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

教学实施计划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1篇

一、目的与意义

教学计划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依据。科学地进行学时分配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了适应21世纪对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构建我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拟对全校各专业教学计划(除药学院外)进行同比例学时缩减的整体性修订。

(一)施行本次教学计划修订,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按照现有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负担重

我校学生平均周学时为27左右,(国家素质教育规定周学时不得超过25),现有的各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用在理论学习上,学生能自由的用于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深入掌握,不利于学生在将来就业中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按照现有教学计划,教师的教学负担重

现有的教学计划安排,每学期18个教学周、每18学时1学分,主要是根据之前国家的作息时间规定,即每周六天工作日、一天休息日而设定的;现在国家的作息时间规定已经更改为,每周五天工作日、两天休息日,而教学周数、学时数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除选修课外,以往六天的教学工作就需要五天来完成,这样相当于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教师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3、按照现有教学计划,教学及教学辅助资源相对紧张

因按照现有教学计划,学时较多、教学任务重,并且随着招生人数增加,学校的教室等教学运行设施相对紧张、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使用强度大、频率高、消耗大,也因为这个情况在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被迫合班的课程非常多,这样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方法改革,也会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二)施行本次教学计划学时缩减方案的积极意义

1、在施行学时缩减方案之后,可有效压缩总学时,控制周学时,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机动周、每周三下午的公共活动时间,这样就有更充裕的时间用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来跟随临床医生进行实践学习,更好的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毕业前还可以用来参加各种招聘会以利于就业。

3、在施行学时缩减方案之后,教师的工作强度、教学负担就可减轻,并且教师将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

4、在施行学时缩减方案之后,可以有效缓解教学及教学辅助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

5、缩减学时还有利于调整与优化教学计划,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性、同比例学时缩减的基础上,各专业可以进一步对各专业的所有课程进行讲授内容上的优化,例如:缩减或删去一些课程中已经落后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消除不同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强化、突出先进、实用的知识内容;对理论、实践学时的分配比例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二、实施方案

为指导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学时缩减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1、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除药学院外(已改),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所有课程均进行同比例缩减(包括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即所有课程均由18学时每学分更改为16学时每学分,例如:《伤寒论》由原72学时、4学分,缩减为64学时、4学分;《正常人体解剖学》由原108学时、6学分,缩减为96学时、6学分。各学院需及时调整教学大纲,保证下学期的教学运行工作正常进行。

2、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拟对教学计划进行全面的相应修订调整,各学院由现在开始针对本学院的所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全面的论证、规划、调整,最终在2011年底形成方案并开始执行。

第一阶段:2010年9月-12月,各学院及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召集任课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学生(包括高年级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用人单位进行教学计划修订方案的座谈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初稿。

第二阶段:2011年3月-5月,由教务处组织各相关学院进行多方论证,形成二稿。

第三阶段:2011年6月-7月,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修订的教学计划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形成终稿。(未通过审核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和二次审核。)

第四阶段:2011年11月-12月,教务处将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整理、汇编。2012年颁布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并从2012级新生开始执行。

3、全校的教学周数由原来的18个教学周变为16个教学周,即每学期教学周由前九、后九更改为前八、后八,并且在前八、后八之间及后八之后分别加入机动周。机动周的主要用途为:

1)跨专业课程的集中授课;

2)教学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

3)学生自主学习或复习备考;

4)期中考试;

5)个别课程的补课、补修。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2篇

围绕*区教委、*学区本学期工作重点,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严把教学质量观,全面推进课改进程。

二、工作思路:

规范教学管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深入开展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讨与实践;真正更新教师观念,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使*小学教学工作科研化、教学研讨经常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全面育人个性化。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校本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由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利用专用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时间待定)。

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组织收看优秀教师的录像课;

单周教研组使用;双周学校使用。

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笔记,进行业务交流(教师的学习笔记、论文等)——教师写学习笔记每月2篇。

落实教研组工作:

教研组长例会:单周一下午4:20,地点——教务处

教研组工作:组长直接负责;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活动内容)、有总结。

加强校本培训与教研,加快提升教师素质

借助外援,适时聘请专家来校传经送宝。

分学科进行两至三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2.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良好教风的形成。

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与落实,切实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起到学校教学中坚力量的带头作用:

市、区级学科带头人至少开放一次;

区级、中心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做一节录相课,学校组织老师观看,录相挂在学区网上;校级骨干做一节公开课(保存资料)

每周每个教研组推出一节研究课(录相并放到网上,上交打印稿及电子稿教案)

新教师(教龄在五年以内,含五年)全员参与说课比赛。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种教学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1.修改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点推进,逐项贯彻落实。

强化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与检查,加强常态课堂教学管理。做到此项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奖惩分明。本学期我校制定了如下制度:《教学检查办法》、《教研组人员职责》、《考试管理办法》、《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阅卷的有关要求》。

2.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常规管理力度,辅导、检查、评优相结合。

备课:普查、抽查与复查结合。开学初普查,两周内对有问题的教师教案进行重点复查;期中抽查部分教师教案;期末进行教案综合评优。

上课: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根本杜绝教学的原则性、科学性错误。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科学严谨,密度适中,不拖堂。提倡教师做到课前熟悉温习教案、课中调整、

课后反思,平时要有一周以上贮备课。学校教导处加强检查监控力度。

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适量,批阅及时、规范、正确,要有复批。提倡学科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书写批阅规范化、各年级统一作业本使用。组内教师做到随时自查,教导处定期检查与抽查,期中进行学生作业展览。

辅导: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的科学辅导原则。加强对学生学科特长的重点培养,重视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各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了解,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培养帮助转化,要有实效。

(三)结合课改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1.听课:第2、3周进行全校任课教师普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并进行教学。

2。推门课: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3。示范课:进行区、学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献课活动。

4.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

5.研究课:适时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语、数、科任学科各两节,时间另定)

6。开放课:进行全校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水平、展示教师教学风采。(时间另定)

7。复习课:认真上好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四)强化质量意识,进行严谨、科学、循序渐进的质量监控,切实保证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1.严格各种检测考试、考务管理以保证措施得力、贯彻落实到位。以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促进师生协调发展。

2.继续做好单元检测把关,单元练习随教学进度,统一时间进行检测。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分析、学生错误订正。科学使用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补救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教学不足。

3.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月考,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对优秀率、及格率进行跟踪调研,教导处及时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状况,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4.单项训练过关:单项训练的验收。加强对学生语、数、英三科知识与能力的单项训练与同步验收。语文:字词、朗读、查字典等;数学:口算、计算、应用题等;英语:以单词、背诵为主。

5.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每天英语十分钟,进行学生英语记忆、练习;培养兴趣,强化训练。

英语单项过关:单词、句型、背诵等。

(五)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挖掘教师个人潜能,发挥群体优势,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1、完善低年级、高年级、科任学科大组建设,加强教师学科间交流研讨。隔周进行学科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全员参与,讲求实效。

2、教师要按时参加各级教研、进修活动,做好记录。骨干教师、中心组、备课组成员参加进修区级活动后,要及时进行精神传达。

3、充分发挥组内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加强教研组凝聚力。

(六)关注学生差异,切实做好随班就读工作:

关注学困生,耐心进行学困生的帮助、转化工作;认真做好随班就读的各项工作,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质量。

继续各班随班就读学生辅导制度,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教师坚持个别辅导,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20*年的主要工作20*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切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个主题,采取强力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测指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围绕以上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发展工业经济。认真落实《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出台《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及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支柱产业加速发展,突出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新增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户、超50亿元2户。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工业,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力争完成140亿元,重点推进“121”工程,实施好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联合利华工业园、江汽轿车、美的、天威保变、乐凯工业园、佳通全钢子午胎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出台《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导向目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大批“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

(二)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规划示范、村镇建设、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公用事业和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按照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要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先进制造业、城市配套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做精、做强城市配套服务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构建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推进集约型养殖小区建设,组织实施“千场百区”工程,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坚持产业为先、生态并重,提升苗木花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栽培小区建设,扩大专业菜地、反季节和精细蔬菜基地面积,做大做强西甜瓜、草莓等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创牌工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组织引导和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组织实施“整村脱贫”项目。推进城乡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规划对接、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人才对接,加快城市道路、公交、供电、供水、供气、环保、信息、金融、商贸等服务设施向县域延伸。继续抓好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强化防洪保安和节水灌溉能力。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村村通混凝土路”工程。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发展改革试点镇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加快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路子。认真分解落实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服务机制,落实政策支持措施,出台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25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领头创办企业,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以科技合作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形式;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试点市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70亿元,增幅达到27%以上;加快信息产业与其他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应用软件,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继续办好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扩大合肥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试点市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和投资力度,争取新开工10至15个项目,完成投资10亿至15亿元,推动示范区尽快成规模、出形象。加大创新型试点市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科学普及和人才工作,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七)其他

每天教给孩子一个道理。写在黑板上,教师进行讲解。

出版校园小报:

古诗诵读

申报十一五课题

四、各月工作安排:

九月:

1.第一周公布本学期学校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2.第二周进行假期教师备课普查。

3.第二周开始进行普听课,了解常态教学情况,进行贯彻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检查。

4.区级、学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献课活动。(第一周定出开放时间;市区级上交中心)

十月:

1.进行校内教学评优课活动。

2.单项验收:第三周语文(二至六年级查字典、一年级汉语拼音)、第四周英语(单词)、第四周数学(口算)

十一月:

1.进行全校学生作业检查,进行学生作业展览。

2.单项验收:第一周语文(朗读或背诵)、第二周数学(口算)、英语(单词)

十二月:

1.家长开放日:(时间待定)。

2.抽查部分教师备课。

3.单项验收:第一周语文(字词),第二周数学(计算题)英语单词。

4.检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使用情况

一月:

1.单项验收:英语(句型)(第一周)

2.制定复习计划,进行语、数、期末复习研究课2至3节。

3.进行期末考试、阅卷等工作。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教学计划;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87-02

前言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的引导之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在现在的高中物理学习中,许多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目标,更不能利用正确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学计划的实现。在这样的现状下,笔者选择高中教学实践计划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的。

1、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正确认识与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基础性的课程,与物理、科学等学科相关联,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与提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教学来引导高中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认识与分析,使高中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能力。

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多种多样,多元化的要求包括当代人力的形象与外表,态度与能力、责任感与理想等等。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人才的整体能力培养具有直接作用,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加强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对于学科积极作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要加强学科本位思想的弱化。物理学科教学通过物理知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基本技能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三年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社会的需求。

2、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分析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明晰,使得课程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得以发挥。教学活动要对先进的课程改革信息进行传递,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计划的实施来提高当代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方法与态度进行培养。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进行分析:

2.1加强主体教学模式计划的实施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传统的方法,认为课本知识是其教学的重点。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不能积极地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的发挥。因此,在当代高中物理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利用启发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学习思维进行培养,大大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质量。加强高中物理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及时的反馈,得到有效的评价。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物理知识讨论,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主何,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中物理课堂上的研究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制定。

比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进行引导,比如“什么是重力?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融入到高中物理学习当中来。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2加强探究教学计划的实施

探究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提高,使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得到充分地调动。教师要加强探究学习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下开展探究学习。所谓的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努力方向,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一种亲历学习体验。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得到培养,在高中物理学习方面的质疑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到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去实践,与探索。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高中物理知识结构。比如在讲解《新能源的开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像我国现在成功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利用的方法是什么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小组讨论的话题。在自由开放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高中物理教学计划的实施会更加顺利。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计划的研究,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合理性与科学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高中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度,是当代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希望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计划的重要性,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计划进行实施,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促进学生高中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章志仪.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2013(02)

[2]. 潘学飞.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方法教育[J].成功(教育).2011(08)

[3]. 葛德成.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思考[J].浙江教育技术.2009(04)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4篇

摘 要:学讲计划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角色,抓住要点,科学运用,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大幅提升。文章从充分预习、明确目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完善、检测梳理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讲计划;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40-01

学讲计划是徐州地区近年来运用最为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在学习活动中拥有更为自主的地位、宽泛的空间、灵活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探讨、独立思维,促进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这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一脉相承。

一、学讲计划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过去较长一段时期,语文教学以灌输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较少有自主参与的空间,即使有一些互动也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学讲计划的实施,有效突破了这一困境,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学讲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学习任务的达成不再依靠教师的给予,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同学的帮助,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二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无论是学进去还是讲出来,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和同学相互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死气沉沉的单向灌输课堂,转变为充满生机活力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性的保护,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参与的平台、合作的载体,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激发。

二、紧扣要点实施,保证学讲计划取得成效

(1)充分预习是学讲计划实施的重要前提。要想真正提高学讲计划实施的效果,必须将预习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要求学生在每一课学习之前都进行充分的预习,预习内容包括自主解决生字、拼音、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熟悉,对照思考题分析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思想主题等等。通过这样的充分预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并且能提炼出一些重点难点,有利于在课堂学习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这就为学讲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明确目标是学讲计划实施的方向指引。学讲计划重视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核心要素,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将学习目标明确地提出来,比如生字词要掌握哪些、课文理解方面要抓住哪些要点,以让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开始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准确定位。这也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照,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学习任务没有达成。边学习、边对照、边回顾,整个学习活动将会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

(3)独立思考是学讲计划实施的内在动力。学讲计划最为核心的理念,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其中,独立思考是推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查阅相关工具书,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基础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初步成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讲出来。在讲之前,学生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学习成果的完善性。

(4)合作探究是学讲计划实施的核心要素。要想保证学讲计划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将学生充分发动起来,既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也要让学生和小组其他同学进行探讨,集中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思考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在牵头学生的带领下,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形成本小组的集体学习成果。

(5)交流完善是学讲计划实施的质效提升。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之后,并没有完全完成学习任务。此时,教师还要站在全班的角度,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完善。学进去既要使学生个体学进去,也要使每一个小组能够学进去。同样,讲出来既要让个体在小组内讲出来,也要求小组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讲出来,让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接受全班同学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进行完善、提升,使学习成果更加全面。

(6)检测梳理是学讲计划实施的成果提炼。在完成小组交流之后,有两个环节非常重要。首先,注重提炼环节。每个小组汇报和补充完善之后,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对学习成果进行提炼,不正确的要纠正,不全面的要补充。这样,每一次的学习探讨活动都成为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积累技巧的过程。其次,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的目的在于获得学生最为真实的学习反馈信息,也便于学生及时对照目标要求、检测题,认真分析、评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实际成效。

三、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学讲计划,只要抓住要点、科学运用,完全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大幅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角色,从主宰转变为主导,更好地发挥启发引导作用;要有效掌控课堂,及时把握教学节奏,确保重点目标与任务得到落实;要善于引导启发,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冯尊永(1972-),男,江苏徐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曦.以学讲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黑龙江教育,2014(12).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5篇

一、学校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绿色象征生命,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意义非常重大。校领导始终把环保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把它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工会、团委、教导处、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学校环保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常规》、《城小学生好习惯培养序列》、《教师好习惯公约》等有关规章制度,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环境”。全校上下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责任重于泰山的群体意识。全校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映,采取改善措施。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主任计划,如不准损坏一草一木,不准随地吐痰,墙脚不准有球印、脚印等。学校对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等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开设专门课程,突出课堂渗透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具有城小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1、建立制度,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领导一贯将环境教育、环境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视为提高全体师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学校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校务会多次对学校有关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兄弟单位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经验;行政会经常对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学习和布置;学校教工大会经常通报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进展情况。

为创建绿色学校,我们不但制定创建规划与工作计划,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并做到及时小结与反思。根据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开展进程,我们还适时推出一系列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补充条例,这些条例使师生投入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了方向与依据,规范了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行为,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开始呈现制度化、规范化的格局。

2、组建队伍,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序发展

我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组长为胡莉英校长,成员由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师代表组成,建立三级实施网络,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与部署。通过两个层面,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实施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第一层面以学校有关处室负责人、学科教师和工会组长为主,负责执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以及承担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教工实践部分;第二层面以本校学生为主,由少先队大队部有关部门负责落实,主要承担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学生实践部分。

我校非常强调“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方面,下大力气,花大投入支持绿化养护工作,提供创建绿色学校所必需的培训费、图书费和资料费等费用;并不断增强教师对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一支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综合工作能力的教师队伍,保证环境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师的环境教育从经费上、生活上、组织上、精神上给予支持,要求教师能围绕本学科开设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专题教育,使自己的学生都能接受环境教育。现在为了加快我校环境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将环境教育培训纳入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室作为创建绿色学校自培基地的功能,成立“校园文化建设”、“诚信教育”、“新课程改革”等课题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水平,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序发展。

3、决战课堂,让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融入教学

学校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教授探究型课程的教师要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教授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要承担有关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各类课程的教师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

例:科学老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日月星辰到气候变化、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体验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特殊的葬礼》、《云雀的心愿》等课文时,深入浅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指导学生写《我爱校园》、《让校园更绿》这类作文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各个绿化带,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离不开这些红花绿草,更离不开同学们对绿色的呵护。

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道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充分发挥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学科特色。

劳动技术课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小制作的同时,将环保宣传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都能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资源。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力求恰到好处地渗透环保知识。

学校努力建立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环境教学过程,使学习建立在自主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学体系。

三、开展绿色承诺活动,寓“绿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

学校利用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学生经常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学校红领巾广播开办了固定栏目,及时反馈学校中存在的不环保、不文明现象,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蓝天、爱我清水”,“以实际行动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每学期少先队大队部开展诸如“我们和鸟做朋友”,“我是环保小能手”、“绿色的歌”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地球日我们开展“环保知识书画竞赛”、“环保杯”征文比赛等。植树节发动学生为班级献花,教室里、教师办公室都摆上了几盆绿色盆景,令人神清气爽。教育过程中,注重把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关注自然,树立了科学思想,提高了素质,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走出校园,实施社区教育,扩大环境教育的成果

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净化、绿化校园,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走上街头、居委、福利院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义务劳动,队员们将道路两旁的“白色垃圾”清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居民区楼道卫生,为孤寡老人和各单位打扫卫生,他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人人都来爱护环境,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与学校普遍开设的研究性课程结合,学校把环境兴趣小组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环保兴趣小组对学校周围的小摊贩、交通进行调查等活动,通过调查与分析,就学校周边环境污染整治,向城管局提出综合整治建议,最终争取到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政策规定。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这类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了解,更使学生对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学校还要求每个学生广泛开展“家庭互助”活动,不但自己要做环保标兵,而且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此外,学校大队部号召学生在每年的植树节种上一棵树,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味。

5、从小处入手,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

一年四季每个班级坚持“一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节假日有值日生”的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学校为保护名贵树木,为每个树种挂上了“树名牌”,使其成为校园又一景观;每学校的班级环境布置评比,更激发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净化了学生美好心灵。评选活动中,同学们自觉地掀起了“把绿色带入校园”、“绿色带入教室”的活动,栽上一盆花、种上一棵草,装扮自已美好生活。热爱绿色、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6篇

一、学校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绿色象征生命,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意义非常重大。校领导始终把环保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把它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工会、团委、教导处、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学校环保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常规》、《城小学生好习惯培养序列》、《教师好习惯公约》等有关规章制度,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环境”。全校上下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责任重于泰山的群体意识。全校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映,采取改善措施。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主任计划,如不准损坏一草一木,不准随地吐痰,墙脚不准有球印、脚印等。学校对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等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开设专门课程,突出课堂渗透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具有城小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1、建立制度,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领导一贯将环境教育、环境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视为提高全体师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学校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校务会多次对学校有关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兄弟单位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经验;行政会经常对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学习和布置;学校教工大会经常通报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进展情况。

为创建绿色学校,我们不但制定创建规划与工作计划,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并做到及时小结与反思。根据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开展进程,我们还适时推出一系列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补充条例,这些条例使师生投入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了方向与依据,规范了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行为,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开始呈现制度化、规范化的格局。

2、组建队伍,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序发展

我校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组长为胡莉英校长,成员由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师代表组成,建立三级实施网络,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与部署。通过两个层面,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实施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第一层面以学校有关处室负责人、学科教师和工会组长为主,负责执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以及承担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教工实践部分;第二层面以本校学生为主,由少先队大队部有关部门负责落实,主要承担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学生实践部分。

我校非常强调“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方面,下大力气,花大投入支持绿化养护工作,提供创建绿色学校所必需的培训费、图书费和资料费等费用;并不断增强教师对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一支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综合工作能力的教师队伍,保证环境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师的环境教育从经费上、生活上、组织上、精神上给予支持,要求教师能围绕本学科开设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专题教育,使自己的学生都能接受环境教育。现在为了加快我校环境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将环境教育培训纳入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室作为创建绿色学校自培基地的功能,成立“校园文化建设”、“诚信教育”、“新课程改革”等课题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水平,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序发展。

3、决战课堂,让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融入教学

学校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教授探究型课程的教师要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教授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要承担有关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各类课程的教师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

例:科学老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日月星辰到气候变化、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体验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特殊的葬礼》、《云雀的心愿》等课文时,深入浅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指导学生写《我爱校园》、《让校园更绿》这类作文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各个绿化带,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离不开这些红花绿草,更离不开同学们对绿色的呵护。

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道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充分发挥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学科特色。

劳动技术课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小制作的同时,将环保宣传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都能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资源。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力求恰到好处地渗透环保知识。

学校努力建立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环境教学过程,使学习建立在自主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学体系。

三、开展绿色承诺活动,寓“绿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

学校利用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学生经常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学校红领巾广播开办了固定栏目,及时反馈学校中存在的不环保、不文明现象,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蓝天、爱我清水”,“以实际行动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每学期少先队大队部开展诸如“我们和鸟做朋友”,“我是环保小能手”、“绿色的歌”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地球日我们开展“环保知识书画竞赛”、“环保杯”征文比赛等。植树节发动学生为班级献花,教室里、教师办公室都摆上了几盆绿色盆景,令人神清气爽。教育过程中,注重把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关注自然,树立了科学思想,提高了素质,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走出校园,实施社区教育,扩大环境教育的成果

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净化、绿化校园,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走上街头、居委、福利院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义务劳动,队员们将道路两旁的“白色垃圾”清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居民区楼道卫生,为孤寡老人和各单位打扫卫生,他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人人都来爱护环境,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与学校普遍开设的研究性课程结合,学校把环境兴趣小组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如组织环保兴趣小组对学校周围的小摊贩、交通进行调查等活动,通过调查与分析,就学校周边环境污染整治,向城管局提出综合整治建议,最终争取到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政策规定。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这类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了解,更使学生对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学校还要求每个学生广泛开展“家庭互助”活动,不但自己要做环保标兵,而且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此外,学校大队部号召学生在每年的植树节种上一棵树,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味。

5、从小处入手,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

一年四季每个班级坚持“一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节假日有值日生”的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学校为保护名贵树木,为每个树种挂上了“树名牌”,使其成为校园又一景观;每学校的班级环境布置评比,更激发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净化了学生美好心灵。评选活动中,同学们自觉地掀起了“把绿色带入校园”、“绿色带入教室”的活动,栽上一盆花、种上一棵草,装扮自已美好生活。热爱绿色、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计划 编制 实施

一、 教学计划的涵义和意义

教学计划,又称授课计划或教学设计,不同学校称谓不尽相同,但内涵和作用是一样的。教学计划是对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的规划和设计。制定教学计划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从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活动,分配授课时数,制定相关措施等。

制定教学计划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是在学期初即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具体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使教学活动安排有序,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1]

二、教学计划的原则

由于教学计划具有规划性、超前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因此在编制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熟悉和领会课程《教学大纲》实质,以此为依据制定各项目标和要求;第二,钻研所用教材,注意其纵横联系,确定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第三,从学校办学宗旨、办学条件,结合学生学习水平、人数等因素以及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第四,计划要留有余地,确定教学目标要着眼全班,分类要求和指导;第五,注重因材施教,结合高职学生能力教学;第六,注重理实一体,鼓励学生实践动手,培养应用能力;第七,定期检查,分析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计划的编制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教学计划由封面、说明页组成。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书下达的教学任务编制。编制完成后交教研室主任审核,然后交由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务校长逐级审核,完后系部存档一份,任课教师执一份供教学参考。[2]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教师经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以某高职院校为例,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教学计划封面和编制说明页里的授课学时数务必与下达的教学任务学时一致。这看似简单加减法的问题,却是教师们常犯的错误。比如计划封面的授课学时数是指实际授课的学时数,是不含考试周的学时,而教学任务书上下达的学时是包含考试周的,因此教学计划封面的学时应该比教学任务下达的学时要少。而有些教师在编写时为了图省事,直接将教学任务书上的学时数搬过来,这是很不应该犯的错误。同样的,在说明页里,要将实际授课学时数和考试学时,以及机动学时数都要说明清楚。

第二,在编制说明页里对采用的教材务必要注明是否与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一致,是否与课程标准一致,是否为高职高专教材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的人才,所采用的教材要以人才培养宗旨为目标,选用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否则,若采用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就会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学会也不以致用。

第三,在编制说明页里对课程考核的要求务必说明清楚。首先要明确所授课程的类别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课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考查课则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同时对平时成绩的构成也要说明清楚,比如考勤、作业、回答问题等。只有对考核要求说明清楚了,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才有据可依,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

第四,计划说明页里关于学时的分布务必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学时分配时要有所侧重。课程教学也有轻重缓急,哪些是基础,哪些是辅助,哪些是重点、难点,在讲解时不能公平对待,因此,各自需要花费的时间不相同,要求分配的学时就不一样。

第五,在分配学时时不能把计划定得过死,把课程内容安排得太满,需要考虑到一定机动学时,留出2~4学时的空间可以调整,以供不备之需。比如遇法定假日,任课教师请假等特殊情况,导致时间被耽误,从而将计划打乱,这时机动学时就发挥出它的功能了。

四、教学计划的实施

1.问题

1.1 整个过程流于形式。不少教师为了省事,直接将往年的计划拿来作简单修改后交差,这样可能会造成与新学期的要求不一致。提交到教研室主任审核时,教研室主任几乎不检查,签个字就交到院系领导处,将审核的重任全部落在院系领导头上,加重了院系领导的负担。到了教务校长处,校长由于工作繁忙,不暇顾及这种常规“小事”,直接授权给下面的人盖章了事。整个过程看似环环相扣,但实质流于形式。

1.2 递交及审核不及时。教学计划是在学期初布置,交到教研室主任处往往是在第二周,到院系领导处已经是第三周,到了教务校长那里就第四周了,等签字盖章后往往是第五周了。但凡因为某个环节耽误了,时间可能会拖得更长,如此缓慢的进度导致教学计划失去了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3]

1.3 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凭经验教学,将计划丢在一边,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与计划不相符的情况。另外,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教师调课或其他原因不按计划执行的情况,也会造成随意变动计划的情况。

1.4 监管环节薄弱。在执行过程中,监管手段少,力度弱,甚至根本没有监管。即使监管到有所情况,也是草草处理。

2.措施及建议

第一,加强教师和相关负责人对教学计划的重视。只有教师从内心意识到了计划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复制以前的版本,认真对待教学计划的编制,才能制定出适合该学期、该课程、该校学生的、有创新性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让相关责任人重视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质量,从而保障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教学计划的整个过程流于形式。

第二,将提交和审核环节提前到开学前,且保证整个过程及时,相关责任人务必肩负起责任,按时按质审查,有问题及时驳回修改,以保证授课计划能在学期初及时投入使用。

第三,将教学计划的管理制度化,将每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人,将严格要求按计划执行制度,从而杜绝随意调动,让执行情况有章可循。第四,对教学计划从编制到实施整个过程全程监管,加强监管的力度,实行奖惩有度,必要时可将其纳入考核。另外,委派专员,如教学督导对教学计划的质量和实施过程进行不定时抽查,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反馈到教师和相关责任人,以提高授课计划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建孝,潘洪军. 教学计划构建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8篇

教学计划,又称授课计划或教学设计,不同学校称谓不尽相同,但内涵和作用是一样的。教学计划是对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的规划和设计。制定教学计划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从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活动,分配授课时数,制定相关措施等。

制定教学计划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是在学期初即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具体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使教学活动安排有序,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1]

二、教学计划的原则

由于教学计划具有规划性、超前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因此在编制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熟悉和领会课程《教学大纲》实质,以此为依据制定各项目标和要求;第二,钻研所用教材,注意其纵横联系,确定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第三,从学校办学宗旨、办学条件,结合学生学习水平、人数等因素以及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第四,计划要留有余地,确定教学目标要着眼全班,分类要求和指导;第五,注重因材施教,结合高职学生能力教学;第六,注重理实一体,鼓励学生实践动手,培养应用能力;第七,定期检查,分析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计划的编制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教学计划由封面、说明页组成。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书下达的教学任务编制。编制完成后交教研室主任审核,然后交由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务校长逐级审核,完后系部存档一份,任课教师执一份供教学参考。[2]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教师经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以某高职院校为例,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教学计划封面和编制说明页里的授课学时数务必与下达的教学任务学时一致。这看似简单加减法的问题,却是教师们常犯的错误。比如计划封面的授课学时数是指实际授课的学时数,是不含考试周的学时,而教学任务书上下达的学时是包含考试周的,因此教学计划封面的学时应该比教学任务下达的学时要少。而有些教师在编写时为了图省事,直接将教学任务书上的学时数搬过来,这是很不应该犯的错误。同样的,在说明页里,要将实际授课学时数和考试学时,以及机动学时数都要说明清楚。

第二,在编制说明页里对采用的教材务必要注明是否与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一致,是否与课程标准一致,是否为高职高专教材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的人才,所采用的教材要以人才培养宗旨为目标,选用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否则,若采用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就会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学会也不以致用。

第三,在编制说明页里对课程考核的要求务必说明清楚。首先要明确所授课程的类别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课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考查课则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50%。同时对平时成绩的构成也要说明清楚,比如考勤、作业、回答问题等。只有对考核要求说明清楚了,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才有据可依,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

第四,计划说明页里关于学时的分布务必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学时分配时要有所侧重。课程教学也有轻重缓急,哪些是基础,哪些是辅助,哪些是重点、难点,在讲解时不能公平对待,因此,各自需要花费的时间不相同,要求分配的学时就不一样。

第五,在分配学时时不能把计划定得过死,把课程内容安排得太满,需要考虑到一定机动学时,留出2~4学时的空间可以调整,以供不备之需。比如遇法定假日,任课教师请假等特殊情况,导致时间被耽误,从而将计划打乱,这时机动学时就发挥出它的功能了。

四、教学计划的实施

1.问题

1.1 整个过程流于形式。不少教师为了省事,直接将往年的计划拿来作简单修改后交差,这样可能会造成与新学期的要求不一致。提交到教研室主任审核时,教研室主任几乎不检查,签个字就交到院系领导处,将审核的重任全部落在院系领导头上,加重了院系领导的负担。到了教务校长处,校长由于工作繁忙,不暇顾及这种常规“小事”,直接授权给下面的人盖章了事。整个过程看似环环相扣,但实质流于形式。

1.2 递交及审核不及时。教学计划是在学期初布置,交到教研室主任处往往是在第二周,到院系领导处已经是第三周,到了教务校长那里就第四周了,等签字盖章后往往是第五周了。但凡因为某个环节耽误了,时间可能会拖得更长,如此缓慢的进度导致教学计划失去了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3]

1.3 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凭经验教学,将计划丢在一边,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与计划不相符的情况。另外,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教师调课或其他原因不按计划执行的情况,也会造成随意变动计划的情况。

1.4 监管环节薄弱。在执行过程中,监管手段少,力度弱,甚至根本没有监管。即使监管到有所情况,也是草草处理。

2.措施及建议

第一,加强教师和相关负责人对教学计划的重视。只有教师从内心意识到了计划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复制以前的版本,认真对待教学计划的编制,才能制定出适合该学期、该课程、该校学生的、有创新性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让相关责任人重视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质量,从而保障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教学计划的整个过程流于形式。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9篇

尊敬的白局长一行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省学前教育督查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山阳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二、学前教育实施推进情况

(五)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支持民办园、村办幼儿园建设情况。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目前,我县城市小区仅有丰阳花园小区1个,已配套建成明珠幼儿园1所。对镇中心幼儿园,除争取省市投资外每新建1所镇中心幼儿园县上补助30万元,改扩建1所镇中心幼儿园县上补助15万元。对民办幼儿园,根据建筑规模大小分别给予10到15万元的补助。对村幼儿园新建或改建根据规模大小也分别给予适当补助。力争通过3年努力,基本形成县、镇、村三级幼儿教育网络,全面解决全县城乡幼儿“入园难”问题。

(七)发展学前教育政策及落实情况。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规范性文件,就全县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了全县发展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实施。城区以公办县幼儿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10篇

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订计划方案,精心组织推进实施,逐步拉开了以“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学习教育。这是党中央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党内教育作出的又一重要部署。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党组织书记,特别是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学习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正在按照上级党委、党组部署安排,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履行着计划组织,推进督促的工作职责,成为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先行者、探路者和名副其实的“先锋官”,凸显了党支部书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第一,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当好“两学一做”“先锋官”,是适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中办文件明确规定,此次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前些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比,有几个特别显著的不同之处:一是在学习定位上,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而是“要突出正常教育”,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二是参加范围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主,“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而这次学习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党员;三是在承接单位上,这次学习教育主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四是在开展方式上,这次学习教育不是以批次、阶段、环节等集中性方式开展,而是要在党内常态化铺开,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探索创造留出空间,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走过场,防止以简单开多少会、做多少笔记来评判学习教育成效。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上级为下级做示范,书记给党员树标杆,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良好局面。由此可见,开展学习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面广量大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身上。而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和负责人,就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担当起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在上级党委、党组的领导下,完成好计划方案制订、组织推进实施、开展检查监督、解决存在问题、取得实际成效等一系列重点工作。

第二,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当好“两学一做”“先锋官”,是完成上级党委、党组部署的重点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的需要。中办文件强调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由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件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县级党委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障工作力量,加强督促指导把关;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要管好干部、带好班子,管好党员、带好队伍,从严从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近,__省委组织部还专门发文,进一步明确了“两学一做”“一把手”职责任务清单。文件明确规定,“一把手”在组织推进学习教育上有八项职责,即完成“八个抓”任务,主要包括抓责任落实、抓关键少数、抓全面覆盖、抓分类指导、抓问题查改、抓基层支部、抓工作保障、抓督促指导,具体要精心组织好“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党员“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搞好“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系列讲话、强化‘四个意识’”、“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等三个大讨论;党委(党组)班子成员要完成“六个一”规定动作,即赴基层单位讲一次党课,集中学习一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每季度参加一次中心组专题讨论,结合“三解三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牵头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年底参加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到分管部门(单位)、条线开展一次检查指导,等等。文件还规定,“一把手”在带头参加学习教育上要完成“八个带头”任务,即带头开展个人自学、带头讲好党课、带头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带头参加学习讨论、带头查摆解决突出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立家规严家教、带头立足岗位作贡献等等。而上级党委(党组)要完成这些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不可能撇开基层党支部书记另搞一套,只有在基层党支部的支持配合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保质保量地组织实施好各项工作职责、任务。因此,积极主动地服从服务于上级党委(党组)安排,完成好他们布置的各项学习教育任务,也就成为了党支部书记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好党委(党组)工作决策的执行者和得力助手角色。

第三,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当好“两学一做”“先锋官”,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的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级别,虽然不像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那样引人注目,就是个“九品芝麻官”、就是“兵头将尾”、就是“牵头跑腿”的人,但他们却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表,权力不大责任大、待遇不高事情烦、而且经常受委屈。他们生活在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直

接与群众打交道。普通群众就是通过他们来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作为联系群众和政府“纽带”的基层干部,支部书记们担负着将温暖和服务送达群众“家门口”,将关爱和热忱送入老百姓心中的重担。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的喜怒哀乐,直接带动着基层群众的情绪;他们的工作成果,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五好”党支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思想理论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要通过学习党规,进一步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学习系列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合格党员,进一步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及共产党员,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培养磨练为民务实的作风,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视万家灯火,想百姓忧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息息相通,积极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第四,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当好“两学一做”“先锋官”,是践行“四讲四有”新要求、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四讲四有”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与“20字”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四个铁一般”、忠诚干净担当等要求是内在一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四讲四有”要求,就是为新形势下的合格党员划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基准线”,要求党员重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一方面要按照上级党委、党组的要求,有序、有力、有效抓好学习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履行好自身的“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特别是要完成讲好支部党课、搞好学习讨论、查摆解决突出问题、召开高质量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等10项重点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四讲四有”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入学习、率先践行“四讲四有”新要求,为支部党员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树立标杆和榜样。为此,支部书记一是要自觉做到讲政治、有信念,在政治上合格。任何时候都要严格尊崇、学习、遵守、维护;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在困难挑战面前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不为噪音干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在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二是要自觉做到讲规矩、有纪律,在执行纪律上合格。自觉挺纪在前,把纪律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干净人”和作风上的“正派人”,始终做到心中有戒不妄为,守住道德底线、不越法纪红线。三是要自觉做到讲道德、有品行,在品德上合格。讲道德、有品行,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正气”。“头上三尺有神明”。共产党人要把对信仰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组织的敬畏、对群众的敬畏奉为“头上神明”,经常反省;化为手中戒尺,经常对照,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才有肌体的健康,只有全体党员的为民、务实、清廉,才能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要自觉做到讲奉献、有作为,在发挥作用上合格。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为民本色,坚持事业第一、工作第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无论是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还是农村、社区党支部,都要把推进发展、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利民富民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动力,真正把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感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表率。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11篇

半年多来,我在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课堂中,坚持尝试运用“学讲计划”所提出的“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学进去”相对容易一点,而“讲出来”就比较困难了。那么,怎样能够让三年级的孩子“讲出来”呢?我想,这“讲出来”不是单纯地说,而是要讲得有条理,有深度。这就需要老师做好细致的指导。

一、分组要科学

每一小组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口语好的,要有个性张扬爱表现的,要让这样的学生当小组长,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全组带动起来。

二、教师要会“引”

首先,要随时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只有逻辑思维好了,才能表达得有条理。其次,教师要有层次地去引导学生,由浅到难,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感觉不到难。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说话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本身语言表达就不全面,没有条理。教师要看到这一点。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不打击、不埋怨、不批评,勤鼓励、多表扬。孩子只有愿意说了,才能把所学知识说出来,说得好。另外,不能总是让优秀的孩子说,那些口才差、成绩不好的孩子更需要这个机会,多让他们说一说、练一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把“讲出来”落到实处。

四、教师要善于对孩子讲出来的东西进行总结、归纳,教给孩子方法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深刻领会新《义务教育法》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本学年,教导处将按照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新课程教材与考试改革的学习,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力度,积极研究校本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写好系统的校本教材,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新课程学生评价办法,构建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特长明显的目标。

2、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能力,提升对考试改革的认识和把握,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

3、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和校本课程教材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过程管理

1、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重点查学生出勤和教师的教学组织,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考核班级、教师的依据。

2、对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加强检查督促。教师常规工作,每月检查一次(普查与抽查相结合),有检查有讲评,每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目标管理重要考核内容。学生学习常规每期全校抽查一次,各班普查,检查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评价的依据。

3、继续实行校务会值日随堂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促和指导。

(二)落实考核评价

1、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注重积累学生平时关键表现,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2、规范学生评价的程序,按照自评—互评--班评--校审—公示的程序认真落实,确保评价公正。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教学文件,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创专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必要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

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法规与相关文件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学生的需要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文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部分重点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校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1)有的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到最少,内容要求降到最低,师资配备最差。特别是数学、英语课,“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学校怕开”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德育课更没有地位。教学改革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过程中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2)有的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更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确。(3)极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课随意性很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认真(1)有的学校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和组织教学,实际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与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出入较大。极个别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既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也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规律,而是根据教师和设备等现实条件,能够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⑵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完成规定的必修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连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够准确。(2)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不全面,理解有偏差。(3)对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意识不强。(4)受学校教学条件制约。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实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整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课程结构要合理化、多样化。

紧扣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按照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受教育者的知识素质要求;“技”,即技能,指受教育者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意”,指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即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方面必须准确界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明确该专业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紧扣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把握时代脉搏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通过自身需要的满足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应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和长效性发展,还应促进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持续生活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的发展。因此,绝不能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技术、技能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使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通相融,共同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和学术修养的专门化职业人才。所以,我们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紧跟时展和社会变化,瞄准企业需求,同时还要把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以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标准,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平台,组织教学活动;以职业活动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整合行列资源学校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影响成千上万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忽和怠慢。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确定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既要考虑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企业需求;既要考虑国家或行业的要求,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计划。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与企业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这样,可以依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指导职业学校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情景为导向,实现从学科知识为主线到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换,建立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行动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基本相符,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凸显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才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在明确培养方向、突出职业化特色的同时,强调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地方产业政策、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灵活性,彰显地方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内涵拓展和服务手段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随之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市场,因此,我们在执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适时进行滚动修改,实行动态管理。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定的周期,对原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修改。这种滚动修改不是盲目的,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相适应学校的“产品”是人才,职业学校人才的出路靠市场。产销不对路,必然形成“产品”积压;学能致用,毕业生才会供不应求。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上下功夫。首先,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前要深入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使修订后的专业计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准确判定未来三年后用人市场的需求,以真正实现“产销对路”。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跟踪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其次,在执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衔接的前提下,应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必要的重新调整。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去陈求新为前提,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这里的“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是指各专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五新”内容,即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遵循企业需求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及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课程优化为核心,保持课程方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课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每一轮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都要紧紧抓住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来进行。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努力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是照顾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要求,相关课程要突现出来;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合理设置选修课;三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总之,滚动修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开拓进取,应社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用,想学生之所求,注重改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才能与时俱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卓有成效,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玲.课程领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09,(14):5-7.

[2]周志刚,米靖,等.职业教育价值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11-15.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教学文件,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创专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必要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  

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法规与相关文件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学生的需要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文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部分重点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校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1)有的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到最少,内容要求降到最低,师资配备最差。特别是数学、英语课,“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学校怕开”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德育课更没有地位。教学改革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过程中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2)有的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更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确。(3)极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课随意性很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认真(1)有的学校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和组织教学,实际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与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出入较大。极个别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既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也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规律,而是根据教师和设备等现实条件,能够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⑵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完成规定的必修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连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够准确。(2)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不全面,理解有偏差。(3)对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意识不强。(4)受学校教学条件制约。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实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整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课程结构要合理化、多样化。  

紧扣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按照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受教育者的知识素质要求;“技”,即技能,指受教育者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意”,指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即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方面必须准确界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明确该专业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紧扣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把握时代脉搏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通过自身需要的满足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应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和长效性发展,还应促进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持续生活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的发展。因此,绝不能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技术、技能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使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通相融,共同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和学术修养的专门化职业人才。所以,我们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紧跟时展和社会变化,瞄准企业需求,同时还要把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以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标准,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平台,组织教学活动;以职业活动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整合行列资源学校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影响成千上万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忽和怠慢。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确定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既要考虑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企业需求;既要考虑国家或行业的要求,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计划。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与企业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这样,可以依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指导职业学校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情景为导向,实现从学科知识为主线到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换,建立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行动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基本相符,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凸显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才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在明确培养方向、突出职业化特色的同时,强调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地方产业政策、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灵活性,彰显地方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内涵拓展和服务手段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随之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市场,因此,我们在执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适时进行滚动修改,实行动态管理。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定的周期,对原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修改。这种滚动修改不是盲目的,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相适应学校的“产品”是人才,职业学校人才的出路靠市场。产销不对路,必然形成“产品”积压;学能致用,毕业生才会供不应求。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上下功夫。首先,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前要深入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使修订后的专业计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准确判定未来三年后用人市场的需求,以真正实现“产销对路”。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跟踪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其次,在执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衔接的前提下,应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必要的重新调整。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去陈求新为前提,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这里的“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是指各专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五新”内容,即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遵循企业需求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及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课程优化为核心,保持课程方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课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每一轮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都要紧紧抓住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来进行。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努力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是照顾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要求,相关课程要突现出来;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合理设置选修课;三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总之,滚动修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开拓进取,应社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用,想学生之所求,注重改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才能与时俱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卓有成效,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玲.课程领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09,(14):5-7.   

[2]周志刚,米靖,等.职业教育价值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11-15.   

教学实施计划范文第15篇

摘 要: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台湾地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完善高等教育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的重要举措,其旨在强化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识、完善课程规划及建立教学评价制度、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发展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以提升大学的竞争力。该计划的实施强化了教学核心价值理念,显示出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系统性等特征,对当今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6-0085-04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提升大学教学品质的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尝试,其旨在深化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从大学未来发展考虑,不断提升台湾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该计划在追求卓越的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对话机制、构建大学对教学的评价机制和教学开放机制、共享教育资源等方面对内地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实施的动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满足民众对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的需求,配合大学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型,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启动了“一县一大学”计划,大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但该“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大学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降低,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比例失调,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大幅缩减,大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对大学培养出的人才的认可度下降,大学的科技竞争力下滑等问题日益突显。在全球化竞争的潮流下,如何培植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发展教学卓越理念,这已经刻不容缓了。

早在1962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就建立了第一个教学中心,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营造大学的学习氛围,追求教学卓越。如今,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与大学知识创新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为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这一切促使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和教育界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刻反思。

1991年初,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成立了“高等教育宏观规划委员会”,在先期已经推出了“大学学术追求卓越发展计划”、“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1〕,这些计划主要侧重对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但对大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忽略,而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推出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二、“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目标和内容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的一个宏大的振兴教学的计划,它对台湾地区高等院校资助了一定的经费,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资助的对象约占台湾地区全部大学的1/3,该计划的目标和内容主要是:

1.强化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

王小丁 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及启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立足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指标,完善学生学习的考核标准,建立适宜而又具有弹性的选课机制、辅导机制、预警机制、互动机制和跟踪机制。

2.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加大对大学教学经费资助力度

建置大学各项教学支持系统,建立教师的辅导制度、多级教学评价制度和淘汰机制,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化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实行教学助理制度。

3.完善课程规划和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课程规划机制,完善专业课程、共同课程及通识课程规划,定期举行教学评价,以便能及时了解学校整体教学运作的情况、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意愿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落实导师制度,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意愿。

5.提升大学的竞争力

通过“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提升台湾大学的教学质量,使台湾大学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及成效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实施的,申请该“计划”资助的对象包括台湾地区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公私立大学(不包括获得“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资助的大学)并设置了师资、学生、课程规划教学质量管控机制等要求。在申请的程序和计划内容上(计划摘要、学校现状、发展计划、执行成果及自评报告)作了详细的要求。“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审议标准及程序包括:审核指标、审核程序、绩效评估和淘汰机制,并制定了原则、期限和考核指标①。同时,“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还对经费需求、核拨,预期效应,成本效益分析做了详细的规定,以期实现计划目标。

台湾地区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竞争性的奖励机制,每年资助台湾地区20%~30%的大学深化教学,以促进大学教学品质的提升,培养台湾地区教学卓越的典范。2005年投入10亿台币(2.5亿人民币)启动了该项目,当年就有13所大学获得经费资助。2006年起每年投入50亿元台币,有29所大学受益,到了2007年又有24所大学得到资助,2008年又新增加28所大学获得该经费资助〔2〕。

到2007年,台湾地区有71所大学和75所职业院校成立了旨在提升教学品质的机构,专门负责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并制定了教师评鉴办法、建立了课程评估及跟踪反馈机制。这些院校占台湾地区大学总数的90%。结果显示,2006年台湾地区高校评估时有1773门课程被评估为不佳课程,有838名教师被评估为不佳教师。到2007年评估时,这些情况得到了改善。于是,台湾地区高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发展教学的基本核心指标,这些指标操作性强,上网率达99%②。同时还完成了2003~2005届毕业生的资料库建设和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生涯指导等工作。台湾地区大学通过实施“奖励大学卓越教学计划”,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成立了7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立了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使台湾地区不同院校的教学差距逐渐缩小,其整体教学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四、“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对内地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启示 1.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理念

教学质量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教学服务”是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理念的完美体现。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办学理念受到冲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已势在必行,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为高校强调教学的核心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大学生突出的就业问题已给高等教育提出了警示。高等学校应以育人为中心,不断强化教学质量,严把教学质量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就为内地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内地高校必须加大对教学的投入,狠抓教学质量,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发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热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科研与教学孰重孰轻问题是制约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理念的瓶颈。目前内地一些高校在科研和教学关系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对大学的发展定位超前,只注重向“一流大学”奋斗,实现“跨越式”的转型与发展,却无视自身的历史积淀,丢掉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办学特色。加之,高校的评价制度的导向弱化了教学核心价值,各类大学排行榜的教学指标难以量化,教学水平本应该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但在排行榜中却被忽略。在评价学校的综合实力上把在核心期刊上的多少,学者的地位和科研立项课题的数量,特别把一所大学的硕士点、博士点的数量作为衡量该大学学术地位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教学危机。如果大学都用这些指标来进行衡量,就会忽略大学发展的差异性,远离了大学的本真,而教学和科研失衡的现象必定会导致教学的进一步弱化,教学水平上不去,就会影响高校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就会使教师的个人潜力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毕竟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教师以教为本,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当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核心价值”的理念。

2.教学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教学的过程就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台湾地区高校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旨在建立灵活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的选课机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强化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此外,还建立了学生学习的预警机制和辅导机制,以及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的追踪机制等,这些都体现了其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值得内地高校借鉴。

(1)教学的开放性需要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目前内地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大多是各自为政,校际之间教学交流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交流和开放。因此,内地高校的师生要转变观念,改变封闭的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规划,以提高教学效果。内地高校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经验,采取教师可以跨校授课、学生可以跨校听课的做法,使校际之间达成共识,互相承认学分,共同促进发展。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国内的教学研讨会,增加教师的学术交流机会,也可聘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全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强化追求教学卓越的前提下,实现大学教学资源的共享。台湾地区在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批教育教学资源中心、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平台、职业院校共享资源库等等。同时,还注重开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上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使用教材、课程内容、教学视频等,使其成为校际之间的公共教学资源。内地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可学习这些先进经验,以缩小与其他院校的差距。

3.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对几乎全部学生,尤其是尚未掌握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而言,教师仍是无法取代的。如果说个人发展的继续必须以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为前提,那么这种能力只有向一位或数位教师求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3〕。可见教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那么“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就是一个子系统,因为台湾地区在同一时段内,还启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系列计划,如2002年的“提升公立高校重点研究所基础教育计划”、“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以及2004年的“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等〔1〕,这些“计划”构成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布局。“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出台,“加快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促使台湾地区大学建立了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指标体系都聚焦在国际化、创新性和前瞻性上”〔4〕。“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教学团队,还涉及到学校的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决策者,申报的程序非常严格,经过层层把关,给最后能够获得资助的高校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不仅使受资助高校加强了其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还使其享受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进修的机会,提高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表明,只有全员参与,构建起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教学的核心理念才能深入到师生心中;只有全员参与,才能践行教学是大学生存发展的主旋律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科研的促进;只有全员参与,以质量为核心,才能创新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同一文化根基,同一教育传统,双方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甚至互通性。”〔5〕研究和探讨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问题,有助于两岸的高等教育交流,有助于对世界高等教育的了解,而台湾地区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战军,翟亚军.台湾高等教育追求卓越之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4-35,35.

〔2〕林东华.追求教学卓越——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10,(3):54-55.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