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梅花教案范文

梅花教案范文

梅花教案

梅花教案范文第1篇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梅花教案范文第2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

4、赠送梅图

梅花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国花;梅花

国花是现代民族国家一个重要的象征资源或常见标志,包含着国家自然资源和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特性等方面的宝贵信息,备受人们重视。国花大都属于民间约定俗成,出于法定的少之又少,世界大国中只有美国的国花由国会决议通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也非没有国花。明清以来尤其是民国初年,人们多称牡丹为国花。1927年南京政权建立后,明确推尊梅花为国花,为社会普遍接受和使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一政治遗产为台湾当局所继承,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青天白日”“青天白日满地红”等“国家”标志按例受到排斥时,多以梅花图案“作弹性运用”,形成一定的惯例。尤其是“”势力逐渐兴起后,岛内人士对梅花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关注渐多,80年代初期曾出现“推广梅花运动”,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国花问题渐受关注,以梅花为国花的呼声一度最高,民国年间梅花为国花一事常为人们谈起,出现了一些相关史实的介绍文章。然而据笔者考察,海峡两岸的相关说法多只以当时党政机构的两三篇公文为依据,对整个过程的全面把握不够,对一些关键细节不乏误解。笔者综合当时政府公文、媒体消息和其他有关史料,广泛参考海峡两岸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梳理和考述,力求全面、准确地再现整个过程。

一、国民政府拟选国花前的民间舆情

现代意义上的国花评议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的,最初人们多主张牡丹,也有因北洋政府设授嘉禾章,而认为“嘉禾”水稻是国花者。牡丹自古与君主威权、荣华富贵联系较多,自“五四”运动以来,受“反封建”思潮的影响,赞成者渐少,而梅、兰、菊等精神寓意鲜明之花渐受推重。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的统治基础,1928年底“东北易帜”,全国形式上基本统一,从此进入以为核心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代。随着国家政权机构建设的全面展开,作为国家标志的国旗、国徽和国花的讨论逐步摆到了议事日程。民间有关国花的讨论又一次兴起,1927年10月“双十”国庆节前,《申报・自由谈》发表张菊屏《规定国徽国花议》,提出:“惟国徽、国花,虽勿逮国旗需要之繁,其代表国家之趣旨,要亦相若。每逢庆祝宴会之际,与国旗并供中央,自陈璀灿辉皇之朝气,亦盛大典礼必具之要件也,似不宜任其长付缺如。”该文认为牡丹浮艳,不足为国花,而梅、兰、荷“类皆恬退独善之旨,处今竞争剧烈、强食弱肉之世,而犹以恬淡相崇尚,在私人尚觉非宜,其可以是方国家乎”,因而主张“升菊为国花”,理由是:“坚劲傲霜,正符国人沉毅耐劳之美德;而菊号黄花,可喻吾黄裔;花于双十节,适应国庆之期,可备礼堂供养;而清季革命诸役,实以广州省城一举为最烈……今诸烈士合葬于黄花岗,恰与国花同名,亦足慰英灵于地下。”同时,也有人提出异议,主要顾虑是日本国花,“我国亦以菊为国花,岂不互相冲突”。随着国民革命纪念节庆系统的逐步形成,人们更多地将国花与国庆等国家仪式相联系,花期适值“双十”国庆节前后,从二十年代中期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以来,菊为国花的呼声越来越高,梅、兰、荷等传统名花虽间也有人主张,但远不足比。这是国民政府正式拟议国花前的舆论背景。

二、以梅花为国花最先由内政部拟议发起

以梅花为国花,由国民政府内政部礼制服章审订委员会第18次会议首先提出,时间在1928年lO月26日。该委员会属于内政部发起成立的一个议事机构,由军委会、外交部、大学院(教育部)、工商部、司法部等单位派员参加,内政部长薛笃弼任主席,主要职能是审定各类制服式样、军政徽章图案乃至公私各类礼仪程式。该会10月16日第17次会议曾决定向社会征求国徽图案,并明确了截止期限和酬金数额,而拟定国花之选应即自认属于同类职权范围内的事务。该会由薛笃弼倡议成立,薛属冯玉祥系的核心人物,进入10月以来,一再向行政院请辞内政部长,已经中央政治会议批准,并改任卫生部长,当时处于等候交接状态。也许预料其主导的礼制服章会将“人走茶凉”,难以维持,第18次会议就成了该会的“闭会式”,正是这次会议决议拟梅花为国花。11月1日,内政部长薛笃弼正式离任,当日以其名义呈文行政院:“国花所以代表民族精神、国家文化,关系至为重要,如英之蔷薇、法之月季、日之樱花,皆为世界所艳称。吾国现当革命完成,训政开始,新邦肇造,不可不厘定国花,以资表率。兹经职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拟定梅花为国花,其形式取五朵连枝,用象五族共和、五权并重之意。且梅花凌冬耐寒,冠冕群芳,其坚贞刚洁之概,颇足为国民独立、自由精神之矜式,定为国花,似较相宜。”请求行政院“核转国民政府鉴核施行”。

三、教育部奉命核议,认为梅花为国花备极妥善

1928年11月6日,行政院第二次会议议及此事,决定发交教育部会核。11月28日,教育部审议认为“定梅花为国花,备极妥善”,对内政部的意见极表支持,只是因梅花五瓣,可以象征五权,建议将五朵连枝改为三朵,用以“取喻三民主义”。事后教育部社会教育处处长陈剑俪《对于定梅花为国花之我见》一文介绍了教育部的审议情况,此文发表于1928年12月5日的上海《国民日报》,稍后中央宣传部的公文别提及,而今论者多未引示,全文并不长,现抄录如下,个别误排处径予订正,并重新标点。

对于定梅花为国花之我见

陈剑倚

现在世界文明各国,都取一种花以为国花,如美国以蔷薇,日本以樱花为国花,凡有什么盛典或纪念,没有不拿她那种特别标识出来,表示其国民性之特点。近来内政部发起的礼制服章委员会提议定梅花为国花,以国民政府发交教育部核议,教育部的部长、次长先生又发给我们研究,叫我们有什么意见尽可提出供参考。我于是乎审议了几次,结果以为,以梅花为国花,是异常妥善的。理由不消说是很多,举其大者:

(甲)梅之苍老,足以代表中华民族之古老性。冰肌、玉骨,铁干、虬枝,所以形容梅之苍老者。我中华立国四千余年,民族的存在,更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史上,我国可算是个老大哥国家。这样的远古,大概只有梅的老态,够得上代表的。

(乙)梅之鲜明,足以代表中国随时代而进化的文明及其进程中政治的清明。梅花的美,自古已经有多少人形容过了,清香曲态,蝉叶蝇苞,黄金的萼,碧玉的枝,这是多么的美,恐怕非屈原再世,不能描模尽致罢。自古及今,我中华民族的生活,由草昧而游牧,由游牧而农业,由农业而工业商业。我中华的政治,由混沌而酋长,由酋长而君王,由君王而民主,都是因时代而孕生的新的进化、新的文明。这样的新,惟有梅花的鲜,足是应期而代表一切。中国的政治,在历史上,不管任何政体,任何国体,总有一个时期曾一度一度的表现清明,也惟有梅花的明媚,可以拿来代表。是故黄帝缔造之功,有周一代之治,汉唐之阐明人事,近世之借镜欧西,匪特使我中华民族,举世清明,益见广大,我中华民族胥于是赖,而代表这种清明精神者,其惟梅罢?还有春为岁首,梅花则动香于破腊,开丽于初春。际兹革命初期,庄严灿烂,亦必有俟于梅,方能代表一切。

(丙)梅之耐寒,足以代表中华民族之坚苦卓绝性。梅,本是岁寒三友之一,是以她开花的时候,正是百花凋谢之日,或近霜而破雪,或却月而凌风。谁能当此?谁能于此艰难困苦的状态中,挣扎生存?取譬我中华民族,恰好相当。所以黄帝的时候,我们先与苗族争个你死我活。周秦以后,北有匈奴,西有氐羌,而我仍能维持我的黄河流域文化。五胡乱华,毕竟有隋来统一中土。元、清两代,汉族统治权虽失去三百余年,而游牧者与白山黑水间之民,反乃同化于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一切生活。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侵凌,而我整个的中华大族,始终未尝失却东方的一等地位,是非赋有坚苦卓绝的精神而何?而这样的精神,试问除以梅花比拟而外,有谁可以拿来做个配头?

根据以上三个理由,于是有前项审议的结果。将谓不足,请再以《梅花赋》节录在下边,作为审议报告的结论:

素英剪玉,轻蕊捶金,绛蜡为萼,紫檀为心。凌霜霰于残腊,带烟雨于疏林。漏江南之春信,折赠远于知音。含芳雪径,擢秀烟村,亚竹篱而绚彩,映柴扉而断魂。丰肌莹白,耿寒月而飘香。傅说资之以和羹,曹公望之以止渴。

文中所持中华民族的概念有些的色彩,带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最后缀录宋人李纲《梅花赋》的语句,采摘也不够精当,这是此文瑕疵。该文明确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教育部的审议意见主要采用了陈剑俪的研究结果,包括“备极妥善”之类措辞都出于陈氏之言。陈氏主管的社会教育司,当是教育部中与社会各界联系最多的一个部门,后来媒体对两部有关消息的报道,多与陈氏此文措辞雷同,很有可能出于该司的。

据中央宣传部奉命审查国花案的文件介绍,此后教育部“委托艺术院绘定制服帽徽图样,于徽内分绘折枝全开梅花三朵(引者按:教育部改拟图案)及五朵者(引者按:内政部原议图样)各一式,以备呈送行政院选择”。可能是这个技术环节耽搁了一些时间,教育部的审议结果最终拖到1929年1月才上报行政院。教育部回复行政院秘书处的公文见于《教育公报》1929年第1卷第2期,所署时间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4日,离该部11月底的审议结论已过去一个半月了。

四、内政部、教育部拟定梅花,两部首长或起关键作用

在内政、教育两部的国花创议中,两部首长尤其是担任大学院(教育部的前身)院长的蔡元培可能起过潜在而重要的作用。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任教育部的前身大学院院长。据画家郑曼青回忆,1928年“岁首余访蔡公孑民(引者按:蔡元培字孑民)……孑公亦赞道此花(引者按:指梅花)不已,夏间欣闻孑公举以为国花”。可见早在1928年夏间,蔡元培就已向有关方面提议以梅花为国花。礼制服章审定委员会成立于该年6月,蔡元培的建议或即向该会提出,以蔡元培的社会地位,其实际影响不难想见。蔡元培的继任蒋梦麟是蔡元培的学生,浙江余姚人。内政部长薛笃弼是当时著名的勤政廉明之士,在任“颇知注意于精神建设”,与蔡元培公事交往也密切。由这三位掌权,内政、教育两部的意见也就很容易达成一致,这是拟议梅花为国花整个过程中最为简洁高效的一段。

五、社会舆论对两部意见的迅速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教育部的呈复明显耽搁了,但由内政部发起、教育部议定的消息却被媒体及时捕捉到,迅速见诸报端。《蜀镜》画报以《梅花将为国花》为题报道:“南京专员(引者按:11月)二十九日下午一时电:内政部前呈行政院,请以梅花为国花,由行政院二次会议决交教育部审议。昨经教育部审议结果,以梅花为国花,异常妥善,并说明理由有三(引者按:以下即录陈文所说三点理由)。”“教育部根据以上理由,拟具意见书,呈复行政院,提出国务会议核定。”《革命华侨》杂志11月《国内大事纪要》、《申报》1928年12月1日《中国取梅花为国花》也有内容大致相同的报道。而社会人士对消息的理解也满怀热情,12月8日《申报》“自由谈”栏目发表“采子女士”《国花诞生矣》,直称:“内务部提出,教育部通过,三朵代表三民,五瓣代表五权。久经国人讨论之中国国花问题,乃于国民政府指导下之十七年岁暮,由内务部提议,经国府发交教育部会核,而正式决定以梅花为吾中华民国之国花矣。”这被认为国民政府已正式确定梅花为国花了。此后《申报》连日刊载文章热情赞誉,爱梅好梅之士更是乐于借题发挥。以《申报》在当时传媒中的地位,产生的社会影响可想而知。

六、国民政府财政部筹镌新币,申请确定国花作为装饰

国民政府财政部筹划镌刻国币新模型,边沿拟刻国花作装饰,没有经过行政院,而是直接呈文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选定国花并予公布。今两岸论者均以为这是国民政府确定梅花为国花一案的最早发起者,实际情况却不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于1928年11月1日才在上海开行,12月18日正式接受原银行公会的上海造币厂。筹铸新币应在其后,整个事情总有一个运作过程,申请颁示国花图案最陕也只能在12月底。稍后陆为震《国花与市花》一文称财政部呈请是在“十七年岁暮”,即1928年底,所说时间应是可靠的。这比内政部10月底的决议晚了整整两个月,比教育部的会核结果晚了一个月。

七、中央宣传部审查结果认为梅、菊、牡丹三者可择其一

中央执行委员会接到财政部的申请后,即批交中央宣传部核办。宣传部承办此事的具体时间不明,查教育部向行政院秘书处复文的时间为1929年1月14日,当在宣传部征询后,向行政院所作追补呈复,而宣传部的研讨应在同时,其结论则在1月14日之后。台湾学者陈哲三《有关国花由来的史料》披露了宣传部事后的呈复全文,据述宣传部审议中发现“报载教育部已在选拟国花”,遂致函教育部了解情况,并汇总各方不同意见,包括教育部官员陈剑倘的文章,详加审议,“研究不厌求详”。“审查结果,以为梅花、及牡丹三种中,似可择一为国花之选。”以此具文呈报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宣传部的工作虽然远在内政、教育两部之后,但却是较重要的一环。其所列梅、菊、牡丹三花正是民国以来国花讨论中呼声最高的三种,呈文以梅花排第一,又详述内政、教育两部的意见,并且特别提到陈剑俪《对于定梅花为国花之我见》一文,俨然也有一定的倾向性,对下一步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不无影响。

八、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

1929年1月28日下午3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193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胡汉民(广东番禺人)、孙科(广东中山人)、戴传贤(浙江吴兴人),列席的有陈肇英(浙江浦江人)、周启刚(广东南海人)、陈果夫(浙江吴兴人)、白云梯(内蒙宁城人)、缪斌(江苏无锡人)、邵力子(浙江绍兴人),会议主席为孙科。会议讨论了宣传部的报告,形成决议,并据以专函国民政府:“经本会第一九三次常会决议:采用梅花为各种徽饰,至是否定为国花,应提交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要求“通饬所属,一体知照”。这一决议明显包含两层旨意:一是以梅花为徽饰云云,隐有满足财政部关于国币图案的紧迫需求;二是国花事关大体,适全代会在即,遂将最终决定权上推全会。从最终结果看,由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权威地位,这一决定实际是整个国花确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九、国民政府的通令

接到中央执行委员会通知,国民政府于2月8日第109号训令,几乎照本宣科地抄录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专函全文,下发直辖各部门和全国各省市。至此完成了法律上的重要一步,即由国民政府通令指定梅花为各种徽饰纹样。这可以说是整个国花案中最明确、切实的规定,为后来社会各界所遵行,产生了广泛而实质的影响。

十、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讨论无果而终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经周折于1929年3月18日在南京开幕,21日上午为第6次会议,后半段议程安排讨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国花提案。焦易堂、段锡朋、吴铁城、陈家鼐等大会发言,据《天津益世报》报道:“焦易堂主张取消,段锡朋主延期,吴铁城主张以青天白日为国徽,陈家鼐(引者按:原作鼎,误)主张以梅花为国花。”而台湾学者提供的会议记录说法不一:“焦易堂(反对梅花,主张用黄)、段锡朋(主张由国民大会定出)、吴铁城(用青天白日显国徽)、陈家鼐(赞成焦易堂主张)。”主要分歧在焦、陈二人的态度,焦氏为陕西武功人,赞成比较合理,会议记录所说更为可信,或者发言时不便直接反对梅花,而力主“取消”。陈家鼐是湖南宁乡人,对他的意见两处记载截然相反,无从取信。但这些信息至少说明当时发言中,有与梅花两种鲜明对立的意见,还有主张延期、主张此事应归国民会议等不同看法,异见纷纭,分歧较大,一时难以统一。广州《国民日报》报道称:“国花案,讨论时有主张不用者,往返辩论,无结果,十二时宣告散会。”下午为第7次会议,接着上午的未完议程继续讨论,徐仲白、张厉生、程天放等发言,“多谓系不急之务,结果原案打消”。会后大会秘书处具文函告中央执行委员会称:“经提出本会十八年三月廿一日七次会议,并经决议:不必规定。”

为何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人意外地未能就国花作出决定?数月后《东方杂志》有文章解释称,“查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适湘案发生后,时局骤现紧张。列席诸代表,皆未遑注意及之,故有打消之决议”。所谓湘案,指当时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势力控制的武汉政治分会发出决议,免去一派鲁涤平的湖南省主席一职,改命何键担任,同时调叶琪的第九师、夏威的第七军向长沙开进施压,鲁涤平仓皇逃走,这是后来蒋桂战争的导火索。今台湾方面有学者也认为“当时适值武汉政治分会发生撤换湖南省主席鲁涤平,调兵入湘风波”,国花一案受到冲击,未能形成结论。此说不确,所谓湘事案起于2月21日,查原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所纂《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3月2日、11日,蔡元培、李济深、吴稚晖等人两度赴沪与李宗仁协调查办,3月13日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定对湖北政治分会张知本、胡宗铎等人免职,张知本等人也表示愿意接受处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天即3月18日下午的会议,以220名代表起立的隆重方式作出决议,要求国民政府严令制止叶琪等的军事行动。3月20日,发表关于处置湖南事变的声明,表示要以法令制裁地方,维护统一。虽然后来此事仍有波折,但在国花案讨论前,所谓湘事案已大体处置到位。整个三全会各项议程也大致按会前规划有序进行,国花案的讨论也是如此,湘案对此没有任何直接影响。国花案最终未能形成实质决议,主要是因为会上意见分歧较大,大会发言由上午延至下午,耗时太长,下午的发言者无心再议,多认为此事是“不急之务”,主张取消。最后启动停止讨论程序,当天与会212人,最后以164票“赞成撤回原案”,使此案不了了之。

十一、国花的影响

尽管1929年三次全会最终未能就国花作出决定,但由于国民政府2月8日通令全国以梅花作为徽饰,实际上已承认梅花是中华民国的国花。正如前节所述,从1928年12月以来,媒体就积极报道,刊载相关文章,对国民政府确定梅花为国花交口称赞,并多应景礼尊之举。梅花的国花地位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虽无国花之名,而已有国花之实”。这充分表明,正式确定国花是人心所愿,而梅花之选也是当时众望所归。这里笔者主要就《申报》1929-1931年间有关信息,择其要者胪列如下,以见日常生活各方面对国花的反应:

1929年元旦署名“梅花馆主”《特别点缀之十八年元旦》因梅兰芳演出,而热情发挥:“国民政府今既定梅花为国花矣,在今日国花煌烂、万民欢忭之时,而全国景仰之梅兰芳,适出演于中外共瞻之大舞台。国花、梅花,相映成趣,有此特别点缀,益显中华民国欣欣向荣之佳兆。”

3月12日石师《总理逝世纪念新话》建议在中山陵园“多植梅树以造中山林”。

3月15日《江苏省会造林运动大会》(时江苏省会在镇江)报道:大会主席台“上正中悬总理遗像,前设演讲桌,两旁设记录席,左右设军乐台。总理像前及演讲桌上各陈设国花红绿梅二盆,四周悬党、国旗及竹布标语”。

4月3日浮邱《农学院举行樱花会》一文对农学院举办专题樱花会提出批评:“中大农学院,为吾国农学最高之学府,凡一花一木,一举一动,宜为全国民众所观感。今乃以日本之樱花开会,其亲日之心,可谓热烈而浓厚。然未知吾国以梅花为国花,其亦数典而忘其祖耶。日本之樱花,以为院中作点缀品则可,以为举行开会,则不可。”希望国家最高学府的农学院以种植国花为主,而不宜以樱花为主。

1930年1月19日刊登“国花牌香烟”的通栏广告,所谓“国花牌香烟,即梅花牌香烟”。

1931年8月18日《伍大光请国府赠梅花于美》:“我国驻美使馆参赞伍大光近上条陈于国民政府,请赠梅花于美,以联邦交。”

这些消息,既有内政,也有外交;既有公共纪念活动,也有商业市场行为;既有对相关礼尊之举的热情赞扬,也有对不当举措的严厉批评。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国花的确定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显著影响,反映了人们对国花梅花的普遍爱尚和礼敬。

各界文人对于国花的反应也较热情。1931年湖南衡阳夏绍笙(1875-1939)著《国花歌》一册,于右任题签,铅印出版。全书自称其体为“乐府大篇”,以二十四节大型组诗,历叙中华民族历史和历代爱梅掌故,最终归结梅花为民族精神之象征,祈愿国民崇尚梅花精神,开出强盛国运:“回首前朝蒙耻日,那知此花推第一。若使钧天扬大名,应教文化称无敌。”1933年出版之《(民国)增修华亭县志》地理志观赏花卉类,以梅花第一。梅之花期最早,古方志物产志即多列为诸花之首,而此时立场和说法明显不同:“现定梅为国花,故首列之。”这些都可见人们传统的爱梅尚雅之心,随着梅花定为国花而与时俱进,表现出新的思想情趣,形成了新的风尚。

十二、政权迁台后对“国花"的确认

政府之正式承认梅花为“国花”是三十五年后,即败退台湾十五年后的1964年。据台湾方面的有关介绍,同样由“内政部”发起,建议“行政院”明定梅花为“国花”,“行政院”于1964年7月21日以台(五三)内字第五。七二号指令答复“内政部”:“准照该部所呈,定梅花为‘中华民国国花’,惟梅花之为国花,事实上早为全国所公认,且已为政府所采用,自不必公布及新闻。”不难看出,公文的态度、措辞与1929年国民政府的通令何其相似乃尔,主要仍属于承认既定事实,并未就此事任何明确决定和政令。

上述笔者以近乎编年的方式,主要就1928年、1929年间民国南京政府选定梅花为国花之过程、相关社会背景和反应以及后续有关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述。与海峡两岸以往有关论述多有不同,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细节有必要特别强调一下:

(1)南京国民政府拟选国花之事,起因不是通常认为的财政部筹铸国币的申请,而是由国民政府内政部礼制服章审定委员会首先发起,时间在1928年10月底。

(2)在整个过程中,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审议意见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大学院(教育部前身)院长蔡元培,尤其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长陈剑俪等人的意见又是其中的核心,值得重视。

(3)内政、教育两部拟定梅花为国花的意见早在1928年11月底即已透露给社会,在国民政府通令前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1929年3月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花一案最终流产,并不是如人们所说因“湘事”风波冲击,而是会上主张梅花、等不同意见分歧较大,争论不休,一时难以统一,只能不了了之。

进一步观察整个过程,有这样几个现象值得注意,有必要引以为鉴:

(1)在我们这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国家,对于国花这样的礼文之选,名花繁多,不胜其择,各有所好,见仁见智,意见较难统一。民国初年以来便众说纷纭,自“五四”以来,尤其是1925年以来,的呼声最高,而梅花显属后起,在内政、教育两部中受到重视,与两部长官和职员中江浙人士居多有关。由于前期沟通、协商、酝酿明显不足,直接付诸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人多口众,不免争论不休,无果而终。

(2)党政分头操作,相互不免交叉、牵制,程序支离,议事难成。国花一案本由内政部发起、教育部核议,都属国民政府系统之内。以内政部最初呈文所说是呈请行政院“核转国民政府鉴核施行”,教育部的审议意见最终也按例呈复行政院,这应该是国花这类国家典制事体的正常运作渠道,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段锡朋也主张此事应“由国民大会定出”。而中间财政部抛开此途,直接报请中央执行委员会,适值全代会筹备在即,遂推到了党的全代会上。试想如果财政部不另拜山头,内政、教育、财政三部申请和呈复都正常归口上达国民政府行政院,由当时的国务会议讨论决定,事情就不会节外生枝,程序会顺畅很多,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在事关国家象征这样严肃的事体上,统治机构政出多门,各寻山头,反映了建政之初党政机构的发育不良、分工不明、派系林立及其议政决策程序的支离失范,因此最终导致国花审议案这样一种明显的“烂尾”工程。

梅花教案范文第4篇

官书记载同治帝死于天花,民间却一直流传着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说法。对于当时的种种传言,清朝官方一直保持缄默,不予回应。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从《翁同日记》找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同治是“走马牙疳”而死(是一种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对于沈渭滨教授的研究成果,历史学、档案学、医学史的研究者又是怎么看的?

到底是不是死于梅毒?同治御医的后人和专家的观点并不一致。

民间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同治帝死于梅毒的种种故事。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在他1923年所著的《清代通史》里,也再三强调了同治帝就是死于梅毒。另外,同治皇帝主治御医李德立的两位曾孙李镇和李志绥分别撰文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死于梅毒。

据李镇的解释,其实李德立一开始就已看出是梅毒之症,为了慎重起见还约另外一名外科御医会诊,两人一致肯定是梅毒。但李德立并没有奏明同治的生母慈禧,因为如实禀报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杀身之祸,而知情不报隐瞒病情,也难免治罪。于是他假装糊涂,既然宫中都说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来治。对于李镇的解释,李德立的另一个曾孙李志绥则是另一种说法,当慈禧听到李德立的诊断结果后,强迫他宣布是天花,而且要用天花的方法医治,最终因药不对症才导致同治死亡。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郭卫东告诉记者,关于同治帝的死因,至今仍然不能给出定论。因为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而且宫廷里的事情有太多忌讳,所以至今未能揭谜。作为李德立后人,李镇此说并非全无道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唐益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种种流传同治帝死于淫疮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在清朝,皇帝是不可能自由出宫的,同治帝也没有机会出去逛窑子,这些传闻都忽略了清朝的祖宗家法、典章制度,所以他没有染上梅毒的可能,更不可能死于梅毒。”

对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有不同看法,他告诉记者,说慈禧一开始就命太医以天花治疗淫疮,不符合事实。从《翁同日记》来看,皇帝自发疹到12月28日病危,翁氏从太医处得到的脉案与处方,确实都是患了天花的用药。12月16日和17日,翁同曾被两次召见,《日记》记载:同治“花极稠密”、“头面皆灌浆饱满”,这些都是典型的天花症状,而非梅毒。

根据《翁同日记》,同治帝之死确实是毒热内陷,导致“走马牙疳”而死。

对于这起疑案,沈渭滨从《翁同日记》找到了更多的证据。翁同是同治帝的老师。自御医李德立、庄守和确诊同治帝得的是天花以来,翁同忠实地执行着监督御医的工作,他每天到御医处打探病情、查看脉案与处方,并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下来。沈渭滨说,根据《翁同日记》所记,同治帝确实是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走马牙疳”而死。(走马牙疳,是一种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因发病急骤,故名走马。)

沈渭滨说,从《翁同日记》的记载来看,确实有些症状与梅毒类似,而且翁同几次探听病情,得到御医的回复都透露出若干当天脉案中未曾明言的症状。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脉案似乎有所隐瞒。同时也说明单从药方是看不出来皇帝有没有染上梅毒的。翁同是否碍于君臣名分,也有故意隐晦或者不能明说之苦?

对此,沈渭滨说:“如果说同治死于梅毒,那么除非翁同事后重新改写了日记,按天花而不是梅毒逐日造假。但事实上,验之于《翁同日记》的原稿影印件,加之翁同的秉性人品,不存在这种可能性。至今尚未有人指出《翁同日记》存在造假的记录。”

那么,同治帝在得天花之前是否有已经染上性病的可能呢?

“不能完全排除同治帝在得天花之前已经染上性病的可能性。因为同治帝微服私行逛窑子,并非民间传说。”沈渭滨教授说。事实上,这在《翁同日记》有所记载,两宫太后曾提及这个君臣之间极为敏感的问题。因为朝野早已议论纷纷,哄传皇帝在内监和宠臣引导下常常微服私行,寻花问柳,只是碍于君臣名分,不敢公然直说而已。

另据左步青主编的《清代皇帝传略》也曾提到,同治帝微服出行,同行的还有恭亲王奕的儿子载。记载中说,奕与同治帝因为重修圆明园问题发生争执,同治帝否认自己微服私行,问有何证据时,奕以“臣子载同行”回应,并指出了时间、地点,皇帝为之语塞。

那么,可能染上梅毒的同治帝是不是死于梅毒呢?这一点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可以找到答案。据现代医学知识,梅毒须得5年以上才可能致死,并且在死前须经过3个发展期。依据史料判断,同治帝即使死前真的得过梅毒,病史最多一年。依此可断定同治帝死于梅毒之说是站不住脚的。医学专家分析,同治帝之死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天花的后期不幸皮肤感染,导致病人逐渐丧失了抵抗力。最后,皮肤感染发展到发生坏疽性口腔炎(俗称“走马牙疳”),此病一般发生在全身性疾病的末期,并且急速发作,突然死亡。

梅花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学《三亚落日》案例

片段一:

师:课文哪几句话具体描绘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请大家速读第二小节,找出相关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1:读相关语句。

师:出示第一句“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根据文字在你的脑海中“画”出一幅画。副板书:文字画面。

生:自读,准备。

师:谁来交流一下脑海中画面的内容?

生1:我仿佛看到了画面中的蓝天和大海,还有展翅低翔的白鸥,天和海都快连在一起了。

师:你真会读书,能把无声的文字读成一幅精美的画。谁还能补充一下呢?

生2:画面上海天一色,湛蓝湛蓝,白鸥都快碰到海面了,几乎是贴着海面飞的。

师:好,“海天一色、贴”,你真会用词。你还可以听到些什么吗?

生3:白鸥低声的叫唤,海浪撞击海岸的声音。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呀!请同学们练习朗读……

片段二:

师:出示“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这句话把太阳比作了——

生:(齐答)快乐的孩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童呢?老师建议大家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将这段文字拍成一段录像。副板书:文字录像。

生:各自准备。

师:指名上台演一演。

生1:上台演一演。

师:大家有什么意见?组织评议,抓住“歪着、抖落、溅出”三词。

生:(齐)一起读一起做动作。

师:现在,你觉得它是一个怎样的孩童?

生1:顽皮、可爱。

生2:淘气。

生3:充满活力。

生4:动感十足。

师:看,顽皮孩童的笑颜、举动感染了天和海,天和海都变成金红一色,热烈一片了。被感染的还有谁?

生1:作者。

生2:游客。

生3:我们。

师:是啊,这么奇异美丽的景致怎能不让我们陶醉其中呢?

生:个别读齐读。

教后记:“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学本课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希望他们对阅读内容能做出个性化反应,而不是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履行“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对话者”的角色。而学生也在做动作、交流画面的轻松愉悦环节中感受到了三亚落日的奇异、美丽,体验到了作者对落日的喜爱和对祖国风光的无限赞美。

再如《春到梅花山》的教学案例

片段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远看梅花什么样子?应引出句子“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远远望去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谁愿意来学学“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呢?

小结: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得多么紧,多么密呀!引读:远远望去,就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多美呀!谁来把这种美用朗读表达出来呢?(抽生读、男女赛读、小老师领读。)

过渡:近看梅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这个词语你能把它读准吗?(点击放大晶莹透亮)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梅花就像(冰花 露珠 小水滴)一样晶莹透亮,现在,我们也走在这梅花林中,深呼吸,你闻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指名交流)

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它们吧,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名读。

过渡: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梅花的美,齐读第一段。

片段二

盛开的梅花是那样的吸引人,所以人们喜爱(变红)(生读:报春的梅花)。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人们的喜爱的?(学生交流读下一句)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人流”,这么多人都去看梅花,是因为什么?(喜欢花美不怕寒冷)

(2)人们看了这么美丽的梅花,你猜猜看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指名交流)看花的人们都在夸梅花,有的还在梅花林里玩耍,到处都是欢呼声和赞美声,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谁也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梅花教案范文第6篇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曲折,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墨色略淡中见浓墨、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墨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选自湖北宜昌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选取了与“梅”相关的诗、词、歌、曲、文等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并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语文素质。

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韵律常识的了解。解题时依据诗词押韵的规律,可以发现该词押ao韵,这样就能确定押韵的是哪几个字。参考答案:到、俏、报、笑。

第2题,是比较理解题。看起来只是两个词语的比较,实则考查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题干对“独自”一词在材料一中的作用(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进行了明确的提示,所以,材料二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成了应该注意的语句。其中“犹有”表示“还有,尚且有”的意思,同样强调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精神,所以本题答案为:犹有。

第3题,本题着眼于对重点诗词句意境的理解。理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是解题的关键。诗句点明了梅花开放的环境,并把红梅不惧怕恶劣环境、凌寒独放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解答本题,沿着这一思路,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寻找能体现梅花的这种特点的语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第4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考生解题时,首先应把握题目中提到的“这种品格和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两则材料内容进行综合比较,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可以发现材料中歌颂的是不畏严寒、傲雪斗霜、追求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品格。考生要注意,表达应具体,不可空泛,最好能有独到的理解。本题无标准答案。考生能自然真挚地表达赞美之情即可。文辞优美,情真意切,能理解品格和精神即可得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的把握。题目中已经点明了前三段材料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是“热烈、乐观、无畏”的,这与第四段材料中“梅梢月斜人影孤”很显然是不一样的。联系此曲中的“霜冷”、“恨薄情”、“人影孤”等关键词,考生应能感受到此曲中的梅应该是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画面上的梅花形象也是如此。参考答案: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等。

第6题,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的把握能力,题目已经将五段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指出前四段与第五段不同。考生在解题中就要将前四段作为同一类型来看待。材料五从内容上看是在介绍画梅的技法从选文出处看,可以明确此文段是教材内容的节选从语言上看,文字比较简洁明了,风格平实,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参考答案:材料五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第7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古诗文积累。本题出题的范围较宽,而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有相关的诗句。答题时,只要在兰、竹、菊、松题材的诗文中选择相应语句即可。答这类题还要注意:一是靠平时积累;二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记得清的内容来写;三要注意不可写错别字。

梅花教案范文第7篇

黄梅之星光芒四射,是因为黄梅文化灿烂辉煌使然。黄梅戏曲、黄梅佛教、黄梅挑花、黄梅武术、黄梅楹联、黄梅诗词、黄梅废名田园文学、黄梅周濯街神话故事、黄梅蔡山晋梅、黄梅长江第一龙等十大文化,如一串串晶莹玲珑的珍珠,让你目不暇接。

黄梅因十大文化而获得“戏曲之乡”、“佛教之乡”、“挑花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神话故事之乡”等多个头衔。2006年,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一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梅县的黄梅戏和黄梅挑花双双名列其中。

大家知道,这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全国有2000多个县份,平均一个县0.4项都不到,黄梅却独占其二。而列上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就多得不可胜数了。黄梅文化外延广、内涵深,名家感叹黄梅文化颇似华夏文化的缩影。一个县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精品也就了不得了,而黄梅竟达十个之多,这就是最特别处。

在黄梅十大文化中,黄梅戏曲、佛教禅宗和黄梅挑花工艺,尤其珍贵,被称为三宝。

先说第一宝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多么甜润多么婉转的旋律啊。黄梅县因境内多生黄梅树而得县名,黄梅戏因起源于黄梅县而得戏名。黄梅戏当初就像一个黄毛丫头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才出落得亭亭玉立,人见人爱。它萌发于明末,初时还没有大号,乳名就叫采茶戏、黄梅调、黄梅腔等,是境内青年男女上山采茶、砍柴时因情而生的互答对唱。其曲调柔和,婉转清新,因易于传唱,很快便从北部山区传到南部长江冲积平原上,再后来随着逃水荒的艺人流落到周边数省的成百个县市,最终在安徽省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全国解放后,黄梅县大力推陈出新黄梅戏,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58年,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在武昌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折子戏《过界岭》,看得饶有兴致,肯定剧中人物张二女和於老四有反封建礼教精神,给全剧以高度赞扬,并形象地惋惜说,黄梅戏是被大水淌到安徽去的。现在黄梅戏已与京、越、豫、评并称华夏五大剧种,旋律在神州城乡到处回荡。一个剧种在全国被广泛传唱,并且长盛不衰,这是黄梅人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之一。

黄梅第二宝乃黄梅佛教。“天下名山僧多占”,黄梅佛教之有名,首先得力于黄梅到处是名山,而今禅宗四祖、五祖道场地之双峰山和凤凰山便跻身九州名山之林。前者是燕窝风水地,后者是凤凰风水地,这都是为历朝历代建筑风水大师所肯定的。当年,菩提达摩祖师由印度来中国传教,自为初祖,后传至六祖,而四祖、五祖两个大菩萨便选择黄梅的两座名山作为卓锡之地。

佛教在印度清规戒律多如牛毛,不易传播,而东移中国后,高僧大德们对其进行了大量改革,将其衍生成许多支脉流派,其中数达摩祖师亲传下来的禅宗香火最旺。禅宗传至四祖和五祖时再行重大改革,特别是出生于黄梅的五祖弘忍大菩萨更是将其繁锁的律条简化成“见性成佛”,即不问过去,只强调从今日开始行善“立地成佛”即可。他创立东山法门,提倡农禅并举,自食其力,使广大僧人摆脱了仅靠化缘而生的依附与约束,并把一切生产生活之劳作都作禅来修行,这就使禅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响应者众。四祖、五祖在宋代鼎盛时各有庙宇千余间,僧众达两三千人。此后四、五两祖,香火日盛,四海来朝,闻名天下,黄梅也就被称为“小天竺”,至今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

佛教禅宗在黄梅有很多传奇传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这些宏篇巨著上都有精彩的记述。禅教在中国的信徒之多,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之深之广,是任何一教无法比拟的。黄梅东山法门在中国佛教史上、中国哲学史上、中国思想史上、中国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与繁荣走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不又是黄梅人的贡献么?

第三宝就是黄梅挑花。这个挑花就更神奇了,用一块布几支线一根针就能幻化出价值连城的手工艺术品来,黄梅人管它叫一针一线的艺术。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它用针将五彩丝线挑绣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其产品最初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民间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千百年来,经过黄梅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精挑细作,工艺日臻完善,至近代更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瞩目于世。其构图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田林,乃至神话戏曲故事都凝聚了黄梅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一方小小挑花,可有艺术价值哩。1938年,黄梅挑花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改革开放以来,黄梅挑花又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受到广大观众、顾客的青睐和各路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誉它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而今的黄梅挑花产品,整体设计更加精巧,图案色泽更加亮丽,外观修饰更加考究,既蕴含古朴神韵,又洋溢时代风采,已成为人们装潢居室、馈赠亲友、增值收藏的高档艺术品了。

小小一个县何以打造出这么多的文化瑰宝?这也是有根由的:独特的地缘和富庶的经济,为黄梅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众积极参与和极富首创精神,是黄梅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政府支持、社团推动,为黄梅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专家学者的集成润色,是作品质量不断提升、乡土文化不断延续的关键;文化和经济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是黄梅文化长盛不衰的保障;黄梅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向来是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外来文化人介入、推波助澜,等等。

近些年来,黄梅县内引外联,激活黄梅戏、黄梅挑花、禅宗文化三大文化品牌,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胜势,为推进跨越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借“佛”兴业,打造鄂东禅文化旅游区。发挥佛教禅宗发祥地的资源优势,按照省委“弘扬禅文化,打造大品牌”的发展思路,引入湖北龙凤呈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建设“东五祖、南妙乐、西四祖、北老祖”的鄂东禅文化旅游区,整合龙感湖部级湿地保护区、挪步园避暑度假区、邢绣娘影视文化旅游基地等人文和自然旅游景点,开发佛茶、佛果、佛珠、佛教挑花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以万人祈福法会、禅文化旅游项目签约暨宣传推介会等活动为平台,带动一大批企业和禅文化旅游项目落户,先后引进投资额逾30亿元。以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通过与泰国的佛教交流,成功引进泰国阿玛宁国际集团公司投资10亿元的东盟生态产业园项目。

梅花教案范文第8篇

爸爸种了:紫竹梅、佛手、胖娃娃、旱莲、水葫芦,还有一种不知名的竹子和一种不知名的花。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紫竹梅了。

看!紫竹梅那紫色的身躯,竹叶似的叶子,迷你梅花儿从两片叶子中间探出了头来,多可爱呀;三四片粉红的小花瓣下长满了枯黄色的“草”,“草”之间又冒出几个小花苞,有趣极了。小花瓣的中间,又长出了五六条粉色小“棒”,它的头上,还戴了一顶黄色帽子,不过,扁了一些。我再仔细一看,哟!这不就是花蕊么?!

现在,我要回过头来说叶子喽!

紫竹梅的叶子是紫色的。但是,它不是纯紫色,并且还有着漂亮却不明显的深浅变化(我表达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哦)。从叶子的根部到叶子的尖,分别是:青绿→淡紫→紫。

怎么样?我对紫竹梅的观察够细致吧?可我却并不很了解紫竹梅,还有几个问题不明白呢!

1、紫竹梅花下的“枯草”是虾米(什么)?

2、紫竹梅为什么是紫色的?

3、紫竹梅有什么习性?

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紫竹梅别名紫锦草,鸭跖草科,属名紫竹梅属,原产墨西哥。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忌阳光暴晒,喜半阴。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宜肥沃、湿润的土壤。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找到了两个答案:1、紫竹梅的色素体是紫的;2、新紫竹梅叶子本是绿色,当年秋冬即逐渐呈现黑色斑点,以后全杆变紫色。这两个答案,各有各的道理,若是合为一个就好了。

再说第一个问题,这个嘛,我实在是解决不了了,如果有那位美女、帅哥知道,那就拜托了!

好了,我也饿了,不多说了!最后送大家一句:爱花,就要了解花,光仔细观察可万万不够哟!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四年级四班

张瑞雪

梅花教案范文第9篇

爸爸种了:紫竹梅、佛手、胖娃娃、旱莲、水葫芦,还有一种不知名的竹子和一种不知名的花。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紫竹梅了。

看!紫竹梅那紫色的身躯,竹叶似的叶子,迷你梅花儿从两片叶子中间探出了头来,多可爱呀;三四片粉红的小花瓣下长满了枯黄色的“草”,“草”之间又冒出几个小花苞,有趣极了。小花瓣的中间,又长出了五六条粉色小“棒”,它的头上,还戴了一顶黄色帽子,不过,扁了一些。我再仔细一看,哟!这不就是花蕊么?!

现在,我要回过头来说叶子喽!

紫竹梅的叶子是紫色的。但是,它不是纯紫色,并且还有着漂亮却不明显的深浅变化(我表达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哦)。从叶子的根部到叶子的尖,分别是:青绿→淡紫→紫。

怎么样?我对紫竹梅的观察够细致吧?可我却并不很了解紫竹梅,还有几个问题不明白呢!

1、紫竹梅花下的“枯草”是虾米(什么)?

2、紫竹梅为什么是紫色的?

3、紫竹梅有什么习性?

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紫竹梅别名紫锦草,鸭跖草科,属名紫竹梅属,原产墨西哥。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忌阳光暴晒,喜半阴。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宜肥沃、湿润的土壤。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找到了两个答案:1、紫竹梅的色素体是紫的;2、新紫竹梅叶子本是绿色,当年秋冬即逐渐呈现黑色斑点,以后全杆变紫色。这两个答案,各有各的道理,若是合为一个就好了。

再说第一个问题,这个嘛,我实在是解决不了了,如果有那位美女、帅哥知道,那就拜托了!

好了,我也饿了,不多说了!最后送大家一句:爱花,就要了解花,光仔细观察可万万不够哟!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四年级四班

张瑞雪

梅花教案范文第10篇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⑴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答案:C(本题考察对实词的理解“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 “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 “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 “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 “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

⑵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选项为因果颠倒,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 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 作者并不是“无意识”的表现。D 文章中出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

⑶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答案:B(题目侧重考察文学常识。B选项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

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答案: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⑸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质

⑹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梅花教案范文第11篇

对此,琼瑶在其官方微博上高呼“正义胜利了”,并称:“这是一次历史性、标杆性的宣判,对保护原创,意义深远而伟大。”微博上,不少编剧和明星也一片叫好。

琼瑶诉《宫锁连城》抄袭 一审判陪500万

2014年4月8日,一部由于正(本名余征)编剧的古装电视剧《宫锁连城》(简称《宫3》)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火爆,获得高收视。4月15日,台湾编剧琼瑶(本名陈矗┰谖⒉┥戏⒉脊开信,称“目前正在中国大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宫锁连城》,署名编剧于正,《梅花烙》的主要情节与故事脉络,几乎全部被套用于《宫锁连城》的剧情之中,抄袭侵权情形之恶劣前所未见。”

对于琼瑶的此番质疑,4月15日下午于正在微博中作出回应,解释“抄袭说”纯属巧合和误伤。于正在声明中还说到,“我们没有任何恶意借您的作品进行炒作,更不用说冒犯。艺术本来是需要继承与发展的,您一直是中国言情剧的鼻祖,您对中国编剧技巧和故事架构的创新和发展无人能及”。

4月28日,琼瑶举报于正抄袭事件再度升级,琼瑶通过《花非花雾非雾》官微发表“电视剧《宫锁连城》涉嫌版权侵权媒体声明函”,声明称将正式于正侵权,“我决定委托专业律师控告《宫锁连城》侵权方,诉诸法律维护《梅花烙》的版权权益”。

5月28日,琼瑶委托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军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讼。书中称,被告于正未经原告琼瑶许可,擅自采用《梅花烙》的核心独创情节,改编创作电视剧本,并联合四家公司共同摄制了电视剧《宫锁连城》。《梅花烙》全部核心情节与故事脉络几乎被完整套用于该剧,严重侵犯了原告著作权。书中,琼瑶希望法院判令于正在网站上公开道歉,同时判令五被告连带赔偿原告人民币2000万元。

2014年12月5日上午,本案开庭审理,琼瑶和于正没有出庭,均由律师代表出庭。琼瑶的律师列举了四大组证据,包括《梅花烙》原著、剧本摘录、权利声明书,以及《宫锁连城》的剧本、完整样片等。琼瑶的另一名律师王利岩展示了《梅花烙》的人物关系图谱,将《宫锁连城》的人物关系图谱、故事情节与《梅花烙》相比较。她指出,梅花烙剧本在1992年就已经诞生,从《宫锁连城》的21个桥段中不难看出,《宫锁连城》就是抄袭了《梅花烙》。

于正的律师回应称,对《梅花烙》剧本存在与否、两部电视剧是否相似、琼瑶是否为著作权人这三个问题均存在很大疑问。对于《梅花烙》剧本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不认可,权利声明书的关联性不认可。律师指出,于正从小到大可能受到琼瑶的影响,但其借鉴的却是公有领域的一个材料,也就是说,于正借鉴的情节是很多作品中都存在的,绝非仅仅是《梅花烙》所有。琼瑶所主张的21个桥段,在包括《雍正王朝》、《红楼梦》、《京华烟云》等作品里都出现过。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三中院对琼瑶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陈矗ㄇ硌)被认定是《梅花烙》剧本的作者及著作权人。判决要求,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电视剧《宫锁连城》的复制、发行和传播行为。被告余征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刊登致歉声明,向陈矗ㄇ硌)道歉,消除影响。余征(于正)及湖南经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于判决生效10日内连带赔偿陈矗ㄇ硌)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开支共计500万元。陈矗ㄇ硌)的其他诉讼请求被驳回。

一审判决后,五名被告均不服判决,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

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认定侵权行为成立

本案自始至终都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4月8日,北京市高院二审审理此案,双方均提交新证据。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尽管一审法院认定陈矗ㄇ硌)是《梅花烙》剧本的作者及著作权人,但关于琼瑶是否拥有《梅花烙》剧本的著作权,一直都是庭审现场争议的焦点。在一审庭审中,于正律师质疑琼瑶作为《梅花烙》剧本著作权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指出电视剧《梅花烙》的片头字幕显示,署名编剧为林久愉而非琼瑶。琼瑶律师当庭表示,由于小说《梅花烙》先于电视剧《梅花烙》出版发行,而“剧本和小说不可分离”,因此可认定琼瑶同样拥有电视剧《梅花烙》剧本的著作权。

新华网报道称,二审中,于正一方当庭提交了刚刚从台湾获得《梅花烙》的登记资料作为新证据,称可以证明琼瑶早已将《梅花烙》著作财产权转让给了怡人传播有限公司,因此琼瑶不是本案的适格主体。

琼瑶方则表示在二审举证期限内提交了两份公证书作为新证据:于正分别于2006年11月7日及2007年3月29日发表的博客文章。被上诉方琼瑶的人认为,这两篇文章表明于正十分喜爱琼瑶的作品《梅花烙》,主人公及作品情节早已深入其心,因此于正将《梅花烙》里的相关内容用于日后编写剧本,不可能出于巧合。

本案的另一个争议焦点在于认定侵权的依据。一审判决书显示,法院在认定侵权上采用了情节“高度相似性”标准。法院认为,用于比对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关系结合基于特定人物发生的故事情节高度相似,则可以认定侵害著作权成立。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在两部作品的整体对比上,一审引入了“受众感受度”作为考量因素。法院认为,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受众对于前后两部作品之间的相似性感知及欣赏体验,也是侵权认定的重要考量因素。而以琼瑶方提供的在新浪网等进行的受众观赏体验相似度调查为参考,占据绝对优势比例的参与调查者均认为电视剧《宫锁连城》情节抄袭自原告作品《梅花烙》,法院据此推定,受众在观赏感受上,已经产生了较高的及具有相对共识的相似体验。

对此,于正律师马晓刚表示,“网络调查”没有法律基础,不可以拿来作为证据。在马晓刚看来,著作权很重要的一点特质叫做独创性,只要于正是独立创作的,那么即使《宫锁连城》中有些内容与琼瑶的《梅花烙》存在类似的情况,也不能因此判定于正抄袭。

12月16日,北京市高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于正上诉,维持原判。对于于正方在二审中提交的新证据,法院在判决书中认定,根据怡人公司和林久愉分别作出的声明显示,琼瑶对《梅花烙》剧本享有著作权。

专访琼瑶:原创作者的积极性要保护

对于该判决,琼瑶通过律师王军表示,她始终相信法律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于正方在新浪微博认证为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欢娱影视”发表声明称,对于二审判决结果“表示遗憾”,但会执行二审判决,从此事中汲取教训,更深刻地理解法律,为旗下的创作者提供安全的法律环节,使他们得以安心创作,以给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文艺作品。

二审判决后,新华网记者对琼瑶进行了专访。“我始终坚信法律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在经过将近2年的焦灼等待后,这一天终于到来。”琼瑶坦言,在获知二审判决结果的那一刻,她心情激动。“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权益的维护,也是对所有原创作者的尊重。”

“近年来,大陆影视市场发展迅速,影视剧的创作也呈现出井喷式的态势,从编剧的角度而言,市场的欣欣向荣带给我们更多的机遇,但也对编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琼瑶认为,好的剧本应该兼顾内容、质量、正能量、价值观和教育意义,一部优秀的剧本离不开编剧多年不间断的辛苦学习和艰辛创作,要真正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为观众奉献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靠抄袭、炒作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短期内或许能够博到眼球,但长远来看,还是要靠作品立身。”琼瑶说。

琼瑶认为,文艺作品本身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是创新的体现。一部好作品凝聚的可能是一位编剧的青春、经历、激情、热忱和才华,背后是多少年的积累和不间断的学习。好的文艺作品一旦出现,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甚至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因此,对于原创作者的辛勤劳动,应当予以尊重。

“现在大陆越来越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人欣喜。但也要看到,我们的维权之路仍然相对比较艰难。”琼瑶坦言,在发现被侵权后,她并没有立刻想要诉诸法律,而是尝试着与多方进行沟通,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在维权的路上,她曾多次为此伤心、流泪,最终,不得不选择通过诉讼维权。

“如果可以,我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途径去解决或者帮助协调解决侵权事宜,而不仅仅只靠编剧一人之力。”琼瑶说。对于侵权赔偿的钱款如何使用,琼瑶表示,扣除诉讼成本之后,她将如数捐赠给大陆的慈善机构。

专家建议:多措并举保护原创

对于二审结果,网上叫好声一片。最受鼓舞的当属编剧群体,编剧汪海林表示:“胜利来之不易,值得珍惜!”编剧宋方金直言:“前事不惩,必成后事之师。”

然而,法律界专家对此案件莫衷一是,有专家认为,根据思想、表达二分法,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形式,不保护思想,所以琼瑶作品不受保护;而另一种观点是: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梅花烙》享有著作权。如果存在抄袭,可以维权。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侯仰坤认为,在著作权法中,关于“表达”和“思想”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但我认为,表达形式和反映作者思想的内容是分不开的。我们不能把形式简单地理解为‘文字’、‘纸张’、‘声音’等载体,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就作品而言,‘故事情节’、‘梗概’、‘背景’就是内容本身,应同样属于法律保护的内容。”

还有不少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剧涉嫌抄袭的消息屡见不鲜。“借鉴”来的作品往往出品快、省力气、来钱多,成为一些作品吸引眼球的“法宝”,折射出文艺创作的浮躁之风。专家建议,应多措并举保护原创。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媛媛认为,琼瑶诉于正案的判赔金额较大,保护力度值得肯定。“应该加大侵权成本,让侵权者不敢心存侥幸,减少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现象,加强影视产业的相关单位和从业者的版权意识、信用意识。”

梅花教案范文第12篇

道教在形成初期广泛吸取了中国史前阶段的巫术迷信、有文字可考时期的祭祀鬼神思想、战国时的阴阳五行说、先秦道家的虚无清净之说,以及各历史时期的诸般神学。因此,道教思想之渊源颇为杂糅,诚如刘勰所言:“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刘勰著《灭惑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第51页,日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出版)道教主要通过神仙、宗教人物和民间流行的寓意吉祥涵义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等图案予以表征。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分别为玉清、太清、上清。玉清所指的是元始天尊,于道教文献中,元始天尊就是“道”。太清是灵宝天尊。上清为道德天尊,也就是民间俗语中的“太上老君”。道教中兼有各种司职的神,像负责检勾人间众生的三官、送子娘娘和王母娘娘。分管四方的四方大帝及玄武、朱雀、青龙、白虎之四神,有掌管寿命的寿星,管福的福星,管禄的禄星。道教各派中还有后来由人升格为神的,如正一派的重要神灵张天师,全真派的王重阳、丘处机等。

文化的传播往往诉诸于符号化,而借助物质这一载体进行扩散也是一条主要途径。陶瓷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继而成为道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物质载体。道教纹饰应用于陶瓷上,最早可上溯至三国时期,1983年于南京雨花台三国晚期墓葬中出土一件青釉釉下彩双系壶(图1,见周丽丽《瓷器宗教纹样-吉祥图案综述》,《上海博物馆集刊》,1996年第7期),器物腹部装饰以十二个持节仙人及瑞兽纹为主,并以疏密有致、飘然逸动的仙草和云气纹相间,壶身堆塑两尊背有光环、双手作法印式于胸前、双腿盘坐的佛像,以及双首连体的比翼鸟图案。整个器物充满道教和佛教的色彩,其亦昭示着早期佛教与道教之间的相互融合。

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金代陕西耀州窑青釉碗,器物内壁整体装饰以仙人乘鹤纹(图2,同上)。图案中仙人跪坐于鹤之上,鹤双翅展开和两脚伸直,作奋力向前飞去状,在主题纹饰之外,点缀以云气纹,使得内壁整个画面饱满和充实,画面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

景德镇陶瓷馆收藏一件宋代青白瓷八卦纹三足炉(图3),器物腹部分割成八个区间,模印八卦纹一周,器物口沿饰有两个对称护耳,三足点缀以兽面,器型和纹饰搭配得恰到好处。

根据现有考古发掘和馆藏刊布资料。宋代及其以前,景德镇陶瓷中鲜见有关道教方面题材。直至元代,枢府釉瓷中开始涌现出与道教相关的纹饰。笔者多年来从事元代景德镇枢府釉瓷窑址调查工作,期间采集到不少有关道教方面的枢府釉瓷标本,其纹饰异常丰富。参照历年来湖田窑考古发掘成果,所采集到带有道教纹饰的枢府釉瓷大多为元代早中期的标本,即说明枢府釉瓷中道教纹饰始于元代早中期。

图4为在景德镇历尧村月山坞窑采集的道教神仙纹枢府釉瓷盘残片,盘内底模印花卉纹,内壁上部模印回纹一周,内壁残存部分可以辨别出梅花和神龟图案,最为醒目的是一朵云纹中立着一位神仙的图案,根据服饰和发髻判断,其当属道教中仙人神像,与佛教中神仙图案有着显著区别,神仙头部背光环,头微向右倾斜。这种云纹内部装饰别样图案的手法极为罕见,当是陶瓷装饰格局的创新。盘底挖足较浅,从断面可知,胎体气孔较多,瓷质不甚坚致。

图5为景德镇老城区斗富弄出土的一件枢府釉瓷盘残件,盘内壁上部装饰以回纹一周,回纹下方分别饰有梅花,梅花枝条向左右散开,梅树下方模印一只神龟,神龟形象生动,与之对称面模印一只回首状仙鹤纹,仙鹤一脚提起,神情警惕。另外,内壁还模印有竹子三棵,以及云纹内部嵌有大型“寿”字,字体为典型繁体楷书。盘内底模印一株梅花,纹饰不甚清晰。从纹饰布局而言,很大程度与图1相似。

图6是景德镇历尧村月山坞窑采集的枢府釉瓷折腰碗残件,器物内壁呈菊瓣纹,环饰一周,折腰碗内底左边装饰以弯曲的树一棵,树叶稀疏且向下垂,右侧模印楼阁,楼阁坐落于高台基之上,为二层式,在树与楼阁之间模印一只兔,兔双手持杵捣于一容器中。据汉乐府《董逃行》可知,图案为玉兔捣药纹饰,所绘之树当属桂树。然而,相较于汉代空心砖壁画墓中西王母玉兔捣药纹,元代枢府釉瓷中西王母形象消失,转而代替以广寒宫神话传说,当是受到元代戏曲因素的影响。釉质微泛青,碗底为饼足。

图7系景德镇历尧村月山坞窑址采集,根据残件的保留形状可以判定,其属于盘类。器物内壁模印一周缠枝菊纹,器内底左侧模印一棵树,树叶呈云朵状下垂,纹样清晰、唯美,在内底部右侧模印楼阁纹饰,构图与上述图6相似。由于残缺较多,位于左下角残缺处可见玉兔首,其双手持杵,样式灵活、可爱。据此可知,其亦是道教与元戏曲相结合的产物。器物釉质乳浊,微泛青,有从青白釉瓷向枢府釉瓷过渡的性质。器物底呈饼足。

图8为景德镇历尧村月山坞窑采集的枢府釉瓷盘残件,盘内壁模印缠枝菊纹一周,内底左侧模印一只鹤,作顾盼回首状,一脚向前弯曲。盘内底的右侧模印梅树一株,纹饰反映出“梅妻鹤子”的典故。器物釉质泛青,但属于典型枢府釉。修足规整,挖足较浅。

梅花教案范文第13篇

1990年,24岁的农村女孩彭绣花来到江苏省南通市寻找工作机会,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与44岁的尤光祖相识。彭绣花人生地不熟,孤单寂寞中急需关心与帮助。尤光祖竭力投其所好,有意培养彭绣花的依赖心理。尤光祖的投入到底没有白费,渐渐地,彭绣花对尤光祖产生了依赖。1992年底的一天,尤光祖终于把小自己20岁的彭绣花揽入怀中。

尤光祖有家室,也曾多次言明不可能离婚娶彭绣花。彭绣花下定决心离开尤光祖,开始自己的新生活。1993年1月30日,彭绣花与汪康华结婚。然而,婚后双方竞未成功进行过夫妻生活,汪康华是个性无能者。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彭绣花发现自己怀孕了!显然,这是尤光祖的种。

尤光祖知道后非常惊慌,只是逢场作戏的他无意再为自家添丁进口,让彭绣花立即打掉,但彭绣花坚决不肯,对尤光祖说:“你不要担心,我自有办法。”

彭绣花当时的想法是,只要和老公进行过一次成功的夫妻生活,就可以瞒天过海。何况,汪康华的状况,可能以后真的不能带给她孩子,这个孩子她更不能轻易打掉。

可惜的是,无论彭绣花和汪康华怎么努力,也没有成功过。1993年4月,彭绣花劝汪康华一起去医院检查,最后医院确诊汪康华因生理疾病影响,随后汪康华进行治疗。但这时,彭绣花的小腹毫不客气地隆起,暴露了她和尤光祖之间的秘密。汪康华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1993年5月27日,彭绣花与汪康华在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调解离婚。

离婚后的彭绣花怀孕待产,死心塌地地做起了尤光祖背后的女人。1993年10月,彭绣花的女儿彭梅枝出生。自彭梅枝出生后直至2006年底,尤光祖一直支持着彭绣花母女的经济和生活,为彭绣花、彭梅枝陆续支付了费用共计七万余元。2007年起,尤光祖迫于家庭压力,不再与彭绣花母女联系,也不再给予经济支持。彭绣花只有靠自己打工收入勉强维持母女两人的日常生活。委身尤光祖17年,除了多了个还要靠自己独力抚养的女儿,彭绣花一无所得,她非常后悔自己年轻时的愚昧和荒唐。

不幸的是,2009年11月,彭绣花被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官颈原位癌、子宫肌瘤而住院接受治疗。彭绣花不仅没有了工资收入,还要花大笔的钱看病,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16岁的彭梅枝已是一名高中生,却连学费都交不上了。在此种情况下,彭绣花让彭梅枝向父亲尤光祖求援,没想到无情的尤光祖说他没有这个女儿,一分钱都不肯出。彭绣花又气又恨,病情越发加重了。后来经过娘家人的帮助,才把治疗继续下去,身体有所恢复。

悲愤母女法庭讨公道

原本活泼开朗的彭梅枝受不了父亲拒认的打击,性情大变,整天不是沉默不语就是以泪洗面,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她责问彭绣花到底谁是她的父亲,责怪母亲不该让她来到这个世界。看见女儿这样,彭绣花心如刀割。为了挽救女儿濒临崩溃的心理,也为了向尤光祖讨个公道,2011年4月6日,彭绣花以女儿彭梅枝的名义向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判令:依法确认尤光祖与彭梅枝的生身父女关系;由尤光祖承担自1993年11月起至2011年6月期间彭梅枝的生活费及教育费人民币10万元。

在法庭上,尤光祖承认他与彭绣花曾关系密切并发生过性关系,但提出彭绣花在彭梅枝出生前曾和他人存在婚姻关系,不排除彭梅枝是他人女儿的可能,否认彭梅枝是他的亲生女儿。尤光祖还说即便如此,过去他已多次支付钱款七万余元作为彭绣花母女的生活开支,他已经很尽责了。

彭绣花代表彭梅枝指出,尤光祖没有证据证明他与彭梅枝之间不存在亲子关系,如果尤光祖不承认,请求进行亲子鉴定。但尤光祖既不承认与彭梅枝的父女关系,又不同意做亲子鉴定。他以为不经鉴定,法院就不能确认他们的父女关系,也就不能判决他承担抚养女儿的义务。但是他想错了!法官向尤光祖指出,如果彭梅枝确实不是他的女儿,他可以提供相反证据予以证明;没有相反证据的话,就应该积极配合亲子鉴定,让鉴定结论来告诉彼此事实真相;而不同意配合亲子鉴定,并不能否认父女关系,法院可以综合彭梅枝提供的有关事实和证据推定父女关系成立。但尤光祖仍然拒绝与彭梅枝进行亲子鉴定。

拒做亲子鉴定也难逃责任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尤光祖与彭梅枝的母亲彭绣花自1992年底至2006年底期间虽未以同居方式共同生活,但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并多次发生性关系,尤光祖还在彭梅枝出生后为彭绣花、彭梅枝陆续支付了七万余元费用,以上事实足可认定该期间内作为有妇之夫的尤光祖与彭绣花之间存在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由于尤光祖与彭绣花于1992年底开始有多次发生两性关系的事实,从彭梅枝出生于1993年10月的时间推算,彭绣花受孕时间与尤光祖以及彭绣花本人陈述并确认的发生性关系时间是吻合的,因此彭梅枝与尤光祖之间存在有亲子关系的可能性。彭梅枝提供的现有证据虽不能完全证明其与尤光祖之间存在亲子关系,但根据上述事实和分析,又不能完全排除彭梅枝与尤光祖之间存在亲子关系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彭梅枝为进一步证明自己的主张,向法院书面申请与尤光祖进行亲子关系的司法鉴定,尤光祖不同意配合,经法院释明后其仍拒不配合彭梅枝进行亲子鉴定,尤光祖的该行为构成了举证妨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的规定,综合本案查明的各种事实和情况,法院推定彭梅枝关于其与尤光祖之间存在亲子关系的主张成立,对彭梅枝的该项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本案中,尤光祖作为非婚生女彭梅枝的生父,有义务为女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并应承担支付部分生活费、教育费的义务。尤光祖在彭梅枝出生后已经向彭梅枝、彭绣花支付的部分钱款,可视为尤光祖履行支付抚养费义务的行为,该部分款项可直接冲抵其应付彭梅枝的生活费。鉴于彭梅枝今年10月将满十八周岁,且尤光祖也已陆续支付了彭梅枝的部分生活费,故对彭梅枝及其法定人彭绣花要求尤光祖再支付100000元生活费、教育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由于彭梅枝尚未独立生活,彭绣花又身患重病,彭绣花母女目前经济、生活较为困难,因此尤光祖对其应承担的抚养子女的法定义务仍需适当履行。考虑本案的现实情况,法院酌定由尤光祖一次性再支付彭梅枝生活费20000元。据此,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确认尤光祖与彭梅枝之间存在生身父女关系。尤光祖一次性支付彭梅枝生活费20000元,此款由尤光祖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履行完毕。

一审宣判后,尤光祖不服,向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过程中,法院法官进一步向尤光祖释明了不同意配合亲子鉴定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但尤光祖仍拒绝对其与彭梅枝之间的关系进行亲子鉴定。

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在彭绣花受孕时与案外人汪康华处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在此期间汪康华因生理疾病不具有生育能力,直至与彭绣花离婚时其仍在治疗,因此可以排除彭梅枝是彭绣花与汪康华婚生女的可能。在发现彭绣花怀孕后,尤光祖曾要求彭绣花将小孩打掉:在彭梅枝出生后,尤光祖还陆续为彭梅枝及彭绣花支付了七万余元费用:据此,可以认定彭梅枝与尤光祖之间有存在亲子关系的重大可能。在此情况下,彭梅枝为进一步证明其主张,向原审法院书面申请就其与尤光祖之间是否存在亲子关系进行鉴定,尤光祖不同意配合,在原审法院向其释明不配合进行亲子鉴定所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后,其仍拒绝配合进行亲子鉴定,在本院审理过程中,尤光祖亦拒绝进行亲子鉴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当事人一方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之规定,彭梅枝已经提供了必要的证据证明其与尤光祖之间存在亲子关系,尤光祖未能提供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本院推定彭梅枝请求确认其与尤光祖亲子关系的主张成立,原审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之规定,作出彭梅枝与尤光祖之间存在亲子关系的推定亦无不当,尤光祖对彭梅枝应当承担的法定扶养义务仍需适当履行,原审法院酌定尤光祖再一次性支付彭梅枝生活费20000元并无不当、

梅花教案范文第14篇

一、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你有过乘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诗歌《采莲》,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莲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为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味,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好学的爸爸》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 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展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春到梅花山》的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这句话是学生感受梅花盛景的关键,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位教师在执教时是这样设计的:先在黑板底部画出一些梅花的枝干。然后,拿出课前用红纸剪出的洒有梅花香水的梅花瓣,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从梅花山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梅花瓣,他们在梅花山开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你们能把它们在黑板中贴出来吗?”“哗”全班同学纷纷出动。你贴一瓣,我贴一瓣。几分钟,梅花山的梅花便盛开到了“黑板上”。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比起静坐看录像、投影中的照片更让小朋友喜欢,而且印象更深刻。因为他们是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理解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理解了句子,“贴”出了梅花盛开的美妙景象……

四、 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梅花教案范文第15篇

陈兴銮出生在山东省沾化县农村,1978年,他考取了华东石油学院。毕业后,顺利成为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的一名教师。1988年6月,陈兴銮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博士毕业后,担任中国石油大学炼制系有机化工教研室副主任。在高校工作的8年里,陈兴銮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不仅成为学科带头人,而且他研发的石油炼制管理软件被推广到全国使用,也因此成为全国石油系统赫赫有名的软件专家。

1996年12月,陈兴銮被选拔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科技副区长。两年之后,已经获得教授职称的陈兴銮开始担任东营市经贸委副主任,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进入官场,陈兴銮就开始享受人生,他一改往日儒雅的知识分子形象,开始变得目空一切,昔日朴实的陈兴銮摇身一改全部“行头”,没有一件不是名牌。他还经常出入高级宾馆、酒楼、夜总会,而陈兴銮最终走向崩溃的“点睛之笔”是从认识一个叫李梅花的女人开始的。

2001年夏天,陈兴銮调任东营区担任区委书记后,到东营区盐务局视察。负责接待的除盐务局局长外,还有号称盐务局“一枝花”的财务科科长李梅花。离异未婚的她一直在寻找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这次负责接待陈兴銮,李梅花觉得简直是天赐良机。

考察结束后,当晚,李梅花亲自安排陈兴銮一行在单位的酒店就餐。席间,李梅花频频举杯,向陈兴銮敬酒,而且言谈中处处透露出崇拜和敬仰之情,让陈兴銮听了很受用。他觉得这个女人很会做人,而且非常温柔可人。

几曲下来,陈兴銮出了不少汗,李梅花体贴地安排了酒店的一间客房让陈兴銮休息。

陈兴銮来到酒店房间冲了个澡后,突然门铃响了,打开门他又看到了刚刚分手的李梅花。这个时候造访,陈兴銮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落座后,李梅花拿跳舞做引子,滔滔不绝地向陈兴銮汇报工作,聊起了家常。

李梅花告诉了陈兴銮她的不幸婚姻和前途的渺茫,他不禁动了“怜香惜玉”之心,一面安慰她,一面拍着胸脯向她保证:“以后你的事,我一句话就可以帮你搞定。”

李梅花没想到陈兴銮这么爽快,她千恩万谢,神态娇羞地倒向陈兴銮,陈兴銮那本来就很脆弱的防线瞬间崩溃了看上自己手中的权力才主动投怀送抱的。要维系两人之间的关系,自己肯定是要给她一些经济补偿的。

2002年,东营区新区改造开始,这么大的工程肯定要通过招投标。一些人自然不肯放过这块“大肥肉”,而东营区“一把手”陈兴銮自然成为最先被盯上的人。一位在广东某单位工作的东营籍人张某从中嗅到了“商机”。张某想尽办法和陈兴銮接触,并成功地把曾明春介绍给了陈兴銮。曾明春是广东潮州市一个做建筑生意的个体老板。和陈兴銮熟悉后,曾明春和陈兴銮约定,只要陈兴銮保证让曾明春承揽下新区改造的大工程,曾明春将按照工程款的一定比例返给陈兴銮。

陈兴銮估算了一下,按照他和曾明春的约定,所有工程全部结束后,曾明春应付给陈兴銮至少800万元。陈兴銮打定主意,这笔买卖交给李梅花来当中间人。于是,陈兴銮介绍曾明春给李梅花认识,他们之间有什么意见,就通过李梅花转达。

招投标开始,14家建筑公司前未投标。在陈兴銮的授意下,只有包括曾明春的公司在内的8家公司入围。其实,这8家公司中,有7家是曾明春和李梅花找来的“陪标”。最终,曾明春的公司如愿以偿。曾明春累计付给陈兴銮650万元,而李梅花也从这笔交易中拿到了50万的“中介费”。

从陈兴銮那里得到巨额好处后,李梅花喜出望外。此后,她对陈兴銮言听计从,并多次充当“贿托”,给陈兴銮介绍业务,合伙谋取利益。为了感谢李梅花,陈兴銮利用职权,将李梅花扶上了东营区盐务局局长的位置。

2006年1月,陈兴銮担任东营市副市长、党组成员、东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后,更是将李梅花提拔到身边,让她担任东营市盐务局副局长、市公司副总经理。

陈兴銮走上厅官的位置后,围绕在他身边的女人就更多了。李梅花也发觉陈兴銮再也提不起对她的兴趣时,为了不失去陈兴銮这个靠山,李梅花竟将一个漂亮女下属介绍给了陈兴銮做情人。这样一来,陈兴銮觉得李梅花是自己真正的心腹。

陈兴銮告诉李梅花,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对于那些主动向他投怀送抱的美女们,常常不忍心拒绝,而且他在情人们面前出手阔绰,使得这些情人们都对他黏得很紧,他又不敢轻易将这些情人赶走,怕一不小心被人举报,因此,他虽然有十多名情人,但却并不快乐。

李梅花早就知道陈兴銮有其他情人,却没有想到竟然有15位之多。这时,李梅花显露出她的“大度”来。她建议陈兴銮将这些情人利用起来,让她们为他介绍业务,大家一起发财。同时,李梅花说:“你不是软件专家吗?可以编套软件程序来管理我们这15个情人,这样一来,不仅能科学地管理15个情人,还能将每个情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陈兴銮一听,拍案叫绝。

几天后,一套“情人管理软件”被陈兴銮设计出来了。在这套情人管理软件中,陈兴銮将15个情人进行了系统安排,针对每个人的特点、个性和能力,给予了不同的分工。而且,陈兴銮让李梅花当起了他的“后宫总管”,让她通过这套“情人管理软件”来系统安排他和情人的生活,以及整个利益集团的开支和收益,每个星期做出报表,让他审核。

当上陈兴銮的“后宫总管”后,李梅花特地召集陈兴銮的所有情人们开了一次碰头会。在会上,李梅花向众人演示了“情人管理软件”的好处,并号召众人团结一起开创美好的未来。本来这些女人傍上陈兴銮就是为了名利,见有如此先进的管理软件来让大家一起收益,高兴不已,纷纷表示愿意服从“后宫总管”李梅花的统一安排。

就这样,一出滑稽的教授市长用软件管理情人的百丑图,在东营市的各个角落铺展开来。

情人,牵出山东巨贪

在李梅花的操纵和管理下,陈兴銮迎来了受贿的高峰期,据统计,仅在2007年、2008年两年里,陈兴銮就先后收受189个单位或个人贿赂,金额高达1200余万元。受贿金额如此之高、行贿人数如此之多,和李梅花管理的情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梅花在管理情人们为陈兴銮介绍业务的同时,还对软件进行了“升级”,制定了奖惩措施。陈兴銮的这些情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使出浑身招数,争取从李梅花那里拿到“业绩奖”、“特殊贡献奖”等丰厚的报酬。在陈兴銮受贿的千万钱财中,有三分之一的金额都用来奖励情人们了。

当然,在这些情人中间,李梅花谋取的利益最多。她不屑于小打小闹,而是将目光放到了垄断行业。2007年,李梅花利用担任东营市盐务局副局长的职务之便,成立了汇丰盐业公司,她担任总经理,并唆使陈兴銮挪用政府公款1650万元入股汇丰公司,两人一起经商,并通过手中权力,垄断了东营市的盐业供应。仅此一举,李梅花就先后赚取了300余万,陈兴銮也获利颇丰。

2008年,依然单身的李梅花邂逅了两个男人:东营鸿泰建材公司总经理栗学明、东营辉腾投资公司总经理龚大勇。栗学明和龚大勇都比李梅花小十岁,然而,他们看中了李梅花的能力和手中的权力,做起了李梅花的情人。

他们傍上李梅花,无非是想从她手里捞点好处。李梅花也学起了陈兴銮对付她的那一套,为了让两人情人高兴,她暗示他们为她介绍业务,她给他们提成。仅2008年,李梅花就收受他人现金、银行卡、购物卡等,价值146万余元。栗学明和龚大勇分别得到十余万元的提成。

不过,栗学明和龚大勇不满足这些小打小闹,多次怂恿李梅花拿大钱出来投资。经不住情人的劝说,李梅花顺从了,她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挪用东营市盐务局公款310余万元,给栗学明和龚大勇两人做生意。

然而,栗学明和龚大勇从李梅花拿到巨款后,竟然卷款消失了。李梅花获悉后哭笑不得,就在她想着如何填补挪用公款的漏洞时,早就对李梅花看不顺眼的员工向东营市纪委举报了李梅花挪用公款的行为。

纪委介入调查后,李梅花宣称自己并没有挪用公款,而是陷入了一起诈骗案中。同时,李梅花还向陈兴銮求救,希望他能救她于危难之时。

就在陈兴銮四处为李梅花奔走,想将她解救出来时,纪委却在李梅花的办公室电脑里发现了她和陈兴銮共同控股的汇丰盐业公司的秘密,并且还发现了陈兴銮开发的那套“情人管理软件”中陈兴銮的诸多秘密。东营市纪委感觉事情重大,立即向山东省纪委作了汇报。

山东省纪委介入调查后,决定从李梅花身上打开缺口。为了减轻罪行,李梅花最终放弃了抵抗,将她的犯罪事实以及陈兴銮的贪腐问题和盘托出。

2009年8月22日凌晨,陈兴銮在家门口被带走,教授市长的仕途就此终结。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