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局作为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部门,按照年初与市局、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及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结合本区实际,认认真真地履行职责,积极有效地开展计划生育的综治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考核任务。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我局始终把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这项国策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分别与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区人民政府签订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了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科室、中心以及两个劳动保障服务站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副局长分管具体工作的管理模式。为了全面提高全局工作人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多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去审视,提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使全局上下形成一股合力,脚踏实地做好计生综治工作。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按照我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各科室、中心的职能,将计生工作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到中心、到责任人,将目标考核与年终奖惩挂钩。我们严格抓落实,要求将计生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认真、仔细地做好各类业务的计生查验和登记工作。在局务会和全局人员大会上进行专题研究,强调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各科室、中心经常性地开展自查。局计生领导小组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科室、中心、劳动保障服务站进行全面地督促检查,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找出差距和失误,坚决予以改进和改正,督查和奖惩情况结果均以正式文件予以通报。实行规范化管理,硬条件做到硬,计生工作需要经费开支予以保证,软条件做到优,材料齐全完整美观。职介所是涉及计生工作较多的部门,我们更是勤于督促、反复检查,不允许有任何失误。

三、各负其责落实到位全局计生综治工作责任人按照责任制各负其责,在工作中较好地实现了业务工作与计生综治工作的统一,扎扎实实地做好了计生工作。我局成立了领导班子,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与上级单位、所属科室和中心、两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站分别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局计生综治工作责任制以文件形式发出;按照要求做好了督促检查并有督查记录;每年度局务会上专题研究计生工作2次以上。今年对两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站的计生综治工作和局内部三科两中心计生综治工作分别进行了两次以上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书面通报。人事方面,在审核出席省、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时,均有计生部门签署意见,今年,共审核推荐记二等功3人,推荐记三等功8人,表彰先进个人4人,年度考核优秀77人,计划生育查验率100%。办理干部调动手续时,严格审核有无计划生育或计划外怀孕情况60人,审核率100%。办理人事手续14人,与托管人员签订计生合同14份,签订率100%。劳动方面,办理《城镇失业人员登记证》38份,《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83个,100%查验登记计生证明。办理领取失业救济金手续6人,100%查验并登记计生证明。指导两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站办理失业人员登记证483人(嵩办167人、泰办316人),100%查验和登记了计生证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是关系到新区发展的大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局将一如既往,常抓不懈,在过去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将更好地完成新的一年的目标管理任务,使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人机;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测量;土地综合整治监管

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对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据初步了解,目前全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达到l万多个,国家、省、市、县投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每年达到1000亿元[3,4]。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作为航空遥感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刚刚从军用领域扩展到民用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低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快速获取系统,具有高机动性、低成本、小型化、专用化、快速、实时对地观测众多的优点,可弥补卫星遥感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影像获取周期长、影像分辨率不够等弊端,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各个环节[5,6,7]。本文立足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的技术特点,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际需求,就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的一体化应用模式进行研究。

1 解决思路

按照项目的进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以分为选址、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和工程监管6个工作环节[1]。根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工作环节,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可以按照如下解决思路一体化应用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全过程[8,9,10]。

2 工程试验

2.1 实验区概况

为探索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一体化应用的可行性,按照图1中提出的解决思路,选取了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作为实验区。试验区内耕地分布集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30m,土地综合整治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

2.2 试验过程

按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进程,整个试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用图测制阶段。

2011年10月,采用“两外两内”的技术路线应用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获取了整治区内地面分辨率0.14米的航拍影像。在像控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空三加密,制作0.14米高分辨率正射影像(DOM)。在立体下采集35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并将内业采集的线划图叠加DOM作为外业调绘底图,按照边调绘边上图的流水化作业模式,完成了整个测区35平方公里1:2000DLG合格产品的生产,如期地移交规划设计部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设计。鉴于无人机姿态不是很稳,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中对道路、沟渠的高程精度要求较高,为确保成图的精度,对区内道路、水沟等野外补充采集高程点。

(2)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测量阶段

2012年4月,在土地综合整治施工完毕后,采用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按照规划设计测量阶段航飞的技术参数,再次获取整治区相同分辨率的航摄影像,并成功地测制了35平方公里满足《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测量的要求》的1:2000地形图,制作了0.14米分辨率的DOM。

(3)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量提取分析阶段

基于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竣工测量两个不同时相的DOM,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在ERDAS Objective模块下分别设计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防护树木种植等工程量的自动化提取方案,应用于本项目中各项工程量的提取,并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对自动化提取的结果进行了少量的人机交互处理,得到最终的工程量。将最终提取的结果按类别逐层输出为.shp格式,并利用特征信息转换功能,将每个类别的属性参数写入所输出矢量文件的属性表中,在Arcgis软件中进行工程量统计分析。

2.3 试验结果分析

(1)测图效率分析

如表1所示,与传统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模式相比,采用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一体化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综合整治前期地形图测量和竣工图测量的效率。本文的方法缩短了成图的周期,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2)设计效果分析

由于DOM影像数据应用到了规划设计中,一改以往单纯地基于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的弊端,向设计人员直观地再现土地综合整治区的原貌,降低了设计人员读图需要的时间,促使项目的设计更加地合理、客观、科学,进而提高设计的质量。

(3)竣工成果分析

与传统全野外方式相比,采用本文的工作模式进行竣工测量,除了能提供竣工测量图外,还将提供清晰的正射影像,进一步丰富了传统竣工测量的成果,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后期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4)工程量提取精度分析

为验证工作量提取精度,在项目区内施工前后分别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测量、记录,提取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防护树木种植等工程量。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方法和采用无人机技术提取的工程量高度吻合,但采用无人机技术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传统方法,解决传统方法定位难、丈量难、记录难和分析难的问题。因此,应用无人机低空技术辅助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工程监管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3 结语

基于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能够提高规划设计测量和竣工测量中的测图效率,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降低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丰富竣工测量的成果;同时基于高分辨率的无人机影像能够快速提取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量,用于辅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量监管,从而提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监管工作的水平,有效避免因监管不到位而导致的重大损失,促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监管工作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高向军.土地综合整治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4.

[2]孟宪素,李少帅.遥感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复垦开发项目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资源与产业,2009.4,11(2):66-70.

[3]高世昌,王长江.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回顾与展望[J].资源与产业, 2009.8,11(4):51-54.

[4]刘晓丽,.3S 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管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2010,(11):147-148.

[5]韩霁昌,成生权,张红凯. 测绘如何在土地整理中发挥作用[J].中国土地,2003,(7):39-41.

[6]李忠仁. 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C]. 重庆市测绘学会2005-2006年学术论文集,2006:447-449.

[7]汤江龙.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技术及应用[C].华东六省一市学术交流会,南昌,2007.6:105-109.

[8]郭云开.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遥感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8.1.

[9]吴云东,张强.立体测绘型双翼民用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9.6,V26(3) :161-164.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加强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根据市建委、市城管局及区委区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将2009年我区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意见通知如下:

一、年度目标

通过对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的管理,实现建设工地暂住人口登记率达到95%以上,暂住人口发证率达到90%以上,建设工地不发生重大治安事故、重大纠纷及人员集体上访等,不发生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及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杜绝建设工地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秩序形势平稳好转。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局将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年度施工企业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与各施工企业签订建设工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责任书。局成立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颂胜;副组长:孟林海;成员:孙明义、邱卓敏、叶常青、徐荣。各有关单位和施工企业及各项目部也要相应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及分工,形成层层落实的工作管理网络。

2、突出重点,加大监管。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继续督促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制度、门卫值班、夜间巡逻制度、外来人口登记制度、现金、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和综合治理组织网络,落实专兼职治安管理人员和治安保卫人员,认真履行治安管理职责。二是民工工资管理方面。督促建筑业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建立健全务工人员管理台帐,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落实记工考勤卡制度、工资发放及公示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投诉处理机制,继续加强与劳动、、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及时快速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问题,防止的发生,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食品安全方面。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工地食堂及副食店的卫生设施投入,必须依法向卫生部门取得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照,加强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的管理。四是计划生育方面。督促建筑业企业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及管理网络,及时查验建筑工地育龄人员的《流动人员婚育证明》,对发现不符合法定条件怀孕、生育的对象,要及时报告街道、镇(乡)政府等有关部门并积极予以配合处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整体素质。认真贯彻《转发省建管局关于在全省建设工地推广建立民工学校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施工企业及项目部必须建立民工学校,并以民工学校为平台,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安全防护、基本的医疗自救、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对项目经理、“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监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的继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建筑工地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文明工地创建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4、加大对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管理、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对安全管理差、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集体上访、建设工地治安管理混乱、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的施工企业及相关的项目经理依法查处,同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和不良行为公示记录。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企业给予暂停承接工程业务直至清退出*区建筑市场。

三、实施计划及内容

1、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责任书:3月—4月份由区建管处与各建筑业企业签订。

2、外来农民工宣传教育和培训:3月—12月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管理、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等基本知识培训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教育。

3、专项治理:结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时进行专项治理。

4、集中整治:全年组织1-2次对建筑工地综合治理、农民工工资管理、计划生育、食品安全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集中整治并开展大检查。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村2009年度综治工作总结

**村位于**市**街道东南部,与**镇交界,有**,**,**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耕地面积**亩,山林地面积**亩,总户数**户,人口**人。

今年综治工作接近一年时间,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更好地搞好今后的综治工作,现将今年度的综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整组织,加强领导,提高对综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综治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基层信息员和各街道领导的工能力。为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今年初在村两委的会议上,对去年的综治各组织成员进行了认真考虑,做了局部调整,充实了领导力量。村党总支成员对综治工作做了详细布置,将综治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同时与政府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为了切实将综治工作落在实处,激发各个综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重新研究调整了奖金的分配办法,尽量做到责、权、利挂钩。

二、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为了开展好各项工作,年初制定了综治工作计划,创安工作计划,反工作计划,禁毒工作计划,普法工作计划,信息员培训计划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各个工作计划,认真落实计划内容。先后进行了两次普法宣传,根据我村实际,宣传了土地管理和农民建房、土地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按照要求,每月召开两次矛盾纠纷排查专题会议,除在林改中正常出现的山场界线纠纷外,共排查调处三起较大的矛盾纠纷,其中山林纠纷一起,家庭纠纷一起,邻里纠纷一起,三起纠纷有两起制作了调解协议书。经过回访,没有复发现象,履行协议情况良好。

全年进行了一次信息员培训,针对农村基层常见的邻里纠纷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在培训会上认真学习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介绍了什么是无义管理、怎样分别用民法、刑法、行政法规处理身边的事情;学习了侵权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关于时效方面的基本知识。使信息员提高了认识,增加了知识,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了全面开展综治工作,还配合街道综治办,和村内各企业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状。将综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分解到企业和基层。在召开各社区干部会议时,布置综治工作,如矛盾纠纷排查、反工作,禁毒工作、社会治安巡逻工作、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土地管理工作,自然灾害预防工作等。

经过努力,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民转刑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矛盾纠纷的发案率较往年有大幅度下降,没有重新犯罪,社会稳定和谐。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有待于努力提高的方面。诸如:

1、法制宣传范围不够广,力度不够大,适用性不够强。

2、治安巡逻不够正常,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3、法制宣传月活动开展的不够热烈,尚未达到预期目的。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县委对我委主要负责同志调整后,我委立即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并立即召开委综治领导小组专门会议研究,提出了2010年度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融创建、普法、计划生育工作为一体,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的方针,建立领导责任制,完善工作制度。一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与下属单位县计生服务站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任务作了进一步的分解落实;二是与租房签订了创安工作协议;三是根据责任书的内容对计生委、服务站的创安工作进行了半年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为全年工作打下基础。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1、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学结验收的补缺补差工作,根据“五•五”普法要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上半年举办全县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全员信息库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多期培训,利用机关学习日和每月的计生工作例会,组织机关干部和全县计生干部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计生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以及“五•五”普法材料《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等规定的学习课目。

2、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专题会议,进行矛盾隐患排查,专门讨论研究本单位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研究对策、及时解决问题。

3、开展综治宣传活动,利用综治宣传日,到街头进行宣传,积极参加了3.26、6.25法律宣传活动。为营造综治氛围,本委所处街道悬挂综治宣传标语,向广大育龄群众散发宣传资料等,发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单,发放计生法律法规手册,接受群众咨询等活动,使群众受到了良好的计划生育法制教育。

4、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计生“三项制度”宣传。一是培训班讲解“三项制度”。在各镇春季镇村计生干部培训班上,县人口计生委干部宣传讲解“三项制度”和其他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有280余名计生干部参加了听课;二是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解答询问。对每位前来咨询或电话咨询的群众,按政策要求耐心宣传解释,并做好摸底登记工作。对不符合计生奖扶条件的农民更是细致周到进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满意率。共接受群众政策咨询1300余人,发放“三项制度”宣传小折页、宣传单10000余份;三是编印“三项制度”宣传小折页6万份、宣传单6万份发放到群众手中;制作“三项制度”宣传大布告140份,张贴到村(居)政务公开栏中;并结合镇村第一、二季度人口课,对育龄群众开办了“三项制度”政策专题讲座,切实提高干部和群众对“三项制度”政策的知晓率;四是确定了县、镇、村“新家庭文化屋”18个单位,目前均已挂牌。

三、加强日常管理,防范工作常抓不懈

1、加强值班人员责任制管理,门卫值班人员落实,并挂牌上岗,无论是平常日子还是节假日,都能保持电话日夜畅通,做到外来人员询问记录,委领导还经常检查各科室的门窗上锁情况,因此我委至今未发生一起盗窃案件。

2、加强对“三口”人员管理,对小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都进行了登记,同流动人口和租房户签订了综治协议书,明确规定在小区内严禁“黄、赌、毒”等违法行为,始终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并定期组织检查。

3、认真落实矛盾纠纷调处制度,做到定期排查,定期汇报,定期分析,及时协调,对计划生育案件实行领导包案,限时办结制,对群众举报,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核处理,向群众说明解释,因此今年以来没有发现上转案件。

四、结合本职工作,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

1、春节期间,县计生领导小组出台了《春节期间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内容、服务方向,要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向前发展。县政府与公安、民政、卫生、劳动、建设等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年终进行检查评比,实行一票否决。

2、进一步落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单制度,根据市计生[2004]12号文件规定,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建设等相关部门,每月实行信息通报制度,对县外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可登录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中,实行网络化管理,从而为流出地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提供了方便。

3、春节期间在全县各镇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月活动,向群众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品20000余份,查环、查孕,上环、结扎等服务10000余人。同时,对城关地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调城关镇各社区及公安、工商、民政、卫生、建设等部门落实了信息通报制度。对流动人口双检对象实行了合同化管理制度,并进行双向考核,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规范程序,依法行政

为了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精神。

1、从关注民生出发,出台了含金量较高的芜发[2010]2号文件,计生法定奖励有大幅度提高。

2、实行阳光计生,严格推行《生殖保健服务证》限定在20日内办好,《二孩生育证》在40日内办好、《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要做到即时办理等办事程序,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3、开展出生性别比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全县出生性别比的偏高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常性开展出生性别比专项整治活动。

4、开展社会抚养费专项清理活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超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数。杜绝了降低征收标准和违反程序征收等现现象,进一步提高依法征收效时机。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调整组织,加强领导,提高对综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综治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基层信息员和各街道领导的工能力。为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今年初在村两委的会议上,对去年的综治各组织成员进行了认真考虑,做了局部调整,充实了领导力量。村党总支成员对综治工作做了详细布置,将综治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同时与政府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为了切实将综治工作落在实处,激发各个综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重新研究调整了奖金的分配办法,尽量做到责、权、利挂钩。

二、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为了开展好各项工作,年初制定了综治工作计划,创安工作计划,反xx工作计划,禁毒工作计划,普法工作计划,信息员培训计划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各个工作计划,认真落实计划内容。先后进行了两次普法宣传,根据我村实际,宣传了土地管理和农民建房、土地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按照要求,每月召开两次矛盾纠纷排查专题会议,除在林改中正常出现的山场界线纠纷外,共排查调处三起较大的矛盾纠纷,其中山林纠纷一起,家庭纠纷一起,邻里纠纷一起,三起纠纷有两起制作了调解协议书。经过回访,没有复发现象,履行协议情况良好。

全年进行了一次信息员培训,针对农村基层常见的邻里纠纷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在培训会上认真学习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介绍了什么是无义管理、怎样分别用民法、刑法、行政法规处理身边的事情;学习了侵权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关于时效方面的基本知识。使信息员提高了认识,增加了知识,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了全面开展综治工作,还配合街道综治办,和村内各企业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状。将综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分解到企业和基层。在召开各社区干部会议时,布置综治工作,如矛盾纠纷排查、反xx工作,禁毒工作、社会治安巡逻工作、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土地管理工作,自然灾害预防工作等。

经过努力,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民转刑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矛盾纠纷的发案率较往年有大幅度下降,没有重新犯罪,社会稳定和谐。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有待于努力提高的方面。诸如:

1、法制宣传范围不够广,力度不够大,适用性不够强。

2、治安巡逻不够正常,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3、法制宣传月活动开展的不够热烈,尚未达到预期目的。

4、法制信息员、调解信息员、信息员等人员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出来,工作积极性尚未激发出来,许多事情还需要靠少数人去解决。我们深信,只要积极努力,认真补差纠偏,今后的综治工作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本篇 【村2012年度综治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度行政工作总结

公司人力资源部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度社区党务工作总结

县林业2012年度森林防火工作总结

医保工作者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教育局妇联2012年度妇女工作总结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30年来,我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低生育水平面临差较大的反弹压力。同时,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接近更替水平,下降的空间非常小。而人口基数比较大,即使是在严格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十几年全国人口每年仍将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伴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到来,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新的人口问题,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离岗职工日薄西山日趋复杂,未婚青年怀孕甚至非法生育时有发生,老龄人口日渐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等,为此,必须建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的新机制。

(二)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一九九二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势头影响到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当然也会影响人口再生产的整个过程。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管理机制,对短期内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效果突出,但对长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还需要探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得心应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则不很适应。因此,必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中,对现行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实施综合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自身发展,需要实行综合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长期以来,各地计划生育工作者勇于实践,不断改革。在总结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一个目标”,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道路的探索,并不意味着改革的终结,而是把改革从局部向整体拓展,由单项向综合深入,将宏观政策向微观政策机制落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综合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也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综合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任务来进行。

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即“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从工作机制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五句二十个字都有特定的含义,并且各有侧重,形成一个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要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治建设,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完备,执法公正,监督有效,管理科学,调控有力,方便群众”。村(居)民自治是基础,要切实下移工作重心,建立以村居为主的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协会和其他群众组织的作用,实现村居一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优质服务是手段,要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公益性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着重做好以技术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实现“宣传教育服务科学、实用、乐于接受,科学技术服务安全、适宜、体贴入微”。

政策推动是关键,要建立完备的调控体系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建立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努力建立全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综合治理是核心,各级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综合治理,做到“全社会树立综合治理意识,党委、政府做到综合决策,各级各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社会经济人口实现综合发展”。

综合改革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制度性。一是综合改革以“综合”为改革思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有别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历次单项管理机制的改革或某些具体措施的改革。如:1995年国家计生委开展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1999年国家计生委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0__年国家计生委启动的“关爱女孩活动”等等,都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综合改革是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考核评估监督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当然也是对以前历次单项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总结和提升。二是综合改革以建立“新机制”为目标,具有制度性的特点。这就有别于1983年国家计生委总结的“三为主”方针,也有别于1994年国家计生委推广的“三结合”经验。综合改革使这些工作方法,工作途径等宏观性的东西具体化、制度化,从而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在工作机制中。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这种新的工作机制一旦建立,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因为领导人或领导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新时期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道路的保证,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认为综合改革是一句口号,是一个标签,是一种政治时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贴;二是认为综合改革是一个筐,它涵盖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什么就装什么;三是认为综合改革是新瓶装旧药,无非就是把以前的改革和提法重新包装一下;四是认为综合改革是一场运动,是一段阶段性的工作,时间到了,运动就结束了。

(二)工作态度上出现的问题:一是“不动”,有的地方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强调人口形势严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大,工作基础不好,没有精力开展综合

改革,或者强调人口形势比较好,工作机制比较健全,工作效果比较明显,没有必要开展综合改革;二是“被动”,有的地方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综合改革没有计划,没有部署,也没有检查,上级来了就汇报,上级催了就写材料,推一推动一动,或者满足于召开一个会议,成立一个小组,下发一个文件,就万事大吉。三是“盲动”。有的地方虽然热情很高,没有计划,没有方案,没有目标,不了解综合改革的要求,不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又不了解工作实际情况,凭热情、凭印象、凭想象进行综合改革。

(三)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一是满足于试点,没能在面上推开;二是满足于解决具体问题,没能建立一种新的机制;三是满足于某一个方面的改革,没能扩展到整个机制的创新。

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一)要广泛宣传。综合改革不是关起门来搞改革,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组织各个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上下配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群众参与改革的平台。既要大力宣传本地的综合改革工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及时总结推介突出的典型和成熟的经验,向外界展示综合改革的成就,又要大力宣传介绍外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善于博采众长,把外地的成功经验拿来为我所用,降低综合改革的成本,加速综合改革的进程。

(二)要继承创新。综合改革绝非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要认真总结过去形成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加以整合和提升。要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边推广,让计划生育工作影响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凭经验、拍脑袋,盲目冒进,急于求成。要坚持先点后面,先易后难,先立后破,循序渐进,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巩固已有成果,又要注意新的探索。

(三)要积极稳妥。要用综合改革统领并推进整个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把改革与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做到在稳定中抓改革,在改革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来决定综合改革的内容和步骤,改革方案一定要思路清楚,便于操作,摊子不能铺得太大,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千万不能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

(四)要循序渐进。综合改革是新生事物,是探索、/,!/是创新,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也不能信马由疆,盲目行动。必须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具体的综合改革项目文本,按照项目文本的内容,实施步骤稳步推进,再通过改革实践丰富和完善项目文本,做到规范操作,有序推进。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今年综治工作接近一年时间,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更好地搞好今后的综治工作,现将今年度的综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整组织,加强领导,提高对综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综治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基层信息员和各街道领导的工能力。为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今年初在村两委的会议上,对去年的综治各组织成员进行了认真考虑,做了局部调整,充实了领导力量。村党总支成员对综治工作做了详细布置,将综治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同时与政府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为了切实将综治工作落在实处,激发各个综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重新研究调整了奖金的分配办法,尽量做到责、权、利挂钩。

二、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为了开展好各项工作,年初制定了综治工作计划,创安工作计划,反xx工作计划,禁毒工作计划,普法工作计划,信息员培训计划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各个工作计划,认真落实计划内容。先后进行了两次普法宣传,根据我村实际,宣传了土地管理和农民建房、土地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按照要求,每月召开两次矛盾纠纷排查专题会议,除在林改中正常出现的山场界线纠纷外,共排查调处三起较大的矛盾纠纷,其中山林纠纷一起,家庭纠纷一起,邻里纠纷一起,三起纠纷有两起制作了调解协议书。经过回访,没有复发现象,履行协议情况良好。

全年进行了一次信息员培训,针对农村基层常见的邻里纠纷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在培训会上认真学习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介绍了什么是无义管理、怎样分别用民法、刑法、行政法规处理身边的事情;学习了侵权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关于时效方面的基本知识。使信息员提高了认识,增加了知识,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了全面开展综治工作,还配合街道综治办,和村内各企业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状。将综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分解到企业和基层。在召开各社区干部会议时,布置综治工作,如矛盾纠纷排查、反xx工作,禁毒工作、社会治安巡逻工作、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土地管理工作,自然灾害预防工作等。

经过努力,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民转刑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矛盾纠纷的发案率较往年有大幅度下降,没有重新犯罪,社会稳定和谐。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有待于努力提高的方面。诸如:

1、法制宣传范围不够广,力度不够大,适用性不够强。

2、治安巡逻不够正常,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3、法制宣传月活动开展的不够热烈,尚未达到预期目的。

4、法制信息员、调解信息员、信访信息员等人员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出来,工作积极性尚未激发出来,许多事情还需要靠少数人去解决。我们深信,只要积极努力,认真补差纠偏,今后的综治工作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1、领导重视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库车县委、政府站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项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在认真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不动摇,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工作队伍建设不动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优先保障和拔付计划生育经费不动摇,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在每年召开的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并与各乡镇场、兼职委员单位、企事业法人代表签定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和齐抓共管责任书,特别是在涉及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提拔晋升、先进推荐评选表彰等事宜以及涉及单位各类荣誉称号授予时,均事先进行专题讨论,征求计生部门的意见,对抓计划生育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装备上,按照国家、自治区、地区计生委的基础建设标准,投入100余万元新增Еν查孕、查环生殖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为县站增配了凸阵B超、乳腺诊断仪、光普仪、宫腔镜、红外治疗仪等36种先进的医疗设备,9个乡站更新了便携式线阵B超,红外孔腺诊断仪和Еν查孕、查环生殖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电化教学设备,全面提升了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装配和管理水平,三年来,全县计生服务机构完成的节育手术占全县节育总量的98%,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了自治区规定的要求,服务机构均达到自治区执业标准。

3、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是带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4、扩宽服务领域是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必然趋势

在技术服务方面,依靠科技进步,用科学思想和先进的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不断丰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工作内容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县技术指导站在积极发挥“四大职能”作用的同时,邀请陆军第十七医院专家坐诊。与卫生的联手,开展以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避孕药具供应,避孕方法使用效果的随访,计划生育术后随访,避孕失败对象重点指导,优生检测,妇女病的检测与治疗,不孕不育对象跟踪服务,新婚对象优生指导,避孕方法副反应的治疗,艾爱病咨询和预防,性病防治与治疗,男性保健服务,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等其他有需求的咨询治疗服务,使用避孕节育手术术前知情选择同意书,使用率达100%。对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育龄群众发给生殖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95%以上,对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和使用药具的育龄群众开展随访服务,术后随访服务率均达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建档率90%以上。免费药具发放率98%以上。避孕措施落实及时率95%以上

建立一支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是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根据各个时期计生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不断调整队伍结构,充实骨干力量。特别是在精减机构、压缩编制的情况下,我们优先保证计划生育生育工作机构不撤,编制不减。为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乡镇两级在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不断充实骨干力量,保证计生干部队伍精干、高效。近年来,先后为县、乡镇两级计生部门充实了31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使一大批年富力强,有文化、有水平的同志走上了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从政治上关心,工作和生活上照顾,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目前,全县村级计生宣传员年龄全部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5%;乡镇级以上计生干部95%的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县、乡镇、村三级计生组织网络和行政管理、综合服务、群众自治三大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在计生干部的提拔使用上,坚持同等条件优先提拔重用,优先评优选模,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广大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不遗余力地靠在计划生育工作第一线。

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是推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要求,以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为切入点,树立“三个强化”意识,即强化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大局意识,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强化“两个转变”意识,重点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和坚决落实各项奖励优待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待政策,优先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的“少生快富”项目,优先为计划生育光荣户办理各种证件和贷款。

认真执行“七不准”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全县80%的村居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县、乡、村居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项目,把行政行为的监督权利交给群众,与公安、工商、卫生、城建、交通、劳动等部门联手,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水平,对外服务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采取“三破三立”方法,一是破除安于现状和条件有限、经费不足保守意识,树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二是破除认为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会阻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思想,树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相互促进的新观念;三是破除封闭管理,只抓本地户籍人口的狭隘观念,树立整体性、全方位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形成了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建立了“单位负责、条条保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模式,从而把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纳入我县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的范围。以宣传教育为主,不断寻求内容和形式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围绕深化宣传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化和丰富宣传教育的新内容,开发宣传教育的新形式。在内容上,改变了过去内容单一的宣传模式,我们强化以落实计划生育“一法四规”综合改革、优质服务、村民自治、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生产、生活的科普知识为重要内容的宣传,提高宣传内容的科技含量,增强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在形式上,体现群众需求、针对性、可接受性,突出温馨化、个性化,通过“三下乡”“四个国策”节日宣传月系列活动,发挥歌舞之乡的优势,采用民族歌舞相声小品、设立咨询点、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制作大型广告、知识竞赛、广播、电视、每周开设一句话专题新闻等形式,汇编青春期、婚前期、孕产期、育儿期、生育后期、更年期等,“六期”教育资料和生殖健康8种服务指南到家庭10.8册,发放科普知识宣传单1.5万份,育龄妇女、农牧民共1.3万多受到了面对面宣传的效果。营造计划生育宣传的大环境。三、几点认识

____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点,围绕“改、考、新、实”上下真功夫,把握未婚人流、青少年教育热点;流动人口、综合决策、综合治理难点;重点社区建设、稳定基础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为突破,善于观察各层面发现的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其对策,为我县“强工业、精农业、扩城市、兴三产”战略和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____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全县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维持县、乡镇、村居三级计划生育服务阵地的正常运行,投入明显不够。专业管理、技术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与工作量和职责要求不相适应,以及现有专业服务人员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服务技能差距较大,为青少年、流动人口以及其他弱势人群提供的生殖健康服务明显不足。

____企业、社区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仍然薄弱。各类企业对履行计划生育社会公益职能认识还不够到位;社区日常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尚不够健全;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全国一盘棋、全社会各部门综合治理的管理格局还有待于加强。

____相关政策与群众需求的实际矛盾。公民权益奖励、保障与财政投入机制矛盾、群众要求免费服务与有偿服务的矛盾、免费避孕药具质量与使用者的矛盾、群众的生育意愿和国家的生育政策之间矛盾,违反政策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与项目实现0征收的矛盾、群众依法生育与自由生育的矛盾等方面矛盾依然存在。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1.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制度,其内涵是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整洁繁荣和稳定。当前,面临着建设缺资金缺地、耕地保护缺动力、农民增收缺渠道等突出问题,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为切实作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入分析当前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十分必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各专项规划间缺乏统筹

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以及林业、水利等新农村建设缺少规划,已有的规划相互间统筹衔接不够,没有形成统一体系,操作性不强,前瞻性不高,是制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因素。

2.2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

项目规划设计不科学。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测绘单位没有对项目区进行实际测量或测量程度不够,设计单位对项目现场踏勘不到位、方案论证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够,导致规划设计部科学合理,与实际脱节,实施过程中变更设计方案频率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预算成本。一些农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套用别的项目版本模式,缺乏对本区域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新增耕地潜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论证,与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规模生产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设结合程度不够,不能让农民满意。有些项目受资金等因素限制,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运行于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群众满意度不高。

2.3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

一是招标不规范,致使人员素质低,施工水平差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导致施工质量差或施工队伍未按要求施工,实施效果不明显。二是施工单位在实施农地整理时通过大量机械队原有耕地进行整理,使土壤结构、土壤性状发生剧烈变化,破坏了土壤中原有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致使大量微生物死亡,同时不合理的整理方式和技术破坏了大量植被,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破坏。三是资金监管不到位,出现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等现象。

2.4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后,后期管护存在较多问题,如工程后期管护资金需要大量资金,但项目所在地财政难以满足管护资金需求,当地群众对管护工程的自觉性不高或无人管护,工程后期管护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工程正常运行和项目效益长久发挥。

2.5地方政府资源和资金有效整合难度大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主要靠财政专项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前期投入需要地方政府垫付,再以置换建设用地出让金方式周转,垫付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如遇新农村建设规模较大,建设标准较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齐全,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筹措压力加大。同时各部门在申报和实施支农惠农项目过程中,由于立项要求、资金来源和用途不同,建设内容产生独立性,验收标准出现差异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3对策

3.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强调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引领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整治、统一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增减挂钩项目区规划和社区建设详规,突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项目规划编制由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政府组织,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水利和交通灯规划相衔接,杜绝重建新、轻拆旧,重城镇、轻农村,单一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现象。项目设计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紧贴农村、农民、农业的现实,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不能过分地、片面地追求新村规模,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相对集中,耕作半径不宜超过1.5千米,新房户型最好能有院落,能放农机具、能养鸡鸭等家禽。

3.2作好项目规划设计

3.2.1科学制定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以坚持科学性和分类指导为原则,与新农村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相衔接,统筹考虑田、水、路、林、村等各项内容的建设,充分考虑集中成片,发展特色产业。以突出因地制宜、服务规模农业产业,统筹协调的规划编制原则,作好专项规划编制和具体方案制定工作,更好地指导项目实施和体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项目规划设计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与实际协调一致,论证科学合理。

3.2.2严把项目设计关

严格挑选规划设计单位,选用技术力量雄厚且有一定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经验的规划设计队伍开展项目设计,加强规划设计成果技术审查力度,避免出现与实际有较大出入和技术水平低劣的设计成果,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项目专家论证意见不充分、不完整的不予立项。

3.3严格监管项目实施质量

3.3.1严把工程招投标关

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项目工程招投标,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

3.3.2严把工程质量建设关

对不按设计和质量要求施工的施工队伍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从严加强管理,对管理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发挥监理队伍专业技能和主观能动性,督促施工队伍照图施工,确保原料符合标准,施工工序完整,施工质量优良。

3.3.3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

验收以项目立项文件、审核批复文件,经审批或备案的规划设计及预算、施工设计、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批准设计变更的文件,现行国家、省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为依据,严格按程序验收,项目未通过验收的,按规定整改或责令整改。

3.4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和使用管理

3.4.1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以抓好土地整治项目为支撑,整合国土资源专项资金、挂钩周转指标流转收益金等,同时引导和聚合其他涉农资金“打捆”用于项目区,集中力量打好“组合拳”促进项目上规模、出成效。

3.4.2严把资金监管,规范资金支出

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样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国土资源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廉政建设,加强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3.5建立和完善项目后续运行管理机制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为确保各项基础实施长期、有效、稳定地发挥效力,必须对工程设施加强后续管理,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护运行机制。在项目支出明细表中列支工程后期管护费用,切实解决当地村组在维护项目工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级国土部门应当建立工程后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专人负责,严格落实好管护措施,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3.6多元筹资,整合项目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大幅度提高农民住房拆迁补偿标准。在保证目前财政专项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出台市级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奖补若干政策,鼓励农民自筹资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金融、工商、民营资金投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途径,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缓解地方政府资金压力。

因地制宜地设计项目规划,严格监督管理,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等保障措施,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从而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彦随,陕西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价值与启示[J].中国土地,2011(7):61—62.

[2]王国申,加快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辽宁土地整治工作健康发展[J],国土资源,2011(1):31—32.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高校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

(一)高校内部审计及其责任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行为,可以通过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对组织的业?战?行评定预估,保证业务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公司治理,以促进组织增加价值和实现组织目标[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将高校内部审计定义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2]。

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经过三十多年的沉淀、积累,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促使其参与到学校战略决策中,为学校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构建提供意见和建议,审计模式由风险导向型向战略导向型演变,审计业务由事项审计逐步改革发展为规则审计,审计对象从部门资源审计延伸至整体能力审计,审计方法则由手工事后审计转变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的实时审计。

(二)高校治理及其内涵

张维迎教授2004年首次在我国引入“大学治理”概念时指出:大学治理结构必须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以社会价值为目标,而不能以现有的教员或学生的利益为目标。张佳春等认为:高校治理是指为了确保高校制定出正确的政策与目标,并在其实施时监督其过程,而制定出的评价全体参与者的一种机制。高校治理希望通过遵循大学内在逻辑,与现代社会相适应,降低大学在处理内、外部关系时可能发生的失衡风险,顺利地调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坚持大学学术自由的同时坚持服务社会的原则,维护和保障公众期待的合理的价值追求。简而言之,高校治理是一种运转机制,它对高校政策制度的确定有一定的保证,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目标的实现。美国学者科尔森[3]认为的“大学和学院的治理”是“做决策的结构和过程,从而区别于行政和管理”。

笔者关注如何通过内部审计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行为,妥善进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查,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问题。运用文献查询法,发现近年对高校内部审计、高校治理的研究论文在逐年增多,截至2016年底已达1 412篇,但是,同时研究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的论文却很少,仅占2.76%。

二、高校治理的推进

纵观全国高校,实现高校治理的途径较为多元化,目前较为突出的高校治理的三种推进方式是高校综合改革方案、高校“十三五”规划和大学章程。

(一)高校综合改革方案

高校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是中国政府针对公立高校推出的一项改革措施。它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引领下,基于自身特点为学校量身订制的改革高校治理方法的方案,它会推动高校治理模式发生转变,可以视作高校在中长期变化环境中进行教育改革的总纲领。

选取BD、QH、SJ、DN、NS、SD、JD七所著名高校的综合改革方案进行研究,对比可见:(1)改革方案项目数分别由六项(2所高校)、七项(2所高校)、九项(3所高校)组成,内容比较集中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和科研管理改革、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等方面,当然,少数学校还重视校院两级运行机制改革和考核评级体制机制改革。(2)七所高校中,有六所明确提到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比例达到了85.71%(另有一所大学表述的是管理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有两个着眼点:一是建立与政府、社会的良好关系,二是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其中就包括进一步约束高校治理中存在的权力失衡问题。(3)七所高校均强调深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并对学校资金、资源使用效益提出了要求。评价人才培养效果、学科和科研管理成绩、资源配置使用效果的任务,可以由绩效审计等施行。(4)七所学校中,有三所学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综合改革方案推进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其评判标准可依据2014年1月1日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显然,这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方向上的指引,即需要内部控制审计来评价综合改革方案执行情况并判断方案执行效果。

(二)高校“十三五”规划

高校“十三五”规划是在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分析学校现状,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确定的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思路和举措,从而形成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或拟达到的中长期高校治理效果)。由于包含明确的时间维度,相对于高校综合改革方案和大学章程,高校“十三五”规划有着明确的政策性指向,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有着更强的政策约束性与强制性,对提升高校治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SD大学的“十三五”规划来分析其对高校治理的推动作用。如图1所示,SD大学提出要规范管理运行系统,提升学校管理治理能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改革教师晋升聘任方式和薪酬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活力;提升党建民主化水平和制度建设,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内部治理体系等。这说明SD大学对于学校内部权力运行、内部治理结构、系统管理、资源配置以及配置效益问题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加以改进的要求。对此,在制定规划前,可以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制度设计、流程梳理加以风险防范;在规划执行中,可以配合相应审计项目进行过程监管及工作思路修正;规划终结时,还可以通过三类综合审计来总结主要的成功经验、问题和不足,借以指导下一个五年计划编制。

此外,信息化管理薄弱,数据关联度不高形成的数据孤岛、管理死角,也严重影响着高校治理工作推进和审计工作质量提高。

四、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施途径

在高校治理推进工作积极开展的背景下,高校治理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要求内部审计在发挥自身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按照高校治理要求,进一步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审计成果,更好地为高校治理服务。

结合高校治理要求,本文推荐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三种审计方法,强调通过审计来发现问题、修正思路、改进问题,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审经责发〔2014〕102号),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履行本单位有关职责,推动单位事业科学发展情况;(2)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3)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4)重大经济决策情况;(5)本部门(系统)、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6)国有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和处置情况;(7)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8)有关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9)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10)对下属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11)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以及本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12)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13)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着对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监督与约束的作用,始终贯穿于高校治理工作,体现着被审计领导对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十三五”规划、大学章程的理解程度、贯彻执行力度和具体落实效果,以及对缺陷修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关注经济责任审计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包括:(1)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充分考虑高校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权力运行问题,制定贴合实际的审计计划,并在审前调查中做好预案;(2)在审计实施阶段,需要结合大学章程中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情况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在获取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发现风险点,进而能够编制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撰写审计报告;(3)在审计终结阶段,除了一般审计的流程之外,需要注重最后的反馈控制环节,对高校治理提出改进建议,修正后续治理方案,改善治理中的问题,形成有效的控制闭环,从而推进高校治理的长足发展。

(二)绩效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与高校综合改革方案、高校“十三五”规划和大学章程结合的关联,一般反映在与这三者有着相同的目标上。根据收集到的国内高校综合改革方案、高校“十三五”规划和大学章程内容,除了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之外,还明确了要合理利用教育经费,以及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这就涉及到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问题。?Υ耍?绩效审计作为评判高校教育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有力工具,承担起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需要将推动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绩效审计的重要突破口。要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绩效,就要做到合理配置和安排教育经费,服务于学校整体战略和发展目标,抓住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核心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审计中,要把建立以绩效为中心、强调绩效管理的预算制度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做好预算申报工作。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教育经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评价标准时综合全面,既要关注财务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要综合考虑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上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要从关注过程转为关注结果,从注重投入转为注重产出。例如,在评价高校学科建设情况时,不能仅仅评价每个学科的拨款数额及变化情况,还要评价各个学科的实际发展水平。

最后,要创新绩效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对高校教育经费的审计不仅要反映和评价高校在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制度层面的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例如,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一些高校从国内外大量引进人才。在绩效审计时,除了对师资投入的规模、结构、变化趋势、取得成效等进行分析外,还需要挖掘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引培并举、合理布局等。

绩效审计可以对高校治理的效果进行评判和审查,可以有效地改善高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高校综合改革方案、高校“十三五”规划和大学章程中都有对其精神的体现,对高校治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内部控制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指南(试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内部控制审计促进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与高校综合改革方案、高校“十三五”规划和大学章程结合的具体体现,尤其体现在大学章程对于内部治理结构所作规定的落脚点上。大学章程规定了一所大学内部治理的基本结构,进行了机构之间、学院之间,甚至行政和学术之间的权力分配,而内部审计对之表现则呈现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及运行的评价及整改建议上。

本文认为,要做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内部环境包括领导的态度及素质、议事决策机制、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单位文化等,就高校而言,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基础性和全方位的。在相同的外部环境影响下,造成高校内部控制效果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内部环境的不同,而高校治理中与此紧密相关的要素就包括高校的组织架构。高校的组织架构是高校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权责配置、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在内部环境中处于基础地位,重点是高校机构设置和权责配置。功能机构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者缺一不可,且三者之间的权责分配要合理,要保证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对高校的组织架构要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掌握单位组织架构设置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程度。

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由上而下的内部控制执行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其次,要建立高效的?L险预警系统以防范重大风险。根据经验梳理工作中风险易发点,将其纳入风险预警系统中,进行事前预警、事中识别、事后评估,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再次,要建立合理合法的预算控制制度。这不仅是对学校年度、季度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的过程控制,更是对预算规划的分配细化、执行授权、执行监督、盈亏弥补、业绩评价等具体环节的整体控制。最后,要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例如让审计部门对校理事会直接报告并负责,赋予其更大程度的独立性。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让内部审计部门有能力、有渠道进行深入的追查,并提供合理的咨询沟通服务。当然,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立对高校治理推进工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5]“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定位与中国地质大学现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原“土地资源管理”虽然强调工科特色,但人才培养目标仍要求兼顾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原“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习,实习内容和要求与工程标准和行业标准仍有差距。原“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场所是校内或本校实习基地,“卓越计划”则提倡深入行业、企业学习。[6]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而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需要大幅压缩课堂授课学时,必然无法兼顾经济、法律、管理等偏文管类的课程,因此,中国地质大学提出设立“卓越计划——土地整治工程方向”,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下设的一个新方向进行建设,即仍保留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名称,但在学习和培养上侧重土地整治工程方向,侧重工程实践能力。为保持现有专业的相对稳定性,保持和发扬现有的“注重学生管理技术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特色,中国地质大学提出了“保持特色,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改革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从本科二年级开始,由学生自愿选择,按照“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整治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分班。“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在保持原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强调技术型管理和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土地整治工程”方向按照“卓越计划”培养要求,专注于土地利用和整治工程技术领域,系统学习和掌握土地利用和整治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土地整治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资源学、工程技术及经济学基本理论,掌握土地整治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测量、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信息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水利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6]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件明确提出“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为贯彻落实“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地质大学在原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重新制订了“卓越计划——土地整治工程”方向本科培养方案。[7]为了使“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人才能够真正符合行业要求和标准,学校通过国土资源部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土资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行业标准评审研讨会,《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行业标准》通过评审,并计划经由国土资源部。总体上看,新的培养方案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大的改革。

1.推行“校企3+1”本科学习模式“卓越计划”提倡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按照新的培养方案,学校授课内容基本全部安排在大一、大二和大三阶段,而大四阶段主要安排学生在大型矿山企业的整理复垦相关部门,基层国土资源局和省市级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部门,通过一年的实习能够亲身体验工程实践活动,培养其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

2.强化工程能力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学习时间相对应,“卓越计划”课程设置采用“3+1”模块,即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3个模块,另外设置1个相对独立的企业实践课程与训练模块。其中专业主干课程是专业培养的核心。“卓越计划——土地整治工程方向”本科培养方案更进一步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因此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做了很大的调整。原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共有8门专业主干课,“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调整为6门,原有侧重经济、法律、管理方面的课程改为选修课或者专业基础课,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使其能够更加适合“卓越计划”专业的培养要求,新旧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变化见表1。

3.改革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卓越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在本科培养方案的编制中删减和压缩了部分课程,学校授课学时在整体上压缩了大约1/8规划、设计、工程类的专业课,增加1~2周课程设计与综合实习,将原有的土地调查综合实习、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实习、地籍测量综合实习、土地资源利用综合实习[8]进行了调整,保留土地调查综合实习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实习,地籍测量综合实习改为整治测量综合实习,同时增加土地复垦学、农田水利学、城镇规划和土地整治,共4门课的课程设计。另外增加土地复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主要安排在大三进行,综合实习则安排在大四开学前2~3个月进行。

三、“卓越计划”实践基地建设

为保证“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真正实现“校企3+1”的本科学习模式,中国地质大学积极和行业单位、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直以来强调工科特色,并且非常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这也为“卓越计划——土地整治工程”方向本科培养方案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目前,正式挂牌成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基地有4个,其中3个可以作为“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单位,分别是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山西朔州市国土资源局。

1.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学研基地中煤平朔集团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的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之一,集团所属的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采工艺、生态条件是我国中西部矿区的缩影,其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05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煤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2012年12月,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依托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基地项目(教高函[2012]2号,2012-2015),在原产学研基地的基础上建立“部级土地整治与测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未来将以该中心为依托,使学生能够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土地整治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

2.山西晋城、朔州市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西晋城产学研基地于2007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朔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合山西省综改试验转型发展,立足国土资源领域,建设“朔州产学研基地”。通过学院与两市国土资源局对接,正式建立“卓越计划”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国土资源局规划科、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规划测绘中心等相关科室可以接收“卓越计划”本科生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开发整理设计与施工等土地整治工程实践。

四、结束语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提高全体教师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开学初学校就专门召开了综合治理方面的专题工作会议,布置工作计划,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综合治理小组的组长,政教处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具体开展工作,政教处和其他处室密切配合。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并严格执行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校综治工作。在学校阶段性工作讲评会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必讲内容,主要领导都要会强调综治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真正做到了谁主管,谁负责,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学校综合治理万无一失。

二、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 例会制度:每月综合治理工作小组都召开一次碰头会,总结上月的工作情况,安排布置本月的各项工作。每周分别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和学生干部工作会议,政教处派人参加并安排布置工作。

(2) 学习制度:本学期我们把学习法律知识纳入教师政治学习计划之列,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等。并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并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参与指导工作。

(3) 检查制度和及时报告制度:制定检查标准,每学期的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梯、财会室等重要部门检查一次,重点查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防范于未然。强制实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即在第一时间报告校长)。

三、签订综合治理责任状 健全问责制度

本学期开学工作以后,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就同各处室、年级组签订了综合治理责任书,再由政教处牵头,与各班主任老师签订了学生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了谁失职谁负责的问责制度。避免了工作中的相互推委和拖沓现象,明确了责任,效果明显。

1.通过多种渠道 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1)分年级分层次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请专家讲座、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做正面的引导和疏通。

(2)在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时扩展学生法律知识。夏季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暑的教育;冬季对学生进行防摔伤、防煤气中毒教育;节假日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

(3)切断可诱发学生违法违纪的途径。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特别是学生看不健康影片,浏览不健康网站对其危害极大,为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看完以后要求各年级学生写观后感,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学生中开展消费教育,帮助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夜晚禁止学生外出,对重点学生实行监控,严加管教,必要时进行家访或请家长来校配合教育。

2、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学校专门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学校综合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领导和指挥全校教职员工,群策略群力,齐抓共管,为教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政教处科作为主要职能部门,配齐配足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和综合治理工作的特点,年初制定了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确定了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制定综合治理工作奖惩办法。并以实际行动将计划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学校专门组织人员夜间在校园里巡逻。班主任每天深入教室、寝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校领导实现轮流值周,加强对保卫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1)常与公安部门联络,使我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通过与警区的联系维护了学校的周边的稳定,维护了师生的安全。杜绝了学生不健康上网,到校外乱买乱吃的现象。

(2)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提高全体教师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开学初学校就专门召开了综合治理方面的专题工作会议,布置工作计划,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综合治理小组的组长,政教处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具体开展工作,政教处和其他处室密切配合。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并严格执行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校综治工作。在学校阶段性工作讲评会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必讲内容,主要领导都要会强调综治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真正做到了谁主管,谁负责,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学校综合治理万无一失。

二、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  例会制度:每月综合治理工作小组都召开一次碰头会,总结上月的工作情况,安排布置本月的各项工作。每周分别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和学生干部工作会议,政教处派人参加并安排布置工作。

(2)  学习制度:本学期我们把学习法律知识纳入教师政治学习计划之列,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等。并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并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参与指导工作。

(3)  检查制度和及时报告制度:制定检查标准,每学期的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梯、财会室等重要部门检查一次,重点查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防范于未然。强制实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即在第一时间报告校长)。

三、签订综合治理责任状  健全问责制度

本学期开学工作以后,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就同各处室、年级组签订了综合治理责任书,再由政教处牵头,与各班主任老师签订了学生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了谁失职谁负责的问责制度。避免了工作中的相互推委和拖沓现象,明确了责任,效果明显。

1.通过多种渠道 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1)分年级分层次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请专家讲座、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做正面的引导和疏通。

(2)在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时扩展学生法律知识。夏季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暑的教育;冬季对学生进行防摔伤、防煤气中毒教育;节假日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

(3)切断可诱发学生违法违纪的途径。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特别是学生看不健康影片,浏览不健康网站对其危害极大,为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看完以后要求各年级学生写观后感,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学生中开展消费教育,帮助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夜晚禁止学生外出,对重点学生实行监控,严加管教,必要时进行家访或请家长来校配合教育。

2、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学校专门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学校综合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领导和指挥全校教职员工,群策略群力,齐抓共管,为教育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政教处科作为主要职能部门,配齐配足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和综合治理工作的特点,年初制定了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确定了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制定综合治理工作奖惩办法。并以实际行动将计划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学校专门组织人员夜间在校园里巡逻。班主任每天深入教室、寝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校领导实现轮流值周,加强对保卫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1)常与公安部门联络,使我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通过与警区的联系维护了学校的周边的稳定,维护了师生的安全。杜绝了学生不健康上网,到校外乱买乱吃的现象。

(2)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大学综治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绵阳的基本情况及评估的基本做法

(一)绵阳市基本情况。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省会成都98公里,具有*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川西北经济、文化、交通重地,素有“川西北第一重镇”之称。幅员面积20249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527万,其中农业人口410万。辖六县两区,27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453个行政村,363个社区,代省管江油市、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396.6亿元,人均7518元,财政收入30.75亿元。全市有乡以上计生工作人员1498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654人(1997-*年人口变动、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各级计生干部队伍构成情况详细数据列表附后)。

(二)本次评估的基本作法。一是依据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意见》(绵委发[*]16号)和《关于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决定》(绵委发[*]15号),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上成立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期评估领导小组,制定了评估方案,召开了县(市、区)计生局长会议,部署评估工作、培训评估骨干、动员相关部门、计生工作者及广大群众参与评估工作。二是分两个层次进行评估。一是由市计生委确定3个县(市、区)、9个乡镇、27个村作为样本点,并与县计生局统一组织人员进行评估;二是其余县(区)由各县(市、区)计生局牵头组织评估,市计生委对其进行质量抽查。全市9个县(市、区)及一个开发区共抽取22个乡镇、65个村作为评估样本点。三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中,全市召开了75个座谈会,调查访谈了县、乡党政领导119人次,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176人次,县、乡计生工作人员308人次,育龄群众1002人次。

二、开展综合改革,促进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绵阳市委、市政府十分珍惜国家把绵阳列为试点城市这一机遇,一方面积极争取省计生委的指导和支持,一方面遵照国家和省对试点工作的要求,有序开展试点,使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把综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迈向更高更新层次的契机,切实加强领导。*年初,绵阳市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后,省计生委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绵阳市委、市政府党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计生领导小组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方案,解决困难。省人口计生委给予了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一是省计生委党组三次专题听取绵阳综合改革的汇报,并提出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意见;二是省计生委认真总结了绵阳综合改革的成功作法,并两次在绵阳召开全省性会议进行推广;三是省对绵阳作出了免于年度检查考核的决定,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支持。

(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指导综合改革扎实有序地开展。三年来,绵阳市的综合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启动准备阶段(*年初至同年6月)。主要是成立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发《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意见》(绵委发[*]16号),明确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以及内容和任务,提出“一个确保、两个明确、三个重点”的综合改革基本思路,并通过会议、文件、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二是试点示范,积极稳妥实施阶段(*年7月至*年7月)。主要是把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化整为零,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和代表性的县、乡先行试点。*年5月,在试点示范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市计生委围绕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制发《绵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推进方案》(绵计生发[*2]31号),建立综合改革项目管理、加强指导督查和分年度进行考核评估制度。同时,对承担重点项目的县给予年终免检的政策,使其放手推进综合改革。

三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阶段(*年8月至现在)。*年7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分析全市综合改革的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决定》(绵委发[*]15号),调整确定了以完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为切入点,实行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建立机制与完善提高相结合,创新机制与配套改革相结合”的综合改革工作思路。全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市委《决定》,努力创特色,求突破,带动综合改革全面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也因势利导,先后在全市总结推广了盐亭县探索建立的财政转移支付计划生育经费“指标到乡,乡有县管,乡镇审查,财政监督,节余留用”管理体制的经验;推广了三台县在村委会中建立村计划生育委员会,村计生委主任实行竞聘上岗,乡聘村用,兼职兼薪,动态管理,报酬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村级计划生育干部管理制度的经验;推广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建立县、乡技术服务站一体化管理新机制和乡镇服务站由乡办乡管改为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的经验;推广了江油市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经验;推广了平武县“旅游搭台、计生宣传、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山区旅游生育文化建设的经验。

(三)综合改革促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与时俱进中稳步发展。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绵阳市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委、政府改进和加强了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得到坚持和进一步完善。通过综合改革试点,特别是严格实行“三线”(党政线、相关责任部门线、计生业务线)考核制度、把计划生育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进行督查的制度和把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管理行为纳入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内容,使各级党委、政府从职责定位上,由过去只对出生人口控制结果负总责转到了对建立和完善新机制负总责亲自抓上来;在领导方式上,由过去单一依靠计生部门转到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治上来;在领导作风上,由过去的原则领导转到具体领导上来,切实解决影响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尽力为计生事业提供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使计生经费投入从*年的人均4.06元,逐年递增到*年的人均6.63元,人均增长2.57元,增幅达63.3%。

2、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对计划生育的满意度有所提高。随着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综合治理、利益导向等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建立,广大群众特别是育龄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计划生育多种优质服务,尤其是通过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村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评议权和生育安排自得到落实,使人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本次评估问卷调查表明,群众认为近两三年计划生育工作有大的变化的前三项是:服务周到、管理规范和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识普遍增强,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或基本满意在95%左右。

3、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化,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和方法有所创新。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增强。生育文化服务、政策法规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统计信息服务、生产生育服务伴随“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日益制度化、规范化,基本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由管制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4、现行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低生育水平更加稳定。近年来,全市人口出生率和出生数量却呈稳步下降趋势,*年,绵阳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降到了6.15‰和0.56‰,与*年比较,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了0.7个千分点。人口出生数也由*年的40424人降到了*年的32448人,下降7976人,下降1.9%。

三、坚持重点突破,带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

(一)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在全面、整体推行中提高

绵阳市把建立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管理体制,既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又作为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体制创新的根本,坚持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带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建立,促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强化。

1、抓住“两个关键”、“五个环节”,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

第一,抓住“两个关键”,建立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绵阳市在建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中,把解决村级在计划生育中的管事权和有钱办自治之事作为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的关键进行突破。一是通过建章立约,明确村民委员会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权力与责任。尤其是为了确立村级在计划生育干部的选人用人权,绵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绵委办发[*]07号),建立起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相配套的村级计划生育管理组织及选人用人制度。截止目前为止,全市已有40%的村建立了村计生委并公开选聘了村计生委主任。二是通过建立乡对村“两包、一挂”(包任务、包经费,与工作奖惩挂钩)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制度和“以奖代补”、“三级”配套制度,落实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经费。对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每年由市、县补助工作经费500元,对被命名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红旗村、先进村的,由市、县分别奖补一定的工作经费。*至*年,市、县投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经费已达到410多万元。

第二,把握“五个环节”,制定确保自治制度落实的措施。一是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增强村(居)民的主人翁观念和自治意识、增强村民委员会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定责任感;二是自治《民约》、《协议》一般经过“三上三下”,由村民反复讨论修改,并经村(居)民大会或代表会表决,村(居)民“四民主”权力初步得到体现;三是建立简明扼要,综合性、操作性强,包括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村民自治工作制度,精减、规范村级计划生育帐、卡、册、单和上墙图表,使村级将过去的“两帐”、“八册”、“十大制度”改为“一帐”(台帐)、“两单”(人口变化报告单、育龄群众需求报告单)、一版(上墙的综合性告知内容);四是落实自治监督,完善村(居)计划生育公开制度,实施村民自治的村都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及其实施结果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流程及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承诺公诸于村民,并建立有计划生育村(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和人大代表视察评议制度;五是加强村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协会两位一体的“自治”体制,加大“自治”实施力度,增强“自治”活力。目前,全市已有95.5%的村实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30%的社区实行了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梓潼的南桥村、游仙的温馨社区等实行自治制度的村(居)还组织了自愿者生育文化宣传队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盐亭的林园、江油的中河等村还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相结合,为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提供物质保障。在中期评估中对育龄群众问卷调查表明:在村民自治制度产生方式上,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占36%,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占62%;在自治协议签订上,村民亲手签的占71.4%,请他人代签占6.8%;在落实监督权上,参加全村计生重要事项讨论的占76.7%。

2、抓住“三个重点”,努力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

绵阳市按照“在推行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的思路,针对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完善“自治”制度,促进自治水平提高。一是在保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内容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中的计划生育部分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服务协议,剔除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措施。纠正了在“民约”、“协议”中违法设置的收取押金、保证金、滞纳金,甚至罚款的条款。二是提高“四知道”的措施基本完善。乡镇、街道办事处一般都知道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供工作指导、政策和财力支持、培训村干部等职责;村“两委”知道在“自治”中的职权、责任和任务目标,广大村民尤其是育龄群众知道在“自治”中的权力、义务和服务协议的基本内容,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都要知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意义和目的。三是体现“自治”民的措施基本建立,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一般都建有3-5人组成的自治监督组,并制定有对申请再生育对象进行评议、宣传资料发放、群众意见收集反馈、评议“自治”工作等制度,群众参与“自治”的权力基本体现到了具体活动中。本次评估问卷调查和座谈情况表明,调查对象知晓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关内容的占92.1%,参加过对村民自治工作评估的占67.8%,认为村民对计生村民自治能履行监督权的占95%,认为计生村民自治能促进村民民利落实的占89.7%。

3、开展争创活动,引导乡镇政府加强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指导和支持。

绵阳市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坚持建立并不断完善激励村级深化自治工作,引导县、乡不断加强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指导和支持,全市在两个层面上开展“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单位”评审活动。一是采取分级评审的办法,在村(居)开展了争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先进村、红旗村活动。经*年年终初评,全市3453个村中进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先进村、红旗村行列的分别达到30%、15%、3%。市上对98个红旗村已给予了每村500元的奖励。二是市政府在县(市、区)和乡镇中开展创建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单位评审活动。“创先评审”活动的开展,对理顺政府指导、服务与村级组织自治的关系、村级组织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与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相适应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绵阳市在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中,遵循体制决定机制的原理,坚持以先进的体制、科学的机制推进计划生育由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在与之相适应的新机制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建立优质服务机制,促进生殖保健服务,进村到人,实现“自我服务”。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绵阳市根据实施村民自治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按照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努力建立和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依法规范服务行为,为村计划生育自治组织承诺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提供支持。

在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上,绵阳市按照“加强县级站,建设中心站,稳定乡镇服务站,夯实村服务室,用好服务车,积极探索计卫合作,努力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思路,巩固发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217个,村计划生育服务室2971个。其中,县级站90个,乡镇站207个。市计生指导所和9个县级站均获得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江油、北川、盐亭、安县等县、市完成了乡镇站布局调整,建立了一批中心站或县级分站,依法规范了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准入资格及服务质量的监督制度。同时,市委、市政府还确立了以县管为主,乡镇协管的技术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在市、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增设了基层指导科,加大对乡镇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监督。完善管理体制、调整布局后,确保了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经费保障,整合了乡镇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提高了技术装备的利用率,提高了技术服务质量,提高了受术群众的安全度。中期评估调查问卷显示,127名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和156名计生行政管理人员中,月平均工资达到704元,其中,按月足额领取的占80%以上。

在技术服务内容上,绵阳市在对群众尤其育龄群众技术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避孕节育、生殖道感染、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把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不孕不育、防病治病、随访咨询服务确定为优质服务重点,全市各地相继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以生殖道疾病、乳腺疾病为主要项目的普查和优惠治疗及医疗建议指导活动。*年以来,全市对102.1万育龄群众进行了普查和治疗。同时,还改革和完善了避孕药具管理发放制度,在农家乐、文化活动场所、村及社区医疗点等人群集散场所,增设了避孕药具发放点,在城市安装了150台自动售套机,把避孕药具单一的避孕作用拓展到了预防艾滋病、性病等疾病上。

在技术服务方式上,绵阳市把服务目标由单纯的提供避孕节育服务转移到帮助育龄人群解决好不同生理期所遇到的问题,健康地渡过育龄期。由此,重点推出了“三改”、“一加强”政策措施。一是改避孕措施由服务者安排为受术者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自主选择,并建立健全了包括服务内容、程序、方法和考核评估、行政监督的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实施细则。二是改“三查”(查环、查孕、查病)以查环查孕为主为健康检查为主,在“查病”中进行环孕监测。三是改乡镇技术服务机构孤军作战为乡、村联动服务,明确乡镇技术服务站、村组各自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的职责任务。四是加强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健康普查、技术服务、咨询服务、随访服务制度和培训制度,尤其在各县(市、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项目中列出15%—20%的经费作为术后随访报酬,切实加强了随访服务。这次评估问卷调查表明,全市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推广面已达到95%左右,术后随访率达到90%以上,有70%的乡镇开展了健康普查,其普查率达到73.7%,育龄妇女收到生殖健康小册子达到77.94%,接受出生缺陷预防宣传面达到90%以上,农村孕妇服用叶酸等的比例达到38%左右。

在政府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上,绵阳市建立了“考核评估”制度。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是否提高,乡、村互动服务规范是否健全,机构队伍建设及人员培训是否到位,服务站的环境是否整洁、优美,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的基本需求是否满足。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育龄群众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的参学率、知晓率、期内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及时率、有效率、随访率、生殖健康普查率、意外妊娠率和群众对服务的满意率。与此同时,绵阳市还开展了以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四优一满意”乡镇服务站创建活动。去年,经专家组评审,已评选出16个“四优一满意”服务站,*年,预计将有20多个服务站达到标准。这些管理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服务机构的自身建设。经过对1002名育龄群众对技术服务部门服务情况调查问卷显示,有949人认为服务态度好,占94.7%;有858人认为技术服务水平较高,占85.6%;有788人认为技术服务环境好,占78.6%。

2、建立依法管理机制,加强法律法规服务。绵阳市坚持行政执法讲责任,行政管理讲服务的理念,制定和完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错案追究责任制度》、《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立起了集“制度约束、来信来访、义务监督、政务公开”于一体的计划生育执法监督体系,改变了过去计划生育执法监督主、客体倒置现状。游仙、涪城、安县等县还推出了“监督卡”,卡上印有问候语、计生局地址及举报电话、五项服务承诺,广大育龄妇女能从监督卡上掌握办理证件、申请再生育程序和法定回复期限,避免跑冤枉路,非常便民。

特别是在政策法律服务上,重点推行了“三改”,“两取消”,“一规范”措施。即改重点向群众宣传应尽义务为把法律法规内容全部交给群众,并建立义务监督员制度,改一孩生育审批为在政策指导下由群众自主安排生育,改群众“跑腿”自办法律法规规定“证件”为按生殖服务项目上门服务;取消《生育证》,实行《生育服务证》,取消为方便管理者违法授权和违法设置的政策措施,废止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的上墙图表、标语口号和公开栏中的相关内容;规范生育服务证、再生育审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办证服务流程。通过这些改革,加大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服务力度,仅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上,全市就印发“一法三规”及省《条例》小册子130万份,“一法三规”合订本3万册,分发到农户和村以上干部,其发放入户率达98%,干部群众的知晓率达95%以上,96.7%的群众认为计生部门办事程序合法规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认真。

3、改进宣传教育,深化“三结合”,为村民实行“三自”提供服务。

一是以实施生育文化建设工程为载体,改进和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绵阳市在综合改革中,探索并确立了“深入开发计生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事业资源,强化结合、融入、渗透,全方位多层次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精化环境宣传,深化新闻宣传,做实入户到人宣传的路子,依托大众传媒、城镇社区、旅游景区、文化站、“农家乐”等,建设多种类型的信息传输阵地,依托卫生、科技等部门建立融生产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生育文化科普知识于一体的宣传咨询服务队,全方位、多层次传输以新型生育文化为重点的科技信息。去年以来,全市建设了新型宣传阵地150多个,购买、制作入户宣传品100余万份,投入宣传经费近100万元,为群众建立文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

二是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为计划生育户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绵阳市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三结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农村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对计划生育户实行政策帮扶、项目帮扶、科技帮扶、成片帮扶、生产生活生育一体化帮扶工作机制。在抓“三结合”工作落实中,形成了“政府总揽、农办牵头,计生服务、部门参与、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的三结合工作机制。北川县、梓潼县还创造了引导计生户发展经济的“五个一”措施,即每个计生户有一个稳定创收的科技多经示范园,有1-2口山平塘和沼气池,有一条进出方便的泥碎路或硬化路,有一个适宜种草养畜的养殖园。到*年,市、县两级建立帮扶基地352个,落实帮扶项目70多个、帮扶资金2500多万元,帮助20870户计划生育户脱贫致富。

(三)建立县指导、乡服务、村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模式

绵阳市委、市政府认为,综合改革的本质要求,是使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影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下”改“上”不改,上下改革不配套,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中,首先需要县、乡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把计划生育工作重心转到为基层和育龄群众服务上来,把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群众需求上来,摒弃以往繁琐的考核和复杂的管理工作程序。因此,绵阳市制定了上下联动,分级定改的措施。

1、确立了市、县重点服务基层,乡镇(街道办事处)服务村(社区)和育龄人群的职能定位,明确了各级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2、指导县(市、区)重点突破审批管理和用繁琐的考核推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方式,在统筹规划、宏观指导、政策推动、协调部门做好综合治理、督促检查上完善工作规范,在服务优质、指导有力、督查到位、支持和帮助基层创新发展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在降低考核频率、简化考核指标、突出考核重点、引导服务上改革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及考核办法。

3、引导乡镇(街道办事处)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摒弃以“权”服人、大包大揽、为管理而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上,侧重建立以开展政策法律服务、生育文化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统计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服务规范,使各级把精力集中到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为群众提供生产服务;建设生育文化大院,搞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服务;搞好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为群众提供免费的生育服务。

4、指导村、社区居委会重点搞好村(居)民自治,建立村(居)为主、社配合、户落实的“自治”运行格局,健全村(居)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自治”机制,把计划生育落实到每个家庭。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及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财政投入不足和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困难。绵阳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少,人口密度大,农业人口多,生育政策相对从紧,独生子女比例高,财政面临巨大的收支压力,争取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到位难,争取法定奖励经费的到位更加困难,使综合改革措施落实到位缺乏经费保障,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难以建立和完善。

2、推进综合施治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对综合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降低生育水平阶段,甚至有的认为生育水平降下来了,计划生育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因而,对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不够,职责法定的意识不强,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比较困难,即使制定了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实。

3、深化综合改革缺乏外部大环境。综合改革的部分内容与国家经济体制、社会事业改革的关系难以理清。尤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滞后于综合改革所需,难以处理好综合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如生育间隔、社会抚养费征收、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服务等。

4、技术服务设备陈旧。由于经费紧张,部分技术服务站,特别是乡镇服务站的设备简陋、老化,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无法开展基本的技术服务。加之,有部分技术服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仅受过短期专业培训,又无技术职称,过去长期在计生部门工作,现年龄偏大,且政府又无力把这些人纳入失业、养老保险中解决,分流这部分人困难很大,阻碍了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改革进程,直接影响到技术服务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今后工作的建议及设想

1、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综合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步到位,要从西部地区,从绵阳实际出发,加大对综合改革的宣传力度,增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重新审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理清综合改革思路,采取切实措施,重点突破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综合施治机制的建立,积极推进而不冒进,真抓实干而不蛮干,开拓创新而不标新。促进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2、加强领导,促进平衡发展。按照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进综合改革在全面整体推进中培育试点示范,在试点示范的引导下全面深入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对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采取项目管理办法,加大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