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

铁路毕业论文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从“军魂”,到“路魂”镌刻建设丰碑

从1948年第一支铁道部队在炮火纷飞的东北战场诞生,1950年9月在北京圆恩寺火神庙创建铁道兵学校,到现在的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整整57年的办学历史。

第一代铁道兵发出“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铿锵誓言;抗美援朝时期,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赞誉铁道兵为“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是铁道兵战士在不同恶劣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豪言壮语。一代伟人元帅在庆祝铁道兵成立三十周年时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对铁道兵给予崇高赞誉。1984年,铁道兵告别军旗,脱下军装,并入铁道部,改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发展壮大,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成为国家直属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名列中国企业500强,并入选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也伴随着这支队伍,改革创新,发展壮大。

从1954到1983年,在先后修建的黎湛、鹰厦、包兰、贵昆、成昆、襄渝等52条铁路干线中,战斗在铁路建设一线的技术人才有三分之二来自于铁道兵学校的“军校学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承建和修建了沈大、济青、太旧、宣大、成渝、京珠、京沪、京福、京深、京承、赣粤等上百条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工程,累计18000公里;参加建设的机场26个,水利电力工程132项,地下铁路和轨道交通50项;房屋建筑面积3541万平方米。在火热的施工工地活跃着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莘莘学子,被中国铁建工程局称为“新时代筑路先锋”。

34年的铁道兵军旅生涯,16年的铁路行业办学,注解着“军魂”塑造的刚毅挺拔,传承着“路魂”堆砌的“中国铁军”作风,延续着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战斗精神和“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优良传统。3次迁址、6次更名、4次改制,2000年改制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院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得到长足发展,“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一路诠释着从铁道兵到铁路职工,从“军校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削“军工”,增“土建”建设需求学科

1999年以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只有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财务会计、物资管理四个专业。应该说,这些专业适应了由“兵”到“工”的转换,也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其办学规模、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等也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环境。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由行业经济到区域经济的服务面向转换,这些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消费的需要。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从2000年开始逐步增加了一些市场急需的专业,比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楼宇智能化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增加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还增加了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施工会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

在整体专业设计上,学院按照专业口径扁平化和专业群建设的思路,根据交通土建大类的专业优势,将每个工科专业都要讲授的测量课,单独划出并整合成“工程测量”专业,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大量招生,重点建设。到目前为止,学院形成了以测绘工程类为龙头、以交通土建类为主干、以机电信息类为两翼、以人文财经类为支撑的专业格局。

在每个大类下,学院对专业又进行细分,形成专业群。比如土建大类以建筑工程技术为龙头,建设工程测量技术、铁道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形成了土建专业群。又如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整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形成电子电工自动化专业群。还比如现代物流专业,整合物流管理、商业自动化、市场营销等专业形成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戒“赵括”,效“廉颇”打造善道师资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现代工科“教书先生”,只满足于“书斋论道”是不行的,必须“贴近一线”,到火热的施工现场去,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按照这种思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致力打造一支“三技复合、三级火箭”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三技复合”就是要求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技术基础上,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能够进行社会服务。走上讲台是教师,拿起课题做学问,来到工地又能“开山凿路”,集教师、科技工作者、现场技术服务于一身。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冲刺技术服务、科技研究的更高等级,“长江后浪推前浪,为师善道传后人”,形成了一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团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机电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计算机软件等研究所的优势,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形式,瞄准企业所急,直接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在打造既有学术理论造诣、又有工程技术专长的应用型师资专业队伍的同时,为施工一线服务,形成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三维一体、服务基层”的科技服务特色。在渝怀、青藏、京沪、洛三等铁路施工现场,在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高层建筑等施工项目技术服务中,运用了“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支架技术”、“大跨度隧道支护技术”、“连续梁桥快速施工技术”、“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空间预应力索桥建造技术”、“悬索桥架设与安装技术”、“预应力锚索桩板墙锚固技术”等,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科技服务中,教师下基层、跑工地,与施工技术人员服务在一线,吃住在工地,研究在现场,经常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回到学院后,整理施工资料,充实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赶写论文报告。在现有的300名专任教师中,领军人物有全国詹天佑人才奖2人,教育部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全国交通土木工程委员会成员1人,铁道部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自动化协会成员1人,河北省高职高专评估委员会人员3人,河北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河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院长胡振文教授,在教学上从教师到教授,在管理上从处长到院长、党委书记,学术上从“灾变理论”到“智能园区建设”,一直到“智能交通控制理论”,为智能化专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土木系主任隋修志教授以工程教学擅长,以“大跨度”的桥梁支架、隧道支护为关键技术,成为铁道工程、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学院现有技术服务级教师136名,全部有在研课题,在科研全时率不到40%的情况下,经常牺牲节假日、星期天跑现场、做实验,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企业积极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至今,学院有50多人经常活跃在火热的施工工地,把先进的工艺、工法传播到施工现场,也把现场新鲜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教室,充实教材,丰富课堂。

扶“儒生”,驭“战车”培养实用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发展,社会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学院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睿智的眼光审时度势,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发展重点,调整工作思路,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不动摇,高技能人才培养不松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致力建设区域引领、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力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研中心、新技艺促进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由于定位准确,教学措施得力,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现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已成为中国铁建、河北路桥集团等大型建筑企业的生力军,河北测绘大队、石家庄市政公司等大中型施工企业以及交通、房地产、电机、电器等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大多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在前不久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评价为“能征善战”,这是对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办学历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肯定。近几年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各条战线输送了6000多名毕业生,其中90奔赴铁路施工第一线。他们把知识才华和艰苦创业的作风带到了工地,成为青藏铁路、高速铁路、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骨干,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荣誉,有的被评为国家、省、部劳动模范,“共和国青年建设功臣”。

毕业生能够在铁路施工第一线安家落户,建功立业,主要得益于“军魂”“路魂”的传统教育,得益于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在教学管理中注重和坚持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与国家铁路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灌输与自我教学紧密结合,把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教育、热爱铁路建设事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使其在大学阶段牢固树立为祖国铁路建设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思想。学院还建立了以铁路各工程局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基地,结合课程进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适时地组织学生到火热到铁路建设工地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钻隧道、架桥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大学生感情发生变化,并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订单培养;校企合作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是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3万人,与2001年的117万人相比,现在的毕业生人数是那时的5倍;陕西省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28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近3万人。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很大。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2006年4月正式由铁路部门移交西安市政府管理,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几年来,在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全面指导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的局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签约率达75%,70%的毕业生在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和地方铁路就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工种,专业对口、行业对路,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多年来,学院在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手抓市场开发,推荐毕业生就业;一手抓订单,争取企业的前期用工计划,进行订单培养,做到“产销对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压力下,我院正是因为多年来的订单培养,使得2009届2370名毕业生中已有1836人具有了专业对口、行业对路的就业去向,就业签约率达77.5%,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铁、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西延公司、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目前已确定了2010届毕业生达一千多人的七个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订单培养计划。

1 依托行业开展“订单”培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市场调节下,如何突出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为毕业生联系用工单位,推荐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如何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基本胜任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我院早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和追求的就业工作目标。

2002年,仅有6名学生的“订单培养班” 拉开了我院订单培养模式促就业的序幕。中铁四局计划在我院订单培养6名“内燃机车乘务员”培养期一年。(随着铁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当时我院已取消了该专业)怎么办?人数这么少,开还是不开?如何开班?怎样授课?着实令我们为难。但是学院坚持职业院校办学,就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接下了这第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订单。从教学计划的编排,授课教师的调整,教学进程的安排等教学的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不惜成本按要求培训,企业非常满意。之后,在他们的牵线搭桥引荐下,相继与中铁一局、中铁六局、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朔黄铁路公司等进行多年的长期友好的订单合作。从最初6人编制的订单班到目前规整的40~50人编制的订单班;从6名毕业生订单就业到目前的三分之二毕业生订单就业;从毕业前半年预订到现在的毕业前一年半预订;从一家用人单位订单到目前的几十家单位预订;从铁路工程局单一专业的订单到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地方铁路公司、社会其它行业的多专业订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就业模式已成为我院的就业主渠道。2008届68%的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走上工作岗位,2009届毕业生2370人,已组建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等15家单位的8个专业的订单班 33个,共计1485人,该部分学生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正在进行订单培养。西安地铁、深圳地铁、西安铁路局等已相继开始预定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实现了企业、学院、毕业生“三赢”。

2 提升订单培养的内涵,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

开辟了订单市场,如何良性的孕育和培养这一市场,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总结,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2.1 合理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为订单培养奠定基础:

经过几年与几十家企业的订单培养合作,我们总结出:对学院来说,订单越早越好,最好是入学就开始;但对用人单位来说,又是不现实的。那么,学业中期做订单,专业方向怎么定?课程如何设置?才能力保订单培养班的合理组建,确保培训质量。在争取企业订单上,将学院和企业具体情况兼顾考虑,并向用人单位建议,尽可能订单前移。目前,我们做到,订单培养合作企业在第3学期后期和第4学期前期明确订单,订单培养一年半完成。这样以来,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考虑既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又为订单培养做好铺垫,我们将所开设专业归整,分四大类:强电类、弱电类、工程类、管理类、每大类各专业学生一年半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或相近,第1、2学期全部是基础课程,3、4学期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第5学期设专业课,第6学期实习、实训和预就业。当用人单位预定某一专业的学生时,可直接从对应大类的各专业学生中组成订单班。比如: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机电技术都归强电类,当西安铁路局订单培养机车司机时,就可以从这一类的所有专业学生中选择,组成订单培养班,进行培养和就业。

2.2 优质的师资队伍为订单培养提供了质量保证:

教学相长,名师出高徒。我院已建立了各专业订单培养教师人才数据库,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企业或设计院技术部门骨干作为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比如:神朔铁路公司机务段总工王飞宽,西安铁路局机务段技术科高工陈永林等都是我们机车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西安第一设计院设计室的高工耿杰,西安地铁公司运输处高工张东是我们交通运输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第二部分是我院各专业的教学骨干。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师必须具备高级职称或“双师型”,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部分是聘请兄弟院校的资深教授或企业主管技术的高级领导为客座教授,为订单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并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全面提升订单培养质量。

2.3 校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订单培养计划:

目标的实现要有明确计划的引导。每个订单班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否则,教学培养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就会有偏差,给企业的用人带来不利,给学校的教育培养质量带来不良反应,给学生的顺利上岗带来后患。例如:2003年,神华集团朔黄铁路公司机辆分公司首次在我校订单培养60名电力机车乘务员,培养期8个月,学院对此非常重视,调整机车教研室的得力干将从事教学,安排实训基地的能工巧匠指导学生的实训演练,应聘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也很优秀,从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历时8个月的辛勤培养,结果由朔黄铁路公司来定夺,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公司组织人员出题、阅卷和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结果出人意料,很不理想,原因是题出的太“简单”,太实际和实用。这样,将会有23人因考核不合格而不予接收,对他们来说,面临毕业,不仅仅是失去这一次就业机会。怎么办?学院与朔黄铁路公司经过反复协商争取,23人继续培养,2个月后再次接受公司考核。此次订单培养的结果正是由于缺乏经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培养,缺乏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企业要求掌握的,我们认为了解就行;企业认为只需了解的,我们却花费大量的精力要求学生掌握,重心偏离,导致培养的结果脱轨。此事件也为我院后期的订单培养总结了教训,积累了经验。我们在制定培养大纲、培养计划中,由用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依据企业要求,设备类型等共同参与制定,即便同一个专业,用人单位不同,要求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企业技术人员监管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就业“零过渡”,工作上手快,成为企业欢迎的“优质品”。就业后在高手如林的特大型企业神华集团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得检修组第一名的贺强,接触网组第一名的孙历程,乘务组第一名的郑同江等都是经过学校培训的,公司鉴于他们的母校对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特发贺电致谢,感谢有我们为企业培养了这样多的好人才。

2.4 合理的选用教材,为订单培养的实施提供保障:

订单培养选用教材通常是经校企双方相互沟通交流,本着与企业实际相符或相近的原则,合理选用。比如:我们在给广州地铁公司做铁道运输专业的订单培养时,除部分教材的部分内容选用正常学生班所用教材外,大部分则是用广州地铁公司给我们电传的公司内部技术资料的内容作为培养教材。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对口、对路,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我院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

2.5 丰富的校企资源共享,为订单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院已于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签订合作协议,与西安地铁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将西安地铁作为我院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作为西安地铁的人才储备基地并挂牌,以我院牵头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也已完成。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院每年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用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1400平方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为订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演练创造了优质的条件。订单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在学院完成,专业技能演练和部分实作在企业进行。校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例如:郑州铁路局的电力机车乘务员订单培养时,由学院专业教师和郑州局的有关技术人员完成学生的理论教学,在学院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和机车的模拟驾驶操作,在郑州铁路局各机务段,由专门的机车司机师傅指导,带学生上车,随同司机师傅一起上班,完成机车驾驶的实操训练,学生到单位后,很快就能独立上岗。有的不到一年就考上了副司机,月收入达2000~3000元。

2.6 严谨的考核机制,是订单培养的试金石:

订单培养的结果如何?企业、学生和学院十分关注。随着订单的增加,考核、服务和评鉴工作也在逐步完善。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各系、企业人力资源部、用人单位的技术部门人员共同组成考评组,对订单培养情况进行中期督查,终期考核,跟踪服务。通常情况下,理论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出题、阅卷;基本技能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在学院实训演练基地完成;专业技能考核由国家的专门机构组织考核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技能证书。比如:铁路专业的技能考核,由西安铁路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作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取该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订单培养的学生,上述各项考核均合格,方能正式接收并上岗。

2.7 校企联合给予政策的支持,为订单培养的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切实提高订单培养的质量,学院鼓励和选拔双师型教师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学任务,其课时津贴高于普遍班级代课教师课时津贴的40%;除此之外,还设培训质量奖,质量奖占课时津贴的20%。有的单位设立奖学金、支付专业培训费、给学生发放生活津贴,并主动要求和学校签订长期用人协议。

3 引进企业文化,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订单培养的学生是有着“准”目标的群体,如何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企业人精神,培养能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的能力,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并尝试这一些方法:

3.1 适时引入企业文化。

比如:我们在和神朔铁路公司作订单培养时,公司的期刊《神朔铁路》定期邮寄给学校,发放到培训学生手中,从期刊中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动向等,同时,培训班学生也可以向公司期刊投稿并发表,这种校企文化的交融,给学生带来鼓舞和震撼,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尽快融入企业。

3.2 按照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

在订单培养中,我们承诺: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培养宗旨,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任何用户、提出再小的用人要求,我们也想办法满足。比如:广州地铁订单培养班,要求学生要会简单的粤语,我们就请了一位广东人做学生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粤语进行训练,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

多年来高质量的订单培养,良好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为我们赢得了社会声誉,学院已经呈现“出口旺,进口畅,”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国家2万亿元铁路建设资金的投入,铁路建设的大发展,将会为我们这类轨道专业为特色的高职学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挑战,我们争取将“订单培养”做成“定向培养”,让更多的企业满意,让更多的学生称心,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西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N].三泰都市报,2008-11-20

[2] 唐爱华. 高职高专学生要围绕“四会”全面发展[J]. 甘肃农业 , 2006 (12)

[3] 潘祖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9)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培养;铁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17―04

近年来,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铁路快速发展与人才制约的矛盾尤为突出,迫切需要从铁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抓起。加强大学生毕业生早期培养对于提升铁路人才队伍素质,改善铁路人才队伍结构,适应铁路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对具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实施持续深化培养,进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管理相关学科等教育培训,其目的是要适应铁路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岗位人才提出的较高要求,为铁路现代化培养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学科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重点大学,站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高度,积极为铁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自2010年以来积极承担铁路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试点培训工作。学校采取研究一培训应用一总结研究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几个关键问题

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是铁路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培养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学校结合这个培训项目,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项目如何开展与落实,如何使培训达到目标与预期效果,如何体现培训的示范作用以及如何使该培训系统化与制度化。

首先,进行目标定位研究,从优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素质特点、人才成长规律、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培训对象与学习内容匹配;其次,对教学手段进行研究,探讨教学如何深入、典型案例选择与教学、学习兴趣如何得到激发,使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法相协调;再次,进行教学保障研究,研究教学成果如何提升与推广,教学内容如何丰富,学员与培训教师如何交流与互动,自主学习如何体现,等等。

二、培训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优秀大学毕业生是铁路企业的基石,是铁路和谐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同铁路大部分职工相比,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活跃,开拓进取精神比较强。但由于从业时间不长,知识能力与现场实践的融合明显不足。主要是不同程度地缺少对铁路行业优良传统和我国铁路历史的深刻理解,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协调能力欠缺,缺少做群众工作的基础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因此,对有发展潜力、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要有计划地选送到高校进修学习,把他们尽快培养成为具有献身铁路事业的精神和水平高、能力强、知识面广、德才兼备的青年业务骨干和干部后备人选。

1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特点

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及知识结构特征,对他们的培训必须做到起点高,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带着大量的现场实际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他们期望在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培训没有针对性,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

2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优秀大学毕业生在现场经过三到五年的基层锻炼后,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增强,其职业发展方向也初见端倪。此时,如果经过适当的培训与引导,其能力结构可以较快地由单一技术型向复合能力型转变,素质结构也会由传统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因此,培训要结合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需要进行。

3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使用与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铁路职工队伍的现状,将部分优秀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与业务骨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铁路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铁路业务骨干的成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一般来讲,人才的成长递进过程包括知识准备期、积累磨炼期、调整融合期、优势展现期、成熟稳定期等,其轨迹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突变的过程。因此,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培训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要形成一种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匹配的机制。

4 培训要适应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要适应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尽管培训班按专业进行了划分,但由于他们在大学所学专业不尽一致,工作岗位有差别,个性特征也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培训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要根据学员的上述特点和因素,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要多下工夫,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方法研究与应用

随着培训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培训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要把培训中新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学习与解决铁路现场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学习带研究,以研究促学习,把研究铁路建设、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工作难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使学习和研究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这就需要对培训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适应这种培训的方法。对于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时采取哪种教育培训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选用。

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问题研讨、专题讲座、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纵观已有的教育培训方法,鉴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与接受能力,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类别,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1 讲授法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在说明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自觉学习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对学员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讲授教学,学员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知识学习,了解本岗位专业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等。我们在一般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2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员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实施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探索过程等),并且特别注意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学员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进行与现场紧密的专业知识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3 研讨法

研讨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员实际,给出相应的讨论题目,由学员根据所学理论与亲身实践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研讨式教学,学员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经验和社会经历带入课堂,使得教与学处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中,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拓学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专题讲座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借助案例创设一种情景,让学员通过参与,获得一种认识或提高某方面能力,是一种“在干中学”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如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实施(提前准备背景、相关知识,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鼓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等。它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专业应用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训前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认真的选聘。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我们在进行与学员工作关联密切的专业知识培训中使用该方法,深受学员的欢迎。

5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积极倡导让学员学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够和其他人配合完成某一项任务。它总的原则是根据不同培训目标、内容,按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适培训过程。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员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有利于培养学员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综合培训、英语培训、拓展训练培训时,采用了此方法。

四、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保障措施研究

1 积极研发泛在教育平台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准备在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通过建立泛在教育平台,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运用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的机会。

由于现代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在职教育培训的全覆盖。该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教学内容预告。包括培训专家、研讨主题、教学重点等信息,方便学员进行预习。

(2)网络课堂。通过这个平台,网络课程,实现全员共同学习的目的。而学习者也可以以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课程。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人学习空间。

(3)博客论坛。论坛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实践应用以及情感交流等子模块。

(4)交流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和校园茶座两个模块。这两个学习模式下,还设有好书推荐、个人学习历程等子模块。

2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资源库,实施资源共享与传播

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设置动态前沿、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目录,包括铁路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实践研究、应用案例等。网络资源库保存有各个培训阶段中专家的教学课件、视频材料等,可以十分方便地提供给培训学员使用。

3 培训单位建立铁路信息跟踪与调研机制,开展培训需求研究

培训单位通过建立铁路发展信息的跟踪和调研机制,建立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了解铁路相关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装备的最新动态,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装备的应用,以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现状。

(1)确立信息收集的重点。信息收集工作对于培训工作而言是首要条件,而且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信息收集重点。收集的信息包括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改革、战略目标、岗位需求等。

(2)收集、整理和研究培训需求

培训班开办之前,应根据送培单位的要求和培训对象的需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状况来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授课。

4 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库

行业培训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只聘用一个学校的师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培训的水平,必须建立一个包括国内外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在内的较为稳定培训师资库。多元化的师资,将给培训增添新气息,带来新理念。既开阔了新视野,又提高了培训效果。而建立专家库,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收集教师信息等基础工作,建立数据库结构,然后才能逐步地完成。

五、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使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并起到示范作用,使之成为一个良性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 在行业内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铁路行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权宜之事,它关系到铁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铁路行业内部的一项系统工程。

(1)正确定位。把培训放在铁路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大系统中来考虑,进行定位。做到高起点、远规划。对待此项培训,必须杜绝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2)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对培训机构要精心挑选,优中选优;对培训内容要统筹考虑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培训经费要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近期与长远结合,培训与使用结合。要考虑当前培训与长远的学习计划相结合,当前的培训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培训主管部门要做到有的放矢,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服务,学员要明确培训目标。

2 建立和谐的培训管理机制

(1)实行优秀大学毕业生培训的零距离管理,即信息反馈灵敏、工作运转灵活、调控及时有力、制度严谨规范,充分体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参培学员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形成良好的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即对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环节,要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管理局面。

(3)坚持与完善学员、培训基地、培训主管部门“三位一体”的培训质量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培训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与选拔任用机制

考核的对象是培训机构和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考核通过评估来进行。包括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估以及学员通过培训后所取得成效的评估。评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前),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科学、合适进行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学员离开培训机构前),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工作单位后),评价学员在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内容。

要把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与使用选拔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先培训后选拔,不培训缓提拔的制度。要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要让学员充分看到培训的积极作用与重要意义,从而扩大培训影响,产生马太效应。

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既要构建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在较短培训时间段内,如何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又要完成培训目标,所以在项目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持续培养培训学员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学习基础差异大,使得教学难度加大;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系统性不足;三是如何实现从培训到培养的转变、由素质高向能力强的转变,这里存在很大的难度。

2 应对措施

(1)成立覆盖本项目所涉及各专业的培训专家团队,使培训力量得到保障。考虑到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部分教学内容可考虑分小组进行差异化教学。

(2)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今后在泛在教育平善后,可考虑充分利用该平台实施大学生持续教育培养。‘

(3)加强与铁路行业培训主管部门和铁路企业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强化学员的学习能动性和成才意识培养。

七、结束语

2010年,受铁道部人事司委托,西南交通大学共举办了13期铁道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培训班,培训学员800多人。总结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全过程,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不足。为不断完善该培训项目,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泛在教育平台;不断开发符合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培训课程和教材、课件,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有铁路特色的培训体系,并充分发挥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节奏,及时总结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以满足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需要为己任,为我国铁路的和谐发展和铁路优秀大学毕业生持续培养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重天,等.高速铁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管理[J].中国铁路,20ll,(3):1―5.

[2]李云红.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成人教育,2010,(1):55―5 6.

[3]于子涵,郭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9,(8):59―61.

[4]王晓棉.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49―51.

[5]刘剑锐.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5):57―58.

[6]金建兴,叶仁荪,徐晨燕.欧洲铁路人才培养使用情况及其启示[J].铁道经济研究,2006,(4):加一43.

[7]宋修德.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中国劳动,2006,(4):57-58.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北京钢铁学院;人才培养;人才现象;市长现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4-0059-05

北京钢铁学院①(以下简称“钢院”)是新中国初期成立的单科性工业学院的典型代表,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主要面向钢铁行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是著名的“学院”之一,具有鲜明的钢铁行业背景和矿冶学科特色。钢院(1952-1966)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在政治人才方面,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平均约440名学生中走出一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曾担任市长职务的至少有23人②

,平均约626名学生中走出一位市长。非常巧的是,院长高芸生曾任黄石市市长,副院长张文奇曾任唐山市副市长。这一现象,称之为钢院人才培养的“市长现象”。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独特教育现象和人才现象的原因。

一、 工业化的时代背景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进程,无论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历史选择,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工科人才更容易走到政治前台。当时国家高度重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怀着“工业兴国”的理想报考工科院校。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大批懂经济、懂工业的领导人才,大批企业负责人走上行政领导岗位。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工科人才的素质与这一时期的社会因素非常契合。正如贾鹤鹏同志在分析清华大学为什么涌现出大批政治人才时指出:“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可以说一直是‘不问白猫黑猫’的实用精神。而在这种精神的主导下,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直没有被过多的争论所困扰,或者说争论归争论,干事儿归干事儿。这也让工科教育出来的实干和执行力成为中国更加被欣赏的能力。”2011年8月5日,凤凰网发表的文章《盘点大陆地区走出国家领导人最多的高校》③指出,培养领导最多的十所高校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其中,除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是以人文社科为主的大学外,其他八所高校均为理工科大学。文中提到的这十所高校培养的国家领导人大多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大学,在改革开放后陆续走上政治舞台的。

从表1列出的钢院23名市长的成长路径来说,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后来转入政界或最终从企业负责人岗位转入政界的有22人,占95%,几乎成为这一时期市长校友的唯一职业路径。

二、 城镇化的历史选择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依托矿山、冶金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建立矿业城市。其背后的机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因为物流成本高,工业企业大多依托原料产地而建,尤其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譬如采矿、冶金、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更重要的是,这类企业都是特大型企业,综合度高,企业规模大,人员数量多,对周围涉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的专业化程度要求多,因此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城市”。

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样的城市越来越多,正如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朱训所言:“由于一大批大型矿产地的发现和勘探开发的成功,在那些原是荒无人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有400多座新兴矿业城镇拔地而起,如大庆、包头、金昌、白银、嘉峪关、克拉玛依、大同、平顶山、淮南、淮北、阳泉、乌海、鞍山、本溪、盘锦、松源、七台河、鸡西、铜陵、马鞍山、新余、德兴、三门峡、黄石、郴州、云浮、铜川、石嘴山、东营等等,大大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全国有矿业城市43个,占当时全国城市总数的98%,1997年在全国666个城市中有矿业城市160个,占25%。”这里所说的矿业,包括石油、煤炭、金属矿,其中金属矿又分黑色金属矿和有色金属矿。

在这些城市,由矿业企业负责人出任城市经委主任、副市长、市长乃至省长,在过去乃至今天几乎是干部选拔的一个常态。以山西这一能源大省的四任省长为例,胡富国省长毕业于辽宁阜新矿业学院采煤专业,孙文盛省长毕业于山东冶金学院有色冶炼专业,刘振华省长毕业于东北大学真空技术设备专业,王君省长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采煤专业。因此,像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阜新矿业学院等矿业类高校,因为培养了大量的矿业企业负责人,因此也都是培养市长、省长较多的高校。

三、 矿业类高校的共性

在矿业类高校中,相比煤炭、石油、有色行业高校,钢铁行业高校更容易培养出市长,这是由钢铁工业和此类高校的特点决定的。就钢铁工业的特点而言,(一)钢铁工业属劳动力密集型重工业,企业规模大、员工数量多、社会服务机构庞杂。譬如,上世纪九十年代鞍山钢铁公司的员工大约有20万人,企业办有医院、商店、副食品基地、学校、法院甚至殡仪馆等配套设施,可以说就像一座自成系统的“城市”。(二)相比煤炭、石油企业,钢铁企业的产业流程长,涉及采矿、冶金、加工、机械、化工等行业,属于多学科、多工种协作配合的联合企业,因此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吸纳广泛,而这些人才都有可能成为钢铁企业负责人。(三)钢铁是工业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物质基础之一。钢铁企业在所在地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大、地位高,因此其负责人比其他企业的负责人更容易优先被选入政界。(四)钢铁企业的建设不像煤炭、石油那样对资源所在地区的依赖性大,既可以建在大城市,也可以建在中小城市,既可以建在有矿的地方,也可以建在无矿但交通便利、水和动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再加上铁矿资源分布广泛,因此钢铁企业数量多、区域分布广(即区域分布“方差大”),因此涌现市长的人数也就会更多。

就钢铁行业高校的特点而言,由于钢铁行业对专业需求广泛,此类高校一般都设有采矿、冶金、机械、材料等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到钢铁企业就业并有可能成长为钢铁企业负责人,而且可以到矿山、机械等领域发挥作用并成长为相应企业负责人(即行业分布“方差大”),而这些企业多为所在城市的大型骨干企业,因此进入政坛的机会相对比较多。

总结分析学校培养的23位市长,其中采矿系毕业2人,冶金系毕业8人,机械系毕业4人,压力加工系毕业3人,金相热处理系毕业5人,物理化学系毕业1人。其中,从钢铁企业出身的13人,从矿山企业出身的2人,从机械企业出身的7人,其他1人。总之,钢铁企业的这些特点使钢铁行业高校更容易培养市长,譬如东北大学担任市长的校友有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沈阳市市长陈海波、深圳原市委书记刘玉浦等。武汉钢铁学院担任市长的校友有厦门市市长张昌平、洛阳市市长李贵基、咸宁市市长李兵等。

四、 钢院办学理念的特质

钢院人才培养的“市长现象”,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据表1所列市长的职业发展路径,可以看出,大多在成为市长之前,都担任钢铁、矿业、机械企业的负责人。担任企业负责人,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一)业务能力强,具备实干精神;(二)组织、表达能力强;(三)思想素质好,走群众路线,得到群众认可;(四)具有比较优势。钢院(1952―1966)非常重视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实干精神和组织能力。再加上冶金工业是大工程,需要集体操作、团队配合,因此,毕业生在工作中自然比较重视人际关系,重视团结。

此外,这一时期的钢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最高学府,是冶金部实力最强的高校,这使得钢院毕业生在与东北大学、武汉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院等同类高校毕业生竞争时,无论业务能力还是自信心都有着天然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长期以来的行业办学和计划经济就业体制下,冶金行业和钢铁企业的毕业生主要由冶金行业高校培养,实力比钢院强的其他高校到钢铁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很少,这就使得钢院毕业生在冶金尤其是钢铁行业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同等情况下更容易受到关注。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钢铁企业组织部门的负责人,他说企业里面提拔干部,一是群众认可,即业务、为人方面得到群众好评;二是领导认可,即组织表达能力强,政治素质好。如果这两方面都差不多,毕业学校好的学生更有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钢院的地位给了钢院毕业生在冶金、钢铁行业脱颖而出的起始机会。当然,谁能利用这种起始机会进一步发展起来,则与个人的努力和机遇有关。

五、 首都区位文化的影响

钢院人才培养的“市长现象”,还与学校处在北京这一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较大关系。前文谈到的培养领导干部最多的十所高校,有五所分布在北京。此外,北京的一些其他高校也都培养出杰出的政治人才,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截至目前,新中国成立以后进入大学读书并在后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职务的共13人,其中来自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有11人,分别是清华大学的、、吴邦国、黄菊、吴官正,北京大学的,中国地质大学的,北京理工大学的曾庆红,北京科技大学的罗干,北京化工大学的贺国强,中国石油大学的(涉嫌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已开被除党籍处分,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来自外地高校的2人,分别是河北工业学院的贾庆林、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长春。总之,北京高校培养了全国最多的政治领军人才。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反映了北京高校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与学生接受北京的文化熏陶而具备更强的精英意识有关。因为,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特点很强,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特大型企业与组织的负责人,除了具备工程师的实干精神和纪律之外,还必须有一种为国家民族的使命而勇于负责的挑头精神,即精英意识。“这种精英意识更适合在北京这样的政治中心得到滋润和发展,因为精英们在这里汲取的滋养,是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具备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高校读书的大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政治活动,有机会在毕业前当面聆听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诲,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国家政治经济变革的脉搏,因而会有着更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据机械系53级校友罗圣国教授回忆,他在大学期间,在天桥剧场看戏时曾碰到过刘少奇、同志,在观看篮球赛时碰到过邓小平、同志。此外,尽管这一时期的许多政治运动都是错误的,但在复杂政治运动中的历练和培养也使得他们在后来具备了更加成熟的政治素养。因此,在信息相对封闭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精英意识的培养而言,在北京与在外地读书有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北京高校在培养政治人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总之,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人才培养的“市长现象”的背后,既体现了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又体现着钢铁在工业中的特殊地位;既体现了学校主体学科的行业特点,又体现着学校注重实践的办学传统;还反映了学校特殊的区位文化。这一现象是一定时期教育内因与外因、主体与客体、系统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岗位需求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侯立新(1966-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铁道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铁道运输管理、项目管理、高职教育。(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重点课题“基于岗位需求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94-02

高职教育担负着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的重任。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构建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意义重大。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特征

铁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在铁路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根据铁路企业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的岗位技能标准,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这三大岗位群的岗位技能,使毕业生与铁路企业需求实现对接。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号员、调车区长、调车长、连接员、制动员、货运员、货运值班员、客运员、列车员、客运值班员等运输岗位上的主要工种。这些工种要求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基层工作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确保运输生产正常进行。

二、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没有突出职业岗位需求。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采用“三段式”(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体系,考虑了学科的基础、广度、深度,没有突出职业岗位的需求特点,忽视铁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能较好地把铁路企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不能以铁路企业需求为主导,形成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

2.侧重理论教学,缺乏专业技能训练。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模型、实物、挂图等辅助教学,但由于铁路专业课程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需要有现场的感性认识,教室的常规理论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枯燥、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困难,没有系统的技能训练,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造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相比较少,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同时,日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未能适度融合,未能利用实训充分学习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各岗位作业程序,实践教学组织缺乏管理,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校未能在学生离校之前教给他们工作所需的真正技能, 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合理值应为50%左右,而真正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偏少。大多数院校没有建立具有积极作用的导向性政策,校内教师缺乏提升实践能力的动力,而企业有经验的人员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聘用制度或者收入待遇原因不愿意进校执教。校内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必须到站段中去锻炼,要缴纳“学费”,要付出很多精力与时间。学校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很难主动下站段锻炼,使实践教学队伍偏向理论化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改进。其次,各高职院校面对实践教师普遍缺乏的局面还大量引进各高校毕业生,忽略职业教育的特点,从长远而言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4.实践性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铁路专业实训设备投资巨大,铁路专业实践设备和场地普遍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教学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十几个人一组,使得实践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真正动手机会不多,同时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实践教学在内容安排和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随意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5.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闭卷考试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考核方式与手段,一次考试定成绩,“重理论、轻实践”状况依然严重。学生学习目的与方式急功近利,只想着应付考试,考核方式与手段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指导,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背离了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考试形式与手段单一,不利于引导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无法实现教考互动与互促。考核内容多强调理论内容,而忽略技能、实操与岗位应用能力的考核;多次多手段考核与综合评价应用少,不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有些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例不断提升,但对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仍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机制。实践考核流于形式,实施程序不严密,考核标准不科学等问题突出。

三、实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途径

1.围绕培养目标,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切实转变实践教学无足轻重的观念,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一要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各占50%。二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应形式多样,并且自成体系。包括实训项目、铁路车站认知实习、行车、客运、货运业务实习实践、社会调查研究、组织各类竞赛、毕业实习等。三要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围绕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来设计每学年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并用教学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督导组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2.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将学生考取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等职业资格证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并将之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学生毕业时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铁路局行车、客运、货运等岗位的练功比赛,学生在参赛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重金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同时加强教师实践技能考核,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二是为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为在职教师提供带薪学习的机会,了解和吸收铁路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科研成果。三是为教师创造条件,定期到有关站段挂职锻炼,提供积累现场实践经验的机会。四是聘请各铁路交通大学教授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五是聘请站段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建设行车、客运、货运作业模拟实验室,加大各仿真型设施及教学软件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应用技术。如站场大沙盘、地面光电站场等仿真设备;引进TDCS/CTC(铁路调度集中)仿真教学设备,将多个模拟站场及其控制系统按照调度监督或调度集中的形式联成一个网络,实现列车运行信息及信号设备状况信息的采集的实时追踪;引进计算机联锁仿真教学系统和6502仿真教学控制台模拟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和模拟列车的运行,培养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工种的实作演练水平,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客运实训室、货运实训室设备,增加计算机数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动手机会,能熟练填制客运、货运票据,让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各院校应加快与铁路局各站段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与铁路局作业量较大的主要站段共建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技术工作的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职业岗位。同时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学生就业方向确定,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能更深入地学习本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5.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这一核心,进行多元化、多次的考试改革。改变纯理论考试方式,强化实践操作和技能的课程内容考核比例,注重形成性考核,打破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方法。应当整合闭卷、实操(如代用票的填写、客运杂费填制等)、案例解析、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加强对平时形成性考核的认识,一门课程可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实现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评办法。另一方面要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资格考核学习与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形成完善的综合考核测评体系。

四、结束语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中,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有效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努力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高职院校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崔秀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汪惠.试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DB/OL].,2009-09-01.

[4]肖坤,罗勇武.以就业为导向“递推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5(18).

[5]熊柳.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DB/OL]. ,2011-09-28.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02-02

为积极适应近几年来管内新线密集开通运营的新形势,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广铁集团采取订单培养方式,批量引进铁路主专业高职毕业生,2011年以来共引进约两万人。在批量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适应运输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引进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的建议。

一、细化校园招聘作业流程

1.做足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提前收集掌握高职毕业生信息。从集团人才需求出发,详细了解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生源结构等情况,为合理制定招聘计划打好基础。二是招聘预告。根据年度招聘计划和相关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将拟招聘的专业计划、岗位条件和具体要求等通知学校,由学校公开招聘信息,并委托学校提前做好宣传发动、报名审查等工作。三是组建和培训招聘小组。从各单位抽调具有丰富招聘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事干部,组建成若干个招聘小组,集中培训学习招聘政策规定,明确招聘任务和具体要求;招聘时要求统一着装、佩戴专用证件、注重仪态语言,严格遵守招聘工作纪律;提前准备好校园招聘所需的宣传片、资料、表格、辨色本等,做到忙而不乱、准备充分。

2.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校园招聘前召开宣讲会,进行现场答疑互动,详细介绍招聘目的、岗位标准、专业计划等,介绍广铁集团的基本概况、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福利待遇等。另外,常态保持与学院就业部门和院系师生的沟通联系,在学院开设讲座,邀请集团专业人员介绍企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规划等,增强学校师生对铁路的认同感。仅2014年6月,广铁集团就到6所铁路高职院校举办了16场企业形象和文化讲座,参加师生近四千人次,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组织结构化面试

一是严格审核应聘材料。认真审核学生的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原件、成绩单原件及其他证书材料,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招聘人员质量。二是全面进行面试考核。在学生自我介绍个人简历、优点特长和应聘优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招聘小组通过查阅成绩、专业测试、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语言表达、专业基础、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做到了解情况全面、考核方式科学。三是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利用面试的机会,重点观察形象气质,检查肢体活动能力(包括伸开手掌、曲展手指,转身走步等)、视力及辨色能力等情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4.规范签约工作流程

对面试合格拟引进的学生,严格按程序做好签约相关工作。一是登记详细信息。按专业填写《登记表》,留下求职材料(成绩单、就业推荐表原件)并整理归类。二是签订《就业意向书》,加盖学校和集团印章,学生、学校和集团各执一份。三是组织学生体检。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二等甲级及以上医院体检,经体检合格的正式纳入订单班学习。四是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学生校内理论学习结束、通过考核验收的,方可签订《就业协议书》。五是整理签约资料。对学生成绩单原件、推荐表原件、就业协议书等进行认真审核,并按专业整理归档。

二、深度介入订单生早期培养

1.签订企校合作协议

近年来,广铁集团根据人才培养储备需要,加强与相关高校、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铁路高职院校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定向培养等协议。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支持和推动各运输站段与学院相关院系共建合作学院、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荐技术骨干担任校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校方专业建设,形成了双方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介入教学课程安排

根据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订单班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技规》等),强化岗位业务知识学习;支持校方专业教师到站段生产现场考察学习,以提升其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协调指导相关站段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现场实习实训机会,达到以实训促教学的目的。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让大学生亲身体验铁路服务旅客一线岗位的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广铁集团在每年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与相关铁路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订单班学生要求全部参加。通过深入一线和直面旅客,让学生在入路前对即将从事的铁路工作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其对铁路行业的认同感。

4.开展预职生产实习

近年来,广铁集团在注重订单班生源质量的同时,强化岗位应知应会和专业技能的早期学习锻炼,在积极协调相关学校优化课程安排、提前完成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组织订单班学生到相关站段一线岗位进行预职生产实习,由站段安排优秀技能人才担任指导老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为广大学生入路后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和岗位作业要求、尽力缩短独立上岗的时间奠定基础。仅2014、2015年,广铁集团就组织近万名订单班学生参加了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预职生产实习,总体效果较好。

三、建立完善考核淘汰机制

为避免学生有进了订单班就是进了“保险箱”而放松学习的思想,从2014年开始,广铁集团对订单班学生探索实行校内理论学习阶段考核验收和预职实习阶段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确保早期培养质量。

1.建立理论学习阶段验收机制

订单班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课程结束后,由广铁集团委托学校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要素包括学习成绩、技能水平、操行考核、获奖情况等),按成绩、专业进行排名,并且在校内公示。对各专业排名倒数第一名的,或达到规定淘汰条件的,直接予以淘汰。对各专业排名靠后10%的,由验收组采取专业测试、面试考察等综合测评方式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者则退出订单班。经统计,2015届订单班因考核验收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6%。

2.建立实习月度考核机制

为激励实习生搞好实习,解决他们实习期间的生活困难,实行了生活补助措施。实习单位每月根据学生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和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给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考核结果,再结合学生出勤情况分四个档次确定补助标准,委托学校发放。

3.建立实习期满考评机制

为强化预职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考评(考评要素包括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团队精神等),对实习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实习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考评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处理。个别无法适应铁路工作的学生也退出了订单班。经统计,2014届订单班预职实习期间因考评不合格或本人不适应等原因退出的约占订单班学生总数的4.3%。

通过综合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满足了运输生产一线特别是近些年来大量新线开通运营的需要。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的高职毕业生,已有部分走上了工班长岗位,有的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技师资格,广大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四、对下一步引进高质量高职毕业生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招聘相关制度,促进招聘工作标准化

出台《集团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办法》,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毕业生招录工作机制;优化高校毕业生招聘程序,提高面试考核、专业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选拔的公信力和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招聘质量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优化招聘团队,加快招聘队伍职业化

按照“公道正派”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管内各单位现有的优秀组织人事干部中,选拔培养懂专业知识、熟悉招聘面试技巧和讲组织原则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招聘团队,促进招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3.进一步深化企校合作,确保招聘生源质量

继续加强与有关铁路高职院校的沟通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铁路运输站段开展常态化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活动;主动参与、指导高职院校订单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邀请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上课,促进双向互动和加深认识;继续按照订单培养协议,完善订单班学生日常管理和动态考核办法,与学校一道严格抓好实习管理和验收等重点环节把控,切实保证高职毕业生的引进质量,为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1]。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其实,高铁“走出去”,语言是第一道门槛。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因为方案的翻译出现错误,比如把刮雨器翻译成抹布,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错失了一个北欧大项目。该公司的海外营销团队曾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甚至连对方企业的CEO都同意了,最终却因上述低级错误太多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

尽管高铁“走出去”已成举国共识,但我国却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各家企业均是自行翻译,无所依从。每一个海外项目都需要大量且反复地沟通,如果配备翻译,效率会降低一半,而且普通的翻译往往不懂商业知识,容易造成沟通误解。所以,既懂商业知识,又能用英语顺畅交流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能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了。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在商务环节中可以承担包括公关、对外文书及翻译甚至商务谈判在内的各项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和英语两个专业的融合。在外语方面,这个专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并不比英语专业的学生低,听说读写的训练面面俱到,且多了很多跟商务相关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等。在商务方面,这个专业更多地涉及宏观的理念,如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此外,该专业还开设了部分经管课程,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实务、国际法、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等,这些课程大多都用英语授课,每所学校还会根据其具体的强势学科开设相关的选修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要乘上开往春天的高铁,大学期间就要多熟悉一下高铁行业的相关技术术语,避免以后会发生类似于把刮雨器翻译成抹布的乌龙事件。

推荐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是重要的砝码。

从无到有,我国在高铁技术创新及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铁企业纷纷谋求扩充海外市场份额,国家总理更是扮演起了“高铁推销员”的角色,世界高铁市场的格局已经被悄然改变。中国高铁的“走出去”打破了日本、德国等国家长期垄断世界高铁市场的局面,触动了传统高铁巨头的“奶酪”,这必然会引起竞争对手的高度关注和运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手段实施的竞争遏制。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媒体散播中国高铁“走出去”涉嫌抄袭、侵权的言论。面对来自各方面质疑的杂音,只有夯实知识产权的基础,中国的高铁企业才能在海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高铁产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装备业的一个标志,高铁产业的知识产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重视。如今,知识产权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就业行情一路走高,专才尤其短缺。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各地的知识产权局,或者进入与高铁装备“走出去”有关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负责高铁装备境外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和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境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工作,为我国高铁装备企业“走出去”提供机制保障。此外,毕业生也可到各类知识产权机构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而且,如果你在大学四年里熟练掌握英语,既有专业技术背景,又懂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能够运用英语撰写专利文献、起草相关文件,能用流利的英语与海外客户沟通,毕业时自然也是奇货可居。

知识产权专业属于法学类专业,文理兼招。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基础、宪法学、中国法制史、知识产权法原理、国际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业秘密法等。此外,该专业的学生还得学高数等许多理科科目,如果你在高中时代数学基础比较好的话,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

推荐学校:华东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如今,网上购物越来越发达,物流行业也因此变得处处开花。“剁手党”们除了在某宝上买买买,还把目标放在了海淘上。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剁手党”们又多了一个新的物流选择――高铁快递。而且,高铁“走出去”以后,必然更能促进我国物流业向国外市场的拓展。高铁的速度秒杀长途汽运,准点率又比空运和汽运都高,这对于那些热衷于囤货的“海淘族”来说,手根本不够剁!

高铁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拓宽物流服务空间的同时,也为物流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几年,我国各地铁路公司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始终居高不下。物资管理岗位、物流供应链管理岗位、货运中心岗位、车务站段各主要行车工种岗位、车站货运岗位……这些都是各铁路局(公司)每年必招员工的岗位,需求量还不少,而且,人家只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可以去铁路局(公司)工作,还可在物流企业、大型生产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工程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工作。

物流管理是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在很多学校是文理兼招,所以文科生也可以报考。这一专业系统研究怎样才能用最低成本达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平衡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这一专业要学习采购与供应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

如果你是喜欢动脑又动手的文科生,喜欢出差,愿意接触新的事物,那么这个专业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你在大学期间又注重培养自己的外语能力与公关能力,打下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今后也可以到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物流管理工作,那可是不错的金领岗位喔!

推荐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

你是外人眼中的“白富美”。某日,你要出国到A地出差。考虑到时间成本和舒适度,你选择了高铁出行。当你愉快地登上高铁列车,在列车封闭的空间内,你不可避免地要观看高铁宣传片和小桌板上的广告,无聊时间扫一扫二维码……

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铁的客流量也大幅提升,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高铁本身作为交通工具的优势,让高铁迅速走进主流视野。高铁“走出去”以后,高铁动车乘客“三高”(高学历、高收入和高消费)特征会越来越显著。除普通职员外,较多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私营企业老板、公司股东等都会选择高铁出行。

这时,如果在高铁旅途中,有部不错的原创宣传片,便能打一张闪亮的中国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彰显大国文化。这就需要大量既有精湛的影视、网络等技术,又博览群书,有人文情怀,有创意,有点子的新媒体人才的介入。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五花八门,如传播学、市场营销、广告学概论、信息网络传播管理、新媒体艺术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等。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懂得传播的规律,也要懂得市场规律,并且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策划和执行能力。

就业方面,毕业生除了可以去高铁企业的文化部工作,还可在各类报社、电视台的网络平台,大型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等从事内容生产或管理工作。

推荐学校: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北传媒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

“只要交两万块钱‘定向培训费’,就能到高铁上当列车乘务员。有编制,月薪五六千,而且全国高铁线路想上哪条随便挑……”高铁“走出去”之后,网上开始铺天盖地洒满了不少劳务公司贴出的高铁乘务员招聘信息。如果你相信这是真的话,那你就上当了!

你以为高铁乘务员只是简简单单的服务员,谁都能做?其实,这也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业务,还要有对口的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动车乘务方向)。该专业在专科层次招生,文理兼招。

想做优秀的高铁乘务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得具备非常高的职业修养和公关能力。该专业涉及的课程也非常广泛:高速铁路行车组织、动车乘务外语应用、高铁动车乘务实务、沟通与服务技巧、动车乘务礼仪及形体训练等。

铁路系统现在招聘正式职工时,一般只会从正规全日制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招聘正式工作人员的唯一用人单位是铁路局(公司)人事处,铁路局(公司)只从原先铁道部所属的院校招聘职工,绝对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或者中介部门联合招聘。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研究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分析了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讨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论文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生产一线。

(二)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岗位繁多,通过现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突出岗位分别是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

(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1.知识结构:(1)掌握专科层次毕业生必需的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阅读、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运输组织等专业知识;(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1)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2)能够根据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的工具;(3)能够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4)能够按照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5)能够按照行车、客运、货运规章的基本要求检查、评价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3)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4)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6)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7)具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情操;(8)具有作风严谨、反应灵敏的职业素质;(9)具有“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

二、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目前在我国铁路本科院校经过高校合并及升级后,原来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里,保留了原来的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主要培养铁路运输的设计、管理人员。

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在高职院校保持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服务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具备具体操作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归纳总结,与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专家座谈,同类高职院校资深教师探讨,确定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得毕业证与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各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应至少获得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其中一种。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原来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原来中职专业是沿袭的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以学科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基本上都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与简化,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没有把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职业人角色和工作过程等职业要素融人到教学内容中。无法满足高职教学对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训练的整体性要求。

近年来,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各高职院校也在与运输企业合作,研究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但各铁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以服务铁路运输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调研。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岗位群能力递进的特点,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岗位与能力的递进关系,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设置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岗位与能力,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五.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一)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开发“双证书课程”。主要分析国家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任务,兼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任务,开发既体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同时又符合学历教育要求的“双证书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步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考虑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序化课程安排。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分别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可以获得完整的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组织实施教学。以旅客运输服务、货运组织、列车运行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铁道交通运输生产半军事化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岗位联控的组织特点,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依据,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养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

(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以过程为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积分体系,将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为一个积分单元,每个积分单元都设置为100分制,根据任务的难度及重要性,设计加权平均系数,从学习过程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过程表现、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团队任务的完成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对于每一个任务的考核采用教师考核、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考核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单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为积极适应近几年来管内新线密集开通运营的新形势,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广铁集团采取订单培养方式,批量引进铁路主专业高职毕业生,2011年以来共引进约两万人。在批量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适应运输生产一线人才需求,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对如何提高引进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改进的建议。

一、细化校园招聘作业流程

1.做足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提前收集掌握高职毕业生信息。从集团人才需求出发,详细了解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学生人数、生源结构等情况,为合理制定招聘计划打好基础。二是招聘预告。根据年度招聘计划和相关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将拟招聘的专业计划、岗位条件和具体要求等通知学校,由学校公开招聘信息,并委托学校提前做好宣传发动、报名审查等工作。三是组建和培训招聘小组。从各单位抽调具有丰富招聘经验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事干部,组建成若干个招聘小组,集中培训学习招聘政策规定,明确招聘任务和具体要求;招聘时要求统一着装、佩戴专用证件、注重仪态语言,严格遵守招聘工作纪律;提前准备好校园招聘所需的宣传片、资料、表格、辨色本等,做到忙而不乱、准备充分。

2.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校园招聘前召开宣讲会,进行现场答疑互动,详细介绍招聘目的、岗位标准、专业计划等,介绍广铁集团的基本概况、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福利待遇等。另外,常态保持与学院就业部门和院系师生的沟通联系,在学院开设讲座,邀请集团专业人员介绍企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规划等,增强学校师生对铁路的认同感。仅2014年6月,广铁集团就到6所铁路高职院校举办了16场企业形象和文化讲座,参加师生近四千人次,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组织结构化面试

一是严格审核应聘材料。认真审核学生的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原件、成绩单原件及其他证书材料,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招聘人员质量。二是全面进行面试考核。在学生自我介绍个人简历、优点特长和应聘优势等情况的基础上,招聘小组通过查阅成绩、专业测试、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语言表达、专业基础、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做到了解情况全面、考核方式科学。三是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利用面试的机会,重点观察形象气质,检查肢体活动能力(包括伸开手掌、曲展手指,转身走步等)、视力及辨色能力等情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4.规范签约工作流程

对面试合格拟引进的学生,严格按程序做好签约相关工作。一是登记详细信息。按专业填写《登记表》,留下求职材料(成绩单、就业推荐表原件)并整理归类。二是签订《就业意向书》,加盖学校和集团印章,学生、学校和集团各执一份。三是组织学生体检。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二等甲级及以上医院体检,经体检合格的正式纳入订单班学习。四是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学生校内理论学习结束、通过考核验收的,方可签订《就业协议书》。五是整理签约资料。对学生成绩单原件、推荐表原件、就业协议书等进行认真审核,并按专业整理归档。

二、深度介入订单生早期培养

1.签订企校合作协议

近年来,广铁集团根据人才培养储备需要,加强与相关高校、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铁路高职院校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定向培养等协议。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支持和推动各运输站段与学院相关院系共建合作学院、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荐技术骨干担任校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校方专业建设,形成了双方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2.介入教学课程安排

根据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订单班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技规》等),强化岗位业务知识学习;支持校方专业教师到站段生产现场考察学习,以提升其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协调指导相关站段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现场实习实训机会,达到以实训促教学的目的。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

为了让大学生亲身体验铁路服务旅客一线岗位的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广铁集团在每年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与相关铁路高职院校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订单班学生要求全部参加。通过深入一线和直面旅客,让学生在入路前对即将从事的铁路工作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其对铁路行业的认同感。

4.开展预职生产实习

近年来,广铁集团在注重订单班生源质量的同时,强化岗位应知应会和专业技能的早期学习锻炼,在积极协调相关学校优化课程安排、提前完成校内课程的基础上,组织订单班学生到相关站段一线岗位进行预职生产实习,由站段安排优秀技能人才担任指导老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为广大学生入路后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和岗位作业要求、尽力缩短独立上岗的时间奠定基础。仅2014、2015年,广铁集团就组织近万名订单班学生参加了为期六个月至一年的预职生产实习,总体效果较好。

三、建立完善考核淘汰机制

为避免学生有进了订单班就是进了“保险箱”而放松学习的思想,从2014年开始,广铁集团对订单班学生探索实行校内理论学习阶段考核验收和预职实习阶段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确保早期培养质量。

1.建立理论学习阶段验收机制

订单班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课程结束后,由广铁集团委托学校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具体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测评要素包括学习成绩、技能水平、操行考核、获奖情况等),按成绩、专业进行排名,并且在校内公示。对各专业排名倒数第一名的,或达到规定淘汰条件的,直接予以淘汰。对各专业排名靠后10%的,由验收组采取专业测试、面试考察等综合测评方式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者则退出订单班。经统计,2015届订单班因考核验收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学生约占总数的3.6%。

2.建立实习月度考核机制

为激励实习生搞好实习,解决他们实习期间的生活困难,实行了生活补助措施。实习单位每月根据学生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和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给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考核结果,再结合学生出勤情况分四个档次确定补助标准,委托学校发放。

3.建立实习期满考评机制

为强化预职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考评(考评要素包括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技能水平、团队精神等),对实习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实习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考评不合格、退出订单班的处理。个别无法适应铁路工作的学生也退出了订单班。经统计,2014届订单班预职实习期间因考评不合格或本人不适应等原因退出的约占订单班学生总数的4.3%。

通过综合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引进质量,较好地满足了运输生产一线特别是近些年来大量新线开通运营的需要。特别是2011年以来引进的高职毕业生,已有部分走上了工班长岗位,有的还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技师资格,广大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四、对下一步引进高质量高职毕业生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招聘相关制度,促进招聘工作标准化

出台《集团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办法》,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毕业生招录工作机制;优化高校毕业生招聘程序,提高面试考核、专业技能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选拔的公信力和示范效应,切实提高招聘质量和工作效率。

2.进一步优化招聘团队,加快招聘队伍职业化

按照“公道正派”的基本素质要求,从管内各单位现有的优秀组织人事干部中,选拔培养懂专业知识、熟悉招聘面试技巧和讲组织原则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招聘团队,促进招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铁道类学生 职业意识 职业素养 准职业化管理

铁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铁路生产运输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高铁的迅速发展,铁路行业对铁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出了除知识和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即学生在铁路岗位上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的形式主要有单招生、对口生和统招生这三种,这些学生主要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功利主义较为明显等特点,这些是与铁路运输行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而且铁路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和素养与铁路对一线职工所要求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铁道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缩减与铁路对一线职工要求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差距,探索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新思路和工作方法,是当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铁道类专业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铁道类专业学生的主要群体特点

(1)文化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近几年,铁路的快速发展导致对员工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铁路的职工普遍工资较高、待遇好,导致了铁道类专业成为了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之一,因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就读铁道类专业。虽然近两年有部分高于二本分数线的学生报名铁道类的高职院校,但铁路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还是通过单招、对口考试的学生以及高考分数处于末端的学生,总的来看,铁路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具有对学习缺乏热情的特点,不仅文化基础较差,考试成绩分数低,而且各方面的素质都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沿袭以前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不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并且缺乏对知识广泛涉猎、主动汲取与探索的精神;同时,他们在学习上不具有计划性,被动上课、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没有组织观念、时间观念、上课经常迟到,甚至是无故旷课,学习纪律散漫,上课基本都在玩手机、睡觉或者聊天;宿舍内务脏乱差,垃圾堆在宿舍不按时倒;不重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沉迷网络游戏,经常玩游戏很晚,甚至通宵不睡等。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目前铁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90后,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做任何事情都以利益为前提,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讲求团结协作,团队协作意识较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集体活动的参与缺少热情,过分地强调自我,且善于表现自我,对集体观念认识不够,导致集体荣誉感不强;同时认为自己进入大学就应该有自由,反感学校的管理制度。

在铁路高职院校,铁道类专业的学生都是与铁路行业上的一线工种对口的,铁路行业都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就到学校面试应届毕业生,有的甚至在第一学年就被铁路单位面试通过并提前录取,成为了订单班的学生。因此,这些学生的职业意识都普遍缺乏,他们都认为自己只要毕业前所有的科目都通过,在铁路大量需要人才的情况下,自己的毕业和就业肯定没问题,这导致他们只注重专业科目的通过率,而不重视对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知道自己能在铁路行业工作,但是缺乏对未来岗位的正确认识和合理规划,没有考虑到自己同时还是未来铁路行业职工的身份,不具备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对将来的职业目标、工作岗位、职业态度等缺乏理解,毕业后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迅速进入铁路三班倒、半军事化管理、高度集中的职业角色的转换。

(二)铁路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

铁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培养铁道类专业的学生时,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学生铁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学生对未来岗位上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比较缺乏,这些都是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的。一方面,虽然铁路高职院校都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每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但是每学期开设的学时过少,而且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在对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力量不够。另一方面,虽然作为铁路院校,但是在学校教育方面还是与铁路的企业文化脱离较多,部分任课老师由于不是铁路专业,也没有到铁路行业进行挂职锻炼,对铁路企业文化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一般只会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训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在铁路企业文化中的就业目标、企业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组织纪律、竞争程度等方面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基本无从涉及。

二、高职铁道类专业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职业意识,就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综合反映。而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体现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它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高职铁道类专业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培养可以通过职业意识主题教育和准职业化管理这两个方式进行培养。

(一)第二课堂“职业意识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规范、责任、团队、质量意识

高职铁道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其中,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通过第一课堂的教育来达到,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则更多依靠第二课堂来实现。具体来说,职业意识就是指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质量意识,铁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采取“职业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这个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采取三大梯级五个模块来进行,即在第一学期,实施主题为“规范意识”的职业意识培养,“规范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工作中的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铁路职工的最基本要求;在第二学期,实施主题为“责任意识”的职业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就是对自己可能比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真做好,强化铁路职工的责任意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首要条件;在第三学期,实施主题为“团队意识”的职业意识培养,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分为团队目标、团队角色、团队关系及团队运作过程四个方面;在第四学期,实施主题为“质量意识”的职业意识培养,质量意识是指铁路生产运输过程是否合理,是否与铁路企业设定的生产运输基准一致;在第三学年,实施主题为“实践与固化”的职业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规范、责任、团队和质量意识可以通过设计与这四个方面意识相关的形式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如专业技能竞赛、辩论赛、篮球赛、情景模拟赛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进取心、抗挫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提前感知、感悟铁路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责任感与荣誉感。

(二)“准职业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铁路职业素养

准职业化管理即半军事化管理,是指学校基本模仿军队管理方式,通过制定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的一种方式。作为一项学生管理制度,准职业化管理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铁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准职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各级领导和辅导员思想上也要重视,认真落实此项工作,监督检查力度要够,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按照准职业化管理的相关要求来培养铁道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操作中,铁路高职院校应根据铁路行业现场工作的特点,采取准职业化管理,按照铁路一线班组上班前点名、上班时上交手机等操作方式,在铁道类专业学生中推行晨跑、早操、课前集队点名、从课前集队场地列队进教室、课堂手机入袋、宿舍内务标准化、实训服装专业统一规范化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守时、守纪的观念,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集体观念认识,约束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铁路准职工的标准来要求和规范自己。

铁路高职院校是为铁路生产运输行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铁道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是保证铁路生产运输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关健,铁路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采用职业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和准职业化管理双重结合的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帮助铁道类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和开展铁路运输生产工作,有力地服务铁路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一龙.铁路职业意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

[3]杨健.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1).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我国铁路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我国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分析铁路职业院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需求提出了共同参与铁路职业教育、共同培养铁路高技能人才的具体措施。校企合作是提高铁路职工操作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铁路院校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一、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目前面临的问题

执业资格证书是新生劳动力就业、上岗、创业的通行证。“双证书”制度主要面向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按照这一要求,职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否则,即使有相应的学历文凭,也不能上岗就业。 目前铁路行业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正在完善铁路行业准入制度,规范和维护铁路行业就业准入行为。但铁路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就业准入制度,高职院校学生持“双证书”就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多证书在铁路站段泛滥,技能鉴定证书含金量降低

目前,我国把职业划分为知识型和技能型两大类,分别由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进行管理,实际工作中,职业资格的管理权又进一步分散到各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和人事部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重复设定职业资格、重复考核认定等问题带来了许多矛盾。

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为例,目前就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数十种认证,许多毕业学生说:读书时,我们参加的是教育部门的全国性计算机考试,毕业后找工作时,应聘单位却表示,劳动部门组织的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才管用,现在工作了,又被要求参加人事部门的计算机水平考试。人们搞不清那么多证书,究竟谁最权威?就铁路目前状况而言,职工每年要经过多次考核,取得了一系列证书。例如铁路运输站段值班员,一般拥有铁路劳资部门颁发的技能鉴定证书、铁路运输部门颁发的值班员上岗证、铁路安全部门颁发的安全考核证、铁路教育部门职工教育考核证、继续教育证书、微机联锁值班员还要取得计算机操作相关证书等等,每个证书的轻易获得影响了职工技能鉴定证书的可信度。

2、铁路行业普遍认为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太低,不适应运输生产的要求

一张证书的含金量,往往与它的颁发机构的权威性、行业前景与个人价值的结合度以及培训机构的可信度紧密相连。铁路行业目前认证考试过程虽然有监督,但对职业院校学生和外聘乘务员的要求明显较低,对站段职工的要求比较严格。职业院校为了学生就业需要,希望提高考生的“通过率”,所以在考核环节,特别是实做环节上要求明显降低,造成铁路用人部门对技能鉴定证书的可信度产生动摇。例如铁路站段对于岗位知识“应知应会”的考核要求是90分,对安全知识考核的要求是100分;单司机考核及格线为85分,但技能鉴定考核只要60分就可以,所以站段领导认为证书持有者只是知道该工种的最基本知识,不能满足该工种对新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3、技能鉴定认证内容不科学。一些机构所设置的认证考试与现实应用脱节

许多站段领导认为:认为技能鉴定学习和考核的内容与站段生产脱节,内容没有针对性,考核内容不合理,职业院校学生手持多证但并不能真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作出贡献,学生要取得的证书没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系,所以思想上不重视。同时技能鉴定证书不能体现职工的核心能力,如员工责任心、员工沟通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所以他们认为技能鉴定证书的说服力很有限。

4 、在企业中建立了严格的职工上岗标准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

目前,就铁路企业而言,各单位普遍采用学习、育人和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上岗靠技能、竞争靠本事,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鼓励职工自觉学习,在职工中形成唯先必争、唯能必争的氛围,将职工参加学习的表现和实际操作水平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但是铁路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没有建立对新进职工“双证书”含金量的测评标准,员工就业准入人为影响因素多,就业准入缺乏公平性。 转贴于

5、缺乏对就业准入职工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

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充分施展出来,往往与个人的思想品质、创造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其它心理素质有关,这些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而,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鼓励学生取得证书时,应当对之有所要求,使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的发展。相应的铁路用人单位也应该制定考核标准,对进入铁路行业的员工进行综合素质测试,但是铁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综合素质测试标准。

二、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源头上提高铁路行业就业人才的实际水平

(1)校企合作是提高铁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客观需要。

目前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铁路快速发展的瓶颈,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铁路企业每年都在下大力气抓职工培训,但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企业不具备办教育的主体地位,不能解决学员的学历文凭,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站段师资严重不足,结构也不合理,不能对职工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基础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四是现场教员大多数对新技术、新设备理解不够。铁路企业与铁路院校合作,职业院校可以对企业职工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铁路企业通过接受职业院校铁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为铁路企业搞好高技能人才储备。

(2)校企合作是铁路院校完善办学条件、实现快速发展的需要。

铁路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实验实践设备,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铁路运输工作的需要,毕业生才会有出路,职业院校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学院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可以为铁路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服务和专业技术支持,通过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职业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二级管理

一、组织机构

2007年,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机制,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深化改革,促进就业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就业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我院颁布了《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实施就业工作二级管理。学院设置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院级就业工作领导组,就业招生处是学院就业工作领导组的执行机构,就业招生处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统筹管理全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各系设置由系“一把手”担任组长的系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领导下的就业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系的毕业生就业及就业指导工作。

二、机制建设

学院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工作作为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用毕业生就业率衡量和检验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每年,党政联席会议认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制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各部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推荐工作,定期通过学生工作例会的形式及时通报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每年5月份,院领导严格审核学院毕业生派遣方案,高度重视往届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反馈及分析工作。

为进一步构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系就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体系,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院于2010年9月1日颁布了《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办法规定:“每年6月份,由学院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组对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机构、制度建设、就业管理、教育指导、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就业研究、工作业绩8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估;学院就业工作领导组深入系部,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个别走访、电话核实、网上调查及现场参观等形式对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逐项评分审定,并根据各系考核评估情况,针对各系提出工作改进意见。”

为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计划性、针对性,根据校内毕业生实际“校情”和校外行业企业的“社情”变化,学院每年经过调查调研、科学论证后制定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各系按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系“系情”制定各系具体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每年,各系及就业招生处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措施、经验做总结归纳,并针对工作过程中的现存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工作改进设想,以形成各系及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总结报告。

三、制度保障

学院重视就业工作相关管理文件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颁布有《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暂行规定》、《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还通过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员制度”、“毕业生就业情况周(双周)报制度”等多项制度,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四、工作理念

学院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级管理,管理工作理念是2C4S,依靠2C4S管理理念推动学院职能部门、院系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2个C(Combine,结合),即:第一,学院统筹推荐与各系自行推荐相结合。在职教集团平台下,就业招生处统筹负责职教集团内各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铁路企业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支持与督促各系积极开拓其他就业市场,做好系级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第二,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竞争与系间毕业生推荐工作互帮互助相结合,形成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盘棋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局面。学院就业工作领导组根据每年对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考核结果,全院腾讯通内公示通告。落实一把手责任制,考核评估结果作为系部党政一把手评选先进、职务晋升和部门评选学院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级管理考核评估办法中,主动帮助其他系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按照附加分形式作为激励机制。

4个S(Satisfied,满意),即: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学院满意、让上级主管部门满意。让社会满意,是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的反馈机制反馈企业意见,以此不断调整、改进人才培养策略和措施,不断提高企业满意度;让学生满意,是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反馈学校各方面工作成效,从学生吃住、学习、日常管理、业余文化生活、就业等方面反思改进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让学院满意,是通过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级管理考核评估的机制,调动各系、专业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系就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构建人人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人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实现学院整体就业工作目标;让上级主管部门满意是通过严格的审核与信息核对,达到就业信息及档案等数据准确、真实的目标,构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传统。

五、就业预警机制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每篇论文的写作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这样就难免要引用他人的劳动成果来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的科学论文是有继承性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9.p6.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pl.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p881-887.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夫·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余平.继往开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01)[7]中国物流航母织就信息大网[J].互联网周刊,2002,(35)

[4]何明珂.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财贸经济,2001,(05).

[5]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1,(04).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2]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3]马士华,陈铁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44-750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3-01

一、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许多工科大学都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专业的定位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校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岗位群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业。因此,针对为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上述能力,离开实践教学或者是实践教学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业后能很好实现后续发展。

三、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特色

我校过去是属于铁路高校,2000年后归到甘肃省管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是为铁路培养,电气化铁路及相关供电是具有鲜名特色的,尤其是电气化铁路与其它供电相比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目前铁路处于一个跨越式大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毕业生,这也就促使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必须主要面向铁路,制定具有电气化铁路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教学计划和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目前大都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有随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模式比较单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缺乏;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图纸上,而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实施性差;针对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对象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

五、我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实验教学

对于基础实验,对于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利用短学期的有效时间开放实验室,开设设计型实验,一门课一般为两个设计型实验,并鼓励写出实验型小论文。逐步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总结的综合实验能力。第四年,进入专业方向训练后,专业课程实验通过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便使同学更好地联系生产实际。

(二)各类实习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类型有:工艺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1.工艺实习形式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仪表组装、电子元器件市场调研与自主设计、EDA综合实验、常用电力测试仪表应用等内容。通过各类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气作业现场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并能够进行若干常规测试,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

2.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部分。参观实习主要是到兰州供电局下属变电站、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西机务段等单位参观地方和铁路供电部门的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项目;生产实习主要是到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进行牵引供电、接触网等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道路。

3.顶岗实习,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不同。其一是所处学习阶段特别,执行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已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已开设一段时间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其二是教学环境特别,执行场所一定要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一起工作、学习,真实地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其三是学习目的特别,执行的目的一定是针对实际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的是立体的事物、交叉的技术,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理论上的问题。因此,顶岗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顶岗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签订长期产学合作的协议,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委派有经验、能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给学生集中讲课,指导学生现场操作,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攻关课题。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择优挑选满意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高了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我校在各企业都建有实习基地,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不同,把学生分散到铁路供电站段,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安排学生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按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定期轮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再对照书本上讲过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际,从浅到深,从表面到内涵,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三)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课程设计。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系统化的综合应用的实践锻炼。针对电气工程类专业,具体想法是:将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EDA技术、接触网技术、机械基础、建筑电气等课程联系起来,以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实训场地,开设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的设计题目。将构思、方案设计、功能设计、评价设计、系统调试进行一条龙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4~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独立实践。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学生的全部毕业设均在校内完成,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实验室和机房为其开放;第二类是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到相关企业或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四月底回学校完成剩余内容。选题可以自定,也可以是企业的相课题;第三类是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全部在企业完成,选题必须是企业的相关课题,但毕业答辩必须回校完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种类的毕业设计,实践证明,通过毕业设计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其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几年来一直将近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

[3]樊立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国际的基建市场形势,对王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了分析,在高职工科类院校关于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包括铁道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工民建等各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面向土建类的施工企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测量、绘图、预算等基础性的工作。大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都有培养该类毕业生的专业,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学校的授课体系基本相同,培养的应用能力也基本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目前的就业市场前景如何,培养的学生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如何提高就业率,是这类学校的头等大事。所以,有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院校必须深人了解市场,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实现“出口”畅通。

国内国际基建市场形势

铁路建设2004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6年铁道部又通过了《铁路“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铁路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ooc)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万公里;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万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该《规划》还确定了铁路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路”战略,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

公路建设2004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该规划确定未来2030年内,高速公路网将连接起所有省会级城市、计划单列市、83%具有5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大城市和74%具有20万以上城镇人口的中等城市,总规模约8.5万公里。目前已建成2.9万公里,在建1.6万公里,待建4万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34% , 19%和47%。待建里程中,东部地区为0.8万公里,中部地区为1.1万公里,西部地区为2.1万公里,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成这个系统大约需要30年。交通部印发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是: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县乡公路180万公里。具备通达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公路,95%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海外工程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承揽的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国的铁路、公路工程也日益增多,许多单位专门成立了海外公司,其中以中铁海外工程公司为最大,应该说这些单位的用人需求是比较大的。

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都在向着构建城市快速干道、规划“XX城市X小时都市交通圈”的方向发展,目前在建或规划建设地铁的城市多达数十个,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造价高等特点,这些都是潜在的就业市场。

当前就业市场分析

就业潜力较大近期笔者走访了中铁、中铁建、中建、中交系统等部分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介绍,目前整体来说缺乏人才,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包括测量、绘图、实验、公路检测、高速铁路、地铁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尤其缺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新的就业市场逐渐开放目前,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房建工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市场全部开放,凡是有资质的企业都可以承揽相应的工程,中铁系统、中交系统、中建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系统以及地方建筑企业不断进人铁路、公路、房建等各个领域的建设,所占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例如,中建八局承揽了吉林省全部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上海四建在上海地铁项目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等。这些都是潜在着的新就业市场。各单位招聘人才的数额也逐渐增加,例如中铁、中建系统所属的工程局每年计划招聘人数都在1000人左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80%左右的比例。

民营、私营、三资企业力量逐渐扩大目前我国的民营、私营、屯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这些新兴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因此,他们一直不断地从一些国有单位“挖人”,这一事实从国有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中不难看出。

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日趋务实据用人单位介绍,从现场需要看,专科生、高职生比较容易适应现场,而且务实、留得住,有利于施工队伍的稳定。用人单位没有盲目地将人才层次定得很高,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切合实际。

高职院校就业对策

(一)调整教学计划,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应该是宽基础、强技能。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修改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培养的学生“型号”更加适应市场需要。例如,现在有些土木类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取消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增加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有关内容,如办公软件以及同工程施工有关的计算软件等教学内容。

调整专业设置,可以按照工程大类设置专业,分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例如,道桥专业可以设置道桥方向、公路隧道方向、公路与城市道路方向、基础(路基路面)工程方向、道桥测量技术、道桥维修与养护技术等;铁道工程专业可以分为铁道维修与养护、城市轻轨与地下铁道、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等方向,建筑工程可以分为给排水方向、装饰工程、结构工程等。

(二)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教育学生理性确定就业期望值2006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了《2006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高校2006届毕业生的平均起点工资为2262.31元,其中,近三分之二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2000元以下,近四分之一毕业生的起点工资在1000元以下。结合近几年就业市场分析,可看出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在不断调整,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例如,前两年本科生就可以轻松进人的单位,现在即使研究生毕业也很难进人了;相应地,各单位对本科生、高职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部分单位曾经给予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优惠政策,现在要么降低,要么取消,而与此对应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供大于求。面临以上情况,各院校必须教育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就业现实。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对毕业生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国有企业,尤其是由原来行业主管划转到地方管理的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传统和固有观念是本校原系统的各单位都是靠得住、效益好的,而对其他国有企业不感兴趣,对民营和私企更是不屑一顾。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是学生不了解就业市场,二是许多学校多年来的就业惯性所致。各高职院校都有各自传统的、固定的“客户”,而对一些新的领域不认可。因此要帮助学生了解市场行情,教育他们树立新的就业观。事实上.现在民营、私企不仅工资待遇不低,而且同样有保障机制,例如有些单位明确提出代缴三金、保险等费用,与国有企业并无多少差别,相反,有些国有企业却因地域限制不能解决户口等问题,限制了用人需求。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各单位都建立了淘汰机制,对新招聘的毕业生先行试用一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吃苦耐劳、适应现场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稳得住,干得好,才能够打好基础。

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目前,凡国内的工科院校,几乎都有土木工程、道桥、测量等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在选择哪所学校毕业生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一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品牌,取得用人单位的长期认可。

面向中西部就业从国家建设的重点来看,基建工程的重点在西部。根据2006年大学生的几次“双选会”实际情况来看,西部企业在大量地引进人才,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例如新疆的部分单位基本定位在专科以上层次,还有部分国有改制企业定位也比较准确,都在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应该说,中西部的就业市场广大,因此要教育学生认清自我、认清形势,不要盲目地追求到沿海或东部比较发达地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