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引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图书馆界认识到战略规划工具的重要性,是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探索阶段。宏观上有《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的指引;微观上有各地公共图书馆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案例。在对“十二五”规划成果的验收与“十三五”规划展望之际,公共图书馆在继承与发展“十二五”战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何保障规划落实的可执行性,达成图书馆战略规划与实际公众需求的对接,除了图书馆界传统的文献、案例收集分析,充分利用图书馆年报[2]等资料以构建发展方向之外,战略管理工具将对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制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文章从方法论角度深入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发展提供指导。

2战略管理工具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适用性

管理变革总是来源于一种重要管理理念的出现,而真正将管理理念深入管理实践则源自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战略管理如今已经翻开了图书馆管理的全新一页,为图书馆找到了不断完善向前的规划管理依托,将图书馆传统分析工具和战略管理工具一同深入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可真正落实战略管理这一理念。战略管理发展日久,工具也愈加丰富。伯明翰阿斯顿商学院的Jarzabkowski等对2007年国内和国际9个英国商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对战略工具的使用量和感知价值,据此对战略工具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战略管理的多种工具正在被人们广泛应用着。其中,SWOT、关键成功因素、核心能力分析、情景规划和价值链这5个工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3]。战略管理工具在企业成功应用后,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应用。廖飞研究战略管理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适用性[4],认为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选择工具和实施工具三类之中,PEST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7-S模型、业务集成方法BIM6种工具对非营利组织适用,而五种竞争力模型、波士顿矩阵、V矩阵、EVA管理4种工具不直接适用,应用时需要转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管理引入图书馆界,图书馆开始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还一直跟踪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的发展。到80年代,公共图书馆界广泛将战略管理工具应用于战略规划。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在1980-2009年间先后六次颁布了规划指南即《公共图书馆的规划程序》(1980年)、《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功能设计:选项与程序指南》(1987年)、《面向结果的计划: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过程》(1998年)及《新版面向结果的计划:条理化方法》(2001年)、《面向结果的战略规划》(2008年)、《为结果而实施:行动起来,你的战略规划》(2009年)[5],对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流程、原则、方法、工具应用等进行详细的指导。1998年第三版为规划者在流程的每个阶段直接应用工具,设计了适合公共图书馆的50多个“工作表单”(Workforms)[6]供选用。2008年第五版提出“工具包”(Toolkit)[7]推荐使用6个工具,帮助规划者进行协助者选择、经费预算、目标设定等。2009年第六版的“工作表单”[8]有社区SWOT分析、图书馆SWOT分析、沟通计划、选择规划委员会成员、社区愿景、环境变化分析、目标分解、资源评价、定标比超、组织能力、结果交流等专门工具。

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研究已充分证明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和重要意义。Matthews认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可以选择多种战略分析工具,并详细介绍了情景规划、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等规划方法,以及平衡计分卡、绩效棱镜和3R绩效等管理工具[9]。但在实践中,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绩效棱镜和3R绩效工具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陈昊琳调查研究发现,战略制定工具与图书馆评价工具均对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具有一定作用,49.67%的专家认为战略制定工具在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影响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一般重要的占(38.71%),还有11.62%认为这一因素并不重要[10],总体上反映出战略工具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柯平等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多数采取了SWOT分析的方式,但是对于具体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还比较单一[11]。其课题组研制的《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强调规划过程中的工具应用,如环境分析工具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工具、行业环境分析工具、内容环境分析工具、内外环境综合分析工具,推荐使用PEST、五力模型、SWOT等工具。柯平的《图书馆战略管理》将战略管理方法工具专为一章,详细介绍了PEST、五力模型、SWOT、情景规划、焦点小组、关键成功因素、平衡计分卡、定标比超8种常用方法[12]。综合国内外研究,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的几种方法列表比较,如表1。

3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战略管理工具的选择

结合表1,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当在环境分析工具、发展定位工具、目标设定工具和绩效管理工具四类工具中选择有过成功实践的工具,兹分析如下。

3.1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和准确地研究分析组织现实情况的方法,也是为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最为常见的首选工具。国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重视这一工具的应用,PLA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第三版就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专门增加SWOT作为公共图书馆内外环境扫描的工具。后来的研究者们则纷纷设计出专门适用于图书馆使用的SWOT分析表单[13]。据Pacios调查,有多达11.4%的公共图书馆在其战略规划文本专门设有SWOT分析一章节[14]。内外部环境扫描是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WOT分析法是环境扫描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如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则从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财政收支、图书出版、教育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七方面对信息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分区座谈、网络意见调查、电话采访进行外部意见调查,对在馆人员和相关顾问进行了内部意见调查,使用SWOT方法对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及台北市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台北市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15]。我国大陆图书馆界也已经意识到SWOT对于图书馆的作用,但在“十二五”规划中,只有极个别图书馆如广州图书馆使用了这一方法对其所处战略环境进行扫描分析。环境扫描是提出战略目标与措施的基础。由于SWOT分析是为提出有效对策服务的,因此运用这一方法,要善于将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可以选择S-O、W-O、S-T、W-T四种不同策略,帮助图书馆战略定位。避免将SWOT应用简单化,导致为方法而方法、环境扫描与发展策略不关联的结果。战略规划制定者要有问题导向。Johnson指出,SWOT可以帮助图书馆确认需求、发现问题,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16]。Cervone认为SWOT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明确图书馆问题和机会的机制与方法[17]。公共图书馆在使用SWOT分析工具时,重要的是给自己提出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SWOT分析的基础。通过对SWOT分析表单的利用和图书馆SWOT分析因素的不断研究及确认,战略规划将更加缜密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采用SWOT分析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变化的情况;在分析对策时不忘时刻注重自身资源、服务特色,结合实际,避免流于千“馆”一面;可以结合通用矩阵或五力模型等多种管理工具进行打分评价,综合各工具优势,引导最合理规划。

3.2发展定位工具——情境规划与焦点小组对普通读者与基层员工而言,贸然提出你对图书馆的愿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过于宏观,得到的答复可能更多集中于“环境好”、“方便”等流于基础印象层面。图书馆运用情境规划,可以将这样抽象的具备高度不确定性与关键性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对变化的图书馆环境进行具体和可行的分析。这一工具适用于图书馆制定长期(至少5年)的发展规划。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做出情景假设,以图书馆追求的主要愿景方向为假设核心;第二,根据不同的情景假设制定虚拟战略;第三,观察环境是如何反馈的,并相应调整战略和计划。运用情景规划方法,环境的快速变化或用户群体的复杂性都可以设置为潜在情境,实践中为了避免战略发生不必要的多次调整,可以结合焦点小组法,利用虚拟战略情境对用户进行调研,明确情境对用户的影响,减少战略的设计缺陷。例如,加拿大布兰普顿图书馆2002年编制了第一个战略计划——“延伸出去”为2002-2005年的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路线图。2004年,该图书馆对用户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以获取对服务和设施的匿名反馈。在一名顾问的协助下,图书馆利用关键信息提供者和焦点小组进行更直接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06-2008年战略规划,2008年1月还启动了2009-2012年战略规划制定[18],图书馆继续运用焦点小组法,分别召集图书馆读者团体、员工、馆员、城市和社区重点利益相关者等参加会议,使规划更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国外研究表明,在图书馆界使用焦点小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广泛依据,而且方法的使用已经完善[19]。杰克逊维尔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注重通过焦点小组了解用户需求[20]。Pacios特别强调在图书馆环境中使用焦点小组法必须广泛地共享信息,员工的积极参与对完善和实现图书馆战略规划都是有益的[21]。可见,焦点小组法既不同于面向个人的深度访谈法,也不同于自由畅谈式并追求数量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它不仅可用于读者调研,了解其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明确用户需求,通过定性信息整理总结图书馆战略方向等,还可用于对图书馆员工的调研,通过焦点小组讨论鼓励图书馆员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在员工群体内共享、推广战略制定信息,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指引。在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是,依据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原理,焦点小组大约邀请6—9名读者为佳,但图书馆读者群体类型复杂,需要仔细挑选有代表性的读者参加;讨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讨论清单、经过训练有经验的主持人,从而保证讨论的内容不偏离主题,且让每个参加者都能积极地参与,从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情景规划和焦点小组这两种方法都突破了传统规划由规划人员自己设计未来以及从过去推断未来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利益相关者对于规划的作用以及积极地、创造性地设计非线性的、动态的未来图景。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未来的把握更全面,更有利于图书馆发展定位的形成。国外一些图书馆将规划制定设计为更多互动,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具体活动,在战略制定中推广了图书馆现有服务,获取了进一步加强服务的需求信息,很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

3.3目标设定工具——定标比超定标比超方法不仅成功运用于企业,施乐公司通过推行定标比超方法将成本降低了50%,首开定标比超的先河,还成为竞争情报里的重要方法[22]。而且,这一方法较早进入了图书馆视野,并在国外图书馆广泛应用。例如,欧申赛德公共图书馆在发掘自身相关信息数据(社区扫描)与横向比较(定标比超)两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23],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挖掘社区相关信息如人口构成、社区所辖企业需求等,并将本馆数据与圣地亚哥郡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等有类似特点或相似规模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数据翔实细致,从预算到读者可享受到的资源均值都有所涉及,格式清晰,一目了然,既明确了自身特色,又为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定标比超的对象选择上,必须是同类型同级别的图书馆,标杆样本与本馆发展方向相似、规模相当或有自身明确特点,选择不限制地域,但需关注不同地区政策等原因带来的不同。在方法上,通过多渠道情报收集、比较分析、追踪学习等过程,将本馆与“标杆”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标杆”图书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本馆绩效的最佳竞争策略。在目标上,通过定位和标准化衡量、比较,进而实现对领域优秀图书馆和一流图书馆的超越,最终实现对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4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关键成功因素与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将组织长期的远景、战略与短期的策略、行动对接联系起来,通过已定目标来追踪业绩的一种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SC)最早由德国1999年进行的BIX项目将之引入图书馆绩效评估领域,之后IFLA、ISO[24]都采用过这一管理工具用于评估绩效。在图书馆实践中,BSC的财务指向维度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展现预算、决算以及最重要的使用价值,用户维度即为公众创造的服务价值,内部管理与学习成长即图书馆的内部知识增长、业务再造、外部拓展等非简单量化指标。也可以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具体的战略制定与评估等项目,如制定公共图书馆资源发展战略,通过财务维度对资源投入、人力资本、资源产出等多项价值进行分析;用户维度即从公众用户的角度评价资源带来的入馆人数增长、地区文化发展等外溢价值等;内部管理维度则可以反映图书馆资源是否最大地反映了图书馆实体与虚拟馆藏、是否最大化展现图书馆员对资源本身的附加价值等;学习成长维度则可以在自建资源、资源整合等深化创新服务的推动中,反馈图书馆及其相关员工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整体来看,系统化多维度关注符合图书馆战略发展系统化、前瞻性要求。BSC以战略为导向,在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经常被用来构建图书馆战略管理框架,搭配使用其他管理方法工具,可将构建起的绩效平衡维度与其他战略目标整合。常与BSC一同出现在图书馆规划制定中的有:关键成功因素(CSF)与关键绩效指标(KPIs)两种分析方法。从评估测量指标的角度切入制定战略目标体系,能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Wessman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表明,CSF分析被认为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能满足将公共组织需要达成共识的愿望,并建议将CSF模型作为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重点的工具[25]。

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将BSC与CSF结合使用,如芬兰国家图书馆2006-2015年战略用BSC搭建战略框架,保证战略鲜明易于传达;内容方面则设有CSF来引导规划按照预期重点方向实施[26]。值得注意的是,CSF确定的一般关键成功因素为5-9个,容易忽视次要问题,在应用于具体的管理问题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而且,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需要重新开发系统。因此,与BSC等更重体系化的管理工具协同使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战略规划也可以将BSC与KPIs结合使用,从BSC的4个维度将图书馆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可衡量的KPIs体系,以保障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例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普牙卢普公共图书馆采用BSC方法,从公共价值、用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财务五个方面制定战略规划[27],根据自身公共服务的特征将公共价值单独列为第一维度,将财务调整至第五维度,再设置有具体的KPIs指标值以加强战略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正的过程,BSC将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相互平衡的绩效维度,KPIs则按SMART原则和管理上的“80/20”原理,将战略维度细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也是KPIs的确定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必要的修正。如威尔士国家图书馆明确使用KPIs以衡量所提供服务的最新发展情况是否符合规划预期,该馆在每年的年度运营报告中列出KPIs的追踪情况,发展绩效指标虽因具体年份不同可能发生改变,在综合考评其服务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出三年规划等较长时间的目标,即以KPIs修正战略目标[28]。这三种方法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战略目标的分解、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规划,实现对图书馆的体系化绩效管理,以此衡量并提高图书馆战略绩效。

4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策略

4.1根据图书馆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工具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在应用工具上应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工具选择上要有鲜明的针对性,特别是要结合图书馆类型、级别、规模、影响力等特征,选择有效工具。根据表1,大型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可考虑使用多种环境扫描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BSC与CFS结合或BSC与KPIs结合的方法。而小型公共图书馆在战略制定中可以目标管理(MBO)为基础,运用SWOT、焦点小组、CFS等方法,避免使用比较复杂的PEST、BSC、情景规划等方法。在战略规划中,方法和工具并非使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而是要强调其适用性与有效性。

4.2多元工具协同使用每款管理工具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深入的了解管理工具的优势与缺陷是合理使用工具的基础。去粗取精,协同使用,实现最佳的战略规划才是目的。英国贝德福德郡图书馆业务规划中就明确使用了KPIs、SWOT多种工具[29]。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13-2014年社交网络战略中,在设计各社交网络战略时采用矩阵,分析各渠道的优势,结合使用环境扫描,在评估战略执行中则采取了投资预算报表等传统正式报告与情感分析融入用户相结合的方法,以制定针对性策略[30]。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需全方位细致思考的工作,“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过程应充分了解战略管理工具,利用多元化的工具,以保证战略规划更有效、更具较强的执行力度与可操作性。

4.3制定与实施工具并重国外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实施为目标,重视实施后的评价。PLA2009年战略规划最新版进一步强调战略实施与制定的无缝衍接。“十二五”期间,我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突出问题。因此,图书馆既要注意在制定战略规划中运用战略管理工具,也要重视实施过程中运用管理工具。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可考虑使用7S模型,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年度计划等方法检查战略规划的实施。例如,可运用KPA(KeyProcessArea,关键过程领域)工具,做好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KPA的检查考量统计与一个任务的KPI联系起来;还可以结合KRA(KeyResultAreas,关键结果领域)工具,以实现图书馆的整体目标,达到满意的结果。参照企业实施绩效量化管理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实施绩效量化管理也可以从KPA(指标量化执行阶段)到KP(I指标量化考核阶段),再从KRA(指标必要达成的结构性目标管理阶段)到BSC(指标的战略管理阶段)。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公益机构,没有企业所面临着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往往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限的经费也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没有得到规范和发展,这些管理方面的瓶颈构成了图书馆进一步发挥信息服务功能的障碍。而作为在产业界广受好评的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复杂生产和服务系统的优化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成系统的效率。近年来,信息管理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基于文献管理的图书馆的职能和管理手段发生了转变,图书馆管理日趋向于工程化,主要表现为采用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工程化[1]。同时,在当前图书馆中,不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存在着馆舍空间不足、图书馆员工作分配不合理、图书等文献使用效率不高、用户服务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马昀在论文[2]中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僵化、服务形式单一、激励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现代产业管理的先进手段成为现代图书馆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本文即在分析和研究工业工程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业工程理念的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相关策略,以解决当前图书馆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理念,可以分析出图书馆中的价值增值过程和价值非增值过程。其中提升用户的信息服务水平的过程被称为价值增值过程;而其它一切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过程,都视之为浪费。正是基于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着的大量非价值增值和过程,采用在工业界广泛使用并效果显著的工业工程理念与技术,对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工业工程理念与精益管理模式

2.1工业工程(IE)理念

现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这些管理手段和方法集中体现在其所分立的工业工程学科。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研究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施,并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明、预测、评价其所获得的结果。它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能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最优化的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国际上与MBA教育齐名的十大教育支柱之一[3]。IE最早产生于美国,由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所创立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工业工程的起源。上世纪50年代,日本引进并发展了IE,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精益生产模式,成为IE发展的新阶段,受到各国产业界的重视。我国最早将工业工程引入到生产实践中来,要数华罗庚于上世纪60年代领导开展的优先法、统筹法等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工业、交通运输、建设、国防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4]。现代工业工程不仅应用于工业领域,还扩展到一切组织和机构,包括服务业和政府部门。应用的目标就在于对组织或机构整体系统的优化。现代工业工程主要突出以下思想[5]: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观点。

2.2精益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模式,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所广泛采用。WomackJP,JonesDT在著作[6]中系统地提出精益管理模式思想,此后精益管理模式成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下,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精益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管理价值流,通过运用精益管理模式工具,适时适量生产,减少浪费,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流程,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7]。简而言之,精益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永无止境地消除浪费并为顾客创造价值。精益生产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运用IE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法,追求对企业中各种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追求整体系统优化、推行零库存制度、消灭一切消费以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以此来创造出最大的生产效率和效益。JIT(及时生产)模式、“5S”活动、作业标准化、作业均衡化、ECRS技术、5W1H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都是精益生产模式的典型应用,在各类型企业和组织的应用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是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主要应用。精益思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时刻围绕管理价值核心,不断消除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每个员工积极参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传统用于制造业的精益生产和管理模式,也越来越被服务行业所广泛应用,特别是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精益思想有利于开展高效管理,实现在消耗最少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接近客户需求的目标,提高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叶丽花[8]把精益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艳霞,蒋俊青,曹美嫦等通过使用精益管理模式理论改进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医师、护士以及患者的满意度;DavidSimons和DavidTaylor[9]通过对英国某牛肉供销精益改善,使交付时间缩短了20%;杨青,陈雪,闫植林[10]将精益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民航地面服务过程,并构建了精益的民航地面服务体系框架。

3图书馆引入工业工程理念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分析

鉴于目前图书馆管理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引入工业工程中的精益管理模式理论与方法,以改善图书馆的管理,构建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体系,将用户服务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以工业工程的若干技法作为支撑,实现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精益管理模式,可以用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图1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的精益屋图

3.1在图书馆中积极开展“5S”活动

“5S”来源于英文中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ize)、素养(Self-cul-tivation)五个单词的开头字母S,故以“5S”来代指这五项活动。5S是精益的基础,主要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兰琼,卢达溶[11]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在图书馆中开展“5S”管理的思想,并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来说,在图书馆中开展“5S”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在图书馆中开展“整理”活动主要有,加强对书刊、报纸等文献资源的整理,减少由于馆藏无序给图书馆读者带来的找不到书的因扰。同时,要将核心馆藏与非核心馆藏区别开,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图书馆中开展“整顿”活动是在“整理”活动的基础上,对整理后的书刊合理布局,不需要的物品坚决清除,对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定位摆放,一旦发现错位,则及时更正,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错架的情况。实施“三定”,即定物品的摆放区域;定合理的物品数量;制定合理的标识。通过目视管理、定位管理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和环境优化,为工作人员和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清扫”活动,则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台、书架、图书文献、检索机、桌椅等所有图书馆的空间定期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书籍摆放整齐、桌椅书架无积尘等。“清洁”则要求巩固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保持并维持其成果,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环境。“素养”是指培养和养成图书馆馆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素养”是整个5S活动的中心,它要求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其它四项活动(4S)持续进行下去的保证,同时也在4S活动中升华。对图书馆馆员“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学习、养成教育、集体活动的方式培养;但主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得人的素质与图书馆管理活动同步发展,使得“5S”活动在“巩固———提高———再巩固———再提高”的循环中,实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2用“5W1H”技术来提升图书馆的计划管理的水平

“5W1H”技术是国外管理学家对计划工作内容的概括,即:Whatshoulditbedone(做什么)?Whyshoulditbedone(为什么做)?Whenshoulditbedone(何时做)?Whereshoulditbedone(何地做)?Whodoesit(谁去做)?Howtodoit(怎么做)?通过对计划工作的不断追问,将计划做得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步步落到实处。图书馆管理中,可以将“5W1H”技术用在图书馆的各项计划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常用的计划工作包括:馆舍修建计划、文献采访计划、文献编目计划、人员招聘计划、数据库定购计划、活动组织计划等。这些计划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计划安排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采用“5W1H”技术,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使得计划的制定精益求精。以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定购工作为例,运用“5W1H”技术具体分析如下:做什么(What)———向数据库提供商购买下一年度的机构包年使用权限;为什么做(Why)———为图书馆所服务的用户(科研工作者、学生与教师、普通读者等)提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以支持其科研和学术的需要;何时做(When)———依照各数据库服务商合约到期前3个月;何地做(Where)———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谁去做(Who)———图书馆馆长、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图书馆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怎么做(How)———通过向图书馆数据库用户的调研和反馈,在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数据库服务商所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内容和价格,使得数据库定购经费预算得到最大的用户满意度。通过对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定购工作的“5W1H”的提问,可以明确该项工作计划的各项细节,使得工作计划合理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可以对计划工作从总到分嵌套使用“5W1H”技术,为图书馆的计划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以达到提升图书馆计划管理的水平。

3.3用“JIT”思想,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从制造业中移植而来的“JIT”思想,即“适时生产”(Justintime)也称准时化生产,它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需要的时候才生产,并保证质量要求,以此降低库存成本。从JIT思想的概念来看,按需生产和及时生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保证质量和零库存则是其精益思想的体现。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也面临着如何减少成本,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减少用户在图书馆查询和检索文献的时间;减少还书上架的时间周期;降低库存馆藏图书数量;减少预约借书的等候时间等。在图书馆中运用“JIT”思想,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增加文献检索机器,合理配置在图书馆各个区域,并准备笔和纸,以方便读者在最近的检索机上查询相应的索书号,并记录下来。*建立一个还书及时上架的流程,安排专门的人员将用户所还的图书,不经过等待,直接检查、加磁后放入到所在的书架,从而取消待上架馆藏书库,做到“及时生产”,最大化图书的利用效率。*取消还书后的库存时间,书籍还后,经质量检查后,立即摆放在相应区域的小车上,由专人负责上架,流水线方式的作业以保证书籍的及时循环使用。*用户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图书馆提出的预约借书、文献查询的申请后,由专任图书馆员通过馆内查找、馆际互借、网络文献传递、购买定购等方式,在预约期内完成文献的准备,使得预约用户到期后可以拿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3.4运用“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出让人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sEngineering)是一门运用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改善工作系统(包括人、工作、工具、设备、工作场所、工作责任和周围环境等),使得人员能在最安全和舒适的情况下,发挥其最大工作效率的科学。在图书馆中有大量的涉及到人机环境的问题,例如: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台的设计、文献检索台的设计、书架的设计与摆放;图书阅览台椅的选择、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藏书库的设计、图书馆环境装饰等。由于国情和地区的差异,不同地方的图书馆由于其服务对象的体格和偏好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图书馆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以适应最大多数人群的需要。以图书馆中照明设计为例,设计的原则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人工照明设备为读者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图书借阅环境。由于图书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同,对照明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借阅书库的照明设计的目标是使读者感到舒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的疲劳感,保护视力。从节能和视力的舒适度来看,选择吸顶式的照明度在150~200lx垂直照明的荧光灯,并辅以适当的局部照明,使得光线均匀漫射,以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书籍中的小字体为宜。图书馆中其它各区域的照明也以舒适和满足工作要求为原则进行设计,表1给出了图书馆各功能区域照明设计的细节。

3.5标准化作业与持续改善

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是贯穿图书馆精益管理模式始终的基础。标准化与持续改善看似是互相矛盾的,但却是实质相同的两个方面。标准化使得改善得以完全、彻底地贯彻,而不断的改善则是建立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持续改善的对象,而没有持续改善,标准化作业成为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僵化的工作方式。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图书馆工作的无效工作和浪费,合理规划和确定图书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对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过程中,可以采用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重新规划各岗位的工作内容,使得各岗位工作负荷均衡,减少等待与浪费。“持续改善”是IE不同于其它工程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IE的精益管理模式策略最终需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持续改善。

4结语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科学实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23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引 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校教育事业也随之飞速发展,我国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极高,多数高校都新建或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以保证高校的教材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新建或规模扩大,都涉及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图书馆搬迁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投入使用的时间及其功能作用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搬迁这一工作,不仅包括对图书资料的搬移,还要制定高效率、节省物力人力的工作计划,尽可能节省资源。假如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缺乏明确的工作计划做指导,可能会出现图书资料混乱摆放、物力人力的浪费甚至可能对珍贵书籍的浪费。因此,高校应重视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计划,尽可能将其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质量的完成。为了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必须不断扩大教学规模,高校图书馆也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给广大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高校图书馆应不断创新,实施对图书馆的新建或规模扩大,搬迁工作也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

2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科学实施方法

2.1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前的准备

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首先都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工作计划,以此来指导工作的进程。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也是如此,在搬迁工作的准备期间,高校应重视外出调研,去其他高校参观图书馆,学习优秀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再根据高校自身的特征,制定出符合高校本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当今社会是数字信息化的社会,在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中,应重视网络自动化、信息化的使用,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人才。网络自动化、数字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中的应用,还可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保证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目标的制定应是科学合理的、全方位的,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不仅是普通的房屋搬迁,应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为前提。新图书馆的格局布置也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进行,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应把新图书馆的布局深入了解,从而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应深入考虑到高校长久的发展状况,以新图书馆的格局布置为基础,确保图书馆功能作用的发挥,为高校更好的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2.2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中

在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高校应遵从制定的工作计划,一步一步完成工作目标。搬迁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能力至关重要,工作计划制订得再好也需要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高校应做好搬迁工作人员的动员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图书爱护意识,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对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思想工作,让工作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搬迁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让工作人员能以身作则。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实施的时间选择也应有一定的标准,高校应尽可能避开图书馆使用高峰期,利用暑假或寒假等假期来进行搬迁工作,减少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工作人员也可利用此时间段进行图书的整理与重新归置,不影响图书馆在开学后的正常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信息一般比较珍贵,书籍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保证新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充分的文献资源服务,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合理调整,在搬迁的过程中,保证大类图书始终在一起,便于新馆图书的上架和摆放,也不易使图书散失。在资源出库、装车、转运、卸车、入馆5个主要步骤中,每个步骤由专人负责,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装车过程中,每包、每捆图书都对号入座,放置在提前标注好的书架上,及时对每车的图书进行妥善安置,不积压滞留图书。

2.3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完成后

当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完成之后,就只剩下对图书在新图书馆的拆包、整理摆放工作。图书的拆包工作任务不重,高校一般是选择划分工作任务、责任到人的方法,可请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做工作,按照包上的编号,打开包,将其摆放到新图书馆的对应位置。

在新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摆放整齐后,高校还应制定合理的服务方式,实施当今社会所需的检阅借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满足当代高校师生的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了解认识新图书馆,做好图书资料的宣传和借阅辅导工作。高校图书馆的分类管理模式,更加方便以后的图书资料补充工作,还可节省使用者的时间,更好地服务使用者。

3 结 语

总的说来,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是一项艰巨、困难的任务,应受到高校的重视,针对这一巨大的工作任务,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再考虑高校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精心制订搬迁工作计划,确保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促进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焦玲霞.浅谈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8).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 公共图书馆 战略规划

[分类号]G250

1 引言

战略规划,简单来说,是指对一个机构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并实施这些决策。它规定机构的使命,制定指导机构设定目标和实施战略的方针,建立实现机构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决定行动的方向。“战略规划”如今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更不是一个停留在口头的书面术语,虽然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企业界,却又不再仅仅是战略理论界和商业实践界关注的重点,而是逐渐渗入到其他各行业、各部门,并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战略规划已不是某一个组织为应对某一次巨变或危机而临时采用的决策手段,而是一个组织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常态的科学管理工作。

随着对战略规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仿效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管理中引入了战略规划,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根据对国外部分图书馆网站内容的统计来看,多数图书馆都有战略规划文本,在收集到的260份文本中,美国的达到了125份,英国34份,加拿大31份,澳大利亚10份,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量的文本分布。而在这260份文本中,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制定的战略规划有150份以上,可见战略规划在国外图书馆有相当高的普及率,而公共图书馆则是战略规划坚定的拥护者和引领者。

2 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界,虽然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不少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但把战略规划作为管理工具加以应用的案例,却少见报道。进入21世纪后,在动态发展环境和挑战面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有必要重新审视战略管理思想,全面系统的借鉴相关的理论,以战略规划为工具,促进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现状存在以下问题:①意识淡薄。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柯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课题组在问卷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普通馆员甚至没有听说过何为战略规划,一些管理者对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热情,满足于图书馆现有状况,认为战略规划对图书馆是可有可无的。②实践不足。通过对国内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几乎没有图书馆明确制定战略规划的,只有“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图书馆发展“十一五”规划,而这些文本从框架结构到内容层次都欠缺应有的紧密性和全面性,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规划。③研究滞后。在学术界,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也一直很少,在CNKI数据库中对1985~2010年的数据进行检索,题名包含“图书馆”与“战略规划”的文献仅有26篇,关键词中包含“图书馆”与“战略规划”的文献仅有32篇,如果限制到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论文则不足10篇。虽然国外图书馆界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引进战略规划,而我国对战略规划的研究从2007年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一些关注,最有代表性的是《图书馆建设》在2009年第10期发表了一组5篇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题论文,分别是关于国外各类型图书馆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战略规划制定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文章,没有专门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研究出现。

3 现状分析

3.1 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归属于文化系统领导,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公共图书馆在人事任免、办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缺少自主性,不能依据本馆的情况而灵活解决具体问题。这种管理体制不合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及图书馆界的共同关注。席涛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从成本――效益分析,公共图书馆运行成本不经济;从委托――分析,公共图书馆责任机制不健全;从产权结构分析,公共图书馆产权关系不清晰。王冰认为,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与机制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干预或决定公共图书馆管理事务、公共图书馆内部机构权责不清、传统管理模式与观念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等缺陷。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认为全国图书馆存在着“多头绪的逐级管理,客观上造成认识不统一,投入没规矩,服务无明确要求,发展无长远目标”等问题。

同时,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管理成本与服务效益很难准确计量,政府对图书馆的绩效考核也没有完善的体系,使得图书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问题得不到解决。美国的一位系统科学专家曾说:“在我的一生中,我甚至不能模模糊糊地知觉到什么是图书馆的功能测度。我的许多学生曾经做过艰苦的尝试,但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知道大学图书馆要使什么最大化。”甚至有很多人对图书馆已经形成“不重管理,不讲效益,缺乏经营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印象。

战略规划产生的初衷是为了降低急速变化的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认清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对未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未雨绸缪,提前制定解决方案。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绩效的压力,也就没有主动去变革、主动去做长远规划的动力,因而战略规划的意识很淡薄。

3.2 缺乏积极示范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战略规划(2006~2010)》中明确定义其任务为:“领导图情服务和图书馆行业走向发展和进步……”,事实上,自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的那天起,它就一直在践行着这个使命。不仅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定战略规划的指南和参考资料,该协会还以身作则,持续制订了本组织的战略规划,如“ALA Goal 2000”、“ALA Action 2005”以及“ALA Ahead to 2010”,并且2011~2015年战略规划也正在制订之中,为美国其它各图书馆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同时,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以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也都非常重视战略规划的研究,特别是当图书馆发生重大变革、重组或合并的时候,更需要开展战略发展的研究,如大英图书馆在内部结构大调整、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档案馆合并的前后,都对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一些引领图书馆发展潮流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技术往往会通过他们所制定的战略规划反映出来。因此这些战略规划的出台,不仅会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其它图书馆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整个图书馆行业形成一种重视战略规划、制订战略规划的良

好氛围。

反观我国各重要组织及图书馆,在战略规划工作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是极其微弱的。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上可以看到“近期规划”一栏,其中只有三条记录:“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工作计划”、“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工作计划”,很显然,中国图书馆学会制订战略规划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在执行战略规划过程中也没有每年都制订阶段性的具体工作计划,这无疑会影响其“十一五”规划的效果。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的最高级别的图书馆,无论在资源上还是服务上以及理念上,都应该走在其它图书馆的前列。而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同样只看到一份2006年4月3日通过的“国家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纲要”文件,这也显然是在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所做的战略规划工作,并未将战略规划作为其管理的常规工具加以应用。

3.3 缺乏理论指导

为了促进本国各公共图书馆规范地制定战略规划,推动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提高图书馆工作绩效,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先后出版了多种规划工作的参考资料,如《公共图书馆之规划程序(1980)》(A PlanningProcess for Public Libraries,1980)、《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效评估(1982)》(Output Measures,for Publw Libraries:AManual D,Standardized Procedure,1982)、《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效评估(1987)》(Output Measures,for Public Libraries,2ed.,1987)、《公共图书馆规划与角色确定》(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如r Public Libraries:A Manualof,0ptions and Preocedures,1987)。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分支协会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编辑出版了《订规划,促成效:公共图书馆改进过程》,详细列出了公共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中可能经历的23个步骤,供图书馆依靠自身的情况选择采用。2001年,该协会又编辑出版了新版指南《订规划,促成效:改进的步骤》,为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工具和理论指导。正是有了这些模本,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开始制定各自的战略规划,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效率,例如美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和巴尔的摩郡公共图书馆、圣荷西公共图书馆、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分别制定了其战略规划。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性质上与美国图书馆协会是类似的,它是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承担着指导与协调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业务、管理、交流、合作等重任,因此理应在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方面发挥促进、组织、指导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上,除了该学会仅有的几条工作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在其“行业协调指导”一栏中并未见到根据我国国情编制的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参考资料和指南。可见,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组织学术交流过程中,战略规划尚未能引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重视。因此,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制定战略规划的难度无疑加大了,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各公共图书馆也就选择了回避。

4 建议及对策

4.1 体制改革

根据前文分析,由于体制不合理,我国图书馆对于战略规划的制订表现出严重的漠视态度。而这样做的后果,远的来看就是因为没有明确使命,在经费不足的一段时期内一度实行收费服务,以文养文,破坏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民主制度保障的底线,成为社会公众诟病的对象;近的来看就是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之后,一方面政府经费缩减,减少了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由于没有事先的规划而导致资源续订困难,出现断点,有的馆甚至需要靠裁员手段勉强维持运营;另一方面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读者到图书馆不仅仅是休闲、借还书,更需要图书馆提供面向求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图书馆比以往都更需要人文关怀服务,需要更多的人手来解决更细致、多样的需求问题,而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培养及更新又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远的规划才能完成,所以在面对新的用户需求时顾此失彼,影响了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想得以健康发展,就必须制定战略规划,而要制定战略规划,就要先改革现有的管理制度,更新公共图书馆事业单位“铁饭碗,只管用钱不管效益”的落后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也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首先,要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自,使公共图书馆能从本馆的实际出发,制定本馆的发展目标。其次,公共图书馆现有的运行机制中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现有的考核体系缺乏激励作用和约束力,这是造成其绩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使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发挥更好的效益,必须对其实行绩效管理,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机制,积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目标管理等新的管理手段,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意识,强化其危机感,关注外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启用战略规划工具。

4.2 国家图书馆、省级馆要先行

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的财力、人力、物力都比其它公共图书馆具有更多的优势,在业务上与其它各级公共图书馆不仅存在指导关系,甚至还有隶属关系,因此应该积极尝试引进先进理念、使用科学的管理工具,为其他公共图书馆提供学习的榜样。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应加快制定战略规划的进程,并严格执行,及时将动态信息及经验以各种形式公布,带动全国其他各馆走上战略规划的科学管理之路。

当然,作为国内图书馆界运用战略规划工具的先行者,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在制订战略规划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模式,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规划之路,否则很可能会归于失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联想公司在制订2000年的战略规划时,由于其咨询公司麦肯锡选择的“三层面发展模型”与联想当时面临的战略情境不匹配而导致规划绩效不佳,甚至成为一个经典的失败案例”,这表明同一个模型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组织,也不一定适用于一个组织发展的所有阶段和情境,选择适合的战略规划工具和模式非常重要。另外,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不能仅凭图书馆领导或有关主管部门的主观思想和个人经验,要积极调动全馆的力量参与。对于图书馆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组织分工等纲领性文件,可由图书馆战略规划委员会为主要力量制定;对于目标对策、年度计划等部门及规划,要下放到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在充分听取馆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再提交到战略规划委员会审核。同时,加强调研并积极听取读者、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不能闭门造车,根据各种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来确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4.3 中国图书馆学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中国图书馆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同国际图书馆界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促进图书馆整改和发展;通过制定图书馆法规和规章,规范公共图书馆各项管理;通过组织继续教育和“志愿者行动”活动提高图书馆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说,中国图书馆学会是我国图书馆界的标杆,是行业发展的领路者。同样,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乃至所有各类型图书馆中成功推行战略规划工具,中国图书馆学会是能胜任的,也是责无旁贷的。

首先,中国图书馆学会要加大力度推动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目前,该学会下分设有“目录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用户研究与服务”等15个专业委员会,建议再增加“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便集中人力、长期、定期地研究战略规划相关问题。每年学会都会组织多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学术会议,如“新年峰会”、“青年学术论坛”、“年会”等,在这些会议上加入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议题,以战略规划为新的研究热点,尽快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

其次,加强战略规划的培训和宣传。Miatzberg(1990;1994)提出了战略规划无效的“三重谬误”问题。他认为,正式战略规划的实效源于预测性谬误、分离性谬误和正式性谬误。预测性谬误是指战略规划假定未来外部环境趋势可以预测,而环境趋势并非总能预测;分离性谬误是指战略制定者(即公司的战略规划职能人员)与战略实施者(业务管理者)的分离;正式性谬误是指战略规划把重点放在战略分解、细化或程序化,而妨碍实质性的战略思考或战略的形成。Miatzberg的观点也许正是很多图书馆管理者以及馆员所担忧的,其实,通过学者Grant(2003)对世界最大的8家石油企业的案例研究以及Kaplan和Beinhocker(2003)对30多家大公司的研究表明,经过审慎的设计与实践,Miatberg所说的“三重谬误”并非是必然的,合理的目标和设计能够使战略规划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对于战略规划作为图书馆管理工具的积极作用不应再持怀疑态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在组织培训时,应将“战略规划”相关知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邀请企业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专家讲学,让大家了解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工具、流程、评估等知识,为下一步制定以及执行图书馆战略规划打下基础。

再次,组织专家学者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及相应的工具。虽然前文所述,战略规划只是一个工具,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但是,同一国家内部的各公共图书馆又有着很多方面的共同点和相似点,例如相同的文化、经济、科技、政策等大环境,类似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对象等小环境,因此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为了提高各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效率,降低盲目性,中国图书馆学会可以像美国图书馆协会那样,通过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集中编制战略规划指南手册,开发设计相关的软件和模板,并通过小范围试用、修正、再试用、再修正等环节后形成正式版本向全国图书馆推广,供各图书馆参考使用。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员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6]田昊.浅谈图书馆人本理念的培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图书馆员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6]田昊.浅谈图书馆人本理念的培育.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200*年是实施“十五”发展规划最后一年,也是我院迎接教育部教学水平评诂最关键的一年。去年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勤奋工作,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绩,开了个好头,为今年更好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年我们的任务仍很艰巨,任务繁重,我们要以200*年学院党政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继续以迎评工作为重点,认真整改;以服务工作为中心,开拓创新;以提高馆员素质为根本,强化教育。在基础设施、文献资源、人员队伍建设及科学管理、读者服务等方面要不断完善和拓展。为明确任务,齐抓共管,高质量完成200*年图书馆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年度图书馆党政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

1、按照院党委的布置和要求,利用周三下午时间认真组织好政治理论学习,联系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时间落实。

2、严格支部组织生活。坚持每月一次支部活动,每学期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并结合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找差距、提意见、定措施、抓整改,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不求进取、理想淡漠、先锋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从而提高党员的自觉意识、先锋意识、群体意识和荣誉意识,增强观念,转变作风,保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优良传统。

3、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一是按时召开支部大会,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二是加强青年馆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年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吸收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组织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加强党支部廉政建设。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防腐倡廉意识,从而自觉遵章守纪,争做清政廉洁、公道正派的好党员好干部。

5、加强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继续以以人为本、无私奉献、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为馆里的精神支撑,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优质服务”、“馆荣我荣,馆衰我耻”的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道德品质休养和文化素质。

6、调整人员专业结构。目前图书馆22名工作人员中,没有科班毕业的图书馆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仅有一名专科毕业生。如此的专业结构,已经影响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我院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计划下一步我们将以存储传播知识信息为工作重点,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中心,要形成一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没有专业人员企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根据图书馆目前工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向学院提出用人计划,今年引进图书信息情报专业人员2名、计算机专业人员1名。

7、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根据图书馆任务多,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组织骨干人员,分期分批参加省内有关业务短期培训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

8、增强馆际交流和协作,扩大宣传我院、我馆的知名度,分期分批组织骨干力量到市内有关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以此达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水平,推进图书馆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9、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围绕当前高校乃至我校“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及管理与服务创新”、“现代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图书馆采购工作重心偏移与发展趋势”、“情报服务机制与重点专业、学科跟踪服务模式探讨”等热点问题组织研讨会,计划每学期组织一次。并积极组织人员申报科研课题和论文、著作的撰写工作。

10、调整部分岗位人员。开学伊始对99楼借书处及教学楼借书室岗位人员进行调整,同时加强采编部力量,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个馆员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

1、调整99楼专业文献借阅室藏书布局,解决存放图书的问题。随着近2年学院下拨图书经费大幅度增加,馆藏图书总量由7万增至17万,这些书分布于教学楼借书室及99楼专业文献借阅室。截止目前99楼所有书架已达到饱和状态,到馆的新书已无处摆放,加之200*年还要预购10万册图书。为解决藏书紧张的实际问题,我们已向学院递交方案请示,待学院领导同意后马上进行此项工作。该方案是把99楼阅览区取消,改为藏书室,该室能存约35万册图书,可解决近2年采购图书的存放问题。此举目的:一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即可解决燃眉之急;二是有利于采编人员接收新书、验收、加工、录入数据,运书上架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异地搬运,浪费人力和时间的问题;三是为学院节省开支,减少重复上设备;四是馆藏图书集中,既利于工作人员管理,又便于读者借阅。与此同时,要完成书架订购及99楼专业文献借 阅室图书重新布局任务。

2、制定图书馆房屋维修计划。地处教学楼的图书馆各借阅室、办公室墙面破旧需维修、粉刷。

三、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1、完成10万册纸质图书、5万册电子图书、10种体育文献数据库的采购任务;自建外文期刊数据库;继续进行中文图书及专业期刊录入数据工作。

2、制定200*年文献信息采购计划。一是按照《20__─20__年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计划》及目前馆藏实际情况,制定今年采购计划;二是根据目前馆藏各类图书比例及今年采购数量,调整各类文献资源采购比例。首先要加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比例,形成馆藏特色;其次要保证学院重点扶持的新兴学科的文献比例;再次要重视基础学科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资源采购比例,控制文学类采购比例。同时要加大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的采购力度,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3、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文献资源采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建立“学科选书员制度”,以保证馆藏建设质量。在各部系设一名资料员,各学科、各专业确定一名教师做选书员,负责向图书馆提出本学科、本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勾选订单参与选书。图书馆与各部系来往通过资料员沟通。如:资料员把订单交给选书员,并负责收集订单,统一交送到图书馆采访人员。图书馆采编部设专人指导,下发订单、收集、、汇总、订购。

二是按照学院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由采编部整理出各学科、各专业的文献采购编目,在此基础上详尽确定采购比例和范围。

三是对人体科学等难以采集的文献资源,继续实行聘请教师协同采购的办法。

四是对学生采取召开读者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图书采购意见。本文

五是积极参加高校集团采购,尽可能以较少的经费购置价格昂贵的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

六是继续采取网上点击订购、电话联系、走出去采购现书、请进来建立采购关系、增加采购网点,保证完成10万册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的采购任务。

四、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建设。

1、加强对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保证图书馆建设可持续性和共享性。

2、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满足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服务的需要。加强与学院网络中心等有关单位的合作,使图书馆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运行,保证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3、完成电子阅览室机房装修及存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及验收工作。

4、各种文献数据库的存储,要积极与有关人员联系,力争上半年完成数据存储工作,下学期投入使用。

五、加强读者服务工作

1、服务理念、服务手段要不断改进,强化工作人员由传统借还“保管员”服务向人性化、自动化、网络化服务转变。

2、服务工作重点强化文献资源的广为利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要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1)、应用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复印服务、咨询服务、定题服务、报导服务等方式,有效地满足读者对文献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2)、电子信息服务。一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网络化技术为服务手段,以网上阅览、检索、参考咨询和查新服务为主要形式;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网页的服务功能,通过主页中“新书推荐”栏目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信息;利用网页“读者意见箱”及时了解并尽快解决利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三是挖掘ilas服务功能,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工作。

(3)、开展文献信息调研服务。一是要经常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与综合,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充实完善的办法;二是要了解和掌握预购文献资源的市场占有量,研究文献信息的发展状态,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形式的采购。

(4)开展“利用图书馆知识”宣传教育。一是完成好“体育文献检索”利用课的教学任务;二是利用图书馆宣传栏,及时报导文献信息、图书布局、揭示馆藏,帮助读者学会利用图书馆,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读者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对每年入学后的新生要利用图书馆宣传栏进行图书馆概况、地位、作用、藏书情况、服务设施等方面知识的介绍,使新生能尽快地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三是开展“新书展览”活动。新书到馆后经过验收和简单的登记,选择部分专业图书及其它类优秀图书,在99楼研究生阅览室开架展出,坚持一月一展出,一月一更换,这样既可解决部分新书到馆后因未及时加工造成积压存放,不能尽快与读者见面的弊端,又使图书在动态流动中加快周转和流通,同时又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意识与信息意识。

3、继续延长“书刊阅览室”、“99楼专业文献借阅室”开放时间,周开放时间保证在72.5小时,网上资源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服务。

4、组织开展“读者评馆”活动,促进图书馆建设和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请读者来评议图书馆的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召开读者座谈会、设立评议箱等多种形式收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

六、加强管理,严格制度。

1、继续做好考勤工作,严格执行学院及馆里请销假制度和考勤办法,坚持每月如实上报,并向全体人员通报。

2、各岗位业务工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各借阅室图书、期刊摆放整齐,录入图书数据、图书贴标及期刊装订要按照规范要求加工,保证质量。

3、各借阅室要保持环境清洁,物品摆放整齐,积极主动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空气清新的阅览环境。每个馆员要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接待好每位读者,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4、补充和完善电子阅览室及自动化借还图书等有关规章制度。

5、强化日常服务及各项工作的管理。馆里将继续坚持每半个月对各部室工作和卫生进行检查和评比,一月一 总结,评比的结果作为评选先优模依据。

6、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学院提出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梳理目标,确立任务,把图书馆“十一五”规划做实、做细、做好,使其成为今后工作的提纲契领。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质量,提高教学所需文献的保障率,是高校“迎评促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4年8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中,就将“图书馆情况”作为19个二级指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指标中所包括的生均图书册数、生均年进书量等指标,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规模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图书经费预算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从馆藏建设角度为高校适度扩招提供了数量依据,强调了加强高校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高校图书馆应以评估为契机,把图书馆工作与评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相互促进中达到馆藏建设和评估工作双赢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办馆效益和服务水平。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馆藏文献总量不足文献入藏总量是体现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一些办学时间长、经费投入大的院校来说,达标的困难不大。但对一些地方性高校,特别是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其图书馆藏书量小,而学校扩招幅度很大,达标的难度非常大。这样的学校占全国高校的比例很大,因此可以说,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估指标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重数量不重质量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建设。从主观上说,各高校对文献采购的质量是很重视的。但从客观上看,却存在着为迎接评估,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突击采购现象。一些图书馆为了完成采购任务,在馆藏特色建设上考虑得较少,造成文献资源建设特色不够鲜明。由于评估指标中对于电子资源的评定标准不够明确,很多图书馆都是只注重纸质文献,造成馆藏结构不合理。

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推动下,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增加文献购置经费以加快文献资源建设速度。但是,由于大部分图书馆藏基础比较薄弱,积累不足,有限的经费难以满足购买大量文献的需求,馆藏文献资源的增长速度也很难跟上招生人数的猛增速度,馆藏文献资源与高校扩招所产生的矛盾比较尖锐。

二、高校图书馆迎评的一些现象

为了迎接国家教委的本科教学评估,各高校图书馆把增加藏书数量作为迎评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缺乏监督力度,一些高校采取各种办法在数量上大做文章。这些做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临时增加购书经费,突击买书临近评估,文献购置行为容易演变成非常时期的救急行为。为了使藏书量达标,各高校都给图书馆增加了购书经费。但是,在短时间内买到大量适用图书十分困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书源有限,因此,打破了图书馆制订的藏书发展规划和年度购书计划,采购原则和标准也无法执行。

买处理书、低价书、剔旧书充数为了迎接评估,使藏书量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评估指标要求,一些学校图书馆把增加册数作为最终目标。图书馆根据学校拨给的购书经费和藏书的缺口数量进行测算,一部分经费用于买新书,另一部分经费用于买处理图书。由于有限的经费无法买到足够的新书,一些图书馆将买处理图书作为应急手段。而处理图书普遍存在应用价值不高、印刷质量差等问题。

利用师生捐书一些高校图书馆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动员学校师生捐赠图书。但是,捐赠的大部分图书的质量不高,内容过时的书和复本书很多,小说和用过的教材所占比例比较大。图书馆面对这些使用价值不大的赠书,弃之可惜,留之无用。但是,为了迎接评估,增加藏书册数,又不得不花费人力进行处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停止藏书剔旧 在高校教学评估把图书馆印刷本藏书的数量作为一项硬指标时,一些图书馆将长期坚持的藏书剔旧工作停了下来,知识老化、陈旧的图书占据大量的书库空间,且因与新书排列一起,影响了读者选书。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运用有限资金,构建优化的、多层次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应遵循针对性、系统性、效益性、协调与共享性、多载体并建、标准化和特色化等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策略,正确处理好收藏与利用、重点与一般、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文献与书商出版商服务、共建与共享等各方面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文献需求。

1.在做好馆藏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规划,并使其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做好评估前的文献信息收集工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馆藏分析,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的前提。做好馆藏分析,可以帮助学校领导了解图书馆的总体情况,可以帮助图书馆决策者了解本馆文献的收藏情况、文献建设的动态、文献的种类和复本数、各类文献的利用率等;以及哪些文献应剔除,哪些文献要补缺等。再根据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确定本馆的收藏原则、收藏范围、收藏重点和采购标准。另外,还要了解并掌握各类型出版机构的性质、出版计划、书店的发行计划等。还应争取学校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纳入本校发展规划,在经费上予以保证。

2.采取多种措施争取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降低图书馆文献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经费问题是高校图书馆评估的首要条件,没有充足的经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就无从谈起。争取经费的投入是摆在众多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高校图书馆的经费由学校从事业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拨给。因此,各图书馆应首先以《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参照,争取学校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按相应比例拨给。其次,在迎评促建的过程中,资源量差距较大的图书馆还应争取让学校适当加大投入,补充馆藏的不足,这是图书馆迎接评估、加快建设、搞好服务的基础。各高校还可从科研经费和其它计划外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资助文献资源的建设。

在争取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努力降低文献采购成本。实行文献公开招标采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降低图书馆文献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从法律上保障了图书馆与文献供货商的利益。[2]许多图书馆已开始操作此种方式,并取得一些经验。

3.全面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评估的关键在于“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提高藏书量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做到质量与数量并举。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教学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提高扩大文献收藏的范围、确定本校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范围。要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做到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有选择收藏,形成较为完整、有一定水平的文献资源体系。

从微观层面看,图书加工业务外包是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业务外包,是将图书加工的全过程,从贴磁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到分类编目、贴书标、上架等环节,全部交由供应商来做。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缩短图书加工周期,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困难。

4.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特色馆藏建设是指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围绕学校专业、学校特点及发展目标,分期分批、逐步形成自身的与众不同的馆藏结构与体系,有效地、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3]特色馆藏是馆藏建设的亮点,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准确定位,集中优势,重点建设特色资源,并保证其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在特色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还应根据本校学科发展和科研力向,兼顾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各类文献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有计划地确定纸质文献、光盘文献、网络资源等类型文献的收藏比例,这样才能形成配置合理、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色馆藏资源体系,保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特色馆藏建设还要求加强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特色服务。

5.加快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应加大电子文献资源的引进及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开发力度。这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基本原则。单纯要求纸质文献的数量而不计算电子文献的数量,必将影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引进,延缓数字化图书馆的进程。电子文献计入馆藏数可以使图书馆在经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藏书结构、使用效果和读者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购买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比例,有利于优化馆藏结构,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进程。[4]

6.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目前,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广大图书馆的共识。在网络环境下,各成员馆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其他成员馆藏书建设的情况,这样,图书馆在进行本馆藏书建设时,就可参考其它馆的馆藏,决定取舍,避免重复,用少量的资金获取更多的文献品种,扩大共同使用范围。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首先是校际间的协作。其次,对于高校图书馆内部来说,还要促进校馆与各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通过对校内现有的文献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调整,调整校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不合理的文献资源配置,互补余缺。[5]

7.全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必须全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和能力。图书馆馆员除了拥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知识,要了解和掌握先进的信息检索语言理论和应用技术,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做新形势下的知识信息导航员。图书馆馆员还应努力掌握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外语知识,能够广泛收集、处理、分析、挖掘、评价国外各种先进信息,提高馆藏外文文献的利用率,为教学科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

总之,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已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制定设计了蓝图。我们应根据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馆藏建设进行合理的修正、补充和完善,更好地促进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王根,东莞理工学院;孙慧,江西中医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刘文学.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09).

[2] 王立东、杨梅娟.高校图书馆评估及其文献资源建设探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09).

[3] 张林、樊宏利.抓住评估契机促进图书馆的特色建设.教书育人,2005,(09).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在剖析国外联盟合作采购案例的基础上,阐述联盟合作采购的作用、意义及对我国图书馆界的启示,并着重论述国内联盟合作采购成功运行的几个基本要素。

【关键词】

合作藏书建设 合作采购 联盟合作采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读者阅读偏好的改变及出版环境的变化,使得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一方面海量的信息资源令图书馆无所适从,昂贵的电子资源又使采购经费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日益深化和多样性的用户需求,凸显出各馆资源不足的劣势[1]。A.肯特对匹兹堡大学图书馆1975-1977年入藏文献使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入藏图书40%在7年中从未被使用。Macalester College也有类似的发现――1974-1975年间入藏的图书,50%在入藏第一年未被使用[2]。因此,一方面面应对大量闲置文献占据空间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陷入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的困境,图书馆必须变革文献配置的方式。采用联盟合作采购的途径,促进地区甚至全国文献资源整体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文献需求[3]。

联盟合作采购的意义和作用

1.1 合作采购的定义

P. Johnson将合作藏书定义为“在两个或多个图书馆之间以有益于用户和成本效益的方法分担采购文献、建设馆藏和管理馆藏增长和维护的责任”[4]。她指出,通过进行合作、协作,协调馆藏建设方面的不同尝试,首要的意义归诸于一批图书馆经过在馆藏建设方面的努力,获取的馆藏比任何一个馆在自身范围内提供的馆藏要更加广泛和丰富。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清楚地指出:合作馆藏发展是图书馆馆藏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书馆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分工,各自尽可能将一定范围内的文献收集齐全,使各类型、各学科文献在整体上更为充实,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资源共享[5]。吴明德教授在馆藏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馆际互借、合作采访等活动,不能称作合作馆藏发展。合作馆藏发展必须是图书馆之间在馆藏的建立与管理等方面有正式的协议,馆藏发展的政策互为影响,而且保证彼此的馆藏互相依赖。合作馆藏发展不仅要做到目前馆藏资源的共享,也应规划未来馆藏资源的共享[6]。

因此,合作采购是合作藏书建设的一部分,是多馆合理配置馆藏的基础,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利用合作成员内部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在不增加经费投入的条件下扩大文献收集的数量和范围,更加充分地满足成员馆用户的文献需求。

1.2 合作采购的作用和意义

合作采购作为合作馆藏建设须臾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主要具有下述几方面的作用:①有助于拓宽地区或者系统范围内学术性文献覆盖的范围,保证某些学科、某些类型、某些文种文献的完整收集,从而在不增加经费投入的前提下,增加可资利用的馆藏范围,提高用户获取文献的比例。②明确的分工能有效规避误购、重购文献现象的出现,合理使用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从而在充分反映本馆读者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升馆藏的专门性和特色,提高藏书的质量及使用的经济性。③共建联合目录能使读者更加快捷、方便地通晓联盟内各成员馆的馆藏,使读者检索文献更具目标性和专指性,文献请求能得到更好的满足。④促进文献合作采购网络的发展以及重点学科资源中心的建设。合作采购网络的各中心馆,一般都设在某一学科在国内或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师资力量强、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拥有较丰富藏书的图书馆内。因此,不仅可以促进中心馆重点学科的藏书建设,而且有利于形成一批文献资料中心,甚至地区性或全国性文献保障中心。⑤合作采购有利于成员之间推进计算机管理与联机服务,提高文献采购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密切成员馆之间的工作联系,及时交流和分享文献采购的经验。

国内外合作采购发展历程

国外文献合作采购的历史悠久,早在1896年,美国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约翰克里拉图书馆和纽柏利图书馆就开始了合作采购文献方面的实践。随着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及认识的深化,参与馆由单一到综合,地域范围由本地发展到跨地域甚至跨国之间的合作,在文献类型方面也由期刊、图书发展到了各种类型和载体文献。例如,世界著名的法明敦计划(Farmington Plan)是美国首个全国性的合作采访计划,计划实施30年后终止,其中固然有成员馆改变文献收集的兴趣、书商的服务品质不佳、购书经费紧缩、成员馆不愿收藏本馆藏书计划外的文献等因素[7],但是,信息技术设施匮乏、缺乏联合目录以致不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也是计划失败的因素之一。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科罗拉多图书馆收集组织(COLA)在吸取法明敦计划教训的基础上,将合作采购文献的范围限制在低利用率文献,其中包括共同采购罕有的或者昂贵的图书资料。

1983年开始的北美馆藏要览计划(North American Collection Inventory Project, NCIP)的目的,是通过分工合作采购研究性文献馆藏,进而聚合北美地区图书馆共建的研究馆藏。NCIP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过许多讨论,但90年代初期即逐渐消失,究其原因是馆藏纲要撰写不易且缺乏标准,图书馆无法长期承担文献收藏的责任。随着实践的展开,有关合作馆藏建设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逐步深化。例如,在“合作馆藏建设”一书中,詹姆斯、哈尔和菲利普斯指出:合作馆藏建设的成功取决于图书馆三项职能的共生关系:书目检索、馆际互借、馆藏建设[8]。在《联盟环境中馆藏合作管理:VIVA实验项目》一书中,作者在总结以往CCD计划的基础上指出,20世纪的CCD项目往往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而不能被深厚的理论所证实。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合作馆藏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普遍认为不能依赖外部馆藏实现充分的馆际互借,缺乏详细的馆藏数据,没有可供共享的联合目录,文献互借传递速度缓慢,馆际间隔距离太大以及馆际馆藏中重复文献过多等[9]。但到1995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发展,上述影响CCD发展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10]。

国内文献合作采购工作始于1957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方案不仅保证了协调工作的组织落实,而且促进了各中心下属的成员馆按其收藏重点,在文献采购、互借、交换、调配等方面进行分工。特别在外文原版书、刊的合作采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实现了降低复本、增加品种、节约外汇、扩大文献覆盖面、提高文献利用率的初衷。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图书馆界又曾出现过文献合作采购理论研究的热潮[11]。然而回顾国内合作采购的历史,所取得的成就大部分集中在电子期刊团购和馆际互借等方面,至今还很少有专著馆藏合作建设方面的实践。

纵观国内外合作馆藏建设的实践,诚如范德比尔特大学的J. Haar在调查馆藏合作建设项目后指出,合作馆藏建设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其中52%的合作项目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33%的项目源于80年代之前。印刷型文献是合作馆藏发展的主流,并将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10]。因此,随着近几年不少地区、系统间合作采购纸本图书实验项目的出现,我们有必要应对专著合作采购复杂性方面的挑战,深入探索和研究联盟条件下合作采购方面的诸多问题。

图书馆联盟合作藏书建设案例分析

3.1 合作藏书计划产生的背景

科罗拉多州研究图书馆联盟成立于1974年,由分布在两个州的25个图书馆组成,成员中既有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学术图书馆,也有中型和小型图书馆。联盟拥有700多万册孤本和2 200万册文献[12]。1998年建立的联合目录不仅涵盖所有参与馆的馆藏记录,而且还包括与联盟有合作关系的其他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记录。基于良好的馆际互借基础和合作文化,成员馆用户从馆际互借和传递服务中获益匪浅。

提高联盟范围内各成员馆对读者文献的满足率,控制成员馆中出现印刷型文献重叠,防范个别馆可能受经费制约出现负面影响,改善联盟馆藏质量,拓宽联盟馆藏的整体广度和深度成为推动合作藏书计划的主要动力。而2000年起科罗拉多州经济衰退,政府削减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则进一步促进了联盟加强各馆由单独采购向联盟合作采购转变的可行性探索,并选择合作馆藏建设作为摆脱困境的途径。

导致联盟考虑制定该计划的另一背景因素是,期望在采购文献方面加强与书商的密切合作。OhioLINK图书馆通过与YBP合作,由YBP提供成员馆已购文献的目录,从而既为成员馆提供补购纸本文献的机会,也进一步丰富联盟馆藏的经验,同时,与书商的交互使联盟意识到,加强与书商的合作是赢得书商对合作采购计划支持的关键。于是在2005年秋天,联盟在考察各书商服务质量及诚信的基础上,确定YBP和Blackwell为合作采购的书商,并与YBP和Blackwells制订了共享采购计划。该计划与其他计划的差异在于,合作采购的重点集中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用文献,并由图书供应商控制重复文献。

3.2 合作馆藏采购计划的制定

联盟在汲取合作藏书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合作馆藏建设委员会,专门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各种内外部因素对学术图书馆馆藏质量造成的各种威胁。成员由参与馆的代表及成员机构中负责馆藏建设者组成。委员会主席由院长或联盟图书馆的馆长担任。面对有限的文献采购经费及期刊文献价格暴涨造成专著预算经费减少的现状,委员会通过调查采取了多项解决措施,其中包括联合采购数据库,协调剔除冗余文献,批准专著共享计划,减少购买专著复本及平衡和调节各馆有限的经费,以实现专著预算购买能力的最大化等方面。为实施计划,合作馆藏建设委员会率先对联盟控制成员馆重复采购专著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首先确定以10个成员馆拥有的2001-2004年间出版的文献为标本。确定其中4个学科领域,每个学科的样本大约200种图书,其中包括化学199种,计算机科学200种,经济学199种,哲学186种。对文献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中24%的化学文献、40%的计算机科学文献、38%的经济学文献、25%的哲学文献只有一个馆拥有[12]。联盟中不同机构间文献的重复水平较低是形成文献复本较少的原因之一。

根据对文献的所有权和使用情况的分析,委员会制定了旨在控制重复采购本科生/研究生用书的实验计划。由于本科生更有可能要求某一主题方面的图书,而不是特定的文献,因此本科生用书容易出现复本。为了在控制复本的基础上,购买更多适合本科生用的图书,联盟根据参与馆拥有各学科本科生的数量确定经费分配的比例,并按项目中规定的4个学科文献的使用情况分为高、中、低三类。使用率高的文献由三个图书馆各购一册;使用率中等的由两个图书馆购买,使用率低的则由一个图书馆购买。为有效控制文献复本,联盟还要求各成员馆使用馆藏密度分析软件,仔细分析每种文献的年度使用情况、复印的数量、零使用率文献所占的比例,通过分类确定用户预期使用文献的学科范围,进而在编制的主题纲目购书单中清楚地反映出课程对文献的需求,并正确地确定使用率呈高、中、低的学科主题。

同时,该项目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照计划分配的经费比例,根据各馆编制的主题纲目购书单及预期用户需要的复本数量分配图书。成员馆按照惯例将预购图书的清单直接发给书商YBP和Blackwell。

3.3 联盟合作采购计划的执行

3.3.1 制定工作及培训计划

为了确保计划的成功实现,在实施计划前联盟采取了下列步骤:建立实施计划的时间进度表,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与每个书商签定协议,与图书馆Dynamics订立特定的数据服务项目,培训图书采访人员。此外,为了保证联盟拟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用书采购计划与书商供书的一致性,建立了书商供书的范围、要求、工作流程及与分配相关细节方面的制度,并对书商进行采购业务的相关培训。

3.3.2 成员馆严格分工

联盟按照经费水平、主题纲目目录、采购文献的数量及规定的复本数量平均分配给各参与馆。为规避成员馆重复采购已有的图书,采购委员会与图书馆Dynamics合作,从参与馆中导出最近7年的文献书目记录及相应的流通数据。由各参与馆分别建立4个学科的专题纲目书目。确定政治和数学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用书由Blackwell提供,经济和宗教类图书由YBP提供,并分别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读者的范围以及4个学科采购图书的的学科范围(分类号)做了界定。

4.3 构建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

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是吸引各馆参与联合采购的关键要素,只有科学的利益保障机制才能促成各馆形成参与区域合作采购的动机和意愿,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同时合作采购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既要实行参与馆间平等互惠、互相依赖及自愿的基本原则,同时各成员馆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把联盟看做一个整体,把本馆视为其中的一部分,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分享合作的利益。各馆的基础条件不完全相同,购书经费有多有少,文献采购的范围有宽有窄,但各馆必须做到从全局出发,不过于计较单位利益的得失。应定期举行会议进行沟通,交换意见,解决分工实施中随时出现的问题。

4.4 尊重参与馆的发展要求

只有各馆都拥有适当的馆藏数量,才能在联盟范围内为所有图书馆分享。因此,联盟范围内适当的纸本文献重叠还是需要的。此外,馆藏建设具有一定的“私利”性,每一个馆都应该为满足本馆读者的需要建立馆藏,而不是无私地为了图书馆共同的需要建立馆藏。因此,各参与馆在合作馆藏建设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自主性,除了应履行联盟分配的任务外,还必须保持一定的自主性,根据本馆读者的一些特殊需要,采购本馆读者教学、科研需要的一类文献。D. E. Williams认为,参与联盟是因为它能符合读者本身的利益。如果为了联盟整体的利益,分工收集并非本馆读者需要的资料,事实上违背了馆藏发展的原则[17]。

4.5 夯实合作的基础工作

实施合作前须利用学科分类法仔细分析参与馆的馆藏,了解各馆的馆藏特色及读者使用情况,以期厘清参与馆馆藏的强项与弱项,制定合作发展馆藏的方针政策,确定各成员馆收集文献的类型、学科范围和复本数量等业务标准,合理分配采购的责任,以提高合作采购文献与读者实际需求的一致度,这样既扩大了文献覆盖范围,提高了馆藏文献品种,又规避了零利用率文献的出现。

4.6 提高信息技术支持的力度

成功的合作馆藏建设必须辅以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如构建在线合作采访文档、建设联盟成员联合书目数据库,以便参与馆能够在网上看到其他图书馆的图书订单,了解联盟范围内其他成员馆已订某种图书的复本数量及书商提供的书目中还有哪些图书未予订购等信息,以保证各成员馆尽量订购其他成员馆没有订购的文献,进而降低联盟范围内成员馆的图书重复率。

4.7 争取上级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赢得上级部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是合作计划实施的关键保障。按照成员馆读者比例、合理出资采购馆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合作计划的进行,但是,由于不同图书馆具有不同的藏书和服务重点,完全依靠分摊进行合作采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18]。因此,赢得政府或者上级领导部门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可以归避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

4.8 加强合作采购的评估

评估是合作馆藏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改进合作环境和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定期对合作采购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采购文献的使用率以及合作采购的投入产出,以便及时发现和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推动合作采购活动的健康发展。

此外,合作采购除了应重视上述各种要素以外,还应该重视相关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参与馆及馆员对合作目标及馆藏纲要达成共识,掌握相关的文献采访工具、统计和调查馆藏学科分布的方法以及合作采购的方法和标准。

结语

长期以来,国内外图书馆界坚持不懈开展文献合作建设的实践说明,无论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合作采购乃至合作剔除始终是图书馆界需要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核心课题。

合作藏书建设作为馆际合作中层次最深的一类合作,对扩大各馆藏书范围、提高藏书的收藏水平、增加读者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联盟内文献采购与需求均衡的重要途径。因此,网络时代的合作藏书建设,应突破目前限于电子文献团购、期刊协调采购的框架,拓展到电子和纸质文献的合作采购。在传统的“文献资源布局”、“分工协调”的基础上,通过联盟协调实现参与馆自主调节文献采访的品种和采访方针,尽量减少相互重复采购,从而文献品种的覆盖面,保持整个地区或者系统文献收藏的完整性。

针对国内目前合作藏书建设的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文献合作采购缺乏实践,甚至还存在比较消极认识的情况[15],联盟应该提高对合作馆藏建设的认识,将其作为新世纪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把推进馆藏的共建共享作为头等大事来做。文献合作采购是共享的前提,因此,联盟不仅要强化其成员将联盟成员的馆藏看做一个馆藏的观念,并期待以合作采购的方法来聚合馆藏。

由于合作采购远比一馆自行采购更加繁琐和费力,因此,除了需要加强成员馆之间的协商、沟通和交流外,亟需构建一个准确反映成员馆馆藏及方便读者检索的联合目录。同时也需要利用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及时了解成员馆执行合作计划的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已订复本的品种和数量,以便根据本馆读者需要作出正确的订购决策。

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的结合有助于加快文献传递和利用的速度,也有利于吸引图书馆参与合作馆藏建设,以便平衡成员机构的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白冰,高波. 国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特点及启示[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3):108-119.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美学;用户体验

图书馆起源于文化,致力于文化。现代图书馆就像一部立体、富有魅力的无声教科书,它以开放、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来访读者进行审美的熏陶和塑造,将知识文化内化于人的所思所想,促进人类继承和发展知识。作为公共建筑,空间规划利用对图书馆是否能够充分发扬文化特质、表现艺术审美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图书馆空间规划的艺术意境与文化品位,能够更好地将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展现出来,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职能。

一、图书馆空间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诸多探讨空间先进理念的推动,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被重新发现,国内图书馆界针对空间这一主题的探索也日益深入。颇受关注的图书馆空间研究涉及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空间)、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Commons,LC空间)、第三空间(TheThirdPlace)以及公共空间(PublicSpace),研究的主题方向扩展到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阅览空间、共享空间、空间布局等。从空间理论的研究层面来看,图书馆界对空间主题的探究从最初的建筑空间、空间布局等物理空间,发展、延伸至对图书馆价值理念层面上公共空间和第三空间等的研究。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美学理论为指导,旨在从艺术审美及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握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表现,探讨设计美学视域下的空间规划办法。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一)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要素

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是集馆舍环境建设、知识信息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用户需求建设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是通过风格定位、功能划分、空间布局、动态流向、光照设计、色彩装饰、材料运用等环境艺术手法,创造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者基于使用功能和设计美学的要求,综合考虑绿色生态、陈设艺术、空间色彩、声环境、空间采光、通用设计、家具形式、视听环境和通风系统等,将图书馆总体空间艺术和建筑之美深度融合,利用局部空间的特定环境,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年龄、性格、职业读者的多元化的艺术场所。设计优良的图书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雕琢,使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丰富为美学展示和价值引导,将美的内涵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图书馆在知识收集与资源保存的基础上,其空间功能也融合了立体的美学拼贴,在无形中创造着一种综合效果。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引入设计美学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特征。现代图书馆不仅要呈现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纵深,更应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创新知识的集合地。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通过美学引导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获得吸引读者到图书馆的持续动力,在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借助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实现对受教育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健全、完善的品格,从而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和价值导向的树立。因此,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图书馆自身、读者、美学、使用体验等多种因素,打造功能设计、审美情趣和使用体验都让人满意的图书馆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凸显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而且应该充分实现图书馆空间审美的文化传播功能。

三、燕山大学新图书馆空间规划中利用设计美学的实践

燕山大学新图书馆(以下简称“新馆”)通过理性的空间组织和造型手法表达了简洁有力的现代感。主体建筑由若干个类似盒子的形体组成,设计概念取自古代线装书,建筑外观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函的雅致结构,自然地围合出内庭院──内含中国传统书院中的园林精神理念。竖向排列的玻璃幕墙与石墙形似书架,规则地排列着,体现出韵律感,象征理工院校的严谨学风。外观界面的透明玻璃使读者在室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室内的空间开阔、自由、流畅,也为读者与行人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性,流动性的空间设计将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和接纳性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以燕大文库表现文化传承

大学文库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藏阅空间,建立大学文库是高校图书馆对学校智力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收藏、保存、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中国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大学文库,有研究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文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高校文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则处于实体文库与虚拟平台共建阶段,也有少数一流高校的文库已经达到根深叶茂、资源与服务日臻完善的阶段。燕山大学图书馆于新馆规划设计燕大文库,在收集燕山大学名师、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名师与优秀校友的学术著作、教案、讲义、笔记、手稿、手绘图纸等进行收集、陈展。名师是有着深刻思想、业界公认的专家、学者,是能够感染学生的教师,他们一生中产生的大量著作、手稿,使用过的教学教案,批注过的学生论文等文献资料,能从不同侧面彰显学校的教育科研、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成就。燕大文库秉承“弘扬学术精神,传承燕大文化”的设计理念,承担了燕山大学文化传承的责任。除收藏和展示区外,燕大文库还设立了接待区和阅读区。设计师将文库功能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元素,延展文库藏、展的功能至交流和阅读,通过室内设计实现文库收藏与展示、阅览与交流的功能,吸引读者驻足与利用。

(二)以主题书斋展现人文情怀

现代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之一是把图书馆作为多种目的使用者长时间停留的空间,图书馆正走向高度的空间复合化。长时间处于开敞的大环境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设计者应根据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打破单一的藏阅空间界限,将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演变为容纳学习、科研、交往等多样化、多功能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场所。新馆于开敞的传统阅读区域以书斋的方式规划设置了6个特色主题阅读厅,借助建筑结构,打破单调、机械的开敞式阅读环境,根据所处区域藏书的内容定位书斋的设计风格和主题意向,例如,社会科学藏书区设计了红色文化与馆史典藏两个文学主题;自然科学藏书区展示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科普类主题;样本藏书区规划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史学主题。6个主题阅读厅的装修设计及家具选购与所在大区的室内设计风格相互呼应,形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体系,既可以单独使用,成为开敞阅读环境中的点缀元素,又可以巧妙地成为共享空间中的衔接空间,将公共开敞的藏阅区域通过设计美学合理地配置,构成良好的空间序列体系。同时,利用角落空间和边缘空间围合出的半透明环境,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研究和交往互动需求,实现领域感和独立空间体验。通透的玻璃隔断使读者在书斋之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书斋内的包容、自由、流畅也为读者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书斋的设计不仅使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增加了过渡空间的阅读氛围,凸显了空间的艺术审美与人文情怀,是充分发挥设计美学指导意义与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实践之一。

(三)以创意梦工厂实现多样化文化服务

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表现在兼具个人与协作、开放与封闭、安静与嘈杂等多种属性,随着读者学习行为、阅读习惯和研究目标的改变,更多的研讨、交流、协作、创新、展示空间横空出世。保持公众兴趣是现代图书馆设计的目的之一,趣味性的空间体验让阅览环境不再乏味单调,通过空间的层次性打破实体边界,同时延伸心理空间。图书馆的开放交流场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新馆利用大厅上空的连廊开放讨论区域设计沙龙性质的创意梦工厂,借鉴奥地利设计公司BeneGmbH的BOX概念,以盒子为基础模块,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灵活地组合为桌子、长凳、案台、阶梯等,轻松改造家具结构和空间形态,为团队工作和沙龙文化注入新维度,激发团队活力和创造力。创意梦工厂创造的自由、灵动的空间特质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催化了服务创新与空间融合的化学反应。燕山大学是理工科类高校,燕山大学图书馆在努力营造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的同时,竭力为广大师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文化支撑。新馆通过布置开放的交流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集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创新体验、社交体验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为图书馆多样的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四、设计美学视域下图书馆空间规划利用的思考

(一)融合时代文明特质,展现文化育人内涵

图书馆建筑是典型的文化建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刻写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明轨迹的重任。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与文化背景良好地融合,将当下时代的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为高校的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结合本校历史底蕴,立足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艺术性;区级、市级或省级的公共图书馆则应当结合当地的文脉,有效地挖掘地域文化,将图书馆与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空间艺术设计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一步入图书馆就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善用科学规划理念,提升空间美育价值

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放眼于图书馆整体环境构架,合理地布设多样化的功能分区,设计流畅的交通动线,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和装饰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室内导向系统,同时对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研究,充分权衡暂时与永久、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期之间的利弊关系以及计划与实施的差别控制等问题,最大限度、最为合理地利用图书馆人文及现有的景观资源,创造出集生态美学、环境效益于一身,适合读者学习行为和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环境。

(三)发挥设计美学优势,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艺术性是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灵魂。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和对话艺术。设计师应以审美的视角规划图书馆空间,提升空间的意境与品位,根据馆舍建筑风格及文化定位,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图书馆内部大环境中,使空间的环境氛围协调统一,通过满足读者深层次的心理追求,达成读者追求美和感受美的强烈愿望。总之,设计师应将图书馆建筑之美与艺术之美高度融合,努力让每一个室内区域的设计都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开放化、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魅力,从而打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

五、结语与启发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图书馆开始意识到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且针对空间规划带来的环境美化、服务延伸和管理探索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活动。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建已经呈现出艺术氛围营造与理性空间构建相结合的趋势,功能空间设置也从为单纯阅览、单纯体验、单纯艺术表现而设置的直接单义空间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发展。但是大部分图书馆的规划设计仍以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和业务服务为主,较少丰富空间内涵,更不用说融入空间美感。加上受经费投入、服务主旨、治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图书馆在全方位考虑和融入用户价值感官、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等方面还有所不足,设计中仍然存在不能与功能充分融合,无法与区域、校园和图书馆文化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设计美学融入图书馆空间规划,将美学和文化要素场景化,通过空间功能的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元素的高度融合提升图书馆服务动能,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学术文化公共空间,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著,廖薇.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空间演化及再造的驱动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22-28,41.

[2]B-architecten.合成美学布鲁塞尔Muntpunt图书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3):112-117.

[3]程妹芳.基于LC服务的图书馆空间整合与重组──以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36(12):68-70.

[4]彭悦莹.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当代旅游,2019(2):235.

[5]兰小媛,潘卫,郭晶,等.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9):70-74.

[6]胡惠琴.日本图书馆设计的时代性[J].建筑学报,2003(9):66-69.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面积规划 人口 功能

[分类号]G258

引言

2000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加近6.5%,但面积规模却增加了42%。在这一公共图书馆建设高潮中,公众和主管部门都倾向于将图书馆建筑树立为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普遍盲目追求公共图书馆规模、过于注重建筑形式美。在建筑设计史上,芝加哥学派的代表建筑师刘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思想,指出建筑应以实现功能为主要目标,形式则服务于功能。毫无疑问,相关建设设计机构能够解决图书馆建筑的形式美问题,但因其不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不了解图书馆的业务特点,故难以兼顾图书馆建筑的形式美、功能需要及业务的拓展,这使得图书馆建设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因此,如何科学规划图书馆是当前相关领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具有专业知识的图书馆人如能参与到图书馆的规划中,将会对实现图书馆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有幸拜读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广钦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写就的《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研究》一书,发现“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思想在此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张广钦博士独辟蹊径,一改从建筑学角度对图书馆面积规划的认识,从国际化的视野和图书馆人的专业视角,对图书馆建筑如何设计、图书馆面积如何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该书从图书馆业务工作角度出发,分析衡量图书馆面积规划的过程以及设计要素,力求促使建成的公共图书馆更加符合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和用户的需求。以实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的目标。仔细研读此书,发现书中很多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图书馆学建筑方面的力作。

2特点

2.1体系完备

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不是一项孤立的,而是涉及领域较广工作,与建筑规划、业务规划、社会环境、图书馆业务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试图全面、具体地认识并研究图书馆面积规划问题,自成体系地从多个方面搭建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整体框架。作者认为:“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不再单纯是图书馆建筑问题,而是图书馆业务对空间面积的需求分析问题。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不是面向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性建设问题,而是针对单体图书馆建设。从这一视角出发,此书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单体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问题之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出发,以国外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实践为参照,以不同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系统地研究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影响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各种因素,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合中国公共图书馆使用的面积规划方法与通则。

2.2研究内容富有创新性

主要表现在:①作者从图书馆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心理学、建筑学、工程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来阐释其对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影响,比较系统地提出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理论支撑体系。②面积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并不是像国外研究一样仅靠公式的独立计算,而是与众多因素相互关联的。作者全面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影响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社会因素和业务因素,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各项指标形成的依据、理由,由此探讨它们对面积规划的影响。③强调以人口定面积的原则。人口因素是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最基本要素,只有确定了人口数量这一指标,才能推算出图书馆资源的数量、阅览室坐席的配备数量等,从而决定图书馆面积规模。书中提出了两种确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的基于人口统计学和图书馆业务统计的方法。④指标测算方法的创新。书中对一些图书馆面积规划指标给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如图书馆每平方米容纳图书的册数和让读者感到舒适的阅览坐席空间面积。因藏书与阅览坐席在图书馆面积规划的业务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作者这一创新式的计算方法对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3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图书馆面积规划本身就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作者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和实践活动基础之上,作者在美期间亲自参与芝加哥地区Palos Height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实践活动,书中面积规划方法中的许多思想都来自此次实践活动,同时也能够指导实践活动。此外,该书的附录也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附录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功能性空间规划的建筑构成单元》对图书馆建筑构成单元所需空间进行说明,图书馆可以据此明确各构成单元所占面积。而作为附录一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测算表》更是在每个构成单元(馆藏、阅览坐席、工作人员空间等)所占空间面积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较为简单的图书馆总面积需求的计算公式,简化了图书馆面积的计算方法。

2.4作者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多维关注

主要表现在:①对图书馆统计的关注。作者提出要想客观、合理地建设图书馆,无论从图书馆建筑角度还是从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的角度,都需要建立起严格的业务数据统计制度,这项工作无论是对个体图书馆的发展还是我国整体图书馆事业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②对残疾人服务空间的关注。书中专门分析了残疾人使用图书馆的特殊需求,并提出无障碍式的空间环境设计。这反映了作者对残疾人的人性关怀。为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满足所有人尤其是残疾人的需要,就要从在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面积规划上做起。③对中小型图书馆,特别是分馆建设的关注。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惠及民众”以及“普遍均等”服务理念的提出,作者预见县级以下的乡镇、村分馆建设也将很快进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分馆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走向大众的一种趋势,是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研究重点。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项目管理的过程大致分为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结束五大阶段。启动是基础,计划是关键,实施是核心,控制是保障。各个部分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一)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的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过程又可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评估、项目立项和定点等几个过程。具体到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这个过程主要进行的工作有:1.制定图书采选工作条例,突出重点有章可循;2.确定项目经理;3.识别项目风险;4.项目调研:对图书馆原有馆藏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便起草图书采选项目的立项方案;5.项目定点:一般是将图书采选的实际工作托付给采编部;6.制定立项报告:收集资料,提出尽量多的方案;7.项目评估:为了保证图书采选工作的顺利完成,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二)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的计划阶段

计划是一项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持续不断的工作。根据图书采选工作不同时期的情况,时时优化使用人力和物力,保证资源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实施计划应该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干系人干什么、在什么时候干、达到什么效果等等。这个阶段将要做的是:1.确定图书采选目标图书采选目标应考虑学校及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从数量、质量及馆藏特色等方面制定采选目标,即在一定时期内馆藏数量的增长达到何种指标、采选图书对各学科文献的覆盖率达到什么比例;对采选图书的科学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提出明确标准;根据本地区地理、历史及文化特点,图书馆服务任务和本馆读者需求。2.组建团队,明确图书采选干系人及责任分工为了成功计划和管理图书采选工作,使其能够圆满完成,项目团队必须拥有合适的团队成员(即项目干系人)。在组建团队之前,首先指定一个组建团队的人(即项目经理)。每个干系人都应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并给予提供必要的培训。图书采选干系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图书馆馆藏质量的高低,应该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信息、操作(查电脑)和职业道德等要求。项目经理一般由馆长或采编部长担任,文献选择一般由学科馆员担任。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中具有一定的学科指导,能够承担对应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专业工作人员。因此,图书选择一般由学科馆员完成。他们的责任分工见图1。3.确定图书采选工作流程及时间范围为了确保图书采选按时完成,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限制一定的时间。图书采选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图书选择、图书采集、图书验收和图书登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估算相应的时间,制定进度计划。4.预测图书采选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在图书采选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遇到一定的风险,比如资金不到位,图书时间超过期限,经销商不守信用等。这就需要项目干系人及时识别风险,量化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5.成本预算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的条件下,为确保一定时间内完成图书采选工作,就必须进行成本预算。首先要进行资源配置,对成本进行估算,再进行费用预算,以达到对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的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就是将项目计划付诸行动,这一阶段依据项目的详细计划表向项目干系人分配任务,向着目标推进。项目经理对实施阶段中的进度、资金使用和项目计划等一步步进行监督。高校图书馆采访方针是:以教学科研用书为主,兼顾课外阅读需要。图书选择干系人应进行周密的组织,吸收读者参加图书馆的藏书补充工作,建立图书馆与各系部的反馈联系;建立图书馆和有关文献来源机构的联系。到读者中去,实地考察,通过座谈访问或表格提问法,并对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坚持以下原则:1.针对图书馆的专业方向、服务方向、具体任务和时限,提供最新、最急需的图书;2.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体现出本馆特色。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预见未来的需要;3.精打细算,认真选择。另外,图书采集干系人应掌握有关图书采购的各种信息,包括所购图书书名、作者、出版社、价格和数量。图书馆需要图书的时间、书商进货来源等。不盲目采购、不错购、漏购、重购,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图书验收登记干系人按订收单提取图书、核对图书册数,保证图书质量,对图书加盖公章,打入条码,并进行财产登记,最后移交编目部门。财务干系人进行财务结算,审核订购单,承付记书及入库单,检查无误,作好结算、记账,并登记。

(四)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的控制阶段

控制是指项目经理为保证图书采选工作达到计划的结果,并保证在预算的时间约束之内完成而主动采取的管理手段。项目经理尤其在以下环节做好控制:审批、签约、承付、验收、审核、记账。这时项目经理需要账务与审计互相配合双管齐下。审批和签约控制是为了保证图书采选工作在授权和约定的条件下进行,使该业务合法有效;承付控制要保证图书购款支付正确,成本核算准确;验收和审核控制是为了保证图书的数据、质量等符合约定的要求;记账控制要保证采选记录和会计核算真实完整。

(五)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的结束阶段

项目结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作就是项目的竣工验收与后评价。图书采选工作竣工验收是按照图书采选的计划要求检查实施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图书采选的圆满完成。后评价是对已经竣工的图书采选工作的预期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图书采选工作中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等和图书收益资料,重新估算评价,为今后图书采选工作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二、项目管理在高校图书馆采选工作的意义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1.职业生涯管理含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促进组织成员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它包括组织和员工本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过程,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吻合[1]。职业生涯管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个人角度,员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努力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从组织角度,以组织的发展目标为准则,结合员工的实际状况,与员工共同设计出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员工提供既适合个人发展、又反映组织目标的工作岗位。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能使组织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可以建立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双赢关系,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组织在需要时也可以得到具备合适资格和经历的员工,并保证员工的献身精神与忠诚度。本文主要从组织的视角讨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2.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部门的职业特点,把馆员个人发展与高校图书馆发展相结合,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将馆员看做可开发增值的人力资本,向馆员提供图书馆岗位的工作分析、工作描述等资料,结合馆员的心理、生理、学历等个人因素,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并对每一步骤、方向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提供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提高职业素质的机会和人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2]。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图书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强组织竞争力,实现图书馆目标的有效手段。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职业生涯管理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主要着眼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仍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职业生涯管理的科学研究在高校图书馆领域还十分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发展[3]。

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每项业务工作都具有科学研究、教育和服务的特点,这些决定了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性,即在图书馆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层次的多元化结构以及职业成就的不明显性。此外,还包括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服务手段和内容的快速更新所造成的馆员职业压力增大等特点。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问卷及走访调查[4][5]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以下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引进研究生、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在职读研究生以及其他提高学历的教育方式,使当前高校图书馆员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人数迅速增加。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逐渐向高学历、高层次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馆员开始萌发职业生涯意识,并积极争取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环境。但在实践中,相当多的高校图书馆尚未把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列入议事日程,馆员的职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虽然有些高校图书馆为馆员制订了一些发展计划,但从总体上看,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仍始于被动和无序的状态之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职业中目前仍旧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地位低下,领导不重视、图书馆领导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员工职业生涯系统管理;馆员职业道路发展模式单一、职业发展空间比较狭窄、职称评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同图书馆部门劳动强度差别很大,造成馆员心理不平衡;馆员缺乏明确的工作认同,在图书馆工作心理压力大;馆员普遍感到现有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进修机会少、效果不明显,影响职业发展;馆员在组织中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正是由于以上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才造成了现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职业高原”、“职业围城”等问题的出现。因此,积极开展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帮助馆员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既有利于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有效管理,又有利于馆员自身的职业发展,避免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既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能力,又能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解决高校图书馆人才外流问题,实现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双赢”。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途径探析

1.增强领导重视程度

职业生涯管理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这种组织行为的主要策划和实施者就是高校图书馆的领导。高校图书馆领导应有目的地学习和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强化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充分认识职业生涯管理对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6],并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整合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使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与图书馆组织的发展战略相配合,还要在图书馆管理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为馆员创造发展的机会,使馆员的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以达到馆员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双赢的目的。

2.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建立完善、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馆员个人发展与图书馆组织需求相匹配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要始终保持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图书馆组织发展的步调相一致,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防止图书馆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中的不公平现象[7]。为了使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图书馆可以聘请馆内的管理人员、专家或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专家,协助建立馆员职业咨询管理体系,指导馆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选定其职业发展道路,设定长、短期目标。图书馆各部门要结合馆员的聘期考核、评估工作,不断对每个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并提供修改方案。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并直接与馆员个人利益、职业生涯发展等密切结合,不但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帮助馆员及时修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其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更加合理。

3.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给图书馆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既有利于图书馆员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以前的职务晋升途径和职称晋升的途径上,增加技术职业生涯途径,使得技术馆员可以在信息、采访等部门平行流动,使其专业技术知识全面化;图书馆可以采取横向调动或轮岗的方式使工作方式具有多样性,使员工摆脱单一的工作环境和内容,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可以将图书馆工作流程和部门进行重组,对工作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扩展他们的工作范围,提高其业务能力,有利于图书馆各部门的沟通[8];可以成立专题科研小组或其他项目小组的方式,将不同部门的人员调在一起,使其承担双重工作和职务。这样既能帮助那些希望走职称晋升途径的馆员取得科研成果,也能使得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人员相互沟通,对图书馆整体有个了解,而不局限于自己的业务领域。

4.建立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9],它产生的对馆员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激励更为有效。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并使之充分发挥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要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图书馆应该提倡共同的理想、道德、信念,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创造平等、和谐、进取的组织氛围,馆员对组织目标、制度、观念高度认同,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量。个人则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使个人发展融入到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5.协助图书馆员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随着职业生涯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管理主体也将由图书馆为主导转变为图书馆员主动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高校图书馆可以主动为馆员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让员工充分了解组织的发展现状、前景目标、发展规划、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空缺情况等,设置业务培训课程供员工选择和参加;通过单独谈话和工作研讨会等形式,帮助馆员了解自己实际工作经验和状况、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如果加以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将来能做好哪些工作,分别列出计划。从而使图书馆员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在图书馆中更加持久而高效地工作。也可通过协助图书馆员确定职业锚[10],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根据美国管理学家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每一个馆员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馆员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职业锚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业绩。从组织的角度来讲,图书馆管理层应该考虑弹性的职业发展道路,正视馆员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激励和奖赏制度以及多样化的培训计划来满足不同锚型的馆员的心理需要,这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总之,只有将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和图书馆员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既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又从图书馆的全局出发,才能真正实现员工个人和图书馆双赢的目标。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图书馆 搬迁 组织与实施

延安大学新图书馆即将启用,新馆雄伟壮观,是我们学校最现代化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它的投入使用为我们延安大学的莘莘学子和广大的教职员工拥有了美不胜收的知识殿堂。而图书馆的搬迁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涉及到100多万册的图书资料和成千上万元的家具设备,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同时也是图书馆统一规划发展,重新布局的一个契机。图书馆的搬迁是一项周密细致,穷于设计,组织筹划的大工程。对新馆的馆藏重新统筹布局,调整书刊的分布,服务于不同的读者,使图书馆不仅从外观上,而且从藏书结构、服务质量上更上一个新台阶,所以一定要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精心实施。

1 搬迁前期准备工作

1.1外出调研

馆领导和各部室主任到兄弟院校的图书馆参观、交流、了解兄弟院校的发展方向、管理模式、服务方式以及馆藏布局、部室设置等。这样可以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模式,了解他们的藏书布局能为我们新馆的搬迁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1.2图书馆整体大楼的定位与布局

延安大学图书馆是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查阅资料、查阅文献、自修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所以它是学术氛围很浓厚的地方。这要求图书馆在布局大楼时尽可能营造文化氛围和幽静舒适的环境。进入大楼的大厅应让读者立即了解全馆总体布局和利用图书馆的有关事宜,楼内各层可适当布置科学家、文化名人的肖像、格言、名人字画等,并放置花木。

1.3馆内细化、馆藏布局

新馆布局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以方便读者的借阅、满足读者的要求、便于管理人员对藏书的管理为目的施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做到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全面权衡,并要有预见性,即考虑今后藏书的发展规划。在馆藏布局上要把读者利用最多的图书资料放置在低楼,由低楼向上逐渐降低流通量。即把流通量大的书籍如文学类、外语类、社科类放在最低层的基本书库,这样方便读者;而自然科学类书籍相对流通量小,应放在较高的楼层;目录室和工具书库是供读者查阅书目,咨询参考的地方,应放在能明显引导读者流入流出的区域,使他们使用起来很便利,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快的、最完整的检索;阅览室应选择宽敞明亮,相对安静的区域即较高楼层。配套设施、房间的布置应做到“和谐、庄重、自然、美观”为读者营造优美安静的阅读环境。

2 搬迁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1成立搬迁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领导、图书馆领导及后勤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各项工作,保证搬迁工作有序顺利的进行。

2.2搬迁计划和安排

图书馆的搬迁是浩大的工程,必须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必须考虑搬迁各部、各组的先后次序,有计划的分配任务,使参与搬迁的所有人员都明白自己的任务、责任,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计划关键在详细:(1)对原馆藏的统计、清点要准确无误。首先要对馆藏书目整序、归类、排架,统计出各类书的具体册书包括借出册数、在馆册数。为准确计算架位提供可靠的依据,然后下架、打包。(2)打包要求必须结实,要施行统一的标准,打包所用的外包纸要耐磨耐损,不至于在搬迁过程中出现破损散落现象。(3)书包外面的标签要醒目,要标清楚类别、书库、书架,甚至具体到哪一面、哪一层。 转贴于

2.3搬迁的实施

2.3.1劳力的安排

所有的劳力统一安排。图书馆的人员是核心,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还有部分教工分别组织。对馆外人员都要有图书馆人员带领。对人员的使用,要注意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

2.3.2图书下架、打捆

下架、打包工作是一项很细致、却又极为繁重的劳动。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对待。必须按规定的数量、规格、按照中图法的大类打包成捆。成捆的包必须在其上标明组号、书库、书架号、类别以便在上架时心中有数。

2.3.3搬运

搬迁中按人和书编序号,一个换一个,一类接一类,按顺序号进行。随时检查是否有错位错号。家具设备按计划和图标进行按号发放,避免错乱和丢失。搬运过程始终有专人负责,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不得随意变动和更换。

2.3.4拆包上架

图书到位以后就开始拆包上架。预先将书架标明醒目的类号,上架时人员分为两组,熟悉图书排架业务的人员负责架上排书,不熟悉图书排架业务的人员负责将包装拖到各类书架下面方便排架。这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能大大的加快搬迁进度。

3 搬迁应注意的问题

3.1领导要重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相互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力争圆满完成搬迁这一浩大的工程。

3.2计划要周密,准备要充分

搬迁时间比较长,万一遇到下雨天要有补救措施,因为图书报刊不能受潮。搬迁过程中如有人员擦伤或者摔伤要有临时医护人员。所以该准备的都得准备好,这样搬迁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3.3相关制度要提前制定

搬迁中涌现出的一些工作得力、表现积极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于那些工作不得力甚至造成事故的责任分子要给予处罚。相关的制度必须提前出炉并公开张贴使人人尽知。

3.4防止损坏

新馆建筑要保护,书刊资料、家具设备都要完好无损,不能一边在搬迁,一边却在搞破坏。

总之,图书馆的搬迁是系统工程,是图书馆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涉猎极广的一个工程。关系到新馆的建筑规划,以及馆内各部门再次组织管理等问题,不仅包括图书、报刊以及各种设备的搬迁,而且涉及到各种业务知识的更新和再应用。但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全馆上下齐心协力、各负其责、精心策划、提前准备、统筹规划、细致安排,就能使搬迁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刘艳波.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科学规划与实施[J].现代情报,2002,(11).

[2]郑志秀.浅谈新世纪图书馆环境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新郑 451150)

【摘要】在信息发展的高速时代,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的挑战,青年馆员已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馆员的稳定和成长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青年馆员的现状入手,围绕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开发、心理素质培养、管理激励策略进行的探讨,让图书馆的青年馆员留得住、待得下、做得好,达到馆员自身价值和图书馆社会价值实现双赢。

关键词 青年馆员;图书馆;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心理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知识经济进程的加快,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更加激励的竞争与挑战,各个高校都在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图书馆。如何让图书馆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大批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充实馆员的力量,青年馆员已成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图书馆发展的主力军,青年馆员年纪轻,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学历高、思想灵活,积极进取、适应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自动化设备管理、公关平台的建设、信息资源数字化、读者服务现代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优势,他们的加入为图书馆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图书馆更加具有活力、生命力。

青年馆员是一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关注青年馆员的健康成长,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青年馆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帮助青年馆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加强馆员职业能力开发,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策略,培养和利用好青年馆员的力量,使青年馆员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中流砥柱。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现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和措施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促进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青年馆员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青年馆员自身和图书馆的发展,指导青年馆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青年馆员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年馆员要想制定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青年馆员的自身努力,更加需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首先图书馆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对青年馆员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从青年馆员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专业方向等进行指导,使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对青年馆员进行全面培训,使他们对图书馆的地位、发现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系统的了解,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采用激励手段激发青年馆员的潜力,提高青年馆员的工作热情,为青年馆员的发展创造机会,使其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最后青年馆员参加工作时间较短,要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了解自己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岗位准确的定位,明确职业规划的目标,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

2 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

高校图书青年馆员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加强青年馆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内涵建设、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青年馆员参加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其职业能力相对不足,切实影响到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其职业能力开发势在必行。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需要多方协作,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保证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顺利进行。

2.1 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为了学校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校领导应该高度关注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应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通过计划培养为加强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2.2 内部岗位管理创新

不断鼓励青年馆员提高自身学历水平,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专业知识,提高的专业水平。实施青年馆员岗位轮换制,激发青年馆员的工作热情,以老带新,丰富工作经验,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业务,明确职业定位,促进其职业规划目标早日实现,并制定馆员职业能力达标考核制,激励其职业能力提升,巩固专业知识。

2.3 青年馆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青年馆员应该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讲座、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充分利用馆内现有的文献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和研究,提升自身职业能力[2],同时要结合工作现实要求,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明确职业定位,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3 提高青年馆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数字时代图书馆迎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存在着普遍的心理素质问题,青年馆员的心理素质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青年馆员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践行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

3.1 提升图书馆地位

图书馆是教学与科研的支撑,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体现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学校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完善馆员的人员配置,努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应在校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馆员劳动的风气,使图书馆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图书馆本身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科研能力,积极主动为各教学部门提高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通过自身辛勤有效的工作,获取别人的重视与尊重,努力提高图书馆地位[3]。

3.2 健全激励机制

图书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要给与精神上的鼓励,还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一方面,青年馆员的工作经验相对欠缺,要对青年馆员进行指引和鼓励,给他们机会锻炼、学习。另一方面,在薪金、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要提高足够的优惠政策,缩小与教学人员的差距,使其安心工作。

3.3 知人善用,以人为本

在引进青年馆员时需把其综合素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根据图书馆和青年馆员的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认真斟酌,看其是否具备一名合格的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是否喜欢图书馆工作环境,是否热爱图书馆行业,是否愿意为图书馆事业奉献。在进行青年馆员岗位分配时,馆领导要考虑到青年馆员个人爱好、特点和本人技能,尊重本人意愿,积极调动青年馆员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知人善用,让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3.4 青年馆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由于青年馆员刚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工作经验不足,要抱有谦虚的态度,要从基层做起,多看、多做、多思,尽快适应图书馆的工作环境,充分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忠于自己的职业,敬于自己的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5 青年馆员要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青年馆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业务知识,胜任本质工作,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宽。青年馆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坦然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绪,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

4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系统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奋发努力,按期望的目标去做;图书馆管理激励策略是指图书馆管理者为实现本馆的组织目标和预期计划而实行的一个有效方式[4]。“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建立与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高标准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对图书馆队伍建设重要重大。图书馆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青年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青年馆员的吸引力、凝聚力、责任感和事业心,使用青年馆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使图书馆队伍出现生机和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本馆所规定的任务和目标。

4.1 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

图书馆在建立总体目标时候,全面考虑,制定的总体目标要有挑战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把青年馆员的个人目标与图书馆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目标能够充分体现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行和可操作性。

4.2 建立必要的奖励激励策略

奖励激励包括物质奖励激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奖励激励是充分肯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正确行为,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巩固和发扬[5]。精神奖励是核心,物质奖励是重要手段。在物质奖励时,要把个人眼前的经济利益与组织长远的经济效益融为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物质奖励的积极作用。如果使青年馆员在精神上达到满足,能够激发出青年馆员稳定而持久的工作热情,可以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但奖励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公平性,充分调动青年馆员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发挥其创造精神,最终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保障。

4.3 建立广泛的知识激励策略

知识激励是指管理者为青年馆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激励方法。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任何一个人,如果不能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吸取可靠的新信息,其知识结构就会老化,创造力就会逐渐衰退。因此只有为青年馆员提供知识激励,才能使青年馆员不断充实自己,丰富知识,顺利完成图书馆的目标。如定期安排青年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举办各类讲座,建立与外界畅通的信息文化交流等等。

4.4 引导青年馆员进行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图书馆激励管理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激励即是引导和促使青年馆员的个人需要不断向更高层次上发展。如何引导青年馆员进行自我激励,可有不同方式,但关键是要辅之以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在激励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年馆员,才能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为图书馆的目标作不懈的努力。

市场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馆员作为推动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图书馆要鼓励和指导青年馆员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青年馆员心理素质培养,加强青年馆员的职业能力开发,向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工作,以实现图书馆组织目标和青年馆员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运用有效的激励来调动青年馆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其潜能,以创造最大的价值,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张树,任中先,朱琳.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能力开发[J].科技视野,2013(33):244,238.

[3]潘启灵.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心理问题浅析[J].图书馆论坛,2006,26(5):87-89.

[4]孙俊彩.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初探[J].情报资料工作,2002,S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