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

冰雪文化论文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大学生参加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或者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涵养或者能力,就是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这种素质将大学生的冰雪体育品质和精神结合在一起,也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冰雪体育文化素质包括了几个方面,即:冰雪体育技能、冰雪体育知识、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精神等。

1.1冰雪体育知识

大学生冰雪体育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以及必须掌握的生理常识等,要求学生了解冰雪体育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各种作用,大学生必须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冰雪体育活动,并培养自己对冰雪体育活动的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恰当的了解冰雪体育赛事和冰雪体育代表的人文文化和知识等。

1.2冰雪体育技能

大学生冰雪体育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锻炼技能、审美技能和娱乐技能和自我评价技能等,还需要掌握冰雪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处理办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冰雪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在运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冰雪体育素质,保证自己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均衡的大脑意识,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

1.3冰雪体育精神

冰雪体育运动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作风、思想,能够启迪大学生的思维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有利影响,这就是冰雪体育精神。具体来说,大学生在参加冰雪体育活动时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心态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就是冰雪运动精神的组成部分。冰雪体育精神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公平看待问题的能力等。

1.4冰雪体育行为

大学生的冰雪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冰雪体育生活,就是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冰雪体育行为包括冰雪体育时间、冰雪体育活动、冰雪体育消费等,在冰雪体育素质的组成因素中,冰雪体育行为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也是冰雪个性的体现形式,冰雪体育行为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2.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要素

2.1兴趣因素

大学生进行冰雪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冰雪体育课,如果冰雪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性,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价值观。如果冰雪体育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那么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再加上冰雪体育教学课时不多,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2.2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念、思想和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技能,因此良好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优秀的身体条件。但是教师要注意素质培养和技术教学同等重要,教师不仅要看到冰雪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要看到其休闲娱乐、素质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3.培养大学生冰雪文化素养的方法

3.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培养学生的冰雪文化素养,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高校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逐渐贴近社会,从这个角度将,冰雪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手段。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和适应性等因素,努力由“育体”向“育人”转变。

3.2革新教学模式

冰雪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行为,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应注着手进行冰雪教学改革,革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课程,结合大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生理特点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技能培养。

3.3改革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改革课外活动,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冬季锻炼的意识,继而发展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教师应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冰雪冬令营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4.结语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四大方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智乐思等期刊网站进行相关资料检索,并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获取大量有效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要求,制定《关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初稿经2轮专家评议、修改,对问卷进行了归类排列与增删,使该问卷具有满意的结构效度。在正式调查前对2个专业60人做了初测,并按等级换算成分数,1周后进行了复测,由两次所得数据求得信度系数r=0.91,p<0.01水平,具有较高信度。向哈尔滨体育学院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在校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4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4%。

1.2.3座谈访问法

访问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处等相关领导和社会体育学专家教授,了解哈尔滨体育学院悠久的冰雪办学历史、学院冰雪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有关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校园冰雪体育物质文化

冰雪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地理环境,冰雪体育场地器材的结构配备及质量,冰雪体育服装用品等,是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客观物质保障。

2.1.1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完备,但使用率低

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场馆建有大学生滑冰馆、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每年12月-期末)、帽儿山滑雪场。大学生滑冰馆作为承担2009年世界大冬会冰上运动项目的场馆之一,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受到了国际大体联专家的高度评价。1999年至今,学院投入近亿元资金,在帽儿山镇先后建立的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管理现代的一所现代化综合滑雪场,在教学、科研、训练和竞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12月至第二学期末的室外临时滑冰场承担着大量教学工作。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的使用率较高,但高使用率多来自本院教学课程安排的硬性需要。除每天课程、训练用途外学生自主使用率小。未能在推广学院冰雪校园体育文化中发挥充分的作用。帽儿山滑雪场的使用率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使用率高,但是高使用率多来自专业学生完成课程内容。对于学院主体非冰雪专业学生来说,参与雪上运动的情况很不理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只是知道学校有帽儿山滑雪场,并未亲身享受到学校冰雪资源的优势。因此,帽儿山滑雪场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学生滑冰馆因其场地维护费用较高,再加上冬季室外临时滑冰场的设立分担了大部分训练和课程任务。固大学生滑冰馆只承担少部分训练教学任务,少部分比赛任务,以及夏季学院冰雪运动专业学生教学、训练及比赛等。除课程安排之外,大学生滑冰馆的自主使用率几乎为零。

2.1.2冰雪体育器材购置全面,但使用与运动本身背离

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器材及用品的调查主要是常用器材用品的调查,如冰刀鞋、滑雪服等。滑冰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学院统一发放冰刀鞋。在体育用品方面,学生总体购买滑雪服装的人数较多,但在这些购买人数中因运动需要购买的人数相对较少,购买动机大多数在于日常穿着保暖,这归因于学院的气候等因素,与热爱冰雪运动相背离。

2.2校园冰雪体育行为文化

2.2.1冰雪教学资源丰厚,但教学效果欠佳

哈尔滨体育学院一直倾力于冰雪体育的教学研究。在冰雪教学、训练、科研活动中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在首创“冰陆双周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开创了“雪陆双周期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运动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培育了许多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其中不乏顶尖级世界竞技运动员。在对学院冰雪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学院老师授课很好很易接受;13%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一般;剩下的少数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很差,难接受,从这项结果中得知,在实际教学中学院学生认可老师的授课水平。但在对另一问题的调查中却得到差强人意的结果:在学院的冰雪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16%)能够通过学习后达到理想水平(成绩在85分以上);大部分同学(64%)处于只能在冰面立稳、做短距离滑动的状态且动作多有扭曲变形(成绩在60-85分);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20%)无法通过检测考试(60分以下)。体现出冰雪教学资源丰富与教学效果欠佳相矛盾的现象。

2.2.2冰雪体育广告与宣传数量少、内容枯燥

体育广告与宣传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宣传(包括校内以及校外的宣传)数量较少、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在校内的宣传主要以标语、墙体海报等形式,在全院范围出现的冰雪体育标语及墙体广告共20处,在校外的宣传微乎其微:仅在校园网站首页、校园简介、学生录取通知书等处对其冰雪运动项目做了一定宣传,并无其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投资。

2.3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层面指对大学体育起规范作用的各种学校体育法规和条例,学校制定有关体育规章制度及各项体育运动的裁判规则等,此外还包括大学校园内的体育部(课部)、体育协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组织。

2.3.1冰雪体育制度建设不够完备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制度建设不够完备主要表现在学院内缺乏学生占主动地位的冰雪体育俱乐部、冰雪体育协会建设。这也是学院学生自主参加冰雪运动人数较少的一个关键因素,校园内冰雪体育俱乐部或冰雪体育协会的建设可以很好的增加冰雪体育的参与意识,是学院冰雪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制度的建设主要为教学服务。学院设有冰雪运动系,是完成冰雪教学、科研、训练的一个教学系。另外学院于2012年设立冬季奥林匹克学院,学院设有冰雪运动文史馆。

2.3.2学生对冰雪体育制度了解甚少

学生对冰雪体育制度的了解模糊。问卷调查显示,仅极少数学生对冰雪项目的裁判规则了解熟悉,绝大多数学生对冰雪项目的了解仅停留在知道冰雪项目名称的层次上。对于世界公认的各种冰雪运动项目的组织联合会等的了解也很薄弱。在问及是否会关注冬奥会时,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不会关注。在问及“是否参观了解我院冰雪运动文史馆”时,很少学生给出积极答案。而对于学院新成立的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也只是极少数同学关注。

2.4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

2.4.1冰雪体育意识较强、冰雪体育精神积极

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特色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学生对冰雪体育的了解相对较多。学院每个学生都必修滑冰课程,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更加真切全面。另外,体育精神存在共性,所以冰雪体育精神也体现在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上。总的来说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冰雪体育意识较强、冰雪体育精神表现积极。

2.4.2冰雪体育自主参与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除课堂练习时间外,学院学生课后自主参加冰雪体育运动的人数较少,这也是学院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同时,学院各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率低的情况也能反映出自主使用学校冰雪体育资源的学生数量少。学院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意识薄弱反映出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出现了薄弱环节。冰雪体育参与意识与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没有浓郁的体育文化渲染就减少了冰雪体育参与热情,较少的冰雪体育参与也不利于校园冰雪文化建设。

3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因其本有的冰雪体育基础,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全面,表现在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完备,冰雪体育教学资源丰厚,冰雪体育相关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冰雪体育精神积极。同时调查也体现出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在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建设过程之中逐渐变得麻木和不以为意的一面,从而出现冰雪体育设施场馆使用率低下,冰雪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所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体育精神文化是中心,体育制度文化是保障,体育物质文化是基础。体育行为文化是重要的实施手段,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基于这四个方面建设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1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3.1.1增强大学生冰雪体育意识

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意识。冰雪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冰雪体育的认识、看法和参与意识。冰雪运动因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导致人们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产生了一定局限性。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冰雪资源丰厚,冰雪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历史,冰雪体育氛围浓郁。因此地处东北地区的高校要善于将外在的物化优势内化成学生的意识层面,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喜爱冰雪体育运动,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坚强庞大的冰雪意识体系。这样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为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1.2弘扬冰雪体育文化精神

体育精神具有一定的共性,冰雪体育也具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精神。另外冰雪运动因其运动环境的特殊性,冰雪体育精神显现出更加鲜明的自身独特性:抗冰寒的顽强意志力、特殊环境下团队合作力、挑战大自然的冒险精神以及对人类自身运动极限的挑战精神。冰雪运动独具魅力,冰雪体育精神受用终身。建设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要大力弘扬冰雪体育精神,吸引更多的热血青年参与进来,体味冰雪运动无限的乐趣,培养冰雪体育意志,贯彻终身体育理念。

3.2高校校园冰雪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层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高校体育文化中可感觉到的具有一定感染力的层面。一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及内部的器械布置,体育建筑的风格,学校所处的地域构成了校园体育物质文化。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实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反映着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体现出高校的办学特色。

3.2.1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足,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应对不了庞大的学生数量。高校校园体育场馆建设的丰富性是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首要的就是加大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的丰富性可以满足高校校园师生求新求异的运动需求,与此同时众多的冰雪体育参与也推动了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冰雪体育对场馆设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学校也可以采用与社会冰雪体育资源合作的方式,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建设高校校园的冰雪体育文化。

3.2.2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高校冰雪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服务,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冰雪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学生相背离。学校相关部门应注重并在校园内推行利于冰雪体育发展的有力政策,鼓励师生享用学校冰雪体育资源。例如学校可以推行凭本校的学生证等,免费或低收费使用学校冰雪体育场馆设施或与社会合作的冰雪体育资源,让学生能身受冰雪,心系冰雪,推动高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

3.3高校校园冰雪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3.3.1开展冰雪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有待创新,冰雪体育的流行为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了新的突破。高校开展冰雪体育课程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猎奇,同时激发对体育的热情,重拾体育乐趣,回归体育世界。高校施行全国招生,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地域因素,注重冰雪体育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手段以及考核标准的合理性,避免考核标准不当破坏学生对冰雪体育的热衷。3.3.2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活动传统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学校运动会为主,学校运动会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所在:竞技性浓郁,参与学生人数少,比赛项目没有创新性。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学生的参与性更强,冰雪体育运动项目新颖,充分展现体育的趣味性。另外,学校范围的活动可以加强学校整体性、融合性,使学校融为一体,加强学校凝聚力。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3.3.3加强冰雪体育宣传工作

加强学校内的广告宣传,包括横幅、标语、墙体画、雕塑等,丰富校园内冰雪宣传的宣传形式和内容,使冰雪运动萦绕整个校园。可以举行新生入学以“学校特色”为主题的演讲,介绍学校的冰雪特色、办学理念等等。让他们入学第一刻的心就深深烙上冰雪特色。校外宣传也很重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校特色的广告宣传,学校的网站等可以适当增加冰雪特色的宣传部分,重点凸显冰雪特色。在社会上做适当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适当开放学校的冰雪体育场馆设施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3.4高校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冰雪体育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冰雪体育法令法规、冰雪体育规章制度、冰雪项目运动规则及裁判规则,另外,还包括冰雪体育俱乐部、冰雪体育运动队等体育组织。冰雪体育制度的建设伴随于冰雪体育运动的整个过程之中,要严格按照冰雪体育运动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建设自己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4.1冰雪体育运动队建设

高校成绩优异的冰雪体育运动队可以成为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核心,也是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从当今在中国熟知度较高、训练基础较好的冰雪体育项目着手,例如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建设一支成绩优异的冰雪体育运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大赛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校荣誉感,从而建立起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增加同类学校竞争筹码。另外在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中冰球、冰壶类运动项目以团队形式比赛,可以仿照学校篮球队等团体项目的成熟建设经验,打造学校冰球队等,构建学校校园冰雪体育文化。

3.4.2鼓励成立冰雪体育俱乐部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所谓21世纪的强国,看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首先是文化大国,然后才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政治大国。文化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由英国率先提出,被公认为是“朝阳a业”。自诞生之日起,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由经济发达地区向全球扩散的过程,现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程度。在我国的旅游产业中,冰雪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冰雪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开发是其发展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需要拓宽思路,发展新的理论基础,进而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雪乡冰雪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雪乡原名双峰林场,它位于牡丹江西南部海林市大海林林业局内,这里雪期长、降雪频繁,积雪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黏度高。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遮挡了太阳直接辐射,森林的“凉伞”效应使公园的夏季最高温度比林外底,冬季最低温度比林外高,气温的日较差小,同时四季寒暑分明,景观各异。 同时雪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种类优势,例如独特的地文资源、丰厚的水文资源、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奇特的天象资源等。在发展雪乡旅游的同时,可以带动周边旅游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周边的特色文化刺激雪乡的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双向的进程。同时,牡丹江市对俄、朝、韩的边境旅游业务也逐步走上正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凸显。

雪乡冰雪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雪乡拥有独特优质的冰雪资源,同时拥有以湿地为依托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和各种资源和文化,但从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雪乡的旅游产业出现了严重的遮蔽现象,大部分来雪乡的游客只是为了冰雪景观而来,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公园的潜在市场巨大,目前还没有一定的促销方式来赢得游客。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是打造旅游吸引物的关键,如果雪乡只以冰雪来吸引游客的话,那么单一的市场促销模式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就企业目前的经济状况,又缺乏吸引游客的投资者的旅游产品设计,那么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就会严重不足,制约雪乡的开发和建设。构成旅游的要素没有形成体系与规模,规划区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滞后于景区内其他设施的建设,直接成为影响旅游区发展的因素。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发展与创新的核心动力。据了解,全国各大冰雪旅游地基本都有从黑龙江引进人才,这也造成雪乡甚至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的多元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雪乡冰雪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促进文创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结合雪乡特色文化内涵完成创意方案。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让游客体验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提升文化满足感。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地方法规和产业政策,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高冰雪文化含量,塑造冰雪旅游精品,通过工艺制造业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进行宏观调控,挖掘冰雪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手段,重组经营模式,集中技术和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跨行业调整,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突破口,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冰雪雕塑 理论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20-02

我国北方的冬季要比祖国其它地方来得更早且更加寒冷,尤其是纬度较高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每年11月中旬左右就会相继开启降雪模式,寒冷时间最长将持续5个月之久。随着近年来交通的发达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一睹北国的冬日风光,成了不少人丰富生活、开拓眼界的新方式。尤其对于南方的人们来说,到东北旅游,在冰天雪地中身临其境地游玩,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与审美需求。每到冬季,以冰雪为主题的人文景观与艺术作品琳琅满目,诱发了游客们猎奇的心理。冬季到北方冰雪世界游玩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因此,作为冬季旅游为特色的北方冰雪城市,有必要逐渐将冰雪旅游的城市特色转化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国东北地区有著得天独厚的亚寒带气候特征,具备开发冰雪旅游的条件。冰雪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城市风貌共同构成了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冰雪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如传统环境艺术与冰雪雕塑相结合,以及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冰雪雕塑的融合等,都为冰雪旅游产业提升了吸引力。而冰雪雕塑在冰雪旅游产业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

当下社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作为东北地区城市特色旅游业,应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与更高的审美标准。冰雪雕塑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道人文风景,是冬季旅游观光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张特别的名片。为进一步配合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完善、规范冰雪雕塑产业,提高冰雪雕塑的品质,高校应重视培养冰雪雕塑的人才。高校冰雪雕塑的应用型人才的输出有利于保障东北地区冰雪文化产业的质量,更能赋予冰雪雕塑更多的创造性力量,提高整个城市冬季的艺术性和审美水平。冰雪雕塑的设计与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同步建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冰雪雕塑课程理论基础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冰雪雕塑的历史与常识

人们对于自然界冰雪的利用最早可追溯于17世纪,冰锯等采集器材的应用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最早将冰雪应用于艺术始于清朝初年。清末时期,在京城就有冰灯与冰雪雕塑建造展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作业成为当代冰雪雕塑取材的主要手段。1910年,美国人制造了世界首台压缩制冷冰箱,且最早将人造冰雪技术应用于商业。商业冰成板状,便于贩卖与分割,制作方法主要有“灌水法”与“循环槽法”。人们发现,在极地气候条件下,零下50度的气温能使人的呼气的水分变成小雪花。科技使人工造雪技术逐渐成熟,人工造雪模仿自然中的成雪原理,以水蒸气遇低温冷凝为方法制造人工雪花。目前,大型造雪设备的研发已非常先进。我们进行冰雪雕塑的材料以人工造雪为主。

二、冰雪材质与表现形式

在冰雪雕塑的教学与实践当中,首先要解决材质方面的问题。冰雪雕塑材质拥有不同于普通建筑材料的特性,主要原因是冰雪源自于自然中的水,且必须为无杂质的净水,以避免尘垢和空气的参合而影响雕塑的质量,人造冰雪为优选。自然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时,由于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做为凝结核,使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当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水滴会变成微小的冰晶。大量的冰晶集结在一起形成了雪花,当雪花的重力大于空气对它的浮力时就落向地面。在它们坠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如果空气持续低温,当到达地面时我们看到的就是雪花。人工造雪是利用喷雾压缩机产生高速空气流,将专用喷嘴或喷枪喷出的水流大散分割成微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空气中,在下落过程中这些微小水滴凝结成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花。人造雪相比自然雪呈白色细小颗粒状,吸水后外观洁白,晶莹剔透,酷似自然冰雪。高温和光照下都不会轻易融化分解,而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最重要的是人工造的雪要比自然雪洁净。人工造雪集中堆放收集方便,避免二次污染。并且人工造的雪粘性较强,便于夯实。在材质的特性方面要熟悉材质的承重问题、镂空的可行性等。

1.圆雕。圆雕并不是特指圆形或圆柱类雕塑,而是泛指不依赖于任何衬景的、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雕塑,这类雕塑在视觉上能达到各角度观赏的视觉审美效果。如2015年艺术家耐克利用冰雪材质于喜马拉雅山创作出模仿古希腊“无头”的胜利女神,生动地再现了古希腊经典雕塑艺术。由于圆雕创造方面的灵活性,可表现题材的广泛性,视觉效果易于凸显主体性,这种雕塑手法在冰雪艺术中被广泛应用。最重要的原因是,圆雕对材质的把控与掌握较为容易,中途出现损坏的几率低,上手容易,更适合普通大众或冰雪艺术爱好者,也同样适用于职业艺术家。圆雕对于冰雪雕塑的推广、互动、普及起基础性作用。

2.浮雕。浮雕是冰雪雕塑的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雕塑与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浮雕的最突出特征。浮雕作为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乃至古埃及,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迹可循。古希腊罗马的神庙、建筑,古埃及“负”雕塑(浮雕的形象沉入材质内部),中国的帝王陵墓与碑刻等,都承载着浮雕艺术的精彩历史。冰雪雕塑中的建筑物以及一些圆雕的基座通常会应用浮雕技术。浮雕表现的深刻程度也可以随着艺术家的技艺风格和创作思路来把握,浮雕可以表现最典型的平面性特征,也可以在平面中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的复杂结构。

3.透雕。在雕塑技法中,透雕是在冰雪雕塑里最考验技法与基本功的一种表现形式,镂空也是雕塑创作最关键的阶段,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对创作者刀功的力度、稳定性,点、线、面各种画面关系的和谐要有严格的把控力。尤其是以冰雪为基础的材质,其脆性与不稳定性,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一大挑战。此外,透雕的镂空技术还要考虑冰雪材质承载重量的能力,及兼顾作品展览周期、安全性等。优异的透雕能够提升雕塑的空间感,形成虚实相生的画面,在迎合作品主题的前提下,各种浮雕肌理,及疏密有序的线条与透雕手法相互呼应,常可以产生预料之外的效果。

三、冰雪雕塑的题材内容分类与艺术辅助

多种雕塑技法的创作引导下,冰雪雕塑题材的丰富性、自由性大为广阔。冰雪雕塑从形态可划分为:建筑类、植物类、人物类、经典雕塑再现等。从文化上可以将之划分为:代表民间地域文化的民俗类、历史性题材群雕类、童话故事类、节日庆典类、卡通类等。按照风格划分:大概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与生活方式。声、光、电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的夜生活更加绚烂多彩。声、光、电技术不仅应用于城市夜景的美化,声、光、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应用也使冰雪景观五彩斑斓、丰富多姿。我国最早将声、光、电引入冰雪雕塑是在清朝末期,当时电冰灯在京城已经得到了运用。现今社会中,声、光、电的配合已然成为冰雪大世界夜晚的一大亮点。特别要注意的是,电在冰雪雕塑中的安全性应用,要求创作者应掌握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与电路常识,确保安全性。在一些比^大型的,声、光、电使用面积与频率较大较复杂的情况下,有必要请专业的电工做指导工作。

四、制作冰雪雕塑前期的基础培训

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灵魂,在艺术创作中起基础作用,尤其在雕塑创作中,多种视角下的艺术作品的素描稿必不可少,其作用在于将印象中的形象在草纸上形成预览图。也就是创作草图。

2.除了素描基础外,设计中的快速表现也要求学生对水彩、马克笔等画材进行训练。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也必不可少,便于对大型的冰雪雕塑场景进行宏观的设计,精确掌控每一区域的展示效果。此外,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也是冰雪雕塑基础的一部分,如cad、ps等平面软件。便于平面图以及施工图的制作。掌握3DMAX、PRO/E、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便于进行冰雪雕塑的设计意向展示。

3.三维模型以及大型冰雪雕塑制作的基础课程(泥塑、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泥塑的制作材料是黏土,制作较为方便,这种材料决定了既能使用“加法”又可使用“减法”制作,比较方便修改,且便于反复练习,所以这种制作形式也是木雕和石雕的基础。不同的是木雕和石雕只能使用“减法”。这与冰雪雕塑性质接近,只是材料性能不同,制作工具不同而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泥塑也是木雕、石雕、金属焊接雕塑的基础。不难理解它必然也是冰雪雕塑的造型基础。

4.冰雪雕塑的工具。制作冰雪雕塑之前,应该先了解各种工具的设计原理、使用方法和用途。熟练使用工具,得心应手,才能高效地进行冰雪雕塑创作。通过使用工具和冰雪材质的实际接触,深刻了解“冰雪”的材质特性,制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判断,积累造型经验。

五、小结

冰雪雕塑需要重视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学习冰雪雕塑理论,有利于拓宽专业性,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品味素养。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加大各个学科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单一性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以冰雪产业为契机,为促进全省的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新型人才。

[本文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社科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冰雪雕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6JDMS48。]

参考文献:

[1] 姜宇琼,张艳.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09(8)

[2] 王立荣,姜宇琼.冰雪雕塑艺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

[3] 李鑫泽,阮英爽.从北方冰雪产业发展谈高校开设“冰雪雕塑艺术”课程[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 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69-03

[作者简介]赵美嘉(1988-),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蔡德发(1966-),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导,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财政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现状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多种多样,冰雪旅游资源与冰雪艺术、民俗文化、体育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资源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因此,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自身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黑龙江省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降雪期长达4个多月,在国内冰雪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目前,黑龙江省有高、中、初级滑雪场百余家,雪道180多条,总长度近18万延长米,基本实现了滑雪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2012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44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915亿元,增长23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2369万人次,增长2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319亿元,增长241%;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065万人次,增长198%,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2亿美元,增长203%。

黑龙江省冰雪艺术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5年1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至今已举办29届,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规模也是逐年扩大。哈尔滨国际冰雕比赛也已经举办了27届,吸引了俄罗斯、法国、蒙古等国家派队参加。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几乎每年都举办冰雕表演、冰雪摄影展、冰雪散文大奖赛、冰雪笔会和冰雪电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以及冬泳比赛、冰球赛、雪地足球赛、高山滑雪邀请赛、冰上速滑赛等冰雪体育活动。哈尔滨冰雪节与加拿大的魁北克雪节、日本札幌雪节、挪威的雪节一起,并称世界四大冰雪盛会。

多年来,贯穿冰雪产业链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见表1)。

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2011年黑龙江省地方财政支出7935亿元,其中文化事业经费43亿,占05%;2012年黑龙江省公共财政支出7906亿元,其中文化事业经费51亿元,仅占06%。可见,冰雪产业的财政投入所占的比重显然太少。相对于近年来黑龙江省冰雪的蓬勃发展,显然地方财政的投资力度太小,不利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该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虽然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增多,但是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

(二)融资渠道较狭窄

现有金融产品主要是针对传统产业开发的,缺少对冰雪产业专属定制的金融业务;大多重视企业的有形资产,而文化企业资产多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无法达到贷款对于资产抵押和风险控制的要求。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比,专业性极强的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很难在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债券等融资,而且受发展规模的制约,相对于资本市场的增长水平并不相称,很难达到资本市场要求的准入条件,因此大多数冰雪旅游企业达不到要求,无法有效进行融资。

(三)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行业中,从事管理服务的人才较少,一方面,由于季节性原因,单一从事冰雪旅游的人工作收入无法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无论事业单位或者冰雪旅游企业都缺乏发展空间,也缺乏为员工进行职业培训、职业策划、晋升及奖励机制的规划,导致业内人才严重外流。

(四)产业融合存在障碍

无论是何种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联和互补,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更是如此,需要产业间相互渗透和融合来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间互补和延伸,往往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目前,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正在逐步实施,单独依靠产业的竞争力是有限的;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上存在政策性的障碍,政府引导、技术支持、实践带动较少;缺少能够融合并且促进产业间合作的项目和活动,如举办冰雪旅游文化促进交流会、滑冰滑雪运动比赛等。

(五)缺少冰雪旅游品牌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品牌力较弱,缺乏品牌推广意识,没有把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提升到地方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组织和推进,相关部门缺乏对冰雪旅游文化品牌的构想和规划,缺少文化含量高、有特色、科学技术成分高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因此,文化品牌薄弱是冰雪旅游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1扩大财政资金投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每年增加幅度不应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的方式,减少地区间文化事业投入的差距。增加国债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中央政府每年在国债项目资金中支出5%以上的份额作为引导性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加快冰雪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2设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

政府有必要设立冰雪旅游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每年增加投入鼓励其他企业及机构共同加入基金,进行管理,在组织或者参加各类活动时,为各投资企业提供优先权利,宣传企业。

3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制定《冰雪旅游文化企业管理办法》,采取与高新技术企业相似的各类税收和奖励政策。可开展地区试点,使从事冰雪旅游文化产品运营、衍生品生产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鼓励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见表2)。

(二)加快产业融合

1优化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政府应设立统一的冰雪旅游文化管理部门,对全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分析、整合资源、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并衔接经济、文化、交通等产业同步发展。

2延伸产业链条

充分发挥政府指导、引导和倡导作用,加快产业链体系建设,实施协作发展战略。不应该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滑雪文化、冰雪雕塑文化,需要建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群和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贯穿产业链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吸收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集民族性、地区性文化性于一体,延伸并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链条。

3不断创新文化产品

黑龙江省将冰雪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成冰雪旅游特色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把冰雪旅游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优势,才能突出黑龙江省的文化特色。黑龙江省目前的观光滑雪套餐,将黑龙江省冰雪背景、冰雪观光、冰雪艺术、冰雪产品、冰雪体育和冰雪教育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提供了多元化的复合型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在注重冰雪旅游产品多元化建设的同时,还应深入挖掘冰雪旅游文化产品潜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强化国际交流合作

国外对冰雪旅游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后产生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促进了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欧洲和北美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已形成巨大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冰雪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所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促进我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必要途径。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1高校增设冰雪文化专业

为加快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应在高校增设冰雪文化,设立冰雪文化教育,冰雪体育,冰雪艺术设计,冰雕雪雕等研究方向,培养旅游文化复合型优秀人才;鼓励现有从业人员继续深造,设置冰雪旅游文化硕博专业,健全冰雪旅游文化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冰雪旅游从业队伍。

2增设旅游文化艺术基地

应采取政府引导、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与高校合作建设一批冰雪旅游文化艺术基地,将黑龙江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美术艺术等元素融入其中,定期组织作家、书画家、摄影家、艺术家,运动员、高校学生到艺术基地体验锻炼,增强知识沉淀,培养创作灵感,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艺术家和专业人士提供软硬件支持。

3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

为弥补国内冰雪旅游文化人才的不足,应该加强从业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既要引进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也要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完善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四)强化金融支持

1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进行多元化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推出涵盖知识产权、并购贷款、理财、现金管理的金融产品,开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推进直接投资股权、债权,完善风险保障工作;三是发展支持文化企业成长的保险产品,以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服务内容。

2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冰雪旅游文化产业促进基金,运用资本手段,探索构建属于黑龙江省投资与运营平台;二是支持冰雪旅游文化企业通过债市融资,如利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集合票据等方式;三是建立冰雪旅游文化产权交易市场,为文化企业开辟投融资多元化新渠道,并为资本的退出开辟新通道。

3鼓励社会投资

支持社会资本以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资本投资兴建各类冰雪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应从政策上倡导企业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投资冰雪旅游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4加强配套金融服务

构建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冰雪文化资产价值评估机构,建立冰雪旅游文化资产的交易平台。当文化企业无法及时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对其质押的文化资产进行交易,从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时产生的问题。建立国家政策性的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基金,分散文化企业贷款的风险,从而提高银行向文化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欣,董欣,朱红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开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朱红彦,韦文杰金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2(1):40

[3]王冰,孟范香发展龙江文化产业促进和谐产业体系建设[J]对外经贸,2011(11):11

[4]付瑞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J]经济师,2012(9):16

[5]张艳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开发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141

[6]卢巧云文化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收政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8

[7]杨园争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J]企业导报,2012(19):80

[8]李良胤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2(8):187

[9]李村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与国外冰雪旅游发展之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145

[10]金承哲,李爱晨构建吉林省冰雪文化特色及相关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0):6

[11]吴鹤,于晓红,徐芳奕解决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的策略[J]经济纵横,2013(1):105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体育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领域的反映[3]。本文体育文化产业链是指将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动态变化中反映出来追求二次产出,用赋予文化创造的实物形态使经济效益扩大化,包括创意、生产、再生产和交易四个主要环节。黑龙江以冰雪资源为媒介创造具有冰雪符号的特色体育产业,同时以冰雪文化为灵魂发展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将冰雪运动、冰雪景观、冰雪生活、冰雪艺术、等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融入冰雪相关的体育产品开发与冰雪体育竞赛、冰雪体育旅游、冰雪体育服务、冰雪节庆会展、冰雪培训等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

2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现状分析

从产业链理论和文化产业理论,分析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培育优势、劣势和机遇,促进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条紧密结合,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1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优势分析

2.1.1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环境

发展冰雪体育文化产业,自然资源是必要的保障,主要是对气候和地形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气温风力、雪期、积雪的深度及时间、海拔高度以及山体坡度等[4]。黑龙江省全省总面积的60%由森林和山川构成,18万平方公里山林面积以及47%的森林覆盖率,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由此,优势的地貌以及丰富的雪资源环境、适宜滑雪的山峰高度与坡度为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条件。

2.1.2丰富的冰雪体育赛事活动

黑龙江在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中把冰雪体育运动作为冰雪体育产业的主线的同时,把高水平冰雪体育竞赛以及冰雪体育表演作为城市的名片。黑龙江承办过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10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和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以大型比赛为契机,全力打造冰雪体育文化品牌。承办赛事的同时加强我省冰雪项目运动队的建设,通过不同年龄阶段运动队的梯队组建,形成体系化、层次化和系列化的发展特色,冰雪体育竞技项目成绩的取得同样扩大了黑龙江冰雪体育的知名度。

2.1.3多元化的冰雪节庆会展

“国际冰雪节、国际滑雪节、冰雪运动会、冰雪产品博览会”等引人关注的大型赛事或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播方式宣传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文化。2009年12月中旬,以“冰雪、健康、休闲”为主题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冬季)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在哈尔滨联袂上演[5]。这些节庆会展的举办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成为黑龙江发展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推动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发展。

2.2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劣势分析

2.2.1冰雪体育运动参与群体有限

全省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倡导“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与“冰雪体育长廊”活动,满足广大群众、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冰雪体育运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除冰雪体育旅游群体、冰雪运动爱好者和学生群体,冰雪体育运动未成为大众健身的普及项目,造成受众群体个别化,限制了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培育。

2.2.2冰雪体育旅游开发失衡

黑龙江冬季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发向城乡延伸不足,缺乏与少数民族冬季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依托当地风土民情打造冬季特色冰雪体育文化旅游成为目前冰雪体育旅游开发的瓶颈。充分利用冰雪资源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开发生态化冰雪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打造可持续发展、高速度、高就业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条。

2.2.3冰雪体育教育培训匮乏

体育院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培养学生、学员除掌握冰雪项目运动技能和专业知识,对于冰雪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内容涉及甚少,随着冰雪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缺口凸显,省内开设冰雪体育产业专业的院校尚未形成规模。

2.3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培育机遇分析

2.3.1繁荣的区域冰雪体育经济

据统计,2007年黑龙江省国际滑雪节开幕仅1个月时间,省内各雪场所接待的游客人次就同比增长近30%,仅滑雪旅游收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突破了40亿元[6]。同时区域冰雪体育经济的繁荣为冰雪体育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辅助生产活动以及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提供发展空间,促进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市场走向成熟。

2.3.2特色的城市冰雪体育定位

黑龙江省找准城市特色规划定位,以冰雪体育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整合冰雪体育产业集群,为培育冰雪体育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在政策法规的扶植下积极拓展衍生产业链,尽可能扩大文化产业产出衍生产品,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寻找培育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有效途径。

3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培育对策

以黑龙江为例,冰雪体育文化产业不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完全可以转变成为实在的物质财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产业链条,因此,培育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能更好的促进黑龙江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冰雪体育文化需求。

3.1开发冰雪体育隐形文化拓展辅助链条

黑龙江冰雪体育隐形文化在无形文化的基础上需要传承民族风俗、、道德观念等文化素养,将黑龙江具有东北民族特色的文学代表作、艺术作品、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地区民族的意识形态以及各民族的等映射在冰雪体育文化中。将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冬季体育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黑龙江独特的城市冰雪体育文化的根本。

3.2促进冰雪体育文化社会化奠定基础链条

冰雪体育已成为人们融入自然进行锻炼、娱乐的运动方式,为冰雪体育文化的社会化进程提供基础条件。促进冰雪体育文化发展,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和各种社会宣传活动,使冰雪体育文化深入人心,逐步带动了冰雪节庆、冰雪婚俗、冰雪摄影、冰雪影视、冰雪文学、冰雪旅游等的发展,促进冰雪体育社会化,提供多元化的冰雪文化外延发展空间。

3.3塑造生态化冰雪体育文化打造优势链条

黑龙江省的冰雪产业结构存在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一部分乡村地区,除构建冰雪体育产业链推动城乡经济联合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多种滑雪旅游产品和滑雪旅游特色纪念品。从而利用地方资源打造全方位的滑雪文化体验区域,形成观光、购物、保健、度假等多元化的复合型冰雪体育文化旅游链条。

3.4树立龙江特色冰雪体育文化品牌培植关键链条

面临吉林、辽宁以及新疆等地也在逐步加强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挑战,培植龙江特色冰雪体育文化品牌打造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关键链条推动我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结合黑龙江地域特色资源,吸收如鄂伦春的狩猎文化、赫哲族捕鱼文化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元素。依托冰雪的资源优势,以开发冰雪旅游产品中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载体,借以传播发展冰雪体育文化,选择具有影响力大的文化机构或个人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

4结论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海林林业 冰雪旅游 产业竞争力

目前,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就是对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的体现,但是冰雪旅游行业在近几年发展低谷之后,也逐渐的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白金产业,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对其高度的重视。黑龙江省的冰雪资源开发的比较早,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处在一个比较领先的水平中。根据目前黑龙江海林林业局冰雪旅游行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市场的形式都是非常乐观的,每年对游客接待的人数也在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因此本文主要重点针对了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及合理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目前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截止到2016年2月,黑龙江省接待冬季国内外的游客达到20443.4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8.8,总收益达到1091.5亿元,同比增长了23.5%。从这些数据统计来看,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呈现的是一个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接待的人数也逐渐的增加。并且相关的冰雪文化节和体育活动也在逐渐的开展,也为黑龙江省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对我国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推动。

二、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具备的竞争优势

(一)地源与气候

黑龙江省四季交替分明,冬季的积雪时间比较长,雪质很好,温度也非常适宜,为冰雪运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黑龙江与俄罗斯、朝鲜和蒙古等国毗邻,边境线比较长而且口岸也比较多,也是对欧亚大陆联通的通道。边境和跨境的旅游具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源的优势。使冰雪旅游和边境游进行结合也将逐渐的成为龙江冬季冰雪旅游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资源的优势

黑龙江省具备资源丰富以及山水景色非常秀美的特点,特别是在冬季冰雪景观更是美不胜收,也成为城市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黑龙江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非常历史悠久的文化,并且在人类社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当中,黑龙江省以及松花江流域都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积累,再加上我国有独特的冰雪资源,就建立了非常多的滑雪场。除此之外,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更是将冰雕和冰灯以及多样的冰雪观光活动融合到一起,进一步的对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规范化经营的实现加快。

(三)冰雪文化的优势

冰雪体育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第一个滑雪场是在1930年左右由哈尔滨的白俄罗斯人在阿城区玉泉北山建成,1985年开始举办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项目为主题的国际性的节目,也成为国际上具有着非常重要和影响的冰雪节。

三、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区位的交通劣势

因为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由于地域原因,也就使黑龙江省的交通运输业不是很发达,而且黑龙江和上海以及广州与北京等旅游胜地的距离也比较远,其中发生的交通费用也造成游客的旅游成本增加。

(二)运营机制不完善

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的经济作用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对相关完善的运营机制严重的缺乏,就导致大多数的旅游产品的结构都十分的单一,也缺少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并且整体市场的竞争力也是比较差的。

(三)人力资本的劣势

冰雪旅游人力资本主要都是表现在场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冰雪教练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职业的操守。省内除了亚布力和帽儿山以及玉泉等大型的滑雪场能够配备专业的产业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教练员之外,一些小型的滑雪场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甚至一些规模小的场所根本就不配备教练员。造成有些旅游企业在运营中丢失市场份额,也对冰雪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四、对黑龙江省海林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提升

(一)竞争优势的培育战略

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政府投入增长的比例不能对冰雪产业快速的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适应。因此,政府应该对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的契机合理的把握,充分的对政策的导向作用进行发挥,从而对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的提高。

(二)对产业结构战略的优化

近期世界经济持续走好,冰雪旅游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的竞争逐渐的激烈,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也需要通过相关产业的融合来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推动。

(三)打造精品的战略

根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的情况,有关行业主管的部门应该对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进行及时和准确的把握,要大力的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退出特色的精品,从而吸引国外和国内的游客。产业从业的企业,也要对旅游客源的结构进行深入和细化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对相关营销的活动进行不断的开展和宣传。也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持续升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黑龙江省海林区的冰雪旅游的产业在多年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规模的结构,并且有关的冰雪旅游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并且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对黑龙江海林区的冰雪旅游的的产量能够持续的发展和进步的不断的促进,就必须要对当地的冰雪的资源进行充分的结合,对自身非常独特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能够打造出专属于黑龙江海林区非常独特的品牌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曹亚东;, 李传庆. 城市竞争力视角下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效益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J]. 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 , 2012, (11): 44-47

[2]刘巍;, 张守信;, 张博. 比较优势理论下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J]. 体育管理与科学发展?2012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 , 2012, (06): 55-58

[3]熊经肇. 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价格策略研究――陕西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10, (04): 66-69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冰雪艺术 文化产业 区域特色 经济品牌

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对于黑龙江来说,冰雪文化是一笔得天独厚的文化财富。冰雪艺术在黑龙江的地方文化产业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地利用冰雪资源创造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冰雪文化。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推出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成果显著。文化部关于“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这对黑龙江的冰雪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冰雪雕塑很有特色,演绎了诸多“文化特色成就城市价值”的故事。比如瑞士的小镇“达沃斯”,人口仅有1.3万,是瑞士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并且拥有“欧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场”。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施希瓦萌提出“在休闲中开会,在开会中休闲”的创意性概念,并选择了达沃斯这个地方。

我国冰雪文化最早始于1963年黑龙江的一次有组织、有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发展到现在可以举办国际雪雕、冰雕大赛,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之城”的规模,这是历经四十余年开拓与创新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已经成为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策略。通过努力提高冰雪艺术科技含量,不断加强产业化发展的环境平台,一批旅游科研创新基地已经发展成为集冰雪艺术、经贸、体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靓丽品牌,并使黑龙江的特色冰雪文化产业扬名海内外。

冰雪艺术的发展价值有两个,一个是举世无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冰雪文化的进步,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地方特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多元化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角度来说,它极大地提高了地方的经济品牌意识,具有很大学术价值和社会辐射影响力。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黑龙江冰雪产业化的代表,是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龙头品牌。它汇天下冰雪艺术之精华、融世界冰雪游乐于一园,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场面恢宏壮阔,造型大气磅礴,景致优美绝伦,被誉为恢宏壮阔的“冰雪史诗画卷”。目前正在建设以冰雪大世界四季乐园为龙头的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水上乐园、体育娱乐设施及欧陆风情景观。2010年第25届国际冰雪节期间,在全球经济形势遇冷的情形下,哈尔滨冰雪节两个月接待国内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国外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共计1114万人次,总收入突破90亿元。事实上,冰雪节各个冰雪游乐场所带来的门票等收入仅是个引子。因为冰雪节历时3个月,涵盖了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经贸和冰雪文化五大板块一百多项活动。游人因冰雪节在哈尔滨逗留期间,所发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消费,以及依托冰雪节召开的经贸洽谈会,为哈尔滨带来了更为可观的投资和收入。可以说,“冷资源”带来了“热商机” 。

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冰雪经济”有力促进了哈尔滨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改善了这个昔日“老工业”城市的经济结构。同时,冰雪节的品牌影响力也会大大提升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哈尔滨的“冰雪经济”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直至近年呈现火爆态势,无论是游客数量还是经济收入都连年刷新纪录。但是,不能否认,黑龙江冰雪艺术数十年来并没有发展为独一无二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冰雪产业链。冰雪艺术在地方文化产业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得到规划。

现阶段专业人才断档。通过对黑龙江的冰雪雕塑技术人员做过的田野调研得知,目前黑龙江从事冰灯雪雕设计制作的人数很多,但没有专门培训冰雪雕塑机构,各高校也是近几年开设服务地方的特色实践教学课程,现阶段专业人才断档,多数为非专业兼职人员,专业人员为数不多。据调查,以哈尔滨为例,常年从事冰灯雪雕设计制作的专业人员不足2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有7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9人。冰灯雪雕设计需要具备雕塑、建筑、园林、绘画、文学、戏剧等多方面的知识,设计者应该说是复合型人才。因人才匮乏而导致的问题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解决反季节问题;二是设计制作不专业,冰灯雪雕质量下降;三是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影响景观效果,安全问题堪忧;四是商业气息过浓,艺术品位渐失;五是对外开发缺乏管理,域外发展成混乱状态;六是缺乏真正具有统治力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效应。

地区及行业竞争带来挑战。近几年,吉林、辽宁以及新疆等省也在逐步加强冰雪文化的建设,使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黑龙江省内地区、企业间互相争夺冰雪旅游的客源,冰雪项目撞车和雷同现象的频繁发生,这影响了哈尔滨冰雪文化建设的总体形象。

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方冰雪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需要重视与反思,同时要找到差距并迎头赶上国际冰雪艺术产业的先进水平,重新站在国内外冰雪行业领跑者的位置上。为此,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下思路:一是保护好北方冰雪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冰雪旅游产业;二是加强领导,建立冰雪艺术行业管理机制,科学有序的发展;三是迅速形成完整的冰雪运动经济体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把黑龙江省的冰雪运动经济体系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冰雪文化的建设,对于已有的冰雪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规划,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文化品牌;五是进一步普及冰雪运动,引导大众体育需求,培养大众对冰雪项目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大众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开发体育旅游的本地市场;六是对于冰雪场地周边的配套设施进行进一步改造。详细而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整合黑龙江冰雪资源。冰雪文化产业如何抵御外来竞争,如何利用冰雪资源优势为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整合冰雪资源,适时实施“大冰雪”战略,把黑龙江冰雪资源的利用提高到更高的平台尤显必要。黑龙江省自然神奇的生态环境和冰雪环境极具吸引力,从目前情况看整合黑龙江冰雪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有专家提出的“大冰雪”战略的具体构想是,首先把整合、开发、利用黑龙江的冰雪资源作为发展的主导思想;其次将哈尔滨冰雪节更名为“黑龙江暨哈尔滨冰雪节”,作为黑龙江冰雪产业的总体品牌。第三,以哈尔滨为核心,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按层次、有规划、突出各自特点,开发冰雪旅游景点,形成以哈尔滨为龙头的黑龙江冰雪旅游区域。

塑造本土特色。冰雪文化目前处于上升的态势,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都在搞冰灯雪雕文化。因此,首先需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应尽量减少重复,各有侧重。其次,要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提升冰雪文化品位。哈尔滨有丰富的冰雪文化积淀,而且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有南北兼收,中外并蓄的特点。最早,女真人在哈尔滨创造了如服饰、建筑、饮食、渔猎等文化,之后关内大量移民涌入,使汉族文化和女真文化进行碰撞;清代的两次大量移民,使满族文化和哈尔滨土著文化相融合;俄罗斯移民把大量欧洲文化带到哈尔滨,俄罗斯人带来的冰帆、冰橇、滑冰等冰雪运动对哈尔滨也有较深影响。最后,建立黑龙江风格冰雪博物馆,积累历史,沉淀文化,使其成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桥梁。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冰天雪地;冰雪产业;冰雪营销

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的论断为龙江振兴发展指明了一条发挥资源优势的现实路径。如何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是龙江人面临的巨大课题,也是龙江地域媒体的重点工作,如何将冰雪文化做成产业?如何把冰天雪地搅热?如何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媒体要助力做好冰雪这篇大文章。

一、立体传播助力冰雪营销

媒体舆论宣传功能的直观体现在于首先要做好冰雪报道。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区域媒体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龙江冰雪魅力。尤其是2016年12月20日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的设立,全媒互动展示龙江冰雪魅力,营造冰雪氛围,是龙江冰雪文化、冰雪产业的又一次营销。2017年春晚哈尔滨分会场的设立,是龙江冰雪营销、推广又一次高起点、高水平的展示和运作。互联时代下,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因此媒体对于冰雪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急先锋作用淋漓展示。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就是,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除了利用传统宣传优势,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调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外,都不约而同地把手机终端作为冰雪宣传的重要介质,微信推送、微信公共平台互动、app直播、H5制作等等,立体化全方位宣传黑龙江冰雪产业,营造氛围。龙江冰雪的品牌形象以新闻报道、娱乐节目、主体活动等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媒体渠道上,最终达到了品牌塑造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项目搭台助力冰雪产业

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可以波及社会各个行业,媒体不仅具备传播功能,媒体在文化产业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媒体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又是整合泛文化产业资源的最佳平台,处于文化产业的前端,其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因此,在黑龙江冰雪产业发展中,龙江媒体不断打造与冰雪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其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中雪托帮”项目是冰雪文化产业的一次有益试水,取得了非常可观的产业效益。“中国雪托帮”是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发起倡议,于2015年3月8日在黑龙江省著名滑雪胜地亚布力成立的冰雪产业服务平台。它是一个围绕冰雪资源,搭建产业平台,构建冰雪产业生态,助力政府中心工作的全新文化体育综合创意产业项目,构建上、中、下游全业态产业生态圈,把黑龙江冰天雪地的自然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助力黑龙江冰雪产业提档升级。“中国雪托帮”重点开展“六合一”的冰雪产业项目:“一赛事”,配合冰雪体育赛事举办各种冰雪体验活动;“一展会”,举办“中国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一平台”,全力打造一个冰雪运动平台电商平台;“一联盟”,成立中国第一支冰雪企业联盟;“一商卡”,开发“雪托邦联盟商卡”延伸服务产品;“一计划”,开展冰雪扶持计划。目前已经开展的“中国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是一个为中国乃至世界冰雪产业搭建成果展示、技术交流、投资合作、扩大上中下游贸易的平台。同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滑雪体验与采购的一站式消费平台,博览会每年吸引精准消费用户10万人次。可以说,通过“中国雪托帮”撬动,助力黑龙江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核心区地位,更进一步扩大冰雪产业辐射力、影响力,推动黑龙江从冰雪资源大省向冰雪产业强省迈进,把冰雪产业打造成龙江新一轮振兴发展新动力。

三、跨界融合打造冰雪平台

众所周知,冰雪旅游是指非定居者出于观摩或参与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和停留活动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所以,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融合其他冰雪产业的重要载体,不仅直接产生效益,而且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目前,我国每年有1200万人次来参加冰雪旅游活动,并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收入已经达到百亿元。预计未来15-20年间,我国将可能迎来冰雪产业的鼎盛时期。发展冰雪经济,产业融合度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龙江媒体要抓住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充分利用媒体传统传播的属性、优势进一步做大冰雪产业平台,另一方面通过融媒发展、创新实践,跨界融合,打造全新冰雪产业营销和推广的产业链与价值链。

仍以龙广电“中国雪托帮”项目为例,它通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已经积累了一些适地适媒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与分析。“中国雪托帮”,依托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中国雪托帮”品牌力量,开展互联网新模式,集合最具消费能力的户外运动目标受众群,线上、线下、移动端三位一体点燃冰雪激情,为滑雪者建立一个快乐体验、分享交流平台。实际运作中,充分利用了“媒体+”、“互联+”的双轮驱动,让媒体传播效果最大化。

比如,它利用广电的独有优势,请龙广电知名主持人参与引领冰雪户外运动,打造基于互联网+全媒体聚合的“中国雪托帮”平台,运营全媒体视频、滑雪旅游健康课堂、冰雪智慧城市、新概念品牌滑雪器具等业务,打造黑龙江省冰雪运动、旅游 、户外、健康于一体的互联网营销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雪托帮产业链增值传输。“中国雪托帮”通过自主开发专属手机APP等互联网产品,举办“雪托帮”冰雪及户外用品产业博览会等线上线下推广渠道,全方位打造“雪托帮”系列产品品牌,包括滑雪板、滑雪服、护具用品、户外装备等产品。冰雪之域的黑龙江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媒体要真正担负助力“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责任,依托冰雪产业空间的拓展,通过冰雪产业的营销,把黑龙江的冰雪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丽梅. 冰雪旅游策划. 哈尔滨工业大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冰雪 文化 教育

前言

冰雪体育锻炼是人类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需要勇气、忍耐、顽强、自信、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准确地评估外部环境,学会和这项运动的共同参与者沟通和配合。另一方面,在参与各种冰雪体育活动的同时,可以使广大学生与教职工逐渐形成统一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观念和意识。只要你坚持参与冰雪体育锻炼,你就可以理解什么叫超越自我,不仅仅是体能,更重要的是和自身、和环境、和他人的和谐共处。

一、冰雪运动现状

冰上运动是借助专用冰刀或其它器材在天然或人工冰场上进行的体育运。吉林省高校冬季冰上课的内容主要为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速度滑冰是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教学中的季节课、特色课和必修课,开设较早、也较普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较为规范。但近年来,因受特定教学环境的制约,如高校的扩招,或迎接评估,高校校园里教学楼、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建筑拔地而起,往往侵占了学校的动场所,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校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开设冰上课的高校呈减少之势。保留了冰场的高校,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些高校常常因冰场面积小,学生拥挤,技术好的学生发挥不出水平,初学者提高不快,冰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冰雪文化现状

不论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还是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重文轻武”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对这一观念的认同,为这一观念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出现了国家部委重视而基层忽视的尴尬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界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这种提高和转变往往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界的学术层面,尚未在学校管理层达成共识,部分管理者对体育的认识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生物学意义的范畴,对学校体育价值的认同还局限于学校这一相对狭窄的时空领域,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忽视,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使高校校园冰雪文化建设失去了推动力,失去了学校的政策优势。校园冰雪文化是一个由冰雪物质文化,冰雪制度文化和冰雪精神文化组成的复杂,有机的开放系统。把校园冰雪文化建设看成是多举办几次冰雪竞赛,多搞几项冰雪娱乐活动,在大赛中多拿几块奖牌是包括部分体育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共识。这一局限性认识的结果,是对校园冰雪文化形式上的重视,而忽略了隐性的冰雪精神文化的建构和冰雪制度文化的建设,这一局限认识也导致了对冰雪文化建设的困难性,长期性估计的不足,从而使高校校园冰雪文化建设难以向纵深,高层次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了高校校园冰雪文化功能的弱化和简单化。

三、推广吉林省高校冰雪运动文化的有效路径

1、以人为本。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冰雪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发展人和完善人的功能,应以人为本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创造条件来体现人的意义、实现人的价值,着眼于大学生人性的培养、丰富和提升,立足于以主体性教育为本质的素质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突出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条件,以人与自身的和谐为目标,培养热爱自然的人,热爱生命的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具有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在冰雪体育教育中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核心就是充分重视人自身的发展,使人在身体、心理、社会m应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冰雪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适应社会,使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生存、发展,以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精神服务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规范教育。体育对国家是生产力,对单位是凝聚力,对个体是生命力。体育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的,大学生的社会品质教育应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冰雪体育文化构筑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良好平台,发挥这一平台的影响和感召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以及对人生的看法,引导和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社会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文明意识,发挥冰雪体育文化的导向、教育和辐射的功能,为学生社会品质的塑造发挥其应有效应。

3、强化人文教育。高等教育要以“育大,‘成才”为己任,开发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途径,以冰雪体育课程为主线,构建诸如开展冰雪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建设冰雪体育社团、组建冰雪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等多元化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建设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冰雪体育学生的需求。举办冰雪体育文化节活动,通过冰雪体育游戏、竞赛、表演,冰雪体育摄影展,冰雪体育征文、演讲和邀请冬奥会冰雪体育明星做事迹报告等活动,吸引大学生关注并亲身参与到冰雪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以及社会人所需的各种能力素质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使高校学生自觉地接受冰雪体育精神的影响、教育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滨.大学生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J].冰雪运动. 2011,(02)

[2]唐敏.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教育价值与实施途径[J].冰雪运动, 2011,(02)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策略

1.充分发挥大兴安岭地区的区位优。

势,加强对冰雪旅游宣传营销,形成大兴安岭地区的冰雪品牌1.1塑造形象,创造旅游品牌。

近几年大兴安岭地区认真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的人文与地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现已经形成令人向往的“神州北极村、避暑养生地”这一中国最北的旅游形象,为了发展冰雪旅游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确定主题,明确定位,像北极村突出一个“北”字品牌吸引旅游者来北极村找“北”一样,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发展也应该突出一个品牌,那就是“冷”字。再进一步塑造“森林观光、休闲度假、湿地览胜、冰雪体验”等大兴安岭旅游业的主打品牌。

1.2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大兴安岭地区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地区、县区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1.3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进行联合营销,客流市场共享,互为推进。

我们应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客源互流,线路互通,形成营销网络联盟。营销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形成立体的宣传效果。明确宣传的口号,一体化的宣传,比如“到兆麟公园观冰灯,到太阳岛赏雪雕,到冰雪大世界玩冰闹雪”。黑龙江省打出“没到过黑龙江,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冰情雪意”。大兴安岭是不是也打出“没来大兴安岭,不会真正体验到冰雪与寒冷。另外,也可以与哈尔滨、呼伦贝尔、黑河、齐齐哈尔等地的联系,共同搞冰雪推介会等活动来吸引旅游者。

2.借哈尔滨冰雪名城的辐射作用,将大兴安岭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业存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12月份至次年的2、3月),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最冷、积雪期长最长的地方,大多数的旅游者来大兴安岭旅游是为了找北、找纯、找自然,大自然赋这里属于寒温带大兴安岭性季风气候,特别漠河无霜期仅86.2天,最低气温达到-52.3℃,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零下30度左右,这给大兴安岭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把握好,抓住机会加大对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对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抱有遗憾的游客,来大兴安岭寻找他们的冰雪之梦,所以我们就要每年10月和第二年3月在哈尔滨的做好冰雪旅游推介,使客人了解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来大兴安岭体验真正冰雪之旅。让客人来找冷、体验冷,在体验寒冬的同时,也让客人体验到大兴安岭人”火“一样的热情。

3.将冰雪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发展。

在民俗方面,大兴安岭地区各民族与冰雪都有不解之缘;充分发掘本地文化、突出冰雪主题,把世代在大兴安岭地区繁衍生息的、与冰雪有着深刻交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深挖出来,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有文字记录的滑雪活动始于两千多年前,那时鄂伦春人用柔韧性好、晾干后不开裂的树木破成木板,将貂皮顺毛包上,使之滑动时不易后退,再在板上穿绳,系到鞋上。他们穿着这样的原始雪板在山林中呼啸滑行、追赶野兽,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的画面!这些文化道理和文化内涵都要让旅游者懂得,而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让他人亲自体验。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1.充分发挥大兴安岭地区的区位优。

势,加强对冰雪旅游宣传营销,形成大兴安岭地区的冰雪品牌1.1塑造形象,创造旅游品牌。

近几年大兴安岭地区认真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的人文与地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现已经形成令人向往的“神州北极村、避暑养生地”这一中国最北的旅游形象,为了发展冰雪旅游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确定主题,明确定位,像北极村突出一个“北”字品牌吸引旅游者来北极村找“北”一样,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发展也应该突出一个品牌,那就是“冷”字。再进一步塑造“森林观光、休闲度假、湿地览胜、冰雪体验”等大兴安岭旅游业的主打品牌。

1.2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大兴安岭地区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地区、县区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市场尽快走向成熟。

1.3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进行联合营销,客流市场共享,互为推进。

我们应与哈尔滨、呼伦贝尔盟、黑河、齐齐哈尔等地客源互流,线路互通,形成营销网络联盟。营销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形成立体的宣传效果。明确宣传的口号,一体化的宣传,比如“到兆麟公园观冰灯,到太阳岛赏雪雕,到冰雪大世界玩冰闹雪”。黑龙江省打出“没到过黑龙江,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冰情雪意”。大兴安岭是不是也打出“没来大兴安岭,不会真正体验到冰雪与寒冷。另外,也可以与哈尔滨、呼伦贝尔、黑河、齐齐哈尔等地的联系,共同搞冰雪推介会等活动来吸引旅游者。

2.借哈尔滨冰雪名城的辐射作用,将大兴安岭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业存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12月份至次年的2、3月),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最冷、积雪期长最长的地方,大多数的旅游者来大兴安岭旅游是为了找北、找纯、找自然,大自然赋这里属于寒温带大兴安岭性季风气候,特别漠河无霜期仅86.2天,最低气温达到-52.3℃,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零下30度左右,这给大兴安岭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把握好,抓住机会加大对大兴安岭冰雪旅游的宣传力度,让对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抱有遗憾的游客,来大兴安岭寻找他们的冰雪之梦,所以我们就要每年10月和第二年3月在哈尔滨的做好冰雪旅游推介,使客人了解大兴安岭的冰雪旅游,来大兴安岭体验真正冰雪之旅。让客人来找冷、体验冷,在体验寒冬的同时,也让客人体验到大兴安岭人”火“一样的热情。

3.将冰雪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发展。

在民俗方面,大兴安岭地区各民族与冰雪都有不解之缘;充分发掘本地文化、突出冰雪主题,把世代在大兴安岭地区繁衍生息的、与冰雪有着深刻交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深挖出来,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有文字记录的滑雪活动始于两千多年前,那时鄂伦春人用柔韧性好、晾干后不开裂的树木破成木板,将貂皮顺毛包上,使之滑动时不易后退,再在板上穿绳,系到鞋上。他们穿着这样的原始雪板在山林中呼啸滑行、追赶野兽,是一幅多么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的画面!这些文化道理和文化内涵都要让旅游者懂得,而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让他人亲自体验。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Abstract:To conduct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 upgrade path in next stage, 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y weights to the 200 samples with feature identity, gain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e of the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depended on the load contribution of policy support factors, cultural derived factor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factor, and carried out the Spearman correlate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Based on SPSS statistical results,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conical spiral upgraded model of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and gave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overall upgrade of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was mainly restricted by the guide of government advantage policy and the support of funds and other social resources and the cultural derived fact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subject of colleges objectively promote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关键词:冰雪旅游产业;升级路径;主成分分析;圆锥螺旋线

Key words: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upgrade path;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onical spiral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189-04

1 研究背景及问题析出

作为一种世界范围流行的主题休闲旅游方式,冰雪旅游在欧美等国家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1] 。作为旅游行业中一朵冰晶璀璨的雪莲,冰雪旅游及其附属产业正为整个旅游产业的经济产值贡献着愈来愈多的经济份额。我国的冰雪旅游于1985年始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后经不断地成长,现阶段已大范围发展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且日益成为我国冬季旅游方式的首选意愿。但由于“冰雪旅游”本身的起步时间远远迟滞于欧美及日韩等国家,旅游(滑雪)设施简陋、旅游特色缺失、服务项目抽条、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失灵等问题的出现却在客观上造成了相当比例游客旅游体验与其消费价值在整个旅游经济创造过程中的极大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反映于我国冬季旅游市场在客观层面发育周期上的稚嫩,更多的还体现出整个冰雪旅游产业在主观层面对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滞后和被动。

略领先于现实环境中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理论层面对于冰雪旅游及其附属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处于探索进阶阶段。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张春艳(2008)对冰雪旅游在资源价值构成及实现机制层面作的基于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和环境调控方面提升冰雪旅游资源价值策略的相关研究[1,2],但整体研究方法更侧重于理论框架的搭建,在实证方面略显单薄。吴伟伟(2010)分别在吉林和黑龙江选取两处采样点对冰雪旅游价值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做了实证研究,并抽取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生态要素为结论指标[3],但计量指标及被试样本数值仍遵从于张春艳2008年的样本数据,因此实证效度有待商榷。王玲(2010)利用CNKI期刊源对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与研究的理论成果加以综述,得出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对各地及全国冰雪旅游开发做出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并针对地方旅游发展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冰雪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的结论[4],但并未给出更具针对性的研究建议。其它关于冰雪旅游及其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多归集于发展策略、竞争机制及政府规划等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多倾向于理论层面研究,在此不再赘述。总体而言,国内理论界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多的侧重了理论框架的搭建,研究方法和政策建议趋同,研究视角多局限于扶植政策、集聚机制或评价权重等单一维度。未能有综合以上多个维度的分析角度且基于实证基础的研究,而这正是本文得以展开的研究视角。

本文选取我国冰雪旅游的发源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样本空间,有约束条件地选取200名特征身份人员作为被试样本来分析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升级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权重问题,并基于此建立数理模型以定性分析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升级的爬升路径,最后给出关键升级节点的相关路径分析。

2 数据来源及统计解释

2.1 样本特征

因考虑到本课题的纵深剖析前提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或管理学基础(经历),故在样本采样特征的覆盖上我们有所限定:即要求被试样本具备与经济学科相关的研究经历或学习过程,或具备企业管理、行政规划制定的工作性质或旅游业内人士。基于以上三部分既定样本特征的考虑,我们将样本空间限定于高校经济学科教师及社科研院究所人员、政府相关业务部室人员、相关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和旅游业内人士四部分人员。因约束条件的限定,偶遇抽样(Accidental Sampling)的采样方式仅适用于小部分被试样本,绝大部分采样过程按前期预约、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方式进行。因此样本数据的收集难度和采集周期亦随之放大,整个样本空间共按既定数据特征选取被试200人,采集周期自2010年8月初持续至2011年1月末。其中,高校教师和社科院研究所专家样本100人,覆盖样本空间50%,折半占优。相关企业中层以上人员40人,政府相关业务部室人员30人,旅游业内从业者30人,各覆盖样本空间20%、15%和15%。可以看到,样本的学术背景和从业经历与课题研究的理论相关性和实践性紧密,抽样代表性显著。

2.2 问卷设计

问卷题目的设计主要采取专家咨询的方式析出。考虑到采样数据的统计意义和易计算性,问卷形式被设计为封闭性、单项选择式问卷,单选过程以对权重的认可程度被抽象为统计学意义。权重测度以李克特量表为设计依据,即将被试样本对政策量表的认可程度按照“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甚重要”、“很不重要”5个量级的权重指标从高到底分别以5分、4分、3分、2分、1分相应度量[5]。初始问卷共设计权重问题20道,经对问卷题目相关性检验,滤除高相关题目4道,低相关性问题1道,最终问卷共体现问题15道。具体问卷题目与量表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按照量表数目与被试数目需满足最低限度为1:5的建议比例[6],被试案例应控制在75人以上,本案被试样本为200人,满足测试容量要求。

2.3 统计分析

我们以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被试特征群体对于发展冰雪旅游产业这一宏观问题所倾向的对于相关政策、措施的认可权重。首先我们对样本统计矩阵做信度分析、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以判定其作因子分析的可靠性和显著性。经检验,本案量表的KMO值为0.858,介于0.8~0.9之间的建议区间[6],且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即拒绝假设,适合作因子分析。依据匹德森(Peterson)研究建议,克朗巴哈α值水平在0.6以上为研究数据可使用的最低标准[7]。本研究的克朗巴哈α值为0.868,信度值已经远远高于0.6的最低接受标准,且同时满足0.7以上的SPSS信度经验操作要求,表明本研究的数据可靠性较高。我们对量表进行主成分分析,共萃取得到三方面主要成分,且主成分对方差的总解释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8.944%,达到了良好的代表结果。与主成分萃取同步,我们点选了陡坡图(碎石图)选项,可以看到,在第三个成分点后,Slot曲线斜率趋于平坦,进一步验证了主成分萃取解释效度。

主成分萃取后,我们对比原始成份矩阵以分析Q1~Q15与主成分的分类相关。原始成份矩阵与经一次最大方差法正交转置后的成份矩阵如表2所示,其载荷主成分分类情况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经主成分萃取后,分析变量被抽象为政府政策扶植层面、冰雪文化衍生层面与企业技术进步层面等3方面主要相关因素。而与政府政策扶植层面相关度较高的因子1类别又占有7列量表,即合计占优46.7%。冰雪文化衍生层面和企业技术进步层面分别占优26.7%和20%。由主成分的占优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在政策层面的有效支持,其推进效率可达到所有助推效能的一半比例,占主导推进地位。冰雪文化衍生层面和企业技术进步层面合计分配另外一半推进效能,占辅助推进地位。需要说明的是,Q14因素与3类主成分都成较低程度的相关性,未被剔除问卷主要是出于观测被试样本对于参与冰雪旅游产业意愿的主观考虑。但“一般重要”以上意愿的统计率仅为18%,表明了特征人群对冰雪旅游产业较低的主观参与度。

3 冰雪旅游产业圆锥螺旋线升级模型

由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得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扶植层面、冰雪文化衍生层面和产业技术进步层面三个维度的资源支持。但这三个维度的资源发挥效能的运行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本部分我们将通过搭建数理层面的产业升级模型来加以解析。

我们所建立的冰雪旅游产业升级路径模型以经济产值M为最终度量目标。相应于文章第二部分主成分抽取后的结论,我们将冰雪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的定性分析维度扩展定义为政策扶植ploy维度、文化衍生旋度rot维度(本处“旋度”概念的引入主要是为体现出文化衍生、创意产业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在吸引外部资金、政策及其它社会资源方面的汇聚作用)、技术进步周期t维度及经济产值M维度。

由于政府制定政策具有短期持续性和阶段拉动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以阶跃函数的形式表征扶植政策对于M的拉动作用,图1中以M(p)表示。由阶跃函数的基本特性易知,M(p)具有区间常数和线性的基本性质。在不考虑政策突变及较大政策扭曲的情况下,扶植政策对于M的影响具有阶段可持续性的正向拉动的作用。如果扶植政策的助推效率显著,则在一定的时域区间内还会出现对于经济产值的指数拉动效应,但考虑到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上我们仍用阶跃函数表征。相应于占主导推进地位的扶植政策维度而言,文化衍生、概念创意产业等重点受扶植项目在对于外部资源的吸引、汇聚方面会产生显著的“负源”作用,即具有吸引外部资金资源及其它社会资源持续进入的汇聚作用[8]。相应地,资源旋度的增加会带动资源通量流密度的增加,这是整个产业经济值得以增加的一个显著指标[9]。伴随文化创意地不断衍生、裂变,文化衍生旋度会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扩张起到呈现指数级跳变的助推作用[10]。这一点,近年来我国冰雪旅游的持续升温及冰雪旅游产业链的双向延长就是充分的例证。我们用形如r(t)=r0e的数学形式来表征这种指数成长效果。式中,积分域内的拉米顿算子与资源流速Vt的点积结果表征为资源散度场,如果资源旋度场引发了稳定的资源散度场,则资源通量流密度可简化表征为r(t)=r0e,图1中以M(r)表示[11]。易见,适时且优势的利导政策是引发文化衍生旋度维度内资源通量流密度指数表征的显著动因,政策维度对于文化衍生旋度维度具有先期激发作用。下一个需要考虑的维度是冰雪旅游产业内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自身周期特性的维度。标准的技术进步周期大体同步于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即集群中后期的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对整个产业的经济产值所产生的拉动效率最为集中,我们可以简单地用正态分布函数加以表示,其数学表征为M(t)=e/σ,以M(t)表示。图1中所绘的技术进步生命周期曲线为标准表征,并未附加政策扶植维度与文化衍生旋度维度的正向载荷影响。然而现实中,正态分布曲线的衰退期未必会以对称周期的形式出现,抑或者说,地方政府层面和企业联盟方面会不断地利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推迟其后半周期的到来。如果产业接续及时,产业链嵌套全球产业链契合良好,则产业成长效能亦会出现阶跃提升的情况,这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产业升级的波峰状态。将政策扶植ploy维度、文化衍生旋度rot维度、技术进步周期t维度及经济产值M四个维度融合分析,我们即可得出理想状况下我国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模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考虑的情况只涵盖政策触发效率良好且文化衍生及技术进步对广义资源(资金及其它社会资源)旋度构成正向激发效用的情况,基本思想是将各维度内的表征函数进行差乘并加入误差项。差乘的原因是考虑到不同维度条件的经济场的叠加可能会对政策象限造成非线性扭曲,所以在此约束了最终路径函数的方向性性质。考虑到阶跃函数具有常数和线性性质,则最终路径函数的图形表现形式主要只与M(p)及M(r)显著相关,定点值与M(t)正相关。这样,我们将四维度计算降维为三维图形表征问题。易得,最终的路径函数具有类似于圆锥螺旋线方程(圆锥螺旋线方程表征为:x=(R・et)cosωt,y=(R・et)sinωt,z=H・et。M(r)与M(t)的指数形式与x和y的表征形式相近,所不满足的平方和关系是螺旋半径。考虑到政策的指数效应,则M(p)与z可以良好替代)的表征形式。图1中以标准圆锥螺旋线表示。当然,我们考虑的情况基本上近乎理想情况,实际条件下冰雪旅游产业升级的螺旋爬升速度还要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

4 冰雪旅游产业升级相关路径分析

比照冰雪旅游产业三维度圆锥螺旋线升级模型,我们应用SPSS17.0对降维后的政策扶植P维度、文化衍生R维度及技术进步T维度的三维爬升模型所涉及的主成分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得出其相关系数以表征助推路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在0.01水平(双侧)显著相关条件下,P维度内的Q1、Q12及Q15等3个主要因子对T维度内的Q2、Q5及Q7因子指标产生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推进作用。这也证明了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长度、加强政府对冰雪旅游相关产业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植力度、加强建设冰雪旅游产业研发、商洽等综合示范性平台建设三方面政策建议对冰雪旅游产业本身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效率所起到的正向促进作用。R维度内,Q11在0.05水平(双侧)显著相关条件下分别对T维度内的Q5因子及P维度内的Q15因子产生显著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相关理论学科的发展对于冰雪旅游产业国际化运营及示范性平台建设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需要额外说明的一点是,文化衍生R维度内,相关的因子载荷产生了较大程度且多于其它两个维度内的自相关,这也在客观层面上验证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实际运营操作落后于理论(文化)研究的发展现状。其它相关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统计结果所表征的其它现实意义在此不再赘述。

5 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统计权重为基础,定性层面上构建了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圆锥螺旋线升级模型,限定约束条件下对200名被试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了以下研究结论:

①我国的冰雪旅游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冰雪旅游市场也正处于成长初期,相关的产业制度建设及行业运行准则仍需进一步规范。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的有效长度以促进其产业技术进步及知识溢出效率是整个产业得以发展升级的关键指标。

②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主要受制约于政府优势政策的引导、资金及其它社会资源有效支持。与此同时,文化衍生及高校相关理论学科的发展也在客观上辅助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的技术进步。

③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升级路径具有类似圆锥螺旋线的爬升性质,其爬升效率主要取决于周期性的扶植政策补给及文化衍生旋度的加强。

参考文献:

[1]张春艳.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张春艳,胡运权,杜梅.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中冰雪旅游文化的塑造[J].管理世界,2008(4):173-174.

[3]吴伟伟,张春艳,郝生宾.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与体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52-156.

[4]王玲.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与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03,18(2):24-29.

[5]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2-98.

[6]Joseph F, Hair J R.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with Readings (the 4th Edition) [M].Oreg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1995:210-229,374.

[7]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7-109.

[8]霍影.多维旋度大循环经济圈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1):977-981.

[9]余永达.集聚优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55.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冰雪专业;数据库;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5-0038—03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在国家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政策指导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冰雪运动已经不仅仅是北方的运动项目,同时出现了“北雪南移”的普遍发展趋势。这对于冰雪运动信息资源在训练体系和科学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哈尔滨体育学院是我省专业体育院校,是以冰雪运动发展为基石的办学理念,其他部分高校已经建立冰雪专业。然而广大冰雪专业工作者与爱好者经常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冰雪运动相关的科研信息资料,网络上也没有专门的专业冰雪信息数据库提供有效信息,冰雪运动的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在相互交流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已成为冰雪运动在理论发展方面的桎梏。因此,完善冰雪运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我国冰雪运动的长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哈尔滨体育学院建立冰雪运动信息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国内冰雪运动专业数据库建设现状

通过网站或者数据库进行检索查询,冰雪专业数据库的建立情况尚属空白,即使在2011年底前国内也没有专业的冰雪专业数据库建设的方案。由于冰雪运动受到季节、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发展的比较晚,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少,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没有相关数据库的建设资金。即使万方数据、CNKI、重庆维普等国内知名的大型期刊数据库也没有专门的冰雪运动专业数据库。所以,目前来看,建立特色冰雪运动专业数据库没有重复建立的情况。

2 建立冰雪运动专业信息数据库的必要性

冰雪专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数字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体育院校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目前,在各体育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越来越高,面对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切实需求,建立冰雪专业特色信息检索数据库网站是现今信息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读者在网络环境中快捷方便吸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专业特色数据库是提供信息技术有效的保障,所以,建立特色数字资源是彰显办学特色和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库的重要方面。

3 建立冰雪运动数据库的条件基础

3.1 最重要的是数据资源的条件

由于哈尔滨体育学院位于我国北方冰城,是以冰雪专业特色为办学条件的体育院校,拥有得天独后的地理环境及学科方面的优势,曾在2009年成功承办过世界大学生冬运会、冰雪科研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同时参与各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在冰雪专业运动教学及比赛,这方面有着独特的的信息资源。收集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整理相关专业资料,整合学报、科研处、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冰雪专业信息源。通过长期的收集整理,就具备基本的专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数据资源,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库,为广大冰雪爱好者及科研人员提供相关信息资源。

3.2 建立数据库的硬件设施

结合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以及网络中心的网络平台,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就可满足及维护数据库的硬件条件。建立冰雪运动特色数据库有着坚实的硬件基础,建立好数据库,能体现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在专业文献的收藏和特色馆藏的开发力度以及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条件,及专业信息渠道的创新发展之路。

3.3 建立数据库的软件条件

建立数据库的及调整过程中,应考虑相关的管理系统,可以采纳使用清华同方开发的“同方专业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TPI)”作为特色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在工作人员搜集、整理、筛选数据后,利用这些资料建立特色冰雪专业数据库。由于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选题论证、素材收集、加工、分类、标引、数据库建设等环节,同时还包含一些技术问题。该数据库的建立是以图书馆服务平台,以冰雪专业项目为中心、以特色数据库为基石,建立具有本土特色和个性化的数字资源体系,使其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效益,充分展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品牌优势及社会影响力。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繁重而又精细的工程,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解决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总结,特色数据库必定能发挥其特色优势,使图书馆能够更加优质地为学校师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

3.4 建立冰雪运动专业数据库的步骤

3.4.1 建立该数据库的资源筛选在建立数据的数据筛选时最主要的问题的知识产权的问题,由于图书馆的资源具有公益性、知识性和传播性的特点,国家颁布的《著作权法》中有“图书馆法定许可”条款。该条款规定不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一种制度。所以在筛选资源的时候首要注意的是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害。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据库、推进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强化版权意识,依法进行管理和服务,避免发生著作权侵权现象,力求数字化建设、运行与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在筛选过程中,按照资源的形式进行分类,数据的存在基本以文字、表格、图片、声音、动画以及多媒体的形式。同时也可按照专业进行分类:按照冰雪专业大体分为两大项: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同时按照国际赛事分为15小项:(速度滑冰、北欧两项、短跑道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冬季两项、俯式冰橇、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单板滑雪、雪车、无舵雪橇、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通过对数据资源的筛选,同时的进行的分类,这样就建立了数据资源来源与渠道的整合,为后期加工做准备。

3.4.2 对数据资源的采集及加工基础工作对筛选后的数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是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该项目需要大量的具体工作的实施才能建立一个基本的数据库,需要对各种纸质档案、图片扫描、会议资料、多媒体资源等纸介质的扫描、识别,并能够抽取相应的文本数据用于全文检索等具体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素养,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进行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要同时进行校对等细致的工作,最终保证最终文本的质量和正确性;信息资源加工和管理平台将实现不同来源的信息和不同格式的数据资源进行采集、转化、标引、编目、等功能。管理平台提供了多种数据加工工具,先将馆藏资源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介质资源进行加工,将不同格式的资源加工成元数据,利用各种媒体介质将其转换成为统一标准的素材库最后成为自己特色的数据库。

3.4.3 建立冰雪运动数据库管理架构的重要性冰雪运动数据库的建立最终目的是使我国冰雪运动通过互联网获益,只有把网站做成体育事业和体育工作者、冰雪爱好者之间的有效纽带,网站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网站技术为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对于网站Web页面上的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需要有效的网站进行系统的管理,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渴求,使信息的显示更加生动,信息的浏览更为方便。同时按照用户需要,能实现网上互动平台,使冰雪体育工作者和爱好者信息反馈方便,加强体育事业部门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流,提高冰雪运动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度。有效的网站管理架构使网站能够快速和大量更新内容,同时保证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4 数据的及后台调试在该平台可以将冰雪专业数据库的特色数字资源建设项目按照下面的内容进行分类建设:(1)研究生论文全文数据库(2)冰雪专业图片库(3)冰雪运动教学参考文献数据库(4)冰雪专业专题剪报数据库(5)冰雪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各数据库建设根据数据库揭示文献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TPI不同功能的模板。以元数据定义,用最大限度揭示文献内含及便于检索为原则。通过该管理系统进行的建设数据库,再通过WEB网站进行,后台管理通过TPI进行,用户的需求通过后台检索,提供给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这样就实现了数据库、实施的流程。

3.4.5 冰雪运动数据库的维护及宣传数据库的建立是个前期工作,后期的维护与更新更是一个漫长的工作,不仅要及时的更新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理论课题;同时,面对广大教师及科研工作者要及时反馈给他们最新的科技动态,达到良好的互动关系。数据的维护主要是编目管理,编目部门在馆藏资源的数据库建设中义不容辞地应当承担起书目数据编制条例的制定工作,完善的规则在建库的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库建设的前期馆藏调研,系统内各种参数的选择与设置,记录编制条例的制定,都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影响到读者服务的开展,影响到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数据库的管理人员要把数据库的资源成为媒介,并肩负着与用户建立起良好关系的职责,在维护数据的数据安全的同时,要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宣传数据库的最新更新情况,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冰雪运动专业特色数据库。

4 冰雪专业数据库的应用前景、应用价值

近年来教育行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竞争,为了增强竞争力和办学优势,各高校都相应调整了专业结构,加快了重点学科建设,走特色办学的道路。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心,为配合学校的这一转变,必须加大重点学科专业文献的收藏和特色馆藏的开发力度以及服务能力。建立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以学科为中心,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和个性化的数字资源体系,使其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效益,充分展现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做大做强提升学校的品牌意识以及影响力。受大规模数字化发展影响,图书馆资源结构发展了根本性的变化,纸本书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数字资源日益成为服务的主体。对书价、电子资源价格飞涨,对于经费有限的我们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建立数字图书馆能有效解决图书馆系统平台建设以及服务建设,丰富馆藏并能使有限的经费用在更需要购买的纸质书以及电子资源上。建立冰雪专业特色检索数据库有利于提供冰雪专业科研及教学方面的信息资源保障。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化图书馆为读者提高信息资源存取、信息传递的效率,改变传统图书馆图书的借还模式,减少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利用服务器的检索,提供高效的检索服务,因此,数字化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冰雪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2概念界定

目前来说,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很少,有几位学者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概念做了简单的界定。由于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种,因此我们根据体育旅游的定义,把冰雪体育旅游概括为:冰雪体育旅游者在旅游中借助冰雪所作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亦可这样理解: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冬季体育的各种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和冬季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冬季体育的诸多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3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辽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有着天然的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再加上近年来辽宁举办了多次冰雪节,冰雪体育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因此对于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更应该跟上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理论上的支撑。

3.1辽宁省开发冰雪体育旅游的优势

辽宁有着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既有银装素裹的妖娆,又无刺骨的严寒,在冰雪旅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3.1.1自然资源优势

辽宁四季交替分明,冬季积雪期长、雪量大、雪质松软,冬季温度比哈尔滨要暖,更适宜人们进行户外休闲活动,为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3.1.2地理位置优势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的地理位置相对于冰雪体育旅游开展发达的吉林、黑龙江省更靠近内地,应该更好的发挥冰雪旅游第一站的地理优势。

3.1.3举办冰雪赛事优势

白清寨滑雪场,是我国仅有的几家可以承办国际大型滑雪比赛的场地之一。可以通过这个优势提升其知名度。

3.2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截至2003年末,辽宁省共有滑雪场地10所,占地面积9万m2,2001年至2003年之间共建成8所,占地面积共111万m2。其中几个主要滑雪场为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沈阳白清寨滑雪场、沈阳东北亚滑雪场、辽阳市弓长岭滑雪场及大连林海滑雪场等。

经过5年时间的打造,棋盘山冰雪大世界目前已成为在海内外知名度颇佳的品牌。将冰雕、雪雕融入冰雪活动中,是近年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为丰富旅游产品而增加的项目,2005、2006年这里的雪雕作品连续两年创世界吉尼斯纪录。

辽宁省滑雪场从规模来说基本属于中等水平;从滑雪场硬件设施来说,雪道长度、宽度设置都很完善,基本都设有索道设施;但是拥有跳台的滑雪场只有一家,即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因此辽宁省滑雪场基本只能作为旅游娱乐性滑雪场存在,相互间硬件设施差异性不是很明显,缺乏教学和举办大型比赛的条件。

作为辽宁省唯一拥有跳台的白清寨滑雪场,是我国仅有的几家可以承办国际大型滑雪比赛的场地之一。雪场建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U型场地、高山大众滑雪场地(初级、中级、高级雪道)。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U型场地均达到国际比赛标准。游客在滑雪的同时,可以欣赏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精彩的训练表演还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单板技巧表演,为训练比赛促进滑雪运动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3.3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3.3.1赛事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体育观赏型产品也称为活化体育旅游产品,是指组织各项体育赛事的观众前往比赛举办地进行观摩并参加各种节庆的旅游产品。白清寨举行过冰雪国际赛事,为辽宁的冰雪体育旅游做了一张名片。

3.3.2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休闲型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在冰雪体育旅游中能使旅游者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产品。辽宁娱乐休闲型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得比较好,有冰上摩托、卡丁、爬犁、雪地滚球、驯鹿拉雪橇等40多种冰雪娱乐项目。

3.3.3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冰雪旅游项目中包含特定节庆因素的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包括具有体育冰雪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体育冰雪旅游特殊事件等。

3.4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3.4.1冬季体育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我省由于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也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居民缺乏支付冰雪体育旅游消费的能力。

3.4.2思想观念偏差,对旅游资源缺乏合理认识。冰雪体育旅游业在我省乃至整个国内都还是个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人们对冰雪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

3.4.3专业人才教育发展滞后。冰雪体育旅游在于参与性、刺激性、挑战性,旅游者在参与冰雪体育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他们需要有人帮助自己解疑、克服障碍,这就需要具有体育和旅游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提供专业技术、安全保护和讲解服务等。

3.4.4缺乏科研基础和科学技术的支持。在国内的旅游类学术著作中对冰雪体育旅游的论述非常少,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研究缺乏深入和系统性。

3.5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3.5.1突出重点,开发冰雪节特色产品体系。产品特色是产品的生命力,因此冰雪节产品要具有东北特色。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特色要结合东北冬季体育旅游的实际,有重点地开发既有东北特色。

3.5.2积极开展广大青少年学生寒假期间的滑冰运动,既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学生寒假生活。上冰活动的青少年人数越多,冰上运动普及程度越高,冰上竞技运动水平也会提高。

3.5.3加强对辽宁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科研工作,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5.4建立协调机构,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涉及的部门很多,必须有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或权威机构,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5.5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省内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资源优势,为冰雪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专业人才,已确保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

4结语

辽宁省

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又有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厚政策,应趁此“东风”利用其自身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加速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以次作为辽宁省经济的增长点,促进辽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诚民,刘毅.冰雪体育旅游探析[J].体育旅游,2006,(3).

[2]罗胜天.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冰雪运动,2006(1):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