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加强干部素质的培养。

学生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效率、影响到学生会常规工作的最终落实,可以说,加强干部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会成长壮大的关键。在新的学期,学生会计划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干部素质:

1、集中培养。在本学期第6、第12周,学生会将召开全体学生会成员大会,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会干部干事明确:做好本职工作是符合学生会发展需求,我系发展的需要,要克服认为作为学生干部吃亏的思想,要真正意识到,正是我们学生会干部无私的奉献,才使得我们的旅游管理系的系风建设更加喜人,也正是有这种奉献,才能真正锻炼,提高展示自我。要自觉树立积极工作、主动思考的意识。

2、深入工作。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应深入到学生会的工作中去,指导各部干事的工作,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部长、副部长更应深入到具体工作中。

3、个别谈话。学生会的主要干部应不定期的与学生会成员交流、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大家共同探讨工作方法。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应不定期地与其他干部交流谈心;部长、副部长则更应多与干部干事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反馈到系团总支老师那里。

4、培养学生会成员的团队精神。在学生会内部开展艺体形式的竞赛。第七周:举办一场06级学生会成员VS05级学生会成员的篮球赛;第十一周:举办一场以部为单位的卡拉OK大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干部干事时刻想到自己是学生会的一员,个人荣辱涉及整个集体,从而关心这个集体、爱护这个集体,进而为这个集体的成长壮大献计献策。

二、日常工作应常抓不懈。

学生会的管理职能就体现在日常的组织工作中。学生会日常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系学生活动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因此,我们学生会要狠抓学生会日常工作。

1、学生会定期于单周星期日晚7:00召开常委会例会,总结前两周的工作,布置后两周的工作,并对一些工作做出调整(如需要加开会议,会提前三天通知)。

2、在学生会常委会工作例会后,学生会各部负责人应及时召开部门例会(碰头会),落实学生会的安排与调整,并对部门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

3、学生会各部应在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本部前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并针对上一周的问题,在新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和修正。

4、学生会各部门分管的副主席应参加部门的各次例会,对工作做出指导。

5、学生会各级各次大会(例会)均应有人做出相应记录,学生会任期届满前交我会秘书处存档。

6、各部门应组织本部成员认真学习各部工作职责,检查标准,并落实到工作中,学生会主要干部要不定期抽查各部的工作状况以及工作效果。

7、学生会各部门分工不分家,在具体工作上,各部门工作范围不同,但在工作中,大家应相互协作、配合。

8、各部应制定出本部的工作计划,并上交秘书处存档,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力求举办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1、第2周协助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开展迎接我系07级新生的工作;

2、第2-3周针对07级新生入学教育与军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

3、第2-3周配合学院有关方面做好校庆的相关工作;

4、第3周举办“旅游管理系XX年-学年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新晚会”;

5、第4周举行系内以年级为单位的篮球联赛,做好我系男女篮球队的选拔工作,为校区第四届篮球赛做准备工作;

6、第4周开展庆国庆为主题的活动;

7、第5周开展庆中秋为主题的活动;

8、第5-7周协助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系团总支召开旅游管理系学生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做好学生会换届选举工作;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加强干部素质的培养。 

学生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效率、影响到学生会常规工作的最终落实,可以说,加强干部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会成长壮大的关键。在新的学期,学生会计划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干部素质: 

    1、集中培养。在本学期第6、第12周,学生会将召开全体学生会成员大会,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会干部干事明确:做好本职工作是符合学生会发展需求,我系发展的需要,要克服认为作为学生干部吃亏的思想,要真正意识到,正是我们学生会干部无私的奉献,才使得我们的旅游管理系的系风建设更加喜人,也正是有这种奉献,才能真正锻炼,提高展示自我。要自觉树立积极工作、主动思考的意识。 

    2、深入工作。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应深入到学生会的工作中去,指导各部干事的工作,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部长、副部长更应深入到具体工作中。 

    3、个别谈话。学生会的主要干部应不定期的与学生会成员交流、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大家共同探讨工作方法。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应不定期地与其他干部交流谈心;部长、副部长则更应多与干部干事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反馈到系团总支老师那里。 

    4、培养学生会成员的团队精神。在学生会内部开展艺体形式的竞赛。第七周:举办一场06级学生会成员VS05级学生会成员的篮球赛;第十一周:举办一场以部为单位的卡拉OK大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干部干事时刻想到自己是学生会的一员,个人荣辱涉及整个集体,从而关心这个集体、爱护这个集体,进而为这个集体的成长壮大献计献策。 

    二、日常工作应常抓不懈。 

学生会的管理职能就体现在日常的组织工作中。学生会日常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系学生活动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因此,我们学生会要狠抓学生会日常工作。 

    1、学生会定期于单周星期日晚7:00召开常委会例会,总结前两周的工作,布置后两周的工作,并对一些工作做出调整(如需要加开会议,会提前三天通知)。 

    2、在学生会常委会工作例会后,学生会各部负责人应及时召开部门例会(碰头会),落实学生会的安排与调整,并对部门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 

    3、学生会各部应在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本部前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并针对上一周的问题,在新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和修正。 

    4、学生会各部门分管的副主席应参加部门的各次例会,对工作做出指导。 

    5、学生会各级各次大会(例会)均应有人做出相应记录,学生会任期届满前交我会秘书处存档。 

    6、各部门应组织本部成员认真学习各部工作职责,检查标准,并落实到工作中,学生会主要干部要不定期抽查各部的工作状况以及工作效果。 

   7、学生会各部门分工不分家,在具体工作上,各部门工作范围不同,但在工作中,大家应相互协作、配合。 

   8、各部应制定出本部的工作计划,并上交秘书处存档,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力求举办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1、第2周协助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开展迎接我系07级新生的工作; 

   2、第2-3周针对07级新生入学教育与军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 

   3、第2-3周配合学院有关方面做好校庆的相关工作; 

   4、第3周举办“旅游管理系XX年-2008学年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新晚会”; 

   5、第4周举行系内以年级为单位的篮球联赛,做好我系男女篮球队的选拔工作,为校区第四届篮球赛做准备工作; 

   6、第4周开展庆国庆为主题的活动; 

   7、第5周开展庆中秋为主题的活动; 

   8、第5-7周协助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系团总支召开旅游管理系学生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做好学生会换届选举工作;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干部素质的培养。

学生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效率、影响到学生会常规工作的最终落实,可以说,加强干部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会成长壮大的关键。在新的学期,学生会计划采取如下措施,培养干部素质:

1、集中培养。在本学期第6、第12周,学生会将召开全体学生会成员大会,进行集中培训,让学生会干部干事明确:做好本职工作是符合学生会发展需求,我系发展的需要,要克服认为作为学生干部吃亏的思想,要真正意识到,正是我们学生会干部无私的奉献,才使得我们的旅游管理系的系风建设更加喜人,也正是有这种奉献,才能真正锻炼,提高展示自我。要自觉树立积极工作、主动思考的意识。

2、深入工作。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应深入到学生会的工作中去,指导各部干事的工作,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部长、副部长更应深入到具体工作中。

3、个别谈话。学生会的主要干部应不定期的与学生会成员交流、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大家共同探讨工作方法。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应不定期地与其他干部交流谈心;部长、副部长则更应多与干部干事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反馈到系团总支老师那里。

4、培养学生会成员的团队精神。在学生会内部开展艺体形式的竞赛。第七周:举办一场06级学生会成员VS05级学生会成员的篮球赛;第十一周:举办一场以部为单位的卡拉OK大赛,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干部干事时刻想到自己是学生会的一员,个人荣辱涉及整个集体,从而关心这个集体、爱护这个集体,进而为这个集体的成长壮大献计献策。

二、日常工作应常抓不懈。

学生会的管理职能就体现在日常的组织工作中。学生会日常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系学生活动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因此,我们学生会要狠抓学生会日常工作。

1、学生会定期于单周星期日晚7:00召开常委会例会,总结前两周的工作,布置后两周的工作,并对一些工作做出调整(如需要加开会议,会提前三天通知)。

2、在学生会常委会工作例会后,学生会各部负责人应及时召开部门例会(碰头会),落实学生会的安排与调整,并对部门的工作做出相应调整。

3、学生会各部应在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本部前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并针对上一周的问题,在新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和修正。

4、学生会各部门分管的副主席应参加部门的各次例会,对工作做出指导。

5、学生会各级各次大会(例会)均应有人做出相应记录,学生会任期届满前交我会秘书处存档。

6、各部门应组织本部成员认真学习各部工作职责,检查标准,并落实到工作中,学生会主要干部要不定期抽查各部的工作状况以及工作效果。

7、学生会各部门分工不分家,在具体工作上,各部门工作范围不同,但在工作中,大家应相互协作、配合。

8、各部应制定出本部的工作计划,并上交秘书处存档,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力求举办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1、第2周协助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开展迎接我系06级新生的工作;

2、第2-3周针对06级新生入学教育与军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

3、第2-3周配合学院有关方面做好校庆的相关工作;

4、第3周举办“旅游管理系2005-2006学年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新晚会”;

5、第4周举行系内以年级为单位的篮球联赛,做好我系男女篮球队的选拔工作,为校区第四届篮球赛做准备工作;

6、第4周开展庆国庆为主题的活动;

7、第5周开展庆中秋为主题的活动;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ptimization Research for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YANG Shangying, DU Zhongchao, ZHANG Man

(Tourism 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hool, XianYang Normal Colleg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of demanding for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market for tourism talents, to optimize teaching plan of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 and propose that a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tourism manag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4 Levels layered management mode for college, institution, department, and enterprise", 5 levels layer mode of "cognitive internships - campus practice - short-term practice - long-term practice - research practice" for and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 practice;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行业;旅游管理;教学计划;就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9-05

1旅游教学计划制订

旅游教学计划制订充分考虑旅游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为保证三年后学生顺利毕业,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奠定基础。

11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在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意见》中又将休闲服务产业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的拓展领域,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2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把休闲旅游作为北京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规划》指出,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到2015年,北京市的旅游产业力争达到“一、十、百、千、亿”的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10%,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以上。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成为我国入境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亚洲商务会展旅游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13首都休闲娱乐中心(CRD)的建设为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结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外高速交通体系建设、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旅游产业布局,应对“十二五”期间旅游消费市场趋势,在市域内推动以“一核一轴、两带十二板块”为重点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石景山将主要围绕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产品,打造西部文化娱乐中心和休闲服务基地。

石景山区CRD发展定位正式纳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为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14首钢搬迁所留遗址为发展工业遗产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10年12月,随着首钢最后400万吨钢铁的正式停产,如何将工业老厂房“变废为宝”,政府正在将坐落在石景山的首钢工业产业园区成功向“博物馆”类型的遗产园区转型。这次转型将会给首钢废弃工业园区重新带来活力,也为石景山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首钢工学院位于北京石景山区,隶属首钢。石景山旅游业的发展和休闲娱乐中心的定位以及首钢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前景,都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提供了优质平台。

石景山的CRD将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市场需求人才,既能满足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又能满足北京市石景山区休闲娱乐中心、首钢工业园区旅游的发展需要,最终达到校企双赢。

从目前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来看,培养方向相对集中,缺乏旅游业急需的“10个方面”的人才。现代旅游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概念,结构上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人才培养应关注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10个方面人才。而目前相关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上。从毕业生情况看,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结构太过集中,已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10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同时,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已成为旅游休闲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面对新形势,承担着培养10个方面人才的艰巨任务。

综上所述,从我国的旅游发展目标到北京市的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石景山区的旅游发展体系和首钢工业园区改造规划,培养旅游业紧缺人才,现在正是黄金时机。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培养出的学生既能满足旅游业目前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北京市“十二五”旅游规划对人才的需要,特别是还可以服务于北京园区――首钢园区规划的需要,将课程与就业岗位相适应。

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时采取以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为中轴,以北京“十二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首钢园区规划为辐射内容,构成立体的有机教学体系(见表1)。

表1课程和岗位的对应关系岗位层次具体岗位对应课程初始就业岗位导游地陪全陪领队休闲项目服务岗1全国导游基础

2导游业务

3北京主要景点与导游模拟

4首钢工业园区概括

5旅游法律与实务1休闲项目实务2旅游专业英语发展就业岗位计调与外联1计调与外联实务2旅行社经营业务旅游产品营销与策划1旅游策划实务拓展就业岗位景区服务、旅游行政管理等1旅游资源与景区管理职业提升岗位旅游(休闲)项目管理者旅游(休闲)企业管理者1旅游管理

2旅游心理学

3旅游电子商务

4旅游岗位实训

5毕业实训

3旅游管理专业各层次就业岗位分析

31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需求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由此可见,该旅游管理专业尤其是旅游休闲服务行业将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增大,休闲产业在未来的五年行业人才需求是呈上升趋势。从对旅游从业人员需求的数量来看,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8300万人,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

因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提出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提出了明确方向。

32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按照职业发展阶段分为初始就业岗位、发展就业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和职业提升就业岗位。各阶段就业岗位职业要求能力见表2~表5。

表2初始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初始就业岗位导游地陪按计划接待来本地的旅游者,为其提供相关导游服务,直至将旅游者送离本地接送服务

导游讲解

安排协调

事件处理1掌握导游接团前的准备、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送团服务、旅游团离开后的后续工作的基本技能及语言艺术

2能运用导游业务知识进行途中导游讲解、景点、景区服务、餐饮、购物、娱乐、参观及委托事宜服务、返程服务的基本技能

3能妥善安排参观游览活动、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4能妥善处理游客要求及投诉

5理解相关政策法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健康体魄;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讲解解说以及组织策划、团结协作、参与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备自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的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陪按计划陪同旅游者全线游览,配合、协调和监督各地的旅游服务、安排和质量,直至结束全线旅游活动协调配合

事件处理

监督反馈

讲解安排1掌握全陪接团前的准备、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送团服务、旅游团离开后的后续工作的基本技能及语言艺术

2能运用旅游交通知识进行全陪景区服务、餐饮、购物、娱乐、参观及委托事宜服务、返程服务的基本技能

3能运用相关知识安排参观游览活动、导游讲解、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4会运用导游带团技巧及有关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妥善处理游客投诉领队按计划帮助旅游者离境,配合、协调和监督异国/地的旅游服务、安排和质量,直至入境结束全线旅游活动出入境办理

告诫提醒

协调配合

事件处理

监督反馈1掌握领队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入境领队业务主要程序及内容

2能运用领队业务理论与实践知识熟练办理出入境手续

3知道客源国/地区概况并能胜任领队工作

4知道领队处理问题的程序与措施,能处理领队过程中的各项突发事件旅游

(休闲)

项目

服务

岗按照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完成本岗位的基本服务任务1提供相应岗位服务

2保持高效率的服务水准

3掌握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要求

4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流程

5熟悉掌握相应岗位的工作规范

6能够运用工作规范进行规范的服务接待工作

表3发展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计调根据要求设计旅游线路、组合相关旅游服务安排,并保证旅游产品实际运作的顺利进行线路设计

产品组合

团队管理1熟悉计调部确认接待计划、落实接待计划、编制团队运行计划表、选派地接导游员、递交财务预算单掌握组团准备、组团操作、组团管理、组团结算基本知识

2能进行计调部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

3能进行计调部操作的计价和报价

4对计调部的组团准备、组团操作、组团管理、组团结算等基本技能外联销售门市接待通过市场分析确定销售群体,采取有效营销方案,最终获得稳定的购买客户市场分析

客户管理

业务拓展

营销选择1掌握外联部的市场分析方法与营销组合

2能进行外联促销策略和计划外联销售的计价和报价

3能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法进行旅行社营销策划和创意

4掌握旅行社业务市场拓展的各个环节及主要工作内容及程序

5会正确进行人际沟通,并能进行客户关系的有效建立

6进行旅行社外联部管理的能力热情迎接顾客的到来,在了解顾客旅游需求后,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介绍,达成顾客满意真诚迎送

宣传介绍

倾听建议

客户管理1掌握知道形体基本功、服务基本姿态、礼貌用语、接待不同客人基本礼节、各岗位上的礼貌服务基本技能。

2能进行门市业务操作与对客服务

3会运用门市接待技巧进行旅行社销售的促成

4理解门市顾客旅游需求与旅游动机的关系

5能分析门市顾客购买决策

6会进行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旅游产

品营销

与策划通过市场调研,精心策划,开展营销,获得企业效益市场调研

营销选择

企业宣传

广告策划1熟悉景区市场调研分析方法

2掌握景区营销策略

3熟悉广告策划、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表4拓展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拓展就业岗位景区服务、旅游行政管理等票务接待立足景区特色开展票务工作,出售给游客,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相关游览帮助票务管理

咨询服务

导游讲解

事件处理1掌握景区票务类型、设计、运作并能进行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

2掌握景区讲解服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

3会运用导游讲解的基本技巧和语言艺术进行景区讲解服务

4熟悉景点导游殊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5熟悉景区咨询对客服务技能日常管理通过对景区的日常巡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游客的游览休憩巡查安防

设施管理

游客管理

事件处理1能分析景区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

2能进行景区巡检、咨询对客服务

3掌握景区游客管理方法

4熟悉景区设施分类及维护

5了解景区安全防治和管理知识

6会处理景区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7了解景区危机管理技巧和方法表5职业提升就业岗位

就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技能素质职业提升就业岗位旅游(休闲)项目管理者1主题公园的管理

2旅游休闲俱乐部的管理1项目范围管理

2项目时间管理

3项目费用管理

4项目质量管理

5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7项目沟通管理

8项目采购管理

9项目收尾及后评价1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2能够将相关知识运用到项目管理中

3能够对项目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旅游企业管理者1旅游度假村的经营管理

2旅游休闲的自主创业等1计划管理

2组织管理

3物资管理

4质量管理

5成本财务管理

6劳务管理

7营销管理

8文化管理1具备企业管理的管理职能

2熟悉作为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

3具有相应的企业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思想技能、业务能力、管理能力

4结论

总之,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求,而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而制订,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定会受到社会和需求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教学;通化师范学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其中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单独设立了旅游管理学科大类,该学科大类下又设立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四大专业。从此,旅游管理成为与工商管理平级的一级学科。这充分说明旅游业在我国国民产业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同时也表明了教育部加强旅游业相关学科建设、培养旅游专业相关人才的决心。这对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培养新形势下适应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和旅游业发展要求的旅游规划人才是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为旅游专业培养规划人才的重点课程。通化师范学院于2004年成立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成立之初就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立为专业核心课。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直没有改变,导致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应用,被动接受,本应成为学生就业的一把利器,却只成为个别学生考研的一份助力。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严重阻碍了本课程的健康发展,实践教学的优化势在必行。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的思路

1.理论为引,实践为主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大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通化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在学习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之前,就已经学习了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学、饭店管理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和旅游线路设计等课程,这为学习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课程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时会有选择地重点讲授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总之,理论教学只是个引子,引导学生进入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世界,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则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

2.依托地方资源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来说,实践教学意味着学生必须进入真实的或模拟的规划环境中,也即依托真实的旅游区域开展教学。考虑到教学的成本、学生和教师的文化环境,依托地方旅游资源进行教学是最佳选择。

通化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价值较高,距离通化师范学院的路程都不是太远,具备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

本课程拟选取通化市较著名的几处旅游景区建立实践基地,分别为:靖宇陵园、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区、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罗通山风景区,并依托这几个“点”进行所在旅游区域的考察工作。

3.课程组负责制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任务繁重,单纯依靠任课教师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成立一个课程组,由相关研究的教师组成,每个教师负责一个实践基地的教学工作,并轮流滚动,以集体的力量去完成教学。

4.争取学院的支持

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和众多旅游相关部门的合作。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初,就要争取学院相关部门在财务和行政方面的支持,并争取得到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行业专业人员的支持,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优化的设计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旅游市场营销模块、旅游产品开发模块、旅游保障体系模块和图件制作模块。

1.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平时成绩的考核、理论教学的考核和实践教学的考核。其中平时成绩以出勤和课堂表现的方式考核,占10%;理论教学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成绩占40%;实践教学依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规划文本的制作进行综合考核,成绩占50%。该考核方式突破了传统以学生单纯记忆为主的考核模式,考核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内容与程序,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进行旅游规划的能力,培育真正的实践型人才。具体实现以下目标:学生对通化市的旅游资源形成明确而清晰的认知体系;学生对通化市各区域的旅游资源特色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地完成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市场策划和旅游产品设计;学生能够学会制作相对完整的旅游规划文本;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环节的设计

设计安排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的学时为28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实践教学的时数设计为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4.各知识模块的实践教学设计

每个模块所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需要开展实践教学的要求也不同。具体安排如下:

(1)基础知识模块采用理论教学。除了要向学生讲授常规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结合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不断扩充新的知识。

(2)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教学重点:在理论讲授阶段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关于旅游资源认定的国家标准,学会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样表,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几种方法并学会运用国家标准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实践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实践基地的材料向其他学生进行介绍,展示自己所填写的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课堂讨论,进行旅游资源评价。

(3)旅游市场营销模块。教学重点:在理论讲授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研的程序和方法、学会进行目标市场的定位、学会采用不同的营销渠道进行营销策划。实践要求: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考察的旅游地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该旅游地目前的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完成一定量的市场调查问卷;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访谈并完成访谈记录。

(4)旅游产品开发模块。教学重点:在理论讲授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体系和方法;了解旅游功能分区的模式、意义和方法;掌握旅游项目和线路设计的理念。实践要求:首先进行全班大讨论,使学生对通化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形成统一认知;然后分组讨论,针对每个小组所考察的旅游地进行分区旅游形象的定位,并针对各个旅游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功能分区、项目设计和线路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头脑风暴法,其中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作用至关重要。

(5)旅游保障体系模块。教学重点:在理论讲授阶段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保障体系的构成,掌握各保障构成的意义和规划内容。由于这一部分涉及到很多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和建筑工程学等的专业知识,规划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只需要学生掌握相关规划的思路即可。实践要求:要求各小组的学生针对所考察的旅游区的特征写出简单的规划文本。

(6)图件制作。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两大类。规划图件的制作涉及到Auto、CAD、Photoshop、CorelDraw等计算机专业画图软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较有难度。本模块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所需要的制图技术、向学生展示规划图件的成果,请专业教师向学生展示制图技术的过程,把学生引入到图件制作中去,至于学生今后能不能学成这些技术则取决于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在教学的最后会要求学生将每个模块的成果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旅游规划文本。

5.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学生的安全问题。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好奇心较重、个性较强,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组织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实践之前做好各方面工作,尽量为学生的身心提供较好的环境。

(2)教师的能力问题。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专业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规划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展之前需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如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学、安排教师到旅游区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参加专业的规划团队等,增强教师教学的能力。

(3)教学环节的不断优化。旅游业是一个发展变化非常快的行业,今天发展很好的旅游区可能明天就会被其他旅游区赶超,五年、十年以后通化市的旅游业发展也已经是另一番模样。这就要求本课程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2013《旅游法》的出台将把我国的旅游业带入更加正规和有序的发展轨道,未来的旅游规划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各个旅游区必然的选择。这对规划人员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要求。依托通化市旅游资源开展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实践教学,不仅为培养优质的旅游规划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也为通化市培养了更多优秀的本土化规划人才,从而促进通化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升格为一级学科[N].中国旅游报(数字报),2012-12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1)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异军突起。根据最新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569万人次。国内居民出境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其中因私出境91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旅游产业都愈发重视,旅游业所肩负的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已发生了彻底转变,从原来的接待外宾赚取外汇转为现在的拉动内需创造和谐社会;从原来的经济单体变为现在的支柱产业,无不证明旅游业目前地位的重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得到了良好发展机遇,从诞生到现在一步一步良性的发展着。

(2)从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例来看,通常的程序是:总体规划———具体设计———实施施工。这中间间隔的不连续性就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破坏后其原有的自然属性就不在具有吸引力,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致命的。美国的约翰•西蒙兹曾总结表述,景观规划设计要始终贯穿于实际开发建设,包括场地的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等,这样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最大的作用,取得最佳效益。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正是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将会伴随社会发展的需求,走向未来。

2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历程

在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伴随着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新的交叉边缘学科,发展时间和历程略显稍短。综合分析,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伊始至今,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第一阶段:萌芽状态,杂乱的初级阶段(1978~1990)我国旅游开发的伊始,旅游规划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还是以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作为其基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基本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之后,有少数旅游规划设计者,从自身不同的专业领域角度出发,自发地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但整体上缺乏系统体系和行业标准,常常掺杂在其它的内容中。总体来说,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处于一个没有体系标准,多学科自发进行的初级阶段。

2.2第二阶段:发展融合,整合的进阶阶段(1990~2000)规划从业者和相关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结合,在旅游规划中重点突出景观设计,或作为重要章节,或形成独立系统,尝试性的开始编制独立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同时,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在旅游业发展领域内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景观设计师也成为旅游规划人员队伍中重要的组成机体。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在不断地融合中升华、创新,为之后更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2.3第三阶段:关注提高,提升的成熟阶段(2000~至今)在这个阶段,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成为大量旅游景区或旅游产品解决增添项目内容,提升品质等级等方面的主要手段之一。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旅游景观要素是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吸引力的重要组成,一度将旅游景观直接作为核心进行产品的打造开发。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学校外联部工作计划一

一、做好协助

做好院内协助的工作为本部的常规工作。

1、协助学院的各个部门搞好各种工作,保障院内其他部门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物品以及服装等需要,外联部工作计划。此项还需要根据学院的活动计划针对不同的活动做出更详细的内容安排。比如说迎新工作,迎新晚会,院的运动会等。

2、在学院举行活动时要细心细致地做好联系、接待嘉宾的工作,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中的具体工作包括:联系嘉宾确定好到达的时间地点,派工作人员去接待,安排就坐,后勤服务等,或者还有通知演出的相关事宜等相关工作。

3、要加强与院内其他部门的联系和交流,从而在工作上更好的相互配合,共同为同学服务。

二、扩大影响

所谓扩大影响主要是指通过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的联系以及发展与大学城内其他高校的友好关系,通过与其他学院,其他高校的联系交流,把他们的特色引入我院,把我院的工作推广到其他高校,达到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扩展同学的视野,加强学院间,高校间同学的联系交流的目的,从而展现我们学院的风采,扩大我们学院的影响力。

1、展现风采——抓住一切的机会展现自己。主要是通过加强活动的交流为主。第一,在我们自己举办活动的时候,邀请其他学院,其他学校的社团干部参与观看,在对方举办活动的时候,我们派人参观学习。第二,争取在这个学期,与其他学院或者其他学校搞一次联谊活动,内容可能倾向于外联经验的交流。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还有待确定。

2、扩大影响——主要是通过举办一些在校内,在大学城内较有影响的活动来达到目的。目前的设想有,通过我们学院自己成功举办大型的活动,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或者通过我们学院牵头的形式,与其他学院一起或者与其他学校一起举办活动,以达到目的。

三、加强联系

这里的加强联系主要是指加强与学校以外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联系。

1、我们部门要寻求潜在的赞助商,来支持和能与赞助学院的各种活动,使彼此建立和维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工作计划《外联部工作计划》。这对我们学院搞好学生工作,为学院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打出学院品牌,树立我们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2、做好实践基地的初步工作,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档案,维持与客户的友好联系。这是一个任重机而道远的工作,它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完善的资料。虽然此项工作有所困难,但它对我部门甚至于学院的外联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会把重心放在此项工作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此项工作的具体计划还有待商定。

四、部门的内部工作

1 制定完整的部门规章制度,并要求部门人员严格遵守其制度。例如,外出联系工作,应先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结束归校后,亦及时作总结、汇报,决不私下联系任何活动。

2、对本部部员的定期培训活动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或根据情况而定

活动内容:理论加实践,让部员尽快掌握外联部工作技巧。会请一些外联经验丰富的人来给部门成员做交流,同时也会提供各种机会给部门成员锻炼。

3、鉴于写策划的重要性,我们部门将会进行专门的培训,甚至可以开展部门内部的小型的比赛活动。

以上是我们对外联部的策划、构思,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将在实践中发挥外联部灵活变通的工作方法,务真,务实地做好部门的常规工作。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协助团总支、学生会推广学院品牌。以真诚的态度与各单位,各部门搞好联络工作。争取使本届外联部在已往的工作成绩上更上一层楼。

学校外联部工作计划二

外联部的工作计划由服务采购计划、市场销售计划、接待服务计划、作业控制计划、质量监督计划等内容构成。

一、服务采购计划

服务采购,一般是指旅行社为组合旅游产品,而以一定的价格向其他旅游企业,或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服务行业和部门购买相关服务项目的市场经营行为。

旅行社产品是一种特殊性的服务产品,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所有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有偿性服务。在旅行社产品中,除了诸如导游服务等少数服务项目是由旅行社食接提供外,其余的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关的多数服务项目,均来自其他旅游部门或服务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旅行社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游供应商单项服务产品的质量。因此,旅行社往往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期保证其服务质量的稳定。通常情况下,服务采购工作是旅行社计调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但是,计一调部门的服务采购计划往往全面涉及旅游六大要素,外联部为了突出产品特色,加强产品销售能力,完成市场销售计划,也应该有所侧重地制订相应的服务采购计划。通常情况下,根据工作计划的需要,外联部服务采购计划主要反映包机计划(专列计划)、广告宣传计划等对销售影响较大的内容。

二、市场销售计划

外联部市场销售计划是为了用于市场开发、组织客源和产品销售,是旅行社接待服务活劝的基础。销售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在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确定销售对象,预测销售及所需费用、销售收人和销售利润。其作用是规定计划期问内的经营目标,把握所需耗费的资金,确定具体销售策略,为旅行社的接待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接待服务计划

旅行社的接待服务计划包括地方接待服务计划和组团接待服务计划。外联部作为出游服务中心,主要制订的是组团服务计划。外联部的接待服务计划着重从接待人员的安排、餐厅用餐、饭店住宿、景点游览、行程交通、安全对策等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出团通知书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作业控制计划

作业控制计划是对旅行社各部门、各工种工作人员在贯彻执行业务计划的过程中,进行执行性、操作性控制的计划,在发达国家的旅游企业早已普遍应用,被认为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计划内容。由于我国计划管理起步较晚,水平较低,许多旅行社对作业计划制订还不够重视。外联部的作业控制计划主要是针对门市销售人员、外联业务员、客户档案管理员的操作控制计划。

五、质量监督计划

服务质址工作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服务质量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阵地。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旅行社工作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是旅行社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助性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粤发〔*〕20号)和《国家旅游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精神,加快我省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旅游强省建设步伐,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和《国务院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批复》(国函〔*〕12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率先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是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我省提升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载体。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订和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全社会参加旅游休闲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培育国民旅游休闲意识,加快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消费习惯。

二、参与主体

参与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主体是具有我省户籍的居民,以及办理了我省暂住证或居住证的暂住人员。

三、主要措施

(一)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弹性安排带薪休假时间。鼓励根据个人意愿,将带薪年休假分段灵活安排,与法定节假日相连接。

(二)在保证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落实无会旬制度,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和引导居民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等国家重要法定节假日前后集中安排休假,形成较长假期的旅游黄金周。

(三)推动建设一批旅游休闲服务社区、旅游休闲小城镇、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城市中央休闲休憩区,推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发展一批各具特色、品牌价值高、内涵丰富的休闲产业功能集聚区,为居民提供更多旅游休闲场所,营造良好的旅游休闲环境。

(四)创建一批旅游休闲示范旅行社和示范基地。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滨海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会展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等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一批旅游休闲精品线路,构建丰富多样的旅游休闲产品体系。

(五)积极探索推行“国民旅游休闲卡”,持卡人员凭卡参加旅游休闲活动可以获得相应的便利服务和价格优惠。

(六)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除外)、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城市休闲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实行免费或以优惠价格向社会开放。

(七)推动旅游休闲示范旅行社和基地对在校学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低保救助对象、五保户及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参与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给予特别优惠。

(八)各级各类学校可在寒暑假和黄金周等法定假日期间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修学旅游活动,将修学旅游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

(九)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相关费用可按有关规定列支。

(十)鼓励开发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专线,增设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专线,推进实施公交低票价制度。

(十一)深化与港澳地区的旅游合作,做好“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不断优化交通、安全和通关环境,推动三地旅游服务便利化对接。

(十二)鼓励和支持珠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先行先试,加大试验探索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全省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各地要引导和鼓励当地相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单位出台更多的优惠措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十四)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对旅游休闲项目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审批、信贷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扩大对旅游休闲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十五)充分发挥旅游扶贫资金等财政资金的作用,重点支持开发和完善一批乡村旅游休闲项目。

(十六)鼓励资源互补性强的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广东人游广东。粤游粤精彩”等省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广东旅游市场发展。

(*)建立以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旅游企业为主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急需的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十八)将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省城乡建设规划。

四、工作要求

(一)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加强调研,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以及操作办法,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督导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实施。

(二)各单位尤其是窗口服务部门,应以适当形式对外公布干部职工的年度休假信息和休假安排;在弹性安排休假时间的同时,要统筹安排生产或工作任务,做到工作和休假两不误,确保公众办事窗口正常运作。

(三)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大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扶持旅游企业开发适合居民旅游休闲的产品和线路。

(四)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推广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居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共同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深入开展。

(五)各地、各有关单位在大力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变相公款旅游等违规行为,严禁变相向学生乱摊派,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同时,要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确保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健康有序开展。

(六)各地、各有关单位在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障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监管和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制订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指引,加强应急准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休闲环境。

五、组织领导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所谓生态规划设计,就是指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区的事务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在旅游产业刚兴起之时,旅游活动并无规划项目的存在,更别说生态规划设计项目。然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开始从城市向乡村拓展开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以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享受。

2.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包含的重点要素

2.1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游二字,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才能开展旅游活动。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产业,并具有客观的发展前景。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旅游资源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区景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2.2产业间的整合

任何的产业都不可能独立开来发展,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产业。旅游业也不例外,在开展旅游景区生态规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进行整体规划,更要强调突出旅游业与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度。所以,进行景区生态规划,必须从产业间的关系入手,做到有效整合,以满足游客、景区所有者、景区地居民等多方的需要,进而达到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3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生态规划必须要在不破坏当地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规划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对当地景区过于保护,保护过度了,不仅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提高;当然开发过度了,生态环境就会失衡,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就会面临侵蚀。所以说,必须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路线。景区生态规划要重视景区资源和环境的未来发展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分析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积极规划,长远发展。

3.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开发旅游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绿化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向自然化方向发展,开始饮用天然饮料,渴望居住环境绿色化等等。在进行景区生态规划设计时,引入纯天然设计风格,强调景观自然色彩和绿化材料的应用,采用多种艺术风格和手法,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上下功夫,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让人们通过产品联想到自然。

3.2开发特定文化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在确保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背景下,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旅游相关其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旅游景区的多元综合功能。譬如说,可以利用景区中优美的山水组合和景观美感,联系摄影公司,将其作为婚纱照拍摄外景场地,同时还可以联合当地相关组织,开展以“爱情山水”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大赛等;景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丰富,植物和岩石的种类繁多,景区相关负责人可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各类岩石和植物,并对其进行生态旅游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3.3开发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

在旅游景区的经济市场竞争中,旅游商品是当中的一个杀手锏,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能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能进一步会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景区在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可开发地方特产、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及工艺品的复兴,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唤醒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

3.4建立和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景区可以明确自然规划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优秀的生态旅游队伍。另一方面,景区可以从游客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4.结语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知识生产;知识体系

1背景与问题

关于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学者将可持续发展、地理生态学、空间增长极、双向规划等理论引入旅游规划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实践方面,在旅游目的地空间构建、休闲旅游发展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为今后旅游规划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在现今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如何做好旅游规划,对于旅游资源开发整合、旅游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发现,我国学者在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往往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过渡以市场为导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研究出发点不仅破坏了各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更影响了旅游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方向。为了克服当今物质的、短浅的旅游规划研究弊端,丰富旅游规划理论体系,本文引入知识生产理论,在知识生产视野下对旅游规划进行创新性研究,可为旅游规划知识体系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分析切入视角,包括作为旅游规划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作为旅游规划理论创新的知识体系以及作为旅游规划经济功能的知识体系等三类基础形态,对于构建旅游规划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我国旅游规划理论相关研究进展

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在旅游规划理论相关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石培华等对旅游规划设计的本质内涵和核心理论进行研究,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系统长远全面地进行系统谋划,以实现良性发展。冯立新等梳理了2000年以来中国旅游规划热点研究认为,现有研究集中在规划理念、规划导向、旅游资源、规划技术手段等方面,但就目前来看理论研究落后于实际发展过程。王雷等在研究中创新性地引入“反规划理论”,解释了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利用旅游规划相关理论。廖培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重点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旅游规划进行的主客观评价。张捷等认为乡村旅游规划需要在景观意向导向型旅游规划理论模式的指导下进行。黄冬梅针对现阶段旅游规划创新不足、片面追求利益、研究视角狭隘的困境进行了阐述。朱莉等认为“核心—边缘”理论能够为旅游规划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邹统钎总结我国四十年来旅游规划研究中运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周期理论、利益相关者、反规划理论、感官体验理论等。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学者缺乏对旅游规划知识体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在知识生产的视角下研究旅游规划的知识体系,既是对旅游规划理论的创新,也延伸了知识生产理论的应用视角,有利于旅游规划知识体系构建,丰富了旅游规划研究的范畴。

3知识生产理论

3.1知识生产的属性和过程

知识是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其过程可表述为知识生产。在知识生产理论中,个体知识和公共知识、学术知识和法定知识是核心概念。当知识具有公共属性时才能够有效传播,而知识编码化能使其获得公共属性,从而传播开来得到社会认可。知识的最初形态是指经过生产、汇集、筛选和确定的学术知识。在学术知识转化为法定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权利关系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3.2知识生产的基本模式

王骥认为分析知识生产模式应该从认识层面和组织层面两个维度进行,其中认识层面包含认识模式和手段,组织层面包括组织结构和制度。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正是在学科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制度、学科组织的不同形态模式。知识生产的基本模式有两个:一是设置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主要是由相同学术兴趣所主导,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同行评议进行,知识生产的特征是同质性,是基于特定学科的,组织形式为等级制且倾向于维持等级形式;二是知识处理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表现为跨学科性、异质性和非等级性,更多关注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对比来看,后者的知识生产模式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其过程兼顾社会和政治因素,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反思价值。

4知识生产视野下的旅游规划知识体系研究

通过对知识生产全过程进行梳理发现,旅游规划学科体系内部同样包含了知识生产—知识再生产—知识使用与消费—知识生产的循环过程。考虑到旅游规划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学科交叉性等特征,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向性,是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当我们在知识生产视野下研究旅游规划知识体系时,应该从作为旅游规划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作为旅游规划理论创新的知识体系和作为旅游规划经济功能的知识体系三方面探究,符合知识简单再生产—知识扩大再生产—知识生产的外延(继续)的总体逻辑。

4.1旅游规划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简单再生产:人才培育

旅游规划中人才培育的知识体系是指在将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人培养成为“旅游规划专业人才”所需把握的旅游规划基础知识的综合,这是旅游规划学科必须具备的主体内容。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包括地理学中的“点—轴”理论、区位增长极理论、功能衰减理论、核心区理论、集散效应理论等;经济学中的供需定律、蝴蝶效应理论、交替关系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文化学中的文化原型理论、文化工业理论、文化产出理论等和旅游学研究中的旅游符号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体验的本真性理论、旅游流的运动规律理论等,这些理论知识所形成的集合被称为旅游规划知识体系。知识简单再生产体系是一个不断更新、生长和发展的有机生命体,体系在稳定中不断运行、不断重复,在此过程中培育了众多旅游规划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迫切,旅游规划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需要不断地维护、更新和发展,体系构建应积极面向未来,从加强不同学科间交流交叉合作,加强单方面的专业知识向复合型知识的升级,加强研究视角的拓展等方面进行主动积极转变。通过重新制定旅游规划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重构旅游规划人才培育知识体系,充分体现旅游规划学科学术包容性,这也是也是旅游规划专业人才培育内容不断更新的缘由所在。

4.2旅游规划知识体系中的知识扩大再生产:理论创新

旅游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跨学科、跨地域、跨系统、跨文化等本质特征,同时又兼具创造吸引物、创造体验等的市场经济性,这就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来不断完善。与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性知识体系略显不同,旅游规划知识体系通常是要求在理论创新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具体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的知识和工作的结合。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领域也更为专业化,结果表现为新知识的产生,即知识扩大再生产。因此扩大再生产的知识体系和简单再生产的知识体系具有并不完全一样的特点和运行规律。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是现今旅游规划研究中的热点,但通过对这两种知识体系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在升级,我们就会发现知识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意义。关于构建知识扩大再生产的知识体系,使其具有更普遍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要关注新知识产生的必要途径—实践。现有的旅游规划实践研究往往局限于追求经济效益,过渡以市场为导向,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同时,在现有研究中存在着研究视野和角度“小”;研究形不成合力的“散”;脱离实际空谈理论的“虚”和理论提出经不起推敲“软”等问题,制约了旅游规划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影响旅游规划理论知识扩大再生产的有效性。因此,要解决旅游规划理论创新的知识体系问题,一要凝练研究方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政策导向、聚焦世界研究前沿;二要汇聚人才队伍,进一步做好“引育并举,以育为主”的人才工作方针;三要拓展工作平台,搭建真正体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作平台。

4.3旅游规划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生产过程的外延(继续):经济功能

市场性、经济性是旅游规划的重要特质。针对市场进行规划设计不仅是一种单纯行为,而且是涉及多系统的规划。其中包括:以景观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市场体制为导向,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产品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体验为灵魂,以挖掘和彰显地域文化为魅力,以商业服务为动力,以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为依托,形成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不仅具有很强的综合属性,作用于理论研究的外部,是旅游规划知识体系中的知识扩大再生产的延续,对知识生产过程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旅游规划的知识体系中应注重研究并自觉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思考旅游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其核心是从投入产出的过程,明确其商业运作模式,尤其是盈利的模式和渠道。因此,当我们意识到经济功能是旅游规划理论知识体系构建生产过程的外延和继续,就应该推动知识转让和成果转化,将理论转化为成果,用成果倒逼理论创新,使旅游规划的知识生产过程得以延续,扩大其外延,让知识生产过程产生更强烈的“溢出效应”,变成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活的、有用的知识。但也应注意到,旅游规划领域内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用市场机制推动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直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培华,龙江智,郑斌.旅游规划设计的内涵本质与核心理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01):80-84.

[2]冯立新,任劲劲.2000年以来中国旅游规划创新热点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29(01):16-21.

[3]王雷,李旺君.景观设计的“反规划”理念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借鉴初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01):73-78.

[4]廖培.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规划评价初探[J].财经问题研究,2010,(06):135-139.

[5]张捷,钟士恩,卢韶婧.旅游规划中的共性与多样性博弈———乡村旅游规划规范及示范的若干思考[J].旅游学刊,2014,29(06):10-11.

[6]黄冬梅,何学海,罗明春.旅游凝视:旅游规划的困境[J].时代农机,2015,42(04):78-79.

[7]朱莉,万怡春.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分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6):56.

[8]邹统钎,晨星.中国旅游规划四十年[N].中国旅游报,2018-10-23(03).

[9]陈则谦.探析“公共知识”———概念、特征与社会价值[J].图书馆学研究,2013,(05):2-4+15.

[10]王骥.大学知识生产方式:概念及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10):76-80.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培养综合素质强、行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毕业生就业初期一般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体力强度大、待遇低下,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择业态度及就业对口率,也造成了该行业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现象。以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践为例,探讨了构建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其他高校旅游专业办学的启示。

关键词:

职业规划;定向培养;高级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02-02

国内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但其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特别是职业观念和实践能力不强,学生毕业后在旅游业内工作就业比例一直较低,造成了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现象。国内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结构性失衡,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是问题的关键。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1 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基于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历史使命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使高校形成“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普遍追求“大而全”、“综合化”,欠缺个性化、特色化办学理念,这已成为制约高水平大学发展的理念瓶颈。“985工程”的实施,赋予了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教兴国”和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二是教育要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适应和引领的关系,是高水平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表现和集中概况,是高水平大学固有精神、历史传统、时代使命的统一。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生源素质方面优于普通高校,其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方面,理应与普通高校形成梯度差距,培育出自身特色。

1.2 基于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除在国内或者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读研究生的部分学生外,目前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签约主要集中于银行、航空、地产等行业及政府部门。旅游行业普遍入职起薪低且通常要求有较长的基层实习经历,不少学生因升职预期不明朗而产生择业犹豫,不少学生家长也有担心孩子高分入学低门槛就业的抱怨情绪。因此,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本科在读期间辅修了金融、国际贸易、经济等专业的双专业学位,毕业时直接选择起薪待遇较好的其他行业。笔者与其他“985”高校旅游专业负责人交流,也都存在相似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问题。虽然旅游专业跨学科、多领域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但是长期专业对口率低会影响社会对一个学科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认可度。

2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专业精英培育与发展计划的案例

2.1 项目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学科成立以来10年期间,凭借“985”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和学科方面的优势,先后与广东省及地方政府、众多旅游及酒店业集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就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先后与广东省旅游局、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或产学研合作协议;先后与广东粤海酒店集团、长隆旅游集团、中山旅游集团、广之旅、南湖国旅、广州酒家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并与香格里拉酒店、威斯汀酒店、万豪酒店和国际精选酒店集团等进行了联合培训合作及精英培育计划项目。

2.2 项目目标与流程

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针对企业需求推出大学生精英培育及发展计划,为极具潜力的学生提供将理论教学与岗位培训有机结合的机会(为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二线部门中层管理者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大学生提供结构性的实训计划以帮助其拓宽视野、熟悉旅游企业核心业务部门的实际运作流程),使他们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有能力达到企业主要二线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的职位要求和具备在未来旅游业的管理部门担任骨干所需要的优秀素质,并通过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鼓励大学生在培训结束后继续留在本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管理部门的核心和骨干。本计划也为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储备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渠道。

2.3 项目培训内容

该计划为期16个月,采取三阶段的联合培养方式。

阶段一:基层轮岗实训阶段(4个月)。本阶段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实习企业联合制定实训计划,进行基层员工工作职能和业务的培训,让学生熟悉企业核心业务部门运作流程。学生需要在工作完成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

阶段二:定岗职业发展规划与专门人才培养(6个月)。本阶段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决定学生适合其发展的专业领域(可选择IT部门、营销、宴会及会议统筹、收益管理、财务或人力资源),并定岗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专门的人才培养。学生在此期间需要熟悉并完成所选专业的部门领导所安排的基层任务,并积极主动参与该部门管理工作职能的学习。

阶段三:见习经理工作培养(6个月)。本阶段学生在部门担任见习经理,承担IT部门、营销、宴会及会议统筹、收益管理、财务或人力资源部门中层管理者所应该承担的职责,适应并勇于面对压力、接受挑战,追求工作业绩,使自身拥有能够胜任中层管理职位的信心与素质。

2.4 项目实施与评估

该方案采用“3+1+0.5”方式实施,即学生将在大学完成3年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从大三下学期末联合企业展开学生选拔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合作完成学生大四在企业10个月的实训合作培养计划以及毕业后6个月的见习培养。受训者必须完成每一次的任务和计划并通过评估。学校和企业将全程跟踪并评估学生实训情况、工作业绩、专业倾向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并以是否达到部门经理的职位要求并进行定向培养,最终为学生成为旅游行业专业高级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一个人才培养期满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估。华南理工大学自2008年与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签署合作协议后,目前已经累计为本酒店及集团其他酒店培养了十多名素质过硬的部门经理。

3 旅游专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的启示

3.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信心

旅游行业对管理人员的基层工作经历有特定的要求。高水平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虽然有知识迁移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优势,但对于工作初期长时间偏向于体力劳动、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相对比较大、待遇较低的工作普遍有抵触情绪,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术型旅游人才在入职初期工作态度踏实。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的模式可以为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指导和培训,并为其提供科学的评估和发展计划,极大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信心和本专业就业意愿。

3.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搭建了“产学研”合作桥梁和纽带

传统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机制方面的固化、单一和同质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推动的“产学研”合作有助于解决教育经济“两张皮”、学生在知识更新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在人才定向培养的合作中,产学研合作基地平台可以为实习实践、咨询策划、技术开发、项目研究、培训讲座等搭建桥梁,有助于深入进行智力成果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引进学生创业、人才孵化等,可以为高水平大学带来新的办学空间、办学资源、办学潜能、办学机遇。

3.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了课程结构改造和内容更新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是为旅游行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上必然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迎合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水平大学聘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课程教学,提供本行业中真实的案例情境与问题情境,并把本行业所需能力及如何获取这种能力吸纳到教材建设当中,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真实情境性的教材,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为不同岗位和不同企业去向的学生进行定制化的课程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模块化选修课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起到了良好的因材施教效果。

3.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师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以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特色。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推动师资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增加了职业导师制的新理念。即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和学生的职业导师,与学生分享职业成长心得,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供职业咨询和发展规划、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使实践教学具有更强针对性。大学辅导员也被邀请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监督受训者完成培训项目并提供有效帮助。师资结构的充实和优化,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得了业界与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同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通过高水平大学与著名旅游企业联合实施“教学–实训–职业发展”结构性教育培养计划和为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全程参与的有针对性的督导式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构建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训课程、岗位工作一体化教学与教学管理体系,解决旅游管理特别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问题,建立了学位教育、企业培训、行业发展研究、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该模式改变了高水平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业就业意愿差低的现象,为著名旅游企业储备中高层管理人才提供机会,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认同。

参考文献

[1]侯晓明.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访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树道[N].中国教育报,2007-01-08.

旅游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旅游规划;旅游系统;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10--(13

引言

旅游规划最早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的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是从区域规划理论衍生而来,主要是制定出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框架,以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Ⅲ。国外的旅游规划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已经逐渐成熟起来。我国的旅游规划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多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我国的旅游规划毕竟开始不久,还缺少经验,规划内容还欠全面,另外旅游统计、调研工作的薄弱,也导致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可行性研究都有待加强。但今天我想从理论与创新两个方面谈一谈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系统规划理论

(一)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由于对旅游系统的理解太片面了,导致了旅游规划只着重旅游目的的和旅游有性因素的规划,过分强调某种旅游资源的理论价值,而对市场、政策、媒介等因素往往过于忽视,带有些主观性和片面性。有些规划即使看到了客源市场的重要性,但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地,而是凭想当然的,错误的以为别的热的旅游产品在本地也一定热,已经饱和的旅游产品误以为前景广阔,把需通过竞争才有可能与众多竞争者共享的市场当作了自己独家享有的市场,从而使得巨资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短暂繁荣后迅速衰落,造成雷同的大型主题公园相互扼杀,在规划中也没有把旅游产品设计与客源市上真正联系起来,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交待,未真正做到市场导向,无法成为指导开发建设的科学依据,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个性品格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不少旅游规划较少顾及发展旅游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善意的建设性破坏”、旅游摧毁旅游的例子比比皆是;此外,许多旅游规划中队运行机制、保障系统和支持物的影响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缺乏“综合体”的配套支持,造成规划失去依托,无法落实,成为一支空文;而且由于目前国家对旅游规划尚无统一标准和权威审核机构,领导说了算的例子也是很多,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结果,旅游规划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形容很恰当,那就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还有一些旅游规划出现偏差,如很多设计院用园林规划代替旅游规划;城市建设代替旅游规划;经济区域规划代替旅游规划等等。

综合来讲,当前规划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源之一就是对旅游规划系统缺乏深刻而细致的了解,没有充分考虑系统里足够的要素,就整个旅游规划工作而言,迄今尚无成熟的规范,好多问题还在争论。

(二)旅游系统规划的提出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客观事物所构成的一定目标和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中各单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人员和资金的流动;通过单元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系统具有统一的目标,但总体不等于它的部分之和目。

旅游作为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生活态度,其本质是人们为追求自身生理上及精神上预约目的的所做的外出旅行,其表现形式是综合性的、消费性的经济――文化复合活动。旅游是旅游系统科学系统首先得阐明的最基本的概念。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

由于系统的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所以研究旅游系统的结构就十分的有必要。旅游系统具有细雨上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从空间表现形式上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旅游通道既包括了交通通道,还应包括信息这个无形的信息通道,交通的边界度和信息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旅游者从客源地前往目的地的流动。

上面所说的系统要是按旅游功能分析,旅游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客源市场需求系统、旅游目的地供给系统,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旅游系统。旅游系统是旅游需求为动力,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是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序、立体、网络的整体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实体系统、闭环系统、开放系统。随时间的变化,系统的状态也不同。如:旅游地的季节变化和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此外他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同时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否、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市场的变化,旅游者游憩体验的好坏,当时的好客度都直接影响系统的输入,所以它是一个闭环系统,旅游系统的各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旅游市场或者旅游吸引物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旅游系统的变化。旅游系统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届够本身的变化,因此旅游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系统。

(四)旅游系统规划的概念

旅游系统规划指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这对供需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搞适应性的、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

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旅游规划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客源市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交通和人力资源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交叉覆盖、互相影响的。夸张的说,就是把旅游系统分成四个子系统来进行描述和规划的,即客源市场系统、目的地系统、出游系统和支持系统。其中客源市场系统的研究可信是旅游主题即作为旅游产品消费者的旅游者,以及他们旅游需求的动机和旅游行为的方式和结构;目的地系统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服务系统,其核心是旅游产品系统。旅游产品可以理解成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始终,是满足旅客在旅游活动中生活和心理的全部需要的集合。它本身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既包括有形的吸引物资源如自然风光、建筑、主题公园等,也包括与吸引物相配套的接待设施如宾馆、旅馆等和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如交通、饭店、娱乐设施、商店、银行、邮政、医疗等,还包括了无形的文化底蕴、居民的好客度等。出游系统的主题和核心是旅游营销,包括了交通、旅游服务、旅游组织管理及信息促销渠道与媒体等。支持系统是保证旅游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因子,包括了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资金计划、安全控制、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

二、创新分析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旅游规划也需在发展中创新,在创 新中发展。旅游规划的创新,应该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五个方面。面对旅游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形势,规划实践面临许多新问题,对旅游规划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地探讨已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从这五个方面对旅游规划创新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并针对自己多学浅谈一下自己旅游系统规划的认识。

旅游规划创新的途径,旅游规划的创新,应该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五个方面。其中理论创新是基础,内容创新是主体,技术创新是手段,人才创新是关键,组织创新是保障。

(一)理论创新

系统规划思想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论创新。规划就是财富,丰富的实践需要理论的升华和概括,理论的贫乏最终将导致旅游规划的失败。一种新理论的提出、检验和完善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旅游系统规划作为一门新兴的实用性很强的理论,也是一种创新理论。

具体的一点说:中国“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是中国旅游规划创新的根本和哲学理论基础,它应该成为旅游规划和可持续旅游的指导思想。旅游规划应该“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注重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使游客在亲近自然、欣赏山水、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美食购物的旅游过程与服务过程中体验到身心愉悦。英国规划师W.A.Lonso曾经说过,规划师就像一个翻译,他的职责就是把公众的需要“翻译”成物质的环境。这对应在旅游规划上就是要为游客着想,满足游客的需求。事实上,只要真正抓住了这些要素,也就抓住了消费的卖点。就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旅游规划是兼具理性思考与艺术灵感的创作,是融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对未来发展蓝图的勾勒,以及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合适的未来行动的动态的、反馈的过程。在新经济时代,“智慧就是力量”,而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缺乏科学思维的规划,不可能成为好的规划。旅游规划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它必须包括策划和科学研究两部分。没有策划,科学就没有灵气;不讲科学,策划就成了空想。另外,旅游规划不像其他的规划一样只强调逻辑思维,还应该注意形象思维、立体思维等等。在旅游创意中还应该特别注意主题创意、文化创意、形象创意和促销创意。

(二)内容创新

旅游创新规划应是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供需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诸因子的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高适应性的、可操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及其细则,以实现旅游系统的良性运转,达到整体最佳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态监控与反馈调整机制来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其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其中结合市场导向与资源指向而设计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系统乃至整个旅游系统规划的核心),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从而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已经在旅游的系统规划中谈到。

(三)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旅游规划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旅游规划方法的创新。这不仅在于大大提高旅游规划的工作效率,而且在于最大限度地摒弃个人意志的局限性。因此旅游规划的创新就要特别注意分析工具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旅游规划方法除了有综合考察法、抽样调查法、统计预测法等等之外,还要运用计算机模型、3s高新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来促使旅游规划效率提高,视野扩大,科学性增强。

(四)人才创新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兴旺,旅游人才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呼唤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外旅游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中国旅游业呼唤一流的规划师和策划师,而真正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旅游规划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是“创新型”人才,是多门学科的综合人才。概括的来讲,旅游规划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知识渊博、有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审美观、全面的素质。旅游规划人才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在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发散式的、创新性的立体思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多出创意和点子。旅游业是点子产业,没有高明的创意难以搞好旅游规划。一个理想的规划师应能够把这种综合的技能专门用于发现公众利益而非个人或小集团利益、整体利益而非局部或小范围利益。那么如何培养呢?一方面是在教育上下大力气;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业单位,应着力提高旅游业规划人员的素质,既要让他们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在适当时还应让他们“出去”,到国内外优秀旅游城市去拜师学艺,将他人经验和自身特点结合起来。

(五)组织创新

任何组织机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并实施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如同生物的机体一样,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避免老化和死亡。应用行为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把人的成长和发展希望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从而提高组织活动效益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组织创新,亦称组织开发。当前旅游规划机制不是很健全。为此,新时期特别需要探索研究旅游规划的实施转化、管理等课题,在体制、政策上给予保障。首先,加强管理,整顿旅游规划市场,培育旅游规划市场的良好环境,加强监督与管理。其次,加紧旅游规划队伍的建设。规划队伍本身应有各方专家参与,不同学科的人员、中外专家融通,优势互补,彼此借鉴。最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规划的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规划,参与规划。