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项目审计报告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201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喜迎十、争创新业绩、推进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强化审计监督服务职能为重点,紧紧围绕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奋斗目标,鼓实劲,求实效,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献礼,有效保证和促进了审计任务的完成和局机关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一、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力推审计服务大局取得新成效。

截止9月,全局共完成审计项目72个,正在进行的项目5个,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148040万元,查处违规资金2625万元,审减政府投资工程造价2242万元,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案件线索2条。通过审计,向市政府提交审计报告72篇,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33条,为市政府和被审计单位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突出抓好授权审计项目。在去年的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中获得审计署通报嘉奖后,今年我局把授权项目审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到目前,已完成上级授权项目7个。4至5月,根据审计署和审计厅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对全市社保资金进行了审计。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建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落实审计经费。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了查账册台账、审核纸质及电子凭证、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比对、走访参保对象、延伸调查相关企业、村(居委会)、医院等措施。此次审计摸清了我市社保资金的“家底”,对社保资金在征稽、上缴入库、管理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揭露了社保资金整体运行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6条,移交案件线索1条。审计发现1人重复参保、7人死亡后仍在领取养老金、少数低保户就业脱贫后仍在享受低保,以及城市居民低保本级财政补助金不到位389万元、社保资金未及时缴库111.23万元、企业欠交社保金1772.04万元等问题。审计报告上报后,市政府责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财政局及相关企业迅速整改落实。卫生局已下文追回重复参保冒领的医疗保险金,相关责任人受到诫勉谈话或撤职处理,并将整改报告抄送至我局。

(二)纵深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长期以来是我局的“品牌”项目,今年局领导多措并举,力争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做成“精品”。先是给财政金融审计科配备了1名具有计算机审计中级职称的青年审计人员;其次是派遣该项目审计人员到长阳、夷陵等先进单位学习取经,取长补短;再次是时刻关注审计进程,每周都与审计人员进行座谈,及时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审计中突出了四个转变,即:向完整的预算执行过程审计转变、向完整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审计转变、向更加注重管理审计转变、向评价总体和注重审核体制机制层面转变。

(三)政府投资审计再创佳绩。全面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必审制,坚持用规章制度促审、保审,支持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着力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大要案线索查处、部门协调配合、问题披露和投资审计情况综合反馈等方面加大力度。今年所有项目实行送达审计、坚持审计组集体汇审制度、采取现场审计二级复核等措施,把审计重点放在工程量增减变动、招标工程量清单内容变动及调整、合同外增加工程、价格变化等环节,并加强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54个,送审造价金额13869万元,审计确认造价11627万元,审减2242万元,综合审减率达16%,比2011年的9.35%净增6.65%。

(四)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为目标,立足增强审计深度,强化协作意识,充分依靠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领导,坚持“离任必审、机构重组必审、连续任职达到5年必审和领导交办必审”的原则,采取抓机构建设、促进领导组织完善,抓学习和宣传、促进“两办”规定的贯彻落实、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力,抓队伍建设、促进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抓基础制度建设、促进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规范化,抓效能建设、促进审计方式转变的“五抓五促”新举措,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今年在对市农机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组以单位账目为着眼点,辅之调查农机购置中标企业,并抽取部分购置农户进行核对。经审计,查出该单位乱收费414.72万元,利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账外账”42.35万元,违规支出69.85元,使用假发票6.18万元,公款私存21.45万元等问题。审计结束后,将“账外账”、假发票和部分支出单据作为案件线索移交给纪检部门。

二、以创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方式为着力点,引领审计转型实现新突破。

(一)加强审计理论学习探讨,提高审计工作的站位点。年初,结合贯彻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局人员深入学习领会刘家义审计长所作的题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审计人员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并组织课题组,对基层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路径、着力点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围绕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这一重大命题,市领导和局领导带头思考、写文章。市委副书记王克平同志撰写的《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深入推进地方治理》、局长王华斌撰写的《关于基层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思考》相继被省厅转载。为使审计理论学习探讨步入常态化,局里开设了中青年审计论坛,由45岁以下的干部轮流担任坛主,每月举办一次审计课题探讨交流活动。四月份,省厅杨保平副厅长到我局调研后,对我局审计工作和审计理论探讨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狠抓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审计运用实现历史性突破。局党组始终把计算机运用作为审计信息化的主要抓手,采取硬措施在全局普及计算机应用。把计算机运用程度和水平作为优秀审计人员和审计项目评比的重要指标,在项目审计、项目管理、办公管理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目前,项目审计运用AO系统进行辅助审计已步入常态化,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自主进入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并与AO系统对接成功,改变了多年以来打不开被审计单位电子账的尴尬局面。在社保资金审计中,充分运用计算机将电子表格数据逐一整理、归类、合并后导入数据库中,经验证后与其他外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表格填写上报工作,并查出虚领医疗保险金、违规享受低保等问题。在项目管理上,在OA系统建立项目库、通过系统平台审核资料、传输数据,实现了项目管理计算机全覆盖。局内公文除存档件外一律通过OA系统传阅,基本实现审计业务公文传阅无纸化。

(三)加大审计实务探讨和审计信息宣传力度,促进项目审计增深度、上水平、出精品。局党组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采取“三个一同、两个分解、一项原则”的措施来安排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即审计宣传与业务工作一同研究布置、一同检查落实、一同考核评比,将任务分解到具体科室(局),各科室(局)再分解到个人,原则上要求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有1—2篇高质量的信息稿件。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被各级网站及报刊杂志采用审计信息和调研文章200篇(次),无论是信息数量还是在信息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地市级及以上媒体网站采稿100余篇(次)。

三、扎实开展“喜迎十,争创新业绩、推动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助推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今年是党的十召开之年,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局党组把扎实开展“喜迎十、争创新业绩、推动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摆到突出位置,通过一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审计工作。目前,我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积极效应正在得到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促进形成了人人争创新业绩、个个都有闪光点的可喜局面。市委对“主题实践活动”安排部署后,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根据省厅综合量化考评内容拟定了的全年各项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将各项工作向目标推进。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写站牌、挂横幅、出专栏,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创新业绩、个个都有闪光点的可喜局面,涌现了克难攻坚打硬仗的社保资金审计组、敢于坚持原则、不畏强势的侯志华、爱岗敬业标兵刘卫国、敢于工作创新的后起之秀杨颖、王凌峰等一批先进群体、个人典型。

(二)新“三风”悄然兴起。通过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治理庸懒散为重点内容的机关作风整顿,审计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勤政廉政意识大为增强,特别是面对审计事业发展对审计人员素质能力提出的严峻挑战,人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局机关新三风悄然兴起。一是学习之风。全局干职工高度重视专业及其它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专业职称考试。今年共有5人报考审计类初级、中级职称,报考人员年龄最大的有50岁。青年审计员杨颖在审计厅网站、《审计月刊》发表了一系列读书体会文章;二是勤政之风。由于审计任务重,很多同志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在晚上,很多办公室仍灯火通明,一片忙碌,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特别是在社保资金审计期间,审计组成员几乎是周一至周五跑相关单位调阅数据,周末跑相关村镇和企业抽查核实。三是廉政之风。审计人员在意识上和行为上都能够严守廉政纪律,坚决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拒绝被审计单位的宴请,拒收各种形式的礼金、礼品,对于无法拒还的主动上交至纪检部门。截止目前,政府投资审计局上交礼金15000元。

(三)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局党组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按照合规性、适应性、时效性的要求,根据项目审计、机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局党组责成办公室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对机关财务管理、党务工作、投资审计绩效考评、人员聘用考核等多项制度进行了重新修改和完善。

(四)审计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推进审计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审计文化建设在作法和效果上呈现了新亮点。一是围绕占领精神高地、建设精神家园,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核心价值观,使审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执审为民的信念。同时积极倡导幸福审计观念,让审计机关成为审计干部的精神家园,增强了审计干部对审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二是丰富审计文化建设载体,璀璨审计文化建设成果。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局机关电子荣誉室,将建局以来获得的各种奖牌、证书,制成光盘和图书保留,供审计人员随时观看,从中受到启迪。坚持以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局里安排专人收集建局以来各个时期本局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拟在年内出版《审计风采》一书,并使之作为精神财富代代相传。三是调动全员参与审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无论是在职的还是退休人员都加入审计文化建设的行列。退休干部樊孝敏、郑丙南相继撰写并出版了个人回忆录《八十年的记忆》和《岁月的旋律》,生动再现了老一辈审计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刚正不阿、敢于碰硬的浩然正气,在审计干部中引起了良好反响,成为局机关开展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

2013年工作思路:抓住四个重点,着力实现新突破。

(一)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按照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继续推进“四个转变”。一是向完整的预算执行过程审计转变。采用逆查法、介入法加强对预算编制过程和预算追加程序的审计监督,促进改变预算编制过粗、追加预算不经法定程序的状况,从源头上控制预算收支编制的虚假性和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增强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益性。推进零基预算和足额预算,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的公开透明度和约束力。二是向完整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审计转变。不仅要看预算内收支情况,还要看预算外收支情况,尤其是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土地出让金等情况;不仅要看本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还要看下级预算执行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三是向既重视收支审计又更加注重管理审计转变。多年来,通过审计催生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多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随着近年来财政部门自律监督的加强和实施“三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这既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很好基础,又对预算执行审计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根据这一新的实际,摒弃常规套路,改进预算执行审计模式,重点加强对收入组织、资金分配拨付环节和定额合理性的审计监督,注意发现“三化”管理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四是在审计组织方式上向统一审计方案,切块审计、综合汇总转变。五是向评价总体和注重揭示体制、机制层面问题转变。改变审计报告只注重个别局部问题的处理,回避总体分析评价的做法,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作用。

(二)强化政府投资审计。以为政府节约更多资金,促进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为目标,全面加强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破解人才、人员不够难题。通过招录、雇请、聘用、建立专家库等方法,多渠道解决投资审计急需人才短缺矛盾;探索在大范围整合审计资源的实现途径,本着合理利用、加强监管的原则,建立吸纳内审人员、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政府投资审计的用管机制,以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创新投资审计模式,在推行决算审计全覆盖的基础上,对重特项目前置审计监督关口,实行介入审计,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整改。重视对工程项目造价虚高问题的源头控制,试行“拦标价”审计和加强对项目(概)预算财政评审结果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大审计审减力度、问题披露力度、大要案线索查处力度,促进节资增效和规范建设市场秩序。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投资审计人员的执业监督和廉政监督,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质量,规避投资审计风险。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这一矛盾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审计管理整体水平提升,制约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做到尽可能最大效率地根据审计资源选择最需要被审计的对象呢?这是一个需要科学决策的问题,也是困扰国家审计机关正确制定审计计划时亟待解决和必须回答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国家审计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家审计本质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立项管理模式,以尽可能有效地选择审计项目,从而既节约利用了国家审计机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国家审计的目的。

一、构建审计项目优选机制的重要意义

审计项目立项是现代审计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为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审计项目所进行的规划、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实质上是一种计划管理活动,涉及审计立项管理理念、审计立项管理程序、审计立项管理方法、审计立项管理协调机制等许多问题。加强审计项目立项管理,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诉求,对于落实审计战略规划、实现审计管理科学化、提高审计效率、整合审计资源、更好地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是现代审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和工作范围在《宪法》、《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作了规定,也确定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对国家审计的总体要求。《宪法》规定,国家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责范围是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了国家审计监督的具体职责范围。从我国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对国家审计总体需求比较宽泛,但审计资源相对有限,客观上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必须做好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有限的审计资源,才能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国家审计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国家审计职能的多重性和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使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审计署先后了多项审计计划管理方面的规范,这些规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规范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促进审计职能充分发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国家审计机关目前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有时甚至成为制约审计职能充分发挥的不利因素。审计署《20**至2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第十六条着重指出:整合审计资源,做好实现科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提升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水平。加强审计项目立项管理研究,构建审计项目优选机制,对于有效整合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是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内在需求

**审计长强调,国家审计的建设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的生命力,也决定了审计工作能在更大程度上为国家和被审计单位创造价值。与制约性审计相比,建设性审计具有以下特质:开放性,即审计项目不能封闭运行,要置于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运作;前瞻性、预防性和预测性,即审计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诊断;针对性,即审计要指向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或针对经济发展中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可见,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是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审计战略问题,国家审计必须实现从自我满足的“产品经济”观念向满足国家需求的“市场经济”观念转变。

在逐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公共资源用途日益广泛,而负责管理和使用这些公共资金的政府部门也相对职能各异,所以公共资金审计的内容很丰富,选题范围也相对宽泛。但是,审计资源在客观上具有有限性的特征,审计机关的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量力而行,在确定审计任务时,必须对审计的对象和范围作出恰当的限定,有所选择地开展审计。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要增强大局意识,坚持科学选题,特别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突出问题,关系深化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要立足当前,把握有利时机,同时着眼未来,注意适当的前瞻性。怎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分出轻重缓急,分出先后顺序,找到哪些对全局、对未来有根本性影响、有重大危害的突破口呢?构建审计项目优选机制,保证审计项目选择的合理性、适当性和全面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成为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重要举措。

(三)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是突破传统审计计划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为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运行,审计署相继制定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及《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规定》等制度,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确定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审计对象的遴选方面也制定了专门的5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求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具备科学性,即审计项目安排总体方向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体现当地的实际情况,抓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同时要求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具备严谨性,即安排审计项目要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计划完成需要的人力、财力以及技术力量与现有的审计资源相吻合,较好地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但是这些制度、规划仅有原则性规定或者指导性思想,并没有给出具体选择审计项目的操作过程。更重要的不足是,这些制度主要还是针对传统国家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选择,没有专门针对绩效审计对象的选择方法,而大力开展绩效审计已经是目前国家审计正在倡导的转型方向,其审计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已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审计项目优选机制对突破传统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探索审计项目具体遴选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二、审计项目优选机制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项目评价理论与决策方法探究

项目评价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应时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西方经济学主流的一个延伸。西方传统的经济学为项目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随着经济与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被普遍运用于各类经济评价(包括审计项目决策),使评价逐渐切合实际和系统化。

在国外己有的文献资料中,项目的评价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和方法:

20世纪*年代年代中期,R.D.Luce提出了对有限方案进行排序的字典方法,期间专家评分法开始应用于系统综合评价,它是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打分的形式做出定量的规范化评价,其结果具有很强的数据统计特征。

19**年Aunann针对多目标的综合评价决策问题,提出了效用函数的概念。该理论对价值的存在性和可度量性,多目标总体价值或效用的可分解性和可合并性,偏好与价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奠定了多属性系统综合评价决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20世纪*年代中期,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层次分析法。该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排序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要求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因素(或目标、准则、方案)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相应的比例构造上层某要素对下层相关元素的判断矩阵,以给出相关元素对上层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序列。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决策者在决策思维过程中分解、判断、综合等的基本特征。由于该方法具有系统性、简便性等特点,因此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成为项目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并在项目评价中得到了丰富。

19**年,美国Texas大学著名运筹学家A.Chames教授等首先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便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有限多个单位之间的相对有效性包括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该方法是一种纯技术的、求解非确定性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的方法。作为运筹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内地学者周泽昆、陈等于1986年较早地介绍了该方法。随着该方法理论与应用的专著《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一书的出版,大大促进了国内对该方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20世纪*年代,项目评价方法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广义上讲,又出现了许多用其他领域知识的新的评价方法,如专家系统法、灰色系统评价方法、风险预警法、数据集合法等。从深度上看,在应用不同方法的同时,还有技术上的改进和理论上的突破。

从项目评价的理论方法,特别是项目评价模型的发展来看,20世纪60一70年展比较迅速,一些经典的项目评价模型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评价模型和方法,但从应用情况来看,还未达到原来那些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从近几十年的项目评价实践来看,往往还是这些比较经典的评价模型的方法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原因,一是新的评价方法在理论上没有重大突破,未能完全克服经典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二是对评价者来说,选用的评价方法必须是经过实践考验的,运用的局限性比较清楚,才能保证评价程序针对特定的评价对象,选择适用的评价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经典的评价方法加以改造,以适应特定的评价对象。

(二)审计项目优选机制的内涵

概括的说,审计项目优选机制是指审计机关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效果、实现既定的目标,对拟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反复甄选,综合平衡,形成对象明确、范围合理、目标可行、进度可控、要素完整的审计项目计划的程序和方法。就像任何有组织的活动都要事先进行科学、系统的计划一样,开展审计工作也需要事先制定一个切合实际、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计划,这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法定程序,也是关系到审计质量提高和审计风险防范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建立审计项目优选机制是实现审计计划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审计计划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构成一个复杂体系,包括了运行目标、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许多要素。

从操作程序上来说,审计项目优选是继可行性研究之后,即在完成了对单一审计项目合理与可行与否的全面分析和论证之后,对众多项目的先天条件、限制因素和预计成效进行横向鉴别和挑选,以确定立项的优先顺序。换言之,审计项目优选的研究对象是包含若干个审计项目的项目集群。审计项目优选以可行性研究中审计项目产生的成果和项目的必要性研究为主要依据,它与可行性研究两者都是制订审计计划的重要准备工作,也是事关国家审计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的重要步骤。

三、国内外审计项目立项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审计立项管理分析

国际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审计立项管理发展的历史较我国久远,在审计立项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国家审计管理模式。

1、美国国家审计署对审计立项工作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审计计划管理部门,如会计总署就单独设立了政策和项目计划办公室,形成完整的审计计划工作体系。联邦政府部门的监察长办公室也在政策、计划和管理系统办公室设置了计划和难点评估处专司审计计划工作。美国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常规性的审计项目、国会或议会交办的项目(在我国为政府领导交办事项)、公众热线举报项目等内容。如美国会计总署的审计计划包括常规性的审计项目、国会交办的审计项目等。常规性的审计项目,诸如按要求每三年对联邦储备资金、国家房产基金、政府出版商等内容进行的一次审计。除常规性审计外,还有国会交办的一些审计事项,这些项目一般很难在年初确定,大都是年度中期出现的国会关心的某个重大问题。另外,每年还要保证完成市议会交办的一些突发审计事项。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不存在授权审计事项。即使涉及到对联邦政府投资于地方项目的审计,也由会计总署直接审计,而不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审计。

为加强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合理性,美国国家审计机关在确定审计项目计划时有严格的审计项目的编审程序和灵活多样的方法,包括对各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还通过召开研讨会、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等方式发现问题和收集信息,以着眼宏观,客观分析,从而为确定重点审计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已经确定出的审计项目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审计机关在年度中期视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当一些外部事件发生,出现一个新问题时,审计计划就会适时地变化。

2、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构建了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体系,20**年7月,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提出了《20**至2007年组织发展计划》。它明确了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重点工作事项的具体发展目标和相应对策,以及为落实“组织发展计划”制定的各项战略计划。审计计划分为战略、战术和操作三个层次的审计计划。一是战略计划,规定审计署三年周期内的工作方针、目标和主要活动;制定了包括“部门预算”、“审计业务(滚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舞弊控制计划”和“单项业务绩效协定”、“20**至20**年信息、系统与技术战略计划”,“行为指南”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计划,共同构成了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二是战术计划,确定财政年度内的具体任务和资源需求;三是操作计划,确定具体的日常审计活动。审计长和副审计长每两周与各局局长单独开一次会,讨论各个局的年度工作计划的进展情况及其未来的战略。驻各州办事处每月也举行管理会议,讨论影响各办事处工作的问题及工作计划。各业务局、处每月还根据审计计划,检查工作进展情况,检查结果报署领导。

3、**审计署的审计工作以绩效审计为主,有一套完整严密的工作模式规划审计工作,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审计资源。第一,制订滚动式的五年战略规划。选择审计项目前先进行一般性考察,通过收集和评估被审计对象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主要活动及资源状况。他们设有专人每天负责受理投诉(每年约3000多起)、剪报、收集网络信息,供决策层传阅。除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外,还充分考虑立法会、政府以及媒体和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并结合以往审计计划与执行情况,制定五年滚动式审计项目规划。在实施审计时,非常强调不同时期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一般第一、二年的项目计划基本确定不变,后三年的项目会视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可视为一个审计项目库。第二,安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署一般每年完成20个绩效审计项目,年度审计项目的实施按照设定的标准编排优先次序。这五个标准分别是:重要性—即披露某项事情可能引起报告使用者的兴趣,或对他们有所影响,则该项事情便属重要。主要体现在该事项涉及的款项多寡以及在政府管理、资源运用或社会需求等方面较为重要;风险性—被审计对象较有可能存在问题,未能达到良好的效益。主要表现在浪费公共资源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间性—即在当时备受各方面关注的事项或者迫切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增值性—可改善的空间较大,审计工作很可能带来裨益,有机会提出具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提高运用公共资源的节省程度、效率及问责性;可行性—根据现有审计资源适合进行工作。包括具有充分、可靠及相关的审计证据、评价标准及审计技术、时间和经费,足以达到审计目标。审计署按照这五个标准进行项目评分,编排出项目的优先次序,形成年度项目计划。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一般自下而上提出,最后由高级管理层研究确定,他们称之为“头脑风暴”。**审计署会十分严肃地审议这种审计是否该做,审计署署长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避免工作偏差。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一种防止浪费稀有资源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能否完成审计目标的保证。

审计项目结束后的评估工作是**审计署衡量其工作业绩的重要环节。为了评价审计的效率和成果,审计署有专门的部门统计分析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立法会公开聆讯次数、审计工作所带来的直接财政收益和其他方面的收益。项目结束后会组织召开项目评估会议,主要讨论评估结果中一些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如审计的成果、审计时间和费用的合理性、审计机关内部与外部协调的有效性、审计报告层次的清晰性、结构的合理性等。

(二)国内审计立项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及审计机关在审计立项管理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如:

湖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指出,当前制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科学化的因素是基础薄弱和手段滞后,为此,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对象和审计项目数据库,逐步建立科学的计划编制手段。同时,他们认为,各级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是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当前审计计划编制中存在的诸如中央和地方分别管理的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审计资源的整体合力、重年度计划轻中长期计划、重计划完成轻可行性研究、交叉审计较多和审计任务安排不均衡、较少考虑审计技术发展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从体制上完善审计计划管理方式、提高审计资源的整体效能、加强审计计划的编制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审计计划、加大审计计划编制理论研究力度等建议。

**等根据图论理论,建立了审计计划管理中审计组配置的优化数学模型。从数学规划的角度考虑如何产生尽可能多的,基于一定审计任务需要的,符合一定审计技术标准又具有可搭配性的审计组,最大限度地满足审计计划目标,将人力资源纳入计划管理,建立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审计组织方式,实现在现有的审计资源情况下,充分配置好审计资源,使组织处于高效状态。

**认为,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需要在借鉴有益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从提高重视程度、优化和细化编制程序、强化可行性研究、改善技术手段以及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等方面来进一步予以加强口。

**、**的研究成果认为,政府审计计划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计划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审计资源。政府审计计划管理应当分为审计规划和审计项目计划两个体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控制整个审计管理程序。

(三)西方主要国家审计立项管理经验的借鉴及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国际惯例靠拢是研究制定我国审计项目立项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审计规范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笔者认为,借鉴任何先进的经验和做法,都应该立求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而不应该完全照抄照搬。试图通过“克隆”国际审计惯例或世界上某一个国家审计规范来解决我国审计管理存在问题的做法,是根本不可取的。同样,完全抵制国外通用的经验与方法,否定已获得公认的原则与措施,而片面强调所谓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闭关自守、闭门造车的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在借鉴经验时,应当反对两种态度,一是盲目追崇,二是盲目否定。

一是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决策机制。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业务会议是实行审计项目决策的重要方式,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现象,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议参考国外审计计划决策会议的做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决策机制。

二是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应该建立在对历史资料数据掌握的基础上,对某个项目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因此目前应抓紧研究开发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软件,建立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建立作准备。

三是开展对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的可行性研究。当前我国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够充分,缺乏对审计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分析。这样,往往发生对己经确定的项目,因事前未作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不够深人,审计人员进点后才发现不具备审计条件而要求调减的现象。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应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方式和判断标准作进一步规定,使之固定化、格式化,以提高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准确性。

四是制定中长期审计计划。国外发达国家审计机关年度审计计划以中长期审计计划为基础,实行滚动编制。目前,审计署制定的五年规划对各专业审计的总体目标作了相应规定,由于不是滚动编制,因此无法适时增加规划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缺乏有效指导。建议借鉴国外的计划模式,编制中长期滚动计划,为年度审计计划提供有效的编制基础。

五是积极探索风险评估审计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审计机关开展风险评估审计的做法,探索风险审计的新路子,以减少审计的盲目性,抓住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年度审计计划管理上,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计划编制仓促,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计划编制缺乏科学性。我们应尽早考虑审计计划,当年计划下达后,计划管理部门就要着手编制下一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多方面收集资料,适当开展调查各业务部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也应注意随时收集信息,主动提前思考审计项目立项的问题。

六是严格审计计划执行进度报告制度。加强审计执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在审计组、业务部门和领导之间建立畅通、高效的动态信息反馈网络。同时严格和完善审计计划执行进度报告制度,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以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从而为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四、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立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独立性差。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而审计质量是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保障的。一般而言,在审计的人力、物力既定的情况下,审计的项目安排只有在满足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才能降低审计风险。然而,在计划以外,党委、政府、人大、纪委、组织、司法等部门都可以要求审计机关配合有关工作,而且通常任务重、时间紧,加之审计在社会的影响逐步扩大,社会公众期望渐高,审计风险陡增。这种任务的增加,大大挤占了正常审计项目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完成进度、检查评比和年终考核等的制约下,审计机关往往会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所以,要确保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保持审计立项的独立性特别重要。

二是封闭性强。集中表现为审计立项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能力低。审计立项管理主要是改善内部管理,扩大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建立综合的被审计对象信息资料,并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目前,审计机关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积累能力不高,效率低下。审计机关内部分工过细,影响了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利用。同时,由于执法水平、政策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性质相同事项的定性、处理,不同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

三是单向性突出。目前,国家审计机关的项目立项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表现为审计项目的决策采用“两下一上”的程序,即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最后再自上而下进行计划的决策和编制。虽然在纵向信息传递上具有单向性突出的特点,但是,横向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不足。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可能产生偏差。一是标准和行为产生差异二是行为和结果产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审计信息的强弱不均,共享信息的传递堵塞,不利对整个审计计划管理的丰富、完善和矫正。

四是协调性不够。审计计划的协调性要表现为审计立项管理的快速有效性。审计机关内部的关系主要是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同级审计机关之间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制定审计计划和部署审计任务时,应考虑下级审计机关自身的工作任务。处理好同级审计机关之间和同级业务司、处、科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审计范围的前提下,加强协作、支持和配合,共同促进政府审计整体计划的实施。外部协调主要是协调与其他经济监督机构的关系,促进监督力量的整合,尽可能地提高监督成果的利用率。

(二)影响审计立项管理的原因分析

影响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立项管理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年度计划,轻中长期规划。根据现行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各级审计机关在每年年初都制定并下发当年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要求该年度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必须确保完成。但在审计机关制订一定年限的中长期规划方面,没有明确规定,也缺乏具体要求。实际上,很多审计机关都没有制订中长期规划,或者没有认真制订并执行中长期规划。这种不同年度的审计项目计划单独管理的模式,缺乏综合考虑和前后协调,容易导致审计资源在每个不同年度进行分配时,反复分配给审计职责范围内的重点审计对象,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很可能会出现审计盲区,导致一些行业和单位长期得不到审计,造成审计监督不到位。不利于克服计划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临时性,不利于审计机关对国家审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综合规划,全面履行审计法定职责。

二是重计划完成,轻可行性研究。目前,审计机关对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存在着重视不够的问题,临时“拍脑袋”现象比较严重。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计划编制缺乏科学性,导致审计目标过高、审计范围过广、审计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种种弊端,最终造成审计人员只求按规定完成审计任务,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是重同步项目,轻分层管理。在审计机关双重管理模式下,上级审计机关制定审计计划和部署审计任务时,每年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项目,按照统一要求同步完成审计项目。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未能充分考虑下级审计机关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当地的实际需求,给下级审计机关计划安排带来一定难度,最终可能造成有些审计机关为赶进度忽视质量,也是一种隐性的审计资源浪费。

四是重专业分工,轻统筹协调。目前审计机关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做法是,各业务部门先根据自己的审计范围确定具体任务,然后向办公室提交审计项目立项建议,办公室一般会尊重业务部门的意见,对这些立项建议进行汇总后报局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就形成了下一年度的审计项目工作计划。审计机关内部分工过细,影响了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利用,特别是横向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不足,审计成果不能充分利用,甚至造成重复审计。

五、审计项目优选机制框架设计

(一)构建审计项目优选机制的目标

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实现审计计划科学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按照审计署提出的“构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项目审理既相分离又相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的要求,创新国家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建立审计项目可行性论证机制,积极探索编制重大项目滚动计划,并建立完善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审计项目后评估和审计工作绩效考评等制度,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统筹安排审计项目,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出成果、出精品,保证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运行。

(二)审计项目优选机制的基本原则

建立国家审计项目优选机制,加强审计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系统原则。任何社会经济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审计项目优选机制的每一个控制环节,每一项控制措施都应当从审计系统整体特征的角度去设计和构建,优化结构,统筹全局,使各个局部的目标协调一致。

二是人本原则。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是现代审计管理人本原则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审计人员是审计活动的执行者,同时又是审计管理的主要控制对象,审计立项管理要注重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体现审计人员的价值。

三是效益原则。审计立项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审计的效益,包括审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审计项目优选机制应把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审计高效益。

四是开放性原则。审计立项管理机制不是自身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管理系统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的。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的审计立项管理机制,必须同其他系统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换,依据不断变化的环境约束,适时的调整相关的措施,体现与时俱进的动态性。

(三)审计项目优选机制框架体系

一是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机构。该机构独立于其他的业务部门,专司立项调研、分析评估及拟定审计项目计划的工作。要抽调一批既具备多行业审计业务专业知识,又具备宏观分析和管理经验的审计专家从事审计计划管理,从机构和人员上保证审计项目优选工作的独立开展。

二是建立开放的信息资源平台。建立审计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掌握和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一方面加强与其他政府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络,建立综合的被审计对象信息资料库。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审计管理系统的功能,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审计对象资料库。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控制度、生产经营情况、会计报表等资料运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随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同时,把已经审计的情况资料也要录入数据库,建立审计情况资料库。通过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找准被审计单位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失控点,为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确立审计重点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开放社会公众投诉、咨询渠道,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进行搜集、分析、整理,为选择审计项目提供资源保障;三是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交流,实现审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在审计项目立项中互相借鉴,举一反三。

三是优化审计项目立项决策程序。审计项目立项应该有一套完备的程序,而立项之前的可行性研究是最重要的核心环节,也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审计项目可行性论证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量在整个项目运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确定审计项目的可行性,必须对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政策落实、经济效益、现场技术可行性、环境评价、资金流量、部门职责、社会效益、审计组力量、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如何拟定等方面要进行全方位的论证和评估。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对项目实施所取得成果大小、建议采纳、整改到位与否、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效益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可见,审计计划管理水平高低,与审计项目可行性论证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审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坚持客观、全面、真实、科学与公正,以此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同时,要将审计立项工作完全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社会最广泛的监督,有利于不断规范审计行为,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在确定审计项目前,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意见和建议。有群众的意见参与其中,一方面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进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让群众和舆论不仅做审计工作的“审视者”、“评价者”,更做“参与者”、“指导者”,问“计”于民、集中民智做审计,才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促进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四是建立中长期滚动式审计项目计划。要实现审计计划管理从“任务型”向“战略型”的转变。战略计划应注重审计划内容的方向性、竞争性与资源优化配置性。首先对审计机关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寻找出发展的趋势,发现影响审计机关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新的发展机会。同时要对审计项目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将审计任务、审计目标、审计时间、人力资源需求、项目审计成本预算等全面纳入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安排,实现对审计对象资源、审计人力资源和审计目标的总体把握和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效能。其次,要编制中长期滚动计划,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提供有效的编制基础,使短、中、长期计划在时间上紧密地连贯起来。同时对审计计划实行动态管理,一段时间后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中长期计划,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临时性,有效解决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之间不配比的问题。

(四)审计项目优选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一是协调好审计项目立项管理与其他审计管理之间的关系。审计项目立项管理与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成本管理等其他审计管理环节既有明确的边界,又有必然的联系。在运行审计项目优选机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审计管理的总体要求,避免与其他管理环节相脱节或“顶牛”,要留有与其他管理环节的接口,做到到位而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与其他审计管理领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审计管理的整体效能。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年二季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有关部委下达了年第三、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主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截至到年9月,国家第三、第四批新增中央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我省已争取并落实到位的项目有廉租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重大水利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基层卫生医疗建设、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点镇供水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电网改造项目、煤矿安全改造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维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藏区专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等多个方面。年第三、第四批中央新增1500亿投资计划中,我省下达投资计划56.1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2.9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23.16亿元),涉及6类212个项目。此次审计调查的范围包括4类14个项目,涉及金额4亿元。

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对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自年第三、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下达以来,各地、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克服时间紧迫、施工条件艰苦等困难,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力量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实施部门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完善项目管理,加快项目进度。同时,对以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并按有关要求规范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为促进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健康有序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审计调查也发现,部分项目在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规范的问题。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县草原防火站物资储备仓库项目未经批复调整建设地址、建设规模,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未经批复增加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投资超出概算389939.72元。

(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文物中心库房及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民和县博物馆文物库房建设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到位、相关手续不完备的问题。

(三)部分项目管理不规范。

1.市中医院综合楼项目、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中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存在合同签订不规范的问题。

2.市城北建青小学教学楼项目、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及市中医院综合楼项目存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3.州县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未按时开工。

(四)部分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

1.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及市中医院综合楼项目未严格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核算,涉及款项共计121.59万元。

2.县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中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资金100万元暂用于实施隆务北街延伸段工程。

3.县供水水源改造及管道扩建项目、民和县博物馆文物库房建设项目、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核算的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未按要求实行专户管理或专账核算。

(五)县供水水源改造及管道扩建工程、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配套、自筹资金不到位,涉及款项共计2094万元。

三、审计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厅建议各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完善各项建设审批手续;各地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项目实施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指导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尽快建立财务管理机构,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监理单位履行职责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等问题,加大对监理单位的监管力度。发展改革部门应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充分考虑我省施工季节短、冬春季不宜施工的实际情况,争取国家投资计划尽早下达。项目主管部门应要求各地制订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项目进度,切实解决部分项目工期拖延、进度迟缓等问题。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国家部委,充分考虑我省经济总量较小、地方财政困难,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实际,争取减免省级配套资金,尽早落实取消州、县配套资金的政策。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周密安排自查工作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质量检查活动,要求充分认识审计质量检查的重要意义,要以此次自查为契机,认真梳理不足,研究整改措施,使审计业务质量跃上新台阶。为深入开展此次自查活动,局内召开会议,明确了自查工作的负责人、提出了自查的主要内容、研究了自查工作的开展形式、规定了自查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时限,为自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有序开展,二次复核审计卷宗

全局人员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对质量控制工作的人员配备、审理项目数量、项目质量责任追究情况进行了统计;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质量控制的做法进行了梳理;对审计卷宗的实施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文书等对照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二次复核,并将存在问题归纳梳理。

三、梳理结果,总结主要经验做法

(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完备、机制健全。局设有审理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配备法制助理员,每年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的要求,及时开展审理工作。__年以来,针对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研究制定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跟踪督查办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办法》等5项办法,并将局内所有制度规章进行了梳理,汇编成册。

(二)审计执法程序合法。所有审计项目均有立项依据,实施审计前,在审计进点见面会上,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说明情况,张贴告示,实行公示制度。审计流程严格按照《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及审计署有关流程规定实施,审计组在执法期间均能严格遵守相关廉政规定,做到依法审计,确保审计项目成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有效保证了成果的利用。

(三)审计文书严谨规范。送达审计文书都有送达回执,审计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送至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均通过审计业务会议研究通过,有力保证了审计处理处罚的客观公正。所有审计文书依照《江苏省审计厅关于印发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和参考格式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撰写。

(四)审计卷宗归档完整。严格按照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和《江苏省审计机关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作业规程》要求,对审计项目一案一卷进行归档立卷,从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统计、鉴定、移交都有文字记录成册,所有审计档案按照保存年限和种类移存档案室。

(五)以控制手段保证审计质量。主要抓好人员控制、过程控制、审理控制。坚持对审计实施方案实行集体审定;对审计结论资料进行层层复核和审核;所有项目都坚持专职审理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认真履行审计跟踪督查办法;每年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有完善的项目评优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一、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于年月日一月日组成10个审计组,对八县、市廛东污水厂建设项目了竣工决算宙计,对王城大道建设项目了专项审计调查。十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12000万元,查出违规金额l871.3万元,有三家建设的工程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3850万元,核减工程额1419.8万元,核减率为1.86%。为及各建设法人节约了建设资金,项目建设了对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了的审计。

二、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违反建设程序问题

1.项目应招标未招标3850万元

《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项目应招标。审计查出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未招标。有三家建设的工程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宜阳县污水工程项目总投资额为4178万元,仅对641万元了公开招标,且招投标的资料不完备。3537万元(厂区土建、设备及安装、办公楼、管网、勘察、监理等)均未招投标。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道路工程的设计项目合同金额为172万元,未公开招投标直接委托市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设计。

2.前期报批手续不合规

的规定,工程项期报批手续不齐全的开工建设。在建设中,有两家建设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就开工。市王城大道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为43000万元,应当经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省发改委批复,但本工程只了市发改委的批复。跨陇海铁路立交桥工程无施工许可证,王城大道建设工程无开工报告。

3.未按合同规定招标

市王城大道建设工程在公开招投标时于年月日市建设委员会与市东虹廷设工程招标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其代为招标,但在招投标过程中,却未合同,业主自行招标。

4.应作未作环境评价报告

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应作未作环境评价报告。

5.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监理。

《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中标人应合同约定义务,中标项目。中标人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市廛东污水厂工程建设对监理工程了招投标,结果为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和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标的55万元。但中标签订合同后,双方自行协议变更监理三体为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纸文件未经审查批准擅自施工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行政主管或者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使用。宜阳县污水厂建设项目设计图纸文件未经审查批准擅自施工。

(二)违反财政财务规定的问题

1.招待费超支20万元。项目建设中,招待费支出数额,与规定的标准有悬殊。截至年月日,宜阳县污水厂建设项目共招待费25万元。在项目概算中规定应管理费50万元,按管理费的10%计算。应列支招待费5万元,超支20万元。

2.管理费超支93万元。项目建设中,有2家建设管理费支出数额,与法律规定的标准有悬殊。如市廛东污水厂建设项目建设管理费概算为215万元,截止年月日开支259万元,超支44万元。

3.违规列支工程费用105万元。廛东污水工程在年底已试运营,了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在年及年该项目的借款产生的利息85万元仍在本工程的建设成本中列支是不合规,应计入运营期间的费用。

4.未按规定大额使用现金212万元。有两家建设未按规定大额使用观金。如截至年月日,宜阳县污水厂工程建设以大额现金支付宜阳县污水厂建设项目费用22笔记153万元。

5.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金41.5万元。

汝阳县污水厂工程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金41.5万元,未经决算直接支付合同工程款830万元。

6.虚列工程投资1419.8万元

八县及廛东污水工程项目、王城大道共计10个项目,批复总概算112000万元。经审核投资额中多列工程成本1419.8万元,投资额不实。孟津县污水厂工程项目二程造价送审金额为2142万元,审定金额2053万元,审减金额为89万元。汝阳县污水工程造价送审金额为1374万元,审定金额为1226万元,审减金额为148元。

问题的主要原因:

建设抢、抓工期,建设程序规定,工程项目在工程概算未经和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且无开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情况下开工建设,如王城大道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资金用量大,筹措,但项目办理拆迁及环境评价等手续需资金,违反了基建程序规定。为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用地以租用使用土地,违反了建设用地的规定。四是多数建设项目均由项目法人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人员组成多为临时抽调,易违规等情况的。五是投、融资建设项目监督不规范、位,未按《共和国审计法》和《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规定实施审计监督。

三、问题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据《共和国审计法》、《共和国招投标法》、《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等财经法规规定了的,并对问题分别了性的审计建议。审计意见正在整改,并表示在今后的所有投资建设项目不再类似问题,规定建设,为以后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奠定了的基础。

(一)对建设违反匡家建设程序问题的

1.项目应招标未招标3850万元、未按合同规定招标问题,审计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前期报批手续不合规问题,审计规定补办手续。王城大道等两家建设正在补办手续。

3.未经审批擅自变更土地用途、应作未作环境评价报告问题,审计规定补办手续。王城大道建设同意审计意见补办手续。

4.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监理问题,审计建议《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以后不再类似问题。

5.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纸文件未经审查批准擅自施工问题,审计规定补办手续,宜阳县污水厂工程建设正在补办手续。

(二)对违反财政财务规定问题的

1.招待费超支20万元、管理费超支93万元问题,审计建议今后财经法规规定,控制支出范围。

2.违规列支工程费用240万元、虚列工程投资1419.8万元问题,审计予以调账,并建议今后财经法规规定列支工程费用。

3.未按规定大额使用现金212万元,审计建议规定,以后不再类似问题。

4.未按规定预留工程质量金41.5万元,审计建议财政在拨付所欠工程资金时予以扣除。

四、整改措施

(一)成立专职监管机构,加大监管,监管范围

从审计情况看,投资建设项目在建设程序上不,将工程质量及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为此市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办公室、纪检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建委、发改委等人为的市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对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的,项目资金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各关于项目进度及监督情况的汇报,解决资金监管过程中的问题。

《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规定,凡是投、融资的建设项目,应列入监督范畴,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要市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及审计机关的全程监督。

(二)工程预算,规范合同内容

要定额和我市,编制投资项目的预(概)算。

对投资建设项目,建设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条款时要《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规定,单列条款注明:须经审计机关竣工决算审计后,方可办理工程结算或竣工决算,工程结算或竣工决算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投资项目竣工后财务结算的依据;合同书副本要送市审计局备案,以审计风险和规避经济纠纷。

(三)工程普通更签证手续,工程变更签证报请批准制度

投、融资的建设项目,其工程合同签订后确需变更的,须经市财政、监察、审计等和监理、设计现场认证,确认有无变更必要,而后再经原审批批准,原设计要出具变更资料,手续后报请市批准,并送财政和审计备案。对擅自变更的,审计在工程决算审计时不予认可。

(四)按时提请决算审计,审计法律权威

建设要在验收合格后60天内编制出竣工决算,并向市审计提请决算审计。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编制期限的,延长超过30日。按规定编制竣工决算和报请审计的建设,视情况按拖延或拒绝情况;情节严重的将依照《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给子处罚。

(五)为实施《市建设项目审计条例》,制定“市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全程跟踪审计,管好建设资金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6篇

由于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人大对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实施,在具体实施别是在基层的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本文试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现状、存在问题是搞好人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审议监督前提

(一)审计的现状

1、审计相关法规的缺失

近年来,审计署及各级审计机关先后颁布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相关准则和法规,但只是规定了审计机关应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资金使用、招标投标、合同管理、材料采购、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工程质量、单位资质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其规定的比较原则、抽象,不能指导审计实践。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如何确定审计的范围与内容仍然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对发现大量的建设管理问题如何界定的法律依据还比较模糊。

2、政府投资审计的力量不足

随着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不断加大,对投资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审计、基本建设财务、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法律、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懂得从审计的角度敏锐捕捉问题,运用综合知识,掌握从宏观上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目前,审计部门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员少之又少,具备资质的工程专业人员也严重不足。

3、建设项目审计的手段落后

限于目前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无法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的检测资料主要以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为主。对工程隐蔽签证不实、虚签、多签工程量的鉴证问题,基本上只能靠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经验判断,增大了审计风险。

4.整合审计资源带来的风险。

组织社会中介力量参与政府投资审计,整合审计资源,实践中这种做法正在得到运用,已初步显示成效。由于中介组织的局限性、经济效益性,会给国家审计带来组织风险。

(二)建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不够规范,管理体制不明确

建设工程由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算和决算及评估等阶段组成。现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名为“三位一体”,实际上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配合,权责不清等问题,形成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审计等环节相互脱节,内在有机联系紊乱,严重违背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致使一些项目出现随意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等问题。

2、招投标不严格按规范执行

招投标不严格按规范执行,如:有些工程发包单位搞“暗箱”操作,不按正常规定进行招标,向投标单位索要回扣、好处费;有的工程在招标前“设局”,招标中“演戏”,进行串标、陪标、买标、漏标等;有的建设单位采取指令发包、人情标、招标变议标、规避招投标等假招标形式,实现由指定投标人中标的违法目的。

3、违反建设程序,导致“三边工程”

建设程序是建设项目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也是建设项目自然规律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不少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比较积极,但对前期工作却不够重视。往往为了“搭车”上项目,只好东拼西凑一些没有工作基础的项目开工建设,然后再补做前期工作,许多连初步设计甚至可行性研究报告还没有审批,成为边设计、边报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4、承包合同条款不清,责任不明确

有的工程项目合同格式过于简化,条款不严密,不规范,不完整,存在着许多漏洞,如工程范围比较笼统;人工、材料、机械单价和费率不作详细约定;工期、质量、违约责任不清等。特别是在包干合同中,往往对包干范围、质量要求、调整手续等没有明确设定,结果是包干项目包不死,合同形同虚设,最终还是按实结算,这样也就难以控制工程造价。

二、地方人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中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大监督面临政治体制障碍

在我国,最核心的政治体制问题还是党政领导体制问题。我国客观上存在两个公共管理系统,一是国家公共管理体系,主要由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组成;二是执政党公共管理系统。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最高领导机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种权力中,决策权是核心,执政党掌握这一权力,事实上也就控制了政治领导权。

从职权侧重的角度来划分,党委行使决策权、政府行使执行权、人大行使监督权。在国家权力运行中,党委往往直接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务,甚至包括重大的行政事务和司法事务,党委的某些重大决定有时不经过人大依照法律程序讨论和决定,就直接交由行政、司法机关去执行,有时党委还与政府共同决定某些事务,对于党委的决定及其由行政、司法机关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人大如何进行监督和纠正还缺少具体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在人大对某些行政和法律行为监督时,在实践中往往会最终“监督到党委头上”,转变成为人大对党的直接监督,而人大又是受党委领导的。因此,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的关系问题便成了一个影响人大监督职能发挥的政治体制难题。

(二)发挥人大监督法赋予的审议、监督职能,督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相关基本建设法律法规办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投资的绩效。

按省政府145号令的要求,督促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年度内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工程投资安排和预计完工项目情况抄送同级审计机关。

发挥人大监督法赋予的职能,建议政府对审计人员的补充、培训、经费的保障,同时督促财政及经济主管部门提高基建财务的管理工作。

(三)督促审计部门严格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的规定行使监督权,强化审计监督

1、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以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和财政性建设资金为主要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象,检查和揭示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和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规范管理,保证资金运行安全,提高投资效益。”围绕着这一思路,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体现地方政府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一些群众密切关心的建设项目和问题。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分阶段抓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反映严重违规违纪、重大损失浪费、管理不善和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反映建设经营管理体制、投资法制建设和政策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配套问题。

2、微观着手,宏观着眼,全程跟踪抓住环节

把审计工作贯穿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整个过程,尽可能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监管“关口”前移,找出关键性问题,揭露原因。及时发现建设领域中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程度,提出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主要表现在投资规模控制环节、招投标和合同环节、工程计量和变更环节、建设资金使用环节、征地拆迁环节。

4、改进方法强化手段

按不同审计要求和审计目的,对不同项目、不同规模分别选择与此相适应的审计方法。

(1)对工程内容简单,普通单一的投资项目,如:道路摊铺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维修改造工程、单体建筑工程、社区长效管理建设等,应进行工程结算审计。这些工程的主要成本是工程建筑成本,只要把工程结算审计了,等于将整个工程审计了。通过工程结算审计,揭示项目管理上的存在问题,纠正施工企业结算中的高估冒算现象,客观公正地审定工程造价,就能有效地控制造价,达到节省投资的审计目的。

(2)对一些投资涉及面广,项目完整的投资事项,如:新建学校、新建医院、新建道路等,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这类工程不仅审其工程结算,还要审其资金管理,要对整个项目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包括征地拆迁支出、勘察设计支出、施工监理支出、建筑管理支出和基建收入等。通过竣工决算审计,纠正虚报投资、侵占国家权益的行为,核准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并以此作为资产交接和确定新增资产的价值依据。

(3)对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建设项目,如行政中心建设、大型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等,可根据条件建立审计员派驻制度,对项目建设的重要节点或者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通过跟踪,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组织、管理、实施、评估、验收的各个环节,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从而了解整个工程的管理情况、财务情况、质量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确保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地使用。

(4)对一些具有全局性、影响广泛、群众关注、投资规模大的建设项目,如:标志工程、实事工程、社会公益工程等,可有选择地展开效益审计。效益审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审计,在对项目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投资效果情况审计的基础上,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评价投资项目的效益,重点揭露影响投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为政府科学决策、改善管理提供参考。

(四)支持审计机关创新审计机制

1.新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管体制

当前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主管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二是内控机制不完善;三是权责不明,政企不分。这造成了建设项目监管的“越位”和“缺位”,产生了“谁都管,谁也管不好、管不了”的现象。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审计监管体制的缺陷,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以审计机关统一集中行使监督职能为主的监督体制,修改并完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规章制度,剥离原来分散在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由审计机关统一集中行使,实现投资主体、管理主体与监督主体的彻底分离。二是理顺建设项目审计监管体制的内部机制。形成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关系,形成监督合力。

按145号令的要求,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未经审计机关审计的,或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未经审计机关审核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工程价款最终结算和竣工验收手续。审计机关作为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主管部门,通过审计,严肃查处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高估冒算、虚报投资、损失浪费、侵占国家权益等行为,为建设项目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2.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审计

建设项目后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立项决策评价、设计施工评价、生产运营评价和建设效益评价,可以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工作中很少将建设项目后评价作为基本建设程序的一部分,但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具有投资项目审计的重要特性,因此,可以将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作为投资项目审计的组成部分,由审计机关负责开展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最终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督。

建设项目后评价审计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对比考核项目前期预测情况、项目建成后实际结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生产项目建设条件变化,技术方案的实施,运营环境的变化等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

三、搞好人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执政为民,才能保证行使监督权的正确方向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就表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是来自并受制于人民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权力行使的过程既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也是代表人民利益,参与对国家事务管理的过程。因此作为代“民”行使监督权的机关必须忠实地代表人民的利益,时刻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监督工作始终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

(二)人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中心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完整实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算编制审计报告方式,实行重大项目、重点事项审计报告方式,及时、真实地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中所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

对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过程及经营管理审计或调查,揭露问题,提出建议,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投资领域的权力主要表现为决策权、审批权、监管权、建设资金支配权等等。通过审计揭露政府领导或政府部门因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合理或决策失误造成的无效投资及损失浪费等问题,监督其决策行为;揭露项目概算与实际严重脱节或弄虚作假申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监督政府部门的项目审批工作有无失察、失职的问题;揭露建设领域因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或监管滞后,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监督政府部门的监管行为是否及时有效;揭露政府领导或有关部门领导利用权力干预建设的活动,违反招投标法规的规定,干预工程承发包,不顾批准的设计概算,干预工程建设过程、建设工期等滥用权力的行为,监督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权力运用;揭露政府首长违反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安排,动用建设资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违规行为,监督政府领导对建设资金的支配权。

(三)把人大跟踪督办与审计的跟踪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保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效果的手段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浪费。纠正这种现象,审计机关必须前移审计“关口”,实行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人大机关与审计部门一体,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和手段,加大监督力度。每年都确定1-2个事项作为监督的重点工作,运用议案、专题调查,上下联动执法检查,开展评议以及作决议决定等形式和手段,加大监督的力度。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7篇

一、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的必要性

1、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有效政府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框架逐步建立,政府职能也随之进一步转变。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财政预算和执行相分离,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将财政预算作为控制成本、绩效衡量的主要依据。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求建立有效率的政府,财政预算和执行过程就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因此,评价政府高效运转就必须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这为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对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2、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日益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和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审计期望的需要。目前,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国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现阶段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面对两大挑战,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经济发展缺乏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对政府投资于公共资源产生的效益情况和政府投资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就显得尤为关注,并且逐渐从过程的关注转向结果的关注,从投入的关注转向产出的关注。由于公共资源的占用、政府管理活动的情况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社会需要对此产生的经济责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了解其相关的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成效。这样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成了适应社会监督机制和满足人民无限审计期望的必然结果。

3、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新的审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三大基本职责:真实、合法、效益审计。20__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也特别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审计署制定的20__年—20__年五年发展规划也明确了逐步提高效益审计比重的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审计法,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项目,监督和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进完善投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必须使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三足鼎立,效益审计势在必行。

4、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需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进入了以效益审计为重点,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阶段。我国以往的审计一直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以及效率、效果如何较少涉及。同时,现阶段开展的投资项目审计仍侧重于事后监督,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秋后算账,起不到预先警示的效果,发挥不了审计建设性作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项审计的制约因素和障碍。主要有: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务指导性不强,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投资效益审计理论框架、规范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方法体系;审计资源受限,没有足够的人才力量予以支撑。此外审计机关的独立地位、法制建设、规范程度等方面的现状,都可能制约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发展。

1、现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仍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弱化了效益审计的功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秩序混乱、财务会计数据失真现象十分普遍。在投资领域,建设市场混乱、违法乱纪局面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将目标定位于侧重评价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或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以及产生的效率和效果方面评价较少,并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安排真实、合法性审计有其客观必然性;但这导致了很难发现决策阶段的可行性论证、最终决策不符合实际,常常陷入有些项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程序上都是合法的,可实质上却没有效益或决策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的出现。由于对效益审计重视不够,投入力量不足,使得效益审计建设性的基本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效益审计的功能被弱化。

2、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我国《审计法》中虽提到效益审计的概念,但相关的配套法规还没有出台,审计署制订的审计准则也未涉及效益审计标准的规定;同时,实际工作中也缺少具体、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由于效益审计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建立,审计机关在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时大多以项目的一个内容或以专项审计调查的形式出现。审计做出的效益评价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何保障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实施,如何促使被审计单位据此改进管理提高效益,都迫切需要制度支撑。效益审计结论的社会认可度也缺少足够的法律保障。

3、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缺少客观的评价指标。效益审计最关键也最难的是在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目前我国正在探索中前进的投资效益审计还未建立起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财务指标多,非财务指标少;历史指标多,未来预测指标少;个体指标多,横向对比指标少;经济效益指标多,社会环境效益指标少;同时,评价指标多以有关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为依据,不仅存在局限性,而且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也很难保证。另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较粗,有的缺乏效益指标,有的只有数据计算结果,而没有数据计算的过程及相关统一囗径,有的缺少基础性的数据和资料,这给效益审计客观评价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仍处于以资金效益、以事后审计方式为主的阶段。目前开展的投资效益审计偏重于资金效益的评价,忽视了对整个投资项目各个环节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离实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仍有很大的距离。同时,审计方式多是事后审计,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主要成果是核减额,审计中就项目谈效益倾向严重,对因体制、制度造成问题的原

因分析不够。这种审计忽略了建设过程中决策、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环节,就是发现漏洞、造成损失浪费,也是无法挽回。

5、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受人才缺乏和审计成本的制约。由于审计机关对投资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属于公务员系列的国家审计人员较低的报酬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优秀专业人才加入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能力结构不合理,投资审计人员缺少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缺少具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审计队伍中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同时,由于客观评价投资项目效益建立在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真实合法性审计后取得可靠相关的数据,再获取专家的意见以及延伸调查、走访积累数据的基础之上,因此,效益审计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安排。由于审计成本的限制,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不系统,存在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个别问题进行审计,并且许多数据借助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客观性程度不高。上述情况制约着投资效益审计的开展,影响着效益结果的评价。

6、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滞后,实践性不强。近几年来,投资效益审计理论的研究虽然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离形成有我国特色、系统而完整的投资审计理论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上理论研究滞后,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已开展的投资效益审计主要也仅仅是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效益审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未形成成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难以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效益审计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开展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既应认清客观面临的障碍,又应充分评价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已经蕴含的较为丰富的效益审计成分。在具体组织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在现有审计环境下,正视客观困难,明确现阶段效益审计的目标、合理选择项目,探索政府投资建设效益审计。一方面应量力而行,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不能因过分强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将效益审计复杂化,导致放缓实践步伐;另一方面应认识效益审计的深刻内涵,不能将效益审计简单化,以为效益审计就是查处问题、核减造价,从而导致探索创新的动力缺失。在现有主客观条件下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审计内容、方式和目标上更多地体现效益审计的理念。探索效益审计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下的实现途径,达到深化管理监督,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当前的效益审计需要深化审计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在审计方式上,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在审计内容上,要以揭示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只有充分体现效益审计的理念,效益审计才能定位准确,效益审计才能方法恰当,效益审计才能顺利开展,效益审计目标才能实现。

2、完善效益审计的相关法规、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投资审计规范化的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审计署要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审计署要及时收集各地审计机关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先进经验和精品案例,认真总结、形成共识,升华为对全国有指导性、实用性的操作指南;各级审计机关也要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及财政部的相关会计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省、本地区开展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制定当地的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要密切合作,联合制定有关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特别要以从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超前制定出投资对环境影响的绿色评价指标,作为审计人员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合理体现审计的目标,应体现审计取证的经济性,应体现社会的公认性;内容应包括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各类指标,覆盖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等方面。

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核心“3e”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economy)是研究投入,是实现有效目标投入的最小化,就是节约,“花得少”;效率性(efficiency)是研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产出是最大化,“花得好”;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研究产出,实际产出比计划产出比较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花得值”。“3e”关系如下图:

计划投入 —— 效率性 —— 计划产出

| 经 效 | | 济 果 |

| 性 性 |

实际投入 —— 效率性 —— 实际产出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即投资项目经济性评价指标、投资项目效率性评价指标、投资项目效果性评价指标。对这三个指标,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可分别设计可考量的定量指标和可操作的定性指标,构成指标体系。

现以道路工程效益审计为例,借鉴1993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20__年《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评价指标体系和现有的审计研究成果,建立道路(包括市政道路和公路等)工程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可参见下表),现对指标说明如下:

道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指标

经济性评价指标

(1)实际投资变化率

=[(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或计划投资额))/批复概算(或计划投资额)]×100%

≤0为好,说明决算没有超概算,投资计划控制较好

(2)单位道路长度造价

=审定的工程竣工决算造价∕道路长度

≤该地区同类工程单位道路长度平均价,如偏高建议以后加强造价全过程控制与跟踪审计。

(3)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

=[(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100%

≤0,说明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决算没有超概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计划控制较好

(4)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

=[(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0,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建设单位管理费计划控制较好。

(5)单位投资占用耕地率

=项目占用

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

与同类项目比较,小于同类项目单位投资占用耕地率为良好

效率性评价指标

(1)静态投资回收期

=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或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建设项目年利税总额+折旧)

小于行业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可行

效果性评价指标

(1)计划工期增减率

=(竣工工程实际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100%

≤0,说明工程提前完成,节省了工期,工期控制效果良好。>0,说明工程延期完成。

(2)工程合格率

=(被评为合格的单项工程(标段)个数∕全部验收鉴定的单项工程(标段)个数)×100%

工程合格率等于100%,说明质量控制效果好

(3)工程优良率

=(被评为优良单项工程个数∕全部验收签订单项工程个数)×100%

工程优良品率100%,说明工程质量控制效果好

以上为结合道路工程投资项目的自身特点而设置的特定指标的效益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对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建议应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

目前,在投资项目审计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标准:一是已有的行业标准,二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标准,三是被审计单位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办法等,四是国家制定和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目标、指标,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规范、技术标准等。审计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实际具备的效益审计的条件,客观、谨慎的予以评价。

4、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建设工程因工程组织管理、投资管理体制、审计监督缺位等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可行性论证不够,长官意志替代技术管理和科学决策。

(2)违背建设程序和导致规模扩大。

(3)设计粗糙导致费用增加。

(4)招投标法等法规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招标前“设局”,招放中“演戏”,暗箱操作,串标泄标,违法违规等现象严重。

(5)承包合同条款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执行不严格,矛盾纠纷导致仲裁和法律诉讼。

(6)管理体制不科学,业主非专业人员多。

(7)业主在过程中随意变更和乱签证。

(8)设计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无意义的结构修改和功能变更。

(9)材料设备的招标流于形式,“看样不定价”,权利始终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10)进度款比例过高,超付工程款及引起结算困难,工程悬而不结现象严重。

(11)施工过程中违规作弊签证时有发生。

(12)提前竣工发生赶工措施费争议。

(13)工程资料收集不及时,管理不规范导致管理混乱和结算中纠纷。

(14)建筑市场不规范导致不正之风和。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要积极创造条件并依法开展建设过程跟踪审计,以切实减少乃至杜绝违规行为。

所谓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结、决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和业主、施工等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通过建设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对建设程序的各个环节和项目管理整个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建议,督促建设单位纠正和关注,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从而减少乃至杜绝无可挽回的质量缺失和价值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8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yb”为你整理了这篇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反馈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审计局:

贵局关于龙泉市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收悉。首先感谢贵局一直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整改如下:

一、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1.个别项目未取得用地批准手续。“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龙泉瑞洋引水工程(一期)PPP项目,仅办理了临时用地手续,未办理相关永久用地批准手续。”

整改措施:目前已与市国土部门对接,正在办理相关永久用地批准手续。

2.合同条款的签订违背竞价公告的实质性内容,多支付5.88万元服务费。“龙泉市水利局于2018年12月24日将龙泉市瑞垟引水一期工程PPP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编制进行网上竞价,收费标准按照《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咨询服务收费暂行标准》执行,最终由浙江正和风险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以10%下浮率竞价成功。”“龙泉市水利局、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作为甲方与乙方浙江正和风险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未按照上述收费办法确定合同价,而是直接定价12万元,并由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支付了该笔费用。”“按照竞价公告的收费标准,合同价应为[6+(20000-10000)*0.025%]*1.0(行业调整系数)*0.8(社会稳定风险敏感程度调整系数)*1(区域范围调整系数)*0.9=6.12万元,多支付5.88万元服务费。龙泉市水利局应督促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追回多支付的服务费。”

整改措施: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针对多支付的5.88万元服务费问题,已于2020年8月24日退回。

3.未保存未中标单位投标文件。“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未保存未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

整改措施: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9月初召开公司全体会议,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招投标工作管理和学习,并按要求保存好未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

4.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PPP合同。“龙泉市水利局于2018年5月7日在浙江政府采购网上公示了龙泉市瑞垟引水一期工程PPP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并于2018年6月29日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签订合同。”

整改措施:加强合同管理,在今后项目招投标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5.未在规定时间内公告PPP合同。“龙泉市水利局于2018年12月26日与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龙泉成立的项目公司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签订PPP项目合同,并于2019年3月14日在浙江政府采购网上公告龙泉市瑞垟引水一期工程PPP项目合同。”

整改措施:加强信息公开管理,在今后项目管理中,按规定及时公开项目信息。

二、项目建设推进及质量控制情况

1.项目实施进度偏慢。“我市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重大水利项目龙泉市龙泉溪二期治理工程、龙泉市梅溪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龙泉市八都溪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龙泉市岩樟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四个项目截至2019年底计划完成投资35159万元,经审计,截至2020年5月底,实际完成投资16223.7万元,实际完成占计划总投资的46.14%。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应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整改措施:为加快中央、省、市、县计划执行进度和水利建设项目推进,确保水利投资计划和水利建设任务的完成,10月28日我局制定下发《2020年水利项目推进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攻坚对象、倒排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员、建立督查机制,确保完成投资计划和任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个别建设项目存在安全隐患。“经审计现场查看,龙泉市八都溪流域八都镇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有300多米亲水通道采用天然河床作为底部基础,部分河床基础已被河水冲刷掏空,导致该段亲水通道悬空架设,有翻覆或坍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应对该段基础进行加固,消除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该段亲水通道位于自然河滩上,设计计算能满足亲水通道承载力要求,地基掏空段位于堰坝下游长约10余米,水情情况较复杂,目前工程尚在施工中,对于该情况,目前我单位已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修复处置。

三、项目资金筹集使用情况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9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yb”为你整理了这篇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反馈问题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审计局:

贵局关于龙泉市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收悉。首先感谢贵局一直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整改如下:

一、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1.个别项目未取得用地批准手续。“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龙泉瑞洋引水工程(一期)PPP项目,仅办理了临时用地手续,未办理相关永久用地批准手续。”

整改措施:目前已与市国土部门对接,正在办理相关永久用地批准手续。

2.合同条款的签订违背竞价公告的实质性内容,多支付5.88万元服务费。“龙泉市水利局于2018年12月24日将龙泉市瑞垟引水一期工程PPP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编制进行网上竞价,收费标准按照《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咨询服务收费暂行标准》执行,最终由浙江正和风险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以10%下浮率竞价成功。”“龙泉市水利局、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作为甲方与乙方浙江正和风险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未按照上述收费办法确定合同价,而是直接定价12万元,并由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支付了该笔费用。”“按照竞价公告的收费标准,合同价应为[6+(20000-10000)*0.025%]*1.0(行业调整系数)*0.8(社会稳定风险敏感程度调整系数)*1(区域范围调整系数)*0.9=6.12万元,多支付5.88万元服务费。龙泉市水利局应督促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追回多支付的服务费。”

整改措施: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针对多支付的5.88万元服务费问题,已于2020年8月24日退回。

3.未保存未中标单位投标文件。“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未保存未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

整改措施: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9月初召开公司全体会议,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招投标工作管理和学习,并按要求保存好未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

4.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PPP合同。“龙泉市水利局于2018年5月7日在浙江政府采购网上公示了龙泉市瑞垟引水一期工程PPP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并于2018年6月29日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签订合同。”

整改措施:加强合同管理,在今后项目招投标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5.未在规定时间内公告PPP合同。“龙泉市水利局于2018年12月26日与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龙泉成立的项目公司浙江龙泉瑞洋引水开发有限公司签订PPP项目合同,并于2019年3月14日在浙江政府采购网上公告龙泉市瑞垟引水一期工程PPP项目合同。”

整改措施:加强信息公开管理,在今后项目管理中,按规定及时公开项目信息。

二、项目建设推进及质量控制情况

1.项目实施进度偏慢。“我市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重大水利项目龙泉市龙泉溪二期治理工程、龙泉市梅溪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龙泉市八都溪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龙泉市岩樟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四个项目截至2019年底计划完成投资35159万元,经审计,截至2020年5月底,实际完成投资16223.7万元,实际完成占计划总投资的46.14%。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应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整改措施:为加快中央、省、市、县计划执行进度和水利建设项目推进,确保水利投资计划和水利建设任务的完成,10月28日我局制定下发《2020年水利项目推进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攻坚对象、倒排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人员、建立督查机制,确保完成投资计划和任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个别建设项目存在安全隐患。“经审计现场查看,龙泉市八都溪流域八都镇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有300多米亲水通道采用天然河床作为底部基础,部分河床基础已被河水冲刷掏空,导致该段亲水通道悬空架设,有翻覆或坍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应对该段基础进行加固,消除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该段亲水通道位于自然河滩上,设计计算能满足亲水通道承载力要求,地基掏空段位于堰坝下游长约10余米,水情情况较复杂,目前工程尚在施工中,对于该情况,目前我单位已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修复处置。

三、项目资金筹集使用情况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审计调查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2011〕54号)精神,凤庆县于2011年9月7日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寄宿学生早餐计划,为每名中小学寄宿制学生(含农村学前班)每天发放一个熟鸡蛋,惠及201所学校的30713名寄宿学生。2011年12月28日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到一个熟鸡蛋、一杯学生奶(价值2元)的营养早餐和一个串荤(价值1.5元)的营养午餐,资金除国家为每生每天补助3元外,县财政为每生每天补助0.5元,并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为学生提供营养餐产生的水、电、燃料、人员工资等费用。2012年春季学期,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的学校共256所,覆盖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1205名学生受益。农村寄宿制学前班学生1140人和城区寄宿制义务教育学生860人继续实施原来的早餐计划,即为每名学生每天提供一个熟鸡蛋。凤庆县通过政府采购,鸡蛋和牛奶分别由云南双江三祥养殖有限公司、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及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配送到乡镇,营养午餐通过学校食堂供餐(194校)和家庭托餐(62校)解决。

(二)审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审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是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各乡(镇)教办室及调查实施营养改善项目计划的20个学校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31日营养改善项目情况。

(三)营养改善项目资金情况

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31日,凤庆县安排营养改善项目资金3 077.3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 043.18万元,市级补助资金68.5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965.54万元。

(四)营养改善项目计划信息公示情况

凤庆县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实施学校名单以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各实施学校、学校食堂和托餐家庭按要求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标准、带量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二、审计调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学校情况

审计调查了凤庆县13个乡镇实施营养改善项目计划的21所学校,确保每个乡镇至少调查1所学校。

(一)学校营养改善项目资金情况

21所学校营养改善项目专项资金收支清楚,各项支出能够按照资金性质列支,专款专用,学校结余资金也按规定管理与使用。

(二)学校食堂情况

在调查的21所学校中,4所学校食堂属于学校直接管理,其中:1所学校的食堂工勤人员为公益性岗位,3所学校的食堂工勤人员为学校临时聘请;2所学校食堂属于家庭托餐;15所学校食堂属于承包经营,其中:14所学校不收取承包费,1所学校每年收取食堂租金8万元。有2所学校的食堂承包给学校教师的家属,其中:1所完小食堂由中心校报账员的妻子承包,对学生的服务态度差,食堂卫生条件差,补助资金由报账员支付给其妻子,缺乏监管制约。

(三)营养早餐、午餐及晚餐的满意度情况

审计调查学生586人,营养早餐满意402人,占69%,不满意184人,占31%;营养午餐满意375人,占64%,不满意211人,占36%;498名学生在学校吃晚餐,晚餐满意365人,占73%,不满意133人,占27%。审计调查教师64人,营养早餐满意58人,占91%,不满意6人,占9%;营养午餐满意61人,占95%,不满意3人,占5%;52位教师在学校吃晚餐,晚餐满意50人,占96%,不满意2人,占4%。审计调查工勤人员14人,营养早餐、营养午餐及晚餐满意10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校食堂大多数仍然属于承包经营

凤庆县营养改善项目实施学校256所,其中:25所学校食堂由学校直接经营,后勤人员工资由财政与学校承担;168所学校食堂属于承包经营,学校负责指导与监管,其中:162所学校不收取食堂承包者任何费用,6所学校收取食堂承包者一定的管理费或食堂租金;1所学校由教师亲自做饭;62所学校无条件自办食堂,实行家庭托餐。

(二)学校食堂硬件条件落后,实行零利润经营难度较大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凤庆县学校食堂就餐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部分学校食堂面积狭窄、食堂冷藏、消毒设备缺乏。根据省、市、县要求,所有学校食堂2012年底必须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审计调查认为学校食堂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难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学校无食堂;二是学校食堂退出承包后,后勤服务人员编制不足,聘用人员的工资经费困难,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区域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师;三是部分学校因与外商签订10年食堂承包合同,学校食堂所有设备由外商投资,如何完善退出机制,尚待有关部门研究。

(三)营养早餐品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浪费

按照凤庆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方案,营养早餐由学校每天早上发给每名学生一个熟鸡蛋和一杯学生奶,但学生天天早上吃熟鸡蛋,有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不想吃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浪费。

(四)特殊群体学生营养改善问题

在营养改善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有的学生因身体状况特殊,不能吃鸡蛋或纯牛奶;有的学生因民族特殊,如回族,不能吃猪肉,这部分特殊群体学生的营养改善问题如何解决,尚待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促进营养改善项目的公平。

(五)学校、教师的负担加重

农村小学校点,学校无食堂,也无法实行家庭(个人)托餐,教师每天既要为学生煮鸡蛋,又要为学生准备营养午餐,还要给学生上课,导致教师的负担加重,精力分散,对其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审计调查建议

(一)补足农村教师,解决食堂工作人员编制

农村教师编制短缺问题在实施营养早餐计划中再次凸显,学校没有厨房工作人员的编制,只好采取教师轮流值班、家长志愿服务或雇佣临时人员等方式。仅靠教师、家长的义务服务,显然难以持久。目前,凤庆县按照每50名学生配1名工勤人员的要求,应配备824名工勤人员,缺编700人左右。需要从制度上解决寄宿制学校食堂没有工作人员编制和开支等问题。

(二)科学调研农村学生体质,设计均衡营养搭配的标准化配餐

目前,凤庆县用于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的食物结构还比较单一。建议在制定营养改善计划时,要实地调研、科学检测、合理搭配。通过科学的检测,了解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根据检测结果,因地制宜地确定营养物品、营养食谱和供餐模式,对特定食物过敏的学生设计价格等同、营养相当且安全的替代食品。

(三)积极争取民间组织参与改善学校食堂硬件条件投入

目前,我国很多民间组织参与营养改善项目,他们主要为实施学校提供免费的厨房设备,如由中国关工委和安利公益基金共同主办的“春苗营养厨房”项目,由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九阳希望基金,专项用于援建“九阳希望厨房”项目,由卡夫食品公司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卡夫希望厨房”项目。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1篇

一、一级质量复核的基本程序、主要问题和改进构想

一级质量复核是三级质量复核之中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保证审计报告质量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般由项目经理或者项目骨干人员承担。

(一)一级质量复核的基本程序。1. 项目组成员整理好审计工作底稿,由项目经理或者骨干成员根据现场审计收集的充分证据审核工作底稿,并撰写完成审计报告(草稿);2. 审计报告(草稿)撰写完毕后,由项目经理或者骨干成员负责修改定稿,即进行一级复核;3.项目经理或者骨干成员将电子版审计报告(草稿)打印成纸质审计报告(草稿),并加上“审计报告签发单”,以便逐级审核后签字。

(二)一级质量复核程序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第一,个别项目经理在审计报告还没有真正修改定稿、财务数据和文字内容没有全部核对准确的情况下,就将审计报告(草稿)移入二级复核程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的项目经理错误地认为,后面有二级复核和三级复核环节把关,一级复核是否彻底并不重要。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与客户对提供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有关,也与报告撰写人和一级复核人员没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有关。第二,有的项目经理于一级复核时,对报告模版要求披露的财务信息模块进行了删除,使财务报告的内容残缺不全;也有个别项目经理应客户的要求,擅自将与客户税收、利润等敏感性数据有关的表格添加到审计报告中,这势必增加审计报告的潜在风险。第三,审计报告撰写与一级质量复核工作由同一人承担,导致一级复核程序流于形式。即审计报告由项目经理亲自撰写且自己定稿,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一级质量复核。这是因为项目经理之间没有经济利益制约关系,不便于划分差错责任,组织在不同项目经理之间进行一级交叉复核又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完善一级质量复核程序的构想。第一,进一步完善一级质量复核的控制办法,加大对项目经理报告质量的考核力度。项目经理是否尽职尽责对于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具有第一位的作用,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将审计报告质量等级评价与项目经理的薪酬、晋职、晋级进行挂钩。第二,审计报告撰写人如果需要添加和删去审计报告模版规定的基本内容,必须事先报请分管合伙人同意,否则就应作为重大差错处理。第三,有必要在审计报告签发单上增加“审计报告撰写人”一栏,以便撰写人撰写完毕后在其中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时间,然后交由一级质量复核人复核并签字。为防止一级复核程序形同虚设,需规定报告撰写与一级质量复核工作不得由同一人承担和签字。如果是项目经理撰写审计报告,则必须由同一项目组里的另一骨干成员承担一级质量复核工作并签字,反之亦然。

二、二级质量复核的必要程序、基本内容、主要问题和改进构想

二级质量复核工作一般由审计部门经理或其委托的复核人员承担,相对质监部来说具有半专业化半职业化的性质。因此,要按照复核的基本内容与要求逐一进行复核,不可“偷工减料”。

(一)二级质量复核的必要程序。1. 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做好质量复核中发现差错的详细记录,并在审计报告签发单上签字,以明确责任;2. 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发现有疑问要亲自与项目经理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3. 项目经理按照复核记录和沟通一致的意见,对审计报告草稿进行修改。

(二)二级质量复核的基本内容。1. 复核报告主表与附表中的所有数据、比例是否准确;2. 复核报告全部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有无错误、遗漏和重复的内容;3. 复核报告中的重大财务信息是否准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经济事项调整是否正确等,必要时还需要核对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4. 复核报告所有大小标题是否正确、一致;5. 复核报告全文的字体、字号和间隔是否符合本所审计报告模版规定的风格要求;6. 复核报告各个级次的序号是否正确、连续;7. 复核报告所有落款的日期是否正确、一致。

(三)二级质量复核环节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第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产出的旺季(每年1月至4月)需要进行二级质量复核的审计报告数量很多,如果每个审计部门只有一位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就难以及时完成二级质量复核工作任务,因而影响审计报告产出的及时性。第二,为解决二级质量复核人员不够的问题,有的审计部门负责人会临时安排其他审计人员加入到二级复核人员的行列。而这些审计人员可能没有质量复核的经历,缺乏复核工作的经验,一般难以充分发现审计报告草稿中的各种差错,因此会降低二级复核的差错拦截率。第三,有的项目经理为了迅速出具审计报告而希望简化复核程序,要求二级复核人员只签字、不复核,或要求复核人员只审阅一下审计报告的格式就签字过关。第四,个别项目经理没有按照二级复核记录和与二级复核人员沟通所达成的意见对审计报告草稿进行全面修改,就将审计报告(草稿)移送到三级质量复核程序。例如当项目经理在与二级复核人员对存疑事项沟通达成一致后,仍然将审计报告草稿回归到并不完全正确的报告模版中去。应该知道,再好的审计报告模板也会有文字表述和报表格式方面的错误,质量复核人员和项目经理应当及时发现和实事求是地改正这些错误。

(四)提高二级质量复核差错拦截率的改进构想。第一,对于复核工作量大与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少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予以解决。一是各审计部门可以在审计报告产出旺季多安排其他审计人员参加二级质量复核工作,且要求这些参与复核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在同一审计部门内组织项目经理间进行交叉的二级质量初步复核,然后由相对固定的一名二级质量复核人员重点把关后签字。这样,既可以提高二级质量复核效率,又可以增进审计报告质量的稳定性。第二,要在审计报告质量复核的制度规定中,授予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发回重审”的权力。即为防止个别项目经理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当二级复核人员发现审计报告问题很多时,有权将审计报告草稿退给项目经理,由其继续修改完善后再进入二级质量复核程序。第三,为了防止有的二级质量复核人员“不复核就签字”的情况发生,可以在报告质量复核制度中规定,将二级复核人员的复核记录纳入审计工作底稿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二级质量复核人员是否检查发现了应当发现的差错,另一方面又可以验证项目经理是否按照复核记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三、三级质量复核的一般程序、主要问题和改进构想

无论是三级质量复核还是第三级质量复核,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指南中都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实行三级质量复核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一般有两种三级质量复核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先由主任会计师或其委托的副主任会计师(包括合伙人、副总经理等)承担第三级质量复核程序并签字,之后再由质监部进行总体质量控制复核;第二种模式,是先由质监部负责第三级质量复核,然后再由主任会计师或其委托的副主任会计师审核签字。由于笔者倾向于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第二种模式进行三级质量复核,因此选择第二种模式展开论述。

(一)三级质量复核的一般程序。1. 项目经理将纸质审计报告(草稿)送质监部登记、分类;2. 质监部负责人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审计报告划分为当期复核事项与期后复核事项两大类;3. 对确定为当期复核事项的审计报告,分配给专业的三级质量复核人员进行初审复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和初审评分;4. 项目经理根据三级质量复核发现的差错记录进行审计报告草稿修改;5. 三级复核人员对修改过的审计报告进行终审复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和终审评分;6. 项目经理将再次修改完善的审计报告送主任会计师或者副主任会计师审核后签发;7. 质监部在审计工作和报告复核工作的淡季(5月至11月),对确定为期后复核事项的审计报告组织力量进行质量复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和评分;8. 质监部对当期复核事项和期后复核事项的审计报告进行综合评分,并得出全所每个审计部门及其每个项目经理的平均差错拦截率和综合评分;9. 质监部对各个审计部门及其项目经理进行综合评分情况的通报,并进行奖励与处罚。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2篇

一、一级质量复核的基本程序、主要问题和改进构想

一级质量复核是三级质量复核之中的第一个环节,对于保证审计报告质量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般由项目经理或者项目骨干人员承担。

(一)一级质量复核的基本程序。1. 项目组成员整理好审计工作底稿,由项目经理或者骨干成员根据现场审计收集的充分证据审核工作底稿,并撰写完成审计报告(草稿);2. 审计报告(草稿)撰写完毕后,由项目经理或者骨干成员负责修改定稿,即进行一级复核;3.项目经理或者骨干成员将电子版审计报告(草稿)打印成纸质审计报告(草稿),并加上“审计报告签发单”,以便逐级审核后签字。

(二)一级质量复核程序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第一,个别项目经理在审计报告还没有真正修改定稿、财务数据和文字内容没有全部核对准确的情况下,就将审计报告(草稿)移入二级复核程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的项目经理错误地认为,后面有二级复核和三级复核环节把关,一级复核是否彻底并不重要。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与客户对提供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有关,也与报告撰写人和一级复核人员没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有关。第二,有的项目经理于一级复核时,对报告模版要求披露的财务信息模块进行了删除,使财务报告的内容残缺不全;也有个别项目经理应客户的要求,擅自将与客户税收、利润等敏感性数据有关的表格添加到审计报告中,这势必增加审计报告的潜在风险。第三,审计报告撰写与一级质量复核工作由同一人承担,导致一级复核程序流于形式。即审计报告由项目经理亲自撰写且自己定稿,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一级质量复核。这是因为项目经理之间没有经济利益制约关系,不便于划分差错责任,组织在不同项目经理之间进行一级交叉复核又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完善一级质量复核程序的构想。第一,进一步完善一级质量复核的控制办法,加大对项目经理报告质量的考核力度。项目经理是否尽职尽责对于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具有第一位的作用,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将审计报告质量等级评价与项目经理的薪酬、晋职、晋级进行挂钩。第二,审计报告撰写人如果需要添加和删去审计报告模版规定的基本内容,必须事先报请分管合伙人同意,否则就应作为重大差错处理。第三,有必要在审计报告签发单上增加“审计报告撰写人”一栏,以便撰写人撰写完毕后在其中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时间,然后交由一级质量复核人复核并签字。为防止一级复核程序形同虚设,需规定报告撰写与一级质量复核工作不得由同一人承担和签字。如果是项目经理撰写审计报告,则必须由同一项目组里的另一骨干成员承担一级质量复核工作并签字,反之亦然。

二、二级质量复核的必要程序、基本内容、主要问题和改进构想

二级质量复核工作一般由审计部门经理或其委托的复核人员承担,相对质监部来说具有半专业化半职业化的性质。因此,要按照复核的基本内容与要求逐一进行复核,不可“偷工减料”。

(一)二级质量复核的必要程序。1. 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做好质量复核中发现差错的详细记录,并在审计报告签发单上签字,以明确责任;2. 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发现有疑问要亲自与项目经理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3. 项目经理按照复核记录和沟通一致的意见,对审计报告草稿进行修改。

(二)二级质量复核的基本内容。1. 复核报告主表与附表中的所有数据、比例是否准确;2. 复核报告全部文字表述是否准确,有无错误、遗漏和重复的内容;3. 复核报告中的重大财务信息是否准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经济事项调整是否正确等,必要时还需要核对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4. 复核报告所有大小标题是否正确、一致;5. 复核报告全文的字体、字号和间隔是否符合本所审计报告模版规定的风格要求;6. 复核报告各个级次的序号是否正确、连续;7. 复核报告所有落款的日期是否正确、一致。

(三)二级质量复核环节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第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产出的旺季(每年1月至4月)需要进行二级质量复核的审计报告数量很多,如果每个审计部门只有一位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就难以及时完成二级质量复核工作任务,因而影响审计报告产出的及时性。第二,为解决二级质量复核人员不够的问题,有的审计部门负责人会临时安排其他审计人员加入到二级复核人员的行列。而这些审计人员可能没有质量复核的经历,缺乏复核工作的经验,一般难以充分发现审计报告草稿中的各种差错,因此会降低二级复核的差错拦截率。第三,有的项目经理为了迅速出具审计报告而希望简化复核程序,要求二级复核人员只签字、不复核,或要求复核人员只审阅一下审计报告的格式就签字过关。第四,个别项目经理没有按照二级复核记录和与二级复核人员沟通所达成的意见对审计报告草稿进行全面修改,就将审计报告(草稿)移送到三级质量复核程序。例如当项目经理在与二级复核人员对存疑事项沟通达成一致后,仍然将审计报告草稿回归到并不完全正确的报告模版中去。应该知道,再好的审计报告模板也会有文字表述和报表格式方面的错误,质量复核人员和项目经理应当及时发现和实事求是地改正这些错误。

(四)提高二级质量复核差错拦截率的改进构想。第一,对于复核工作量大与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少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予以解决。一是各审计部门可以在审计报告产出旺季多安排其他审计人员参加二级质量复核工作,且要求这些参与复核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在同一审计部门内组织项目经理间进行交叉的二级质量初步复核,然后由相对固定的一名二级质量复核人员重点把关后签字。这样,既可以提高二级质量复核效率,又可以增进审计报告质量的稳定性。第二,要在审计报告质量复核的制度规定中,授予二级质量复核人员“发回重审”的权力。即为防止个别项目经理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当二级复核人员发现审计报告问题很多时,有权将审计报告草稿退给项目经理,由其继续修改完善后再进入二级质量复核程序。第三,为了防止有的二级质量复核人员“不复核就签字”的情况发生,可以在报告质量复核制度中规定,将二级复核人员的复核记录纳入审计工作底稿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二级质量复核人员是否检查发现了应当发现的差错,另一方面又可以验证项目经理是否按照复核记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三、三级质量复核的一般程序、主要问题和改进构想

无论是三级质量复核还是第三级质量复核,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指南中都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实行三级质量复核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一般有两种三级质量复核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先由主任会计师或其委托的副主任会计师(包括合伙人、副总经理等)承担第三级质量复核程序并签字,之后再由质监部进行总体质量控制复核;第二种模式,是先由质监部负责第三级质量复核,然后再由主任会计师或其委托的副主任会计师审核签字。由于笔者倾向于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第二种模式进行三级质量复核,因此选择第二种模式展开论述。

(一)三级质量复核的一般程序。1. 项目经理将纸质审计报告(草稿)送质监部登记、分类;2. 质监部负责人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审计报告划分为当期复核事项与期后复核事项两大类;3. 对确定为当期复核事项的审计报告,分配给专业的三级质量复核人员进行初审复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和初审评分;4. 项目经理根据三级质量复核发现的差错记录进行审计报告草稿修改;5. 三级复核人员对修改过的审计报告进行终审复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和终审评分;6. 项目经理将再次修改完善的审计报告送主任会计师或者副主任会计师审核后签发;7. 质监部在审计工作和报告复核工作的淡季(5月至11月),对确定为期后复核事项的审计报告组织力量进行质量复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和评分;8. 质监部对当期复核事项和期后复核事项的审计报告进行综合评分,并得出全所每个审计部门及其每个项目经理的平均差错拦截率和综合评分;9. 质监部对各个审计部门及其项目经理进行综合评分情况的通报,并进行奖励与处罚。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3篇

与原审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中关于审计报告的规范内容更加系统和完整,进一步提高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

在最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直接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的准则有3个,即《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另外,在其他相关审计准则中,还就涉及审计报告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了规范。笔者认为,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中涉及审计报告的规定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显得更加系统和完整,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明确了审计报告的分类

根据原准则的规定,审计报告包括四种类型,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新准则对审计报告的要素进行了调整,并将审计报告划分为标准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类。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样的划分在便于准则表述的同时,严格限定了标准审计报告的范畴,强调除了可能附加强调事项段以外,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不能附加说明段和任何修饰性用语,更加规范了审计意见的表述。

有一点需要说明,1501号审计准则在解释标准审计报告时提到附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但1502号审计准则指出:“本准则所称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就是说,1502号审计准则在解释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并未将附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在内,也未对这一审计报告加以解释。对这种审计报告,国际审计准则700号(修订)《对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中的要求是:“一些标准、法律或审判中的惯例可能要求或允许注册会计师对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责任或审计报告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单独的段落进行说明。”

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可能为了遵守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规定或自愿选择与财务报表一同披露一些财务报表框架并不要求披露的补充信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可能涉及或不涉及这些补充信息,如果审计意见不涉及这些补充信息,注册会计师必须确认这些补充信息与已审计的财务报表能够显著地区分开来。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没有显著区别,就应当在审计报告中进行说明。但这并不能解除注册会计师发现未经审计的补充信息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存在重大不一致的责任。

二、增加了需要附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

新准则规定,当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时,如果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或者存在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事项(持续经营问题除外),或者存在其他审计准则规定的附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附加强调事项段。除此以外,不应在意见段之后附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解释性段落,以免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与原准则相比,需要附加强调事项段的两种基本情形不变,但新准则中增加了“其他审计准则规定的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因为强调事项段的目的在于提醒报表使用者关注,所以新准则中增加需要附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更有利于维护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其他审计准则中规定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有: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中规定,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为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当,选用了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选用的其他编制基础是适当的,且财务报表已做出充分披露,则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考虑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管理层选用的其他编制基础。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中规定,在财务报表报出后,如果知悉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讨论。如果管理层修改了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新的审计报告应当增加强调事项段,提请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修改原财务报表原因的详细说明,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原审计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中提及两种情况可以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第一,当以前针对上期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为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如果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虽已解决,但对本期仍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可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提及这一情况。第二,注册会计师在对本期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可能注意到影响上期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而以前未就该重大错报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上期财务报表未经更正,也未重新出具审计报告,但比较数据已在本期财务报表中恰当重述和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这一情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中规定,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阅读其他信息(即在被审计单位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包含的除已审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时,发现其他信息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存在重大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审计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是否需要修改。如果需要修改其他信息而被审计单位拒绝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该重大不一致,或采取其他措施。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中规定,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在强调事项段中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工作的范围,简要财务报表应当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以及审计报告一并阅读;或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信息附注中对上述事项的说明。

三、取消了标注双重审计报告日期的做法

对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公布日获知的期后事项,原准则规定,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了追加审计程序,并已作了适当处理,在标注审计报告日期时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签署双重审计报告日,即保留原审计报告日,并就该期后事项注明新的审计报告日;或者更改审计报告日,即将审计报告日推迟至完成追加审计程序时的日期。

按照1332号新准则――《期后事项》的内容,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二是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对这两种情形,新准则中取消了在审计报告中标注双重日期的做法,而要求采用更改审计报告日的做法。具体要求是:无论是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还是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并与管理层讨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相比之下,更改审计报告日的做法在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内全面地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范围,而标注双重日期的做法仅在反映有关的特定项目方面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显然,取消标注双重审计报告日期的做法意味着新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

四、对合同遵守情况的审计报告采用积极保证方式

除对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实施审计外,注册会计师还可能执行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即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3)合同的遵守情况;(4)简要财务报表。

对于上述4种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审计报告,原准则规定,除合同遵守情况的审计以外,其他3种审计业务的审计报告都应当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而合同遵守情况的审计报告采用消极方式提出结论,即要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中指明是否发现法规、合约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未得到遵循的情况。但是,新准则中要求在上述4种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审计报告中全部采用积极保证方式提出结论,即对按照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要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中说明财务报表是否按照指定的特殊基础编制;在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审计报告中,要在意见段中说明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是否按照指定的编制基础编制;在合同遵守情况的审计报告中,要在意见段中说明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了合同的特定条款;在简要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中,要在意见段中说明,简要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与其依据的已审计财务报表一致。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目的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为使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审核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审计底稿为基础,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对审计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但必须在报告中揭示的情况,责成审计组继续深入检查,将工作底稿补充完整。二是审计报告是否以 法律 法规为准绳,引用法规条文是否有效、准确。三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问题定性是否正确,评价是否到位。四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帮、促为出发点,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对被审计单位目前或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五是审计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层次是否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列,用词是否恰当,审计报告作为专业文书,应切忌用华丽辞藻或修饰的方法等。

5.审计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

做好以下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以后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认真开展项目 总结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组长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总结,提出本次项目开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类似项目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后续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已报告的业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有效和及时的过程。为保证后续审计的质量得到控制,首先,应将后续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书面章程中得到明确。其次,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加强审计人员对风险接受程度的准确判断,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6.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审计项目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于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审计项目的督导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对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做象征性复核,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达到项目质量控制得要求。因此,应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审计项目的督导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保证对项目各环节督导的质量控制。

(2)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绩效考评的目的本身是奖勤罚懒,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受本科室和项目组的双重领导,而这双重领导出于各自利益出发,可能会将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选入项目组,这势必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目的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为使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审核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审计底稿为基础,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对审计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但必须在报告中揭示的情况,责成审计组继续深入检查,将工作底稿补充完整。二是审计报告是否以 法律 法规为准绳,引用法规条文是否有效、准确。三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问题定性是否正确,评价是否到位。四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帮、促为出发点,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对被审计单位目前或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五是审计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层次是否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列,用词是否恰当,审计报告作为专业文书,应切忌用华丽辞藻或修饰的方法等。

5.审计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

做好以下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以后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认真开展项目 总结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组长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总结,提出本次项目开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类似项目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后续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已报告的业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有效和及时的过程。为保证后续审计的质量得到控制,首先,应将后续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书面章程中得到明确。其次,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加强审计人员对风险接受程度的准确判断,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6.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审计项目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于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审计项目的督导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对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做象征性复核,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达到项目质量控制得要求。因此,应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审计项目的督导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保证对项目各环节督导的质量控制。

(2)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绩效考评的目的本身是奖勤罚懒,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受本科室和项目组的双重领导,而这双重领导出于各自利益出发,可能会将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选入项目组,这势必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