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

冰雪艺术论文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冰雪雕塑是大学校园中是高校校园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拥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雕塑艺术具有很多做勇敢,如:加强审美教育、利于校园文化气氛的形成、加快文化之间的沟通,具体表现如下:

1.引导作用

雕塑艺术能够满足师生们感官和感觉上的追求,它作为一种存在于校园文化中的内涵丰富的立体艺术形式,通过视觉上的影响对校园空间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师生的心灵追求和思想追求做出了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也会得到更好的塑造,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2.文化沟通作用与亲近感

师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受到雕塑艺术独特魅力的影响,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给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沟通都会得到促进。

3.审美教育功能

性格的培养和塑造以及陶冶作用就是所谓的审美教育功能。好的冰雪雕塑是激发学生进取精神和凝聚力量的基本,是大学文化的有形的物质载体,可以在无言中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和陶冶,可以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得到升华。校园软实力的物化是通过冰雪雕塑来表现的,它能够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和装饰,利于校园学习气氛的营造,提升了校园品位,丰富了师生们的精神内涵。

二、校园冰雪雕塑作品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1.设计原则

(1)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设计最理想的理念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天人合一”,这也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已有的环境为基础,根据地形地貌并且按照该地生长的绿色植被,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合理的植物色彩配合,提升作品的美观度,这也是高校校园的冰雪雕塑设计中必备的,可以保护自然环境,给人以没的享受。

(2)人性化原则

雕塑和人之间的交流关系是现代校园之中的冰雪雕塑的重中之重,所以冰雪雕塑也不仅仅只有观赏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会受到地域、文化、时间、文化的影响,他们可以穿越国界让人们进行过跨越时空和实践的对话,这样的对话的形成能够让人们对学校的历史还有作者情怀的感知更加深刻,学生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还能引发思考,陶冶情操。

(3)整体性原则

为了让雕塑作品和空间、地域、人文以及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就要实现校园冰雪雕塑在设计时与校园环境中的建筑、山水以及植物等景观元素之间的对应和结合。同样的,对环境问题和历史文化等问题的重视是校园冰雪雕塑设计的时代的反映。

(4)空间性原则

就空间来讲,校园冰雪的雕塑使用的都是公共的空间,就导致了空间的有限性,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它的范围比之公共空间还要小上许多,所以在雕塑数量的尺度上更需要注意。在主题、尺度、手法的选择是设计艺术雕塑时最要注意的,要完美地和环境相协调。

(5)文化性原则

冰雪雕塑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它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尽善尽美地体现出这一大学的民族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科技先进文化。

(6)创新性原则

不断地取长补短、查缺补漏,是现代冰雪雕塑设计的精髓,它学习了以往的设计精华,还进行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各种艺术流派的风格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扬弃,新成果的现代的具有创新性的冰雪雕塑,这样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和思想成果的提高。运用了“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方法,对此进行创新,使校园环境更有美感。

2.设计方法

(1)设计调研

受众心理审美、校园文化和环境、行为方式等都是调研的主要内容,在更加细致的方面还包括了雕塑的位置、主题、形状的选择,以及处理细节等等。点烟的方法主要包括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利于对数据和资料的统计。

(2)题材选择

大学校园冰雪雕塑的题材选择主要依靠相关的地域文化、科技文化、历史文化、世界文化、传统文化这些方面着眼,选择如图形雕塑、人物雕塑、内涵丰富的实物雕塑、自然雕塑等为原型,对校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进行体现。

(3)位置选择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是选择雕塑位置的重要因素,要特别注意雕塑的空间朝向和视角方向,达到光影良好的效果。

(4)体量设计

作品的内涵完全可以通过雕塑的尺寸设计和体量来影响,相比于城市来讲,校园的空间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大多数的校园雕塑尽量参考真人,达到尺度的统一,人和雕塑之间的距离也就缩小了,产生一种亲近感,让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缩小。

(5)造型设计

公众们都可以接受的形象是在校园雕塑设计时最主要的,也就体现出了造型在冰雪雕塑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运用夸张的方法把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和常见物品扩大化,人们的好奇和兴趣也会随着超大尺度的雕塑的出现而提高。

(6)色彩设计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雕塑;造型艺术;冰雪艺术;创新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 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3.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上接第125页)

3.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3.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3.1.2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3.1.3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3.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就冰雪艺术而言,它有两个价值,一个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两个价值,才使其有所广泛的传播空间。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雕塑;造型艺术;冰雪艺术;创新

引言: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冰雪雕塑艺术是兼具艺术家灵慧与大自然神奇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质感魅力与表现形式使这一年轻的艺术名扬天下。近年来,冰雪雕塑艺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雕塑艺术概况

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1.1中西方古代雕塑造型特点

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战士与运动家。为他们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纪念像。如此形成传统,在西方世代相传,成为一种纯粹的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

1.1.1中国古代雕塑特点

(1)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2)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行。 (3)中国古代雕塑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性。(4)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5)中国古代雕塑风格往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6)中国古代雕塑遗产大量属于佛教造像。

1.1.2西方古代雕塑特点

1.2当代雕塑现状

当代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思想的组成部分,艺术本位的概念也已经大大拓宽,可以说当代雕塑(这里不包括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一种关注人性、社会、历史、文化以及未来的艺术,是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思想。

1.2.1 当代架上雕塑

中国当代架上雕塑充分吸收了平面,色彩,构成学以及影像艺术等等各家优势,同时,拓宽多种材料极其造型潜力,寻找一切雕塑可能利用的资源,去寻找未来的可能性。

1.2.2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 网站

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受到了所有雕塑家的倾心关注。在材料选择上强调与本土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和现代工业背景的息息相关。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传统雕塑对材料的要求,而在今天不分质地优劣和永久与否,只要能够有效、完美地传达雕塑家的意图,就是最好的材料。

2. 冰雪艺术概况

2.1冰雪文化及载体

冰雪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冰雪文化,是指人类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事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以冰雪为内容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渔猎、体育、艺术、民俗、经贸、文学、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研究、文化展览、新闻报道等等。狭义的冰雪文化特指体育、艺术、文学、旅游、科技等精神财富。哈尔滨能在中国率先发展起现代冰雪文化,是因为他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

2.1.1冰雪饮食

2.2.2冰雪体育

2.2.3冰雪文艺

2.2.4冰雪旅游

2.2.5冰雪艺术

2.2冰雪艺术的起源  

冰雪艺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北方地区人民要生存就必须与冰雪抗争,必须接受冰雪。长期与冰雪的接触让北方人民对冰雪的特殊性更加清楚,人们不再畏惧冰雪,人们利用冰雪来丰富生活。随着民俗冰雪活动的不断扩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出现了早期的冰雪艺术活动。我国有记载的古代冰雪文化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首先开始的。

2.3冰雪艺术的特征

(1)自然基础(2)社会基础(3)文化基础

3.雕塑造型给冰雪艺术带来的创新思维

3.1雕塑与冰雪的结合

3.1.1雕塑造型带来的种类及创作风格

(1)素描、绘画基础。(2)表现手法上也分有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3)具象、装饰变形、抽象。(4)都通过造型手段来表达感情、意境。

3.1.2雕塑造型带来的功能与意义

3.2冰雪艺术中雕塑造型语言的应用 网站

3.2.1冰雕的艺术表现

3.2.2雪雕的空间、体量造型

3.2.3冰灯的形式语言

3.2.4冰建筑中的雕塑语言

4.冰雪雕塑艺术的发展前景

冰雪活动开始是人们为了生存,在被动接受冰雪中产生的,然而经过了历史与劳动人民智慧的打磨,逐渐发展成为积极的、有力的、综合的活动,是人们利用自然充实人文生活的典型个案。

(1)促进冰雪艺术不断创新,提高冰雪艺术的可观赏性水平。(2)冰雪艺术继续普及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市民的审美水平,增强文艺活动的可参与性。(下转第126页)

(上接第125页)

4.1国际四大冰雪赛事

4.1.1加拿大的“魁北克冰雪狂欢节”

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雪之城堡”、“狂欢节之王”、“冰河竞舟”等活动。

4.1.2日本的“札幌雪节”

有国际雪雕比赛及市民的各种冰雪竞赛活动。

4.1.3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

挪威的“奥斯陆滑雪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及滑雪爱好者投身其中。

4.1.4中国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冰雪活动。期间的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驰名中外。

4.2冰雪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就冰雪艺术而言,它有两个价值,一个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适于文化消费的经济价值。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两个价值,才使其有所广泛的传播空间。 网站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冰雪景观;冰雪文化

冰雪景观是基于冰雪景观而提出的一种设计观的类型。该设计观主要是以冰雪景观为核心,以突出强化冰雪特色为方向,以其设计方法系统为主线,结合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学、美学、造型学、心理学、植物等多方面因素,对现有的有关设计进行论证及发展。立足于真正地从设计的角度来解决冰雪景观设计的问题。

1 研究背景

在我国,黑龙江省是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冰雪景观和冰雪旅游产品的品种、内容和规模在国内更是无出其右。地域的广阔性和娱乐项目的丰富多彩让冬天的黑龙江变成一个璀璨夺目的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市的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名闻遐迩,你可以尽情欣赏各具特色的冰雪景观;可以参观雪博会中最大的雪建筑――广岛城,也可以欣赏到在街道和街心广场随处可见的晶莹的冰雕、精致的雪雕和璀璨的冰灯。另外,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冰雪景观,如五大连池的火山冰雪风光、镜泊湖冬景、扎龙雪地观鹤、大海林中国雪乡以及小兴安岭林海雪原等等。冰雪特色景观设计是基于冰雪景观而提出的一种设计观的类型。该设计观主要是以冰雪景观为核心,以突出强化冰雪特色为方向,以其设计方法系统为主线,结合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学、美学、造型学、心理学、植物等多方面因素,对现有的有关设计进行论证及发展。立足于真正地从设计的角度来解决冰雪景观设计的问题,完善这一特定具体的类型设计。

2 冰雪景观的动态分析

哈尔滨城市景观文化构成中有着多方面的本土文化,又受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影响,建筑、景观的文化十分复杂。以冰雪作为主要的景观特征元素进行研究,使我们的景观建筑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冰雪艺术景观不仅能带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材质的细腻、娱乐的体现,更能够展现城市的活力和特色。在休闲之余让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惊喜与遐想。通过夜间冰雪景观的照明系统,更是一种建筑景观的艺术体现,也成为人们在娱乐当中全新的发展产业,并掀起了针对冰雪旅游项目地区的高潮。同时,冰雪景观特色文化逐渐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新兴产业,并引起了相应的重视,逐渐成为各国在冰雪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把冰雪文化引入城市景观的动态环境中进行研究,从景观文化的形成以及演变、东西方景观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角度展开研究。城市景观文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很多独立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城市景观的特征。

冰雪文化的推进发展,不仅在国际上有了突出的体现,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促进冰雪景观的系统化发展,将景观、文化与艺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冰雪元素在其间的发展成果,在后期冰雪景观的设计及发展中,尤其是一些专门针对冰雪旅游项目的地区,对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冰雪景观的经济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愈发显著,其中旅游消费占据人民日常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业是依赖性、综合性、季节性、带动性非常强的综合型产业,而冰雪旅游对季节、环境、地域要求更加严格。哈尔滨的知名冰雪景观较多,如冰雪大世界、冰雪雕博览会、冰灯游园会、雪雕游园会等,这些都成为冰雪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然而要进一步发展这些品牌项目,把它们做大、做精、做强,成为具有标志性的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未来几年,应相应地减少静态景观即冰雪雕塑的建设,而需要大力发展群众性、参与性强的冰雪项目,如增设大型滑雪场滑冰场、冰雪游乐设施,或让市民和游客亲自参与到冰雪雕塑的制作中来,以提高冰雪相关项目的体验性与互动性,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冰雪旅游产业虽然是基于冰雪景观发展起来的,但想要扩宽其发展领域,就必须把冰雪景观艺术与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游乐、冰雪经济等结合起来,使冰雪旅游产业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

4 冰雪景观与冰雪文化

冰雪文化是一种多元化、具有兼容性的文化类别。其中冰雪景观艺术作品,在展现雕塑艺术本身魅力的同时,还将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元素吸纳到作品中,同时又能展现出道德、信仰、民俗、风貌,这是其他文化类型所不具备的无形资产。同时,冰雪节以冰灯、冰雪雕、冰城风貌为基础,但活动内容逐渐向经贸商业、文艺表演、灯谜灯彩、冰上比赛等方面拓展,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迈进。未来的冰雪文化必然会向着多元化、群众化、产业化继续发展,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主打特色。可以说,冰雪文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使哈尔滨在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5 结论

冰雪景观艺术历史悠久,从清代开始便出现了冰灯,到了现代更是发展迅速。冰雪文化的综合型、兼容性、带动性、协调性都使其成为哈尔滨城市文化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冰雪景观、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游乐不仅会成为哈尔滨的支柱产业,也将成为国内必不可缺的主流文化类别,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并带动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辉.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00-102.

[2] 张稳柱.冰雪文化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J].旅游时代,2008(03).

[3] 钱小轮.关于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展示设计中传承与运用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6):80-82.

[4] 依晓雷,梁家琳.冰雪景观艺术的综合评价[J].美术大观,2013(05).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走上专业美术道路之后,富有创造精神的于志学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占有祖国大半部疆域的北国风光,在浩瀚的中国美术史料中竟然没有艺术家去表现,有着上千年传统历史的雪景画在表现江南和中原的清寒小雪上具有独到的韵致,但在表现北国恢宏、博大的林海雪原的壮丽景观上则力有不逮。于志学立下誓言:“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他决心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去“锻造一把钥匙,打开北国风光的大门”,为中国绘画增添新的因素。

创造一种前人没有的崭新的绘画语言,真正实施起来,要比预先设想的难度不知要艰难多少倍。翻开中国美术史,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留下的绘画样式屈指可数,而且这些样式几乎都是在前人的绘画基础上承传和沿革下来,程度不同地留有传统的绘画痕迹和技法渊源。而于志学面对着完全没有传统参照系,独辟蹊径的艰难挑战,毫不动摇,他犹如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夜行者,向着自己心中的光明彼岸,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他的每一个技法的提炼,都是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失败、苦闷、思索,继续锲而不舍地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实践、从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成为希望的萤火之光、呕心沥血地总结出来的,是他饱蘸血和汗的结晶。今天,当于志学的艺术成就得到世人的公认,人们在仰慕他的耀眼荣誉之时,并不会想到在那闪亮的光环背后,他在五十年代的火车站候车室中忍受着难闻的汗烟和气味以及冬寒夏暑的侵扰被民警撵来赶去;他多次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行进在大兴安岭北坡的深山老林中,用生命去捕捉冰雪的信息;他从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高压下顽强地一次次爬起来,即使是期间他被打成“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他的绘画权利已经被剥夺了仍不死心还在地下室偷偷地研究创作;他为了创造出冰雪山水画几十年来熬过多少痛苦、挣扎、无奈和迷惘的不眠之夜。

从1960年于志学探索、研究冰雪山水画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用了毕生精力打造出系统、完整的冰雪艺术体系。他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墨有韵、白有光”、“冷逸之美”、“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笔墨当随心境”和“中国画发展的太阳模型说”等一系列学术思想;在艺术实践上他创造出冰雪山水画一整套的技法――表现雪原的“泼白法”;表现冰雪的“雪皴法”;表现冰柱、冰溜的“滴白法”;表现树挂的“重叠法”和表现雪山冰川的“排笔法”。他是应用传统的一笔一个物象的基本技法,用矾水加淡墨一笔一个雪团、一笔一个冰块表现出冰雪物象的质感、神韵和精神,是符合传统中国画用笔的最高要求。从构图章法来看,他没有采用传统水墨画三开三合的构图和散点透视的原则,而是根据所表现的对象采用高低、长短、平中见奇以及西画的焦点透视的构图;从造型特点来看,他更注重前中部雪松林海的层林尽染、冰块雪丘层次分明,小溪充满流动感和节奏韵律。他没有照搬传统的“越是前景越黑、越接近远景越白”的方法,而是反其道行之,他把松林处理成越是前景越白来突出冰雪的晶莹和雪松的亭亭玉立。从笔墨技巧来看,他重视绘画的基本功,强调墨韵和绘画的书写性,把书法用笔运用到他的松枝和雪山、冰川上,运笔流畅、用墨灵透,具有传统绘画的书卷气。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伯敏先生说:“在近代山水画中,黄宾虹的晚年变法,其结果成为‘黑宾虹’,使所画‘黑密厚重’,其实,他有许多作品,都在于白处用得妙。于志学画冰雪山水,则成为‘白志学’,但看他的画,不少地方的成功在于用墨上,所以我说他的冰雪山水画为‘白银世界三斗墨’。”冰雪山水画这一画种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中国画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画种,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吹响了北方寒带文化的号角,吸引了众多热爱北方艺术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使北方文化出现了一股咏颂冰雪的热潮。从绘画语言的形成上,它以一种独到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符号为传统中国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是二十世纪真正为中国画增添新因素的一个创举。

一部美术史就是一部样式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认识到创造的意义和原创的价值。可以肯定的是于志学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它前无古人的独特样式、把传统的冰雪由“客体”变为“主体”的艺术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唯美的艺术形式,无可非议地走进了历史殿堂,并将继续写下壮丽、辉煌的篇章,他的艺术也当之无愧地被国家艺术殿堂收藏并受到国内外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珍爱。可以预言,随着人们对创造价值的认定和对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将以令人瞩目的价位取得与它价值相符的走势。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冰雕雪塑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中国的冰雕艺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文章以中国北方为切入点,论述与探索北方景观设计中的特色强化方向,为中国景观的个性化、传统化、灵活化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指出中国北方的冰雪艺术丰富并均衡了中国景观的多元化发展,也为整个景观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冰雪艺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生命短暂,因此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流泪的艺术”。

二、民间美术与瞬间艺术之比较

1.造型与民间艺术有共同特征,题材上还沿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如“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图案。民间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等也是冰雪艺术的雕塑主题。描述民间传说的作品融入了许多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语言。另外,表现民族风情的题材也层出不穷。冰雪艺术表现了一些装饰性艺术语言,利用基本几何图形和简单造型语言的构成组合使得一个平面或者一个物体的观赏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并富于很强的表现力。这种装饰手法增加了冰雪艺术的张力。

2.笔者认为,这句话描述的是造景要注意的问题,即观者从各个角度观察欣赏的景色都是不一样的。中国园林艺术造景的手法主要有点景、借景、框景及其他造景手法。冰雕建筑群中的每一座冰雕建筑都作为一个“点”,便可成为整个建筑群的点景,一起组成了整个展区的所有景观。打造一个“面”就一定需要多个“点”。冰雕建筑中“借景”的运用,即用远近冰雕建筑作为衬景,从而互利,做到两者彼此依托,相映成趣。园林中的“框景”,利用门、洞、窗户、树枝自然抱合形成画框的形态,从而使景色如同画面一样美丽,形成画框里的景观,因此冰雪艺术常用框景作为造景手法。

三、小结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冰雪艺术景观;投光型;透光型;光通量;基色光

中图分类号:TN312+.8文献标识码:B

Lighting Technology of LED for Snow

and Ice Landscape

HOU Qing-juan, PING Li, JU Xiao-jing, LI Ai-lian

(Harbin Electronic Comput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Abstract: Artificial snow and ice landscape is regarded as a combination of snow & ice architecture and luminal 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ghting demands of snow and ice landscape and the considerations in design proposal of the LED lighting system for snow and ice landscape. The principal technical dada and guidance data of LED used for the lighting of snow and ice landscape were also given in accordance with a mass of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data. This study provides detailed guidance standards for application of LED lighting in snow and ice landscape.

Keywords: LED; snow and ice landscape; project-light type; transmission light type; luminous flux; primary light

引 言

冰雪艺术景观发源于哈尔滨,由于采用了冰雪作为表现载体,因此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景观艺术文化,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冰雪艺术景观,并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1问题与挑战

冰雪艺术景观是冰雪建筑与灯光艺术的结合体,冰雪是载体,灯光是冰雪景观的灵魂。冰雪景观的灯光经历了烛光、白炽灯到荧光灯这样一种发展历程。尽管冰雪景观雕塑和建筑艺术日趋完美,但是其应用的传统光源已经严重阻碍了冰雪景观艺术效果的提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光源无法实现动态变换的照明效果,延续近40年的静态景观照明效果已经阻碍了冰雪景观艺术效果的提升,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将凝固的冰雪景观转化为动态的、有生命力的景观艺术。

(2)传统光源不可回收的痼疾为冰雪景观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易损、无法回收,每年均需重复投入,而且报废光源中的重金属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例,每年在冰雪景观应用的荧光灯数量高达40万只,景观融化后荧光灯直接报废,灯管内的汞对松花江水质造成了每年54万m3的严重污染。

(3)绿色节能是冰雪艺术景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每年冰雪大世界的一项重要成本投入就是电费开销,传统光源光效低,尤其是在低温运行环境下耗能更大,因此采用绿色节能照明光源是冰雪景观节约能耗的有效保证。

在此背景下,LED光源以其自身具备的诸多优势,逐渐成为冰雪景观照明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光源相比,LED的节能、长寿、高可靠性、环保、易于变光变色控制等优势非常突出。但是LED照明属于新兴产业领域,尤其在冰雪景观领域的应用有着更大的挑战性,因此采用LED光源的灯具研制开发工作必须清晰掌握LED特有的发光特性和数据指标,才能最终符合需求。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冰雪景观对LED灯具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2冰雪景观照明的需求特点

从景观设计方角度考虑,最被关心的问题是LED灯具在冰体内的投光效果、亮度的显著性和照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的特技显示效果。设计方要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并通过冰建筑建模和照明效果建模的方式来对设计方案进行预评估,最终确定方案的整体艺术效果。这是对冰雪景观设计方案建立客观评价体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从景观施工方角度考虑,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安装方便,二是可靠性高。安装方便强调的是保证较高的施工效率、无需培训、接线快捷、只需一种工具甚至徒手即可完成;可靠性高强调的是LED照明系统的低故障率,要保证高效、流畅、无需调换检修的安装过程。冰雪景观的建设工期仅有短短的十五天,而且是在低于-20℃的室外环境施工,因此上述两点要求是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

从景观经营业主角度考虑,在满足设计方和施工方要求的基础上,要保证节能、可回收性好、成本低三点要求。节能要求较好实现,因为LED自身光效就比包裹色片的荧光灯光效高,而且低温状态下,光效差别更加突出,再加上变光变色的控制因素,因此LED冰雪景观照明的节能效果远远好于荧光灯。但是要保证可回收性好和低成本的要求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投入研发。

总而言之,设计方的要求是“效果好”,施工方的要求是“简单快捷”,经营业主的要求是“物美价廉”。下一步讨论如何来满足这些要求。

3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几点问题

3.1 LED冰雪景观照明的灯具选型

LED冰雪景观照明灯具分为投光型和透光型两种类型。投光型LED灯具是指将光投射至景观立面,通过平面反射表现景观效果的灯具类型。自从冰雪艺术景观出现以来,设计师们就想寻求一种只见冰发光,而看不到灯具的照明方案,这在传统光源应用时期是很难做到的。而LED的出现为制造“一种通体发光的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我们需充分利用LED的单边发光特性,将LED灯具嵌入冰体内部,让灯具的光轴法线与观察方向垂直,因此观察者看不见灯具光源发光,只能看见冰体被照亮的反射面发光。这种冰体内部嵌入式的LED灯具对冰的质感表现效果最好,因此将会成为LED冰雪景观照明应用量最大的灯具类型。这种灯具要求有较大的光辐射功率,因此往往采用大功率LED器件作为灯具光源。另外,有些雪雕景观还需要一种外置投光式LED灯具,用于外立面投光照明。

另外一种类型是透光型LED灯具,它的光轴方向与观察方向平行,大部分光从冰外立面直接辐射出来,因此无论将其置于冰内或冰外,视觉最敏感的就是光源本身,因此降低了冰雪景观材料晶莹剔透质感的可观赏性。通常这种类型的灯具应用于冰雪景观建筑需表现的主体线条和外轮廓装饰。

3.2 配光方案

LED冰雪景观照明灯具的配光方案推荐采用RGB三基色的构成方式。这个配光方案尽管成本较高,但是有三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一个是采用RGB三基色合成光的色彩表现力最强,可形成对大多数颜色可见光的模拟表现;另一方面的因素是这种配光方案能够适应不同景观的设计要求,保证回收重复使用的兼容性最好;最后一方面的积极因素是便于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的标准化。

与以往相比,传统光源属于每年冰雪景观建设投入的耗材,而LED灯具属于固定资产,因此从LED的配光方案设计开始,就要保证LED照明灯具对不同应用设计方案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3.3 LED冰雪景观照明的投光效果研究。

投光效果是决定整体LED冰雪景观照明效果的一项重要参数,最理想的投光效果是将LED的光泛射到冰层上,形成通体发光的多面体光源,同时面光源的亮度显著性要符合景观的观赏性要求,这里需要掌握两方面的内容。

3.3.1 冰的透光和反射特性

通过实验对比LED各基色光在1m厚冰体和0.3m厚冰体内的光强,两者透光特性几乎相同,也就是说冰体本身的透光性非常好。但是由于采冰属于粗犷型工作,冰材被分割成长方体后,6个端面的平整度和透明度非常差,两块冰之间的分割面会对光线产生严重阻隔,透光性极差,因此在冰雪景观立面艺术效果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投光效果在冰体内部和拼接处的变化,以指导冰雪景观立面艺术效果的设计方案。

3.3.2LED各基色光在冰体内的光通量最低限定值

为了达到冰雪景观立面投光的亮度显著性,我们通过实验测试和主观评价的方法,总结了LED投光灯具各基色光在冰体内的光通量最低限定值,为LED冰雪景观照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数据。应用环境条件是:冰体长度1m,光投射方向冰体厚度1m,灯具光轴距冰体外立面水平距离0.2~0.3m。各基色光的辐射能量为:

红色光源通量≥150lm;

绿色光源通量≥300lm;

蓝色光源通量≥50lm。

这是指导LED冰雪景观照明推广应用最重要的数据,也对LED冰雪景观照明的系统成本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3.4 保证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和较好可回收性的几个技术要点

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施工和运行环境恶劣,维修难度大、可回收性要求好,这就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保证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的可靠性有两个要点。

3.4.1 提高各部构件的防护等级和抗冲击性

LED灯具、线缆接头、驱动电源以及外置控制器的防护等级都应保证达到IP67以上,同时提高这些构件的抗冲击性,对保证系统可回收重复使用至关重要。

3.4.2 提高各部构件在低温环境和冷热交变环境运行的适应性

各主要构件的技术要求如下:

(1) LED光源器件封装:一般来讲硅胶灌封LED较为可靠,硬质环氧灌封LED,蓝绿色经常发生掉电极故障,红色经常发生因冷热交变引起的下面电极开路故障。

(2) LED灯具:要充分考虑密封工艺是否会因冷热交变引起灯具壳体开裂,可以考虑用硅胶材料密封、用环氧树脂封顶的处理工艺。

(3) 集成电路选型:驱动类IC推荐采用普通商用等级的高速CMOS型芯片,控制类IC可选用工业等级产品,无源器件的选型比较特殊,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低温-20℃下与器件标称值的偏差。

(4) 线缆选型:无论电源线缆还是信号线缆,必须采用耐低温橡胶绝缘导线,不能选用聚氯乙烯塑料绝缘导线。

3.5 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的标准化

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的标准化会最有效地降低景观照明投入成本,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工程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在LED配光方案部分,已经提到了选用RGB配光方案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日后的标准化做准备。在其它方面,包括驱动部分、控制部分,甚至灯具的外形尺寸,都需要形成标准,让更多的LED企业按照标准提品,并通过投标竞争,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让我们的冰雪景观照明建设承包方通过标准化得到最大的受益,这也是LED冰雪景观照明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

4 结论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冰雪 主题公园 创新

冰灯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独特的地域优势,黑龙江省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尽管冰灯由来已久,但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为表现手法,以文化消费为目的却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理念。冰雪主题公园是一种用冰雪材料围绕特定主题建设的休闲娱乐空间,它的园区环境突出地体现一个或多个冰雪主题意图,是一种冰雪旅游产品的组合。目前,冰雪主题公园已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产业,衍生出多种类型。

环顾全球,举办较为成功的冰雪活动有一个共同特点:精益求精,宁缺勿滥。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办的冰雪活动,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常常以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胜。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的冰雪活动,是以冰雪雕塑作品的高品位和艺术感染力取胜。根据我国国情,冰灯冰雕艺术及文化建设朝小型化方向发展更符合实际,也易成功。国内冰灯冰雕文化的规划主要以北方为主,南方为辅。北方多数以室外为主,但在南方主要搞大型室内冰灯冰雕艺术。北方的冰灯冰雕艺术主要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而黑龙江省的冰雪艺术则偏于求大求全,工期短暂,创新不足,导致“街街皆景点,处处难经典”。值得深思的是,今天的冰雪旅游已不再是黑龙江省的专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海拉尔、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兰州等城市在进行冰雪艺术实践中就曾提出“学哈尔滨、赶哈尔滨、超哈尔滨”的富有鼓动性的口号,把哈尔滨当成楷模和标杆。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看好冰雪旅游这块大蛋糕。因此,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必须创新才能立足。

虽然黑龙江省的冰雪作品创作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综观各个景点,传统题材多,创新少。比如传统的龙、凤、鱼、十二生肖等形象成了历届展会各景点不变的主题,有些同一题材的作品已多次重复利用。反观国外的作品,运用多种制作手段,质量高、有情趣、新颖的作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在景点的创意上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需要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品位、能真正打动人的艺术品。此外,拓宽冰的表现形式,也是技术创新的手段之一,如黑龙江省一些冰雕艺术家在冰版画创作上进行的有益尝试,都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随着新光源的发展,世界上新兴的光组合、音乐灯光表演等新元素也可以引进到冰雪项目中来。

哈尔滨在冰雪景观上以“多彩世界”作为冰雪大世界的创新主题,主要是建设冰雪艺术永久性基地,将其变成一年四季皆可观赏和娱乐的世界性冰雪主题公园:“银色梦幻”是太阳岛整体环境营造的雪域景象和极地风光;“冰雪童话”是兆麟公园打造的以冰雪娱乐为主的迪士尼风格;“璀璨冰城”则是通过松花江南岸冰雪艺术风景线的璀璨灯火和江北冰雪艺术遥相辉映,形成不同的冰雪文化主题和与街区协调的景观特色;“冰川雾海”呈现了松花江上的冰雪和雾凇景观。

美国城市规划大师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文化抱负,读出它的文化追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具有独立探求的品性,是城市文化生命的至高体现,在其丰富而卓异、瑰丽而精致的创造中,不仅塑造了诸多钤刻着民族特质的艺术造型,而且昭告着深蕴时代印迹的宏大主题,例如第26届冰雪节的主题是“冰雪庆盛世,和谐共分享”;第27届冰雪节的主题为“欢乐冰雪,激情城市”,并在实际运作中将主题效能发挥到极致,为提升弘毅致远的城市软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冰雪主题文化公园产业链条的发展必须以旅游为主体,必须依托冰雪文化资源。从现代产业的角度来讲,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积雪最厚的地区,有着全国最长的结冰期,可说是占据着天时,但发展产业链除依靠地缘优势外,也要从现代产业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考虑生态、资源、环保等现代产业发展的前期制约因素,充分利用冰雪资源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遵循上述因素之间的规律,使这些因素和谐、合理地被运用,方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冰雪产业链条。为把冰雪节办成让广大市民都踊跃参与、全民同乐的节日,应充分利用江上冰雪资源,实行开放游园。

我们试图从两个方向去延伸冰雪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其一,了解北方历史民族文化内涵及特点,增强冰雪文化底蕴,使冰雪文化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同时与国外冰雪文化娱乐项目发展迅速的国家建立联系,共同合作开发具有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性公园,让我们的冰雪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延伸到其他国家(现已与多个国家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其二,从整体分布上看,黑龙江省的冰雪产业结构点存在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部分乡村地区,城市中的分布比较少,这样的分布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联合,可迅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季节性就业问题,对促进周边地区城市化、推动地方冰雪主题公园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围绕如何让冰雪文化形成产业链及建立冰雪精神文化体系的问题,国内尚无成功范例可供我们借鉴,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也正预示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可以藉此推动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的建设发展。

(项目名称:黑龙江大学人文社科项目“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应用与研究”结项论文;10D039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应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鑫泽.冰雪雕塑艺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景富.哈尔滨冰灯[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王景富.冰城・冰灯[M].哈尔滨出版社,1988.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冰雪山水;艺术风格;技法

著名美g理论家张晓凌曾这样评价于志学先生的冰雪山水艺术“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界,于志学的冰雪山水是独树一帜的。卓然不群的画面,独立特行的语言,孤寂壮美的境界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当代中国画的变革正以新画种、新语言、新境界的方式进行着突破。”于志学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加之自己对北方冰雪山水的独爱,在艺术风格和表现语音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的山水画新风貌,他在艺术上的变革与独创是时代审美特征的新名片,所以张晓凌称于志学在山水画领域是开宗立派式的代表性画家”。

在北方冰雪山水题材创作的艺术风格上于志学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以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造诣,重新建构了地域性山水画的新风貌。无论是画面构图的改变,还是技法运用的更新或是独特意境的表现,都达到了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与碰撞,才使得今天的山水画新风貌在艺术领域里能自成一家,独树一帜的屹立在中国绘画历史中。他的绘画变革是今天中国山水画新风貌的代表。

一、艺术风格的锐变

就中国画传统的山水画面构图而言,所强调的是要在画面中表现出“三远法”的意境,而为了营造雪景的独特意境,创作者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留天留地的“留白”处理方法。以大面积的“留白”与画面其他笔墨晕染的景致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在“留白”处通常是不施笔墨色彩的,完全以纸张自然的白度表示雪景的位置关系,这种处理方法虽然在空间处理上遵循着传统的构图原则,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束缚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于志学在近40年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尝试与探索。他终于实现了从传统“留白”到现代“提白”的突破,就是在传统绘画的黑白对比关系中将“白”进行提取,用这种特殊的技法对冰雪进行表现:即通过比例关系调和明矾水,并在加入少量淡水墨,然后依据冰雪景物的自然进行运笔表现,在重墨的衬托下画面中就会呈现出冰雪洁白透明的质感和层层笔墨渲染的厚积感,这种表现手法既真实生动的描绘出了冰雪的自然特性,又不失对传统笔墨韵味的表现。于于志学创造的新山水画样式,在于他展现出了中国画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的可能性。

二、技法语言的突破

于志学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一直遵循着中国画传统的绘画法则,对于画面布局是十分讲究整体气韵的把握和空间意境的营造,而在对景物真实面貌表现时他又有独特的理解和形式的改变,从不拘泥于传统法则和秩序的框框中跳出来。旨在创造中国画的新风格、新语言。

通过于志学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山水画的构图安排上所表现出来的独创精神和审美意识是具有突破性和指引性的。为了将传统山水画中的虚幻的“留白”进行真实“提白,画白”的刻画。将冰雪“白”的质感和“真”的形象表现出来,他创造出以下新的表现技法:

雪皴法:根据物象自然的特点选用湿笔画法,同时兼并着董源的笔墨风格,,在画面上进行皴法的反复使用,以真实的表现出冰的结构和雪的质感。

泼白法:将传统的“泼墨”转变为现在的“泼白”技法,主要是改变传统绘画中墨的使用技法,“以矾水加淡墨,通过铡锋纵横用笔,利用矾水水痕线与淡墨之间的变化来表现大面积雪原纵横和起伏的状貌的气势。”用点、刷笔触来表现北方的自然冰雪景物。

重叠法:多用于表现树挂、冰块、雪团等。主要表现在“以中侧锋及侧锋用笔,逐层进行笔痕的叠压,使黑白色调自然过度并产生独特的渐变效果。

滴白法:主要用于表现冰柱、冰凌自然流淌的状态。在画面上用笔的行走力度与水墨的搭配处理,使得多余的淡墨顺着挤压的方向自然下滑,可营造出一种冰雪缓慢融化的视觉效果。

排笔法:根据冰和雪的体积结构及外形特点,执笔倾斜排列,表现自然状态。于志学在冰雪山水画中独特的表现技法不仅将北方冰雪山水题材创作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他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早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艺术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自艺术产生之后,无论哪个画科都在受不同的地域地貌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创作素材及情感表达也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地域性绘画的代名词,每一个新的艺术样式的出现都将推动着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在艺术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中艺术风格及艺术语言的积极探索必定会成为每个艺术家及创作者终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冰雪文化以冰雪生态环境作为存在条件,人们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着独特的文化情境和模式,并形成北纬40度线以北辽阔的文化布局。国内外研究结论表明,冰雪文化包括四个研究领域:其一,冰雪运动文化如冰上项目包括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雪上项目有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其二,冰雪工艺文化如冰雪园艺、冰雕、雪雕等。其三,冰雪生活文化如雪上娱乐包括滑雪、单板、雪圈、雪地高尔夫、雪上越野、雪橇、马(狗)拉爬犁、雪地摩托、雪地足球、雪地跑马等;水上娱乐包括冬泳、冬捕、不冻河漂流等;冰上运动包括攀冰、冰帆、滑冰、抽冰嘎等。其四,冰雪旅游文化如冰雪旅游强省战略、冰雪旅游的适宜性条件;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等。

随着北方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猫冬”观念的逐渐转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冬季冰雪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冰雪文化圈,实现冰雪文化研究对人才质量的更高标准,填补我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缺口的步伐,吉林省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模式,整合我省冰雪领域各种优势资源,以冰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冰雪文化研究基地。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一、吉林省创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必要性

(一)冰雪文化传播将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目前,冰雪文化消费已开始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冬季时尚消费,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冰雪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可以刺激冰雪活动所用产品的生产,丰富冰雪文化产业体系,拉动消费,促使冰雪文化产业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满足这一消费需求的增长,仅仅加大对冰雪文化产业的物质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下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以保证冰雪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冰雪文化产业在资源开发与投资决策、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规范化和科学性,这为我省组建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提供了发展机遇。

(二)以地域冰雪文化特色,促进“长白山文化”发展

长白山作为中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和关东文化的根据地,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当吉林省正积极打造全新的“长白山文化”之际,富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丰富的冰雪自然资源为长白山冰雪运动文化与冰雪旅游文化的蓬勃兴起创造了条件;其次,国家和吉林省密集出台的关于“长白山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及一些重大冰雪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更加促进了长白山冰雪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目前长白山冰雪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却并不尽人意,严重阻碍了长白山冰雪文化向多样化的发展,其瓶颈就是缺乏有力的科研团队,建立吉林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成为当务之急。

(三)借助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契机,打造冰雪旅游文化商圈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冰雪旅游文化的开发,对长吉图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区域内冰雪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必造成冰雪旅游文化商圈的兴起,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立也必将为发展长吉图地区特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活动等产业形成巨大的带动作用,为长吉图经济与文化的崛起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撑与人力资源,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开发冰雪运动文化,为实现“体育强省”助力

随着我省冰雪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的冰雪体育事业充满生机,丰富高端的冰雪场馆资源,使我省能够承办多种类型的冰雪体育盛会,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7年亚冬会以及2012年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另外,省会城市长春走出了叶乔波、陈露等一批冰上项目的世界冠军,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吉林省冰雪城市形象的国际知名度。同时,省会长春效仿世界知名的“曼彻斯特模式”,以冰雪休闲体育业、冰雪运动俱乐部带动冰雪体育产业和城市发展,现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冰雪体育旅游城市。这都给我省冰雪文化的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以及充足的市场资源。

吉林省冰雪体育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以及以长春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区,以冰雪运动旅游观光为龙头,凸显冰雪吉林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体育强省”目标,这都离不开一批具有高水平科学基础及科研攻关能力的科研人做保障。由此可见,创建我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五)传承民俗冰雪文化,打造吉林省特色冰雪娱乐项目

吉林省冰雪强省目标的建立需要冰雪文化的强力支撑,而传统民俗冰雪文化是我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灵魂和软实力,重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吉林省少数民族众多且冰雪文化特色突出的特点,正适合推广民俗冰雪文化的进一步开展。作为一个以雄厚的文化实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的现代化的文化大省,通过构建现代民俗冰雪文化的传播途径,打造吉林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积极推动民俗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吉林省责无旁贷。

(六)建立高水平研究团队,为冰雪文化发展提供科学力量

高水平研究团队是保证冰雪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是冰雪文化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冰雪文化的研究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已有的冰雪科研人员各自为战,缺乏学术上的相互交流,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覆盖性,降低了学术权威,从我省冰雪文化发展现状看,急需组建科学研究团队。

二、吉林省创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可行性

(一)吉林省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设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我省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其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将加速上升,这就为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我省冰雪运动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各种冰雪生活文化被广泛宣传和实施;善心悦目的冰雪工艺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文化的传播,急需科研团队进行战略性、研发性理论助力。

(二)吉林省冰雪竞技运动的发展为冰雪运动文化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北大壶滑雪场以及净月滑雪所作为重要的冰雪体育运动训练基地,每年都会吸引包括全国滑雪队等众多的体育运动团体,而长白山滑雪群则是开展越野比赛的良好场所,2007年的亚冬会以及2012年的十二冬大大提升了吉林省冰雪运动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三)吉林省冬季群众体育的复苏为冰雪生活文化的研究搭建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蓬勃兴起,冬季吉林省群众一改“猫冬”的习惯,走出家门,走向冰雪自然的世界,对冰雪生活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以体育公益金为主要资金渠道的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冰雪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冰雪运动场地的极大改善,形成了我省群众年年冬季有大赛,冬季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天天都健身的良好局面。一些极富想象力且具有典型东北冰雪娱乐特征的群众冰雪运动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我省冰雪生活文化“一人参与、全家快乐;众人参与、全民快乐”的人性化和纯娱乐的特点,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东北群众冬季活动的独有魅力,促使我省冰雪生活文化平台逐渐形成。因此,着力进行冰雪生活文化研究是大势所趋。

(四)冰雪工艺及旅游文化的多维发展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研究空间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冰雪文化;冰雪摄影;冰雪旅游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很多相关文化产业。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冰与雪,对于北方的冬季来说是常见的两种自然物质。可就是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物质,正在为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产业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在四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的形成了具有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

冰雪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只有在北方的冬季才会产生这样独具特色的冰雪景观。因为北方的冬季结冰期较长,冰雪能够长时间不融化。随着一场场风雪的到来,整个龙江大地银装素裹,俨然进入一个银白色的童话世界,处处充满着浪漫迷人的景象,好一派北国风光。

冰与雪是冰雪文化发展的基础,冰雪文化视域下的冰雪摄影创作又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每当冬季悄然来临之时,龙江人便以其北方人特有的豪放性格和冰雪情怀、质朴大胆的艺术审美力在冰天雪地里进行着冰雪文化的创作与创新,逐渐地形成了具有龙江特色的冰雪文化体系。如冰雪艺术文化、冰雪体育文化、冰雪民俗文化、冰雪旅游文化、冰雪科技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冰雪文化。与此同时,以冰雪文化为积淀的冰雪摄影也悄然兴起,在冰雪文化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冰雪摄影创作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正以一种崭新面貌成长发展着。同时,冰雪摄影也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带来了无限商机,促进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冰雪摄影感召下的冰雪艺术文化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黑龙江省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下,以冰雪为主题的冰雪摄影也日趋成熟,并且在影像艺术的推动下,冰雪文化也蓬勃发展。

(一)冰雪自然文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中所描述的冰天雪地的场景,让我们对冬季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文字的描述终究是纸上得来,要想真正了解冰雪自然天气下的环境,还需要直观的视觉感受。

冰雪天气的到来,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不一样的风光景色,没有了自然界中那五颜六色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黑白灰影调,一切都变得如此简约,这就是冰雪给我们带来的意境美感。正是冰雪的这种魅力使无数摄影爱好者顶风冒雪,流连于这冰天雪地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冰雪摄影创作队伍,正是冰雪的这种感召力使许多热爱冰雪活动但又不懂摄影的人也加入到这支冰雪摄影的创作队伍里来,使这支队伍的人数和影响力不断地扩大着……他们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在冰雪中神游,探寻着触发快门的冲动,陶醉在这冰雪胜景之中。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大量图片应运而生,想要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就需要大量的图片作为基础,而冰雪摄影正是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要。冰雪摄影不单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对我们视觉感受上的一次再创造。当漫天飞雪来临时,大地被雪覆盖住,摄影人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拍摄手法将冰雪表现的极具艺术美感。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在慢速快门拍摄下显示出飞舞的动感;积雪覆盖下的山峦土丘,被框取出一幅幅带有人体线条美感的艺术作品。冰与雪,看似简单的两种自然物质,在摄影人的眼中变得生动活泼极具生命力。摄影人用摄影的各种拍摄技巧,诠释着对冰雪文化的热爱,他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冰雪文化,也让更多的人对冰雪文化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二)冰雪民俗文化

在冬季到来之际,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冰雪民俗文化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冰雪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升温。从国内到国外,冰雪摄影一直在为冰雪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着翔实的历史资料,同时冰雪摄影也为冰雪民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自1985年创办以来,充分利用冰雪资源优势,将现代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由单一的冰雪艺术活动发展成为融文化、体育、经贸、旅游、科技等于一体的多领域、综合性和国际化的冰雪文化活动。 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不仅是哈尔滨人特有的节日,更是被中外人士所瞩目和喜爱的节日。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在松花江上修建的冰雪迪斯尼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斯大林公园展出的大型冰雕;在太阳岛举办的雪雕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冰灯游园会等皆为冰雪节内容。冰雪节期间还举办冬泳比赛、冰球赛、雪地足球赛、高山滑雪邀请赛、冰雕比赛、国际冰雕比赛、冰上速滑赛、冰雪节诗会、冰雪摄影展、图书展、冰雪电影艺术节、冰上婚礼等活动。历届冰雪艺术节在组织策划、设计建设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均有突破和创新。艺术活动推陈出新,不断向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目标迈进;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还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项目;艺术节组委会瞄准国际市场,逐渐提高冰雪经贸活动水平;突出冰雪体育活动的特色,构筑面向全国的冰雪体育大舞台;诚邀国际友人,增强冰雪活动的国际性。哈尔滨国际冰雪艺术节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向国内外展示黑龙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日本的“雪节”,每年二月一日至五日在北海道首府札幌市举行。宽敞的大街上和公园里艺术家制作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雪雕作品比比皆是,这时候,各家各户也在门前雕出各式各样的雪雕,有人物、动物、神话传说、建筑等。同时,还举行国际雪雕比赛,节日期间完全成了冰雕雪塑的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无不赞叹这一奇景。

在瑞典的每年十二月十三日,是瑞典人民传统的露西娅节。这一天,每家都要选出一个人为露西娅,或是主妇或是姑娘,她应头戴花冠,冠上有六七支蜡烛式的小电灯,身穿拖到脚面的白色长袍,人们这时又吃又喝,又唱又跳,晚上所有露西娅都到市政厅唱歌跳舞,直到深夜……

而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市,一年一度的冰上狂欢节在里多运河上进行,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溜冰场。他们在这里举行冰上赛马、冰上定点跳伞,越野滑雪、冰上芭蕾、速滑比赛、冰球赛,以及冰雕比赛。

还有世界上有名的“俄罗斯之冬”狂欢节,它又叫“送冬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像这样各式各样的冬季冰雪民俗活动还有很多,为冰雪民俗摄影提供了广阔天地,冰雪民俗摄影也为我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冰雪民俗提供了有力依据。

冰雪民俗摄影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录老百姓每天发生的事情,已经变得更加注重历史的传承使命,我们通过图片影像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冰雪民俗文化,由此也看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冰雪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过程。

二、冰雪体育摄影带动下的冰雪体育文化

无论什么季节,运动都是人们喜爱的活动方式。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人们也会走出家门,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无限运动体会。在冰雪运动逐步形成规模的同时,冰雪体育摄影也在迅速成熟,正在为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伴随着冰雪运动项目的兴起,冰雪体育摄影也逐步升温。冰雪体育摄影能为我们了解冰雪体育运动,提供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滑冰、滑雪、打冰球,以及老百姓喜爱的冰上抽冰尜、狗拉雪橇等冰上雪上运动,对于南方人来说十分陌生,如何能让北方特有的冰雪运动发扬光大,就要用强有力的冰雪体育摄影图片去打动他们。也只有通过影像的表达才能更加深刻的让人们了解冰雪体育运动的魅力。户外滑雪的运动瞬间,闻歌起舞的冰上舞蹈,凝固的动作展现出人体的曲线美感和张力。通过冰雪体育摄影,人们可以看到冰上、雪上的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从而对冰雪体育产生浓厚兴趣,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冰雪体育运动,走进冰雪体育运动,融入冰雪体育运动。

冰雪体育运动分为竞技性和群众性两类。在一张张图片面前,激烈的体育运动比赛变成了一幅幅动感十足的艺术作品。我们在欣赏体育健儿的英姿时,还能感受到人类运动中的优美线条。20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体育爱好者前来拍摄。体育摄影爱好者通过对冰雪体育运动的拍摄,能够感受冰雪体育运动的精髓,加深对冰雪体育运动的热爱。这是体育运动摄影图片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这也正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冰雪摄影推动下的冰雪旅游文化

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升温,黑龙江特有的冬季旅游也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以冰雪为契机的冰雪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冰雪摄影也对冰雪旅游文化产生了强力推动。

黑龙江冰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冰雪旅游是黑龙江传统旅游项目。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冰雪旅游已经成为黑龙江旅游的主要品牌和整个旅游经济中的重要支柱。黑龙江作为冰雪旅游的发源地,在冰雪旅游开发经营上一直独领,是中国冰雪旅游胜地。冰雪摄影的热度不断高涨,使得冰雪旅游产业也不断加强,铺天盖地的冰雪图片,将冰雪旅游推向高潮。

目前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冰雪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冰雪摄影图片的直观感受,使得更多爱好冰雪旅游的人士来到黑龙江,来到冰城哈尔滨。国内外游客的大量涌入,带动了黑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冰雪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旅游形式,逐渐地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眼球。每年一届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的冰雪迪士尼乐园、牡丹江雪堡等等冰雪旅游项目,都引来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拉动了黑龙江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双峰林场(俗称雪乡)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这里每年十月瑞雪飘飘,冬季积雪厚度可达2米深,积雪期长达七个月,雪质优良,雪量丰富。隆冬季节几乎日日飞雪。村中居民的住宅拥着层层叠叠的积雪,犹如童话世界里的“雪屋”一般,令人流连神往。 在风力的作用下,积雪随物具形,千姿百态。雪乡从初冬冰花乍放的清晰到早春雾凇涓流的婉约,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冰雪的神韵。

村中百姓多是林场职工。随着多年的无序砍伐,林场已基本无树可伐。加之国家对林业政策的调整,林场经济陷入危机,村中林场职工的生活也陷入窘迫境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画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前去采访八一滑雪场(坐落在双峰林场大北岔),偶然发现了“雪乡”,并拍摄了照片发表在杂志上,由此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关于“雪乡”的摄影作品开始大量的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各类影赛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百姓腰包的充盈,旅游逐渐的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的首选,人们正是从大量的关于“雪乡”摄影作品中发现了“雪乡”,于是蜂拥而至成就了今天的“雪乡”,使之成为名闻遐迩的冬季旅游胜地。“雪乡”的百姓也因此受益富裕起来。

不仅如此,蜂拥而至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带动了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这个北国边疆省份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冰雪摄影在旅游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一般。

“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冰雪摄影本着对冰雪文化传承发扬的宗旨,将冰雪文化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在冰雪摄影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冰雪旅游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冰雪旅游文化精品较少,冰雪旅游产品的文化形象不够鲜明、文化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冰雪旅游开发中,重经济,轻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冰雪旅游建设中应该重视的。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的象征。冰雪文化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化形式,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作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视域下的冰雪摄影不是对冰天雪地简单的记录,它需要摄影人用一种艺术的审美观念和饱含对大自然热爱的真挚感情拍摄冰与雪,通过冰雪影像让人们看到冰雪文化所带来的惊喜和快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冰雪摄影还对冰雪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推动作用。冰雪摄影同时还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冰雪摄影作为冰雪文化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必须要努力提升冰雪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爱好冰雪文化的国内外人士走进黑龙江走,走进冰城哈尔滨,走进冰雪摄影,感受冰雪文化,使黑龙江省的冰雪特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发展,冰雪摄影的拍摄题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冰雪摄影已经不能满足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黑龙江摄影人不断地挖掘新的拍摄内容,不断地丰富冰雪摄影的内涵,不断地以新的视角进行冰雪摄影创作。比如拍摄一些与冰雪相关的反映黑龙江市井人文生活的系列作品,这样能够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游人对黑龙江冰雪文化更深层次的关注,也能够地为我们黑龙江省的冰雪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冰雪摄影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爱好冰雪摄影和喜欢冰雪文化的人士前来黑龙江省进行旅游观光、赏雪、摄影创作等活动,这不仅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扩大了黑龙江省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而且也提高了黑龙江省的文化品位,为黑龙江省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动力。(本文所用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孙峥琦摄影)

参考文献:

[1]张欣,董欣,朱红.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内涵深开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12篇

翻开中国画数千年的历史,从艺术的目光审视中国画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在浩瀚的笔墨海洋里,用笔墨表现冰雪世界始终是中国画的一大难题。冰雪这一自然景象,有很多的画家备感兴趣,付之心血研究、探索、表现。但是历史上的名家传世画作,其中的冰雪画的表现没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名家多出于江南,他们笔下的题材也只限于江南小景,没有表现关东气势磅礴的冰雪景观。上个世纪70年代,东北画家于志学的矾水冰雪画曾轰动一时,并以冰雪画创始人的身份享誉中国画坛。于志学很有哲学头脑,而且精通中国画史,他为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作出了贡献。他曾承认自己的冰雪画是属于反传统一路。在这一时期,画坛见解不一,特别是一些传统派理论家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强调笔墨和传统,尽管已经承认中国画要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但是让他们认同创新还需要时间。正如黄宾虹先生的作品也遭遇过备受冷落和不理解。可以说于志学的冰雪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一批对冰雪画创新的画家。同是东北画家的王自修,在吸取了于志学的经验教训后,扬长避短,深研历史上冰雪画的成败,把留白作为研修的课题,历经数十年,克服重重困难,把冰雪画留白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早在1999年,王自修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美术理论家刘曦林评价:“我注意到你的笔墨的独特性,你显然受到了于志学先生的影响,但又与于先生有所不同,你用笔用墨多于用矾,在表现冰雪时大多用留白法、或者如你所说的还有镂空法(留白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与用矾、用粉不同,减少了工艺感、制作感,而便于与笔墨的生动性相衔接。我喜欢你用墨来画水,这不仅以空白代水的表现有所不同,而这种表现确源自于生活中的发现。”可见王自修为表现冰雪世界,从局部用矾、镂空法到全面留白,曾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研究了王自修的大部分资料,他的成功可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古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的同时,勇于创新和探索,古人也有留白,但不是全部的留白,所以没有激荡人心的效果,有的还是圈地留白的手法,也就是小留白(多见于山、地)。王自修在此基础上,攻克这一历史难题,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二是借鉴和吸收了近代冰雪山水画的经验和教训,王自修在提到自己的留白冰雪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于志学的出现,也就不会有我王自修留白冰雪画的出现。”其一,王自修说于志学的冰雪画给了他一个重要提示,那就是表现冰雪世界是中国画的一大难题,一块空白;其二,创新成为画家们最时髦亦是最头痛的选择时,王自修接受了这个无意识的提示和历史的挑战,参与研究这一历史课题;其三,于志学的用矾冰雪画质变,给王自修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早在五六年前,王自修到深圳参加活动,一位收藏家明确告诉他,用矾的冰雪画他不收藏,一是笔墨呆板、不活,用矾易脆裂,最后变黄,成为废纸。一气之下,王自修将百余张局部用矾的精品之作毁掉,也使他痛下攻克留白冰雪画的难题的决心;他决定要师法自然。王自修为了突破冰雪画表现手法,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农村,多次大雪后深入长白山,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把大自然中的迷人景象作为创作研究的范本,进行艺术再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自修主张画家必须创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表现冰雪世界是中国画的大符号,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创作出了大意境、大手笔的作品,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给读者一种新清悦目的感受。依照历史的观点来看王自修的艺术价值,应给他一个公道。历史上许多大家都走过这样的历程,不理解――理解――承认并推崇,这是艺术家得到承认的普遍规律。好在王自修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人们容易接受的。王自修的留白冰雪画成为当今中国画坛的亮点是历史的必然。目前,书画收藏界有一种不良风气,那就是看名头、看职务,忽视对作品的认知,以至于亵渎了艺术的神圣。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画家的创新,关注开宗立派,2007年的“重新洗牌”,已告诉收藏家们:开宗立派才是中国画价值的最高取向。正如许多理论家看到的,王自修的作品发展了传统,为中国画的创新树立了一块里程碑。也正如原全国政协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所说:“王自修是当代较有成就的画家,他的画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地步,很有观赏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自修先生的绘画,声望会越来越高,会成为当代在全国具有很高声誉的画家之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书画艺术品的价值是以学术性为其最高衡量标准的,王自修的留白冰雪画的笔墨个性在中国画的历史上是有其学术价值和地位的。

王自修简介

王自修,字子万。1947年5月出生于山东乐陵市郊。被誉为关东画派的典型代表,关东画派的领军人物,传统与现代留白冰雪山水画的创始人。独创了中国画表现冰雪世界的一系列高难度留白技法。自修钻研中国画40年,并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主张画家必须创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和艺术语言。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中国美术网第一届艺委会理事,中国画学研究会理事。《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邀画师,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邀顾问编委。先后荣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纪杰出人物”,“世界金奖艺术家”,“国学杰出贡献金奖艺术家”等称号。先后入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与《世界名人录》等百部词典和选集。文章与国画作品等散见于40多家报刊杂志等。出版有《王自修画集》《王自修作品集》《梦景集》《冰雪画大家王自修》等多部专集,中央电视台六次报道。作品被北京荣宝斋、文房四宝斋等国内外十几家高档画廊经销。

1979年国画“欣欣向荣”获辽宁美协“新长征画展”三等奖,并首刊于《辽宁日报》。

1981年“阳朔鉴山楼”获全国首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单项第二名。

1992年国画“野渡”获“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二等奖。

1994年应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特邀赴香港参加“中国百家书画展”,并在中央电视台、香港、深圳、湖北等电视台有重点镜头播出。

1996年出版的第一本个人专集《王自修画展》被鞍山电视台拍成间歇节目“请您欣赏”15分钟,每天两次播出,长达两年之久,在该地区几乎家喻户晓。

1997年火花“新月”在“欧洲首届中国艺术大展”中获银奖,作品被“环球中国艺术家协会”收藏。

1998年国画“绿色的梦”入展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主编的“世界华人书画展”,并被思科特集团收藏。

1999年“王自修画展”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展出,40幅作品被新加坡“镇凌苑”画廊买断。

2001年“王自修的冰雪世界画展”在新加坡“镇凌苑”画廊展出,同时发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自修作品集》,此画集2003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

2001年国画“家园”入展中共中央统战部书画展。

2002年《梦景集》2003年挂历,由上海画报社出版发行。

2004年国画“桃李依旧”入展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画题名展,并被收藏。

2004年国画“长白三月”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齐白石艺术节”提名展优秀奖。

2006年国画“长白山麓”入展中国政协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6年《王自修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出版发行。

2006年《美术报》7月1日,33―40通版后,全国30余家专业刊物相继发表评论文章和国画作品。

2006年西泠印社(北京)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长白山;冰雪国画;地域特色;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67-02

绘画内容的选取一直以地域性为题材,这已经成为当代国画家们一贯的表现风格。由古至今任何一个国画家所表达的山水画都是以自己亲身成长的具体环境为创作蓝图,因为这伴随自己一生的地域环境早已融入画家精神本身。因此作为东北地区的绘画工作者表现家乡美好风光将成为画家们毕生的追求。近一段时间,代表着冰雪国画系列画展的展出,观者展现出长白山冰雪的独特美感和气势磅礴的东北地域气质特征。引起社会文化界、美术界的热切关注,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为地域文化的传播争取了更美好的前途。冰雪国画是指以东北(吉林长白山地区)的风光特色和地域风格为主题创作题材,用不同绘画形式以东北地域冰雪为主题的创作而形成的国画作品。冰雪国画的产生将以独特的冰雪艺术语言再现东北民族风情以及冰雪的自然景观,体现了民族文化信仰、文化传承、审美取向、生活的环境、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形成独特的冰雪绘画风格。雄伟的长白山、浩瀚的林海、美丽的松花江,居住生息着汉、蒙、朝、满等七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与生活习惯,在长时间共处中互相接纳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良好习惯,特有的文化环境,故此形成了中国北方特有的人文与审美理念。这里的画家大多数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这白山松水间,对于冰雪的特殊表达技法和在绘画语言的选取上一直潜心钻研,不断在冰雪国画风格技法上寻求突破。以吉林长白山地域冰雪国画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贯穿其地域特征的“泥土气”,其表现风格和技法手段是质朴而直接的,呈现的是自然性。通过表现简洁和平凡来揭示情感中的内涵。这种“土气”是朴素的,面对生活是写实的,情节是民间的,表现生活是现实的,再现主题是多元的,表现出共性的审美标准和文化特点是以个体的艺术符号传递出群体艺术思想。这种思想决定着东北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主导,通过冰雪绘画的语言表达向世人传达自己家乡的美好风景,对传播地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冰雪国画如何从地域文化背景中汲取营养呢?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这种环境所涵盖的文化特性都有所不同。我们把这种特殊的文化情感所产生的文化产物称之为地域文化产物。其通常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受前人的历史接受的文化影响,另一个是受当前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融入的具有当代文化精神的文化影响。画家从这种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特定环境下产生创作艺术作品的行为,在其作品中反映出从地域文化汲取的绘画素材和绘画语言。这种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无疑会使美术作品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客观现实,而不再成为虚无飘渺的意向作品。显然,这种地域特征浓厚的国画作品会更受人们欢迎并且被大众所接受。纵观长白山冰雪国画,他们的创作语汇和语言有着鲜明的北方特征。长白山冰雪国画的艺术语言都是写实主义的。写实性和生活化是长白山冰雪国画语言的最大特点。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长白山冰雪国画的艺术创作价值所在。长白山冰雪国画的画家们重视于社会生活细节的表现和重大历史题材的表现,倾心于生活气息的营造,能真正得到民众情感的共鸣,这使得长白山冰雪国画艺术逐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表现技法以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来呈现现实生活的本质,而很少延续粗糙模仿的笔墨表现程式。他们的作品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场面大、画幅大、构图大、气象大,轻松多变。对于长白山冰雪国画艺术特点而言,第一,符合中国当代社会性、人民性、大众性、公众性;第二,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鲜明特点。尊重艺术家的个性,他们的冰雪国画作品内容丰富,在表现思想内容、绘画语言方面有所突破。选题上把握住了主流社会本质,体现了社会本质的普遍性,紧密关注现实生活的人物和事件,还有独特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突出表现了地域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值得注意的是,长白山冰雪国画语言,体现着四种因素:第一,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和“传神写照”的方法,笔墨功力深厚,意境清雅,浑厚华滋、雄浑苍劲等审美意趣;第二,西洋绘画中光影结合和形色结合的表现方法;第三,绘画中的生活化、大众化的表现方法,执着、坚韧、敦厚的艺术品性;第四,对东北人特有的厚重阳刚大气的强调和彰显。因此,中国画,特别是长白山国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表现不浅薄,不单一,有热情,有神采,有深度,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在深入学习的传统基础上,重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精神的理解,铸就冰雪国画内在的灵魂。随着视野的拓展、实践日益扎实稳健,艺术表现即重视技法的运用,又注重整体气韵的营造。长白山冰雪国画作品,在创作技法和语言上有着鲜明的东北特征。长白山国画的艺术实践是写实的,写实和生活化是长白山国画语言的最大特点。关注社会生活和体味人生是冰雪国画的艺术价值所在。长白山国画多年来着眼于社会生活细节的表现和时代性的表现,倾心于生活气息的营造。表现手法常以写实的造型来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而很少延续旧式绘画中浮华的笔墨表现程式。对于长白山绘画艺术语言而言,第一,符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转型,第二,具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鲜明特点。尊重艺术家们的个性,他们的绘画作品内容丰富,体现了担当意识。在开拓思想内容、艺术语境方面有所突破。选题上抓住了与东北历史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还有独特的风土人情、自然风景等,突出表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语言。长白山绘画体系的形成,以地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和艺术语言概貌,全面系统、准确生动地反映了冰雪绘画艺术创作的审美理想、价值取向、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提升了地域文化形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了长白山冰雪国画的艺术品牌,增进了对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扩大了冰雪国画的影响力。长白山冰雪国画,就是在不断地吸收本地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代赋予地域文化丰富的内涵,地域文化的这种新陈代谢,使新的血液生成,长白山冰雪画可以通过汲取新的营养并得以不断发展,长白山冰雪国画的地域特色也会紧随时代的脚步,并与之形成一种良性传承关系。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脱离不开时代、社会、民族和地域的条件制约。在一个共同的地域里生存的一个民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无论是受到怎样的异域文化的冲撞,都必然要反映出具有民族魂、民族特色和地域痕迹的作品,并由此表现出本地域的艺术风貌和文化人格。这是由于生活在共同区域的艺术家,特定的历史经济因素和风俗人情所决定的艺术家生活体验和审美心理相同所至。吉林市有着得天独厚的雾凇自然景观,是画家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因此取材雾凇作为载体表现画家的心境,得到了众多艺术家的呼应。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雪景山水画技法;泼墨泼彩;冰雪山水画;雾凇冰雪画;吉林雾凇

人们喜欢雪景山水画是由于雪的洁白,含有高洁、心灵净化的寓意,令人倾心悦目,因此,它是历代画家都喜欢描绘的题材,晶莹、高雅,寄情于景,赋予了雪无限美好的想象。而且,水墨雪景山水画技法难度高,特别受到历代画家们的喜爱和推崇。

“国画最早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取象。国画就是‘形’、‘色’两个字,一开始我们就要学会运用形色,因此第一个方式叫取象”[1]。在古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中,以六朝梁张僧繇雪山红树图的留白法及粉染山头法为最早,度物取象,形色兼具;唐代王维的《雪溪图》破墨法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的弹雪法是将白粉弹作小雪;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以绢色充当白雪;北宋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的勾皴法边勾边皴;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的淡墨法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常用雪景山水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单雪景寒林类山水画的成就而言其他时期就不可比”。[2]元明清只是继承,并无新的发展。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为九峰留白法画之;明吴伟灞桥风雪图留白已有光感;清王《溪山霁雪》贯通诸家技法绘成。

直到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绘画技法和语言。泼墨泼彩的张大千1965年创作了《瑞士雪山》,金色画纸做底,稍山皴,白粉染绘,有光感,半自动泼墨泼彩,以墨与彩泼出雪山,犹如海浪气势,山后侧似有万年冰河。具有强烈的视觉个性,令人叹为观止。站在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历史的角度,泼墨泼彩的雪景山水画技法前无古人开一代新画风。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冰雪山水画技法中,采用“泼白法”,笔酣墨饱画出雪原一道道美丽的弧线;“雪皴法”,侧锋湿笔皴擦出冰雪的雪痕、冰碴;“滴白法”,倒锋流淌的冰凌;“重叠法”表现的一摞摞厚厚的冰雪是后一次压住前一次墨痕二分之一,重重叠叠摞起来的样式;“排笔法”,干笔皴擦的冰川;“光栅法”笔尖倒悬下压左右滚动的雪松。都成为了冰雪山水画的特有的绘画语言。于志学不仅开创出了新的雪景山水画技法,而且以此具象写实性冰雪绘画语言符号开拓出了南北极、珠峰等极寒地域的冰雪山水景观,成为寒带艺术的拓展者和先驱者。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研究,开创了独特的“泼雪法”、“点凇法”、“点式法”等雾凇冰雪画技法。如:陈侃大1983年创作的《吉林雾凇》[3]这幅画作,就是运用“泼雪法”、“点凇法”等新的绘画技法。典型地反映出了吉林雾凇的地域风情。在画面上,先采用“泼雪法”,用容器按照一定浓度配比调成的雪相泼在宣纸上。可以根据色度层层泼雪,丰富层次,用笔导向,变化色质,达到抽象中蕴涵具象的视觉形象。结合光色,营造出雪色朦胧样式,在色调上达至和谐效果。然后,应用“点凇法”,即点凇花,也就是点风中飞柳样式的雾凇凇花技法。即在泼雪打底色并用笔处理后,或干或湿间,以极快速的手法,笔尖瞬间点击纸面,撞击时溅出星形而成。在冬季雾凇出现的时候,松花江上沿江长堤,银枝玉柳,凇花似锦,而“以为丰年之兆”。在画面上,陈侃大“点凇法”极富力度,好似蜻蜓点水,上下跳跃,啵啵浅吻,充满张力,使得空中飞舞的雾凇花瓣水晶般镂空,化成星状的灵动,镶嵌花蕊闪钻般绽放,点点闪烁,风中飞柳,凇花纷纷,传达出了微风中的凇花晶莹璀璨的动感韵律,有似梦幻般绮丽,阳光照射着凇花美丽而绚烂。令人惊叹画家的神来之笔。观之心神荡漾,醉人心境。1985年被选入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全国化工美摄书展并荣获金牌,引起极大轰动,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定,被誉雾凇冰雪画。“开拓了中国画新的表现空间和新的绘画语言”。同时,他创造的印象雾凇冰雪画技法“点式法”,即点冰花,也就是点玉树琼枝样式的雾凇冰花技法。即采用光学原理,点状笔触,达到雾凇冰花透明、半透明光彩夺目的效果。点点水墨在宣纸上渗化,“纸面略带网状的粗糙感,使得柔性的毛笔在其表面通过时可留下难以言说的妙迹”,[4]淡墨轻点,细微层染,色光混合,熠熠生辉。“光的照射使得固有色在不同的条件和角度下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5]如:1971年创作的《醒》[3]这幅印象雾凇冰雪画,展示了冬天吉林松花江雾气交融的景象。江上雾气缭绕的水汽迷蒙,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江边簇簇草丛都结满了雾淞,在阳光的照射下炫丽盈盈呈现出玉树琼枝、剔透玲珑的景象。而且,在1976年创作的《云山浩气》[3]展示了半抽象雾凇冰雪画、1992年创作的《北疆风雪》[3]表现了现代抽象雾凇冰雪画等技法的样式,陈侃大完成了从具象、印象到抽象雾凇冰雪画技法的系统发展过程,不仅开创了雪景山水画技法的新意象,而且带给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不可估量!

纵观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上自六朝梁张僧繇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雪景山水画两宋时期达到了鼎盛。其后的元明清,仅着力摹绘程序化,没有新的突破。旅居海外的张大千游历瑞士雪山后,以现代绘画语言诠释中国画的魅力,成功地将西方抽象与中国传统艺术交融,走向了世界画坛。国内的于志学和陈侃大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有称“黑龙江的于志学,吉林的陈侃大”;于志学的“冷文化”,陈侃大的“暖意境”;于志学的“冰”,陈侃大的“凇”,都创造出了新的雪景山水画技法,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画的雪景山水画技法的内涵和外延,填补了中国画历史的雪景山水画千年来的空白。研究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不仅带给我们可供学习参考的范本,而且从中获得了新的艺术创造的启示,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已经呈现出了国际化、多元化美学的趋势。循着这个开放式的繁荣发展的轨迹,年轻画家们必将开创出更多的中国水墨雪景山水画新的技法,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中国水墨雪景山水的新的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 陈绶祥.国画本质――在中国画研究院的演讲[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1):44.

[2] 程习鹏.北宋雪景山水画发展盛行的成因[J].美术界,2009(11):67.

[3] 王孟友.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11,18,36,30.

[4] 王作均.墨道“新论――兼论”实验水墨[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0:19.

冰雪艺术论文范文第15篇

申雪赵宏博冰上婚典的特殊仪式,被编排在演出开始部分,成为本次“冰上雅姿”盛典的动人篇章。教练姚滨用钢琴奏响《婚礼进行曲》序曲,随后伴随着交响乐团气势磅礴的演奏,主角申雪赵宏博登场,相恋18年,终于成就了神话般的冰上情缘。各国世界花滑冠军的祝福以及申雪赵宏博在张靓颖一曲《天下无双》伴奏下演出的双人滑更是感人至深。

之后,今年世锦赛女单冠军浅田真央,2010温哥华冬奥会男单冠军普鲁申科,俄罗斯名将、花样滑冰史上唯一男子单人滑大满贯得主亚古丁,素有男版Lady Gaga之称的约翰尼・威尔等6位世界冠军,轮流上阵,表演男、女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下半场的开场集体滑《斗牛舞》更是将整场盛典推向高潮。整场盛典在冰上芭蕾中创造性地穿插流行音乐、小提琴独奏、交响乐等艺术形式,为中国观众奉献了爱与美交融的艺术盛宴。

花样滑冰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在过去的50年中,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都在这个项目上保持着传统优势。尤其值得―提的是,风靡美国、日本、韩国的花样滑冰表演“Star On Ice”,连年巡演长盛不衰,申雪、赵宏博也曾多次受邀参加“Star On Ice”演出。近年来,花样滑冰在中国得到迅速的发展,二人一直设想把这种表演形式引入中国,向国人更好地宣传、推广花样滑冰艺术。如今,在各方支持努力下,“冰上雅姿”作为国内首创顶级国际巨星花滑表演品牌一炮打响,其名称既巧妙融合了冠名品牌安利雅姿,又尽显花样滑冰运动的艺术风韵,可谓天作之合。

安利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颜志荣表示,安利雅姿AR TISTRY的英文名称意即“艺术之性质”,雅姿的品牌内涵清晰定位于“知性・艺术・时尚”。此次冠名赞助“冰上雅姿”盛典,是因为素有“冰上芭蕾”美誉的花样滑冰表演,融运动技艺与舞蹈神韵为一体,与雅姿品牌内涵完美契合,“冰上雅姿”这个品牌名称也是浑然天成。此次合作成功催生了中国自己的顶级花样滑冰表演品牌,同时希望此举也有助于在中国普及推广花样滑冰运动。

一直以来,安利雅姿致力于推动国际级顶级艺术盛事登陆中国,多年来已取得斐然佳绩,如2004年冠名赞助著名音乐剧《剧院魅影》来华、2008年冠名赞助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中国巡演、2009年与上海大剧院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并推出“雅姿杰出女性艺术家系列演出”,加10年冠名赞助“冰上雅姿”――2010花样滑冰世界冠军表演暨申雪赵宏博冰上婚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