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强化;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中图分类号】R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82-01

目前在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为儿童接种的六种疫苗中的最为重要的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强化效果和接种率将会对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发病与流行产生显著的影响[1]。为了对无脊灰状态予以维持,加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的,盐城市建湖县在今年1月-5月间实施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本次研究中对这次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盐城市建湖县各个预防接种单位上报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和麻疹查漏补种登记表和统计表,人口资料为我县免疫规划年报表。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针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和麻疹疫苗补种率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

1.2.2 实施情况

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强化情况:本次活动中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对象纳入标准为:全县4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即2009年1月1日至强化免疫服苗期间出生儿童:1、“零”剂次免疫的儿童(不含出生2个月内的新生儿);2、4月龄以上累计服苗次数少于3次的儿童; 3、2012年1月1日以后由外地迁(流)入本地且不论既往有无免疫史的流动儿童;4、在常规免疫中漏卡、漏种的本地户口儿童或流动儿童;5、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2012年无糖丸服苗史的,在查漏补服期间补服一剂次。此类对象不纳入本次强化免疫统计,只进行常规免疫登记。

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情况:本次活动中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对象的纳入标准为:8月龄至4周岁的儿童,即在2008年3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含外来流动儿童)。以接种证为准,8-17月龄年龄组儿童未接种麻风疫苗,18月龄-4周岁年龄组儿童未接种麻腮风疫苗,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凡无麻疹类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均作为查漏补种免疫对象。所有查漏补种对象均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如18月龄-4周岁年龄组儿童补种后仍未达到2剂麻疹类疫苗的,则应另行安排时间完成2剂麻疹类疫苗接种。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在P

2 结果

经统计,第一轮免疫强化时,本地儿童应种219,实种213.流动儿童应种770,实种751.合计应种989,实种964. 接种率97.47%。

麻疹疫苗查漏应补种624剂次,实际补种600剂次,补种率为96.1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使盐城市建湖县儿童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免疫强化和查漏补种工作为对常规免疫工作的一种补充,能够使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发现,我县的免疫效果基本上符合预期要求,然而依旧存在脊灰疫苗0剂次接种现象,并且第一轮接种的服苗率较第二次低,这表明,我县的免疫工作依旧存在空白点和漏种现象。因此相应的免疫预防工作者应对其给予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改善[2]。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体会到,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① 政府重视为强化免疫工作基础。各级政府应对免疫强化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全力的支持[3]。② 多种形式的宣传为免疫强化工作的保障。应在街道、社区等场所对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对免疫知识的知晓程度,积极主动为儿童进行免疫接种[4]。③ 周密合理的免疫强化计划为改善免疫强化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各个免疫接种单位应依照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免疫强化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计划要具合理性和周密性,扩大覆盖面,保证免疫工作的广泛性[5]。

综上所述,本县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强化和麻疹查漏补种工作效果相对理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本县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得以提高,然值得注意的是,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依旧存在一定的空白点和漏种现象,基层免疫预防工作者应对其给予关注,通过一些高质量的宣传、培训以及督导工作对免疫工作进行强化,从而实现免疫接种工作高质量,宽范围的展开,提高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达到对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进行预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景明辉.邢台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09,11(21):1374-1375.

[2] 李氏天,张宁.5568 名活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03):91-92.

[3] 吕友强.曲阜市2010年实施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1,32(08):418-419.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当前,正值麻疹高发季节。春节前后,我县大量外出儿童返乡、外来儿童流入,个别地区常规免疫工作薄弱、防控不力,麻疹控制工作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卫生部《*—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省卫生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浙卫办疾控〔2009〕5号)和市卫生局《关于加强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温卫疾控〔2009〕19号)的要求,现就我县加强麻疹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市卫生局《关于加强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温卫疾控〔2009〕1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到当前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真落实防控麻疹的各项措施。要进一步强化疾病控制网络的防控能力,充分发挥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和社区责任医生的作用,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防控力度,确保麻疹防控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

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麻疹疫苗免疫的及时性和接种率。2月20日-3月10日期间,瓯北、上塘、桥头、乌牛、桥下和沙头等乡镇应以外来民工集居的村居、幼托机构为重点区域,以外出返乡和新流入的流动儿童为重点对象,认真组织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各地对未完成规定剂次的学龄前儿童,应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确保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具体实施参照《关于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浙卫办〔*〕37号)执行。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查漏补种疫苗的计划和调拨。查漏补种工作应于3月8日前结束,各接种单位要认真做好接种登记和资料存档工作,于3月8日前将查漏补种开展情况上报县疾控中心(见附件)。同时,在每年4月22日-28日、10月22日-28日两个“流动儿童免疫预防宣传周”期间,各医疗卫生单位应认真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和查漏补种工作,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并按时上报相关报表。

三、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管理,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各医疗单位要及时准确地报告麻疹疫情,县级医疗单位及县疾控中心应按照规范要求及时采集、检测每例麻疹疑似病人血清,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检测结果报告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实验室确认的病例均以“疑似病例”报告,实验室确认后应立即做好订正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认真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按照《*省麻疹疫点处理技术指引(试行)》(浙疾发〔*〕5号)指导基层规范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密切关注成人麻疹疫情,结合当地实际和麻疹患者发病年龄构成情况,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企业单位民工中如发生麻疹流行应及时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必要时组织开展青春期女生和育龄妇女的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以降低小月龄儿童的发病率。

四、加强学校麻疹防控,预防医疗机构院内感染

从2009年开始,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省卫生厅要求在每年9-12月份,开展初三学生麻风疫苗、大一学生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麻疹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联合教育部门督促托幼机构、学校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晨检、疫情报告、传染源隔离等防控措施。各接种单位应及时开展辖区托幼机构、学校的疫苗补种工作。此外,卫生监督所要依法加强监督执法,督促医疗机构做好预检分诊、发热呼吸道门诊设置及预防交叉感染等工作。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当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出刊一期麻疹防控内容的宣传资料下发,并及时和新闻媒体等做好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主免疫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麻疹防控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利用宣传栏张贴、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广泛宣传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深入民工子弟学校等重点社区,把麻疹查漏补种信息传达给应种对象家属。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精心组织,全面启动查漏补种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我县实施方案要求,明确工作时间、范围、任务和年龄界定,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做好摸底调查等基础性工作,执行计划,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在3月-5月集中进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二、合理安排,确保查漏补种工作质量。

各乡镇卫生院要合理安排工作进程,与常规免疫接种工作衔接,发挥村卫生室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最大程度减少漏登漏种;同时要加大对查漏补种工作的宣传,增强群众主动参与免疫接种意识,确保工作质量。

三、加强指导,规范实施补种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强化接种人员培训和资质要求,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程序,认真核对接种儿童信息,准确把握适宜接种人群,规范实施接种工作。对暂不宜接种的儿童要做好登记,并给予明确告知,对符合接种条件者适时进行补种。要强化安全接种意识,防范预防接种差错发生。

四、重点做好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成人麻疹病例的处置工作。

今年是力争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年,鉴于上世纪90年代前计划免疫起步阶段麻疹疫苗接种覆盖面的局限和人群抗体滴度下降,各乡镇卫生院在重点做好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成人麻疹病例,提高防控意识,尽量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按规范迅速做好病例隔离治疗和密接者的应急接种工作。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但由于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仍存在工作薄弱的乡(镇)、村,且流动人口及计划外生育人口等特殊人群接种工作难度较大等原因,麻疹控制工作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年上半年我县部分乡村发生了散发的麻疹病例,与年麻疹发病率实现1/100万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任务十分艰巨,消除麻疹已成为当前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重大挑战。为贯彻落实《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努力实现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根据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年市消除麻诊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字〔〕41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目标

年,力争全县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三)工作指标

到年:

1、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100%,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98%以上;

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8%以上;

4、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5、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所有确诊麻疹病例须经过实验室诊断;

6、完善县级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并达到WHO认证标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年,全县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夯实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

1、在全县所有接生单位和乡级接种门诊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新模式,新模式规范运行率100%。

2、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3、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漏种儿童及时得到疫苗补种。

4、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运输车辆、冷库的更新装备。

5、在全县范围内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6、加快“星级门诊”建设工作进度,全县50%以上的乡级接种门诊达到A级。

(二)年,组织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95%以上。

2、完成乡级接种单位储存疫苗用冷链设备的更新装备。

3、对所有在校高中生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4、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年,继续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巩固儿童免疫高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

2、在全县范围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3、继续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提高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高水平接种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对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道路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可增设预防接种门诊。所有乡级预防接种门诊要执行日接种制度,以严格落实“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模式为主要措施和手段,保证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机构和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地区,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县教育局负责督导全县中小学、托幼机构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和《县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漏种儿童补种原则》及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确保漏种儿童获得及时的免疫服务。

3、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根据麻疹流行特点,在发病率较高的乡村或者发病风险较高的单位,适时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落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工作,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对新入学高中学生、农民工聚集区域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适时组织开展全县范围8月龄—14岁儿童、在校高中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二)监测管理

开展疫情监测,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和完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定期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县级以上调查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开展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当发生麻疹暴发时,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要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当地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当发生麻疹暴发后,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4、加强疫情监测。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县卫生局要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情发生时的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麻疹病例进行居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无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六)开展健康教育

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我县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保障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辖区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发现居住地新进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属地接种单位通报。

(二)建立协调机制,密切部门合作

县卫生、发改、教育、财政、食药监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免疫规划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工作。县财政局要落实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县教育局要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负责做好在校学生疫苗接种的现场组织工作。其它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县卫生局要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

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体,广泛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和消除麻疹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强化免疫 疫苗 发病率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36-02

麻疹可以说是我国临床中常见的传染病,相应的发病人群主要是儿童。在我国有效开展儿童免疫计划之后,多个省市的麻疹发病比例都有所下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麻疹的发病,该地区深度落实强化免疫的相关传染病控制工作,而后获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该研究中分析了强化免疫工作的众多措施,同时探讨了实际的麻疹预防控制效果,希望为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的相关麻疹发病患者资料来自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具体的病例信息获得途径:第一,查询我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第二,查询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控系统。第三,2012―2015年中,各个市县级的医疗单位开展的麻疹漏报调查中查到的传染病病例。通过全面审查,去除重复资料后,选择达到《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标准的病例当作研究对象。

1.2 方法

把我国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中关于麻疹诊断规定当作基本依据,统计该地2012年6月―2015年6月989例麻疹发病的患者资料,并且分析实际的强化免疫预防效果以及控制效果。收集相关受试者在出疹28 d内的2~3 mL静脉血,经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实验室,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相应的麻疹IgM抗体[2]。

1.3 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中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2 结果

2.1 对麻疹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2―2015年中一共有989例麻疹发病报告,该地的麻疹发病有着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可以归为单峰型,发病高峰期是4~6月。该研究病例资料如下:655例男性,334例女性,相应的男女比例是1.97∶1。病例的具体年龄分布如下:0岁分组一共有病例178例(占总数的18.04%),1~14岁分组一共有病例438例(占总数的44.29%),15岁以上分组一共有病例373例(占总数的37.70%),3组对比,1~14岁的分组病例数最多,相应的比例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施强化免疫措施前后的麻疹发病的情况

在2012―2015年该地区一共开展了8次麻疹疫苗强化查漏补种以及强化免疫,相应的调查结果表明,2012年总的麻疹病例数是360例(36.38%),2013年总的麻疹病例数是405例(40.94%),而2015年的麻疹病例总数是43例(4.27%),可以看到,2014―2015年的麻疹病例总数低于2012―2013年的总数。

3 讨论

在国际范围内,关于脊髓灰质炎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把麻疹当作传染病控制和消除工作的重点。经过了广泛的强化免疫活动,可以让国内免疫漏种的儿童接受必要的免疫服务。同时这种免疫强化方法可以有效补充常规的免疫手段,并且提升民众的免疫水平,可以显著的消灭麻疹。如果相关地区的接种率较低,那么强化免疫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显著提升民众的免疫水平。如果相关地区接种率较高,那么就能起到强化和巩固人群免疫能力的作用[3]。

在实际的麻疹消除工作中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1~14岁的麻疹患儿,发现有60%的患儿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所以相应的常规免疫工作并不到位,对于大量的适龄儿童,相应的免疫接种存在较多的不足。国内的麻疹疫情是客观衡量实际免疫工作成果的依据,如果没有切实落实计划免疫工作,社会内的传染病发病率就会开始上升,但是我国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人力资源,所以众多基层接种人员的日工作量很大,难以完成规模巨大的接种任铡5诙,经过了几次麻疹疫苗的大范围强化免疫,相应的查漏补种工作效果有所提升,但是因为流动儿童数量大,在实际调查中难以明确流动人群的数量,所以相应的接种率只能大概反映覆盖人群中的适龄接种儿童的接种比例,实际的儿童基础并不明确。第三,病例中包括大量的流动人口,对于流动人群的疫苗接种和传染病预防,属于当前麻疹控制和预防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如果仅仅依靠卫生部门的努力,其实难以取得最佳的常规免疫管理效果[4]。

该研究中,通过实施强化免疫措施,阻断了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和传入人群的途径,是一种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但是,该研究结果表明,1~14岁的儿童仍然是发生麻疹的主要人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些儿童因为健康状况、家庭人员迁移、辍学的影响,没有接种必要的麻疹疫苗,所以增加了易感儿童数量,所以相关部门必须检查入学、入托儿童的相关预防接种证,对于漏卡和漏证的儿童,需要第一时间补卡或者补正,对于没有进行全程免疫的儿童,则需要进行必要的补种。相关免疫强化工作人员需要全面调查引发感染的源头,广泛的收集理论依据,进而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的[5]。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开展免疫强化工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中显著降低麻疹的实际发病率,相关部们则需要明确传染病控制和预防人群,通过实际的流行病学检测资料开展工作,提升免疫服务水平,并且确保强化免疫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秀惠,何爱华,许江阳,等.福建省麻疹野病毒分离及白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2):65-66.

[2] 文海蓉,廖征,吴越,等.南昌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11(6):13-14.

[3] 蒋征刚,何寒青,符剑,等.浙江省1978―2007年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成本效果和效益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99-100.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麻疹疫苗;查漏补种;调查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呼吸道传染病,2013年1-2月,麻疹有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3月4日,卧龙区卫生局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MV查漏补种工作,对全区8个月-6岁儿童,挨门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漏种儿童,立即通知进行补种。现将城郊结合部适龄儿童MV查漏补种情况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卧龙区城乡结合部所有8月龄-6周岁儿童,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

1.2调查方法

1.2.1摸底调查村(社区)负责成立调查小组,挨门逐户对辖区内所有8月龄-6周岁儿童进行摸底登记,现场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

1.2.2查验预防接种卡(证)和疫苗补种对所有摸底登记到的儿童,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登录“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下载辖区内儿童最新接种信息与接种卡(证)进行核对,根据漏种情况为儿童补种疫苗。

1.3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由卧龙区卫生局制定,活动前期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和动员,以村(社区)为单位组成调查小组进行摸底登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预防接种门诊查验儿童接种情况、补种。

1.4麻疹疫苗补种对象①8-17月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为零或不详,免疫史以明确接种记录为准;②18月龄-6岁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不足2次或不详,免疫史以明确接种记录为准。

2结果

2.1建卡情况逐户调查8个月-6岁儿童4467人,建卡4425人,未建卡42人(均为流动儿童)。流动儿童612人,建卡575人,未建卡42人。

2.2免疫史所调查4467儿童中,免疫空白或免疫史不祥的儿童167人,其中流动儿童152人。

2.3漏种情况本地常住儿童3566人,MV合格接种3512人,漏种54人,MV漏种率为1.5%(接种率为98.5%);流动儿童612人(不在册暂住儿童37人),MV合格接种551人,漏种59人,MV漏种率为9.6%(接种率为90.4%)。

3讨论

卧龙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的西半部,辖1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013年1-2月,现今此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长的情况。患者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多为流动性的儿童患者。故医疗单位应对流动儿童人群有所关注,大力对其进行宣传,及时进行接种。麻疹的查漏补种工作的调查情况表明,要做好辖区免疫规划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流动人口预防接种自觉性,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聚集地的管理。大力进行接种知识的宣传工作,多次进行查漏补种的工作。

卧龙区免疫服务的供给与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不成正比,免疫规划作为控制相关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力、物力、财力的及时投入是免疫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流动儿童因其流动性和家长认识的不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率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目前,全省性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基本建成,对流动儿童的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省级信息平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期待尽早建成全国性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从而可以提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蕊,孙美平,曾阳,等.北京市2007年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为贯彻落实《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年)》、《-年省消除麻疹攻坚行动方案》、《-年市消除麻疹攻坚行动方案》,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努力实现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目标

年,力争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实施消除麻疹工作,完善长效机制,巩固免疫屏障,促进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三)工作指标

到年:

1、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以上;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以上;

2、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以上;

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达到以上;

4、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

5、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以上,所有确诊麻疹病例须经过实验室诊断;

6、市疾控中心、市医院、市第二中心医院要建立麻疹实验室,并达到WHO认证标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年,实行预防接种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夯实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组织开展遏制麻疹流行“集中行动”,对5岁以下适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遏制麻疹疫情上升势头。

1、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以上。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漏种儿童及时得到疫苗补种。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完成疫苗运输车辆、冷库的更新装备。

4、在全市范围开展月龄-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5、完善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多部门协调机制和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从政策、经费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的免疫服务保障制度。

6、全面推进预防接种一体化建设,确保预防接种工作体系完整。

7、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免疫规划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集中整顿,确保经费不挪用,确保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待遇,保持预防接种队伍稳定。

(二)年,组织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以上。

2、完成乡级接种单位储存疫苗用冷链设备的更新装备。

3、对所有在校大中专学生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4、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5、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活动,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以上。

(三)年,继续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巩固儿童免疫高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以上。

2、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月龄-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3、继续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的水平,提高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高水平接种率

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按照市预防接种乡村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基层接种单位的免疫服务形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单位,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省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办法》规定,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漏种儿童补种原则》及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确保漏种儿童获得及时的免疫服务。

3、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应当根据当地麻疹发病情况,在发病率较高的村,适时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对新入学大中专学生、农民工聚集区域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适时组织开展全市范围月龄-岁儿童、在校大中专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二)监测管理

开展疫情监测,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

建立和完善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疹实验室网络,定期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天内发现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开展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当发生麻疹暴发时,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要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当地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当发生麻疹暴发后,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4、加强疫情监测

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

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无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六)开展健康教育

要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我市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保障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消除麻疹工作,认真落实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对消除麻疹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在宣传、培训、应急处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要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辖区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发现居住地新进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属地接种单位通报。

(二)建立协调机制,密切部门合作。

卫生、发改、教育、财政、药监等部门要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免疫规划长效、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对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要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与督导检查;做好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好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保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疫苗的储存、运输要严格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做好出入库记录。

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我市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

教育部门要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学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目标儿童的调查摸底和现场组织工作。

文广局要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公安、计生、社区办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摸清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底数,保障这些重点人群及时获得接种服务。

其它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体,广泛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和消除麻疹措施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根据卫生部《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年我区继续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继续稳步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一要积极协调,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保障条件落实。各单位要按照年卫生部等五部委(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和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积极做好政府和领导的参谋,牢牢抓住实施医改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有关政策,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执行能力。疾病控制中心设立专门的免疫规划管理科室,在积极向人事编制部门申请增加人员编制的同时,主动做好疾控机构内部人员调整,增加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数量;各预防接种门诊要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要求配置相关人员。要切实加强各级免疫规划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以全面提高我区免疫规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执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区疾控中心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增加督导频率和力度,将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作为督导的重点,督导注重实效,避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结果要及时、如实向区卫生局报告。

二、全力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疫苗免疫接种率

(一)第一类疫苗。根据《方案》要求,各工作站要保持并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继续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和麻腮风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组织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白破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以区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主要疫苗接种工作任务如下:

1、脊灰疫苗。继续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特别是4岁儿童的加强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发现高危AFP病例和“零”剂次免疫儿童后,应尽快至少对病例所在的街道及时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快速评估和查漏补种工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根据省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统一安排,年12月5日和年1月5日,我区将对0-4岁儿童开展/年度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2、含麻疹类疫苗。自年5月1日起,含麻疹类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为: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儿童接种麻腮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疹疫苗。各单位要认真分析麻疹的流行特征,甄别高危人群,将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作为麻疹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麻疹发病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的街道,要针对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各针次及时接种率,并结合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确保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麻疹发病以成人为主的街道,在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探索性地开展大中专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防止成人麻疹暴发流行。

为加速消除麻疹工作的进程,根据《省落实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工作方案》要求,我区将在年5月前完成7-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年下半年将开展8月龄-6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一旦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各单位要提高麻疹疫情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迅速开展暴发调查,并根据疫情病例年龄和波及范围等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开展目标人群应急免疫,同时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要将麻疹暴发控制在最小范围。

3、甲肝、乙肝疫苗。做好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的各项工作,实行免费接种,逐步提高甲肝基础常规接种率。继续做好乙肝疫苗常规免疫,要达到“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的“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开展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年上半年完成1994~1995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第2、3针的补种、补种资料报告和效果评估工作;年下半年将安排对1996~2001年出生儿童进行补种。

4、乙脑、流脑疫苗。切实将乙脑、流脑疫苗接种纳入全年常规冷链运转,提高常规免疫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A+C群流脑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切实提高A+C群流脑疫苗两针全程接种率。

5、百白破疫苗及白破疫苗。自年5月1日起,全省将全部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各单位要在此之前,切实完成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任务,防止出现疫苗库存积压、浪费和应种儿童脱漏率较高的现象发生。要继续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学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我区开展6-12岁儿童白破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确保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第二类疫苗。各单位要在优先确保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结合疾病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第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第二类疫苗接种必须坚持群众知情、自愿、有偿的原则,决不允许强行推广使用,更不得因开展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而干扰免疫规划项目的正常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介绍或推荐第二类疫苗,不得夸大第二类疫苗的优点,更不得过分渲染第一类疫苗的缺点,不得以任何理由只提供第一类疫苗的替代疫苗。

三、全面巩固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控制成果

(一)消灭脊灰工作。按照《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和《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方案》要求,继续加大消灭脊灰的免疫、监测与管理三大措施的工作力度,重点防范脊灰野毒株的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VDPV)的传播流行。

1、AFP监测。继续加强AFP病例快速报告、常规报告和主动监测工作,提高病例报告、调查和随访及时率。针对近两年AFP报告病例减少的现象,区疾控中心将配合市疾控中心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AFP病例主动搜索和漏报调查工作,对监测工作薄弱的街道进行重点督导。继续做好AFP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提高合格采便率和及时送检率;发现不合格标本要尽快采集接触者标本并及时送检;AFP病例标本送检应由熟悉AFP监测工作的人员承担,保证标本运送的安全性。区疾控中心要及时甄别高危AFP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做好调查处理;加强对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其报告意识和诊断处理能力。切实做好新从事AFP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对高危AFP病例、VDPV病例、免疫缺陷者VDPV病例的应急处理能力,保证AFP监测工作持续、高质量开展。

2、消灭脊灰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统一要求,做好消灭脊灰基础资料、各年度监测用表及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等资料的整理、完善和归档;按时完成消灭脊灰证实年度报告。

(二)消除麻疹工作。继续按照《2006-2012年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以及卫生部即将下发的《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工作质量,加强预测预警,确保麻疹消除目标如期实现。

1、监测。根据我区疫情情况、流行因素和接种率评价等资料,组织专家定期对麻疹疫情进行预测分析,甄别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指定专人及时浏览法定疫情直报系统,密切关注麻疹疫情动态,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和暴发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继续做好麻疹疑似病例报告、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保障各项监测指标达到方案要求,提高监测系统运转水平。按照卫生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加强各级相关监测人员培训,做好监测病例的信息管理工作。加强麻疹易感人群聚集地(如学校和外地打工人员集中的工厂企业等单位)的疫情监测工作,将主动监测落到实处,杜绝疫情缓报、瞒报现象发生。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培训,提高其报病意识和能力,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麻疹病人隔离治疗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技术指导,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督导评估。按有关要求开展经常性督导工作,定期对我区麻疹监测与控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网络信箱、简报或文件方式逐级进行反馈。

(三)病毒性肝炎控制工作。以进一步落实《年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为重点,继续做好乙肝疫苗常规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稳步推进甲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完善病毒性肝炎监测系统,加强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和处理,防止出现暴发疫情;以实施乙肝防治重大专项为契机,全面提升乙肝综合防治水平。

1、疫情监测和控制。按照省卫生厅《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点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做好年乙肝监测病例的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急性病例随访,各项监测指标要达到监测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甲肝和戊肝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和处理,避免出现暴发疫情。

2、开展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乙肝防治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水平。年5月19日世界肝炎日将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减少社会对乙肝病人的歧视,促进社会和谐。

(四)其它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工作。

1、乙脑和流脑。近年来全省流脑发病率尽管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其病死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C群流脑呈日趋增加趋势。区疾控中心要按照国家要求,使用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乙脑、流脑病例个案信息;按照省卫生厅《省乙型脑炎监测方案》和《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乙脑、流脑疑似病例报告、调查、采样(尤其是脑脊液)和病原学诊断工作。

继续做好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的登记上报工作,每月按时将“急性脑膜炎/脑炎综合征医院登记一览表”逐级上报;要加强对登记表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查,提高报告质量;发现暴发疫情要及时报告,并及时开展疫情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

2、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工作,防止病例漏报;做好白喉和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工作,而且我区将开展正常人群白喉带菌调查工作。

3、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充分利用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加强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暴发处置。按照国家即将完善的麻疹(含风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要求,做好风疹疑似病例监测信息的管理工作。要继续有计划地开展育龄期妇女风疹疫苗的接种工作,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的发生。

四、进一步提升免疫预防管理水平

(一)疫苗、注射器及冷链管理。各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条例》、《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注射器管理和冷链系统管理。加强各类疫苗、注射器的计划、供应、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实行疫苗、注射器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及时制订和上报疫苗、注射器使用计划,同时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全国疫苗和注射器信息网络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将疫苗使用计划和出入库登记信息录入国家信息平台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疫苗和注射器管理模块;加强疫苗及注射器使用监督力度,确保有计划的分发和使用,避免浪费;切实增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的意识和自觉性,积极开展使用技术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提高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的使用率;严格冷链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监测记录,区疾控中心每月为各接种门诊至少免费运送一次疫苗;加强对冷链运转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冷链运转的规范化水平;做好冷链设备发放、使用与维护工作,保证专物专用。

(二)预防接种管理。各单位要强化常规免疫的日常管理,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切实将加强免疫纳入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工作,并有计划地开展查漏补种,提高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要严格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审批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对群体性预防接种实施方案的审批前及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内的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继续做好常规接种率监测、报告和评价工作,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严格常规免疫接种率月报表的逐级审核和分管领导签发制度,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防止漏报和错报。使用全省统一印制下发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加强接种卡、证的管理,杜绝浪费,提高卡、证相符率。

(三)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各单位要按照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积极做好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开展新入学(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并安排在短时间内完成当年疫苗补种工作;根据近年来疫苗使用、免疫监测、接种工作落实、接种证查验及针对疾病发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计划地对重点人群开展免疫规划针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可将查验和补种对象逐步扩大到在校(托)儿童和大中专学生。查验和补种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填写与统计登记报表,按时逐级审核上报。

(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资质认证管理的通知》要求,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做好预防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资质认证、复核和管理工作,指导规范预防接种门诊规划布局、申报审批及日常管理。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室)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室的建设及管理,对各类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动态管理,对新申请的和原已通过验收且有效期满后门诊,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新标准进行验收和复核,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整改或降级。

(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各单位要按照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省卫生厅《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卫生厅即将下发的《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及运行管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要定期登陆省级平台,及时了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报告情况,加强信息的质量控制管理,切实提高利用效率。

(六)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安全和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相关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强化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教育,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计划、供应和使用工作,加强注射器使用后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按照《规范》和相关要求,继续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月报告和个案调查工作,及时填写和上报《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和《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同时通过国家信息平台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相关文件要求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妥善处理,防止事件扩大化,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加强与市级医学会的沟通和协调,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和处理工作。

(七)宣传和培训。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时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普及免疫防病知识,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利用每年“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的有利时机,与各新闻媒体合作,做好免疫规划宣传工作;针对不同服务人群有计划地开展免疫预防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及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免疫预防的认知水平,营造免疫预防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逐级培训制度和冷链运转前例会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年中心将继续举办免疫规划人员免疫预防综合技术培训班和免疫预防管理软件应用技术培训班。

(八)流动人口管理。在借鉴先进地区流动人口免疫预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制订适合我区实际的流动人口免疫预防管理办法。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摸底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其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将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纳入与本地儿童同样管理,在接种门诊的开诊频次、时间、方式等多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流动人口儿童就近到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时,各接种门诊不得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

(九)督导检查工作。按照卫生部《规范》的要求,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增加督导频率,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避免督导工作流于形式;每次督导后为各接种门诊留下书面反馈意见,写出督导报告并留档备查,督导结果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定期开展免疫规划检查工作,以全面了解辖区工作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工作指标

以乡(镇)为单位,目标人群麻疹查漏补种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分年龄组接种率达95%以上。

二、查漏补种范围、对象、时间安排

(一)查漏补种范围。

全乡各村同步开展查漏补种。

(二)接种对象。

全乡范围内8月龄-6岁儿童,即1月1日至5月1日出生的、未接种麻疹疫苗所有儿童,进行一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包括流入、暂住及常住儿童)。

(三)时间安排。

麻疹查漏补种实施时间:20__年1月20~30日。

三、组织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乡卫生院负责查漏补种活动的组织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本次麻疹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麻疹查漏补种免疫接种活动、组织接种人员和设置接种点。

乡防保组具体实施,负责村级卫生员培训,疫苗、注射器等物资的分发、储运、登记、报告等工作,以及现场技术指导、评价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等具体工作。

村级卫生室负责做好应种儿童摸底调查登记、宣传、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四、前期准备

(一)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乡在实施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前成立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技术指导小组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要求,开展技术指导及现场处理工作,确保方案的正确实施。

技术指导小组主要由乡防保组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查漏补种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工作。

(二)开展人员培训。

乡防保组将于1月20日前对村级进行培训。

(三)社会动员和宣传。

各村在开展麻疹查漏补种活动前,要充分动员和协调村委会以获得对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的支持与参与。

乡防保组提供技术指导,宣传材料应于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前1周发送至各接种点。各类宣传活动应提前3~5日开始,并持续至活动结束。

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标语口号、宣传画、宣传册、宣传栏、社区通知等多种渠道,采用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大力宣传麻疹疫苗相关科普知识,以及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禁忌证等,使儿童家长及时获取科学准确的信息,提高公众对查漏补种的理性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四)目标儿童摸底调查与登记。

1、摸底工作人员组成:由村医、居委会干部组成。

2、摸底与接种同时进行。

3、摸底登记方法:

①入户摸底:各村卫生人员挨家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

②针对流动人口的摸底:人口流动较频繁的地区可采取在接种前3-4天集中突击摸底的方式进行。

4、厂矿、企业等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实施查漏补种活动。

5、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儿童的登记。对发现的未建卡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五)现场接种。

1、准备药品、器械。

(1)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治疗盘、氧气、输液器、听诊器、血压计、注射器、压舌板等。

(2)急救药品:1:1000肾上腺素针剂、地塞米松、5%葡萄糖液体、抗过敏药物、常规急救药品和其他过敏性休克救治药品等。

(六)接种技术要求。

1、接种方法。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接种要求进行操作,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2、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及缓种原则。

下列情况为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明胶等辅料及抗生素(硫酸庆大酶素和硫酸卡那酶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下列情况考虑缓种麻疹疫苗: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者。

(2)近期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间隔1个月后进行补种。

(3)强化免疫期间有发热等症状者,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3、接种注意事项。

(1)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超过效期等情况,均不得使用。

(2)麻疹病毒对温度和光线抵抗 力较弱,接种现场要保证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度要求,并避光保存,不能提前大量稀释疫苗等待接种。

(3)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4)疫苗瓶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如需放置,应置2~8℃(严禁冻结),并于30分钟内用完,剩余均应废弃。

(5)用75%酒精消毒皮肤(不能用碘酒消毒),待晾干后再注射,接种后不得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6)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供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置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对查漏补种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和处置。发现aefi时,要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

七、资料汇总与报告

查漏补种活动结束后,各村要认真、如实填报统计报表,乡防保组认真审核无误后将查漏补种数据资料上报至县疾控中心流病科。

(二)查漏补种汇总信息上报。

时间要求:查漏补种结束村级于20__年1月30日前报告至乡级,乡级于2月10日前报告至县级。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的疾病。我区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病数量明显减少,麻疹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目前我省的麻疹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去年我区也出现了局部爆发流行,我们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巩固强化免疫活动成果,有计划地做好重点发病人群的麻疹疫苗或含麻疹成分的麻风、麻风腮联合疫苗接种工作,确保15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率得到较大范围的控制。为了切实做好我区麻疹防控工作,控制麻疹疫情,顺利实现2012年消灭麻疹的目标,根据市卫生局相关督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指标

(一)麻疹疑似病例报告、个案调查率100%;

(二)麻疹散发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达100%,暴发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80%以上,标本送检及时率90%以上;

(三)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四)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

(五)麻疹或含麻疹成分的麻风、麻风腮联合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工作职责

(一)医疗机构职责

1、做好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接诊医疗单位及接诊医生为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麻疹疑似病例诊断标准进行核实诊断,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进行报告,防止瞒报、误报及漏报。对于门诊就诊病例,接诊医生要详细填写病人真实情况和联系方式,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以便开展个案调查等工作。

2、病例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报告麻疹病例的医疗单位及接诊医生负责采集合格血标本,填写标本送检表,标本采集率要达到100%,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应放置4℃冷藏,并及时将血清标本送达区疾控中心,或立即通知区疾控中心取样。当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不仅要采集血标本进行血清学诊断(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要达到100%),还要按相关要求采集病例出疹早期鼻咽拭子、尿液或血液等标本,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将标本送省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确定麻疹病毒基因型,以探讨病毒来源及其传播规律。

3、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麻疹就诊病例接诊医院要做好院内隔离,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减少与他人接触。要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各医疗单位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严格预检分诊制度。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落实消毒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二)疾控中心职责

1、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区疾控中心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要在48小时内完成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工作,个案调查率达到100%,并按有关要求将调查资料逐级报告,原始资料归档保存。

2、做好病例标本的送检和实验室诊断。区疾控中心收到标本后,48小时内将血清(冷藏条件下)和标本送检表送至市疾控中心麻疹血清学实验室,送检及时率要达到90%以上。

3、开展主动监测与疫情搜索。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到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开展主动监测,对流动人群聚集场所开展病例搜索,以发现漏报的麻疹疑似病例。调查人员在开展个案调查时,应同时对患者居住地或活动地进行调查,主动搜索其它病例,了解麻疹病毒传播情况。

4、强化督导检查和健康教育。区疾控中心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规定,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杜绝发生麻疹的医院内感染。充分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特别是流动儿童、大中专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他们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5、加强预测预警。区疾控中心要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每天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对当地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甄别可能发生麻疹流行的地区,并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制定和部署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6、强化预防接种。按照省厅要求,2009年将开展辖区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和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低于95%的地区要尽快开展麻疹或含麻疹成分的麻风、麻风腮联合疫苗的强化免疫、查漏补种等工作,防止形成发病高峰。麻疹发病以成人为主的镇、村,应探索性地开展大中专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人群疫苗接种工作,防止成人麻疹暴发流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麻疹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麻疹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保障人员、经费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完成。

(二)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各接种单位要加强与财政、教育、宣传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落实好本行政区域内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监测和疫情处置等工作经费;做好幼儿园、学校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要及时补种麻疹疫苗,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免疫规划和消除麻疹工作。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511.1文献标志码:B

为了解上海市杨浦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相关依据,我们对杨浦区2001-2007年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以麻疹监测系统资料为主,主要包括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本地和外来人口资料由区公安部门提供。2001-2007年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0.38%,无麻疹病例漏报。

1、2 实验室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提供。区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完成最初血清学检测工作,部分标本由上海市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完成复核。

1.3 诊断和分类

采用《上海市麻疹监测方案》中的规定作为麻疹病例诊断与分类依据。

1.4 爆发定义

以平均潜伏期内同一居住地或同一集体机构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人即为爆发。

1.5 统计分析

对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SPSS 12.0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杨浦区2001-2007年共发生麻疹18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13/10万,无死亡病例。本区人口共发生麻疹8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07/10万,除2005年外,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持平稳态势。外来人口共发生麻疹9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0.95/10万,是本区人口发病率的10.23倍(表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年龄分布2001--2007年本区人口麻疹发病率以1岁以下儿童最高,其中

年龄构成分析,本区人口以20岁及以上成人为主,占77.78%,外来人口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15岁以下儿童占54.55%。外来人口麻疹病例中<15岁儿童所占比例是本区人口的2.60倍(表2)。

2.2.2 性别分布 180例病例中,男性107例(占59.44%),发病率为2.42/10万,女性73例(占40.56%),发病率为1.81/10万,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4:1。

2.2.3 季节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3―8月为高峰,共占总病例数的81.67%,其中4-5月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1.67%(图1)。

2.2.4 地区分布2001-2007年全区10个街道(五角场、殷行属城乡结合部街道)均有发病。本区人口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长白、江浦、五角场街道,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1.69/10万和1.51/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江浦、控江、五角场,发病率分别为19.67/10万、19.22/10万和13.74/10万。各街道外来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区人口。

2.3 免疫史

上海市现行的麻疹疫苗(MV)免疫程序为8月龄初种,4岁复种(2006年3月1日始改为18~24月龄)。180例麻疹中,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29.44%、52.78%。未达初免月龄占12.22%,8~11月龄病例无免疫史的占92.86%,1~14岁病例无免疫史的占34.29%,免疫史不详者占42.86%(表2)。

2.4 麻疹爆发疫情

2001-2007年发生3起麻疹爆发,共22例。分别发生于2002年3-6月,2003年9-10月、2007年6月,2起19例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地(国家尚未开发的机场空地),1起3例发生在同一单位和邻居。8岁以下儿童17例,无免疫史者占58.82%,免疫史不详者占29.41%。30岁以上成人5例,免疫史均不详。对爆发病例采血检测麻疹IgM抗体均阳性,风疹IgM抗体阴性。

3 讨论

杨浦区2001-2007年本区人口麻疹发病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除2005年疫情随全市疫情上升外,各年疫情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率呈锯齿型态势,2002、2003年发病率分别达30.60/10万、12.49/10万,2005年随着全市及周边省市疫情的上升,发病率达到16.42/10万。

外来人口发病高峰期与春节、清明、农忙时机外来民工和无麻疹免疫史的流动儿童大量涌入,居住卫生环境差,人口密集有关。

2001-2007年麻疹发病年龄呈两极特征,<8月婴儿占总病例数的12.22%,20岁及以上成人占总病例数的53.89%,与王秀兰报道的在疫苗时代,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向两极移动的现象一致。与李黎等报道的<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构成比超过10%相符,主要是由于胎传抗体较少或过早消失所致。育龄期妇女的免疫力是通过人工自动免疫获得的,麻疹抗体水平较低,不如自然感染的高,当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免疫屏障尚不足以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时,<8月龄婴儿也因暴露而发病。<8月龄婴儿发病也可能与医院内感染,许多未接种MV的儿童因到医院就诊而感染了麻疹有关。

本区人口中1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率最高,且均无免疫史。病例年龄构成以成人型为主,20岁及以上病例占77.78%,是众多高接种率国家所存在的共同现象。可能是过去初免时所用疫苗剂量、冷链条件影响效价稳定性和免疫成功率,使其成为易感者。外来人口麻疹病例主要以儿童型为主,15岁以下儿童占54.55%,其中8月龄~14岁可预防儿童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42.50%,免疫史不详者占40.00%,提示应加强外来人口集聚地摸漏补种工作,提高MV接种率。

麻疹是人类继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后第三个要消除的疾病,2006年卫生部出台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12年全国无本土麻疹野病毒传播,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任务非常艰巨。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根据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杨浦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以下建议。

3.1 增设接种点

在外来人口集聚地,增设预防接种门诊点,扩大服务半径,避免外来儿童家长由于对本地情况不熟,不知道预防接种门诊在哪里,或不愿意花大量时间去较远的预防接种门诊给孩子接种疫苗,提高MV的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减少8~11月龄儿童因不能及时接种MV而发病。

3.2 查漏补种

在巩固和保持常规免疫接种率高水平的基础上,1年6次(4个季度、春、秋入学时)对外来流动儿童(包括外来学生)全覆盖开展MV查漏补种工作,结合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开展8月龄~14岁外来儿童MV强化免疫,并对外来儿童实行凭证入学制度,以消除零剂次,提高2剂次接种率。

3.3 开展成人麻疹疫苗接种

将20~39岁既往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家长作为MV接种对象,在查漏补种和前来接种门诊办卡时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提高这部分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成人麻疹。在大学新生入学和以外来民工为主的大型企业招工体检的同时接种麻疹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爆发。开展对20~30岁未育妇女麻疹疫苗加强免疫,提高未育妇女的免疫力和胎传抗体,以减少8月龄以下不可预防儿童的发病。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麻疹;抗体;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69-0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提出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1],我国卫生部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腾冲地处云南边境,是完成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地区,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控制策略、完善控制措施和免疫策略、免疫效果评价,预测流行强度有重要意义。现将腾冲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点选取云南边境地区腾冲县,采取分层整群抽样(PPS)方法抽取4个调查点,即:将腾冲所辖乡镇分2层,每层随机抽1个乡镇,每个乡镇等组距抽取2个调查点,调查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同时对到辖区县级人民医院就诊人群或体检人员开展调查。

检测对象具体情况为:共检测398人,其中县人民医院136人、曲石镇139人(曲石村75人,公平64人)、猴桥镇123人(下街58人,胆扎65人),共调查8个年龄组,

1.2 调查内容 人口学资料、免疫史调查及抗体水平调查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 性别结构:男218人,女180人,民族:汉族387人,傈僳族27人,傣族1人,白族1人,穿青族2人。出生地:在医院出生288人、在家中出生110人。接种证情况:有接种证200人、有证不在现场4人、丢失4人、无证190人。接种卡情况:有卡261人、无卡137人。麻疹抗体阳性人数398人,阴性数40人,粗阳性率89.95%。40个阴性对象中:1、有免疫史者有13人、无免疫史者有27人;2、低于8月龄22人、大于18月龄41人(其中15岁以上3人)。3、排除8月龄达不到接种麻疹组份疫苗的35个调查对象后,阳性率为:95.04%。

2.2 实验室检测

2.2.1 检测方法 实验室严格按照所发试剂盒说明书及其操作示教片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2.2.2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示,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9.95%,不同年龄组织间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40.762,P0.01)其中,35组阳性率为100%,见表1。有无接种史组间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8.883,P0.01)其中有接种史组阳性率为94.8%,无接种史组阳性率为81.76%,见表2。

3 讨论及建议

3.1 接种率与抗体阳性率 此次我县有无接种史组间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8.883,P0.01)其中有接种史组阳性率为94.8%,无接种史组阳性率为81.76%,有接种史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接种史组。说明疫苗接种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加强常规疫苗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

3.2 年龄与抗体阳性率 小于8月龄的35人中,有22人无抗体,主要原因是由于麻疹疫苗第一针接种要到8月龄,小于8月龄儿童抗体多从母体获得[2],对于这部分人群的防控我们只有通过保护易感人群以及切断传布途径来进行防控。8月龄至1.5岁在本次监测中阳性率为77.78%,这部分人群将是我们下一步查漏补种的重点人群,只有使全人群的抗体阳性率都达到95%以上才能有效的防止麻疹疫情的发生。

近年来,我们在坚持夯实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基础的同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针对发生的疫情,在云南省省安排的强化免疫活动中,我们尤其重视冷链运输、摸底调查、接种质量、查漏补种等环节,及时消除免疫空白,使得整个人群麻疹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为做好腾冲县的预防控制工作,建议做好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严冷链制度,保证疫苗效价。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儿童接种工作,杜绝免疫空白及无效接种。

参考文献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麻疹;计划免疫;监测分析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第3个待消灭的传染病[1]。为遏制麻疹疫情上升的势头,确保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卫生部《2006年~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总体要求,为了解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疫情情况,对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麻疹监测数据来自全区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疫情年报表、查漏补种报告和免疫接种报告。

1.2  检测方法: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2-3]。

1.3  病例定义:采用标准麻疹定义和统一分类标准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将麻疹分为4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排除病例[4]。

2 结果

2.1  病例报告:2005年~2009年全区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0例,确诊病例108例,实验室诊断99例,临床诊断9例,其中区外流动人口82例,占确诊总病例数75.93%,本区病例26例,占确诊总病例数的24.07%。本地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59/10万,流动人口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5.00/10万。麻疹确诊病例占报告疑似病例的67.50%,见表1。

表1  2005年~2009年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病例报告情况统计年份    疑似麻疹    确诊麻疹      本地确诊病例            流动人口确诊病例     

病例数       例数    病例数  发病率(/10万)   病例数  发病率(/10万)

2005       41          31        6        1.88          25         7.84

2006       10           6        1        0.31           5         1.55

2007       59          37        2        0.63          35        10.78

2008       42          32       17        5.04          15         4.45

2009        8           2        0        0.00           2         0.59

合计       160         108      26        1.59          82         5.00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2005年~2009年在斗门区共有麻疹确诊病例108例,其中井岸镇66例、白蕉镇19例、乾务镇13例、斗门镇4例、莲洲镇4例,地址不详2例。

2.2.2  年龄分布及免疫史:见表2。

表2  2005-2009年斗门区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情况  (例)年龄           病例数                     免疫史              

                    未免疫       1次      2次      不详

≤14岁             53          17         7         5         17     

15~20岁           14           5         0         0         19

21~30岁           32           6         0         1         11

31~35岁            8           0         0         1          7

>35岁              1           0         0         0          1

合计               108          28         7         7         66

2.2.3 时间分布:2005年~2009年中每年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7~8月份(61例),占确诊病例的56.48%。

2.2.4 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麻疹疫情能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及时上报,对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能及时进行采样检测,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较高。

3 讨论

3.1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无免疫史的大年龄组人群不断累积,全区麻疹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2008年斗门区麻疹发病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其中流动人口病例占了较大的比例(2005年为80.65%,2006年为83.33%,2007年为94.59%,2008年为46.88%),20岁以下病例67例,比例为62.04%,未免疫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大多数(87.04)[5-6]。为加强免疫,斗门区在2005年、2006年对适龄儿童进行全区性查漏补种工作,2005年查出983人,补种824人,接种率83.83%;2006年共查出1 426人,补种1 398人,接种率98.04%。2007年~2008年斗门区的麻疹病例呈快速增长趋势,分析原因为外来流动人员增加,这部分人群的麻疹免疫史多数为不详或无免疫史[7-8]。随着珠海市经济发展及斗门区工业园区企业的落户投产,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麻疹免疫空白人群也随之增加,加上外来人员的流动性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确保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广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2009年3~4月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14周岁儿童(含外来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9]。通过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宣传发动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使接种率达到97.70%(在校学生58 165人,实际接种57 081人,接种率为98.14%;散居儿童13 646人,实际接种13 078人,接种率为95.84%)。

3.2  防控体会:平战结合,突出抓好麻疹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对象积累。3.2.1 加强麻疹监测和疫情预测预警,对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对报告病例迅速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进行实验室诊断,隔离治疗患者,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减少免疫空白对象。

3.2.2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①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普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②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将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预防控制传染病管理内容;③做好流动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④定期开展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对象的积累。

参考文献:

[1] 顾全忠.舟山市1998年~2007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7):877.

[2] 李春华.承德市某区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5):458.

[3] 韩辅廉,邱德山.潍坊市2002年~2005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27.

[4] 马永旭,赵则超,陈建秀.单县2004年~2007年麻疹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8):843.

[5] 马永胜,杨贵芳.云南省迪庆州2005年~2007年麻疹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1):45.

[6] 陈彦彩.濮阳县1999年~2006年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954.

[7] 杨红梅,沈  红,陈红霞.十堰市1996年~2005年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4.

[8] 翁毓秋,俸卫东,蓝建国.柳州市2003年~2005年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83.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麻疹;计划免疫;监测分析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第3个待消灭的传染病[1]。为遏制麻疹疫情上升的势头,确保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卫生部《2006年~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总体要求,为了解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疫情情况,对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麻疹监测数据来自全区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疫情年报表、查漏补种报告和免疫接种报告。

1.2  检测方法: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2-3]。

1.3  病例定义:采用标准麻疹定义和统一分类标准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将麻疹分为4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排除病例[4]。

2 结果

2.1  病例报告:2005年~2009年全区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0例,确诊病例108例,实验室诊断99例,临床诊断9例,其中区外流动人口82例,占确诊总病例数75.93%,本区病例26例,占确诊总病例数的24.07%。本地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59/10万,流动人口确诊病例年平均发病率5.00/10万。麻疹确诊病例占报告疑似病例的67.50%,见表1。

表1  2005年~2009年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病例报告情况统计年份    疑似麻疹    确诊麻疹      本地确诊病例            流动人口确诊病例     

病例数       例数    病例数  发病率(/10万)   病例数  发病率(/10万)

 

2005       41          31        6        1.88          25         7.84

2006       10           6        1        0.31           5         1.55

2007       59          37        2        0.63          35        10.78

2008       42          32       17        5.04          15         4.45

2009        8           2        0        0.00           2         0.59

 

合计       160         108      26        1.59          82         5.00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2005年~2009年在斗门区共有麻疹确诊病例108例,其中井岸镇66例、白蕉镇19例、乾务镇13例、斗门镇4例、莲洲镇4例,地址不详2例。

2.2.2  年龄分布及免疫史:见表2。

表2  2005-2009年斗门区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情况  (例)

年龄           病例数                     免疫史                                   未免疫       1次      2次      不详

 

≤14岁             53          17         7         5         17     

15~20岁           14           5         0         0         19

21~30岁           32           6         0         1         11

31~35岁            8           0         0         1          7

>35岁              1           0         0         0          1

 

合计               108          28         7         7         66

 

2.2.3 时间分布:2005年~2009年中每年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7~8月份(61例),占确诊病例的56.48%。

2.2.4 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麻疹疫情能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及时上报,对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能及时进行采样检测,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较高。

3 讨论

3.1  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无免疫史的大年龄组人群不断累积,全区麻疹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2008年斗门区麻疹发病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其中流动人口病例占了较大的比例(2005年为80.65%,2006年为83.33%,2007年为94.59%,2008年为46.88%),20岁以下病例67例,比例为62.04%,未免疫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大多数(87.04)[5-6]。为加强免疫,斗门区在2005年、2006年对适龄儿童进行全区性查漏补种工作,2005年查出983人,补种824人,接种率83.83%;2006年共查出1 426人,补种1 398人,接种率98.04%。2007年~2008年斗门区的麻疹病例呈快速增长趋势,分析原因为外来流动人员增加,这部分人群的麻疹免疫史多数为不详或无免疫史[7-8]。随着珠海市经济发展及斗门区工业园区企业的落户投产,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麻疹免疫空白人群也随之增加,加上外来人员的流动性大,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确保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广东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2009年3~4月在全区范围内对8月龄~14周岁儿童(含外来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9]。通过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宣传发动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使接种率达到97.70%(在校学生58 165人,实际接种57 081人,接种率为98.14%;散居儿童13 646人,实际接种13 078人,接种率为95.84%)。

3.2  防控体会:平战结合,突出抓好麻疹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对象积累。3.2.1 加强麻疹监测和疫情预测预警,对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对报告病例迅速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进行实验室诊断,隔离治疗患者,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减少免疫空白对象。

3.2.2 加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①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普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②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将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预防控制传染病管理内容;③做好流动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④定期开展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对象的积累。

参考文献:

[1] 顾全忠.舟山市1998年~2007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7):877.

[2] 李春华.承德市某区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5):458.

[3] 韩辅廉,邱德山.潍坊市2002年~2005年麻疹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27.

[4] 马永旭,赵则超,陈建秀.单县2004年~2007年麻疹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8):843.

[5] 马永胜,杨贵芳.云南省迪庆州2005年~2007年麻疹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1):45.

[6] 陈彦彩.濮阳县1999年~2006年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954.

[7] 杨红梅,沈  红,陈红霞.十堰市1996年~2005年麻疹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4.

[8] 翁毓秋,俸卫东,蓝建国.柳州市2003年~2005年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83.

麻疹查漏补种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a)-0143-03

Effect analysis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measles vaccine in Jishui County in 2010

WANG Zhi-y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shui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Jishui 331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e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effect of measles vaccine in Jishui County in 2010,and to investigate the strategy of measles control.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ation Pla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by Measles Vaccine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0.Th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lated data by adopting descriptive method.Result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this year,among 23 256 children aged from 8 months to 4 years who should receive vaccination,22 896 children actually received vaccination with the rate of actual vaccination of 98.45% and the rate of rapid assessment vaccination of 97.75%.One case of suspected abnormal vaccination reaction related to measles vaccine was reported in the whole county with the incidence of 4.37/100 000.There were no mass incidents caused by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measles vaccine,no accident of vaccine quality and report of implementing error and accident,also no death case.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by measles vaccine,the incidence of measles had been dramatically decreased.Conclus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nsified immunization of measles vaccine in Jishui County in 2010,the rate of measles vaccination for target children was over 95%,and reached the expected purpose.

[Key words] Measles vaccine;Intensified immunization;Effect analysis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暴发流行[1-2]。中国政府承诺在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3-4]。为了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吉水县按照《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2010年9月11~25日对辖区内所有8个月~4岁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水县200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23 256名,年龄8个月~4岁,除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外,无论既往是否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或麻疹病史,均接种1剂次(0.5 ml、皮下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所用疫苗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所用疫苗、注射器和安全盒均由江西省疾控中心采购提供,并按冷链运转要求逐级下发,均在有效期内使用,疫苗接种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强化免疫数据来源于吉水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报告资料和目标儿童接种率快速评估资料;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吉水县统计局。强化免疫接种时间统一为2010年9月11~20日,查漏补种时间为2010年9月21~25日。

1.2 组织实施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制订的《2010年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及吉水县人民政府制订的《吉水县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开展人员培训,统一免疫对象、免疫时间、效果评估和督导方案。利用电视、广播、电信、报纸、标语、板报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卫生、财政、宣传、教育、药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各施其责,确保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高质量的开展。在全县19个预防接种门诊设立接种点,各接种点均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全部经培训合格并取得接种资质,全部使用自毁性注射器,保证每名儿童1人1针1管,有效地确保安全接种。

1.3 方法

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以卫生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随机抽查2个村,每个村入户调查15名目标儿童,每个乡调查90名儿童,共270名;随机抽查3所托幼机构,每所托幼机构随机调查3个班级,每班调查10名儿童,每所托幼机构累计调查30名,共90名;在集贸市场调查40名目标儿童。采取定点督导和流动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县成立4个流动督导组,分别由县卫生局领导任组长,对全县所有乡镇进行督查。县疾控中心包括业务人员划片区负责定点督导工作。

1.4 实验室血清学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IgG抗体检测,试剂使用德国维润麻疹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抗体含量≥200 mIU/ml为阳性,≥800 mIU/ml为达到保护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

2 结果

2.1 目标儿童摸底

根据2009年吉水县统计年鉴估算,全县目标儿童为21 624名,本次摸底目标儿童23 256人,其中流动儿童1682人,流动儿童占摸底儿童数的7.23%。本次摸底目标儿童比统计局估算目标儿童多出1632人,高出7.55%,说明摸底质量较好。

2.2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

应种儿童数为23 256名,实际接种22 896名,接种率达98.45%;其中本地儿童应种21 574人,实际接种21 286人,接种率达98.66%;流动儿童应种1682人,实际接种1610人,接种率达95.72%。

2.3 接种率快速调查情况

强化免疫接种结束后,对村、托幼机构和市场进行接种率快速调查。全县共调查400名适龄儿童,实际接种391名,调查接种率为97.75%。

2.4 “零剂次”免疫儿童

零剂次儿童165名,实种162名,接种率为98.18%。零剂次儿童年龄构成中8个月~

2.5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1例,为局部红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4.37/10万(1/22 896),没有发生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引起的,无疫苗质量事故和实施差错事故报告,无死亡病例发生。

2.6 强化免疫前后IgG抗体检测情况

共检测200名,400份血清。免疫接种前IgG抗体阳性329份,阳性率82.25%;免疫接种后IgG抗体阳性400份,阳性率达100%。

2.7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情况

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10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未发生麻疹病例;去年同期为2例,比去年同期下降100%。

3 讨论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对麻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消除可能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和随着时间推移免疫力降低的人群,以切断麻疹病毒传播[5]。虽然过去不少观点认为再次免疫应答率低,持久性尚无定论,但是常规免疫难于消除麻疹[6]。许多国家已尝试通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方案来消除麻疹,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强化接种较大人群,甚至几次常规免疫中漏种者有可能被强化免疫覆盖,不仅提高免疫覆盖率,疫苗强化接种质量也得到保证,免疫“死角”得到消除,其流行病学效果非常显著[7]。

吉水县强化免疫活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目标儿童报告接种率达到98.45%和快速评估接种率达97.75%,以吉水县统计局估算的目标儿童数作分母,估算接种率为105.88%,说明此次摸底质量高,接种率>95%;吉水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国内同类活动报告的发生率(8.28/10万)[8];同时,开展强化免疫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零剂次接种儿童,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经过强化免疫,发现计划免疫薄弱环节和高危人群,加强免疫,减少了零剂次免疫儿童[9]。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零剂次儿童年龄构成中以8个月~1岁儿童为多,表明麻疹常规免疫仍存在免疫空白,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反映出家长对免疫接种知识和认识需要加强,疾控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免疫上。

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抽查的200名儿童免疫前后血清学抗体检测显示,疫苗接种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100%,免疫成功率高,说明吉水县2010年开展的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是一次高质量的免疫活动,对于短期内控制当地麻疹疫情、提高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阻断麻疹病毒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政府领导和加大经费投人:在保障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时,将消除麻疹需增加的工作经费和冷链装备补充经费纳入财政预算。②确保高水平2剂次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麻疹的关键措施;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做好适龄儿童发现、报告、登记工作,使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8%;严格执行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以县为单位麻疹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95%,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10]。③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原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预防控制传染病内容,在入托、入学儿童中,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95%[10]。④加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山区儿童的摸底调查,发现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接种的儿童,要及时补种。⑤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发现麻疹疑似病例要及时开展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血清诊断,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100%,血清标本采集率≥80%[10]。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规划,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麻疹疫苗。

综上所述,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达到预期目标,不仅为全县消除麻疹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 迮文选.预防接种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51.

[2] 翟洁卿,殷思纯,陈桂轩,等.小儿麻疹30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84-985.

[3] WHO.Field guideline for measles elimination in WHO Westem Pacific Region[M].Geneva:WHO,2004:9-11.

[4] 冯丽梅,黄健.2009~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5):151-153.

[5] 张礼壁.我国现阶段控制麻疹策略的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1997,3(2):49-51,65.

[6] 梁勇,任宾,吴凯,等.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和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免疫,2000,6(2):20-22.

[7] 梁勇,刘兰芬,王岩,等.河北省石家庄等三市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1):5-7,21.

[8] 李淑芳,吴冰冰,崔立周,等.保定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5-1147.

[9] 梁家素,吴德仁,廖美德,等.北海市1991-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情况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