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教案范文

高中教案范文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034-02

从1991年起在我国进行的MBA教育,由于案例教学独特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它与MBA教育的成功结合,使得案例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使案例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较大规模的运用,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案例教学正成为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在世纪之交的共同的“新宠”,在普通教育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正方兴未艾。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以及依托,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平台,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和知识阅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交流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等效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了较大的作用。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案例教学涉及的知识大部分包括较多的知识点和章节中的内容,属于综合性质的案例,然而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单一知识点的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的案例也难以发挥辅导教学甚至引导教学的作用。

(2)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的实现应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实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经验和阅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形成被动的学习心态。因此,不能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模式,当然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但由于大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地理教学经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从而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研究、教学判断和思考的教学。致使高中地理课的教学仅仅是对课堂的一种补充和说明,案例的启发较为简单,案例的点评不够深入,从而也难以形成对学生教学的启发,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教学体制。

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选择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多途径选择地理教学案例,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面收集适合教学的地理案例,从而扩展地理教学的范围,也能通过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思考积累案例,教师还可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教学特点的理解改编和自编案例。教师自编的案例能形成创造性以及适应性更强的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程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

(2)归纳迁移,拓展案例

地理案例只是以图表、图片,或者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素材,关键在于利用辨析、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地理案例中,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迁移运用的途径可以是单个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也可以是问题分析。拓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案例(如高考试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3)提高学生的课程适应性和参与程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者和启发者。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串联,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从而创设出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

(4)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研究国内案例教学论文、参加地理案例教学交流和研讨、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地理的案例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形成适合地理教学的案例教学程序,并通过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做出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高中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案例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57-01

案例教学是指老师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出发,选取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向学生讲解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事件现场,使其深入角色参与案例分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高中政治老师的积极推广和利用。

1.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1.1 选择正确的案例。高中政治包含的内容章节很多,需要老师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合适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选择途径很多,可以是查找课本上附带的案例,也可以是从网上、电视上、报纸上报导的新闻里选择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时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对案例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专题型、综合型、分析型和描述型等等,再针对每堂课需要学生们具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选择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老师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尽可能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应该描述清楚,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更详细透彻的案例分析。

1.2 选择合适的途径对案例进行呈现和表达。在老师选择好典型案例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将案例呈现给学生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课上通过口述表达案例内容,再要求学生们讨论,也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提前复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们在课前对案例进行熟悉,并试着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方便上课直接讨论,节省课上时间。还可以在课上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案例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的形式传输给学生,使案例更加清楚直观,也能增加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兴趣。

1.3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是案例教学法最关键,也是最能有教学成效的一个环节,同样也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的一个步骤。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开口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并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指正,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会针对案例各抒己见,并随着同学之间意见的交换容易产生偏离主题,或者讨论激化成争吵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调停,把握讨论的方向和氛围。

1.4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老师做最后的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学生进行了充足的分析之后,由老师对案例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述,对在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针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总结学生们容易出现的知识误区,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基于案例教学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诸多好处,高中的政治老师们对此种教学方法都十分青睐,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但老师们在实际案例教学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老师的主导性太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为长时间被动的接受老师对知识的传输,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的期初,难以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老师为了学生尽快步入正轨,开始包办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各个环节,常常出现整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一步一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实际上是老师自问自答的现象。另外,还有些老师分不清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以为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而列举几个例子,这样一来,这些老师的"案例教学"就会因为例子三言两语,过于简单,不需要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整理,而达不到案例教学应该达到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2.优化案例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2.1 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实现主体参与性教学。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得以成功施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老师加紧课上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同样习惯了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一切安排,以至于在课堂上学生大多选择倾听,而不是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对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案例分析来说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关键。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实现主体参与性教学,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2.2 注重理论与实践案例的结合。开展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老师日常开展案例教学时,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的结合,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不仅加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又锻炼了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2.3 注重对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案例教学的主角除了学生以外就是典型性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度高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得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要想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而好的案例是可遇不可求的,它需要老师在平时多注意对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只有扩大案例的收集范围,增加案例的收集量才能在众多的案例之中选择出最适合课堂教学内容,最能通过学生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案例,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案例教学的质量。

小结:案例教学法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体现了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的要求,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将政治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文彬.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8)

[2] 周永华. 浅议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34)

[3] 杨金丽,郑良涛. 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7)

[4] 朱伶俐.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3)

高中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一、研究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找出其中主要的、对今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做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加快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过,目前学校教育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做好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案例教学开展中,不同教师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持有积极态度。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普遍不足,片面的认为地理学习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便能够过关。整体上看,学校管理中,对于地理教育内容及其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知,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认知程度更是非常有限。所以,从教师层面,由于尚未对地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没有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因此,地理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教师案例素材选择渠道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案例素材库

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主要以网络、课本、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不过,在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源下,如何选择与教材能力要求相符的典型案例,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筛选。在案例选择中,部分教师仅仅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案例的知识性。因此,案例选择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系统化、专业性的素材库,教师具体应用教学案例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

(三)案例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引导。相应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也缺乏对于学生案例讨论的指导,甚至存在着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大多以小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汇报方式为主,而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讨论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提升建议

(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知

提升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识水平,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合作及互动性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用到地理案例教学中来,在能够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更好的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案例中来找出并分析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二)确定案例筛选原则,建立案例素材库

案例筛选中,地理教师应该按照典型性、客观性的原则做好案例筛选工作。首先,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案例选择时,教师还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参考。在案例素材选取中,主要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重点做好案例素材库收集整理工作,结合生活实际做好素材更新。

高中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引入我国的,开放了学生的思想,实现了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案例教学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学生之间对政治信息、知识、经验和观点之间的汇总,促进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可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一、案例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高中政治中的案例教学大多是针对抽象概念和理论进行的,这就体现了其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首先案例教学结合了具体的社会现象,实现了由个别现象到普遍现象的转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政治思路和框架被树立和形成,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其次,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学生从生活化的案例中获取知识,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最后是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应用,使他们借助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政治现象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政治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2.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的思维和能力已经逐步形成,这样教师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重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组织良好的案例教学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和分析问题,最终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不断被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有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巩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仍然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可以说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案例教学的意义不单纯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更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帮助他们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毕竟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中政治课程可以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繁杂的社会背景下抽离出具体的案例,便于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找出具体的解决策略。这是传统政治教学无法达到的,也是政治案例教学的关键特色。

二、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的基本策略

1.案例选择的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些教师潜意识里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就可以,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学的载体,是解答题解析的关键,这就使得案例教学陷入了题海战术中。案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脱离课本的理论实际。首先,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合理的筛选,高中政治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爱国爱党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教育等。这样教师就应该精心选择案例,例如在学习爱国爱党教育模块时,教师就可多选择一些历史上的爱国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文天祥为国贡献等,这些既与高考大背景吻合,又不违背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他们理解。此外,教师还应着重学生选择和讲解案例,毕竟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和电脑搜索一些案例,在每节课开始之初自主展示自己搜集的案例,教师只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2.教师采取多种手段展示和表达案例。高中阶段,政治教学案例的展示形式并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借助其他教学手段与案例教学方式相结合,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这样能够节省教师口述的时间,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掌握,这是现阶段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案例展示形式。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融合了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教学展示形态,尤其是视频的播放,能够使枯燥的政治课程变得活跃轻松,给学生创造较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案例展示与课堂游戏相结合,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法律法规知识模块时,教师可以具体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鼓励正反方不同观点的学生积极发言,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尤其是在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教师就可以选出不同的学生扮演商人和消费者,分析其中的经济转化问题。

3.成立案例分析小组,鼓励学生对案例评论和总结。分析和讨论案例是政治案例教学中的关键步骤,一方面促进了师生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更加全面,听取来自不同同学的更多观点。因此,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就某一具体案例进行积极的讨论,同时要求学生书写案例评论和总结。首先,教师要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氛围,很多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出现偏差,偏离课题的中心,这时教师就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其进行纠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维。当然,案例讨论的氛围不能太过沉闷,这样会进一步增强政治课程的枯燥感,使学生感觉到烦躁无味;讨论气氛不适宜太活跃,以免学生情绪过于激动,这需要教师从中进行调节。其次,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要对案例进行口头和书面总结,案例的口头总结教师应鼓励小组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同时不单纯以对错评价学生的发言,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对发言者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评价,多听听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书面总结应采取学生之间互评,然后教师进行最后评论的模式,使他们进一步发现自身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表现优异的讨论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可以把小组总结报告贴在教室板报上面,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当然,优秀讨论小组是不断变化的,是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产生,激发高中生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在高中政治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梳理出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促进学生在每个过程中的进步和发展。当然,学生应该树立高中政治学习的正确意识,积极主动地撰写个人案例思考日记、对案例进行续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新闻敏感程度。当然,高中政治案例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作者:张少波 单位:泉州市奕聪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教案范文第5篇

一、 高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范围与课标的完成

案例教学比较适用于程序性、人文性、实用性、叙述性等知识类型的教学。高中地理三个必修模块包含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我认为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

知识两大类。与“必修二”“必修三”一样,“必修一”同样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因为自然地理当中的概念,规律与原理等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学生调用这些地理知识解答新问题,这种知识迁移应用的技能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适合案例教学的方法。所以,“必修一”中的知识和“必修二 ”“必修三”一样同样适合案例教学。

所有学习都需兼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将贯穿于所有地理教学模块中。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养成,随着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再到区域地理的教学进程而逐渐增强,在“必修三”教学中得到了最为具体的实施和最大限度的发挥。诸如此类价值观养成教育的人文性知识同样可用同样可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根据以上对地理知识类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的适用性是广泛的,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可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个个必修模块中相应的教学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案例教学对于目标完成是最适合的,统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案例教学中的实施,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地理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一般来说,教师所使用案例都是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和自身开发的乡土案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如果采用教材的案例,所提到素材陌生造成的离疏会使学生新知识构建 的难度增加。这样,教师需要花费时间来解释案例的背景知识而降低了教学的课堂效率。

而乡土案例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及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但乡土案例代表性和典型性不足。此外,由于案例教学目标的开放性,靠单独一个案例达成教学目标 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高中地理案例的选取“组群”的方式,即将教材案例及其他案例组合成“案例群”,使案例更能相得益彰,共同构建成更好的引导性材料。几个案例之间为平行关系,所要表达的地理原理相同 ,以这种方式组群的案例可成为并列式案群。例如,“必修一”中“热力环流”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呈现多个小尺度热力环流个案,“城乡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凤”等。这些个案都能说明热力环流的原理,属于并列式案例群。可引导学生分别讨论这些个案的形成与机制,从单个个案分析中归纳共性知识,从而把握不热力环流原理的核心。这种自然地理的教学如能采用案例教学比一般教学方法更能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

1、教师结合教材,对案例的材料提出问题

对所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所要研究的原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紧扣主题。课前布置下去,所有学生广泛的查阅材料,解决完成。上课分组讨论 ,找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 ,总结规律。

2、对案例规律的应用

依据案例的规律 ,提出新的背景材料,设计新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原理的应用和理解巩固。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研究的起点,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探索世界的基础上发现知识,其最终的目的也是更好的把握世界 。这是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学习,与新课标理念吻合。因此,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效果决不能仅从知识获得的角度来衡量,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有多大的帮助才是教学效果的本质。

以上从案例教学范围,案例教学与新课标完成,案例的选择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三个方面来分析了案例教学,希望对广大地理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上接第85页) 企业则有学校所期待的真实项目和丰富的案例资源,多样的设备设施和真实的职场氛围。因此两方互有所需,各有所长,找到两者间的结合点形成利益共同体,自然建立互惠双赢的运行机制。

(二)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一是双方互签校企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及要求。二是双方由专人对接管理,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健全的评估反馈系统,例如实习岗位要求、生产计划目标、操作安全预案、准员工职业纪律等做出明确规定,使校企合作有一系列制度的保障。

(三)建立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

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引入企业文化和标准。企业的精神理念(MI)行为活动(BI)、视觉符号(VI)三者要通过适宜的文化活动传达给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的渗透,只有让校企文化彼此互融,才能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

(四)奖励激励机制

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如企业设立助学、奖学金、策划赛事冠名赞助等活动营造校园职场氛围,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及社会影响力。

目前北京旅游品市场的发展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已得到充足的发展,金字塔型的格局已经慢慢呈现,市场竞争也慢慢演变成创意创新思想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旅游品设计专业要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教之路,这个平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把学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办好,管理示范突显其重要性。只有科学、先进、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优良运行机制是学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良性运转的必要保证。这正是研究此课题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11)

高中教案范文第6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4号),全面提高我省高中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网”(以下简称“继教网”)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优势,开展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妥善解决广大教师的工学矛盾,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为大规模、低成本

、高水平开展教师培训积累经验。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性原则: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行政领导、业务管理系统,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确保远程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二)灵活性原则:课程选定坚持统一与自主相结合,教育整体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灵活机动,适时调整。

(三)实效性原则:学习过程配备高水平的辅导队伍,及时进行辅导,注重学习质量;考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培训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继教网”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平台,集中了全国优秀的教师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有利于解决教师工作与学习时间上的矛盾,便于操作,可行性强。

(五)创新性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建立新的培训模式,在管理、辅导、考核等方面不断创新的同时,不断促进教师学习方法的创新,使教师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

三、目标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现代化教师远程培训制度,形成较完善的现代化教师教育学习体系,积极探索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和模式。

(二)实现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依托全国和省、市教师教育专家教授、省市学科带头人和一线骨干教师开发教师学习资源,形成可满足各级、各类教师需要的优秀教师教育资源库。

(三)探索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人网”、“地网”、“天网”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与学习的特点与规律,逐步建立和完善我省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四、培训计划与实施步聚

(一)培训对象: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在职教师。

(二)培训学时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不低于240学时的在职培训。

我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采取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和校本研修三种形式。其中,远程培训的学习时限为2年。每位教师在每个培训周期内应完成不低于120学时的远程网络学习。

(三)培训内容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基础教育新课程为核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新理念和新课程、学科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教学实践及研究。

远程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年度开课计划由*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拟订并报省教育厅师资师范处批准执行。

(四)实施步骤

1.2007年7月底之前,省上制定并下发《*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

2.2007年9月底之前,各市、县完成报名及学习前相关准备工作。

3.2007年12月15日,学员本人完成网上学籍注册,开始网上学习。

4.20*年6月20日-6月30日进行第一学年考核。

第二学年及以后的工作另行安排。

五、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由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行政领导和业务管理系统。

(一)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由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师资与师范教育处)具体负责。主要职责是:

1.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全省高中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

2.审定教学计划和年度开课计划。

3.协调各市教育行政部门与省、市管理机构的业务联系。

4.监督、检查并评估各市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远程培训的业务管理工作由*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设在*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具体负责。主要职责是:

1.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和“继教网”网络课程资源,结合我省实际,拟订全省远程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年度开课计划。

2.负责与“继教网”的业务联系,指导市级管理机构开展培训业务。

3.负责全省远程培训的教学组织、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的登记和认定。

4.协助省继续教育办公室检查、评估全省远程培训的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不断探索、总结工作经验。

(三)以原有的继续教育办公室为依托,设立市、县级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1.统筹规划辖区内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

2.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推动远程培训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3.组织辖区内各高中学校和教师积极参加远程培训。

(四)各高中学校校长为本校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远程培训,督促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学习条件。

3.协助做好远程培训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六、报名程序

(一)按照省继续教育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各高中学校填写《远程培训会员学校登记表》(见附件3)并附本校自愿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登记表,上交市、县管理机构。

(二)市、县管理机构对各校填写内容进行必要的审查并备案。各市将登记表汇总后,上报省级业务管理机构。全省统一登记、备案并上报“继教网”,由“继教网”发放学习卡(一人一卡)。

(三)教师按照网上操作流程和要求,持学习卡登陆“继教网”注册并取得学籍后,即可开始在线学习。

七、学习与考核

(一)学员按照开课计划选取课程进行学习,参加网上辅导和答疑,完成并提交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学习期限内每学年考核一次。在线管理系统自动记录学员平时上网学习、参加辅导和答疑以及讨论的情况。学员修满开课计划规定的学时并提交合格的作业,视为考核合格,并颁发教师继续

教育证书。

此外,“继教网”提供的所有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和信息,注册学员均可免费浏览,在线时间不受限制。各会员学校也可充分利用“继教网”丰富的课程资源组织本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

动。

八、培训费用

培训费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收取(培训费标准:每位教师2.5元/学时,120学时共计300元/人)。各校以单位按参加培训的人数,集中向“继教网”交纳,“继教网”向学校开具正式

收费票据。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筹措培训经费。除此之外,省、市、县、校不得向教师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九、政策与措施

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远程培训后,全面纳入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教师参加网上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在全省范围内承认其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省教育厅每年将对全省高中教师继续

教育远程培训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予以通报。

各高中学校要以校为单位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凡无特殊理由不参加远程培训、或擅自中断学习、或

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利用“继教网”开展远程培训是教育信息化趋势的要求。以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为契机,开展我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构建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促进我省教

高中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案例教学 必要性 德育渗透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取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通过创设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或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量实践表明,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今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随着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维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他们已不满足于教师单一的知识灌输,不喜欢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结论,他们希望有自己发表看法的空间,渴望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发展自我。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体验过程。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演讲、课堂讨论、辩论、与同学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文才、口才、辩才的机会,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另外,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例如,学生在熟读案例、勤于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积极查找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立见解等,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勇气和敢于挑战的精神,使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

2教学设计中应精选好案例

教学设计中精选案例尤为重要。精选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案例应该真实、有趣味、贴近生活。比如讲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这些课程时,可以参考《人民W》、《新华网》、《中国政府网》、党报党刊、中央电视等媒体的素材。理由是,这些新闻媒体的报道客观公正权威,它们报道的新闻往往是当时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其权威解读也有利于教师本人深刻地把握事件本质。案例是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案例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精选案例。所选案例还要贴近学生,切合学生的实际。案例的难易度要适中,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信心,有成就感,否则学生会失去探究和讨论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举案例还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案例选择还要有针对性,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精心挑选最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活化教材,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简、化教为学,做到有利于学生探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在案例教学中传递正能量,渗透德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选用要紧跟时政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彰显时代精神,紧跟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释放、传递社会正能量。案例选择的时代性和方向性原则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学生德育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进行课堂教学案例选用时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案例应彰显时代的主题,体现时代的新鲜内容,贴近当代高中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比如,党的十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生态文明、政治体制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光盘行动、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祖国统一、居民收入十年翻番”等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时展主题的素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还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使其更加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四川雅安发生的7.0级地震后,党和政府的关注、公民的参与、国际社会的关注、地震对当地经济、文化产生的影响等系列素材,通过科学的选取呈现,既能传递社会正能量,又能让学生鲜活地理解课本知识。对政治课而言,这些鲜活的时效性明显的案例,更加真实地突出思想政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当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事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政治课上成“故事会”。相反,应围绕所授知识点精选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

参考文献

高中教案范文第8篇

应用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案例,也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就是教学案例。就像子弹之于枪支。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是和教材中的关键先关联并具备代表性的实际,具备说服力,和可靠性,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因为学生发现的知识,是根据实际发生或者真实存在的事物得出的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案例,可以选择与课堂知识重点相关的信息,图片,新闻报道等等案例,所选的案例应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足以激活学生好奇的案例,例如百慕大三角,地震,海啸等等,学生可以再这一个过程中从一个被动的学生身份变成一个善于探索的观察者。当然学生的观察过程应该有教师带动和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眼前案例存在的隐藏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出新的定义。通过这种引导,能让学生对案例的本质内容作出相应的探索和总结,以最有效的方式从个体案例中,归纳出一类情形,从而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知识。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观察力,事态发展洞悉力和博爱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地理教学案例的存在价值。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发策略

课堂上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应该是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具备直接联系,并具备实际的代表性,具备说服力以及可靠地支撑点,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例如海啸,可以向学生展示印尼海啸的相关情报,和讯息以及新闻报道,让学生从相关的已有讯息中总结出已知的知识,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述和讯息,讲述海啸的破坏,破坏范围,再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海啸以什么样的发生速度,为什么沿海地区的居住人群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措施,海啸的持续时间,还小的征兆,当地政府对于海啸的相应预防工作是什么样的,海啸带来的附带性的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每年地球上会发生多少次海啸,海啸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回答,或者根据其他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质疑或者肯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再调动课堂,让学生一起总结出,与海啸相关的地理自然科学知识(海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底发生了地震、海底的火山爆发或者地面上火山爆发、海底发生滑坡现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通常会在地震高发带形成海啸,并对沿海的设施及居民带来危害。海啸的速度高达700~800千米/小时,几个小时内就能波及整个大洋,海啸的波浪长度长达数百公里,并可在以很小的能量损失几千公里持续几小时,本身在海内的高度并不足一米,但是一旦涉及到了沿岸地区,就会由于岸边的阻力作用,导致海啸的波浪大幅度增加,形成高达10多米的海浪,并且每隔数分钟就会有下一波新的海浪更新力量,波浪的内部作用力也是十分剧烈的,能够将沿海地区的堤坝摧毁,沿海地区的房屋或其他建筑,都可以被海啸铺平。海浪的形成,大体主要是因为海底的地壳发生了变形或堆积交错。据可靠统计,全球发生海啸的高发地区多是因为深处地震带的原因,也就是说,地震因为海底的地壳形变可以较高几率的带来海啸,比较具有规模,并且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打击的海啸,大约有270次左右,每年都会有6次左右大规模的海啸灾难,海啸多发生在环太平洋海域,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高发岛群,日本相关海域发生海啸的总数占环太平洋区域发生的海啸总数的半数以上)。教师要从全部的信息网络中搜寻到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并且和书本内容直接相关的讯息,未必非要局限与地理自然科学里,也可以从财经,政治,生物,历史或者生活等等其他方面开发新的讯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素材。

3.教学案例开发的研究核心

自然科学类文化知识这种最接近于人类追求真理的动机意识类知识,其实是最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知识,应该是作为常识了解熟知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和研究也正式标示着人类思想进步与否的参考依据,实际上错过了这些知识文化的普及,或者说是以错误的方式普及,使得地理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变得让人抵触实在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大憾事。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是类似于改变现有状况的革新动作,也希望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带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更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对一件具体的地理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该情景作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讯息。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与他人交流,获得新的内容,通过质疑,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变为新的知识。

4.结语

高中教案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61―01

数学学案导学突出强调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 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故而更有利于学生自学;

2. 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结合;

4.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各项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 充分挖掘教材。教材是浓缩的精华。数学导学案的成熟与否、完美与否都体现在与教材的融合方面,融合的程度越高,学案体现出来的价值就越高,贡献值就越大。教师要认识教材所表达的清晰概念的整体性,并加以全面拓展;任何知识点都必须关注,讲求知识点的连贯性和融合性,难点、重点要突出。

2. 定位学习目标。教材中都对学习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们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恰当分解,来编写学案教学;目标要全面,计划要详实,不要有遗漏。哪个是弱项就要重点摆放在哪,缺失什么就弥补什么,分解要明确详细,面对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新要求,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注重“导”与“学”的关系。在设计学案时,注意“导”的设计层次,让“学困生”“追赶上来”,让中等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优等生“飞跃三级跳”。学案教学中“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是内因,“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导”的指挥,那么“学”也是没有目标的“利剑”。“导”和“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导”讲求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学案“导”的作用。

三、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学情分析,以学定教。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对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储备现状、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学习态度和经验有所了解,并据此选用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策略。实践证明,整合学情分析的结果,教师能够从多视角对学生学习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有助于丰富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生成和发展,能促使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中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案教学 设计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要,即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教学中只有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同时形成方法、培养态度和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学案的设计

我校生源的实际状况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尤其是学习习惯不好,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设计学案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学法指导,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力争做到:

注重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增强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一框时,合作探究的问题之一就是“布置不同小组的同学分别搜集一种公民民主监督的途径,课上分别展示,并逐一分析各种途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学生们准备得很充分。

强调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构建和谐的课堂。

体现探究性—通过搜集和筛选社会信息,识别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一框时,合作探究的另一问题就是“作为石家庄市民,你看到你所在的地区存在哪些问题,打算采取什么方式行使监督权?”课堂上,学生们抢答积极、热烈,建言献策,形成了一个高潮。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我们政治组学案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不同,学案包括填空式、图表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学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⑴填空式学案。如在自主学习部分,由于知识点较为分散,学生难于系统掌握,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填空,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⑵问题式学案。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在合作探究部分,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式学案。

⑶习题式学案。在拓展提高部分,某些内容,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梯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特别是选用当年的高考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施

课堂上始终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下发学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阅读自学教材及相关知识

(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①学生调动眼、脑、手的作用,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达标练习,取得最佳成绩。②师生互动,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答疑解惑,指导迁移或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最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较全面地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③搭建平台,成果展示。学生学习小组出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④教师精讲点拔。点拔关键处,重点问题精讲,力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悟为果,力求生成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政治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

(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乐学”“会学”的转变。在教与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增强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磨砺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探究性原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性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适当地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境设计,创造浓厚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素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兴趣和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个体现学科特点的具有准确性、启发性、针对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高中教案范文第11篇

所谓“学案”,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完善知识建构,为此而编制的可用于交流和评价的学习方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它是有待学生耕耘的田地。教师依据教案设计,提前编写出学案,课前提供给学生,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按照学案的具体要求进行预习、新课学习、复习等学习活动。那么,究竟怎样来设计学案呢?

1. 学案设计的内容

学案的设计一般包括:课题、设计人和使用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等内容。

1.1 课题:要注明单元及课题内容,并且注明总第几课时。

1.2 学习目标设计要求:目标设计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目标要依据内容标准不同要求设计,不要拔高或降低。认知性目标可采用行为描述法,描述要明确,要说明学习后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

1.3 学习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点。而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1.4 学习过程: 其程序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系统总结——巩固训练——当堂反思。

(1)自主学习。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基础知识,同时确定个体疑点。其设计要求:①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基本解决。②要针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问题不要过大,以免使学生不易下手。③不同任务之间,解决同一任务的若干个问题之间要符合知识的递进关系,使每一项既是前一项的扩展,又是后一项的准备。④即设计的问题不要直来直去,要让学生有学的价值,切忌零碎的填空式问题。

(2)合作探究。本环节是对自学环节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对拓展延伸环节做的铺垫。它主要任务是展示自学成果,处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既可以组内交流个性问题、组间交流小组共性问题,又可以师生交流共性疑难点和本节重难点。本环节的设计应注意①合作交流的规则要细,即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②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明确。③为解决好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教师要对师生交流问题的预设并做好从哪一问题入手过渡到拓展延伸。

(3)拓展延伸。本环节设计应以本课的重难点为立足点,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联系相关的热点、焦点、考点进行适当延伸,达到学以致用。呈现方式可用问题、习题。

(4)系统总结。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与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帐人。

(5)巩固训练。主要是通过做训练题巩固活化知识,同时查缺补漏。因此训练题设计应体现针对性、梯度性。

(6)当堂反思。反思应回扣学习目标,引导让学生从知识、方法和认识三方面进行,使学生在完成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实际操作中,学案的格式与条目是灵活多变的和有所侧重的,完全由教学需要来决定。

2. “学案教学”模式在操作中的误区

(1)认为“学案导学”就是教学内容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课本中知识的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就按照这样的“方案”进行教学,结果成了引导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2)认为“学案教学”是为了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可代替了老师的讲,这回可该轻松一下。于是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了学生去“死啃”,结果是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很多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生米做成了夹生饭”。 同时也不能越俎代庖,当“保姆”事事包办代替,而应切实担负起“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责任,课前精心准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课上积极施教,“煽风点火”,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讲评到位,只有这样,教师的作用才会到位而不越位,才不会“荒了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师生才能相互配合,默契融洽、和谐民主,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3. 科学有效地把学案运用到课堂上

(1)提前分发,做好预习。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上课前,教师收齐并浏览。这样,可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2)及时检查,不断反馈。课堂讲解时,不断巡视,督促和检查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上课注意力经常分散的学生,要更加关注。下课后,立刻收齐,教师抽查,发现有空缺的或填写错误的,及时要求学生修改,并给予必要的批评。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就不会再分心,听课更加专注,笔记会更加完整。

(3)定期整理,及时巩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定期整理学案,装订成册。一般以一章内容结束作为一个整理的周期,如章节内容较少,可合并整理。如发现学生的笔记有遗失,则要求尽快弥补。另外、开始时可每周利用一段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学案,和学生一起巩固,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复习,自我补遗的习惯。

高中教案范文第12篇

一、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运用学案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明确定位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解惑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施行者。也就是所谓“师傅引进门,学艺在个人”。新课程也同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学案恰恰就是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宰。教师则是先一步给出任务和重难点,对学生起引导作用,之后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学生通过自学,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并最终通过查词典网络参考书等,与同学讨论探究或向教师请教等途径解决问题,这样效果远比教师填鸭式的硬灌要好得多。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在台上激扬澎湃,学生在下边干自己的事情,或者容易分神,重难点把握自然就不好,同时,教师把课堂时间全占完,学生自己思考消化所学的时间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做巩固练习了。课下的反馈和落实不好,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必然形成,学生彻底失去兴趣,破罐子破摔。有了学案,重难点一目了然,学生有时间有精力,能有思考时间去把握重难点,学习效果明显,教师爷不会再吃力不讨好,而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也高效起来。同时每位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水平参差不齐,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构建也不同,理解问题方式也不同,教师整齐划一的讲解,主观的臆断势必会忽略一部分学生,而学案可以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掌握知识技能,得到充分发展,潜力充分得到挖掘。

二、学案的设计

一般来说,我们的学案会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设计,列出重难点。根据每一单元的内容多少和设置的不同,教师可采取多样的形式呈现重难点。首先,处理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为达到学生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在精读文章,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才设置问题给学生,或总结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等。其次,罗列讲解本单元核心词汇,词组,重点句型和语法现象。这一版块是学案的灵魂所在,是其必要性和优势的集中体现。要达到学生通过自学即可把握重点,掌握重点词汇语法的应用。这对教师也是个挑战,因为必须要挖掘本单元的重点和精髓及与考试常考点的链接和拓展来呈现给学生。在设置讲解时,除了给出词汇的意思,常用搭配和例子外,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层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触类旁通。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纠正旧有的纯粹依赖教师的观念的过程,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再次,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加深对重点词汇和语法点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检测的目的。

三、学案的具体实施

高中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把实践中所形成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等与教学有关的事实筛选、整合,组成事实材料,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既能增加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对案例教学的理解。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类型

根据我国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高中地理案例可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的案例,如《城市区位分析》等;第二类是讨论式的案例,如《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第三类是活动式的案例,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第四类是调查式的案例,如《关于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1.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设计一节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既联系了时事,又引起了学生对地质灾害理论知识的好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带动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该避免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地理新课改的深入,选修一、选修二中采编了许多的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也面临着此方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该教学方法易受学生情况、教材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避免以下情况出现:

1.不重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传授

案例教学确实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使用案例教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能就此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万能的,不能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案例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前提。学生只有在系统地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对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平衡好案例学习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

2.切勿将案例教学与事例混淆

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例子很多,但是不能都作为案例应用于案例教学中。事例是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列举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并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事例的启发性与探讨性较小,在教学中应居于次要地位。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内容,在讲述热力环流原理后,可以开展以下这个活动:让学生听歌曲《军港之夜》,找出歌曲中歌词的不当之处。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热力环流”理论的应用能力,它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事例,但不是案例。一个优秀的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通过整合加工之后,将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这些案例必须有典型意义,它必须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3.案例选取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高中教案范文第14篇

1.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2.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0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3.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生物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时,能用故事导入的尽量用故事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二):在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巧用实例和数据,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听,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一):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等等。

高中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作用

中国分类号:G633.55

高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一直被广大教育界人所重视。新的课程改革大纲要求,高中地理学科课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转变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做起。“案例教学法”一经提出,受到了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一致好评。经过研究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目标。

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

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从高中地理课程的典型例子中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式。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应用典型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归纳的途径来学习新的知识。二是教师在授课时给出学生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让学生通过该知识点找到相对应的案例,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综合运用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融入到地理学习的环境中。

(一) 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很显然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案例教学法倡导的是学生在课前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理解,之后查找相关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口数量变化》一课中,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案例,如二战之后人口数量的状况。提出案例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发生,那么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会不会下降?并指导学生阅读该案例之后,通过网络,图书等媒介找出引起二战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上提供了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学生查找资料阶段时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的感情培养。

(二) 开展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

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有正确的方式和足够的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被开发和利用[2]。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潜能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开发和利用。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指明前进方向,这样一来学生认为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课堂质量,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做起。

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从相关案例中找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扩充。在高中地理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推行和实施,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和以往相比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一课时,如何判断该地域是否适合种植水稻等,通过案例的仔细分析,可以让课堂环境变得更为活跃。

(三) 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合作的重要性被人们所重视。指导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这对学生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们下发了相关案例之后,可以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架起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学到了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例如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南水北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分配一个组长,每个组长将不同的任务落实到人头。把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情况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开展相关讨论的目的在于对南水北调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推行,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相互探讨的方式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上,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平,王美清,李淑珍.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0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