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临床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临床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临床医生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临床医生工作计划

第1篇

PGY1为一般性培训,主要培养药师在药物的使用管理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的一般能力,可以作为一个通科临床药师在社区药学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PGY2是在完成PGY1的基础上进行的专科培训,注重培养的深度,旨在提高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决策方面的专业水平。ASHP为美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为临床药师完成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服务内涵和参与多团队合作等工作的便利奠定了基础。经过严格的训练,美国的临床药师队伍趋于成熟,已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近些年,美国临床药师在降低药物错误率和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参与抗生素临床应用干预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ollaborativedrugtherapymanagement,CDTM)是近年来美国临床药学发展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CDTM是指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师的授权许可下,通过资格认证的药师与医师签订书面协议,独自承担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责任。1997年,ACCP首次就临床药师参与CDTM工作发表立场,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截止到2011年,美国已经有47个州相继通过CDTM立法。

CDTM中,临床药师可以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剂量、给药频率、给药途径、药物治疗方案的转换、营养支持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等进行调整或提出意见。随着临床药师不断参与到CDTM工作中,已经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值得相关工作者好好地借鉴与学习。

日本极其重视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革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所有临床药师必须进行6年(4年药学基础知识+2年临床知识)的学习,加强临床药师在病区的服务工作管理,随病区主任查房,监测用药记录,治疗干预发生时临床药师填写的给药建议单,医师或护师填写的采纳或执行单,参与病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等。澳大利亚由于自身卫生体制的关系,药品服务一直是独立于临床服务之外,社区药剂师、医院临床药剂师、行政药剂师、学术药剂师等分别在社区药店、医院药房和医院病房、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等处从事相应的工作[9]。英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是由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一起合作制定并实行治疗监测计划,以达到相应的预期效果[10]。

2国内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2.1临床药学发展历程近10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开始由简单的保障药品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等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与医师一起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成为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临床药学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迈入新世纪后,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2年1月,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一规定表明,国家已从政策高度对医院药学转变工作予以关注。200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又开始积极筹划,大力推动中国临床药师制建设,2005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临床药师的培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总结中国临床药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了《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相关附件,进一步探索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职责任务、工作模式和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了临床药师在二、三级医院的配备数量。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临床药师工作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临床药师建设思路基本清晰,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内容和方式基本明确,临床药师工作的规范化基本建立。2011年新修订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师组成的临床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临床药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高校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和毕业后再教育计划得以实施;临床药学实践在全国二、三级医院基本开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药学监护、用药咨询和用药宣教工作;临床药学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2临床药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于1989年开始在高等院校试办临床药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到2012年全国至少有34所全日制高校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占全国开设药学专业本科高校总数的14.2%。借鉴美国PGY1和PGY2的教育模式,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6年开始进行临床药师培训教育(1年周期的毕业后再教育),截止到2013年底,在全国各地已批准133个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肩负着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任务。要达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关于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配备的规定,中国合格的临床药师数量缺口巨大。如何解决合格临床药师的来源已成为制约临床药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由于临床药师自身综合素质存在差异、考评机制尚不健全、人们对临床药师工作认识存在偏差、现行医疗体制和法律法规对临床药师工作保障机制缺失等,致使临床药师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3新形势下临床药学的发展

现阶段临床药师可以积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根据诊断和药物治疗原则,提出用药意见或建议,协同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开展药学查房,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向临床医疗团队反馈患者用药情况,并建立相关工作记录和重点患者药历;参与疑难疾病、危重患者的病例讨论,以及会诊和救治工作;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监测与治疗方案设计,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教育;参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合理用药的培训,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承担临床药学教学、实习带教和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实践,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等相关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药学的发展,除完成上述日常工作外,还应着重关注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力度,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明确了“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处方和医嘱适宜性的审核”,基于医疗流程的特殊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尚未全面真正实现对门、急诊处方,以及病区长期和临时医嘱实行事前审核,为医疗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临床药师应该联合医务、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处方和医嘱的事前审核。2013年上海市医院协会在临床药师培训中着重要求学员进行“处方和医嘱的审核”学习并进行了考核,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应总结经验继续推行;临床药学人员应积极做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做好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血制品的处方点评与干预的评价;关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设备在TDM中的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个体化预测与实施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药学工作系统的升级与应用等;大力加强医院临床药学科研计划的落实,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技术的不断应用,临床药学研究在药物临床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包括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专项点评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药物基础研究等相关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药学人员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使临床药学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高度关注国内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制定下发了包括《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在内的多个法规文件,对临床药学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保障作用。2010年启动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申报与资助工作,目前全国共有15家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获得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的资金资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院临床药学的建设新思路,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关的研究成果必将对中国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药学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做了一定的工作。学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制试点单位,2008年成为医院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1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发展潜力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共有12名临床药师分别在心血管、内分泌、呼吸、肿瘤、心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小儿科和急救创伤中心等科室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内容包括门诊和急诊处方点评、抗生素处方评价、住院医嘱评价、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评价、药物咨询、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患者用药教育、参与院内和院外会诊,以及社区用药宣教等。4年来,心血管、内分泌、呼吸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带教点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临床药师60余名。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各项临床药学研究,近5年来学科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5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研究生点新教师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药现代化专项课题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引导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课题1项,以及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药学会及其他多项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累计科研经费达700余万元。近3年在JournalofViralHepatitis、ToxicologyLetters、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PublicLibraryofScienceONE(PLSDNE)、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等知名的国际期刊发表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20余篇,主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新编治疗药物学》、《肾内科常用药物的联用与辅用》和《新编临床药物治疗学》等6部专著。副主编全国规范化电子教材《临床药理学》和《体内药物分析》等专著。

5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育 体会

随着我院临床医学实习医生的增多,医院作为培训基地,自我建设也至关重要。其带教医师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经费、床位病例、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与发展,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增多及高质量、高规格、多类型的培养比例要相协调。临床学生生产实习的可持续发展与医院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必然。一般医院作为临床实习生培养基地,必须具备医院规模、带教资源、实验设备。除此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管理、整体化培训都必须跟上临床实习生培训的需求。我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实习培训基地,在规范扩大临床实习生培训的同时,也推动了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科研、医院学术的发展。现就我院的临床实习生培训情况谈谈个人体会,以便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有组织地规范临床实习生管理

根据我院每年接受临床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在医教科的统一安排下,成立临床实习生培训管理小组,安排实习生有计划地进入各个临床科室进行生产实习,每个临床科有一定经验的、具备相应技术职称的医生担任带教老师,并有计划地根据实习生实习要求安排临床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参与各科的业务学习,并定期对实习医生进行实习考核、业务考核、理论考核。实习医生劳动纪律实行考勤制:建立实习生考勤制,实习生在医教科的实习生培训小组安排下,有计划地分配到所实习的科室,在所在的实习科室建立实习生花名册登记,由所在带教科室进行考勤,听从实习科室的实习安排,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根据实习人数分组管理:每批临床实习生数目不同,院校不同,因此根据所实习的需要将每批学生分成实习小组,从实习生中选出组长负责该小组的人员基本情况,按照实习规定时间进行轮转,并积极参加医院、科室两级业务学习和培训管理学习。

坚持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对新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医生,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思想、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法律、法规、医师法;开展爱岗敬业、爱心服务、白求恩精神教育和学习;学习医院的劳动纪律、考勤制度。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教育、道德讲座,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家、老师、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开展抵制商业贿赂的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文明行医、文明待患,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做患者满意的医生的活动。

严格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教育

有组织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按医院管理要求、各科室的特点要求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进行无菌操作练习、院感知识培训、理论学习、理论考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

结合临床实习安排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杜绝生产实习中的差错事故发生。

有计划地安排“三基”训练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

严格临床实习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培训:根据医院的医教计划进行“三基”训练的理论学习考试,请相关科目和专业的高年资专家和老师讲课,有计划地安排学时,对所讲座的科目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并记入学习实习档案;同时根据医院医教要求进行“三基”技能操作练习和考试。并按时参加所在临床实习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技能考核。

医技、检验实习生也同样制订严格的训练和学习计划:严格理论学习,严格技术操作,严格数据查对制度,使临床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规范严格的生产实习是保证医院质量运行的需要,同时对实习学生本人也是理论和技能的提高。

医学临床实习生培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3篇

[关键词] 临床路径;计划性剖宫产;医疗费用;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b)-0037-02

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病种的诊断和手术做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诊疗计划,将常见的治疗、检查与护理等医疗活动细化和标准化,根据住院天数设计表格,使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依靠此模式来接受诊疗[1]。目前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逐步推广。我院于2010年5月开始对单病种执行临床路径管理,通过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的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与同期住院的76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孕妇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对计划性剖宫产孕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随机选取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作为路径组,同期住院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孕妇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产妇的孕周、孕产次、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路径管理方法 ①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在院领导的指导下,由科室医生、护士、手术室及辅助检查科室等多学科相关人员组成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集中进行知识培训,熟练地掌握临床路径实施办法及要求。②制作标准临床路径表:以卫生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和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为基础,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作标准的临床路径管理表。③路径组,在患者入院后,经主管医师询问病史及体检,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后,将符合要求的孕妇,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由主管医师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临床路径告知单,按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的诊疗服务计划。④护理组为孕妇进行入院介绍和护理评估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并做好相关的剖宫产术前准备工作。护理组执行当天的医嘱内容及完成其他护理内容,当天的服务项目完成后,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签名。⑤对照组,则按传统的诊疗程序实施诊疗和用药。

1.2.2 评价指标 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①母儿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等。②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的比较

实施临床路径的产妇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满意率比较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产妇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3.1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带动的医疗需求也在迅猛增长,不仅使临床医学快速发展,同时,也使临床医疗实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成为人们“看病难、看病贵、行医难”等问题。如何让临床医疗实践健康发展,临床路径的推出,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临床路径是一种事先写好的文件,用以描述对特定类型的患者提供多学科临床医疗服务的方法,并作持续评价和不断完善。临床路径是用工作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强调时间性,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按路径表操作,患者一旦进入医院,医护人员均按路径进行处理,规定在哪天、什么时候,在什么状况下怎样处理患者,减少医师在诊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2],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在执行临床路径中,患者的参与,使患者知道要对他进行哪些处理,进而让患者监督医师行为,帮助了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对我院计划性剖宫产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探讨,得出的结论与卫生部制定临床路径的目的相符,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

3.2 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以最低廉的费用让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在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时,而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患者少花钱,看好病。同时,患者的参与,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临床路径的满意度与常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3.3 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住院时间

临床路径是一种相对规范的标准化流程,有严格的顺序和时间要求的相关标准检查、治疗、护理项目,是按病种或手术设计的最佳医疗护理方案,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检查,达到诊疗程序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3],避免了诊疗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再次,患者的参与,患者自己预先知道住院时间、诊疗内容、费用和出院等详细情况,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调动了患者积极性和与主动性,提高治愈率。

3.4 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多专业合作

实施临床路径后,即使是低年资医护人员,也便于与患者沟通预期住院天数、预期的检查和治疗、预期医疗费用等,在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和就医选择的同时,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病种的诊断和手术进行有序性和时间性的诊疗计划,增加了多专业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4]。同时,通过变异分析可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引入计划性剖宫产术的管理,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之间的团结合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川,石志成,王立,等.临床路径在医疗改革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1-3.

[2] 黄雪霞,孔欣,张娟辉,等.临床路径在剖宫产术规范诊疗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7):571-572.

[3] 李丹,朱义保,赵菲,等.临床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8):627-630.

第4篇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际的重要阶段,其实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实习管理,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改革,对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新的实习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其对改进医院管理、改进临床实习质量、提升实习者实习效果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目前医院教学功能发挥和高等医学院校提高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比较有效的途径。是为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管理模式。

 

一、PDCA循环简介

 

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为:“戴明环”,其包括了计划(P)、实施(D)、检查(C)、以及总结(A)四个阶段。按照这一管理思想,每个项目的管理都要经历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结果检查和总结反馈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提出目标、制定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判断质量状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质量状况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反馈,把得到的经验教训形成制度和标准,这一管理过程就叫做PDCA循环。

 

二、PDCA循环在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制定计划阶段(P)

 

P阶段是PDCA循环的开始阶段,具体到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筛选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质量改善措施。

 

一般来说,临床实习现状调查并无完全一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医院、学校、以及实习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通常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采取的是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虽然问卷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集中在:基本情况、实习自我评价、对实习管理的评价、以及对临床教学的评价四个方面。而影响临床实习主要因素的调查则主要集中在学生、医院、学校、以及社会四个维度来开展影响因素调查。临床实习座谈会则主要是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带教老师代表和实习生代表,以座谈会的方式收集参会者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一般来说,座谈会所收集的代表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教学查房、实习生管理、带教安排、以及教学讨论等方面。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出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从学校、学生、医院、社会四个维度去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的措施。

 

2.改善临床实习管理的具体措施(D)

 

这一环节在整个PDCA循环中处于实施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制定P阶段制定的各项改进措施。通常来说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主要集中在:加强实习管理组织建设、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管理、强化临床实习环节管理、做好院校之间的管理沟通、建立和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临床实习评价制度等。一言以概之,该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上一阶段制定的计划,将各项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制定的管理计划得以实现。例如,在某医学院的临床学生实习管理中,为切实有效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院方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细致的临床实习管理改进措施。针对临床实习组织管理和制度落实不够的问题,制定了以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负责人,科教部和带教科室为实施部门,建立实习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落实实习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具体科室的实习监督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制度;针对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双方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具体负责人,科教部和总务处为实施部门,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校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大力拓展现有教学资源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对策。这些针对实习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所制定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不仅准确把握了实习管理的薄弱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制定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这确保了实习管理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实习阶段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锻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习管理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得到提高。

 

三、对临床实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C)

 

这一阶段处于PDCA循环中的检查阶段,主要是对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该阶段的检查内容主要为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等四个方面,通常是针对这四个基本方面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细节指标,将其作为考察执行阶段效果的细化标准。

 

对实习效果和实习者的综合技能进行考察和评估。针对教学检查评估,组建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学生组成的学生组开展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估则由学校科教部对实习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取双向评价的方式开展;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以量化考核方式进行,以教学科研、继教培训、以及教学管理为考核内容;临床技能考核以现场随机抽题的方式以毕业生实践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精神等为重点考核内容。对临床实习生的临床综合技能进行全面的考核。

 

四、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和反馈(A)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检查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计划的实施效果,对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分析,将成功经验加以制度化和标准化,并巩固取得的积极成果。对于失败的地方,则吸取教训避免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而对于这一循环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中去解决。这一阶段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主要包括教学评估比较、科室年度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分析、临床教学与实习质量的总结分析。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向医院各个科室、医院主管实习工作的部门、学校、以及实习学生、带教老师等相关参与者和部门进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反馈,并将总结反馈结果转化为相应标准和制度,以供日后工作参考和遵循。

 

五、结语

 

PDCA实习管理模式在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是临床实习管理的一次重大突破,该模式将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制定,管理措施的执行和实施、管理效果的检查和考核、以及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按照先后循序有机统一于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中,使得实习管理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从而改善实习管理质量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PDCA循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疗人员。

第5篇

    美国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是西方国家医学教育的模板,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美国,医学院录取之前,学生们要去相关的研究机构或医院工作一段时间或参加志愿者活动。医学院的学制为四年,第 1、 2 年学习临床前的(preclinical)医学基础理论,第 3、 4 年的时间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在教学医院的病房或在社区门诊。在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下,观察和参与患者的治疗,在内、 外、 妇、 儿、 产科、 家庭医学、 神经科与精神病科轮回实习。可以选修临床专科或研究方面的选修课,并进行住院医师前期阶段的培训[1]。而我国的医学教育学制为5年,在入学前没有相关医学接触史,入学后直接进入基础课学习,为期两年。3、4年主修临床课,有课间见习,第五年临床实习。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美国的医学生早期即接触临床,培养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临床工作有一个感知的认识,但是我国的学生在入学早期对临床医疗是茫然的。

    在医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上,美国注重医学生互动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相互渗透,标准化患者与模拟患者的应用,大课堂集中教学与小组分散教学优势互补,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 (ProblemBasedLearning, PBL)等。

    我国传统的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基础和临床教学是相对独立的,教育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课程以专业课程设计为基础,将知识进行划分,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有能力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施治、综合处理的能力。有部分学校采用了PBL教学模式,这在小班上课的专业中效果较好,但我们目前的临床专业招生学生数目普遍偏多,又面临师资不足的社会现状,无法实现小班上课,导致PBL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的应用效果受到明显影响,实践课程的应用则主要以示范和重复为主[2],临床专业的学生会在大三接触临床课程时,到医院参加实践课程的学习,教师会有计划的给学生讲解实践学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配以简单的临床查体、听诊操作,同学们在临床理论知识上对临床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但缺少让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参加工作以后才开始对临床思维、临床能力进行训练。

第6篇

[关键词] 剖宫产;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我院自2010年7月起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计划性剖宫产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剖宫产产妇190例,其中95例作为非计划组,采用的是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另外95例作为计划组,采用的是临床护理路径。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孕周、胎次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计划组结合手术过程、特点等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临床路径表,按照标准化护理路径图表严格执行护理工作。非计划组则根据常规医嘱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1.2.1成立临床路径推行小组,由住院处医务人员组成,由科主任任诊疗组长。小组主要收集相关资料,由科主任制定剖宫产手术临床路径,医生护士按照表单内容执行路径。非计划组与计划组的工作基础都是整体护理,科护士长对责任护士执行临床路径流程进行严格检查指导和评价。

1.2.2制定剖宫产术临床护理路径表。横轴为住院时间,纵轴为每天标准化医嘱和规范化护理工作计划和质量目标,对入院到出院的每一天的健康教育、诊疗护理进行规范,主要包括入院指导、出院指导、检查、治疗、活动等内容。

1.2.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非计划组和计划组都在整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在计划组的95例中,临床护理路径推行小组根据制订好的路径表来完成各种护理,并对临床路径表进行详细记录,在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及时掌握产妇和家属的意见,并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

1.3评价标准剖宫产术临床路径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住院天数是指从住院当日到出院当日。住院费用指住院的所有医疗费用。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是通过产妇在出院时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来体现出来。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2.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2.结果

非计划组与计划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对照表如表1所示。

表1非计划组与计划组产妇指标对比(x±S)

由表1可以看出,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上,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组产妇住院时间比非计划组产妇要缩短了2天,医疗费用降低了800元;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组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比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的非计划组要高出2.7%;在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计划组比按传统常规进行护理的非计划组要提升3%。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合理的住院天数,对每天应给产妇做的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做了明确规定。我科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最佳的临床服务,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使住院天数缩短。临床护理路径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成本,进而使产妇住院费用降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合理节约了卫生资源。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手术)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清晰明确的常规护理模式,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2]。临床护理路径可指导医疗护理人员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护理工作。在我国,临床护理路径发展迅速,我院实行这一模式以来,不但促进了工作效率,也使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使产妇得到及时、准确的健康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具体化。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同时也增进了医疗工作者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我院能够及时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反馈信息,进而提高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我国迅速发展,对国内护理时间模式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规范了医疗护理人员的操作,促进了产妇很好的掌握健康知识,提供了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认识――“临床护理路径”.医学教育网,2007,5.

第7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头皮良性肿瘤;管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看病贵、看病难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非常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1],作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费用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临床逐渐被采用。2011年,我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部分疾病的管理,我科自2012年1月,将此模式应用于头皮良性肿瘤的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头皮良性肿瘤患者41例,自2012年1月对此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此后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选病例均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23.403疾病编码,且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临床诊断的成人患者,性别不限。对照组为实行临床路径前,与临床路径组相同条件的26例患者组成,实行传统的项目收费及医疗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病例选择 选择进入临床路径的对象应遵循临床效果好、无并发症、其他诊断不影响第一诊断的原则。门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此类患者,及时完善检查,诊断明确后,在争得患者同意后收住院。病房主管医生及时向科主任汇报患者情况,经科主任审核符合临床路径要求,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的内容和情况,如患者或家属同意,由主管医生和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进入临床路径。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方案(用药品种、住院天数、护理级别等),应经科主任同意,及时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退出临床路径。

1.2.2制定临床路径诊疗流程 其内容包括评估、手术方法、用药方法、饮食、术前准备、手术前后宣教、术后护理、活动、治疗护理结果、出院指导共10项,分为3个方面:医生日标准诊疗计划、护士日标准护理计划、患者及家属的日活动参与计划。头皮良性肿瘤预计住院3d,设计好路径表。把医生的诊疗计划、医嘱及护士的护理程序等内容有序地排列在一张表上,作为医护共有的路径表;将患者住院期间每天、每班次需要接受的诊疗、护理及参与活动内容列入一张表,作为患者的路径表。

1.2.3实施 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即进入临床路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按照设计的临床路径各司其职。具体方法:①第1d,主管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完成"住院志"和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完成术前小结,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手术同意书,下达手术医嘱,联系手术室。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入院介绍和执行术前医嘱,根据患者需要,协助完成术前准备;②第2d,完成手术,执行术后医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按早路径表指示,所有项目都必须按时完成,因病情变化等原因不能按要求执行的,记录原因及干预措施。已执行的内容打"√"并签名,未执行的不签名;②第3d,协助患者办理出院,做好出院宣教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此表为我院自制量表);④做好资料的收集及统计,做好终末质量评价,判断效果以指导临床;⑤患者出院后,做好月回访工作,及时找出不足之处,完善方案。

1.2.4观察指标 ①医护质量:有无并发症;②住院费用:即住院期间HIS系统生成的所有住院费用;③住院天数:是否按照预计天数顺利出院;④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⑤月回访满意度:回访内容包括伤口情况、有无发热、对整个就医过程及术后效果的满意度。

1.2.5统计学方法 建立Epi.数据库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进行描述。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月回访均未无发热、伤口感染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经t检验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

3 讨论

3.1头皮良性肿瘤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的优点 临床路径一般以高容量、高费用、治疗护理有一定模式可循、变异较少、病员充足、治疗效果和住院天数较明确的疾病或手术为对象[2]。头皮良性肿瘤作为头皮的良性肿物,如头皮脂肪瘤、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血管瘤等,定性比较容易,发病范围相对局限,临床效果疗效较好、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作为临床路径管理,医护人员精力不会牵涉过多,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住院时间控制较容易,符合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管理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特点[3]。

3.2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优化医疗资源 临床路径是美国医院在临床服务中用来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并被其他发达国家的多数医院所借鉴[4]。而所谓临床路径是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新的医疗护理模式,是医护技共同针对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制定日程计划表。由表1可以看出,对患者采取更加科学、合理、适宜的治疗方案,压缩了成本支出,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避免了因各种工作不协调、不连贯而延长无效住院日的状况,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3.3临床路径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综合满意度 临床路径针对某一病种制定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从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了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5],可避免由于个人水平造成的护理缺陷,体现了"以人为本",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照顾。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及月回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旭,杨家林. 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74-175.

[2]戴红霞,成翼娟. 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 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3):208-211.

[3]康熙雄,王雅杰,张锟,等. 检验医学中的临床路径[J]. 中国医学新闻,2005, 20(20):19.

第8篇

临床路径式的医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使患者病情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产生一些新的资料,而对这些资料数据的收集则需要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参与。正如前文所说,病案是各种医疗信息的载体,是整个医护行为的直接佐证,因此病案信息管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医护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如治疗依据、诊断方案、治疗方案等。对这些医疗行为进行准确及时详细记录,不仅会监督医护人员的行为,确保医疗行为完全按照临床路径医护计划进行,而且患者出院后,这些资料、数据又可以作为下一个医疗计划制定、实行的参考资料。另外,收集临床路径的各种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比、统计等对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推广进展形成直观了解,为医院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管理的影响

2.1影响医院病案质量

病案是各种医疗行为资料的载体,对医疗过程及效果具有评价作用,先进医疗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过程更加高效,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其病案质量更高。在201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2866份同时期病案的终末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后,终末病案的甲级病案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案,而乙级和丙级病案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案;同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出院患者病案在3d内归档的比率及病案的完整率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充分证明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医院在进行病案管理时可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内容、流程等制定统一临床路径管理病历书写治疗考核标准,从而加大了对护理病案质量的管理监控,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提高了病案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2.2影响病案标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病案逐渐取代传统病案,被广泛推广应用。这是因为:临床路径模式下的病历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需做到规范与统一,如实际出入院时间应与计划保持一致,一旦出现出入则需说明原因;同时临床路径医护计划与实际不相符时,需对其进行迅速修订更改[7]。若此时病历仍需要医生手写,那么由于医生语言表达水平、个人书写习惯等不同,导致病历书写随意性较大,很难确保其规范性与统一性。而采用电子病历可对医学术语、手术方法等信息的格式进行统一标准,提高了病历的规范性、准确性;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电子病案可确保病案管理人员随时对病案的准确性、易用性、可用性等效用进行测量[8]。另外,电子病案还支持多种信息检索方式,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准确查找提取,从而提高了临床工作、医疗科研的效率。总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模式下,实现统一的病案管理标准成为了可能,提高了病案的质量,并进一步改善了临床路径质量。

2.3对病案管理人员提出新要求

临床路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医护管理理念,因此该模式的推广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传统病案信息管理理念与模式。新出现的病案信息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首先,要求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从以往的收集、整理病案资料扩展为收集、整体、提取、分析以及归纳病案资料;其次,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最后,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相应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统计学知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

3总结

第9篇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正在建设中的卫生信息化项目,同时对该项目的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流程及规范作了探索和归纳。

【关键词】卫生信息 信息化建设 监理服务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自2006年起启动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简称“上海市医联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覆盖全市38家市级医院,实现了患者诊疗档案的信息共享,同时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1 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保驾护航下,上海市医联工程项目建成了国内接入医院最大的临床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了患者电子诊疗档案数据库实现了患者就诊信息的跨院共享。推出了电话及网上预约、跨院一站式付费、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等便民利民的服务。在服务的同时还不断的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通过不断完善医院的HIS、LIS、PACS等系统,并相继建设医院的病案数据采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辅助系统。

2 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下区域性临床路径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

2.1 简述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整合医疗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采取最佳的治疗、用药及时间规划并编制一条对应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路径接受治疗,以此可以减少病患的康复时间和缓解资源浪费的情况。此举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又降低了医疗成本,治疗流程的透明化使患者感觉到更人性化的服务,医院方面又规范了医疗流程。临床路径的广泛实施已成为医疗规范化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的应用。

临床路径的定义有很多,但却有着共同的内涵:多专业的协作、有时间顺序的控制,改善医疗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规划,这些都是临床路径设计的关键所在。

临床路径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对疾病指南深入研究、遵循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规则,继而给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最优的治疗方案。

2.2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及特点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的统一建设,加强了临床路径信息采集和数据交互共享,加强对市级医院的临床路径执行过程的监管,促进了各医院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加强了医院间的协同诊疗,推进了医院的临床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合理控制了医疗费用,继而整体提高了医疗水平。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可以规避在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的情况。避免了因其他外界因素而导致的随意诊疗,费用提高等可能产生医患纠纷的情况。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架构特性如下:

开放性:系统设计以开放性为原则,通过定义公共接口,实现公司内部产品和外部软件系统间的集成,并支持产品客户定制功能的开发。

灵活性:系统具有灵活性,能支持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产品组件可以灵活装配,对于不同的需求能够装配出合适版本的产品。

低耦合度:系统设计保证模块间的低耦合度和独立性,某一模块的调整不影响其它的模块。

可靠性:系统将是7×24小时服务,系统设计包含产品可靠性方面的考虑。

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以及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保密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只有相应权限才能处理访问系统的请求。

易用性:用户界面符合用户系统的操作方式以及符合实际环境的使用流程。

3 信息系统监理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3.1 信息系统监理的服务范围

信息系统监理服务对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在设计开发、实施、试运行、验收、质保等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全方位的监督。

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为建设方提供必要的专业咨询服务和建议,协助建设方完善系统功能、优化系统设计。

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完成验收后,监理方最后整理一套完整的过程性监理文档提交给建设单位。项目交付物列表如表1:

3.2 信息系统监理的工作目标及流程

根据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的现状,监理工作流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流程、项目准备阶段工作程序、项目实施阶段工作程序、项目验收阶段工作程序、项目质保阶段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3.3 软件项目监理服务规范定义的监理的每个阶段工作

3.3.1 软件工程招标阶段的监理

需求认定阶段:通过了解业主单位的业务目标和系统需求,确定监理目标,编制监理规划。

招标准备阶段:促使招标书与工程的需求、目标和范围相符合。

招标阶段:协助业主单位选定合适的承建单位。

合同准备、签订:促使承建合同在技术、经济上合理有效。

3.3.2 软件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

工程准备阶段:确定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各方所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框架。

工程计划阶段:按照承建合同及招标文件规定的建设内容、工期要求、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条款的约定条件下,编制工程的实施计划。

系统需求调研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

3.3.3 工程实施阶段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经监理机构签认的“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由业主单位组织进行确认。

软件结构设计阶段:“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编写完毕并且经业主单位签发确认。“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写完毕,并且评价通过。

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监理机构监督承建单位解决软件详细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项,并提出监理意见。

软件编码和测试:承建单位提交“软件编码和单元测试过程的实施详细计划”,监理单位按计划督促承建单位开展软件结构设计活动。

软件集成阶段:监理单位按计划督促承建单位开展软件集成活动。

3.3.4 项目验收阶段

初步验收阶段:承建单位提供初验申请,由业主和监理审批并同意初验。

试运行阶段:承建单位对用户进行培训,监理方做好试运行问题记录和跟踪。

最终验收阶段:在试运行期间,督促承建单位完成用户反馈的问题整改;完成用户提出的新的合理需求增加。

4 结束语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通过中心端和医院端的共同建设,带动了上海市临床路径体系的整体发展,为上海市医联工程的数据共享、交换、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同时在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有效监督管理下,该项目的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最终通过软件测评、安全测评,达到项目建设要求。

当今,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监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监理的监督保障下,医联平台深化应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继而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及便民利民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子明.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

[2]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Z].信息工程项目监理,2011.

作者简介

杨烨(1986-),女,学士学位。现为上海软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及研究领域为信息系统工程。

第10篇

【摘要】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心理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按常规实施心理护理,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表,由培训过的责任护士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同等住院时间内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明显优于常规组。 结论 临床路径的实施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

【关键词】 临床路径;焦虑症;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是临床医师、护士及支持临床医疗服务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进行质量控制所做的最适宜、有顺序性和时限要求的医疗照顾计划。其目的在于确保医疗质量,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资源消耗,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顾。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地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为探讨临床路径在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我院将2009年6~12月住院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12月住院的焦虑症患者60例,年龄21~58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5例,大专13例,高中27例,初中10例,小学及以下5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时耐心的劝慰、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同情和安慰及出院前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等心理护理。实验组将临床路径引入心理护理中,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临床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从入院到出院按照路径表上的工作程序有计划进行心理护理,由主治医师和护士长参与观察、监测、追踪病人的医疗护理结果,计划督促、评价工作,及时调整、修订路径计划。

1.2.2 评价方法 在相同的住院时间内(1~30天)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程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2 结果

发放给患者问卷表60份,收回60份,两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程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患者抑郁情绪的缓解程度比较

组别 人数 住院时间(天) 对医疗护理满意的人数及占该组的百分比() 患者抑郁情绪缓解的人数及占该组的百分比()

常规组 30 30 19 63() 20 67()

实验组 30 30 25 83() 26 87()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费用,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和整体医疗护理工作。 临床路径的基本功效是通过减少无效服务项目,降低住院或服务的天数,更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工作的失误、重复和拖拉;改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加强相互交流;及早发现问题并快速加以纠正、处理。它强调时间性,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操作的时间表。它明确规定在哪天、什么时候,在什么状况下怎样处理病人。路径中所涉及的方法强调有效性。此外,临床路径更多关注实践性,即对病人一旦进入医院,医疗护理人员该怎样做,均有明确规定。不论医护理人员是谁,均应该按临床路径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医师在诊治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它既可追踪病人由住院到出院每天的治疗过程,让病人顺着临床路径建议的治疗方式接受管理,同时也是医疗系统中成员间互相沟通的枢纽。临床路径可加强医疗计划的连续性,促进医疗体系间的合作。

3.2 临床路径在心理护理中的实施,促进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 临床路径在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护士参与了临床路径表的设计、管理,扮演了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评价、修正不足并进行变异观察报告的角色。护士清楚地知道患者何时并用何种心理护理方式来进行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后的效果即时记录下来,遇有疑难问题和变异也一并记录下来,为调整、修订路径计划做好准备。这样就增加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又缩短了治疗时间。

第11篇

【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心梗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46.15%;研究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92.3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心梗;应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一种护理模式图式,是根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某类特殊患者制定的,其主要特点为有准确的时间要求,有严格的工作顺序[1]。临床护理路径以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诊断及出院计划等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制定的有预见性有计划的一个日程计划表[2]。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到各类各级健康服务机构[3,4]。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其中7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范围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1.3±3.7)岁。入院时均无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将26例患者平均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送入CCU病房,采用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卧床、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 研究组:13例患者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路径表,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制定临床路径表。其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出院计划等。 对照组:13例患者在进行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卧床、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常规医嘱进行护理。 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后发现,对照组13例患者中有4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2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7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46.15%;研究组13例患者中有10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2例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92.3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对照组1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胸痛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3.85%;研究组1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临床路径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对于提高病人满意度、加强医护合作、规范诊疗护理手段、限制医疗费用增长、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能起到积极的作。

临床路径的基本功效就是通过主动关心病人,护士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疑问及时处理、解答,入院时告知病人大概费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减少工作的失误,更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服务或住院的天数,减少无效服务项目等,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31%,而传统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46.15%,有统计学差异。因此,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能减少医患矛盾。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士能预见性、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主动参加护理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计划的诊疗过程,使卫生资源利用有效,减少无效服务项目,减少住院天数[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的患者,而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的患者。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2]。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2] 郭润珍,云雅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心梗病人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19-621.

[3] 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

[4] 潘克勤,尤桂凤.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4.

第12篇

一、健全教学管理体制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教学办公室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负责实习生的教学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等工作。教学办公室下设20个临床专业和8个医技专业教研组,临床教研组组长全部为高级职称医师担任。完整的教学组织机构,为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1、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必备措施,因此,我院制定了从教学院长到实习生组长各层组织领导的职责、教学规章制度,保证了临床教学工作规划、计划的落实和实施。通过抓制度建设,教师队伍的带教责任心进一步加强。

2、为落实各项教学制度,评价教学质量,医院采取了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科教科抽查,确实把教学检查评估制度落到实处

3、院领导及时督促教学制度落实和指导示教工作,对带教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临床学习中涌现出来优秀实习生予以表彰,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临床教学工作日臻规范。

二、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条件

1、在教学基地的基础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医院组织热心医学教育工作的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临床教师,实施临床生产实习带教和管理工作。临床带教的教师基本上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其中高级技术职称比例达25%(不包括医技教研组),同时医德医风优良,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医师担任带教教师。

2、在教学设备建设方面,医疗器械科和科教科都有专人负责对幻灯机、VCD等教学仪器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使设备完好率达100%。医院还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购置了供教学用的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并使其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促进医疗、教学工作的发展。供实习生集体上课的大教室,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照明设备完好,基本设施齐全;图书阅览室现藏书和光盘共计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70余种,基本满足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需求。

三、认真施教带教,保证实习成效

1、医院把临床教学列为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医疗、教学的发展规模,制定了建设高标准临床教学医院的发展规划。并教育医务人员牢固树立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工作理念,认真做好施教带教工作。

2、医院根据各学校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以及我院各科室不同病种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实习轮转,使90%以上要求掌握的病种能让学生得到临床实践,各教研组横向联系,团结协作,组织足够的病种满足教学需要。

3、科教科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全面管理、统筹安排。要求每一位实习生每周参加一次由医院组织的业务讲座,每月至少完成2份大病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技术操作。同学们在生产实习中书写的病历90%以上得到了带教教师的认真修改,100%的学生得到了动手机会。各教研组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安排小讲课教学,结合临床收治病例和疾病流行特点,适时组织专题讲座,高级职称授课比例的学时数占总学时的60%以上,保证了教学质量。通过精心组织,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时安排适当,授课内容新颖,易于记录接受。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临床中得到了实践,临床技能在课堂上再次得到升华,保证了生产实习任务的有效完成,使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迅速提高,为未来独立为病人服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为了丰富实习生业余文化生活,科教科带动学生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组织的文艺会演、联欢晚会,先后组织了羽毛球比赛、蓝球比赛、爬山运动等文体活动,在医院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强身建体的需要。

我院还特别重视评价在院实习生的思想状况,通过言传身教,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业务技术。

四、在教学中完善自我在完善中提高教学

搞好临床教学工作不仅为医疗后备队伍提供了实践基地,同时能够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中,教教科制定了全年全院性的课程讲授计划,定期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并当场评价教学效果,促进了临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们工作学习自我加压,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学识水平。

第13篇

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抽样,选取90例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实验组执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比较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中医技能考核、理论、综合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积极应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可显著提高实习生中医理论与实际操作水平,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

临床教学主要是指协助实习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进而获取继续教育所需的个人技能。在现阶段,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医医院推行的临床带教方法主要以西医护理为导向,缺乏中医特色。为贯彻执行《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彰显中医护理特色,必须要加大中医护理人才培训[1]。基于此,本文主要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中医护理带教临床路径进行带教,旨在探究临床应用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康复科护理专业实习生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2例,女性有88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在(27.56±2.67)岁之间;本科45名,专科32名,中专13名。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90例名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45名,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法,待学生步入临床后,带教老师予以入科教育指导,并进行评估考核,阐述规章制度、科室环境,讲解日常工作流程。依据实纲要求,每周进行1次讲课,每月进行1次查房,并做好出科考核,其余时间跟班,按照工作与病人具体情况,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实验组执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第1d由带教老师进行接待,基于当天教学工作完成后进行入科教育与评估考核;第2d阐述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并熟悉患者;第3、4d进行操作示范,予以实践指导;第5d至2周介绍中医护理基本理论,阐述中医操作技术;第4周进行大纲要求实践,予以评估与综合素质考核。

1.3 观察指标

出科时,考核小组对实习生进行中医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掌握临床实习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训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中医理论、操作、综合测评成绩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实习生培训前后理论、操作及综合测评成绩综合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培训前 培训后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理论 操作 综合测评

实验组 45 67.89±19.08 54.58±9.78 76.56±3.41 90.77±6.26* 92.86±3.12* 94.83±2.55*

对照组 45 70.48±18.06 52.65±8.96 75.23±3.01 87.50±4.12 84.72±3.20 91.84±3.53

t - 0.661 0.976 1.961 2.927 12.217 4.60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在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哈佛医学院在护理专业实习生带教中,将临床路径与其他带教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实习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针对护理临床教学方法而言,以往主要应用学生跟班制,依据当天基本工作量,基于把握患者状况的前提下,当班老师进行适当讲解,在时间安排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教学目标要求执行不固定,往往容易受带教老师素质或工作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讲、不讲等现象,教学质量不高。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将临床路径引入其中,做好时间管理,可有效控制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中医技能考核、理论、综合测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路径在带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在带教中,把教学计划进行直接,细化到各个护生实习生身上,并依据时间管理计划,带教老师以教学计划为导向,制定有目的性的带教模式,一定程度上对老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规划,可避免出现重复教学等现象,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3]。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应用于针灸康复科临床教学中效果颇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朝霞,李青.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中医院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1):1084-1086.

第14篇

临床技能培训是我国教育部、卫计委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培养、考核重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对医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意义重大。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共识。在实际的医学院校学习过程中,受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机制导向、地方院校软硬件条件的不足等多种因素限制,临床医学学生的培养手段、方式与培养目标协同性不够,重理论学习,轻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学生的团队意识淡薄,与病患的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个人的培养需求和培养目的渠道不畅,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无法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甚至给造成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既往的研究中,多数从管理角度、考评绩效角度,研究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对策,忽视了培养主体的培训诉求和感受,没有更充分的调动被培养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本课题从临床医学生的视角切入,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4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在校期间和实习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对安徽省属三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2012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放学生问卷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2%。

1. 2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组选择了分布全省各地的25 家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进行了调研,从培训组织和计划、培训设备和场所、师资情况、实习带教、培训和考核等五个方面设计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现状调查表》。调查表结合所在学校临床技能培养基础条件、临床技能培训组织和计划、临床带教情况、以及本科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内心诉求等几个纬度对医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培训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 3 统计学方法对收回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

1 软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用SPSS16. 0 进行资料分析,组间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分析。显著性水准 =0. 05。

2 结果

2. 1 临床本科生在学校期间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了专职、兼职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配置了培训仪器、设备,并将临床技能培训纳入了正常的教学计划,有培训有考核。240份问卷中有130人(54.2%)认为其所在学校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比较重视,有110人(45.8%)认为重视程度一般。

2. 2 临床本科生在实习医院临床技能培养情况

三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的25家实习医院中18家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72%),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15 家实习医院(62.5%)将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纳入了本科生的实习计划。240份问卷中有118人(49.2%)认为所在实习医院对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较重视,有92人(38.3%)认为重视程度一般,30人(12.5%)认为不重视。

2. 3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评价分析

被调查的240名学生中,93人(38.7%)认为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和临床实习其个人临床技能掌握程度一般,124人(51.7%)能较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仅有23人(9.6%)不能熟练掌握临床技能。

2. 4 临床本科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分析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133人(55.4%)的学生对院校和实习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非常重视,仅有19人(0.8%)的学生这方面意识不强,不太重视。学生对临床技能重视程度组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5 临床本科生临床实习情况与临床技能掌握程

度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临床本科实习生每月参与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次数、参与完成穿刺项目技374安徽医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7 Feb,21(2)能操作次数、心肺复苏掌握程度以及体格检查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6 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

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63.1%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压力大,过多消耗了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另有37.2%的学生选择了带教老师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实习生带教。

3 讨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自身临床技能培养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整体临床技能的操作次数少,熟练程度不高。对本科阶段须熟练掌握的心肺复苏技能和体格检查技能达到较熟练掌握的比例分别才只有22.1%和20.4%;参与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次数和参与完成四大穿刺技能的次数均偏少。根据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临床技能培养需求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议如下。

3. 1 加强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及管理被调查的三所地方院校虽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但在规模和管理、培训水平等方面距临床医学生的技能培训目标仍存有差距,这也是地方医药学院在条件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临床技能操作培训课程很少被单独设置,仅在临床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在实习前对临床医学生进行常用的各项临床技能操作实践培训较少。针对本课题在你认为现阶段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选项中,79.2%的学生选择了病人维权意识增强,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减少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机会。地方院校和实习医院均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作为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增加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在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前安排并鼓励学生进入培训中心操作练习,以全面系统地掌握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改进培训形式,增加培训内容,增加培训中心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通过临床技能培训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一系列设备设定标准的操作模式,在问诊、体检、穿刺等基本操作项目上对学生进行反复操作、反复训练,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切实解决临床实习中病源不足、病人不配合、不能反复操作的问题,同时也为医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实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 2 更新教学模式,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对医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不仅需要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医患沟通技巧有所了解和掌握。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安排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带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思维训练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通过临床真实病人及相应教具模型模拟演练,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点,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目的。通过模拟临床实景,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熟悉和掌握接诊、问诊和诊断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以及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

3. 3 严格临床轮转,加强临床技能考核按照实习计划,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需要在十几个临床科室轮转,每结束一个科室的实习须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为客观评价学生临床实习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除理论笔试外,还需增加问诊、查体、书写病例等内容。带教教师可以从病房中挑选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模拟从接诊、问诊到提出初步诊疗方案的全过程,并根据病例向学生提问,现场评分并给予点评。实习结束后可集中增加胸穿、腹穿等临床操作项目的训练、综合病例分析讲座以及多学科综合会诊。通过理论学习和病情分析,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诊疗过程汇总,能交流各专科最新的共识意见和最有效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这样一整套实战训练,既达到了临床综合技能考核的目的,学生在考核中又得到了教师的现场操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原则。

3. 4 增强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临床技能课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医生是临床技能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业务素养、带教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和责任心的增强是提高临床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对教师以及教学方法的需求上,希望临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多指导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临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变以前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实习中通过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结合病例向学生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原理及规律; 查房和讨论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模拟演示及示范操作,教授诊疗的技能和操作技巧,以增强其动手能力和临床技能。同时,医院也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大力培养临床技能培训师资,发现好苗子着力培养,并对临床技能培训教师在职称晋升及相关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切实提高临床教师带教的积极性。

第15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4—0086—06

实施更可靠有效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QA)和质量改进(QI)措施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问题之一。2010年由欧洲医学专家协会(UEMS)开发的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被认为是一个过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代表性临床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参考模型。本文将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形成、质量保障框架的基本构架、主要特点以及帕多瓦应用案例等方面,阐述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希望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的质量保障建设有所启迪。

一、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形成概述

1.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发展

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因而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专业领域的关注议题。2010年欧洲医学专家协会(UEMS)邀请欧洲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临床医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开始构建一个超越国家层面的欧洲医学教育研究生层次质量保障框架。其质量保障核心理念是通过引入以IS09001:2000标准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TQM),使得各个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最低基本标准开始趋于统一。同时,通过配套实施与专业认证相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遵循标准和开发同一标准下的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考试等措施,实现外部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实地考察、权威评审、质量状态分析和质量状态公布等程序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互相融合,并由此提出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项目认证可行性实施方案。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仅靠对照实施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控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基本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化统一认证考试等是不够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构自身,还需要将质量保证文化和质量保障与改进应用到每个研究生的培养中,在质量框架内和真正责任制基础上管理研究生的学术培养。由于承担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机构绝大多数是医院,而目前众多临床医疗操作行为已纳入医院质量评审的IS09001:2000认证过程,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欧盟在欧洲医学专家协会(UEMS)质量保障框架基础上,率先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通过引入IS09001:2000认证标准,结合质量保障框架解决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问题。

2.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基础条件

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基础在于通过引入IS09001:2000标准实现PDCA循环动态过程监控。IS09001:2000标准的核心是客户满意和持续改进,以IS09001:2000标准为特征的质量保证系统聚焦于过程管理,体现了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对于QA和QI的追求。这与一个医学研究生需要在培养期间循序渐进地经历一系列培训和课程活动过程,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学术素养的专业人员是一致的,可以应用于任何类型的医学教育机构。因此,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运用IS09001:2000标准实现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的挑战与机会并存。建立一个基于IS09001:2000标准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首先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需要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方针。内部质量方针的建立可以保障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过程进行过程化系统管理,以便覆盖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有利于明确整个培养过程的相关控制节点和各参与方的管理责任,并以此为依据实现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基础和工作环境等要素的标准化准入。将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步骤、操作说明和记录文档化,便于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培养过程开展评价、分析,改进其运行方式。

第二,在整个质量保障体系中引入戴明结构循环(PDCA),循序渐进地实现监督与改进功能。PDCA循环和IS09001:2000标准的结合需要对原有开放质量控制结构进行闭合循环结构调整,并将临床医学研究生质量保障的认证过程进行分类化管理与监测。PDCA循环由“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重复步骤组成,不断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其计划部分是制定质量保障策略和目标的模块;执行部分是实施质量保障策略和修正目标的模块;检查部分是一个对培养过程和行为活动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模块;处理部分是在反思检查阶段结果基础上,提高质量保障系统解决有关问题确定性和计划性的行动模块。

二、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基本构架

IS09001:2000标准是基于过程化管理的任务框架,因此,整个质量保障系统的框架设计分为质量目标制定、过程管理方法运用、评价与完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量目标制定阶段

质量目标制定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符合培养机构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基本质量标准的质量目标和相应政策。质量保障目标所包含的质量保障政策、任务、设想、策略、价值由大学医科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提出。通过一系列具体环节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促进研究生临床执业医疗卫生社会环境与研究生学术能力养成结构的有机结合,为患者的医疗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研究生学术与技术能力训练符合基本医疗标准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满足参加教学与临床实践学时的专业要求。

第二阶段:过程管理方法运用阶段

整个帕多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由19个互相关联的内部子过程组成。各个子过程根据其不同功能分别被归类在主体过程、支持性过程和一般日常过程三种不同类别。

研究生培养主体过程是同研究生培养主要活动质量相关联的子过程集合,主要由5项密切作用于研究生培养计划质量的管理子过程组成,分别是:管理研究生理论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质量,管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轮转值班计划实施质量,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活动进度及质量评估,管理研究生的综合考核与评价。

研究生培养支持性过程虽然不直接作用于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活动本身,但与研究生培养主体过程的合理实现有着密切联系,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辅过程集合,是研究生培养主体过程实现的保证。这一类别也包含5项活动,分别是:跟踪记录研究生临床医疗行为步骤和学习活动,管理和服务临床教师能力提升项目、为师生提供教学和学习资源,管理研究生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考勤,保障与实时更新研究生培养跟踪网站和组织研究生内部交流活动,管理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日常实施。

研究生培养一般日常过程相对于培养主体过程和支持性过程而言,主要是基于满足IS09001:2000标准基础上研究生培养单位提供的一般日常支持。其在IS09001:2000框架下提供相应的质量达标日常管理服务,以便实现ISO质量控制标准。这一类由9项子过程组成,分别是:针对导师、学生科室轮转、培养计划和培养事务办公室的所有涉及教学活动的整体绩效性评价,协调本院和外单位之间有关临床医学教育的协作关系,管理和完善文档和报告工作,管理和处理有关研究生教学的投诉和维权事务,管理和处理研究生临床医疗行为质量的投诉和维权事务,监控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执行,制定执行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计划和方案,医院内部研究生日常教学质量控制审核,审核培养计划执行结果和改进原有计划。

以上19个子过程根据IS09001:2000标准要求分别对应各自不同类别过程,而这些类别过程则可以根据不同专科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质量管理过程化的重新组合。具体而言,主要是根据IS09001:2000标准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19个子过程进行分解重组,细化评价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和研究行为以及质量管理过程的实施。

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IS09001:2000标准的要求,根据戴明(PDCA)循环的定义,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的19个子过程根据任务、变化、价值和质量方针进行阶段功能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分布选择。这些不同阶段的功能过程集合分别串联起了资源管理、研究生能力培养计划实施、评价一分析一改进、行政事务管理四大质量管理阶段性职能。在这整个循环过程中,管理责任、教学资源的资质、相关培养项目计划和控制的过程具体实现是与处在质量管理顶层的培养事务委员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第三阶段:评价、分析和完善功能阶段

由于1S09001:2000标准的引入,整个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必须以形成文档化的质量管理记录体系为前提。有关质量保障政策的报告文件、质量手册、每个实施过程和相关具体程序的描述性文件、工作说明和记录都需要文档化。所有质量保障文档向全体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开放查询以供对照,也能通过网络在专门网页上检索到公开的质量跟踪信息状态。

当然,该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需要描述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所涉及的医疗活动、每个轮转科室培养目标、相关临床科室培训目的,告知学生相关医疗操作程序以及根据学生不同的临床能力层次明晰学生、导师、带教三方不同职责,因此,需要各参与方认同和遵守以下准则:

(1)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水平必须符合欧盟医学教育标准要求;

(2)有关课程和训练项目的设计以及所涉及教学资源必须是现实可以获得的。

整个质量保障系统的评价、分析和改进功能是建立在引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相关重要环节的目标和状态数据记录、监控和对比基础之上。因而,需要首先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的学习活动进行量化计算,从数量评价机制上予以保证培养质量,其将每个研究生参加的讲座、研讨会、轮转科室、操作项目、选修课程等各环节活动都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在临床实践环节重点保障监控每个研究生参与的实际操作医疗行为过程,如穿刺、手术缝合等过程;再次,还引入了综合评价,在分析管理方与教师、学生之间座谈会的数量与内容的同时,通过使用网络摘要方式面向各年级学生评估医疗基础知识、专业态度、临床自主应对处理水平以及每个科室轮转学习的满意度。

三、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特点

1.推进发展临床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文化

IS09001:2000标准引入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助于高等院校发展医科内部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体系,建立自己的医科教育质量保障文化。IS09001:2000标准要求管理方以书面定义和对外的方式明确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内在过程,辨析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建立质量保障系统,实现对培养质量的控制、监控和改进。因而,承担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大学和医院同其他任何教学组织一样,无论人才培养过程和自身运行类型如何变化,过程化管理依然是确保教学运行质量的第一要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IS09001:2000标准引入所产生的文化附加价值可以帮助大学和医院进一步认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的重要性,推动质量文化传播,让基础与临床阶段的每个人都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

2.形成面向过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虽然某些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原先已经在使用中,但无法形成一个连贯、高效、可控的循环结构系统。因为,IS09001:2000标准需要通过PDCA方法的引入使之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过程,通过不断纵向间比较培养计划实施质量基本数据,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在整个质量保障系统中 PDCA的4个循环阶段对于保障整个培养计划执行质量起关键作用,因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专科轮转的需要选择具体子过程生成评价运行指标监控实时培养状态,针对需要改进的领域作出合理正确的行动改进计划以保障质量。虽然以ISO标准为代表的质量标准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但在此之前还尚未有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计划的先例。究其原因,在于对高等院校医科领域应用ISO标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缺乏信心,从而导致这一标准质量管理模式被严格限定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层次结构和相关非学术活动过程中。但目前,由于其对高等教育内在服务性实体具有促进作用,原先传统的教育过程开始被视作生产过程——实现了医学研究生的受教育资源输入到合格专家型医生输出的转换。标准质量管理模式的引入对于大学医科院系发展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有力促进基础医学、临床研究和护理等多个二级领域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3.与临床实际工作运用和质量保障紧密联系

由于IS09001:2000标准被欧洲医院广泛使用,因而众多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疗实践与训练活动行为必须符合IS09001:2000标准的认证要求,以保证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改进围绕临床实践活动展开。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行为质量管理是促进形成高效临床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这不仅对于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益,而且对于病人、自己家庭和整个社会也有益。随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等众多国际组织所开发的一系列诸如全球医学教育标准(GMER)的质量保障标准、程序和指南相继面世,其与IS09001:2000标准过程化管理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大幅提升满足基本医学教育标准要求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通过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促进区域各国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

四、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帕多瓦案例应用经验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一项经欧盟和意大利国家认可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项目规定80%左右的学习培训活动必须在监管日益严格的临床实践一线实施完成,每个学生必须在大学附属医院的25个临床科室中选择15个科室进行临床轮转并完成与导师共同商定的学习计划,包括纳入正式讲座课程、研讨会、临床专题讲习课和个人研究等传统研究生教学方式,研究生在毕业后获得学位同时可以获得相应专科医师证书。2010年帕多瓦大学率先应用这一系统进行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运行状态监测,整个临床医学研究生质量保障系统ISO 9001:2000过程化需要近18个月。在此期间,以医学教育专家为主的跨行业专家小组需要完成3个内部IS09001:2000标准指导性评价,确定所存在的效率低下和弱项的结构、流程和教学等元素并实施为期1年的改进措施。然后,再经过3个内部评估和第三方审核质量体系认证,确认该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满足ISO 9001:2000标准要求。同时,IS09001:2000标准的应用还需要一个重要的质量保障外部因素——组织实施ISO认可的第三方机构。与以往不同的是其第三方评价并不是完全的同行评价过程,它更关注过程和学习活动的计划、申报、公开、评价并使之处于可控制之下。

在经过上述应用过程之后,帕多瓦大学针对研究生外科能力训练又进一步开发了14项客观预测指标(如表1),并提出改进性评价,这相当于在外科轮转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实施临床能力培养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对2010年前6个月研究生培养活动状态的监控数据、学生学术活动满意度水平评价的综合分析,研究生培养事务办公室可以进行动态调整各环节质量改进目标和措施。例如,通过基于每个临床轮转科室学生满意度分级调查,确定日常教学与管理活动中的一些弱项,对相关轮转科室一些和医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不合理教学目标和方法进行改进。

五、启示

2010年上海市率先启动了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标准与职业准入标准相衔接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因此,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应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质量保障建设具有以下启示。

1.建立临床医学院内部的动态循环监控机制

面向临床医学毕业生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目标,建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医院内部专业素养和技能质量保障体系。运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方法分阶段把临床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控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标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过程化管理,统一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

同时,建立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相结合的细化评价制度,从生源质量、课程体系、临床技能考核、学位论文标准、学术活动与训练质量等方面强化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通过引入ISO标准使各地区、高校和医院的临床专业学位基本质量标准达到一致,使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标准规范过程日趋平顺,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实现研究生学术能力和临床水平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