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理清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思路

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全市100万名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经办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的不断延伸扩大,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越积越多,如何加强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民生课题。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第3号令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标准》。2010年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一任领导班子把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建设工作列入执政为民的重点工作目标,成立了养老保险档案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查找问题。此前市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入卷归档,散落存放;二是没有安全性,损坏、丢失随时可能发生;三是没有服务提供,办事群众意见较大;四是没有机构、没有库房、没有资金;五是没有创新意识,在当时的社保经办机构内部对档案工作有一种管不管都行的思想。通过主观与客观分析后,统一了思想认识,增强了紧迫感,我们提出了“变冷门业务为热门业务,推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有为有位;变简单管理为现代化管理,提升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变死档案为活信息,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变单一档案建设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夯实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发展基础”的“四变”思路。思路的明确,为加快盐城市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启动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

几年来,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盐城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开发建设的投入,加快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步伐。一是争取支持,抓机构建设,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经办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各科室明确一名档案管理兼职人员,负责各科室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基础,建立档案室、阅档室,购置了金属密集架、防磁柜、计算机、扫描仪,配备了吸尘器、灭火器和温湿度计等应有设备和用品,档案库房达到了“八防”要求。三是制定档案管理办法,档案管理流程,档案管理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档案管理分类方案。四是夯实基础,抓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实施了《档案员岗位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管管理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借阅制度》《设备维护使用制度》。五是开展培训,抓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为使档案管理人员尽快熟悉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使用技术,成为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我们对档案人员实施全员培训,多次邀请市档案局专家授课和现场专业指导,力求尽快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六是策划需求,抓软件应用系统开发,我们与专业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档案查询信息系统,实现了将大量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转换成数字化、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的质变。

三、拓展领取养老金人员档案电子化建设

近几年,盐城市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脱离原企业管理,由于盐城市社区平台建设不到位,致使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无人管理的现象突出。目前,盐城市社会保险档案服务中心已接收保存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30万人,随着退休个人存档数量的与日俱增,传统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时展和民生所需、所盼的要求。要想使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不失真、不失密、不丢失,更好地履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职责和使命,就要坚持不懈创新,就要通过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解决好保真、保读、保取、保密、保存的难题。我们借用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思路,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大胆启动了退休人员档案电子化建设工作,完全避免了过去查询人员在频繁查阅、借用档案过程中发生的档案丢失、篡改、磨损、损坏的现象,有效地控制了领取养老金人员篡改档案信息而产生的欺诈养老金问题。

另外,还加强数字化、电子化档案信息系统管理。一是参保职工查询档案方便快捷,原来查一份档案,要在庞大的堆里寻找,劳神费事,往往需要半个小时,工作人员辛苦,职工不满意。现在,只要报上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在计算机中查询,非常方便,只需要5分钟。二是档案管理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通过业务档案达标工作,规范了档案管理,加快了标准化建设进程。三是在业务实现信息化的情况下,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保存原始资料有着长远意义。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业界声音

智慧养老会以“人”为中心

索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飞――

“索酷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通过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让养老也玩起O2O,从而实现了科技养老的新模式。智慧养老会更多地去考虑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比如,老人防走失腕表、吃药提醒装置、健康预警设备等等。所以,总体来说智慧养老作为政府大力提倡的养老方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和传统,更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也有助于应对银潮的冲击。

提倡“健养结合”养老新思路

德荣健康董事长贾宏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身体也同样如此。身体不仅需要医护,更需及早养护,健养结合才能使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健康养生、医养结合是现代人的健康新思路,借助“互联网+”的大背景,人们的健康养生也将迈上新台阶。“健养结合”养老新思路,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相融合,构建“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以居家健康养老服务为基础、候鸟式健康快乐养老服务为追求的多层次服务,充分满足老龄化产业的各种需求。

中国推行智慧养老势在必行

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主席高思博――

在美国,健康管理发展日益迅速。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人们生病了,不会直接上大医院排队、挂号、看病,而是第一时间找“自家”的医生――家庭医生。在欧美发达国家,高端人士都会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和健康顾问,帮助其建立起完善的医学档案。所以说,在中国推行智慧养老势在必行。

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

国人通信董事长高英杰――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让各类养老资源突破时空局限,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已经在全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养老产业潜力巨大并亟待转型升级,发展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比如通过信息化模式,可以逐步实现使老年人健康服务从“发病后管理”向“病前管理”的转变,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的转变,给老年人创造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民众声音

智慧养老给我们带来幸福晚年生活

享受“智慧养老”福利的乌镇老人陆大爷――

以前啊,我们的日子挺无聊的,只能在家看看电视打发时间。现在有了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我们可以在这里参加社团活动,看书、打乒乓球、写字、画画,活动非常多,生活过得有意思多了。在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我们可以免费体验健康检查、生活指导、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是智慧养老给了我们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多加支持我们这样的养老中心。

智慧养老模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铁路;人事管理;创新思路的思考

1013939/jcnkizgsc201528138

1 铁路人事管理

在铁路大环境下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满足人力资源需求即为铁路人事管理。只有科学的指导方法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基于此,铁路人事管理必须具备战略性以满足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需求才能具备良好的竞争力;铁路人事管理必须具备系统性以保证各部门有效结合,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铁路人事管理还必须具备超前性,以高远的眼光观察所属领域,招揽人才并正确定位,将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

2 当前铁路人事管理现状

铁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和实践者是铁路人事管理部门。铁路人事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铁路人力资源总体的管理效率。当前的铁路人事管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受传统管理理念束缚,人们对人事管理工作缺乏系统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人事管理部门是一般的事务性部门,所以,铁路人事工作的地位及作用并未得到社会的一致肯定;第二,尽管铁路部门一直在对铁路人事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制度导致很多与人事管理相关的环节无法得到有效管理;第三,人事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想要其发挥最大作用就需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士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掌控,然而,铁路人事管理至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上,很多从事人事管理的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第四,由于铁路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铁路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信息存档于全国范围内人事信息的综合平台,导致铁路人事管理资料缺失,无法做出合理的人事安排,更难以发挥其辅助决策的作用。

3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采取的措施

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应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着手。微观上,铁路人事管理部门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大胆创新不断改革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功能,并使之职能发挥到最大;不断开展招聘选拔优秀职工,对老的铁路人事管理部门进行“换血”,以保证铁路人力资源部门的活力;在加强对新员工的优化培养的同时不忘对老员工加强培训力度,使铁路人事管理部门具备更好的素质和更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理念;完善考核各个岗位上的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分配办法有奖有罚,才能更全面地调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宏观上,铁路人事管理部门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及时分析并调整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善专业结构,实现新老力量的交替;加大培养力度,实现高素质人才的专业投放;实现员工人力资源合理化,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性价比的最大限度整合;跟随时展,改革配套的福利制度,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实施多元化管理经营的今天,科学有效地做好铁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对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铁路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铁路部门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41 完善人事管理结构,实现人事管理内容结构化

按照铁路人事管理工作的自身性质将人事管理内容结构化,系统化。积极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的人事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人事制度进程。分块、系统地制定人事工作办法,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的工作作风。对员工进行分层管理,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使铁路人事管理制度具备针对性。部门间互相渗透,配合工作,研究交流,将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以构建一个有利于铁路人事部门管理的全面性关系网。将管理内容按照不同的性质特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细化,形成独立的模块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例如,将一个部门的所有管理任务按照工种、岗位、年龄、身份等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层管理。这样一来,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明确,人事工作便可以更好地展开。又因为人事管理工作之间必定相互渗透,所以之前的独立模块又存在交叉的情况,构成网状结构,使整个人事管理系统便于掌控。

42 提高人事管理人员和各级岗位员工的综合素质

铁路运输肩负着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重大责任,所以,从事铁路运输及铁路建设的所有人员都有着重要的责任,普通的运输工作岗位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自身承载的企业形象与企业精神。作为铁路部门的干部更应该以己身为楷模,以维护国家财产人民财产为己任;客观公正对待下属;勇于承担责任;热情、坦诚的对待每一个下属,学会换位思考,以尊重为基础,用良好的交流方式来沟通彼此合理解决问题。

更新更先进的人事管理专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更有效的操作手法指导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让专业人员在人事管理方向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注重老员工的培养,敢于打破旧的传统经验管理模式,让从事人事管理生产实践知识的非专业人员尽可能具备专业知识。使得各级人事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知识化、智能化,提升铁路人事管理部门的综合实力,达到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协调的终极目标。

43 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强化辅助决策功能,使资源管理、业务操作、综合信息和研究分析功能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是一项比较紧迫的任务。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具有数据集成、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的决策辅助平台让铁路人事管理的资源信息更为清楚明了。当然仅仅只是建立辅助平台还不够,我们还应该逐步实现应用范围的扩大化,建立一个集政策宣传、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规划于一体的更加开放,功能更加全面的人事管理互动平台。

44 加强考核,创新人事管理新思路

在实际工作中,一切都是以实力作为基础的。然而经验是时间的积累,知识是理论的不断浓缩,以经验为基础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可经验并不能取代先进的理论知识。企业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对具备丰富经验的老干部要加强考核力度,对其形成一种隐形的压迫感,使之在具备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更贴近时代;对不具备丰富经验却拥有与时俱进先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也要不拘一格的挖掘和培养。

人才引进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但是让人才心甘情愿为一个企业驱使并为之投入绝对的热情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铁路人事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人愿意并且迫切地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积极性。各级领导适时放下所谓的面子,“亲民”一点,不仅在金钱上给予人才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也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杨占存和谐铁路人事管理创新与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2]郭瑞优化人事改革,开发利用铁路人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3).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互联网思维裹挟着颠覆浪潮席卷而来,侵入一个一个传统行业的地盘,先是蚕食、后是冲击,最后是颠覆,侧面试探演变为正面竞争,正面竞争演变为全面洗劫。今年两会,国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随即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但是商业领域只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站,随着它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势必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并不会改变政府政策的公共属性,但是将互联网思维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机结合,可以为其解决很多现阶段的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对于互联网思维内涵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也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从战略、战术层面以及价值观、组织模式、经营理念等不同维度得出来的结论也各不相同,而且随着时间、技术、市场环境的发展,互联网思维的定义也将不断重构。综合各种观点,本文总结互联网思维的逻辑体系为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特征、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互联网思维即回归人性,以人为核心。新一代互联网的特征便是万物皆可互联,它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是一种“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的存在形式。它以人本、数据、开放、创新为主要特征,人本即商业回归人性,商业民主化,使用户体验贯穿整个商业价值链的始终;数据即用大数据思维去发觉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充分理解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开放即在平等和契约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共同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双向或多边互动,形成一种网状连接的开放的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指的是一种“微创新”,又可以称“渐进式创新”,众多的“微创新”可以引起质变,形成变革式的创新。关于它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目前比较经典的总结是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中勾勒出的9大思维,即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流量、大数据、平台、社会化、跨界等9大思维以及与之相配套的22个法则,但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思维的范畴将不断扩大,内容也将不断丰富,并且互联网思维的实现路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形式,而是会随着应用领域、场景和阶段等的不同,进行适度调整。因此,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不仅仅是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成为我们一切治理思维的起点。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医养结合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在养老照护方面缺乏有专业素养的护理人员是当下养老结构所普遍面临的难题,在老年人遇到疾病问题时只能把老年人转移到就近的医院接受治疗,并且不能实时的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同时,国内高校在老年人照护领域缺乏专业人才,在医院也缺乏老年科专职医生,这使得在老年人养老照护人员供应方面比较紧张。

2.养老床位总量不足、结构短缺

目前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9.7张,而发达国家的比例达到了50‰-70‰,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也比我国高,他们达到了20‰-30‰,并且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总的服务满足率仅达到15.9%,在养老床位供应量上,我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一定要利用互联网思维给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创新与便利,增加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数量。

3.政府部门多重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

在老年人管理方面,我国老年人管理属于多部门管理,由于政府职能分工不明确,造成老年人多头管理或多头不管的局面。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民政、卫生、老龄和社保等部门都要介入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虽各有职能分工,但仍存在职责交叉情况,导致管理部门和养老机构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4.医养结合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老年人照护缺乏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以及相应的利益驱使,有一部分已经过了治疗期限的老年人借机将常规的养老服务费用转移到医疗保险费用当中,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普通养老机构转型后获得医保定点资质的难度,也损害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

三、互联网思维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困境的对策

1.基于用户思维下服务模式的变迁

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在商业领域中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并且要消除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时代真正到来,运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就是增强被服务者的话语权和评价权,建立C2G(customer to government)的服务模式。

譬如,让老年人参与到服务内容的设定中来,把倾听老人声音变成一种机制,整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决定服务内容的增减,同时,针对失能老人尤其是居家照护的失能老人出于居住分散等原因,对其享受护理的时间、次数、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可以采取老年人给医疗养老服务打分的形式,定期进行评价,避免机构中的敷衍了事等现象的出现,改变过去被服务者被长尾化的现象,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主动权,让其呼声及时被管理者接收。

2.基于大数据思维下的保健、医疗技术化

大数据思维就是发掘数据,搜索数据,整合数据,并且能够充分理解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处理创造价值,应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可以借助大数据思维在保健、医疗等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针对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①中处于A级及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内涉及消费的场所统一使用一卡通消费制度,并借助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能够唯一标识产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感知、视频采集等技术实现现实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对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服药习惯、生活习惯、运动强度等进行数据采集并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定期检查数据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当面检查,这样可以减少医护人员检查频率,并减轻其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的工作压力,也可以把有限的护理人员资源倾斜到身体状况较差、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当中。

其次,采用大数据思维的深化和改造后的“云医疗”来缓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医疗资源短缺、护理人员不足等现状。政府可以在“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里建立集预防保健、慢病康复、自主检查等于一体的医疗服务机构,并在推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基础上,打造集数字化医院、远程视频诊疗、双向转诊等为一体的“云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系统,为机构内的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通过身份证绑定老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需要就诊时,根据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工作人员及时将患者病历转到相应医生的电脑中,或者将实时就诊图像传输到对口医院相关专家的电脑中,进行双向会诊、远程会诊,专家或医生通过电脑出具体处理意见,这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检查,减少就诊环节,也可以弥补医疗、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去医院就医的老人,只要持有养老机构出具的转诊单,可以通过“云医疗”享受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免去了排队、挂号等环节。

最后的一点,是针对中小规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如何进行大数据化的建议。对中小规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能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独自搭建一个大数据平台,针对这点,中小规模的医养结合机构可将自己的IT系统的建设外包给合适的服务商,并且,中小规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抱团取暖,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充分分享自己的数据。

3.基于平台思维下治理体系的革新

“平台”是指在平等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的,资源共享,能够实现共赢的,开放的一种商业生态系统,具体应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来,可以促成治理体系的革新。

在大到全国,小到各省、市、县、乡镇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汇聚,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各个机构的医疗资源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改变“信息孤岛”“信息割据”的现象,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再造,充分发挥其整合“碎片化”资源的能力,使其形成合力,打造共赢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生态圈,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譬如,联合涉及“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各部门搭建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收费、治理、人员、医疗、政策等信息的公开分享,使各部门在治理上协调一致,打破条块分割,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多头不管”等现象。同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实现数据检索,避免由于监管体系的缺乏而导致部分已过治疗期限的老年人借机将常规的养老服务费用转移到医保,损害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使普通养老机构转型后难以获得医保定点资质。

4.基于社会化思维下“众包”模式的应用

社会化思维,是指组织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以及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的思维方式。而通过社会化网络和工具实现快速交互,使得以“蜂拥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成为可能,以此催生众包的问题解决和生产模式。

具体应用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就是利用互联网将诸如护理工作、服务工作分享,也可通过众人集思广益发现创意,解决技术问题。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志愿者大军的人力、创意和能力,举例来说,可以将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服务作为医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之一,必要时可以利用学分进行鼓励和奖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又可以有效地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注释]

①该量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Living,ADL)的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共10 项内容。根据得分将患者自理能力分为A、B、C三个等级。

[参考文献]

[1]赵大伟.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5-27

[2]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05.

[3]侯秀红,秦洪君. “云医疗”,群众省心又省钱 [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03- 28.

[4]黄佳豪,孟 P.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J].中国卫生政策研 究,2014-06:4.

[5]刘叶婷. 互联网思维语境下的政府治理创新 [N]. 领导视点,2014-08

[6]佘瑞芳.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D].南昌,南昌大学,2014.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 思想政治教育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27-02

一 前言

时代在进步,科技更是日新月异地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和变化发展。网络在大学校园内已经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大学生扩大视野、拓展交际圈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以及身心健康方面。所以,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是影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是社会精英的汇聚地,更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最前沿阵地,可以最先体验到科技改革创新带来的新成果,也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念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这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个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高校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网络为高校大学生上一堂堂精彩绝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受到的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得到很大的拓展,效率提高

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比较单一和封闭的,没有很大的空间,资源也有限,利用率也不高,教师有时不能及时地将获得的最新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导致资源的浪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大爆发,互联网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高校师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更迅速、更快捷、最新化,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新的消息和知识,教师也可以以飞信等网络渠道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步伐

青少年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力量,受教育者知识思维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所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大发展,高校必须利用好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利用网络的高效性、方便性、快捷性来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和特色,也更能体现当今社会的高速信息化。科技的进步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旧模式,极大地拓展了现今高校的教育手段,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

3.教师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达不到时代的要求

虽然信息化是好事,但是现在的学生往往比老师能更快地了解到时代的前沿信息,比老师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往往使得老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所以,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素养,完善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库。最怕的就是在课堂上出现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学生早已掌握的,并且学生还自己在网上了解到比老师还多的信息,这会让学生失望于课堂上的教学,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在信息化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赶不上当下的科技发展

“地球村”的称呼已经不再新鲜,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树立得很坚定,容易受到网络上不好的信息的影响,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定实施和践行,保证大学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下人生观、价值观不产生偏颇。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立体性等特点,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权威的、主导的,但是在信息化的潮流下,权威性受到威胁,主导地位开始动摇甚至丧失。教师的讲授是单一的、枯燥的,没有生气和感染力,但是网络却是多向而又平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 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灵活运用网络这一便捷的工具开展工作

网络的发展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授者不单单是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还应该具备很高的科技方面的技能和素养,掌握基本的关于网络的各种知识。所以,高等院校应该在培训教师队伍方面投入力量,增加对教师的网络技术的培训课程,让他们拥有较强的搜集信息、鉴别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高校的政治老师是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传授者,所以高校必须加大自己的培训力度,将思想政治老师的各项综合素质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努力提高教育者的英语水平和使用网络等高科技的能力,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使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新知毫不逊色于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和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到他们的心声,能够更自信地开展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利于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优化校内资源

高校可以在信息化时代加快校内网站的建设,吸引广大学生的浏览,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如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内网,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在此网站上搜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高校是每个学校的教育的灵魂所在,所以只有学校建立了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构造一个广阔的网络阵地,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同时也有利于高效利用校内资源,充分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个系统的工程若是建立完备,那么则会使整个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 结束语

网络科技的发展带来知识经济的兴起,扩大了视野,也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当然,也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文化影响深远,最易受到影响的莫过于在校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将理论性知识和高科技相结合,才能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实现良好的发展,拥有高度的创新能力,打造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输送给社会。

参考文献

[1]郑志龙、余丽.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2(4):61~70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20__年工作总结和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我县的社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省、市、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抓住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扩面工作这两个重点,建立社会保险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和内部管理等五大体系为主要内容,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养老保险:1-10月份,全县企业净增参保人数947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38%。到10月底,全县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22659人,其中企业14350人,事业单位8309人;离退休4475人,在职18184人。

(二)、医疗保险:1-10月份,全县净增参保人数226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5.33%。到10月底全县共参加医疗保险人员17199人。

(三)、工伤保险:1-10月份,全县净增参保人员2283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2.83%。到10月底,全县工伤参保人数12858人。

(四)、生育保险:1-10月份,全县共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229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1、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继续得到巩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保工作一个始终不渝的目标。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与财政、银行、邮政密切配合,千方百计筹资金,千辛万苦保发放,使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得到了按时足额的发放,做到了“不漏一人,不欠一分”,没有发生拖欠现象。1-10月份应发养老金6487万元,实发养老金6487万元,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达到100%,确保了全县4475名(其中企业2883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20__年我们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对全县257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和1869名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了增资,及时将调整的养老金发放到位,使广大企业离退休人员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调资后,我县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达1046元/月,人均增资达121元/月。

2、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在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实践中,一方面继续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相互配合的方式,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管理,另一方面注意了发放手续的简化和服务的优质化以及做好养老待遇领取资格的认证工作。我们在巩固社会化发放100%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通过采取开展离退休人员健康稽核认证等手段,确保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资格,推动社会化发放工作规范化运作,也有效地防止了冒领养老金事件的发生,并为加强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年来共完成稽核健康认证4426人,查实冒领养老金案件一起,涉案金额3万余元。

3、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提请县政府出台了《__*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泰政发〔20__〕60号)和《__*县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补充意见》(泰人劳社〔20__〕135号)文件,并按文件规定逐步加强和完善了养老保险各项制度,20__年还按1%初步做实了养老金个人账户。同时,我们还继续采取了“延五”等办法,适当放宽参保人员的年龄,将更多的人纳入到养老保险的范围中。

(二)全力以赴,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工伤保险是县政府20__年政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内容之一。根据我县扩面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__〕43号)等规范性文件,将扩面工作列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目标考核,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推动扩面工作的开展。一是大力开展工伤保险宣传。以宣传月活动为中心,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利用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和宣传专栏、宣传车等工具,先后向用人单位和职工免费发放《工伤保险宣传手册》5000多册、通告20__多张,广泛深入宣传工伤保险政策法规,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制定计划,积极部署,抽调中心相关业务人员和地税联合组成宣传调查组,深入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为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及时开展督查工作。在调查摸底工作之后,我们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时通过电话催报、进度

通报、现场催报等形式,对各用人单位进行督查,确保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有序进行。四是加强与工商、地税、卫生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成立专项工作组,本着“先纳入,再规范”的原则,采用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及其职工,允许其先参加工伤保险,再参加养老保险办法,集中开展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积极协助乡镇开展扩面工作。(三)生育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20__年是我县全面启动职工生育保险实施的第一年,根据《__*县生育保险暂行办法》(泰政办〔20__〕164号)的要求,我们按照“积极推进、稳步扩面.”的工作思路,与医疗保险工作密切结合,加快工作步伐,把推进生育保险工作摆上位置,找准路子,明确目标,扎实开展生育保险宣传、培训等工作,并实现生育保险专户结报。20__年,我县共有146单位4229人参加了生育保险,征收生育保险费24万元,送报生育保险报销人数8人,支付生育基金1万元。

(四)其他工作顺利开展

1、深入开展被征地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并围绕市下达的任务数,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前期工作,对我县二轮承包以来的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摸底,初步修订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各有关单位职责分工明确到位。除此之外,我们还进一步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期调研,草拟相关的政策文件,有待县人民政府会议研究通过并付诸实施。

2、全面完成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和专项检查自查工作。一是根据《审计法》规定,自今年3月8日至5月11日提供有关资料,积极配合县审计局完成对我县20__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全面审计;二是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6lt;%26lt;关于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的通知%26gt;%26gt;(温劳社计财[20__]57号)文件精神,我们及时组织中心各科室进行了认真自查,其中对自查中发现的以物抵顶养老保险费的情况如实地向局汇报,并将抵费实物变现,变现后记入社会保险基金。

3、加大工作力度,完成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工作,实现了养老、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业务工作由原来的仅有养老业务由计算机管理改为全部由计算机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业务工作的连续性。并做好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并入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等时机成熟将医疗保险系统并入到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后将实现全县社会保险的同人同城同库。完成与市社保系统联网工作。

4、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

20__年,我们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结合机关效能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机关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与此同时,我县社会保险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社会保险扩面任务重,难度大。由于我县大部分企业生产不景气,加上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保意识比较淡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难以推广。尤其是工伤保险进度缓慢,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还是空白;二是个别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医保政策观念不强,医保监管有待加强;三是办公经费紧缺,人员配备不足,稽核工作难以开展;四是社会保险经办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急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地加以解决和克服,努力推动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从“三个代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社会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力争新突破,不断开创社会保险工作的新局面。

20__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扩大覆盖面,加大稽核和征缴力度,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促进我县社会保险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

1、逐步完善城镇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工作,解决落实好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在温州部分市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非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险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被征地农基民本生活保险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保险资金筹措难度大、保险水平偏低等问题。确保20__年度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继续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路子,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

(二)、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

要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出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逐步使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险。以此推动养老、工伤、生育等扩面工作任务,确保全县职工工伤、生育保险得到应保尽保。20__年努力实现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600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700人。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础管理和服务。

1、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摸清底数,指导各社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随时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及病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努力实现罗阳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由社区和社保中心建立专门组织和活动场所,接收离退休人员档案。并推行有条件的乡镇离退休人员逐步纳入社会化管理。

2、规范和加强医疗保险基础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我县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服务不规范和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是我县定点医院少,形成不了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的缘故。因此,我们应加强从用药、诊疗项目上入手,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同时要不断完善

医疗保险医药服务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进一步健全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逐步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稽核制度,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3、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社会稽核为主的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手段,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金发放、基金管理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清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对违纪违规基金的查处力度,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4、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因我县资金的缺乏,至今我县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尚未完全启动运行,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日常业务管理仍采取手工操作,即将实施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严重影响了我县社保信息化的建设,因此,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县政府对社保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以推动我县社保信息系统的建设。

5、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优质窗动,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推动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效率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切实抓好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把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年工作思路

×年,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拟定本处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主题、两个创新、三个体系、四个重点、五项目标、六项措施。

×一个主题:

×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保险和为民利民为目的,以科学规范和优质服务为手段,以强化队伍建设和爱岗敬业为保证,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按照局党委制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形成灵活高效的宣传网络、发放网络、稽核网络、监管网络,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两个创新:

×、机制创新。一是按照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的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层网络;二是按照“五险合一”的原则,加强计算机平台建设,为实施金保工程做准备;三是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的劳动与社保关系“两分离”现象,针对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同时配置失业人员问题,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四是以点带面推进镇属企业职工参加市级养老保险的进程,以及企业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对接问题。

×、制度创新。一是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对管理服务的运作规范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实行管理服务达标制;二是加强责任制考核,明确分项任务目标,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准,切实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个体系

×、业务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各类基础台账,对原有的各种业务台账进行修改和完善,关联条目进行合并设置,并与计算机信息进行对接,形成以计算机记账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研究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资金的办法,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运营和严格管理体系,形成养老保险基金规范化、公开化、安全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制度保证体系。一是实行承诺服务,在最短时限内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做到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注销手续在个工作日内办结,核定参保单位缴费基数在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核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待遇,随到随办,对企业在改制、破产中遇到的难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二是保持电话、触摸屏、社保网三条热线畅通,做到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能够及时查询个人账户信息和养老金信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及时咨询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业务,社会各界可以随时举报冒领养老金行为。三是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所有科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健全,业务流程规范,工作人员均按规范的着装、规范的语言、规范的服务流程,亮牌上岗,所有工作人员均能按照规章,遵守作息时间,严守工作秩序,维护公共卫生。

×、信息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数据库、社会保险卡和信息卡三位一体的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完善社管中心与各社区管理机构,以及社保机构与财政部门、银行、邮局的业务协作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状况,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月足额领取到养老金。二是建立社会保险技术支持系统,尽快实行与税务部门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为最终实现“五险”一票征收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服务。

×四个重点

×、突出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突出抓好乡镇企业社会保险扩面。

×、突出抓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突出抓好社会保险队伍建设。

×五项目标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覆盖面确保。

×、养老保险扩面新增人。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达。

×、企业养老保险稽核面确保达。

×、破产、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续接率达以上。

×六项措施

×、以法律、法规为工具,强化社会保险宣传。围绕养老保险扩面、养老保险关系续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将社保宣传作为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目标考核。在宣传方式上,实行市、镇联动,做到立体式、全方位、多样化,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在电视上开辟专题,在电台上开辟社保之声,并采取编印宣传手册、制作宣传展板、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提高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

×、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稳住存量,扩大增量”的总体思路,突出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这个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未在指定时间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采取新闻曝光、行政执法等手段,强制其参保。同时,对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应参保单位,凡未依法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根据用人单位职工人数、生产经营规模、本市上年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资料,按照单位和职工个人分离征缴的办法,核定其单位应征缴费额,并及时提供给地方税务机关,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建立工商、税务和社会保险联动登记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地方税务机关和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设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联合登记窗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后日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帮助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变更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地方税务机关据以进行税务登记、征收社会保险费。

×、建立财政、审计、劳动保障、地税、工会等部门联动稽核制度。成立××市社会保险稽核领导小组,由劳动保障部门及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主要稽核用人单位申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参保单位和个人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欠费单位按计划补缴欠缴社会保险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基本养老金的行为等。在坚持常规检查与举报专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未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的单位和改制、转制后未进行社会保险变更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作为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对已参保企业,重点稽核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并将稽核结果作为“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以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高社保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一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认真修订完善社保业务流程,充实调整业务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二是认真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审查、稽核职责,重点是对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缴费人数及财务状况进行稽核;三是做好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缴费制度,规范缴费基数,做到应收尽收;四是按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的养老保险衔接工作,为企业改制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切实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强化社会保险机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加强形势任务、前途理想、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教育,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扎实搞好业务学习培训,使全体人员都能把握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有关业务知识,并准确地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ד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根据“十一五”期间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拟定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落脚点,以实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建立业务管理体系、制度保证体系、计算机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重点工作目标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保障“一体化”,是社会保险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一个标志。通过实行“一体化”建设,建立适应城乡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广覆盖”、“五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一票征收制,打破企业所有制界限和职工身份界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可靠的社会化保障。

×、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网络制度。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按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险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加强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整合两项基础工作,实现与省、盐城市和我市财政、地税、银行、就业等部门的联网,充分发挥金保工程数据快捷传递、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和支持宏观决策功能,将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纳入我市金保工程建设,抓紧制定需求方案,使之达到分别与各街道事务所和各社区信息共享联网的功能。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预算制度。按照“部分积累”的基金筹资模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统一的基金管理运营体系,实行税务部门统收、劳动保障部门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有-的积累率,以达到预期的基金积累目标,

×三、主要对策措施

×、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扩面征收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各种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标准以及计发标准,做到城乡各类企业职工,包括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农村私营企业、农林牧渔产业企业的职工,都能参加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社会保险,拥有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及账户,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千方百计地解决保险基金积累不足的问题。对于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筹集:⑴在国有资产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存量变现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保险基金,这也是对当年低工资条件下工人劳动所得产权明晰化的体现;⑵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性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和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⑶在缴费基数方面,鉴借西方工业国的做法,可在条件成熟时试行逐步取消缴费限额的做法;⑷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里安排一块,或建立特殊税种,纳入财政预算;⑸在通过其他渠道筹资方面,可通过发行保险债券,或发行保险等,解决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方式。为规范基金的运营,可以对各项社会保险费实行合并征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对合并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确定,要从考虑本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社会保险总支出水平和合理的费用分摊比例,并做到有利于向“纯积累”模式过渡。

×、为实行全国统筹做好准备

×首先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做准备。社会化统筹的范围越大,越能做到公平。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养老保险基金,这是高度的社会化分配,也是社会公平所要求的。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研究,设计模式,制定相关法规和协调关系,以求平稳过渡,达到全国统筹的伟大目标。

×、建立社会保险呼叫系统

×为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快捷便的社区网络系统,规范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为信息服务依赖的社会保险呼叫中心()。这样,不仅可以零时间直接、方便地解答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即时宣传社会保险政策,使政府和广大市民都能及时地获取双方所需要的信息,而且也能作为群众、社会监督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重要窗口,对于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年工作思路

×年,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拟定本处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主题、两个创新、三个体系、四个重点、五项目标、六项措施。

×一个主题:

×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保险和为民利民为目的,以科学规范和优质服务为手段,以强化队伍建设和爱岗敬业为保证,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按照局党委制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形成灵活高效的宣传网络、发放网络、稽核网络、监管网络,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两个创新:

×、机制创新。一是按照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的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层网络;二是按照“五险合一”的原则,加强计算机平台建设,为实施金保工程做准备;三是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的劳动与社保关系“两分离”现象,针对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同时配置失业人员问题,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四是以点带面推进镇属企业职工参加市级养老保险的进程,以及企业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对接问题。

×、制度创新。一是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对管理服务的运作规范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实行管理服务达标制;二是加强责任制考核,明确分项任务目标,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准,切实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个体系

×、业务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各类基础台账,对原有的各种业务台账进行修改和完善,关联条目进行合并设置,并与计算机信息进行对接,形成以计算机记账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研究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资金的办法,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运营和严格管理体系,形成养老保险基金规范化、公开化、安全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制度保证体系。一是实行承诺服务,在最短时限内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做到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注销手续在个工作日内办结,核定参保单位缴费基数在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核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待遇,随到随办,对企业在改制、破产中遇到的难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二是保持电话、触摸屏、社保网三条热线畅通,做到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能够及时查询个人账户信息和养老金信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及时咨询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业务,社会各界可以随时举报冒领养老金行为。三是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所有科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健全,业务流程规范,工作人员均按规范的着装、规范的语言、规范的服务流程,亮牌上岗,所有工作人员均能按照规章,遵守作息时间,严守工作秩序,维护公共卫生。

×、信息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数据库、社会保险卡和信息卡三位一体的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完善社管中心与各社区管理机构,以及社保机构与财政部门、银行、邮局的业务协作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状况,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月足额领取到养老金。二是建立社会保险技术支持系统,尽快实行与税务部门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为最终实现“五险”一票征收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服务。

×四个重点

×、突出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突出抓好乡镇企业社会保险扩面。

×、突出抓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突出抓好社会保险队伍建设。

×五项目标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覆盖面确保。

×、养老保险扩面新增人。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达。

×、企业养老保险稽核面确保达。

×、破产、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续接率达以上。

×六项措施

×、以法律、法规为工具,强化社会保险宣传。围绕养老保险扩面、养老保险关系续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将社保宣传作为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目标考核。在宣传方式上,实行市、镇联动,做到立体式、全方位、多样化,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在电视上开辟专题,在电台上开辟社保之声,并采取编印宣传手册、制作宣传展板、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提高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

×、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稳住存量,扩大增量”的总体思路,突出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这个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未在指定时间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采取新闻曝光、行政执法等手段,强制其参保。同时,对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应参保单位,凡未依法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根据用人单位职工人数、生产经营规模、本市上年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资料,按照单位和职工个人分离征缴的办法,核定其单位应征缴费额,并及时提供给地方税务机关,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建立工商、税务和社会保险联动登记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地方税务机关和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设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联合登记窗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后日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帮助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变更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地方税务机关据以进行税务登记、征收社会保险费。

×、建立财政、审计、劳动保障、地税、工会等部门联动稽核制度。成立××市社会保险稽核领导小组,由劳动保障部门及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主要稽核用人单位申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参保单位和个人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欠费单位按计划补缴欠缴社会保险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基本养老金的行为等。在坚持常规检查与举报专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未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的单位和改制、转制后未进行社会保险变更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作为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对已参保企业,重点稽核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并将稽核结果作为“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以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高社保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一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认真修订完善社保业务流程,充实调整业务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二是认真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审查、稽核职责,重点是对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缴费人数及财务状况进行稽核;三是做好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缴费制度,规范缴费基数,做到应收尽收;四是按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的养老保险衔接工作,为企业改制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切实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强化社会保险机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加强形势任务、前途理想、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教育,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扎实搞好业务学习培训,使全体人员都能把握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有关业务知识,并准确地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ד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根据“十一五”期间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拟定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落脚点,以实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建立业务管理体系、制度保证体系、计算机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重点工作目标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保障“一体化”,是社会保险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一个标志。通过实行“一体化”建设,建立适应城乡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广覆盖”、“五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一票征收制,打破企业所有制界限和职工身份界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可靠的社会化保障。

×、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网络制度。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按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险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加强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整合两项基础工作,实现与省、盐城市和我市财政、地税、银行、就业等部门的联网,充分发挥金保工程数据快捷传递、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和支持宏观决策功能,将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纳入我市金保工程建设,抓紧制定需求方案,使之达到分别与各街道事务所和各社区信息共享联网的功能。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预算制度。按照“部分积累”的基金筹资模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统一的基金管理运营体系,实行税务部门统收、劳动保障部门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有-的积累率,以达到预期的基金积累目标,

×三、主要对策措施

×、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扩面征收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各种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标准以及计发标准,做到城乡各类企业职工,包括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农村私营企业、农林牧渔产业企业的职工,都能参加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社会保险,拥有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及账户,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千方百计地解决保险基金积累不足的问题。对于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筹集:⑴在国有资产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存量变现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保险基金,这也是对当年低工资条件下工人劳动所得产权明晰化的体现;⑵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性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和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⑶在缴费基数方面,鉴借西方工业国的做法,可在条件成熟时试行逐步取消缴费限额的做法;⑷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里安排一块,或建立特殊税种,纳入财政预算;⑸在通过其他渠道筹资方面,可通过发行保险债券,或发行保险等,解决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方式。为规范基金的运营,可以对各项社会保险费实行合并征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对合并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确定,要从考虑本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社会保险总支出水平和合理的费用分摊比例,并做到有利于向“纯积累”模式过渡。

×、为实行全国统筹做好准备

×首先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做准备。社会化统筹的范围越大,越能做到公平。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养老保险基金,这是高度的社会化分配,也是社会公平所要求的。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研究,设计模式,制定相关法规和协调关系,以求平稳过渡,达到全国统筹的伟大目标。

×、建立社会保险呼叫系统

×为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快捷便的社区网络系统,规范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为信息服务依赖的社会保险呼叫中心()。这样,不仅可以零时间直接、方便地解答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即时宣传社会保险政策,使政府和广大市民都能及时地获取双方所需要的信息,而且也能作为群众、社会监督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重要窗口,对于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员工;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信息能力

引言

医院学科发展,人才是基石。人才直接决定着医院的品质和层次,而人才需要信息素养来锻炼和完备。医院只有推进人才队伍信息素养建设,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两者相互促进。信息素养在医务人员终身学习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与医学知识及实践技能学习的相互融合。因此,医护人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甄别有用信息来指导临床工作,成为大数据时代医务工作者都应具备的品质[1]。医院图书馆建立新员工信息素养培养长效机制,旨在培养和提升医院职工整体信息素养。

一、新员工信息素养培养背景

(一)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新技术新项目亟待引进

医院重点实验室、各级重点学科引进、建设均需要提升临床医师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科建设力度。医院不仅要建设系统的学科体系,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转化,也亟待建立各种学科中心等区域性医学高端平台,逐步实现与国内最高水平对接,更加需要综合实力提档升级,从而加快医联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

(二)学术交流馈乏

虽然医院政策鼓励科研立项、撰写高水平论文,但SCI、EI、核心期刊论文发文量较少,发文期刊影响因子较低,省部级科研项目较少。缺乏有学术地位和话语权的专家,在国内、省内科研学术地位处于较低位置。与省内其它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人才队伍瓶颈

1.一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学科队伍的整体实力不高,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团队少;三是学科骨干少,人才梯队断层,人才储备不够;四是学术氛围淡薄,人员整体学术意识有待增强。2.医院联合高校加大博、硕士培养,培育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建学术团队。通过青年骨干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使之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担负起学科建设的重任。3.知识获取被动,只有职称晋升时才想起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部分学科带头人不但没有敏锐捕捉前沿的信息素养,还对参加信息素养培训有所抵触,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类培训,无法正确使用医学文献,凭经验,吃老本。

(四)周边医院竞争

在区域范围内没有绝对优势学科。医院要想发展必须提升医院技术与服务的内生动力,做好目标定位,才能在严峻的环境中谋求发展,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医院学科发展、区域性平台建设,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均需要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他们能否及时、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将成为影响临床医学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逐步加快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及时获取专业前沿信息,形成重点专科人员信息素养合力,逐步组建学术团队,搭建学术平台,健全评估评价体系,带动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三)医院图书馆通过新员工信息素养培养逐步带动老职工信息素养的提升,从源头上解决信息素养整体偏低问题。加强新员工信息素养培训,年复一年,一批批职工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在彼此工作、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相互渗透,整体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增强他们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也可提升医务人员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热情。

三、信息素养培养措施

(一)调整馆藏资源,优化馆藏配置

通过医护人员到馆和发放问卷征询职工需求,逐步调整馆藏结构,使馆藏资源从浅层向深度、广度拓展,使读者服务逐步向适合学科发展及职工需求过渡,多途径激发职工利用图书馆的热情。调整馆藏建设及读者服务思路,把医院图书馆建设成为不仅仅是图书资料收集中心,还是医务人员及时获取信息的多媒介休闲文化中心,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

(二)引进医学信息专业人员

医院图书馆的通病是得不到领导重视,成为老弱病残的集结地。图书馆管理人员多半路转行,或者是老弱病残,致使医院图书馆专业人员匮乏,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医院图书馆当务之急是引进医学信息专业人员。

(三)加强新员工信息素养培养

对新员工信息素养培养设想可以从源头上遏制职工信息素养不足,新员工知识接受能力强,在学校有一定信息素养基础,更容易培养;从新员工入手,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全员信息素养的提升;新、中、老搭配的三级医师负责制,在工作交流中,老同志将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年轻人将筛选信息及时传递给老同志,通过新老融合,不断提升专业救治水平。

四、构建员工信息素养培养长效机制

(一)从新员工入手,建立多渠道培养途径。利用岗前培训或馆员下科室现场指导文献检索利用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供各种形式的重复培训。新职工信息素养培养中,对青年骨干起主导作用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注重文献技巧的培养。利用现有资源,把新入职人员信息素养培训重点放在具体应用上,掌握基本要领,学以致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挖掘能力、鉴别能力、分析能力、利用能力、交流能力[2]。(三)利用网络开放获取,将国内图书情报专家提供的可靠、实用、最新的信息资源,通过微信群,不断推送筛选文献信息,让他们感觉信息就在身边,不断提升甄别信息的能力,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四)利用馆藏资源,对来馆查找资料的新员工进行信息检索指导,从而引导其获取可利用信息。(五)开展“读书月”“读书竞赛”和“同读一本书”等活动,逐步营造职工读书氛围,循序渐进,将医院职工带入“深阅读”佳境。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而是一种信息素养,也是大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六)笔者不认同碎片时间阅读,这样只能浅尝辄止,无法进入深阅读,致使医护人员不能潜心思考、研究、领会文献主旨,仅浮于表层,无法正确甄别信息,影响医务人员信息筛选及沉淀。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近年来,湖北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强力推进信息化工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省人社厅总会计师蔡伟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不仅打破了各项人社业务办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更进一步成为加强人社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

统筹形成信息化新格局

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要求,统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湖北省以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系统整合,拓展应用领域,健全服务体系,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各地区之问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协同办理和有效衔接,推动了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蔡伟在总结湖北省近年来的人社信息化工作成果时表示,截止2012年4月份,湖北已有15个市(州)级、38个县(市、区)完成了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应用软件上线任务,实现了“五险合一”、“一单征收”的业务模式,使经办工作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粗放走向精确,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保险经办体制的创新。在社会保障卡建设方面,确立了社会保障卡“统一标准、统一招标、统一制卡、统一初始化、统一密钥管理”的建设思路,截止目前,全省持卡人数已达1230万人。在12333呼叫系统建设方面,确定了“省级集中控制、市

(州)远端模块接入”的建设模式。在门户网站建设方面,确立了“全省统一模板、各地分别实施”的网站群建设思路。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面,则确立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建设思路,截止目前,所有市、州、县已全部开通视频会议系统。人社信息化整体推进的格局在全省已经基本形成。

同时,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省厅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将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集中在省数据中心,一步到位。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卡、公务员、劳动保障监察、就业失业登记证等相关数据也是按照大集中的模式,统一集中到省数据中心管理。在推进数据向上集中的基础上,全省各地注重通过网络的下延将服务向基层延伸。目前,省、市、县三级业务网络全面开通,已由原有的2M扩容到现在的10M,租费由省厅统一支付,各地免费使用;县、乡、村基层网络也全面铺设了2M的VPDN专网,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社会保障卡使用、医保异地结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视频会议系统、联网监测数据上传等提供了网络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人社部门已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7005万元。其中,投入3031万元,为103个新农保试点县(市、区)、1116个乡镇配备电脑、打印机5392台套以及读卡器、触屏查询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投入400万元,为12个市(州)和47个县(市、区)统一增配了视频会议设备;安排2550万元,为17个市(州)本级配备了相关信息化设备;投入1024万元,统一购置了大型制卡设备和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开发了全省统一的卡管理系统。

应用系统凸显保障支撑

据蔡伟介绍,应用系统建设是湖北人社信息化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这两年来,全省十分注重强化信息化的管理和应用,为确保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惠民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例如为适应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调整扩充新农保信息系统功能,完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目前已在省数据中心切换上线,各地可在所在地经办大厅和街道、乡镇服务平台直接通过业务专网操作应用。同时为了配合国家新医改政策的落实,开发并部署了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有咸宁、荆州、仙桃与在武汉的11个定点医院实现了网络互连,同时与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陆军总医院实现了即时结算。

为了有效推进就业政策的落实,实时掌握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基本动态,全省统一开发部署了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入库上传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87.4万人,为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充分就业提供了帮助。同时为适应加强公务员管理的需要,开发了全省统一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已在黄石、孝感、襄阳及部分省直单位进行试点。

为有效支持宏观决策和基金监管工作,完成了联网监测软件和基金监管软件在省数据中心的部署实施。截止目前,湖北已通过业务专网按月上传养老保险联网监测数据915万人,覆盖95%的参保人群,荆州、宜昌、随州、恩施、仙桃还启动了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联网监测数据上传工作。在此基础上,运用统一部署的基金监管软件,分析省本级、宜昌市、仙桃市养老保险联网数据,共发现疑点信息121万条,以及重复缴费、重复领取待遇等10个方面的问题,为基金监管部门和业务经办部门提供了监管分析和调查核实的依据。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设计师有责任参与协助,推动发展: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面临离退休的人员也在快速增长,但是临近退休或刚退休还没有达到老年标准的人群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年龄在50岁~60岁的人群,他们处于中年晚期,这个年龄段的人是极为特殊的群体,这部分人面对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面对退休及再适应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问题是最多也是最复杂的(如图二所示)。这不仅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设计问题,我们这些设计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一人群退休适应性培训是最合适的“退休缓冲渠道”。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该年龄段人员所施行的教育主要是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针对在职即将退休的职工所进行的培训辅导,目的是为了帮助她们从身心两方面对退休后生活进行调节和规划。这项教育的开展是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然而这项退休适应,受到经济以及各方面的约束,在我国只在北上广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零星有一些,因此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不能享受到这样的培训课程。因此,以社区为阵地对该群体进行适应性教育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因此,本研究正是以社区为单位,展开对该群体有关退休适应性教育需求的调查,试图根据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反映出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应对退休适应性培训的在线平台服务系统进行创新设计。

2设计介入社区养老及退休适应的社会问题

2.1社区养老及退休适应服务的现状

社区为老服务是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近几年来,社区养老服务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娱乐设施、医疗保健组织的设立;二是设立包护组,组织志愿者队伍对孤寡老人和护理等。对于退休适应性培训,其提法始于日本,它是一种对员工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指导与设计。欧美也在员工帮助计划(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s)中增添关于退休计划(RetirementPlan)和退休前教育(Pro-retirementEducation)的内容。其目的:一是使即将退休的员工能够在在职期间(退休预备期),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正确认识和接受退休前后生活的巨大差异,成功度过其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二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兴趣爱好的培养、能力的再开发以及各种交流讨论活动等,使老年员工重新发掘和确认人生的价值,以度过充实的退休生活,并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2]。日本的退休适应性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生涯、生活设计课程、舒适健康课程、趣味信息课程、温暖福利课程、能力再开发课程、再就业准备课程、经济理财课程、法律常识课程等[3]。我国现行的培训体系是以企业和社会为双重主体,而目前,退休适应性培训在我国还未引起高度重视,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比较贫乏;而且在培训的内容、形式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也缺乏相关的资金、人员、场地等的支持。因此,要成功探索和推行这一培训模式,就必须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联合政府、企业、社区、个人四方面,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退休适应性社区平台服务系统。

2.2设计介入社会问题为社区养老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

社会问题有设计介入后呈现出崭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美国肯塔基州州政府专门针对退休系统KRS(KentuckyRetirementSystems)创建了一个网站,退休系统除了管理退休金福利,还负责管理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残疾和死亡福利。其内容主要包括退休金发放以及理财,退休再就业,(这些方面的内容比较详细和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养老主要靠养老金以及老人自己的财物收入,美国子女养老比较少。)医疗,保险相关信息和资讯。其商业模式中,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雇员供款,雇主供款和投资回报率。在美国也有很多关于退休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是为准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计划,退休理财,退休生活的娱乐兴趣的培养等咨询和课程等服务。设计介入社会问题,为社区养老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图四是美国肯塔基州州政府专门针对退休系统KRS(KentuckyRetirementSystems)创建了一个网站,退休系统除了管理退休金福利,还负责管理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残疾和死亡福利的好处。其内容主要包括退休金发放以及理财,退休再就业,(这些方面的内容比较详细和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养老主要靠养老金以及老人自己的财物收入,美国子女养老比较少。)医疗,保险相关信息和资讯。其商业模式中,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雇员供款,雇主供款和投资回报率。

3设计策略探究

3.1PSS思维带来的新的理念和方法给社会服务及可持续提供新的思路

产品服务系统(PSS)设计就是将产品与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某种功能,使用户在不拥有产品本身的情况下,需求却能够得到满足。蒂姆杰克逊指出新的服务型体系的核心是通过服务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包括健康、移动、娱乐等等。斯塔赫尔(Stahel)对产品服务系统给出这样的定义“:产品服务系统是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对现有价值进行资源整合[4]。核心是提供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是一项创新策略,它需要以策略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眼光来规划及设计产品服务系统。产品服务系统的关键是为客户提供特定的结果或功能,如干净的衣服,便捷的移动,温暖的空间等。PSS思维的新的理念和方法给社会服务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例如,在社区养老的PSS中大部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为主,当今,老年人的娱乐生活等方面受到异地养老等的限制,导致晚年生活不充实,有些社区就会提供老人的活动室以及发送娱乐信息,帮助老年人过一个充实而又美好的晚年生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成熟的社区养老“时间银行”的模式,不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服务过程进行管理,而且政府从立法上保障该模式的发展,模式运行中的经费来源、互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培训等都做严格的要求[5]。目前中国许多城市也出现了这种模式,“时间银行”主要依托于社区,重点的服务对象是老人。

3.2新信息科技为社会服务提供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计算机与互联网早己走入了千家万户,比尔•盖茨所预言的“数字化社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基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社区服务中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妥诸如护照申请、财产公证等事。市民能通过网络支付水、电等公用事业费等社区一些特殊服务,可以查询求助网上地图,网上有本社区的地图,标明本社区所处的位置,本社区内主要城镇、街道及主要医疗、商业点等,还可以通过该网站连接到国际网上其他站点。居民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得本社区的信息服务,而且可以自行访问、存储大量信息,可以在网上讨论热点问题,可以与当选官员交谈,可以通过E-mail在48小时内得到关于市政服务的答复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社区居民家庭中互联网的普及率日益提高,互联网虚拟社区也开始逐渐在现实社区中建立起来。社区居民围绕社区共同事务组建起一个个社区QQ群、社区BBS、社区微博,讨论与社区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社区问题[6]。并且越来越多的社区管理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社区营利组织通过互联网对现实社区进行合作治理。2001年,中央政府就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一些城市也开展了此类项目的尝试,例如96156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96909广州社区服务网、宁波市海曙区的中国81890服务网、88547上海社区服务网和96596武汉社区在线等都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社区服务网络系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随着种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智能化生活”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深圳的“家e通智能社区服务平台”是智能化社区的典型,居民打开家e通,一个小小的PAD,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世界,从日用采购,到便民服务,从智能家居,到邻里沟通。这些新信息科技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新型平台。图三是深圳健康E家的例子。

3.3这种新型适应性平台的前景

当前的准退休人员他们经历了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跨越,他们对于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虽然接触的相对比较晚,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抵触。相反他们在努力的接纳电子产品,以及学习使用电子产品。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接收信息平台的信息相对比较及时,所以这种新型的适应性平台有助于他们获得退休适应性教育。于此同时这样的新型平台因为不受到地域时间等的限制将会更加广泛的为用户服务,不论是即将异地养老的,还是在不同企业工作的社区人员都能平等的享受到退休适应性教育。另一方面,个人家庭以及企业都对此有需求:我国自2000年以来老年人口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种“银色浪潮”的到来,预示着企业员工的更新换代的进一步加速,一大批企业员工将要离开工作舞台,离开企业,转入不再工作的生活状态,一些人就容易患上所谓的“退休综合症”[7]。退休适应性培训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缓解人才流入和流出矛盾,而且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推动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据调查有50%以上的老年人,退休时无思想准备,有些人因为缺乏心理或者物质上的准备,生活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对未来产生了恐惧感。因为突然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生活模式发生重大改变,昨天还在精神百倍、紧张地按部就班去工作,今天一退休就变得无所事事,生活失去规律性和紧张感,便产生失落、孤独、空虚、自卑等心理变化。退休综合症主要是企业人恐惧退休以后经济的问题、人际关系、身体健康、权利和荣耀的变化所引起的种种不适应反应。还有老人体力下降,若家庭照顾不周和慢性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更会加重其心理障碍。企业和社区如果能够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就会大大降低退休综合症的几率。

4小结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路径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者大多认为地理核心素养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空间素养、人际素养、环境素养、人地关系素养等方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了当前课程标准优化的重要突破口;不同主题内容、不同学段培养目标,对核心素养的落实的要求必然不尽相同,亟待研究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研制核心素养落实标准。本文以鲁教版《地理》(必修三)《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一课为例,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地理资源有效开发的路径,不仅具有紧迫性和前瞻性,更具有厚实感和意义感。

一、基于信息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都去哪儿了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信息社会,也是地球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科学技术时代。3S技术就是运用空间技术、导航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公开的百度搜索数字化资源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与素养。

活动1:观察

2015年1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寻找乡音、记住乡愁、守住乡土”大型活动,那么我们的老乡都去哪里了呢?通过百度搜索这样的平台,请同学们观察老乡都去哪儿呢?

学生登录百度平台,在百度检索里输入家乡地址,能够得出此时此刻家乡人员流动的数据状况,结合动态数据显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易于得出:老乡集中分布在北上广等地区。

地理信息技术将复杂的人口地理空间分布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实现了课堂教学环境的变革:课堂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时空,而是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了获取信息的快乐,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知识殿堂。

二、基于空间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为什么去那儿

空间认知体现了对各种事物或现象存在、变化方式的认识能力,是对事物和现象发生、影响、因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因此,地理空间素养是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能力,结合可视化地图,观察到地理现象的分布与空间的联系等,让学生获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地理核心素养。

活动2:分析

学生知道老乡主要是去经济发达地区以后,请学生回答下面两个地理问题。

读图1、图2、图3,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

问题1: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三处各自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问题2:三处发展经济各自的不利条件,国家缓解此处不利条件有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环渤海:有利,科技力量发达、市场广阔、矿产能源等丰富;不利,淡水资源不足。部级措施:南水北调。长三角:科技力量发达、市场广阔、水路交通便利;不利,矿产能源缺乏。部级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珠三角:最早改革开放政策、我国著名侨乡、位置优越毗邻港澳、海运交通便利;不利,矿产能源缺乏。部级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空间认知素养体现了地理学科符号思维、符号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看图、用图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技能,而且增添了学生的情感底色,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的空间观,从而为学生未来的高尚人生奠基。

三、基于人际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在他乡的生活变化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际资源的互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思维、交流、表达、组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活动3:模拟――老乡在他乡的生活变化

甲老乡一家来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新的生活。一开始,甲老乡承包了一些田地从事水稻种植。 1979年,国家改革开放了,许多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并负责外销。老乡就到当地的一家外贸轻工业厂工作。这些企业需要土地,与此同时,老乡所在的农村土房拆迁,被一片片高楼大厦所取代,老乡一家搬进了新建的商品房中。

乙老乡一家来到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地区承包了一些田地。但没过多久,这里出现了很多乡镇企业,乙老乡走出农田,走进乡镇工厂;与此同时,附近的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剩余的农田也改种了蔬菜、花卉。老乡的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市民。如今,这里已看不到农村的样子,已经完全和城市一样,老乡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学生思考:当地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参考答案:水稻变成了蔬菜花卉、农民变成了市民、农业用地变成了城市用地,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工业化。

活动4:推理――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模式

连连看: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珠三角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地区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东北地区

资源开发―国有大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作为核心素养。人际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结合主题学习、问题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在互动中呈现新信息,联系新旧知识,在推理中寻找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提升自己的互动合作素养。

四、基于环境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在他乡见闻

环境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媒介,传播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形成的有关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价值理念和行动系统。人们通过掌握有关环境知识,并内化为他们的环境价值和态度等,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培养正确的环境行为是环境素养发展的最终目标。

活动5:思考――漫画反映的地理问题

参考答案:问题:人地矛盾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重复建设严重。对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区域规划。

通过立足本土特色、时代接轨的环境漫画,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动机。学生不仅能够认识保护环境的价值,而且能够利用有关技能,养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习惯和有效方法。因此,环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合格公民、行使公民权利、参与保护环境实践的需要做准备的基础性素养。

五、基于人地关系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老乡返乡

人地关系素养是坚持创建“真实”的自然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在互动中呈现新信息,联系新旧知识,在智能中寻找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提升自己人地关系认识的可持续发展素养。从情感和乡土层面洞悉刹那照亮学生成长的秘密,反思与重建地理学科本体价值观,发现并呈现乡土地理教学课堂特征和教育的家乡情怀。

活动6:辩论――老乡带着设备回到家乡,对家乡发展有利还是不利

进入21世纪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老乡A所在的大企业,由于生活成本上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为了实现企业腾笼换鸟,老乡就买了原先厂房的设备。“一带一路”提出以后,老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发现家乡变化很大。他相信家乡的未来一定很美好,决定不走了,还把厂房、设备带到了家乡。

参考答案:有利,促进家乡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家乡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不利,加剧了人地矛盾,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活动7:规划――家乡连云港未来城市化发展新的路径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始建于1960年,2000年3月,我接任校长之后,就在思考怎样才能在原有基础上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持续发展之路呢?经过对学校情况的分析,我们瞄准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决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找准方向就要自主前行,带着这样的理想,一做就是十几年。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主要历经了四个重要阶段:

1.初步尝试期

从2001年我们就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支撑,买电脑、建机房、培训教师……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应用之后,教师逐渐感到搜集、制作课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时应用不当还会造成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任务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等问题,热情褪去,设备被闲置和浪费。

2.反思调整期

在深入剖析了初步尝试期的问题之后,我们找到这样几个关键影响因素:一是学校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二是学校缺少实用、好用的软件资源;三是教师不知道技术在什么情况下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建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申报了国家省市级课题,与东北师大签定了教学资源合作项目,引进同步课堂教学资源,解决了老师们自己学技术、作课件的困扰。同时加强培训与教研,带领老师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点,从滥用到用得恰当、用得巧妙,从简单的代替到用得合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深入研究期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新的问题出现了:一是现成的资源带有设计者的教学思路,很难实现个性化,老师们经常是被动应用;二是应用方法零散,现有的方法都是针对某一课某一点,解决的是一课一课的问题,缺乏对应用方法系统化的梳理。经过与东北师大的教育技术专家的多次研讨,我们得到了这样的解决方案:要分析学科内部具有相近教与学规律的内容,总结其共性的技术应用方法,最后制作出一系列专项内容的参数化的小工具,让老师象搭积木似的就可以制作出体现自己个性化的软件来。这样的设计方法才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因材施教”是因教材、因人才,也就是因学生,所以我们从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规律分析做起。我们从2009年开始组织老师梳理知识体系,分析知识的种类,针对不同类型知识设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学习规律,从而找出适合的方式、方法,最后分析实现条件,做到多种支撑条件相融合。我们把知识分为三类,例如:概念性知识,这样的知识就需要还原知识形象化。词语教学“涉”字,它是象形字演变过来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字的演变过程用信息技术再现,从而加深对字的理解。再如方法性知识,一般需要为学生营造探究环境,增强学生体验,形成应用技能。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规律,不同的学习规律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去实现。

这样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认可,形成了以“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本体)与学习规律”研究为本的“理想化”教学设计方法。

4.创新发展期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老师们意识到技术有很多优势,但如果这时教学模式不创新,那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支撑原有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学习的革命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个维度上进行变革,用技术来支撑学生的学。

为此我们组织老师们进一步完善上一阶段的知识体系分析,重新定位学习目标,在只要能想到就认为能够做到的假设条件下,按照以生为本和尽可能个性化的原则,对每一个学习目标构思出最佳学习思路和活动过程,最后挖掘能够实现这些设计的支撑条件,形成了“体系化本体分析、理想化教学设计、数字化环境构建、智慧性应用实施、绩效性研究评价”的研究模式,下面我以案例的形式具体说明这一研究模式:

以数学学科为例,首先按知识模块梳理出学科知识点分布情况,这是数学知识体系分析表,把具有相近学习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知识点进行归类,这些知识可以归为图形与位置这一类,这类知识具有这样的学习规律、基本思想和基本的教学方法。

然后对这类知识里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

比如四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内容的设计:一是学习内容分析;二是学习基础、特点、规律及困难分析;三是学习目标设定;四是针对学习目标设计最佳学习思路,分析实现条件。

如针对学习目标之一:能发现单靠方向或者距离不能准确确定位置,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利用现实的问题情境进行任务驱动,探究确定物置所需要的条件。理想的实现条件是:带领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感受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我们挖掘信息技术整合点:运用信息技术虚拟教室环境之外丰富、逼真的问题场景,例如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同时,我们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工具,学生选择工具自主探索、验证,并可以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回放研讨,这是孩子们的操作过程及汇报,通过自己探究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角度与距离两个条件,结论得出之后,接下来设计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训练:一是描述物体的位置,老师利用网络查看答题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实现了因材施教;二是学生自主选择分层的任务,自由设计题目进行分层次训练,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最后,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师生活动、互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数据整理,分析课堂结构、互动质量,实时反思、调整,通过评价我们得出:这是一节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深层次的个性化学习。再例如语文多维智能电子教材,我们首先将语文按照字、词、句、段、篇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环境:按知识的获取过程建构程序化的模块,在每个模块中链接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实现了学习任务自选、学习资源自助、成果编辑自如、成绩反馈自动的个性化学习。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构建出“信息技术支撑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对我校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二、教育信息化探索心得

1.鲜明的办学理念

我们之所以走信息化发展之路,是源于我校“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的办学理念,而信息技术恰恰能够做到培养主动学习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坚持走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

2.务实的合作引领

2003年我校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进行深度合作,从思路方法到软件与资源,从应用指导到队伍培训,东北师大给予了全面的引领和扶持,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3.实用的教学资源

目前,语文、英语学科的多维、智能电子教材和数学学科的教学工具平台,以及各学科的主题教学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条件。

4.鼎力的行政支持

近些年来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给予我们高度关注和设备支持,市教育局领导经常亲临学校关怀指导,区委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领导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全校的士气。

5.多元的校本培训

培养现代型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组织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老师们虽然辛苦,但是他们没有觉得是负担,反而觉得他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这种挑战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不断创新的热情有效地克服了职业倦怠。

6.有力的保障制度

我们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变成课题,用课题来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通过课题来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奖励机制,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1.数字化学习环境逐步完善

(1)硬件环境建设

我们本着边应用边建设的原则,我们构建了多种教学环境,有电子白板的多媒体环境、有固定学习终端的网络教室环境、有移动学习终端笔记本电脑和pad环境,满足了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查找资料等日常工作需求;满足了交互体验更丰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软件资源建设

近几年学校已建成了校本库、项目库、广域库,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课外通过班级网站、专题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练习测试、交流互动。可以说,老师们一些好的思路与想法在优质的硬件、软件支撑下得以实现,反过来,很多优质的资源让老师们视野更加开阔,不断催生出他们创新的教学思路。

2.教学方法创新成效显著

以前老师在常规环境下备一节课很容易,把握好知识传授、应对好考试测验就可以,信息技术进入到教学中后,为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跨越时空限制的探究与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实现条件,这些引发了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再认识。教学目标的变化使我们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应运而生。我们提出了能够有效支撑学习方式变革的五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并梳理出具有普适性的操作流程。构建出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实现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发自内心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都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

3.学习方式转变效果明显

常规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缺乏积极的动力,探究过程没有实用灵活的学习工具,课后也缺少拓展延伸学习的资源与条件,优质的硬件、软件搭配上先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例如《三角形的认识与三边关系》一课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利用平板拍照、上网收集素材,利用电子学件探究三边规律,利用网络平台协作交流,展示思维过程与结果,利用测试工具互评、自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团队合作、应用与反思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实现了由教材变学材、教室变学场、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4.学校管理方式走向现代化

我们在完善学校网站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班级网站、教师和四五年级学生的个人空间,目前,教师们的教研、交流,管理者的日常办公、师生考评等都统一在管理平台上进行。例如:通过家校互动平台我们了解到,部分家长比较担心数字化的学习是否影响孩子的视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加大科学应用的管理力度,事实证明科学的应用不会影响学生的健康。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保持同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生革命性变化,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 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73-0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要能够利用当前先进的通信、电子技术从事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维修、管理等实际工作。这就需要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时,对实践教学以及配套的实验室进行改革与创新。目前,由于电子类人才的缺乏,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电子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但据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自身的能力与工作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构建新的电子信息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高等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把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大学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改革的内容,构建具有明显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确立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突出工程能力培养。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实行单独考核,实行明确的时间和学分要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周数为40周,学分为42,对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进行了优化,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

(2)用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充实实验教师队伍。

传统的实验课仅仅就是让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按照实验步骤学会测量几组实验数据,而内部的电路原理根本不予理睬。这样就使得他们成了没思想的“机器人”,只会按部就班,死搬硬套,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仪器突然出点故障,他们束手无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原理进行解释和说明,通过现场操作对仪器的内部电路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实验室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3)改变传统的实验授课模式和内容。

传统的实验课设置主要以基础实验为主,大体包括电工实验、模电实验和数电实验等;讲课方式基本是沿袭老一套的方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实验内容大多是理论教材的复制本,内容陈旧、公式繁多,计算复杂、理论性太强,使学生看到就头疼。在未进行实验前,他们心里上就会产生这样阴影:电路设计太困难,太复杂,使他们心灰意冷。

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实践型电子类人才,高校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授课方式与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中,应紧跟时代,侧重新器件、新技术的运用。在相关理论课的章节中,理论课老师可以适当借助仿真软件引入实验课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感受实验内容,课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利用诸如EWB等电子仿真软件完成简单电路的设计与仿真,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和掌握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上,实验老师应重点讲解元器件的选取、各模块电路内部的主要构成及作用、以及与实验内容相关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器件。在实验阶段,学生应独立制定实验方法与步骤,亲自调试电路,对电路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从而作出参数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定性分析,达到改进电路性能的目的。

(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做过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以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但是,学生还没有建立一个很强的系统概念。如何弥补这样的缺陷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计划制订中始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电路CAD课程设计》《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CPLD/FPGA应用技术课程设计》《DSP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以及《专业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要认真贯彻执行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系列实践环节在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为了使学生具备现代电子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可以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安排“交通信号指挥灯控制系统设计、简易CPU设计、PID控制系统设计、数字时钟设计”等8个专题,要求学生在EWB电子仿真平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利用PROTEL软件平成《电子电路CAD课程设计》,包括原理图、印制板图设计;使用MATLAB软件平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等。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能力,需要将软件仿真与现实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单片机是一门应用面十分广泛的实用课程,一味停留在几个基本实验或仿真实验无法体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真枪实干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系统设计的完整过程。为此,在教学计划中需要将《电路CAD课程设计》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了从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原理图、印制板图设计到元器件组装、焊接、硬件调试、软件开发与调试等完整的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近几年来,我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实践表明,本专业实践环节的实施受到历届学生的普遍好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学生的就业优势也恰恰体现在这里,一到工作单位就能马上上岗,独当一面。

(5)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为适应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需要,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努力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于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创建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校内生产实习和培训基地,确保学生在多方面得到系统的动手训练。通过改革实验室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现代电子综合创新实验室,为开放教学和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祖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3):76-78.

[2] 周鲜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6):117-119.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内涵;评价标准;途径

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极剧增加的当今时代,当今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当我们的学习速度小于改革速度时,就意味着落后甚至于失败,快速把握信息的能力和终生学习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它们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教育打破国别和地区的限制,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使自己进步更快,要求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看信息素养的含义:它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和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中国的教授何克抗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和信息优选;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和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而言,教师“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

一、目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技术能力水平欠缺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网络知识普遍比较抵,就老年教师队伍中有决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网络知识严重缺乏,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由于过去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面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上学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二)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从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和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有部分老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怎么上课,艺术院校有些课程视频资料或者数字资料是相当大,有些老师上课就是一个电影片放到底,一个PPT反映到底,和学生没有任何的交流,进了电影院,放映的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睡的实在是“香”。关键的问题,一旦电脑不能启动,音响没有声音等一些简单故障他们都不能解决。

(三)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无论是培训教师还是他们工作中都要有硬件的支持。硬件设备的配置会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是落后的,多数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网络速度的快慢和稳定性等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工作和上课需求。电子形式的教学文件便于存储传输和交流,现在已经被广泛采用。有一部分老师电脑甚至都不会用,对网络的利用更是一筹莫展,主要原因就是硬件设备滞后造成的。

(四)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艺术院校的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程(雕塑、陶艺、动画原画、写生等)的老师是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更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在他们的观念中学习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困难,甚至是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在学校要求授课要有课件时,常常看到的简单文字和图片的堆砌就敷衍了事。“收集教育教学资料”虽然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应用方式,教师还不能充分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性。

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不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许多教师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因。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就是要使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基础和关键所在。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识不够超前,信息素养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直没有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加以硬性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思维能力,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培养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加强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做好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这一职业职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对新教师的需求量也相应的增大,把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纳入新教师职前培养内容体系之中,在教师职业的入口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对提高新教师的信息素养无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课程的培训。

(三)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

教师进行本科、专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的进修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行短期培训;借助学校的计算机中心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信息素养培训活动,包括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究等;教师通过网络、阅读等途径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自我提高信息素养。

(四)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条件,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和鼓励教师自学是提高其信息素养的方法手段。如何来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建立高标准的评价体系结构具有显得尤为重要。标准从信息素养的含义出发,建立技术层面标准,应用层面标准和理论知识层面标准。针对不同的人员制定不同的标准,一般教师的评价量表和专业人员评价量表。

(五)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位提升的机会。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加老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六)建立优秀的培训团队和机构

由于受我国息素养教育起步晚,各个方面都仍未完善的影响,在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在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聘用相应课程的优秀人员进行上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聘用此领域有较高素养的老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进行分组培训,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

高素质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教学的保障,教师良好信息素养是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技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方法也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徐梅林,等.对上海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调查与思考[J].华东师大学报,1996.

[2]张情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3]杨晓光,陈文勇.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人[J].中国信息导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