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

软件技术方案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篇

1.1指导思想。

以2014版应用技术学院培养方案为政策方针,坚持“国际化视野,职业化教育,专业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的职业能力,并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软件技术课程建设的需要,探索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的新途径。

1.2课程群建设目标。

1.2.1发展目标。根据应用技术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应用技术学院2014版培养方案方针,根据软件行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建设课程群为重心,应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的特点,注重素质教育,并显示出各个专业的特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探索“CDIO”工程式的教学方法。以6年为期,将软件技术专业打造成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示范性专业,将软件专业课程群建设成优秀课程群。1.2.2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根据课程群建设需要,培养出一批注重师德、动手能力强、工程化思维的专职兼职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师的学缘结构,争取在三年内,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的总数应超过10人,在教师的总数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应超过9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也应超过90%,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应超过40%。1.2.3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设置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以软件技术行业的职业要求为指引,将能力、素质和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突出校企合作,编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教材,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纳入劳动保障部颁发的相关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同时做好事思想基本教学的建设工作。突出实践教学的环节,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拟建设2门院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1门省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1.2.4教材建设目标。应将课程的建设工作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优先选用一批部级软件技术规划教材,积极组织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专业特色自编教材体系。在选择教材时,建议应优先选择国家和省部级评选出的优秀教材或是能满足新时代具体要求的教材。在2年的时间内所编写的教材应达到3部,教材的内容应能够反映出专业的实际特色,以项目驱动组织课程体系结构,编写出有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1.2.5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根据课程群建设目标,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不断的提升课程群的实践性,应设置具有足够特色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到实践课程中来,提升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课程的开出率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数比例都应达到100%。同时,应建立3个较为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和4个校内实训基地。

2建设对策

2.1发展对策。

2.1.1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针对现有教师和新任教师的培养,不断吸取兄弟院校的先进人才培养经验;2.1.2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的优化课程体系,在建设课程群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2.1.3在每一个课程群中应选好带头人,以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原则,所选择的课程带头应是一批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专业能力的骨干教师,定期召开课程研讨会议,对课程群建设实施计划进行调整;2.1.4狠抓实践课程教学,从实践环节上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2.1.5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建设课程群的具体要求为基础,规范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保证建设的有效实施。

2.2教学团队建设对策。

2.2.1应重点强化教师对的课程体系理解,明确培养目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掌握课程群的建设要点,在教学活动中不光能够教好一门课,要能上好专业相关的课程,从大局上对课程体系加深理解。2.2.2高校应大力的引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可以采取外聘和内部培养的方式,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团队结构,从而使课程群实施体系建设更加合理。2.2.3应加大对专职教师的教学和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深造,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全面的提升这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知识结构;青年教师应参与到“青培”课程中来,每两年到企业中通过“顶岗锻炼”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2.2.4进行科研工作时,应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学科科研交流的机会,不断的提升教师在理论上提高教学水平。2.2.5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国家或者省部委举办的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中,如系统分析、网络工程、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监理等课程,提高教师的“双师型”比例,将认证纳入到课程群建设中来,从而更好的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2.2.6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程建设的理解传授给年轻教师,使得年轻教师能够迅速的理解课程群建设的意义和实施方案,保障课程群建设的持久顺利进行。2.2.7通过不定期的举办听课、评教、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教师业务水平评价与进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2.2.8应组建一支由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操作团队,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由兼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比例,可以聘请企业中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

2.3课程群建设对策。

2.3.1在设计课程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应多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技能。2.3.2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工作,将所有的工作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和环节,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关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3.3应充分的考虑到用人企业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的具体要求,大力的组织职业教育的专家、IT行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和程序员以及外校的教师来共同探索软件技术的职业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和职业技能,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根据建议来修正相应的教学内容;2.3.4高校应鼓励教师申报省级和校级的精品课程,保证专业课程和教材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同时应将精品课建设与课程群体系建设融合到一起,以精品带动整个体系的建设;2.3.5在各个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应将审查合格的并且符合国家要求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进来,这样他们在完成了课程的学习过程后,也就具备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考试的能力,期末成绩与认证相挂钩;2.3.6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和校内的实训基地,大力的推行“教、学、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学分奖励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培训,提升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7针对实际发展与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各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好改善对策,并及时的调整相关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等;2.3.8教师在进行考试、教学以及备课等方面的工作时,应更加合理的使用校园网站和学院电子阅览室等优秀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

2.4教材建设措施。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型 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课程设计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课程开发

赴德国考察学习,通过课程观摩、企业参观、职教人士访谈,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近2年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思考与研究,本文试图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探讨我国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软件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德国没有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有信息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以及通信专业等,但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是按工作过程的实际工作顺序组织教学,是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根据学生将来面向的岗位群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学习的内容和应掌握的技能,在职业教育中这种课程教学方法比较贴近于实际,缩短了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方面的距离;并且有企业参与的教学,在职业教育当中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工作过程知识涉及企业整个的工作过程,它不仅包含工作经验,而且也包括有关生产目的与生产进程方面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起来的,不只是关于具体操作的知识,而且是有关不同的劳动怎样与企业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因此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学科知识中引导出来的第二手知识,它具有自己的品质,隐含在具体的实际职业工作中的。

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包括5个基本的环节:企业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设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路也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

2.基于全程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型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和对软件行业企业的调研,本文构造这样一个模型:基于全程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以系统化的工作过程为人才培养的主线,以实习实训为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以知识理论教学为个性化能力提高的补充,建立现代化、职业化、模块化的支持平台,严格规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管理,1见图1所示。

图1 全程职业化系统化培养模型

3.基于6步法的设计导向课程开发

德国职业教育倡导的行动导向是按照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实施“行动”教学,所谓完整的工作过程是指:经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的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用行动过程、用实践的方法进行学习。设计导向则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应该学习自我设计,应该不断提高设计工作过程的能力。实际上,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的契合是我们的目标。行动导向的教学也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行动导向的学习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行动导向的教学在理论上是从这样的假设出发的:动手和动脑活动之间不是以直线上升的形式发展,而是在两种成分之间动态的交互影响而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的。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技巧,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教学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更多地是作为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的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教”转向了学生“学”。

设计导向教学可以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目标引导,而方法选择和工作过程规划以及方案实施等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时,我们也应该考虑那部分有更高需求的学生。他们有潜力通过学习做到: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规划,完成方案设计,做出决策,进行实施,并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估及改进工作。

二、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1.基于全程职业化培养模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围绕核心课程设置的一整套课程。对于传统培养模式,其核心课程是专业理论课。而对于全程职业化系统化培养模型,核心课程设置则完全不同。如图2所示的软件技术课程体系。

图2 基于全程职业化培养模型的课程体系

2.课程说明

按照上述人才培养模型的基本思路,四个培养阶段以实习实训为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那么每个阶段的核心课程设置要打破原有课程设置的思路,进行全程创新。下面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对各阶段核心课程(即学习领域)设置进行说明。

(1)第一阶段,职业初步认识阶段,核心课程有:感知企业氛围、职业素质与企业发展案例、软件行业现状调研、职业分类与职业特点4门。这4门课程是新设置课程。感知企业氛围课程通过非专业性企业实习进行教学,在职业导师的帮助下逐步认识软件技术相关职业和认识课程学习的必要性。职业素质与企业发展案例课程通过企业参观和软件企业创业史、发展史讲解,使学生对职业素质提高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有个明确认识。软件行业现状调研课程通过网络搜索、图书资料查询、软件企业调查了解软件行业现状、学习掌握调研方法。职业分类与职业特点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设备给学生介绍职业分类并展示职业特点,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个基本了解,以便对自己选择的软件技术职业有更清楚的认识。

(2)第二阶段,岗位能力提升阶段,核心课程有:软件编程项目实训、软件测试项目实训、系统部署与维护、软件文档管理实训。这些岗位专业技能实训课程通过专门技能实训室和职业技能项目教学与专业岗位实习来进行实施。其中软件文档管理实训、系统部署与维护实训是新设置课程,也是较难实施的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半日专业实习环境与知识模块库提供的辅助教学环境进行协调配合,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充分研究以便实现这一阶段的多项岗位技能提升的目标。

(3)第三阶段,综合职业能力提升阶段,核心课程有:软件外包项目实训、中小软件企业研发项目实训、大中型企业软件项目开发实训。这些生产型综合实训课程也是全新设置。这些课程是按照软件行业企业类型进行设置的,而不是按照传统的专业知识课程进行设置的。

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含于“知识模块库”中,根据实践课程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室讲授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点播网络课件进行自学及远程教学。

学习领域相当于一门课程,但它与传统的一门课程不同,它不是学科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也不是工作过程的一个知识体系,它是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的完整的工作过程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以相关知识理论为补充的职业学习的一个完整内容。

三、软件技术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可以包含若干个学习情境,在新的教育模型中学习情境设计几乎等同于课程设计。基于上述模型的课程设计首先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设计原则

(1)以真实的软件项目实施教学或以真实的案例模拟真实项目的工作过程,采用真实的技术文档为教学参考素材。

(2)以软件行业当前流行的开发环境为主要教学工具。

(3)按照软件企业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课程设计。

(4)根据课程难度,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注意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状况,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案。

(6)按统一标准内容进行课程设计,要精选软件项目或案例,不能随意安排,要在一定时期内把教学内容标准化。

(7)按照6步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在课程实施时,教学活动是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应按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施的,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

2.课程设计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课程设计需要统一标准,而统一标准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包括教学文档格式方面。统一性与标准化是一种美,有利于课程的推广与发展;而多样性与灵活性是另一种美,是事物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多样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媒体、教学活动、方法等细节设计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要呈现多样性,如知识传授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规范:①获取与工作任务有关的信息、明确任务要求;②制定工作计划、安排进度;③选择方案、做出决策;④工作任务实施、完成工作;⑤对照任务要求、检查调整工作;⑥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方案;设计6步活动相关的知识、能力、方法、工具及教学的评价标准。

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课程设计得到最佳效果。

3.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案

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案是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的,尤其是软件项目教学。除选择适当的软件项目外,如何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进入项目中的角色,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如何进行学生分组,如何使学生加强合作,如何让学生按照行动导向的6步法进行项目规划、实施等,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是教学组织方案应设计的内容。

课程教学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明显的行动成果;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起始点,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4.考核方案的可行性

对学生进行教学考核的考核方案可以包括多种考核方法、考核形式、考核内容以及各项考核内容所占比例,考核内容可以包括课堂学习效果、考试卷、课业、报告、作品、项目文档等。设计一个考核方案首先要考虑其可行性,如果要在每次课堂都考核每个学生,采取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沟通或逐个考核每一个学生的方法,恐怕时间方面就是不可行的。将学生分组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软件项目采用分组教学是实践证明了的非常恰当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小组的作用可以给教师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小组组长记录组员情况,把考核标准制定好细则,让学生自评、互评变得可操作,教师进行小组整体考核和个别抽查。这样可以节省课堂考核时间,使考核方案可行性得到提高。

5.利用现有教学环境,逐步开发新的教育资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很大,但无论学校的教育资源是丰富,还是匮乏,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因地制宜,逐步开发新的教育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开展了多年,已开发的内容包括:软件技术专业标准、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部分课程课件、部分网络教学软件、项目案例集、教材、项目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和教学方案。这与我们的目标比仍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能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软件行业最适用的人才,根据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的结果及我们最后的目标定位――培养程序员、技术支持和软件管理人员,将建设一整套有效的、适用的、优质的软件技术课程教学文档和辅助资料。

教育资源丰富包括:有一批优秀教师,有丰富的教学资料,有多种教具、设备,还要有高效的教育管理团队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往往教育资源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丰富与否是相对的。只有与时俱进,跟随时展,跟随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变动,不断开发新的教育资源,才能保持教育资源丰富的状态。其中,高效的教育管理团队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关键。

四、结束语

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根据我国软件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创新,课程设计以行动导向、设计导向的理念为指引,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为己任。

紧密结合软件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改革创新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特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与IT公司深入合作,发展与更新课程体系,不断升级课程及教学规范,确保所培养的软件人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教学改革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课程设计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1+X模式;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

一、前言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高职软件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培养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做好相关课程的衔接问题,教学模式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软件技术课程强调对程序编程的掌握,实施操作技能的练习,重点加强学生对于编程语言的培养。而1+X模式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完成各项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中的“X”与学历教育没有关系,是学生学历教育之外参加职业培训的额外学习和额外收获。根据这个1+X模式,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可以对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如下研究。

二、技能人才模式改革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采取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人才培养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改革实践

(一)制定“1+X”课程设置方案要遵循的原则

对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单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软件基础教学要与专业教学融合,把市场需求作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制定“1+X”课程设置方案时可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基础性原则。高职的软件技术专业是一门偏基础性专业,是为专业基础教学服务的,软件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必须要会的。科学性原则,学校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各种教育手法,不同的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区别性。实用性原则。在学取教材时,要选取实用的教材,要舍弃对专业学习来讲不符合实际和不实用的知识。

(二)软件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软件技术专业,这些课程通常都有相关专业教师授课,软件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学生如何运用编程语言的教学。软件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在教授编程语言时,有更多的精力传授软件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教学,既可以减轻学生在日常学习压力,又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课堂上内容,熟练掌握编程语言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且己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软件技术课程可划分成不同的课程群,依专业的不同分阶段开设,实现为软件专业的学生构建软件课程体系的目标。

(三)依据行业需求,精化软件学习方向

软件的应用已普及到各个行业中,单纯的软件技术专业市场需求不多,因此,针对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可相继精化新的软件方向,与企业合作办学,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另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也日益加深,特别是软件行业,大量的外包定单进入中国市场,软件编码所需的都是外语专业,比如说英语或者日语。对于从事软件技术专业的人员来说,外语的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可开展软件技术与语言专业课的专业方向,进而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四)依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开展教学计划

在办学中,可充分利用专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实用人才。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分析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学校可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使软件技术专业所学内容真正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减小高职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重视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征求学校师生的意见,编制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图,开展的教学计划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视软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内容的编排,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加强编程语言基础的学习,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结构模块化,在专业方向上引入校企合作由企业或行业资深工程师讲授,学校必须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完成技能训练课程。

(五)加强课程体系研究和改革

企业是人才展现自己的载体,把企业真正所需的技术放在第一位,对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制定改革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实施1+X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高职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高职软件技术课程体系主要以模块的形式和综合化的方法构建,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必修课主要学习本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选修课可以和专业方向相结合,满足学生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这样可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课程的开发中,高职学校可重视课程综合化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也可以节省课时,在开展综合过程中,要加强内容,摒弃繁琐的理论指导和与职业能力无关的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和科技内容,提高课程的含金量。

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X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X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由于现阶段高职考试制度,使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高职院校多采取单一的授教方式,把课本知识内容传授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了解不同,专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也较大,个体需求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师难以开展创新教育,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较少,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影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技能,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不轻言放弃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较好的进步和发展。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1+X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

1+X制度属于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实施1+X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高职院校通过引导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1+X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技能对学习成果的认定。实施1+X模式,积极推进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项目/任务”实训模式,选取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训内容,让学生严格遵循业界主流的软件过程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可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本文介绍了我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

关键词:综合实训;职业能力;实训模式;“项目/任务”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人才的需求之间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行业主流技术脱节;学生在校所学大部分为理论知识,缺少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和团队协作技巧。因此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必然要经过一个再培训的过程,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的问题。通过毕业前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并严格遵循业界主流的软件开发过程,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亲身体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编程技巧、团队协作技巧、项目理解的方法以及掌握项目实施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极大缩短与实际企业所需软件开发人员的距离,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开发人员。

1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设计

(1)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的模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采用“项目/任务”实训模式,内容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WebEDU(互联网教育平台及资源),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技能综合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适用于已经学完软件技术专业的所有专业知识,能熟练进行程序编码的专业学生。对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学生更为适合。项目的选择要求具有生产性、可操作性和成果可展示性。项目要有符合标准和商业经营要求的、轮廓清晰的说明,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实训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并注意安排小组工作,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注重学生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2)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的整体设计思路

软件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项目或任务的设计:由具有企业开发经验的指导教师根据软件工程师的职业要求设计一项要求学生完成的综合性项目,或者来源于企业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项目,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技能(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web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综合于一体。

项目或任务的组织实施: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达到培训目标,现在对学生实施“项目组”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分组原则如下。

每组为7个学生,最多不超过9个。

每组学生划分成为四种角色,分别是项目经理、分析师、程序员和测试员。其中项目经理1名,分析师2名,程序员和测试员都将全员参与。

项目组遵循一定的项目协作和汇报机制。

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学生将项目或任务的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展示要求由小组派代表现场运行所完成的实训项目,并进行现场答辩,评委会将根据成果内容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分。

2实训内容与教学方法

(1) 实训内容

WebEDU(互联网教育平台及资源)项目是一个实际的基于J2EE的WEB应用平台,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具有高可用性的远程教育平台,以配合软件技术教育的面授培训,使得开发的软件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本系统传授给全国各地的学员,实现学员的学籍管理、考试认证、作业处理、网上辅导、网上交流等教学教务管理。同时,要能够用软件教育平台信息,管理教员、课程和加盟教学点。其整体结构如下图。

该系统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加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使得远程教育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所有教学及教学管理软件都将基于构件的体系结构模式,具有实时、交互式的特点。该平台将能够运行多门课程,是一个统一的教学/学习、网上辅导及讨论、自我测验的系统平台。计划开发的软件系统将具有简单、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本项目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通过J2EE构建Web系统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提供完备的项目开发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对实际软件项目的理解力以及其对项目开发过程的掌握。

(2) 教学方法

我院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按照软件的基本开发流程展开实训,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验收”四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具体如下。

Ø 需求分析:首先由教师以客户的身份给出项目的总体功能要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鼓励学生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扩充和完善系统的功能。

Ø 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总体设计,指导学生写出了详细的概要设计,设计数据库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Ø 详细设计:学生按照开发计划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完成项目的开发。教师负责答疑。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Ø 测试验收: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测试,教师负责验收。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3实训环境与条件

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项目实训的效果并控制培训成本,我院采取集中式实训的方式,时间为4~5周。教师应对时间做阶段性的划分与安排,由学生按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完成实训计划。

整个实训要求在机房内进行,因为是实际的项目开发,所以要求每一个参与培训的学生能够拥有一台开发机器。具体的软硬件环境如下。

硬件环境

CPU:不得小于P4 1.8GHz

内存:不得小于512MB

空余硬盘空间:不小于20GB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中文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WorkStation

支持环境:Tomcat/JRUN(Apache)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JDBC

编程语言:JSP、html

设计工具:DreamWaver、Eclipse等

师资要求

WebEDU项目实训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开发,其系统的真实性和开发过程的仿真度都相当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必须具有基本的项目管理能力。本项目实训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实际项目的管理,并且由于项目经理是由学生担任,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分析出项目经理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给予指正。

② 必须具有项目开发经验。本项目要求严格遵循项目开发的流程进行开发,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实际开发经验,能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

③ 教师必须具有评价学生成果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和项目实际实施能力和经验,评价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对项目把握能力水平。

④ 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服务器技术和web开发技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考核与评价

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中,只有具有了严格的质量评估与审核体系,才能使得实训更具有高效性。综合实训的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导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40%;二是答辩演示评价,主要是对作品的评价,占总成绩的60%。

(1) 指导教师的评价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内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考核,见表1。

(2) 答辩演示评价

答辩小组由本学科中级以上职称者5~7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两人),主要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答辩情况进行打分,见表2。

参考文献

[1] 梁琦等. 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谭浩强等.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存在问题;总结应用;软件技术

1 关于工程造价管理模块中软件技术的分析

1.1 随着信息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范围不断得到扩大,其工程造价的管理参与方式越来越广泛,其经历的时间也比较长,信息需求量也比较大,其变动也比较频繁。通过对造价确定方法的控制,更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设的应用效益,避免其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的应用,这是当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趋势,就是进行计算机操作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进行传统的工程造价操作方式的更新,满足现阶段工程造价科学化、规范化、现代的需要,提升当下工作的质量及其效益。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过程中,工程项目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当下社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经营方式的转换,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应变能力,这对于日益竞争复杂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应用。这就需要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市场导向模块的优化,进行投资估算模块、设计概算模块、施工图预算模块等的协调控制,进行合同价的积极确定,保证现阶段竣工结算模块的优化,保证其整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管理环节的有效开展。实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此推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因此,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2 在当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顺应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趋势,是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这是当下时代的发展需要。一般来说,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开展,离不开其控制量、竞争费用、放开价等模块的开展,这就需要进行工程造价整体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其有效改革,保证定价权的积极优化,满足施工企业的工作需要。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应对材料品种及其材料价格展开分析,保证先进信息的获取,保证加工模块、处理模块等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根据工程造价管理的性质得知,其本身就具备比较大的工作强度,其应用效率也比较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工作差错。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保证工程量的控制,进行工作强度的优化,从而有效应对其工作差错问题,加大程度的提升了工作的综合效益,这样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便于管理。因此,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提高工程造价工作水平的内在需要。

2 计算机软件技术体系的健全

2.1 在现代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现代软件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工程量计算软件的应用,其是国内软件较长使用的方式,比如图形法,这就需要专业工程人员进行识图能力的提升,进行该软件操作下的图纸构件及其尺寸的深入分析,满足系统自动化设计的需要,进行工程量的有效计算,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得出,从而实现工程图纸的有效扫描,保证光栅文件的有效应用,这就需要进行软件处理模块的优化。

通过对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更利于进行构件类型及其几何参数的分析,进行工程量的有效计算。这就需要进行设计单位的CAD文件的积极应用,满足CAD环境模块下模式识别工作的需要,保证CAD软件的有效应用,配合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环节。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是直接使用线条作图。

在工程造价计算软件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其软件的基本功能,该套软件实际上就是套价软件,其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的积极计算,保证工程领域的有效开发,通过对多种造价模块的优化,更有利于实现其效益的提升,保证造价软件的正常应用,满足现阶段的工程量清单的工作需要,提升工程造价的综合应用效益。再使用工程造价计算软件,找出定额子目输入造价软件,选择已预设好的取费表模板,计算汇总,马上就生成用户需要的报表。计价、汇总、分析、显示,打印一气呵成,前后只需要很少时间,效率大大提高,使概预算人员能把精力投入到更关键地方去,提高概预算的质量。

2.2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企业的现阶段发展,促进计算机的应用,工程造价管理模块也需要依附于网络而生产,这就需要进行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建设体系的健全,保证企业内外信息网络化模块的优化,比如进行服务器模块、浏览器模块等的协调,保证现阶段数据库的有效开展及其利用,进行数据库开发技术的优化,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网络化的开展,以提升其综合应用效益,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网络条件下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将会在投资项目评价软件、设计概算软件、建筑辅助设计软件、施工图预算软件、建筑业的价格信息网和企业内部信息资料库之间建立无缝连接的通道,在项目评估、工程设计、造价管理等各部分工作间实现数据信息的低成本转移。

在当下工程造价工作模块中,进行信息处理集成化模块、智能化模块等的协调是必要的,从而满足现阶段信息处理的需要,比如进行企业定额编制模块、投标报价模块、施工管理模块等的协调,进行数据收集体系的健全,保证造价指标系统、工程设计模块等的协调,实现CAD系统与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结合,进行CAD系统绘图模块的有效开展。可以直接利用CAD软件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借助局域网传输到工程造价应用软件上,再根据结构部位及尺寸等方面的要求,自动在价格信息资源库中提取数据进行计算。这样不仅确保了设计数据一致性、准确性,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招标投标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集成化与系统性。

2.3 通过对产品专业化模块、接口标准化模块的优化,更有利于提升当下工程造价的应用效益,这就需要针对现阶段的工程造价水平、功能展开分析,进行先进的造价软件的应用,保证公司自身强势软件的设计,以开拓国内软件的应用空间。在某一个具体的造价功能上做大做强,而不是涉及造价工程的各个方面,这是不现实的,工程造价的涉及面十分广泛,面面俱到的软件往往无法将造价功能做的深入和专业化,而这样的软件也因为缺乏专业性而遭到市场的淘汰。

通过对不同造价软件彼此数据接口的标准化,更有利于进行工程造价软件兼容性的提升,保证国内造价软件体系的优化,进行国内造价软件应用范围的提升,进行其整体应用水平的提升,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该模块中,要做好工程造价的计算机应用工作,提升其综合应用效益,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整个国内造价软件的标准化、通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工程造价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并主导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

3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模块中计算机软件技术方案的优化,有利于提升现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益,优化其内部管理结构,保证现阶段工程造价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蕾,刘宽虎,宋林辉.基于技术间断的不可逆产品替代陷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7).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行业升级岗位群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俞淑燕(1980-),女,浙江诸暨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绍兴312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互惠模式研究——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视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G26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2-02

一、软件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平稳增长,软件人才需求继续增大,但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相关就业率不高。就江浙沪地区来看,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30%。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高职软件技术“通才”缺乏竞争力。国内大专院校培养的大多是软件技术“通才”,学生往往具备较全面的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缺乏针对性很强的基于行业特定业务的软件开发能力。

2.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传统,与行业脱节。软件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更新的速度。以开发平台为例,每年都有版本和技术上的更新,但是教学却没有同步更新。

3.教学内容精与泛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不少高职院校总是惧怕学生毕业后这个没学、那个没上,因此基本沿用本科教学体系,而学生本身基础不好,都听不太懂,也不愿意听;或者因为软件领域的开发工具比较多,很多工具都学习了,但是却都不精,一样上不了手。

4.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虽然各地各校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很多,但是真正合作好,让学生能够参与项目过程的还是很少。一方面是由目前软件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学校、老师和公司企业的融合度有关,要真正达到校企双方的共赢有一定难度。

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1.找准人才特定服务域,深入行业调研获悉行业信息,结合学院自身,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政策支持也将保持较大力度,软件技术人才需求量也较大。社会目前急需的是具备行业应用开发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根据学院的专业实际,我们把软件技术着眼于通信行业中的增值业务。

针对本专业学生可能的就业区域,我们走访了江、浙、沪从事增值业务领域的多家企业,并对目前增值业务领域的软件产品进行了分析,认为手机软件开发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人才需求量极大;对目前主流的几个手机操作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Android操作系统市场潜力巨大,开源,易上手。另外,考虑到网站开发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需求量,并且其就业灵活,因此仍保留这个方向。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和Web开发。由此设定三个岗位群:初始就业岗位群为软件开发人员(包括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开发人员和Web开发人员);衍生就业岗位群为软件测试员、技术支持员、软件销售员;发展就业岗位群为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2.依据目标岗位群,提取职业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规律,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由岗位群分析得出各个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再依据职业能力进行学习领域分析,构建专业核心、专业支撑、岗位适应和纵向延伸课程这一系列课程体系,并由此编制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度表。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考虑学生技能培养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有选择地对相应课程进行反复强化。(2)课程设置系统化、层次化。对于专业课程形成明确的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对于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支撑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提高。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一阶段是在学与做结合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阶段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应用方法和工具进行项目训练,第三阶段是能够让学生走出学校,在校企合作基地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3)课程设置分方向,分模块。网页开发课程为一体系,手机软件开发为另一体系,在这两条主线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再辅以一些辅助工具和知识的学习。在前期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到了第三、四学期的时候进行分方向培养,让学生有侧重地进行选择。(4)整合课程内容,突破单一的“一课程一学期传授”的模式。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对于单门课程如果经过取舍不足一学期的,可以将部分课程合并,或者不开满一学期;对于部分课程采用集中强化巩固的方式,如在多媒体制作课程中整合Pho? toshop或Firework、Flash制作课程等。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1)从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入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建设上,以“理论必要,突出实践”为基调,与社会行业单位合作开发一些能体现高职特色的教材。(2)实现学校与企业、校内与校外一体化,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争取与更多的中小软件企业合作,争取有企业把实际开发项目放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师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争取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教学,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即刻转入生产性实训室,由企业的项目经理带领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3)加强教师培训,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积极跟进行业升级,并迅速反映到学生培养当中。吸纳企业工程师,成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担任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项目开发、教材讲义编写等。(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树立新的高职教学过程质量观。在监控评价上,要注重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监控评价,提高实践教学地位,以保证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对于理论课教学要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时间的比例。强调学生的“学”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侧重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与提高。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自学方法、实践方法、调查方法等。(5)推进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监测教学方案的落实;积极推进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以期共管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4.专业建设团队要对行业市场有预见性,同时要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保持与行业的紧密度,将行业更新反馈到人才培养中,主动适应行业升级。高职学生的培养如果在时机上占有先机,那么竞争优势就会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行业信息与动向,保持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要有对行业发展的灵敏嗅觉。

在高职学生中,学习氛围营造和兴趣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行业背景,与运营商协商,让学生享受优惠地拥有一台Android手机,一方面解决后期的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学生随时可以操作Android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就能迸出一些软件的点子,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或者宣传,如讲座、沙龙等,让学生了解移动开发的各种应用和前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洪晓红,孙文荆.中国IT产业呈现“井喷”将增万余软件企业[DB/OL]. 省略/n9010c22.aspx,2009-12-08.

[2]刁爱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7篇

法定代表人:张弘,所长。

委托人:王志雄,北京市海淀区东方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委托人:韩德晶,北京市观韬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广东省珠海市恒开电子发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史晓楠,总经理。

委托人:梁人华、杨志刚,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市海淀区恒开电子产品经营部。

法定代表人:史晓楠,经理。

委托人:梁人华、杨志刚,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北京市海淀区东方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东方研究所)因与被告珠海市恒开电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开公司)、被告北京市海淀区恒开电子产品经营部(以下简称恒开经营部)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案,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东方研究所诉称,1989年11月,原告开发成功单片机高级语言交叉调试窗口(简称CDW),推向市场,并于1993年2月26日获得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1990年初,被告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非法销售原告软件产品CDW.对此,原告于1993年4月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院于同年12月15日,判决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停止发表、复制、销售CDW软件,赔偿损失19.973万元,并在《中国计算机报》一版位置向原告赔礼道歉。被告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在执行判决期间,又继续非法销售原告的CDW软件。原告经海淀区公证处取证,证实了被告的非法销售活动,其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利益,给原告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故请求法院判令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

被告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辩称,被告承认侵权,但不是故意侵权。因该软件是被告委托他人研制的;原告要求赔偿100万元无事实依据,故不同意其诉讼请求。

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1989年11月,原告东方研究所开发完成软件产品CDW,并于1992年10月28日向中国计算机软件登记中心申请登记。1993年2月26日,东方研究所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为930010.该软件零售报价人民币600元。东方研究所从1990年1月开始与单片机开发系统配套销售。1993年4月,东方研究所以被告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非法销售其软件产品CDW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立即停止侵权,赔偿损失90万元,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开赔礼道歉。法院于1993年12月15日判决: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发表、复制、销售软件产品CDW;赔偿东方研究所经济损失19.973万元;在《中国计算机报》一版位置发表声明,向东方研究所赔礼道歉。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服判,没有上诉。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虽执行了判决,但仍保留有CDW软件及说明书。1993年9月,恒开公司通过福来得信息咨询公司介绍认识刘盛鸿、许勇,并交给福来得信息咨询公司服务费50元。恒开公司称,口头委托刘盛鸿、许勇为其研制一个主要功能达到CDW的软件,并借给2人1盘CDW软件及文档和1套开发系统。1994年1月,刘盛鸿、许勇将其研制的MBU软件源程序交给恒开公司。恒开公司付给了2人开发费。另查,刘盛鸿、许勇不是福来得信息咨询公司工作人员,人在何处,未能找到。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从1994年11月至11月,共销售MBU软件60套,同时附有CDW用户手册,但在其销售发票中未查到MBU软件名称。经对购买其开发系统的用户进行抽查,均带有CDW软件。1994年11月10日和14日,在合议庭主持下,邀请有关专家、东方研究所和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参加,对CDW软件与MBU软件是否两个独立作品进行了现场听证、演示和勘验。勘验结论为:所谓MBU软件,实际上是略作改动和修饰的CDW软件的复制品。东方研究所、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对该结论未提出异议。

以上事实有东方研究所开发的CDW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北京市海淀区公证处公证书及公证的证据,1993年海经初字第231号判决书及在恒开经营部查封的CDW用户手册,8098-MBU高级语言交叉调试窗口试验指示书,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销售发票等在案证实。

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计算机软件作为智力成果,其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原告东方研究所开发的CDW软件依法享有著作权。但是,被告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在1993年12月25日判决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后,又将CDW软件略作改动和修饰后,以MBU软件名称进行销售。其行为违反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六)项“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复制或部分复制其软件作品”、第(七)项“未经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同意向公众发行、展示其软件的复制品”的规定,属故意侵权。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侵权行为情节严重,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辩称,MBU软件是委托他人研制的,不是故意侵权的证据不足,不能成为免除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东方研究所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理由正当,应予支持,其赔偿数额依据被告侵权行为的情节、后果酌情裁判。据此,该院于1994年12月20日判决如下:

一、被告珠海市恒开电子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恒开电子产品经营部停止对原告北京市海淀区东方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开发的CDW软件的侵权行为。

二、被告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共赔偿原告东方研究所经济损失5.06万元,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一次付清。

三、勘验鉴定费1200元(原告预交),由恒开公司、恒开经营部共同负担,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交纳。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提出了基于java技术的网管系统体系结构。这种结构是典型的三层体系结构:客户表示层、中间服务提供层以及数据永久存储层,同时对每层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1. 引言

随着web/java技术的成熟及其在internet上的广泛应用,网络管理技术和模式迎来了又一次革命。在网络管理领域,通过web技术(如web服务器,http协议、html和java语言等)来集成网络管理系统,就能够获得可运行于各种平台的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特别是目前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工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集中式管理模式,而要求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分布计算能力。近几年来随着java、ejb[1]、xml[2]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人们对网络管理的分布式要求已成为现实。

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

网络管理系统从结构上来说,由两部分组成:管理应用层和为之提供服务的下层结构软件。下层结构软件包括管理信息库(mib)、图形化用户接口(gni)、网络通信接口(nci)。它们通过一组应用编程接口(api)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1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的特点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3]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由于具有如下特点:

(1)分布性。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适合于分布式网络管理。

(2)跨平台性。网管人员可以从任何平台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网络,这就解决了由多平台异构而导致的互操作性问题。

(3)成本低。界面更加友好,管理方式更加简单方便,降低了网管成本。

(4)效率高,安全性好。采取瘦客户机/胖服务器模式,大量繁重的计算和存储任务交给web服务器完成,这样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使用户能更灵活的操作网管系统,同时借助/network/">网络管理软件的实现

4.1前端与后端服务器数据的交换

位于中间层的前端与后端服务器可以通过xml来实现数据交换。xml是一种标准的数据交换语言,通过利用xml使系统间的数据访问变得更加容易。具体实现可以通过前、后端服务器中的xml解析器来对xml的语法及语义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提取。通过灵活的配置文件实现了应用的可扩充能力。

4.2客户表示层

通过web客户端可以查看t比特路由器故障告警信息、路由器性能、各种统计图及进行路由器的配置等。通过浏览器,用户可以直接对数据库中不需要的信息进行删除。

客户表示层通过基于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中间服务层,这种访问包括两种方式:一种为基于web的java客户端,另一种是基于web的html客户端。基于web的java客户端与前端服务器采用rmi、corba、socket或http协议进行通信;基于web的html客户端采用http协议实现与前端服务器的通信。这两种基于web方式的客户端是是目前在网络管理中比较流行的方式。

4.3实现中涉及到的java、java相关技术以及xml技术

java、java组件技术以及xml技术为开发t比特路由器网管系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工具支持。

4.3.1xml技术

在现代网络管理中,利用xml技术有利于实现管理信息交换与存储的标准化。例如在网管系统中不同权限的用户所关联的菜单功能是不同的,有些用户只能对系统进行查询,而有些用户除了查询功能外,还有修改功能。这样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xml作为配置文件来进行相应的功能定制,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系统权限的需求与管理。利用xml作为配置文件,有效地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充性。

4.3.2ejb技术

ejb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组件模型,这一技术可以使开发人员将精力集中在解决自己业务方面的问题上,而依靠j2ee平台来解决系统级的复杂问题。这种侧重点分离的开发方式有利于快速地开发出具有可扩充的、易于理解的以及高可靠性的应用软件。前端服务器通过利用ejb技术,可以实现许多的高级功能,如可扩充性、事物支持、数据库集成及负载均衡等。

4.3.3java applet技术

java applet是java的小应用程序,以class的形式嵌入到html,通过主页到internet,网络用户访问服务器的applet时,applet就下载到本地,然后在浏览器中由本地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applet客户端是实现网络实时管理的有效工具。基于swing的applet客户端弥补了纯html客户端与用户互动性差的弱点。

5. 结束语

通过对t比特路由器网管系统的开发,可以抽象并提出现代网络管理系统的多层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整个模型的体系结构层次分明,各层完成各自的任务。其中位于中间层的后端服务器完成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的核心部分,如故障告警、性能管理等。位于中间层的前端服务器起到连接客户表示层与后端服务器的功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当客户请求对数据库进行写操作时,直接将这种请求交给后端服务器来处理,通过后端服务器安全认证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当客户请求对数据库进行读操作时,前端服务器可以直接与数据库通信,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利用xml技术、java及java相关技术使开发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安全性以及跨平台性。这种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方式正是符合现代网络管理的特点与要求,希望这种网管软件体系结构对其它类似软件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ed roman, 精通ejb(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提出了基于java技术的网管系统体系结构。这种结构是典型的三层体系结构:客户表示层、中间服务提供层以及数据永久存储层,同时对每层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1. 引言

随着web/java技术的成熟及其在internet上的广泛应用,网络管理技术和模式迎来了又一次革命。在网络管理领域,通过web技术(如web服务器,http协议、html和java语言等)来集成网络管理系统,就能够获得可运行于各种平台的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特别是目前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工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集中式管理模式,而要求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分布计算能力。近几年来随着java、ejb[1]、xml[2]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人们对网络管理的分布式要求已成为现实。

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

网络管理系统从结构上来说,由两部分组成:管理应用层和为之提供服务的下层结构软件。下层结构软件包括管理信息库(mib)、图形化用户接口(gni)、网络通信接口(nci)。它们通过一组应用编程接口(api)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2.1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的特点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3]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由于具有如下特点:

(1)分布性。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适合于分布式网络管理。

(2)跨平台性。网管人员可以从任何平台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访问网络,这就解决了由多平台异构而导致的互操作性问题。

(3)成本低。界面更加友好,管理方式更加简单方便,降低了网管成本。

(4)效率高,安全性好。采取瘦客户机/胖服务器模式,大量繁重的计算和存储任务交给web服务器完成,这样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使用户能更灵活的操作网管系统,同时借助/network/">网络管理软件的实现

4.1前端与后端服务器数据的交换

位于中间层的前端与后端服务器可以通过xml来实现数据交换。xml是一种标准的数据交换语言,通过利用xml使系统间的数据访问变得更加容易。具体实现可以通过前、后端服务器中的xml解析器来对xml的语法及语义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提取。通过灵活的配置文件实现了应用的可扩充能力。

4.2客户表示层

通过web客户端可以查看t比特路由器故障告警信息、路由器性能、各种统计图及进行路由器的配置等。通过浏览器,用户可以直接对数据库中不需要的信息进行删除。

客户表示层通过基于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中间服务层,这种访问包括两种方式:一种为基于web的java客户端,另一种是基于web的html客户端。基于web的java客户端与前端服务器采用rmi、corba、socket或http协议进行通信;基于web的html客户端采用http协议实现与前端服务器的通信。这两种基于web方式的客户端是是目前在网络管理中比较流行的方式。

4.3实现中涉及到的java、java相关技术以及xml技术

java、java组件技术以及xml技术为开发t比特路由器网管系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工具支持。

4.3.1xml技术

在现代网络管理中,利用xml技术有利于实现管理信息交换与存储的标准化。例如在网管系统中不同权限的用户所关联的菜单功能是不同的,有些用户只能对系统进行查询,而有些用户除了查询功能外,还有修改功能。这样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xml作为配置文件来进行相应的功能定制,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系统权限的需求与管理。利用xml作为配置文件,有效地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充性。

4.3.2ejb技术

ejb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组件模型,这一技术可以使开发人员将精力集中在解决自己业务方面的问题上,而依靠j2ee平台来解决系统级的复杂问题。这种侧重点分离的开发方式有利于快速地开发出具有可扩充的、易于理解的以及高可靠性的应用软件。前端服务器通过利用ejb技术,可以实现许多的高级功能,如可扩充性、事物支持、数据库集成及负载均衡等。

4.3.3java applet技术

java applet是java的小应用程序,以class的形式嵌入到html,通过主页到internet,网络用户访问服务器的applet时,applet就下载到本地,然后在浏览器中由本地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applet客户端是实现网络实时管理的有效工具。基于swing的applet客户端弥补了纯html客户端与用户互动性差的弱点。

5. 结束语

通过对t比特路由器网管系统的开发,可以抽象并提出现代网络管理系统的多层软件体系结构模型。整个模型的体系结构层次分明,各层完成各自的任务。其中位于中间层的后端服务器完成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的核心部分,如故障告警、性能管理等。位于中间层的前端服务器起到连接客户表示层与后端服务器的功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当客户请求对数据库进行写操作时,直接将这种请求交给后端服务器来处理,通过后端服务器安全认证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当客户请求对数据库进行读操作时,前端服务器可以直接与数据库通信,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利用xml技术、java及java相关技术使开发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安全性以及跨平台性。这种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方式正是符合现代网络管理的特点与要求,希望这种网管软件体系结构对其它类似软件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ed roman, 精通ejb(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设计;软件应用

在企业实际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出来。而如何结合企业经营项目开展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研究工作,就是目前各个企业的工作重点及难点所在。

1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设计流程

想要应用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开展新时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结合工作需求,明确软件技术的设计要点,掌握技术的基本设计流程。

1.1功能设计工作

本文主要以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为例展开分析,在实际进行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技术的研究工作时,首先,企业应当分析出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有哪些。一般来说,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对资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基本工作,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和繁琐。因此,软件系统应当具备自动分类的功能。其次,为了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还要具备数据备份功能。同时,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优势就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便捷完成信息的存储、传递、修改等工作,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最后,在软件技术的设计环节中,技术人员要重点关注于网络连接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开展资源共享工作,保证档案资源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此外,还可以为系统设置打印功能,减少手工劳动的强度。

1.2系统结构建设

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设计工作应当从系统结构设计环节入手,设置资源存储层,建立数据资源库,按照不同档案类型对数据库进行分类设置,给资料查找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应当从软件操作界面的框架结构建设工作入手,结合企业经营项目类型和独特的文化精神,进行界面布局的优化设置工作,提高软件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最后,是安全防范结构的建设工作,通常技术人员会在网络准入口以及登录界面设置安全防御机制,降低系统受到安全风险干扰的几率。各个企业都应当充分意识到完善系统结构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应当重点关注于技术人员对软件技术的应用情况,确保计算机技术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2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实际操作计算机设备完成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时,还有一些操作要点需要遵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

2.1人员培训工作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存储和分类,给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实际的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操作。因此,企业必须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了解新时期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所在。安排专家为员工传授先进的工作经验,并应当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引导员工自觉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在这个环节,企业要注重于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让员工能够不断总结档案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优势及不足,研究优化系统结构建设方法及软件操作方案的可行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2.2管理机制建设

企业档案当中涉及到的信息数据有很多,包括企业的发展历史,项目运行的数据信息,员工个人信息及客户个人信息等等。这就要求企业明确哪些档案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哪些档案属于私密文件。然后在应用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时,在内部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从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入手,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档案资料被篡改或丢失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档案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软件平台上为每位员工设置登录账号,以密码登录的方式核实登录平台的人员身份信息。再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能需求,设置其可以查阅以及修改档案数据的权限。从而为档案数据提供双重保护,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对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体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根据时展情况和档案的使用年限,对失效档案进行集中清理。最后,将同类项目的档案数据整合起来,分析出项目流程设置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及时修改。以便于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达到优化工作内容和形式,推动企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2.3相关注意事项

在应用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第一,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因此,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软件的实际应用效果,就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还涉及到资金成本的投入问题,企业应当安排财务管理人员做好经济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第二,设计计算机软件进行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在软件功能的研究工作上,对档案材料可以进行目录检索,也可进行文件内容全文检索;与打字机文件对接,可直接使用打字机的文件,减少文件材料手工录入量。在这个环节中,技术人员应当保证系统能够实时地反映档案文件分发、借阅、利用、移交、销毁、统计等情况,这是有效减轻员工工作压力,提高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应用效果的关键环节,需要各个企业引起高度重视。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方法 工具软件 案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52-02

1 研究背景

当今,软件产业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领域,软件开发和管理人才紧缺的状况非常严重[1]。然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软件人才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中高级人才的匮乏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软件工程是大学培养软件人才的必修课程,更是中高级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专业素质之一。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从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到小型医疗设备(如彩超/B超,心电监护仪),都必须要集成对采集的医学图像或信号的显示、分析和诊断软件。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软件工程的知识,以便为高端的医疗影像设备、监护设备和医学分析仪器设计优秀的显示、分析和诊断软件奠定基础。由于软件工程课程讲授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都比较抽象,国内高校的软件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尚处在一种探索和发展阶段。其教学方法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思路为主,即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通常导致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利用相关的专业工具软件和所学理论知识来实质性地开展项目,推进项目和维护项目,即实践能力不足。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的课程[2]。为了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将一套专业工具软件的实践使用、案例分析和抽象的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运用工具软件分析和设计具体案例中,更深刻和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软件工程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知识来管理和开发软件项目的实践能力。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有选择地集成了数个当前软件工程领域内流行的专业软件分析工具,并让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分析和设计具体的项目案例,从而使学生获得实践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部分相关知识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让培养的学生既熟悉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主流分析工具,又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点,并使之融会贯通。我们认为通过使用相关的具体软件工具,来一步一步实现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将获得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案例分析方式更好的、更生动的教学效果。此外,熟练掌握这些专业分析工具本身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一环,让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基于工具软件实践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高效的实践活动是掌握软件工程课程中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最佳途径[3]。而如何保证实践活动的高效率呢?在我们这个基于工具软件实践的教学方法中采用了以下两个方面来保证:(1)选取当前软件工程领域最流行的软件设计和分析工具。通常这些软件管理和开发的专业工具已经将软件工程领域业界的通用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中,就会不知不觉地以软件工程的思维方式和开发模式来管理、分析和设计软件,从而实现了将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贯穿于学生开发实践的全过程。(2)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的软件开发案例集合。这些案例的选择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了具体的目标。在管理、分析和设计这些软件开发目标中,学生将掌握这些案例是如何从需求一直做到测试的,理解每个步骤之间的演变过程,弄清楚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具体要完成的工作,掌握这些阶段的模型是如何推导的,并且是如何保证可回溯的,软件开发过程是如何管理的。

2.1 专业软件工具的选取

依据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和当前软件工程邻域的流行的专业分析设计工具,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三种软件工具:IBM公司的Rational Rose、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和HP/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功能测试工具WinRunner。各软件工具描述及使用工具的教学目的如表1所示。这三种软件工具的学习使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工程的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点,参考工具中的开发案例,了解该领域最新的发展成果。

2.2 软件开发案例的选取

软件开发案例需要精心地选取,选取的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案例又分为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教学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引入软件开发的实际案例,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教学应以应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案例为主线,以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为辅线,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的教学案例最好来源于教师自己熟悉的软件项目,将一个典型的、完整的、易于理解的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案例引人教学中,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实践案例,即学生在实验课中及课后需要完成的软件开发实际案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定数个复杂度中等的实际案例。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教学和实践案例可以选择心电监护仪、MRI图像重建和显示、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学图像显示和分析软件等具体的实际案例。在这些实际案例中,由学生们自由组合的小组任意选其一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开发,并上交开发的实际成果,如软件规格说明书、分析设计中的各种文档视图、独立运行的开发软件和源代码、测试规格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等等。这种将感兴趣案例和分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又体会到软件工程中的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知识的重要性。

2.3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工具相结合

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均可纳入每个软件的软件生命周期中。而在软件工程业界各种软件工具中,某一些完整涵盖了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项开发活动,如Rational Rose和PowerDesigner,而另一些则专注于某一项软件开发活动,使该项软件开发活动功能更专业更强大,如Win Runner。这些软件工具都提供了软件项目开发的完整的建模解决方案,都支持统一建模描述语言(UML),包含各种软件工程建模的动态或静态视图。在选定了具体开发案例后,让学生以开发组的形式,运用这些软件开发建模、测试工具来完成相关软件开发案例的开发工作。学生在开发过程中,鼓励阅读这些软件工具的帮助文件,这不仅有利于对书本上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如何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这种具体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最终学习效果明显提升。每一个软件的熟练使用本身就是需要对软件工程专业邻域知识牢固掌握和相关开发案例的详细分析,需要大量的实践时间。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先抓住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这条主干,完成对软件开发各项主要开发活动的学习理解。其它更深的问题及细节可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学习完成。

3 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软件工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将软件工程知识、案例实践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专业针对性,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将本课程与学生已学过的其他计算机类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应初步具备程序设计(如面向对象的C++语言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图形化界面设计等相关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将理解、掌握与软件工具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在软件工程开发实践中,深刻理解什么是软件工程,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软件工程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牢固地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过程、手段及工具软件;体会运用工程化思想进行软件开发,进行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的重要性;再次,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将“课堂讲授、案例的工具软件实践、课后进一步思考和阅读”三者紧密结合。“课堂讲授”主要是让学生切实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思想,无需死记硬背。“案例的工具软件实践”是根据具体的软件开发案例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软件工程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在掌握高效软件工具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课后进一步思考和阅读”是进一步阅读相关的软件工程及项目开发方面的书籍,软件工具的帮助文件,了解先进设计方法和最新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过程、手段及工具软件运用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结合。这可以通过选取具有该专业背景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来实现软件工程知识在此专业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此外,以介绍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相关专业软件的设计特点为辅助,使学生了解当前软件工程在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开发中的最新成果。

4 结语

软件工程是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多种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工具使用和具体的软件开发案例实践紧密结合。此外,本教学方法紧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选择具有该专业背景的开发案例,有效地融合了专业知识和软件工程知识。本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医疗设备及仪器的软件开发人员,特别是高端大型医疗设备的软件开发高级人才做准备。本教学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学生的好评,当然本教学方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孙水华,郑磊,林志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1,14:16-18.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2篇

据悉,通软(英特尔博锐技术)中国解决方案中心将在北、上、广三地设立服务机构,除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以外,还将为博锐技术用户提供通软桌面终端管理方案及相应支持等增值服务,为博锐技术销售商提供解决方案产品。此外,作为英特尔博锐技术的中国解决方案中心,通软还要为所有在华的博锐技术OEM及其渠道商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博锐技术培训、客户会的讲解、客户销售过程技术支持等服务。

由于博锐技术很难由用户直接应用,英特尔一直在全球各大市场中寻找合适的OEM或ISV合作伙伴,试图共同推进博锐技术的应用。但正如英特尔公司商用客户端市场总监Dan Russell所说,以硬件为主的OEM并不适合博锐技术的推广,英特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拓展后发现,博锐技术其实更需要软件厂商的支持。

作为国内起步最早,且一直专注于桌面终端安全管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通软一直是英特尔博锐技术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其自主知识产权的桌面终端安全管理软件不仅与博锐技术进行了高度整合,还通过与联想的合作,为英特尔开发了众多博锐用户。

在通软公司总裁金魁看来,博锐技术的出现正好为终端安全管理软件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带来了新的机会。通过软、硬结合的方案,一方面更有利于终端安全管理软件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用户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让过去完全依赖于稳定操作系统的终端管理平全摆脱束缚,即使系统崩溃依旧可以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两点会为整个行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对用户而言,终端管理也会迎来划时代的变化。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found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incompatibilities and errors by using PDE V7.2 software in university archives management.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studied, and the solutions to improve software design 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and level of training are proposed.

关键词: 高校档案机构;档案管理;软件应用;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 archives;file management;software practice;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48-02

0 引言

PDE软件是专业的档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对象主要是大规模集团化企业和政府综合性档案馆。软件的功能符合国家档案局2010年颁布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对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1]。此软件具有非常灵活的管理策略,提供多种档案收集渠道,适用各种归档方式的档案整理功能和强大的信息维护能力,其流程管理设计思想的提出将档案管理行业的软件设计提升到了新的

层次。

1 高校档案管理应用PDE软件的问题

1.1 软件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

1.1.1 实际操作者对软件性能不熟悉导致的错误

PDE软件的管理流程设置规定案卷级档案的编目应在文件级档案的编目之后,只有将文件整理录入目录库后才能组卷建立案卷级档案。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自己惯有的工作方式,先把案卷级目录信息录入完毕,然后进入相应的卷内文件库录入文件信息,结果导致由公式设计自动生成的“总页数”、“总件数”等著录项会自动发生篡改。

PDE软件的检索功能是其技术优势,可以在目录信息内无主题词的情况下输入任意关键词进行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关键词的录入格式必须与著录的原始信息严格一致才能检索到结果,这样可以提高档案的查准率,但不了解情况的档案查询者操作时则可能增加档案的漏检率。

1.1.2 软件设计的问题 PDE软件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没有设置专门的快捷按钮。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档案数据备份只能通过实施工程师在服务器上对整个数据库专门进行备份策略设计,或者将所有的档案库逐个选择数据然后分别数据打包到自己的硬盘上,这两种方式备份操作都不是很方便的工作。

软件的报错提示比较机械化,一般是很长的一串既有数字又有字母的符号。这些代码基本上只有具备软件开发知识的人才能看得懂,普通档案管理人员无法据此找出

对策。

1.1.3 网络和计算机对软件的影响 PDE软件采用的是C/S和B/S双重开发技术架构。C/S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对网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高校档案管理者没有构建档案馆及兼职档案员小范围的专用局域网,而采用整校园网作为最底层网络,则很容易受校园网不稳定的情况影响。

1.2 软件的整体构架和实际使用的矛盾 PDE软件客户端包括两套系统,一套是业务管理系统,另一套是后台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既有文件管理、整理编目、档案保管、档案统计、档案检索、档案利用、档案鉴定等基本的常用功能模块,又有档案编研、档案移交、工作管理等专用模块。后台管理系统既包括元数据管理、模板管理、系统表字段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等常用功能模块,又包括系统参数管理、工作流设置等与服务器系统关联的专用功能模块。此外PDE软件还具有信息门户集成模块、数据安全控制、数据一体化接口、库房图形化系统等若干产品扩展模块。对于常用的功能模块,使用者经过多次操作后基本能够熟练运用,而系统管理、元数据管理、权限管理、工作流程设置等方面的专用功能模块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知识的人员才能较好掌握。还有一些功能,如全宗管理,全宗定位,对于中南民族大学这种全宗唯一的高校档案馆可能会永远都不会用到,而其还往往放在软件的醒目位置,比较容易影响视觉。

1.3 软件的维护需求与相关人才不匹配 PDE软件属于比较高端的档案管理软件,必须由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SQL语言之类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同时又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的人来担任系统管理员。在高校档案馆中,一般档案工作者熟悉业务不懂技术,而引进的计算机人才又对业务不熟悉,目前普遍缺乏业务与技术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有些高校的档案工作者属于兼职性质,专业知识不熟悉、业务不精通,综合素质特别是计算机水平不高,这些都会阻碍软件功能的发挥,使得软件的利用率不高,使用效果不理想[2]。

2 相关问题的对策

2.1 改进软件设计,体现高校档案管理需求 针对各高校的档案管理通用的功能需求,如“学生成绩翻译”,“毕业生去向查询”,“学生档案管理”,“数据备份”等模块,可以向软件公司提出开发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在软件试运行期间积极与软件公司进行沟通,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档案管理系统基础硬件设施一定要按照PDE软件硬件配套要求。包括服务器性能,局域网连接,客户端计算机的配置和使用维护必需遵照软件公司提出的要求,这是软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2.2 了解软件性能,规范档案业务,适应软件功能 一些关键的问题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改进,更重要的一方面则要求使用者了解软件的性能,按照软件的设计来规范档案业务,适应软件的功能。比如前面提到的检索功能对检索词的要求比较精确,则可以要求档案目录录入者在录入时,尽量做到标准化,当遇到档案自身表述不规范时,可以在主题词中增加几种表述方式,以提高查全率。又比如在挂接原文时文字文件提交的格式尽量为PDF、WORD、EXCEL和TXT格式,图像文件提交的格式尽量为JPEG、TIFF格式,视频文件为WAV格式,音频文件为MP3、WMA格式。归档文件的日期应以8位阿拉伯字表示。档案工作者则要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互相沟通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专业档案知识解决问题[3]。

2.3 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培训 对档案工作人员加强软件运用的培训,使其认识到软件的强大功能,并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PDE软件对档案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采用PPT课件和视频课程授课等方式将PDE软件的B/S管理系统查询档案方法公布到信息网站上,让校园网内外用户学习如何查询档案目录,浏览或下载全文,让用户感受到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利用带来的便捷。

2.4 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高校档案馆在物色PDE软件系统管理人员时,可以考虑从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招聘具备勤奋好学精神的人才,给予一定的时间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对其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的教育。

对系统管理员之外的档案工作人员,高校档案馆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资源,对其进行一定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设备使用的课程教育,使他们在精通业务的同时也掌握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需的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施振华.关于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4):182-183.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原理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信息化与自动化趋势的不断推进,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一情况下,做好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用于促进控制技术的有力发展,就成为了当前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计算机实用技术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一研究中,技术人员以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特点与设计技术为基础,结合新型控制技术的运行原理开展了控制技术原理研究,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实用性提高提供理论研究支持。

1计算机控制技术概念分析

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来源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这一技术定义为以下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其运行的核心为计算机控制技术。所以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包括了综合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内容。在自动化控制研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提高自动控制精密度与控制效率,降低控制管理成本。

2控制系统运行原理研究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主要系统。自动控制过程即是通过两个控制系统的配合完成。下面我们分别就这两个系统的运行原理进行研究。

2.1硬件系统运行原理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控制数据信息分析,在通过数据信号完成自动控制的计算机及相关控制设备。在实践应用中,技术人员将其分为通用机系统与控制机系统,两个组成系统。通用机系统在运行中主要是按照软件程序,通过主机对控制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存储以及控制命令的工作。而控制系统则是将通用机系统的命令,发送到控制设备中,完成对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过程。所以在计算机控制硬件系统中,控制机系统实际上是通用机系统的外延系统,负责完成通用机系统的命令,同时将所控制设备产生的数据信息反馈到通用机系统,完成控制系统与被控制设备的数据交换过程。

2.2软件系统运行原理

如果将硬件系统比喻为控制系统的躯体与器官,软件系统则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神经系统,负责指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自动控制软件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包括了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个组成部分。系统软件是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基础,负责对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同时负责对系统自身运行提供帮助。如计算机各类操作系统、计算机运行的监控软件、语言与数据处理软件等,都是系统软件的组成部分。而应用软件则是通过程序运行,完成通用机与控制机系统发出的各项控制指令,完成对被控制设备的控制工作。

3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操作原理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中,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配合工作过程大体如下。

3.1控制系统设计

技术人员在计算机控制设置中,首先需要做好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程序。首先确定系统需要的控制任务说明书。在控制系统设计开始前,技术人员需要了解被控制设备的技术参数、运行原理,以及设备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精度要求、设备运行需要实现的功能等各项技术指标。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对设备运行环境、操作技术人员素质等外界因素进行信息统计、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控制设计任务说明书。这一过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工作,对于设计过程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

其次制定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在任务说明书基础上,技术人员即可对系统控制总体方案进行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根据任务书内容,选择硬件与软件系统。根据任务书内容,技术人员在成本、技术指标等条件下,选择合理的计算机硬件主机、周边设备,以及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其选择因素包括了系统控制质量与效率、系统整体造价与工时限制等几个主要因素。二是合理配置硬件与软件系统。在系统硬件与软件系统选择完成后,技术人员还应在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硬件与软件系统是否匹配,合理配置计算机系统使其发挥出最佳效果。三是完成设计方案。在完成以上工作后,技术人员需要将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落实在文件中。在设计方案文件中应包括硬件系统微处理器选择、计算机内外存储器容量选择、接口电路类型与连接方式、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环境的配置以及硬件系统配置设计与调试工作内容等主要方案内容。

最后是完成控制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在硬件与软件总体设计方案基础上,技术以方案要求与控制工作实际过程出发,开始应用软件的设计工作。软件设计的内容包括了软件控制功能设置,以及控制功能运行的逻辑与时序关系。应用软件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用软件流程图表述出来。再按照流程图内容,设计出应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搭建控制应用软件系统。

3.2控制系统主要方式简析

控制系统在设计完成后,即可进入控制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控制管理可以分为程序控制、反馈控制以及应急控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程序控制主要是按照应用软件程序,由通用机系统向控制机系统命令,再由控制机系统控制被控制设备完成指令。反馈控制主要由被控制设备发出反馈信号,再由控制机与通用机系统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控制指令。这种控制模式需要与监控系统配合进行。应急控制主要是在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突况下,控制系统采用的应急转换、手动控制等特殊的控制方式,是应对突发紧急情况下的控制措施。由于这种控制方式较为特殊,一般不会采用。

4结束语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核心在于系统设计与运行两个主要内容。为此技术人员以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组成为切入点,结合其设计与控制方式,开展了技术专项研究。为计算机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文新,楚书来.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3(08).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5篇

1课程的特点

案例分析与实践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性。针对目前软件工程案例分析课程偏于理论及相关实践课程理论联系不够的缺点,将案例分析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开发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过程中,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综合应用。(2)突出案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以及开发技术的先进性。结合现实需求选择案例,使得学生完成案例的经验能够很好地移植到将来实际工作当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软件开发技术发展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开源软件开发架构,只有掌握最新的开发技术,并掌握其发展脉络,才能开发出更高效的软件系统。(3)教学方法上,项目驱动取代教材驱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材的更新速度与软件及其开发技术的更新速度是不相匹配的,一个实用性强的案例和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很难反映在一本教材上。因此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取代教材驱动的教学方式,针对案例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把最新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

2课程的教学实践

2.1案例选择教师团队首先要自己完成案例选题、设计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向学生讲授开发经验,指导学生动手完成案例开发。课程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速递物流跟踪系统”作为案例,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这是一个适合小件速递运营的物流管理和跟踪的原型系统,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给客户提供及时、透明的物流信息;同时为物流公司提高运行效率提供必要的保障信息。软件的功能覆盖从收件、转运、分发到派送签收的整个流程,涉及到服务器端、手机客户端和网页浏览器端的开发。

2.2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体现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具体教学方式如下:(1)教师授课。提出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需求的合理性、探讨业务改良;介绍所采用的相关技术、数据模型和对象模型的大致思路;简单介绍建模方法、开发方法、开发框架、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2)学生自学和实践。需求的理解、数据模型和对象模型的理解和模型的建立;建模工具、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的使用;代码实现和调试。学生按5-6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中选派项目组长,学生在集体理解总体思路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开发。(3)讨论和辅导。在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各个阶段,教师组织学生描述个自小组项目的进展状况和技术方案;学生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路以及疑问,教师予以评价和解答。教师至少一次对学生的方案水平、讲述的表达进行评价。(4)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在课程的中期和最后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原型系统和最终实现作品进行评审,给出评审成绩。

2.3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如下:(1)课堂教学,主要进行案例的分析,为软件开发实践奠定基础。①需求的描述与改良。描述案例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的清单描述、应用场景(用况)的描述;对需求分析和信息化新技术对业务的改良的探讨;引导学生使用软件新技术解决业务需求。从实用性出发描述同类或类似系统的应用现状,如:同类系统功能状况,同类系统的缺陷;关键技术的解决的方案,解决需求的技术现状;拟使用的技术手段等。这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提出问题留作学生思考和讨论。②系统架构模型的选择和依据。根据应用场景和系统的规模选择系统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针对需求介绍分层架构模型设计思路,从软件架构的角度描述模型选择的依据。引导学生设计软件的分层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各个项目小组分别设计软件的总体架构,包括: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划分,软件的分层结构及层间的主要功能耦合;指导每组学生做出软件的架构描述和各个业务处理的软件总体数据流程。③数据模型和数据服务框架。数据模型的设计,包括数据库的表、视图、约束关系的设计,结合案例分析设计的思路和可能的变化。数据服务框架的设计及实现技术,使用数据库持久层框架Hibernate实现的数据-对象映射。数据访问的性能优化,对象缓存、合理冗余的使用等。④软件开发技术与软件框架。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库的管理使用MySQL,使用WebService开发架构,服务器端基于CXF+Spring+Hibernate框架,手机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包括条码扫描、GPS定位、地图显示等功能,同时提供BS结构的数据访问与管理。⑤子系统与设计的细化。进一步细化设计,为后面的软件开发实践做准备。服务的设计,采用JSON作为服务数据交换格式,实现数据对象与字符串的轻量级的转换。人机界面的设计,采用一些开源框架进行Web页面的设计,介绍Android客户端界面设计的方法。(2)实验内容,主要是软件开发实践,参与一个应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可以细化为以下实验并制定实验大纲:需求分析,理清业务流程,确定软件的功能;对象模型设计及数据库模型设计;开发环境的搭建;Web服务的实现;网页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Android界面设计及功能实现;二维码扫描;地图展示。(3)讨论课内容借鉴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定期组织项目评审对学生项目进展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开发方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贡献给出评审结果,作为学生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至少要对原型系统和最终系统进行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的形式是由学生展示项目进展及个人贡献,回答教师的提问。

2.4学时安排表1是一个学时安排的参考。一共64学时,其中实验32学时,主要用于项目开发实践。习题及讨论课8学时,主要用于原型系统评审和最终系统的验收评审。理论课24学时,主要讲授案例的分析、设计及用到的开发技术、框架、环境等。

3对工程教育毕业要求的支撑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教育机构工程类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保障,工程教育以出口为导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必须使得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得到达成。软件工程作为工程教育的一部分,课程设置也必须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201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有12条,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以及终身学习。每一条要求可以分解为几个指标点,每一门课程支撑一到几个指标点的达成。案例分析与实践课程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的3个指标点3-1、3-2、3-3和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中的指标点9-2。指标点具体描述如下:指标点3-1)具有软件项目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及需求分析的能力;指标点3-2)具有软件项目系统设计及详细设计的能力;指标点3-3)具有软件项目编码实现的能力;指标点9-2)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课程中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具体实现途径如下:(1)课堂教学的安排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3-2、3-3的达成课堂教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有实用价值的案例的分析,展示一个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及软件测试等开发阶段的主流的方法与技术,结合实验安排中项目开发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2)实验的安排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3-2、3-3和9-2的达成实验安排就是一个应用软件的开发实践,学生分成项目组的形式,分工协作,完成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等整个工作流程,因此可以锻炼学生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编码实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3)讨论课的安排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9-2的达成在讨论课上,学生要做报告展示项目的进展和自己的贡献,由于项目是分工合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充分展示,还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