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诵读教案范文

诵读教案范文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范文第1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课

江畔独步寻花

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2课

雨晴

诵读内容:《雨晴》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雨晴》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3课

宿新市徐公店

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4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5课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6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7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8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9课

绝句四首

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二.教学目标:

1.会背《绝句四首》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0课

三衢道中

一、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二.教学目标:

1.会背《三衢道中》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1课

到京师

一、诵读内容:《到京师》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到京师》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到京师》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2课

《增广贤文》九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九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3课

滁州西涧

一、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二.教学目标:

1.会背《滁州西涧》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4课

咸阳值雨

一、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咸阳值雨》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5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6课

《增广贤文》十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十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诵读教案范文第2篇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如何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何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这是一个很智慧的活儿。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研读他们的案例可给我们很多启迪。我们来看看余映潮老师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是如何运用诵读的。

摘录余老师上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实录中凡涉及读的内容如下:

一、起始部分

师:看大屏幕,咱们今天学习的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入诗歌学习的序曲。出现字幕之后,同学们一起读起来。开始了,“他是……”,读。

生:(读大屏幕)

二、第一乐章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咱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咱们青年、咱们少年来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先把诗歌读起来。

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像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

(生自由诵读)

师: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生读)

师: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

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

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生试着读)

师: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生尝试着读)

师:有没有点感觉啊?

生:有。

师:有吧,好吧,自由地背。开始。(学生背)

师:好,老师评价你们三个是“很努力”。一起来背一下。这样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假如……”,背!(生背)

师:多好!下面,静静地、静静地考虑一下,抒发感受。

(生互相小声交流,然后有学生谈感受,老师点评)

师:这一次读要分角色,男生第一次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舒缓的,女生“不要忧伤,不要心急”,亮丽的。咱们按照这样的、老师的演示,把它读一遍。

(生分角色读)

三、第二乐章

师:好,咱们再来看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我们来看,这是中国诗人宫玺写的一首短的说理诗,他的诗是这样的……(教师朗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要求学生自由读)

(再次自由地读)

四、第三乐章

师:继续我们的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

我们这一步的学习,首先是,你结合生活的体会自由地写诗,然后我们再来欣赏人家写的诗。怎么写?“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第一句话,然后你再写一句话,就是两句诗了,或者再写三句话,就是四句诗了。试一试,展现你们的思想和才华。(生写诗)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说理诗。假如你没写好,就听人家是怎么写的;假如你写好了,你就可以大胆地朗诵你的诗作;假设你还差一句话,你也可以站起来朗诵。这位是最先举手,请你来朗诵你的诗作。

(生诵读自己的作品)

师:老师也写了四句话,想念给你们听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鼓励一下。(生鼓掌)

……

师:我们再来看看人家大诗人是怎样写的,进入美诗欣赏。(师发放资料)

师:好,快速地看一看。

师:好,一起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者邵燕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好,开始!

(生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五、结束

师:在这课的尾声,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一起读起来:

生:(生读大屏幕)“生活就像大海,总是有风雨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珍视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活。”

本堂课的教学,与读有关的过程如下:一、齐读作者、作品介绍;二、自由读和齐读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指导学生用说话的方式互读,用独白的方式自读,背读,最后分角色读;三、教师范读、学生两次自由读宫玺的哲理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品出诗作的涵义;四、朗读学生个人创作的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每名学生读完,执教者就给一句评价;五、执教者朗读自己创作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六、齐读邵燕祥的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七、齐读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以读始以读终,执教者把本课课型定义为朗读体味课,真是准确不过了。

综合来看,用了如下几种读法:齐读、自由读、学生个人朗诵、教师示范朗读、用说话的方式互读、用独白的方式读、分角色朗读、背诵读、品读、评读共十种。这十种读法在运用中传导出如下用意:指导读法要求;激发诵读兴趣;锤炼朗读能力;把读与品、评结合,锻炼读思结合、读说结合的能力及习惯。

我们来看执教者在运用“读”上有什么特点:

其一,读执教者精选的作品介绍,或读教学要求,或读对课文内容、特点凝炼的概括,这是余映潮老师绝大多数课常用第一步,均采用齐读,其作用是既迅速凝聚学生注意力,又记住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其二,自由读课文,余老师显然认真倾听了学生的读,发现了读中的问题,当即要求学生要吟诵,而不是念书。

其三,分别用说话的方式读诗句、独白式地读课文,这是基于本诗的写作缘由和哲理诗的性质,设计出的创造性读法,在学生读前,余老师既有解说又有示范。

其四,根据本诗先设问再回答的特点,分角色读课文,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余老师不仅分配了男女生读的内容,还对读法进行了指导。分角色读一般用于角色多、对话丰富的作品,运用于哲理诗也是一个创造。

其五,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这一节的特点是展示的学生多,共九名学生朗诵了作品,每个学生朗诵完,余老师都用一句话作精当的点评。

其六,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宫玺的诗和齐读邵燕祥的诗。余老师引导学生品出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的启迪是面对生活要“乐观、坚强”,读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在内容上与课文形成对比,品出的启迪是面对生活要“诚实、踏实”;在学生交流了自己对“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的设想后,齐读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很快的进入美文欣赏状态,同时获得面对生活的新启迪“自信、自强”。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到《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到《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看到的是余老师对品读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在教学中读与品有机结合的高超技艺。

余映潮老师课里的读,读的内容上除了以上所涉及的,还有要学生读词语、读注释、读重点句子、读自选段、读教学要求和步骤等。在读的形式上,除了上面所列举的,还有趣味诵读课文,如读蒲松林的《狼》最后一段要求学生加进一个“啊”字;演读课文,如教《曹刿论战》要求演读,读出语音语调;说读课文,如教《卖炭翁》设计了五个板块,说与读结合的有四个,分别是动心朗读互说译文,动情朗读析说文句,动容朗读评说字词,情感演读叙说想象等……凡有所读都是信手拈来。

叶圣陶说:“无论出声朗读或是轻轻吟诵,严格要求学生口到心到,务使口头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跟心里的领会和感受相印合。”①在余老师的课里,诵读就是教学的线索之一,诵读就是教学的一连串灵动的细节,诵读就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激发思维的第一手段,真正做到了诵读与眼、耳、鼻、舌、身、意的相融相合,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朗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②。

叶圣陶在谈论朗读时说:“从前的人读书,多数不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③我们揣摩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案例,看到的都是“吟诵”与“讨究”的统一,正是对叶圣陶所希望的境界的达成。

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更应引导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让我们的语文课真实高效地读起来!

————————

注释:

①张定远主编:《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②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诵读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行动研究设计 诵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语文诵读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强调了诵读的重要作用。诵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知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人广阔的社会空间。新课标分别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对诵读教学做了全新的表述,这其中暗含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实践方式,同时也意味着新课标对初中阶段诵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本文将尝试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诵读教学进行实践,现将诵读教学的行动研究设计阐述如下:

一、研究问题

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八年级两个班学生在语文诵读方面专门用于诵读的时间远远不够,课堂上愿意站起来展示诵读的同学人数不多,总是只有几个“熟面孔”在不同环节读来读去,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朗读技巧,缺少诵读的兴趣,诵读教学的时空较狭窄,诵读的评价方式较单一等问题导致班上诵读的水平不高,诵读远未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不知道诵读对自己语文学习的提高的重要作用也不知道诵读对一个人一生积淀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定有效的语文诵读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实施诵读,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质量,进而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诵读的要求,让大多数多学生参与课堂诵读学习。

其次,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学习策略、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对诵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班级诵读整体水平的目的。

再次,通过在班级开展的诵读行动研究能总结归纳出一套适用、有效的诵读教学方式,以达到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最后,希望通过本研究促使学校改善语文教学目标,进而通过提高诵读教学质量来提高语文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三、本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依据前文所述的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在一线的课堂内开展诵读教学的行动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通过一线的数据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诵读教学理论,将目前诵读教学研究存在实际的问题努力通过多元的手段加以解决和突破,并弥补理论和实际研究存在脱节的问题,通过典型课例和学生的访谈、改进设想等行动研究的一套完整架构来提供给后人可供操作借鉴的一线教学实例;同时,还针对目前大班额教学现状下进行课堂合理分组诵读的有效尝试,依据学生意愿在同质、异质不同情况下分组诵读并进行不同策略的班级、课堂管理,这也是本文在教育管理学习领域的一个大胆突破,期望通过一线行动研究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学生的素养并丰富不同课型的班级、课堂管理策略。

四、研究对象

笔者所在学校八(5)班、八(4)班全体学生。

五、研究时间和地点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情况,我会在八(4)班、八(5)班学生身上开展为期12周的诵读教学行动研究,我决定在二周之内先用自己的真情范读来引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并适时示弱来鼓励学生大胆诵读,并分组让孩子们就诵读内容展开学习讨论和评价,从第三周决定在组内开展小组内人人参与,人人展示的诵读活动给每个学生读的机会,第四周开始请学生试着总结必要的朗读技巧并告诉学生必要的技巧,并让学生形成统一的诵读达标的评价表从第7周开始就让学生开展组内的竞赛,然后全班起来展示,第9周开始知道学生不同诵读内容的不同方法,第12周开始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诵读作品用音像资料保存下来,并这一阶段的诵读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策略,再投入下一步的的诵读教学中去。

六、研究内容

首先,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加课堂诵读学习。

其次,试图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学习策略,改变学习方式,激发诵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班级整体诵读水平。

再次,在行动研究中,笔者尝试进行一些诵读技巧的传授,如从重音、停顿、语速、语调、节奏等方面进行专门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诵读教学指导策略的行动研究:

1.教师在课堂上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的多元诵读方法指导,包括觅到机会一切可供学生诵读的机会,提高学生对于诵读的兴趣:教师的适时范读,学生的多层次多形式地诵读,还有学生个体的领诵读;师生的表演读等等一系列的具体方法指导。采用合适的训练方式,带有考查性或学生示范性。特别是那些感情基调婉约舒缓的,可以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从而提高她的诵读水平。

2.课堂外拓展诵读的空间,开展系列活动来实施诵读教学。

3.运用多元化的诵读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个体诵读水平的提高。

最后,本研究会通过多元评价来对诵读教学的参与者进行综合考评,进而为行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奠定基础。

七、资料搜集方法

此行动研究拟采取课堂观察法、写研究日志、学生作业等方法搜集资料。

八、效果评价与反思

(一)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主要诵读教学的参与者进行综合考评,包括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获得什么样的成长,通过观察、访谈和考试等综合考评行动研究是否取得效果。

诵读教案范文第4篇

为引领小学生亲近中华经典传统文化,领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推广活动,为做好相关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精神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

(一)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质。通过经典诵读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打造和谐、人文、丰富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助力成长成才,培育学生素养。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发挥辐射作用,形成社会效应。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活动主题:

吟诵经典美文,营造书香校园,弘扬人文精神争做优雅少年

四、活动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园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是主要参与者。

(二)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段特征,进行分类指导。

(三)坚持分层推进原则。先期试点,分步实施,分层推进,全面推广。

五、活动安排

(一)2021——2022年,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制定学校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宣传发动,组织申报,并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

(二)2023年,巩固成果,打造品牌。巩固成果,全面总结,不断提升,打造经典诵读品牌学校,使校园经典诵读成为我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活动措施

(一)加强经典诵读指导教师的培训

1、成立校园经典诵读技能培训团队。在全县经典诵读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各校推选若干名经典诵读推广骨干教师,组建校级经典诵读技能培训团队,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

2、开展教师经典诵读推广展示活动。学校每年至少开展2次指导教师阅读分享活动;组织2次以上的阅读教学研究或阅读展示评比活动,总结典型经验, 凸显活动实效。

3、开展校园经典诵读互动互访活动。通过现场讲座,邀请县经典诵读专家(骨干教师)对我校经典诵读指导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组织部分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外出观摩学习。

(二)做好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

1、开设校园经典诵读课程。每周开设1节(短课)经典诵读指导课,每天保证2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时间。

2、做好校园经典诵读书目推荐工作。本着“科学地选择阅读内容”的原则,学校根据县教育局下发的推荐书目每学期确定2本必读书目和5本选读书目。

3、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创新活动形式,确保读有成效。每学期开展1次校级经典诵读分享会。

4、邀请专家进校园。每年邀请专家、县经典诵读骨干教师走进学校,与师生面对面开展经典诵读交流活动。

(三)注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多样性

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学校结合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①.每天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同时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②学校每周五利用晨会时间按照班级、年级组、全校三个顺序进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③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

④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每周学校经典诵读推广活动领导小组随机抽查。

⑤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经典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⑥班主任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经典角”,“经典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争创书香班级。

⑦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2、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结合班会、队会、研学等主题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锻造学生的优秀品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广播站安排固定时间播放经典诵读篇目音频。

4、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结合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经典与文明同行”活动,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在诵读经典中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

5、与节庆日活动相结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指导、组织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丰实文化厚度,在经典诵读过程中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增强中国节庆日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6、编写《经典诵读(低、中、高段)校本教材》。

七、活动保障

1、经典诵读推广活动领导小组

职责:

1、负责对学校经典诵读工作进行规划和组织领导。

2、负责制订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与考核;

3、为经典诵读推广活动提供业务指导和相关保障。

诵读教案范文第5篇

为引领小学生亲近中华经典传统文化,领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推广活动,为做好相关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精神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

(一)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质。通过经典诵读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打造和谐、人文、丰富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助力成长成才,培育学生素养。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发挥辐射作用,形成社会效应。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活动主题:

吟诵经典美文,营造书香校园,弘扬人文精神争做优雅少年

四、活动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园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是主要参与者。

(二)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段特征,进行分类指导。

(三)坚持分层推进原则。先期试点,分步实施,分层推进,全面推广。

五、活动安排

(一)2021——2022年,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制定学校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宣传发动,组织申报,并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

(二)2023年,巩固成果,打造品牌。巩固成果,全面总结,不断提升,打造经典诵读品牌学校,使校园经典诵读成为我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活动措施

(一)加强经典诵读指导教师的培训

1、成立校园经典诵读技能培训团队。在全县经典诵读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各校推选若干名经典诵读推广骨干教师,组建校级经典诵读技能培训团队,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

2、开展教师经典诵读推广展示活动。学校每年至少开展2次指导教师阅读分享活动;组织2次以上的阅读教学研究或阅读展示评比活动,总结典型经验, 凸显活动实效。

3、开展校园经典诵读互动互访活动。通过现场讲座,邀请县经典诵读专家(骨干教师)对我校经典诵读指导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组织部分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外出观摩学习。

(二)做好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

1、开设校园经典诵读课程。每周开设1节(短课)经典诵读指导课,每天保证2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时间。

2、做好校园经典诵读书目推荐工作。本着“科学地选择阅读内容”的原则,学校根据县教育局下发的推荐书目每学期确定2本必读书目和5本选读书目。

3、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创新活动形式,确保读有成效。每学期开展1次校级经典诵读分享会。

4、邀请专家进校园。每年邀请专家、县经典诵读骨干教师走进学校,与师生面对面开展经典诵读交流活动。

(三)注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多样性

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学校结合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①.每天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同时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②学校每周五利用晨会时间按照班级、年级组、全校三个顺序进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③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

④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每周学校经典诵读推广活动领导小组随机抽查。

⑤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经典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⑥班主任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经典角”,“经典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争创书香班级。

⑦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2、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结合班会、队会、研学等主题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锻造学生的优秀品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广播站安排固定时间播放经典诵读篇目音频。

4、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结合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经典与文明同行”活动,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在诵读经典中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

5、与节庆日活动相结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指导、组织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丰实文化厚度,在经典诵读过程中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增强中国节庆日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6、编写《经典诵读(低、中、高段)校本教材》。

七、活动保障

1、经典诵读推广活动领导小组

职责:

1、负责对学校经典诵读工作进行规划和组织领导。

2、负责制订经典诵读推广活动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与考核;

3、为经典诵读推广活动提供业务指导和相关保障。

诵读教案范文第6篇

一、诵读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影响

(一)服务。

站在参与者的角度看,诵读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课本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解答学生对古诗文产生的困惑和难题,教师主要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在课本上学习古文知识,所以教师、课本与学生是诵读教学模式的特征。

诵读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朗诵方式对知识进行传授。诵读教学模式有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从文字表面角度讲,诵读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二者间进行的有声交流,但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才可以完成,并且是有声的相互配合,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教学模式;第二,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相关指导,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诵读练习。

(二)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诵读教学模式的影响。

从时间的角度观察,在古代教学中便出现了诵读教学模式,直到如今都在沿用诵读教学模式,这也说明诵读教学模式在古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譬如:在古代的《百家姓》、《弟子规》等启蒙教育中都是以诵读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古文课程中,诵读教学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中语言文字的语感、音韵的理解能力,还可以调动高校学生对古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譬如《西厢记?长亭送别》主要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书生张生进京赶考的离别过程,二人在短暂的相恋后要饱受异地相思之苦,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深刻领会元杂剧的独特魅力,在朗诵中体会两人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想要冲破现实束缚的决心。诵读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古代文学的改革,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深爱我们的国家。与此同时,诵读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快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每一个字,探析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情感,这样在古文学习中,不仅是对作者的文章进行简单理解与鉴赏,还是对作者创作文章背后的故事进行探析,以此更全面地学习古文。譬如:杜甫的《蜀相》,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教师如果只是一味讲解诗中的内容,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所以要让学生进行朗诵,更好地领会七言律诗的魅力。

二、目前我国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考试状况

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中,古代文学课程占有较大比重,并且在教育改革上要给予更多关注,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有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以下是我国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的现状分析:我国高校古代的文学课程考试主要包含:①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是指,我国的古代文学课程考试需要的试卷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出题,但是教师所出的试卷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少,难以对学生的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而且这样的考试方法的评分标准都是由教师本身制定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不能真正考查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②标准的考试方法。主要是指有专门的命题人员对我国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进行命题,在经过对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的探究和分析后,找出教师教学中出现的考点和难点,得出全面具体的内容,从而进行考试命题。这种考试方式的运用,可以规避传统考试所具有的不足,确保考试的试题关系到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并且对学生的考试以客观的评判标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固定的考试形式与出题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也会出现学生猜中考试题型的状况,考试答案更具客观性,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固化,以至于形成“读死书、死读书”的局面。

三、诵读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使考试与日常的诵读教学相融合,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

高校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考试与日常的诵读相融合,考试并非只有在固定的日期才可以进行。譬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不定时地要求学生默写与背诵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段落和句子,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并且可以把这些课堂上所有的活动成绩都作为学生日常成绩,以此增加学生期末成绩的分数,以平时表现的成绩的累计加上期末试卷的成绩,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

(二)尽量使考试中的答案更具广泛性和主观性。

在诵读模式下的高校文学课程考试中,要尽量避免试卷中的“标准化答案”,在试卷中加入主观题目,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诵读模式下的考试答案已经不是以往的固定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多样各异的答案,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使诵读模式下的高校文学课程考试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三)要改变诵读模式下的高校古代文学的课程考试形式。

以往,高校古代文学的课程考试题型绝大程度上是以填空、默写、简答、论述等为主,可是在诵读模式下进行的高校古代文学的课程考试,可以出古代文学的鉴赏与古代文学改编的考试题型,其主要原因是诵读模式下主要增强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主要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于古文的熟记程度,更是高校学生对古代文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譬如:在考试中,让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片段,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或者让学生对一个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创新。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使古代文学课程考试形式得以创新,有效规避考试题型简单、枯燥的问题。

诵读教案范文第7篇

一、精挑细选诵读文本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精挑细选适合于诵读的文本,以保证简化、优化与美化诵读内容,保障课堂阅读教学的简洁紧凑,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那么,什么文本才是适合于诵读的文本呢?

1. 文学性、抒情性强的文本。比如莫戚怀的《散步》、朱自清的《春》、高尔基的《海燕》等,通篇语言凝练优美,情感丰富,意蕴深远,不仅朗朗上口,还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 意境悠远、情感丰富或者富有哲理的古今中外诗歌。比如曹操的《观沧海》、的《沁园春・雪》、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既短小精悍富有韵律,又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是情感美与音乐美的完美结合,所以是进行诵读训练的最佳素材。

3. 语言高度精炼、画面与情感高度融合的文言文。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周敦颐的《爱莲说》等。这些文章有的语言高度凝练精美,有的骈散结合,读之,令人余味无穷,均是极好的诵读训练素材。

4. 其他文体中文学性或者抒情性较强的篇章或段落。比如孙犁的《芦花荡》第一段、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等,不仅景物的描写生动形象,而且抒情意味极强,也是极好的诵读训练素材。

二、潜心细读精心准备诵读方案

潜心细读,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如何诵读精挑细选出来的诵读素材,如何将诵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将诵读落到实处。比如,诵读时怎样停顿、怎样处理逻辑重音、怎样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怎样体验与传递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情感等。对此,要对不同的文本加以仔细分析,以便精心准备诵读方案,并把诵读分析与诵读技巧写在备课本上或者备注在课文旁边。当然,这个备课过程是建立在前文所述的“精挑细选诵读文本”的前提之下的。

教学的《沁园春・雪》时,我在潜心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备课笔记中就诵读这首词的方案行诸于文字,教学时在力求与学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取得了极好的诵读效果:

1. 文本分析:上阕写景气象雄浑、大气磅礴,而且寓情于景, 句句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转为议论, 由上阕之景而生发感情,由祖国的壮丽山河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无数为之倾倒的英雄,并以寓情于议的方式评说历代英雄人物,蕴涵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最后一句由评论转为赞扬, 点明主题, 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 诵读方案:(1)情感基调:诵读全词必须情感饱满,豪迈激越。(2)语速:上阕第一层与第二次写实景,是描述性的语言,诵读时语速稍慢;第三层是诗人想象中的雪后美景,“须晴日”三字语速放慢,而后转快并呈现舒展之状。下阕的第一层过渡句与第二层议论句语速稍慢,对历代帝王的评价要读出惋惜之情;第三层“俱往矣”放慢,而后转快。结句“还看今朝”声音要延长。(3)停顿:A,按照词的意群停顿或者句子的语法规律停顿即可。B,上阕中的“望”字、下阕中的“惜”字之后要有较长停顿,上阕中的“看”字与下阕中的“数”、“还看”字之后应做较短的停顿。“还看今朝”要一字一顿。(4)重音:上阕中的副词与形容词“分外”、“多娇”等要重读, 下阕中的“惜”、“略”、“稍”、“只”等副词需轻读。(5)表情:微笑、自信。(6)动作:身形挺拔, 气度雄健,做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壮丽山河状。

三、精品细读探索读品结合点

精品细读着眼于深度品读精选出来的阅读文本。我国古代文人历来注重玩味语言,认为只有细心玩索文字,才能深刻感知、体味书中旨趣。宋代朱熹就强调读书要“熟读精思”,要“虚心涵泳”,当代学者孙绍振也倡导应该细读文本,认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学生“悱愤”之时给予适当的点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诵读与品析息息相关。因为只有引导学生深度品读文本,学生方能读出韵味,体悟真谛,捕捉到文章的精妙之处。

1.细读深品文本中的主旨句。以教学《散步》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全篇的基础上细读深品最后一段。因为最后一段既点明了“我”的责任重大,又显示了浓浓的亲情,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部分。引导学生细读深品这一段,学生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细读深品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以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我曾设计这样一个过程:文中的哪句话或者哪个词应该读得兴奋与快乐一些?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一致认为在诵读“怀民亦未寝”一句时,诵读“亦”字时尤甚。理由是:这天夜里,作者发现张怀民也“未寝”,便不由自主地对张怀明产生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欣喜:都被这美丽的夜色所陶醉,正好可以一起在宁静的夜光下散步赏月。如此,学生将这个“亦”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与作者寄寓于全文的情愫有机融合起来加以诵读,更深刻地体味到了作者身为“闲人”的郁郁之情与豁达心境。

诵读教案范文第8篇

下各中小学校要抓住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契机,结合“诵读学传”工作组织好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宣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创作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欢迎查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讴歌党100年历史征程中的光辉业绩,加强对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的教育引导,发挥好“诵读学传”项目的育人作用,深化“诵读学传”工作内涵,xx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育局、县文广旅局计划联合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诵读学传”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二、参与人员

全县中学中职共青团员、中小学少先队员

三、组织机构

本活动由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育局、县文广旅局联合主办,县图书馆、各中小学具体承办。

四、活动内容

本活动由分三个阶段举行。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2021年6月,寻找“红色朗读之星”活动。各学校在校内初赛选拔的基础上,每校组织推荐10-15名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到县图书馆一楼朗读亭进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其中红色经典文章由县图书馆指定并提前发给各学校进行练习准备。

具体活动流程:各校根据活动计划安排(活动计划见附件),提前与团县委、县图书馆沟通具体时间,由学校安排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到县图书馆参加诵读活动。诵读活动主要包含专业老师诵读技巧指导、朗读亭红色经典诵读、指导老师点评、“红色朗读者”证书发放等环节,活动内容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第二阶段,2021年7月1日建党节前后,举办“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由全县各中小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围绕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创作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的诵读节目,表演形式不限,节目要有创意和感染力。每所中小学至少推报一个参赛项目(参赛报名表见附件2),参赛人数不限,每个参赛作品表演时间10分钟以内,将分为小学组和中学中职组进行比赛,分别评选一定数量的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和优秀组织奖,参赛节目报名表于2021年x月x日前将发至团县委邮箱xx。

第三阶段,202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面向社会各界举办“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全县社会各界围绕建党100周年的主题,到县图书馆一楼朗读亭进行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其中红色经典文章可由县图书馆指定也可以是读者自备。

五、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充分认识开展“诵读学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将“诵读学传”工作贯穿于学校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制定工作计划,倾斜工作资源,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结合各校实际,加强诵读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专门力量,成立工作专班,认真做好校内初赛选拔和学生组织工作,及早启动大赛节目筹备,确保取得实效。

2.创新形式,扩大活动影响。各中小学校要抓住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契机,结合“诵读学传”工作组织好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宣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形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创作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诵读学传”工作情况,要整合资源、借力发力,努力扩大影响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组织单位要加强分工协作,按照活动方案要求,认真做好活动筹备组织工作。团县委负责做好方案起草、计划安排、诵读大赛筹备、宣传报道等工作;县教育局负责做好学校通知、宣传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县文广旅局会同县图书馆负责做好专业老师约请、场地布置、证书制作、诵读文章精选等工作。

团县委联系人:xx;电话:xx;电子邮箱:xx。

诵读教案范文第9篇

——XX镇中心学校经典美方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用语用字水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以语文学科教学和课外阅读为主阵地。通过诵读比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我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美文 规范语言文字

三、比赛时间

第十三周(各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定具体时间)

四、诵读内容及要求

1. 班级参赛诵读内容:中华经典诗词、美文,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选取课外读本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 仪表稳重大方,要有感染力,使用普通话,朗读正确、流利,不丢字,不添字,停顿适当,感情丰富,诵读出作品的韵味,要脱稿朗诵。

四、活动流程及奖项设置

各小学先以班为单位组织初赛,推荐优秀节目参加学校决赛。决赛奖项的设置是按班级数的20%评出一等奖,班级数的30%评出二等奖。中心校将为获奖班级颁发证书及进行奖励。

五、活动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视,依据中心学校的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活动方案,并按照方案扎实组织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2.活动结束后,各小学要及时上送活动方案、活动美篇及活动总结。

 

诵读教案范文第10篇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

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积淀,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应该定位到:通过诵读经典,让孩子与经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让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宁静、美丽而和谐;通过孩子诵读经典产生无数个书声琅琅的家庭,让这些家庭变得诗意、宁静、和谐。我们期望孩子们通过经典的滋润,生命变得阳光、俊朗、自信、坚定、积极、睿智。我们期望孩子们通过经典诵读的滋润,成为知书达理、优雅诗意的翩翩君子。

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旨在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为孩子们涂上民族精神文化的底色。具体可细化为:诵读经典,陶冶学生情操,加强人文修养,丰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知识储备;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从中领略古典诗词丰富的意蕴、鲜明的艺术特色,由此获得深刻的教益。

二、经典诵读开展情况

经典诵读已在围场各中小学形成燎原之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少年强则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已成为我们中小学生重要而丰富的精神资源。

三、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教师的困惑

经典文化大多离孩子时空遥远,其语言文字往往已形成几千年了,这使得孩子们对先贤先哲有陌生感。诵读一段时间后,孩子容易产生懈怠。经典是美的,但这种美不会主动呈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经典是处于沉睡状态的,需要我们老师带领孩子去激活它、唤醒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最好的激活经典的方法。

开展形式单一,应该和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

四、开展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经典诵读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的文化浸润,贵在坚持!经典是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文化“酵母”,到了一定时期就会酿出芳香无比的醇酒,并且这样的酵母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植入方能事半功倍。种子已经播下,收获还会远吗?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诠释教师幸福诗意的职业人生。

结合美育、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开展“晨读一语、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经典诵读道德长跑活动。以“读书、明理、行善”为主线,引导学生每天学习一条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学习做人的道理;每天做一件善事,记录好善行日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知行并进,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这种道德长跑主题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拓展: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晨读一语:琅琅书声,直面经典(读通顺);古文今译,文白对应(读明白);熟读成诵,过目不忘(记得牢);

日行一善:引经据典,结合实际每天做一件善事、好事,并写进日记,日行一善不要曲解为“每天做一件好事”这一狭窄的范畴。比昨天有进步就是善,自己事情自己做也是善,不为别人添麻烦还是善。心灵向善、为人向善、出事向善都是“善”。

周明一理:活学活用(用经典),引导学生每周明白一个道理,并写在醒目处;“心通”才能心动,心动才有行动。

月养一习:帮助学生每月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如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并写入学生的成长档案里。每个人的一生是由无数行为所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一百个顶尖的优秀行为也抵不上一个优秀习惯。

班主任要对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内容通盘考虑,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且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学校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队会和经典诵读结合起来要有主题,成系列,每学期开学典礼时,要上好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开展好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期末,要进行德育与经典效果的绩效评价。

诵读教案范文第11篇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精神成长,需要丰富的阅读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的教育专著引领。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营造教师读书氛围,使每一位教师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内涵,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特制定本次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营造读书氛围,让每一位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2.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3.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平台,我校开辟了“教师朗读者”这一交流平台,并借此平台开展教师读书展示系列活动

4.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教师的读书行为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活动主题:

诗音绕梁墨香四溢

三、活动时间:

2020年X月X日

四、活动地点:

教师书吧

五、参赛要求:

1.所选比赛内容要健康向上,富有文采,古体、现代均可。要求充分展现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可进行原创。

2.参赛选手需仪表大方,着装整齐,符合诗歌表现内容。

3.参赛选手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诵,发音标准,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

4.参赛采取抽签为序。

5.每个作品朗诵控制在3-5分钟以内。

六、人员分工及安排:

1.参赛人员报名登记及抽签:

2.摄像、拍照、材料归档:

3.比赛现场安排:

主持人:

评委:

4.服装租借、奖品准备:

六、活动流程:

1. 准备工作:

(1)比赛前宣读活动方案,确保每位老师知晓。

(2)参赛者需自行提供朗诵诗稿(A4纸打印版)

2. 比赛流程:

(1)主持人致辞。

(2)由评委组代表宣读评分标准。

(3)参赛选手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进行朗诵。

(4)现代诗书写,参赛选手自选一首或一段诗歌进行书写。

(5)由评委组打分,并对选手表现进行点评。

(6)由记分员统计分数并由主持人宣布结果。

(7)颁奖仪式。

七、点评标准

点评者可参考以下点评标准进行点评:

1.服装整洁得体,精神饱满,仪表大方。

2.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向上。

3.朗诵熟练,音质音色富有美感和渗透力。

4.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朗诵节奏。

5.正确把握诵读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引起观众共鸣。

6.诵读形式富有创意,整体呈现生动,富有表现力(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的朗诵),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八、评委

采用组内互评制。如:3号评1号,4号评2号……1号评11号,2号评12号,点评者和被评者中间相隔一人,以此类推。

请大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诵读教案范文第12篇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教材基本都是古诗词,且这些诗词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之作,感情丰富,非常具有阅读、欣赏和审美价值,极具有教育意义。而传统意义的古诗词教学却出现一些教学误区,过于专注课文内容、音韵音律,忽略了古诗词的诵读。古诗词的诵读也是一种能力,是感受艺术的方式之一。新课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诵读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决不能局限于能书面表达的浅显层次,所以研究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对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诵读教学的定位与思考

(一)诵读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学习过程

古诗词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古诗词的诵读,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学生作为诵读的主题,对于课文中的内容,反应是多元化的。诵读是品味古诗词的一个过程,是诵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所以,在诵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进来。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总是过分注重诗词中的艺术特色、分析其修辞手法,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诵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融入古诗词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如下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望江南》这首词时,(1)老师自己不带任何感情和语调的诵读这首词,然后介绍作者以及流派。老师让学生讲述《望江南》整体内容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这直接关系到老师对该诗词的拓展,此时学生对作者情感把握不到位。(2)老师饱富深情的诵读《望江南》,之后请几个同学深情的朗读,师生一起讨论词中的内容,之后再请学生表达词中的情感,此时学生基本能够准确表达。但这是一首饱含思念之情的词,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之下,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的融入作者情感。(3)教师首先播放《望江南》的录音,之后让学生跟读,学生被现场气氛所感染,自觉融入到词中体验作者情感,最后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学生也就自然全面的把握了这首诗词。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富有感彩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体验诗词的过程。

(二)诵读教学体验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丰富自身知识和修养的一个过程,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组成,可以说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是社会人化,人类情感的载体,而古诗词更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文化的积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诵读古诗词也是学习和传承传统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在反复的诵读中,我们的思想和思维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王昌龄的《出塞》中有这样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巧借古代名将来讽刺边疆将领的无能,情感深沉、语意含蓄,满怀爱国之情。又如《南园》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就表现了了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诵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古诗词,领略汉语的文字魅力,更是了解古人和中国历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学生诵读古诗词也是一个情感和志向内化的过程,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诵读在现在的教学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诵读教学的依据

我国古诗词都非常具有音律性,它们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音乐和歌舞。从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李益的《塞下曲》中的“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等等都体现了诗歌中蕴含的音律美、音乐美。

因此,通过诵读的有效教学手段全面的理解和鉴赏诗词,不仅仅只是学习汉语的语言艺术,还能品味其音乐美、意向美、融入到作者深沉的情感之中。诵读诗词可以从其音调、韵律、节奏等方面入手,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加深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对诗词意象和情感的体验,需要读者自身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自身情感修养的累积,在这一过程中,诵读仍然是有效途径之一。诵读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而学生在诵读时,能够有效调动思维,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意向,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体味其情感。

诵读教案范文第13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1__街道东平社区主动按照上级要求,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在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社区未成年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优良文明习惯的养成。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在上级领导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制定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本着鼓励社区居民、社区未成年人参与、全员辅导、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号召社区未成年人主动参加经典诵读活动。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社区宣传栏、板报、小黑板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社区未成年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高潮迭起

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办事处突出了两个结合。即常规与大赛相结合,诵读与表演相结合。在抓常规方面,办事处号召社区结合中秋、国庆、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区里比赛,通过这种逐层晋级的比赛方法,为特长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广阔舞台。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2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这都需要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开展活动。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3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爱的祖国的赞美与歌颂。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选手们的朗诵充满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神采飞扬。主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加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相互了解、认识的平台,给了大家共同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平台,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书籍带来的乐趣。

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本着公平公正、好中选优的原则,产生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舞台上锻炼了自己,并切实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领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热爱。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校今后参加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自己还是收获颇多的,这是我第一次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做之前我甚至有一丝恐惧,我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比赛过程中出什么问题,但是到真正做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也并不难,只要自己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明白的多向他人请教,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虽然比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肯去学,肯用心,任何事都会迎刃而解。同时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我会慢慢积累经验,弥补不足争取做得更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新事物不难,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去学,有没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只有迎难而上才会真正进步。

本次活动提前计划并筹划,整合各方面的智慧,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细节考虑全面,落实具体负责人员,使活动能有序开展,统筹规划。学生倡议与升旗仪式相融合,号召并激发了师生的活动热度,让每一个人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但是,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创新形式的活动可以更多一点;部分活动可以再贴近少先队员的心理需求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争创更好。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4我市主动响应语委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市各校园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主动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师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丰厚精神底蕴,营造优良的读书氛围。经典诵读在全市校园中逐步掀起高潮。我市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度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不遗余力的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各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未成年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文化发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2、经典诵读课程化,确保诵读时间。

各学校根据上级的工作安排,利用每天上午上课前10分钟和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有专人检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诵读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诗词诵读;拓展延伸;诵读欣赏;积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26-02

一、制定诗词诵读方案――胜日寻芳泗水滨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律、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意境成为美仑美奂的艺术珍品,是国学宝库中熠熠闪光的一串珍珠。诗词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从2012年起,制定了诗词诵读方案并立即实施,在几年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推荐诗词诵读内容――无边光景一时新

祖国的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只简单地布置诵读任务,学生会无从下手,盲目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有益的引导。依据小学语文教材,结合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延伸,推荐诵读内容:

(一)季节时令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诗人吟咏不断,描绘四季美景的佳作数不胜数。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诗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草长莺飞、万紫千红、万象更新的春天,抒发自己迎春、喜春、惜春、伤春的情感。在春天吟诵《春日》《江南春》,在夏日品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秋天欣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词》,在冬天领略《江雪》《雪梅》的美丽景色;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师介绍或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节日来源和民间习俗,诵读《元日》、《清明》、《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二)自然万物

“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宋代词人陈人杰《沁园春》),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皆可吟咏。看到芳草遍野就吟一吟《赋得古原草送别》,看到杨柳依依就背一背《咏柳》,看到蜜蜂采花粉就念一首《蜂》,听到阵阵蝉鸣就读一读《所见》……生活的广阔天地处处有诗,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和选择余地。

(三)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相关诗词,既能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又增长了知识。《画杨梅》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不同,这不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吗?看到“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就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以课本为依托,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诗词,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有效扩大了诵读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四)影视文化

电影电视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运用,可以使古诗词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李白、李清照、辛弃疾、纪晓岚等在影视中常常出现,孩子们热烈议论剧情,急于了解真实的剧中人物,教师介绍这些诗人(词人)的生平,推介他们的代表作品,掀起对某一位诗人(词人)的系列诵读活动,整体感受这位诗人词人的风格,进而对他的诗词产生继续探讨的兴趣,掀起诵读高潮。

三、开展诗词诵读活动――等闲识得东风面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诵读。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认为诵读时“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晚清一代儒学宗师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综上所述,诵读就是带感情地放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其次要学会欣赏。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掌握欣赏诗词的方法与步骤,体会其中的美妙从而自然成诵。以《忆江南》为例:①看题目,猜内容。忆江南即回忆江南,大概是描绘江南美景的诗。②查资料,知诗意。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引导学生查阅词牌、作者、写作背景及词的含义主旨。③抓关键词句,品语言。抓住这首词中最精彩的句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品味他的语言。作者以贴切的比喻、华丽的语言、浓艳的色彩写尽了江南春天的迷人。④再现意境,体味情感。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形成的艺术境界,即情景交融。当学生把这幅江南春景图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在眼前时,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江南的思念已感动了我们。⑤美读全诗,自然成诵。头脑中放映着江南的美丽景色,饱含感情地朗读全诗,在美的享受中自然成诵。

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确保实施方案落到实处:①诗词演唱会。诗词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很多优秀诗词创作出来即被广泛传唱。如今许多人热衷于为古诗词谱曲,著名诗人汪国真就是其中一位。所以许多有名的诗词是可以演唱的。同学们演唱《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虞美人》、《七律 长征》等,在优美的旋律中品味隽永的韵味,欣赏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②诗词故事会。故事来源有两个,一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故事,如《陈子昂摔琴》;二是同学们根据诗词内容自己编写的故事,选择故事性强的叙事诗,同学们编写了《贺知章还乡》《送别》等故事,并在诗词故事会上声情并茂地讲出来,既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③话剧表演。把自己编写的故事改写成剧本,自编自导自演,根据剧情准备一些服装道具,学生积极参与,在精彩的表演中理解诗词的意境与主题,也更深地理解了诗人。这是他们最喜爱最自豪的活动,过足了“明星瘾”。 ④诗词绘画比赛。绘画必须再现诗词意境,表达作者情感,把抽象的意境变为生动形象的美丽画面,指导学生注意周围景物的渲染和陪衬。同学们进行评价,选出“画中有诗”的优秀作品展览。诗词诵读比赛更是经常举行,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他们对诗词诵读活动更加热爱,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其中。

最后要以积极评价为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建立诗词诵读活动资料袋。每周背过两首诗词的同学奖励一朵红花,背三首以上的授予“诵读小明星”的称号。其他如小诗人、小画家、唱诗小能手等称号用以奖励在各项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孩子。口头表扬和描述性评语也不可少。多样的积极评价,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赏,对古诗词诵读更是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诵读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感染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我们都知道,教学需要感染力,亦不可欠缺感染力。感染力可以使得教学具备打动人心的魅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师生之间的相通程度,在教学的进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与思考,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有效程度。

一、在导入过程里加入感染力

导入为教学的最初环节,导入的圆满进行为阅读教学的推行做好了基础准备。怎样完美导入呢?应该在导入中渗入感染力,感染力浓厚的导入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其求知欲,对于小学生更是亦然。但如何把感染力毫无痕迹的加入呢?事实上,阅读教学的进程,也是教师同学生一起欣赏并解析文本的思路、深层次思想的过程。如今的阅读教学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然而,这并不是说教师的“教”退而求其次。“教”其关注点在于教师相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是以,自阅读教学的导入始,教师就要尽力成为学生阅读学习中的引路人。是以,为成为学生合格的引路人,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功课,仔细品味课文,依据文本的文体、主题、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选择出最佳的导入方式,便于其迈好高效阅读教学之路的第一步。

笔者在进行《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的教学时,从诗人王安石的创诗经历切入,实现无痕导入:“同学们,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盛誉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达一千多首,其中有一首诗很是出名――《泊船瓜洲》。虽然是诗句不多,但是凝聚着他的几多心血。特别是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个‘绿’字是诗人经过多次推敲得来的。那为什么不选择如‘到’‘过’‘入’‘满’这样的字呢?‘绿’字究竟妙在何处?为何被人多次称赞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就一同来学习《泊船瓜洲》,去诗歌中寻觅答案。好吗?”“好!”学生们兴奋的回答,因为他们迫切向知道“绿”字的妙处,是以学习热情急速上升,这次导入获得了成功。

二、在朗诵过程里加入感染力

朗诵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读书,不以明文章之主题;不读书,不以理文本之精妙;不读书,不以解课文之魂义。自古以来,朗诵在语文学习中就地位非常。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朗诵的重要性。朗诵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层次的理解文本,也可以使得我们心意相通,情感互溶。然而,朗诵不等于毫无目的的张口读。朗诵有其应当有的目标,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朗诵都应当有一定的收获。是以,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文章的诵读前,一定要明确为何而读。笔者通过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把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诵读的目标主要概括如下:

(1)初识课文,需要全文通读,理解文章中心。

(2)解答某个问题,在诵读中进行答案的寻找。

(3)文章某处显示了主旨,需在朗诵中慢慢体会。

(4)文本部分字、词、句精妙,需细细品味并学习。

(5)文章构思精巧,需要仔细分析并品鉴。

在目标确定以后,在教学进程中,笔者即依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列出不同的朗诵目标,指引学生进行针对性朗读,尽力使学生有所收获。自然,这只是笔者本人的简单概括,每位教师都可以依据教学需要进行目标的设定,提升朗诵的有效性。

三、在提问过程里加入感染力

在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时,提问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然而,我们是否切身思考过发问的缘由。仅仅是由于其为必需环节,就一定非问不可?如果事实如此,答案如此,那么提问的必要性就令人深思了。旧有教学中的发问,是教师引领学生的一类作法。事实上,真正有效的提问应当是益于教学的逐步深入,益于学生突破理解难点、重点,辅助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然而,针对现实情况而言,如今提问不单单是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方式,更是学生向教师反馈自己疑问、对同学们发表意见的过程。是以,渗入感染力,高效性的提问理应具备启发性,击准阅读要点,且能够以师问带动生问,引导学生实现质疑,提问。教师提问学生时,切记问题一定要具备其指导性。浅白的问题不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此类问题只会使得学生持续停在表象思维,不能拔高其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