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

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SNS社区高速发展过程仍在持续。同时,其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比例。而门户网站、传统的BBS论坛及其他各类网站,以及资本市场、行业专家等均看好SNS的前景,并积极拓展或投资SNS服务。

然而,SNS在迎来高速发展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各类SNS类网站不断涌现的同时,却面临着盈利模式的探索和获取收入以支撑发展的难题。为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SNS站点/频道发展状况,深度洞察、挖掘SNS发展前景,辅助SNS市场参与各方的运营和营销决策,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与互联网社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Comsenz)、中国站长俱乐部共同推出了《2010年中国互联网中小网站运营调查报告》。

2/3站点年收入万元以下,凸显严峻生存状态

DCCI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中,网站营收及盈利情况结果显示,在被访的站长中,其所在网站实现收入的比例占57.8%,而无收入的比例为42.2%,可见近6成站点实现了收入。站点盈利来源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比例高达50.1%,其次是占比为12.7%的游戏收费盈利模式,此外,11.6%的网站以电子商务形式盈利。可见,广告是网站收入主要模式,其他被访站长所采用的盈利模式丰富多元,但还未有与广告相媲美的模式。

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分之二站点一年收入万元以下。DCCI调查结果表明,66.3%被访站点2009年全年营收在1万元以下,17.8%的站点年营收在1万-5万,年营收在10万以上的站点仅7.3%。被访站点生存状况依然严峻,中小网站营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Note:本报告所调查的站长均为使用过SNS软件的中国范围内的中小网站站长。

SNS服务成中小网站标配社区游戏为最热门商业模式

六成站长表示SNS平台对拓展网站用户数量的作用明显。在被访的网站站长中,71.5%的站长表示已开通SNS服务,SNS服务俨然成为中小网站标准配置。整体来看,SNS平台对网站价值多元,各种作用较为平衡,60.9%的站长表示其拓展网站人脉、增加网站用户的作用最为明显;提供站点趣味性居次,占55.9%;增加网站粘性、使网站用户联系更紧密分别占53.8%和53.6%。

关于站长对所属站点SNS商业模式认可度调查显示,社区游戏成为站长最认可的SNS网站商业模式,但不能忽视相册相关的盈利模式。62.5%的站长认可基于SNS网站人际关系推出社区游戏是SNS商业模式;其次,59.6%的站长认为SNS服务仅是网站的辅助模块或频道,为主站增加粘性而已。另外,电子商务和广告投放,也是站长们认可的两种SNS网站商业模式,而虚拟物品销售认可度在各类商业模式中占比较低,仅为37.8%。

但本次调查发现,SNS用户经常使用的两大SNS功能分别是日志(68.9%)和相册(58.4%),音乐(51.3%)和游戏(49.0%)的游戏娱乐类应用分别排在SNS用户最常使用的SNS功能的第三和第四位。站长们对游戏模式的高认可度与SNS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并不一致。其中,音乐涉及版权问题,中小站长可能无法大力发展,但相册却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相册的发展有待站长们的重视。

游戏娱乐类应用普遍手机类型未来呈井喷态势

对SNS第三方应用类型使用情况分析可知,游戏娱乐类SNS第三方应用使用最为普遍。86.3%的站长表示正在使用游戏娱乐类三方应用,而内容分享的使用比例仅39.8%,不足游戏娱乐的一半。测评和实用工具类三方应用分别以34.7%和29.3%的使用率分居第三和第四位。

然而,对网站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类型统计显示,42.4%的网站表示未来最希望使用手机类第三方应用,理财、交友类、资讯和使用工具分别以32.8%、32.3%、31.9%和31.4%的比例居网站未来最希望使用的第三方应用第二至第五位。这与当下游戏娱乐类应用居首位的特点截然相反,对未来预期中,游戏娱乐与测评处在垫底位置。手机类第三方应用虽然得到站长们的认可,但在SNS用户中手机类应用却并未得到较多的认可。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类应用未来前景黯淡,以手机较电脑更高的普及率、手机智能化的趋势等因素相比,未来SNS用户对手机类应用的需求,必将出现井喷态势。

此外,功能、操作性和智能化是网站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DCCI 2009中国互联网SNS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62.5%的站点表示全面的功能、灵活定制和第三方应用扩展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59.6%的网站表示操作方便、快捷及用户体验和界面是选择SNS软件的主要考虑因素;而是否是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升级运营的可用性是另外56.7%的网站考虑的主要因素。

不同流量站点选择SNS的功能及考虑因素差异化明显

高流量站点重视软件操作和用户体验,低流量站点最重视软件功能。不同流量的网站选择SNS软件考虑因素侧重点存在差别。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网站中71.7%看重SNS软件是否操作方便和用户体验,其次是软件的增值产品体系;而日均PV在1000-10000和1000以下的站点最为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第三方扩展,占比分别为59.1%和65.4%。

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日均PV10000以上的网站中,计划使用实用工具、交友类和理财类三方应用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1.5%、56.4%和43.6%。而日均PV在1000以下的网站,计划使用多媒体类(50.6%)、交友类(47.4%)和实用工具(46.8%)几类三方应用的比例靠前。很明显,日均PV在10000以上的高流量网站倾向计划使用实用工具和交友类应用,而日均PV在1000及以下的低流量网站更喜欢多媒体类应用。

第2篇

12月24日,中国银联XX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份备受业界关注的年度安全调查报告,结合过去一年中移动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揭示了持卡人日常消费习惯及安全偏好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征,同时也成为全社会观察移动互联网领域安全趋势发展和社会消费模式转型的重要窗口。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介绍,“从去年起,我们依托由95家成员机构共同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推出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期待这份有‘温度’的安全报告,唤醒和增强全社会的支付安全意识,呼吁产业各方共建更安全的支付生态环境。”

别再说女人爱网购 男人网上大额消费不手软

报告显示,54%的受访者每月网上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并在逐年稳步增长。其中5000元以上大额消费,男性比例高于女性6个百分点。女性网上消费则集中在1000元以下。所以,别再说女人“买买买”了,男人花起钱来更是大手笔。

手机支付加速普及 半数

人的一半以上消费使用手机完成

如果您还没用过手机支付,那就out了!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

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XX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射手座网上消费最会“败”摩羯座最常用手机支付

十二星座中,随性自由、不爱被约束的射手座当选网上消费最会“败”的星座,41%的射手座受访者月均网上消费超过XX元。

而大家印象中属于稳健踏实型的摩羯座出乎意料成为最爱尝新的星座。根据报告,摩羯座对手机支付的接受度最高,83%的受访者经常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金额占比最高则当属水瓶座,近20%的人手机支付占个人网上消费比例超过80%。

社交账号、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为欺诈主要手段

风险形势更加严峻,1/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网络诈骗,比XX年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近50%的受访者通过社交账号被骗,其他诈骗手段还包括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伪基站诈骗短信(仿冒10086等名义)。星座维度上,天生敏锐的天蝎座受骗比例最低,狮子座则相反,今后在财富收支和管理上需更加小心谨慎。

整体上看,网络欺诈发生损失的金额相对较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损失低于500元,但也有20%的人损失超过XX元。

多数人使用短信动态安全

验证 不同交易场景下安全需求差异化

近9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支付必须具备一定的支付验证环节,表明安全性在绝大多数持卡人看来是手机支付的第一因素。76%的受访者习惯通过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进行安全验证,较XX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第3篇

农村网民规模增速放缓,城乡之间互联网的发展差距持续拉大

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全年农村新增网民1113万人,同比增长8.9个百分点,相比2010年,农村网民规模增速放缓。

从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4.6%,在农村仅为20.7%。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互联网在城乡的差距持续拉大。

手机成为农村网民最主要的上网终端

手机成为农村网民最主要的上网终端。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9694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1.3%,比农村网民中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占比高4.5个百分点。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价格相对低廉、接入互联网较为方便等特性,为部分农村落后地区互联网普及工作提供了契机。

城乡网络应用使用差距较大,侧重点略有不同

从城乡使用差距来看,所调查的网络应用在城镇网民中的使用率均高于农村。农村网民在商务交易类和信息获取类的网络应用的使用率远低于城镇网民相应水平,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差距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在网络娱乐的应用方面,农村地区网民的使用率与城镇较为接近,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差距在5个百分点以下;在交流沟通类的应用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也相对较小。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