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

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1篇

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

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

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受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

当我们尽

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

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

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

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

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

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

变化)

活动二:快乐驿站

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

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

站”,共同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

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找寻快乐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

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

乐写下来且说一说。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

(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

听后我很高兴。

(2)上次,我数学竞赛得了二等奖,我很高兴。

(3)妈妈生病了,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高兴的说我长大了。

„„(让学生尽情地说,其他学生可以补充,生生互动)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发现,能

不能感受到。

3.快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家庭其乐融融,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情趣、更美好¡¡

第二课时

汗水换来的快乐

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

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要付出努力才

能获得。

活动四:汗水换来的快乐

1.出示教材,分小组选择一幅图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农民丰收的喜悦是如何得来的?

(在田间风吹日晒,辛勤劳作换来的)

(2)中国女排为什么夺冠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她们经过了刻苦的训练,胜利得来不易)

(3)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

(是经过了认真思考得出来的)

他们都是经过努力,征服自己,超越自我,达到一个新目标,由此获得的快

乐。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则日记,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快乐的一天?

(生畅所欲言)

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看来,付出努力、汗水后得来的快乐,会使我们感到更兴奋,更回味无穷!

第三课时

给予的快乐

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一种希

望¡¡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活动五:给予的快乐

1.课前,我让大家完成调查:你做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吗?如果有,

是什么事情?你的感觉怎样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我给邻居王奶奶,提过热水瓶。(奶奶谢谢我,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能够帮助她。)

(2)在公共汽车上,我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说我是个雷锋似的好少年。

2.出示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感到快乐?

因为他们给了别人快乐,一份快乐给了别人,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了。

3.让我们读读高尔基写给他儿子的信,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给”永远比“拿”

愉快。?(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六:有感快乐

让我们来做个学习总结:用一句话,或一个比喻说说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什么是快乐?

学生自由发言

2《拥有好心情》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尝试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使学生能

够认识到,有些烦恼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自己无法回避。面对这样的烦恼,应该在接受现的同时,面对现实,并寻求排解的方法。有些烦恼则是“自寻烦恼”,如果改变一下思考问题

的角度和心理状态就可以缓解情绪,解决困惑。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一课时

人人都有烦心事我们都向往快乐,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然而“快乐”说起

来很简单,但真正感受到快乐却不是那么容易。

活动一:坦言烦恼

1.调查统计(1)结合书中的表格,在班内或向周围的人做测试。(2)将测试结

果做简单统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我的烦恼看来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都有自己的烦恼。你有什么烦

恼,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再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烦心事

无法排遣,并写出来。

3.鼓励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烦心事。(1)我的个子长得太慢了,我要是长得像他那

么高就好了。(2)我没有说什么得罪他们的话呀,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了?(3)

妈妈一天到晚老是说我,刚刚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批评我老是看电视。(4)„„

第二课时

走出烦恼过渡: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

事”(教材第10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

情境一:

1.课件演示: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

议论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讨论:

(1)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

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自己的同学总是耿

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2)让学生设想如果李萌向同学解释后,很快化解

误会,原谅同学,对自己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会怎样?如果为此而总是闷闷不乐,不理同学,又会怎样?

3.交流,评议(说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情境二:

(1)课件演示: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交流,评议(分析哪些情绪表现是正常的、合理的;哪些情绪表现是不合理的。)思考:不良的心理表现会给自己、给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李

萌总会遇到烦恼?原因是什么?给李萌开个药方。活动二:诊断烦恼走出烦恼

(1)请同学们来当当医生,为李萌开个“药方”。

诊断书

李萌想________________,所以她很生气。

药方

如果李萌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生气了。

(2)评选最佳药方。

3.给自己的烦恼开一剂良方

(1)学生思考并写下来。

(2)交流。

4.总结别烦恼的方法。A.面对这些烦恼,我们可以克服,可以尝试改变自己

的想法,也可以听听他人的建议,写出自我反思。B.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却无法回避,我们该怎么做?大家一起想办法。(自我宽慰、倾诉、宣泄、情绪转移(唱歌听音乐等)小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些走出烦恼的方法,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烦恼少一点,快乐多一点。

第三课时

多对生活笑一笑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对它哭,它也

朝你哭。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感受就不同。活动三:多对生活笑

一笑1.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

(1)师讲述故事:有两个年轻人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一条腿。面对灾难,甲青年

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时常摔东西来发泄,认为世界那么不公,要和他过不

去;而乙青年则很高兴,他说:“还好,我还留住一条腿,我可以用它快乐地走

完下半辈子。”

(2)同学们,面对同一种情况,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你喜欢谁呢?谈谈你的看法。

(3)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接受无可改变的现实呢?

2.如果你也遇到了挫折,你会怎样去面对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3.结合

教材12页“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想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对同样一种情

况,两个人的想法却不一样,哪种想法会使人不快,哪种想法可以使人感到快乐

些?4.遇到烦恼的事,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换个思路想想,看看结果会有

什么不同。结合教材13页的几幅图,让学生讨论,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你觉得怎样想、怎样做才会使自己接受无可改变的现实?或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一

件枯燥的事?5.说说你怎样做到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小结:在我们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有两种方法来对待生活给予我们的考验:

一是悲观的态度,二是乐观的态度。如果你真的是选择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那么

在你以后的生活日子里只能有失败、挫折、困难来陪伴着你,你的心田就会阴暗

多雨,天天都必须承受着忧郁、痛苦的折磨,同时你的健康也因此付出无谓的代

价。但是,如果你选择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你生活的日子里每天都有着成功、欢笑、自信陪伴着,于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每天都伴随着你,还能伴你成功地走在

铺满鲜花的舞台。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笑对生活、笑对人生,做一个快乐的天使。

3《尝尝苦滋味》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的,挫折和逆境是我们

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同时它们也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

2.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

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

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课前,让大家访问、调查一位身边的大人,可以是自己的爸爸、妈妈、邻居、老师或周边的人,了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苦和

挫折,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现在将调查报告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

交流。(1)我爸爸小时侯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回到家还要干活。爸爸说,小时候多吃一些苦,长大了遇到困难就不会退缩了。(2)我妈妈刚考上大学时,面对班上那些大城市来的见多识广的同学,觉得自己是那么孤陋寡闻,心里很不

是滋味,有一种危机感,于是妈妈开始制订计划,发愤学习,不断激励自己努力

赶上去。这个过程培养了我永不服输的品质。现在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我也

能勇于面对。师:从采访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听了大人们成长的故事,你有什么

感受?(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班交流。播放采访录音,介绍照片、实物背后的故

事等)生:困难是可以超越的,看你怎么对待。......小结:舒适美满、事事如意

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身处逆境的时候,人生就像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当面对挫折和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1.让我们来读一读一则真实的故事,美国一名演员的成长经历。出示教材: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们所需

要的,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自由发言,失败带给我们什么。2.你遇到过什么挫折和失败,

遇到挫折与失败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是反省自己的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试着把下面的内容填出来,你就会知道失败是什么样子了,再想像你收获了什么?填表:

我所经历的一次失败和挫折

造成失败的原因

从挫折和失败中得到的启示和教训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失败也是成长所需要的,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

训,让失变为拥有,这样才能从失败中有所收获,失败才能真正的变成财富。

第二课时

一、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同的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各有利弊,不幸的生活确实会

使我们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但同时也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出示教材

上的案例,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材料。说说你们的体会,让我们来读读霍金的故事,说说你的体会。小结:面对疾病、困苦、挫折,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去面

对,乐观的去面对,迸发出了他们的人生光彩。

二、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1.看故事,思考。《胡萝卜,鸡蛋,咖啡粉》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面对逆境,我们有关选者哪种态度?2.让学生讨论

故事所表达的寓意。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面对困难和挫折,哪种行为表现像胡萝卜?(悲观、退缩、自暴自弃等)哪种行为表现像鸡蛋?(坚

韧、顽强、不屈服等)哪种行为表现像咖啡粉?(积极进取、努力改变不利的境

遇等)。小结:沸水就象我们生活中的挫折,面对挫折,我们有不同的态度,也

会有不同的结果,只有不怕挫折的人,挫折才会变成我们前进的阶梯。

三、小小故事会大家把收集来的名人的故事进行交流小结:这是成就辉煌的

人,看看他们走过的路,都有一连串的坎坷和挫折,说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

四、磨炼毅力要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把生活中的失败变成财富,需要我们

有坚强的毅力,而毅力是可以磨炼出来的。1.测测我的意志力结合教材第22页的问题,参考“资料库”中的意志品质小测试,让学生测试自己的意志力。当遇

到下面的情况,我通常怎么对待?(1)锻炼身体,炼了一半,感到很累,我会„„

(2)自己想做成一件事,可是总是做不好,我会„„(3)每次定了计划或作出

承诺,我会„„(4)学习中遇到难题,我会„„2.从坚持做一件小事开始(1)结合对苏格拉底故事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怎样从坚持做一件小事开始培养自

己的毅力。(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小计划。3.设想一下,

要完成自己的这份计划会遇到哪些困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的办法。4.我的座右铭。找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

小结: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

练起。毅力不是口头承诺,是一种践行,他的伟大不仅会成就一个人而是一种高

贵的品质。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

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

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

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

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

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

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

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

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

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

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

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

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

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

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

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

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

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

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

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

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

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5.小结: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

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

下节课再来探讨。

第二课吃穿住话古今(二)

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

一、课时目标:

本课目标:

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课时划分:二课时

二、教学流程:

活动一:引入学习

(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看,认识照片上的人吗?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服饰)

3、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季节气候)

(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1、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板书:职业)

(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

活动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

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

(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2、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

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

小结: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知道要穿衣服,大家赤身裸体地走来走去,认为是很自然的事,后来人们懂得了遮羞,他们开始用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板书:人类进步)

4、(出示远古人用树叶遮身和穿兽皮的图片)师: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还能猜测到什么呢?

(树叶和兽皮相比,哪种的保暖性好?)

小结:也就是从这一点,人们推测出,很多年前我们的地球,气候四季如春,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后来地球开始逐渐变冷,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人们龟缩在洞穴里,生火取暖,要出洞去打猎、采集时,他们就用兽皮来御寒。

5、(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什么是用的骨针?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

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社会制作水平还是相当低下。

活动三: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

一、出示教材上的麻和丝衣图

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们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远古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

师:是呀,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

4、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

5、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

小结:这件丝衣2000多年前的,丝衣的重量只有49克,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6、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

7、(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直延伸到中东,你看了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之后,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

小结:古代的商人将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西域,换回许多西域的奇珍异宝,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了世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的商业往来,也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

7、我们再来欣赏欣赏,用丝绸做的服饰。(放课件:各种各样的服饰)

8、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9、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怎么样?(板书:社会发展)

二、出示黄道婆的图片。

1、同学们,前面谈到的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二、三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出示课件教材中的图)这幅图反映了宋代人织布制衣的生活。同学们,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讲一讲黄道婆的故事。

2、谁能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

小结:对,黄道婆是对中国纺织业做出了贡献的人,正因为黄道婆传播和改革了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棉花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才穿上了价廉物美的棉布。

三、出示唐朝的武士服、百姓服、宰相服、皇帝服

1、接下来,请看一看,猜一猜:这几套唐朝服饰分别是什么人穿的?(武士、百姓的服饰换一下、宰相的服饰换官服、皇帝)(你怎么认为是皇帝穿的?)

2、同学们,你们看,皇帝穿龙袍,武士穿战袍,宰相穿官服等,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那时候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身份)(如果已经板书,就要强调板书。) 3、小结:同学们,远古时候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是用来遮羞、暖体的,而现在这些服饰已经成为不同身份地位的标志。我们的服饰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

四、出示唐服和服。

1、(出示唐服)这是我们唐朝的服饰。

2、(出示和服)这是什么服饰?

3、同学们感觉日本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

小结:和服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成了日本的国服。唐代服饰不仅对日本,还对

朝鲜、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到今天,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仍然把唐朝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深远。

五、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1、同学们知道这套服饰的名称吗?

2、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之为西装。后来,有人吸取了西装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后,很快受到我国许多男士的喜爱,并将它看作是中国的民族服装。

3、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你知道了什么?请同桌的议一议。

4、小结:透过服饰的相互影响,我们知道我国的服饰不但影响了国外,同时还受到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

六、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服饰的繁荣

1、(出示课件:牛仔服、T恤衫、喇叭裤、旗袍、唐装)

问:我们再看一组图,这是我们当代人穿的一些服饰,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些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哪些是从外国学来的?

2、当代服饰样式繁多,当代服饰又是用什么面料做的呢?同学们可以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穿的衣服,还可根据自己平时知道的说一说,现在的服饰用了一些什么面料做的?(丝绸、棉、麻、化纤、纳米、莱卡、腈纶„„)(你还知道哪些面料?)

小结:我们现在服饰的面料可以说不计其数,不但有传统的棉、麻、丝绸等面料,还有化纤、羊毛、莱卡、腈纶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饰的面料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未来的服饰面料还会更加丰富多彩。

4、同学们,从古到今,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打开了通向世界服装业的大门,人们的着装令人眼花缭乱。让我们来看一看同伴们那些多姿多彩的服饰。(放课件)

小结:我们不仅看到了当代服饰的繁荣景象,更感受到了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受繁荣,科学技术的先进。

六、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研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体会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同时,今天我们也初步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

职业身份人类进步服饰

经济水平经济发展生产技术

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

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

1.出示一陶器:陶器在今天看来,既简单又普通,可是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怎样创造出陶器的?P44

2.这些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了什么?(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

3.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特点的陶器P45。猜猜这些陶器是做什么用的(盛水、盛物、装饰品)?唐代的骆驼载乐俑:骆驼是唐代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胡乐器是唐代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最典型的胡乐器是琵琶,是当年盛行的写作照。

4.除了陶器,中国的瓷器也以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

5.P46比较一下瓷器与陶器有什么不同?(制作材料的不同、款式的不同、光泽的不同等)。各个时期的瓷器又有哪些不同?

6.你们知道吗?享有“瓷都”之称的就是我们江西省景德镇,你们对景德镇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大家已搜集了有关资料,小组分享。

7.小结:这节课,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推测陶器的来历,陶与瓷的区别来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

文化的使者——瓷器

1.小组汇报

①.把自己找到的陶瓷列出来,说说它的材料、用途。

②.没带实物的可用调查、文字、照片的形式讲述。

2.全班汇报

要求:不管以什么方式展示,必须说明其方法、途径、以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归类。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能切身感受到陶瓷器现在依然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

第三课时

灿烂的青铜文化

1.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制成了精美的陶瓷器,同时,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还创造了青铜,什么是青铜?(铜和铅,锡的合金,其优点硬度高,熔点低)到底是怎样的呢?P50——P51

2.你们在哪儿看到青铜器?老师简介青铜的制作情况,教参P623.看书上的“利益”你发现了什么?(文字记载史实)

4.从其他青铜上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你们从这些青铜上找出历史故事吗?学生小组交流。

5.小结:谈收获。

(了解了青铜器中的历史故事,知道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式,了解历史事实的历史研究方法)

第4课《汉字和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2.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这其中我们的祖先做出了很大的贡

献。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活动一设想:假如没有汉字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汉字,你会碰到哪些困难?

生1:假如没有汉字,信写不成,邮件发不成,妈妈的温馨留言条也就没了。

师:大家的交流沟通肯定少了。

生2:假如没有汉字,逛街也不方便了。街上没有一个字,我需要的东西不知在哪个商店,一个个地找,那要找到什么时候呀。

师: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

生3:没有汉字,许多发生的事都不容易记下来,日子一长肯定忘记。

师:我也有同感。久而久之,咱们的过去将是一片空白了。

生4:假如没有汉字,我会很遗憾。我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如果没有汉字,那就绝对不会有人看到我的作品了。

师:我看除了小作家伤感之外,班里的小书法家也干着急喽。

生5:这样一来,作家、记者、书法家不是都要失业了?

师(半开玩笑):失业的可能还有老师。

生6(笑着接):我们也整天不知该做些什么了。

师:同学们,没有汉字的生活──

生1:太不方便了!

生2.太单调了!

生3:太落后了!

师: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缺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这汉字可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

活动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师:那宝贝——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谁知道这个传说?

生:我知道这个传说。传说距今5000年前,有一位名叫仓颉的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四只眼睛,看东西十分清楚,抬头看见月亮的时圆时弯,低头看见各种鸟兽的脚印,他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

师:好神奇的传说。同学们,你们认为传说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方面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l:我们组一致认为仓颉有四只眼睛不可信。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

生2:对这一点我们小组也认为不妥。不过我想,传说中写仓颉有四只眼睛是想说明他比常人会观察、会发现。

生3:我们认为,仓颉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字是可信的。现在很多字和事物本身还是很相像的。师:你说的是象形字。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生4:我们小组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创造那么多的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

生5:我们认为仓颉是文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

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也只是寻找到了文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文字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只有在后人的浇灌下“树”才会渐渐“分枝”,长出“绿叶”……造字的祖先不是一个人,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都在参与这个活动。直到今天,汉字都还没有“结果”,也永远不会“结果”,因为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 师: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表达、交换、记忆?

生1:我想是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

生2:我也这样认为。

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生1: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住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

师:你认为结绳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

生1:我想,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得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方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生2:我来推测“刻木记事”。在木头、石头上刻痕也是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结果当然也是

与结绳记事一样。用这种方法不能对事情本身做记录,它只能起一个提醒记忆的作用,而且也不能记得太多。

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

生:画一样东西太慢了,可以抓住东西特征,简化一下。

师:你与古人真是不谋而合了。就拿“牛”来说,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画牛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牛”字。

(师边讲解边出示牛字的演变过程)

师:从画整牛到创造牛字,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

师: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汉字由图形变为笔画。

生2: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

师3: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

师: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止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活动三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

师: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昨天,我请大家去了解古人造字方法,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出示:

人、木、牛、册、眉

本、上、从、刃、中

从、休、暮、歪、掰

噪、澡、躁、燥、操

生:人、水、册、眉这些字很像实物。

师:你们能说说看看这些字分别像什么?

生1:“人”像侧身的人。

师:瞧,圆圆的头,微弯的臀,直立的腿,伸出的手。

生2:“木”像树木,上有枝下有根。

生3:“册”像绳线编结竹简而成的书的样子。

生4:“牛”像牛头。

师:咱们的祖先真的聪明,易于区别,易勾轮廓的物体,往往是画实物的全体;复杂又易混的物体往往是画最具特征的部分,以局部代全体。

生5:“眉”为了显示眉毛,还加上了眼睛。

师:这是连带相关的物体一起画出了。描画实物形状是一种造字方法,称为象形法。在我们的汉字里,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

师:在生活中,我们的祖先还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于是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个个符号。这就是指事造字法。

(出示:本、上、从、刃、中的古文字)

请大家找一找与古文字相对应的现代文字。

师:我们祖先还创造了“会意字”。这类字往往是拼合儿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来显示出新造字的意义。

出示:从、休、暮、歪、掰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语言与肢体动作来谈一谈、演一演字的意思。 (学生立即行动)

生1、生2:两人一前一后相跟随。

众生:从、从、从

生3、生4:一人做大树,一人靠在他身上闭目养神。

众生又高呼:休息的休。

生5:太阳落到草丛里──暮

生6:不正──歪;两手把物体分开──掰

师:看来.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因为汉字是我汉族祖先对大自然对当时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的结晶。咱们的祖先先后造出了“形声、指事、会意”字,但字还是不够用。怎么办呢?聪明的祖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

出示:噪、澡、躁、燥、操

师: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给这组形声字编编识记口诀好吗?

师、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张口出噪音,易燃真干燥,跺脚好烦躁。 师:还能找出一组组这样的形声字吗?

生1:睛、晴、清、请

生2:吗、妈、骂、码

生3:通、桶、痛

生4:逃、桃、跳、挑、眺

师:就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除了这主要的三种造字方法之外,还有假借、转注两种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造出了90000多个汉字。这些神奇的汉字,都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汉字里。

活动四感受:汉字的神奇

1.我们来做个游戏

1)造字游戏

这是一个日字,我们看看,如果在这个字的基础卜添加一笔,又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字?(旧、由、旦、申、甲)

小结:一个简单的独体字,加上一笔,就创造出了那么多的新字。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富有创造力。

2)组字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组句的游戏。

羊山上吃小草

羊上山吃小草

山上羊吃小草

小羊上山吃草„„

师:从这个游戏中,你又体会到了汉字有什么神奇之处?

小结:对!只有汉字才能有这样多灵活多变的组合,这也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2.欣赏书法实物,感受汉字的独特艺术魅力。(舞、京……)

师:(出示印有“舞”字的衣服)大家请看,老师手中的“舞”字,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交流。

小结:从刚才的比较中可看出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这个角度进行总结)。 师:再看看这方中国印,你有什么发现?谁能给我们介绍这枚中国印?

学生交流介绍。

小结:小小的一枚印章,蕴含着那么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聪明的设计者!

师: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艺术造型与文字相结合的画面?

学生展示、交流。

小结:从这一个个的艺术字中,我们一同感受到了汉字神奇的美。

3.表意简洁的汉字

用教材P55上方框内容引导学生研讨。

小结:汉字的确是太神奇了,就连外国人也由衷地称赞汉字,的精美艺术和神奇。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在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中,汉语最简短,最科学,最富有生命力。汉字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汉字的魅力深感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从小要!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还应该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和世界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去研究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书的演变

1.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汉字,那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记载)我们学习的大多都是从书上获得的,那“书”又是怎么来的?这节课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

2.看到我们思品书封面上拼音下面的“五年级下册”,“册”是什么意思?字典的解释: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书或本子,“册”字的形状像什么?我们来猜想它的由来?

3.那我们现在的书与“册简”有什么关系?是谁发明造纸术的、印刷术P56——P57,学生谈文中所得。

4.假设没有造纸、印刷术,我们来算一算:一片竹简写25个字,把我们一本教材刻在册简上会是什么结果?(不方便,但此骨文好,可以保存、传递)把我们所学的书都刻在册简上又会是什么结果?

5.在蔡伦造纸和毕昇印刷术创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6.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们又采取了哪些更先进的印刷技术?P57(更简便、收藏量大、速度快等)

7.谈收获

8.课后活动探究

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伟大的先人》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我国古代的伟大先人

1.课前,让你们去了解古代有哪些优秀的人物,我们来交流交流。要求:说出信息的来源,优秀人物的名字及年代。

2.板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懂其中的寓意,这是谁写的呢?(孔子)有谁了解孔子P62——P63(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

3.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P63两句格言,说含义

4.原来,我们今天提倡的要关心人,要虚心好学,孔子在几年前就说过,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事父母,能竭其力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孔子的名言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所以说,世人把孔子推崇为“至圣先师”尊为“世界文化名人”,在空子的故乡曲埠还保留着著书讲学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大多地方能看见空子的画像、雕塑。

第二课时

活动一:司马迁与《史记》

1.除了孔子,还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P64——P65,你了解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司马迁用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

2.你了解《史记》中哪些历史任务和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设想一下,司马迁著书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这句格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4.一本书为什么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5.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著书,回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

活动二: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说出理由。也可以按类别,分组寻找著名的皇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等。

2.学生自愿结合,查资料。

3.汇报展示、制作成册。

2.《我国的国宝>>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起学生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收集“古遗迹的价值”“破坏古遗迹的事例”等相国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使学生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分析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一古遗迹保护的现状。 知道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古遗迹。

教学重点:

古遗迹的价值、我国古遗迹保护现状。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保护占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背景音乐、“故宫的价值”发现记录卡、录像资料等;

学生:填写“古遗迹的价值”发现记录卡;“哭泣的古遗迹”发现记录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张什么图?

(学生回答)

师:谁能上来找一找图中都有哪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活动)

师:除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学生畅所欲言)

师:通过看图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回答:中国的古遗迹真多,中国的。遗迹遍布大地„„)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大家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个人类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去过的同学饱了眼福,没去过的同学想去看看吗?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看一看这些宝贵的古遗迹,如果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就告诉大家。

2.新授:

(播放课件──中国的占遗迹)

师:课件播放完了,谁能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为我国有这么多珍贵的古遗迹而感到自豪)

师总结:是啊,这些古遗迹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分布在祖国各地,镶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祖国拥有这巨大的财富而感到骄傲。这些古遗迹究竟蕴含着怎样的价值呢,课前同学们调查了占遗迹的价值,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把你们的发现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围绕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关于故宫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思考:故宫具有怎样的价值?把你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发现记录卡”中。 (播放录像,学生填写发现记录卡)

师:谁把你的发现向大家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古遗迹是我国的瑰宝,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代表着祖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这样几个地方,它们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出示图片:残破的万里长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们心目中的万里长城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师:长城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去参观游览?

(学生回答:因为是古文化的东西,具有历史价值„„)

师:看看图片中的万里长城,谁说说你看见什么了?

(学生发言)

师:长城是我国的一大奇迹,但是今天,长城正逐渐遭到破坏。看看城砖,上面斑斑点点留下游客的涂鸦和“到此一游”的字迹,看看长城上新的残垣断壁,那是近几年被当地的农民一块砖一块砖地拆毁的,更有甚者为了眼前的利益或某个投资项目,嫌长城“碍事”,而将整段城墙夷为平地,使得我们的万里长城正在逐渐消失!

(出示图片:被涂抹的卢沟桥的狮子)

师:这是哪儿?

(学生回答)

师:都有哪些同学去过卢沟桥,说说你们为什么去那儿?

(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图片中的石狮子怎么了,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人为破坏)

(出示被毁坏的鼓楼照片)

师:这是哪儿?

(学生回答)

师:对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鼓楼。

(学生回答)

师:现在的鼓楼什么样儿,谁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发言)

(教师继续出示古遗迹被毁图片,可以将毁坏前后进行对比。并进行讲解:为了修路,一些保存完好的古遗迹、古城被拦腰截断,为了建房、建酒店,一些列为保护的百年历史故居,转眼间变成了废墟,在一些贪婪的盗墓者、一些急功近利的施工单位的破坏下,千年古墓惨遭浩劫,大量文物正在流失,古老的文明正在地下哭泣、呻吟„„)

师:刚才的图片中哪一张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谁愿意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师:你还知道哪些古遗迹被毁的资料,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发现记录卡”进行资料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古遗迹是过去的东西,我们能不能毁坏,如果古遗迹被破坏了,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知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文化遗产,未来的中国人,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古老的文明正在阵阵呐喊,告诫着自己的子孙: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是历史赋予的责任,绝不能让历史文明的血脉在我们的手中被切断。

师:同学们,为了保护这些古遗迹,我们的国家、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你们知道哪些?能跟大家说说吗?

(学生交流资料:法律、修复。或者说一说哪些地区保护古遗迹的工作做得好„„)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资料(介绍国外环保专家在长城上拣拾垃圾),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引导学生回答出:爱护古遗迹责任意识──教师板书)

师: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爱护古遗迹呢? (学生畅所欲言:不乱刻乱画、不乱丢废弃物、宣传、见到别人毁坏要制止、要有爱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爱护古遗迹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是社会功德的表现,我们年龄虽然小,但同样能为保护古遗迹做出自己的贡献。(放本节课最初课件)

3.小结:

师:古遗迹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见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具有极高的价值,让我们人人争做爱护古遗迹的卫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觉维护古遗迹的意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遗迹就不会再哭泣,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共同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占遗迹就一定会永放光彩! 板书:

哭泣的古遗迹

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保护古遗迹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汇报京剧的交流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学习小组收集京剧的文化交流、京剧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并练习向大家讲解;

2.学生搜集的相关京剧资料;

3.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我们的国粹──京剧》和《京剧的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教室前后左右挂上学生们上个学期美术课亲手制作的京剧脸谱)

一、导入:一说国粹

1.播放课件一《我们的国粹京剧》中的《红灯记》选段,¡°你听懂了些什么?你们爱听京剧吗?¡±

今天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空城计》,请大家认真听,看看我们能听懂什么?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学习主题:3我们的国粹(板书)

2.说说国粹

3.过渡:(引出京剧)

二、新授

活动一:感受京剧

过渡:

你们认为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讲京剧:¡°京剧知识知多少?¡±

¡°什么是京剧?你们对京剧有哪些了解?¡±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同学们提出了15个问题,各个学习小组收集了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先听听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让我们对京剧多一些了解吧。

你们从这些知识中能发现什么?

2.播放课件京剧知识及四大行当

看了包公的演唱,你们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过渡:京剧为什么被称之为国粹?(二说国粹)在京剧中什么被称为艺术中的艺术?

播放课件一

4.说脸谱:

播放课件

说唱脸谱

活动二:京剧的交流

1.找戏迷:同学们,现在你们对京剧有了一些了解,你们注意到周围的人看京剧吗?

今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京剧,我们听听他们是怎样说的?

参看教科书79页。

(教材展示了人们住社区唱京剧、讲京剧中的故事和在家通过电视看京剧的几种形式,这些都反映了京剧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2.提问:你们还在哪里看过京剧表演?看过外国人演京剧吗?

3.播放课件二:《京剧的交流》

4.小节:三说国粹

将学生的说法记录后加以总结:

a是我国特有的,能代表我国文化;b在中国形成两百年;c中国文化的精华;d至今为人喜闻乐见的。

出示课件

三、巩固总结

出示课件

升华:看教科书78页小资料

板书: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观察思考

回答

听《空城计》,请大家回答¡°我们能听懂什么?¡±

说说自己心目中的中国国粹,并说明理由。

你都知道哪些中国的国粹?

自由发言

各学习小组交流汇报解答自己的疑问。(京剧的角色行当、服装、道具等) 学知识,欣赏京剧四大行当的表演

讲¡°包公的故事¡±

自由发言

(1)学习小组介绍教科书中的四个脸谱

(2)欣赏各种脸谱,同时欣赏京剧另类唱腔《说唱脸谱》,猜猜他们分别表现什么样的人?抢答(答对有奖)

(1)自由发言:课前准备的交流回报:¡°找找你生活中周围的戏迷,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京剧?¡±(采访奶奶姥姥等)

看教科书79页三幅图

(2)京剧传向世界:交流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小组展示¡°京剧的传播使者一一孙萍¡±的课件

师板书

谈谈今天学习的感受

创设一个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印象

对于国粹不给出定义,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其内涵

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京剧,感受京剧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回到生活中观察人们和京剧的关系

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对京剧的了解

介绍了京剧的特点和价值,为学生理解京剧提供了知识基础;通过师生互动加深

对京剧的了解

再次调动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1..蔚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秘。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

(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

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二、讲解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认识地球经历漫长过程

(3)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4)地球是个球体

三、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

四、师生共同讨论96页问题

五、作业

(1)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3)在地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

2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重点: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2]“珠穆朗玛”[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3.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

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重点: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

课前准备:搜集黄、白、黑种人的图片。

教学难点: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中国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总结: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

2、知道近代家乡以来著名的人物及重大事件。

3、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4、掌握几种简单搜集资料的方法和调查的方法。

二、设计思路

本课承接上三课的思路,从家乡的自然景观、人为风情,延伸到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从而在设计思路上与前三课一气呵成,使学生对养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数和了解,进一步萌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在;

1、 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有关教学历史及名人的资料。

2、 让学生分组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教学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3、 让学生搜集家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

活动一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

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故事,树立发愤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师要注意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此活动可以结合少先队进行。

活动二 故事会

让同学们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家乡名人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向大家讲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活动三 老照片和新照片

让学生将搜集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新老照片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并说说其中的故事,由此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所取得的成就。

活动四 我为家乡绘新图

要求同学们或为家乡做一件小事,或设计一句广告词,或画一副宣传画,以此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将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同学目前展示出来,说说自己的创意。选出学生中最具创意的作品,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做成一个小型展览。

四、活动实施建议

1、此课的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要重在启发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所取得的成就,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氛围,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

3、在调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团体合作精神,做好分工合作,从而保证全面、准确的资料信息的获得。

五、教学评价

1、知道家乡的历史和历史上的名人及其简单的事迹。

2、能够说出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3、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获得资料的不同途径及手段。

4、具有初步表达自己创意的能力。

附录二:小学品德与生活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品德与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生活与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道德和生活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适当考察过去学过的内容。

行为能力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起来进行。

评价的具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2、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尊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学习能力。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

5、个性与态度。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见表)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品德与生活课堂观察记录项目包括: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收获;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是否有“爱”;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习活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应试教育 不专业化 理论教学 教学多元化 理论联系实际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尚情操的科目,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品德与社会教学顺利、成功的进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教学活动中来,保证将来社会主义国家国民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在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却是“呼声大,雨点小”,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强调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教学中内容却太大、太空洞,这样就使得整个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无法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更达不到我们预想的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和归纳出的影响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因素,以及在教学中的一些应对策略,在此和大家进行探讨。

一、分析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

1.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教学效果及评价不理想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广了这么多年,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在人们的脑海里存在了太长时间,想要连根拔起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就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不会特意去完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不太会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了解、体验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

此外,还存在一些“霸占”现象。一些语、数、外教师为了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多做一些习题,他们便毫不留情地将品德与社会课改成了他们想要上的内容。这些教师只考虑到了最后考试的成绩,也就是说完全被应试教育蒙蔽了双眼,没有考虑到其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和知识教育是一样的重要,或是说要比最后的考试成绩更重要。

2.教师的不专业化,使得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研究较少

在小学教师队伍里,很多从事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师,并不具有这个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也就是说他们的专业、擅长的学科并不是品德与社会。只不过是学校需要品德与社会的教师,所以便从事了这个学科的教学,这样就会使我们小学的整个品德与社会教学队伍不专业化。再有就是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当学校缺这位教师所学专业的时候,他便会被调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岗位去教授他所学专业的教学,这样就使得从事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师缺乏教学手段及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重视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做会大大减弱这些教师的教学激情,使得教师不钻研教材,不探讨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感染得更加消极,也就更加不重视品德与社会的学习,这样就会使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大的缩水。

3.教学中片面追求理论性教学,不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由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不能较好地研究教材、分析教材,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授课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不是非常清楚。有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完全就是按照课本的内容一字不差地在读,或是根据语文的看图写话在不断解释每一个图片的含义,根本不会顾及学生的感受,更没有设计出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环节,也就更谈不上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重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

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看成了初中的政治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停地说教,不知道小学生现在并不能接受他所讲述的这么深奥的知识,不知道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二、有效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学方案

1.重视提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认识,懂得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就会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会非常快,对于自己思想道德及人格品质的性质也会非常有利。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的重视程度。例如,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和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并利用自己那聪明的大脑想出妥善处理的方案。这样就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并真正体验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用途,久而久之,才会发自内心的重视起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

另外,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体验和感受高尚的道德与人格的重要性。如乘车让座、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等等都需要每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可以,并且能够从这样正确的、善良的做法中体会到喜悦和幸福感。因此,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应该只限制在课本的理论知识,要放开学生,让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得感受,体会品德与社会的联系,了解和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2.理论联系实际,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时,教师应多联系日常生活当中的事例。我们先讲述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社会现象,然后让学生去换位思考:事例中的人物做得对不对?当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去做?这么做,别人会怎么评价你?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品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有些小学生知道自己越来越大,应该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但是有的家长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来做这些日常生活的家务事,而是告诉他们要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水平。所以,有些学生就会觉得,不是我不做家务而是家长不让,便认为家长为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面对学生的这种想法,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家长做法的一番苦心,体会家长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他们好,并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尽量争取时间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并主动告诉父母这样不但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反而会增加自己学习的动力,提高自己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成绩。

3.教学方式要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目前,品德与社会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缺点就是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和单一。学生长时间在这种单一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难免会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能更好地集中。结合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形象、生动、新颖的教学模式将品德与社会知识呈现给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我们可以摒弃单纯的讲述式教学,多采用一些讨论式、表演式、问题解决式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一定要重视起品德与社会教学,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更好、更成功地完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崔锡孝.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学习:下旬,2011(12).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4篇

一、精做准备,让案例教学走上成功轨道

要想成功地在小学思品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首先必须做好案例教学前的一切准备性工作,为后续的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创造前提条件。首先,教师要先行“取经”,掌握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步骤,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与案例教学法进行对比、整合,创造出适合的实施方法,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巧。其次,要精选案例。案例选取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对于案例教学的成果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当充分地了解课标要求,研究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成长规律,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不仅能够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生活案例中分析、探究和解读道德内涵,进而实现正向迁移,而且能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能的提升,真正实现小学德育的实质性进展。例如,教学“我是谁”时,教师应当结合“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教学主题,选取若干个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案例,如以助人为乐、志愿者等为主题的案例,或以学生个人的才华为主题的案例等,再附上案例讨论的若干个问题。最后,还要设置一份适切的导学案,内容包括对案例教学法的直观介绍、对有关思品主题案例的教学流程以及学生在讨论交流和汇报过程中的注意点等。

二、巧妙施行,让案例教学实现预定梦想

案例教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案例教学的核心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体验而建构自身思想品质的生成过程,学生主要要完成自主学习案例、小组合作讨论案例、个人汇报学习成果以及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和讨论情况等四个流程的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对于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可能处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对于给予的案例通常会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做好预设的一切工作,避免走向“活动式的过场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呈现有关“合作成功或失败”的小学学生生活案例后,应当告知学生拿到案例后应当先进行若干分钟的自我学习和思考,在教师提醒下进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阶段以及后续流程等。教师要做好监督者的角色。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优秀的人格特质,但这要避免课堂走向放任式的放养型教学。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堂监控工作,并借机强化遵守纪律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学习、讨论和交流之中。

三、全面总结,让案例教学画上完美休止符

案例教学的总结阶段主要是指针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解说,并针对案例教学无法完成或存在知识学习空白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系统教授。首先,要做好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补充和巩固。案例教学法虽然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并不代表所有的道德、思想、人格、社会责任意识等知识都能依靠案例教学来完成,所以,教师不管是在开展案例教学之前,还是开展之后,都必须对所应教授的内容的达成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补缺补漏。例如,教授“真正的友谊”时,只能利用案例进行辅助教学。对于交友的对象选择、友谊的真正内涵以及交友的标准等,教师都应当通过其他教学方式进行传授,以发展为核心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总结评价的目的应当放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点上,而不应过分注重结果或甄别选拔,应当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优缺点、讨论交流待改进之处、反馈汇报的形式改进等过程给予更多的总结和指导,以提升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力、参与力和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5篇

方式。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方法

一、溯源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三八妇女节这天,某广场上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以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为由拒绝了。男孩当场恼怒,大喊大叫,其他人前来制止,被男孩大声喝退。男孩转而又打又踢,直到母亲答应了买玩具为止。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堪忧。现在太多的小学生缺乏爱心,见到老人不让座,见到乞讨者吐口水,甚至虐待小动物;不遵守交通文明秩序,在大街上嬉闹,撞到行人不道歉;甚至对待长辈不礼貌,不关心父母,对人冷漠等等。

这些案例均表明一个现实:当前小学生道德界限的模糊以及德育教育的缺失。

而我国品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说教式。教师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在讲台上说得口干舌燥,学生翻开书,眼睛看着课本,好像在听老师讲课,其实心思不知道飞到了哪里。这种说教式教学方式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收效甚微。一例例鲜活惨痛的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要贴近生活,以生活为教育的课堂,以生活现象为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把品德需要传授的知识输送到学生的心里。

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方式代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中,

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

二、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1.大量搜集生活案例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为生动形象地开展课堂教学做了基础准备。尤其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备课更需要精心准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搜集大量案例,把最真实、最鲜活、最及时的案例搜集起来,然后经过仔细分析辨别,筛去不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和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负面感官和负面影响的案例,再结合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特性,以适当的教学方式呈献给学生。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

除了网络上、新闻中报道的真实案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可以作为案例搬上讲台。而且,以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就发生在某个学生身上的故事为案例进行讲解,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的凝聚力,这时,教材中需要解说的道理就通过学生之间的故事的分析和解决,随之融入学生的大脑和内心。

例如,班里的王×小朋友不小心碰了李××一下,却没有说“对不起”,李××随手回了王×一拳,结果两个人你一拳我一脚打了起来。在西师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讲解懂文明讲礼貌时,我把这个打架事件拿来作为案例,教小朋友学会养成及时说“对不起”“谢谢你”“没关系”等词。

3.做学生品德的榜样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时时修理着嫩芽歪枝。同时,教师也要做学生文明行为和道德规范的榜样,为学生良好行为和优秀品德的养成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要想让学生使用礼貌用语,教师首先要学会使用,在和学生的交谈接触中,时时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等词,在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之下,学生也会很快学会。在教学生爱护公物、不浪费资源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粉笔不能用一点就换一根”“不拿粉笔乱丢学生”“黑板擦要轻拿轻放,不敲击破坏”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爱护公物,在课间追逐打闹时不学老师的样子拿粉笔或黑板擦丢同学。

4.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是爱的教育,是用心教学,是用情教学。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身边的小事教育学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道德意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学生回归生活,把这种行为无意识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例如,在讲解“珍惜粮食”这一课时,正好我校品德课与劳动课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在学校操场的一角开垦出一块小菜地,带着学生种菜。讲课时,我讲到粮食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回想起自己种菜时一天天的等待、浇水时的辛苦、拔草时的认真仔细,再联想到“自己种这么一小块地就如此辛苦,那农民伯伯要种那么多菜供我们吃,农民伯伯太累了”,就这样,学生理解了农民种菜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了珍惜粮食。而这如果仅靠教师干巴巴地口传教导,而没有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是很难理解收获粮食的辛苦的。

总之,生活才是教育教学的活教材。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而要以生活为教学基础和教学案例,把课本上的知识通过社会现象、通过生活事例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效理解,高效接纳,以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品德课,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懂文明、讲纪律的高素质小公民。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

如今,一些小学生都会参与斗殴事件,这不得不引起小学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究竟是在哪一环节出现了纰漏和差错,导致校园恶性事件愈演愈烈?毫无疑问,教师在品德教育方面的工作准备不够充分是原因之一,由此也给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品德教育的实施已刻不容缓。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过程是渗透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优势的发挥,任课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来促进教学效果。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也正是这一原因,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听课,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德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任课教师仍沿用机械化的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升。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二、如何深化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1.不断挖掘生活教学资源

小学生的知识文化汲取途径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和课余学习,课余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生活中对知识的汲取,这个途径可以是生活中的互联网、家庭文化氛围又或是书刊杂志等。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从多途径汲取相关知识进行指导,此过程就是小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认知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通过布置调查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环境污染的情况。在授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上交流调查结果,学生的答案无疑是多样化的,然后再引导小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这时候学生便会想要迫切地改善环境。为此,笔者组织了一场“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引导学生一起想可行性方案,从而为社会环境的保护献自己的一份力

量。这样一来,授课就能够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需要注意的是,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以便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观察以及分析,继而对自我的日常生活行为作出反思,从而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加生活化,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得到全面的发挥。

2.重视教学生活案例的导入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为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任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生活案例的导入,将课堂内的学习向课外、社会延伸,这样教学内容就能够与生活整合。例如,在进行《“法”在我身边》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先明确了教学目标:目标一,由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必要性;目标二,引导小学生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帮助其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优良习惯。首先,笔者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定地生活,是因为法律在保障我们,法律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紧接着,笔者出示了生活中的案例:由于家庭重男轻女,在家庭贫困的情况下,妈妈为了保障弟弟的物质生活,令小玲辍学,请同学们辨析一下这种行为。这时,学生就能够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明白法律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保障,从而树立懂法、守法意识。这样一来,在生活化案例的导入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源于生活,帮助其对知识的汲取与感悟,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越,有助于生活化教学优势的发挥。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生活化教学存在着诸多教学优势,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小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学习体验,并促进小学生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与理念,从而更好地规范自我的行为,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7篇

根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即道德教育应当服从于追求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修养的改善和提高及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以及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唯一追求目标就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思想品质。当代大学生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想可塑性大,如果忽视课堂教育这个重要的领域,道德教育就会缺少较大的优势。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且在形成中还会有反复。因此,必须把道德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让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法学课程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路径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社会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的秩序,道德和法律就是社会的两大调节机制,共同担负着调节社会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某种价值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观念的准则灌输到人的意识中,使其形成相应的信息、品质和习惯,达到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法律体现和表达了阶级的意志,是推行国家、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制手段。人们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还要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它们均属于社会价值教育范畴,既关系密切,但也有不同之处。在评价大学生是否优秀时,不仅要评价他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应从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因而,在法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平行关系,以及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交融关系,理解“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为了更好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采取下列两种基本路径。

1、理论教学路径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因此,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针对已上升为法律内容的最重要的道德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真善美教育,等等。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宪法中有关“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等的内容。民法中有关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如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公平原则。婚姻家庭法中的“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等。继承法中的“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等等。通过在对上述法学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

2、实践教学路径

法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规律,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化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和其他司法实践与观摩活动。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设置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应当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典型的大学生犯罪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寓教于理,将伦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如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引入马瑞丰案例和李征案例。这两个案例的基本情况是:2005年10月4日,马瑞丰是河南郑州市某职业学院学生,一直以来都被家长、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好学生的大学生,但是他为了得到一部手机,竟然伙同社会人员杀死一名出租车司机。2006年8月8日,在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江西某医学院22岁大学生李征拎着镢头20分钟连伤8人,7人致死,其中3人与他有点“小恩怨”。这些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为是因不懂法而造成的,这种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一样,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接受的道德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次,对案例的分析不能仅停留于表面,而是深挖掘其所包含的对大学生具有道德教育作用的内容。其三,注重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道德教育。案例教学以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或虚拟案例为基础,分析该案例中所牵涉到的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点。针对案例中涉及的某些思想道德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探寻出妥善的解决方法。法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但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观念的灌输也是法学课程教育内容的一部分。随着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如果仍旧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起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与此同时,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因此,运用角色扮演、模拟案件等多样化安排,对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更多的同学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和辩论等方式,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其优点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案件的分析,容易从群策群力的多种方案中,鉴别、筛选、产生最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的案例分析深入、实用,而且使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老师不再是单纯教育者和大案提供者,而是平等的案件参与者和学生的帮助人;再如打破课上与课下的界限,书本与现实的分割,开辟第二课堂教学,经常性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让大学生在面对面的亲临感受和事实分析中自觉获得价值判断,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与道德行为。

三、结语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9篇

一、农村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是健康的,农村小学生生长在乡村,乡村自身固有的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影响着他们,从小形成了较强吃苦和奋斗精神。以笔者所在的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小学为例,孩子们普遍表现为守信、勤劳、不怕吃苦。但近些年来,成人社会思想上的拜金主义、追求享受,也使小学生们在吃、穿、用、行等方面讲究穿名牌、比豪车、讲排场;个别家庭的孩子缺少约束,沉迷网络,不仅影响学习,更严重影响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前,农村学校在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与其他科目比较,对品德与社会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还没有一套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或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方法,一些学校和教师存在着片面的成才观,没能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用学习成绩以偏盖全,忽视思想素质、品德修为的培养和提高。

二是品德与社会教学思想观念陈旧。很多学校和教师认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是空洞的说教,是虚的,没必要去搞大投入;乡村社会风气较城市好,农村小学生在乡村成长也会“树大自然直”,不必在思想品德方面过多要求,只要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不出问题,不犯大错,就是万事大吉了。

三是品德与社会教学方式简单、内容单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只停留在课本上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的内容中,方式以照本宣科、说教为主、生蒙硬灌。不能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多样化方式进行教育,更无法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

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脱节。学校教育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所教学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内容短时间内很难在学生思想深处产生实质性影响;学生在校外、在家庭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思想品行问题,学校和老师未必去深入的考虑。与城市对比,农村小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农事劳作或出外打工,留守儿童所在比例较大,家庭品德教育更加薄弱。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和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和效果,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一,构建多维立体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体系。学生,作为社会人,与外界的接触是多维的、多元化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也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校应该和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笔者所在学校即建立学校、家长和农村社区联谊会,定期家访制度,通过与家长、农村社区建立和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对,将学科教学与品德与社会教学结合起来,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与社会教学。

第二,探索实践多元化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多以活泼有趣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变灌输式为渗透式,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育、活动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通过选取学生身边富有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每个案例自身的应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第三,增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针对性。品德与社会教学。每个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外部环境影响都有所不同。为此,要重视个体,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都应该抓住其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发生变化时,如入学、年级升级、父母离异,父母外出打工、家庭遭受重大变故等情况下,要多给其关爱和帮助;在学生学习和其他方面成功或失败时,要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和鼓励。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内部环境 品德与社会 实施效果 影响因素

目前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研究颇多,其研究成果在丰富和发展课程教育思想的同时,也使小学生在德育知识方面的学习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的课程实施效果依旧不容乐观,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单从学校内部环境(学校领导层面和任课教师层面)研究发现,此课程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教师缺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研究、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比较差等存在一系列的校内影响因素。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此课程的实施效果,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校领导层面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

(一)课程实施方案缺乏研究

各学科的课程改革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要求都首先在学校实施方案这一层面得以体现。在德育新课程改革之后,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效果难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要求,在已有课程现状研究中发现,到小升初这一年,部分学校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时分配很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并没有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学校也没有具体根据有关部门对品德与社会制定课程设计方案,未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做出相应整体的计划。因此,缺少对课程实施方案的研究会成为影响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效果的因素。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在德育课程改革之后,学校在考核方式、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学检查以及对教学过程的评估等这些相对基础性的工作未做详细部署,教学管理制度未能与课程改革相融合,致使新课程以达到优化。通过文献研究得出德育课程教师几乎未参加过与德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学校教研活动有些甚至未参加过,因为学校从未组织有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研活动。同时,学校未能及时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没有具体的实施策略,未能引导教师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从而逐渐淡化了教师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

(三)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缺少研究

学校未能真正将新课改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要求应用于评价制度的建立,学校依旧用考试成绩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方法仍然传统。未能对学生采用开放的评价方式,比如观察记录、学生成长记录、作品评价等。未能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比如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以及课程实施和研究能力等多角度的评价。因此,学校在对学生和教师评价方面的传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教师教学层面缺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研究

(一)缺乏对教材的解读

首先,教师未能将以“育人为本”的基础教育和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辨别清楚。其次,教师能否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否理解各单元之间的联系都受到一定的质疑。好多老师对教材的内容相对熟悉,对上课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再创新,但他们未能将课程之间的连贯作用应用到位,他们只是在先熟悉本节课内容、对本节课进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这实际上只是单纯的在上课,未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最后,未能将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

(二)缺乏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素材性资源是目前教师能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唯一资源,且开发不典型,将校内外资源以及人文资源进行整合的教师无几。比如,教师讲述的是“邻里之间”这一课,教师选用的资源都是反面案列,仅给孩子讲授邻里之间不和谐的事情。这样的资源运用应该是不符合教学主题,更谈不上典型的案列,不能根据主题挖掘周围的教育资源。因为没有挖掘合理的资源,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不能让孩子们知道邻里团结的重要性,反而使孩子们对周围的邻居处于一种警惕的心理。

(三)缺乏对课堂教学设计形式的研究

教师缺乏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形式研究。品德与社会教学注重学生亲自去感受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内化知识。常用的品德教学设计形式主要包括创设情景――模拟表演式、参与实践――体验探究式、综合学习――合作讨论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式。其实,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渗透了其中一些课堂教学设计形式,但是他们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层次性。

三、教师对教学对象缺少分析

(一)缺乏学情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德育课程改革教学要求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师自身由于众多原因根本没时间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对象进行认真分析,对教学对象分析的具体内容和对教学对象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没有一定的理解。没有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剖析,教师之前的备课、到后来的讲课都是对自己一个人的表演。

(二)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研究

人的身心发展除了某些共同规律之外,人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的身心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恰是由于这些共同规律的存在,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一直制约着教育工作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就是根据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人们更多的提倡“因材施教”。而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依旧打着新课改的旗帜走自己的路,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缺少根本性的研究。

(三)缺少对学生生活地域特点的研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扩大的社会生活范围来设置课程内容,所以执教者应该将此课程教学与当地自身的地域特点相联系。比如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抗争史,各位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就应该合理的利用我们身边的地域特色,并非从学生们陌生的地区展开讲解,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参观革命旧址,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即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德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小学德育课程向整体性、综合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代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其实施效果,对其影响因素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11篇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12篇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首先,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章节,但是由于采用“满堂灌”的说教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其次,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不当,致使学生听课效率不高,学生大都感觉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所以他们宁愿上课做其他的事情,也不愿意听课,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1.秉承案例,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思想品德教材来为学生们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案例。由于这些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地激发,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在案例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本着实践性、实效性、针对性和方向性原则。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诚信”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学历造假问题等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又如在讲授有关“爱国主义”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问题、中日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作为教学的案例,由于这些案例均与当下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更有争议性。通过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的诚信和爱国主义教育将得到切实地落实。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创新。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思想的交流和表达。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式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同时,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争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对于相关思想品德知识的认识,在无形中塑造其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再次,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充当学生的辅助者。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一些适合学生讨论的课堂条件,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要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心得交流,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可以以报告、辩论或者演讲等形式来开展班级间的交流,教师再对这次案例做最后的点评,在理论的高度上给学生们进行恰当的指导。

2.强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案例选取的实效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以及人生理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授有关“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选择的案例要特别注重实效性,如学生应对社会、家庭负责等,同时也可以引入当下社会和网络中的一些素材,通过对不良信息的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远离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除了要在案例内容上注重实效性外,还要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科技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学习中的单调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合作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可以自主投入到学习中。

三、结语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案例有效性

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间力量,是社会竞争取得胜利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优秀的思想素质。六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做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提出正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的教学策略,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采用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切实了解如何完善自我,从而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

一、 案例教学的含义及其应用的重要意义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际例子的方法实施教学的对策。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将实践中真实的情境进行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策的案例,并经过学习者独立研究或互相探讨的方法来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教学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于1870年提出的教学策略,将其应用到我国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往的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脱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将课本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生活化处理,使其更加贴近学生,促进了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该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单一模式,转变了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样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发展。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置于主要位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二、 如何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的组织运用,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 编制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编制完善的、适宜学生学习的案例是保证该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案例的编制过程中也要符合如下特点。

第一,案例内容要符合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不能脱离基础。例如,在《积极进取》这一课的案例编制中就可以提出当学生自己在考试中没有取得好成绩时,该如何继续进取;第二,案例内容要满足学生的实际,不能背离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三,案例的编制要具有精炼性、启发性和引导性,要能够发挥案例运用的重要意义。

(二) 运用案例教学

如何将编制出的案例进行有效应用是该教学方法顺利实施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案例的具体特点,准备好与案例有关的问题,如“从该案例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在课堂具有运用过程中还要掌握好具体实施情况,把握应用的时间、方法、对策等内容,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谈论。在教学后,还要对案例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三) 对学生案例分析情况进行准确测评

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是任何教学法都必须进行的步骤,它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结合实际改正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后也要进行科学的评定,对学生在接受教育后的思想素质、认识水平、态度认知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接下来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想要切实提升其教学质量,就要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其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为了切实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一定要在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予以完善,做好案例编制、案例运用、案例测评等步骤,从而切实发挥其功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殿卿.案例教学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2]卢春霞.浅谈案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05:28-29.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14篇

做一名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我一生的追求。自1989年从镇江师范学校毕业至今,我已经在三尺讲台旁勤勉耕耘了将近二十年,我爱这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我更爱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为了能给学生“一桶水”,一直以来我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油,2000年6月取得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2007年7月取得本科学历,还分别取得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中级》证书,《信息技术与教育》证书,《教育技术能力》证书,《普通话考试》合格证书等,2001年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至今已满七年。

自任职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承担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尤其致力于品德学科的教学和品德课题的研究,多年来,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并取得得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现将任小学高级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

作为一名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党员老师,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特别是在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也很好地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范。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出全勤。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顾全大局,服从安排。

二、教育工作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生的“心灵导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同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品德教育研究的老师,我深知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我坚持人性化管理,并有效地将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有机地整和起来,让品德学科的教学为班主任工作服务,也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来检验品德学科教学的理论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一贯坚持做到:

1、人性管理创设宽松的育人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深知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建设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基础,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所以,每接一个新班,我都先从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起,结合班级实际,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及奖惩制度,将班级制度自主化,让惩罚制度人性化,把德育教育的思想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学生的心田。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个个都是集体的主人,这更是我自主管理班级的核心所在。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干部管理制度,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给学生一份能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岗位,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整和更换,让每个学生都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体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班级管理的有效渠道,学生在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真实体验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了自己的点滴成功,以此更好地激励他们相互合作。有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再加上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的日常工作进入了自动化状态。

2、真情付出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面前,我是老师,也是他们的大朋友,我用微笑、赞赏和宽容让孩子在和谐、宽松、自主的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我还善于用一双慧眼,去识别每一颗“真金”,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成材。让学生从老师的关爱中找到自尊,找到自信,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更能找到老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

平时,我总是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存在的问题等,及时教育,加以鼓励,让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实现自我、相信自己能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积淀,也让我的教育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我所教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正,均是校级、区级的先进集体,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所教的学生道德品质高尚、基础知识扎实、行为习惯规范、自主能力很强。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社会的肯定、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喜爱。

三、教学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学校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应该是日常教学,而品德学科的教学又是更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它其与他科目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并不能仅仅通过知识传授获得,而更应该“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品德学科的教学,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均获奖,还多次承担了市、区品德学科的公开教学工作,潜心于品德学科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我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善于运用灵活的方法将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玩之中,促使学生高尚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德育教育开拓了又一片自由、广泛的空间。

充分挖掘品德学科的各类资源,发挥教育的功能,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在我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加强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我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聘请了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请他们利用节假日、放学后、纪念日等时间,给孩子做讲座、谈感受,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活动,在学习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对那些道德品质相对落后的孩子而言,更是如同一场场及时雨,净化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2、深入研究大胆创新

经区教研室的推荐,我很有幸地成为镇江市品德学科中心组的骨干成员,定期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与品德学科的专家零距离的接触,走进品德教学名师的课堂,同行之间面对面地对话交流等等,这一切无不让我受益匪浅,既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让我在品德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看得更多,走得更远。多年来,我还一直担任学校品德学科的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学校这一学科的教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组长,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组织该学科的老师开展教研工作,并坚持在第一时间内把自己了解到的、学习到的最新专业理论和教研动态传递给本教研组的老师,和大家一起积极开展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

任现职以来,作为课题组长,我主持了学校品德学科部级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并与2006年5月顺利结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参加了由镇江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是课题组的骨干成员

目前正主持学校品德学科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品德学科的骨干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学科的主力军。

四、工作业绩

1、个人荣誉

市义务教育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

市品德学科中心组骨干成员

区政府嘉奖

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先进个人

区青年骨干教师

区品德学科基地研究员

校品德学科教研组长

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

校师德标兵

校优秀教师

2、课堂教学

《我爱爷爷奶奶》

――获全国品德学科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爷爷奶奶好》

――参加市优质课的展示教学

《有多少人为了我》

――区级研究课

《思想家孔子》

――区级调研课

《祝你生日快乐》

――区级观摩课

《我爱爷爷奶奶》

――区级录像课观摩

《平安回家》

――区级教学研讨课

3、指导青年教师

指导张志霞老师参加市品德学科“新秀杯”评课获三等奖

指导袁萃老师参加区品生、品社赛课获一等奖

指导蔡红玉老师参加区品生赛课获二等奖

4、课题研究

参与全国“十五”教育教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小学综合课程教学的开发与实验的研究,主持学校子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担任课题组组长,此课题已于2006年5月顺利结题

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课题组的骨干成员,此课题正在进行中

主持学校品德学科市级课题――《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此课题正在进行中

5、论文、案例获奖和发表情况

(1)论文

《捕捉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节外生枝”》――获中央教科所论文评选二等奖

《课堂与生活》――获中央教科所论文评选二等奖

《“节外生枝”也精彩》――获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体验教育――思品教学中的新理念》――获市论文评选三等奖

《让艺术走进品德教学的课堂》――获区论文评选一等奖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获区论文评选三等奖

(2)案例

《家里的烦心事》――获省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家里的烦心事》――获市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规则是怎样来的》――获市案例评选三等奖

《过新年》――获市案例评选三等奖

《善待课堂质疑》――区案例评比一等奖

(3)发表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发表在省编《品德与社会》第十册教参中

《我是志愿者》――发表在省编《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教参中

《我爱爷爷奶奶》――发表在《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学科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一书中

《镇江,我为你骄傲》――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镇江特产》――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可爱的家乡人》――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四大名旦》――被学校京剧校本课程录用

任现职以来,作为课题组长,我主持了学校品德学科部级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并与2006年5月顺利结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参加了由镇江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是课题组的骨干成员

目前正主持学校品德学科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品德学科的骨干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学科的主力军。

四、工作业绩

1、个人荣誉

市义务教育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

市品德学科中心组骨干成员

区政府嘉奖

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先进个人

区青年骨干教师

区品德学科基地研究员

校品德学科教研组长

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

校师德标兵

校优秀教师

2、课堂教学

《我爱爷爷奶奶》

――获全国品德学科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爷爷奶奶好》

――参加市优质课的展示教学

《有多少人为了我》

――区级研究课

《思想家孔子》

――区级调研课

《祝你生日快乐》

――区级观摩课

《我爱爷爷奶奶》

――区级录像课观摩

《平安回家》

――区级教学研讨课

3、指导青年教师

指导张志霞老师参加市品德学科“新秀杯”评课获三等奖

指导袁萃老师参加区品生、品社赛课获一等奖

指导蔡红玉老师参加区品生赛课获二等奖

4、课题研究

参与全国“十五”教育教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小学综合课程教学的开发与实验的研究,主持学校子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担任课题组组长,此课题已于2006年5月顺利结题

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课题组的骨干成员,此课题正在进行中

主持学校品德学科市级课题――《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此课题正在进行中

5、论文、案例获奖和发表情况

(1)论文

《捕捉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节外生枝”》――获中央教科所论文评选二等奖

《课堂与生活》――获中央教科所论文评选二等奖

《“节外生枝”也精彩》――获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体验教育――思品教学中的新理念》――获市论文评选三等奖

《让艺术走进品德教学的课堂》――获区论文评选一等奖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获区论文评选三等奖

(2)案例

《家里的烦心事》――获省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家里的烦心事》――获市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规则是怎样来的》――获市案例评选三等奖

《过新年》――获市案例评选三等奖

《善待课堂质疑》――区案例评比一等奖

(3)发表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发表在省编《品德与社会》第十册教参中

《我是志愿者》――发表在省编《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教参中

《我爱爷爷奶奶》――发表在《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学科教学典型案例的研究》一书中

《镇江,我为你骄傲》――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镇江特产》――被省编乡土教材录用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第15篇

一、巧用信息技术分析思想品德生活案例法的实施

1.巧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案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多种最新的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遍世界。这也就为搜集符合思想品德课程要求的生活案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数据。在搜集生活案例时,要选择主题明确,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相似的案例。同时生活案例要紧紧围绕思想品德现阶段所学知识,能和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能用课本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这样既有利于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引起学生共鸣,深化教育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在后期对生活案例的分析整理中,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所学知识及时地加以运用和升华,保证了教学质量。

2.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案例。可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搜集来的案例与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结合,以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将生活案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提供的生活案例,分析案例与思想品德哪一部分理论知识相联系,找出案例中蕴含的内容属于课本中的哪一类问题,例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青春期问题等等,明确问题的分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生活案例展开讨论,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案例,找出案例中有哪些做得对的地方、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它们又分别说明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哪些理论知识,对于案例中主人公做得不对的地方,从思想品德课本基础知识中找出理论依据加以分析,并找出正确的做法。要将生活案例和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与整理,使两者合二为一。

3.整理生活案例,建立思想品德生活案例电子信息库。建立生活案例电子信息库,可将在前两个阶段中搜集整理分析后的生活案例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有两种分类方法:

(1)依据案例主旨可分为两大类:积极的生活案例和消极的生活案例。积极的生活案例中反映了一种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思路,与思想品德课所学的处理问题的基础知识相符,是正确的处理方法;消极的生活案例中人物的所说所做、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思想品德课程中所提倡的是背道而驰的,是不正确的做法。

(2)依据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分类:按照与思想品德课本章节内容相符的标准进行,切实做到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这种分类方法更加贴近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本知识,也便于师生操作,可具体到某一课某一节的内容。

案例分类应建立关键字索引,方便对案例的搜索和提取,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查阅和下载运用。电子信息库的建立,需要政治教师的共同努力,一起收集和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二、巧用信息技术分析思想品德生活案例法的优越性

1.使思想品德生活案例更加真实,触动学生心灵。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知识内容丰富而综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此,生活案例的分析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纸质材料上的生活案例容易让学生产生那只是故事,并不是真实的、离自己很遥远等等负面感受。而巧用信息技术分析思想品德生活案例,则可以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流里找到适合讲课需要的最新生活案例,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整合,并加以整理使其更加形象生动,例如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等等。生活案例变成鲜活的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形式,学生会在身临其境的分析过程中拉近自己与思想品德生活案例的心理距离,进而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一种渴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