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1篇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平行线的性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材上明确给出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证明过程.而且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对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渗透.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学生对推理证明的过程,开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渐地接触过程中,能最终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完成有两步推理证明的填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能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它们.由于学生还没学习过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用的时候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由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2、教法建议

由上面的重点、难点分析可知,这节课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要有一定的综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知识多,也有了一些难度.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几何,进度不可过快,尽量多创造一些学习、应用定理、公理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讲授新课

首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吗?探究实验活动还是从画平行线开始,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导证明出其它的两个性质.教师可以用“”、“”的推理证明形式板书证明过程,学生在理解推理证明的过程中,欣赏到数学的严谨的美.

(2)综合应用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区别,并能在推理过程中正确地应用它们成为了教学难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题目的已知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灵活应用.

(3)适当总结

几何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总结如何学好几何.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相互转化.对简单的题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写得清楚,书写逐渐规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开放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说出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把这三句话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3、是不是原本正确的话,颠倒一下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是否一定正确?试举例说明。

如、“若a=b,则a2=b2”是正确的,但“若a2=b2,则a=b”是错误的。又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但“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则是错误的。因此,原本正确的话将它倒过来说后,它不一定正确,此时它的正确与否要通过证明。

二、新课

1、我们先看刚才得到的第一句话“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几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时,两直线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们通过同位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即是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故我们称之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公理”。而这句话,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从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是作为已知条件,因此,我们把这句话称为“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现在我们来用这个性质公理,来证明另两句话的正确性。

想想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句话有哪些已知条件,由哪些图形组成?,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已知:如图,直线a∥b

求证:(1)∠1=∠4;(2)∠1+∠2=180°

证明: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对顶角相等)

∠1=∠4

(2)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邻补角的定义)

∠1+∠2=180°

思考:如何用(1)来证明(2)?

例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与∠B互补,∠D与∠C互补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80°

练习:P791、2、3

小结:平行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2篇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平行线的性质: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材上明确给出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证明过程.而且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对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渗透.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学生对推理证明的过程,开始可能只是模仿,但在逐渐地接触过程中,能最终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完成有两步推理证明的填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能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它们.由于学生还没学习过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用的时候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由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2、教法建议

由上面的重点、难点分析可知,这节课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要有一定的综合性,推理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知识多,也有了一些难度.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几何,进度不可过快,尽量多创造一些学习、应用定理、公理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讲授新课

首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吗?探究实验活动还是从画平行线开始,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再推导证明出其它的两个性质.教师可以用“”、“”的推理证明形式板书证明过程,学生在理解推理证明的过程中,欣赏到数学的严谨的美.

(2)综合应用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区别,并能在推理过程中正确地应用它们成为了教学难点.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两步推理的证明题,让学生填充理由.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题目的已知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只有自己构造起的知识,才能真正地被灵活应用.

(3)适当总结

几何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总结如何学好几何.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间的相互转化.对简单的题目,能做到想得明白,写得清楚,书写逐渐规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开放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说出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把这三句话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3、是不是原本正确的话,颠倒一下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是否一定正确?试举例说明。

如、“若a=b,则a2=b2”是正确的,但“若a2=b2,则a=b”是错误的。又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但“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则是错误的。因此,原本正确的话将它倒过来说后,它不一定正确,此时它的正确与否要通过证明。

二、新课

1、我们先看刚才得到的第一句话“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几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时,两直线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们通过同位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即是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故我们称之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公理”。而这句话,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从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是作为已知条件,因此,我们把这句话称为“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现在我们来用这个性质公理,来证明另两句话的正确性。

想想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句话有哪些已知条件,由哪些图形组成?

已知:如图,直线a∥b

求证:(1)∠1=∠4;(2)∠1+∠2=180°

证明: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4(对顶角相等)

∠1=∠4

(2)a∥b(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180°(邻补角的定义)

∠1+∠2=180°

思考:如何用(1)来证明(2)?

例1、如图,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1=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A与∠B互补,∠D与∠C互补

∠B=180°-115°=65°

∠C-180°-100°=80°

答: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80°

练习:P791、2、3

小结:平行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掌握他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并灵活的进行实际应用。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问题:我们学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如果将判定方法中的结论做为条件,是否能够得到判定方法中的已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问题1:在自己的横格作业本上选择任意两条线作为平行线,再用铅笔任意画一条这组平行线的截线,选择其中一组同位角,猜想它们的关系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问题2:同问题1,选择一组内错角,猜想两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除了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能否给出理论证明?

问题3:根据问题1、2,你能说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吗?能否给出理论证明?

归纳新知:平行线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的说成:

(1)

(2)

(3)

问题4: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填空:

(1)性质1: a 1

a//b ∠1=∠24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2

(2)性质2:

a//b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性质3:

a//b ∠ +∠=()

三、拓展应用:

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图见课本)

练习1、如图,直线a//b,∠1=54°,那么∠2,∠3,∠4各是多少度?

练习2、如图,∠ADE=

∠ABC,若∠AED=42°,

则∠B=_____,∠C=_______.

四、本课小结,作业布置: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考;自然;客观规律

新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将直角三角形的几条重要性质合为一节课,在八年级上17.2进行专门研究,除了比原来几种版本的呈现方式较集中外,更能显示出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体现了新版教材编者的独具匠心。新教材中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条性质定理时,先通过折纸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命题,再证明所发现的命题。具体证明如下:

在备课时,我感觉这种方法综合应用了学生目前学过的多条基本事实和定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达到了复习回顾的目的,不过对于刚进入初二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复杂。于是我就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证明这条定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发现了以下解决方案:

1.仍然使用图2的辅助线,借助“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并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这条定理,再结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2.将图2所作的两条平行辅助线改为作垂直也能进行证明,方法与教材的类似;

3.利用中心对称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证明过程如下:

5.利用矩形对角线的性质证明,也就是②原冀教版教材中这条性质的证明方法。证完以后,我认真比较了上述几种方法,感觉虽然每种方法都添加了辅助线,却也各有特点:方案1和方案5证法简单,不过缺点是现在学生还没有学到相关知识;方案3的方法较少使用,学生不易想到;方案4是遇到已知条件中有中线的题目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条件下的方法;那到底哪种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呢?在学了本节课之后,我又将方案3和方案4的方法讲给学生,学生们在比较之后,不少人认为方案3和4的方法简单,可也有一些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添加辅助线呢?”

是啊!为什么要这样添加辅助线呢?

为什么呢?继续思考,我发现自己之所以能够思考出方案1、方案4和方案5,是因为我拥有这样的学习经验,而方案3则是我从原冀教版教材中的证明方法中受启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也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可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却没有这些学习经验,如果我们硬生生的将这些添加辅助线方法教给(或灌输给)学生,从知识形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是牵强的,从新课改的角度看也是应该摒弃的。再看教材的处理,先通过折纸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命题,再受折纸活动中折痕的启发,引发了在折痕处添加辅助线的猜想,进而进行证明。整个过程自然流畅,顺理成章,不会让人感到辅助线的添加不自然,也不会显得突兀。这样一想,就不难理解教材的用意了。冀教版数学新教材在很多地方的处理都是重视知识的自然产生,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紧跟新课改的理念,是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我们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深刻理解新教材,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合格学生。

写到这,本该结尾了,可我脑中又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虽然证明这条定理时添加辅助线比较自然,但是整条定理在这里呈现却显得不那么自然。集中研究直角三角形没有错,但并不代表一定要把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不分难易一股脑的研究。既然我们要重视知识的自然产生,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客观规律,既然这条定理用以后的知识证明起来更自然,更简单明了,那何不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行研究,水到渠成,何乐而不为?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数学.八年级.上册/杨俊英编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7义务教育教科书G 第148页.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5篇

基于我国输电线路施工教学以纯理论为主的现状,分析了采用案例教学的优势,对输电线路施工案例平台的选择与案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表明,采用案例教学,对提高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课程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输电线路施工,案例教学,教学质量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方向)为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应用专业,涉及测量学、气象、电气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水文地质六大学科[1]。课程设置时需照顾到各学科领域,开设的教学课程多,而总的课程学时有限,安排给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以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课程为例,理论课时只有50个学时,教学任务重、赶、工程实践性强,保证教学质量有一定困难。

1案例教学优势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有如下优势:1)灵活布置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高压架空线路施工课程,理论授课时,大体分为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施工、架线施工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中又有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施工工艺,课程平淡枯燥,主次部分不够突出,如不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案例教学可在课程三部分内容中各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力推广的新工艺,新标准为实例。教师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整理案例,以项目条卡的模式发给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时穿插理论知识讲解,既能完成理论课堂教学,又能灵活布置课堂进度,改变以前单一死板的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与工程实际结合,提高教学目的性。输电线路工程本科学生,学习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今后走向从事输电线路施工的工作岗位,需要哪些实用技能必须要明确。根据往届学生就业数据,多数同学去了省级的工程技术施工单位,从事电网的施工建设。案例教学很好的衔接了学生从学校到单位的过程,通过设置工程实际案例,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习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技术解决方案和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的方案。学习了施工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怎样灵活运用的实际案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使用目的有更清楚的认识。

3)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结合理论知识,以各种经验、信息、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从案例的引出背景到工程应用,引导学生逐项分析,学会记录与描述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布置、工程技术方案,课后归纳总结,学会在案例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案例平台选择

线路施工课程主要由准备工作、施工安装和启动验收三部分组成,其中施工安装占了整个课时的90%,工期占整个线路工期的55%~85%,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所在[2]。在案例平台选择时,依据课程重点和工程实际,依次在基础工程、杆塔施工和架线施工中选择几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施工工艺作为案例,确定好案例平台后,再去电力施工一线收集相关资料,将收集回的资料与课本知识加工处理,得到能运用于课堂的案例。

3以倒落式抱杆整立杆塔为例的课程教学

1)倒落式抱杆整立杆塔简介。倒落式抱杆整立杆塔是在地面将杆塔整体组装完毕,凭借起吊钢绳系统与抱杆相连,然后牵引钢绳系统牵引抱杆,使抱杆绕其底部旋转,带动杆塔整体绕其地面支点旋转起立以致垂直就位[3]。这种方法高空作业少、安装质量高、速度快,在钢筋混凝土电杆、拉线铁塔和窄基铁塔施工时优先使用。

2)倒落式抱杆整立杆塔施工布置。整体起立门型双杆现场布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钢绳系统、牵引系统、制动钢绳系统、临时拉线系统、抱杆系统五大系统。

3)受力计算和分析。一般施工计算中,并不要求杆塔起立全部过程中各部受力,只要根据起立瞬间各部静力分析,换算出各部最大受力值,连乘以动荷系数、不平衡系数及钢绳安全系数作为各部所承受的综合计算力。各种起重索具之容许作用力要不大于它们各自综合计算力。

4)倒落式抱杆整立杆塔施工程序。整体起立门型双杆施工流程:起立前检查杆头离地0.8m左右时,停止牵引,再次检查并做“冲击实验”调节制动钢绳使杆根进入底盘凹槽控制起吊过程中五中心线合一抱杆失效70°后缓慢牵引80°后停止牵引杆塔调整和回填土转移工具杆塔组立质量检查。

5)倒落式抱杆整立杆塔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倒杆塔原因的分析,如临时拉线失效、地锚被拔出、杆塔强度不够等;认真做好杆塔整立施工方案设计,确定设备受力的极大值,各起吊工具及结构材料的强度储备,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和工具设备,建立和健全组立杆塔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提高施工操作水平,切实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验。。6)倒落式抱杆整立杆塔施工组织。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身体检查合格,符合施工作业的要求。人员配备为:施工队长1人,技术员2人,安全员2人,质检员2人,起重工2人,焊工1人,技工11人,力工22人。各司其职。

4结语

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与教学大纲中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契合。同时,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和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掌握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条件成熟时,教师可在案例教学设计的初期就加入学生一起讨论案例的选择、资料收集和案例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堂中再以项目条卡的形式,引起学生充分讨论,开拓思路,不断完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还可以聘请工程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来进行专题案例教学。从工程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朝祥,唐波.“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49-50.

[2]邹长春,王晓芳.输电线路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5,41(27):224-225.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概念形成;规律总结;问题过程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智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担负着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双重任务。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通过展示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它是发展智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数学教学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思维过程呢?

1 要充分展示概念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建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具体事实概括出新概念,心理学中称为概念形成;二是利用旧知识推出新概念,心理学中称为概念同化。这两种方式是相互联系的,都要经过抽象概括的过程,而且在教学中宜采取二者结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立体几何中,以“异面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的教学为例,可分两步实施教学。1、揭示概念形成过程。先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和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点,他们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具备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共同讨论、抽象出:和两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上两垂直间的距离是最短的。2、用定义揭示概念实质。在学生对“异面直线的距离”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用定义概括概念的本质特征;首先定义“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定义“异面直线的距离”。从上面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学生亲自参与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发现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充分展示规律的总结过程。

数学中的法则、性质、公式、公理以及思维方法都是数学规律。它们来源于数学问题,又成为解题的依据和理论基础。这些规律尽管前人已经总结得很好,但学生要掌握它,还必须回到具体题目中去,到一定的思维情境中重新加工制作。如在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方法是揭示定理、画好图形、讲解证明三步,展示思维过程的教学则可作如下设计:(1)、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在水平面的地面上竖起一根电线杆,请大家想一个办法,检查一下电线杆是否与地面垂直?(2)、设计解决方案:学生把电线杆抽象为一直线,地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设计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使一直角边贴紧电线杆,直角顶点靠地,旋转一周,如果靠地的一边始终在地面上,则可断定电线杆与地面垂直,否则不垂直。

紧接着,再进行如下过程:

2.1 优化方案;提出猜想。教师在肯定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是否有比这个方案更方便易行的呢?学生经过操作,提出猜想;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只要在两个位置和地面贴得很好,就可断定线杆与地面垂直。

2.2 深化问题、揭示规律。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上面猜测的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相交,且和平面过交点的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垂直。

2.3 共同探讨证明方案。这样讲,思维起点得到降低,跨度小。有利于对规律的消化吸收,同时由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参与了教学过程,锻炼了思维能力,也获得了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

3 充分展示问题的思想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教改;教学模式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工科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其讲授的内容涵盖了微波技术与天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微波研究、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和微波电路设计,微波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研发制造等工作打下了基础,并且《微波技术与天线》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如《移动通讯》等的重要基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和微波网络系统以及天线技术,内容比较广泛,理论性很强,所用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学、高等数学的知识比较多,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是电子和通信专业所学课程比较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复杂而抽象、分析方法多、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觉难于理解和掌握,因而掌握不好、领会不深、理解不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构建多媒体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一)多媒体融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模式的原则和实施

1、突出主体性以及独立性与相互作用性统一原则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大纲的制定、电子课件的制作、纸质教案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中,教师是主体,教师主体的作用体现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准备。在课堂教学阶段,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得到的。

2、多媒体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的整合实施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教案,进行教学组织。一是教学教案。教学教案包括纸质教案和电子课件。编写教案与制作电子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经验,认真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明确最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内容。就“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而言,适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内容如下:传输线的基本理论:行波的瞬时分布及振幅分布,长线终端短路、开路、接负载时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分布,长线终端接一般负载阻抗时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端接任意负载时均匀有耗长线上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圆图;波导理论:几种常用的微波传输系统,从平行双线至矩形波导的演化过程,波导模式中的场分量变化规律、电磁场结构透视图、波导壁上的电流分布图,微带传输线中微带的色散效应和高次模式的影响,微带传输线中带状线,微波传输线中激励与激励装置;微波元件:一端口元件中的短路活塞、匹配负载、失配负载,二端口元件中的连接元件、匹配元件、衰减与相移元件、波形变换元件、滤波元件,三端口分路/合成元件,四端口元件中的双T和魔T接头、定向耦合器、平行耦合带线定向耦合器;微波铁氧体元件中的隔离器;谐振器:各种微波谐振腔结构,矩形腔、圆柱腔各谐振模式的场分布图,圆柱腔的谐振模式图,同轴谐振腔,环形腔,微带谐振腔,介质谐振腔,谐振腔的耦合与耦合装置,谐振腔的等效电路;天线:基本振子幅射,线天线,面天线;微波应用系统。根据教学大纲,对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写出纸质教案,按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对适合多媒体教学的要制成电子课件。一些较复杂的图形和实验,应能在电子课件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2)教学组织

在教学实施前,还要做一些案头准备工作,把授课内容的提纲写下来,理清头绪,做好两种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平滑衔接的准备工作,使得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3)课堂组织

教师授课要组织课堂,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争取主动,合理展示多媒体的优势,把握住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切换的最佳时机,探索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授课速度。

(4)教与学的整合与优化

利用电子课件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呈现立体化和交互界面友善的特点及教师授课速度的可控性,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如“微波技术”课程中的圆图部分,本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圆图中的等反射系数圆方程、阻抗圆图方程、导纳圆图方程,给合多媒体手段将各种圆图在计算机上实现。实现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根据相应的数学公式直接编制程序,给定参数后,直接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没有对圆图进行操作,无法理解圆图的基本特点;第二,应用高级语言将圆图绘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直接对圆图进行操作,每一步操作会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结果,这种方法既方便又能使学生彻底理解圆图的基本特点,巩固所学的概念。

(二)计算式辅助设计和《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整合模式

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中,涉及数学知识较多、公式冗长、计算烦琐,而且经常还要用到多种特殊函数,因此常常借助于计算机,这样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比较直观、形象,如C、C++、Fortran、Pascal和Basic都成为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计算机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辅助计算的工具,还有一些专用的程序和工具如Matlab,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IE3D等软件在微波技术与天线中起到手工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由于天线的一些参数如天线增益与工作带宽,主瓣宽度与旁瓣电平往往是相互矛盾的,用计算机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另外,我们在研究传输线理论时,常用SMITH圆图理论,传统做法是手工作图法进行传输线上的阻抗与反射系数的换算以及进行阻抗匹配,现在,传输线问题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计算,采用计算机求解,能做到准确、快捷;并且还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圆图的动态求解过程,比较形象、直观。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将课程中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形象、直观化,有利于提高教质量。

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无论从教的角度讲,还是从学的角度听,都感到非常枯燥。以应用为主线和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努力改变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使其向实践的生动性贴近,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课前准备内容的精心设计,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是指在开课前,教师和教研室应当进行诸如:教学实施方案制定、教案准备、集体备课、教具和课件准备、课前试讲和练讲、学生情况了解等一系列的活动。实际上,教学是一个双向行为,必须双方互动,学生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课前准备。如开课前,可以将“微波和天线及其应用”这样一个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就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查阅资料,认真考虑、思考这一课题。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展知识面,培养学员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此时还不了解课程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因此教师除了进行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外,还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其次、引言内容的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引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突出以应用为重点的引言设计,是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一定要加强对教材内容体系的把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妥善处理重点和难点。

实践性教学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而必须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巩固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一是坚持习题课教学。习题课是一种最传统、最方便、最易行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坚持讲练结合,合理安排习题课的实施时机和时间,精心设计好每一次习题课内容和形式,将会使学员在习题课上获得较好的实践与锻炼机会。

二是加强实验课教学。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很强,因此实验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如进行驻波测量、波导波长的测量、衰减的测量、波导测量线的调整等内容的实验课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生动的现象,透过现象找本质,寻找本质的理论基础,解决实验课中意外发生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三是增设工程实践环节。教学中发现,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常对理论的应用性质疑,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例如,给出一个实际的雷达信号测量的工程问题,由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测量和调理电路,使电路满足给定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增设工程实践环节,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对案例材料的介绍、引导、提示,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案例思考题,找出涉及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干”。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力求案例内容的真实性和新颖性、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强调以理务实、要注重与理论的学习和教授相结合。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上课内容和加强实践教学会使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学观,郭辉萍.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洪军,郭颖,薛顶柱.基于Matlab的旋转抛物面天线几种特性的仿真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8篇

一、设计问题

中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深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并取得建设性教学成果,首先要灵活设计教学问题,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在案例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打开案例教学大门,为案例教学模式的成功奠定基A.从当前中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来看,学生之间的个体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案例教学课堂中发现问题本质,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问题的设计,以此提高学生们在案例教学课堂中的适应能力.问题的设计必须要能够体现出每一个知识点的挖掘与形成过程,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大脑中,引导学生去逐步阅读、思考、探究、归纳、总结题目,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案例研究能力.

比如,在数学教材必修一《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设计了灵活、巧妙的课堂问题.首先,依据本节课对函数基本性质的教学要求,我将一些典型的基本函数展示给学生,以此为案例教学课堂做好理论铺垫.接着,就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分别结合数学案例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函数基本性质的内涵与推导原理.例如,在单调性的讲解中,我以案例“函数f(x)=x2-|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进行讲解,学生们在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增强.

二、增强案例可行性

在中学数学案例教学课堂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可行性是案例教学课堂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处.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立足教学实际,结合中学数学教材,进行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创造,切实提高整个案例教学课堂的可行性.那么,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升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投入到数学课堂案例中,其次教师要让教学案例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逐步激发出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最后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将课堂任务融入教学案例中,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任务必须符合学生们的实际能力,让学生们在案例教学课堂上逐步树立自信.

比如,在数学教材必修四《平面向量》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首先对教材中“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进行认知了解,然后从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平面向量的理论背景、平面向量的生活实际运用等三方面出发进行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方面,我通过书本上的典型例题进行结合性讲学,教材中的例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能够准确帮助学生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在平面向量的理论背景方面,我则结合数学史进行了数学思想案例的选择运用与探究,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平面向量这一数学理论在什么样的问题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在平面向量的生活实际运用方面,我所选择的应用题案例,以实际生活背景为基础,提高学生们的理论实际运用能力.

三、加强过程性案例的使用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们沉浸在数学案例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引导他们针对相应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理论进行思考与挖掘.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过程性教学案例的使用,并适当提高每一个教学案例的挑战性,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自主理解、自主探究和自主记忆能力.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们去主动学习,因而一定要通过过程性教学案例让学生们沉浸在案例教学氛围中,实现质的飞跃.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案例

高校图书馆一直具有两项使命,一是提供资源服务职能;二是提供教学辅助职能。因此在高校由于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人员、服务特点,图书馆一直是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近几年来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各大学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学,目前主要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有:信息素质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1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新的实现模式,是对传统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根据ACRL(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定义,嵌入式信息素质教学就是把图书馆的资源利用与图书馆服务融合到专业教学之中。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强调馆员与专业教师的配合,采用合作的模式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学科专业课中,明显不同于传统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教育主体不再由图书馆独立来完成,而是要由学校的教师、馆员、学生共同来完成,集专业知识教学、科研研究与信息能力实践为一体的新形模式,是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在国外大学图书馆中被广泛推广。

2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形成的原因

2.1 现代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素质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图书馆作为资源与信息的主要集结地、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都已经完成知识化、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资源、技术、设备、人员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和保障,为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传统信息素质教育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充分的开展,因此,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产物。

2.2 在线教育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用到学校学习,而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网络学习或是在线远程学习,这些学生有很少的时间出现在大学校园,更是没有时间到大学的图书馆,因此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发挥极大优势,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网络教育中,打破时空的局限,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因此,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2.3 学科服务的需要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是图书馆资源与信息服务的重要工作,主要是针对具体学科进行的深入化的资源与信息服务。在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往往忽视专业学科的素质教育,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嵌入到具体的学科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群体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教育和知识服务,一方面有利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文献资源,为其科研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将学科服务更好地延伸,更好的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推动学科服务的发展,因此说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学科服务发展的需要。

3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实现模式及个案分析

3.1 嵌入在线平台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巨大飞跃,当今建设比较有影响力的平台有:Blackboard,WebCT,Moodle等,早期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形式是如TILT的在线教育指南服务,随后开发各个基于Web平台的在线教育平台。嵌入在线信息平台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实效性,对馆员、教师、学生都有重要意义,利于图书馆进行学科服务,为馆员与专业教师搭建合作的平台,双方可以及时沟通教育内容,并共同在教育平台上将教育目的实现,另外,嵌入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平台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及获得信息的通道,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放课件,留作业,习题,馆员可以提供参考文献资源等,馆员、教师可以拥有更灵活的教学性,学生都可以自主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嵌入在线平台的信息素质教育推动信息素质教育朝着更为自主、互动方向发展。案例分析: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虚拟在线学习平台Blackboard上[1],通过和教师合作,将课程信息、参考文献及其来源、课件等放在平台上,同时将有关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课件也放在平台上,包括如何写专业论文,如何查专业文献等,加强学生对专业信息知识的理解。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图书馆和大学的信息科学学院共同建成在线指南,将信息教育嵌入到在线教育指南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指南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资料。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及案例研究Mar.,2013Vol.33 No.33.2 嵌入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大学里都设有许多不同的学科,不同学科在具体要求应用信息时,无论是信息源、信息检索过程、检索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具体学科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可以为此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合该学科领域的信息源,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源的使用进行辅导,嵌入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信息源选择、数据库检索能力,这一点深受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案例分析:韩国Dankook大学和Seoul国家教育大学联合开发的基于医学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系统[2],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设置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另外嵌入医学学科的信息素质课程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软件,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嵌入媒体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中有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就是对新生开展的新生培训工作,传统意义上领着新生到处走、参观讲解的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中,帮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环境、资源、馆藏分布、服务等各个方面,嵌入到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中的新生教育给予新生更的自由性、可选择性,新生可以选择到馆参加新生服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浏览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同样可以达到熟悉图书馆的目的。案例分析:美国的RegentUniversity大学开展了虚拟图书馆导航服务,最为有名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建设的虚拟图书馆导航服务,名为libraryonlinetutorial,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二个版本,第一版在2004年获得美国ALA组织的Primo奖项[3]。国内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也建设图书馆虚拟导航服务,用于新生入馆教育之中,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大学新生入校所进行的第一堂信息素质教育。

3.4 嵌入掌上移动设备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现在,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等掌上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建设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可以利用手机、IPAD、MP4、上网本等一些手边的移动设备借助于移动图书馆服务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工作。3G时代,高校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大学生习惯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这种移动服务更加便利、灵活、互动性强,缩短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时空的距离,扩大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围,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案例分析:像iTunes得克萨斯A&M图书馆就利用3G技术,通过手机、ipad等掌上移动设备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图片等电子资源的下载,读者可以快捷获取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源。另外象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等许多图书馆也提供通过手机接收图书馆短信、短信参考咨询服务、流通服务、查询服务、语音服务等多种移动服务,完全将信息服务的理念嵌入到移动图书馆服务之中,实现提高用户信息素质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3.5 嵌入实体课堂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国外许多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专门课程与院系专业课结合在一起授课,把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的实体课堂中,进行实体教学进行,这种专业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及学科信息能力。嵌入实体课堂的信息素质教学,是帮助学生对专业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认识、分析、评价、组织及利用的过程,是一次完整的信息素质能力提高训练。案例分析:美国马里兰大学(UMD)建筑图书馆的学科专业馆员Cossard与UMD建筑学院的老师Gournay合作,共同创作了“建筑学荣誉课程”这门课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在实体课堂授课过程中馆员Cossard承担有关信息素质方面的教学,在现实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辅导解答,强化学生专业信息素质能力[4]。互动性强,并且能够随时搜集和反馈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吸收的能力,评价教学效果。

3.6 嵌入问题导向的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嵌入问题导向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基于具体问题,寻找信息资源和寻找解决答案的学习,这种学习,学生从未知开始,通过专业教师与馆员的共同引导,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馆员在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依靠信息环境对专业信息加以研究和使用,在信息资源的支持下解决具体问题。这一种信息素质教学模式中,馆员成为师生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信息顾问,学生的信息素质得以快速提高。案例分析: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医学院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嵌入式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馆员与专业课老师一起设计教学的模式,老师设计具体的病例,给每个学生小组一个模拟的患者,因为没有教学生如何医治具体病例,因此如何治疗具体病例这个问题成为学生研究、学习、查找答案的动力,专业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寻找答案,馆员则帮助学生从查找何种信息源、如何检索、如何使用信息这个角度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4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有优势

4.1 提高自主学习性当今的大学生大都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但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往往是概括性,不具有针对性,教育形式也较单一,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弥补这个不足,通过嵌入式教学对课堂或课下相的信息知识进行辅导,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性,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可以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知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础知识、信息素质总体相关课程、各种图书馆的培训课件、视频,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素质有关课程的教学课件、博客等,并可以通过网上定制系统,请图书馆的指导教师为自己推荐相关的信息资源,同时灵活的安排自己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4.2 突破时空的限制除嵌入课堂教学形式的信息素质外,其他形式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学都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提供在线的、远程的、时时的、移动式的多种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由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具有时空的限制,信息素质教育更具有便利性,图书馆可以实现24/7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学习也可以实现时时的学习。

4.3 提高交流合作能力无论是嵌入课堂信息素质教育还是其他网络、媒体形式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无一不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性、合作性、互动性。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在馆员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馆员要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全程参于课程的设计工作与教学工作,针对教学内容为师生提供课程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并尽可能为课程提供全面的学科资源介绍、服务,同时针对师生的具体要求开展专题性的信息服务工作。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工商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2

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滞后,不能紧跟市场需求,一些新观点新模式进入可能有一定时间延迟;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課堂更适用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

一、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源于美国,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时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与“互联网+”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有区别,前者是教学模式,后者是信息技术应用,一方面翻转课堂完全可以独立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传统媒介,如书籍、报刊等来实现,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融入,使教学高效变革成为可能性,不仅使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还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特征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以培养面向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具有自然科学特点和技术特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具有情景性,即现场教学和模拟教学;综合性,即教学内容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验性,即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开放性,即设定开放式教学内容,以及鼓励开发和创新。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主要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主动性且个体化教学难以实现,也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些课程具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质,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被视为所有教学方法的前沿。

二、课程资源建设

(一)课程内容筛选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推广,近年来翻转课堂日益盛行,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者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高校75%以上的课程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展开。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都适宜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但选取翻转的内容要得当。有些内容适宜在线视频自学,比如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前完成;有些内容适宜课堂讲授,比如一些知识难点需要面对面的启发式讲授,并通过现场氛围、师生互动等来提高教学效果;还有一些知识需要课前通过案例、视频资源等独立发现,或者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模拟等形式来完成,比如一些实践性、实时性比较强的实践类课程。总之翻转课堂内容选择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根据内容需求灵活翻转。

(二)学习平台选择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分享资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线学习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两种模式是MOOC和SPOC,前者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特点为参与人数不限,学习时间和空间不限,教学全程在线,学生自主性水平最高;后者是小型私人在线课程,MOOC模式的一种延伸,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强调了教学互动。相比较而言,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专业基础课或一些基本理论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等适合MOOC模式,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教育效率也较高;而其他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更适合SPOC模式,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习的通过率。在MOOC和SPOC等在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国内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开放式在线教学平台,典型的有中国大学MOOC直播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职教云、优课联盟、优学院、好大学在线、腾讯课堂、钉钉等,以及各高校自主开发的在线平台。各平台具有各自的强势资源,例如职教云平台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搭建的平台具有强大的职业培训资源,工商管理的一些职业培训课可以选择使用。

(三)案例库建设

根据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翻转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包括案例库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等。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优质的案例能反映企业真实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一方面要重视现有案例资源的,充分利用MOOC、在线平台及网络提供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案例开发,结合当地市场环境,采用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案例库。根据案例开发设计课程资源,包括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文字、视频、音频或PPT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在线学习兴趣;另外完善考核系统,形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三、教学课程设计

通过文献梳理和借鉴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国内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是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基础学习,然后课中重点围绕难点问题进行合作和教师引导的探索式学习,以及高阶的提升式学习。教学设计模式从简单的机械执行固定模式,逐渐转向根据课程内容灵活组合。

(一)课前——知识传递

在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翻转课堂的关键,准备情况的质量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在该阶段,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预习内容和任务,并设置任务打卡制以督促学生认真看完课件视频。资料时间应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留有充足的提前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安排,课程内容关键词,典型教学案例,PPT,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一些实训课程需要提前将使用软件,工作场景说明,操作规范等提前公布。教学内容应该以知识点为单位,以浅层知识“翻出去”,深层知识“翻进来”为原则,并尽量保证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在一个连续的课时中。学生应当自主阅读和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通过在线平台对案例或者教学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同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形成预习报告或者通过在线测试,为课中教师讲授做准备。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商务谈判、招标模拟等,可以项目的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完成,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标准,分成5—7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课前完成相关的方案设计或者资料准备。

(二)课中——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知识内化过程,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课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分析和一些知识点测试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上,学生要担当“主演”角色,真正实现教学翻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充分互动;教师则是“导演”角色,需要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各方面的把控情况和程度,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体验性、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讨论和互动为主,融入贯穿一些教师讲授和点评,如工商管理学科中一些抽象理论的讲授等。讲授、点评互动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而这是某些工商管理学科课程的必然要求,如职业素养课等,需要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測量,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要求。在一些实践课中,课堂上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工商管理人员参与,这样既能丰富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使课堂内容更有实践性,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后——知识反馈

课后主要任务是总结和提高,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PDCA闭环,也是翻转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延续,学生汇总课堂讨论的观点,撰写总结和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生生互评、专家点评、任务参与度和贡献度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学生课堂学习档案。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课程剖析、参与课程教学交流进行经验共享,并根据美国一项QualityMatters的评估体系从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与能力、评估和衡量、教学材料、学生互动和参与、课程技术、学生支持、访问便捷性八项指标中,不断完善翻转课堂质量。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即时性评价 深度学习 数学定理教学

所谓“即时性评价”就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通过即时评价反馈的信息,教师及时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调整,学生及时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即时性评价是基于课程标准、源于教学目标、先于教学过程设计,有预设评价方案、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课堂评价策略。即时性评价将改变以往只关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现象,将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性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数学定理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方案的设计原则

在数学定理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方案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及学生情况,从课程标准中的“单元教学要求”分解出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一把可供进行即时评价的尺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据此测量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

2.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

在数学定理教学设计之前,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如对定理如何发现,怎样得知学生对定理理解到何种程度,怎样知道学生会不会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程度如何,等等,都要在教学设计之前设计好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评价不再是教学完成之后或教学活动的终结环节,而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评价方案的设计应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学设计之前完成。

3.即时性评价方案设计,要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

评价方案所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教师也可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即时性评价在定理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数学课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即时性评价方式。

在数学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方式。教师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对数学定理理解的深刻程度,或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表情、发言、回答问题的程度)来判断学生对数学定理的本质掌握的情况,或通过板演练习检测学生运用定理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能力的现状。通过即时评价反馈的信息,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使即时性评价成为学生主动探究、深度学习的加油站。

下面以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内容为例,说明数学定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即时性评价方案。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实际情景及探索圆锥的轴与底面任一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能说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学生通过实验、类比,发现、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确认。

3.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归纳得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

4.学生能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

【评价方案】

教学目标体现着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学生究竟是否到达“目的地”,到达的程度如何,则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因此,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即时性评价方案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1.针对目标1设计的评价方案为:

(1)由学生自己说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学生口答,师生共同完善。)

(2)由学生自己举出一些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例子。(学生举例:有生活中的,也有数学中的,如正投影等。)

(3)设计评价样题。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学生口述,教师板演。)

2.针对目标2设计的评价方案为:

(1)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类比,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

(2)学生动手实验: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后略为展开,竖立在桌面上,观察折痕与桌面的关系。(人人动手实验,谈自己的体验。)

(3)怎样判断一根旗杆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口答。)

(4)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学生口答,师生共同完善。)

(5)设计评价样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如图1,在三棱锥S-ABC中,已知SA平面ABC,且ABBC,求证:(1)CB平面SAB;(2)CBSB。(学生板演,学生互评。教师小结: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本题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较高。)

3.针对目标3设计的评价方案为:

(1)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学生口答,师生共同完善。)

(2)设计评价样题。已知:l∥?琢,求证: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琢的距离相等。(学生口述,教师板演,本题是性质定理的应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较高。)

4.针对目标4设计的评价方案为:

设计如下评价检测题。

(1)已知直线l,m,n与平面?琢,指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若l?琢,则l与?琢相交;②若m?奂a,n?奂a,lm,ln,则l?琢;③若l∥m,m?琢,n?琢,则l∥m。

(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ACBD1。

(3)如图,已知PA?琢,PBβ,垂足分别为A、B,且?琢∩β=l,求证:l平面APB。

(4)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求证:BC平面PAC。

【第(1)题学生口答,第(2)(3)(4)题由三名学生板演,学生互评】

本组评价检测题中第(1)小题是理解层次的,(2)(3)(4)三小题是知识运用层次的。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较高,通过本组检测题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熟练运用定理进行推理论证。

在上述评价方案中,既关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同时也关注了结果性评价。评价方式有提问口答、讨论交流、动手体验、口述板演、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结束语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12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术三者协调发展的产物,其核心是给广大应用者提供丰富、详实、实用的学习资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但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还是职业教育对学习方法改进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近10年取得飞速发展。作为财政专项资金,2010年到2015年投入专项资金4.7亿,立项64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大部分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并相继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创新性不足、利用率不高、资源架构不清晰等。“双轴线”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过程中,可提高资源的有效性筛选,合理串并资源素材,创建清晰的导学线路。“双轴线”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项目、考核标准等衔接成线,贯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始终,可明显提高建设质量。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现状

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教育规律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认识,通过一定的职业教育方式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达到促进社会生产方式进步和人类自身再生产提高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

教育部在2010年正式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目前建设立项6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验收通过43项。承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国家示范(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东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带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不断提高職业教育质量。经验收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实践应用中,发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存在资源堆积、资源质量不高、应用效果不佳、持续更新差等诸多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建轻管、重量轻质及缺乏统筹规划、建设思路不清。简单地说就是各种资源无序混乱堆积,资源库资源素材原创性差,质量良莠不齐,互动性差,资源素材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教学资源库建设者能力有限,参与度低。由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质量较低,持续更新不及时,造成用者不乐用、不愿用,利用率低等不良后果。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及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从技术角度分为资源内容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资源内容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石,而一个规划科学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就似一座建设精美的图书馆,若没有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料(教学资源)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资源平台建设是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对资源科学共享,使其适宜不同环境、不同群体应用学习,提高创新技能素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按其功能,笔者认为分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技能库两大库,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含:课程库(专业必须课程)、图片库、仿真模拟库、媒体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试题库、自测库等;专业教学技能库主要包含:实训库、职业标准库、技能考核库等。两库密切联系、密不可分,在不断发展中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先进性等特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多元性是指参与建设主体和应用主体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但包括原创性专业教学资源,还包含专业教学资源应用环境建设,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者应是个建设团队,这一团队应有行业专家、专业课程教学精英、企业能工巧匠、行业技术能手、一线生产人员、程序员、专业摄影师、网络美工等建设主体构成。该团队协同研讨,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应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府合作,吸纳其中的精英人才加入建设团队,保障专业教学资源库质量,满足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者等应用主体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放性显示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上,要充分发挥国内外行业企业作用,利用企业资源,引入企业标准,反映行业企业需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引进国内外先进院校优秀资源,并分享原创性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创建是项可持续工程,要加强原创性,特色资源不断纳入专业教学资源库,把专业独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教学资源、成果融人教学资源库,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潮流。专业教学资源库交互性是指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要科学化、标准化,适用不同应用环境条件,实现教师、学生、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者等应用主体应用学习,达到应用主体与应用平台互为相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先进性是指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应有前瞻性,预见该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及不同专业岗位需求,承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网络平台应是最成熟、最稳定、兼具代表性、先进性,以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最大效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三、“双轴线”内涵特性及“三性一化”

“双轴线”即人才培养方案与现代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用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总称,是人才培养思路的具体再现,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体化、实践化的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主旨,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现代职业标准是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规范性的要求,它来源于工作岗位剖析的结果,每项表述都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贴近,并且从内容上来看,某一个具体职业的现代职业标准均包含有相应岗位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工作方法、工具材料等知识,强调从业人员应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等。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职业性、导向性、共享性等特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有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订,合理规避了用人单位急功近利思想,也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点对人才需求,以地域经济发展为蓝图,以现有学生特质为参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而进行的科学有序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具有职业性,课程设置依据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置,建立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还要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通过课程学习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以输出技能和就业为导向,训练技能设定以就业需求为基础来设置技能项目,技能培养能促进就业,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共享性体现校企共同参与培养,共用校企资源,促进教学相长,共育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最大化。

现代职业标准具有整体性、实用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现代职业标准整体性要体现行业发展整体水平,既有当前主流技术、技能要求,也满足一般职业活动需求,还须兼顾地域性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趋势。现代职业标准是职业活动的基本依据,能达到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并且各项标准要求可执行、检验、有具体量化指标,达到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目的。现代职业标准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所用技术术语与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内容结构、表达方法科学化、规范化。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三性一化”是指普适性、区域性、特色性,资源冗余化。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面向种子行业产业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只有以资源冗余化为前提,实现资源数量、规模、质量上的冗余,彰显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特性。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普适性要保证在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不同对象及同一行业、产业链不同阶段等不同环境下持续满足广大学习者应用,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显现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普适性的基础地位,同时还兼顾不同种植区的区域性要求。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特色性体现在涵盖种子产业过程的实训演练、实体训练、模拟仿真,达到便学易学的目的。

四、“双轴线”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关系

涉农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其生长发育易受时空影响而千变万化,其生长发育周期长,难以全程观察记载,体内生长发育过程的微观动态难以及时捕捉和表现;工程类、信息类专业课程存在结构繁杂、工作原理复杂难懂、信息传递难以直观察觉、运动形式多样化难以再现表达等问题;农类专业课程涉及的部分案例因事过境迁而不易重现,而传统的现场观测方法又存在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等,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涉农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研发和应用多样化的可视教学资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双轴线”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通过对种子选育一生产一加工一推广一服务产业链条剖析,形成种子生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普适性、区域性、特色性、资源冗余化总体架构思路,进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培养具备作物品种选育、种子(苗)生产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新品种开发、种子生产、检测、加工贮藏和营销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载体贯彻落实(见图1)。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贮藏加工技术、种子营销技术等构成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课程库、图片库、仿真库、媒体库、文献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得以体现。

现代职业标准是在开放、科学、共享、认同环境下形成的,应不断修改和完善,要把企业各个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融入具体职业标准,在学校教育培训中实施,培养既有实用技能又有较高文化素质,既懂种子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能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种子生产与经营人才,持续完善现代职业标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种子生产经营专业主要有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指导等职业岗位,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实训库、技能库、职业标准库、模拟仿真库、考核库等专业教学技能库,进行实践训练、模拟训练、模拟考核,淬炼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五、“双轴线”作用机理

“双轴线”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生命线,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教学技能库的骨架(见图2)。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整体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维度。现代职业标准能及时准确反映职业岗位、技术知识、工作过程、职业活动分环境动态变迁所需的技能与要求,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大技能标准构成,是一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成熟度标志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骨干维度。现代职业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依據,是对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的具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职业标准制订的基础,是现代职业标准的社会化、教育化,二者构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顶层设计,优化架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教学技能库,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地域产业格局和支柱产业分布,与地域内的主导和优势产业相适宜。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托产业定专业,利用好行业企业纽带作用,向社会不断输入高附加值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产业充分调研基础上,分析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职业技术岗位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需求,经行业专家、教育专家论证后,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内容。

现代职业标准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描述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反映当前职业对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源于生产一线及工作过程,反映了“岗位职业”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育制度。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库、现代职业标准库、考核库、模拟操作库等,这些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技能库的骨干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13篇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不尽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置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对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

一、鼓励参与,激发兴趣,引发创新

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兴趣。”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如语言、以美、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球”这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左手拿的是什么?”“兵乓球。”“右手拿的是什么?”答:“足球。”“我们脚下踩的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地球。”从兵乓球、足球、地球的共性中抽象出数学意义的球的概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听了这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高涨起来,课堂上积极参与,为培养创新能力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的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的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学习数学的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这样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处理方法是给出定理,画好图形,把课本上证明讲一遍,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在水平的地面上竖起了一根电线杆,现在请大家想一个办法,坚持一下电线杆是否与地面垂直?

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鼓励质疑。学生将电线杆抽象为一直线,地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设计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让一条直角边紧贴电线杆,直角顶点靠地旋转一周,如果靠地的一边始终在地面上,则可以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否则电线杆与地面不垂直。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正确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是否有比这个方案更方便易行的方案呢?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让三角板选择一周,而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都和地面贴得好,他就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你们认为正确吗?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教师要求揭示此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相交,且和平面内过交点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它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

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三角板和铅笔做模型验证,发现确是垂直的,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制定理论的证明方案。

第六步:回到最初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不沿袭前人和课本,独立思考,从而培养思维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质疑是进步的前提,是创新的起点,是一种探索精神,它孕育着创造。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生好质疑,在国际数学界 取得非凡的成绩,他就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提出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能见雁飞?”大胆怀疑,是数学创造活动的特征;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质疑,这本身就是创新。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预设 生成

一、案例背景

课堂上,教师总把教案当做是教学的剧本,按照预先的设计亦步亦趋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剧本”的精确复现,课堂教学随时会出现预设之外的“不速之客”。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可见,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预设的课堂必须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在师生即兴创造的过程中,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二、案例描述

(一)预设,为了生成的有效。

只有那些能促使课堂多向、多元信息交流产生,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的预设,才是有效的预设。下面就一些或失败或成功的案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1.预设,不能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案例:梯形的中位线(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

师:三角形有中位线,那么梯形也有中位线吗?梯形的中位线又有怎样的性质呢?

生:(在没有老师的示意下,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老师,梯形有中位线,是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生洋洋得意地坐下,似乎在等着教师的表扬)

师:(愣了一下)你已经知道了……很好,请坐下。(师面带不悦之色,继续下面的教学程序)

案例中,学生的发言确实难为了老师:什么都知道了,还学什么呢?预案中的所有设计全部被打破了,还怎么教呢?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结果,即所谓的“未学先知”。而教师不恰当的提问导致了知识结果的直接呈现,破坏了教师预设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使教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教师除了在课前设计时,要尽量规避提出那些可能导致知识结果直接呈现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充分预知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学程序进行预设,以满足学生“更高的需求”。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教师如果这样进行预设,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师:上节课,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活动:将一个三角形纸片剪一刀分成两个部分,并使得这两个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给你一张梯形纸片,你能剪一刀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并使得这两个部分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即使有一定的活动经验,或者已经预习过教材,也很难在不假思索的状态下就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也恰恰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或者已经预习过教材,所以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和交流,学生还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取一腰CD的中点E,连接AE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点G,可证得ADE≌GCE,于是,将梯形ABCD沿直线AE剪开,再将ADE拼合到GCE处,梯形ABCD就被剪拼成ABG了。

师:你能画出上图中ABG的中位线EF吗?这条线段EF也叫梯形ABCD的中位线(出示梯形中位线的定义)。那么,梯形的中位线会有怎样的性质呢?(结合活动过程,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到结论)

2.预设,要更趋于开放性。

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体发展,在形态上,要能促使各种信息的交流。

案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练习课,一道例题的教学。

师:已知点A(x,y)、B(x,y)、C(x,y)是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上的三点,且x<x<x,求y、y、y的大小关系。

师:你能根据反比函数的变化规律(即“单调性”)比较出y、y、y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从函数的单调性出发对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进行反复辨析,终于得出正确结论。)

生:对于反比例函数y=6/x,在同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因为x<x<0,所以A、B两点在同一象限内,此时0>y>y;又因为x>0,所以y>0;故y>y>y。

处理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妨把问题提得“大”一些,更开放一些,给学生自主构建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去解决问题。

上述案例,教师完全没有必要遵循教材所给出的解题方案去刻意地引导学生,不妨放手让学生去比较y、y、y的大小关系。只要教师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学生一定会给出“取特殊值法”、“图像法”及“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等五彩斑斓、充满灵感和个性的解题方法。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最优化”的选择,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生成,资源的再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上的那些“节外生枝”,有时恰恰是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当要合理、有效、即时地利用这些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甚至“放大”这些教学瞬间,使生成性资源获得再生,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人性光辉和灵性。

在教学“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内容时,教师预想通过下面的一组问题链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1)将ABC绕一边的中点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组合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3)结合旋转过程和旋转的性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学生通过画图、观察、说理等过程,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可以看成是由一个三角形绕一边中点旋转180°而形成的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基本结论。

从教学流程来看,“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教学已经获得了成功,这个片段教学行将结束。但是,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生:平行四边形还可以看作是由梯形旋转而形成的,将梯形绕一腰中点旋转180°,旋转前后的两个梯形所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课前准备,教师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学生提出这种做法之后,教师马上意识到这个结论肯定是正确的。同时,还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里有“文章”可做,但是意象并不清晰。为了给自己腾出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为了给其他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时间,教师先布置全班学生动手画图,并对问题进行探索。

稍加思索,教师意识到:实际上,过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任意作一条直线,将其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绕这个对称中心旋转180°,均能与另一个部分重合,也就是说,这两个部分成中心对称。这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为什么不能顺着刚才这个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继续深入挖掘,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体悟这个数学本质呢?

于是,待绝大多数学生对上面这个同学的做法表示了认同之后,我接着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有一个呈梯形形状的池塘(如图所示,AD∥BC),其四个角上分别种有A、B、C、D四棵树。请设计一个方案,将池塘的形状改为平行四边形,使其面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A、B、C、D四棵树分别落在改造后的池塘的边上。

问题是对上述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升华,学生主要给出了两个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1)将梯形ABCD绕一腰中点旋转180°,旋转前后的两个梯形所组成的四边形一定符合设计要求;

(2)连接对角线BD,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再将ABD和BDC分别绕腰AB和CD的中点旋转180°,旋转前后的四个三角形所组成的四边形也一定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问题的设计,抓住了课堂生成所创造的教学契机,深化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这一本质特征的认识。虽然本节课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但在师生的双边活动和思维不断交汇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实际获得的比预定的要更多。

三、案例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在线直录;数字视频;家校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223-03

作者简介:阳永清(1985-),男,长沙师范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实践、网络与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环境

0引言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协同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协同理论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社会互通教育信息,使教育系统有序运行,提高教育效果、效益和效率的教育方式。目前许多研究者从协同教育的概念、协同教育的重要性到协同教育的传统方法等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技术如何支持协同教育、技术支持平台以及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实效性研究却被列在进一步研究之列,这已经明确表达了必须借助技术来开展协同教育和相关研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主动介入学校教育可以增强家长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如果家长通过“阳光通”、“家校通”等家校互动平台接收短信是被动介入学校教育的话,那么通过互联网查看学生的课堂教学视频则是主动介入学校教育了。

1数字视频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数字视频以其直观、形象等特点,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教育领域对数字视频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利用数字视频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理论与技能的非实时学习、加速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实时传播。

1.1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提供真实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视频,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Armstrong等提出一种基于数字视频的协作研究模型,让任课教师与教学专家共同观看课堂教学视频,交流经验,进而改善课堂教学。Sherin等提出利用视频案例库,通过课后反思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鲍建生等通过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构建校本研修平台。

1.2实现理论与技能的非实时学习

对于具体的学习课程或者专题技能完整真实的视频案例和相关资源,学习者自己安排时间,在学校、家里或其它场合,通过视频完成课程或技能的学习。Choi等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问题的视频案例教学系统专门用于大学课程的学习。牟书等提出将视频案例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3加速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视频案例的丰富性、互动性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其情境性和内隐性也有益于实现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李英提出并设计出一种面向师范生的视频案例教学系统。杨跃提出要向职前教师提供真实、典型并具有问题性和时效性的视频案例素材,并需要精心巧妙的设计。

1.4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实时传播

利用现有的流媒体等现代通信技术,扩展优质课堂教学的影响范围,弥补我国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不足。高沫提出构建一个基于FLASH的在线课堂直播协同视频浏览系统,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实时传播。龚智敏等提出改进速率控制算法,实现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的实时视频传输。

综上所述,目前教育领域对数字视频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从教师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展开的,很少从家长、家庭教育和家校协同的角度展开。

2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预期效果

数字视频能够生动地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如果通过实时流媒体技术传输到网上,形成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供家长、教师和学生使用,预期可以成为家校协同教育中沟通的桥梁,实现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的效果。

2.1教师方面预期效果

2.1.1准确全面评价学生,给家长提供有效建议

数字视频能够生动地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可以通过查看实时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中的视频,了解各科上课期间的学生表现,对学生形成准确全面的评价,给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

2.1.2反思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质的课堂教学视频记录了师生互动和教学过程,是一类十分鲜活生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它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课堂教学视频更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与其他教师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对比,发现自身教学的优缺点,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2家长方面预期效果

2.2.1主动介入学校教育,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

在传统的“家校通”、“阳光通”等短信家校平台中,家长是通过接收短信,才知道学生在校表现,显然是被动地介入学校教育。而家长通过互联网浏览课堂教学视频,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直观形象地认知学生。这种主动介入学校教育,必然能刺激家长的积极性,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家校协同教育质量。

2.2.2查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家长知识生疏、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是碰到家长不能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而数字视频能够重现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记录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可以通过浏览课堂教学视频,熟悉讲授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

2.3学生方面预期效果

2.3.1反思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意识到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通过浏览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对照其他同学的学习行为,反思自我的行为习惯,从而不断改善自我,发展自我。

2.3.2积累课堂教学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数字视频生动记录了课堂教学知识,可以成为学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有效渠道。

总之,课堂教学视频库可以成为沟通家长和教师的工具、家长辅导学生家庭作业的工具、家长和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学生和教师反思自我改善自我的良药。课堂教学视频库的预期效果如图1所示。

3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的开发与使用

为了实现前文提及的预期效果,完善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机制,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发展,笔者的团队开发了“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

3.1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的概念界定

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是指:利用摄像头和麦克风,记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教与学的行为,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数据库,并以列表的形式在网页上显示出来,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用户浏览使用。

3.2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的开发

3.2.1开发的基本思路

协同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协同理论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社会互通教育信息,使教育系统有序运行,提高教育效果、效益和效率的教育方式。而数字视频能够生动记录课堂教学活动、师生教与学的行为,可以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理论与技能的非实时学习、加速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实时传播。如果能开发一个平台,把数字视频形成课堂在线视频库,并放在互联网上供用户浏览,那么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同教育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3.2.2开发的工具

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主要采用Flash和FlashMediaServer开发工具。

Flash是一种创作工具,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使用它来创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和其它允许用户交互的内容。Flash可以包含简单的动画、视频内容、复杂演示文稿和应用程序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任何内容。Flash具有如下优点:①Flash视频技术成熟,支持体积小而画质较好的flv格式;②Adobeflashplayer拥有广泛的用户,据Adobe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世界97%的网络浏览器都内建Flash播放器﹙FlashPlayer﹚,用户无需安装额外软件;③与FlashMediaServer实现无缝对接,开发起来自成系统。

FlashMediaServer(简称FMS)是一个多媒体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多媒体流的点播、直播、交互等多种应用,是诸多多媒体应用的服务器端主要应用平台,如Youtube、Tudou等。同时,FMS更是一个二次开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多种网络多媒体内容的传播和交互应用。通过笔者所在团队的二次开发,“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实现了视频的自动录制、自动采集、自动上传功能,基本满足家校协同教育的需求。

3.3课堂在线直录视频资源库的使用

3.3.1视频的录制

教师在上课前只要点击“录制”,摄像设备就能自动开启;上完课后,点击“停止”,简单输入年级、班级、学科名称,如一年级一班数学,就输入1,1,s,也可选择输入课程内容简介,方便教师、家长、学生浏览和查找;点击“确定”后,视频能够实现自动采集,自动上传到指定的数据库,在“协同教育网”上显示出来。具体直录界面如图2所示。

3.3.2视频的查看

最新的视频会在“协同教育网”的首页上显示出来,用户可以有选择地点击查看。如果想要查看更多的视频,点击“更多”,进入“家校e堂”课堂教学视频库,在页面的左边下拉框中选择年级、班级、录像时间,所有视频将在下面的页面中显示出来,选择录像时间,点击浏览即可,具体浏览界面如图3所示。本平台实行多角色登录,个性化显示,其中共有教师、家长、学生3种不同的角色,如果你以某种身份登录“实时课堂视频库”,在“协同教育网”的首页上就会出现“你关心的”图标,点击进入,与你有关的所有视频就会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出来,有效避免“网络迷航”。由于采用了流媒体技术,视频流量比较少,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接收设备实现视频的查看。

4结语

本文对课堂在线直录视频库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由于种种因素,课堂教学视频库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具体作用还没有验证,笔者接下来将会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2]黄立新.网络环境下的协同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ARMSTRONGV,CURRANS.Developingacollaborativemodelofresearchusingdigitalvideo[J].Computers&Education,2006(10).

[4]SHERINMG,HANSY.Teacherlearninginthecontextofavideoclub[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4(6).

[5]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CHOIHJ,JOHNSONSD.Theeffectofproblem-basedvideoinstructiononlearnersatisfaction,comprehensionandretentionincollegecourse[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07(1).

[7]牟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视频案例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8]李英.面向师范生的视频案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