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

财务培训计划书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1篇

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对象为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应根据农村劳动者不同群体和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实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一)就业技能培训。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开展初级技能或专项技能培训;主要由符合条件的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其参加1至6个月(不少于120课时)的就业技能培训,重点是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训,结合产业发展的潜在需求开展定向培训。

(二)技能提升培训。对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其参加1至6个月(不少于120课时)的技能提升培训。

(三)专业技能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且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达到中级技能水平的培训。主要依托具备相应培训条件的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实行培训工种目录管理。定点培训机构按《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附件1)规定的工种(项目)、等级和认定的培训范围,实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规定总课时,其中操作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60%。培训工种目录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的的执行。各地、各定点培训机构不得超范围培训。符合条件人员每年可享受一次技能培训补贴。

二、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

各地认定定点培训机构须在培训工种目录范围内,按照每个培训工种(项目)不少于15个技能训练工种的要求,明确其承担财政补贴性培训任务的工种(项目)范围。同一定点培训机构中,已认定为其他类别农民培训的工种(项目)不得重复认定。定点培训机构的其他条件、认定程序按省财政厅、原劳动保障厅财社〔2009〕115号文件规定执行。严禁定点培训机构以联合办学的名义将培训任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培训资质和定点资格的培训机构。

公共职业训练基地依托政府举办的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建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认。公共职业训练基地须符合《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基本条件》(附件4)。市、县行政区域内,公共职业训练基地的培训工种(项目)原则上不重复设置。规范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免费技能培训服务,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服务,应与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签订培训项目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培训项目、培训等级、培训期限等应向社会公布。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前10个工作日,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开班申请报告、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每期培训班结束5日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结业审核申请。免费培训后所发《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应加盖“免费培训”字戳。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应为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就餐和住宿条件。有条件的可免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补助。

各县(市)每年12月底前对定点培训机构和公共职业训练基地进行复核,并上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点培训机构报备须填报《定点培训机构备案表》(附件5)。公共职业训练基地报备须填报《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备案表》(附件6)。

三、技能能培训工作程序

定点培训机构须将认定的培训项目、培训等级、培训期限、收费标准、补贴标准、培训鉴定补贴申领办法公开张贴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

(一)申报计划。各定点培训机构必须对培训人员进行初审,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得纳入培训范围;各定点培训机构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前10个工作日,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开班申请报告、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培训人员花名册(花名册应有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文化程度、所学专业、培训时间、居住地址、序号、是否参加过培训、培训证件等)、身份证复印件。各定点培训机构在上报计划时,每批次不得超过100人。

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应于培训结束5日前按要求向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县(市)职业技能鉴定由各县(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构审定,并安排鉴定机构开展鉴定,报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备案;市本级职业技能鉴定由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统筹安排。培训机构不得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二)开班核实。在每批(次)培训班开班的第一节课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应实地检查培训班开班情况,逐一核实培训学员身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办班,开班中途不得随意增加或更换培训人员。

(三)监督检查。强化培训过程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通过抽查、学员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确保培训效果。各企业、定点培训机构应积极配合检查人员开展。为加强对培训情况的监督,市本级委托市监察支队负责市本级各技能培训情况的巡查,每班培训巡查次数不少于两次,并做好相应检查记录。

要逐步建立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参训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在核定培训补贴时,应随机抽取不低于参培人数10%的学员,对核实发现不真实的,不予拨付培训补贴。

(四)结业考核。各定点培训机构在每期培训班结束5日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结业考核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对参训学员到课、教学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采取对照参训人员照片等方式确定到课情况,指导定点培训机构开展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参训学员考核合格,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给《职业培训合格证》、《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四、培训资金审批程序

严格执行《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09〕115号)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0〕142号)规定,认真落实农村劳动者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规范申报,审批工作程序。

(一)就业技能培训补贴。

农村劳动者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定点培训机构组织的农村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实行资金直补个人办法。农村劳动者自主选择定点培训机构、工种(项目)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个人先行付费,培训结束合格,按规定申领补贴。农村劳动者经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3个月内,由本人向培训机构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办窗口申领培训、鉴定补贴。申请培训补贴的申报材料应包括:身份证复印件、培训收费凭证、《就业和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培训与鉴定补贴申请表》(附件2)。培训、鉴定补贴实行即时审核,即时发放。定点培训机构须将培训项目、培训等级、培训期限、收费标准、培训鉴定补贴申领办法公开张贴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

各县(市)应6月底前明确本地发放培训补贴经办窗口、公布联系电话。市本级培训补贴经办窗口设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联系电话:5897067。

(二)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培训由企业培训机构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组织,企业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实施技能培训前,须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企业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审核表》(附件9)、培训计划、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委托书等,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组织实施。培训结束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申请培训补贴。申报材料:《企业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附件10)、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批准的培训开办计划、参加培训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培训签到簿、培训日志、《就业和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受委托的定点培训机构需提供培训委托书。经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培训人数,以技能培训补贴人均标准的一半给予企业培训补贴。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入企业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省属企业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企业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不受农民工户籍区域限制。允许企业采取工学结合办法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

(三)专业技能培训补贴。专业技能培训由认定的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承担,未能继续升学且有进城求职愿望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认定的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且所学专业为我省企业紧缺专业(工种)的,毕业时每人可享受一次性培训补助(不含免费学生)。学校招收紧缺专业(工种)学生,须在招生前编制招生计划,经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培训毕业后,由学校集中向所在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申报材料:学生名册,学生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核发登记表,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招生计划、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教育部门审核盖章的新生录取表、培训补贴申请表。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每人按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培训补助,培训补助资金直接打入学生个人账户。2010年我省确定15个专业为技能培训紧缺专业(附件3)。技工院校招收农村学生人数纳入学校所在地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计划。

(四)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初次参加选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村劳动者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进城务工地享受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采取个人报销的方式。农村劳动者持本人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鉴定收费凭据直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报销。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也可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代为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按月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农村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书、《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复印件、享受技能鉴定补贴人员培训鉴定花名册(由农民本人签名)、鉴定收费凭据、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补助申请表等材料,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转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核定补贴对象和补贴金额,将补贴资金拨入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鉴定补贴标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补贴120元;取得专项能力证书的补贴80元。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2篇

一、主要任务

为完成“两年一训”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标,结合2013年全县财政工作主要任务,本着精简高效、确保重点的原则,在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申报的培训需求基础上,经研究确定,2013年全局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详见附表)。

二、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公共财政知识、局机关各股室(中心)、局二级单位的主要相关业务知识及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等知识。集中培训内容具体由局机关各股室(中心)、局二级单位主持学习和安排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提纲需由相关分管领导审定。

三、培训方法

教育培训工作坚持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学习方法,集中培训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地点。

四、集中培训时间安排

每月集中培训1期,即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五下午组织集中培训(具体安排见《2013年县财政局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表》)。

五、培训要求

1、执行计划、狠抓落实。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各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执行落实培训计划第一责任人,一是保证本股室(单位)培训计划的完成;二是保证本股室(单位)人员按规定参加局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班;三是保证本股室(单位)人员认真做好培训学习笔记。

2、突出重点,提高质量。要充分调研干部培训需求,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优化培训内容,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股室(单位)及时将培训办班通知及相关培训材料送秘书股备案。

3、集中培训从第二次课程开始,对上一次授课内容进行测验,时间为15分钟左右,以检查上次培训的学习效果。由上一次授课股室负责出卷、阅卷,最后交秘书股存底。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特色专业 建设 改革

一、确定特色专业建设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是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在会计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根据我院会计专业的特点,确定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培养为载体,以服务社会、兼顾交通为办学宗旨,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将理论学习与岗位技能实训和专业技能证书培训作为教学改革重点,以此推动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进一步带动专业建设与调整,实施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力争在特色专业建设期内,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比较系统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能够熟悉和掌握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业务范围,独立完成大中型企业基础会计岗位的账务处理、中小型企业手工账务处理、中小型企业财务软件的使用,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用财务信息和具有一定财务分析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现代人才需要树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本着我院服务社会、兼顾交通的办学宗旨,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走访和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等各种调查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信息需求,并召开专家座谈会,对现有会计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订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岗+证+单”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把遵守财经法规、维护财经纪律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德育为先,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有用之才。其次,应加强理论学习,这是智育的基础。在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要坚持以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积极促进学生参加社会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岗”:岗位

将理论教学、实习实训与会计工作岗位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岗位的划分要求,明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根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对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要求,制定会计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计划,要求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通过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距离,培养适用于基层一线的财会人才。

在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学院主要建立了三个会计工作岗位群: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群、中小型企业财务岗位群和交通工程、运输、物流等交通运输行业会计岗位群。在进行岗位实训时,利用校内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会计岗位群。根据会计职业技能特点,将会计和财务专业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会计岗位的技能知识,制定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流程。从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和大中型企业以及交通行业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财务专家、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和会计能手担任会计岗位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会计岗位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训操作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进一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院将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交通工程、运输物流等企事业单位,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到会计一线岗位,通过从事会计的实际工作来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

(三)“证”:证书

设置课证合一的课程教学体系,将证书培训融于课堂理论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认证相结合。我国已逐渐实行行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不仅是衡量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通行证。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我院改革了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将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证书培训方面,将证书分成三个证书组:财会职业资格证书组、财会技能证书组和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组。财会职业资格证书组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职务资格证书等;财会技能证书组包括珠算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电脑传票证书、点钞与反假币技术证书等;相关行业证书组包括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等。在特色专业建设期内,学生取得证书的合格率不断提高。

(四)“单”:订单

根据社会和交通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推行订单培养模式,我院会计专业的订单培养主要包括交通订单和企业订单两个平台。在专业建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既熟悉会计业务、又懂得交通知识;既有会计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又有交通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将学生培养成为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和交通行业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三、课程建设改革

(一)修订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整合课程体系

为适应“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高职教育建设的要求,在制定特色专业教学计划时,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主要侧重于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划分为公共必修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核心课、职业技能训练课、职业技术拓展课和公共选修课六大类,把职业资格与技能考试课程嵌入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并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使实践教学学时占全部教学学时比重超过50%。

(二)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完善教学基本文件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对各门课程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的编写和PPT课件的制作。同时,积极与校外实习基地和企业合作,编写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课程大纲和教学规范文件,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

特色专业建设期内,学院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同时积极与安徽交通投资集团、安徽迅捷物流公司、安徽国强会计师事务所和安徽安联信达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课程教、学、做的一体化,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教材建设改革

(一)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开发专业特色教材

面对高职院校对教材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教材与立体化教材建设。学院将教师教材编写与科研考核相挂钩,鼓励教师积极编写专业新教材。同时,改革教材建设模式,在教材自编与引进相结合的模式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精品教材。特色专业建设期间,学院会计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了《财务管理》、《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学》、《税法》、《财务会计》等多门会计专业教材。其中由我院会计专业教师担任主编的《财务管理》被确定为安徽省高职高专“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参编的《成本会计学》被确定为高职高专“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二)规范教材选用工作程序

在教材选用方面,坚持优先选用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贴进的、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类优秀教材,重点选用部级和省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在教材选用程序上,首先由专业任课教师预选教材,交由专业教研室讨论通过,再由学院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力争建成一只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年龄结构合理、高学历与高技能相结合的“双高能力”教学团队。一是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学院尽力给中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专业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组建专业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团队,发挥专业带头人在教学与科研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提高学历层次。三是积极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学院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参加各种专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方法好坏的标准,不仅仅看教学大纲编写是否规范,教学内容是否完整,板书是否合理,讲授是否清楚,而更看重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特色专业建设期,学院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在于,改变目前的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试点和推广诸如情境教学法、创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利用校园局域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会计系列实训教学软件、企业模拟经营沙盘、ERP软件等教学软件用于辅助教学。重点推广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力开发精品课程。同时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特点,广泛采用开卷考试、现场操作考试、面试口试等考试形式,特别是大力推广上机考试,充分体现无纸、高效、客观和公正的特点。

七、建立特色专业建设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为保障会计特色专业建设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学院建立起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一是建立校外专家评价与反馈机制,聘请校外专家对会计专业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论证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建立学院教学督导组评价与反馈机制,学院教学督导组检查教师现场授课情况,通过听课以后与师生的交流,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三是建立学生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给授课教师评价打分,收集学生对教学管理的建议,来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四是建立教师自评与互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自评与互评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是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与学生的就业单位建立联系,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反馈,来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Z

参考文献: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4篇

所有任务表的制定与执行实行全部电子化。

一、寒假计划目标表

2010年寒假战略计划体系

总规划

学广培专德才兼修接轨社会全面提高

项目

大学规划总目标

寒假的项目规划

具体内容

学习方面

注意知识面的广泛性,并逐渐确立专修方向,将学习放在首位,尤其要保证数学与英语的投入与效果,加大计算机的投入力度。

一、专业课“充电计划”

二、英语专项

三、练字专项

A1.建立《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三大资料库,梗概知识体系建设

A2.阅读《财务管理》英文版,设立读书笔记

A3会计财报知识应用模拟,《财务、会计、审计一体化模拟教程》、《怎样解读公司财务报表》

A4 BEC自学计划

A5英语阅读计划《英美概况》、《题源文章记六级词汇》

A6英语口语训练《音标训练》

A7创业管理资料搜集

A8 STATA软件使用

生活方面

搞好时间的统筹规划,训练自己的独立性,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并逐渐掌握理财能力。

日常消费管理

积分绩评系统

时间管理系统

理财训练计划

B1.日常消费管理:财务管理计划子项目,用于绩效评价与预算审核

B2.积分绩评系统:自我管理核心

B3.时间管理系统:自我管理子系统

B4.理财训练计划:解决计划所需资金问题,本寒假主要通过家教。

品德方面

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扎扎实实的作风,进一步完善性格,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确立人格培养目标。

读书计划

C1读书计划:《成功要读心理学》

《中华处世绝学》

《出师》

《财报要向一本故事书》

《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

健身方面

将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扩展健身项目范围,扭转体弱局面,增强机体适应力。

健身专项

健康计划

D1健身专项:以周为单位执行

通过专业训练、内容扩展方式

D2健康计划: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饮食等保证身体健康。

社交方面

搞好宿舍内团结,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在实践中提高,结交好友,训练口才与礼仪,为日后迈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形象塑造计划

其余事务管理

E1形象塑造计划:基于充满朝气、展现更加成熟、更加亲近的对外表现力设计。

E2其余事务管理:效率优先,量力而行。

寒假财务预算

项目

预计金额

备注

房租

-400

食品费用

-300

路费

-130

书费

-100

礼品及其他

-100

家教收入

1000

自有资金补足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5篇

所有任务表的制定与执行实行全部电子化。

一、寒假计划目标表

2012年寒假战略计划体系

总规划

学广培专德才兼修接轨社会全面提高

项目

大学规划总目标

寒假的项目规划

具体内容

学习方面

注意知识面的广泛性,并逐渐确立专修方向,将学习放在首位,尤其要保证数学与英语的投入与效果,加大计算机的投入力度。

一、专业课“充电计划”

二、英语专项

三、练字专项

a1.建立《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三大资料库,梗概知识体系建设

a2.阅读《财务管理》英文版,设立读书笔记

a3会计财报知识应用模拟,《财务、会计、审计一体化模拟教程》、《怎样解读公司财务报表》

a4 bec自学计划

a5英语阅读计划《英美概况》、《题源文章记六级词汇》

a6英语口语训练《音标训练》

a7创业管理资料搜集

a8 stata软件使用

生活方面

搞好时间的统筹规划,训练自己的独立性,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并逐渐掌握理财能力。

日常消费管理

积分绩评系统

时间管理系统

理财训练计划

b1.日常消费管理:财务管理计划子项目,用于绩效评价与预算审核

b2.积分绩评系统:自我管理核心

b3.时间管理系统:自我管理子系统

b4.理财训练计划:解决计划所需资金问题,本寒假主要通过家教。

品德方面

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扎扎实实的作风,进一步完善性格,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确立人格培养目标。

读书计划

c1读书计划:《成功要读心理学》

《中华处世绝学》

《出师》

《财报要向一本故事书》

《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

健身方面

将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扩展健身项目范围,扭转体弱局面,增强机体适应力。

健身专项

健康计划

d1健身专项:以周为单位执行

通过专业训练、内容扩展方式

d2健康计划: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饮食等保证身体健康。

社交方面

搞好宿舍内团结,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在实践中提高,结交好友,训练口才与礼仪,为日后迈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形象塑造计划

其余事务管理

e1形象塑造计划:基于充满朝气、展现更加成熟、更加亲近的对外表现力设计。

e2其余事务管理:效率优先,量力而行。

寒假财务预算

项目

预计金额

备注

房租

-400

食品费用

-300

路费

-130

书费

-100

礼品及其他

-100

家教收入

1000

自有资金补足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6篇

这次培训,是我对理财接受的最系统、最全面、最实用的一次业务培训。能够参加中国理财规划师培训班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流的师资、专业的教材,使此次培训没有流于形式,而且真正保证了质量和效果。通过100学时紧张、系统的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确实不失为一次绝好的“充电”机会。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发展,个人理财的发展从销售理财产品为主,以单一产品的销售方式,简单的客户分层,简单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逐步向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顾问式理财,将客户分层明确,客户需求明确,提供差异化、顾问式服务转变,走向品牌服务,明确服务目标,关注客户需求的满足和客户的服务体验,有效整合服务资源,进行统一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创新产品,加强开发能力,提高服务品质与专业能力。在金融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现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在一起形成综合化、特性化的一种银行服务方式。发展理财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正是服务中高端客户的发展策略。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适时推出“理财”,中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品牌,以个人金融财富保值、增值为目标,实现个人的资产管理。个人理财中心应体现出“望财不望丁”,突破过去以人气为目标的观念,调整客户结构,实现差异化服务,做优中之优,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增加竞争力,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金融理财是针对客户整个一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它包括个人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资产、负债分析,现金流量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确立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养育及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筹划及遗产规划等各个方面。

二、理财规划应该是一个标准化的程序,它包括六个方面。即,建立和界定与客户怕关系、收集客户数据并判断客户的目标与期望、分析客户当前财务状况、提出理财方案、执行理财方案、监督理财方案执行。

三、从事这种理财规划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是受过严格培训并取得相应水平证书的人员。根据国外的经验,确切地说,根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金融理财师是在完成了各国标准委员会所确定的四大标准,简称为“4E”准则:即教育、考试、从业经验标准和职业道德标准后所获得的专业头衔。

四、理财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准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理财规划师仅仅学习专业课程,掌握理财规划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表现理财规划师专业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职业道德。当理财规划师代表客户采取的理财行动,或者为客户提出专业建议时,他不仅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财富安全,甚至可以改变客户未来的生活。CFP要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安全和有效的理财服务。

五、理财规划师必须要遵从七大基本原则。这就是:正直诚实原则(Integrity)、客观原则(Objectivity)、称职原则(Competence)、公平原则(Fairness)、保密原则(Confidentiality)、专业精神原则(Professionalism)、勤勉原则(Diligence)。

----这次学习因为时间紧,课程重,尽管这样,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自己掌握的东西太少了,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是理财大海里的一朵浪花,要切实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把个人理财业务做大做好,我们的这次培训只是刚刚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力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理财规划师的学习内容

理财规划师的基本原理,现金规划、保险规划和风险管理、投资规划、所得税规划,房产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财产传承规划及案例分析等。

如果细分的话还包括:

①语言表达,谈话技巧的知识

②信息搜集与整理,归纳与分析的方法

③理财建议书的写作方法及理财合同的法律知识

④财务分析知识及会计原理

⑤财务状况判断知识,方案设计,可行性报告的各种知识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 人才培养模式 阶梯式 分方向

一、引言

教育部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能服务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会计人才,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目前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教学定位不准,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滞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严重缺乏,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近年来我们在创新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职业证书为主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重构课程体系,提出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因材施教的“阶梯式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二、阶段式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及要求

(一)划分培养阶段 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采用阶梯式分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年级将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学生应该掌握会计通用知识、具备职业通用能力、能对小型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围绕培养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并设计课程和实训项目。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具有相应的财经法规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操作技能(包括审核各种单据、填制各类会计凭证、登记不同会计账簿、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等)。根据这一阶段的能力要求,将主干课程确定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一)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主要实训项目包括:会计职业基础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验钞与点钞实训、台式计算器操作实训、计算机技术实训等。在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和实训项目之后,统一组织学生在第一学期参加广东省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在第二学期参加会计电算化考试,并凭两次考试的成绩合格单申请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后续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创造条件。

(2)第二阶段,即第二学年。学生应该掌握会计专项知识、具备职业专项技能、能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全面核算与专项管理。围绕 “初级会计师” 的人才培养目标,参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大纲确定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并设计课程和实训项目。初级会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完整会计业务操作的能力、成本核算的能力、应用税法正确处理纳税事务及进行税收筹划的能力、利用其他经济法律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依据对应能力的要求,将主干课程确定为会计实务(二)、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主要的专项实训项目包括:会计实务模拟实训、ERP模拟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等。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统一组织学生在第三学期报名、第四学期五月份参加全国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称证书。

(3)第三阶段,即第三学年。根据学生证书获取情况和自身职业规划需要,采取分方向教学,将教学分为财务管理方向和财务实务方向,设置对应的课程,以满足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引导第四个学期获得初级会计师职称的同学选修更深入的课程,这部分学生将按照财务管理的方向进行培养,学生必须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具备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能力。为此,将主干课程确定为中级财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主要实训项目包括: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这个方向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逐步走向会计职业的管理岗位,并参加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的考试,获取相应的职称证书或执业资格。引导第四个学期没有获得初级会计师职称的同学选修更具体的账务实操课程,这部分学生将按照财务实务方向进行培养,学生必须巩固会计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此,将主干课程定位为:行业会计、出纳实务、仓储管理、OA管理等,主要实训项目包括:常用财务软件实训、会计岗位实训、OA软件实训、顶岗实训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自愿参加一些行业技能认证考试(包括防伪税控开票系统上岗证等),这部分同学能熟练掌握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具备对应岗位账务处理的能力,能尽快胜任不同会计职业基础岗位的工作,力争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二)确定培养方向 在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实训项目构建、考证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阶梯式分方向特色见表(1)。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会人员;支农惠农;政策培训;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央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各级政府都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并加大了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为了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浙江省确定首轮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农村财会人员。因此,我们着重从农村财会人员入手研究支农政策培训中的有关问题。

1 新昌县农村财会人员基本概况

新昌县地处浙江东部,现设三个街道、13个乡镇共16乡镇(街道)辖区,共425个行政村。本次培训按新昌财政局要求,为更好地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决定扩大培训面,即每个行政村基本上派出村会计、出纳和村财监小组长三人参加。培训过程中我们对1216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做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49份,其中农村财会人员回收786份。因此反映的情况比较真实地体现新昌县目前农村财会人员的现状。具体如下:

1.1 农村财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财务工作开展难

从知识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学历38人,占4.8%,相当于高中学历的232人,占29.5 %,也就是高中以上学历约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初中甚至高小学历。而且,这批人长期在农村务农,平时很少看书、学习,要求他们掌握比较专业的会计理论并实践操作技能,难度可想而知。从专业结构分析:持有会计证的334人,持有农经部门证书的262人,其余都为无证人员。持有证书的人数虽然占到75.8%,但其证书的获得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更谈不上有专业知识,获得的时间也相差甚远。因此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专业素质明显偏低,加大了财务工作的难度。

1.2 财会人员队伍严重老化,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从统计数字不难发现:35岁以下的人48人,占从事财会工作的6.1%;36-50岁的165人占21%;50岁以上573人占73%。年龄最大的是1927年出生的老会计,现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仍担任村会计一职。年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而现代的财会人员需要使用电脑,写电子文稿,编电子表格,而他们几乎不可能应用,所以很难适应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1.3 农村财会人员待遇低,心存不平衡

一方面,中央到地方对农村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加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农村主职干部的待遇也大幅度提高,而且由县财政统一下拨发放,保证了农村主职干部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经济发达、经济开发项目相对较多的城市周边村,部分村主职干部还钻集体孔子,灰色收入乃至腐败收入成分不少。对于这些情况,村会计是最清楚的。村会计工作量大,工作细碎又麻烦,如选举工作、人口普查工作等都是大量的具体工作,而工作补贴却很少,待遇明显偏低,心存不平衡。

2 新昌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2.1 成立领导小组

由县财政局长任组长,财政副局长兼函授站站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华会计函校新昌函授站,负责具体的组织、培训、教学和学员信息采集等工作。

2.2 建立县级师资队伍,充实课件内容

县财政局选派农业科负责人参加全省师资培训,并以他们牵头培训本县师资,在省教材的基础上,充实本县政策措施,并制作完成PPT,会同函授站老师汇编试题库,并挂在本县党建网上,便于学员随时自学。

2.3 有条不紊开展培训工作,首轮培训按计划圆满完成

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分别送市级和县级函授学校培训,还根据距离县城的远近实行“请进来”上门培训和“送出去”的送教下乡活动相结合。

2.3.1 对乡镇(街道)记账会计、出纳,实施集中脱产培训,全县46人统一到绍兴市中华会计函校培训,为期三天。后来聘请他们为当地培训时的编外辅导员。

2.3.2 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从方便学员参加的目的出发,实施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以较远乡镇为单位进行送教下乡活动;二是组织县城附近的乡镇(街道)到中华会计新昌函授站来进行培训,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在全省有示范作用,首轮培训被浙江省评为支农培训工作一等奖。

2.3.3 培训方法上采取采取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除了面授以外,利用新昌党建网,把教学培训的内容和问题挂在网上,让学员回家后随时进行自学,继续理解“消化”。

2.3.4 培训内容上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结合上级培训要求和本县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培训要求。印发培训指南、培训议程、培训须知等。下发浙江省财政厅编制的《支农惠农政策解答》一书,人手一册,教学中有时会用方言对政策进行解读,使培训达到最理想效果。

2.3.5 充分调动乡镇(街道)记账人员的积极性,把他们作为编外辅导员,利用他们事先已参加培训,平时与农村财会人员联系较多的优势,进行课间课后辅导,效果非常理想。

3 新昌县在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3.1 培训对象文化程度低,培训时间短,培训难度大

从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对象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层次偏大的现象。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对涉农惠农政策知之较少,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其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达到预期的目的比较困难。

3.2 培训对象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效果

少数乡镇干部(村干部)轻视和忽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没有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对参加学习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以被动应付,以完成领导的任务为目的,以自己工作很忙为借口,对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主动的认识和积极的学习。囿于经验,满足现状,不能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培训干扰较多,不能保证时间。

3.3 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也存在问题

首先管理主体不合理。几乎所有乡镇农村会计都是接受乡镇经管站的管理,乡镇经管站为会计管理主体。乡镇经管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业务上受上级农业部门的领导,会计工作专业性、职业化特点不突出,同时农经队伍自身存在着力量薄弱,缺员和在编不在岗,业务不够硬等现象,难以有效地管理会计工作,再者,与《会计法》规定的“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不相吻合,也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继续教育以及进一步推动农村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其次职责权限不明确。实行村账乡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职权上划,日常的经济核算由乡镇经管人员,村会计的职责范围发生了变化;而委派会计着重强调了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委派到村的会计人员需要哪些权利,权限规定多大为宜,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行政村撤并后,原来的村财务帐号没有合并,财务还是各管各,加大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难度。村财务监督小组对一些分社财务缺少有效监督或不进行监督。表现为管理难,也难管理。

再次就是财会人员的选拔和教育机制有待完善。农村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已经大大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当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和会计培训。此外,往往一朝天子一朝臣,会计人员随着村干部的交替而变化,选用的随意性较大。部分村会计人员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认识有偏差,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政策观念不强,村干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随意性较大,原则性不强。

4 关于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的思考与展望

首轮支农政策培训可以说是摸着石子过河,无论培训对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员信息的收集等等,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现在在首轮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思考也应该展望,让政策更加透明,让农民更得实惠,让培训更有效果。

4.1 统筹规划,协调配合

支农培训这项工作牵涉面广,必须获得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要明确财政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培训主渠道作用(财政部财办[2008]43号文的提法),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争取农业部门的支持。

4.2 加强调研,注重实效

在正式培训前,应该积极做好培训调研工作,深入到有关乡村,摸清农村财会人员的具体数目、文化水平,实地了解广大农村财会人员的需求。为培训的针对性、效果的实用性创造有利条件。

4.3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时间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农闲时节。今后的培训在送教下乡的基础上,拟集中、封闭的方式进行培训,这也有利于广大农村财会人员的相互交流。

5 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5.1 分层分类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必要性

在对农村财会人员培训时,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农村财会人员所处岗位、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把村书记、村主任也列为培训对象,因地制宜分类安排培训。比如说,会计的培训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业务核算为主;村报帐员的培训以会计基础工作及报帐业务为主;村书记、村主任培训则以财务管理制度、支农惠农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为主。只有这种既顾及工作性质、又突出重点的分类培训,才能使农村财务管理得到显著改善,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坚持分层分类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是培训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培训效果的基石。

5.2 摆正位置,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

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其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受训者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搞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教育村干部和村级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以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彻底纠正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中的模糊认识,提高学习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增强村干部及村级财务人员教育培训的紧迫性。

一滴水滋润一寸土,一缕光照亮一片暗。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是一项积微知著、巨细靡遗的常态工作,不仅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联袂而动,更需要各村级财会人员事事、时时、处处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勤奋工作,找准定位,扮好主角,为落实好财政支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抹绚丽、奉上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Z].农村财务会计.2009.2.

[2]周桂元.浙江省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答[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

[3]邓子基.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运用财政补贴政策,组织用人单位、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在粤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提高技能和稳定就业,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六个结合,突出广东特色。

坚持与提高农民工组织就业程度相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定向培训、劳务合作、对口扶贫、劳务等工作,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合格的劳动力供给。

坚持与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相结合。加快培养适用型技能农民工队伍,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坚持与创新培训模式相结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两方面的优势,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坚持与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管理相结合。重点扶持用工规范的用人单位加强培训,促进企业规范用工,优化我省用工环境。

坚持与督促企业落实培训责任相结合。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扶持有愿望和条件组织农民工培训的用人单位,点面结合,促进企业切实履行农民工培训义务。

坚持完成培训任务与提高培训质量相结合。确保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绝大部分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二)坚持二个导向。在培训规划上坚持以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在培训实施上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

(三)坚持二个创新。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政府统筹、企业导向、社会参与、个人努力的联动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担经费的培训投入机制。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20__-20__年,组织400万在粤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年均培训80万人;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比率达到90以上,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率不低于80。20__年任务按劳动保障部的要求执行

(二)任务下达:原则上以各地上年度办理就业登记的外来流动就业人数为基数,综合考虑各地培训鉴定能力、地方资金配套等因素,每年3月底前将农民工培训就业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各市于4月底前下达到县区和用人单位。

(三)培训和补贴对象:培训对象是在我省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其中外省农民工不少于70,外来城镇户籍流动就业人员可参照执行。财政补贴对象是指经定点培训获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含城镇户籍外来工)。

四、工作措施

(一)开展用工检查摸底,全面掌握在粤农民工情况。

加强就业管理,严格执行就业登记和用工登记制度。从20__年开始,每年的下半年由各地级市统一组织开展一次对农民工就业情况检查摸底。各地要组成劳动保障监察、就业服务管理、劳动关系、劳动工资、等科(处)室、单位参加的联合检查组,依托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采用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自报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办法,对辖区内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开展用工登记和就业登记,核发《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并将调查结果录入“农民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农民工信息库。

(二)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规划和具体的计划。

在用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市劳动保障部门还要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定期自报和公开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数据库。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按计划制订分期培训的具体方案,确定每期重点培训工种,编发培训目录及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布,统筹组织农民工培训。各市应于每年2月底前将当年农民工培训计划报省农民工培训工作办公室(省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三)认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定点培训。

制订实施全省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认定一批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定点机构。定点机构主要包括三类:

1.用人单位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基地。主要承担本单位农民工和劳务帮扶地区输出劳动力的培训;对在行业内具有优势的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经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承担行业农民工培训。

2.劳动保障部门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基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中认定,主要承担不具备培训条件的用人单位和高级以上技能农民工的培训。

3.社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从社会各类职业培训

教育机构中认定,主要承担特有行业工种及具有比较优势工种的培训。(四)依托用人单位,多形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农民工培训必须坚持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要选择技术工人需求量大、对职工培训积极性高的行业和企业为突破口,带动其他行业和企业重视和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自主培训。具有农民工定点培训资格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制定在岗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自行组织培训,经考核鉴定领证后按规定申请培训补贴。

2.行业统筹培训。各行业协会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通用技术工种的技能要求,制定行业工种培训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和农民工培训计划,报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后,指定行业内具有农民工定点培训资格的用人单位开展行业农民工培训,并按规定申请培训补贴。

3.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培训。对不具备培训条件或不履行农民工在岗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农民工培训计划,向用人单位下达培训任务,统筹组织农民工到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会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企业应承担培训费按规定分担的部分。高技能农民工培训原则上由劳动保障部门统筹组织到高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需要出发,尽量采取灵活方式,把培训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4.校企合作培训。承担农民工培训的定点培训机构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岗技能训练、场地、设备和专业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力量的优势,共同制订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采取在用人单位设立培训基地或随岗培训、培训机构派师资上门授课,或选送农民工到培训机构培训共同组织培训。

5.农民工自选培训。持有所在单位或拟接收单位同意推荐培训证明的农民工,可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政府规定的自选补贴工种参加培训,经考核获得相应证书并到已定单位就业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五)规范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

制定实施全省统一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培训学时上,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或专项能力资格培训的,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参加本省新开发工种技能培训的,由省统一学时标准。在培训内容上,应包括公共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以实操培训为主,公共课程教材统一使用《广东省农民进城务工指南》。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提供技能鉴定和发证服务,适当降低收费。有条件的地级市,要根据本地区的需要,结合农民工实际情况,协助省组织开发适应农民工参加的新工种、新职业和专项能力培训鉴定标准、教材等资料,确保培训和鉴定质量。

(六)配套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开放,加快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大厅开设农民工专门服务窗口,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鼓励社会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减免费服务。对提供免费服务的就业服务机构,各级政府要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对经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并达到用人单位上岗要求的农民工,所在用人单位或协议接收单位要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作为申领培训补贴的依据。

(七)加强区域劳务合作,提高农民工组织就业程度。

进一步完善省际劳务合作和省内对口劳务帮扶机制,加强输入与输出地在联动组织农民工培训输送就业的合作。将“百万工程”与“农民工培训计划”结合起来,完善培训输出基地和就业安置基地对接机制,探索推行“1 1”培训就业模式,即对培训技能要求高和中级以上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由培训输出1-3个月的基本技能培训,再到就业安置基地上岗强化培训,经考核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两类基地可分别申请劳务输出培训补贴和农民工培训补贴,着力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中级以上技能人才。加快推进输出、输入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联接和远程可视见工系统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劳务派遣工作,逐步提高农民工组织培训就业比例。

(八)建立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共担的培训投入机制。

1.费用分担。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所需费用,由财政根据培训等次定额补贴,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70,农民工个人承担30。财政定额补贴基本标准由省统一制订,每年根据各级财政资金安排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分配下达年度培训任务时予以公布。各地也可按工种实行不同的补贴标准,并可根据当地财力提高补贴标准,提高标准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承担。

2.确保培训时间。用人单位要积极调整农民工工作时间,确保农民工有时间参加培训,同时要确保农民工培训期间的基本生活。

3.职业培训补贴申领程序。农民工经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证书并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所在用人单位向所属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申领补贴。农民工自选工种培训,应先垫付培训和鉴定费用,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由个人凭有关证件向就业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补贴。

4.职业介绍补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含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和实行全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介绍农民工就业的,按登记并推荐就业的农民工人数,按省规定的标准进行补贴。

5.农民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介绍补贴的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会财政厅另行制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为确保农民工培训计划与“百万工程”有机结合,农民工培训工作由各级“百万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组织实施。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农民工培训就业任务。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需要,按照国发5号文和省政府贯彻意见的要求,做好经费预算,协调当地财政按规定安排农民工培训就业补贴资金,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并按农民工占全部职工比例,结合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安排农民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经费。对不履行义务的企业,按规定强制提取,用于政府组织农民工培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外省籍农民工培训,省本级和各地配套资金主要用于资助本省籍农民工培训。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雨露计划;扶贫就业开发;培训 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2006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启动了一项旨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工程的“雨露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10月启动以来,收到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共计投入培训资金7.3亿元,培训人数达到165万人,安置就业人数126.7万人,带动400万~500万贫困人口脱贫。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尚需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的扶贫就业开发。

一、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让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重视“雨露计划”的实施

为实全面推进 “雨露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推进“雨露计划”在各地的实施。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开展与中央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1)领导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工作粗放,简单应付的现象,不少人仅仅基于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下宣读了一下文件,并未把此项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2)宣传引导不到位,“雨露计划”启动实施历时虽近一年,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基本仍停留文件里,停留在机关中,除专项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外,不少人对何为“雨露计划”不同程度的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3)群众认识不到位,“雨露计划”的实施中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少贫困地区农村民众,未能充分认识转移培训对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意义和作用,对转移培训大都缺乏应有的热情。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雨露计划”的实施。此项由政府和社会买单,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按理理应受到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实际实施进程中,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虽经各级干部的耐心说服与动员,能积极主动参与此项计划的贫困地区农村民众依然为数不多。切实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尚需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计划的认识。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实施“雨露计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性措施,是扶贫开发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扶贫开发由自然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转变,是就地短效脱贫向外延长效脱贫的的重大转变。不少农村地区贫困的大量事实表明,农村中的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上是素质贫困、能力贫困、观念的贫困。扶贫先扶智,实施“雨露计划”实际是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所开展的一项素质扶贫、能力扶贫、观念扶贫。对此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此项工作。其二,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结合贫困地区广大农户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加强对他们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参与培训不仅利于提高劳务收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丰富“雨露计划”的内容,提高“雨露计划”实施的成效与质量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安排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在“雨露计划”实施过程中,基本都能做到有计划、有设施、有师资、有教材、有内容,基本能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但就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而言,并不尽如人意,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之一,培训设施不能满足实训操作的需要,不少培训机构不但设施陈旧落后,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每次基本只能满足3~5人的实训操作需求。表现之二,培训时间较短,根据“雨露计划”的实施要求,对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间一般为每期3~6个月,但有些培训机构为节省培训开支,增加培训收益,不同程度地压缩了培训期限,缩短为每期15天左右,甚至1~2天。表现之三,技能简单、单一,通过培训,参训人员虽然基本都能掌握一至两项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这些技能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初级操作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差距。转移培训质量的偏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劳务人员和就业组织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推进“雨露计划”的实施,在一个方面,无疑需要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不断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和质量,以增强转移培训的吸引力,增强劳务人员对转移培训的热情和信心。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个层面上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症结的重要途径。第一,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及相关劳动法律知识三个方面。而在近年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大都侧重于参训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轻视或忽视参训人员职业意识、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少参训人员虽经培训,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难以适应当前各就业组织的岗位需求。第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和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机制,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政府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依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在当前所进行的转移培训就业中,积极引入这一评价监督机制,在一个层面上可增强对各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促进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第三,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提高参训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予以相应配套,同时争取用人单位和社会予以相应支持,这一资金的投入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基本无力予以相应的配套投入,而在用人单位和社会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亦基本无相应的投入,也就是说整个用于“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基本仅限于中央财政投入的部分,即平均每人400元左右的培训费用。这笔经费既包括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也包括参训人员的基本生活开支,如果按每人每天10元的基本生活开支计算,这笔费用仅够维持40天,且尚不包括培训机构所需的必要的培训支出,更不要说满足3~6个月培训支出。在培训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不少培训机构不得已只好缩短培训期限,将本应在3~6个月内完成的培训任务,缩短为15天左右。培训时间的缩短,反过来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培训资金的捉襟见肘,显然同样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雨露计划”的实施,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无疑同样成为当前推进“雨露计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积极加大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中央财政对“雨露计划”支持的同时,切实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2)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培训基金,统筹用于劳务人员的培训,并计入企业的人工成本在税前列支, 以进一步充实“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3)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电视专题节目、报刊征文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社会团体公益活动、评选先进人物等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雨露计划”的相关政策,动员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支持和参与“雨露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雨露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并在资金上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以弥补“雨露计划”的资金不足。

四、加强培训监管,切实从监督管理机制上确保“雨露计划”的实施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进这一计划实施的同时,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这一计划的有效实施。(1)加强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在积极建立相应转移培训台账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利用培训之名,弄虚作假,套取、挪用、私分培训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让有限的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2)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价机制,结合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转移培训评价机制,以加强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的监督检查。(3)加强培训就业跟踪调查,组织相关力量,对各培训机构劳务人员培训就业后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以促使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雨露计划;扶贫就业开发;培训 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2006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启动了一项旨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工程的“雨露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10月启动以来,收到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共计投入培训资金7.3亿元,培训人数达到165万人,安置就业人数126.7万人,带动400万~500万贫困人口脱贫。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尚需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的扶贫就业开发。

一、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让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重视“雨露计划”的实施

为实全面推进 “雨露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推进“雨露计划”在各地的实施。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开展与中央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1)领导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工作粗放,简单应付的现象,不少人仅仅基于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下宣读了一下文件,并未把此项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2)宣传引导不到位,“雨露计划”启动实施历时虽近一年,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基本仍停留文件里,停留在机关中,除专项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外,不少人对何为“雨露计划”不同程度的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3)群众认识不到位,“雨露计划”的实施中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少贫困地区农村民众,未能充分认识转移培训对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意义和作用,对转移培训大都缺乏应有的热情。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雨露计划”的实施。此项由政府和社会买单,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按理理应受到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实际实施进程中,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虽经各级干部的耐心说服与动员,能积极主动参与此项计划的贫困地区农村民众依然为数不多。切实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尚需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计划的认识。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实施“雨露计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性措施,是扶贫开发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扶贫开发由自然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转变,是就地短效脱贫向外延长效脱贫的的重大转变。不少农村地区贫困的大量事实表明,农村中的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上是素质贫困、能力贫困、观念的贫困。扶贫先扶智,实施“雨露计划”实际是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所开展的一项素质扶贫、能力扶贫、观念扶贫。对此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此项工作。其二,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结合贫困地区广大农户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加强对他们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参与培训不仅利于提高劳务收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丰富“雨露计划”的内容,提高“雨露计划”实施的成效与质量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安排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在“雨露计划”实施过程中,基本都能做到有计划、有设施、有师资、有教材、有内容,基本能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但就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而言,并不尽如人意,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之一,培训设施不能满足实训操作的需要,不少培训机构不但设施陈旧落后,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每次基本只能满足3~5人的实训操作需求。表现之二,培训时间较短,根据“雨露计划”的实施要求,对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间一般为每期3~6个月,但有些培训机构为节省培训开支,增加培训收益,不同程度地压缩了培训期限,缩短为每期15天左右,甚至1~2天。表现之三,技能简单、单一,通过培训,参训人员虽然基本都能掌握一至两项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这些技能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初级操作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差距。转移培训质量的偏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劳务人员和就业组织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推进“雨露计划”的实施,在一个方面,无疑需要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不断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和质量,以增强转移培训的吸引力,增强劳务人员对转移培训的热情和信心。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个层面上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症结的重要途径。第一,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及相关劳动法律知识三个方面。而在近年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大都侧重于参训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轻视或忽视参训人员职业意识、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少参训人员虽经培训,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难以适应当前各就业组织的岗位需求。第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和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机制,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政府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依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在当前所进行的转移培训就业中,积极引入这一评价监督机制,在一个层面上可增强对各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促进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第三,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提高参训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予以相应配套,同时争取用人单位和社会予以相应支持,这一资金的投入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基本无力予以相应的配套投入,而在用人单位和社会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亦基本无相应的投入,也就是说整个用于“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基本仅限于中央财政投入的部分,即平均每人400元左右的培训费用。这笔经费既包括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也包括参训人员的基本生活开支,如果按每人每天10元的基本生活开支计算,这笔费用仅够维持40天,且尚不包括培训机构所需的必要的培训支出,更不要说满足3~6个月培训支出。在培训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不少培训机构不得已只好缩短培训期限,将本应在3~6个月内完成的培训任务,缩短为15天左右。培训时间的缩短,反过来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培训资金的捉襟见肘,显然同样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雨露计划”的实施,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无疑同样成为当前推进“雨露计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积极加大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中央财政对“雨露计划”支持的同时,切实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2)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培训基金,统筹用于劳务人员的培训,并计入企业的人工成本在税前列支, 以进一步充实“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3)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电视专题节目、报刊征文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社会团体公益活动、评选先进人物等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雨露计划”的相关政策,动员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支持和参与“雨露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雨露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并在资金上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以弥补“雨露计划”的资金不足。

四、加强培训监管,切实从监督管理机制上确保“雨露计划”的实施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进这一计划实施的同时,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这一计划的有效实施。(1)加强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在积极建立相应转移培训台账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利用培训之名,弄虚作假,套取、挪用、私分培训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让有限的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2)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价机制,结合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转移培训评价机制,以加强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的监督检查。(3)加强培训就业跟踪调查,组织相关力量,对各培训机构劳务人员培训就业后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以促使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12篇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整合培训资源和资金,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发挥最大的效益,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为更好地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立*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

第三条职业技能培训是指由*市直劳动、教育、农牧、妇联、团委、残联、扶贫办等部门组织的培训时间在1个月(或培训时间在140学时)以上的,以促进劳动者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就业能力培训或创业培训。

第四条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用于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人员的学费、职业技能鉴定费补助,或对培训机构因降低职业技能培训收费标准而给予的补助。

第五条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自治区专项支付资金、市本级财政性资金及通过失业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支的培训费、社会捐助等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六条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以培训对象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代金券等形式直接发放给培训对象,或者直接对降低职业技能培训收费标准的培训机构给予补助。

第七条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只对*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特定培训对象给予补助,不包括其他人员培训。

第八条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方式,由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具体培训任务和项目的特点提出方案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后报*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

第二章培训机构的确定及要求

第九条每年年初,根据*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监察、审计及劳动等培训主管部门,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对培训项目在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中进行政府采购。对中标的培训机构确定为*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定培训机构。

第十条以后年度培训机构的确定,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监察、审计及劳动等主管部门对上一年度*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定机构进行考核,合格达标的培训机构可继续保留资格;或根据当年培训计划等情况按照公开招标程序重新进行确定。

第十一条由于残疾人培训具有特殊性,对其培训机构的确定,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监察、审计、残联在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等开设适合残疾人特点的专业(工种)培训机构中公开招标确定。

第十二条承担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要紧紧围绕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就业需求,提高培训对象的专业操作技能,科学设置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选用劳动部门规定的教材或开发适合培训对象专业技能要求和就业特点的教材,注重操作技能,严格培训管理,加强就业衔接,提高培训就业率。

第十三条经政府公开招标确定的指定培训机构要向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报送以下教学管理资料:专业设置、开设课程、选用教材、教学计划;学校章程、学籍和学校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招生简章和广告以及学校向社会公布的与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关的材料;财务状况、推荐就业等资料实行备案制。

第十四条经政府公开招标确定的指定培训机构要在每期培训班开学前将参加培训人员名册及教学计划安排报培训主管部门备案,做为培训主管部门审查、监督培训计划执行,考核培训机构及其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培训时间在1个月(或培训学时在140学时)以上,或经*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的特殊性短期培训,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培训专业(工种)所需培训时间要求,提出培训时间建议,报市财政局会同培训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

第十六条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训对象充分就业为目标。培训对象的培训考核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过证率要达到82%以上、就业率要达到90%以上,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指定培训机构,按照实际完成的比例支付培训资金。

第三章培训代金券的发放

第十七条“*市职业技能培训代金券”(以下简称代金券)由*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培训内容确定发放。

第十八条代金券的发放对象为经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确定的特定人员。

第十九条代金券由*市财政局负责监制(样式和资金额度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代金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使用,代金券必须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本人签名。

第二十一条培训对象每人三年内只能享受一次培训代金券。

第二十二条代金券填写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种必须要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学校)或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培训或鉴定工种资质相一致。

第二十三条培训等级以初级工为主,根据实际情况兼顾中级工的培训,具体培训等级、内容由市财政局会同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具体培训对象确定。

第二十四条代金券的发放程序:代金券由培训主管部门注明培训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培训项目名称等内容,加盖*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公章后,由培训主管部门直接发放到培训对象手中。培训对象据此根据培训专业(工种)到政府采购确定的指定培训机构凭身份证和户口办理培训手续后接受培训,培训对象在代金券上签字后将代金券交与培训机构。

第四章资金申报、拨付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凡属于本办法(试行)列入的培训主管部门要在每年11月底前将下年度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其资金计划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根据各部门报送的培训、资金计划,统一汇总全市下一年度的培训、资金计划,报*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培训计划及资金总量。市财政局根据培训资金计划将培训补助资金预算指标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将预算指标下达到各培训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市财政局根据培训主管部门培训项目进度,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将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统一拨付到承担培训任务的指定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采取培训代金券补助方式的,培训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核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代金券、办班通知、原始签到册、培训结业花名册、部分结业证书复印件、推荐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名单、职业技能鉴定通过人员名册、收费凭证和部门验收证明等有关材料,对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提出审核意见,并申请市财政局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到培训机构。

第二十八条采取降低职业技能培训收费补助方式的,培训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核的培训机构提供的项目合同书、办班通知、原始签到册、培训结业花名册、部分结业证书复印件、推荐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名单、职业技能鉴定通过人员名册、收费凭证和部门验收证明等有关材料,对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提出审核意见,并申请市财政局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到培训机构。

第二十九条从失业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支的培训费,按照自治区下达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主管部门对指定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的审核意见,由市财政局以文件形式下达到培训主管部门,培训主管部门据此从基金中将培训资金转入*市财政局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专户,市财政局按培训进度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

第五章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第三十条市财政局负责全市各培训主管部门培训资金计划的汇总和上报,负责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培训及其资金计划的下达,并根据培训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财政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负责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机构政府采购,进行代金券的印制与管理;配合培训主管部门对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

第三十一条市审计局负责对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计划、使用和管理的审计、监督,确保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规范使用财政培训资金。

第三十二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协调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职业技能培训各工种的技能等级鉴定等工作,确保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运作,保证培训对象及时接受技能鉴定。

第三十三条市教育局负责配合各培训主管部门利用本系统职业学校的技术和资源,积极承担培训任务,认真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第三十四条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培训计划的申报、实施,负责组织、协调对经政府采购后确定的本部门业务范围内指定培训机构及其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质量的审核、考核工作,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培训代金券的发放、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对本部门培训项目的考核、验收、总结,负责审核指定培训机构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报告及其申请拨付工作;负责积极争取自治区对口部门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第六章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培训机构不得因财政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而借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培训对象的学费负担。凡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变相缩减培训时间的指定培训机构,一经发现将取消该培训机构下年度参与*市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投标资格,并相应核减其补助资金。

第三十六条培训项目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三十七条指定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对象台帐及其就业台帐,报市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备查。对培训对象培训后考核合格率在95%以下、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过证率在82%以下、就业率在90%以下的培训机构,将取消下年度参与*市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投标资格。

第三十八条培训对象领取培训代金券时,要登记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并要有签字、签章(手印)。

第三十九条对未按规定培训内容和指定培训机构使用培训主管部门发放的代金券的,市财政局不予资金结算。

第四十条培训主管部门对培训项目中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工种),在培训对象职业技能鉴定后15个工作日内将该培训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送市财政局审核备案;对培训不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工种),在培训对象培训班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该培训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送市财政局审核备案。

第四十一条培训主管部门于12月底前,向市财政局报送当年培训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报告。

第四十二条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公示制度。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要对培训机构、培训任务、培训人员、收费标准、资金补助、资金使用及培训就业等情况,在部门政务公开栏、网站、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及培训机构的培训点向社会进行公示。

第四十三条市财政局和培训主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认真查证落实举报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13篇

1。项目名称:新起点暑期培训

2。计划目的1)为使培训班更好的运行

(2)为了更好的招收生源

(3)为了使日常工作更系统

(4)为了更好的应对媒体暴光

3。主要内容1)培训对象分析

(2)市场预测

(3)生源招收步骤

(4)团队机构人员配置

(5)培训过程

(6)财政预算

(7)风险分析

二。背景分析

中小学寒暑假期培训是中国高考体制下的特殊产物,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但仍以无法遏制的速度发展,有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及巨大的的市场。

优势:有良好的信誉,较高的知名度,深厚的教育资源,规模大。

劣势:竞争对手多,社会舆论压力大,政府查处严厉

三。工作开展计划

1。培训对象分析

做为一个暑期培训中心,主要面对中小学生,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在中国,有许多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较好的成绩及过人的才华,使孩子有好的前途,常常在孩子身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在我国高考体制下,孩子平时的空余时间就很少,只有寒暑假有大量的时间,所以寒暑假就成了孩子提高自己的最佳时间,寒暑假培训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2)市场预测

在江西,2005年,全省共有小学14727所,在校生384。1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01%,辍学率为0。87%。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初中的比例为99。41%,升入初中阶段的比例为99。45%。

共有初中1865所,在校生201。36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4。05%,毛入学率为115。26%。

共有普通高(完)中617所,在校生84。9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09所,在校生64。1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4%。

可以说,中国,培训班在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随着社会舆论的压力,政府的干预,使得培训班的发展障碍丛丛。

(3)生源招收步骤

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能不能拥有生源,成为培训班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条件,招生至关重要。招生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赢取家长的信任与兴趣

2。让学生很好的了解

3。加大与校方的联系,获得更多的学生资源

大体的步骤:

1。有自己的宣传团队

2。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3。对家长加大宣传

(4)团队机构人员配置

一个成功的团队,其人员配置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开发每一个成员的潜力,而且有合理的机构安排。做为培训班的团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的团队以宣传和招生为主,后期的团队为培训团队。

前期团队人员配置:一名主管,管理所有人员,安排和监督任务,联系校方,制定方案等,宣传人员1到2人,主要负责在学生和家长中宣传,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注意,财务管理兼文书一名,管理财务和记录工作进度。

后期团队配置:教学质量进度监督一名,平常事务处理一名,信息收集与处理员一名,主要管理与反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

(5)培训过程

培训过程最主要以特色教育为主,比如高考系列,美术,书法等。

(6)财政预算

财政开支有日常开支和必要开支,维持培训班运转的每日开支基本很少,主要为必要开支,有教师工资,培训班的场地租金,宣传费用,相关的公关开支四大开支,其中最大的开支为教师工资。

(7)风险分析

做为教育事业,基本没有风险,只要有生源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随着国家政策的更改,培训班的存在,承受着社会舆论压力和政府干预与禁止的压力,一旦被媒体暴光,将被政府关闭,那么所有的前期投入将化为乌有,所以培训班应该调节好自身与媒体、政府的关系,同时以合理的方式出现。

四。总结

计划书只是指出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而真正的实施起来,必将有许多未考虑到的问题出现。计划书只是使工作有目的性,系统性,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罗列,所以当有新的情况出现时不应照本宣科。而应该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从实际的情况考虑,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14篇

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1、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目标定位是构建新体系的关键。专业目标定位是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针对市场需求,来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据市场需求预测分析,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电算化操作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胜任于会计不同岗位群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充分考虑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岗位知识要求、职业拓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的情况下,然后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开设课程。

2、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原则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现状,把坚持专业方向与适当拓宽就业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就业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把课程设置与学生会计职称考试结合起来,突出会计岗位知识能力的运用;把在校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1、依据培养目标构建教学课程体系

(1)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的设置力求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强调以应用为目的,和“必需、够用”的原则。还应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预测等操作知识实践能力。应设置的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会计》、《市场经济学原理》、《财经法规》、《经济法基础》、《初、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强调与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考证相结合。以保证学生在学业修满后取得1-2个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

(2)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按双轨制办学体系要求,必须注重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三年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不断线”。并规定实践考核不合格不予毕业。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单独实践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外贸单证》、《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同时,《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国际贸易实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专业课程和部分公共课采用上机、实训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纳入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之列。会计综合实训分校内模拟分岗综合实训和校外综合实训。校内模拟分岗综合实训应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它弥补了我国目前会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财务操作流程相脱节的缺陷。具体做法:按目前企业中财务分工,将学生(模拟会计人员)进行分岗,按岗位设置职能,对模拟企业每发生的一笔经济业务,按企业经济业务流程,模拟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模拟实训操作。以培养学生适应会计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

2、应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构建和实施新体系的突破口

专业培训目标的实现,产学研是突破口。首先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特别是使理论中一些无法认知的感性认识得到体验;其次是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真正的提升;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会计专业究竟应该学什么。

(1)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应根据实训计划安排,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中小企业组织的会计理论与会计业务学习,保持会计专业的专业教学与管理还密切注意与专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与省财政厅主管会计工作的会计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2)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活动。注重校企联合,为企业和社会会计人员的再教育服务,积极投入社会,回报社会。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交流与合作。

(3)校内实训室建设。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做好学生实习工作的关键。通过构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设置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全套财会室工作场境,配备多套财会印章与财会单证,给学生一个全真模拟实训场境。

财务培训计划书范文第15篇

一、构建“课证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按岗位需求和职业成长规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将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助理审计师证书、会计师证书、审计师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融入到课程体系,实现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体系的有机对接。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调整了教材体系,改革了教学模式,部分课程采用职业考试教材取代传统教材。形成了普通教材与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结合的教材体系,课堂教学与社会培训相结合、教师辅导与网校辅导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助理审计师证书;毕业后,可考取会计师、审计师,甚至注册会计师证书。为了督促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第六学期末,以教学系为单位组织专业技能鉴定委员会,对每位学生专业技能进行现场鉴定,对于鉴定合格的毕业生颁发专业技能合格证书。

二、构建“内外结合、分层双轨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构建了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真实技能顶岗实习”为实训内容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采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手段,训练层次由低到高的“内外结合、分层双轨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内外结合”是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显然是会计技能培养的最优方式。但会计工作的高度保密性决定了校外实践教学安排的困难性;其高度操作规范性又决定了会计实训的可模拟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才是最终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有效手段,校内模拟实训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主要手段。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室等。同时,与多家单位结成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一批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要求,与校内实训条件相互补充,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

“分层”是指技能训练过程分为“基础技能模拟实训、岗位技能模拟实训、综合技能模拟实训和真实技能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基础技能实训是根据会计岗位的需要,专门训练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点钞、珠算、小键盘操作、会计书法、会计基本核算流程、财经应用文写作等基础技能。岗位技能模拟实训是以虚拟企业为背景,以核心专业课程为单位,训练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的单项基本职业技能。综合技能模拟训练是采用“混岗”和“分岗”模式,分别由学生担任主管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往来核算等不同的岗位角色,协作完成或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综合业务工作。真实技能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真实工作,协助企业财务人员完成或独立完成真实的会计工作。

“双轨”是指对于每项岗位实训任务,采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实训手段。对于同一项会计实训任务先进行手工处理,然后再进行电算化处理,并将手工处理结果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的结果相印证。既提高学习内容的可比性和教学效果,也训练了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递进”是指实训教学内容是按照高职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顺序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础技能模拟实训-岗位技能模拟实训-综合技能模拟实训-真实技能顶岗实习”的循序渐进过程。

该实践教学体系以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不同层次实训项目的开设,使学生逐步实现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专业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综合应用与分析能力的提升、创新开拓意识的形成与锻炼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最终具备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建立条件优良、资源充足、体系完善、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融专业教师、实验(训)员、业界专家于一体的实践教学队伍;融教室、实验(训)室、实习基地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场所;融实验(训)教程、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大纲于一体的实践教材体系。二是加强实验(训)室、实习基地、实验(训)教程建设。以“设施齐全、资料齐备、管理先进、服务专业”为目标,科学规划和建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和会计事务公司。独立或合资创办会计事务公司,作为校内全真实习基地;增加对校内综合会计模拟实训的建设投资,购置先进会计实训教学模拟软件;完善学生集中岗位实训管理和毕业生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三是积极建设、利用会计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建立以教学系为单位的会计知识竞赛、会计操作技能竞赛、会计电算化竞赛制度,进一步组织好省级和全国会计职业技能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四段式教学模式

按照培养目标具体化、课程结构模块化、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资源优质化的特色专业教改思路,改革传统的以描述和解读为主的呆板的教学方式,代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按照高职教学规律和时间顺序,将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分为单项情境教学、岗位模拟实训、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四个阶段,认知实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单项情境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分散进行,以模拟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单项理财能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学过程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虚拟单项理财能力。

岗位模拟实训是在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期末,在校内模拟实训室集中进行。以课程集中实训为形式,以课程实训项目为教学内容,以课程涉及工作岗位为基础,采用手工和会计软件两种方式,模拟训练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虚拟岗位理财能力。内容包括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技能训练,实现知识从分散到综合的初步转化和迁移。

校内模拟综合实训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在校内模拟实训室集中进行。创设虚拟企业,模拟完整的企业会计工作情境,分别利用手工和计算机完成会计基本核算、成本计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审计等各环节的综合工作任务,重点培养学生虚拟综合理财能力,实现知识从分散到综合的进一步提升。

校外实顶岗实习于第六学期在校外单位分散进行。以企业真实岗位工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真实理财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认知实习是新生入学后、每门课程学习之前或假期,有计划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过程,感受财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状况和职业要求,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信心,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财税知识大赛、会计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不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省级和校级多项奖励。

通过以上措施,使本专业全程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达到“综合素质优秀、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实干精神”的要求。

五、坚持“提层次”和“重双师”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专业建设为依托,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以双师教师为主体,教学水平较高、课程开发能力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互补,专兼结合,具有一定技术服务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一是重视专业带头人培养。给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发挥会计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时间保证。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建设急需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青年教师。三是重视教师进修和培训。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进行专业课程进修或作访问学者,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与行业相关的高等级执业资格考试或培训;通过选派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定岗实习,参加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努力建立“双师”、“双向发展”型师资队伍。四是推动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采用“外聘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以合作、外聘、引进等方式,将企业财务主管、资深注册会计师等纳入本专业教师队伍,促进本专业学术创新团队和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建设,以强化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兼职教师授课比例,特别是实践课授课比例。

六、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一方面,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根据课程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创新,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设计虚拟理财情境,实行情境化教学;利用会计系列实训教学软件、ERP软件、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审计之星、Excel等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部分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建设利用精品开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灵活多样、多主体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操作考试和笔试相结合,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直观,进一步扩大课程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多元育人的专业建设平台

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是创新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把产学研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业参与办学的合作机制,在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人才、组织教师培训、共建实习基地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教育与会计职业实践相结合,促进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沟通及衔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成立由主管院长、行业企业会计专家为主任,系部负责人、会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定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学、教务工作,并配备一名专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是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第一,建立校企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和沟通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使行业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者、财会人员、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第二,强化制度建设与保障机制。在政府加强宏观层面促进校企合作的法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校企双方也应建立微观层面上的操作性校企合作具体制度,使校企合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拓宽校企合作领域,丰富校企合作内涵。第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校企合作机构在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就业与跟踪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互惠互利,深度参与”的原则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第二,充分利用企业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加强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三,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在职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考证培训,并为企业提供会计咨询服务、会计制度的设计与指导。

八、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有特色、持续良性发展的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以科学研究引领专业建设。遵循现代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重点,组建若干教学研究团队。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院系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教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体系科学化、教学内容更新动态化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为专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保持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系笔者主持的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保华、张婕:《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5期。

[2]崔岩:《西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4期。

[3]谢寿安、莫展宏:《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林学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职教论坛》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