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材料;教学方法;行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U41-4;G642

随着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道路工程材料的使用和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道路工程不断涌现出新结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1]。《道路工程材料》是土工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系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及相关试验技能,应以相关的行业规范为指导,深入解析《道路工程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清晰深刻的了解这门学科,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道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养护与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本文将从《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简介、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介绍和教学过程中行业规范配合使用的重要意义四方面进行讨论。

1.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简介

道路工程材料是泛指用于道路和桥梁工程及其附属构造物所用的各类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土、沥青、水泥、砂石、石灰、工业废料、工程聚合物以及木材等材料[3]。该学科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又是一门应用技术。它与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工程地质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系统学习道路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技术指标、测试技术、组成设计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是道路工程相关专业重要的知识结构组成,而且也是科学合理地选择、设计、评价、应用和研发道路工程材料的理论基础。

2. 教学方法介绍

本课程参照行业规范,对道路工程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性能影响因素、评价测试技术和组成设计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重点论述,定期开展实验课程,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动态的、形式多样的立体教学内容,构建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2]:

(1)、理论介绍。通过课本和规范内容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构建起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框架。

(2)、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比各种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来学习它们的性质和应用,特别是通过对比来熟悉它们的共性和特性。这在学习沥青、水泥及其混凝土材料时非常重要。

(3)、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重视实验课并做好实验。试验课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学会检验常用道路材料特别是水泥及水泥混凝土、沥青的实验方法,熟悉试验技能,并能够对实验结果做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用。

3. 教学过程中行业规范的配合使用

行业规范是指在该行业统一使用的标准。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参考的规范包括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 《公路工程沥青基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和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这些规范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解释和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本中有些名词的解释过于抽象,对于初次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来说不容易理解,即使理解也很难在实践中应用,此时可通过规范中对专业名词的解释及其测试方法进行提取,并结合课本,给学生做细致的讲解,让同学真正理解该名词的由来和应用。下面通过实例做具体说明。

教材在介绍集料磨光值概念时,在给出“磨光值是反映集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集料的磨光值PSV是将9.5~13.2mm并剔除针片状颗粒的集料制成试件,加速磨光后测定磨光后集料的摩擦系PSVra,并按式PSV=PSVm+49-PSbra求得[1]。关于磨光值,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首先给出了磨光值试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详细介绍了试验所用的加速磨光机(见图1);并且给出了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的示意图。详尽介绍了试验仪器、材料、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对比可见,如果在教学中仅将教材的中的概念灌输给学生的话,不仅枯燥,而且学生只能对磨光值有个模糊的概念,教学效果差。然而,如果能配合规范学习,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个概念的由来以及用途,随后通过PPT展示测定装置,通过具体的试验步骤并结合现场实测视频给学生做一步步的讲解,理论结合实际,不仅让学生了解磨光值的概念,还要明确磨光值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4 结束语

规范作为某一领域统一使用的标准,要明确其重要性。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一些抽象的名词和简略介绍的知识点,可通过查阅规范进行展开和介绍,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申爱琴. 道路建筑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伍必庆. 道路建筑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 李立寒. 道路工程材料[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实践

论文摘要:文章对现代职业教育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如下课程建设的措施:精编教案;强化实践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创新等。

“道路建筑材料”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随着道路与桥梁建筑技术的发展,用于道路与桥梁建筑的材料不仅在品种上日益增多,而对其质量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材料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贮运、保管、使用和检验评定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缺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显得相当重要

1 学习“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相对较多,知识点比较分散,文字性叙述所占比例较大,计算部分相对较少。课程内容包括石灰、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多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的方法,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课程学习是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它与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因其重要性而具一定的学习动力,但在随后的教学中,这种热情逐渐消减,知识点的繁多使得学生无法融会贯通。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并及时把学科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实践性环节,让学生参与建筑材料的生产、性能检验等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

2.1教材建设

现在世界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公路和隧道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材料类型也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所涉及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一本书更改的内容太多,会极大地降低教材的权威性,学生自习教材的兴趣相应降低。所以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文件、教学补充讲义的备课,通过多煤体的辅助工具,我在网上下载了新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给学生参阅。贴近工程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强化实践应用性环节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践性、应型人才,通过实践性应用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所学的材料理论知识,充分体现“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通过创建实训基地,给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学实验水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通过道路建筑材料试验和综合练习这两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材料试验练习中,让学生从取样到试验操作以及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等作系统训练。此外还让学生参与道路建筑材料生产试验项目,进一步认识道路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综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是对各种组成材料进行正确的选择,如评定砂、石的颗粒级配,混凝土与砂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枯燥的文字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应用能力水平。

2.3教学方法创新

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①工程案例教学。道路建筑材料理论是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工程应用性极强,若能结合工程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③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除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外,另配有工程图片、实验录像以及工程案例等附件部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门严谨而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

2.4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

采用科学的考核手段,正确评判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有能力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学好。在考核学生时,不简单地以成绩来评定,也不以同一标准来衡量。要注重逻辑思维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可降低要求。毫无疑问,培养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直觉、自主是创造力的源泉,而我们的教育到底给学生多大的发展空间呢?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我们不可以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渴望成才,长期的失败、失败还是失败,会使他们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文章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地鼓励和关爱,让学生觉得只要我努力了,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3 结语

笔者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完善了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了启发式、互动式讲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坚持以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工程实际中对建筑材料课程专业知识的要求及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按不同专业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玲_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林丽娟,道路建筑材料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是物价的时涨时落,近两年来,我们又面临着新的一轮物价上涨,特别是钢材、水泥、燃油料、当地料、火工品等主要材料的价格上涨对基建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许多施工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定量分析物价上涨等因素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随时掌握市场经济的变化,作为建设单位可以随时掌握和控制物价因素对建设投资和概算的影响,设计单位可以预测物价上涨对未来几年工程造价影响的大小,施工企业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立于不败之地,把物价不稳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小,对于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材料涨价;铁路工程;公路工程;造价影响

0 引言

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是物价的时涨时落,近两年来,我们又面临着新的一轮物价上涨,特别是钢材、水泥、燃油料、当地料、火工品等主要材料的价格上涨对基建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定量分析物价上涨等因素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新的课题,对企业的发展也显的尤为突出和现实。

1 工程概况

我们以新建铁路某段工程作为例,该工程路线全长16.395km,管段工程类型多,结构复杂,综合性强,包含了隧道工程、桥涵工程、路基工程、轨道工程等铁路项目的站前工程。

下面以某新建铁路线某段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该段线路全长16.395km,管段工程类型多,结构复杂,包含了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等站前工程。

本管段内主要工程量有:路基2381延米;八股道站场1座;桥梁5539.18延米/10座,其中双线特大桥2座、大桥5座(其中包含4线大桥447.65延米/2座),中桥3座;涵洞13座;双线隧道共8264延米/13.5座。

该项目投标时内部分劈总造价为66125.11万元,其中隧道工程占48.99%,桥梁工程占41.26%,路基工程占9.73%,轨道工程占0.02%,由于轨道工程所占比重很小,本次分析不考虑。

太中银铁路项目编制办法采用的是《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铁建管[1998]115号文,以下简称“115号文”)及《关于对铁路工程定额和费用进行调整的通知》(铁建设[2003]42号文,以下简称“42号文”),基期价格是《铁路工程建设材料预算价格》(2000年水平)(铁建设[2001]28号文以下简称“28号文基价”),设计概算(投标文件)材料价差已调到铁建设函[2006]2号文关于铁路工程建设2005年度材料价差系数水平;目前太中银铁路项目材料调价方式主要是采用相对于铁路“115号文”“42号文”编制办法的基期价,每年由铁道部材料价差系数进行价差调整,太中银站前工程施工合同中合同价款调整条款中明确铁道部批准调整的有关费用(如材料价差系数调整等);允许按铁道部的材料价差系数进行价差调整。

针对太中银铁路项目的特点,由于其材料供应方式为主要材料采用的是甲控料,因此分析时重点考虑了水泥、钢材、当地料、火工品、燃油料五大材料及辅助材料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两个测算小组分别对该段工程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以太中银铁路工程项目概算编制原则为基础,同时采用公路新定额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采用同一时期材料价格,把两个小组的数据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种涨价因子对该工程造价的影响。

2 材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2.1 材料价格上涨分年度对造价的影响 按照该段工程到目前为止完成的工程量,我们重点分析测算了段工程每半年主要材料价格(含运杂费)上涨对所完成工程量造价的影响,其中:

2007年上半年段工程完成总价值占合同额10.34%(其中路基工程0%,桥涵工程14.28%,隧道工程9.09%)主要材料上涨到2007年上半年价格水平对总造价影响1.33%,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桥涵工程影响1.69%,隧道工程影响1.29%。

2007年下半年段工程完成总价值占合同额28.43%(其中路基工程1.26%,桥涵工程27.32%,隧道工程34.78%)主要材料上涨到07年下半年价格水平对总造价影响5.41%,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22%,桥涵工程影响5.08%,隧道工程影响6.56%。

2008年上半年段工程完成总价值占合同额24.1%(其中路基工程3.05%,桥涵工程12.57%,隧道工程38.01%)主要材料上涨到2008年上半年价格水平对总造价影响7.21%,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81%,桥涵工程影响3.59%,隧道工程影响11.04%。

2.2 五大材料同时上涨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我们测算了五大主材上涨对太中银铁路项目该项目部所承担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了主要材料(五大材)同时上涨从1%至50%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发现假如五大主材同时上涨10%,路基工程造价上涨1.88%,桥涵工程造价上涨3.99%,隧道工程造价上涨3.99%,对整体造价影响达3.58%。

2.3 单项主要材料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2.3.1 水泥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水泥从上涨1%至50%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水泥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19%,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21%,对桥涵工程影响1.25%,对隧道工程影响1.3%。从分析可以看出的水泥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桥涵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2.3.2 钢材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钢材从上涨1%至50%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钢材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27%,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09%,对桥涵工程影响1.18%,对隧道工程影响1.07%。可以看出:钢材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2.3.3 当地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还分析了该段工程中当地料从上涨1%至50%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当地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14%,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81%,对桥涵工程影响1.15%,对隧道工程影响1.2%。分析看出的当地料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2.3.4 火工品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火工品上涨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火工品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火工品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2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05%,对桥涵工程影响0%,对隧道工程影响0.47%。分析看出的火工品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路基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2.3.5 燃油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燃油料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燃油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2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2.56%,对桥涵工程影响1.09%,对隧道工程影响1.15%。分析看出的燃油料涨价对路基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2.4 辅助材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随着主要材料的上涨,辅助材料也同期上涨,我们对辅助材料上涨对工程造价影响做了测算,辅助材料每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99%,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93%,对桥涵工程影响1.16%,对隧道工程影响0.88%,分析看出的辅助材料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路基工程次之,隧道工程影响较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铁路工程中材料费用占的比重较大,本工程材料费用占44%,各项材料因子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主要材料的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 材料上涨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3.1 五大材料同时上涨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我们根据太中银铁路该段工程施工图数量按照公路新定额进行了预算编制,材料单价采用公路新定额基价(2006年水平),编制出各类章节费用组成,其中隧道工程占55.6%,桥梁工程占32.97%,路基工程占11.43。同样我们主要测算了五大主材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了主要材料(五大材)同时上涨从1%至50%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发现假如五大主材同时上涨10%,路基工程造价上涨3.52%,桥涵工程造价上涨4.33%,隧道工程造价上涨4.08%,对整体造价影响达4.12%。

3.2 单项主要材料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3.2.1 水泥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水泥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得出结论:水泥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02%,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19%,对桥涵工程影响1.15%,对隧道工程影响1.08%。水泥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2.2 钢材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钢材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看出,钢材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8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26%,对桥涵工程影响2.37%,对隧道工程影响1.74%。分析看出的钢材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2.3 当地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当地料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看出,当地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1.36%,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1.46%,对桥涵工程影响1.36%,对隧道工程影响1.35%。当地料涨价对影响桥涵工程和隧道工程基本一样,路基工程影响较大。

3.2.4 火工品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火工品上涨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火工品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分析看出,火工品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20%,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11%,对桥涵工程影响0%,对隧道工程影响0.38%。火工品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路基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3.2.5 燃油料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我们分析了该段工程中燃油料从1%至50%上涨对各类工程和造价的影响,可以看出,燃油料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95%,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4.58%,对桥涵工程影响0.26%,对隧道工程影响0.78%。燃油料涨价对路基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桥涵工程影响较小。

3.3 辅助材料涨价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随着主要材料的上涨,辅助材料也同期上涨,我们对辅助材料上涨对工程造价影响做了测算,辅助材料每上涨10%,工程造价上涨0.87%,其中对路基工程影响0.49%,对桥涵工程影响0.76%,对隧道工程影响1.05%,辅助材料涨价对隧道工程影响最大,桥涵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3.4 各种材料涨价对公路工程成本的影响 从材料涨价对公路工程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公路工程中材料费用占的比重较大,本工程材料费用占46%,各项材料因子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铁路工程一样,主要材料的涨价对桥涵工程影响最大,隧道工程次之,路基工程影响较小。

4 综合对比分析

通过对材料涨价对铁路、公路工程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种材料价格上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且同一种材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影响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我们把同一类材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影响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对比如下:

①五大材料同时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对比,同时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1.64%,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34%,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09%,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低0.54%。②单项材料中水泥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水泥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02%,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1%,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22%,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17%。③单项材料中钢材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07%,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低1.19%,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67%,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低0.58%。④单项材料中当地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31%,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16%,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21%,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低0.55%。⑤单项材料中火工品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06%,桥梁工程铁路和公路一样,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09%,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05%。⑥单项材料中燃油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低2.02%,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83%,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37%,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3%。⑦单项材料中辅助材料价格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对比,上涨10%时路基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44%,桥梁工程铁路比公路高0.4%,隧道工程铁路比公路低0.17%,整体造价影响铁路比公路高0.12%。

综上所述,材料涨价因素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定量分析和研究物价因素上涨对铁路、公路工程的影响,随时掌握市场各种材料的价格变化,作为建设单位可以随时掌握和控制物价因素对建设投资和概算的影响,设计单位可以预测物价上涨对未来几年工程造价影响的大小,施工企业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立于不败之地,把物价不稳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小,对于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铁建管[1998]115号.关于《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的通知[S].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石料;沥青;水泥混凝土;道路材料

0.引言

道路建筑材料主要是指用于道路路面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所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其技术性能和质量与工程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之间关系密切。而材料科学的发展对道路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各种材料深入的研究,为将来道路建筑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

1.石料与集料

1.1石料与集料的定义、分类

通常,我们将石料和集料(亦称骨料)统称为沙石材料,它们是道路与桥梁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不同造岩矿物和成岩条件使各类天然岩石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结构特征。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然岩石的矿物成分,以及这些矿物成分在岩石中的结构与构造[1]。按岩石的形成条件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冷却条件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喷出岩及火山岩三类。沉积岩是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在地表经风化剥蚀而产生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因其多数是经水流搬运、沉积而成,又称水成岩。变质岩是原声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经过地质上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2石料与集料物理性质的研究发展

石料的物理常数有密度、孔隙率、吸水性、抗冻性。在结构工程中,石料具有一定的抗压、抗剪、抗弯拉强度,以及抵抗荷载冲击、剪切和摩擦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石料集料的研究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科学合理,这都为道路材料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1.3石料与集料在道路工程中的运用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符合技术要求的石料制品通过干砌或浆砌构成工程结构物,矿质混合料可以与沥青、水泥制成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或通过摊铺、压实等工艺直接形成道路结构层,后者称为无结合料集料。砾石集料主要用于道路结构的基层或垫层,其作用是承受面层传递的荷载,并将荷载分布于路基或垫层。而添隙砾石则是用单一尺寸的粗碎石作主骨料形成嵌锁结构,起承受及传递荷载作用,以石屑作为填隙填满粗碎石间的空隙,增加密实度和稳定性。

2.沥青

2.1沥青材料

沥青是一种憎水性的有机胶凝材料,构造致密,与石料、砖、混凝土及砂浆等能牢固的黏结在一起[2]。沥青制品具有良好的隔潮、防水、抗渗、耐腐蚀等性能。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

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沥青塑性增大,黏性减小,由固体或半固体逐渐软化,变成黏性液体;当温度降低时,沥青的黏性增大,塑性减小,由黏流态变为固态。沥青软化点是反映沥青温度敏感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沥青由故态变为黏流态的温度,此温度愈高,说明温度敏感性愈小,既环境温度较高时才会发生这种状态转变。大气稳定性:大气稳定性是指石油沥青在温度、阳光、空气和水的长期综合作用下,保持性能稳定的能力。

2.2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

所谓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型外掺剂,与沥青均匀混合,从而使沥青的性质可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混合物[3]。

沥青混合料是指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规定级配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合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方法取决于矿质混合料的级配、集料的最大粒径、压实空隙率和沥青品种等。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铣刨、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达到新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沥青再生机理:沥青再生的机理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是“相容性理论”,该理论从化学热力学出发,认为沥青产生老化的原因是沥青胶体物系中各组分相容性的降低,导致组分间溶度参数差增大。如能掺入一定的再生剂使其溶度参数差减小,则沥青即能恢复到(甚至超过)原来的性质。另一种理论是“组分调节理论”。该理论是从化学组分移行出发,认为由于组分的移行,沥青老化后,某些组分偏多,而某些组分偏少,各组分间比例不协调,所以导致沥青路用性能降低,如能通过掺加再生剂调节其组分,则沥青将恢复原来的性质。实际上,这两个理论是一致的,前者是从沥青内部结构的化学能来解释,后者是从宏观化学组成量来解释。

2.3沥青的发展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对沥青各项性质研究的深入,我国路用沥青的各项指标也在不断地提高。比如对沥青含蜡量的控制由原来的3%提高到2%。这些都为道路路面提供了材料基础。也为研究道路路面破坏提供了理论基础。

3.水泥混凝土

3.1水泥与石灰

水泥和石灰是土建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无机胶凝材料,经过物理化学过程,能产生强度和胶凝能力,将砂石等散状材料胶结成整体,或将构件结合成整体。水泥是一种水硬性无极胶凝材料[4]。水泥与水混合后,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由可塑性浆体变成坚硬的石状体。石灰是一种气硬性无机胶结材料,就硬化条件而言,石灰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其强度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并连续增长。

3.2水泥混凝土砂浆

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水与粗、细集料(亦称石子、砂)按适当比例配合,必要时掺加适当外加剂、掺合料或其它改性材料配制而成,其中水泥起胶凝和填充作用,集料起骨架和密室作用,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映生成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物,将集料颗粒牢固地粘结成整体,经过一定凝结硬化时间后形成人造石材,常简称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用途广泛,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中用量最大的材料之一,在路面工程中,它具有以下特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高级路面它较高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平整度、粗糙度,能够适应繁重和快速交通的要求。

4.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道路建材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和细化。这为路面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也为路面病害检测和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俊,殷宗泽.堆石料长期变形的室内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7,(08).

[2]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03.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5-01

中职教育初始阶段是以学科知识作为系统化开发的课程,只是把学科体系的课程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删减,但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学科体系课程已不适合职业教育,随着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人们探索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目前已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本论文结合实际经验,论述了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课程的开发过程及内容。

一、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前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进行广泛调研,确定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路桥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培养“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明确了学生就业的岗位群。2.通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座谈会,对专业对应的职业进行分析,确定出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3.进一步归纳出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将行动领域转换配置为学习领域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

二、 试验与检测课程内容的选取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课程的内容选择主要以路基路面试验检测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对工程材料送检工作任务进行排序,构建学习情境,并在每个学习情境下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原则,每个项目教学内容,打破原来学科系统化知识,把筑路材料、材料检测、材料验收等课程内容重新按照材料送检的程序整合、序化,形成若干个子任务,通过各子任务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筑路材料质量标准,具备正确验收和保管材料,能进行路基路面检测,并能根据检测数据正确判断筑路材料的质量。

三、 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以水泥试验检测为例。

(一)任务布置:由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来源于实际工作载体中的某个学习情境中的某个具体工作内容。

(二)教师导学:在每次布置任务后,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水泥的性质、种类、应用和选择,给出现行的水泥试验规程、规范,播放水泥检测的试验录像,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完成任务。

(三)现场检测:分组实施检测任务。具体包括:取样、检测、记录试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填写检测报告并得出结论等,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步骤进行。

四、 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根据企业实际筑路材料送检的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内容成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在进行每一个项目授课前,先根据某一实际工程提出具体任务,以完成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材料试验检测的项目为驱动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试验员、质检员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又以综合性任务来考核学生掌握专项技能的程度和水平。

(二) 教师导学的环节教学方法: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材料试验、检测的技能,同时还应掌握材料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试验结果判断材料的质量。在组织该课程的教学时,设立了教师导学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案例分析教学法,以实际工程中出现的案例为载体,针对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于该工程材料的工程问题,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材料展示教学法,工程材料种类多,老师上课讲解及学生观看一些图片后,对材料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学生对实际的材料还是分不清,为了增加学生对材料的直观的了解,学生直接观看实际材料。如:石材,石材的种类很多,有人造石材、花岗岩、大理岩等,水泥,硅酸盐类水泥按混合料多少和种类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钢筋,钢筋有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学生分不清有何区别,通过观看实物,对石材、水泥、钢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 模拟检测环节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根据实际工程材料检测流程要求,通过将某一项材料检测工作过程以详细的引导文列出,制成材料检测报告单形式,让学生到学校的工程材料检测中心进行取样、送样、检测、填写报告,将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相融合,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

(四) 试验结果的评定环节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材料取样送检后,作为试验员、质检员应能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材料是否合格,能否用于工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小组讨论、老师点评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是在材料检测后,根据检测报告中的试验数据,讨论分析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材料的国家标准,为了能验证学生的判断的是否正确,老师最后进行点评。

五、 开展岗前对接培训

根据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学生前期的学习主要以有共性的岗位进行训练为主,与之相对应企业的种类多,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但就业的岗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毕业前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和个人意愿,选择一个专门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由系部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对道桥人才的需求,选择专门模块进行教学与培训,整个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通过岗前培训使学生成为一合适人才。突出岗位技能培养是我校道桥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通过改革,学生的适应性强,就业率高,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加大课程改革建设力度,完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岗位技能为目的课程教学体系,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物理和力学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通过介绍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理论,阐述钢纤维混凝土在多个领域工程中的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简写为SFR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短钢纤维而形成的可浇筑、可喷射成型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良且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其中所掺的钢纤维是用钢质材料加工制成的短纤维,常用的有:切断型钢纤维、剪切型钢纤维、铣削型钢纤维、熔抽型钢纤维等。钢纤维在混凝土中主要是限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从而使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较普通混凝土有显著提高,其抗冲击、抗疲劳、裂后韧性和耐久性有较大改善,使原本属于脆性材料的混凝土变成具有一定塑性性能的复合材料。

一、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理论

(一)复合力学理论

复合力学理论是以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理论为基础,结合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特点形成的。该理论是将复合材料视为以纤维为一相,基体为另一相的两相复合材料。

(二)纤维间距理论。纤维间距理论又称纤维阻裂理论,是1963年由J.P.Romualdi和J.B.Batson提出来的。该理论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解释纤维对裂缝发生和发展的约束作用,认为欲增强混凝土这种本身带内部缺陷的脆性材料的抗拉强度,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内部缺陷的尺寸,提高韧性,降低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减少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作用,故在裂缝处用纤维连接,受拉时跨越裂缝的纤维将荷载传递给裂缝的上下表面,使裂缝处材料仍能继续承载,这样,因裂缝的出现孔边应力集中程度就缓和,随着桥接裂缝纤维数目的增多,纤维间距越小,缓和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程度越大,对裂缝尖端产生的反向应力场也越大,当纤维数量增加到密布于裂缝时,应力集中就会消失,进一步表明纤维的阻裂效应,即在复合材料结构形成和受力破坏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受力前后阻裂引发与扩展的能力,达到钢纤维对混凝土增强与增韧目的。

(三)界面应力传递的剪滞理论。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周围的水泥基体结构与自身结构是不相同的,即在钢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着界面层。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基体性能、钢纤维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界面特性。假定界面是一层厚度可以忽略的薄层,但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当荷载作用于钢纤维混凝土时,荷载一般先施加于低弹性的基体,然后通过纤维-基体的界面,把一部分荷载传递给高弹模的纤维,使纤维和基体共同承担荷载,从而起到增强的作用。

二、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抗拉、抗弯、阻裂、耐冲击、耐疲劳、高韧性等物理力学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工程、铁路公程、管道工程、内河航道工程、防暴工程和维修加固工程等各个专业领域。

(一)水利工程

钢纤维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将其用于受高速水流作用以及受力比较复杂的部位,如溢洪道、泄水孔、有压疏水道、消力池、闸底板和水闸、船闸、渡槽、大坝防渗面板及护坡等。这些部位对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以及抗裂性能的要求都比较高,也正发挥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自身优势。我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有: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泄水排砂底孔等工程。以上工程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钢纤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一般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预制桩工程、框架节点、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等工程领域中。如抗震框架节点中使用钢纤维混凝土,能代替箍筋满足节点对强度、延性、耗能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能提供类似于箍筋约束混凝土的作用,并解决节点区钢筋挤压使混凝土难于浇注的施工问题;钢纤维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可使构件在标准荷载下处于弹性阶段而不裂,不出现应力的重分布;用钢纤维混凝土制成的自防水预应力屋面板,不仅提高了自防水预应力屋面板的抗裂性能,同时也减少了纵向预应力筋的配筋率,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钢纤维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实例有:福州东方大厦、沈阳市急救中心站综合楼、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辽阳市食品公司办公楼等工程。

(三)道路和桥梁工程。钢纤维混凝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方面,主要广泛应用于路面、桥梁、机场跑道等工程中,包括新建及修补工程。钢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有较好的韧性,抗冲击、抗疲劳性。它可使面层厚度减少,伸缩缝间距加长,使用性能提高,维修费用减低,寿命延长。面层较普通混凝土可减少30-50%,公路伸缩缝间距可达30-100m,机场跑道的伸缩缝间距可达30m。用于路面及桥面修补时,其罩面厚度仅为3-5cm。在实际工程中有:北京东西环路立交桥、沪杭高速公路成渝公路、大足朱溪大桥、广州解放大桥等工程中都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解决工程难题,使用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四)铁路工程。在铁路工程方面,钢纤维混凝土主要用于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铁路轨枕、双块式铁路轨枕及抢修铁路桥面防水保护层中。铁路工程承受较大的荷载、较高的速度和数万次的振动,所以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的抗冲击性及较大的塑性。这正好利用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性及较好的塑性。建成的工程有:沈阳铁路局长达线维修工程、柳州铁路局黔桂铁路铺设工程、南昆铁路隧道工程和西安安康铁路椅子山隧道等工程土。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使维修工作量大为减少,并提高了线路的使用寿命,效果良好。

(五)港口及海洋工程。钢纤维混凝土在海洋工程中的使用主要是钢纤维混凝土的腐蚀问题,所以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日本和挪威的使用经验是令人鼓舞的。日本钢铁俱乐部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作钢管桩防腐层,在海水中浸泡10年,钢纤维混凝土防腐完好,钢管表面无锈蚀,仍有金属光泽。挪威将钢纤维混凝土用于北海海底输气管道的隧道衬砌、Forsmark核电站海底核废料库的支护、海洋平台后张预应力管道孔的封堵以及码头混凝土受海水腐蚀部位的修补等。我国江苏石舀港码头的轨道梁工程中也使用了钢纤维混凝土。

除了上述领域外,还有很多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的实例,如承受重级工作制造工业厂房和仓库地面、薄壁蓄水结构、预制板、离心管、污水井、游泳池、耐火混凝土和耐火材料、抗爆结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修补、补强加固、抗震加固等。

三、结束语

钢纤维混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不具有的优点,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在民用建筑楼地面、公路路面、预制构件水利工程、港口码头、机场跑道和停机坪、桥梁隧道以及各种构筑物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01-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快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计划。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是中国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和基础的工科专业,其内容涵盖桥梁、隧道、建筑、道路、港口等方向,构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中极其重要的行业。响应高等教育中工科发展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成功实施土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造就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已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紧迫需要解决的事情[1-2]。作为一种高级路面形式,目前超过90%的高速公路采用了沥青路面,截止2012年底沥青混凝土路面总里程也达到了64.19万公里,由于沥青路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后期沥青路面建设规模还将继续增加。因此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作为道路工程的专业特色课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能较深入地和更广泛地掌握道路工程中广泛使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知识,熟悉主要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为今后学习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和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在高年级时开设,促进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3-4]。该课程实践性强、实验课时占总课时30%以上,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已形成了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一致的,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特色。但在道路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很快,所以本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本文就近年来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改革方案,对结合专业特色,推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程进行探讨,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提供可借鉴的措施[5-6]。

一、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前期基础要求高。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用性能,其包含的内容庞杂,不仅要讲授有关材料的知识,如沥青、集料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讲授沥青路面的材料组成设计、路用性能评价等知识。课程横向跨度大,与道路材料、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联系紧密,学该门课程前首先要掌握道路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并需结合我国最新出版的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来掌握。因此,本课程具有相当的综合性。

2.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理论性强且知识更新快。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般是单向地接受老师的讲解,此外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作为弹粘塑性材料比较抽象,所以学习热情普遍不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强。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包涵的主要内容,学生课前并没有接触过,材料组成设计过程繁杂以及试验操作、性能检测、质量评定的过程复杂等,学生不易掌握理解。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新材料、施工技术及养护工艺层出不穷,并随着技术的进步、试验手段的革新,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也不断更新,这些新情况给该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3.试验量大、内容多。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安排,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软化点试验、针入度试验、延度试验、马歇尔试验、沥青含量抽提试验。该课程在08版教学大纲中列为道路工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最近四年的选课学生人数分别为127人、133人、138人、154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实验组织安排量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包含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并且因沥青材料科学迅速发展,带来该学科内容更新速度很快,所以寻求使学生在很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即能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必要的动手能力培养,又能开拓思维,必然成为当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以及相关课程授课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因此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改革应立足于其课程特点,侧重于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和改革考核手段等方面。

二、方法措施

1.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有沥青、石料与集料、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改性沥青的种类和技术性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常用的新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评价方法和设计方法等。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历可知,需对这么多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优化组合。一般选择以沥青材料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性能等内容为教学重点,优化知识结构,并突出教学内容的宽广性特点。

2.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主要讲授沥青类材料的基础知识,但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新型沥青混合料和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以至当前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目前工程实践中沥青材料的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7]。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其优良的性能和良好的节能环保等特点,如浇注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凝土、沥青再生等技术正被广泛地用在新建、改、扩建的工程当中,掌握这些新型沥青材料及技术性质,有利于将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很快适应工作需求。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增设专题讲座,及时了解沥青混合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发展动向;或在讲述沥青混合料的时候补充有关目前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新型沥青类材料的相关内容。

3.注重工程实际,学以致用。沥青混合料课程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联,与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不同的是,它必须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才更有意义。教学中需要突显沥青混合料的构造组成、性能及指标和工程使用性能之间的相对关系,将国内外典型工程及当地重点工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实例纳入课堂内容,如浇注沥青技术在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环氧沥青技术在南京长江第二、三大桥等工程中的应用,沥青混合料组成与结构对路面早期损害等,以此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另外还需注意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注重讲授内容上的配合与衔接,更进一步展现出该课程的工程应用特色。

4.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的课程,并且本课程具有内容多、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仅用传统的教师纯粹口头讲授的教学模式是根本不能全面反映出沥青混合料的特色,如其外观形貌、工程应用状况,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它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途径进行多方面讲解,另外在课堂讲授之外,还可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如相互讨论、实际工程参观、新技术讲座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了解。成功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教师上课时的一言堂。

5.优化教学实验,培养动手能力。教学试验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8]。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基本试验项目内容包括沥青的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的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特性及疲劳性能、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等试验。教师一般先进行试验的理论介绍,再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实地操作,所以应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确立学生试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整理测试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的能力。转变过去学生被动模仿的试验教学方法,将试验过程设计成为自主的再发现过程,通过试验教学,在理解、深化、拓展理论知识的同时,并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6.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深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强化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学习效果,可以开展一些课外科技活动,拓展延伸实验教学空间与时间,如我校每年都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部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和实验室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等,组织感兴趣的学生提前参与相关老师的沥青混合料研究项目的试验过程中,使学生在相关试验当中,就可以体验科研的乐趣、分享成果取得突破的喜悦。实践证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是融理论传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各门课程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根据课程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通过优化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的积极性,与教师形成了良好互动,及时反馈学习的心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些措施应用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课程的教学实践,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今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月光.路基路面工程教学中学生文献追踪能力的培养[J].科技摘报开发与经济,2006,(13):203-205.

[2]张新天,吴海燕.关于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高等建筑教育,1998,(3):42-43.

[3]姜秀英,王春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39-41.

[4]张雪华.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9,(12):24-27.

[5]周建普,蒋建国.《路基路面工程》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6):34-35.

[6]刘西拉.从土木工程领域看21世纪的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8-14.

[7]叶群山.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优化实践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191-192.

[8]黄宝涛,袁鑫,王丽艳.“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83-85.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23-02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高职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类的基础课程。它既能引导学生入门这些专业领域的课程,又使学生可以掌握理论课程的最基本原理,它为其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起了打基础的作用。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理论和试验紧密结合。但现在的状况似乎不是这样,很多学校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都不能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试验课,让学生亲手参与试验,导致了很多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被遗忘。以我校《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为例,由于班级较多,加之实验教学环境有限,在教学中,常常是理论知识已经讲完一个多月之后才集中安排试验课程,这样一来,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很难把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体的知识层次。

2.教材建设滞后,教学设备落后。随着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道路工程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如温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高粘剂等高聚物改性剂等,同时随着与世界接轨及科技的发展,许多材料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也进行了调整与变化。但是经过对几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院校仍使用着多年前的老版教材,一些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都没有写进教材或是融入课堂。与此同时,很多学校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没有引进新型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在实验课上就出现具体试验时,只是由一个同学操作,而其他同学仅仅是旁观,根本没机会操作仪器、也用不到新仪器,这样就打击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的热情。

3.实验项目和内容陈旧不合理。目前,很多学校《道路工程材料》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大多为注入性、验证性试验,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即使是验证性试验,所验证的材料也常局限于水泥、骨料、混凝土、钢材和沥青等主材,其他的新型材料、复合材料之类在实验室较为少见,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对整个道路工程材料形成较完整的认识,甚至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有限,教学场所单一。调查发现大多教师在《道路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调,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很少推行启发式或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有限,教学场所单一。教学多以“粉笔加黑板”的室内讲课形式为主,其他辅助手段较少,这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改革探讨

1.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使得道路工程材料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大幅增加,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上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反映最新材料检测技术及其发展动态,让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们在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知识。针对试验众多,难以用语言精确描述的问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实验教学的形象化和可视化。同时,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试验过程,应用摄像机等照相器材,将试验过程进行录像并刻制成光盘,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可以对试验过程进行学习,温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图片、影像、动画等手段来描述材料特征及试验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经过2010~2011年两年的实践,学生反响很好,教学效果明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很多高校和高职院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也为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从2010年起在《道路工程材料》教学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现给大家播放大量实际工程的图片,以及国际上重大工程建筑实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道路工程材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和生动的工程实例相结合。

3.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道路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仅仅采用传统卷面成绩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如果试卷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时,甚至会出现,平时不学习,只有在快考试时才死记硬背教材的情况,而对实验课则能不上就不上,因此必须改革考试方式。在考核过程中应摒弃以往仅靠期末成绩考核学生的方式,应提高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2010年的《道路工程材料》课程考核方式就采用卷面考试和和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期末试卷成绩占70%,考核方式为卷面考试;平时成绩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成绩,这样在平时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成绩占20%,实验成绩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纪律、实验报告四个方面综合评定。采用这一考核方式后,学生在思想上就对实验课引起了重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多开展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性的实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设计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例如,2010春季学期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就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过程,试验项目包括改性沥青的配制、集料密度及含水量测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等,从而探索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过程。讨论式课堂教学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如课堂讨论、课堂练习、课堂答疑等,尽可能充分地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辅以电子教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并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把讨论式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在深入分析《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目前问题及特点基础上,提出必须结合当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环境,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保证《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寒.道路工程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秦迎春.《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工学交替改革尝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8~69.

[3]汪海年.《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6~108。

[4]武丹,宫建.《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64~65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为了消除市政道路施工所引起的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从而达到质量要求并获得经济效益,就需要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1核查相关文件

根据建设单位办理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登记时,向工程质量控制机构提交的有关的资料,包括规划许可证;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经批准的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1.2核查道路施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的资质

检查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勘察、设计任务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所规定的有效期是否已过期,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对参与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级别是否与该工程相符。对参与该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专业是否与该工程相配套。

1.3测量控制

在进行测量时,由于工程的线型布置的特点,平面控制点一般要按复合导线布设。道路周围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排水管道的定位精度要求要高,因此在测量时要提高测量精度。

2材料控制

道路工程的质量,与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材料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和寿命。原材料、管构件的质量对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关口。道路及其附属结构的养护和畅通,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对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创建优质工程打好基础。构造物不仅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常年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经受各种环境复杂变化的影响,对其使用的原材料,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项目质量监管部门对工程材料的监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工程材料来源渠道往往变化较大,种类复杂,特别是砂、石的来源变化频繁。所有材料在工程验收之前,监管工程师都有权进行检查、抽样测试和复试,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水泥、砂、石集料、钢筋等),必须提供“三证”并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应给予清退。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中,监管工程师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供应来源,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工作,以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把好原材料、管构件质量关。

施工现场的每种材料要分批登记,随时查阅。做好原材料的试验,遵守原材料检验制度,砖、砂、石等材料和机械要由质检人员定期、定时抽检。按规范的要求,各种材料应按量需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在施工前检测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施工过程控制

3.1科学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的都要按照方案来进行。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必须要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现有的条件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

3.2合理的施工工序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为:排水沟―沟槽两侧回填振实―道路路基挖填、路床―车行道基层―车行道混凝土面层―砌路沿石―人行道路基―人行道基层―预制人行道砌块铺砌―结工。开工项目经理应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对每道工序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每个工序的分部、分项需设计、质监、监理依规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做到每道施工工序完成,质量保证。

3.3路基质量控制

3.3.1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填筑路堤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将原施工地面上的杂草、农作物及地表层上的腐殖土清除干净,使用平地机对清理过的地面进行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如果清理后表层土含水量大,就要翻松、打碎、晾晒;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可以直接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如果路基下卧淤泥质土、欠固结土或砂土,应挖除全部软土,换填适宜填料,然后分层压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

3.3.2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的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严禁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土方开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石方路堑边坡坡面严禁过量爆破,非特殊情况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也是施工的主要工序,开挖层靠边坡的两侧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或光面爆破,以利于边坡稳定。

4工程验收把关

由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验收及评定,并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是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进行最后确认,验证施工技术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能否交付使用所把的最后一道关。市政道路工程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公平和科学。

5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无论从工程建设质量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还是工程实体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房屋建筑工程。正是由于这样的忽视,给市政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埋下了一定的质量隐患。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

参考文献:

[1]任军政.浅谈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监理[J].技术与市场,2008.

[2]温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与管理,2005.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字: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Abstract: SMA is composed of an asphalt, slag and fiber stabilizer and a small amount of a mixture of fine aggregate asphalt mastic to fill the gap - graded coarse aggregate skeleton gaps asphalt mixture.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SMA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how to take th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Exploratory.

Key words: SMA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SMA沥青是由足够的沥青结合料和具有相当劲度的沥青玛蹄脂胶浆填充在粗集料形成的石—石嵌挤结构的空隙中形成的。所以,SMA沥青具有抗高、低温稳定性,还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以及良好的耐久性,此外,它的表面功能也很不错,如抗滑、平整、能见度好、噪音小、车辙小度高。SMA沥青用于铺设道路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不仅如此,它还能减少养护工作,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SMA改性沥青路面是新型的沥青路面,它在道路施工时要求的造价较高。在施工中由于路基及路面的要求较高,需要施工队控制好施工质量。下面本文就将SMA沥青路面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采取的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展开讨论。

一、SMA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材料质量控制中的难点

1. SMA沥青材料一定要有很好的粘性,才能与集料有效粘附,以保证其耐高温和抗裂特性。对于要承受大型货运汽车高强度的压力以及耐高温或严寒,高速公路应采用SMA改性沥青路面。

2.SMA沥青粗集料要具有混合料的抗滑表层性质,由于SMA沥青路面对粗集料抗压性能要求很高,所以粗集料必须要选用粗糙、坚韧且有棱角的石料,此外,还要严格控制集料中的扁平颗粒,碎石要经过锥式碎石机或锤击式碎石机打碎方可使用。

3. SMA改性沥青对材料配比质量要求很高,像基质沥青、碎石、花岗岩、矿粉、石灰岩、改性剂等材料在进行选购的时候,一定要选好厂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二)SMA沥青路面施工单位的选用

SMA沥青道路施工关系甚大,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一样要严把质量关。现在,有很多施工企业提供虚假信息,对此,在选择施工企业的时候要严加防范,避开那些偷工减料的企业,控制好道路施工的工程质量是一道难题。

(三)SMA沥青路面施工控制难点

1.由于SMA沥青粘结性很高,施工时要求的温度要高于其他一般沥青材料的温度,因此,在沥青的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沥青的温度,使之温度的变化不能低于施工温度的10℃,从运输厂商到施工现场由于路程较远,交通天气等综合影响较大,造成运输时沥青温度不好控制。

2.由于道路施工工程量较大,路基开挖和回填等工作离不开机械设备的帮助,因此,施工单位在选择机械设备的时候,如何控制好机械设备的选用,使施工工作效率有效提高,是工程的难点。

3. 人是一切活动的参与者,在沥青道路施工中,无论是材料还是机械,它们活动的主体都是人,因此,管理好施工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的道路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理论知识很差,他们的主要思想就是抓进度。现在很多劳务队薪资发放都实行计件,多劳多得,这就对他们的工作造成误导,只求结果,不重视过程,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结果质量检查不合格,要进行整改,最终既耽误工期,又造成成本损失。因此,如何管理好施工人员,控制施工质量,是一个难点问题。

二、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措施

(一)SMA沥青路面材料的准备工作

1.材料是一切施工劳动成果的直观体现,控制好材料就从根本上控制住了工程质量。SMA沥青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材料,要对其进行严格检查。首先,木纤维的存储需要架空堆放,防潮以保持干燥;其次,SBS材料存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易老化;沥青的运输过程中温度要保持在150℃以上,贮存的温度要高于140℃以上,且不能放置太长时间;施工现场使用和加工沥青时要不停搅拌,防止混合材料中添加剂离析。

2.控制好沥青用量和拌制

沥青混合材料的成分一定要严格控制,要保证各种材料和添加剂的用量,特别是沥青的含量,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天需要用量的沥青混合材料要进行沥青含量的抽样检查,严格控制用量,保证好质量。

沥青的拌制要选用好相应的搅拌机械,根据SMA沥青设计需要,提前选好搅拌机,搅拌时要控制好沥青的搅拌用量和速度,要有专门的操作人员持上岗证操作搅拌机,搅拌要均匀,不允许沉淀和堵塞现象的发生。

3.SMA沥青路面的碾压工作

SMA沥青路面因为使用了SBS和纤维稳定剂,在进行路面摊铺时,混合材料的温度因控制在160-180℃之间,当温度在140℃以下时,要禁止使用。另一方面,当路表的温度不高于5℃时,不能进行SMA沥青的摊铺工作,摊铺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SMA沥青路面的碾压工作要按照普通道路的碾压原则进行,应遵循“慢压”“紧跟” “低幅”“高频”的操作工序。

(二)道路施工单位的选择

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的时候要严格审核道路施工企业的资质,资质是否达标,人员、设备配备和市场上的口碑情况如何,有没有出现过重大的质量事故,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择优选择最好的施工单位,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对那些提供虚假信息的道路施工企业要坚决打击,避开那些偷工减料的企业,要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以免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危害。

(三)道路施工人员的管理控制

施工人员是道路施工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是保证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目前,施工现场的施工主体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工,他们的动手实干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理论知识方面就相对落后,因此,施工单位如何管理好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施工是问题的关键。首先,施工单位在选择劳务队的时候应该慎重选择,通过对劳务队在以往沥青道路施工中的表现和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市场反应等方面综合考察,选择相对优秀的劳务队。其次,施工技术人员应提前做好方案,做好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技术交底,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最后,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要实行跟踪检查,对质量不达标的部位要求其限期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要进行罚款。

(四)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材料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大量应用,机械设备在道路施工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具有高效性,它们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采购机械材料之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再来实施成本控制。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项目领导人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机械材料进行看管,每天做好机械材料使用情况的相应记录,管理员还应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严格控制好机械材料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管理好材料,保证工程质量。

结束语:

SMA沥青在道路施工中被广泛运用,不论是新建还是改建道路,都能看到它的身影,SMA沥青对确保道路的质量,改善人们出行条件带来了更好的选择,道路施工单位在进行SMA沥青路面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管理,在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质量。相信随着我国沥青改革的推广,SMA沥青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浅谈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09,(13):282-282.

[2] 孙杰,张肖宁.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监控要点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4):1058-1063.

[3] 于洪.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4] 赵琳,张青嵘.SMA-13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要点[J].科学之友,2011,(8):78,80.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道路桥梁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道路桥梁工程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工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桥梁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关乎着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也是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当前,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对于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重视度还不够高,导致道路桥梁工程发生不安全事故的频率增加,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由此可见,不断加强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路桥梁施工特点

1、工作量大

道路桥梁施工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且在施工中的施工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大。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桥梁施工的工期也相对较长并且在各施工时间段的施工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2、具有复杂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道路桥梁工程都具有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一方面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道路桥梁工程产品的多样性,导致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不同的道路桥梁工程建造区域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性【1】。

3、受外界影响大

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不稳定因素也非常的明显。因为受施工环境和施工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会使施工的难度加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路桥梁施工的施工进度。

4、施工难度大

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道路桥梁的施工条件相对复杂,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路段,并且施工环境的复杂性有些也是不可预见的,在复杂的施工条件下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是具有一定施工难度的。

5、管理困难

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道路桥梁工程生产作业与其他企业生产活动相比没有固定的生产地方,一些道路桥梁施工人员在一年或几年内需要进行跨地域进行生产作业,给施工作业人员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上道路桥梁工程的特殊性,大多道路桥梁工程都位于乡村僻野,导致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

二、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影响因素

1、人的因素

任何一个工程施工,人都是其中的施工主体,因此人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关系重大,其对工程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当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有大局影响,工程具体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2、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施工所用原材料以及工程进行过程中的半成品与成品材料,这些工程所用施工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倘若工程施工中所用材料不达标,质量不合格,那么就会造成整个工程质量的下降,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2】。

3、外界环境因素

一般而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有诸多外界环境因素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比如人文、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因素,而且各方面因素会出现交叉影响,也会同时出现,所以,外界环境影响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工程实施前,对于该工程的环境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还要依据已调查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预控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施工环境因素影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

4、施工技术及设备因素

在市政工程施工设计的技术、工艺、流程以及组织等的选用会给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工程投资,延长工期,减慢施工进度。而且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所用的设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在当前的施工中,工程技术与机械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需要在工程施工前,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使用的设备。

三、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现场的管理较为混乱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项目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施工从业人员、施工信息机器供应重要的收集地。虽然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然而,由于道路桥梁项目特点,我国工程建设现场管理情况仍然很混乱。建筑材料、原料凌乱,没有清理垃圾,施工机械和设备未能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使用,等等,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采购管理存在不足

施工期间的采购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不仅会影响项目的进展,同时也将影响施工的质量。采购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材料价格、质量和进场安排的控制和管理,需要更多的信息。如果购买环节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后续施工。然而,当前有些道路桥梁项目管理理念落后,对于采购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严重影响到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3】。

3、道路桥梁项目的施工质量较差

经常发生在道路桥梁项目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项目分包,严重的甚至层层分包,这使得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工程建设期间,部分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到位,建设的水平比较低,如在一些具有高难度的操作过程中,质量问题很容易出现。由于施工周期短,与此同时,一些道路桥梁项目,为了缩短工期,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4、道路桥梁施工机械设备问题

用于道路桥梁施工机械和设备很多,钢筋混凝土施工设备,道路和桥梁施工机械设备等,都需要进行很好的管理,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使用后都要严格管理,然而,在实际的工程机械无序放置经常发生,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安全隐患【2】。

四、加强道路桥梁施工的具体措施

1、注重施工场地的管理

首先,创建一个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促进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确保建筑材料的存储和应用,还要确保机器设备科学有序的放置;第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环境更为复杂的情况下,道路桥梁项目施工就需要相应地调整施工工艺,从业者需要结合项目施工管理环境,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第三,确保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纠正或补救措施。

2、健全相关的保障体系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控制是实现工程目标的良好保证。第一,完善的基本机制,由于道路桥梁建设项目众多,规模大,不同的项目所需的技术标准不同和质量要求也是各有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部分实施分层技术以及质量分层,并确保选择技术可以适应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第二,形成系统的体系,以现代道路和桥梁的建设理论为理论指导,以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为主要标准的经验。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要加以管理,如材料、技术和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促进桥梁的建设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最后,坚持发展的概念,对于建筑工地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以确保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3、加大对施工建材原料的管理力度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期间的管理,建筑材料管理是重要环节之一,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甚至有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果缺少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也不能建造符合标准的道路桥梁项目。所以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建筑材料的采购,根据工程质量的要求,选择良好的信誉,合理的价格的建材原料供应商合作;第二,原材料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需要仔细检查,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工地;第三,搞好建筑材料保管工作,不得随意堆放建筑材料,防止污染,增加建设成本;第四,创建项目建材分销标准,加强项目原材料的数量控制。

4、加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

4.1 逐步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以及图纸会审制度。逐步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具体的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相关的责任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体系,确保负责人能够具备全局观念,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其次建立系统的图纸会审制度。通过专家的认真会审,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和全局性,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由于技术错误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4.2 加强施工技术准备,重视桥梁施工技术准备的问题,道路桥梁建设的规范发展就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更好的培训新技术,在施工过程可以更好地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技术准备工作可以更好地避免更多的问题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同时也可以提高施工水平,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4.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在施工之前,结合施工合同和项目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起点。事先设置施工工艺的控制点、确保施工技术和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从而防止技术使用不当造成的施工管理失败的后果。再次,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预置技术严格控制的同时,也应该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施工管理的目的,以确保道路和桥梁建设的质量,防止施工质量通病。

结束语:

总之,道路桥梁施工是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要不断加强道路桥梁施工,针对出现的问题,合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道路桥梁施工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乔树青.对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13) .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水损害;机理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新建成的城市道路出现松散、坑槽等路面表面损坏的现象明显,这严重影响了驾驶者的行车舒适性与路面使用功能性。研究表明,水损害问题是造成城市沥青路面表面破坏的主要原因[1]。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从业经验对城市道路水损害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1.城市道路水损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1.1水损害产生的外因

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如图1所示,来自外界环境的雨水、雪水等极易通过沥青道路表面的连通孔隙渗入到结构层内部,同时伴随着行车荷载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反复冲刷作用,使沥青路面出现水损害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交通量逐年增加,促进了行车荷载产生动水压力的冲刷及泵吸作用。过量的车辆尾气排放,使大气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增加[2]以及降雪后大量融雪剂的使用等因素,使沥青材料与集料间的粘附力降低并产生剥落、松散等城市道路水损害现象。

1.2水损害产生的内因

不合理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时产生的材料离析以及温度离析等因素导致的摊铺成型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过大,使外界水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问题加剧;沥青材料与集料选择不当,出现材料间的粘附性不足,使沥青材料和集料遇水剥落;结构层自身的排水性能较差(如半刚性基层结构)、结构层内部的排水系统、防水结构功能设计不当或缺失等原因是城市道路路面结构出现水损害的内在因素。

2.城市道路水损害预防和治理对策分析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并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城市道路水损害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城市道路的水损害预防和治理,主要应该从合理的结构设计与良好施工工艺两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2.1合理选择原材料,提高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能力

要保证沥青材料与集料间的粘附力,首先应使集料表面有良好的清洁状况,必要时应对所使用的集料进行清洗,避免集料表面附着有灰尘,降低材料间的粘附性。

集料的物理性质对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能力起关键作用。研究证明,通常碱性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明显优于中性和酸性石料[3],如图2所示,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用做沥青面层的石料通常有石灰岩、玄武岩、安山岩三种,玄武岩与石灰岩石料都与沥青材料有较好的粘附性,玄武岩材料硬度好常用在沥青道路上面层中,石灰岩硬度稍差常用在中、下面层中。安山岩碎石硬度虽然好,但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当受料源供应的限制时,安山岩碎石可通过复合使用的方法,将其破碎成细集料与玄武岩材料组成复合集料在上面层中使用。

2.2合理选择结构类型与配合比设计方案

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各层的功能要求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类型。通常上面层应具有抗车辙、抗裂、抗水损害能力;中面层应具有抗车辙和结构稳定性的能力;下面层应具有抗疲劳的能力。由于上面层直接与车轮接触,同时受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温度、降水)等作用,因此,对上面层混合料的原材料的技术指标、级配设计等质量控制要更为严格。就防治水损害而言,上面层应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同时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严格控制其设计空隙率指标,研究表明,设计空隙率不大于5%时,水基本无法深入沥青混合料面层,当空隙率达到8%时,路面渗水效果明显,但过小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将变差。综上考虑,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控制在3%~5%较为适宜[4]。另外,沥青路面的施工摊铺压实质量也将影响路面的抗水损害能力,如压实程度不均匀、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的离析现象(摊铺离析、温度离析)等,都将使现场的空隙率与设计空隙率产生偏差,压实度不足将使沥青路面抗水损害能力下降,而压实过密则易使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能变差。

2.3控制及改善半刚性基层开裂现象

以水泥、石灰等稳定类材料为混合料作为基层或底基层在城市道路中应用广泛,但半刚性基层易开裂,受干湿作用明显,开裂后半刚性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将被积水所弱化,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采取合理措施控制及改善半刚性基层开裂现象是必要的。

研究认为,半刚性基层的开裂是其本身的固有属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但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5],具体措施有:

1)控制水泥剂量。过多的水泥剂量将使基层表面出现裂缝,通常认为水泥的剂量应不大于6%。

2)选用骨架-密实型结构。在工程应用中证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同时还可以有效缓解路面的横向开裂现象。

3)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以及应力吸收层等措施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

2.4严格控制路面摊铺压实质量

如图3所示,除一些成规模的市政主干道路工程外,很多市政新建和养护工程施工地点相对分散,工程规模较小,单次摊铺使用沥青混合料数量较小且运距较远,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路面摊铺压实质量,而路面摊铺质量不佳,压实度不足将引起道路的水损害。

为保证沥青路面摊铺后的压实度,无论新建工程或是养护工程,都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到场温度以及摊铺中的沥青混合料温度,并配套相应的压实设备;同时应注意环境条件对摊铺的影响,如基层雨后潮湿未干不得摊铺,更不得冒雨摊铺等。在一些无法满足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的施工工点,可在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掺入温拌剂或直接采用低温沥青混合料的办法,以保证摊铺成型后的沥青混合料达到基本不渗水的要求。

3.结论

本文从产生机理以及防治对策两方面入手,对引起城市沥青道路表面破坏的水损害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科学的结构设计与良好施工工艺是预防和治理水损害的关键,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规范的施工管理才是从根本上克服水损病害出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杨孟余、冯德成、沙爱民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释义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葛文璇.城市道路和城市环境关系的研究[M].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3] 严家伋.道路建筑材料[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道路建筑材料;项目化教学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已经延续了几十年。近几年道路与桥梁专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已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特别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知识面窄、知识体系陈旧、适应社会能力差等问题。由此可见,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使道路建筑材料检测与信息科学有机接个,成为当前道路桥梁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近年学生的就业方向与以往的教学经验,对道路建筑材料检测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研究。

一、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内容复杂,逻辑性不够强,学生学习困难

道路建筑材料检测课程设计的材料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有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工程用建筑材料种类繁多,且在教学中各材料间相对独立,且每种材料的讲授内容繁杂,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原材料、组成、结构、应用、性能、检测等各方面,教学内容理论性内容多,数学公式推导较少,材料经验表格与规范多,连贯性与逻辑性不够强且多以叙述为主,模糊性的概念与参数繁多,这些内容使学生学习时会感觉杂、乱、难以理解掌握。

2)传统课程模块和内容不够合理

传统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内容涉及建筑材料检测的内容只是较少。但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从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到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都需要用到建筑材料及检验的相关知识。为满足社会对道路桥梁专业人才岗位的需求,需要加强学生对材料检测技术培训,提高学生检测能力,并需要以“淡化理论知识、强化检测能力”为原则对传统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增设道路建筑材料检测的课程内容。由此建议将传统的课程《建筑材料》改为《道路建筑材料与检测》,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试验员、检测员等)提供更加直接的技能支持。

传统的课程中一些内容明显过于陈旧,例如:普通粘土砖已被强制退出使用;传统的沥青油纸、油毡已被逐渐淘汰;建筑门窗中的木材已基本退出使用。而铝合金、彩色涂层钢板、塑钢等正大量使用;建筑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在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正在普及;建筑用水泥的品种正在组件增多;建筑中出现更多新型的装饰材料、防水材料。由此,建筑材料的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飞速发展。

3)传统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建筑材料传统教学方法是将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理论采用讲授形式,实验内容的教学则在实验室中进行,并没有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该教学方法,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体现高职教育中“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特点,难以培养出符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改革后的《道路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则上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建筑材料实验操作过程,能够检测常见的建筑材料和判定其合格性。由此可见,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解和验证性实验并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内容分散,依靠教师不停讲解,教师很容易感觉疲惫,但学生却不能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传统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道路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基础课。传统的考核方式中,虽然包括了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考试方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在技能操作考核方面大部分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考核,很可能出现一小组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部分学生较差,而整个小组得分却都很高的现象。还可能一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很好,考试成绩很高,但技能掌握不够好实验成绩却很差的现象。但传统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扔能够考核出理想人才。

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实践

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由此,在《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时,应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课程教学模式,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学生通过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材料检测的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从而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真正掌握建筑材料相关知识和事业技能。

1)课程改革设计

将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结合建筑材料检测内容,改为《道路建筑材料与检测》。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需求及材料检测为切入点,,突出材料的检测能力培养,淡化材料的理论知识。以工程施工现场主要建筑材料检测为主线,并以主要建筑材料检测项目为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设计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建筑检测项目。对传统建筑材料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取舍,删掉部分陈旧淘汰内容,强化材料检测内容。改革后课程由六个工作项目组成。具体项目如下:公路用土的物理性能检测,公路工程用集料物理性能试验常规检测,公路工程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检测,公路工程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常规试验检测,公路工程用钢材和石料力学性质检测。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针对某一种建筑材料来设计的任务,是一个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任务单元。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规律,对每一个工作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设计不同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建筑材料检测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2)项目教学内容组织

在具体教学组织中,每个项目都包含若干由浅入深的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要掌握材料的取样方法,能填写材料的取样记录单和试验委托单;材料的性能检测,能填写试验设备准备单,并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试验;判定材料的合格性。通过各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能理解掌握材料的技术性能,材料检测的相关知识规范及相应材料的具体试验操作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掌握相应职业技能。

3)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经过改革后的课程采用项目化考核方法。各项目的成绩评定由知识点掌握、职业技能掌握和职业态度三部分构成,每个项目成绩满分为100 分,知识点考核占30 分,职业技能考核占50 分,学习态度考核占20 分。课程总成绩为六个工作项目的成绩×相应项目的权重之和。

三、小结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我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高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应适应社会需求,要智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从而推动相关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也应及时改革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作为道路桥梁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课程改革是一项个长期的任务,在改革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最终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吕文晓,严超君.高职《建筑材料》课程项目化改革探讨[J].专业教学研究,2011,7:95-96.

作者简介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碾压;碾压摊铺技术

碾压摊铺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对于行车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市政道路施工的重点就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路段荷载的均衡性,另外一方面就是施工工艺的确定。根据以上的两个要求,碾压摊铺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就是对碾压摊铺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市政道路的施工做出贡献。

1 碾压摊铺的基础技术

市政道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具体的道路施工进行详细的讨论,还要对其中的施工要点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够为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是对以下的碾压摊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1 妥善安排碾压摊铺技术

受到了施工市场的影响,现阶段的市政道路施工单位的种类也比较复杂,而且不同的施工理念,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的技巧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碾压摊铺施工的基础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单位的具体需要,将技术的规划结合在一起,还要按照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进行施工,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与实际的施工要求是相符的,还要做好原材料的管理工作,原材料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原材料储存、入场以及采购管理等几个方面。原材料在采购之前,一定要与原材料的生产厂商进行研究,必须要保证原材料有着生产厂商认证的生产资质,才能够与其鉴定合同,将生产资质证明和检验合格证进行合理的记录。原材料在入场之前,必须要进行抽样检查,否则就无法全面的保证材料的质量,只有经过抽样检验才能够使材料入场。原材料必须要指定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如果条件允许,还要与天气部门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获得第一手的天气资料。还要对施工路面工艺进行明确,保证碾压摊铺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序高效的进行,在摊铺的过程中,还要进行修补,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

1.2 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

机械设备与道路施工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机械设备的差异性,在机械设备的选择上,必须要与具体的施工技术是相符合的。碾压摊铺技术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对于设备的应用有着选择性。在施工的准备阶段,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磨合处理,还要对施工的现象进行约束,否则大型的机械设备会影响着工程的施工与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市政道路施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市政道路碾压摊铺方案的制定,设备必须要满足基本的施工要求,对于设备的型号还要确定,对于施工周围的地区也要能够进行信息的传播,减少设备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市政道路路面碾压摊铺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摊铺技术的应用

市政道路碾压摊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摊铺技术,在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摊铺。一般的情r下,施工的缓冲期是30min,需要将摊铺的设备移动到起点,还要对摊铺的设备进行调节,摊铺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一定的距离。设备B的混合材料在摊铺的过程中,必须要以A设备为主,还要将相互重叠的距离设置在20±5cm是最佳的,在机械操作的过程中,重叠的距离必须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还要共同的推进摊铺设备的重要进行。

摊铺作业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程度之后,就可以启动相应的加热系统,还要将预热混合料加入其中,但是要将预热的时间控制好,可以将其控制在35±13min内,在预热之后,就可以保证摊铺机的正常使用,在摊铺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下层路面结构的施工,而且设备A还要以单侧的方式来运行,在距离为5cm的时候进行标记,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路面横坡摊铺的控制,设备B对设备A进行摊铺补充,在单侧摊铺外侧进行双向摊铺。

必须充分结合施工技术要求与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优化。例如,要保证自卸车与摊铺机的位置正确,保证摊铺机在操作过程中能得到持续的原材料补充,降低“阶段性”施工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摊铺机在作业过程中,受拌合程度、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必须对控制速度进行控制,保证摊铺质量,摊铺速度可控制在4-6m/min。本文认为,在摊铺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摊铺速度是影响摊铺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摊铺过程中要合理控制速度,保证混合材料的有效供给,实现连续施工,避免出现“阶段性”施工现象;(2)准确控制,设备位置,可根据不同施工要求设置不同阶段的摊铺位置,保证混合材料能在不同条件下完成摊铺,降低缓和材料离析度对施工的影响,保证摊铺机时刻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2.2 碾压施工技术应用

碾压施工在促进道路成型、提高道路稳定性与平整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个碾压可分为初级碾压、复级碾压、终级碾压等三个部分。初级碾压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路面裂缝等情况的发生,在初级碾压中,需要借助高温环境对路面混合材料平稳性进行控制。复级碾压是整个碾压过程中的核心工序,复级碾压质量直接影响路面混合材料密度。终极碾压程序必须紧紧跟在复级碾压工序之后,通过碾压保证路面光滑程度。

在碾压施工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合理控制碾压速度,碾压速度可略高于标准速度的5%,坚持“由高到低”的路径安排,避免双向碾压重叠(双向碾压重叠面积必须小于轮宽的1/4);控制碾压速度,切忌出现突然加速、突然减速等情况;路面进入冷却状态后,立即停止施工。(2)根据碾压要求合理控制碾压次数,碾压结束后,被碾压路段进行质量测试,如发现碾压密度不符合碾压要求,要进行反复碾压,直到密度符合要求。在整个碾压过程中,要注意碾压痕迹。(3)本文在前文分析中指出,温度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控制施工温度,避免在过高(或过低)温度情况下进行施工,也可根据温度控制碾压次数。通常情况下,虽然在温度过高情况下可进行施工,但施工质量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如,天气变化;若施工温度过低,则不可进行施工作业。

3 结论

道路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路面碾压施工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利用碾压摊铺技术成为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国省道公路;工程管理;质量管理

国省道公路作为我国公路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一直以来负担着地级市县公共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随着国省道高速公路车辆荷载的快速增加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为了更好地满通需求,国家和省公路提高了建设标准。此外,在具体设计标准提高的同时,保证公路施工质量成为国省道公路施工企业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国省道公路建设上,加强对其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国省道公路的运输能力。

1国省道公路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公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不断在各领域深化的大背景下,现代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态势,由于公路工程管理匮乏完备的规范标准,没有很好地把现代工程管理的一些原则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这种诟病的存在,不但大大添加了国省道公路运输的成本,也降低了公路运输的营运寿命[1]。从我国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来看,传统粗放式管理是制约国省道公路建设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虽然道路建设主管部门已经重视并加强了对国省道公路建设的监管工作,但是国省道公路的施工质量问题仍然频繁发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省道公路的使用体验。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不但对公路施工单位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也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国内的道路施工情况来看,国省道公路建设企业对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仍旧不够完善,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制约国内道路建设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省道公路施工企业要在道路质量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质量控制理论,以减少道路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2]。

2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2.1提升国省道公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施工管理者往往既扮演着工程管理者的角色又充当着项目问题的决策者。所以,国省道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劣会对国省道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国省道公路工程的建设企业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工作。2.2确保国省道公路工程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国省道公路工程的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公路建设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材料具备合格证书并符合使用条件。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对国省道公路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提升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水平。2.3确保国省道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国省道公路工程建设企业要确保公路建设所使用机械设备的质量与数量,这个因素对国省道公路施工速度以及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做好此项工作,就会影响到公路建设的质量,甚至会对道路后续的使用体验造成不利影响[3]。

3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1预防性工程质量控制。目前,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在我国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借鉴吸纳国外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经验。随着交通部门对公路工程监管力度的不断强化,预防性的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重视。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的引入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国内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因此,国省道公路工程建设企业必须认识到预防性质量控制理论的价值,加快公路建设行业预防性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3.2完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体系。在全新的形势下,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单位不但要转变自己对管理的认知观念,还应该创新创造更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基层质量管理工作者的能动性,使他们变被动消极工作为主动积极工作,以达到质量管控的预期效果。负责国省道公路质量监督检查的部门应该从整体上控制把握管理工作,通过抽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情况进行把握,针对已有问题,及时制定新的策略,引导参建各方养成对质量问题重视的观念;对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可以开展专项整治,充分调动质量检查工作人员以及施工方的积极性。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控部门应该打造实物监督和行为监督有机结合的机制系统,实行更加科学高效的工程质量检查体制。如今,国内的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管理部门过分重视行为监督,反而没有把实物监督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对实物监督重视程度的不足,可能会使得项目质量问题得不到适时处理。传统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初验制度可能会导致管理项目质量问题的大量堆积。如果发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工程整体质量肯定得不到提升,最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初验机制,使得公路建设企业始终重视施工全过程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3.3加强施工材料控制。长期以来国内公路工程的施工实践表明,公路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道路设计需求的材料必定会影响国省道公路的工程质量。出于对建筑材料质量的考虑,国省道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必须重视对公路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工作。建筑土木材料进入道路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要经过多人多级复核,严格控制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以及数量。此外,在对道路工程的材料管理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土木材料的不同以及具体的施工环境等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材料符合道路施工要求,避免因为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公路质量问题[4]。

4结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务院相关部门对我国基本建设体制的大量改革措施,我国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从国省道公路的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入手,提出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些原则以及具体措施,以达到强化国省道公路工程质量的目的。国省道公路的运营情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县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在国省道公路的施工中,建设企业必须强化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引进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特别要重视对道路施工工程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省道公路工程的质量,推动国省道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夏云飞 单位:承德市公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熊云飞.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重视的问题[J].冶金丛刊,2017(1).

[2]潘少霞.公路工程监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6(1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