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P61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65-01

0.引言

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正确制定林业措施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林业生产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都有了大幅变化,现有的档案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因此,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就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目标

全面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利用现有行政区域界限,现场对县、镇、村、社界进行核实或者调绘;完成森林资源小班区划,明确林地权属关系;查清四旁资源、散生资源、下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包括用材乔木树种、经济林木等。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就是摸清森林资源家底,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提供基础资源数据,其调查成果是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基础,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科学森林经营的重要依据。

2.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要点

2.1 提高思想认识

森林资源调查目的是查清、查实森林资源的本底,掌握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和落实林业生产建设规划计划、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等的客观依据,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培育和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履行《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确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科学经营、依法管理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措施上保障有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推进林业快速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应当力争将森林资源调查纳入地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其制度化、规范化。当前,要将其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部署,加快步伐。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组织专门力量,明确落实责任,理顺资金渠道,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凡近十年尚未开展调查的地方和单位,应在两年内完成;已经开展过的地方和单位,要对调查成果的质量和适应性进行验证,凡存在质量等问题、不能全面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应在两年内重新进行调查。

2.2 多渠道筹集资金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不仅为林业经营单位提供服务,而且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本级政府汇报沟通情况,争取将调查纳入到财政预算。当预算安排资金不足时,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用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弥补。将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2.3 推广新技术

积极应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途径和有力保障。森林资源调查要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以切实提高区划和调查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广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一步改善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扩充调查内容,特别是要丰富调查成果。在新技术应用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贡献率。

2.4 强化质量监督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对林业和生态建设影响重大而又长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质量管理与监督。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负责统一组织安排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并明确由符合资质规定的专业调查队伍承担具体任务,相关单位配合完成。同时,要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质量教育,严格考核,对调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中,要认真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规范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弄虚作假、伪造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要规范和坚持成果审批程序,林业主管部门和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把住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审查审批关。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实行森林资源调查外业质量验收合格证制度。对验收不合格的,其调查成果不得予以承认和审批。

2.5 科学经营管理

我们应在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依法进行科学经营管理。高度重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及时、准确、翔实地进行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客观、全面地记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要高度重视,广集资金,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研制开发、分级建设的原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等为主要手段,积极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共同推进国家、省、地、县相互依托、相互兼容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与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不够、欠帐太多、投入不足、手段落后,以致许多地方长期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的问题,其对林业的决策、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日益凸现。因此,我们每位调查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领会贯通技术要点,严肃对待每一个操作程序和调查数据,熟练掌握外业调查操作技术、调查项目内容。调查人员要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每天外业调查数据详细核实,做到环环相扣、紧紧相连、不缺不漏,确保调查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森林资源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12,01.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要点

0.引言

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正确制定林业措施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林业生产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都有了大幅变化,现有的档案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因此,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就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目标

全面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现状特征与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利用现有行政区域界限,现场对县、镇、村、社界进行核实或者调绘;完成森林资源小班区划,明确林地权属关系;查清四旁资源、散生资源、下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包括用材乔木树种、经济林木等。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就是摸清森林资源家底,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提供基础资源数据,其调查成果是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的基础,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科学森林经营的重要依据。

2.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要点

2.1提高思想认识

森林资源调查目的是查清、查实森林资源的本底,掌握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和落实林业生产建设规划计划、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等的客观依据,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培育和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履行《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确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增强科学经营、依法管理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措施上保障有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推进林业快速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应当力争将森林资源调查纳入地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其制度化、规范化。当前,要将其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部署,加快步伐。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组织专门力量,明确落实责任,理顺资金渠道,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凡近十年尚未开展调查的地方和单位,应在两年内完成;已经开展过的地方和单位,要对调查成果的质量和适应性进行验证,凡存在质量等问题、不能全面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应在两年内重新进行调查。

2.2多渠道筹集资金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不仅为林业经营单位提供服务,而且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本级政府汇报沟通情况,争取将调查纳入到财政预算。当预算安排资金不足时,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用育林基金、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弥补。将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2.3推广新技术

积极应用新技术,是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途径和有力保障。森林资源调查要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以切实提高区划和调查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广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一步改善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扩充调查内容,特别是要丰富调查成果。在新技术应用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贡献率。

2.4强化质量监督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对林业和生态建设影响重大而又长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质量管理与监督。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负责统一组织安排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并明确由符合资质规定的专业调查队伍承担具体任务,相关单位配合完成。同时,要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质量教育,严格考核,对调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中,要认真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规范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弄虚作假、伪造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要规范和坚持成果审批程序,林业主管部门和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把住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审查审批关。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实行森林资源调查外业质量验收合格证制度。对验收不合格的,其调查成果不得予以承认和审批。

2.5科学经营管理

我们应在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依法进行科学经营管理。高度重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整章建制,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及时、准确、翔实地进行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客观、全面地记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要高度重视,广集资金,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研制开发、分级建设的原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等为主要手段,积极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共同推进国家、省、地、县相互依托、相互兼容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与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重视不够、欠帐太多、投入不足、手段落后,以致许多地方长期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的问题,其对林业的决策、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日益凸现。因此,我们每位调查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领会贯通技术要点,严肃对待每一个操作程序和调查数据,熟练掌握外业调查操作技术、调查项目内容。调查人员要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每天外业调查数据详细核实,做到环环相扣、紧紧相连、不缺不漏,确保调查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刘军.浅谈森林资源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12,01.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新源国有林管理局新疆新源835800)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位的观测分析和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为林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监测体系 工作现状 发展规划 合理建议

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状况进行定期定位的观测分析和评价的工作。其目的是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动态,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为林业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一、森林资源的监测体系及林场主要监测工作

新源林场的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包括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林场自身开展的天然林保护监测、公益林监测,以及其他专项监测(如森林抚育监测、中幼林抚育监测、病虫害监测等)。

新源林场一类清查第一至第五次复查工作,林场均组织有关人员积极配合和参与,但由于仅完成向导和配合、参与工作,因此未能形成监测档案存档。2011 年,按上级有关要求,一类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由林场技术人员在接受自治区林业规划院统一培训合格后为主体负责完成。我场多名技术人员在接受培训合格后负责完成了我场一类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此项工作在场领导关怀和各科室、管护所站帮助下,历时三个多月圆满完成,共完成复查样地86 个,积累了翔实的清查数据并已整理建档。此次清查,锻炼和培养了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全程参与和掌握了我场清查样地的资源状况和调查方法,为我场资源监测队伍的培养和掌握流程、技术培训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类调查成果更加具体些,包括:各地类面积及权属,各类森林蓄积,人工林面积、蓄积,林木生长量和枯损量,立地条件,森林资源消耗量,森林更新、森林病虫害及火灾,珍稀动植物资源等。

我场最近一次二类调查工作由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勘查设计院)于2008 年至11 年历时三年负责完成。在本次调查之前,新源林场先后经过四次二类调查,分别在1957 年、1975 年、1984年和1994 年进行,均由林业规划设计院或其前身为主要组织调查力量完成,调查的等级均为C 级。由于二类调查结果是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指导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我场对二类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抽调专人和业务骨干参与、协调和配合。在资料提供、交通、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为保障调查精度、维护林场利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2000 年二类调查显示,较1994 年二类调查:新源林场林地面积增加48 769.61 公顷,增幅为77.55%;有林地面积增加6 700.51 公顷,增幅为13.23%;森林总蓄积增加155.4 万立方米,增幅为13.65%;森林覆盖率从19.90%增加至21.74%,增幅为9.2%。相关成果汇总材料目前已全部备案存档,并全面应用于天保二期规划、公益林区划等实际业务中,为我场近期生态保护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县级实施单位根据二类调查成果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每年根据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调查设计、专项监测、样地复测工作和其他监测工作,并建立健全监测档案。林场近年来开展的此类监测工作简要归纳如下:

1.2009 年6 月~9 月,在接受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培训合格后,完成我场48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监测和整理建档工作。并于当年顺利通过林科院有关专家组验收。2011年,完成其中24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复测工作。2012年,另24 个公益林监测点的复测工作外业工作已接近尾声,目前正在进行内业整理工作。

2.2011 年4 至5 月,完成我场10 000 亩森林抚育8 个监测样地的布设和监测工作,当年整理建档。该项目样地复测工作计划于2003 年完成。

3.2012 年4 月~6 月,我场专门成立了森林抚育技术组,完成了我场森林抚育和中幼林抚育30 组(60 个)监测样地的布设和监测工作,目前已全部整理建档。计划于项目实施第三年即2014年完成样地复测工作。

4.2011 年,协助自治区林业规划院完成《新源林场国家公益林分级区划界定》和《新源林场地方公益林分级区划界定》,目前该项成果已完成建档并应用于生产经营和管护实践中。

5.完成近年来征占林地采伐、植被恢复造林作业设计,目前均已作业完毕,并整理建档。

6.完成近年来塔勒德、波浪沟等倒木清理作业设计,并作业完毕整理建档。

7.完成病虫鼠害4 个监测点、四个测报点(面积均为2 000平方米)的设立和监测及档案整理建档工作。

二、森林资源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最主要的任务:一是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二是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动态,也就是说一是控制系统,二是监测系统。监测是为控制提供依据,是控制的基础,而控制又是监测的前提条件,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森林资源监测是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进行监督和预测,其目的是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情况,预测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满足制定林业方针、政策、长远规划和计划需要,满足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的要求。

三、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的分析与评价

通过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可以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生长、消亡等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关系,以制定国家、地方和生产单位的经济建设计划、林业计划,合理经营利用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

根据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可以分析、检查、鉴定森林经营效果,预测未来的森林效益及木材生产潜力和森林资源发展的趋势,检查各项林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及经营技术规定的执行情况,修订林业计划及森林经营方案。

四、新源林场开展资源监测工作整体现状

1.初步建立了现有条件下较为稳定的监测队伍。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内部组织学习交流,参与一类、二类调查等大型监测活动等形式,已初步掌握和熟悉资源监测工作相关流程、技术要求、体系建设等监测制度。

2.不断扩展和丰富了监测内容。在一类清查、二类调查等基本监测的基础上,正逐渐增加森林抚育、森林病虫害、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状况调查内容,使我场森林资源监测开始从单一的木材资源监测向多资源多功能监测转变。

3.逐步推广应用了新技术。近年来,抽样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数据库等新技术在我场资源监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提高了监测成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4.正在建立健全监测管理制度。随着监测体系不断发展,制度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我场正着手逐步建立形成队伍组建审核、技术培训评估、持证上岗、技术质量责任承包、跨期质量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制度,有力推进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资源监测已完成基础建档工作。

五、对林场资源监测工作的建议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__省开展第一次、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省、市、区(县)财政下拨资金,乡(镇、街或公社)给予大力配合,调查人员也待遇优厚,调查工作倍受重视。然而,自从全面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开展二类调查工作就困难重重。__省本应1995年开展的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被迫推迟到1999年才进行,所需人、财、物也全部由各级林业部门承担。__省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起工作于20__年初开始部署,到20__年春还未启动,与同期开始部暑的全国第2次土地详查工作形成鲜明对照(全国第2次土地详查由国务院统一组织部署,国土资源部制定具体方案,各级财政预算开支,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全部工作由专业调查队伍负责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部是林业部门在安排,部署并承担,无人、财、物保证,各级政府一般只下发一个文件(或通知)要求下级政府(或村委会)给予支持,致使调查工作很难按时启动,更不用说按期完成了。即便是先期开始的武汉市,全部工作经费、人员等都由市及各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市财政基本无拨款,各区则视林业局工作力度,及区财政状况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到现在只完成了外业调查,下步如何开展,没人知道。可以说到今天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作量大、组织困难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基本不参与。为什么各级政府如此轻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而重视土地详查,则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了。我个人认为现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难以开展是由《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木规程》等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法律定位及技术规定造成的,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小班区划的不确定性造成调查成果不连续,利用价值降低。

按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小班是森林经营的最小单位,也是进行资源调查统计的基本单位。区划小班也就成为了每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技术规程》规定小班区划的条件有十个,分别为权属、森林类别及林种、生态公益林事权与保护等级、林业工程类别、地类、起源、优势树种、龄级、随闭度、立地类型等,按照这些条件在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在武汉市这样的少林地区表现最为突出),林分因子变化十分频繁,十年内,速生丰产林都能够完成一轮或一轮以上的轮伐,按照上述因子区划的小班界线每次调查都有很大变化(特别是速生丰产林)。另外由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林权改革,林地权属按国有、集体、个体等标准划分已无任何意义,村集体林地可以承包给全村所有的农户经营管理,村集体对其经营活动则没有任何约束(唯一一条是不改变林地性质),原为一个小班的林地,因承包经营或林改或者承包经营到期,会出现的多种经营品种,经营模式,再次调查时应该分别区划成为不同的小班,实际上由谁承包经营林地(拥有林地使用权),成为了决定小班区划界线的最重要因素,而《技术规程》对此没有任何规定,由此造成了的小班区划每次调查,每次都不同,使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最多只能用十年,甚至有不到五年资源数据就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而且资源数据缺乏连续性,利用价值大打折扣。由此给人的印象就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就是为了查清森林资源状况,核实前几年当地政府林业发展成果的行为,林业部门也只是为了调查资源状况而组织调查,失出了其应有的价值,从而造成各级政府对森林资源二类调视程度不断下降。

二是调查成果的不完整性不能引起政府重视。

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一是查清现有森林资源状况;二是制定林业长远规划;三是制定林资源经营方案。__省历次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制定的《技术规程》(包括《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都只强调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检查验收也未作为验收要件。因此,造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的不完整。虽然,__省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1999年)之后,又相继开展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对二类调查成果作了补充,其主要目的也只是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作准备,也没有全面达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由此,更进一步显现出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局限性,使人们更加有理由认为,森林资源调查就是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林业部门也只是在为调查而调查。

三是森林资源调查的法律地位模糊政府无法重视。

《森林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资源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森林资源清查本就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事,而不是政府的事,如何要求各级政府来重视此事呢?或许有人会说这里所说的森林资源清查是指一类调查即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但是《森林法》全篇都没有对二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作具体规定。或者有人说森林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保护区,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经营方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的农场、牧场、工矿企业等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就是为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和编制

森林经营方案服务的,所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应该由各级政府负责。但是,林业发展长远规划及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律地位也是不明确的。《森林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长远规划”,既没有规定林业长期规划有何作用,也没有说林业长远规划的法律地位,只是政府应当制定而已。《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了林业长远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其中第三项规定“林业长远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相协调”,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地方各级林业长远规划,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其它相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由此可以看出,林业长远规划即不是强制性规划,其编制工作应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不仅需要其它部门支持,还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经划定了林业用地的规划规范,因此对于各级政府和土地部门而言,林业长远规划也就是可有可无的了。充其量也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林地范围作出具体的经营利用方案。而为编制林业长远规划以及森林经营方案服务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法律上就更没有什么地位了。

但是,《土地管理法》不仅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原则,而且规定了批准办法、调整办法、作用及违反责任,其强制性可见一斑。他对其它行业产生的影响,对经济建设的限制性作用,十分明显,不由各级政府不对土地详查工作给予重视,增加财政投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自然就不能与其同日而语了。

四是调查成果利用难缺乏可操作性。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应该包括各地的森林资源数据资料,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__省历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森林资源数据统计工作每次都有所提高,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源数据统计实现了计算机汇总。但对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并未要求完成。即使完成了上述两项成果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其使用的可操作性也存在很大疑问。首先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并无强制性。在实行林地家庭承包经营的条件下,林农都有自主经营权,他们有自主经营任何林产品的权利(主要指商品林)。他们有权自己选择经营的品种、经营模式,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可以执行,不利时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对于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虽然可以实行强制性保护,但由于目前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的林地范围有限而且补偿标准很低,存在有剥夺林农利益之嫌,与《物权法》之间存在有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管理办法规定:“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必须实行自愿的原则。一旦林农认识到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侵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用而要求退出“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将其林地作为商品林经营,将很难处理,要么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这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也难以达到生态效益应有补偿的标准;要么准许其自由经营,要求他们按照生态公益林标准进行经营管理就可能成为空话。因此我们有理认为、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已经失出了应有的价值。而且《森林法》也只规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的农场、牧场、工矿企业等单位编制经营方案”。(与《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明显不同)。因此,也导致林农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积极性不高,从另一个方面,造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越来越难以进行。

有鉴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本身存在上述问题,要确解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越来越难的难题,必须使各级政府重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农支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首先,必须通过立法(修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林业长远规划的法律地位,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作为林业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按此标准确定国家和各地必须达到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等指标。其中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标准应与基本农田的保护标准相一致,确定全国及各地必须确保的底线。以法律形式确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作为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的法定地位,将检验全国及各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效果评定作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任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商品林林地的经营管理,包括其经营方案编制,只能由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加以引导自主进行,赋予广大林农自由经营商品林的权利,不应作强制规定,重点突出林业的生态地位。

第二,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规程》进行调整,将林权调查作为二类调查的最重要内容,在查清林权的基础上掌握森林资源数据。

我们知道森林的各林分因子是不断变化的,在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确权发证等工作后,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即使有变化也能通过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加以明确。用林地权属界线作为区划小班界线的主要因子能相对稳定小班界线,避免因小班界线的不确定性造成资源调查成果的不连续和利用困难。通过按林权区划小班界线也能方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施行。按林地权属区划小班界线,不仅可以落实到地形图上,在实地中也有明确的界线,避免了调查成果成为空中楼阁。以林权为基础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由于涉及到农户的切身利益,也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打下了基础,能引起林农的重视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了全面准确的监测和掌握全县森林资源状况,加快推进“森林”建设,实现林地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渝办发〔〕33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二类调查的意义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指导我县未来10年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优化林地结构、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实现林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落实林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是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的战略目标,保护国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要求。

开展二类调查是各地实施林业生态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林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评价我县林业建设成就尤其是森林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二类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开展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调整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促进林农增收,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二类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一)对象

我县所有的林业用地和森林资源(包括散生、四旁资源)。

(二)内容

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编制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查清我县资源底数,划定林地范围,确定林地的保护等级和质量等级,将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落实到现地,建档上图。

2.二类调查

调查查清我县森林资源(包括散生、四旁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质量;调查林木单株材积的自然生长量、生长率等;调查森林资源有关的地形、地势、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因子,并对森林经营与利用提出合理化措施;调查森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成效,建立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数据库;根据生态区位、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对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进行修正和完善;建立我县森林资源档案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时间安排

1.在年10月30日前完成我县二类调查外业调查工作。

2.在年11月31日前完成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3.在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我县二类调查成果汇总。

4.在2012年11月30日前建成我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四、工作要求

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开展二类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有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单位承担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二类调查工作。规划编制要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10年全县经济社会生态环保发展的趋势;二类调查要真实反映几年来森林建设的积极成果。各乡镇(街道)必须落实熟悉林业工作的专人协助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完成本乡镇(街道)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二类调查工作。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问题;对策

1引言

我国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为采伐限额管理为核心,其中囊括了森林经营年度生产计划、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凭证加工以及运输制度等。采用限额管理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对资源进行有节制、有规划的利用,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我国森林资源在生态绿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达到最大化。自从我国开展“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来,经营主体的转变与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激化的矛盾性日益凸显。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存在的诸多制约性问题,完善采伐管理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重要措施。根据我国针对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采伐限额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制约森林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不利于林业建设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1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不规范

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01331号)第六条规定:发证人员必须具备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分颁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书和专用名章发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然而,部分森林资源经营单位并没有严格遵守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此项规定,发证人员资历与资质不够;发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也存在盖名章的现象。林木采伐许可证台账管理不严谨,导致台账管理混乱,缺乏系统的集中管理制度;采伐许可证在采伐验收工作完成后没有及时收回,个别单位甚至私自印制林木采伐许可证,这对木材采伐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导致以上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为在林业采伐工作开展中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通知,使得采伐工作难以有序进行,造成工作开展的低效与紊乱。

2.2森林采伐限额制定缺乏科学性

森林采伐限额是国家根据长期经营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单位的可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制定的年度森林采伐限额指标,然后逐级上报采伐限额年度计划。各森林资源经营单位年度限额采伐计划地制定理论上是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规划局的调查结果而相匹配的。然而,实际上很多地方经营单位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很少从全局从发,这就导致其经营行为无法全面的顾及到整个森林资源的生态发展效益,加上国家缺乏完整的对地方经营单位的生态效益成果激励措施,在这种经营活动的现状下,森林资源经营者往往擅自虚报采伐限额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上报的采伐限额缺乏真实性、科学性势必导致过度采伐,阻碍了林业资源建设的正常发展。

2.3森林采伐限额分配中存在设租和寻租现象

虽然我国制定了完备的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但长期以来过度采伐的现象一直存在,除了不法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视国家法规过度采伐木材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与森林资源采伐许可证的发放与审核上出现了设租与寻租现象。设租是指某权利个体干预政府对森林资源采伐管理的经济活动和行政管理过程,导致某种生产要素的良性供应链遭到人为破坏,而权利个体正是从中获取利于自身利益的外部条件。掌握森林资源采伐权的人即是“权利个体”。这就的行径导致森林资源经营者无法通过正常的程序获取采伐指标,导致行业内的行贿受贿之风盛行。寻租是在经营活动中为获取更大化的利益而采取的向政府部门赢取特殊庇护而从事的不正当活动。其在森林资源限额采伐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表现为森林经营者通过行贿林业相关管理部门而获取更多的采伐指标或者采伐许可证,从而为其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润。这种设租和寻租行为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造成十分恶劣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导致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性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全球生态环境的失衡我们可以窥探到此点;第二、影响森林资源经营企业内部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导致行业间的行贿、受贿之风盛行,寻、设租为腐败者的权钱交易恶劣行为提供了“温床”,腐蚀了干部队伍,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2.4伐区验收流于形式

森林资源的采伐工作完成后的伐区验收制度是为了保证伐区生产管理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国有林业企业而言,伐区的最后验收工程是执行伐区审批拨交验收制度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保证木材凭证采伐、适度采伐、依法采伐的重要手段。就木材资源的采伐检验而言,其伐区采伐许可证的审批、采伐阶段中的检查以及采伐后的最后验收工作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需要森林经营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部分经营单位为了需求更要的利润,而致使伐区验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的监督检查作用。

2.5现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当个人说拥有的产权并不完全时,这就引出了“产权残缺”这一概念。产权残缺限制了个体的自我投资意愿,导致其不能按照个人投资预期收益对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当个人的投资无法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反馈时,其投资热情和积极性势必大打折扣,最终阻碍了资金的流入。“产权残缺”是由于政府政策的介入而引起的,所以仅仅通过对现有政策体系进行微调是难以改变这一现状的。按照产权经济学的理论,采伐限额导致了非公有制林业资源经营者经营产权的缺失,不仅降低了经营者的投资与管理积极性,更促使了行业内腐败之风的生成。产权残缺现象使得经营者处于在预期的时间里无法进行采伐和获取预期收益的窘境,影响林业经营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并对其他人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从而阻碍了投资资金流向林业领域,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2.6长期以来我国重采伐轻造林的现象十分严重

少数地方近年来存在重采伐轻造林的思想,加之森林火灾频发,荒山逐年增加。采伐量年年加大,只砍林不造成林,采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可采资源越来越少,资源接近枯竭的边缘,最后出现无林可采难以生存的局面。

3完善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

3.1建立适应性强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结合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政府实施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的制度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有益社会和谐的正确决策。但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在于如何建立适应性强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针对公有制林业,国家在实施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同时,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几个方面。针对非公有制林业,顺利实施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正确、合理的解决“产权残缺”这一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放宽非公有制林业的经营权限,赋予经营主体更加灵活的采伐权利,进一步完善经营者的林木所有权制度,提高经营者的投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各界的资金流入,并完善惠民政策,使非公有制林业经营得以良性发展。

3.2改进采伐限额编制与管理方法

对现行的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调整。根据材林的年度采伐限额管理计划按照“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进行编制和管理。省级林业规划部门结合市场需求适当预留商品材限额,与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对森林资源的额外需求。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林采伐限额按照年度需求量进行测算,按照年度编制方案,经核实之后,上年度未使用完的采伐量可结转下一年度采伐限额之内。 可以使用天然林采伐限额弥补人工林采伐限额的不足;森林资源抚育期间的采伐限额不足,可使用主伐限额。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和森林资源消耗量,有目的的调整采伐限额总量,以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适当的减少非商品材限额,增加商品材限额,总的实施原则为提高森林资源的可利用率。

3.3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减少政府管制

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森林资源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控制力的不足,以政府干预的形式有计划的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但是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因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而导致设租与寻租现象的产生。由于政府过度干预而导致的问题当然应抓住源头予以解决,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的减少政府对林业经营的干预行为,遵守市场运行的一般性规律。然而,放宽政府的管控力度,又会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做好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双向互补,通过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责,共同为森林资源的采伐与经营活动作出积极的贡献。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减少政府管制是有效的调控措施,针对生态公益林的采伐管理工作,还是应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调控和管理;对于市场经营活动说需要的商品林采伐,在保证森林经营者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减少政府干预,由经营者根据市场运行规律按照自己的采伐计划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因政府的采伐限额管理行为而导致的经营亏损,政府应当予以补偿。实行这种政策,既能满足经营者的利益需求,同时又能有效地抑制他们的寻租动机。

3.4取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年度木材生产与采伐计划是受到国家政府部门严格控制的,通过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来调节年度商品材的消耗数量,以保证采伐量控制在采伐限额之内。木材的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我国的年度森林资源采伐限额计划。其中,森林采伐限额包括商品材、燃用材、农户自用材等一切人为消耗的森林资源,其中对商品材的采伐限额管理是重中之重。具体规定为:森林资源的年度生产量不可随意增加,不能跨年度使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商品材不能擅自调剂生产计划指标,对抚育林的采伐指标不能随意套用主伐木材林的采伐指标等。我国现阶段所实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虽然从宏观意义上保障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从另一方面却极大的限制了非公有制森林经营者的经营权限,这对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整体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束缚和负面影响。因此,要保障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有必要取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而应从市场经营经济学的原则上来考量,让森林资源经营者根据市场动向和行业竞争形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生产计划,给予经营者更多的自主经营权,政府部门需要严格控制的是其生产与采伐管理制度符合国家的经营许可要求。所以,我国取消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的可行性是极高的。放宽对森林资源经营者的商品林采伐限制,不但不会导致滥砍滥伐的现象无法控制,反而会推动商品林采伐权交易市场的确立与完善,从而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可利用率。

3.5加大宜林迹地更新造林力度

政府要逐步增加对林业特产基地开发的投入,对专业大户造林达到一定规模的,在资金扶持和采伐指标的安排上给予倾斜。同时对造林、特产基地开发户财政按造林面积给予补贴,鼓励木竹加工企业走深加工之路,提高附加值,对附加值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以考虑予以奖励。对从事造林、特产基地开发及林特产品加工的专业大户,金融部门要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信贷政策给予支持。对在非林地上造林的,林业部门也应颁发林权证,以方便林农以林权抵押贷款。使林业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看到了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一套适应我国实际国情的政策支撑体系。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工作的矛盾性仍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如何深入、客观的分析各种制约性因素,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重中之重。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对林业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森林资源经营者应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建立适应我国林业发展趋势的采伐管理体制,为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参考文献:

[1] 韩福春,高云龙.谈森林采伐分区施策与分类管理[J].林业勘查设计,2006(1).

[2] 龙新毛,张向前.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5(1).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森林年采伐量;采伐方式;计算公式;参数

森林合理年采伐量的测算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木材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年采伐量的测算要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保证森林资源消耗量低于生长量,有利于森林资源恢复更新为基本原则。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305124hm2。森林覆盖率为71.4%。2010年定产为年生产商品材22万1220m3,至2012年调减到7万m3,几年来累计调减15万1220m3。木材产量减产后,必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据推算,每调减1万m3木材,企业直接损失产值495万元,减少销售利润176.9万元。间接损失是林产工业减少利润135万元,包装物、发运装车业务利润减少10万元。到2012年木材产量与2010年相比下调了15万1220m3,迫使企业的产值、利润将大幅度减少,必然导致经济的严重亏损。根据兴隆林业局实际情况,针对森林资源短缺,企业经济的严重亏损这些情况,并且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行限额采伐,采伐量受到严格限制。

根据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结构的特点,以及把当前森林分类经营的成果作为依据,选取当前主要采用的皆伐、择伐、抚育伐、更新采伐和散生术采伐等采伐方式来进行测算。数据依据是二类调查的成果或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进行宏观测算,并且以10年作为一十规划期,测算中采用的相关参数参考现有的相关森林采伐调查设计规程和森工林区现有的森林资源状况。

1 皆伐

计算公式:皆伐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规划期间可进入成熟林的面积)/轮伐期(人工林成熟林年龄)皆伐年伐蓄积=皆伐年伐面积,成过熟林每公顷蓄积皆伐强度+成熟林年净生长量/2

适用范围与参数分析:适于林分是商品林区人工成过熟林。当前,黑龙江省能够进入皆伐的人工林林分一般只有人工落叶松,以人工落叶松为例,可将近熟林面积划为期间可成熟林的面积,轮伐期为41年,采伐强度一般可定为90%以上。商品材出材率可取70%。

2 择伐

计算公式:择伐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1/2近熟林面积)/择伐周期(回归年)择伐年伐蓄积=择伐年伐面积。成过熟林每公顷蓄积择伐强度+成熟林年净生长量/2

适用范围与参数分析:适宜林分是商品林区成过熟天然林,择优后郁闭度保存05以上,择伐强度可选30%,回归年代表森林择伐后恢复到采伐前的林分状况所需要的时同,择伐强度和回归年的关系是择伐强度越大,回归年越长,反之,择伐强度越小,回归年越短,商品材出材率可取70%。

回归年=-Iri(1-择伐强度)/Ln(1+伐后生长率)伐后生长率一般在近熟林和成熟林年生长率之间,接近于近熟林年生长率。

3 抚育伐

计算公式:抚育伐年伐面积=需要抚育伐的面积/抚育伐间隔期

抚育伐年伐蓄积=需要抚育伐的林分总蓄积+采伐强度/抚育伐间隔期

适用范围与参数分析:适宜林分是商品林区和一般生态公益林区天然林郁闭度大于07,人工林郁闭度大于08的中幼龄林林分,或参考部分公顷蓄积较大的中龄林林分。商品林区采伐强度取20%,一般生态公益林区采伐强度取15%,抚育间隔期为10年。中龄林抚育商品材出材率可取50~60%,幼龄林抚育商品材出材率可取30%。

4 更新采伐

计算公式:

更新采伐年伐面积=需要更新采伐的面积/更新采伐间隔期

更新采伐年伐蓄积=需要更新采伐的林分总蓄积N采伐强度/更新采伐间隔期适用范围与参数分析:适宜林分是一般生态公益林区过熟林,规划期需要更新采伐的面积包括现有一般生态公益林区过熟林面积再加上该区现有成熟林面积的一半,更新采伐强度取25%,采伐间隔期为10年,出材率可取65%。

5 散生木采伐

计算公式:散生术年伐量=需要采伐的散生木蓄积/采伐期限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地经营;林地管理;动态更新和监测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64-02

1 引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二类调查,其目的是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林业发展规划、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提供基础资料,调查成果是建立和更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森林资源的现状调查,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现状特征,客观反映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因此,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后续林地经营和管理影响较大。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云南、广东、重庆、贵州、四川、海南等多省完成了最新一轮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针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各主要因子、次要因子的准确性对林地经营和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森林资源数据动态更新和监测,制定各地林地经营和管理政策,年度出数等对策和建议。

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2.1 调查范围

调查森林经营单位所拥有和经营的土地、林木资源;以县为单位调查县域内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2.2 调查内容

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量、四旁树和散生木蓄积量;调查各类森林及活立木的起源;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生态因素,包括植被、土壤、地形地势等,编制林地的立地类型表;调查和收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并编制林地经营措施类型表;调查前一年的森林消耗量,测算调查年的各类活立木的年净生长量。

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各调查因子

3.1 调查主要因子

小班区划、地类和小班蓄积。

3.2 调查次要因子

小班号、空间位置、经营单位、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林地类别、事权、林地保护等级、工程类别、群落结构、健康等级、自然度、亚林种、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可及度、立地类型、经营措施类型、天然更新、土壤、腐殖质、下木植被、地形地势、岩裸率、建群种、部级公益林保护等级、树种组成、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出材率等级、散生木、四旁树和小班特点。

4 调查可靠性对林地经营和管理的影响

4.1 调查主要因子对林地经营和管理的影响

调查主要因子小班区划、地类和小班蓄积可靠性不够,将导致林地面积、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项重要数据失真。小班区划不准确,导致后续的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部级公益林区划、省级公益林区划、县级林地经营方案编制的区划界线错误,无法落实到山头地块,对林地征占用审核、部级和省级公益林调减、林地分类经营、林地面积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地类判定不准确,导致后续造林规划地块选择不恰当、可实施性较差,对造林、林下种植和森林覆盖率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小班蓄积调查不准确,导致后续采伐设计、低产林改造、森林抚育对单位蓄积量高低的认定错误,对采伐、林地改造和林木蓄积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

4.2 调查次要因子对林地经营和管理的影响

调查次要因子经营单位、林地所有权、林地类别、事权、林地保护等级、工程类别、亚林种、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树种组成、管理类型等可靠性不够,将导致林权证发放、公益林区划界定、林地征占用审核、工程营造林、森林采伐限额计划、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林下资源经营等方面规划不合理。经营单位不准确,导致自然保护区、林场和农场界线错误,其辖区内林地面积、森林资源总量与实地情况不一致,无法编制其区域内森林经营方案。林地所有权不准确,导致林权证发放错误、纠纷较多,林地征占用审核权属错误、审批不恰当。林地类别不准确,导致公益林区划界定、林地保护与利用与二类调查成果不一致,林地征占用审核林地类型错误,林业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界定错误,森林采伐限额编制采伐类型错误。事权不准确,导致公益林事权等级错误,各级公益林统计面积和上报面积、实地面积不一致,无法进行公益林调进调出。林地保护等级不准确,导致林地征占用审核违规审批使用Ⅰ级保护林地,森林采伐审批违规审批采伐Ⅰ级保护林地林木。优势树种不准确,导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采伐类型错误,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错误,工程营造林树种选择错误。起源不准确,导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采伐起源错误,森林采伐审批林木起源错误、违规审批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抚育编制抚育方式错误,低产林改造地块选择错误。龄组错误,导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主伐方式类型错误,森林采伐审批违规审批主伐中幼林,森林抚育编制抚育对象错误,低产林改造对象错误。郁闭度不准确,导致森林抚育编制抚育对象、抚育方式错误,林下资源经营方案编制利用对象e误。立地类型不准确,导致工程营造林造林措施、经营措施、树种选择错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采伐强度错误。树种组成不准确,导致森林采伐作业设计采伐树种、经济材出材量错误。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不准确,导致林地征占用审核违规审批使用国家一级公益林,森林采伐审批违规审批采伐国家一级公益林林地林木。管理类型不准确,导致纳入林业部门管理林地错误,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林地范围错误,森林采伐审批对象错误,林业违法案件处罚处理依据错误。

5 结语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足,对林地经营和管理的影响十分重大。将导致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统计错误,不能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现状特征,客观反映森林经营管理绩效,无法进行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不能客观公正的进行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的审批和林业违法案件的查处。影响森林资源数据动态更新和监测,制定各地林地经营和管理政策,年度出数和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R].昆明:云南省林业厅,2013.

[2]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质量管理办法[R].昆明:云南省林业厅,2013.

[3]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云南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云南省操作细则[R].昆明:云南省林业厅,2017.

[4]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昆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6.

[5]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弥渡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工作方案)[R].云南: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2015.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森林采伐;监督管理;措施

森林资源在采伐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采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在森林采伐中经常会出现林业企业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在进行采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超限额采伐的情况,这样都会给我国的森林资源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森林采伐进行监管,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一定要加强监管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森林资源的开采。

1 森林采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超计划采伐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超计划采伐的情况,林业企业在进行森林资源采伐的时候,对采伐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林业企业要按照采伐量进行采伐,但是,很多情况下,林业企业进行采伐的时候为了保证以后的生产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在进行开采的时候,通常是存在着超计划采伐的情况。国家对出现的超计划采伐通常都是在很晚的情况下知道,这种时候林业企业完成了采伐的工作,国家为了更好地规范采伐的行为,只是简单的进行处罚,这种做法对林业企业来说影响是不大的,处罚的金额并不是超额采伐带来的效益,这样就使得很多林业企业在开采中,对超计划采伐并不以为然,为了更好的保护林业资源,对出现的超计划采伐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在处理后,要使林业企业不敢再进行超计划采伐。

1.2 无证采伐

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进行森林资源的采伐一定要有采伐证,但是在实际中,出现了很多的无证采伐情况。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对一些监管不严的林区进行了采伐,无证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进行采伐的时候,很多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的,这样就使得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的人在个人利益面前,通常都是只考虑自己,这样的做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威胁是非常严重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一定要做好凭证进行采伐的制度管理,并且要对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

1.3 调查设计违规

为了更好的进行森林的采伐,在进行采伐以前要对伐区进行调查,同时要进行必要的设计。但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都是存在着调查和设计出现违规的情况,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受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对采伐设计进行标准的放宽,这样非常容易出现采伐工作不是在原伐区内进行,在采伐的时候也会出现采伐方式不正确的情况。

1.4 伐区作业质量低

在进行森林资源采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采伐企业只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采伐,对采伐进行取材的时候只是采伐高大的树木,同时在采伐的时候,经常是采伐好的树木,对一些又小又坏的树木不进行采伐,这样的采伐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非常不好的。

2 森林采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森林采伐中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采伐中利益的原因,林业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在进行采伐的时候,只是按照自身利益的需求来进行开采。在林业部门中,很多的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对采伐中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这样的做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这种采伐方式的存在和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缺失是有很大的原因。在森林开发方面国家不是完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即使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人们在法律意识也是非常淡薄的,认为森林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大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惜触犯法律。森林资源是国家所有的,但是在实际的开发中,通常存在着政企难分的情况,使得森林开采中责任划分不清。这也是出现随意采伐和超计划采伐的原因。

3 强化森林采伐监管有效措施及对策

我国森林资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森林生态功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受欢迎而又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同时,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少,森林资源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具体工作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采伐总量。

3.1 提高认识,力求实效

要认真执行好限额采伐制度。促进林业发展,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根除靠单纯采伐森林,终结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各部门杜绝眼前利益,抛却局部利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瞻远瞩,为生态环境建设谋篇布局。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高度上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在具体工作中逐项落实,力求实效。

3.2 完善制度管理,深化体制改革

要加强和完善制度管理,要健全和完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各级林业部门上下一致,依法行政,遵守规章制度。要继续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做到政、企分开,资源管、用分离,责、权明确。赋予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部门切实的监督职权,理顺好森林资源管理、采伐利用和监督的关系,齐抓共管,推动林业稳步而快速发展。

3.3 把好森林采伐调查设计关

森林采伐设计是林木采伐管理和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基础,是向上级报批林班、拨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和指导采伐作业的依据,是采伐作业的第一道工序。要控制采伐限额、采伐强度,提高采伐作业质量,必须把好森林采伐调查设计关。监督生产设计单位是否根据森林经营方案和企业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及规定的年度森林采伐总量而进行。

3.4 严把森林采伐作业关

森林采伐作业能直接迅速体现森林资源消长,直接影响生态环境。此环节是关乎执行限额采伐,遏制违规采伐、滥伐的关键环节,包括伐前审核、伐中监督检查和伐后检查验收。监督部门和作业单位现地踏查林班,核对设计资料、采伐木调查表,发放采伐作业许可证,核查采伐林班边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木和集材道等相关内容,明确注意事项。

3.5 搞好检查工作

要全面加强森林采伐管理,除做好以上各项日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应做好下面几项规模性的检查。伐区调查设计质量检查;伐区作业质量检查。监督部门单独或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追责相关人员,达到加强森林采伐管理,杜绝超限额采伐,有效控制住源头资源消耗的目的。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效发展,更好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提升;思路

中图分类号:S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引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是保障国家森林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做为重点工作来管理。具体来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为满足森林分类经营、编制经营方案、为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1]。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并且可以借此建立或更新原有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标准,实行森林资源高效经营管理,指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2]。从统计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区)已基本于近年完成相关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收获是巨大的,但从整体调查进程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一方面为了更加有效的统计和利用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和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效率。

二、提升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的主要思路

(一)扎实准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打下基础

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在现阶段各种矿物质大量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尘埃颗粒逐渐增多。另外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前提下,森林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各种污染气体,固定二氧化碳,防风固沙。但森林面积广大,生长环境复杂、种类繁多、技术性强、经费消耗大、耗费时间长,而且调查中可能随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很可能就因为这一点问题,调查就无法继续。因此,调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多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保证调查顺利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落实到小班,所以准备工作可以以小班为单位,不同小班之间根据调查地域各自做准备,有利于提高前期准备的针对性。

(二)加强管理,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提供保障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在《森林法》规定的基础上,不断的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指标的落实和组织管理工作,严格实施“事前培训、过程检查、成果验收”三个环节管理[3]。首先,调查前的培训,包括被调查区域的村落、单位和个人都要事前“通气”,相应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的与调查一线的工作人员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指导解决,关注调查进展,必要时需要调整调查思路;成果验收,要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奖惩分明。对于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任务的调查组或者人员,要给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调动调查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调查前期、中期、后期的工作,实行全程的监控,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及时总结,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累积经验

森林调查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环境恶劣、持续时间长,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会收获意外的经验。因此,调查队伍要针对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随时产生的经验,不定期的反馈和总结,力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因各种不利因素对调查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收集每一次调查获取的经验。如调查技术问题解答及时通知各调查工组认真学习,尽量减少对下一步的调查工作的影响;定期到各工组收集已完成的图、表、数据,把丢失和泄密的情况降低到最低。尤其是目前很多使用的掌上电脑、GPS定位仪等所产生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电子版的,需要存放在存储器之中,这种情况更是需要及时的收集、备份,以免因为下雨、碰撞等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四)优化设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构建动力

调查方法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而目前很多调查队伍仍然沿用手工作业,主要还依靠图纸、大罗盘测量。显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现阶段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比如目前应用较多的PDA(掌上电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个人工作的数字工具,主要提供记事、通讯录、名片交换及行程安排等功能。PDA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就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比如加载遥感影像图,减少小班区划工作;定位、导航功能;电子地图编辑功能;小班数据的采集;导出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PDA完成[4]。同时设备的更新也为调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现代化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而只要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的确可以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三、结语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强调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应该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此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是该章程并没有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5]。而实际上,调查与规划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工作,规划设计为调查指明了方向急需要调查的内容,调查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下阶段,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工作应在现有调查工作取得相应成果和突破的基础上,再重点把调查工作的结果如何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做更多的探讨。我们相信,只要及时的反思、总结,我国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必然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勇,肖舜祯.关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0,24(3).

[2]王钦昊.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方法的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11(3).

[3]刘文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总结与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探讨

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有效形式。我国自1987年全面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以来,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扭转了森林资源赤字现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进一步理顺了林业产权关系,激活了林业发展机制。

1.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概述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基于林业发展的需要,历经了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1985 年以前,我国实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木材生产。由于当时实行以需定产,重采轻育,造成森林资源长期过伐,特别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可采资源面临枯竭。

1985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为贯彻执行 《森林法》,林业部 1985年 6 月颁发了《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暂行规定》,1987年 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五”期间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从此,我国的森林采伐管理有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转入森林才采伐限额 (姚顺波,2005)。

2.我国森林采伐管理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2.1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经营方案等脱节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与森林经营方案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不配套。 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国有林业单位、自然保护区、集体林业经济组织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林业经营者为科学地经营森林、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永续利用,根据本林区的森林资源特点、 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所编制的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各种林业规划、确定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安排林业生产投资、评定森林经营效果的重要依据(刘德钦,2007)。木材生产计划,是指国家在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内,依据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要而制定的允许各省、区、市及其编制单位年度生产木材的最大限量。 《森林法》第30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

2.2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多种制度冲突

目前,据调查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不适用于森林经营制度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每个地方的木材的生产量和采伐量制定出森林采伐限额,规定各个地区不许超过最大采伐限额。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森林经营制度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应该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但是现在三者已经发生很大的脱节。森林采伐管理制度10年做一次修改,森林经营制度5年做一次修改,木材生产计划制度1年做一次修改。随着社会发展,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木材生产计划制度又受到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森林经营制度的限制,这就造成了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按照现有的目前生产计划制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了。

2.3指标分配中的设租与寻租

现实中的森林经营者和资源管理者并不是一个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无私人,他们都没有超人的利他意识,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因而他们都具有寻租和受租的可能性。按照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林权所有者必须取得采伐指标才能办理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进行合法采伐。因此,能否获得采伐指标是林权所有者落实处置权、收益权的关键环节。目前在采伐指标分配上,采取由下而上,再由上至下逐级分配落实的模式,虽然在编制计划初期有的征求了林权主体的意见,但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在最终落实过程中,在分配上基本是由行政部门垄断,仍是政府行政指令配置模式。

3.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效措施

3.1建立科学有效的森林采伐限额调整制度

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的规定,以及人工用材林存在大面积低产林的实际建议采伐类型增加更新采伐和低产效林改造两种类型,保留主伐、抚育采伐、其它采伐。根据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基本情况以及南方商品林经营区的实际,将消耗结构中的农民自用材和烧材限额整合为非商品材限额,保留商品材限额,并根据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实际合理确定商品材与非商品材限额。

3.2建立健全森林采伐技术指标体系

我国确定主伐年龄的依据是,一般用材林以工艺成熟,薪炭林以数量成熟作为主伐年龄。这是林业产品经济的产物,长期以此为指导来进行森林采伐,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更新、保护起到了一定作用。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时的状态,经济成熟是其中的一种。森林采伐量是指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或采伐林木所能生产商品材的数量,即生产部门常说的采伐量,森林采伐包括用材林采伐、防护林卫生伐、薪炭林采伐和特用林采伐等,由于除用材林采伐外的其他采伐大多是根据林况具体确定的,采伐量较少,且其采伐量的计算也较简单,确定采伐限额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别年采伐限额与年合理采伐量的内在关系。

3.3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中寻租行为的治理

政府实行森林限额采伐政策的本意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减少森林采伐面积,保证森林木材类产品和生态环境类产品的可持续利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介入而“无意创租”。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互补性,通过他们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各自的职责。增强法律的惩罚力度既可以增加寻租人和设租人的寻租和设租成本,又可以减少寻租人和设租人的预期收益,从而能够有效地遏制寻租和设租行为。一方面要加大打击行贿、受贿的力度和扩大打击面积,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滥砍盗伐、无证采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减少和杜绝各类毁林行为,保护森林资源。

4.结语

为了更好的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必须对森林采伐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增大对非公有林的采伐限额,不仅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调动了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修改,使法律法规相配合,解决了脱节不匹配的问题。政府相应的搞些经济扶持工作,这样充分保证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引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也称“二类调查”,是以国营林业局,国有林场,县(旗)或其它部门所属林场为单位进行,以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基地造林规划等需要的调查工作[1]。这项工作是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地形图上,落实到室内,以供国家整体决策的一种森林资源清查方法。通过“二类调查”可以查清家底,分析研究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其成果是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采伐限额的客观依据,是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培育和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是每一个林业技术人员必须严肃对待的技术工作,是新时期,林业工作从向林地索取木材转变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

1、加强规划设计队伍的建设

1.1提高森林规划设计技术人员的待遇

在广西,有一个庞大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队伍:资质最高的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为甲级设计院;许多地级市也均有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加上县林业局,国有林场的丙级、丁级专业设计队,组成了广西林业规划设计的主力军。这些技术人才,有些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有些为差额事业单位编制;也有些为自收自支编制;有些是这些单位的编外人员,还有些为独立的公司。在这些当中,有些是专业人员,有些是兼职人员。可见人员复杂,管理难度之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收入不一。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因素,加强人员的管理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因此,要振兴广西林业,加强规划设计队伍的人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这项管理,首先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设计人员从事野外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理应特殊对待。在这方面,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走在全区前列:探索了人事改革以“同工同酬”为主的方向,逐步缩小编外员工与编内干部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打破事业单位用人的“行政樊篱”,推行“唯才是举”,在全院80名聘用的编外人员中,20多名技术骨干走上了项目负责人的岗位[2]。因此,其它单位要以此为参考,全面提高调查人员的待遇。

1.2 加强队伍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明确要求要符合资质规定的专业调查队伍承担具体任务。队伍的庞大,不可避免技术人员良莠不齐,因此,要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质量教育,严格考核,对调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制订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二类调查”工作质量管理监督体系。要规范调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弄虚作假、伪造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

2 、交叉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各类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特别是“二类调查”工作既是为林业编限单位提供服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的基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多年来,“二类调查”大多由市级的设计院作为业务指导,小班调查工作由县林业局或国有林场中具有“丙级”“丁级”的设计队实施,这样工作开展起来进度快,但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式的调查工作,免不了受“经验主义”的影响。因此,为使该项工作客观公正的开展,建议今后“二类调查”工作应交叉展开,或许这可避免90年代大多数林业企业“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因此,必须改变林业规划设计工作现状,交叉调查才能更好摸清“家底”,才能更好的发展。

3 、设立专项资金,调查经费直接支付给相关设计单位

新时期,将二类调查纳入地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其制度化、规范化,将二类调查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

这样,确保“二类调查”工作一结束,政府直接将调查经费支付给调查单位。一方面,防止专项经费被挪用,做完了工确要不回账;另一方面,资金没有经过经营单位,也避免了经营单位向设计单位“打招呼”,造成调查数据人为的“水分”。

4、探索“二类调查”与“伐区调查”关联管理

在部分国有林场进行二类调查工作小班调查时,公顷蓄积量高,而在进行采伐作业设计时,同一林班小班的公顷蓄积量却比“二类调查”时的低,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该有的“误差”。因此,建议将“二类调查”与“伐区调查”的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林木生长“走倒路”的现象,这也是倒逼设计工作认真负责的途径。各类调查规划工作小班调查时应该标明详细的地理坐标,相关调查数据入库存存档;建立各经营单位甚至种林班主要采伐树种的地径、胸径、树高数据方程,保存期为树种的轮伐期,这样做到有据可查。

5、使用新技g,提高劳动效率

当今世界,新技术层出不穷,“二类调查”工作也应该及时使用新的技术。如3S技术集成之路,从RS中获取信息,由GPS进行定位,定向导航,由GIS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各种图件,最终提出决策实施方案来进行森林动态监测,同时,GPS与GIS集成能实现各种尺度森林资源的实时管理[3]。激光测距仪,测高仪等可迅速、准确测量树高;使用“无人飞机”等进行小班勾绘等,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总结

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是各森林编限单位经营的基础,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在全面启动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着力保护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做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是各设计单位的机遇,也是挑战,各设计单位应该加强人员管理,加强调查设计工作纪律管理,加强调查设计工作质量管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继文 李昌言 数云台等,森林调查知识[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323

[2]甘剑伟,覃婷,韦斌等,机制活了路子广――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市场化改革纪实[J]广西林业2017(3):6-8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提升;思路

中图分类号:P61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69-01

一、引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是保障国家森林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做为重点工作来管理。具体来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为满足森林分类经营、编制经营方案、为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并且可以借此建立或更新原有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标准,实行森林资源高效经营管理,指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从统计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区)已基本于近年完成相关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收获是巨大的,但从整体调查进程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一方面为了更加有效的统计和利用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和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效率。

二、提升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的主要思路

(一)扎实准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打下基础

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在现阶段各种矿物质大量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尘埃颗粒逐渐增多。另外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前提下,森林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各种污染气体,固定二氧化碳,防风固沙。但森林面积广大,生长环境复杂、种类繁多、技术性强、经费消耗大、耗费时间长,而且调查中可能随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很可能就因为这一点问题,调查就无法继续。因此,调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多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保证调查顺利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落实到小班,所以准备工作可以以小班为单位,不同小班之间根据调查地域各自做准备,有利于提高前期准备的针对性。

(二)加强管理,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提供保障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在《森林法》规定的基础上,不断的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指标的落实和组织管理工作,严格实施“事前培训、过程检查、成果验收”三个环节管理。首先,调查前的培训,包括被调查区域的村落、单位和个人都要事前“通气”,相应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的与调查一线的工作人员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指导解决,关注调查进展,必要时需要调整调查思路;成果验收,要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奖惩分明。对于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任务的调查组或者人员,要给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调动调查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调查前期、中期、后期的工作,实行全程的监控,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及时总结,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累积经验

森林调查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环境恶劣、持续时间长,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会收获意外的经验。因此,调查队伍要针对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随时产生的经验,不定期的反馈和总结,力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因各种不利因素对调查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收集每一次调查获取的经验。如调查技术问题解答及时通知各调查工组认真学习,尽量减少对下一步的调查工作的影响;定期到各工组收集已完成的图、表、数据,把丢失和泄密的情况降低到最低。尤其是目前很多使用的掌上电脑、GPS定位仪等所产生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电子版的,需要存放在存储器之中,这种情况更是需要及时的收集、备份,以免因为下雨、碰撞等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四)优化设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构建动力

调查方法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而目前很多调查队伍仍然沿用手工作业,主要还依靠图纸、大罗盘测量。显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现阶段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比如目前应用较多的PDA(掌上电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个人工作的数字工具,主要提供记事、通讯录、名片交换及行程安排等功能。PDA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就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比如加载遥感影像图,减少小班区划工作;定位、导航功能;电子地图编辑功能;小班数据的采集;导出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PDA完成。同时设备的更新也为调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现代化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而只要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的确可以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三、结语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强调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应该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此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是该章程并没有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实际上,调查与规划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工作,规划设计为调查指明了方向急需要调查的内容,调查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下阶段,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工作应在现有调查工作取得相应成果和突破的基础上,再重点把调查工作的结果如何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做更多的探讨。我们相信,只要及时的反思、总结,我国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必然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勇,肖舜祯.关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0,24(3).

[2]王钦昊.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方法的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11(3).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森林;调查规划;设计;“3S”技术

目前,过度采伐森林资源现象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各行业生产资源的缺乏,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方建设,人工种植管理是资源可持续应用的主要途径,人工种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生长效率与森林资源使用效率相一致。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和社会以及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既要及时了解与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又要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如数量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的程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管理。然而,森林资源具备的再生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设计,因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的高效性需要高新信息技术的支持,即“3S”技术。

一、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

1、调查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估计总与平均值是抽样调查的基础方式,概念分布法是森林资源调查的理论基础,但是调查后的实际精度往往与理论精度有所差异,因此在调查规划设计中需要了解抽样误差并掌握其误差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的影响。方案的优化是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调查目标与职责的确定、总体单位以及估算方式,由于调查规划设计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方案的最佳设计既需要考虑众多因素的影响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2、现有的任务和数据

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计划是确定森林资源调查的内容以及依据调查结果设计的研究方案,主要目的是在森林调查方案设计规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与管理。

二、“3S”技术概况

1、“3S”技术介绍

“3S”技术主要是由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其中遥感指的是将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并在该信息的基础上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状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优势在于其提供信息的快速性与高效性,且具备高精度与自动化等特征;地理信息系统其实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其主要功效是地理信息管理,它既能将多样化的地理信息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即将多样化的信息按照特征与特性分别归纳于不同的门类,又能将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以便随时查询与更新。“3S”技术已经发展为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主要技术方式,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是“3S”技术逐步发展的时期,即卫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3S”技术的发展,且受到了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与关注,因此在国内学者不断研究的基础上,“3S”技术取得了很多进步,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我国“3S”技术的发展还较落后于美国、法国、德国、芬兰及奥地利等国家,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3S”技术发展起步较早且处于主导地位。

一九八六年芬兰开展了关于多信息源森林调查方法的调查与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即在该时期对全国森林进行了分类;森林资源调查是美国“3S”技术应用的主要途径,即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的基础上科学的将资源数据公布于互联网,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真正达到了数据共享的目的;奥地利则是合理的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效应用于航空摄影,也就是说将航片与卫片信息进行成图与分层抽样,并且按规定时期对全部进行一次航空摄影,一般期限为两年,从而为综合森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打下基础以及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森林资源信息的最新情况。

从我国角度而言,我国林科院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依据陆地卫星MMS图像以及航空像片与地面实测的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森林资源清查,即在陆地卫星MMS图像以及航空像片与地面实测有效结合的基础上采取双重抽样的方式进行探索。随之,森林波谱、MMS数据的图像处理与森林自动分类技术的应用试验研究也逐渐被发展。另外,我国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三北”地区森林、土地、草场等再生资源数量的综合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依据相关数据进行评价“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且清晰掌握“三北”地区的资源现状以及变化情况。

三、“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主要技术方式

“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主要技术方式包括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和处理、建立解译标志、现地调查、建认蓄积回归模型以及建认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和处理。现阶段森林资源调查最普遍的方式是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数据与法国的SPOT卫星数据相结合的基础上发现这两种影响的差异性以及特征,从而对地面进行彩色图像合成、图像增强、正射纠正等技术处理,有利于影像图高分辨率的形成。建立解译标志。是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与实地建立相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创建的森林监测因子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且这种森林监测因子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具备的地类、树种与郁闭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现地调查。现地调查的范围较小,即对部分小班进行调查,一般采用抽样的调查方式,在调查过程中对判读解译有疑问的小班需要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现地核实。建认蓄积回归模型。是在三种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取蓄积回归调查样地,一般在全球定位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创建出单位面积蓄积与地理环境因子、林分判读因子之间的模型,三种主要因子是由树种组、龄组与郁闭度组成,种组包括针叶、栋类、软阔、硬阔等;龄组包括幼、中、近成过;郁闭度包括疏、中、密,最后依据调查数据将蓄积量进行回归。建认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依据计算机语言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而创建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于信息管理查询、结果汇总统计以及数据组织处理等。

四、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的策略

1、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森林资源的调查规划设计既需要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与掌握基本的与森林调查相关的法律法规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学习以及责任感的意识。

2、加大资金和设备投资

现阶段,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逐渐受到国家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并将森林调查规划设计归纳于重点工作项目,既需要提高产业资本输入的森林调查又需要增加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高素质团队的创建,从而提升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加大相关资金与设备的投入。

五、结论

综上所述, "3S”技术的发展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林业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首要任务,因此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宋喜梅,田红梅.浅析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05).

[2] 胡家福.基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绿色科技,2015(05).

[3] 谢浩.浅析“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5(02).

[4] 范建生,王君女,王志勇.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院区景观规划设计浅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06).

【作者简介】

森林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17-2

近年以来,覃塘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广西东靠西联的战略方向,积极构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把林业发展和建设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特色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等林业工程建设,全面带动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也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努力为建设西江流域重要的产业集聚中心服务。本文以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数据更新,对覃塘区森林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区域概况

1.1自然概况

覃塘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东经109°12’~109°39’,北纬22°50’~23°25’之间。东与港南区、港北区毗陵,西靠来宾市,南与横县接壤,北邻武宣县,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距贵港市区21公里,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68公里。地势总体是南北高、中间低,西北地区为岩溶峰林地带,地势险峻,中部、南部为平原区,属于浔郁平原的一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石灰土,土层深厚,较为肥沃。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大小水库众多,森林植被主要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较多,原生植被已完全被次生林和人工林代替。

覃塘区隶属贵港市,下辖10个乡(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352.2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为57.3万人,主要是汉、壮族人口,其中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区域内物产丰富,制糖、水泥和饮食等产业发展迅速,是广西著名的“鱼米之乡”。

1.2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覃塘区林业用地面积46599.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2%。其中:有林地面积26298.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6055.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95.0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116.3公顷,宜林地面积2046.6公顷。其中商品林地面积26765.8公顷,公益林地面积15544.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197841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为1168029立方米,占97.5%。森林蓄积中,纯林蓄积1154163立方米,占98.8%;混交林蓄积13866立方米,占1.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2.8 %。

2森林资源特点

2.1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森林面积由1999年的29124.3公顷增加到目前的44566.9公顷,增加了15442.6公顷,增长了53.0%。森林覆盖率由21.7%增加到32.8%,同比增长11.1%。森林蓄积量由884819立方米增加到1168029立方米,增加了283210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增加。

2.2林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森林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覃塘区公益林与商品林比例由1999年的10:90转变为目前的37:63,公益林的比重逐渐增加,林种结构得到逐步改善。并且森林无灾害面积占99.3%,森林健康等级为健康的森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98.4%,说明了覃塘区在稳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战略和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3林业产业迅速发展

覃塘区乔木经济林面积为183.3公顷,灌木经济林面积592.6公顷,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灌木林地面积的0.7%和3.7%。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种类多、品种丰富。目前,鲜果保存和干果制品新技术已形成产业化,木材、人造板、松香和家具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特别是近几年来速生丰产林和短轮伐用材林基地建设迅猛发展,占覃塘区用材林面积达到77.6%,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时,丰富的经济林、竹林和速丰林等资源开发已成为目前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农脱贫致富、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林业创汇的重要基础。

2.4林地总量不足

覃塘区作为贵港市辖区,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大,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打造“华南建材大基地、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随着覃塘区城区扩建、“一园两基地”(贵港(台湾)产业园区、贵港覃塘三水铝土矿综合示范项目基地、贵港覃塘铝锭加工项目基地)的项目启动,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覃塘区城镇化、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浆纸一体化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无论在数量、规模和投资上都将大幅增加。覃塘区是广西农产品主要供应区,随着国家近年来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的项目用地向林地转移。而覃塘区林业用地面积占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仅有约三分之一,林地总量不足。建设项目对林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导致林地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2.5树种结构单一

覃塘区目前有乔木林面积26540.0公顷。其中:杉木类706.5公顷,占2.7%;速生桉类19830.7公顷,占74.7%;松类面积5803.1公顷,占21.9%;其它阔叶树类199.7公顷,占0.7%。从数据可以看出,乔木树种种类较少,结构较为单一,森林总体质量不高。

2.6林地生产力不高

覃塘区目前的乔木林面积26540公顷,蓄积121万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45.6立方米/公顷,根据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成果,广西区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8.11立方米/公顷,覃塘区为广西的76.4%,林地生产力不高,从侧面反映出覃塘区森林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1完善森林资源科技化管理

由于较为全面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十年才开展一次,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备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做到每年更新森林资源数据,与林业生产密切联系,并定期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准确掌握林地保护利用信息。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可靠性,并适时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林业生产发展方针、政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依据。

3.2加强林地资源管理

林地资源管理是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之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地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当好当地政府的参谋,促进地方党政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林地管理工作的领导;二是要依法统筹安排各行业、各项目使用林地的工作;三是要加强与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四是要加大力度惩治破坏林地资源犯罪活动;五是严格履行使用林地应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审批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林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3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据覃塘区森林资源现状,将森林进行分类经营,不同类别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验方式。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更加合理的配置林种结构,既能做到按市场需要组织林业生产,又能维持森林的生态效益,并能较好解决林业作为物质生产部分和公益事业管理部门双重功能的矛盾。实施分类经营,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样性需求,最大限度的解放林区、林地生产力,搞活林业经济,促进森林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为森林资源产业化和工业化提供条件。

3.4充分挖掘林地增长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都不可避免的使用到林地资源,为了保证未来林地面积不因为被占用而大幅度下降,应充分挖掘林地补给的潜力。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措施可以增加林地:一是对坡耕地或丢荒耕地继续实行退耕还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地数量;二是对区内已废弃或用地到期的工矿场、采石场、临时用地等实施整地造林或植草恢复森林植被;三是加强对原难利用地、干涸水塘、灾害损毁等未利用地的植被恢复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5全面开展植树造林

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通过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和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大力推进荒坡荒地、工矿废弃地、临时占用地、宜林闲置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积极参与“绿满八桂”造林绿化、珠江防护林建设、道路绿化等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快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的绿化和改造,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确保森林数量稳步增长。

3.6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森林整体质量

通过科学规划、分类经营、分区施测对森林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积极发展。着力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优化森林结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对现有低产林的改造力度,对林分质量差、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小、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的低下林分进行改造,提高林地生产率。

3.7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区域林业产业规模

覃塘区目前有较大面积和较大比例的速生丰产林,要按照分类经营的方针和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发展企业化基地造林,对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对商品林产业化基地建设进行扶持,按照“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的原则,创新建设模式,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步伐,明确产权归属,做大做强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Z].广西,2009.

[3]杨小兰、吴国欣.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1,(4):125-128.

[4]王少忠.东山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9,(2):20-23.

[5]莫继有、吴永富、兰俊等.广西东门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J].桉树科技,2011,(1):53-56.

[6]覃爱昶.从江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0,(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