采购的目的。

(三)财务报表管理分析

在煤矿企业进行月底结账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会根据本月的月末结账结果自动生成库存账本,然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总结整理出相关数据的报表。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将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类物资变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将打印出来的各项报表数据交送到相关的各级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根据打印出来的数据内容将物资的供应管理指导下达到各个单位,并通过数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将物资的使用量调整信息传达到相应的领料单位[4]。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能够根据该报表对本企业的材料采购和资金投入与占用状况进行实际的掌握,从而规划出最佳的企业发展路线。

(四)各级领导的管理

领导管理这一模块主要由物资配额、出库过程中的系统账面调控、库存实际剩余的设置、库存盘点的系统指令以及每个月的月末结账等模块组成的。

四、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将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具备原始煤矿企业管理模式不可比拟的及时、严谨、安全特性的好处。在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票据进行了更加规范的改革,在此基础上,票据的办理手续进行了简化,保证各个基层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由于手工笔误造成的数据填写错误的事件发生。如此一来,不仅将基层单位的财务账务处理负担减轻了,还在生产服务优化的过程中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岗位规划中,将员工的个人具体职责进行了详细的明确工作,使工作流程规范化,简化并加快了煤矿企业的日程经营业务的处理工作,使信息传递速度达到快、准的最佳状态。然后,在物资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能够随时进行对库存情况的监察工作,将数据合理有效的运用到物资采购计划的定制过程中,从而避免了采购计划指定的重复性和遗漏性状况的出现。最后,在物资申领申报,采购管理、库存发放等环节中,大大减少了错误的出现频率,避免相关管理部门出现管理散漫的现象。

五、结语

伴随着我国各大煤矿企业的飞速发展,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拥有一方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自身的物资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开拓和持续创新。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率的,并具有快捷和科学性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网络系统,使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朝向更加透明、公平的方向努力发展,才能将企业煤矿的物资在供应、管理、应用的各个环节产生更好的协调效果,最终让煤矿企业向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晓芳.浅谈煤矿物资超储和积压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

[2]杨景枝.浅谈改进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措施[J].商,2014(04).

[3]李亚玲.浅谈煤矿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会计师,2013(02).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矿井建设 控制方法 施工进度

中图分类号:F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010-01

引文:在进行项目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对于项目工程本身的进度控制管理是其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矿井建设特点,有效的施工进度的管理能极大地促使工期的按时完成,使复杂的工程项目进程情况得到量化,使工程的管理者能更好地掌握管理工程施工的进展情况。本文就控制矿井建设施工进度的方法进行探析。

1.矿井建设项目的特点

1.1煤田以及煤炭资源分布情况是选择建矿地点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煤矿企业打井初期,就要对周围运输、交通、给排水、排歼石以及电力问题做充分的考虑并解决。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施工准备工作,需要和周边以及相关单位配合处理,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

1.2矿井建设是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施工综合完成的,在地下施工中,自然条件会对施工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说瓦斯、水等等。所以,地下施工计划以及设计方案会常常变动,整个施工计划具有不确定性。

1.3矿井建设是由3大类施工项目组成:安装、土建以及井巷。其中,消耗资金最多、施工工程量最大的当属井巷施工,而且在井巷施工中需要循序渐进的串联方式施工的,不能进行过程的跳跃和同时进行,所以,井巷施工是整个矿井建设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

1.4矿井建设工程量很大,这就需要很多专业设备和很长的施工周期。在施工阶段,组织管理工作复杂,技术措施繁多,通常情况下都要对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做综合性评价才能协调好。

1.5矿井建设的地下工程阶段全部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工程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气象、施工方案、施工环境、经济、国家政策、工农关系以及资源供应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整个工程时间随机变化很大。

2.影响矿建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

2.1 外部因素

2.1.1煤矿企业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在矿井建设施工开始前,煤矿企业需要办理土地、勘探、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手续,手续不全就会导致开工后被迫停止;在施工开始阶段,煤矿企业还要积极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方案制定和可能发生各种情况的评估,以免开工后因为前期方案不妥当被迫停工。同时,煤矿企业在此阶段还会进行施工单位的择优选择,项目预付款等等问题。由此可见,煤矿企业在整个矿井建设施工中的地位是具有主导性的,他们的抉择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开展。

2.1.2设计单位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施工图纸的制定是设计单位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表现。在设计施工图纸阶段,如果没有按照设计规范和煤矿要求进行,在施工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对图纸进行修改和校正,情况严重的需要从新制定图纸,延误了工期。此外,矿井建设施工图纸还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没有经过审查的施工图纸是不能进行使用的。(3)工程监理对进度的影响煤矿企业矿井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庞大工程,其中需要多个施工单位配合才能完成,这就造成了施工阶段各部门不容易管理和协调。所以,煤矿企业就需要专业的施工监理单位来进行管理,监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2.2 内部因素

2.2.1技术水平

在矿井建设施工中,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会对施工方案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先进的技术还能克服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缩短关键节点的施工周期,对工程进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依靠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实现安全高效的矿井建设和掘进工作的机械化。在矿井建设施工中我们要做到“三高四好”,即资源回收率高、劳动效率高、单产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劳动条件好、环境治理好以及安全状况好。

2.2.2管理水平

工程内部有效的制度制约和科学管理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必要条件。比如说在工程内部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验收办法以及高质量的工程评估体系。从另外一个侧面讲,这样能保证煤矿企业和监理单位在工程验收时有法可依。

2.2.3人员素质

在煤矿矿井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队伍素质,同时,队伍素质也是影响工程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因素,它和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效益有着必然的联系。

3.矿井建设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3.1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在我国项目施工中,施工单位会采取很多项目进度控制方法,比较常用的有甘特图、关键日期表、计划评审技术以及关键线路法等等。无论哪种进度控制方法,项目复杂程度及规模、掌握项目细节的程度、关键工序、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人员设备搭配都是重点影响因素。此外,针对矿井建设施工的特点,采取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线路法比较合适。

3.2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3.2.1细化总进度计划

矿井建设的总进度计划是在整个项目实施前制定的,煤矿企业作为业主往往对项目进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在施工尤其是地下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地质条件、水、瓦斯等问题不能按照总进度计划执行。所以,在制定总旅工计划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细化处理,比如说将计划任务细分到每个月、每周等等,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

3.2.2反馈进度计划

在矿井建设施工过程中,项目进度控制也是是个信息反馈和传递的过程。进展计划需要从指定结构被传达下去直到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手里。同时,施工人员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将问题反馈给进度指定结构。

4.结语

总而言之,矿井建设项目不是一般的工程施工,它具有建设周期长、自然条件复杂等特点,并且是在恶劣环境下完成的,在进度控制方面也比较困难,这些条件都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运营效率和投产时间。因此,煤矿在矿井建设进度控制方法上,煤矿企业应该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充分重视起来,对矿井项目的进度控制工作切实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比如采取了细化调整总进度计划、反馈进度计划两种措施,通过这两种措施,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强化进度控制,保证矿井建设的顺利开展,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马玉萍.基于wEB模式的煤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阴.煤炭技术,2011(11):158-160

[2]夏惟,关智英邢艳敏‘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思路[J].煤炭技术,2011(11):287-288.

[3]陈力.做好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工作[J]石油教育,2007(4):97-98.

[4]常建新,刘永杰.矿井建设中的进度控制探讨[J].煤炭工程,2011(S2): 63-65.

[5]何振伟,孙祥德,白亚峰.网络计划技术在矿井建设进度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 (3):42-43.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煤矿通风安全;通风管理

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的重要保障,通风状况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的矿井通风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角度出发,提高对矿井通风的管理水平,为实现真正的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煤矿企业工作与地面作业相比,井下空间狭小,光线不足,工作地点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自然灾害和对人体不利的气候条件。特别是瓦斯、炮烟和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着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有的矿井还伴随着高温、高湿等危害,恶化了工作环境。矿井通风是创造矿井正常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的基础,也是从技术角度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于是煤矿企业抓住了通风安全,就会搭起优良环境的天梯。所以,矿井通风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一是向井下作业地点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井下作业人员足够的氧呼吸;二是稀释并排除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三是创造良好的井下气候条件与工作环境。合理矿井通风不仅是预防瓦斯、粉尘等事故和治理高温热害,创造舒适气候环境的基本措施,也是控制、缩小、消灭灾害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大国,目前煤炭在一次又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0%。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炭产量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多年来,尽管我过的煤炭产量不断提高,煤矿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并没有实现对煤矿灾害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对通风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不断适应生产对安全工作的需要。

加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系统的管理主要从以下以下内容:一、安全计划管理。(1)计划编制:编制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计划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月计划。(2)计划落实: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3)计划检查、总结和分析。(4)计划调整.二、技术管理。(1)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和防尘管路布置图,对于有监测系统、煤矿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监测系统图、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数据要齐全。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外巷的通风参数;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各种报表应数据齐全可靠及时。技术文件要齐全。施工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各工种有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账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齐全。(2)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办法,矿井和采掘工作面配风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三、通风系统管理。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而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四、通风仪表管理。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90%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100%。五、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1)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厍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和分析及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和防尘、煤矿的瓦斯管理等。(2)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及设计。现已开发应用矿井管理信息系统、通风安伞管理信息系统和矿井救灾决策专家系统等软件,应用效果较好。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3)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同常通风问题等。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负责矿井通风和安全的通风区(科)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但总工程师、通风(安全)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而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从目前煤矿通风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可以看出,矿井通风安全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入调研井下风流稳态流动的同时,注重非稳定流动理论及采空区渗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为矿井防灭火、防瓦斯和控制灾变时期的风流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新型自动化通风参数测试仪表的研制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三是通风设备将向大型化、高效率和自动控制方向发展;四是深、热矿井的通风理论和改善其环境条件的技术措施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煤矿通风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上人们对煤矿通风重要性的认识的逐渐加强,相信之后我国煤矿的安全通风系统一定会有极大的改进,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矿井通风安全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分析思考 煤矿调度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40-01

当今煤炭企业要想顺利完成企业运行以及管理工作,就要从根本上重视煤矿调度的相关工作,调度室是整个煤矿的基本管理部门,能够在企业日常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调度室要充分利用基本通信技术,保证每个工作部门在顺利实现交流与沟通的前提条件下,尽早了解各种新近发生的事故,并能够结合实际状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对于各种安全隐患,也要随时提醒,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煤矿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煤矿利益。

1 煤矿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煤矿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整个能源消费的构成中并不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作用下,整个煤炭工业发展也较为迅猛,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产量都在逐渐上升,因此,煤矿安全生产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整个形势发展较为严重。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煤矿整体行业发展来分析,安全问题依然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对煤炭产业也提出了较高的需求。[1]有的不法分子也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进行挖掘煤炭工作,但是,他们所用的设备很难满足基本工作需求,也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保障员工的人生安全,导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根据有关资料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我们近几年因为矿难而伤亡的工作人员每年都有近千人。

2 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无法重视安全生产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违法违规的煤矿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目的就是经济利益,它们在经济因素的诱导下,过度重视煤炭生产,不能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措施保障。有的煤矿企业虽然执行了安全措施保障,但是,不能再员工进矿之前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与安全措施的实行,不能合理有效控制在煤矿生产环节出现的各种隐患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不能结合工作实际状况合理解决各种安全隐患。

2.2 技术管理落后

在对企业管理方面技术落后,经常引发事故,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很难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人员严重流失,因此,导致很大生产问题不能给及时得到解决。[2]有的煤矿行业为了能够保证整个煤炭开采量达到相关要求,不能够严格尊重8小时的相关工作制度,强制要求工作加班。

长期在这种高强度下工作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会大大的增加,更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工作人员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导致日常工作中不能都专心投入,整个精神状态比较萎靡,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产生。

2.3 企业执行力低

我国有关部门结合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并完善了一定的制度与措施,但是,煤炭企业在日常工作和管理过程中,很难从根本上对这些制度以及措施加以重视,导致这些制度只是摆设。执法部门也不能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各种法律法规,部门单位还存在情节恶劣的受贿行贿问题。煤炭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属于主题能源,很多优惠政策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也很小,这些因素都从根本上导致煤炭企业承受较大的压力,为了能够顺利保证煤炭企业的基本利益,很少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安全生产等问题。

3 煤炭矿区现行的通信技术

煤矿企业在执行各种生产生产工作过程中,要能够对生产工作执行相关调度,因此,就要采用一种满足这种调度要求的通信方式,媒体企业需要对这种调度通信网络进行完整的建设,很多企业不能够统一综合企业调度,导致企业无法顺利构建较为完整的指挥安全生产的系统,从而出现沟通不及时的问题,相关问题得不到解决,从现阶段的煤炭产业所构建的通信技术网络来分析,其发展步伐与整个煤炭企业的差距较为明显,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这种情况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没有制定出针对性明显的规划,设备缺乏;其次,调度功能比较单一,能够进行调度的设备也是比较缺乏的,组网能力过差,针对以上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保证煤矿安全调度工作顺利完成。

4 调度工作的相关原则为

4.1 工作计划

目前所进行的煤矿生产各种活动,一般都是结合上下级所下发的各种命令对满足矿井发展的具体计划进行制度,所在这些计划制定之后,有关部门不能够按照相关计划内容对开采工作进行湿式,就会对整个矿井的工作和生产计划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3]调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企业作业计划,企业管理人员在完成矿井整体调度工作之后,能够保证煤矿企业顺利完成安全生产工作,在对企业生产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的同时,就能够及时补救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从根本上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4.2 对信息执行的反馈工作

所谓的煤炭企业调度工作不仅是为了协调事故与问题发生之后的相关工作,更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产生,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运行顺利,从而顺利完成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煤矿调度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反馈并上报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管理和领导人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种问题产生的相关原因,做好相关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5 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要重视对于煤矿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关于煤矿调度工作的重视力度,保证相关的工作顺利进行。

当前煤炭企业只有不断开拓新的通讯方式以及调度方法,保证煤矿企业顺利进行各种安全生产,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一定的基础,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企业的利润也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这样煤矿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为煤矿企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导报,2013(1).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矿图;煤矿企业;生产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67-01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0%左右,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其重要地位不可动摇。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蕴藏于地壳中,其开发的过程相当复杂,必须经过勘查、设计、建设、试生产四个过程,才能实现煤炭的正规生产。

矿图是煤矿建设和生产的工程技术“语言”,只有懂得矿图这门语言,才能读懂煤炭地质勘查资料和掌握煤炭资源状况;才能领会别人的设计意图和进行工程技术交流以及指导矿井生产、管理。所以,作为一个煤矿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矿图这门语言,指导煤炭企业生产和管理。

一、 矿图概述

在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中,需要绘制和应用一系列的图纸。人们把为煤炭开发、生产服务的地质测量图、设计工程图、生产管理图统称为矿图。它是煤炭开发建设、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资料,是设计、施工和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二条规定井工煤矿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等图纸。所以,矿图在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用途总结起来就是:设计依据、信息载体、管理抓手。

二、 矿图的特点

(一)动态性:矿井测量是随着矿井的开拓、掘进和回采逐渐进行的,矿图的图面内容要随着采掘工程的进展逐渐增加、补充、修改;

(二)特殊性:测绘地区随矿层分布和掘进巷道部署情况而定,常常是分水平的成条带状的,不像地形测量图那样大面积的测绘。采用实测和编绘的方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再辅以地质、水文地质、采掘等方面的技术资料绘制而成;

(三)复杂性:矿图所要反映的是较为复杂的井下巷道的空间关系、矿体和围岩的产状以及各种地质破坏,测绘内容较多,读图也比较困难。

三、 矿图在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 利用矿图指导日常生产管理工作

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可以了解采掘空间位置关系,及时掌握采掘进度,协调采掘关系,对矿井生产进行组织和管理;了解本煤层及邻近煤层地质资料,进行采区和采煤工作面设计;根据实测的地质资料,进行地质预报工作,为矿井巷道设计和开采方法以及防透水提供技术资料。根据采掘工程计划图,检查、 验收各队组采掘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分析水平之间、 采区之间的接替关系等。

利用通风系统图指导矿井日常通风管理工作。如测风、 测阻力、 调节风量、 排放瓦斯等;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编制以风定产计划。利用井下避灾路线图部署、 指导和实施矿井救灾演习工作,使职工熟悉井下避灾路线, 具有一定的防灾、抗灾能力。一旦矿井发生灾害,矿工可以实现自救和互救。

(二) 依据矿图编制生产计划,预算工程量和材料费用

利用采掘工程平面图,根据现有的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及掘进速度,安排矿井年度采、掘计划;根据现有揭露的煤层地质资料,补充和修改地质图件,进行“三量”计算;由于采掘工程层面图的投影面与开采煤层平行,所以可以根据采掘工程层面图直接计算采掘工程量以及预算材料费用;根据采掘工程计划图,编制年度产量计划和采掘设备投资预算,安排和组织采煤和掘进工作,安排计划年内( 各时期) 的计划产量和工作面推进度。

(三) 通过矿图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随着矿井开拓的延伸, 采区和工作面位置的变化, 利用安全工程图能够科学、合理地调整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路及监测系统,分析矿井通风系统、 用风地点风量分配的合理性、 稳定性、 安全性,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提高其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一个矿井的巷道布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矿井生产、经济效益,所以可以利用开拓方式图、巷道布置平面图分析矿井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 依据矿图编制矿井灾害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方案

我国的矿井主要是井工矿井,自然条件复杂,作业环境恶劣,经常受到瓦斯、煤尘、水灾等五大灾害的威胁,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生产,安全为天,每一个煤矿企业有责任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建立安全应急机制。依据矿井通风系统图、安全工程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等资料,编制矿井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抢险救灾方案。

(五) 评价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强弱和现在化管理水平

煤矿是高危行业,经常受到“五大”灾害的影响,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安全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确保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提高煤矿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我们可以利用矿井通风系统图、安全管路和监测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分析和评价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的强弱, 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评价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抚顺煤矿;西露天矿;新市街;南满铁路

Abstract:Fushun is regarded as China’s Coal capital with long time span and complicated types. The paper inducts Fushun city’s development histo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alysis coal production’s characters at every stage along with urban space evolution. It belongs to a basic research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Fushun.

Key words:Fushun Colliery;west open pit;new town;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2-44(7)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在中学教科书上即被誉为中国的“煤都”。她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南部,三面环山,浑河由东向西穿过市区,将城市自然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图1)。浑河及各支流下游有较开阔的平原,是煤田所在地。抚顺煤田形状狭长:南邻山脉,北至浑河,东起东洲河,西至李石寨,东西全长20km,南北倾斜4km,其中西露天西部煤层厚达140m,是世界罕见的特厚煤层。总体而言,抚顺煤矿工业经历了清末民族资本集资开矿、满铁时期的长期经营、苏联军管和国民政府的短期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和市场经济下艰难的产业转型等阶段,其系统组成和运作方式与历史大潮紧密相连。

1 相关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抚顺煤矿历史、生产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涌现出多部文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从全国范围综合研究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其中对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煤矿中心抚顺进行了论述。《煤都抚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出版,勾画出抚顺城市建设的基本轮廓。在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界,《抚顺建筑志》等专业志书从建筑布局、建筑技术等角度出发,提供了某些建筑经济技术指标,部分内容涉及到与煤矿工业遗产相关的建筑类型。东北城市规划历史是近20年来较为蔚然的话题,日本学者越沢明(Koshizawa Akira)、中国学者李百浩、汤士安是该领域的核心开拓者,他们在满洲城市发展史或东北城市规划史方面做出了填补空白性的贡献。

应该看到,东北城市规划与近代工业建筑的研究由于原始信息稀缺、资料来源单一,近年来成果比较匮乏。在“面”的研究已经铺开的基础上,“点”的成果多集中在大连、长春等大城市。抚顺煤矿在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时期均处于极为重要的资源中心地位,特别是满铁时期曾对抚顺进行了重点的城市建设,至今影响深远。抚顺城市建设档案馆存有一定数量与煤矿工业和城市建设有关的内部资料,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历史图纸与图像、各时期政府法令法规和组织建构等文件,但至今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专业著作和论文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抚顺的煤矿,不过限于篇幅和专业侧重点,目标不一致。本研究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特定历史阶段抚顺煤矿的规划沿革、煤矿遗产的直接组成进行概述。满铁时期抚顺的规划思想无疑是抚顺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的谱系,特别是明晰殖民时期工矿类城市的历史变迁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经过70年的演变,煤矿发展导致了城市格局的改变,所保留的历史信息至今究竟如何?对此,中外学者尚未涉及,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这类工作大多比较滞后。亟待梳理1905~1945年日本人在抚顺煤矿的重要规划活动,以期抓住抚顺煤矿产生与发展的核心历史阶段,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照研究,从而为保护重要工业遗产提供基础性依据。

2 抚顺煤矿城镇的发展沿革

2.1 因矿而兴——千金寨的兴起

近代抚顺的城市雏形从千金寨开始。20世纪初期千金寨为抚顺市区南部千金山脚下的一处小村落,人口不过千。1905年日本建立抚顺采炭所后,开始大兴土木。1915年抚顺县治迁至千金寨,并迅速繁荣,20世纪30年代,千金寨是满洲地区最为繁华的矿业卫星城,成为当时抚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哈尔滨、长春、大连并称为东北四大工业都市。

1908年,抚顺炭矿强行征购千金寨北侧、西侧农田1000余亩(约67km2),用以修建千金寨“日人街”,即抚顺炭矿日籍职员生活区。同时,抚顺炭矿总务科负责编制了千金寨建设规划,这是近代抚顺第一部城市建设规划(图2)。它以千金寨火车站为中心,东部为炭矿职员住宅,西部为一般居民住房租赁地,市区成矩形。1909年,日人街的暖气、供水、供电、煤气等基础设备便基本齐全,其设施在当时是最现代化的。日人街的建设体现出典型的满铁附属地规划原则:“纵观满洲之未来,应以崭新的近代产业城市为目标,树立统合日中两街之市街建设规则,以奠定附属地发展之基础”。

然而,抚顺西部煤田煤层厚,距地表近,特别适合露天开采。把投资巨大的市街建立在极易露天开采的特厚煤层之上令日本人懊悔不已,这就促成了千金寨市街的搬迁,它造成了抚顺城市中心的转移,是抚顺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为谋求新的规划,1920年出台了《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细要》。

2.2 城市中心的迁移——“新市街”规划

《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细要》的核心是新市街的选址问题,“新市街”中心最终确定在今抚顺南站一带,并据此为轴心向外辐射。以火车站为中心又分为两个地段,铁道北为粮栈集中地段,南部是由商业区和居民区组成的混合区。火车站东部丘陵为日本人和煤矿职员的聚居区,由于该地处于浑河永安桥旁,所以被命名为永安台,西部平坦地带为市街建设用地(图3)。

(1)居住区。位于永安台丘陵部位,住宅专为日本人设计,分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等级。住宅区内配备完整的公共设施,如浴池、俱乐部、幼儿园、商店等。丘陵的顶端(老抚顺市委办公楼一带)设置直径200m的圆形广场,以此为中心布置放射环状道路。

(2)商业区。新市街的商业集中在中央大街,两条斜路,永安大街(今民主路)、千金大街(今解放路),以及东四路、东三路和西五路。商业区道路全部为沥青柏油路面,粮栈区为经受载重马车,铺装石板路面。

(3)工业区和铁道区。铁道区是以火车站为中心的铁道用地;工业区位于商业区西部,地处杨柏河对岸一带。这里是抚顺炭矿经营的重工业(发电所、西制油厂等)所在,一般的轻工业允许在商业区内或混合区内设厂。

(4)公园及风纪区。以永安台丘陵地带为中心,修建东公园、西公园和南公园。中心广场的东部建东公园(今劳动公园),中心广场西部,丘陵下建西公园(今儿童公园)等。“风纪区”为妓院集中地区,抚顺炭矿在新市街划出矿用地11.57km2建“欢乐园”。

(5)粮栈区和特别区。粮栈区为在铁道车站附近贮藏农产品并转运交易的中心;特别区位于市区南部,为墓地、火葬场和日本守备队驻地。

(6)“满人街预留地”。1931年,在千金寨北侧的浑河河床上,用露天崛的层土和页岩填垫出一块土地,作为千金寨中国人转迁用地,称为“满人预留地”,即“新抚顺”,它笼罩在工厂区排出的废气和烟尘之下。

2.3 新市街与千金寨市街的对比

1935年千金寨陆续迁完,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千金寨市街和新市街在城市中并存,从历史图纸可以清晰的看出,新市街的规划体现出更为强烈的满铁附属地规划特征,如在城市形态上以车站为中心,铁路两侧土地性质极不相同,站前为城市商业中心,站后为工业用地。它套用了台湾殖民地的规划模式,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Gotō Shinpei)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市街明显的城市中心和放射形道路也体现了欧洲古典主义的影响:强调城市构图、轴线和视觉对景;主次干道整齐分明,建筑安排服从于形式的秩序感。同时,注意功能合理分区,重视道路、市政、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又带有早期近代功能主义规划的特征。它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佐野利器(Sano Weapon)是东京大学的教授,日本第二代现代建筑师中的领军人物,抚顺的新市街规划也被认为是“满铁都市计划的总决算”。

就千金寨市街和新市街内部区域对比来看,华人聚居区与日本为本国移民兴建的“日人街”同样泾渭分明,两者在空间尺度、公共设施、规划的完善性等方面有天壤之别(图4)。

2.4 抚顺第一部城市规划——都邑计划

为进一步扩大煤矿开采规模,随着满铁附属地的行政权1937年移交到了满洲国手上,1939年4月,日本制定了抚顺历史上的第一部城市规划“都邑计划”(Metropolitan Plan of Fushun)。确定以抚顺火车站为中心,东约13km,西约15.5km,南北各4km,总计约187km2的控制范围为抚顺“都邑计划控制区域”,规划30年后发展人口为64万。“都邑计划”确定市街面积为133.69km2,其中未来市街用地为63km2,计划分3期实施:由于日本后来战败,“都邑计划”没有完成,基本上只完成了第一期的规划,即大瓢屯地区(Ta-Piao-Tun)居住和工业区的规划。

“都邑计划”采用了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手法和开发模式,重点考虑工业的开发与建设,技术比较先进,为日本的战争经济带来巨大的掠夺性效益,但也为日后抚顺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埋下了诸多隐患。20世纪40年代,抚顺的城市布局基本形成,逐步发展为分散的带状城市。市区浑河以南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煤矿连接成片,工业就近布置,造成工厂、矿山、商业街和住宅交错布局,缺少功能分区,生产空间与城市空间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致使其相互制约,同时城区建设在煤层之上给以后的城市和工业发展带来限制和后患。

3 以满铁为中心的抚顺煤矿经营

3.1 满铁与抚顺碳矿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历时一年的日俄战争以沙俄完败告终,日本取代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并逐渐占据抚顺的全部煤矿,至1937年抚顺进入了漫长的“满铁”时期。满铁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mpany),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和约》(Treaty of Portsmouth)使日本获得了关东租借权与南满铁路,满铁于次年创立,1907年正式开业,总资本2亿日元,一半来自日本政府,另一半主要来自日本皇室、贵族、官僚。就其性质而言学术界见解较为一致,李百浩先生称其为“代表国家政策的特殊公司”。满铁的四大支柱为铁路、煤矿、地方经营和地方调查。

抚顺煤矿和鞍山制铁所、阜新煤矿并称为满铁的3大企业。抚顺煤矿和煤矿附属企业是当时满铁的重要财源,其收入仅次于铁道运输的利润,占满铁总盈利的25%。抚顺煤炭大量运往日本,对日本大型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如日本制造军舰的钢材必须用抚顺煤炼制,否则钢号达不到标准。日本对抚顺煤矿的占据不仅解决了其本国煤炭不足的问题,还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南亚,发展这些地区的殖民经济。从满铁线路图可以清楚看出,抚顺煤矿位于南满铁路中部,且毗邻南满铁路和满洲国国铁线路的交汇地奉天,满铁在此处特别引出抚顺支线用以运输抚顺煤炭(图5)。满铁经营抚顺煤矿的近40年中,两亿多吨煤炭被掠夺,抚顺煤矿可谓“满铁的心脏”。

在日本占据抚顺煤矿期间,先后成立了一系列重要机构以加强对矿区的控制。1905年5月1日,日军成立隶属其大本营的“抚顺采炭所”,利用旧坑开采,专供军用,9月该所被划归日军“野战铁道提理部”,将华兴利公司的千金寨坑、抚顺煤矿公司的杨柏堡坑以及老虎台坑组成了“采煤第一班”。1907年4月,满铁在抚顺成立其直属机构“抚顺炭矿”,1911年前称为“抚顺炭坑”,不仅垄断了抚顺地区的全部煤炭资源和油母页岩储量,而且经营着一大批类型多样的附属事业。由于此时的抚顺煤矿设施简陋,“抚顺炭矿”在对抚顺煤田进行勘测的基础上,于1907-1928年制定并实施了三期煤炭开发计划。这三个计划的实施,使抚顺煤矿工业真正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

3.2 若干重要煤矿的建设

“抚顺炭矿”对煤矿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煤扩建、新建和技术革新,为日后抚顺5大煤矿基本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长远的发展铺设了道路。其具体情况为:

(1)在抚顺炭矿的第一期(1907~1911)的开发计划期间,在千金寨村附近和杨柏河东相继开凿两新竖井投入生产,并以著名日军将领姓氏命名,即著名的“大山坑(Oyama)”和“东乡坑(Togo)”,经过漫长的演变,为现抚顺胜利矿的前身。

(2)原抚顺煤矿公司的老虎台坑在1907年改编为“老虎台采炭所”,并于1920年合并了1915年新开的“万达屋采炭所”,此为现老虎台矿(Lao-Hu-Tai)之前身。

(3)抚顺炭矿第二期(1912~1918)开发计划期间在抚顺煤田西部开始开挖小型露天煤矿,第一露天崛和第二露天崛,后先后废弃;1927年,开始建设第三露天崛。1938年,三坑合并,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露天矿场(Ku-chengtzu open cut),西露天矿现存并改建为矿业博物馆。

(4)一批由中国商人经营之的煤矿,均陆续为“满铁”所吞并。如1917年华商张慎修开凿的龙凤斜井,次年便为“抚顺炭矿”吞并,改称“龙凤采炭所”。矿区内标志性的“龙凤竖井”于1934年始建,1936年12月投入使用,其质量和技术指标在当时均堪称世界一流,现存较完整的构筑物及相关历史街区。

(5)除煤矿资源外,1939年,“满铁”开始建设以专采油母页岩为主的“东露天矿”,以满足炼制石油的需要,为新中国成立后东露天矿的前身。

满铁的建设使煤矿生产能力大增,从趋势可以看出,除日本统治末期因战争原因造成的煤炭产量锐减外,抚顺煤矿的年生产能力始终保持较为平稳快速的增长,煤矿工业在殖民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据统计,日本占领时期内总计掠夺抚顺煤炭资源2.02亿吨,平均年产518.8万吨,最高曾达近千万吨(图6)。在此期间,抚顺煤矿迅速发展成与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河北开滦煤矿并列的中国三大煤矿之一。

4 满铁对抚顺城市空间与建筑遗产的影响 ,

4.1 “满铁”时期形成了今日抚顺的基本格局

抚顺的工业和城市面貌自上世纪20年代起逐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城市格局以浑河为轴线逐渐发展为带状分布,市区浑河以南各矿井、工厂根据采煤点就近布置,矿区开始产生接连成片的趋势。1920年,日本推行“大露天矿崛开采计划”,到了上世纪30年代,露天矿开采规模逐渐扩大,1931年已建成东西长6.2km,南北宽1km的大露天煤矿,千金寨地区逐渐被露天大坑所吞没,上世纪40年代,抚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4.2 保留完整的城市中心区

因煤矿工业而产生和改变的城市格局对今日抚顺市中心的影响最为直接。上世纪20年代,由于日本推行“大露天矿掘开采计划”,“日人街”建设开始进行,主要分为社宅区与商业区两大部分。日本人于1919年将突出于永安桥与东乡坑之间的高地作为“社宅予定地”,称为永安台,在这里修建了道路、上下水工程以及大量高档日式住宅。其道路网是从中央圆形广场向周围倾斜的略呈圆形放射线形街路,构成了南北两个街廓,该方案奠定了今日抚顺市委所在的永安台地区的道路结构和基本空间格局。

1923年开始修建商业区。商业区路网以火车站(今抚顺站亦即南站)为中心,以3条放射形大街(中央、永安、千金)为主要轴线,与这3条主街相交的东西向道路分10条,以中央大街为中轴,火车站以南第一条街,中央大街以东称“东一条通”,以西称“西一条通”,以此类推;南北向道路为6条。火车站以东为东一番町,火车站以西为西一番町,以此类推。道路宽度分别为27m、22m、18m、11m等。在商业区的西端,设置游乐区称为欢乐园。这个规划方案奠定了今日抚顺商业中心——站前地区的空间结构。

围绕煤矿生产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日本在满洲各重要城市所做规划的共性,并且体现出超越其本国国内城市规划的高水平。强调城市结构的图案效果和形式美,同时也注重功能的合理分配,表现出欧洲古典主义和近代功能主义的双重影响。在规划选址、建设方式与时序、土地利用等方面,对于今日如火如荼的新城建设仍具有参考价值。如目前抚顺制定的新站前规划方案设计,利用原火车站并不位于放射道路几何焦点上的特点,保留了建于1934年的抚顺南站,并能顺利将中央大街延伸至站北地区,直达浑河对岸,正说明日据时期的城市规划巧妙地考虑了未来城市轴线拓展的需求(图7)。

4.3 区位优越及持续使用的煤矿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为国家生产出了第一吨特钢、第一吨铝和第一桶原油,并由此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和“煤都”,具有典型的工业城市气质。煤矿文化是抚顺工业城市精神的核心,煤矿工业遗产则反映了抚顺的这种精神特质,也是集体记忆的印证。抚顺煤矿的遗产空间集中于今日的城市中心附近,尤其密集分布于永安台和站前这一最为繁华的城市区域,具有极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长期以来由电铁和其他公共交通共同组织起市内联系,2009年电铁客运停止,但其他更为便捷交通方式迅速发展,使遗产的可达性大为增强。

抚顺煤矿的直接组成可概括为“五矿一坑”,即西露天矿、老虎台矿、龙凤矿、胜利矿、东露天矿和深部坑,其中“五矿”构成了抚顺煤矿工业遗存的主体,并深刻影响了抚顺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中心区的肌理。抚顺煤矿的五个主体矿井(坑),除龙凤矿目前废弃外,其余仍处于正常生产进程中,西露天矿、老虎台矿主要进行煤炭采掘;东露天矿进行油母页岩的开采和利用;胜利矿作为试验井田,进行特厚煤层城下开采,瓦斯开发利用,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实验。这些矿井的生产仍是当地经济和国家资源的重要一环,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不会停止(图8)。抚顺煤矿遗产中与生产相关的部分始终处于持续的社会使用过程中,极少中断,并且功能的变更不大,涉及城市功能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等部门选择在满铁时期遗留的矿区内工作,这种情况大多延续至今。煤矿遗产中的管理、居住、医疗、教育、交通、园林、水源等功能也能长期提供原有或相近的服务,目前数量已经不多,但类型依然存在。

5 结语

煤炭曾是各类新式工厂、军事、交通运输的动力之源,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影响非常深远。有鉴于此,1999~2002年,英国考古学家斯蒂夫·休斯(Stephen Hughes)领衔完成了《国际矿业遗产研究》,它对煤矿工业遗产的概念、价值属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梳理。满铁时期抚顺所留下的工业遗产值得学界关注,它不仅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考察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堪称世界工业建筑历史的一部分,具有科技史、建筑史、环境史、生活史、革命史等方面的研究意义及学术价值。

抚顺工业遗产,特别是矿区建筑与规划遗产具有独特性,它充分显示出日本将西方的规划理念与日本近现代建筑经验引入我国东北地区,摸索一条煤矿开采与城市发展协同的近现代道路之历程。佐野利器等日本第二代核心建筑师为领军人物的直接参与,有助于将抚顺在满铁时期的规划成果体系化,规划至今成为城市可识别性的标志。与此同时,抚顺城下压煤是满铁时期遗留下的严重后果,当时将石油、发电、机械等主要工业及城市中心区建筑于煤层之上,这是昔日殖民统治为当前城市发展空间埋下的隐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急速膨胀,胜利、老虎台、龙凤3个矿井开采逐渐进入市区,其开采影响甚至进入了城市中心密集的住宅区和重要工厂之下。因此,继续采煤,城市建筑和设施就要面临威胁,不得不搬迁,城市空间格局也会遭到破坏;保护城市,矿井开采年限就要缩短,煤炭产量必然大幅下降,这两者的矛盾是抚顺煤矿生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死结。除了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大规模的拆旧建新之间的尖锐矛盾外,抚顺露天矿坑具有遗产空间和废弃地的复合特征,如何妥善保护与利用,目前的研究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盲点。本研究是详细梳理遗产本体价值的基础性探讨,对未来有重点地加以煤矿遗产展示利用具有客观评判性。

参考文献:

[1] 孫毓棠,汪敬虞.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44-56.

[2] 煤都抚顺编写小组.煤都抚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9:1-101.

[3] 李宝顺.抚顺建筑志[M].沈阳:沈阳建筑出版社,1996:1-580.

[4] 汤士安: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1-700.

[5] 越泽明.州国都计划[M].欧硕,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28.

[6] 龚丽媛,邢铭.抚顺市城市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1-87.

[7]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裁室地方部整理委员会.满洲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上卷)[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193.

[8]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抚顺矿碳概要(日文地图与说明册)[M].出版者不详.1935.

[9] 越沢.中国东北都市计画史[M].黄世孟,译.台湾:大佳出版社,1986:109.

[10] 满州建筑协会.新撫順の市街計畫と其の建築[J].满洲建筑协会杂志,1933,13,(4):22.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煤矿 管理 PDCA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155-01

1 我国煤炭生产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我国的大中型煤矿数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多数煤矿的生产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以行政命令和经验来实施突击式或粗放管理方式。在安全管理方面多数依据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定期安全监察为时间节点来了解煤矿的生产状况,在平时的管理中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尽管这类管理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传统的管理方式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就是在及时获取煤矿安全生产信息方便存在滞后性,在管理中获得的信息取决于检查人员的经验和态度,如果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疏忽大意,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其次,在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往往由于缺乏对考察量的定量评定,更多的是依靠主观感觉,因此在生产和安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分析。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当上级部门对煤矿进行检查时往往就会采取突击式的整改,这也是传统煤矿管理方式最大的问题所在,是管理体制上的缺陷。这种管理方式的结果就是要么没有事故要么就会出现较大的事故。在安全生产保障和事故预防方面比较被动。

从以上分析可见,当前煤矿生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式,不能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是相对孤立的,缺乏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和安全保障。因此要提高煤矿生产管理的水平,就需要建立起定量分析体系,对各种生产指标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在现有的管理理论中,PDCA管理模式是基于对全过程管理的模式,通过对计划(P阶段)、实施(D阶段)、检查(C阶段)和改进(A),以滚动循环和不断改进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是适合于应用在煤矿的生产管理。本文将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2 煤矿PDCA管理模式研究

PDCA较多的应用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强调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将一个循环的末阶段作为新循环的起始阶段,通过不断向前滚动而逐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就一个管理行为的循环而言,在计划阶段主要是制定管理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准备工作。在实施阶段,就是把计划阶段的各类行动方案付诸实施。在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衡量在前两个阶段执行后,检验方案的执行效果,并确定管理目标和实际执行效果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改进阶段则是总体评价本阶段的管理行为,并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便于在下一个管理循环中提高管理水平。从PDCA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可见,这一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于煤矿的生产管理,现对各个阶段的管理模式分别叙述如下。

2.1 计划阶段

对于煤矿生产来说,制定计划阶段具有特殊的重要,这一阶段的成果对后续的三个阶段而言具有控制性的作用,在制定计划时需要以及一定的原则,使得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煤矿生产中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因素,因此在计划阶段将安全管理作为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是合理的。为了落实在特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需要拟定一定的控制指标,这是计划阶段体现计划可行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具体而言,以年度为时间单位,在计划阶段,应首先明确本年度安全管理的目标,通过对煤矿的实地调研掌握当前煤矿的具体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经过考察,可按不同的类别,如人(工人&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煤矿井下环境等,对各类因素逐个排查和分析,对不同的类别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目标。在一定的管理阶段内,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针对某些重点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才是可行的策略。还应当强调的是,在计划阶段要保障计划的可行性,就需要对计划的执行者、时间节点控制、地点控制、达到管理目标所用的方法等有明确的界定,并落实各个环节的责任人。

2.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和协调,其工作依据是计划阶段制定的各类指标、任务,并将具体的指标和任务分配和落实到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其核心是工作安排的有序性和协调性。因此在实施阶段需要有统一的组织,避免多头领导所带来的工作安排上的冲突。建议在组织安排时实施矿长负责制,建立起垂直的工作管理体系,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指挥。其次是要依据计划阶段所制定目标的重要性来做合理的人财物调配。在实施阶段的控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是体现计划阶段目标和实际工作一致的必要手段,及时纠偏。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对实施阶段的控制应有已经的预见性,即在偏差出现之前就作出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即实施阶段的重点是事前控制,管理人员通过控制行为来让工作人员的行为都为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服务。

2.3 检查阶段

从含义上将检查阶段是将实施阶段的结果和计划阶段的指标进行对比,从检查的内容上看,包括对本周期内煤炭生产工艺的检查、对生产流程的检查、对设备工作状况的检查、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煤炭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采煤工艺和采煤设备进入行业钟来,在检查阶段需要协调生产管理制度和这些新工艺新设备之间的契合情况,通过检查及时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发现前面两个阶段中的问题。

2.4 整改阶段

整改阶段的含义是比较明确的,即采取措施来解决检查阶段所发现的问题。对煤矿生产来说,关键问题是排除安全隐患,对检查阶段所发现的危险源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整改。其次是总结本轮PDCA中的经验和教训,巩固已经取得成绩。对过去发现的问题要做总结和归纳,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由于经历有限,对于在本次PDCA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将其作为遗留问题滚动入下一阶段来寻求解决。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滚动进行,可完成一个周期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通过这种滚动式的管理方式,可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煤矿生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煤矿工人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1月24日国务院安委办主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全国安全生产会议上指出:“2006年全国大多数地区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安全形势相对好转。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福建、新疆6省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幅度超过50%。”充分肯定了福建省2006年煤矿安全所取得的成绩。

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挂牌成立一年多来,创新工作机制,以坚决打好整顿关闭为龙头,以治理水害和顶板事故为重点,以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抓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省煤矿安全形势成效显现:2006年1-12月,全省煤矿共发生各类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起数下降了44.87%,死亡人数下降了47.37%,百万吨死亡率下降3.19。

福建省煤矿地质条件差、乡镇煤矿是从小煤窑发展起来,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帐多,办矿起点低、安全基础十分薄弱,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难度大。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后,立足福建实际,及时下发了《2006年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要点》,提出“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监察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三下降,一杜绝”(即事故起数下降、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杜绝10人以上死亡事故)的总体工作目标。同时,编制了《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煤矿安全执法监察计划》,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按计划组织监察,全年累计监察、检查煤炭管理企业、生产矿井168井次,查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隐患1360条,对2处矿井做出停产整顿的决定。

切实抓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在2005年全省累计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33家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淘汰关闭矿井36家,目前关闭工作已全部落实到位;2007年,我省计划淘汰关闭矿井29家,并且争取提早完成。积极推进资源有效整合。根据国家11部委要求和省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联合省经贸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省安监局等有关部门,结合福建省煤层薄、地质结构复杂的自然特点和省内煤矿规模小、数量多、水平低的历史状况,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以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的矿井为主体整合其他矿井,以大型煤矿企业整合小煤矿,引导我省煤炭工业走一条健康发展之路。突出抓住矿井水害、顶板事故、“一通三防”等薄弱环节和雨季、台风等重点时期,有效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确保事故总量下降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两次较强台风和雨季期间,全省共有213个井次煤矿停止生产,撤出井下作业人员23000余人次,全年全省没有因台风和强降雨发生煤矿死亡事故。

建立健全抓落实的督查机制,强化督办工作。截止去年年底,该局共收到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件35件,办理办结34件,正在调查落实1件,领导批示件办结反馈率为100%,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