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112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我县煤矿整合工作,解决煤矿企业和矿井“多、小、散、弱、差”的问题,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煤矿整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煤炭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整顿关闭和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对煤矿企业依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大中小型煤炭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煤矿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煤炭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思路

在各级政府组织和指导下,以实施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矿企业资产整合,落实整顿关闭任务为主线,减少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以煤炭资源采矿权、煤矿企业资产所有权为纽带,实现企业的重组与并购;以资源科学配置、生产系统优化,提高办矿水平、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为手段,达到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目的。整合工作按照“资源资产化、企业股份化、区域集团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煤炭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管理、人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整合为“产量上规模、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管理上台阶”的新型煤炭企业和矿井。

三、基本原则

(一)全面统筹,安全发展。煤矿整合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相结合;与电煤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和全县大多数小型煤矿开采极薄煤层的现实相结合;与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和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煤矿整合应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合理制订整合规划和具体方案,并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三)以大并小,优化组合。煤矿整合应坚持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优并差和规模开发的原则,以大中型和具有资金、管理、技术相对优势的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整合小型煤矿,促进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化开发,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明确标准,扎实推进。整合矿井必须经现场核实和方案论证,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有保障的要求;整合后的一个矿区(开采单元)原则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

(五)公开公正,接受监督。煤矿整合应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目标任务

(一)*年末,煤矿企业总数控制在40户以内。构建10个20万吨/年以上生产规模的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年末,全县小型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98个以内。

五、整合方式

(一)企业资产整合。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需要调整的,按有关规定调整。

(二)矿井资源整合。对相邻矿井实行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开局调整为重点、生产系统优化为核心的重组,达到“一证一矿、一套生产系统”的要求。

六、整合标准

(一)企业整合标准。整合企业最低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小于10万吨/年,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矿井整合标准。整合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小型煤矿最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

七、整合范围

整合的范围为所有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主要是合法矿井之间和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其重点是:

(一)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煤炭资源相邻的矿井。

(二)国有煤矿井田周边对国有大矿生产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三)一个矿区范围内存在多个矿井(生产系统),即“一矿多井、大矿小开”的矿井。

(四)小矿密集区内的矿井。

(五)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井。

(六)实际生产能力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

(七)采矿范围相邻,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

(八)其他具备整合条件,可以实施整合的矿井。

以下类型的矿井不纳入整合范围:

(一)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经论证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矿井。

(二)资源已经枯竭且周边无资源可增划的矿井。

(三)在国家和市级规划矿区范围内,对大中型矿井未来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四)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重要风景名胜区、部级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矿井。

(五)已经纳入永久性关闭煤矿名单、且无资源可供重新规划利用的矿井。

八、工作安排

(一)时间安排

1.形成整合意见:*年5月15日前,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

2.动员培训,编制规划:

①*年5月15日前,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并集中3天时间,邀请相关人士提供咨询服务,指导煤矿企业开展整合工作;

②*年5月20日前,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煤安办召集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认真学习、讨论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并指导煤矿企业完成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

③*年5月30日前,各煤矿企业必须将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及整合相关资料、文件等报县整合办;

④*年7月底前,县整合办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并完成初审和报批工作。

3.*年12月底前,全县20%的整合煤矿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并进入初设方案的设计及报批;

4.*年12月底,基本完成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县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

(二)工作步骤

1.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县政府根据渝办发[*]112号文件要求,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确定煤矿整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2、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启动全县煤矿整合工作;

3、整合企业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含资产整合和资源整合)及整合矿井已取得的有关手续(证照、批准文件等),并明确“整合成矿、独立成矿”的政策依据与条件、矿井名称、企业名称、系统布置、矿井规模、法定代表等具体事项;到*年5月30日仍不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的煤矿企业,一律视为自愿放弃整合并纳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

4.实行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总量控制。根据全市煤矿整合关闭三年规划,必须在整合规划中具体分解落实我县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控制目标,并于*年7月底前提出拟保留矿井、拟关闭矿井和未来发展矿井名单。

5.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煤矿整合规划报市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会审。整合规划与矿业权设置方案必须保持一致。

6.明确实施主体。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确定整合煤矿企业主体,并预先核准企业名称。

7.编制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编制各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分别报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重庆煤监局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成熟一批、审查一批的原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经公示无异议的,进行整合。整合后扩大(或变更)矿区范围的,应进行必要的资源储量核查,缴纳采矿权价款。

8.依法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整合煤矿企业根据经批准的开采设计,组织施工队伍,并按照本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组织施工。整合工程竣工后,按程序申请相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

9.检查验收。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煤矿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0.全县煤矿整合规划的编制要求。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必须由具备煤矿设计、煤矿安全评价、煤炭资源开发、煤矿安全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编制。

九、政策措施

(一)继续推进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工作仍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并将两阶段的工作合并。整合煤矿工作继续享受《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限期整合,规范操作。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经批准列入整合规划的矿井必须在*年10月以前进入开采设计、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程序。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整合矿井之间的兼并、重组应建立在平等协商、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经协商不能达到一致的,由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督促、指导、协调整合各方共同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

(三)整合期间证照办理暂行规定。整合期间,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可予以暂延,整合完成后,按新的要求处理。

(四)小型煤矿分类处置规定。根据*年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认定结果或经批准的设计生产规模(新建、改/扩建),按以下原则分类处置全县的小型煤矿。

1.新建矿井。严格控制新建矿井的数量,未列入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煤矿整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向市级相关部门转报。“*”期间,原则上停止转报30万吨/年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为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构建合谐新农村,在不突破全县矿井总数的情况下,可适度新建小型煤矿。新建煤矿生产规模不得低于6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0.65m以下)的,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2.生产矿井。现有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按以下方式分类处置。

(1)具备与相邻矿井实施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实施资源整合。整合后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的,不得低于4万吨/年。

(2)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资源储量较大或具备增扩资源条件的矿井,可实施改扩建。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适当保留。

(4)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等重大安全生产威胁,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使生产规模达到6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采取有效安全保障措施可以开采的,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予以保留。

(5)开采地质构造特别复杂块段、回收相对集中的残余或零星资源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规划到一个采矿权属范围内,分区布置,分期开采,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拟关闭矿井

(1)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而拒不参加资源整合或改扩建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

(2)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规模2万吨/年以下,不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的矿井。

(3)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的矿井。

(4)其他应纳入关闭范围的矿井。

4.政策性遗留问题矿井。以下情形按政策性遗留问题处理。

(1)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设计规模在6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查和竣工验收;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以下、4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可继续完善相关手续。

(2)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及以下的新建、改扩建(含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矿井,原则上纳入资源整合范围,整合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及以上;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具备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条件的,可申请改扩建到4万吨/年及以上,继续完善相关手续;既不具备资源整合、又不具备改扩建条件的,一律停止建设,责令关闭,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证照手续。

(3)对立项和设计批准的建设规模不一致的煤矿建设项目,以经批准的设计规模为准,限期完善相关手续后可继续建设;不按有关规定限期完善相关手续的,必须停止建设。

(4)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具有开采价值、实行先关闭后整合矿井的残余资源,可纳入整合范围。已通过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查的此类资源整合项目,可继续完善手续。

(五)实事求是实施整合,防止弄虚作假。4万吨/年至6万吨/年的整合煤矿实际产量在投产的第二年必须达到核定能力,否则,将核减生产能力,并按实际产量予以处理。

(六)整合矿井的采矿权价款处理。整合后矿井占用矿产资源储量较原出让时增加的,其增加部分资源储量的采矿权价款应按现行市场价格予以补缴,不再评估。

(七)鼓励和支持大中型煤炭企业参与整合。鼓励和支持县内外大中型煤炭企业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参与煤矿整合,提高煤矿整合质量。重点是整合大矿区范围内资源较多,又有利于大矿集中开发的高瓦斯、突出矿井。在国有煤矿井田周边有资源纠纷或交叉重叠的小型煤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置:一是由国有煤矿采取兼并收购小型煤矿的方式进行整合;二是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不影响大矿整体开发和安全生产的零星或残余资源,通过协商,划出国有大矿井田范围,由小型煤矿合理开发、充分利用。

(八)严格办矿准入。行业外新的投资者有投资煤炭行业意愿的,可以通过整体收购、控股或参股现有整合后合法矿井的方式进入。参与新的采矿权竞买者,要进行资质审查。

(九)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管理、监管和监察。煤矿整合方案实施中,只允许整合前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矿井,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与新建或改造工程互不影响的区域组织生产,并制定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报县煤炭工业局审批。

煤矿整合期间,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经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施整合。

县煤炭工业局和各乡镇煤安办必须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监管、日常监察,组织定期、重点和专项监管、监察,严厉查处整合期间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整合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特别要防止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突击生产、掠夺式生产,避免发生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确保整合期间煤矿安全。

(十)加强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煤矿整合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十一)创造条件,加快进度。县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环保局、公安局、电力公司、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原则要求,制定和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为整合煤矿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采取简化环节、联合现场办公等方式,对整合企业上报的整合方案原则上成熟一批、集中办理一批。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和业务成果,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收费,加快工作进度。

(十二)建立小型煤矿退出机制。不按时提交整合申请、整合意向协议书和不具备资源整合、改扩建和保留条件的小型煤矿,由县人民政府决定纳入关闭范围,组织实施关闭。对*年度(*年6月至*年6月)已列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和主动申请永久关闭的矿井,按照渝办发[*]93号文件规定,“对证照齐全永久关闭的矿井(指具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且在*年内有效的),按照*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依据进行经济补偿。对核定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25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40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一次性补助50万元(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数上,每缺一个证照扣减补助金额5万元,以此类推);凡是被列为*年度关闭对象并实施先关闭后整合的煤矿,一次性补助10万元”。已列入永久性关闭名单的矿井,其资源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市整合办,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十、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

县政府成立*县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谢礼国任组长,副县长王程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制订全县煤矿整合工作方案,分解煤矿整合工作目标,落实整合责任,协调县级有关部门推进煤矿整合等工作。

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引导、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

(二)大力宣传,加强督导。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本实施意见贯彻到每一个煤矿企业,大力宣传煤矿整合工作的目的、意义、背景和相关政策,县政府将组织督查组赴产煤乡镇进行督查。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煤矿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煤矿整合工作由县整合办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整合企业的组织协调。县级有关部门除法定职责以外,按以下分工,认真履行职责。

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煤矿整合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整合规划、具体方案的审查;查处不按设计组织施工、拖延整合工期等违法违规行为。负责整合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的查处,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管指令;对监察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组织煤矿企业向重庆煤监局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向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申办煤炭生产许可证。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采矿权设置方案的编制、审查、报批,负责组织认定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和已关闭矿井资源的开采价值;对纳入整合的资源协助企业依法申请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设置采矿权,并协调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整合矿井的法人主体颁发(变更)采矿许可证;对采矿权范围调整和边角、残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处理意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的企业进行名称预先核准和登记注册。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整合过程中的社会稳定,依法打击整合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法查处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依法审查批准整合煤矿环境保护措施。

综合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整合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综合监管,参与煤矿关闭工作。

供电部门负责切断关闭矿井的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向非法煤矿供电的行为。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煤矿非法用工,监督煤矿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指导和督促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协调;指挥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26-0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方面发展迅速。而露天煤矿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因此,有效的调度管理对于煤矿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调度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上级领导传达的指示,有效的将煤矿生产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映出来,以此来达到科学的管理煤矿的效果,进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

1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涵义

通过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涵义的认识与了解,可有效的对露天煤矿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下面就针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的涵义进行分析与讨论。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就是指,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将煤矿的生产效率以及煤矿设备的利用率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提升煤矿的使用率。通过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可充分利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而使煤矿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效率有效的统一结合起来,不断的提升煤矿调度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不断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在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煤矿的调度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针对露天煤矿调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与讨论。

2.1 计划性

计划性是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基础性原则。由于煤矿的生产涉及较强的安全性,因此在煤矿生产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应根据煤矿的安全目标以及生产目标制定一定的计划,此计划不仅要涉及到决策程序还应涉及到决策人员,应贯穿整个煤矿的生产线,进而才能有效的保障生产安全。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于决策程序的计划,在计划时,我们一定要保障决策的透明度以及准确性。而对于人员的决策我们可采取民主的制度,以此来增强民众说服力以及决策的准确性。

2.2 统一性

统一性也是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是以计划性为基础,以统一性为前提。因此,在进行调度管理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其的统一性原则。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对于煤炭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调度管理系统对于煤矿事业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一套现代化的调度管理是离不开作为中心的调度室的 。因此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不断的提高调度室的权威性,让调度室在整个调度管理的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工作人员还应撇弃传统观念,应不断的将高科技应用到煤矿的设备管理中,以此来促进调度室自上而下管理的有效进行。通过对露天煤矿建立一套调度管理系统,可使煤矿的生产活动受到统一性的指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煤矿生产活动科学有效的进行。

2.3 预见性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不仅应遵循计划性、统一性原则,还应遵循预见性原则。生产调度的管理工作就是对煤矿进行一揽全局的管理,因此,调度人员应有统一全局的思维与能力。调度人员在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应对露天煤矿所出现的事故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补救措施。一个好的调度人员应具备以下的条件:第一,要有充分的准备。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计划性的原则,不仅要准备充分还要督促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而促使准备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二,以个体保全局。调度管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调度人员应确保各个方面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才能有效的保障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及时性

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及时性的原则。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进而才能有效并快速的解决问题。此外,调度人员应熟悉的掌握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出现的问题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整个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群众性

露天煤矿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群众服务。因此,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也应不断的深入到群众之中,在管理中一定要遵循群众性的原则。不断走进群众,询问群众的意见,进而才能不断的修改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3 调度管理在露天煤矿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调度管理越来越成为露天煤矿生产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露天煤矿进行调度管理,一方面可以保障生产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进行,不断的为调度室这一中心环节进行服务。此外,调度管理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不断的收集生产动态的汇报原始数据,通过这些原始数据,调度人员可及时的发现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调度管理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达生产指令、汇报生产信息,这对于煤矿的高效率生产是至关重要的。调度人员可及时的将生产信息汇报给有关部门,进而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因此,加强露天煤矿的调度管理对于煤矿的高效率生产以及提高煤矿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4 总结

随着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调度管理已成为煤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不断地加强调度管理的科学性对于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分析与研究调度管理的工作环节。首先,我们应认识与了解调度管理的涵义,进而了解露天煤矿调度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则,即计划性、统一性、预见性、及时性以及群众性等原则,不断的发挥调度管理在露天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煤矿产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段二雄.浅谈露天煤矿设备管理与维修一体化策略[J].露天采矿技术,2013,(11):89-91.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0引言

在我国煤炭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种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使得煤炭资源的开发越来越深入,在进行地下矿井开发时,由于矿井中含有大量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做好矿井通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煤矿通风的作用及重要性

对于井下开采工作,必须保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和井上工作相比较,井下工作具有工作空间小、光线不充足、工作位置经常变动、环境恶劣等特点,特别是矿井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瓦斯等有害气体,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在矿井中开展通风工作,能让新鲜的空气进入煤矿中,排出、稀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瓦斯等有害气体,一方面能防止矿井爆炸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能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新鲜的空气,有利于井下工作环境的改善。煤炭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社会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环境下,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策略

2.1制定完善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计划

为确保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煤矿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生产管理计划,并根据年度生产管理计划、季度生产管理计划、月度生产管理计划,制定相应的通风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各个部门的防火、防尘、防灾任务,将通风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以此保证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

2.2构建煤矿通风管理系统

在日常工作中,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矿井通风管理系统,煤矿企业要及时引进新的通风设备、监测装置等,不断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水平。人是引起矿井事故的主观因素,因此,煤矿企业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煤矿企业各个部门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严格规范生产,要管理到位,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煤矿企业应该根据井下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安全意识、行为等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定期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不断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井下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此外,井下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井下工作人员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还要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井下工作人员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自制力,并学习相应的自救方法,确保在事故发生后,井下工作人员能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

2.3加强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控制管理

对于煤矿安全通风系统,是一项专业性的比较强的工作,在工作中涉及到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工程专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复杂,同时工作要求很高,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误差,否则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煤矿通风系统中,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操作,煤矿企业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保证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煤矿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设备检修维护方案,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证通风设备的安全运行。在通风系统设备检修、维护中,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对故障进行处理,设备检修维护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2.4构建相应的应急策略

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一方面要做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对安全事故源头进行分析,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特别是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如瓦斯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发生后,及时响应应急处置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保证人员生命安全,避免事故扩大,为接下来的事故处置提供良好的条件。

3结语

在煤矿矿井开采中,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实际中,煤矿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计划,构建完善的煤矿通风管理系统,加强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控制管理,设立相应的应急策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胡国良.解析煤矿通风作用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6):12-13.

[2]张权正.解析煤矿通风作用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J].城市建筑,2015(23):281-282.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 通风 安全 控制 因素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稀释和排除矿井瓦斯与粉尘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创造良好劳动环境的基本途径。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影响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的因素

(一)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人的因素

众所周知,过程控制必须从人开始,由人控制,到人结束。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自保、互保观念。人的因素是过程控制的主导,主要包括安全意识、通风安全操作能力和员工培训等环节。

(二)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物的因素

通防隐患的存在和事故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是由于矿井中存在过量能量(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和危险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就可能引起事故。因此物的状态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手段弄清物的状态,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保护自己。

(三)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

首先,隐患治理。为此要从隐患确认,隐患级别的危险性估算、隐患排查、隐患预测、隐患类别分析、隐患治理和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其次,大气监测。危险的大气状态是触发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大气状态的监测。最后,环境监测。硬环境是通风安全工作的特质手段和条件,从许多事故看,灾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硬环境的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

(四)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管理因素

一是管理方式。通风安全管理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可靠的通风安全系统。合理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潜在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安全指标、相关方面的具体工程,可承受的最大限度风险等。二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三是责、权、利的划分。权大于责必然产生腐败和惰性,责大于权必然引起消极和对抗,都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应急处理程序。在对实际工作进行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可靠的工作程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

二、加强煤矿矿井通风的策略

对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充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目标。

(一)强化煤矿生产计划管理

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

(二)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三)深化煤矿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总之,只有安全搞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工作做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严重影响煤矿效益,因此要注意文中论述的安全因素,确?进一步提高了煤矿通风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保煤矿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云,杨玉中,张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TOPSIS方法[J].煤炭学报,2010.08.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S].2010.07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露天煤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1 前言

露天煤矿属于系统性的施工工程,尤其是大型的露天煤矿,其施工规模较大,施工工期较、单体工程量多、施工结构较为复杂,大大增加了露天煤矿的施工难度。为了确保露天煤矿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依据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对其施工组织进行合理设计及编制,使各项施工作业有章可循,同时加快露天煤矿的施工进度,提高露天煤矿的施工质量。

2 施工组织设计与编制的要点

2.1 施工项目的管理

露天煤矿施工管理设计与编制要点主要有:其一,合理划分工程区域。从露天煤矿整体施工组织设计思路来看,在对露天煤矿工程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后,可将其分解成多个单位工程,但是因露天煤矿施工环境及开采技术有所不同,因此单位工程施工内容也存在差异。笔者依据自身经验,提出常规的单位工程划分方法:(1)排土工程,可划分为场内排土与场外排土;(2)采剥工程,可划分为剥离工程与采煤工程;(3)矿运工程,可划分为运输主线、运输支线、运输道路、运输隧道等;(4)生产系统,可划分为破碎站、输送机、输送道路、输送桥涵、转载站、储煤仓库、煤样检测室等;(5)排水工程,可划分为地下排水与室内排水;(6)场区设施,可划分为土方工程、绿化工程、挡墙工程、护坡工程、通信网、排水网、供热网及停车场等;(7)检修车间,可划分为保养车间、修理车间、检测车间等;(8)供热工程,可划分为供热管道与换热站;(9)供配电室,可划分为变电站与供电线路;(10)物资仓库,可分为设备室、材料室、器材室、加油站等。

其二,施工组织管理。依据露天煤矿施工管理模式与施工承包方式,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并明确施工组织的职责。其三,项目管理的实施及控制。项目管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施工环境、物资采购、施工合同、施工信息、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及施工安全等。

2.2 施工准备及布置

首先,露天煤矿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排土场、开采场及控制网,并制定有效的征地方案与搬迁计划,同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做好项目施工、材料供应、设备采购及施工监理等招标工作;对大规模施工设备及临时工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其次,露天煤矿施工布置。主要场地位置、场地范围、场地交通、场地衔接等合理设计与布置,掌握露天煤矿整个施工计划,以提高场地利用率,同时对施工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从区域功能角度来看,可将露天煤矿施工布置分为施工区域、辅助区域、设施场地、管理区域及生活区域。

2.3 主体结构的施工

露天煤矿主体结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爆破、采剥、矿运、排土、排水等。(1)爆破。在露天煤矿爆破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需对空巷、冻土及火区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同时掌握爆破系数及起爆方法,并对爆破安全性、冲击波及物体飞散范围进行合理设计。(2)采剥。明确露天煤矿采掘方法及系数,对临时平盘的宽度、道路的规格及台阶的高度等系数进行合理设计;对采剥作业面的煤矿量、矿岩量的保有度进行设计;对煤矿边坡爆破、挖掘、排水及防渗等施工方案进行设计。(3)矿运。修筑合理的矿山运输道路,做好运输设备安装于调试工作。(4)排土。建立相应的排土场,并对其基底进行有效处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5)排水。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地面防渗、地面排水、河道改造、堤坝修建、水库调节等排水设计,同时防排水设计应与地区流域方向、煤矿采矿方案、场内排水、环境保护、农田水利等进行有效结合。

2.4 项目的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主要是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部署,以实现项目施工目标,其设计编制要点主要有:其一,制定进度方案,主要包括进度目标、进度图表及施工工期等。其二,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对施工投资、施工工期、材料供应、设施采购及施工组织等进行优化,以确保进度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其三,单位工程应超前施工,同时对主体工程及线路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控制,同时确保辅助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能够有效配合主体工程施工作业。其四,在采剥过程中,必须以采剥作为施工主线,同时确保采矿场、边坡等附属工程能够与煤矿采掘作业线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整体。其五,依据施工机械设施的特点,对其安装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并确保机械设施安装工程能够和土建工程进行有效衔接。其六,在露天煤矿施工前,必须对其负荷生产情况进行检测,以确保煤矿施工的可行性。其七,在对施工进度进行编制时,必须对其工程量进行合理计算,以确保施工工期与单位工程施工情况相符合,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调整。

2.5 施工物资的供应

露天煤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资主要包括施工材料、施工器械、施工配件、生产设备、生产资金、生产技术及劳动力等。依据露天煤矿实际情况,以明确施工材料、施工器械及施工设备的消耗量,同时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有效分析,并列出详细的物资清单,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与供应方案。若为国家限制性施工材料及设备,必须提前1年准备;若为市场采购性施工材料及设备,可当期准备。依据露天煤矿施工资金途径,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措施,为露天煤矿施工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依据煤矿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劳动方案,即明确劳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人数及劳动量等,并依据施工现场要求,对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

3 结语

露天煤矿具有施工面积大、专业性强、单位工程量多、施工工期较长等特点,所以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依据露天煤矿实际情况及施工特点,对施工组织进行合理设计与编制。通过对露天煤矿施工单位工程进行合理划分,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物资进行科学投放,才能确保露天煤矿的施工质量,提高露天煤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苗旺元.我国露天煤矿机械施工设备的发展现状与选用分析[J].中国招标,2008(10).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矿区总体规划是在分析矿区资源条件和外部建设条件的前提下,对矿区的建设规模、井(矿)田划分、煤矿生产能力与建设顺序、煤炭加工、地面配套设施,以及矿区环境保护和其他外部关系等进行的全面规划,是协调国家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行业、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使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1-11]。煤炭资源开发必须编制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级发展改革委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是矿区探矿权和采矿权设置的依据,是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煤矿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和办理项目核准的基本依据,是编制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县域社会经济规划、相关城镇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的依据。矿区总体规划是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绝大部分矿区内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比较脆弱,环境容量有限,只有支持大型煤炭企业作为矿区开发的主体,对矿区进行统筹规划和开发,才能减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对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落到实处。矿区总体规划可以避免小煤矿的无序开采,避免其对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不足,造成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对于已有生产矿井的修编矿区总体规划,是保护剩余资源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类似霍州矿区的优质炼焦煤、晋城矿区的无烟煤、开滦矿区的肥煤、潞安矿区的瘦煤、新疆拜城矿区的焦煤及其他矿区的瘦煤、肥煤、焦煤、无烟煤等;矿区内国有重点煤矿起步较早,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资源所剩无几,需要尽快建井接续;同时由于小煤矿无序开采对大片的资源造成破坏,必须对矿区内的国有重点矿进行重新规划,并对矿区内的预测资源进行勘探规划,以保证矿区的正常接续和可持续发展。

2矿区总体规划编制需把握的关键问题

2.1客观分析矿区勘探程度矿区总体规划应交代清楚矿区的勘查历史、现状和已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或资料,提供矿区勘查程度图,在图中详细注明矿区内不同区域的勘查程度,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叙述说明矿区总体地质勘查情况。总体规划应对矿区勘查程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价,应包括矿区勘查程度能否满足矿区总体规划要求的分析和结论性意见,以及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意见与建议。客观分析矿区勘探程度是合理确定井田划分方案的前提。

2.2正确计算矿区储量矿区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应覆盖全矿区,并应以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过的矿区汇编地质资料为依据。总体规划应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地质报告的名称,评价资源储量估算依据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按煤炭资源储量的分类说明各类资源储量的数量及所占总资源量的比例,评价矿区煤炭资源储量的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满足矿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应以矿区“煤田地质图”和“主要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基础,标示煤层露头、重要断层和褶曲轴线;对矿区内非含煤的范围和埋深大于1200m的范围以不同色块在勘察程度图中标识。落实矿区内的森林公园、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铁、高速公路、水库、泉域、水源地、超高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等的位置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城镇发展规划区的范围等,分列其压覆的资源储量。存在奥灰水还应结合奥灰水承压开采的威胁程度,按照“三下采煤”规程的规定,对矿区内煤层埋深小于1200m范围的资源储量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类。正确计算资源储量是确定矿区内规划矿井的规模和矿区规模的主要依据之一。

2.3矿区范围的确定研究并合理确定矿区范围是矿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矿区总体规划应对矿区范围的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证。矿区范围的确定应以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为依据,在分析区域煤田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地面河流水体或其他人为限制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属于大型煤炭基地规划范围内的矿区,在确定矿区范围时应比煤炭基地规划做更进一步地的研究,矿区规划边界不但要与已经审批的相邻矿区的边界相衔接,不留规划的空白区,同时应结合区域大断裂构造并兼顾行政辖区的实际,对矿区的规划范围进行划定和论述。不属于大型煤炭基地规划范围内的矿区和相对孤立的含煤盆地,应认真分析地质资料,以煤层尖灭线、煤层露头、埋深1200m线等为界,说明矿区范围划定的合理性。

2.4提出有针对性矿区规划原则矿区的规划要紧紧围绕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统筹规划,适度开发,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矿区内的资源开发活动均应纳入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结合矿区内的生态、环境、文物、城镇等重点保护区域,优化总体布局和井田划分(扩界)方案,协调发展。矿区的规划要有利于引导和培育矿区内的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合理配置煤炭资源;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延伸相关产业链。依靠煤炭工业的科技进步,把握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方向,以资源合理开发为原则,注重安全,注重提高资源回收率,合理安排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矿区均衡服务年限为原则。例如位于低山丘陵地带的矿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矿区,应以煤炭开发与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坚持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并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的原则。

2.5井田划分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在充分分析煤层埋藏深度、赋存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煤质、储量、矿区勘探程度、开发与生产现状、外部交通运输条件、矿区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条件的前提下,合理划分井田。根据矿区资源丰富程度、煤层厚度、赋存深度、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煤层和顶底板岩性、国内同类矿区生产经验及国家产业政策等情况确定矿井规模的大小。井田边界尽量以断层构造、主要可采煤层边界线、国铁干线、输油输气管道等为边界,力求减少煤柱损失和三角煤损失,另外井田划分时还应适当考虑现有探矿权的设置情况,减少纠纷。在综合考虑矿区公路、矿区铁路、总用地面积、总投资以及总效益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经济技术比较,确定最佳井田划分方案。

2.6合理确定勘查区规划方案在详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范围内的预测资源进行勘查规划可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合理的勘查规划是国家对资源进行管理的依据。在进行勘查区划分时也应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合理的勘查规划方案。勘查区的规划应结合大的地质构造和重要地物进行划分,范围不宜太小,要保证每个勘查区能够满足单独建井的条件。如果矿区内存在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保护区,在确定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保护区的禁采范围后,避让后再规划勘查区。

3结语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前 言

十二矿为了瓦斯区域治理的需要,采用开采保护层方法治理瓦斯,于2008年开始开采己14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后,产生了大量矸石。矸石主要来源于三水平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岩石巷道的掘进。2019年每月产生矸石量约3.83万吨,年产生量共计约46万吨。2020计划开采保护层和瓦斯治理工程较多、矸石产量大,合计产生矸石量约32万吨。对煤质灰分影响较大。十二矿煤质急剧下降,入洗煤灰分由开采前的20%-25%上升到开采后的35-45%。为应对保护层开采造成灰分升高的局面,结合集团实施的矿井矸石三年减量规划,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通过矸石减量的实施,逐步提高十二矿煤炭质量,通过近一年来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矿井概况

1.1交通位置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以下简称十二矿)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距市区7.5km,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东高皇乡。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3°21′21″~113°22′48″,北纬33°44′35″~33°47′54″。井田南北长约4km,东西宽约3km。十二矿距市区7.5km,交通便利。漯(河)宝(丰)铁路支线斜穿井田,东与京广铁路相接;西与焦枝铁路相连;平(顶山)舞(阳)支线与地方小铁路漯(河)南(阳)支线连接;矿区铁路专用线从十二矿主井、煤仓直达田庄集配站,并与漯宝铁路相接。矿井始建于1958年6月,于1960年7月简易投产,矿井原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其后经过多次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核定矿井综合生产能力130万吨/年。

1.2井田地质构造

东部边界:与八矿井田边界相邻。

西部边界:与十矿井田边界相邻。

南部边界:与二水平己七采区相邻。

北部边界:靠近李口向斜轴。

采区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面积为4.05Km2。适宜布置一个单一采区,开采已15、已16-17煤层。该采区煤层产状主要受李口向斜控制,位于李口向斜南翼,属于单斜构造,自南向北,煤层倾角由10°逐渐减小到2°,靠近向斜轴部近于水平。由于离李口向斜轴较近,受区域构造应力影响,中、小断层构造较为发育,而且同沉积断层与沉积岩石组合相关的构造也可能在一定部位出现。将对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局部地区可能会有次生小褶皱存在。

图1-1平煤集团十二矿位置图

1.3煤层赋存

井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矿井只开采山西组(己组)和太原组(庚组)的煤层,现将矿井煤层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①庚20煤层

庚20煤层位于太原组的L5和L6灰岩之间,上距己16-17煤层64m左右。煤层厚度在0.45~1.10m之间,平均0.89m。顶底板均为泥岩和砂质泥岩互层,局部夹杂煤线,可采性指数为0.78,属不稳定煤层。

②己16-17煤层

己16-17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井田东北部煤厚1.7m左右,南部1.1m,西部与己15煤层合并,平均煤厚1.53m,可采性指数为1。

煤层上覆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直接顶平均厚3.3m,底板为灰色砂质泥岩。上距香炭砂岩(Sx)30m,砂锅窑砂岩(Ss)68m,上距戊9-10煤层175m,距己15煤层0~13.73m,一般2~5m。下距本溪组铝质泥岩84m,间距虽有一定变化,但层位清楚,全区可采,易于对比。

③己15煤层

己15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偏下位置,煤厚在0.8~5.50m之间,一般厚度3.00~3.7m,平均厚度3.4m,简单结构,煤厚变异系数10.3%~23.6%,可采指数为1,属中厚可采煤层。己15煤层间接顶板为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左右,全区发育。

④己14煤层

己14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井田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偶见己14煤层,井田北部钻孔及井下工程均有见己14煤层,煤层厚度0~1.0m,平均厚0.6m,属薄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6m,间接顶板为浅灰白色细粒砂岩或中粒砂岩,平均厚17m左右,底板是灰白色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平均厚11m;下距己15煤层8~17m,一般为10~12m。

1.4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水平及采区划分

①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采取斜、立井混合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全井田。

②开采方法: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③开采煤层及顺序。矿井主采煤层为已15、已16-17煤层,先开采已15煤层,后开采已16-17煤层。

④水平、采区划分:十二矿共划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一水平(-150m),二水平(-270m),三水平(-600m)。七个采区,分别为己一、己二、己三、己四、己五、己六、己七采区。其中一水平己一、己二、己四、己五采区已回采完毕,己三采区为三下充填开采,二水平己六采区已经封闭,三水平采区为目前的生产采区。三水平走向长2250m,倾斜宽1800m,布置为单一采区,双翼开采。

1.5 矿井排矸方式

十二矿根据平煤神马集团瓦斯综合治理的需要,为释放三水平瓦斯,确定了开采保护层,把东翼开采己14煤层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西翼开采下保护层及高抽巷作为己15煤层上保护层进行开采释放瓦斯。在排矸路线上,自洗选硐室以下有独立的排矸和矸石回填系统,东翼保护层开采(如己14-31010、31050、31070、31090,31040下保护层工作面及其他瓦斯治理巷排放)的砟煤都经过洗选硐室筛分后,矸石进入矸石仓;西翼排矸路线是西翼 (如第二、第三、己15-31020)瓦斯治理巷的矸石经过西翼排矸巷直接进入三水平矸石仓。到达三水平矸石仓的矸石在经过170主运输皮带系统措施运到地面。

2.课题实施背景

平煤股份十二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煤质优良而著称。矿井主要开采己组煤,煤种为肥煤、焦煤、低灰、低硫、高热值,是优良的入洗原料煤,随着采掘工作面向下延伸,分布在一、二水平的主采面相继开采完毕,现在工作面全部分布在三水平的己14、己15、己16-17煤层。根据平煤集团瓦斯区域综合治理的需要,自2008年8月份开始进行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释放瓦斯,从而造成煤质下降、运输压力增大、地面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是十二矿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自2009年保护层开采和高低抽巷的掘进,对煤质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以2009年保护层开采开始为界,入洗煤灰分前5年(2005-2009)年21.04-23.19%,至2020年(2010-2020)年36.06-43.53%,平均上升15-20个百分点,煤中之“味精”的美誉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环保压力增大,矿区矸石堆放成为矿区重大污染源,为彻底解决矿区矸石堆放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实施矸石减量化。

综上所述,为解决上述问题,实施矸石减量化已迫在眉睫。通过巷道设计优化、设备选型、矸石回填、源头控制、杜绝超掘超挖等措施,实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节约了土地资源,达到绿色开采目的。

2.1确定矸石减量化目标

本着“减头减量化,存量零增长”的矸石管理要求,集团出台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矸石减量化处理指导意见》(中平〔2019〕228号)。根据集团要求,经过实施矸石减量化处理:到2020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15%。到2021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40%。到2022年底,实现矸石产生量在2019年底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2.2十二矿矸石产量和矸石处理现状

2.2.1十二矿2020年矸石来源、产量情况

十二矿2020年计划开采保护层2个,分别为己14-31090采面和下保护层31040采面,共计开采495m,瓦斯治理工程2122m。其中保护层开采所产矸石量约24万吨,瓦斯治理工程产矸量约8万吨,合计产生矸石量32万吨。

2.2.2矸石处理现状

十二矿积极采取措施,对升井矸石进行有效合规处置,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2.2.1治理矿东矸石山

建立了1.1万m2的矸石转运场临时储矸大棚,对升井的矸石进行合规暂存,棚内设置有洒水降尘喷头、喷雾炮等抑尘设施,可以有效控制落矸、装车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临时储矸棚门口建立洗车装置,严格运矸车辆冲洗、覆盖后出矿。对临时储矸棚周边的区域进行覆土绿化,绿化面积达到3万m2。

2.2.2.2实现综合利用

十二矿升井矸石与综合利用砖厂签订综合利用协议,所有升井矸石全部拉至砖厂做成砌块砖实现综合利用。

2.2.2.3绿化北山矸石堆放点

2017年完成绿化面积9500m2,2019年对剩余的部分除留有自由落矸区外,全部进行了覆土绿化和地面硬化,绿化面积达到7500 m2,硬化(铺设彩砖)面积4100 m2,另外对翻矸架进行了封闭,封闭面积300 m2,可以有效抑制粉尘飞扬。

2.3矸石减量的目的

2.3.1实现绿色开采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课题的实施,使瓦斯治理巷道和保护层开采的渣煤经洗选硐室筛分后,筛上矸石直接充(回)填,一方面将减少井下运输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了大量矸石排至地面后占用土地,不但有粉尘污染,而且若矸中有煤,堆积发热后产生SO2、CO2等对大气造成污染。最重要的是实现了矸石不升井,达到了绿色开采的目的。

2.3.2实现煤质增收目的

通过矸石减量实现煤质增收目的,2020年为了实现全年40%的煤质考核指标,通过采取矸石井下回填、优化巷道设计、设备选型、控制采面采高、掉(冒)顶、杜绝掘进工作面超掘超挖、严查违规排矸等措施,减少矸石产量,加大煤质增收、增加销售收入。

3.课题研究方向

坚持“以安全环保为前提,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理念,把《十二矿矸石源头减量方案》落到实处,把矸石减量融入到煤质管理工作中去,优化采面布置,优化系统设计,不断完善全岩掘进巷道排矸方式,实现煤矸分运,减少矸石产量,为提质增收创造条件,为净化矿区周边环境奠定基础。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兑现,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各个环节有保障,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矸石减量管理体系,力争完成矸石减量目标。

4.主要采取措施

4.1把矸石减量工作写进煤质管理办法中去

完善《十二矿煤炭质量管理办法》,使矸石减量作为降灰提质的重要手段。成立了以矿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的十二矿矸石减量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分工及责任,统一指挥协调矸石减量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落实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质量理念,就要把矸石减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从源头设计减少矸石量。采煤工作面设计前,应先进行矸石减量、经济效益论证。在满足矿井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源头矸石减量,减少岩石巷道设计,合理设计巷道断面,从而提高煤质。

4.2 明确十二矿三年矸石减量规划指标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关于煤矿矸石减量的管理要求,扎实开展矸石减量化处理的各项工作。结合十二矿目前的矸石生产状况,制定了《十二矿矸石减量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

4.2.1 2020年计划

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7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15%。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己15-31060进风巷低位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457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554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1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404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25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585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由1.8m优化为1.6m,计划开采370m,预计减少矸石23088吨。

⑦开拓工程根据计划调整施工,2020年暂不施工488m,预计减少矸石量17864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量共计69585吨,约为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0年上半年由总办室组织,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科研组进行合作,完成回填方案初步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充分分析十二矿矸石回填的可行性与回填方案、设备选型等,确定回填总体规划方案。

2020年下半年,根据回填总体规划方案,开展巷道工程、设备设备配套等相关工程建设。

4.2.2 2021年计划

2021年,减少矸石产生量约6万吨,回填矸石量约12万吨,共计减量18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4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78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301吨。

②己14-31110进风巷,计划施工928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8686吨。

③己14-31220进风巷,计划施工37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926吨。

④己14-31220回风巷,计划施工63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94吨。

⑤己14-31110高抽巷,计划施工5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170吨。

⑥31040下保护层采高优化,计划开采343m,预计减少矸石21403吨。

综上,2020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57280吨,约为5.7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1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约1.8万吨。

4.2.3 2022年计划

2022年,减少矸石产生量6万吨,回填矸石量17万吨,共计减量23万吨,在2019年底基础上约减少50%。

(1)减少矸石产生量规划

①3106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②己15-31050里采面第一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0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18720吨。

③31080下保护层进风巷,计划施工655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6131吨。

④己15-31050里采面第四瓦斯治理巷,计划施工13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24336吨。

⑤31080下保护层回风巷,计划施工800m,断面优化后,预计减少矸石7488吨。

综上,2022年预计减少矸石产生量共计64163吨,约为6.4万吨。

(2)矸石回填规划

2022年实施矸石回填,预计回填矸石量17万吨。

4.3从源头设计方面,减小岩石巷道断面

根据十二矿实际,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巷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减小巷道断面。如在设计瓦斯治理巷道时,由原净宽×净高=4.6m×3.4m的矩形断面优化为净宽×净高=4.4m×3.2m的拱形断面。通过优化巷道设计断面、杜绝超掘超挖,2020年减少矸石产生量25044吨。

4.4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扩修、维修量

改进支护方式,增加支护强度,提高巷道施工质量,争取巷道一次支护到位,减少巷道扩修、维修工作量。如三水平开拓巷道剩余下延工程施工时层位选择在己14顶板坚硬岩石里面,加强支护确保一次支护到位。

4.5优化采煤工作面设计,减少矸石量

新规划设计的采面按照“长走向、大采长、大储量”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区域瓦斯治理工程量。借鉴先进单位的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减少掘进巷道施工量,从而减少矸石量。

4.6 采煤工作面设计时避开较大的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情况,采煤工作面设计时合理避开较大的断层、褶区、薄煤带等地质构造。回采工作面根据受地质构造带影响程度,合理选取降低采高、跳眼等安全技术措施,减少矸石采出量。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按照设计断面施工,遇到构造带时,要加强顶板支护,杜绝顶板矸石冒落。

4.7 优先选择薄煤层综采设备

保护层工作面综采设备招标选型,优选采用采高范围控制更低的薄煤层综采设备。下保护层采面采用了ZY4000/10/20型液压支架,由设计采高2.0m,降低为1.7m。解决了多采岩石的问题。

4.8 积极组织矸石回填,减少矸石升井

矸石回填是减少矸石量的关键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十二矿实际,生产采空区回填、现有巷道、废弃巷道等回填方式中,选取合适的充填方法,实现矸石不升井。2020年根据十二矿实际,选取了己14-31050上进风和己14-31040上进风进行了充填。其中:己14-31050上进风回填78m,回填量3144吨;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474m,回填量11164吨;合计回填552m,回填矸石14308吨。

4.9 加强源头控制,控制采高,减少破岩量

己15采面根据煤厚情况沿顶、沿底回采,己16-17采面采高控制在2.0m以下,煤厚不足1.9m,采高控制在1.9m以下。上保护层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0m;下保护层工作面控制在1.7m一下。掘进工作面严禁超掘超挖,超过设计尺寸0.2m,进行严厉处罚。

5.矸石减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1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5.1.1保护层开采是矸石减量的最大障碍

以2020年为例,己14-31090采面及31040下保护层采面产矸量27万吨,占矿井矸石量的68.89%。现在还没有比开采保护层更好的治理瓦斯方案。只要开采保护层矸石就无法彻底减下来。

5.1.2瓦斯治理抽放巷道是矸石减量的第二大障碍

随着矿井采深增加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显著增加,开采保护层治理瓦斯需要施工必要的高、低位抽采巷道,产生不少矸石。以2020年为例,瓦斯治理巷道2122米,产生矸石6.3万吨,占矿井量的16.27%。

5.1.3开拓工程是矸石减量的第三大障碍

随着矿井的下延开掘工程(轨道、总回、运矸皮带、运煤皮带等)有增无减,每年至少需施工600~800m岩巷。产生矸石2.1吨,占矿井量的5.37%。

5.1.4随着环保形势严峻,矸石运输和处理难度增加

一是近几年矿区周边矸石砖厂由于环保要求纷纷关门或者外迁,造成矸石销路萎缩,远距离运输又成本较大,二是矸石带来的污染。矸石本身来自于井下,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露天的状况下长期堆放对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5.2矸石回填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本高问题,以巷道回填为例,回填一吨矸石成本达到70~80元;二是回填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由于没有先进的回填工艺,还是停留在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回填。三是废旧巷道变形严重,回填量较小。四是废弃巷道由于存在瓦斯释放因素,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如己14-31040上进风回填时,多次出现瓦斯超标的现象。

6.经济效益分析

6.1矸石减量测算

以1-10月份矸石减量情况分析,己14-31050上进风巷和己14-31040上进风巷合计回填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

6.2矸石减量前销售收入测算

原煤量为1597208吨(其中矸石量为80285吨),灰分为38.97%,对应售价为598.23元/吨(税后,下同)。销售收入为9.55亿元(598.23×1597208)。

6.3矸石减量后销售收入测算

1-10月销量1516923吨,灰分36.53%,售价642.08元/吨。销售收入9.74亿元(642.08*1516923)。

6.4矸石减量后提质增效测算

矸石减量后实现提质增收1900万元(9.74-9.55)。

6.5减少处理矸石的费用测算

如果矸石不减量进入流通环节的费用,洗选费用,环境生态修复费用共计903万元。其中减少流通费用27.52 元/吨,减少洗选费用 40元/吨,减少环保处理费用45元/吨。每吨矸石减少费用112.52元/吨。

其计算方法:(27.52+40+45)×80285=903万元

6.6矸石减量综合增收测算

其计算方法:1900+903=2803万元

6.7矸石减量净收益分析

根据核算,矸石回填月运行费用为133.52万元(含设备投入、折旧,人工工资,电费等)。那么净投资收益为:2803-133.52*10=1467.8万元。

综上所述,矸石减量直接净增加收入达到1467.8万元。

7.结论

《基于矿井矸石减量在煤质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项目在十二矿的成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工程于2020年1月份进入正常工业性试验。1-10月通过利用废弃巷道回填矸石14308吨;设备选型、控制采高源头减量40933吨;优化巷道设计、杜绝超掘超挖25044吨;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通过该科技项目的实施,对今后十二矿加强矸石源头控制,达到矸石不升井或少升井,实现绿色开采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必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7.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期周期内,合计矸石减量80285吨,净投资收益1467.8万元。

7.2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再使80285吨矸石产生,以及不再混入煤中进入流通环节,将会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和洗选成本,同时对提高洗煤厂的精煤产率,对减少洗选设备磨损率、延长洗选设备的使用寿命,都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a

一、煤矿正规循环作业的必要性

正规循环作业是煤矿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采掘工作面在24小时内,按质、按量安全的完成作业规程循环图表规定的破煤、支护、维护等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并周而复始地完成规定循环个数,就是正规循环作业。

首先,循环性是保证煤矿采掘生产正常组织的客观规律,保证循环进度及日循环数是保证煤炭产量和掘进进尺的基础。这一基础都是根据煤矿自身综合产能、矿井核定生产能力、采掘生产接续和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决定的。因此,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只有严格遵循正规循环作业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有计划按比例开采、均衡稳定地完成生产任务。

其次,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保证煤矿生产统一、积极、高效生产的科学手段。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就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采掘推进度,要求各工序、各工种、各岗位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定额,要使正规循环作业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在时间上、空间上保持严密的科学性和节奏性。

第三,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提高产量进尺和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正规循环作业的起点就是终点,工序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明确有序,各的岗位人员相对固定,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较为默契,从而在工作的效率上大幅提升。打破正规循环,就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程序,使整个生产流程陷入无序的状态,不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生产的效率。

二、打破正规循环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电设备故障、现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失控的现象和问题,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很容易打破正规循环作业。破循环生产将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破正规循环作业将造成开采程序混乱、采掘比例失调、煤炭质量不稳定、产量不均衡、巷道失修和生产接续紧张等。因此,抓好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实现安全、均衡、优质、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

第二,打破正规循环作业就会使一个生产圆班后的终点不能回到起点,造成了生产组织无序,给生产组织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影响了各生产环节、上下道工序的衔接和协调配合,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三,打破正规循环作业也打破了职工在以往正规循环作业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岗位人员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从而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四,打破正规循环作业会对工作面的推进度和生产任务的完成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煤矿为了赶产量、赶进度、赶工期,就会让职工加班延点,职工在连续超时间疲劳作业的状态下特别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三、保证煤矿正规循环常用方法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想保证煤矿的正规循环作业,就必须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常用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一是要思想上提高对正规循环作业的认识。煤矿干部职工,必须树立“打破正规循环就是事故”的理念,强化全员正规循环作业的意识,把正规循环作业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手段,作为保证煤矿生产、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安全事故的治本之策。二是要强化各级管理干部主体责任落实。各级管理干部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抓好正规循环作业作为日常管理重要工作来抓,凡因工作不履职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视情节和责任大小给予追究处罚,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安全事故的,给予行政的或组织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三是要保证采掘生产作业计划的科学性。从计划的编制、审批和现场落实各个环节,都必须并重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充分调动生产单位和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坚决杜绝计划编制不切实际的现象。四是严抓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和应用。所有采掘、修复、安撤工程,必须结合实际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明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作业的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组织生产,如抢循环也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不能任意打乱工序安排,努力消除破循环生产的现象。五是要超前排查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原因的问题。提前消除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制约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问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六是要加强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管理。对各岗位实行定岗、定人、定职责、定任务、定工作量,即在工种和工数上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的完成正规循环定员配备的要求;要加强工种和岗位间的团队协作与配合,加强各岗位和工序间的衔接与配合,确保工序衔接顺滑流畅,坚持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并创造条件,上道工序质量未达要求严禁组织下道工序施工,最大限度地缩短每个循环的时间,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七是要加强设备的包机、日检、点检和巡检,加大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力度,严格落实检修内容,包机人职责,消除失爆隐患,包绞车、溜子、皮带、采煤机、掘进机的安全运转,确保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非人身事故对正规循环的影响。八是要抓好其它方面的服务保障。切实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服务保障职能,抓好采掘工作面的供电、供水、供风,保障采掘生产所需的各类材料、生产工具、备品配件及时到位,为采掘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对因服务保障不到位影响采掘区队正规循环作业的,要及时分析责任、认真查找原因、严肃追究处理。九是要建立正规循环作业目标管理机制,严格各采掘区队小班计划工作完成量的考核,抓出勤、抓劳动纪律、抓现场管理,生产班组要严格执行班前、班中、班后三汇报,完不成当班任务的必须说明原因。对不按正规循环组织生产或达不到正规循环考核目标的,一律按事故进行分析,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形成制度落实的高压态势。

抓好正规循环作业就是抓住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牛鼻子”。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矿井的正规循环作业水平持续提升,目前采掘正规循环率均达到了95%以上。掘进尺实现了大逆转,彻底缓解了矿井多年来存在的生产接续紧张局面,矿井原煤产量实现了均衡稳定生产,劳动生产效率以及干部职工对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必要性的认识,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相信,随着矿井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生产的正规循环率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矿井的安全生产将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余闻.山西专项整治非法超层越界开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01).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矿井 采掘关系 采煤工作面 采区 掘进工程

中图分类号:T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56-01

采矿与掘进是矿井生产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矿井生产中必须保证这两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由于采矿工作面地点会随着生产的需求经常更换地方,因而跟进的掘进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科学方针的指引下,合理的安排掘进工程。在生产中我们要贯彻“采掘并举,掘进先行”这一技术政策,保证矿井采掘关系正常,即生产矿井的采煤工作面、采区和开采水平的采掘要接替正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矿井生产能够正常、高效的运转。因此,我们要把编制采煤工作面、采区和开采水平接替计划,安排矿井掘进工程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从根本上协调矿井采掘关系,促进矿井又好又快的生产。

1 矿井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

所谓采煤工作面接替,指的是一个采煤工作面开采任务完成后,即将转入下一个采煤工作面继续开采,这两者之间形成的紧密衔接关系。每一个矿井无论是从产量还是效益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达到和实现这个要求,需要编制一个采煤工作面长期接替计划,同时以此为依据还要对每一年的工作编制出接替计划,从而规划出具体的生产计划,便于开采和掘进工作的开展。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为:首先,要根据采煤工作面的设计规划在设计图上测算出诸如工作面长度、工作面长度、采高、煤层厚度等具体参数。同时,了解和掌握采煤工作面所处的地质特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其次,根据总的规划,计划好每月的工程进度,估算好总的产量和可采期。再次,根据采煤工作面结束时间顺序,结合采煤队力量的强弱,有选择性的安排接替工作面,并将其编制成表,在接替过程中严格依照计划表执行,特殊情况再区别对待。最后,检查与采煤工作面接替相关的巷道掘进进展情况,完善工作面运输、通风等系统,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2 矿井采区接替计划

所谓采区接替,指的是一个采区开采结束后转入下一个采区这之间形成的衔接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矿井的均衡生产。一般来说,采区接替的周期较长,需要至少一年以上时间。旧采区快结束,在转入开发新采区时需要开掘新的巷道,这样才能保证煤矿开采的连续性,从而保证产量。由于采区接替是为了实现在新的采煤工作面上进行生产,采区接替与采煤工作面接替有很多相同点,因此,在对采区接替进行计划编制时应该参照和配合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来进行。采区接替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为:首先,参照设计规划中采区的划分,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比如煤层地质条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调整采区或者重新划分采区。同时,依照前期勘测结果确定采区的可采储量,并结合当前实际生产能力估算出采区的开采年限。其次,依照现有在开采采区的实际生产力和执行情况,估算出旧采区快要结束,新采区即将开始开采的时间,并合理安排新采区投入生产。最后,对矿井整体开局是否合理、矿井运输、通风系统是否完善、矿井施工力量配置是否合理等方面检查采区接替计划的实现的可能性。对于有问题的地方,积极修正和完善,直到最终确定采区接替计划,并编制成采区接替计划图表。

3 矿井开采水平接替计划的实施

所谓水平接替是指原开采水平的煤层由于长时间的开采需要向新开采水平进行转移,进而替代原开采水平的生产。在接替过渡过程中,原开采水平应逐渐减少产量,新开采水平在投入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生产。一般来说,接替过渡所需时间即全部转入新开采水平生产所需时间通常要达数年以上,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于新开采水平的开拓,应当将井筒进行延深或者增开新的井筒,并努力开掘井底车场与大巷,为新的采区做好准备,同时配置相应的大型生产设备,这不仅有利于确保矿井生产产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开采水平接替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为:首先,根据设计中开采水平的计划安排原有生产水平结束开采前的采煤工作面,回收煤柱,封闭报废巷道,以及设备维修等;其次,根据新的开采水平进行开拓延伸设计,或者进行相关的扩建设计,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再次,协调好新旧开采水平间的施工关系,在两个开采水平的生产过渡期,应检查好与接替有关的主副井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等生产系统是否适应;最后,编制出开采水平接替计划的设计图表。

4 巷道掘进工程的实施计划

巷道掘进是煤矿企业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破岩与支护。安全、快速、高效的巷道掘进是保证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目标的前提条件。巷道掘进工程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依据已获准的采煤工作面、采区和开采水平进行设计,规划出需要掘进的巷道类别、名称甚至断面,并将其长度在设计图中标记出来。其次,根据过程施工与设备运行的相关条件,规划好各巷道进行掘进的先后次序。再次,依照开采计划中采煤工作面、采区以及开采水平接替时间,再外加一定的灵活时间,以确保时间充裕,再此基础上制定出各巷道掘进完成的最后期限,并根据这一期限,调整好巷道掘进的进度。最后,按照现有掘进作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分配各支掘进队伍的工程量,同时制定出相应的任务完成情况表,表中应包含巷道类型、名称、施工作业队伍编号、工作量、开始施工时间、进度、以及结束施工时间等等,从而确定巷道掘进工程计划。此外,应按照巷道掘进任务完成情况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施工密切相关的运输条件、通风条件、动力供应、以及排水供水等辅助生产系统是否能够保证施工进度,若存在隐患或不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以精心计划、科学管理为宗旨,优化矿井掘进工程计划,促进采掘工作协调开展,新旧生产顺利接替,从而使得我们的矿井生产沿着健康、安全、高产、高效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矿 管理 PDCA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155-01

1 我国煤炭生产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我国的大中型煤矿数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多数煤矿的生产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以行政命令和经验来实施突击式或粗放管理方式。在安全管理方面多数依据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定期安全监察为时间节点来了解煤矿的生产状况,在平时的管理中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尽管这类管理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传统的管理方式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就是在及时获取煤矿安全生产信息方便存在滞后性,在管理中获得的信息取决于检查人员的经验和态度,如果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疏忽大意,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其次,在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往往由于缺乏对考察量的定量评定,更多的是依靠主观感觉,因此在生产和安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分析。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当上级部门对煤矿进行检查时往往就会采取突击式的整改,这也是传统煤矿管理方式最大的问题所在,是管理体制上的缺陷。这种管理方式的结果就是要么没有事故要么就会出现较大的事故。在安全生产保障和事故预防方面比较被动。

从以上分析可见,当前煤矿生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式,不能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是相对孤立的,缺乏综合性的评估体系和安全保障。因此要提高煤矿生产管理的水平,就需要建立起定量分析体系,对各种生产指标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在现有的管理理论中,PDCA管理模式是基于对全过程管理的模式,通过对计划(P阶段)、实施(D阶段)、检查(C阶段)和改进(A),以滚动循环和不断改进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是适合于应用在煤矿的生产管理。本文将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2 煤矿PDCA管理模式研究

PDCA较多的应用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强调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将一个循环的末阶段作为新循环的起始阶段,通过不断向前滚动而逐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就一个管理行为的循环而言,在计划阶段主要是制定管理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准备工作。在实施阶段,就是把计划阶段的各类行动方案付诸实施。在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衡量在前两个阶段执行后,检验方案的执行效果,并确定管理目标和实际执行效果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改进阶段则是总体评价本阶段的管理行为,并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便于在下一个管理循环中提高管理水平。从PDCA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可见,这一管理模式非常适合于煤矿的生产管理,现对各个阶段的管理模式分别叙述如下。

2.1 计划阶段

对于煤矿生产来说,制定计划阶段具有特殊的重要,这一阶段的成果对后续的三个阶段而言具有控制性的作用,在制定计划时需要以及一定的原则,使得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煤矿生产中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因素,因此在计划阶段将安全管理作为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是合理的。为了落实在特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需要拟定一定的控制指标,这是计划阶段体现计划可行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具体而言,以年度为时间单位,在计划阶段,应首先明确本年度安全管理的目标,通过对煤矿的实地调研掌握当前煤矿的具体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经过考察,可按不同的类别,如人(工人&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煤矿井下环境等,对各类因素逐个排查和分析,对不同的类别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目标。在一定的管理阶段内,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针对某些重点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才是可行的策略。还应当强调的是,在计划阶段要保障计划的可行性,就需要对计划的执行者、时间节点控制、地点控制、达到管理目标所用的方法等有明确的界定,并落实各个环节的责任人。

2.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和协调,其工作依据是计划阶段制定的各类指标、任务,并将具体的指标和任务分配和落实到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其核心是工作安排的有序性和协调性。因此在实施阶段需要有统一的组织,避免多头领导所带来的工作安排上的冲突。建议在组织安排时实施矿长负责制,建立起垂直的工作管理体系,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指挥。其次是要依据计划阶段所制定目标的重要性来做合理的人财物调配。在实施阶段的控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是体现计划阶段目标和实际工作一致的必要手段,及时纠偏。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对实施阶段的控制应有已经的预见性,即在偏差出现之前就作出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即实施阶段的重点是事前控制,管理人员通过控制行为来让工作人员的行为都为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服务。

2.3 检查阶段

从含义上将检查阶段是将实施阶段的结果和计划阶段的指标进行对比,从检查的内容上看,包括对本周期内煤炭生产工艺的检查、对生产流程的检查、对设备工作状况的检查、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煤炭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采煤工艺和采煤设备进入行业钟来,在检查阶段需要协调生产管理制度和这些新工艺新设备之间的契合情况,通过检查及时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发现前面两个阶段中的问题。

2.4 整改阶段

整改阶段的含义是比较明确的,即采取措施来解决检查阶段所发现的问题。对煤矿生产来说,关键问题是排除安全隐患,对检查阶段所发现的危险源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整改。其次是总结本轮PDCA中的经验和教训,巩固已经取得成绩。对过去发现的问题要做总结和归纳,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由于经历有限,对于在本次PDCA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将其作为遗留问题滚动入下一阶段来寻求解决。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滚动进行,可完成一个周期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通过这种滚动式的管理方式,可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煤矿生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问题;检修;优化策略

0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其中煤炭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煤炭产量与质量,就必须针对煤矿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完善,其中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煤矿机电设备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采用先进的检修方法,提高设备性能,实现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1煤矿机电设备及其检修工作特点

1.1煤矿机电设备特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作为产煤大国,煤矿资源对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为煤矿产业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煤矿生产技术正在不断进步,自动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煤矿生产中采用的机电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因此,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也具有更强的系统性与复杂性,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尤其是许多煤矿企业采用的煤矿生产设备不仅数量庞大,技术含量也比较高,这就对设备检修提出更高要求,包括检修技术、检修成本及故障率控制等方面内容。总而言之,目前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目前中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情况来看,煤矿机电设备所处环境并不理想,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存在各方面问题影响其正常使用,如作业环境空气质量欠佳,存在多种有害气体与大量粉尘,不仅容易造成煤矿机电设备腐蚀,同时还会影响机电设备安全运行,如果不提高机电设备防爆性能,就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严重限制煤矿正常生产。此外,由于作业环境恶劣造成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一定密闭性,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情况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电设备的拆装难度,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量较大,对于煤矿正常生产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1.2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特点

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分布分散,但各个工作单位的机电设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旦某个点出现故障,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线,进而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生产损失。这就从各个方面对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提出更高要求,包括检修时间、检修标准及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2传统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方法

中国煤矿生产起步较早,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一套基本成熟的检修模式,具体检修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即事后检修、计划检修及状态检修,介绍如下。

2.1事后检修

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或故障情况,这些故障具有突发性与不可预测性,此类问题检修方式就是事后检修。事后检修是针对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手段,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由于事后检修的特点,在对故障进行临时性排除与检修时一般难以完全排除系统故障,进而影响设备系统长期安全运行与生产,甚至会留下一些安全隐患。通常事后检修需要设备停止运行一段时间,检修成本较低,对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设备管理维修水平也没有过高要求,这种检修方式相对经济与实用。

2.2计划检修

一些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具有一定规律性,而计划检修就是掌握这一特性,统计与分析设备零件失效寿命,利用传统统计方法掌握机电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的关键因素,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检修方案,确定相关设备检修项目,定期检修机电设备。计划检修具有一定周期性,在检修间隔期会针对煤矿机电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编制检修计划,并修理机电设备。并且不论煤矿机电设备在运行期间是否出现故障,计划检修都会在检修期间检修,这一检修方式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但是也存在设备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甚至检修间隔期还会存在检修过剩的问题,因此必须合理安排计划检修。

2.3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借助不同煤矿机电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动态监测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情况,以此获取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并进行统计与分析,一旦设备运行出现问题,就会提出设备检修警示,提醒检修工作人员,确保在相关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前就能够得到检修,有效避免由于检修不到位而导致的系统故障情况,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中国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检修工作的工作效率与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检修技术方式选择不合理,许多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检修时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检修方式,尽管这些检修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延长检修时间,影响检修效率,甚至有可能对煤矿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中国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过多精力放在生产环节,在技术管理方面投入过大,而在经济效益方面却没有提高重视程度,缺乏科学的经济管理与相关研究。随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必然越来越高,而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经济效益,煤矿机电设备运行高效性与稳定性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针对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在保证煤矿生产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煤矿企业发展。

4优化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的策略

4.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具有一定综合性与系统性,为强有力地保障机电设备运行效率与安全,就必须全面考虑煤矿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得以加强,使机电设备使用具有规范性与合理性。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从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入手,以煤矿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检修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制度,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维护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秩序,保证设备运行稳定与质量。同时,还要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严格按照煤矿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与标准,建立具有科学性与层次性的管理机构,明确与细化机电设备管理职责,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全过程有相应的人员管理,有效提升设备运行质量与稳定。此外,煤矿机电设备监测与监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强化。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状态监管,例如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或加强监测人员管理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煤矿机电设备运行安全与稳定,进而最大程度避免故障发生,为煤矿生产安全与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

为降低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率,就必须做好煤矿机电设备日常检修工作。煤矿机电设备日常检修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关技术人员才能够借此维护与管理设备,进而降低故障率。为做好煤矿机电设备日常检修,首先应从煤矿机电设备停产检修计划编制入手,保证检修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定期检修煤矿机电设备,以此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状态。此外,除煤矿生产中的检修计划,煤矿企业还应编制机电设备年度检修计划,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手段,加大机电设备检修投入,有效提高检修质量。

4.3提高检修人员的整体水平

作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的主体,检修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对于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煤矿企业应提高检修人员的整体水平,保证检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此,煤矿企业应为检修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检修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全面提升检修人员的整体水平,进而为检修工作的质量提供强有力保障。

4.4加强技术改造

为提高检修质量,煤矿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材料,同时建立相应的动态监测体统,有效提升煤矿生产在线监测能力。此外,为缩短机电设备检修停机时间及故障检修时间,可以建立全方位的煤矿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增强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煤矿企业长期发展。

5结语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煤田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energy grows considerably, but coalfield hydrogeological work did 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Coal mine water inrush water disaster of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geology to work serious lag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needs. This paper describes China's major coal base, especially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lanning min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situation, analyzed coal mining area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ppeared, and the geological work proposes, to ensure that China's co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alfield hydrogeology exploration situa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P64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中, 煤炭占70% 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煤炭勘探和开采进入高位运行。值此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跨入“十二五” 规划期间, 对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一分析、总结, 并对其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以便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也有利于了解煤田水文地质工作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一、我国主要煤炭基地水文地质勘查及供需水现状

1、神东煤炭基地

东胜矿区,包括内蒙东胜北部区和东胜南部区。规划生产能力6000万t/a , 矿区规划用水量23.25万m3/a。该区地处沙漠边缘, 丘陵地貌, 地下水资源贫乏, 生态环境脆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和水文物测队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该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 现缺水5.0万m3/d。根据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急需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准格尔矿区,矿区含煤面积878.8km2 ; 探明各级煤炭储量264. 55亿t;一期规划目标年产15 Mt,二期为40Mt。按矿区发展规划, 一、二期总用水量分别为9.23万m3/d 和20.04万m3/d。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曾在该区进行长达数年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取用水文二队勘探的陈家沟和唐公塔水源地的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分别为4.1万m3/d和3.4万m3/d,现缺水3. 64万m3/d。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 缺水矛盾将会更为突出。

2、陕北煤炭基地

榆神矿区,设计生产能力83.3 Mt/a;需水量39. 98万m3/d; 总缺水量约4.13万m3/d。该区生态环境脆弱, 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第四系主要含水层易受下伏煤层开采破坏, 保水采煤问题严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及采煤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曾组织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

3、陕西黄陵煤炭基地

黄陵矿区,矿区东部煤田勘查程度较高。黄陵县城西部尚有数百km2 未进行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具有较大的找煤与找水潜力。找水方向主要为白垩系洛河组裂隙孔隙水含水层。由于长期治理投入不足, 诱发了多期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

铜川矿区,分铜川、焦坪两部分开采。2003 -2010 年期间计划新建矿井5处, 新增生产能力580万t/a; 改扩建矿井6个, 增加生产能力370 万t/a。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裂隙孔隙含水层。目前需水量约3.1万m3/d。主要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废水污染和采空区引起的地表沉陷、滑坡等。

4、晋北煤炭基地

大同矿区,为北方严重缺水矿区之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该区口泉沟南进行过专门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进一步找水方向可在开发口泉沟南岩溶水的基础上,开展矿区西部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勘查,以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

5、晋中和晋东煤炭基地

霍州矿区,矿区西部7对矿井, 总设计能力650万t/a, 急需生产生活用水3.0万m3/d。1999 年曾作为国家计划二类地勘项目, 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四水文地质队承担水文地质供水勘查。离石、柳林矿区属晋中煤炭基地新建矿区。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煤田地质局229队曾在该区开展过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为适应煤炭工业发展需要, 保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需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阳泉矿区,阳泉矿区的寿阳北区, 年产煤炭600 万t/a, 需水量1.7 万m3/d, 供水目的层为深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曾于20世纪末在该区开展水文地质普查。随着煤炭深部开拓延伸, 矿井水文地质问题凸显,现正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晋城新矿区,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和山西煤田地质局229队曾分别在该区进行了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目前, 晋城新矿区的五龙沟、湟川、成庄矿正在建设中, 但供水问题并未最终解决。根据矿井建设进度, 应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6、鲁西煤炭基地

巨野矿区,包括巨野煤田和梁宝寺煤田,为山东省重要煤炭接替区, 资源前景好,开发潜力较大。各矿井正在建设和拟建中。除了梁宝寺煤田已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于20世纪末提交的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外,巨野煤田尚未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勘查, 水源问题一直未解决。因当地浅层地下水硬度大, 岩溶地下水埋藏深, 找水难度较大,急需开展煤田供水水文地质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各大煤炭基地总需水量约118万m3/d。

二、煤矿区水文地质问题

1、干旱缺水制约瓶颈

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分布呈逆向分布, 煤炭资源占90%的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0%,而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68%的晋、陕、蒙、宁四省( 区) 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87%。以东胜及陕北为例, 榆神及神北矿区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2.55m3/s 和1.95m3/s, 而东胜矿区则为1.308m3/s,而且是与水利工程密切相关的, 因此利用小流域地表水资源解决矿区用水,几乎不可能。由于管理体制改变等原因,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据初步统计, 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总需水量296万m3/d, 现状供水能力152万m3/d, 缺水144万m3/d。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2、突水威胁资源危机

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是我国最主要的含煤岩系之一, 上覆第四系巨厚松散层含水层, 下伏富水性极强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编制的《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十一五”规划研究报告》: 下组煤的开采普遍受到底部岩溶水的威胁。受岩溶水威胁的煤炭资源达200亿t以上。仅华北地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达160亿t。随着老矿区上部煤炭开采资源的枯竭, 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水害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资料, 在过去的20多年里, 全国有250多个矿井被水淹没,死亡1700多人, 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近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一度下降的水灾事故又频繁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矿井水害威胁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服务年限。另外, 由于煤矿开采历史较长以及小煤窑的无序开采, 老窑积水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突水水源。

3、矿区环境有待改善

矿区由于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以及井下排水,使得矿区水文地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浅层含水层被疏干, 以及由于采矿和抽水引起的地面塌陷等, 更使得原本干旱缺水的煤矿区“雪上加霜”。据不完全统计, 到2010年底,煤矿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已近60万km2, 每年还以4%~5%的速度递增。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处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我国西部煤炭基地, 水和环境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

三、煤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趋势及建议

1、超前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近年来,由于煤炭需求的高速发展, 原来遵循多年并行之有效的水资源勘查先行或与煤田地质勘查同步进行的这一科学勘查程序在新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未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和遵循。除了增加业主方的投资风险以外, 更是造成了有限的宝贵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和破坏, 以至于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 为了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仍应按照科学的程序, 超前布置开展矿区的水文地质

勘查工作。

2、继续做好矿井防治水水工环勘查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东部煤矿上组煤资源的枯竭, 储量丰富的下组煤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而下组煤的开采除了其他的矿井工程地质问题以外, 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距离下组煤几十米的深部高压岩溶水的“突水”威胁。继续加强现有矿井防治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应是新形势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3、重视矿山环境地质工作

煤矿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由于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破坏、地面沉降塌陷, 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方面的历史欠账很多。新形势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按照中央提出的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 今后应加强矿区水环境的勘查评价工作, 继续做好矿山环境治理, 努力营建新型的“绿色矿山”。

根据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主要煤炭基地和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这些煤炭基地和规划矿区大多数位于我国北方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贫乏, 生态环境脆弱。“西部水荒,东部水害”基本上是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两大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 也是煤田水文地质工作者需要着力解决的两大课题。在近年来煤炭勘、采高位运行的新形势下, 充分认识煤田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大型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R].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1总体规划:探矿权人取得探矿证后需要进行地质详查或勘探,取得勘探成果并完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中获得的资源量通过评审备案后向当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汇交地质资料、填报查明储量登记书等工作。如果一个矿区分为多个勘查区并由不同探矿权人持有探矿证,需要由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勘探结果将矿区开发列入国家规划,并委托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如果矿区各勘查区为同一探矿权人,也可以由政府授权矿业权人委托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由当地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并按资源量、规划生产能力等的不同报国家或地方发改委批复,根据批复编制总体规划的环境评价报告并履行申报、评审、批复手续。2矿业权设置:矿区总体规划完成后由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总体规划委托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土资源部门批复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矿区内矿业权设置方案批复前所设立的探、采矿权必须根据批复备案结果进行统一整合和调整。3路条:矿业权人根据批复备案的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规划就煤矿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煤炭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否可以开展前期工作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咨询,国家发改委将依据有关规定出具复函(煤矿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复函取得标志着煤矿项目开发建设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4核准: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具的前期工作复函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初步设计和编制其他支持性文件的依据,也是项目核准的最基础报告。项目核准所需要的支持性文件除符合产业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批复和前期工作复函4个基本条件外,主要有: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环境评价报告批复、安全预评价报告批复、水资源论证方案批复、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证明、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批复、当地军事部门意见、当地文物部门意见、土地复垦方案批复、建设用地预审批复、节能评估报告评审意见及项目申请报告的评审意见等15个支持性文件;还需要与有关单位签定取水许可批复、用电协议、煤炭销售协议、煤炭运输协议、项目贷款协议共5个协议,全部完成后国家发改委将根据有关规定对项目予以核准。项目核准是矿业权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必要条件。1开发利用方案。项目核准后,矿业权人应当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的期限内及时申办采矿许可证。首先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核准批复文件编制矿区开发利用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委托评审后作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核心文件。2其他支持性文件:其他需要办理或上报的支持性文件有:采矿权申请登记书、营业执照、资金技术证明材料、环境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土地复垦方案及审批意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及批复意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储量评审意见及备案证明、地质资料汇交凭证、采矿权申请范围核查表、核查测量单位资质证书等12个文件。3所需图纸:主要是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底图的申请矿区范围图,划定矿区范围与储量评审备案范围二者叠合图,申请采矿范围、划定矿区范围、储量评审范围三者叠合图等3种图纸,完成后与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意见书按国土资源部统一的电子报盘格式制作成电子光盘一并报国土资源部申办采矿许可证。1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煤矿项目核准后在申办采矿许可证的同时可依据核准文件和开发利用方案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委托编制煤矿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初步设计是煤矿机电设备定货、建设征地、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文件,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是为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单个项目编制的作业依据。安全专篇是对煤矿主要灾害的防止措施及安全设施、设备、器材的设计,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予以体现出来,与矿建、土建工程和设备采购、安装同时进行。初步设计完成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省级发改委会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安全专篇完成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2征地:在煤矿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编制的同时办理煤矿项目征地手续,一般要求在批复的土地预审范围内按规定征用,根据原土地用途、面积、归属不同,征地的批准权限也分别由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备案。3开工备案及工程建设: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煤矿建设项目就具备了开工条件。建设单位需将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批复文件、采矿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征地批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施工单位安全许可证和中标文件、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安全施工措施、拟开工日期等分别向省级发改委、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煤矿安全主管部门及煤矿安全监督机构告知备案并取得回执,就可进行工程建设。煤矿工程建设一般分为工程建设准备、矿建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定货与安装4部分。工程建设准备主要是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临时建筑、现场“四通一平”等;矿建工程根据开采方式不同一般会分期进行,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一般随矿建工程进度展开。4竣工验收与投产。煤矿建设项目按设计要求建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编制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组织联合试运转,结束后编制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向有关部门申请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卫生、消防设施、档案管理等专项验收和认证,取得全部单项认证后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或核准层级报国家发改委或省发改委组织验收,通过后申办煤炭生产许可证并正式投入生产。5其他证照。煤矿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必须依据《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以煤矿(矿井为单位申请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必须具备基本条件并通过学习取得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煤矿特殊工种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作业。

在煤炭项目前期工作中,由于国家或地方不同部门管理职责和政策的交叉、国家与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技术参数要求的不同、中介机构业务质量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的前期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不仅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给国家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麻烦,也延缓了项目审批进度,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1存在问题。矿业权人取得勘查区探矿权一般是在预查或普查基础上取得的,政府委托中介机构对勘查区矿业权评估后确定矿业权价款并备案,矿业权人根据评估结果缴纳矿业权价款后开展地质详查或勘探工作。在一个矿区内(特别是国家大型规划区可能设置多个勘查区,这些勘查区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非煤项目建设的需要配置的资源,一个矿区内的矿业权人一般不是一个企业或个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炭矿区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原[2004]891号明确由各级政府在“经过备案的普查煤炭储量和必要的详查基础上”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而《煤、泥炭勘查规范》中详查的任务是“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政府根据完成的总体规划重新进行矿业权设置。由于总体规划的煤矿(矿井范围与规划前勘查区范围的不同,导致矿业权设置的范围与原勘查区范围的不一致,原勘查区已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矿业权人的权益有可能因矿业权的重新设置而产生纠纷。2处理建议:①在矿区总体规划批复、矿业权设置方案之前,矿区内勘查区探矿权由国家统一掌握,只有完成矿业权设置后再根据有关规定向其他人授予矿业权,矿业权人按照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缴纳价款后开展下一步的详查和勘探工作,可有效防止勘查区与矿业权设置面积、储量变化造成矿业权人之间的纠纷。②在已授予矿业权之后进行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单位应特别注意各矿业权人占有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面积或资源量互补确保原勘查区矿业权人占有储量不至减少,由各级政府出面协调因矿业权设置造成储量区块的变动,避免纠纷。1存在问题。由于矿业权人注册项目公司的时间滞后,一些支持性文件的中建设单位的名称不一致,在申报项目核准或办理采矿手续录入系统过程中系统不接受,造成工作无法继续,可能还需要办理名称变更手续,造成工作延误。2处理建议。矿业权人在获得矿业权之前首先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全部前期工作及各种支持性文件的委托与批复,保证所有批复文件中建设单位名称的统一。1存在问题。由于项目核准是申办采矿证的前置性文件,核准所需的储量核实、评审备案证明及查明储量登记书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提供支持,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属内蕴经济资源量,如查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为331级。而项目核准的前提是必须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通过,可研评审通过后储量级别应当是经济基础储量,如查明的经济基础储量应为111级。同时,由于批复的矿区划定范围与储量核实范围有时由于坐标系统不一致,在转换过程中可能产生差异,也会影响采矿权申请。2处理建议。如果批复的矿区范围与原储量核实报告的范围完全一致可不重新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差异不大时可作储量分割说明并报原储量评审备案单位重新评审备案即可。但差异到底有多大时需要重新编制核实报告无法界定,所以如果出现差异并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并取得评审意见后建议尽快委托重新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申报评审后到国土部门备案,防止影响前期工作进程。1存在问题:随着近几年煤炭项目开发步伐加快,相应的为煤炭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也日趋增多,其中不可避免的有些业务水平低、人员素质差的咨询机构,报告的编制质量不高,对申报、评审及批复的程序不清楚,影响工作进程。由于商业信誉在缺失,在费用支付方面存在问题:一般建设单位与咨询机构签定的合同中,费用支付都是分两次,合同签订和通过评审各付50%,但中介机构要求在评审会议结束后,建设单位就付清全部费用,建设单位担心全部付清后咨询单位修改工作迟缓影响进度,希望在取得正式的评审意见书后再付清余款;咨询单位也担心取得正式评审意见书后尾款很难追回,双方在费用支付方式上存在分歧。2解决建议:大量前期工作实践证明,重要报告及文件的编制应尽可能选择实力强、高资质的咨询机构或设计单位,通过招标程序确定是最好的方式。一般支持性文件多数是通过比价选择咨询单位的,建议在合同中注明,取得评审意见书作为支付余款的证明,但咨询单位应将取得的评审意见书电子版传给建设单位作为付款证明,由建设单位携尾款当面取回评审意见书原件,双方都不会为费用与修改问题担心。总之,在煤炭项目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程序不明确、业务范围界定不清造成的迟缓或返工,只能在工作中通过解读政策、向审批部门咨询来解决。

本文作者:张进宁工作单位:内蒙古吉林郭勒二号露天煤矿有限公司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煤矿通风安全;通风管理

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的重要保障,通风状况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的矿井通风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角度出发,提高对矿井通风的管理水平,为实现真正的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煤矿企业工作与地面作业相比,井下空间狭小,光线不足,工作地点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自然灾害和对人体不利的气候条件。特别是瓦斯、炮烟和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着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有的矿井还伴随着高温、高湿等危害,恶化了工作环境。矿井通风是创造矿井正常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的基础,也是从技术角度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于是煤矿企业抓住了通风安全,就会搭起优良环境的天梯。所以,矿井通风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一是向井下作业地点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井下作业人员足够的氧呼吸;二是稀释并排除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三是创造良好的井下气候条件与工作环境。合理矿井通风不仅是预防瓦斯、粉尘等事故和治理高温热害,创造舒适气候环境的基本措施,也是控制、缩小、消灭灾害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大国,目前煤炭在一次又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0%。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炭产量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多年来,尽管我过的煤炭产量不断提高,煤矿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并没有实现对煤矿灾害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对通风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不断适应生产对安全工作的需要。

加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系统的管理主要从以下以下内容:一、安全计划管理。(1)计划编制:编制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计划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月计划。(2)计划落实: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3)计划检查、总结和分析。(4)计划调整.二、技术管理。(1)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和防尘管路布置图,对于有监测系统、煤矿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监测系统图、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数据要齐全。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外巷的通风参数;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各种报表应数据齐全可靠及时。技术文件要齐全。施工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各工种有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账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齐全。(2)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办法,矿井和采掘工作面配风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三、通风系统管理。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而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四、通风仪表管理。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90%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100%。五、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1)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厍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和分析及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和防尘、煤矿的瓦斯管理等。(2)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及设计。现已开发应用矿井管理信息系统、通风安伞管理信息系统和矿井救灾决策专家系统等软件,应用效果较好。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3)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同常通风问题等。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负责矿井通风和安全的通风区(科)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但总工程师、通风(安全)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而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从目前煤矿通风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可以看出,矿井通风安全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入调研井下风流稳态流动的同时,注重非稳定流动理论及采空区渗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为矿井防灭火、防瓦斯和控制灾变时期的风流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新型自动化通风参数测试仪表的研制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三是通风设备将向大型化、高效率和自动控制方向发展;四是深、热矿井的通风理论和改善其环境条件的技术措施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煤矿通风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上人们对煤矿通风重要性的认识的逐渐加强,相信之后我国煤矿的安全通风系统一定会有极大的改进,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矿井通风安全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矿环保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煤矿;园林绿化;思路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43-02

一、园林绿化建设意义

1.适应人与自然、生态与环境的要求。煤矿的高强度开采,造成大气、水、土壤污染,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情况,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在煤炭生产的同时,建设矿区园林城市,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前煤矿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园林绿化通过景观设计和植树绿化工程,恢复生态环境,为职工提供休憩空间。园林绿化功能是现代化煤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矿区建设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园林绿化建设,提高矿区周边绿化率,做到矿中有园林,林中有景点,矿区及周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手段之一,营造合理的绿地面积,使绿地分布、形态及功能具有多样性和兼容性,并对自然地理结构和地貌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这样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使之免受破坏,并对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和植被破坏加以绿化补偿。东北老工业基地矿务局“挖掘黑乌金,不忘建设绿银行”专门设立林业管理机构,负责植树绿化,形成了煤矿特有的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面貌的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绿化美化矿区环境,展示企业形象。园林绿化工程具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也是蕴涵和弘扬具有煤矿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煤矿企业约1.5万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100余家。除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之外,大部分煤矿只重视煤炭生产,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导致矿区周边环境脏、乱、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真实写照。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干预和改造,煤矿建设中“只见煤不见绿”的现象应该改变。通过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园林小品和绿色空间,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又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国投新集矿区重视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该公司刘庄煤矿以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和安全本质化建设工程,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称号,在煤矿基建上独树一帜。安徽楚源工贸有限公司依托新集矿区、服务矿区主业,2007年6月获准淮南市园林绿化三级企业资质,物业管理三级资质也已获得批准,为拓宽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范围奠定了基础。

3.适应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企业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尺度之一,是煤矿的精神支柱。园林绿化贴近职工生活,承载着矿区历史文化的积淀,体现矿区自然和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煤矿特色。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符合职工需求,又具有矿区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煤矿的呼唤。大部分煤矿园林绿化不能适应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住宅区缺少园林景点;工厂区绿化、单位庭院绿地缺少文化品位,重生产轻绿化美化,无法适应职工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职工需要利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消除疲劳,渴望矿区建设园林景点,绿化矿区环境,满足职工休闲娱乐的需求。

二、园林绿化建设思路

1.提高对园林绿化建设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提高矿区绿化水平和环境质量,应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领导,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要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的关系,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常抓不懈,确保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国投新集矿区开发建设二十年,坚持矿区建设与园林绿化同步进行,挖掘黑乌金,不忘建设绿银行。六座生产及在建矿井,建成一处,绿化美化一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新集家园住宅小区成为部级文明小区。

2.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园林绿化建设。三统一、协调管理是实现煤矿园林绿化的重要基础。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靠行政管理,还要通过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划,促进建设项目的实现。法规应具有可操作性,成为实现煤矿园林绿化的重要保证。国家建设部1992年就倡导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煤矿园林绿化建设的积极性。煤矿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相一致,是符合矿业、矿城和矿工需求的行业。创建园林绿化城市活动为煤矿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把园林绿化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做到与矿区发展建设同步。规划矿区发展蓝图,同时规划绿化美化蓝图,同时建立园林绿化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规划,科学地进行矿区园林绿化建设,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弘扬了企业文化。

3.园林绿化纳入矿区建设整体规划。2001年总理在《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直接的作用。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能满足于绿地占有率指标。某些矿区规划往往只注重生产建筑,未将园林绿化纳入建设规划。优美、整洁、绿意盎然的现代化矿区不但可以大大改善职工生活质量,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也体现出矿区的品位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矿区特点的园林绿地,要统一编制矿区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整体规划,确定绿化面积和范围,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矿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三、园林绿化建设规划

园林绿化是改善煤矿企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煤矿园林绿化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思想。

1.煤矿中心区园林景观建设、矿区荒山绿化和复垦区、污染区的绿化。美好的矿容风貌是映入矿区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中心区的景观规划上要追求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突出营造可观、可赏、可游、可居、可乐的景观空间。园林矿区应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应该拥有较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生态平衡为准。居住区绿地、工广区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规划园林景观,人在园中,矿在景中。园林绿地坚持以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一是在中心景观区要着力突出植物造景的作用。利用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美学特征。二是在通道绿化设计时应重点突出降尘的作用,煤矿企业的通道是交通空间,道路一般较窄,空间较狭长而封闭,绿化布置应注意空间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同时要避免过于单调。三是生产办公区的绿化配置设计中应突出植物材料的防躁隔离作用。

2.工厂区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以绿化美化为主,结合建筑小品,设置绿化小林园;生产区根据不同的作业场所,种植具有滞尘、减噪功能的树种;道路绿化要注重美化净化功能,形成林荫防护带;空地采取铺草坪和种植灌木,以增加绿化的覆盖率;对于高噪声车间厂房周围种植法梧或大叶常青树种,实现高矮搭配形成隔声林带。矿区园林绿化应做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有机结合。注重营造中心景观绿化空间,休闲活动绿化空间,林岗植物绿化空间,疏林绿化空间,防护林带绿化空间。在矿山植被恢复综合治理的规划中,要根据矿山干旱、少雨、高寒、风大的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地构筑乔、灌、草复层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针对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以高大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为上木,以半耐阴的小乔木或常绿灌木为中木,以耐阴的小灌木作下木,由下木过渡到地被植物,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

3.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一是要注意选择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树种,春季防大风、沙尘天气,选择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树种以增强季风的防风防尘作用,且能增加绿视率。落叶树宜占60%左右,常绿树宜占40%左右。二是选择适宜在当地越冬的树种和展叶期较早的树种,把好越冬关。三是根据地带植被的特点,选用乡土树种。同时也可以选择经过引种驯化的外来树种,使景观效果得到丰富。矿山绿化的环境条件较差,空气污染严重,土壤瘠薄,应选择耐盐碱、抗性强的植物品种。四是以生态学原理进行树种选择,运用植物的群落关系,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如多层次混交林可以形成风速降低、湿度较高、日温差较小的林中空旷地,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4.绿化植物配置设计。不同性质的绿地应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出不同的园林功能,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的植物景观。一是中心景观区突出植物造景作用。利用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美学特征,提高中心景观区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表现煤矿企业文化。二是在通道绿化设计时突出降尘作用,交通道路较窄,空间较狭长且封闭,绿化应注重连续性和流畅性,路端、转弯侧作重点处理,植物配置注意打破高炉、烟囱的单调。选择生长健壮、适应能力强、分枝点高、树冠整齐、耐修剪、遮荫好的落叶乔木。三是生产办公区的绿化配置设计中应突出植物材料的防躁隔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