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儿童保健团队;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22-04

Analysis of child health care team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LI Jing, YU Xinguo, ZHAO Peng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hild health care team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the pilot wa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connotation. Methods: Yikangy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Shenzhen city was chosen as study fields by form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working task and process of child health care team and a sampling survey to 430 children before pilot project and 436 cases after pilot project for 1 year for investigation, the relevant situation of the children were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pilot and after pilot project, the rate of EPI standard among the permanent, temporary and floating children were 32.55%, 28.02%, 9.49% and 53.33%, 45.41%, 30.47%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EPI regulated were 23.26%, 36.71%, 32.12% and 45.56%, 50.46%, 61.72%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pilot project (P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Pilot project; Child health care team; Effect

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的通知》的要求,选定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为试点研究现场,在社康中心成立儿童保健团队,希望通过试点和运营,探讨全面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和运营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通过社康中心儿童保健团队的1年试点运营取得了较好的儿童保健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更科学的掌握儿童保健团队试点前后的效果,笔者分别在团队试点前和试点1年后采用自拟儿童保健团队效果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两次调查参入的工作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调查要求和标准。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调查表中内容由0~36个月的儿童父亲或母亲填写或回答。试点前发放调查表45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30份,有效回收率为95.13%,试点1年后发放调查表46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36份,有效回收率为93.76%。试点前后调查儿童的年龄和户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具有可比性。两次调查儿童人数统计见表1。

1.2 方法

1.2.1 儿童保健团队的建设

西乡人民医院以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及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工作规范试点验证为契机,以小样本社区的支持体系建设来探索适合宝安区特点的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方向,根据颐康园社区儿童的生活现状和社区儿童的实际卫生保健需求,在颐康园社康中心建立儿童保健团队。该团队由1名高资历并有多年儿科临床诊疗经验的高级职称的医师作为儿童保健团队的团队长,1名有资质的公卫医师、2 名有执业资格的全科医师和 2 名注册的社区护士组成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和管理社区儿童的健康体检、计划免疫接种和儿童监护人的育儿保健指导[1]。通过建立儿童保健团队,达到建立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流程清晰、协调性强的专业工作团队,以有利于推动社区健康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1.2.2 儿童保健团队的任务

1.2.2.1 建立儿童保健网络信息库 通过本底调查,建立整个社区的儿童保健网络信息库,利用电脑系统建立社区内常住、暂住、流动的0~36个月的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并详细记录儿童保健团队为其所做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内容,包括儿童计划免疫、适宜技术体检、儿童专档管理、儿童在社康中心内的诊疗服务等。

1.2.2.2 育儿保健指导 根据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2-3]工作的要求对社区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及产妇进行育儿保健指导,宣传母乳喂养好处,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法,传授新生儿扶触技能,引导产妇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卫生及户外活动等生活习惯。

1.2.2.3 定期给儿童做健康体检 定期对社区0~36个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个体评价,同时将各项信息输入电脑系统,建立儿童专案管理信息。对体弱儿童如患有小儿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肢体残疾和神经-精神发育迟滞等健康问题的儿童进行重点关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管理,实现对体弱儿童发现、转诊、追踪、随访、结案的连续管理。

1.2.2.4 儿童基数管理 按上级管理规定要求,对社区的0~36个月儿童基数进行动态化、连续性管理,动态掌握辖区0~36个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登记儿童迁入、迁出数量变化和死亡登记报告,分析各类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明确社区0~36个月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相应干预计划和落实措施。

1.2.2.5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针对本社区0~36个月儿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按《深圳市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的要求,实行有计划、适时地给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卡介苗、乙型脑炎、乙肝等疫苗预防接种,并将儿童接种的资料全部登记入册、归档。同时通过社区宣传栏,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充分利用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的宣传,普及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健康知识。

1.2.3 儿童保健团队工作流程

①儿童保健团队成员均进行统一的培训,熟悉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中“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2]。②为提高了管理效率,将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与计划免疫工作捆绑实施。相对于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社区的计划免疫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和让居民接受,所以在家长带儿童到社康中心进行免疫接种时,社康中心的儿童健康管理人员给予健康教育,对每个来接种的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在每一次接种前均进行儿童体检,以减少漏检现象。③所有上级医院分娩的辖区新生儿,通过医院转到社康中心。社康中心的产后访视人员进行两次新生儿访视,将建立的儿童健康档案交给儿童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后续的管理。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员发现异常儿童、高危儿童后,及时填写儿童保健双向转诊联系卡,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诊疗,同时社康中心的儿童保健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和管理。④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管理的儿童及时通知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社康中心的计划免疫系统可以设置和打印预防接种预约时间,根据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要求和时间间隔,把儿童体检预约时间同时设置在预防接种预约时间表和预防接种预约时间表同时打印交给家长,并通过计划免疫系统的短信群定期发给家长,以利于及时提醒和督促家长按期为儿童进行儿童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儿童保健团队工作流程见图1。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统计,对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比较

试点前后常住、暂住和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规范接种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 儿童健康体检情况

从表3中可知,试点前后常住、暂住和流动儿童体检达标和基本达标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有利于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序开展

儿童保健团队的成立,改变了团队成员的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了现代社区医学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模式,保证儿童保健流程的畅通,减少了漏检、少检的机率[4]。社区适龄儿童到社康中心后,经过初步筛查-规范-体检-规范疫苗接种,保证了社区儿童健康体检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序进行。暂住、流动儿童的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盲点,由于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的宣传与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管理率。通过试点运营发现,儿童保健以团队协助方式服务社区居民,能较好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能真正体现全科医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系统管理率和健康保健覆盖率。

3.2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保证了新生儿连续性管理

根据儿童保健团队工作要求,在社康中心主任协调下,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安排中心内全科医生及护士加入本团队工作,形成全员积极参与的局面。妇女保健医生在接受到新生儿信息后按时完成新生儿产后访视,及时将新生儿相关资料登记入册,安排满月儿童到社康中心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同时其转给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管理,确保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的无缝衔接。同时全科医生在诊疗同时适时提醒和督促赞助和流动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更加体现了团队内外互相协助的重要性和儿童保健团队服务的可延伸性[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改善了医患关系

儿童保健团队的连续服务,扩大了社康中心在居民中的影响,不少社区儿童家长与儿童保健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式医患关系,同时居民在社康的就诊率也明显增高[6]。另一方面,通过每次社区儿童体检时儿童保健医生对儿童家长传授育儿护理知识和开展一些宣传活动,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育儿护理知识和儿童保健意识,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率和覆盖率。

3.4 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促进了社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适应社区儿童卫生保健多元化需求,为不断提高儿童保健团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在全科医护人员全员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机制,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全科型社区儿童保健队伍,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3.5 团队式服务体现了社区卫生的公益性和必要性

通过实施儿童保健团队式服务,为社区儿童提供体检、预防、管理、评价、健康教育、家庭养育“六合一”的综合卫生服务,为社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提高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卫生工作重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目标的重要举措[7]。

颐康园社康中心儿童保健团队试点的实践证明,对社区儿童实行团队式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团队服务的优越性、可及性和服务能力的综合性,有利于推进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余信国,李静,赵鹏,等.西乡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儿保团队建设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77.

[2] 陈博文,藤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试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76.

[3] 查晓梅,曾德秀.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4(22):236-237.

[4] 李梅.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3):201.

[5] 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84-185.

[6] 翁丽芬,黄梅,邹黛莉,等.做好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2):34-35.

[7] 韩幼平,陈继根.新型全科团队运行机制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6,4(6):709.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计划免疫;儿童;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13-02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社区儿童免疫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儿童免疫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一种免疫治疗。通过监测疫情的免疫状态和了解病人的情况,推断治疗方法和方式,根据我省的免疫程序、规范,科学的规定、有计划地使用特定的生物制品,实施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在接种的过程尤为注意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重要的是对可预防和可控制的传染病,免疫在儿童中起到了预防和保健的作用,相比起其他免疫治疗,社区免疫计划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

1.2方法

1.2.1合理地保管儿童实施计划免疫和保健的手册社区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免疫相关的社会计划和儿童的健康内容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把每个儿童的记录单独成册,在每次儿童实施接种疫苗的时候,都要认真的记录好儿童的情况,记录儿童的手册当中,留作日后的分析和研究[1]。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方便家长保管有关疫苗接种的内容,也有利于为医生阅读。与此同时,通过这些记录的手册,可以给父母一个很好地把握和了解孩子的生长条件,有利于更好地照顾儿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2.2对家长实施相关的宣传教育方式在社区的计划免疫系统中,儿童的家长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个免疫接种计划相应知识的反应跟踪,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和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和儿童的父母详细地解释免疫接种的有关问题和对儿童在今后生活当中的有力方面,社区的工作人员应该详细跟踪儿童的父母,定时期的访问儿童的家属,家属有担心和疑惑的同时要对父母的担心和不解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使用各种促销手段来进行了免疫讲座,大力度的宣传免疫带给儿童的益处,让父母可以对免疫接种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疫苗接种的计划之中,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儿童家长对于有关免疫接种的知识水平,使得他们能够正面、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计划免疫接种的活动,以此来减少知识层面的差距[2]。

1.2.3关于儿童实施计划免疫和保健服务的相关形式社区人员将不仅是熟悉免疫和保健的过程,而是需要在整个实施计划免疫和保健服务所涉及到相关人员,都应当熟悉免疫和保健的整个过程。社区人员要做到专业,家属提出的问题要合理的向家属解释,确保家属完全明白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适当的护理或医疗服务,而且他们还可安排免疫接种儿童的家长,让其了解下一次进行免疫接种的详细情况等等。

1.2.4“一站式”儿童计划免疫与保健服务整个社区的免疫计划需要医院工作的人员做好了解整个过程的工作,对于免疫程序不仅仅只是掌握计划免疫的过程,而且需要掌握预防保健的整个程序,一站式的儿童计划免疫对儿童及父母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安排前来接种疫苗儿童进行健康护理和相关的医疗服务,或者可以安排照顾儿童疫苗接种下次疫苗或体检的事先登记[3]。

1.2.5“无缝隙”流动儿童信息共享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信息化管理孩子的免疫和预防保健信息,以更新、提高、掌握新生儿童和移民儿童的动态信息,将他们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逐步建立其一儿童个人电子文件、资源共享,确保了“出生、注册、管理、接种、健康、关心”等一系列的信息管理,这样方便在日后再次进行免疫时,查询上次的时间和原因等一切记录。2结果

自“扩大免疫计划”的建立和“普及儿童免疫”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世界免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也迅速增加。对于儿童的健康有严重危害的传染病造成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基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像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儿童免疫从现在开始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从而实现非本土接种疫苗计划目标的实现。据调查,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疫苗接种可减少100%的发病率,麻疹、腮腺炎减少97%以上的发病率,德国麻疹和百日咳减少99%的发病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仅在2003年,免疫接种就防止了大约200万人死于疫苗可预防疾病,而且还成功防止了60万人死于乙肝等相关的疾病[4]。免疫疫苗可以防止一些儿童疾病的发生,所以现在倡导儿童免疫,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40000的5岁儿童死于根据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疾病,26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新疫苗预防的疾病。可见,社区免疫可预防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的对应,是能够保障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

3讨论

3.1开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按时完成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社区儿童免疫的工作,有利于预防疾病,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我们已采取完整的免疫计划,采取了办板报、挂图和表格绘制等一系列的计划免疫宣传工作,大力的宣传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儿童的父母不了解到熟知,了解到免疫对儿童的好处,就会赞同对儿童进行免疫,从而利用计划免疫知识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材料和讲座向公众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家长进行接种疫苗、治疗方法、禁忌症接种疫苗和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等事宜的讲解,使他们了解到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和控制儿童健康危害免疫程序中最具有成本效益、最简单容易的措施,这种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种措施是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儿童家长对于免疫接种计划的大力合作和支持。由于在社区中积极推动预防保健工作计划免疫知识,进行扎实有效的免疫计划,使我院司法管辖区的疫苗接种和接种方案得以实现准确、及时、详尽、没有重复、圆满地完成计划免疫任务。推动工作的开展也就是意味着疫苗接种工作得到了认可。

3.2开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宣传对于在科学家开展育儿知识以来,因为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性,许多医疗人员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育儿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面对的事情,这对父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育儿是父母的责任,社区工作人员要对儿童的家长讲授母乳喂养的好处,采取适当的喂养技术,保障婴幼儿的饮食规律,有效预防儿童的常见疾病,使用常见的儿科护理,还要给父母普及一些其他育儿的知识,确保儿童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所以,许多年轻父母通过宣传工作有效地掌握了科学育儿的知识。回去之后进行实施,实施社区儿童预防保健的工作,可以使儿童的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咨询医务人员育儿的知识[5]。

3.3开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为了掌握辖区儿童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并积极预防儿童常见的疾病,我们会定期进行区域内儿童体检,让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能够有效监督,从而建立记录档案。在建立档案的同时要对每一个孩子做到仔细的了解和充分的掌握,知道每一个孩子的现在状况,在什么时间进行的保健工作,下次保健工作在什么时间,这些都是开展社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同时,我们也对婴儿外部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坚持以安排上门服务,完整地对孩子的身体进行检查,以有效地控制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减轻孩子家长的负担[6]。现在孩子患病几率很高,就要对从开始对孩子开展保健的工作,开展此项工作不仅仅可以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提高儿童自身的免疫功能。发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除了按时完成任务地区儿童体检以外,对于缺钙症状和体征、个人营养不良、超重的早期发现的儿童,除了给这些孩子必要的治疗措施,还要及时地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护理措施,这样可以给父母解决了一时遇到的困难,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父母的工作,告诫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地向社区工作人员讲述,他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去解决,有利于孩子有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也从侧面开展了社区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参考文献

[1]武志兰.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2,15(16):154.

[2]王新菊.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的意义探讨[J].卫生与健康,2012,11(11):112.

[3]李耀华,马宁.患病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12):234-235.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48-01

作为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医疗保健工作,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保教工作人员及入托儿童学习、掌握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保障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确定保健医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健康教育是集体儿童机构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位居从属地位,因此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得力。为保障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将保健医师纳入管理的地位,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在集体儿童机构的各级人员和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

2.发挥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整体管理

2.1 健康教育要纳入集体儿童机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保健医师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健康教育专项计划,确定目标、内容、措施和考核标准及方法。年终或期末以儿童健康为中心,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2.2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在园(所)长直接领导下,由保健医师、保教人员、工勤人员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组建健康教育指导组,统管园(所)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2.3 适当增加集体儿童机构保健医师的编制名额。中型以上的集体儿童机构以配备2-3名保健医师为宜,其中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保健医师负责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教材的购置和宣传器材的供应。有计划地选派保健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保健医师的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

3.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实施科学求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3.1 保健医师要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儿童身心健康为中心,通过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体现。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全面、系统性和儿童健康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与季节发病特点相结合,园(所)教学与家教协调一致。力求实效,最终达到减少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3.2 结合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及文化层次特点,采取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4.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效果评价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是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为此保健医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儿童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收集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集体儿童机构不同于学校,儿童入出、中途调班、插班、休学等情况较多,变动性较大是集体儿童机构的一大特点。如果基本资料不全,儿童健康状况统计数据不准确,势必影响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的的研究。基本资料的主体是儿童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以儿童入园(所)前的体格检查为基础,然后将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分析资料、计划免疫登记、儿童个人病案归入健康档案。儿童体检须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做到相对固定。

4.2 保健医师于每学期末按照不同年龄组或班级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是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统计分析可采用图表形式,将儿童的体重、身高、视力、牙齿保健、智力、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客观结论,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最后经健康教育指导组讨论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4.3 保健医师必须对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控制。保健医师按计划日程深入各班进行健康状况观察,提出儿童健康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选择地控制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切忌教育与实际错位,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1】

回顾20xx年的儿保工作,在医院及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1、截止20xx年10月1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 人,0-3岁儿童数 人,新生儿数 人。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 人,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 人,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本年度共有 名新生儿,对其中 名进行了家庭访视,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发那个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的好评及认可。

4、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发放联系卡,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对辖区内儿童贫血、佝偻病、腹泻、肺炎等常见病及体弱儿专案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人数 人,共 人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发现中重度贫血 人,并及时转诊。

7、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妇保医生共同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每年度上报相应的报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儿童保健知识,虚心像兄弟单位儿保岗位的同行学习请教,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2】

一、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与人群

扶沟县辖16个乡、镇、场,411个行政村,总人口744315人。县卫生局辖16个乡、镇、场卫生院,411个村卫生所。全县已婚育龄妇女147645人,7岁以下儿童52582人,5岁以下儿童35364人,3岁以下儿童220xx人,当年出生6411人。

二、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围产期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极大地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婴儿的生命安全得到大力保障。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县妇幼保健院增设围产期保健门诊、高危妊娠门诊及孕妇学校。当年活产数6411人,产妇总数64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50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84%;产后访视5669人,产后访视率88.43%;住院分娩6173人,住院分娩率96.29%;新法接生6351人,新法接生率达99.06%;孕产妇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率46.79/10万。

三、扎实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儿童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另一项重要内容,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倍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46941人,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9.2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9350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7.92%。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实查29565人,结果显示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15%,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县妇幼保健院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县教委大力支持下,在各幼儿园教职员工积极配合下,对城镇所属的7所幼儿园集体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共体检2109人,检出缺点疾病630人,检出率为29.87%。对检出的轻度贫血176人,佝偻病120人,龋齿350人,腹股沟疝9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3人,在保护儿童隐私前提下,提出相应的诊疗处理意见,深得家长的好评。通过群策群力的保健措施实施,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7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32婴儿死亡率58例,婴儿死亡率9.05。

四、积极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改善妇女整体健康状况,保护劳动力资源

妇女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国家一直给予相应的保护政策。县、乡医疗保健、计生部门共对7944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治,检查率为161.42%,查出妇科病35808人,妇科病率为45.07%。在县妇联大力支持下,县妇幼保健院坚持一年一度的城镇妇女病查治工作, 35月份共普查单位98个,普查人数870人。由于普查的项目全,有乳腺检查、妇科检查、b超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及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妇女患病率达80.00%,查出子宫颈癌3例,属较高水平。经过相应的规范治疗,妇女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五、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杜绝计划生育手术死亡的发生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仍是妇幼保健重要内容。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单位,一直注重对乡级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培训,取得明显效果。当年各项节育手术总数4884例,放取节育器占49.30%,输卵管结扎占2.83%,人工流产率占10.24%,药物流产占20.07%,引产占2.52%,无一例引产死亡发生。

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为全省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1996年以来,我县一直是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监测在全县实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在崔桥乡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在县医院和保健院实施。多年来县医院妇产科、小儿科、保健院保健科、崔桥卫生院防保站,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甘干奉献,每季度向上级输送宝贵的科研资料,为全省制定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方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七、实施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紧跟时展步伐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能力。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项目信息科学管理、青少年保健门诊及计划生育规范服务培训,以及项目县互访参观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界,把握住了妇幼卫生发展的时代脉搏。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门诊的规范建立与正常运行,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跟上了时展步伐,妇幼保健工作面貌一新,优质规范服务及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县妇女、儿童、男性及青少年受益非浅。

八、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掌握个案信息,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20xx年国务院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各乡、县直医疗保健单位及时网络直接出生、死亡及缺陷信息,保健院保健科负责终审。自20xx年6月下旬实施以来,截至到11月22日已累计上报6870例,出生缺陷17例,不但及时掌握了个案信息,拓宽妇幼保健服务内涵,而且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九、做好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工作,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沟县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淮河流域

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河南省妇幼卫生监测项目,进入9月份以来,国家、淮河流域、省、市相继举办了信息管理及年报培训,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相关信息,我们整合

各项目信息及年报内容,于20xx年9月27日至29日,举办了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保健单位、私立接生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防保站长、妇幼专职、网络直报及季年报人员40人,接受了培训。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加强妇幼保健建设,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提升妇幼保健及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妇幼保健的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人的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县妇幼保健院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部级督导契机,在XX年年增设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计划生育服务门诊、门诊手术室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新生儿重症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检验、辅助检查设备,扩大服务范围,完善空调、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保健需求。制作灯箱广告牌、张贴各种宣传标牌、宣传折页和宣传报架,营造亲情服务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借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年验收机会,加强医护质量、控制感染、急诊救护方面规范管理,病历书写体现良好医患沟通关系,突出知情选择人文关怀、优质服务理念,大大提升了保健院的临床综合服务能力,年创业务收入400万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妇幼保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过低,队伍难于稳定,影响工作质量

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都低于临床医务人员收入,新农合开展以来距离更加拉大,势必影响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热情,借专业对口、执业需要调入临床,保健队伍难于稳定,培训知识无法进行,影响工作质量。应单列防保人员的工资,由卫生局统一拨付发放。

2、群众对自愿婚检工作认识不足,应加大宣教力度,最好政府买单婚前医学检查费用。

3、县妇幼保健院起步晚,长期处于求生存的困境中,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保健工作一直没有能力很好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希望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3】

在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20xx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 在2011年内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2948人,0-3岁儿童数1378人,新生儿163人,0-7岁包括外来儿童3032人,0-3岁包括外来儿童1438人。

2. 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为94.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342人,覆盖率95.5%。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 本年度共有135名新生儿,对其中35名进行了家庭访视,使访视率达到95%。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好评及认可。

4. 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 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 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乡医医生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工作指标

(一)孕产妇死亡率

控制在10/10万以下。

(二)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

(三)其他工作指标

1.早孕建卡率达80%。

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8%。

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4.住院分娩率达100%。

5.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8%。

6.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

7.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5%,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95%。

8.孕前传染病筛查率达90%以上。

9.产前筛查率达90%以上。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5%以上。

11.儿童白内障筛查率达90%以上。

12.儿童髋关节筛查率达90%以上。

13.儿童先心病筛查率达90%以上。

14.适龄妇女妇科病完成当年计划的100%。

二、加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一)确定我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模式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为主要职能,按照市局统一要求名称为“*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实现内部功能、科室布局、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置。

依据相关政策,配齐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参照辖区人口核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5-80%。新进保健人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要到市妇儿保健中心接受为期一年的岗位培训。加强现有岗位人员培训,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我区妇幼保健力量。

(二)落实我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基础建设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的标准化建设,达到符合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工作的需求。

(三)确保经费,保障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严格依照市政府《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0.5万元/万人口的标准拨付妇幼卫生群体保健经费。

三、保证母婴安全,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一)强化责任

继续实行孕产妇死亡控制的领导责任承诺,强化辖区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实行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和归因分析,对可避免因素所致死亡进行责任通报和明令整改。

(二)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1.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2.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孕妇早孕建卡率,二、三级医院要做好孕妇接诊的信息录入。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做好外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

3.做好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转诊沟通,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鉴别转诊和全程监护。

(三)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抢救中心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沟通,保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保障母婴安全。

(四)继续加强辖区二、三级产科建设和管理,强化助产技术服务等院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培训和督导,提高产科质量。

(五)定期开展辖区围产协作组活动,进行孕产妇死亡或危重病例讨论,推动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根据《*市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制度》,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进行新生儿救治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四、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

(一)继续认真落实*市12项免费惠民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和环节管理,对异常病例及时确诊,适时干预,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受益率。

(二)今年实现我区托幼机构信息联网,在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现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剖宫产率。

(四)通过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监测评估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区深入落实“行动计划”,以促进我区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五、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按照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的通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安全。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六、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全面实现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一)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二)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

七、加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

(一)制定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规划,指导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二)建立妇幼卫生健康教育队伍,在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设有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统一培训的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三)建立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8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逐向,由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加。在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将会随着增加。这些流动人居无定所,管理难度较大。为了全面了解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现状及卫生保健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1 流动儿童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流动人口定义为:跨国家或地区以及国家或地区内部,由于各种原因,长期或短期迁徙他地的流动人群。这一概念与流动工人及其家庭,长期或短期移民,国际学生,国内迁居居民、难民、人口走私受害者,政治避难者等概念相互交叉。

对流动儿童,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对某一地区来说,流动儿童包括流入儿童和流出儿童,由于实行户籍人口政策,总体原则是以户籍(父母户籍或儿童户籍)界定其流动性,流入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小于7周岁的儿童为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因此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免疫接种,成为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难点。

2 免疫接种现状

2.1 计划免疫

崇阳县疾控中心针对天城地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的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存在二低现象,即建卡、建证率低;单苗合格率及五苗覆盖率低,如果人群免疫接种率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暴露人群数量的累积,将可能导致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为维护儿童健康,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极为重要。

2.2 免疫接种对策及实施方案

争取政府支持,增加经费投入,我疾控中心提供足够的经费在社区的协助下一对一对流动儿童上门进行登记、查证、验证,为流动儿童查漏补证,将流动儿童的管理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专人管理每一个社区,谁社区流动儿童谁负责,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带动社区卫生人员及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强化摸底调查,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适龄流动儿童,加强主动搜索,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除实行定时定点免疫接种服务外,要根据流动人口分布与落实情况定期开展入户接种。加强计划免疫专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有责任心;热爱计划免疫工作的专业队伍;广泛宣传;利用媒体、宣传画、标语在人口集中的场所大力宣传免疫接种知识的重要性,使计划免疫知识深入人心。

3 卫生保健状况

随着社会对流动儿童群体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另外诸多保护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政策,各级地方也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则。但是由于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流动儿童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根据卫生部《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各地相继制订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政策,保证流动儿童同户籍儿童享有相同的预防接种服务。2011年崇阳县保健院为流动儿童办理了儿童系统保健卡,办卡后体检率为80%,同期同社区户籍儿童保健率为100%(资料来源于崇阳县保健院保健科)崇阳县各乡镇2011年保健科为流动儿童办卡体检率均为60%,未达到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要求。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互助县威远镇街道中7岁以下儿童中的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①自行拟定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经预测调查修改后作为正式调查表。②向流动人口发放调查表,并教会如何填写,采取自填式的方法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③入户访谈,按问卷指导语进行,采用一对一填写方式,防止暗示。共发放调查表270份,回收256份,回收率达到94.81% 。

调查内容:①父母文化程度、从何地来、暂住时间;②儿童出生地、喂养情况;③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保健需求;④其他。

结果

一般情况:经调查,流动人口中有7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共256户,7岁以下儿童共330人,3个子女的家庭有6户,占2.34%;2个子女的家庭有62户,占24.22%;1个子女的家庭有188户;占73.44%。流动人口256户中来自本省占80.08%,外省19.92%,暂住时间长者达8年,短者达几个月。

家长文化程度见表1。

从表1可见,流动人口儿童中有16位家长是文盲,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占的比例较大,接近一半,占45.70%,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比例较少,只占3.52%。

分娩形式和地点及喂养方式:足月正常产218人(85.16%),其中过期产6人。剖宫产38人(14.84%),其中过期产10人,早产2人。母亲分娩地点:在县级以上医院分娩152人(59.38%);在家中分娩46人(17.97%);在乡卫生院分娩58人(22.66%)。喂养方式:1岁以内母乳喂养214人;母乳喂养率达到83.59%;人工喂养12人(4.69%);混合喂养30人(11.72%)。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情况调查见表2。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需求见表3。

从表3可见,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保健需求排列前3位是:防止食物中毒、营养与保健、计划免疫基础知识。

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小学文化程度占22.66%,初中文化程度占45.70%,高中文化程度占25.00%,还有16位家长是文盲。调查中发现夫妇双方的文化程度相等的较多,而且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大。还发现家庭中有2~3个子女者,占26.56%。加强流动人口的儿童预防保健知识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非常重要。

计划免疫知识中,对儿童应何时接种何种疫苗的问题回答正确率低,大部分家长不知道。儿童计划免疫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证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调查表明:防保工作在为流动人口服务方面还存在问题,儿童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为流动儿童办理计划免疫证的覆盖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1.1调查对象

2010年1~10月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选取本地居民对外出租房屋、幼儿园作为调查点,随机抽样调查200名外来流动儿童,其中男107名,女93名;年龄0~6岁,平均(3.4±1.5)岁;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街道居住时间4个月~4.5年,平均(17.4±6.1)个月。另根据2010年统计的“五苗”建卡接种资料,在抽样调查区域内随机抽取200名有本地户口的常住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及家长文化程度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在社区基层组织和学校、幼儿园的协助下核实外来流动儿童身份,按预先设计的调查表直接询问儿童及其家长,并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对未接种的对象进行单独走访。重点调查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PV)、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和百白破疫苗(DPT)“五苗”的接种情况。

1.3统计学

处理采用SPSS15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户籍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比较调查区域内,外来流动儿童中未爆发大规范的传染病,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漏办证、漏建卡、漏接种现象普遍存在。200名调查对象中,“五苗”接种率仅6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5%(P<0.01)。见附表。

2.2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社区均采取了相应对策,在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1年后再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原调查范围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建卡率达99.7%,发生相应传染病除麻疹2例外,其余为0,基本消除了传染病隐患。

3讨论

3.1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因素各地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都存在流动儿童底数不清、总体接种率不高、查漏补种工作不能落实等问题。

3.1.1流动儿童家长对孩子防病保健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由于疫苗可预防的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基本消灭或控制,乙脑、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的年发病率也大大降低〔2〕,于是有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预防,加之忙于打工、经商,无暇主动让孩子接受免疫接种,少数儿童家长因躲避计划生育等原因而故意回避与社区干部接触,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的现象发生。

3.1.2流动性大

流动儿童的家长无固定职业、家庭无固定住址,使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接种情况,难以建卡、建簿,即使已建卡接种的儿童,也难以完成全程免疫。

3.1.3工作缺少监督机制

由于户籍限制的统计困难,多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未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工作计划中,更不可能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加之社区卫生组织经费不足,致使部分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3.2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影响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措施的多管齐下。

3.2.1建立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在政府协调支持下,建立以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妇联、公安、教育部门积极参与的社区外来儿童保健网络,有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居住证等手续时,要通报相关信息,并动员、督促适龄流动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学校、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督促其监护人及时进行儿童计划免疫〔3〕,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2.2加大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宣传范围要集中在车站、码头、出租房屋、建筑工地、劳务市场等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特点,采用广播电视、报刊、发放宣传单、在社区办墙报、宣传栏、标语及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内容除法律法规外,重点要宣传计划免疫的意义、优惠政策等,在“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还可举行一些形象生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4〕。

3.3.3落实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经费保障政府要对开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对贫困外来儿童减免费用,对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3.3.4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卡簿登记,同时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设备,提供物质保障。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55-02

儿童是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加是社会中的主要成员。儿童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着家庭以及社会的安定和团结,且其对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主要的落脚点为计划免疫、营养指导以及定期体检等[1]。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儿童保健服务的水平,并建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该社区保健卫生服务机构特组织并开展了该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报道如下。

1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构建

所谓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主要是指在一个独立的区域之内,按照相对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完成社区保健服务部门中现阶段开展的所有儿童保健的服务项目,例如,该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部门设有:儿童保健室、儿童接种室、婴幼儿喂养室、婴儿抚触室以及观察区等。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就是按照规范的流程,使儿童能够较为方便的完成上述所有保健部门的项目[2]。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效果

2.1 儿童等待时间减少

在该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前,儿童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是2个独立的部门,接受计划免疫以及健康体检的儿童需要在2个区域内进行往返缴费和检查,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儿童及家长的时间,且十分麻烦。由于这种原因,许多家长都不愿意接受计划免疫之外的儿童保健服务。该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建立了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后,家长只需接受筛查和缴费等手续,便可以为儿童进行各种保健服务了。儿童所接受的一切检查均在保健区域内进行,不仅节约了排队的时间,且提高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在该组研究中,平均每位儿童的等候时间缩短12 min。

2.2 就诊人数明显增加

自从该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建立了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后,儿童的体检人数明显增加。建立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之前,该中心每月的儿童保健人数约为510人次,而建立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之后,儿童保健人数达到了690人次。在儿童保健日,进行儿童保健的人数也由原来的31人次提高至45人次,且上述人数还在持续的增加中。

2.3 儿童保健质量提高

该中心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后,儿童保健的覆盖率明显增加,由原来的48.23%提高至65.45%,系统管理率也由原来的64.65%提高至82.48%。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实施前后的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居民满意度上升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构建不仅极大的缩短了儿童保健的等候时间,且将儿童保健服务更加规范和专业的展现在家长面前,提高了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增强了家长对儿童保健中心的信任,并提高了家长对我中心保健服务的整体满意度。该中心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前,家长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为82%%,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后,家长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为95%%,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的相关流程如下:儿童在接受保健服务之前,应先接受筛选,医务工作者再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告知其是否适合进行疫苗接种、何时进行疫苗接种等。此外,医务工作者在筛选初期还会对儿童是否需要进行保健服务提出建议[3]。上述的这种筛选对于提高儿童家长的保健意识、提高中国儿童保健的覆盖率以及系统管理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构建之后,筛选室包括了儿童筛选以及项目收费等职能,节约了儿童等待的时间,并与此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令家长更为满意。此外,该中心规范化的服务流程、科学的管理以及专业的保健服务均改善了家长对儿童保健中心的印象,更多的家长了解多儿童保健的重要意义。

儿童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社会的主要成员,更加是祖国的未来,基于此,儿童保健工作不仅关系着儿童自身的健康,且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繁荣[4]。该社区中心所开展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主要是希望将计划免疫的成功经验运用在儿童保健中,使其能够促进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解决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综上所述,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加强社区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中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效率和覆盖率,对于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和人口素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27(3):184-185.

[2] 陈笑辉,郝晓宁,李士雪.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 2008,11(23):2188-2190.

[3] 卢延芳.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5(12):116-117.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实现儿童发展各项目标。全省儿童的生存环境日益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儿童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妇幼卫生现代化稳步推进,儿童卫生保健系统管理和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到20*年底,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6.69‰和8.56‰,比2000年各下降了40.27%和41.4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比例分别为5.46‰和1.49%;儿童四苗接种率稳步上升,儿童保健保偿制度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逐步推开,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保持在95.5%。

——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儿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和整合,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已基本消除。全省幼儿入园率不断提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小学5年巩固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1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1.01%,比20*年提高19.83个百分点。

——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儿童图书馆和农村儿童文化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21个儿童图书馆和13个部级、30个省级农村儿童文化园,57个市、县(市、区)图书馆设有少儿图书室。儿童文化精神产品日益丰富,全省广电系统共开办2个少儿频道和31个少儿栏目,各出版社年出版少儿图书、音像制品总量上亿册(件)。儿童成长环境不断净化,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和保护网络,省领导连续七年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产生较好效果。全面优化儿童生活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53.85%,比20*年提高24.35个百分点。

但是,我省儿童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儿童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社区儿童文化娱乐及活动设施不足,城乡儿童平等享有教育、保健、发展等资源存在差异,因流动引发的儿童权益保护、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加快推进儿童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十一五”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10年)》,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儿童优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儿童权利,推动全省儿童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

(二)总体目标: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保障、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增强儿童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到2010年,继续保持我省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重点指标力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具体目标

1.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5‰以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稳定在95%以上。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降低儿童心理疾病发生率。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建设100%达到省定标准。

2.增强儿童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高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受教育率,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达到99%,巩固率达到99.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逐步推行随班就读机制,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5%。80%的城镇社区开办家长学校,农村普遍建立村级家庭教育指导站,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开展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

3.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每四年举办一届省少儿艺术节。加强部级动画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全省每年制作5部以上质量较高的儿童题材影视(广播)剧、动画片。加强健康文化产品生产,全省儿童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包括再版)数年均递增5%以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办好各级电台电视台少儿节目,省和13个省辖市及60%的县建成有独立建制或独立挂牌的少儿图书馆;城镇社区和乡镇村(居委会)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全省各乡镇文化站均设立儿童文化活动阵地。净化儿童文化娱乐环境。

4.加强儿童法律保障。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课程,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95%。80%的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儿童权益保障,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的受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100%和80%。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量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基层法院少年法庭切实履行全面司法保护的职责,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少年法院。对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未成年人被告全部实施法律援助。

5.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改厕率达80%以上。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儿童的学习用品、食品、玩具质量和娱乐设施抽查批次合格率达85%以上;开设校本课程,在校学生环保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省辖市及90%的县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所有乡镇建立1处以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各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三、“十一五”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任务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1.把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变,增加妇幼卫生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实现妇幼卫生体系基本现代化。

2.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分级设置、属地管理、分工合理、运作有效的原则,省、市、县(市、区)分级设置妇幼保健机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区达9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等级妇幼保健院(所)活动,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和扩大爱婴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和新生儿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保障。

3.依法实施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全面实施《母婴保健法》,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持证执业率达到100%。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诊治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城市达到90%、农村达80%以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切实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认真实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决定》。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加强现代生育观念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5.进行儿童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领域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多学科研究,推广适宜技术。

6.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逐步实行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或统筹。

7.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与服务。城乡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切实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儿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普及优生优育、儿童均衡营养等妇幼保健知识,4-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稳定在85%左右。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100%。

8.改善儿童体育活动条件。加强社区儿童体育活动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校外体育锻炼和活动,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8%以上。

9.增加妇幼卫生工作投入。省、市、县(市、区)要调整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结构,建立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开展免费婚检、特殊群体儿童体检。重点加强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二)儿童与科技教育

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1.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全面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和扶困助学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逐步在全省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努力缩小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距。

2.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培养,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他们的各项待遇。

3.加强特殊群体儿童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女童、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享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

4.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和科技教育。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90%。普及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科技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儿童科技活动设施和阵地。

5.加强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理论和课程研究,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增强他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6.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继续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省和13个省辖市建立家长学校网站。

7.加强儿童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三)儿童与文化

加快繁荣儿童文化艺术事业。

1.组织少儿文艺创作评比。设立江苏省儿童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专项奖,省政府不定期举办儿童文化艺术创作展演暨颁奖活动,推动儿童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推出江苏儿童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江苏儿童文化艺术创作的水平和地位,繁荣少儿文化艺术。

2.开办少儿专题节目。办好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及其他省辖市电视台、电台少儿栏目,有条件的县(市)电视台、电台设置儿童专题节目。

3.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校艺术课教学质量,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

4.培养少年儿童文艺新人。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儿童文艺团体,培养艺术新人。

5.加强农村和社区儿童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将儿童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儿童文化艺术教育和活动阵地建设的步伐,重点加强农村儿童文化设施建设。

6.加强网络及音像、图书市场监管。对各级各类少年儿童网络、网站以及少儿图书、音像制品市场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整治危害儿童成长的读物、音像和网络产品的案件和市场,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和读书活动,增强青少年科学文明素养。

7.加强儿童图书馆建设。将少儿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建设和各级文化馆、图书馆设立少儿专门场所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省群众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和“两馆”评估定级标准之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

(四)儿童与法律

健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1.加强和完善立法保护。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条例》,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

2.扩大普法宣传。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公民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强化司法保护。对于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贯彻“严打”方针,从重从快惩治拐卖、虐待、遗弃儿童等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各项权益。开展少年法院试点和推广工作,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工读学校和未成年人管教所建设。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4.加强社会保护。开展文化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环境治安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学校周边地区商业网点、音像市场和网吧,教育引导儿童远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预警信息采集点工作,定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黄蓝”三级预警信息。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综合运用教育、服务、管理、帮教等手段,减少青少年犯罪。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儿童少年维权工作。

5.开展儿童自护教育。加强儿童法律知识和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的培训、实践和竞赛活动,提高儿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五)儿童与环境

全面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1.依法加强生态保护,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全面实施“绿色江苏”工程,加强生态省建设,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能力和质量,增加人均公共绿地占有率,建设绿水青山的新江苏。

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儿童生活质量。积极开展以“六清六进”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以苏北农村为重点地区,以养成农民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为核心,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为目标,开展“文明村庄、清洁家园”创建活动。

3.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儿童产品安全。省、市、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儿童食品、用品、玩具和大型游乐设施质量检测和监控;完善儿童产品安全检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4.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帮助困境中的儿童。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全部建成设施独立、管理分区、具备教育条件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倡导儿童福利社会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社会儿童福利院。继续开展对孤残儿童、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探索适合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抚养方式和途径。

5.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参与率。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全省儿童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现有的儿童校外活动教育阵地要充实内容,加强管理,服务于儿童素质教育;各类教育活动阵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宫等优先、优惠、免费向儿童开放。要以儿童为主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外和节假日生活。

6.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保障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各类传媒要广泛宣传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

四、“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和组织实施

(一)重点项目

1.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建立与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推进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省13个省辖市和90%的县(市)均建成1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实现“五有”标准:有活动设施、娱乐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数字化条件。

2.母婴健康工程。重点对苏北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和配套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包括对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添置必要的或对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设备;对业务用房进行扩建、对危房进行改建,以满足开展业务需要。

3.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期改造工程。建设儿童剧院,同时进行中心内部道路改造。

4.省儿童少年基金会科技楼改造工程。出新美化、添置适合儿童科技活动的装置和设备。增设供儿童学习、娱乐、活动的设施。

(二)组织实施

1.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儿童规划》的组织实施。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根据《儿童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2.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儿童规划》的实施作为政府管理儿童事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要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3.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实施《儿童规划》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目标任务分解制度、责任签约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监测统计和评估制度、主要目标排序公布制度、示范带动制度,定期总结交流《儿童规划》实施情况,推动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4.各级政府要为《儿童规划》实施提供人、财、物的保障。要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和实施《儿童规划》的实际需求,把《儿童规划》实施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儿童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监测评估

1.要加强对《儿童规划》实施进程的监测评估,各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状况和变化;要加强对反映《儿童规划》执行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如期达标提供保障。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儿童计划免疫;现状;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关于儿童权益、健康、以及优生优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儿童免疫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难以忽视的问题。为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实践中应当采取适当的管理对策,本文即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探讨这些问题。

一、儿童计划免疫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1.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问题

由于经济的发展,许多外来的务工人员和家属都来到城市工作、生活,导致流动儿童数量显著增加,有些地区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其常住人口。绝大多数流通儿童的父母,其文化程度比较低下,接受的教育少,使得其缺乏健康卫生知识,自我保健的意识较差,关于计划免疫方面也缺乏一个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预防疾病。

另一方面,外来儿童父母的职业情况也增大了其流动性,关于医院的预防保健部门如何安排预防接种工作,家长并不了解。当前的许多调查也表明,流动儿童接种率低于本地的儿童。

2.疫苗的保管以及使用不当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1)细菌性发炎。疫苗在储存过程中受到细菌的污染,或者对皮肤和针头的消毒不够彻底,可能会导致注射部位发炎、局部化脓,严重者会导致全身的化脓感染。

(2)疫苗的储存和运输不符合要求,冰箱温度纪录不够准确和及时,无法保证疫苗质量。

(3)在注射疫苗后,如果对注射部位过分揉搓,就会使得药物在皮肤或肌肉内扩散,增加了疫苗的接触面,从而导致严重的局部反应。

(4)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会对疫苗本身或其添加物里所含的成分产生不适应,从而引发局部反应,通常在注射后一天内就会出现发热或红肿现象,然后会在2~3天后消退。

3.技术操作过程存在误差

(1)选择的接种对象不适合,例如对慢性肾炎患者,如果注射了百白破混合制剂,可能会导致复发。

(2)接种部位错误,如在近肘关节处注射会加重局部反应,个别人甚至会导致桡神经损伤。

(3)掌握不准疫苗的剂量,疫苗接种的途径错误。例如卡介苗是皮内注射,如果注射在皮下,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伤寒三联疫苗的注入过深,达到肌层,会引起发热等症状。

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

1.做好建册管理

建册管理即是在新生儿出生以后,为其建立保健手册,是进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登记手续。按照规定,大多是在产后访视时开始建册,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更多的了解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对其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

建册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常住儿童的建册和流动儿童的建册。常住儿童的建册就是与当地派出所相配合,凡是未办理保健手册的儿童,不得为其申报户口。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建册管理中出现的漏户现象,保证常住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出生户口的不稳定,给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造成许多困难。卫生防疫站应与居民委员会保持联系,居委会提供暂住人口的住处,防疫站工作人员上门登记注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遗漏现象。

2.严格疫苗管理

疫苗接种后是否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这与疫苗的效果直接相关。因此,有关人员应该妥善保管并且合理使用疫苗,配备冷藏包、冰块以及专用电冰箱等设备,具体做法如下:

(1)医护人员应准确掌握疫苗的保管和使用方法,以及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等。首先要测量体重,做好门诊的视诊和触诊工作。还要了解接种对象是否有过敏史,以避免因禁忌症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2)对于那些有过敏体质、患急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以及接种后有重度不良反应和早产儿等一些不适合接种的人群,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

(3)根据疫苗的反应程度确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对炎症进行局部热敷,或贴止痛膏,也可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

(4)为了维持疫苗的效价,应首先做好其“冷链”工作,即疫苗的存储和运输都应当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还有冰箱的温度也要及时的进行调节,并做好记录。等到临用时,可将疫苗从冷藏容器中取出,开启后须在一小时内用完。

3.加强宣传和沟通

(1)加大宣传的力度,下地段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将儿童计划免疫与保健的重要性向孕产妇、育龄妇女以及新婚夫妇等进行宣传教育,并开展一些育儿讲座,努力让大家意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从而加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工作中来。

(2)积极的和居委会计划生育干部保持联系,了解新迁入儿童与新生儿童的情况,并及时的访视一些家长,为他们讲解有关保健知识和免疫程序。

(3)应当将流动儿童及时的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中来,使得每一位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儿童计划免疫的相关内容和知识。

(4)儿童的免疫卡一旦建立,就应该提前预约预防接种的时间,延期未到的可以电话或者上门通知。

4.建立完善的技术规范

(1)在每次接种工作进行之前,应当制定一个统一的计划,规定好注意事项,并按照国家的计划免疫程序和途径进行。

(2)设立免疫规划的标准门诊,集中进行消毒,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接种场所的卫生环境应达到标准,以便于无菌操作。

(3)负责接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审查接种对象有无过敏史、家族史、不良反应史等,结合实际情况执行免疫程序。

(4)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在注射时要防止过深或过浅,以避免对神经、血管或骨膜造成损伤。在注射前,还要预备好一些急救药品,以对抗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金玲.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

[2]张桂芳.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8,(08).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儿童家长 健康教育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工作,旨在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它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儿童是计划免疫接种的主要对象和受益者,但决定权却在家长手中。在现实情况下,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卫生风俗习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免疫预防知识认识不足,因此,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我们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提高了儿童预防接种率,并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总结论述如下:

1、在孕妇来我院住院分娩期间,由产科医护人员告知产妇及其家人新生儿疫苗接种知识,并为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将新生儿基本信息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放预防接种证,告知其它疫苗接种的时间、机构和相关手续。计免人员及时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健康宣教,发放《家长需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等宣传资料,宣教新生儿易得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需要接种的疫苗和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注意事项,使家长认识儿童接种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助下,我院所辖社区常住儿童的建卡、建证率达到了100%。

2、新生儿满月后家长带孩子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第一次预防接种,我们对家长热情接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进一步完善孩子预防接种相关信息的同时及时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工作中。告知家长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预防接种受法律的保护,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等内容。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并按照预约时间,在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带孩子接种疫苗,接种前要给孩子洗澡更衣,以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应让孩子吃饱,不宜在饥饿的状态下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等。并主动告知我们的联系方式,邀请家长加入我们专门为家长建立的“预防接种QQ群”以便随时进行交流指导,提醒家长要妥善保管儿童预防接种证,今后将凭证接种。

3、每次接种前后我们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结合健康教育内容,对家长履行告知职责,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体检、有无过敏史、此次接种的疫苗名称、预防的疾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禁忌证、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开展预防接种前儿童健康状况询问和有关情况告知工作,让家长了解《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定: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乙脑、流脑、甲肝、麻风腮等一类疫苗纳入规划免疫之内,儿童应按免疫程序免费接种;而水痘、流感、肺炎等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让家长了解到疫苗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只是一般反应,这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也不必紧张,可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1~2 天即可恢复。如发热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并做好解释工作,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并放心地让孩子接种疫苗。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1)接种现场除了接种流程、免疫规划程序、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接种宣传画、接种后的留观提示等上墙公示资料外,给家长分发我们印制的各种健康处方:如介绍各种传染病、小儿常见疾病防治与护理知识的;介绍疫苗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接种后的观察与护理知识的,让家长了解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原因、禁忌症的范围、疫苗的偶合反应、预防接种正常反应有哪些表现、出现不良反应应如何处理等等。设立咨询电话随时处理家长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上门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定期下社区发传单,上门宣传,争取居委会工作人员、幼儿园老师协助配合工作,使社区所有居民获得预防接种的信息和教育。做到宣传通俗易懂,阐述问题注意分寸,消除家长怕接种反应的心理。在居民中树立“预防接种有益一生”的价值观念,让家长主动参与疫苗的接种,提高接种率。(3)与教育部门合作,每学期开学实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未按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的儿童及时给予建卡、建证及补种工作,对无接种证的儿童要强制在1年内完成基础免疫。并形成与教育部门互相配合长期督导的制度,创造良好的预防接种工作环境。(4)利用我院开展的一周一次的“健康大讲堂”、重大节日、每年的“4.25”预防接种日等活动,广泛的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资料,解答疑难,调查研究,对群众进行培训。(5)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把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监护人作为特别关注对象,进行着重宣教、反复宣教,使家长充分认识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主动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使预防接种不留死角,消除免疫空白。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通过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了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消除了危险因素,预防了疾病,促进了健康。正是由于我院长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开展了健康教育,使家长懂得了预防接种知识,主动带小孩接种,从而提高了儿童接种率,保证了疫苗接种效果。使我院辖区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流动儿童接种率达90%。同时,健康教育在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卫生工作人员认识。现在,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中心,医院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保障和加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唐广心健康教育入社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1.

[2]张莉.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中图分类号】R186,1133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04-02

计划免疫是各级医疗单位防疫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们按照上级单位所规定的免疫程序开设接种门诊,统计上报预防接种表以及相应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与区(县)站共同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地处理以及开展计划免疫宣传。现就预防接种卡片的使用和保管的方法探讨如下:

1预防接种卡、证、簿的建立

凡本市户口的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一律建立预防接种卡,同时签发预防接种证,由家长长期保存。卡表头项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建卡日期等)要填写完整,不得漏项。对长期外出者,要在卡片上做出标志,有传染史、长期禁忌症及过敏史者要扼要记录在卡片备注栏内。

2卡片的保管和使用

卡片一般由地段接种门诊管理。在儿童户口转移、住址变动、进出托幼机构或入小学、转学时,要及时转移预防接种卡,并在儿童预防接种簿内登记留档,各种制品接种记录长期存查,新迁入儿童应索取卡片,登记在迁入儿童登记簿内,无卡片者(指外地迁入)要建立新卡并按免疫程序接种。接种记录要填写年月日,不得使用其他符号代替。预防接种卡要随时整理,每月核对1次新生儿数,每年彻底核对1~2次接种对象的底数,预防接种卡不得任意涂改,更换或销毁。

这种管理模式在预防接种的普及期、拓展期内很好地预防了广大少年儿童的流行病发生,但随着我们工作的深入,人们预防意识的提高,接种人数的增多,这种繁琐、耗时、耗力的管理,越来越凸现出其局限性和落后性,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使改变这种预防管理模式的呼声被提上日程。面对新形势下的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的新情况、新变化,为了把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更好、更及时地服务于广大儿童,我院儿童保健科及时在保存传统管理中的数据统计外,推出了“儿童免疫金卡”和“儿童保健通”项目管理。

十堰市共管辖六县一市两个区,仅两区每年适龄免疫儿童约40000余人,每年新出生儿童5000人左右,城区儿童免疫接种集中在街道卫生所及市里几家医院的保健科室,不仅接种面广、量大,而且接种质量难以控制。为此,本着积极稳妥、规范发展、科学管理,强化服务的理念,建设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手段的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监管系统应运而生。

首先,市卫生局(院)各级领导认识到实施儿童免疫金卡工程可以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优化硬件设施,改善接种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负荷,避免漏种、错种等差错,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市局成立了儿童免疫金卡工程领导小组,新闻媒体制作了宣传儿童免疫金卡的好处,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尤其是“告儿童家长书”的发放,受到了儿童家长欢迎,为确保儿童免疫金卡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再者,我们制定了统一的儿童免疫金卡工程实施方案。目前接种室面积已经达到近100m2,现代化布局,操作方便,接种室和计算机室环境整洁,光线明亮,冷暖适宜,操作方便,空气流通,计划免疫接种信息监测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接种室添置了彩电、VCD、空调、宣传版画,更为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洁净、舒适的预防接种环境,消除了儿童对接种的恐慌心理,得到儿童家长的认可。

最后,规范操作是实施儿童免疫金卡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接种人员的配置上按实际人口数的1/7000~1/10000列入编制,强调了接种人员任职资格的认定,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接种人员必须经过市级卫生防疫和计划免疫及计算机基础的系统培训,获得有关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接种人员除了持证上岗、规范操作以外,还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通过服务态度的转变和拓展服务面,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的功能,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动员,设施建设,培训考核,媒体宣传,建卡接种等工作进展有序,适龄儿童免疫金卡入网率达85%以上。

3持卡接种儿童(家长)的好处

3.1实现了相互制约 在儿童接种时,手持金卡在刷卡器上划过,计算机立即完成各种登录,实现了儿童监护人和医生之间的相互制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2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服务 根据每个儿童的已接种情况和计免程序,接种医生向儿童随时提供“全程预约单”(0~7岁),各疫苗接种时一目了然,方便家长安排接种。

3.3缩短儿童接种等待时间 采用儿童免疫金卡后,只要一划,立即显示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时间从数分钟缩短到数秒钟,提高了接种效率。

3.4便于汇总分析 及时分析总结,可提高预防儿童疾病能力。采用儿童计划免疫金卡系统后,通过电脑可随时得到各种疫苗的报表,分析其分布情况,可提前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生,让儿童真正得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4金卡的使用实现了管理现代化

金卡的使用具有如下优点:①以先进的计算机取代繁杂的簿、表、册、证的管理,从根本上减轻了接种医生的工作量。②变人工经验推算接种疫苗为计算机自动计算,避免了错种、漏种。③方便查阅所辖范围各种数据向所辖儿童提供信息服务。④可及时准确打印出规范的各类报表。⑤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⑥全市使用同一软件,方便统一管理和信息交流。⑦上级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通讯网络得到所属任何单位的共享数据。金卡系统与手工登记管理的效果比较见表1:

金卡工程在整个计划免疫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让家长及时地来门诊为其孩子进行及时的预防接种,以前靠手工预约的方式效率很低,经常落实不到位,产生了很多漏种的现象,在金卡工程推行后,为了让儿童及时享受这种服务,我们科最近推出了“儿童保健通”项目。

“儿童保健通”项目基于移动通信手机短信群发功能,是一项针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通知工作的服务。该服务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疫苗种类等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发给儿童家长,为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疫苗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据调查,手机在移动人群中的普及率比固定电话高,通过手机短信发送接种通知为解决流动人口儿童接种通知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从另一个方面保障了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通知工作的落实。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2008-2009年我社区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妇幼保健服务领域,增设了产后访视、儿童计划免疫和儿童体检,加强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水平,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社区;妇幼保健;健康教育

社区保健是医学史上的新进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预防保健功能的重要依托,妇幼保健又是社区预防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后,发展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搞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我国目前或将来的卫生工作重点。基于以上情况,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以下业务。

1 确定社区妇幼保健工作重点

妇幼保健是以一级预防为主的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及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逐步下降[1]。据此,确定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重点必须立足基层和群体,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作为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涵。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健康教育;二是把开展婚姻保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的重要一环;三是开展围产期保健,重点抓好产后访视;四是开展7岁以下儿童的系统保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指导,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具体工作如下。

1.1 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有益的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拓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必须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承担起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任,为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做实事。要对辖区服务对象不断进行追踪观察,在全面掌握本社区妇幼健康状况的情况下,进行病谱分析。通过分析、调查,进而探索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做妇幼保健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各种对象培训班、开展咨询服务、出黑板报、印发小册子等,使妇女儿童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从而提高社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2 开展婚姻保健 组织人员对居住在街道范围内的新婚夫妇进行上门访问,了解计划生育情况。对准备生育的,宣传围产期保健,并做好早孕登记;对不准备生育的,协助做好避孕措施,发放避孕套或避孕药具。2008-2009年共访问297对新婚夫妇。

1.3 开展围产期保健

1.3.1 产前保健的重点是做好产前访视 从早孕建卡到分娩共进行至少5次产前检查,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宣传产妇保健等系列保健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3.2 产后访视重点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避孕措施的实施 产后访视是孕期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2]。分娩后持随访卡进行产后访视。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专门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产后访视和具体的医疗、保健、护理。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等躯体恢复情况,如产妇会阴侧切伤口或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乳房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及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情况等, 产妇膳食营养及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等服务,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访视医生在产后7天、14天、28天做3次诊视指导。每一产妇上门访问3次,巩固产妇在医院获得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保证母乳喂养工作的连续性。在访问的同时做好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工作,从而预防了产后妊娠,降低了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2008年产后访视176例,访视率达到79.6%,母乳喂养率达到70%;2009年产后访视206例,访视率达到95.8%,母乳喂养率达到90%。

1.4 儿童体检由社区妇幼保健医师担负 儿童保健人员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1周岁以内每3个月体检1次,1~3岁每半年体检1次,社区妇幼保健专职人员对出生后7天、14天、28 天新生儿进行诊视,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方法,巩固母乳喂养。发现异常者及时登记,实行专案管理,进行跟踪随访及干预,必要时逐级转诊。指导家长根据小儿各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育儿、卫生保健、早期教育等。2008年儿童体检121人,儿童计划免疫138人,儿童体检率达到54.3%,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61.9%;2009年体检191人,儿童计划免疫211人,儿童体检率达到88%,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7.2%。

2 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2.1 保健和临床相结合 在抓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保健与临床相互促进,以临床做妇幼保健的后盾。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既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也拓宽了妇幼保健的工作渠道,为社区医疗卫生保健开辟新路。

2.2 增设设备仪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设置有预防保健科。内设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健康教育室。主要设备有情况:体重秤、软尺、婴儿磅秤、B超、X线机、红外线乳腺透视仪、微波治疗仪、妇科检查床等。

目前本社区通过开展与妇保有关的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项目,效果显著。以上实践证明,妇幼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提高,产后访视率从2008年79.6%提高到2009年95.8%;母乳喂养率从2008年70%提高到2009年达到90%;儿童体检率从2008年54.3%提高到2009年88%;儿童计划免疫率从2008年61.9%提高到2009年97.2%。与此同时,还需积极开展产前保健、妇女病普查、围绝经期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目前存在家庭访视难度大,由于社区宣传力度不大,居民自身保健意识差,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信任,因此应充分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广大居民保健意识,加大扩大影响力度,使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能够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儿童纲要》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区教委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贯穿“1123”工作思路,以增强区域教育实力为核心,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狠抓课堂评价、基础管理、教师考核、职称改革、山区中学搬迁5项工作重点,努力加快两个“转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速发展学前教育,大幅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儿童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我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10.16%,比2005年上升15.1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连续六年达到100.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因有外地借读生,所以连续六年超过100%,初中生辍学率由2000年的0.4%降低到20*年的0.04%。全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315人,其中男生181人,女生134人。

——儿童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

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大力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工作,巩固发展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儿童卫生保健教育,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62‰和6.08‰,分别比2000年降低1.06和1.8个百分点;低体重出生率由2000年的2.45%下降到20*年的1.39%;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21.83/10万下降到20*年的0/10万。

加强对托幼园所的规范化管理,分层召开园长、保健医工作例会,巩固大型园所工作成果,推动中小型园所的卫生保健工作,深入园所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改善儿童成长的自然环境;整治出版物市场行动,加强勤务指挥,推进“四网”建设,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儿童优先的原则和男女平等国策,营造儿童成长的舆论环境。20*年,我区年末实有绿地面积2970.16万平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0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7平方米;我区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100%,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2.05%,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2.1%。目前,我区有少年宫1个、妇女儿童活动中心1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16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10个,区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有705户,关心儿童、爱护儿童的风气日益浓厚。

——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护。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维权网络,强化普法宣传,发挥部门维权职能作用,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区(不含燕山地区)治安巡防队已经达到3399人,75个社区及462个行政村配齐了专职治安员;社区治安巡逻志愿者人数已达到6536人;全区189个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占全部小区的71.3%;全区安全社区、责任区比例达到70%以上。保安辅警工作成效显著,保安公司保安员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740人,经公安机关努力,刑事拘留212人,破获刑事案件136起;治安拘留1528人,查处治安案件1256起。

二、存在的问题

以上监测结果表明,全区儿童发展的成绩是主要的,按照《儿童纲要》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要实现儿童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儿童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城乡儿童事业发展不平衡。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表现为城区与山区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两基”只是达到了基本要求,巩固和提高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妇幼保健和卫生防疫方面,表现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加之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降低农村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令人堪忧。我区青少年犯罪人员占犯罪人员总数的较高;校园周边暴力案件增多,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趋势;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等场所违法经营行为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防线,净化和改善我市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仍要做大量工作。

3、流动人口的监测统计工作仍是盲区。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区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多。目前,对流动人口数量(特别是流入儿童数)仍没有建立起正常的统计制度,针对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和孕产妇的健康保健、计划免疫、入托入学等领域的规范和管理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儿童发展的建议

各相关部门应树立“儿童优先”意识,充分认识实施《儿童纲要》对促进儿童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大《儿童纲要》的实施力度,促进儿童事业的全面发展。

1、加大宣传教育,为儿童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加快发展儿童事业。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儿童纲要》、《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营造男女平等,关爱儿童的社会氛围。特别要加大对党政部门领导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决策中的性别意识和关爱儿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实施纲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儿童合法权益意识的提高。

2、加强农村妇幼保健管理和计划免疫工作。建立和健全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加强优生优育检测工作,巩固和提高农村基层卫生从业者素质,提高为农村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的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抓好农村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工作。在完善区级妇幼卫生保健机构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乡卫生院的急救、产科、儿科建设,为农村孕产妇分娩、农村儿童的疾病治疗、计划免疫以及各种急症病例的抢救创造必要的条件。

3、重视流动人口及贫困儿童的健康与教育。要建立流动人口档案,对流动人口进行属地化管理,消除盲区。完善教育制度,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和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对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实行保健管理,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的保健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