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技术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由人类物质活动规模膨胀和地球人口增长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空前重视。人们对建筑与城市影响的认识也从单纯的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绿色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飞速发展[1]。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也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大,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绿色建筑的各个生命周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绿色建筑的建设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需要采用诸多新设备、新技术集成。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有时也被人们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丰富。绿色建筑理念已经从单纯的节能走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概念。按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在绿色建筑中需要注意五个环节:一是绿色建筑规划;二是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三是绿色建筑施工;四是运行和管理;五是建筑拆除后的再利用。

绿色建筑希望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资源,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源消耗少和居住环境好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3~4]。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高舒适性的建筑,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而放弃舒适性,回到原始的农舍中,虽然消耗能源和资源少,但也不是绿色建筑所倡导。

因此,绿色建筑成功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因地制宜的集成技术,来协调解决这一矛盾。

3 社会对绿色建筑认识的一些误区

作为新事物,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社会上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多,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3.1 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

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绿化建筑,其实不然。绿化是改善城市小气候的最有效的生态因子,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等作用。然而,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非指一般意义上在建筑周边种树植栽的绿化或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一种综合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建筑环保设计理念。

但是,当前绿色建筑这个概念被开发商所滥用,认为绿色建筑就是有绿化,并盲目地将这个概念向市场普及,导致大多数人误以为有植被水景以及高绿化率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3.2 技术的不恰当应用

主要表现为:在一些新建的绿色项目中,不考虑绿色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盲目地将借鉴的“高新技术”照搬到工程项目中去,导致该项技术“水土不服”。一些项目业主认为技术越难就越高级,节能效果就越好,或仅考虑项目的宣传、示范意义,忽视实际的节能效果。例如:区域供冷和冰蓄冷系统往往被视为集中空调系统的有效节能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高校用冷时间短、大学城规划的商业项目形成规模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负荷不足,该系统的综合性能系统不到1.0,即冷价高于电价[5]。而已经被国家淘汰的节能等级为5级的分体空调器的COP为2.6~2.8[6]。

实际上,绿色建筑并不就是高科技建筑,不应该一直强调高科技,而忽略建筑设计的本质。

3.3 经济评价不够重视

经济评价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项目开发商的观念错误,认为“一旦和绿色建筑沾边,建筑的成本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绿色建筑是高成本的代名词”,错误的观念导致市场上的绿色建筑成本显著高于普通住宅,无形地将绿色建筑标榜为贵族建筑。例如:“锋尚”系列建筑综合技术做法的成本比普通住宅建筑提升了32%;深圳“蓝牙水晶”写字楼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理论上每年可节约电费一千万元,但整个建筑的总造价却比普通甲级写字楼贵出20%以上[7]。

虽然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需要增加一定的初始投资,但并不简单地等于高成本。我们可以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为支撑,用低投入的方法对自然通风、遮阳、隔热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节能技术进行整合,使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适用于某个绿色建筑项目,技术与建筑的形式、功能、所处的区位和运行的状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 绿色建筑的工程技术体系

建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实质上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内,包含了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材料的运输、建筑建设过程、建筑运行使用过程、直至建筑的消亡等过程。绿色建筑的低耗理念就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控制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立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则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恰当的比例整合集成诸多绿色环保技术,将建筑技术根植于建筑本身,使其融入建筑的形态设计和使用功能,最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基于全过程控制原则,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范围内包括以下五个阶段(见图1所示):一、建设规划阶段;二、施工图设计阶段;三、施工建设阶段;四、运营管理阶段;五、拆除阶段。

4.1 建设规划阶段

绿色建筑的建设规划阶段又包含了两部分,一是绿色建筑的策划、选址;二是生态总体规划。

在建筑策划与选址阶段,首先要制定建设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土地资源;2、自然水系、湿地、农田及各种生态区的保护;3、建设场地安全及污染源处理;4、旧建筑利用及废弃场地建设。

在生态总体阶段,充分考虑建筑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各个方面,制定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外环境;2、建筑能源综合利用规划;3、建筑水系统综合利用规划;4、建材与建筑结构使用规划;5、建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节约土地资源,尊重原址原貌生态环境,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另外,项目的总体规划则需要从整体环境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思考。在整体环境规划中,还需要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

图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体系

4.2 施工图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应合理控制建筑规模、容积率和面积,改善场地生态环境。借助计算机模拟工具,对建筑窗墙比、体形系数、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光性能、采暖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建筑施工图设计是详细表达建筑单体或群体的外形轮廓、大小尺寸、结构构造和材料做法的过程。绿色建筑要求在施工图规划设计阶段,不仅充分考虑倒节约建筑建造过程中建材、资源、能源等,还必须对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节水、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思考,统筹考虑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施工图设计技术体系见图2所示。

图2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体系

4.3 施工建设阶段

绿色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噪声、大气污染、光环境污染等,尽量减少施工队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还需要注重在施工中节约用水、用电、用材等。采用有效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中的体现。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三个方面,见图3所示。

图3建筑施工建设阶段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4.4 运营管理阶段

运营管理阶段是建筑寿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使用的能源一般占建筑总能源消耗的80%以上,对于居住使用者而言,建筑运行管理的实施效果是直接决定其舒适性、节能性的重要因素。绿色建筑要求通过设计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来落实绿色建筑的各种理念。

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一般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来实施的。运营管理阶段应当处理好建筑使用者、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做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等工作。实现绿色建筑各项设计指标。

运营管理阶段主要包括节能管理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绿化管理技术以及生活垃圾管理技术。

4.5 拆除阶段

在改造、拆除阶段,绿色建筑应对建筑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合理规划拆卸,将拆除的建材和设备进行资源化有效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 总结

作为新事物,绿色建筑需要采用诸多新设备、新技术集成。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多,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

绿色建筑的建立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则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恰当的比例整合集成诸多绿色环保技术,将建筑技术根植于建筑本身,使其融入建筑的形态设计和使用功能,最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绿色建筑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跨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而应将其放在区域或城市规划中进行思考。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污水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都需要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绿色建筑(2010)[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刘加平,董靓,孙世钧. 绿色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姚润明,李百战,丁勇,等.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 暖通空调,2006,36(11): 27~33.

[4] 林宪德.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傅建平,巫术胜.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规划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2010中国建筑区域能源规划暨热泵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江苏建筑节能,2010.73-76.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科学技术

一、引言

目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渐渐充实,但人们的社会意识远远落后于物质生活的进步。全社会对于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还缺乏清楚的认识,对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绿色环保主动意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认为绿色就是高成本、高代价;整个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仍随处可见,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根本措施。建筑业落后的技术装备,低下的机械化水平阻碍了绿色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发展。许多企业没有重视绿色施工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反而通过加大人力的投入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造成了成本与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落后的循环生产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施工要求,无法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高耗能、高成本、低效率的落后发展道路上徘徊。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能降耗,还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发展绿色建筑还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对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管理薄弱,致使各地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二、在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节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建筑节能是国家节能工作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社会和经济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某些市、县、区却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应城市和孝南区建筑节能工作机构仍没有归口到建设主管部门,尤其是孝南区,对建筑节能监管力度不是很大,市区一体化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业主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多数只重视实用面积、结构安全、美观时尚,忽视建筑的性能、品质,没有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的一个固有的、内在的品质进行考虑,把建筑节能的要求撇在一边,只是为了通过施工图审查才根据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和设计调整。

2、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植。建筑节能在经济层面上涉及初期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与取舍。一般而言,建筑节能是通过降低围护结构的能耗,选用节能型用能系统来实现的,开发建设成本自然会增加。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100―150元,绿色建筑要300―500元。在建筑节能意识还未深入人心时,建筑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购房选择,如果没有相关的资金保证和经济激励措施,节能建筑的建设单位很难面对市场初期的种种风险和阻力,势必会影响开发商开发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性法规和监测机制。现阶段节能建筑的建造主要是通过执行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来实现的。湖北省虽然出台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但我市并未出台相关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只能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相关条款进行监督管理。把建筑节能与建设工程其他强制性条文等同要求,造成建筑节能工作执法依据不足、行政监管力度不大,这是节能建筑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全市还没有建立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制度,缺乏相应的管理监察机制,既有建筑节改造工作还未启动。

4、缺乏对绿色建筑内涵的认识,绿色建筑建设工作刚刚启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按照《菏泽城市圈绿色建筑试验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今年,省住建厅对我市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是:菏泽城区绿色建筑工程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各市、县、区建成一个以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示范促发展。目前,除正在兴建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基本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外,全市还没有一个已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

三、菏泽市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措施

根据《加快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菏泽启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全市新增绿色建筑30万平方米以上;2014年元月起,中心城市规划区内10万平米以上、县城规划区内5万平米以上的房产开发项目,新建单体建筑1万平米以上项目,要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1、公益建筑“带头”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意见》规定,2013年,每县区各有3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建筑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时,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

同时,在公益性建筑中开展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试点,从2013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面积要达到30%以上;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要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介绍,绿色建筑设计和运行评价分别分三个等级,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的城市新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要达到30%以上。

2、新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据介绍,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12年,菏泽被确定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下一步将推进建筑用地集约,加强建筑节能,推进建筑节水,新建建筑项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建设节水设施,综合利用中水、雨水等各种水资源,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采用节水器具。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在立项、规划、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等环节的标准和制度。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质量六类指标组成。

3、绿色建筑列为市政府责任考核指标

2013年起,市政府每年向各县区下达推广任务,绿色建筑任务完成情况在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分值中占建筑节能20%的比例。绿色建筑要求还将纳入城市规划项目控制指标,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建筑群环境进行规划控制。

《意见》要求,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各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向建筑主管部门报送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组织建筑节能分项工程验收时,应结合建设主管部门科技、节能管理机构,一并对绿色建筑内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建筑节能认定评审和工程竣工验收。

按照相关规定,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评价取得一星级标识,实施项目管理的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建筑面积奖励建设单位5元/平米,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米,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米,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建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住舒适性,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的配套措施,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设工作。针对我市目前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将建筑节能和推进绿色建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牵头,建设局、规划局、房产局、财政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可与墙体革新办一门两牌,只需增加2―3个人员编制即可。并将各县市区墙体革新办归口建设部门管理,具体承担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组织机构落实了,才能使建筑节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对政府履职的重要考核指标。

2、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体系。虽然已形成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系统,但仅限于建设系统还不够完善。规划是源头,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把建筑节能审查提前到规划报建阶段,形成从规划报建至房产销售公示的完全闭合的管理系统。

3、利用经济手段激励引导企业,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建议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要求,尽快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各地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并综合运用价格、财政、税收、市场准入、政府采购、信贷等经济政策,努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筑能效测评获得低能耗建筑能效标识、企业购置和使用建筑节能专用设备、经认定符合国家和省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建筑项目、设备和新型墙材等,要切实落实税收优惠,引导企业自主采用节能产品。

4、出台规范性文件,指导企业推进建筑节能建设。建议按照《湖北省建筑节能条例》和《菏泽城市圈绿色建筑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参考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结合菏泽实际情况,编制出台适合菏泽地区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规范性文件,把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从一种号召转变为一种强制,以全面启动全市建筑节能工作。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策划;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2004年8月,建设部将绿色建筑明确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过程)中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物。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 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即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利用回收材料和排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足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 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3.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4.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5.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工作模式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1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5.1.2重视整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5.1.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生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5.2团队的建立

绿色建筑的策划需要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是实现绿色建筑最基础的步骤之一。“绿色团队”的组成可包括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咨询顾问、承包商等。传统的设计流程,是由每个成员完成他们的职责然后传递给下一家,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焦点应从分阶段、划区块工作模式,转换到多学科融合的工作模式。“绿色团队”成员要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整实现。

6.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观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建筑设计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主导了后续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建筑,需要对传统的建筑理念进行反思。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策划,科学、合理、有序的策划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曾捷.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J].建筑科学,2006,(22):7-11.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理念;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随着绿色理念提出,我国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围绕绿色建筑标准对城市建设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在政策指引下,众多城市在优化建筑格局方面加大了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力度,从建筑的布局、外观、密度等方面重新调整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成效。部分地区在实际绿色建筑改造施工时,出现了规划不合理,与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不相适应的问题,导致最终建筑的人类宜居度和整体环保性不尽如人意,造成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突破口在于节能环保,要对城市建筑进行绿色规划,而不仅限于外观层面的改变,否则,建筑设计则无法体现出绿色理念和节能环保的作用和价值。

1设计原则

1.1居住需求

建筑设计采取节能理念和绿色理念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出行等需求提供宜居环境,这一目标决定了城市建设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只有遵循人类居住需求原则,才能使设计发挥现实作用。在绿色节能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时,应同步考虑人性化设计,比如在商业区规划中,应考虑人们的交通出行、饮食生活、购物娱乐等需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努力提升其在商业区的生产生活舒适度。

1.2节能环保

在绿色理念下,节能环保既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则,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需遵循的核心要求。设计师在制定建筑方案时,需从建筑物的外观到内部、局部到整体进行绿色节能元素的思考和替换。同时,还需充分整合现有节能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建筑设计的节能实用度和利用率。比如在建筑物外墙设计时,可在房顶或空旷的区域内安装多个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外墙提供照明和保温功能,从而减少对电能、泡沫保温材料等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见图1)。

2设计内容

2.1选材与施工

绿色理念下的建筑选材与施工十分重要,其是绿色建筑的建造基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节能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材料使用不当,消耗的资源与节省下的资源反差较大,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故需在选材上严格把关,采用一些产品标准合格、绿色无公害的材料进行建筑设计(见表1)。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优先对建筑项目的现场作业区、生活区、管理区进行明确区分,并采取有效环保措施对施工中造成的额外环境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进行处理,减少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2.2使用与保护

绿色建筑的正常运营阶段是能耗最高、产生废弃物污染最多的时期,因此设计者应对绿色建筑的整个投入使用阶段负责,及时对建筑物进行保护或整修。从节能上分析,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资源与能源消耗主要分为业主消耗和公共消耗两种情况,因此可由业主和物业公司达成使用与保护共识,共同承担减少建筑物资源与能源消耗的责任,以达到有效节能、节源效果。

3设计现存问题

3.1绿色节能意识仍较薄弱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虽然绿色环保元素越来越多,融入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技术也越来越广泛,但在部分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者的绿色节能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扩大绿化面积、设计复古建筑元素等层面,而忽略了减少能耗、使用环保材料等改造手段。部分设计者对绿色建筑和规划节能的区别缺乏了解,平时较少参观和学习其他环保型城市的建筑节能设计思路和方案,不利于绿色理念的宣传和渗透。

3.2节能资源与技术有待引进

对于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建筑行业而言,调整以往的建筑设计模式,立足绿色理念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是响应国家绿色节能、低碳环保政策的必要举措。但是多年来在城市建设中,考虑成本利益和预期效益的因素仍然靠前,而使用环保材料、构筑生态人文环境的因素则较为靠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尚未全面推广与渗透,使用这些资源和技术需要前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成本,比如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需要创建发电厂、购置电热板,故相关部门和设计者便会弱化对此类资源和技术的使用。

3.3建筑设计缺乏整体性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给建筑行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建设规模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整体资源与能源消耗量也在上升。高消耗、低使用率成为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其根本原因主要与对绿色节能理念重视程度不够。建筑行业虽然对城市中的住宅区、商业区以及老旧区域进行了改造,但在改造设计中较少融入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反而侧重于让城市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故城市建筑的整体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较少考虑室内节能元素,室内空间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都呈现出绿色理念缺失的问题,从而影响人类对环境舒适度的需求,未能体现出设计的整体性、宜居性和环保性原则。

3.4绿色建筑设计监管较薄弱

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不仅需要设计者的细致规划,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全方位监管。部分地区在城市建设中,存在对节能材料偷工减料、技术运用不够等问题,主要原因与地方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关。长久以来,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尚未更新经济低碳、绿色环保理念,致使在政策法规、建筑设计激励政策以及评估中的监管政策落实上有所缺漏,城市建筑规划节能设计中的监管工作缺位现象较为明显,给绿色节能要求的融入造成了管理上的阻碍。

4设计优化对策

4.1注重对绿色理念的宣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建筑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对周边建筑物设计的绿色节能要求愈加严格,但部分设计者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绿色理念缺失的问题。建筑行业需要增强设计者贯彻绿色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平时多集中组织一些绿色建筑分析会、研讨会,或者到周边环保型城市集中进行参观,并就设计理念与当地的设计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强化设计者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

4.2加强对节能资源和技术的开发

1)科学引入可再生资源设计者为深入贯彻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需科学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如风力资源。当前城市中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也伴随产生通风及采光问题。传统的空调设计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资源,而且还会污染环境,不能满足绿色节能的需求。对此,可在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引入风能资源,使其代替传统空调设计,从而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能。2)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在绿色理念下,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考虑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杭州科技馆设计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比如风能转化技术、地源热泵技术、雨水回收技术等,既降低了建筑设计环节的资源能耗,又合理利用资源回收技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被评为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对绿色建筑设计起到典型示范作用(见图2)。

4.3重视建筑整体设计

1)位置和布局我国领土辽阔,人员分布十分广泛,因此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南北方、东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和人员分布特点,确定地区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具体来看,设计者需从各地建筑文化差异性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建筑风格,确定建筑位置。比如在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故建筑设计需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建筑物室内温度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满足北方民众的生活宜居需求。而南方地区夏季气候较为炎热,因此在建筑布局规划中,可根据风向的变化规律选择建筑位置,进而缓解南方建筑室内的湿热难题。2)外部公共空间在绿色理念下,建筑外部公共空间设计也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环节。众所周知,建筑物外部空间品质会影响最终的节能效果,故设计者需根据建筑物的外观特点和空间结构进行绿色规划。比如可在商业办公区域的适当种植绿色植物,扩大公共绿化面积,以缓解大众办公疲劳、商业区建筑物温度过高。同时,绿色植物的大面积种植还能减少商业区的噪声,阻挡部分紫外线照射,提升人类办公生活的宜居度,实现建筑绿色节能目标。

4.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体系

1)健全建筑监管的政策法规从宏观层面上,政府与相关部门需注意加强对建筑监管体系设置。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对于随意改变或降低绿色建筑标准或等级的,实行责任到人的追究制度。在建筑选材与使用阶段,应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查,确保材料的绿色安全。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细化政策法规中的相关内容,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等理念进行合理定义,针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建筑规格、环保评估标准等细节内容进行详细区分和规定,为建筑企业解决节能设计问题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2)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还需要建筑企业完善自身技术标准体系,按照有关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开展节能设计。以吴中太湖新城地下商业建筑的技术标准为例,从单体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地下空间充分利用、绿化面积开发与保护、优化建筑布局等指标上进行逐项技术标准确定。与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专业指标对比可知,苏州建筑物的节能节源利用项目共有19项,整体节能效果较好。其他地区在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时也可参考这一评价标准,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5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基于城市整体格局、预期运营效益等多重因素,重新对城市建筑进行节能化设计,使其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化要求,确保建筑与环境协调,保证城市资源与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来进.绿色建筑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应用策略探讨[J].居舍,2021(8):87-88.

[2]任怀堂.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规划节能设计措施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91-93.

[3]魏玉婷.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初探[J].硅谷,2019(19):193-194.

[4]王俊杰,何磊.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1,28(9):249-250.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规划;建议

绿色建筑,是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目前,我国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其实,绿色建筑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新技术,它可以利用常见的健康材料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而舒适的室内环境,达到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绿色建筑发展初期,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1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得比较缓慢,而且绿色建筑设计城乡差别大,各学科研究的重点多是发达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都从本专业出发,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加上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发展起步较晚,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片面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我国现阶段难以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缺乏绿色建筑的实例,设计师在实践时,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设计师在工作中缺少通盘考虑,很多项目是在建筑完成后才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如果仅考虑围护结构节能、提高建筑周围的绿化率,并不能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

另外,当前我国缺乏健全的绿色建筑设计激励政策,而绿色建筑设计较易增加企业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企业在法律不强制、政策不优惠、受众没要求的客观环境下,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初期投资增加,多数没有自觉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成用户的负担。加上部分地方尚未将发展绿色建筑放到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缺乏紧迫感,缺乏主动性,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2 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原则

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绿色特性,它的目标是使建筑得到充分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因此,建设者在工作中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建筑有效地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和调节器,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时,应遵循以下两方面原则:

2.1 生态化设计原则

生态化设计原则主要是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等自然元素、条件,促使居住环境冬暖夏凉,为住户及居民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住户的身体健康的建筑环境;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元素,采用更多的环保、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大量采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原材料进行设计,尽量避免能源的过度浪费,以便降低能源的消耗,可以对保护地球环境起一定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向下设计发展,即设计地下购物商城、地下停车场等,减轻地面压力。

2.2 能源循环利用原则

当前,太阳能这一绿色能源被广泛运用到绿色建筑中,它旨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把自然条件与人工手段相结合,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应把建筑物和太阳能设施综合考虑,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节约建筑成本,又保持了建筑物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设计师也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做好太阳能的防风、防雷、防雪等各种安全防护工作。

3 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分析

3.1 正确理解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理念

目前绿色建筑设计规划存在的问题,从控制性规划直接到建筑设计,主要是缺少综合的考虑,因此,应该增加中间详规层次的研究,对一些生态城市规划作研究,给规划人员提供规范、导则。

首先,从设计目标上看,绿色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强调集约资源、减少污染。设计师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即尊重自然,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营造舒适与健康的环境。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完善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坚持越小越好,将建设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为所有人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此外,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尊重当地的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尽量在建筑中融入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

3.2 优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根据我国建设部门的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分三个级别。一星级包括绿色照明、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评比、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屋顶与立体绿化;二星级包括延长建筑寿命、全面推行住宅配件化,高级别绿色建筑普及;三星级包括被动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分布式能源小区。不同国家的环境、气候条件都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要走本土路线,不应对国外技术生搬硬套。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不在于细节的最优而是整体的最优,因此提议应该推广地域性适宜技术和相关的手段(制定导则并将其细化)提供给一线设计人员。建筑师在建筑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公众需要,按照当地的气候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

3.3 培养具备专业化素质的绿色建筑设计师

建筑师是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关键,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和可持续技术的全面掌握是真正实现建筑绿色特性,而非简单技术堆砌的关键因素和有效保证,是建筑设计实现全面“泛绿”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培养具备专业化素质的绿色建筑设计师。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绿色建筑的理念,建议通过强制性和引导性手段相结合,让设计师主动的思考绿色节能。绿色建筑有些应是强制性的,有些应是引导性的。在设计导则中有必要加上对环境的分析。导则应是选择标准与方法的结合。

此外,技术人员缺乏培训,要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实行知识管理。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师的培训提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大责任、大智慧;另一方面是练习具体的基本功。对于专业论坛建议选择专业人士采用对比分析讲解有助于设计师的理解,设计师应当不断进修,提升自我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事业。

3.4 健全绿色建筑设计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发展

当前,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事业发展,首先必须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真正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由于绿色建材生产成本将高于普通建材,绿色建材面市了,还得下游消费方认可。绿色建材价格较高且公众对绿色建材认识不足,直接导致消费者认为其性价比低,在购买时会考虑价格因素而放弃购买,同时也不愿意付出较高的价钱去购买绿色建材建造的商品房,开发商缺乏使用绿色建材的动力。因此,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政策,一方面制定鼓励政策,给生产者或是消费方补贴,包括绿色建筑评价中能加分,招投标加分等,鼓励下游选用绿色建材;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生产和消费绿色建材。

此外,对于没有达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一定的前置性措施进行限制,对于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建筑,给予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加开发商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尤其在初级阶段,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就不能促使开发商按照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推广绿色建筑的过程将会曲折而艰难。

3.5 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注意事项

其一,关于水生态系统,要规划节地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厂,雨水收集系统、灰色水与黑色水分离、水系生态化改造、膜技术、低冲击开发模式;非工程式洪水管理系统、节地型生态化污水处理。

其二,垃圾处理方面,要规划专业收集、卫生焚烧、卫生填埋;严格分类收集并循环利用、厨余垃圾就地降解、分散循环利用;分区真空管道收集,就地降解利用。

其三,城市绿化方面,要规划平面绿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建设;立体绿化、道路封闭式绿化;景观绿化、生态绿化、新型都市农庄等等。还有与整体城市规划的土地混合使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都属于绿色建筑规划应考虑的范畴。

其四,建筑绿色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简单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

其五,利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利用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第四,让建筑本身成为能源产生体,如屋顶墙面太阳能利用。

其六,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产能,最终让园区、城市成为分布式绿色能源园产出园区、城市。

4 结语

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绿色特性,它不单单是指绿化的设计,它更多的是指建筑整体的环保节能特性,以及建筑物充分利用相应的气候条件,来实现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目标。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规划与设计时,应当结合具体的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设计与环境资源相符的建筑,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及生活、办公环境,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震.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N].潍坊学院学报,2010(2).

[2]杨玉华.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1(7).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规划与设计 绿色节能理念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建筑行业的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据着超过40%的比重,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噪音、废水、废料,对周边环境造成相应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做好建筑的节能减排工作,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绿色节能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水平,减少建筑工程对于能源的消耗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迫害,应该得到设计人员的充分重视。

一.绿色节能理念的相关概念

绿色节能理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体现在建筑行业,就是所谓的绿色建筑,可以有效节约建筑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工程成本,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理念,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我国国土辽阔,南北气候差距大,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建筑所处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法,确保建筑可以融入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建筑需要做好防水措施,因此多为亭台式建筑;而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干旱,要做好保暖工作,因此多以平房为主。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重视地域性原则,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健康实用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使用价值是最为主要的,为了保证建筑的舒适度和健康程度,应该对建筑的通风、采光、采暖等进行全面考虑。例如,在对建筑进行选址时,要确保选址点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水源洁净,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时,要减少人工合成材料,选择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3)节能环保原则

节能与环保是绿色节能理念最为直观的体现,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建筑施工和使用对于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尽可能保证建筑的绿色施工和使用;另一方面,应该对太阳能、风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屋顶和外墙设置相应的保温隔热层,使得建筑可以真正实现节能的效果。

(4)经济高效原则

尽管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工程成本,不能为了追求绿色建筑而无视成本费用,这样从根本上违背了绿色节能理念应用的初衷。因此,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节能设计时,应该结合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选择,不能盲目求大求全。

二.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从不同的建筑结构考虑,选择相应的绿色节能技术,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1.整体规划设计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前,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调查分析,对于工程的实际情况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认识,从而确保绿色节能理念能够充分渗入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做好建筑的选址和布局,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选址和布局应该根据建筑工程所处的地域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北方,冬季寒冷,为了对太阳能进行充分利用,在建筑布局方面,应该遵循避风向阳的基本准则;其次,要对建筑朝向进行合理设计,同样需要根据建筑所处地域确定,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建筑多为南北朝向,门窗多为坐北朝南,南方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设计;然后,要做好建筑周边环境的绿化设计,发挥出保护生态、降噪降污的效果。

2.围护结构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围护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整体能耗,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和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屋顶节能设计,一般是通过设置保温隔热层或者种植绿色植被的方式,减少屋面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二是墙体节能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外墙占据着相当巨大的面积,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最大。因此,做好建筑外墙的节能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选择新型绿色节能材料作为墙体的结构材料,提升墙体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在原有墙体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保温结构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外墙外保温技术,通过在外墙上设置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墙体的导热系数,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三是门窗节能设计,门窗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一般是通风和采光,由于其传热系数较低,应该重点考虑。在对门窗进行节能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门窗的大小、规格和材质,还需要考虑其美观性和实用性。最近几年,各种玻璃门、落地窗等形式不断涌现,在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中空玻璃、吸热玻璃等,提升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确保门窗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如果门窗坐北朝南,则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确保门窗比在35%以下,如果门窗坐南朝北,在门窗比应该控制在25%以下。

3.建筑设备设计

对于建筑设备的选择同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建筑节能的重点。从目前来看,在建筑设备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采暖空调设计。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建筑的具体需要,从采暖系统的热源出发,对建筑供暖系统进行完善,改进系统的供暖效果,降低系统运行对于能源的消耗。同时,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对空调系统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应为空调节能而使建筑主体接受过多的太阳辐射,同时,应该结合建筑内部构造,对门窗的大小和朝向进行合理设置,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对于其他电气设备,同样需要充分重视。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光源的实际状况,对自然光源进行充分利用,确保其能够与实际规划设计相互融合,减少建筑照明对于电能的消耗。同时,在对照明灯具进行选择时,要尽量选择节能灯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理论;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理论就是指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对周围环境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低,建筑的使用阶段可以提供给人们健康的舒适的以及低耗的使用空间。所以,绿色建筑可以概括为在整个的建筑使用的寿命内,对资源以及能源进行的消耗降到最低,产生的废物最少,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以最少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环境的损失,获得最佳的居住环境的建筑模式。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依据的是可持续的发展的原则,对建筑进行科学的设计,可以形成自然的通风、自然的采光、低能耗的围护结构、对太阳能进行利用、对地热进行利用、对中水进行利用以及智能的控制等,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强调对资源进行高效的循环,进行最大程度的节能,对废物的排放量进行减小,提高舒适的居住环境,将能源以及资源进行的消耗控制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二、绿色建筑理论下,建筑的节能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节能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对建筑的工程施工中对能源的消耗进行减少,对建筑的能源利用的效率进行提高。这要求设计的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规划。

1、建筑规划中的节能的设计

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要对整个工程进行的实际规划进行了解,结合规划的环境,渗透进节能环保的理念。

(1)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在对建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同的建筑区域进行规划的方式是不同的。寒冷的地区,设计的人员在进行建筑的规划时,习惯把建筑物放置在向阳的和避风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对太阳能进行有效的利用,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在南方的气温高的地方,设计的人员将建筑物和当地的夏季的风向进行结合,空气的热量流动进行加强,实现建筑的节能。

(2)建筑的体型以及朝向。在进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时,建筑物自身的朝向问题影响到了建筑的节能。在北方的寒冷地区,建筑物的南北的朝向可以便于冬季的照明以及采暖,降低能耗。南方的气温炎热地区,建筑的朝向要做到遮阳以及控制好季风的风向,起到散热和降温的作用,进行总的平面的设计时要进行合理的布局。

(3)对室外的环境以及绿化方面的设计。建筑行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能源的耗费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遏制,就要求建筑的设计人员依据绿色建筑的理念,将环保节能的设计运用到建筑的设计施工中,使能源减少浪费,对能源进行利用的效率提高,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相符合的绿化植物的种类,最好选择本地的植物,确保植物的成活率,降低绿化的成本。

2、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的节能方面的设计

建筑的工程在进行节能设计的时候,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的节能设计,表现为墙体的节能设计、外窗的节能设计以及屋顶的节能设计。

(1)墙体的节能设计。在进行建筑的节能设计时,外墙是建筑的护的结构中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因此外墙使用的材料的性能对住户日常的生活以及建筑实际消耗的能量。在进行墙体的节能施工的时候,一般的节能的措施是使用高效的保温的隔热的材料实现,进行相关的施工技术,填进墙体内,使得原有的墙体基础上形成复合的墙体,提高墙体的热阻性能,保证墙体的施工质量。

(2)外窗的节能设计。在工程的建筑设计中,窗户的作用是居住环境的采光以及通风,并且具有围护的作用。在进行窗户节能的设计中,设计的人员要根据工程的总体构造,对窗墙的面积比进行控制,选择保温和隔热效果都很好的窗户。

(3)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的节能主要是在建筑的屋顶上使用相关的技术进行建筑的节能设计,改善生态的环境,对建筑的资源浪费以及建筑的成本的投入进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对建筑的资源进行利用,实现建筑的节能。例如使用隔热的保温层,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面吸收的太阳的热辐射。

3、建筑设备方面进行的节能设计

随着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的提高,建筑设备的需求方面在不断的提高,主要有:(1)采暖空调的系统节能。在进行采暖空调的节能设计时,设计的人员应该根据采暖的系统热源,对供暖的系统进行完善,提高系统的供暖的效果,对供热系统中消耗能源量进行降低。在进行空调的节能系统设计时,设计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由于空调的节能设计使得建筑过多的受到太阳的辐射,因此进行实际的设计时,依据建筑的实际内部的构造,将外窗的大小以及窗户的朝向进行相互融合,起到节能的效果。

(2)电气以及卫生器具的节能设计。在进行建筑的节能设计的时候,由于电气设备和卫生器具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它们的节能设计也非常的重要。对电气设备的节能,要求设计的工作人员根据光源的实际情况,使用自然界的光源, 将它们和实际的设计相互融合,节约电能。选择的灯具,要使用可以高效的节能的灯具,降低电能的过多浪费。卫生器具进行的节能,重点是节约用水,因此要合适的选择节水的器具,对日常的用水进行节约,避免浪费水资源。

4、使用可以再生的资源起到节能的设计作用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中,设计的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使用可以再生的资源进行相关的节能设计。例如:在建筑中充分的使用太阳的光和热,并通过相应的技术可以把太阳能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结合工程当地的实际状况,尽量的使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自然的能源,既可以节约生活的能源,又可以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提高,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能力,减少对外界的废弃物排放,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

结语:

绿色的建筑设计观念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非常的广泛,既可以提高建筑的自身的性能,又可以节省建筑的资源,对施工的成本进行降低,因此对建筑的施工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设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的设计中,结合施工的实际的结构,将绿色的理论运用到工程的施工设计中,既能满足生活的要求,又能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敏. 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 田华,赵文学.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 山西建筑, 2010(11) .

[3] 陈捷. 探讨绿色可持续性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J]. 山西建筑, 2010(11) .

[4] 王晓银. 绿色建筑及其设计浅谈[J]. 科技风, 2009(01) .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分类号】:TU201

0引言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建筑这一理念在建筑设计中逐步发展推广。绿色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借助于生态学理念、生态住宅以及现代建筑科技等内容,将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合理安排,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构成可循环的有机整体,。绿色生态建筑由于充分利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因此具有低能耗、无污染、高校、生态平衡以及居住舒适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调节与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实现了住户、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作为新型的建筑设计理念,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建筑学、生态学以及智能技术,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规划,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师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这对于推动生态建筑的应用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高标准与特色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本质要求就是将建筑物视为微型生态系统,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元素对建筑设计作品进行生态化的塑造。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要求来开展设计:

(1)节约资源、能源。绿色生态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资源消耗少、无污染且可循环。因此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上应该遵循节约的原则,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可再生、绿色、无害资源,通过协调设计构造出资源节约、能源利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2)注重建筑的生态和谐。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用户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尊重建筑区域的生态规律,结合建筑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客观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通风、采光、保温的自然特性。

(3)切合区域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直接照搬西方设计作品,而不是借鉴西方作品中成功的设计方法与成熟的设计理念,没有深层次的考虑绿色生态建筑的地域性特点,生态环保与绿色节能效果较差。此,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或者是区域条件,这也是绿色生态建筑需要重点完善的方面

(4)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够为建筑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在为建筑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基础上,引入实施绿色、低碳、环保设计理念。不能刻意的强行植入绿色生态建筑理念,造成建筑物层次与品质的下降。

(5)更加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性。绿色生态建筑突出了整体设计的思想,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分析建筑文化、经济发展条件、地理位置、气候资料等多项因素,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

2绿色生态建筑的具体设计内容分析

2.1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

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首先应该进行整体的规划,按照生态建筑区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建筑的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采取智能化、生态化、花园式的建筑环境设计模式。在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上,要对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虑分析,通过合理的规划形成多品种、层次感、立体感的绿化环境,对绿色生态建筑区域的小气候进行改善,使绿色生态建筑用户生活环境更加贴近于自然。

2.2绿色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

(1)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整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与能耗水平,对于绿色生态建筑护结构结构上应该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改善门窗的气密性,以提高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对于现阶段应用较广的玻璃幕墙,应该注意采用双层幕墙结构体系,提高玻璃幕墙的气密性能以及遮阳系统的设计,以提高建筑护结构的保温节能效果。

(2)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应该结合建筑的外部环境结构,选择能源的利用效率高、水资源的节约效果好、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以及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暖通空调系统。并借助于蓄能技术、热泵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动态变流量控制技术、系统水流量与负荷同步智能控制技术等措施来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3)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照明系统设计,应该尽可能的提高透光效果,通过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减少对于人工照明的依赖。其次,在照明设备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使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同时尽可能的采用太阳能,通过配备光电板采用光电技术获取能源。

(4)水资源节约与节能利用设计。首先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设计,主要是增加设置雨水收集使用以及中水处理使用技术,将雨水收集以后用于卫生保洁用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以及车辆冲洗用水等,减少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对于节能利用设计,重点是通过采用变频调速恒压供水技术的设计使用,减小能源消耗的前提下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发生。

2.3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设计

绿色生态建筑的综合环境设计主要是绿色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室内噪声以及绿化景观设计,具体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绿色生态建筑通风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尽可能的采取自然通风的方式,尽量减少各种机械通风设计内容,通过对建筑群落设计、户型设计以及朝向设计等内容,改善绿色生态建筑的通风设计状况。

(2)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噪声控制。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噪声设计,重点是对空调机房与其他房间采用隔音墙分开,对于水泵机组等采取减震设施,对于门窗采用隔声玻璃,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噪声污染问题。

(3)绿色生态建筑绿化景观设计。对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生态、自然以及使用的原则,通过在小区内部合理的配置植物,通过采用乔木、灌木等复层绿化,提高绿色生态建筑的生态与景观效果。

结语

在当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建筑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建筑师应该深入分析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手法,总结绿色生态建筑成功设计经验,积极采用先进超前的设计理念,在确保生态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建筑的绿色、低碳与环保,推动建筑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捷.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北京规划建设,2010,(02).

[2] 王涛.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与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9).

[3] 王玉玲.谈节能环保型建筑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0(10).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加快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本刊全文刊登,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我国先后在天津、上海、深圳、青岛、无锡等地开展了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并启动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一)规划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十二五”时期具体目标如下:

1.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

 

2.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2014年起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2015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4.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节能示范住宅40万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紧紧抓住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绿色建筑发展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为抓手,引导我国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低碳、生态、绿色转型;以绿色建筑发展与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旧城更新等惠及民生的实事工程相结合,促进城镇人居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以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引领传统建筑业的改造提升,占领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促进低碳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三)发展战略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

 

(四)发展路径

一是规模化推进。根据各地区气候、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逐步推动先行地区和新建园区(学校、医院、文化等园区)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二是新旧结合推进。将新建区域和旧城更新作为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新建区域的建设注重将绿色建筑的单项技术发展延伸至能源、交通、环境、建筑、景观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化创新,实现区域资源效率的整体提升。旧城更新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统筹规划进行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老旧建筑的抗震及节能改造。

 

三是梯度化推进。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充足、产业成熟的有利条件,优先试点强制推广绿色建筑,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部地区结合自身条件,划分重点区域发展绿色建筑。西部地区扩大单体建筑示范规模,逐步向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过渡。

 

四是市场化、产业化推进。培育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发应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装备、技术与产品,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培育绿色服务产业,形成高效合理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在推动力方面,由政府引导逐步过渡到市场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企业的发展活力,加大市场主体的融资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

五是系统化推进。统筹规划城乡布局,结合城市和农村实际情况,在城乡规划、建设和更新改造中,因地制宜纳入低碳、绿色和生态指标体系,严格保护耕地、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改善城乡用地、用能、用水、用材结构,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确定100个左右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的标准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并及时评估和总结,加快推广。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要切实从规划、标准、政策、技术、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全面推进。一是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路径及相关措施。二是建立并完善适应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运行、监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

以及参考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并完善绿色生态城区标准体系。四是加大激励力度,形成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等多样化的激励模式。进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专项监督检查,纳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项检查制度,对各地绿色生态城区的实施效果进行督促检查。五是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扶持力度,制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城市应制定生态战略,开发指标体系,实行绿色规划,推动绿色建造,加强监管评价。一是制定涵盖城乡统筹、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生态宜居等内容的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战略。二是建立法规和政策激励体系,形成有利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环境。三是建立包括空间利用率、绿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绿色交通比例、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的绿色生态城区控制指标体系,进而制定新建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绿色生态城区全面建设。四是在绿色生态城区的立项、规划、土地出让阶段,将绿色技术相关要求作为项目批复的前置条件。五是完善绿色生态城区监管机制,严格按照标准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管。六是建立绿色生态城区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项措施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建设效果,指导后续建设。

 

(二)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一是建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模式,注重完善规划、土地、设计、施工、运行和拆除等阶段的政策措施,提高标准执行率,确保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二是建立建筑用能、用水、用地、用材的计量和统计体系,加强监管,同时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制度。三是抓好绿色建筑规划建设环节,确保将绿色建筑指标和标准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土地出让等环节中。四是注重运行管理,确保绿色建筑综合效益。五是明确部门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筹负责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会同发改、教育、卫生、商务和旅游等部门制定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宾馆的发展目标、政策、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建筑发展。

 

(三)大力发展绿色农房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制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完善村镇规划制度体系,出台绿色生态村镇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制定并逐步实施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对小城镇、农村地区发展绿色建筑提出要求。继续实施绿色重点小城镇示范项目。编制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指导地方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二是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各地开展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建设布局、污水垃圾处理、能源结构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地方村镇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区域。出台地方鼓励村镇绿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组织编制地方农房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结构体系和实施方案。三是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符合本地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的新农村规划。鼓励农民在新建和改建农房过程中按照地方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农房建设和改造。结合建材下乡,组织农民在新建、改建农房过程中使用适用材料和技术。

 

(四)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相关设备和产品产业,建立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试验、集成、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支持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二是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化,以产业基地为载体,推广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绿色建材,并培育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机械、电子装备等产业。三是加强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估、测评等企业和机构人员教育和培训。四是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积极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建筑体系,加快形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工业化建筑体系,尽快完成住宅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标准的编制,促进工业化和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加快建设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推行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对绿色建筑的住宅项目,进行住宅性能评定。五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的一体化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适合本地区资源条件及建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强制推广,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积极发展太阳能采暖等综合利用方式,大力推进工业余热应用于居民采暖,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六是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系统推行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各项工作,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实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建立专门的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基地。

 

(五)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制定既有居住、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标准及相关规范。三是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各地方财政应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建筑节能服务模式,创新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改造费用。四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编制地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方案。五是推动城市旧城更新实现“三改三提升”,改造老旧小区环境和安全措施,提升环境质量和安全性,改造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管网管线,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改造老旧建筑的节能和抗震性能,提升建筑的健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六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节能改造实施过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监管,确保节能改造工程的质量。七是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节能改造中应大力推广应用适合本地区的新型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目标责任

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将规划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地方,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节能减排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责任追究。

 

(二)完善法规和部门规章

一是健全、完善绿色建筑推广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引导和鼓励各地编制促进绿色建筑地方性法规,建立并完善地方绿色建筑法规体系。三是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修订工作,明确从规划阶段抓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等阶段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期监管。四是加强对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依法推进绿色建筑。

 

(三)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一是加快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办法》,研究编制全国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二是引导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适合不同气候区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指南、设备产品适用性评价指

南、绿色建材推荐目录。三是加快制定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培育和提高地方开展评价标识的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四是制定配套的产品(设备)标准,编制绿色建筑工程需要的定额项目。五是鼓励地方出台农房绿色建筑标准(图集)。

 

(四)加强制度监管

实行以下十项制度:一是绿色建筑审查制度,在城市规划审查中增加对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规划不予以批准,在新建区域、建筑的立项审查中增加绿色生态指标的审查内容。二是建立绿色土地转让制度,将可再生能源利用强度、再生水利用率、建筑材料回用率等涉及绿色建筑发展指标列为土地转让的重要条件。三是绿色建筑设计专项审查制度,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审查,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通过。四是施工的绿色许可制度,对于不满足绿色建造要求的建筑不予颁发开工许可证。五是实行民用建筑绿色信息公示制度,建设单位在房屋施工、销售现场,根据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把民用建筑的绿色性能以张贴、载明等方式予以明示。六是建立节水器具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强制推广制度,不使用符合要求产品的项目,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对太阳能资源适宜地区及具备条件的建筑强制推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七是建立建筑的精装修制度,对国家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项目实行精装修制度,对未按要求实行精装修的绿色建筑不予颁发销售许可证。八是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建立自愿性标识与强制性标识相结合的推进机制,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一般住宅和公共建筑,实行自愿性评价标识,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实行评价标识,并逐步过渡到对所有新建绿色建筑均进行评价标识。九是建立建筑报废审批制度,不符合条件的建筑不予拆除报废;需拆除报废的建筑,所有权人、产权单位应提交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回用方案,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回用。十是建立绿色建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全面培训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安装、评估、物业管理、能源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实行考证并持证上岗制度。

 

(五)创新体制机制

规划期内要着重建立和完善如下体制与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能效交易机制。研究制定推进能效交易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能效交易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指导和规范建筑领域能效交易。建立覆盖主要地区的建筑能效交易平台。积极与国外机构交流合作,推进我国建筑能效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服务行为,利用国家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为国家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三是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供热计量收费。建立健全供热计量工程监管机制,实行闭合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把计量和温控装置质量,要由供热企业在当地财政或者供热等部门监督下按照规定统一公开采购。全面落实两部制热价制度,取消按面积收费。四是积极推动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制。要研究制定促进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的推进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激励政策,逐步建立鼓励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的长效机制。进行工程总承包的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工程总承包。五是加快培育和形成绿色建筑的测评标识体系。修订《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对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效测评标识。指导和督促地方将能效测评作为验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基本手段以及获得示范资格、资金奖励的必要条件。加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力度,完成国家及省两级能效测评机构体系建设。

 

(六)强化技术产业支撑

一是国家设立绿色建筑领域的重大研究专项,组织实施绿色建筑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二是加大绿色建筑领域科技平台建设,同时建立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的部级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开展绿色建筑重点和难点技术的重大科技攻关。三是加快绿色建筑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建设,积极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发、设计、咨询、检测、评估与展示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检测软件,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技术标准、从事技术研究和推广、实施国际合作、组织培训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四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国家采取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以绿色建筑相关企业为主体,研究单位和高校积极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占领技术与产业的制高点。五是加快绿色建筑核心技术体系研究,推动规模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包括突破建筑节能核心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开展住区环境质量控制和关键技术,改善提升室内外环境品质;发展节水关键技术,提升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品质;建立节能改造性能与施工协同技术,推动建筑可持续改造;加强适用绿色技术集成研究,推动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加快绿色施工、预制装配技术研发,推动绿色建造发展。六是加大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的推广力度。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备等产业化基地,带动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七是定期技术、产品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优化和升级。八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资金支持,对于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企业实施贷款贴息等政策。

 

(七)完善经济激励政策

一是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具体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水平、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评价等级、能力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核定。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将相应调增补助额度。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建筑法规、标准编制和支撑技术、能力、产业体系形成及示范工程。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对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三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绿色建筑定额,据此作为政府投资的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投资预算额度,对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项目给予快速立项的优惠。四是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达到高星级奖励标准的优先奖励,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五是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六是研究制定对经标识后的绿色建筑给予开发商容积率返还的优惠政策。

 

(八)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大力扶持绿色建筑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维护企业发展,提供绿色建筑全过程咨询服务。二是完善绿色建筑创新奖评

奖机制,奖励绿色建筑领域的新建筑、新创意、新技术的因地制宜应用,大力发展乡土绿色建筑。三是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拆除从业主体的资质准入,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和市场有序竞争。四是建立绿色建筑从业人员(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管理等从业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对绿色建筑现行政策、标准、新技术进行宣贯。五是加强高等学校绿色建筑相关学科建设,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才。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应用原则;节能设计

1绿色建筑的定义

所谓的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是指在建设的全寿周期内,通过绿色理念的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健康、节能的建筑物。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绿色理念的应用来达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目的,从而使得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可循环设计理念: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可循环的设计理念。首先,我们要对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其次,对于设计中引入的新技术、新工艺,也要遵循可循环设计理念,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体系。

(2)土地资源节约理念: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对土地的侵占。我们应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例如,使用绿色环保砖来替代传统的粘土砖,这样可以节约耕地资源。

(3)水资源节约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的措施还包括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在绿色建筑整体规划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建筑节约用水方案,可以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以促进水的循环与利用。

(4)节约能源理念:

目前,人们将重视节约能源的高低程度视为绿色建筑的衡量标准。因此,城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能源节约与有效利用进行综合考虑。

(5)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理念:

在绿色建筑设计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垃圾和固体废弃物。

(6)绿色环境理念:

绿色环境理念的体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建筑居住区的绿化进行合理规划,创造出生态的居住环境,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②尽可能减少建筑外墙玻璃的折射以及建筑外路灯的光污染;③通过合理设计来减少居住区的噪音问题。

(7)环保理念:

在绿色建筑装饰时,需要遵从“健康、少污染、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装饰设计时,我们要合理规划每个房间的空间,以满足对大自然的光线与色彩的容纳要求;尽可能地使用铁、竹、藤、石等无污染的材料,不能大量使用化学合成材料,以创造一个质朴、充满自然情趣的生活空间。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根据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分析,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健康、节能的建筑,我们需要引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节地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全面的工作。由于建筑工程的占地面积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做好建筑的节地设计。出于场地设备、建筑用料在使用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对建筑的占地指标影响考虑,为了合理规划与分布建筑平面,设计人员应将其视为低占地指标,这样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空地面积以及土地的死角,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临时建立很多简易房屋,设计中应该将这些房屋的占地面积尽量规划好,使其占地越少越好,同时还考虑到拆建时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3.2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的产业,在整个社会总能耗所占的比例较大,且趋于上升状态,为此,我们需要引起重视。为了有效解决建筑耗能问题,创造出成功的绿色建筑,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应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1)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围栏结构是影响到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若未能掌握好围栏结构的隔热性,将会扩散冬季室内的热量,夏季室外热量也会随之传入室内,这严重影响到人们居住的舒适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围栏结构的隔热性能设计。外墙作为整个建筑物中面积最大的部分,且所消耗的能源最多,所以需要合理选择外墙材料,最好选择一些隔热材料,以降低外墙的传热性。目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保温措施,建立合理的保温体系。目前主要包括3种形式的保温体系,即外保温、内保温和夹心层保温等。其中,外保温在实践中应用最多,主要作用是在避免冷桥、热桥现象的发生。门窗的作用是通风、采光,目前一些玻璃门、落地窗使用较广泛,在设计时要结合当地气候、室内外温度、制冷设备等要素优选玻璃的品种。

(2)绿色能源的利用。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这种能源具有分布广、环境危害少等优点,因此成为了绿色建筑能源的首选。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既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目前来说,我国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绿色能源的利用的方式。

(3)绿色建材的选用。

建筑材料的选用是确定绿色建筑衡量的标准的重要方式。目前,人们所说的“绿色建材”主要是指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这也是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选用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如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以减少材料在使用中的污染,同时要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制作出来的高性能水泥和废橡胶加工而成的橡胶混凝土等。

3.3节水设计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的用水来源于地下水,这些地下水通过采用水泵来抽取,如果在抽取中不注意合理的利用,将会造成大量水源排入到地下水道,从而造成地下水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设计一些节水管道,或者制定一些节水的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尝试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相关要素。从中可以看出,只有掌握好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制定绿色建筑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才能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敬.浅谈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8).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绿色房屋设计;设计要点;方法

1前言

房屋建筑绿色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绿色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提高房屋建筑施工中对于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尽量降低建筑能耗,避免或者减少建筑建设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现如今,在很多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中,已经开始强调对于生态环境和各项资源的利用,但是绿色建筑设计依然是房屋建筑设计的难点。对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绿色房屋建筑设计水平。

2房屋建筑绿色设计的应用现状

新时期,绿色房屋设计和施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国外对于建筑企业的建筑设计要求比较高,要求在房屋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因此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的较为成熟。但是,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在房屋设计施工中,对于绿色建筑理念应用不足。

2.1房屋建筑绿色设计意识不足

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而且还应该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能耗的控制。绿色节能是一项需要长期执行的工作,为了增强建筑绿色设计理念,不仅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尽量选用生态效益较好的施工材料,而且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也应该尽量采用绿色措施,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能耗,有效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设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绿色理念的重要性,依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式,因此,我国房屋建筑规划设计的能耗普遍比较高。

2.2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不足

很多发达国家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各项绿色建筑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国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绿色理念不够重视,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并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和资金,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很容易产生严重的能耗问题,比如对于土地占用面积较大、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严重等等。

3绿色房屋建筑设计要点

3.1确保人的健康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保障房屋建筑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因此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等等都必须符合绿色设计要求,尽量减少建筑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于人体构成的伤害。在绿色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中,应该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施工材料,比如对于房屋内墙,可以使用无毒涂料;对于地面装饰,应该尽量选用陶瓷、硬木等材料。在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优化建筑通风系统设计,对进风口和出风口,应该合理规划,尽量利用自然风,改善室内环境,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依赖,降低能耗。另外,还应该尽量提高房屋建筑的水利用率,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选择可再生水作为建筑非饮用水,减少自来水使用比例,提高水利用率。对于建筑室内采光,应该合理设置,尽量运用自然采光的方式,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照明设备的使用。

3.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严格控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从而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减少建筑施工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在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能耗,这一能耗现象对于材料的使用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此,为了减少施工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应该在确保建筑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选用生产能耗较低的施工材料,或者选用回收利用率较高的材料,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污染。②尽量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房屋建筑建设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能耗,因此,必须将建筑节能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具体可以通过对建筑体形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节能效果,比如合理设计建筑墙体、门窗等等,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提高房屋建筑节能效果。

3.3在建筑布局方面加强节能理论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房屋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影响建筑绿色节能效果的重点,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应该加强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首先,合理选择建筑建设地点,综合考虑建筑朝向、周边建筑、生态环境的因素,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周边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房屋建筑的布局,应该尽量避免其被周边建筑遮挡,或者其对周边建筑形成遮挡,这样能够增强建筑的采光效果。因此,在选择建筑建设地点时,需要对周边建筑进行勘察,尽量选择日照条件较好的建设场地。另外,建设地点周边建筑对于房屋建筑的风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还应该注意自然通风问题。

3.4合理利用资源

(1)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类能耗的支持,在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应该尽量使用自然资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如太阳能是一种十分丰富的清洁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提高对于太阳能的利用率,比如建造太阳能屋顶、太阳能玻璃等等。另外,风能也是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该为房屋设计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可以将自然界中的风能转换成为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降低对非再生能源的消耗。

(2)加强对于建筑施工中废旧施工材料的回收。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强对于废旧建筑材料的回收,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建筑污染。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对旧建筑中的地板、木质品、铁器、钢材等进行重新加工,并将其应用于新的建筑施工中。

3.5降低环境负荷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减少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气体废弃物等等,降低建筑施工场地周边环境负荷。此外,应该尽量选择对于环境负荷较小的施工材料,比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等,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建筑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建筑能耗。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发展过程中,绿色节能是重要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比较落后,而且发展速度较慢。对此,应该加强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从建筑材料、施工地点选择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和使用,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倪佳飞,徐海斌.绿色房屋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4(09).

[2]任鹏.对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3]陈明威.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目前,我国提倡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绿色建筑开始启动。绿色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资源循环利用,室内环境舒适,人们不再过分重视艺术形式,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 绿色建筑及其特点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资源,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人类建筑经历了掩蔽、舒适、健康三个阶段后,正逐步走向绿色建筑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强调能源节约和建材的循环使用,尽量减少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注重与资源的和谐,包括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水体引入等的综合考虑,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并对周边环境形成积极影响。绿色建筑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点在建筑节能。

为了达到节能与环保的目标,绿色建筑在建筑选址、建筑造型、环保建材、绿化保水、环境控制、综合节能、智能化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水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潮防霉、降噪减震等方面采用大量新型实用技术。

二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三 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部分,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减少建筑物及用能系统的能耗。目前城市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缺乏建筑节能意识。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2.缺乏行政监管机制。政府及主管部门未将建筑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既缺乏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建筑节能工作协调机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在建筑节能的项目管理上,设计与验收相互脱节,生产和使用相互脱节。同时,我国现行的建筑验收标准并没有把建筑节能纳入进去。

3.缺乏政策法规标准。建筑节能不可能只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出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去规范约束甚至强制执行。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但力度远远不够。

4.缺乏有力的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持。国家及地方还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激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筑节能的总体水平很低。

四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及其方向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工作机构。推行建筑节能工作涉及面广,建议成立专项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主要负责督促贯彻有关建筑节能工作的法规、方针和政策;统一协调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地方性的有关政策措施,督促检查建筑节能工作执行情况,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建筑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从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上加以把握项目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节能执行力问题。

2.推行安居房建筑节能示范标准工作。政府主导,才能使建筑节能工作向良性发展。建筑节能的推广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 、约束甚至强制执行。

3.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为加快节能建设,使建筑节能得以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规划和实施计划。在新建建筑物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等有关规定。

4.找准建筑节能发展方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而造成景观破坏、存在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现象,太阳能热水器已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安装和验收,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建筑的一个构配件,所有上下水管全部走管道井,既美观又便于日后维护,尤其是解决了居民用水的实际问题。

5.增加绿色建筑节能资金投入。一是政府带头示范,对新建建筑工程,特别是公共建筑要加以严格管理,在预算时增加用于绿色建筑节能的投资;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需同步考虑用于节能的费用。二是利用各种合作交流机会,争取民间资金的支持还可通过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项目培养、扶持若干企业,并使新产品开发与示范工程相结合,鼓励节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绿色建筑虽然要求高,难度大,但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国家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相继完善,绿色建筑开始在现代城市发展起来。文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会被人类重视起来,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绿色建筑”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文|孙简 孙慕瑶

自2015年1月1月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正由“浅绿建筑”逐渐走向“深绿建筑”,而且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和申报星级绿色建筑的评级难度大幅提高,也将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首先体现在项目前期的设计规划上,其次要求施工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建造项目,即建造过程的绿色化,最后是物业运营管理以及业主使用过程中宜居的健康、环保、生态绿色概念。在此过程中,国家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是建筑全寿命过程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维护的导向。与2006年版相比,新版<标准》总体难度提升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亮点突出,具体体现在适用范围更广、评价指标体系更完善、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等方面,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评级难度。

适用建筑范围更广。原《标准》编制时,考虑到我国建筑市场粗放式管理的现状,侧重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建材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此次修订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对提升建筑物宜居、生态、环保、节能等的要求,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在交付使用中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运营管理的要求,因此,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适用建筑范围更广。

评价指标更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核心是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旧标准中概念含糊,评价体系没有定量度量标准,不具备量化尺度,仅依靠定性来评价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使得一些低标准的“绿色建筑”充斥市场,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流于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新标准中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共分六大类,在原《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类指标的基础上,新修订《标准》特别增加了“施工管理”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体现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

划分评价阶段。原《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是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的,评价侧重建筑的实际性能和运行效果。此次修订参考了国外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的情况,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增加了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四节一环保性能评价。“设计评价”在建筑工程设计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重点在评价绿色建筑采取的绿色措施和预期效果上;而“运行评价”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重点关注绿色措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绿色建筑正常运行后的科学管理,包括“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项指标。简言之,“设计评价”针对的是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针对的是已投入运行的建筑,划分评价阶段实现了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评级方法升级。新旧《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绿色建筑等级评价方法的调整,旧标准采用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而新标准采用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与目前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相同性和一致性。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仍保留“控制项”,增设“加分项”,但取消了“一般项”和“优选项”的划分,将两者合并为“评分项”,并对所有的评分项和加分项赋以具体评价分值;(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3)对各类指标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权重做出规定,权重根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设计阶段/运行阶段”而有所不同,使评判标准更加清晰、明确,尤其体现在运行评价中,施工管理和经营管理各占10%的权重;(4)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加分项”得分之和,即为总得分。(5)绿色建筑每类指标在满足控制项的基础上,评分项不得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和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星为最高级别。

过去只要指标满足一定项数即能评上星级的绿色建筑,今后需要采用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判定,申报星级绿色建筑评级难度将明显提高。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尤其是三星级建筑的难度大大提高。新旧《标准》中关于绿色建筑等级的评定分见表1、表2。

条文动态更新。新《标准》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份,仅存有具体的标准标号,意味着标准配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

条文侧重量化评价。新《标准》对于条文的阐述上,对旧标准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进行了数量上的明确,详细解析了条文的内容和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从定性分析逐渐向定量分析、综合评价转变,不仅可操作性更强,也反映出绿色建筑根据工程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思想。

以新旧《标准》中“节能与能源利用——建筑与围护结构——外窗、玻璃幕窗”条文为例,旧《标准》5.2.7条规定公共建筑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而在新《标准》5.2.2条中则详细规定了“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4分,达到10%得6分;2、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得4分,达到35%得6分;3、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墙分别按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这些具体清晰的定量分析,更加切合绿色建筑的实际,也更利于操作实践。

增设加分项鼓励创新。绿色建筑全寿命内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产品选用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性能提高和创新,为了鼓励性能提高和创新,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本次新修订《标准》增设了“加分项”,并且在标准中单独设立一章《提高与创新》对“加分项”条文进行阐述。加分项内容,有的属于性能提高,如采用高性能的空调设备、建筑材料、节水装置等,鼓励采用高性能的技术、设备或材料;有的属于创新,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碳排放分析计算、技术集成应用等,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在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时应计入加分项的附加得分:附加得分为各加分项得分之和,最多不能超过10分。以BIM技术为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2分,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1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应用得2分。

新版《标准》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

绿色建筑时代全面来临,施工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跟进。未来,我国绿色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根据2013年底住建部下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该方案还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4年8月,北京市住建委出台的《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14年起,凡纳入北京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应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并提出“对非政府全额投资的,并实施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符合我市绿色建筑相关规定的,可享受财政资金奖励”。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是对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将对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竞争秩序,对带动整个建筑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并无必然矛盾,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强制要求,更是企业通过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有利途径,和未来建筑行业的机遇所在。

明确了施工企业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绿色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都偏重于绿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环节,而对绿色建筑的物化过程——施工,并未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致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施工在绿色建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做好施工过程管理,不仅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四节一环保”的理念,而且能更好地保障绿色建筑设计性能的实现。

此次新修订《标准》特别在原有六大类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管理”环节的评价指标,并设置独立章节进行论述,充分体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明确了施工企业在绿色建筑中承担的重要作用。

细化了绿色建筑对施工过程管理的要求。旧版《标准》中的对于施工环节的要求分散于各章,且大部分指标都是定性指标,量化指标不多,因此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不高。新《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进行细化,定量评价的条文主要体现在施工固体废弃物、钢筋损耗率、混凝土损耗率、预拌砂浆损耗率及模板周转次数等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施工管理关键问题上。通过各类定量指标,增强了施工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体系性,有利于提高施工阶段对绿色建筑实现的贡献,也将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

绿色建筑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绿色评估标准;绿色奥运场馆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green building essence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analysis on building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focus of the Green Olympics as a role model, engaged in ecological livable residential design.

Key words: green assessment standards; green Olympic venues

中图分类号:TU2

绿色建筑是指环境友好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是让人们居住的更加健康、舒适、安全,同时能高效的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等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影响的理想建筑。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深入,为我国确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和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创造条件,建筑设计工作者如何适应形势、展示智慧、开拓创新构筑出符合评估标准的绿色建筑,就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公司建筑师们正是本着以下设计原则、朝着以下绿色建筑目标较为出色的完成了所从事的住宅设计任务。

以绿色建筑理念为根本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即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要求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以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能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和建筑的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两环保是指对外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室内环境的保护)。绿色建筑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的建筑,它倡导并能够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绿色建筑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筑业、建材业的重要手段,是调整房地产产业结构和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绿色建筑还是影响居住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对提高生态人居系统的健康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以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为目标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为契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动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体现在以全方位政策法规推进绿色建筑、以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建筑、以全寿命周期视角实践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政策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制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等;科技创新战略的内涵是以完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支撑体系,如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及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等,这就要求规划编制、勘察设计、建材生产、工程施工等各类企业都将参与到建设绿色建筑的环节中来,担负起推进绿色建筑实践的责任。

以绿色评估标准为准则

2005年由原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其目的在于推动和落实适宜的建筑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在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五大方面列出了各项具体的技术指标,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正内涵。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又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促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进步,建立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2008年8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颁奖,从而为设计和构建绿色建筑指明了方向,有了可靠的依据和准绳。

以绿色奥运特色为先导

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面考虑了建筑节能、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建材绿色环保等内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所有奥运场馆均实现50%的节能目标,有些甚至达到65%-75%,奥运村全部住宅在建筑节能65%的基础上还进一步降低了护结构的能耗和增强了外窗的节能效果。在推广使用新型能源方面,采用了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和水源热泵等能源技术,使其提供绿色能源比例高达26%以上。

在每个奥运场馆的建设中,从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都非常重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呈树枝分布的地下通道,可通往“鸟巢”和“水立方”等重要比赛场馆;中心区的两层地下车库,提供车位超过千余个;“水立方”地下空间的利用还起到了控制水温、水流等多重效果。

奥运场馆均落实了中水、雨水并用,节约水资源的要求。由于所有场馆都采用了中水技术,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可供奥林匹克公园景观水系每年312万吨、绿化冲洗水量每年157万吨,同时还加大雨水回用力度,6个地下蓄水池,年处理能力5.8万立方米。

在节材方面,一是优化设计方案,二是循环使用材料,降低建筑材料对自然资源的依属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更是多层面齐头并进、科技创新,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给运动员营造了良好的竞技空间,给观众提供了舒适的观赛环境。

由此可见,绿色奥运给绿色建筑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国各地的建筑项目设定了标准,为全国各地的设计工作人员树立了学习榜样。

以建筑节能环保为重点

绿色建筑重点体现在节能高效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而能源问题是绿色建筑最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消耗能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国家。怎样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调整能源结构以及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很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